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决策研究】X县擦亮“党建+扶贫”品牌 加速全面小康建设(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决策研究】道县擦亮“党建+扶贫”品牌加速全面小康建设
近年来,道县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聚焦脱贫攻坚抓党建,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两张皮”拧成“一股绳”,实现从“单打式”脱贫向“融合式”脱贫的深度转变,为打好脱贫攻坚、加速全面小康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形成“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小康”的工作格局。2017年,道县被评为省市脱贫攻坚先进县。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全面小康经济“十快进县”。
1.抓住“一个关键”,打造素质过硬“生力军”。脱贫攻坚,关键是要有过硬的干部队伍。一是选优配强领导班子。着力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对贫困地区党组织软弱涣散,班子不团结、不理事的,或者推动精准脱贫不力的进行全面摸底,集中整顿提升,实施“治弱、治乱、治穷”一揽子脱贫攻坚计划,2017年39个软弱涣散村全部按要求整顿到位。注重从青年农民、致富能手、返乡能人中选任村党组织书记,全县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比上届下降3.6岁,致富能手占到45.4%。二是高标准选派帮扶力量。我县有53个省定贫困村,109个100贫困人口以上的非贫困村。针对贫困村村支“两委”带富能力不强的现状,从县直机关选派最优秀的干部到53个省定贫困村任第一支书、工作队长,并加强派驻帮扶力量配备,在市派队长12人的基础上,县派联络员12人、队员115人;109个100贫困人口以上的非贫困村由乡镇(街道)派驻帮扶力量329人,其中队长兼第一书记109人。三是奖罚分明传导责任压力。坚持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发现、识别优秀干部。近三年,提拔重用13名表现突出的扶贫干部。同时,加大对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近三年来,约谈24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6人。
2.把准“两个重点”,走好脱贫致富“小康路”。把准扶贫与扶智两个重点,积极开展“抓党建树品牌”活动,创新“党建+”模式,做好“党建+”文章,实现党建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让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一是迸发产业活力“富口袋”。创新实施“党建+品牌培育”模式,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模式,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社292家,不断放大党组织“兴村富民”的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实施“党建+产业发展”模式。实施“因地制宜、一村一品”,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全县36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实现了由无到有、由弱到强快速发展,达4万元的村243个、4-10万元的村111个、10万元以上的村14个。创新实施“党建+绿色环保”模式,将党建与贫困村环境治理相结合,进一步优化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环境。今年来,共开展各类专项整治6次,查办各类案件10余件,先后调解处理投诉5件。二是激发内生动力“富脑袋”。紧紧把准扶贫与扶智两个重点,坚持教育扶贫与产业扶贫融合发展,2017年发放教育资助金985万元、助学贷款1517.01万元,投入45万元用于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实现扶贫与扶智深度结合。实施“万企帮万村”计划,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精准扶贫解难题”等一系列活动,践行“三走访三签字”活动,组织全县53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成员(队长+队员)、村支两委党员干部共组建53支队伍开展“凝聚青春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党建+扶贫知识竞赛活动”,进一步加深帮扶干部、贫困户对脱贫攻坚知识了解,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精心营造齐心协力抓扶贫、众志成城促脱贫的浓厚氛围。
3.强化“三个保障”,夯实脱贫攻坚“主阵地”。注重从人财物、制度机制等方面建立健全保障,助推脱贫攻坚。一是夯实机制保障。健全责任机制,抓住“关键少数”,县、乡、村三级挂图作战,层层立下“军令状”,实行脱贫攻坚“一票否决”。创新“3+2+1”帮扶模式,制定“1+8+28”精准扶贫“十三五”规划。成立县派驻村工作管理办公室,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保障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的规定》和《2018年县直和省(市)驻道单位、驻村工作队、贫困村党建引领脱贫攻坚考核实施方案》,编制印发了《驻村帮扶工作日志》。二是落实经费保障。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误工报酬从1000元/月、1600元/月分别提高到2390元/月、2600元/月;保障“第一书记”每年1万元工作经费和1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落实后盾单位每年帮扶资金不低于5万元、项目资金不低于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20万元要求。三是强化督查保障。对全县各乡镇(街道)和各行业(部门)、53个贫困村扶贫工作队的履职情况,村“两委”班子建设情况,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等四个方面开展了专项督查,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交办,限期整改到位。今年来,对5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干部作风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对工作作风不实、开展不力的43名扶贫干部进行了追责。
4.瞄准“四个效应”,探索扶志扶智“新模式”。充分利用永州工贸学校“两基地一中心”所在地的培训优势,加大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党建+产业技术扶贫”培训力度,把培训对象聚焦为有发展潜力、有创业基础的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特别是把缺技术的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作为重点,努力实现“培养一名村支书,造福一个村;培养一名学员,带动一个家庭;培养一名能人,带活一项产业;培养一名党员,带富一方山水”的“火种效应”,培养造就了一批政治素质好、有群众基础、帮带能力强的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基层组织的“龙头效应”得到了强化,“能人带动、大户带动、产业带动”的“雁阵效应”越来越明显,通过培训学员的政策宣讲和引领带动,也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奋起效应”。一是精心培育脱贫致富“领头雁”。在2017年的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参加培训的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有345名经过换届选举新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67名成为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雁阵效应”不断显现。如,道县营江街道办事处上汶村蒋楼喜以农村党员身份参加培训后,不仅成功探索了菊花茶、玫瑰花茶、牡丹花茶“三朵花”的栽培技术,还将栽培技术无偿传授给贫困户,带动周边6户贫困户一起种植,每户每年可创收5万元,蒋楼喜在村支两委换届中,高票当选该村支部委员。二是精心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坚持通过有重点、高强度的培训,培养出一批农村实用人才“火种”,带动影响一大批,点亮产业脱贫新天地。如,针对贫困户普遍欠缺的培训知识,开设了现代养殖、现代种植、农村电商3个大专业,组织编印了3本专题教材,采取“农民点单、财政买单”的方式,由农民自主选学参训专业,变大水漫灌、走马观花为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训的积极性,实现从“输血式”到“造血式”扶贫的根本转变。如,道县蚣坝镇石马神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许立红,通过培训后回村发展泥鳅养殖,去年养殖12亩,年收益近20万元,彻底摆脱了贫困。在他的带动下,周边10多户村民通过养殖泥鳅,摘掉了贫困帽,迈上了小康路。三是精心选择培育教学“现场点”。在全县范围内的脱贫攻坚示范点、种养加基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中精选53个单位作为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实践教学基地,统一授牌管理,把培训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基地公司”中,真正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学。截至目前,我县培训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3000余人。已培训学员中,新发展产业的1000人,扩大产业规模的500人,带动周边5000余人脱贫致富。
推荐访问:擦亮 扶贫 党建 【决策研究】x县擦亮 决胜精准扶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