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党课下载 > 四史党课主持稿件5篇

四史党课主持稿件5篇

时间:2023-08-14 13:50:03 党课下载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四史党课主持稿件篇二:四史党课主持稿件

  

  2021年四史学习教育党课讲稿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而开的课。今天心准备了四史学习教育党课讲稿,有所帮助!

  四史学习教育党课讲稿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好党史

  新

  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

  社会发展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但是,这“四史”在

  时间上

  跨越500多年;在

  内容上

  任何“一史”都是大部头

  大容量。既然如此,有

  效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花真功夫

  下大力气,要抓住重点

  区分层次。这第一步就要搞清晰“学什么”。从基本要求看,“四史”学习教育要从依次递进的历史知识

  历史经验

  历史精神

  历史方法这四个方面展开,大体也就是在

  认知

  情感

  意志

  行动这四个层面着力。

  一

  学好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认知

  历者过也,史者事也。历史就是过去,它可能是实存的,也可能是被记载或重构的。历史至少是文字记载的历史,通常是以时间

  事件

  人物

  关系

  环境

  思想

  影响等知识要素对过去的叙说。“四史”也是如此,其

  学习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对相关信息的了

  解

  掌握和认知。

  国家都不能没有

  历史,民族不能没有

  记忆,忘记历史就是背叛自己。“四史”的学习教育,首先是要

  学习其

  中的重大历史节点

  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

  历史环境

  历史思想

  历史影响等。比如,社会发展史的学习,就少不了

  莫尔的[乌托邦]巴黎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19___年的俄国十月革命195_年

  中国社会社会制度建立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的开创与发展等;党史和新

  中国史的学习,就少不了

  新文化运动1921年党的创建1935年遵义会议

  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10月1日新

  中国建立

  “一五”计划等;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就少不了

  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

  经济特区

  浦东开发开放1992年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加入WTO等。

  要说明的是,“四史”虽然各有

  其特色

  有

  其“知识”,但不能简单认为它们是孤立的割裂的。通过

  学习教育,既要清晰党史

  新

  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

  社会发展史之间的区别,更要明白它们在

  历史

  理论

  实践逻辑上

  的密切关联。这种关联可简单归纳为科学社会理论的产生,推动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也就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与苏联社会建设;十月革命给

  中国送来了

  马克思列宁,成为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条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是以社会为取向建立“新社会

  新国家”的历史;以1949年为起点的新

  中国史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

  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探究

  中国特色社会,推动社会从一种模式走向多种形态的历史;改革开放史既是党史

  新

  中国史,也是社会在

  中国深入发展的历史,即一以贯之坚持和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社会的历史。这样联系起来

  学习,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

  新

  中国来之不易

  中国特色社会来之不易,明白我们是谁,从哪里来

  往哪里去。

  二

  吸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大势

  假如说“四史”的知识是“一点一点”的,那么将点串起来,由点到线,形成“一条一条”“一面一面”的,就构成“一部一部”的历史。这样的历史从来都不是直线演进的,而是螺旋上

  升,在

  人类从民族史进入到世界史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这样的历史是人们在

  不断熟悉历史规律

  总结历史经验

  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蜿蜒前进的历史。在

  这个意义上,“四史”学习教育

  中,比知识重要的,是基于知识

  学习,更清晰地洞察历史发展

  中的合价值性与合规律性,更好把握历史进步规律与发展趋势。这当然是“高标准”,那“低要求”就是吸取历史教训,在

  前进的道路上

  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至少是历史上

  发生过的悲剧不要再折腾

  再上

  演。

  “四史”中蕴含了

  很多规律

  经验,当然也有

  不少教训。比如,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明,超越了

  空想社会,也揭示了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苏联建立

  建设社会取得了

  重大进步,并在

  与资本经济大萧条的对照

  中彰显了

  社会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但是不能随着时代与环境变化而进行适应性改革,导致体制僵化而又无力自我革新,尤其是无产阶级政党背离了

  人民立场,结局是政权丧失

  国家解体的悲剧。这被认为是20世界社会发展史

  现代国家建设史上

  的重大事件。

  中国共产党在

  历史上

  也犯过错误,在

  探究

  中也有

  过失误,但善于在

  历史

  学习

  中总结经验

  熟悉规律,不断前进。这表此刻

  很多方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把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同

  中国革命

  建设

  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适应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实践创新

  制度创新,不断深化熟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现代国家管理规律

  社会建设规律

  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这正是党领导人民创新“两大奇迹”,并实现了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的要害。这样的学习教育,也就是以史明志

  以史为师

  以史为鉴,是

  学习历史大道

  把握历史大势,是基于历史经验

  理性和规律把握现实,有

  助于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坚定

  中国特色社会“四个自信”的自觉性。

  三

  传承历史精神,坚守历史使命

  虽然共产党人是唯物者,但党历来高度重视精神力量与精神建党。历史无不沉淀为精神,精神又无不是历史的。党的精神建设与党共同发展,融汇于党史

  新

  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

  中国社会发展史,贯穿于革命

  建设

  改革的历史进程

  中,并成为一种独特政治优势。如革命战争年代锻造的红船精神

  井冈山精神

  苏区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西柏坡精神等;社会建设时期涌现的抗美援朝精神

  大庆(铁人)精神

  雷锋精神

  焦裕禄精神

  红旗渠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时育的小岗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抗击非典精神

  奥运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精神,一道构成共产党的国家的精神谱系,要传承好

  发扬好。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毛泽东阐释物质与精神辩证关系指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精神力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邓小平说“要懂得些

  中国历史,这是

  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假如说历史事件是过去的会定格的,历史经验也可能是有

  局限的,那么历史精神则是“永恒的”,可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总书记也非常重视历史精神的学习传承。他强调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

  近期调研考察

  中,他又提到了

  “西迁精神”延安精神

  “右玉精神”等。可以说,真正学好历史精神,用历史精神感召人

  陶冶人

  教育人,激员领导干部的历史担当

  情怀

  责任

  信念,让他们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永恒奋斗,这正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精髓所在。四

  梳理历史观念,用好历史方法

  比较而言,树立正确历史观

  学好历史方法论,是“四史”的知识

  学习

  经验和规律

  学习

  精神

  学习的实际运用与行动,也是

  学习教育的最高要求。在

  学习教育

  中要逐步形成

  深化巩固这样的历史观首先,历史是持续的,不是简单的“断代”史。因此,党史

  新

  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

  社会发展史的学习教育要结合起来,并与上

  海地方史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等“身边”的历史贯穿起来。通过

  学习教育,树立“大历史观”,要更深刻熟悉到“没有

  人民的选择”等被历史证明的事实

  被事实证明的历史,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不是从天上

  掉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是科学社会理论逻辑和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等新观点新论断。其次,历史是整体的多彩的,不可能完美无缺

  没有

  瑕疵,不能用现实切割历史,也不能用历史否认现实。“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通过

  学习教育,要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

  文化虚无,反对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诋毁

  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

  英雄模范,或歪曲党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

  人民军队历史的言行。再次,历史是合力形成的“多线的”。通过

  学习教育,要全面

  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历史问题,即使是历史失误

  挫折,也要在

  历史的环境下

  方位上,正确看待

  认真分析^p,尤其是对所谓的“历史终结论”等,要有

  清醒熟悉,做到政治清醒

  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邪路。最后,历史是通的,世界是“平的”。虽然社会取代资本具有

  历史必定性,但这并非是当下现实性。虽然目前世界呈现了

  一些“逆全球化”思潮与行动,但在

  世界历史条件下,全球化不可逆转,自我封闭必定落后。特殊是,在

  “一球两制”长期共存的环境下,要树立“长线历史观”,既反对“崇资病”,也反对“恐资病”,正确熟悉并处理好社会与资本

  文明创新的一切成果。假如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确立

  巩固并用好这些历史观,那就是最好的成果。

  “四史”学习教育,不能为了

  学习而

  学习

  为完成任务而

  学习,而要在

  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学会历史思维

  培养历史视野

  增强历史担当。在

  学习教育

  中,要历史结合现实学

  理论联系实际学,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

  工作摆进去

  责任摆进去,能够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环境,在

  上

  海落实“三大任务”持续打响“四大品牌”加快“五个

  中心”建设等实际工作

  中,运用历史方法

  历史智慧

  历史经验,破解发展难点

  民生痛点

  管理堵点,真正把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

  人民城市管理得更好,让人民群众有

  更多获得感

  安全感

  幸福感。这是“四史”学习教育的最“硬核”的要求,也是其落脚点。

  四史学习教育党课讲稿

  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在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为什么说已有百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年轻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经历了哪些危局困境并成功应对百年大党为什么能带领人民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百年大党的历史和时代使命是什么

  为什么说已有百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年轻的政党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在《为什么说百年大党依然年轻》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之所以依然年轻,是由这个党的性质、思想路线、组织原则以及干部制度决定的。党的性质及其内在具有的这种动态永不止步的先进性,是党历经百年风云依然年轻的秘诀。党始终不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可以使党永远保持思想上的年轻。党坚持不懈实行民主集中制,也使党能够保持组织上的年轻。党十分重视选拔和培养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这也是我们党能够保持年轻的重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经历了哪些危局困境并成功应对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在《百年大党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历史启示》一文中指出,近百年来,党面临众多危局困境,经受了无数风险考验。从来上看,既有党内、国内的内生型风险,也有党外、国外的外生型风险,今天更有多种风险叠加的综合型风险。从类型来看,既有疫情、地震、海啸、风暴等自然灾害引发的风险,也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运行引发的风险。从原因来看,重大风险考验的产生,既有不可否认的自然因素,同样也有不容否认的人为因素。从后果来看,来不同的风险考验会造成不同的影响。纵观近百年来的危局困境,无论形势多么危急、风险如何重大、考验怎样严峻,我们党始终能够成功应对。这其中蕴含着党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秘诀”。坚持领导核心的统领作用,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根本保证;坚持科学把握时势,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认识前提;坚持先进理论指导,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思想基础;坚持加强党的建设,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内在要求;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力量泉。

  百年大党依然保持年轻的密码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研究院副院长辛向阳在《百年大党依然年轻的密码》一文中认为,虽经近百年,我们党依然充满年轻的气息,依然像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守正创新,始终推进马克思中国化,保持理论上的青春活力;二是扎根人民,始终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最强大的力量;三是自我革命,不断清除自身的病症,锻造风华永茂的品格;四是制度立根,与时俱进地完善制度体系,使党的生命力和活力始终有科学的制度作支撑;五是赢得青年,注重接班人的培养,用日益完善的接班人制度来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百年大党为什么能带领人民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李庆刚在《百年大党为什么能》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一个百年大党,党的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圆满收官。短短不到百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人民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答案可归结为4个方面科学理论是精神旗帜,初心使命是价值取向,自我革命是关键核心,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

  百年大党的历史和时代使命是什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副主任祝灵君在《百年大党的历史和时代使命》一文中指出,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百年大党,于始终如一地肩负时代使命的气质和品格。这个时代使命,写进了党的二大宣言,体现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写进了党的十二大报告,即“加紧社会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维护世界和平”的“三大任务”;写进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即“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篇三:四史党课主持稿件

  

  关于四史教育的党课材料

  中国共产党行将迎来百年华诞,在近百年汹涌澎湃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1个又1个伟大成功,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1个又1个奇迹。为何说已有百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是1个年轻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经历了哪些危局窘境并成功应对?百年大党为何能带领人民获得令众人注视的历史性成绩?百年大党的历史和时期使命是甚么

  为何说已有百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是1个年轻的政党?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在《为何说百年大党仍然年轻》1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1个百年大党,之所以仍然年轻,是由这个党的性质、思想线路、组织原则和干部制度决定的。党的性质及其内在具有的这类动态永不止步的先进性,是党历经百年风云仍然年轻的秘诀。

  党始终不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线路,可使党永久保持思想上的年轻。党坚持不懈实行民主集中制,也使党能够保持组织上的年轻。党10分重视提拔和培养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这也是我们党能够保持年轻的重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经历了哪些危局窘境并成功应对?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在《百年大党为何行——中国共产党应对化解危局窘境的历史启示》1文中指出,近百年来,党面临众多危局窘境,承受了无数风险考验。

  历来源上看,既有党内、国内的内生型风险,也有党外、国外的外生型风险,今天更有多种风险叠加的综合型风险。从类型来看,既有疫情、地震、海啸、风暴等自然灾害引发的风险,也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运行引发的风险。从缘由来看,重大风险考验的产

  生,既有不可否认的自然因素,一样也有不容否认的人为因素。

  从后果来看,来源不同的风险考验会造成不同的影响。纵观近百年来的危局窘境,不管情势多么危急、风险如何重大、考验怎样严峻,我们党始终能够成功应对。这其中包含着党应对化解危局窘境的“秘诀”。坚持领导核心的统领作用,是应对化解危局窘境的根本保证;坚持科学掌控时势,是应对化解危局窘境的认识条件;坚持先进理论指点,是应对化解危局窘境的思想基础;坚持加强党的建设,是应对化解危局窘境的内在要求;坚持依托人民大众,是应对化解危局窘境的气力源泉。

  百年大党仍然保持年轻的密码是甚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辛向阳在《百年大党仍然年轻的密码》1文中认为,虽经近百年,我们党仍然充满年轻的气味,仍然像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缘由是多方面的。

  1是守正创新,始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保持理论上的青春活力;

  2是扎根人民,始终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从人民大众中汲取最强大的气力;

  3是自我革命,不断清除本身的病症,铸造风华永茂的品格;

  4是制度立根,与时俱进地完善制度体系,使党的生命力和活力始终有科学的制度作支持;

  5是赢得青年,重视接班人的培养,用日趋完善的接班人制度来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百年大党为何能带领人民获得令众人注视的历史性成绩?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李庆刚在《百年

  大党为何能》1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行将成为1个百年大党,党的第1个1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行将美满收官。短短不到百年,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带领人民获得令众人注视的历史性成绩?答案可归结为4个方面:科学理论是精神旗帜,初心使命是价值取向,自我革命是关键核心,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

  百年大党的历史和时期使命是甚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副主任祝灵君在《百年大党的历史和时期使命》1文中指出,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百年大党,源于始终如1地肩负时期使命的气质和品格。这个时期使命,写进了党的2大宣言,体现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写进了党的102大报告,即“抓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1,反对霸权主义、保护世界和平”的“3大任务”;写进了党的106大报告,即“推动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1、保护世界和平与增进共同发展”的3大历史任务;写进了党的109大报告,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篇四:四史党课主持稿件篇五:四史党课主持稿件

  

  “四史”专题党课讲稿:从

  “党史”中再识长征

  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历时两年多,行程共计6.5万多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奇迹。多年来,长征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热点和文学创作的丰富素材,关于长征的亲历回忆、口述日记、学术专著、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长征无疑成为了一种世界级学问。作为党史研究工作者,我从20XX年初开始“走走党史”,断断续续地用了XX年时间对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和发生的重要事件作了实地考察,在宏观上构建起了一幅比较完整的红军长征的生动图谱。这里,我根据亲历亲知的实际考察,谈谈对长征的认识。

  怎样认识红军长征的基本概念

  关于红军长征,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基本概念,即“红军主体的长征”。它是指到达陕北的4支部队的长征,即红一(中央红军)、二(最初称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再加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红军主体长征开始的时间,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算起;结束以三大主力红军(红二十五军于1935年11月并入红一方面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和今属宁夏的将台堡会师为标志。这个“3+1”的红军长征,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四川省分出重庆市,按现在地域说为15个省市),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渡过了近百条江河,越过了约40座高山险峰,经过了1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其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较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

  上前所未有。

  红军长征全过程应包括长征序曲、红军主体的长征和长征尾声,即将“3+1”的长征向前和往后延伸。向前延伸:1934年7月红七军团(在方志敏的部队加入后合编为红十军团,他任军政委员会主席,领导该军团)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闽浙皖赣地区,这支先遣队就是为了调动和牵制敌军,为中央红军长征作战略准备。随后,红六军团离开湘赣苏区,前往湘西与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合,为中央主力红军长征探路。(关注公众号:公文写作文库)这两支先于主力红军的长征,是长征的序曲。往后延伸:就是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的远征。因为红军西渡黄河这一重大决策是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后作出的,其主要任务是进行宁夏战役。组建为西路军的两万多名将士都是参加过红军主体长征的,既包括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第九军和原属中央红军的第五军,还有红四方面军总部。这样,西路军远征河西就是红军长征的继续,是红军主体长征主脉延伸的一段支脉,即红军长征的尾声。

  如果把红军主体的长征看作长征大剧的“主戏”,那么这场包括序曲、主戏、尾声在内的红军长征,就是一部完整的震天撼地、威武雄壮的历史大剧。

  怎样认识遵义会议与其前后一些会议的关系

  在“走走党史”的实地考察中,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长征的基本内涵:红军长征既突破了反动派军队的围堵,又克服了党内错误指导思想遭致的困难,还战胜了自然界的种种艰难险阻,最终实现了落脚西北的战略大转移,由此实现了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以遵义会议为标志,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为长征的胜利提供了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根本保证。

  在长征途中,我们党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其中最为重要和著名的是遵义会议,它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样具有伟大转折的历史地位。但实现这个历史转折有个过程。就遵义会议前而言,最早的通道会议实现了战术“转兵”,在中央高层第一次否定李德主张,为遵义会议改组中央奠定了初始基础。黎平会议改变原来去湘西建立根据地的决策,实现了战略“转兵”,并通过决议指出在适当时候开会讨论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问题。这就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直接准备。在猴场会议上,毛泽东驳斥了博古、李德,重申黎平会议决议,并限制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限,从而增加了遵义会议改组中央领导的可能性。遵义会议前的这几次会议,为实现伟大转折作了重要准备。

  遵义会议实现党的历史伟大转折是势所必至。博古报告强调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客观原因,与会者绝大多数不满。张闻天代表他本人和毛泽东、王稼祥作联合发言,批评了“左”倾错误军事路线。毛泽东作长篇发言,尖锐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路线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周恩来讲话承担了领导责任。会议主要根据毛泽东发言的内容,委托张闻天起草决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三人团”;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成为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遵义会议在长征危

  急关头,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统治。

  遵义会议后的几次会议巩固和发展了遵义会议成果。一是“鸡鸣三省”会议。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并没有撤换博古;对毛泽东也没有作具体分工。这次会议顺利实现了“博洛交接”,由张闻天接替博古担任党的一把手,还决定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二是扎西会议。会议通过张闻天起草的遵义会议决议,决定电告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的中央分局和红二、六军团及红四方面军令其传达贯彻。这就将遵义会议决议昭告到全军。三是苟坝会议。经过毛泽东力争,不打固守打鼓新场之敌,否定了之前通过的决议,避免了红军可能遭致的重大损失。根据毛泽东提议成立的新“三人团”,代表中央政治局全权指挥红军军事行动。毛泽东虽然在军内不是一把手,但“团长”周恩来非常尊重他的意见,实际上他是“总设计师”。

  当然,遵义会议是系列会议的标志和旗帜。因为此前的几次会议都没有从根本上拨路线之乱,只有遵义会议才开始解决这个问题;此前的会议都没有解决组织领导问题,只有遵义会议才开始改组中央,此后逐渐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怎样认识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的贡献和作用

  红军长征胜利是以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为标志的。对于红四方面军进行的长征和作出的贡献,过去的党史书讲得很少。我在2004年7月对红四方面军开辟的川陕根据地及其随后的长征作了考察之后深深感到:张国焘的错误对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无疑有很大影响,但不能因

  此就淡化红四方面军长征的贡献。

  根据我的考察和研究,我认为红四方面军的贡献和作用至少体现在:其一,对中央红军北进川西发挥了重要策应作用。红四方面军在1932年底开辟的川陕苏区,将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由东南引向西北,并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中央红军的长征,在遵义会议前几乎陷入绝境。为尽快改变这个局面,遵义会议后不久,中央电告红四方面军派兵南进,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其二,对中央红军克服物资匮乏、补充兵员起了巨大支援作用。其三,在所经过地区发挥了强大的“宣传队”作用。其四,在所经过地区发挥了“播种机”作用。红四方面军所到之处,包括后来南下到一些地区,仍然宣传党的政策,坚持地方群众工作。

  怎样认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的“两个奠基礼”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于1935年11月初与红十五军团会师。中央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陕甘支队编为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并入红一方面军。这时,国民党对于红军的会合加强了“围剿”部署。为打破“围剿”,从11月20日到26日,红军进行了直罗镇战役,歼敌1个师又1个团,击毙敌109师师长等1000余人,俘敌5300多人。这次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为党中央和红军在西北建立大本营,举行了“奠基礼”。

  20XX年我开始了“走走党史”,到陕北作现场考察后感到,当时的“奠基礼”实际应当是两个:除直罗镇战役是“军事奠基礼”外,中央纠正陕北的“肃反”错误可视为“政治奠基礼”。因为陕北的“肃反”造

  成的政治危机,丝毫不亚于国民党军的“围剿”。当时,国民党军正在实施“围剿”,而在中央红军到陕北前的领导机关——中共中央北方局驻西北代表团,认为陕北党内有严重的“右倾取消主义”和“右派”活动,不顾前线紧张的军事形势,开展“肃反”运动;并派人到前方和陕甘边逮捕干部,甚至将已任红十五军团副军团长的刘志丹也关押起来。红二十六军的营以上干部、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区以上干部,还有一些从国统区过来的青年知识分子,共200余人惨遭杀害。刘志丹等60余人被施以重刑,昼夜审讯。这样大规模的捕杀,使陕北根据地面临严重危机。党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吴起镇获悉情况后,立即指示:停止逮捕、停止审查、停止杀人,一切听候中央解决。经过以董必武为书记的五人领导小组对案卷材料的审核和广泛调查,认为强加于刘志丹等的罪名不能成立。在党中央的直接干预下,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所有人员全部被释放、平反和恢复工作。中央纠正这一严重的“肃反”错误,为巩固和扩大陕北苏区奠定了政治和组织基础,因此,可将其视为“政治奠基礼”。

推荐访问:四史党课主持稿件 党课 稿件 主持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