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专题党课:忠诚,干净,担当,供大家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这既是对好干部标准的高度概括和朴素表达,也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殷切期望和政治嘱托。下面我就围绕“忠诚、干净、担当”这3个词,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与同志们共勉。
忠 诚
我们经常讲忠诚,到底什么是忠诚?简单从字形看,“忠”由“心”和“中”构成,表示忠由心生,心在正中,没有邪念;“诚”由“言”和“成”构成,表示言而能成,不搞虚假。二字合为一词,心主内,言主外,意为表里如一。忠诚,是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认知,它是衡量人品的基本标准,是支撑人们思想道德大厦的基座。 没有忠诚,人与人的交往就难以长久;
没有忠诚,爱情和家庭就失去了责任的庇护;
没有忠诚,国家、政党、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变成一盘散沙。
从传统文化看,诸葛亮在《兵要》一书中说,“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是安身立命之本,无论为人还是报国都要讲忠诚。
从党的品质看,中国共产党继承了中华民族重视忠诚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成为共产党人最为可贵的政治品质。我们经常说,“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特殊在哪里?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忠诚与老实是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具有的品质。
从现实需要看,强调忠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苏联一夜之间变色解体,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淡化了政治,放松了忠诚教育,放弃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允许党员公开发表与组织决议不同的意见,还实行所谓的各级党组织自治原则,苏共党内从思想混乱演变到组织混乱,党员对党不再信赖不再忠诚,最终导致苏共亡党,苏联亡国。苏荣、王三运、虞海燕等人,身为党的高级干部,台上大讲忠诚,走下台就变样,严重玷污和扭曲了“忠诚”二字。前一段时间很火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中,省委副书记高育良的夫人吴老师在谈到祁同伟时说,“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但是最缺的,就是忠诚的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谓忠诚,就是忠贞不渝,没有二心,它代表忠实、信赖、服从和牺牲,具体表现为思想上高度一致,情感上高度认同,行动上高度自觉。
要做到思想上忠诚。什么是思想上忠诚?就是要对党的思想理论自觉认同,清醒坚定。如果对党的思想理论不认同,不清醒,不坚定,对党忠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保持思想上的忠诚,一方面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钻细研,学深悟透,学出一份坚定,学出一份自信,学出一份忠诚。
要做到政治上忠诚。哈佛大学教授乔西亚・罗伊斯在《忠的哲学》中提出,忠诚有一个等级体系:处于底层的是对个体的忠诚,而后是对团体的忠诚,处于最顶端的是对一种价值和原则的忠诚。根据罗伊斯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就是对党的政治理想、政治立场、政治目标、政治使命在价值观上的忠诚。
要做到行动上忠诚。忠诚不忠诚,关键看行动。讲忠诚不能空喊口号,高调作态,口惠而实不至,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阳奉阴违,而要把对党的忠诚体现在具体行动中,体现在为人民做的每一件事上,体现在为党做的每一项工作上。正如XX同志反复强调的,对党忠诚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最终要看实际成效。
干 净
自古以来,两袖清风的官员总是被百姓称颂。一代廉吏于成龙,经常吃青菜,喝稀粥,灾荒之年还以糠代粮,把节余的口粮和薪俸用于救济灾民,老百姓送他雅号“于青菜”。晚清重臣张之洞为官一生,始终保持清廉,过着简朴的生活。他的幕僚辜鸿铭说张之洞的总督衙门是全国最破旧不堪的。张之洞为官,从不做与身份不符之 事,从不接受下属送礼,哪怕一本书、一方砚,都拒之门外。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赢得民心的重要法宝。当年斯诺访问延安,赞叹我们党的领袖廉洁奉公、勤俭朴素的作风,称之为“东方魔力”“兴国之光”。今天,坚持清正廉洁、个人干净,依然是从政为官者必须守好的底线。
要保持思想纯洁。南宋大学问家朱熹有一首名诗《观书有感》,后面两句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是干净的,我们就能喝上放心水;
源头被污染了,我们的健康就 会受到威胁。一个人越是身处高位,越是能官干吏,就越要加强思想修养。南宋宰相秦桧状元出身,博学多才,书法精湛。他创立的宋体直到今天还是应用最广的字体之一。但他嫉贤忌能,陷害忠良,最后成了“奸臣”的代表。汪精卫一表人才,文笔和口才都相当好。他在刺杀清摄政王载沣失败后,曾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迈诗句,后来却一步步走上了卖国之路。我们党在这方面也有前车之鉴。张国焘、林彪等党的高级干部出问题,不是在才上,不是在能上,而是在德上。
要做到行为廉洁。评价一个人,不仅要看他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领导干部是不是干净,是不是廉洁,最终要落到行为上。行为上的廉洁,一靠自律。自律体现在小处,体现在小事,体现在小节,要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脚,不该说的不说,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不去。泰戈尔有句话说:“如果鸟的翅膀绑上了金子,那么它肯定飞不高”。二靠他律。他律就是监督,说白了就是一种约束,一般情况下会让人不自在,不舒服。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纪委全会上讲话强调,要让党员干部逐步习惯在有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要保持形象清洁。大家都听过一句俗语:“百姓谁不爱清官”。在老百姓的眼里,党员干部的形象,不在于你有多高大,不在于你有多威严,而在于你有多清廉。领导干部都是公众人物,身处聚光灯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广受关注,形象上的一点瑕疵都有可能被无限放大。也许你只拿了别人一根针,传来传去就成拿了一桶金。所以,党员干部一定要十分注意自己的形象,防微防小,时刻保持清清爽爽,干干净净。领导干部岗位重要,责任重大,接触面广,在工作生活学习中不可避免要与一个个有形无形的“圈子”发生关系,领导同志要身在圈子中,不受“圈子文化”的污染,保持干净清洁。一要保持“工作圈”的清洁。由于受不良政治生态的影响,有的人把工作关系变成了“山头关系”“依附关系”,甚至变成“主仆关系”。二要慎重交友,选择社交,要构建干净健康的社交圈。要敢于说“不”,善于说“不”,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和理想信念、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不能为了亲情、友情而迷失自我,丧失原则。
担 当
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任事。有人说过,干工作就好像洗碗,碗洗多了则难免失手打烂。面对旁人的幸灾乐祸、指手画脚、说三道四,自己要稳住心神、总结经验、减少失误,坚定不移地干自己的活、走自己的路,这就是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担当的问题,他强调,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有这么一些干部,怕出事,不干事,当起了甩开手、挥挥手、背起手的“三手干部”,有的还颠倒黑白、混淆视听,拿反“四风”、反腐败说事,把推动发展与反对腐败对立起来,为不作为不担当找借口,为庸政懒政怠政找理由。担当的前提条件一是提高学习的能力。一定要自觉加强学习,向历史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勤学广学深学,不断提高本领。二是提高干事的能力。老百姓看领导,“不看广告,只看疗效”。
一要讲政治。现在联系我们的工作实际是,既然选择从事XXX工作,选择了这条路,任何时候都不能看轻政治,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责任,任何时候都不能放下学习。大家在政治机关工作,一定要时时处处事事讲政治、重责任、勤学习。在古典时代,人们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政治生活被看成是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去追求的最高生活;
在近现代国家,政治也始终占据着核心和主导的位置,可以说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作为社会人,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政治,也不可能逃避政治。你可以不讲政治,但是不等于说你的生活里没有政治。讲政治不一定非要成天把政治挂在嘴上,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深处要时刻绷紧政治之弦,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政治觉悟、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在政治意识、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等方面都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和麻痹大意,始终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大风大浪面前无所畏惧,在诱惑得失面前保持定力。
二要重理想。有的同志可能会说,理想信念只不过是空洞的“政治说教”,看不见摸不着,坚定不坚定也就那么回事。不可否认,确实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手段,联系实际不够,针对性不强,有时候甚至连“说教”也省略了。久而久之,理想信念就真的变成了说教和官话,如果不是在正式场面上,基本听不到有人谈理想信念,不是不想说,而是说出来怕人笑话。这样,大家你不愿说,我不敢说,理想信念最后只能在报纸上登一登,党课上讲一讲,会议材料里点一点,领导讲话中提一提,实际上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成为空中楼阁,没有发挥强大的思想武器的力量。那么,人到底需不需要讲理想信念?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人生如屋,信念如柱”。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理想信念。习近平同志多次告诫全党同志,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有一句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伟大的事业从来不可能一帆风顺、一马平川,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和反差,但我们不能因这种差距的存在,就削弱、动摇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三要担责任。叔本华说过一句话:“上帝给我们肩膀,就是叫你来挑担子的。”人生一世,没有一个人能躲得过这样那样的责任,不管你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干的是什么工作,无时无刻都需要有责任心。父母养儿育女,需要责任心;
老师教书育人,需要责任心;
医生救死扶伤,需要责任心;
军人保家卫国,也需要责任心,等等。有责任心,才能把事情做好。我想在座的同志可能也会有这样一种感受:看到工作没人干,或者自己负责的工作没干完、没干好,心里就会感到很不安,坐卧不宁,直到把工作干完了,干好了,才会松一口气。这种感觉其实就是责任心在我们身上的直接反映。打个比方,一个人好比一辆汽车,才华是强大的马力,智慧是华丽的配置,而责任心却是那看着不起眼的汽油。没有汽油,再好的车也只是个摆设。没有责任心,有再高的文凭,再深的学识,再强的能力,也飞不高,走不远。现实中经常可以看到 一些很有才华,很有能力的同志却事业平平,甚至一事无成。为什么?
四要肯学习。犹太人的家庭很重视读书,当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亲吻《圣经》上的蜂蜜,让孩子意识到书本是甜的,所以犹太人从小就特别爱看书。犹太人甚至会在墓地里放上一本书,因为他们认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那些死去的人也会从坟墓里爬出来看书。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在写文章、干工作或者发言的时候经常会感到紧张,底气不足,为什么?根本原因还 是因为读书不够,学识不足,才华不灵,出现 “本领恐慌”。这个词是毛泽东同志说的。1939年,他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时说:“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他把一个人的能力和学识比喻成“铺子”,把读书比喻成“开铺子”,如果铺子里存货不多,取一点,少一点,不久就用完了,所以要经常进货,不进货就要关门大吉,告诫我们要用人类最丰富的知识来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学无以广才”。没有哪一个人的本领,不是靠学习得来的。康熙皇帝是极有本领的一代帝王,大臣称赞他的能力“由天授,非人力可及”,意思是说你的本事太大了,是天生当皇帝的料。他立即反驳:“朕亦不过由学而能,岂生而能者乎!”意识是说我的这点本事都是学习的结果,哪有什么生来就能力高强的人。看来他这个人头脑还是很清醒的,不吃吹吹捧捧那一套。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可以说是非常及时 也是非常必要的。一直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各种形式对我们进行文化渗透,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大力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增加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没有强大的精神,即使经济发展了,你还是个空架子,经不起大事。人的精神从哪里来?天上掉不下来,地上长不出来,花钱买不回来,只能靠教育、靠读书、靠学习。就像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所说,国家的强大,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和学习。“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之大,而在于大师之大”。早些时候的人民日报有一篇关于学习的评论,这样说到:“人们恐怕已经看惯了这样一些再平常不过的场景:当晨曦初露,用朗朗书声去迎接朝阳的是孩子;当夜幕低垂,熬夜攻读的也是孩子。而许多成年人呢?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在熙熙攘攘的生活中,固然不必郑重其事地挑灯夜读,但不少人包括某些干部是不是浑然不觉地把生命消磨于肥皂剧中、消磨于麻将桌前,或者在吆五喝六的酒话中消磨那本来并不多余的时间?”
希望大家好好思考一下这3个词的分量,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