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0523: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四史”学习的政治意义和理论价值【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四史”学习的政治意义和理论价值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和研究历史。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提出,要改造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强调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对待学习,把学习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新时代,******强调:“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他在党的十八和***新进***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专题学习班开班式上的两次讲话,主题都是讲学习研究历史。一次是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强调要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及其规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一次是讲党的建设要一以贯之,强调学习研究古今中外执政的历史经验,把握执政规律,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两次讲话,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学习研究历史的方法论,为全党学习研究历史提供了基本遵循。
开展“四史”学习,是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提出来的。2019年7月,***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发出通知,明确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2019年11月,******在考察上海时指出,“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勇担在肩”。2020年1月,******在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再次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显然,开展“四史”学习,既是主题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迎接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政治要求。
全面把握、深刻领会******关于“四史”学习的讲话精神,一是要牢牢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把“四史”学习同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相结合,就是要以学思践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全党要“更加崇尚学习、积极改造学习、持续深化学习”,不断创新我们的学习制度、形式和方法,把我们党百年来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和红色资源作为学习“四史”的生动教材,讲活历史故事,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让党的革命基因在血脉中传承,让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活在党员干部的心中,使全党的学习教育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加贴近党员干部;三是要把“四史”学习与研究现实问题、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能量,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一、学史明志:坚定理想,忠诚信仰——学习党的创建史,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初心使命
学史明志,就是要通过学习党的历史,进一步明确和坚定革命志向,坚定理想,忠诚信仰。******强调:“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所以,学习“四史”,首先要学习******党史,因为党史贯穿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四史”的核心和灵魂。党史的逻辑起点是党的创建史。上海是我们党的诞生地,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学习党的创建史,更好地“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
学习党的创建史,首先要从理论上深刻把握******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的社会历史原因,即上海成为中国******诞生地的历史必然性。第一,政党的产生,需要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诞生的阶级基础。中国“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祥地,最早产生于19世纪中叶外国在沪企业,以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官办企业以及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逐渐发展壮大。上海工人阶级“特别能战斗”,力量较强。第二,思想基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上海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重镇,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有众多的最早和“第一”。《万国公报》最早提到马克思和恩格斯,《东方杂志》最早介绍列宁的生平,《******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问世。有《新青年》《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和《******》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报刊。还有像上海商务印书馆这样中国唯一跨越三个世纪的资深出版机构。1919年至1922年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书籍有20多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码头”。第三,人才骨干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要有先进分子去宣传和发动,中国******的成立要有先进的骨干去筹备、联络和组织,先进知识分子既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中坚,也是中国******组织创建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上海集聚了陈独秀、陈望道、李达、李汉俊、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邵力子等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在上海创办或担任《新青年》《前锋》《向导》等刊物的主编或编辑工作,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积极酝酿筹建党的组织。第四,组织基础。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的早期组织。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组织,在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并定名为“中国******”,成立后积极推动各地******早期组织的建立,实际上起着中国******发起组的作用。由此可见,上海为党的创建提供了多方面的基础性准备,她成为党的诞生地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其次,学习党的创建史要充分重视红色资源的运用,不断创新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使“四史”学习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可感。上海有党的一大、二大会址和四大纪念馆以及党***早期领导机关遗址,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同志在上海的革命活动地,有陈云、张闻天、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故居。据统计,我们党在上海的革命遗址遗迹有600多处。******特别指出:“上海是我们党的诞生地,党成立后党***机关长期驻扎上海。上海要把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上海已于2016年分两批公布了50家红色教育基地。随着上海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的深入和红色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开发,红色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正在不断地增长和优化。上海红色教育资源的重要价值特点:一是为寻求救国真理而开放的眼界和勇敢的探索精神;二是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敏锐性和思想鉴别力;三是知识分子同工人阶级相结合的历史主动性,以及正确的群众观、历史观;四是忠诚信仰,为理想而献身的牺牲精神。
关于理想信仰教育的红色资源,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馆值得一提。其实它是一个全党全国性的重要红色教育基地,在那里牺牲的不只是上海的******员,许多是当时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党的优秀儿女。有在新中国诞生前夕为理想、信仰而血染黎明的许多烈士。此外,纪念馆展示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五卅运动、反抗蒋介石国民党右派“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等壮烈的红色故事。先辈们从不同的角度谱写演绎了理想、信仰的深刻内涵和震憾人心的历史篇章,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信仰是红色的,那是理想之光;信仰是热烈的,那是革命之情;信仰是执着的,那是品格之坚;信仰是强大的,那是意志之刚;信仰是朴实的,那是务实之道;信仰是甘甜的,那是精神之味;信仰是悲壮的,那是崇高之美;信仰是无私的,那是奉献之歌。通过学习这些红色教材,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强调:“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第三,学习党的创建史,就要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守护好党的精神家园。2017年10月31日,******带领***政治局常委到******一大会址纪念馆瞻仰时指出,毛泽东同志称这里是中国******的“产床”,这个比喻很形象,我看这里也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家园。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又重申,“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守护好党的精神家园,必须认真地解读初心、不忘初心、坚守初心。一要准确地解读和传承建党精神,这是我们党的精神之源,是激励中国******人坚持奋斗、不断前进、永远年轻的根本动力。二要经常重温入党誓词,这是经常回忆初心、不忘初心的重要方式方法。******强调:“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每个党员要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生不渝。”重温入党誓词作为一种政治仪式教育,有利于激发党员干部的政治使命感、神圣感、崇高感,以洗涤和净化灵魂,保持******员的政治先进性和思想纯洁性。三要重点抓好“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党走向未来,始终做时代先锋、民族脊梁的根本保证。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的上海,还要结合上海城市史的学习,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锤炼“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擦亮上海的文化品牌,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为上海加快实现全球卓越城市发展目标,扩大世界影响力增添精神力量。
二、知史明道:增强自信,守正创新——学习新中国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信心
“善学者究其理”。学史不能浅尝辄止,满足于听故事。必须深入探究并弄清楚、搞明白历史现象和历史成就背后的道理和规律。我们强调学新中国史,因为它也是******党史、中国改革开放史和跨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缩影和象征,是“四史”的综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新中国70年,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可按逻辑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一是创建新中国以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阶段;二是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和发展阶段;三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阶段。
知史明道。一是要明白,新中国的创建和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是中国******人与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奋斗得来的,是通过创立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新民主主义独特道路取得的,是2000多万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所以要倍加珍惜。同时,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几十年,正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风起云涌时期,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也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二是要明白,新中国70年,党和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和改革开放,创造了世所罕见的辉煌成就和伟大奇迹。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路程,在一个贫穷落后、一盘散沙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建立起系统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试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发射了人造卫星,各项事业飞速进步。国家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巨人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此我们倍感自豪,充满自信。三是要明白,在新中国70年期间,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曲折和风波,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遭受了更大的挫折和灾难。然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劈波斩浪,急流勇进,闯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它“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所以我们要倍加努力地坚持和发展。四是要明白,在当代中国,坚持党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完全统一的,社会主义同爱国主义在本质上是完全统一的。所以,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是完全一致的。知史,就要倍加热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知史究理。学习新中国史,要加深认识和着重把握好几个重大原则问题。
第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两个三十年”的关系。新中国70年历史,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为界,大体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三十年”。首先,“两个三十年”都是中国******领导的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为基础的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具体阶段。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是绝不能搞相互否定的。******明确指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两个不能否定”的本质,就是要求我们必须高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任何一个否定,实际上就是否定我们党的光辉历史和党执政的合法性。与此相联系,就是不能否定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邓小平同志强调:“这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强调:“试想一下,如果当时全盘否定了毛泽东同志,那我们党还能站得住吗?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还能站得住吗?那就站不住了,站不住就会天下大乱。”所以,我们要坚决反对否定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
第二,坚持改革开放,坚定改革信心,将改革进行到底。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最壮丽的气象和当代中国******人最鲜明的品格。******深刻指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学习改革开放史,首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和道路自信,坚决“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不走改旗易帜邪路”。其次,要牢牢牵住“牛鼻子”,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增强制度意识,坚定制度自信,增强制度创新力和制度执行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其三,要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因此,改革开放精神,就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新内涵,充满着梦想、变革、创造和开放的精神。坚持改革开放精神,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依靠人民,大胆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增强解决难题的勇气和智慧。着力打破陈旧的观念束缚,改变习惯性思维定势,冲决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其四,要善于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历史前进的逻辑,因时而变,随事而制,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行对内对外的全方位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守正创新,不断创造新时代发展的新传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第三,科学认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苏联东欧的历史教训。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比较研究角度看,百年来的中国与世界经历了两种不同的历史进程。十月革命后一个时期,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曾一路高歌猛进,但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遭受了苏联解体、苏共解散、东欧剧变的历史性挫折,西方甚至渲染社会主义“历史终结论”的悲观论调。苏东问题的深刻教训,就在于搞历史虚无主义,全面否定党的领导和党的领袖,否定党的历史,把思想搞乱了,人心搞散了。新中国70年,我们党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始终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紧紧依靠人民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因此能使社会主义事业基业长青,始终保持了旺盛而强大的生命力。所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三、品史明智:感悟情怀涵养智慧——品读“四史”,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读史使人明智”。******强调:“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拜历史为师,就要尊重历史、缅怀历史、品读历史、研究历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科学方法论,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把握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大势。懂得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为戒、知敬畏,以史为训、知安危,从历史中获得开启未来的钥匙,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学习“四史”,首先,要尊重历史、敬畏历史、铭记历史、传承历史。历史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虽然历史进程中有若干革命性的飞跃,但历史是不会中断、更不能割断的。因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马克思早就说过,“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014年2月25日在十八届***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2016年2月2日在江西看望全国道德模范和英烈后人时说,我们“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立足世界的文化根基;中国******的革命精神与优良传统,是我们的红色血脉和精神之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界文化的冲撞激荡,唯有传承历史基因,守住精神命脉,发扬光荣传统,才能站稳脚跟,开创未来。
其次,要追寻历史足迹,感悟家国情怀,弘扬革命精神,激发英雄气概。中国******百年奋斗史,留下了无数的革命遗址和英雄故事,学习“四史”,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教育党员干部,以增强走向未来的精神底气。******到各地考察调研,总要去红色革命遗址或纪念馆瞻仰,向先烈敬献花篮奉达敬意,他讲话、写文章常常会通过讲述历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激扬革命精神。比如,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史诗绝唱。******讲到长征过雪山途中,有个军需处长穿着单薄的旧衣服被冻死时,怀着崇敬的心情感慨地说:“管被装的宁可自己冻死也没有自己先穿暖和一点,这是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再比如,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和党的历史上十分悲壮的一幕,******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学习党史和抗战史,是进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其三,研读历史经典,涵养历史智慧,开发历史资源,开创历史新篇。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国******百年奋斗史,积淀了浩瀚宝贵的历史经典,研读经典启迪智慧。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代就曾说过:读史,是智慧的事。直至晚年,他床头总是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这部书他一生读过17遍,为的是涵养领导智慧。******强调,我们应该“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善用马克思主义经典阐述思想方法,善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演绎治国方略,善用红色经典传承革命基因,善为中国传统经典注入时代内涵,创新中国智慧。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宝藏,是我们开创未来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点燃创新灵感之火的燧石,是演出威武雄壮现代活剧的肥沃土壤和广阔的舞台背景。比如,“一带一路”倡议,其创新灵感毫无疑义源自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上中国与人类文明的交往史,同时又赋予古代丝绸之路精神以全新的时代内涵,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时代的历史新篇章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其四,总结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增强历史忧患,防范政治风险。毛泽东同志说过,“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我们党曾多次把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的失败案例,作为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教育全党,增强忧患意识。在延安整风期间,党***印发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以教育全党反对和防止骄傲。1949年3月23日,党***机关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并强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在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上,首先肯定,“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又强调,“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他多次告诫全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两个务必’,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以增强全党的忧患意识,保证党和国家事业的长治久安。
最后,学习历史方法,把握历史逻辑,运用历史规律,回答历史课题。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用这个方法,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划分为六个逻辑阶段,即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十月革命和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五个得来的”,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历史底蕴和长期实践基础:是从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新中国70年的持续实践探索、近百年来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实践、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有其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历史大势必然浩荡前行而不可逆转,“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这种历史观,也是历史方法论。******强调:“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思维方式、历史分析方法,顺应历史规律,认清历史大势,回答历史课题,引领世界进步的历史潮流,真正让历史告诉未来,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智慧和力量,为人类发展作出中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