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在书店的一角,我发现了《相约星期二》这本书。小心翼翼地翻开它,仿佛一个初生的婴儿,我在接受着洗礼,如同一个虔诚的教徒,我在轻轻地祷告。那晚,当我终于在手电筒下合上这本书时,《相约星期二》对我的影响之深,是先前的哪一本书,也是之后的任何一本书都比不上。
莫里老人认为:在美国,乃至全世界,人类的追求进入了误区:拥有越多越好,商业行为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人们反复这样对我们说,我们又反复对别人这样说,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为止,。而对他自己而言,心中最满意,最梦幻的一天的安排轻松,惬意,而毫不奢侈。从某种意义上对他来说,一个人生活的最低标准和最高标准几乎是一致的,没有矛盾的。他的这种平和的心态大概和中国古代的隐士的心态有异曲同工之处吧!他的那种与世无争,归于自然让我思考:社会上那些终日追名逐利,勾心斗角的人,到底活得累不累。他们那样做得到了些什么?如果把他们拥有的一切和莫里拥有的一切比较,那他们用毕生精力换来的那一切究竟还有多重的分量?在莫里最后的这门课程里,爱是永恒的主题。他说:“爱是唯一理性的行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接受爱并施爱于人。没有了爱,我们就象折断翅膀的小鸟。”莫里在向全世界呼吁爱,呼吁人性的回归。
莫里的课,最终将在死亡里划上句号。他说:“要学会和生活讲和。”他认为这是人生最困难的事。他住死亡面前,真正做到了与生活讲和。他平静地,以一种超然的心态体验着,死亡。这不是常人可以做到的。他说:如果早知道自己可以这么平静地面对死亡,那么过去还有什么困难可怕呢?这句话,是一位临终老人说的,对我们而言,它可以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向生活中每个困难挑战。希望等到几十年后,我们不会心怀遗憾地说这句话。莫里老人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诠释了人生,诠释了死亡。
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反复回响着莫里老人说的话:“学会原谅别人和原谅白己,人不应该陷在懊悔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这对你是没有益处的。”莫里老人,和他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他说过的话,值得我们在生命细细品味。
莫里在患了绝症以后,妻子总是无微不至地照料着他,儿子们总是抽空来陪他,鼓励他。(他不希望孩子们放弃自己的工作专门陪他,他不愿因自己影响到孩子们。)让他拥有了死时的安宁与宽慰。
莫里说:“假设我离了婚,或一个人生活,或没有孩子。这疾病——我所经受的这种疾病——就会更加难以忍受。(莫里得的是肌肉萎缩症,从腿部开始肌肉萎缩,萎缩部位慢慢失去知觉。这种肌肉萎缩会一直发展,从腿部到腰部到胸部,最后到肺,直至停止呼吸。在病情的发展中,莫里经受着腿部僵硬、腰部僵硬、胳膊僵硬、脸部僵硬,嘴巴僵硬,甚至全身僵硬的痛苦折磨。)我不敢肯定我是否应付得了它。当然,会有人来探望的,朋友,同事。但他们和不会离去的家人是不一样的。这跟有一个始终关心着你,和你形影不离的人不是一回事。”
这就是家庭的部分涵义,不仅仅是爱,而且还告诉别人有人守护着你,我称家为“心理安全”——知道有一个家在守护着你,只有家庭能给予你这种感觉。金钱办不到。名望办不到。
读到这里我更体会家的重要。对“家和万事兴”“家是温馨的港湾”等说法有了更深的感悟。
记得前几年因小姑子一家结婚后一直没搬出去住,大家住在一起。这件事常常让我心生烦闷。于是和婆婆、小姑之间就有了一次次没有硝烟的战争。家已是战争的'导火索,让我畏惧,让我心凉。整天心力憔悴,更无精力投入工作。可谓家庭、婚姻、工作团团糟。
现在看开了许多,改变了许多,家庭也温暖和睦了。我和爱人的工作也都大有长进。家是一个支撑,家是一个保护伞,家更是一个后备军。
现在每当同事因家庭琐事而生气时,我总是开导她。家——离不开尊重、离不开理解、离不开包容,更离不开信任。莫里让我对家爱得更深。
《相约星期二》讲的是一位患有重病的老人,同时也是一位执掌教坛一辈子的大学教授,在自己为数不多的岁月中,不是在感慨命运不幸,不是在惋惜自己的一生,而是思考人生,将自己的感悟以每星期二相约的形式,讲给一位曾经教授过的学生,那里没有繁琐的公式,有的只是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对人性的解剖……
老人的情况一天天变遭,但他仍然关注外界,他会为远在他国的难民的困难而忧虑,而伤心落泪,那时他不是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而是一位有怜悯之心的老者;
他从不自怨自艾,他会因为由于他的开导使他人舒展眉头而快乐,从而觉得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他爱他的家人,爱他的朋友,爱他身边的所有人,当大家都阴沉着脸给他举行葬礼时,他会说:到时不要烧过头了哦。他就是这么一位乐观,豁达,超脱的老人。我认为的超脱是游离于生活之外,超然脱俗的感觉,其实呢,不然,是经历生活的酸甜苦辣,而后看淡所谓的挫折,困难,有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怡然心境。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还没来得及反应,它已经从身边悄然而逝。有时老是感慨:时间都去哪了?时间从指间溜走,从发丝间飞过,增加了我们的年轮,亲吻了我们的脸颊,触碰了我们的额头,丰富了我们的思想……有时总是回忆那美好的青葱岁月,不想让时间在脸上留下痕迹,可是在回忆的过程中时间已飞驰而过,要做的是珍惜当下,关爱亲人。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未来还未出现,唯有今天掌握在手中,是上天的恩赐……
在未来的道路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保持花开静好的心境,追求乐观、开朗、豁达的人生态度,学习爱和对生活的不懈追求。
谈完家庭,我想要说说婚姻,因为婚姻与家庭息息相关。
可是现在很多人不理解婚姻。80、90后的年轻人,要么过于自私而无法和别人建立真诚的恋爱关系;要么轻率地走进婚姻殿堂,然后六个月后又匆匆地逃了出来。60、70代的人们,又有多少人在无奈的维持婚姻,因为不信任、因为金钱等,婚姻已危在旦夕。
我们好多爱人并不清楚要从伴侣那儿得到什么,我们甚至连自己都无法认清——又如何去认识我们要嫁娶的人呢?又如何去协助我们最爱的人去获得更高的人生追求呢?
其实爱情和婚姻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不尊重对方,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不懂怎样妥协,你们的婚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彼此不能开诚布公地交流,你们的婚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你们同样会很麻烦。你们必须有相同的价值观。
我见过这样一对小夫妻,有二十七八的年龄,可以说郎才女貌,家庭殷实。按理说应该过得比较幸福。可因为女方的猜疑,胡搅蛮缠,两人总是吵架。日子过得不像日子,家过得不像家。的确,在当今社会,各种诱惑太多。好多女性朋友不相信爱人,总想把另一半拴在自己身边,这样才算安宁。可殊不知,男人需要的是自由,是让家庭幸福的不懈奋斗,他们需要时间去打拼。
由此我想到了“男人就像风筝”这句话。风筝总向往自由,飞得越高越好。而放线的人就像我们的女性朋友,要么不敢放得太长,害怕风筝飞走;要么放高风筝以后扯得紧紧的,想紧紧控制住风筝。却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前者影响男人奋斗的脚步,后者成了勒拌男人奋斗的绳索。我前几天才去放过风筝,发现怎样放风筝能放的高而毫不费力。首先要把风筝放得足够高,待风筝稳定后,线再放松一些,过一会儿还要时不时扯扯线。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让分风筝飞得再高些,还会提醒风筝不要偏离方向。而女人管男人就像这放风筝,把握得好会双赢,否则双方都会受伤害。
相信男人,给他们空间;给他们自由;给他们信任,还时不时地提醒他们。这样我们收获的是婚姻的幸福。婚姻只有两种选择:相爱或死亡。
推荐访问:《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读后感 相约 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