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共同富裕 > 谈谈对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认识论文2000字10篇

谈谈对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认识论文2000字10篇

时间:2022-12-25 12:25:04 共同富裕 来源:网友投稿

谈谈对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认识论文2000字10篇

谈谈对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认识论文2000字篇1

  摘要: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复杂的不确定和非传统因素分化演绎,为中国的国家发展和对外交往提出了新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思路变得尤为重要。尽管世界局势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在加剧,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关键词:国际形势;外交;合作;共同体

  我们抛开意识形态之对立不言,单就国家的利益博弈而论。中国,目前处于守势,而日本,美国之类的国家则是出于攻势。他们视中国为未来国际地位的最大挑战者,那正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世界大国,才使他们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警惕加倍!

  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落后世界先进主流50年。但是这种逐渐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一旦崩溃,势必将动乱频仍,民不聊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为韬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势之下,已转为主动突围。

  20xx年1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非数十国论坛足以见证了中国的国际发展战略方针:是以新时代的步伐在迈进,是以寻求外部合作为主的外交政策。

  对当前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国际问题莫过于台湾和朝鲜问题。台海局势,关乎世界格局,牵涉中、美、日、俄世界各极,这也是中国和平统一的关键关口。而对中国台湾的回归有极大异议和阻力的无疑是美国和日本,他们与台湾

  “渊源”颇深,单在目前的局势下,大家都在观察对方的举动,以伺机获得主动。恰恰中国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也是纠葛不休,另外,日本首脑“拜鬼”也时常引发中国民众被屠杀时留下的伤痛。那么,现任日本信任首相安倍是否将依照自己的承诺不再参拜“神社”,是否有与中国修好之意,中日真能合作开发东海能源吗?台湾问题在好的发展趋势之下日本还会如此干涉吗?我们均不得而知,更有待观察。

  当然,还有多年来一直充当台湾 “老大哥”--美国,它是“割舍”,还是将要采取什么奇异的干预对策,它在“霸主地位”之上将给于台湾什么样的支持,我想它连自己也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个互相牵制的时代,谁也不希望为了局部而危害全局,更不想在国际上落下有损威信的骂名。

  朝核问题,最终结果如何,将取决于中、美、日、俄、韩、朝的六方再次聚头。而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忧虑,从立场上很难做到像美国那样“超脱”。50多年来,朝鲜至少在对美国、日本、台湾关系等原则问题上没有出卖过中国。不管朝鲜的内政如何,中国在国际上都不能保持中立,而必须站在朝鲜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家伙”一边。

  另一方面,在世界大的格局下,美国跟中国一道同为大国,他们一起作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其目标应当更远大:共同合作,维护一个有利于世界长期和平与繁荣世界体系。美中关系是个“密切而复杂”的问题。

  或许,在某些时候,老美会想一些闲不住的做法来对中国进行“围堵”和“制衡”。比如前不久,美国曾游说韩国和日本加入“北约”,在这之前还劝说过澳大利亚,这不都是为了扩大自己的“霸权”而向中国和俄罗斯逼近吗?

  而中俄目前的关系仅止于“互有所需”这一极其表面而又脆弱的层面,并隐藏着深层的风险。这一深层风险就是,随着两国的相继崛起,双边关系可能会再次面临“变”的格局。但是,在对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围堵”时,中俄将会毫无疑问的“对外”。

  在美国与欧洲诸国看似亲密的关系渐行渐远时,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向中国靠近,欧洲援华政策便是最好的例证。他们希望中国变,但是不宜过激,以免引起社会动荡。社会稳定了,也就稳住了欧洲人对中国大片市场的幻想。因此,他们非常关注中国的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如果中国的改革不稳定,引起了社会动荡,它所有的投资可能全都泡汤。而保持社会稳定,也正是中国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中欧在将来的合作中一定会走向好的趋势!

  参考文献:

谈谈对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认识论文2000字篇2

  了解国防,关注国防,支持国防,我们义不容辞。

  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安康。

  而国防之所以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就是因为国防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强大的国防,是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在清末民初,中国的国防建设一塌糊涂。中国的长矛抵不过侵略者的火枪,中国的箭弩敌不过侵略者的大炮,中国明清两朝奉守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国的国防一塌糊涂,当侵略者的火枪指向我们的时候,中国人只能用肉身去抵挡,这是可悲的,华夏名族的尊严该用什么来守护。

  北洋水师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但是由于清政府封建制度的腐败,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清政府也因此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这说明了国防建设强大不仅仅需要技术上的先进,还需要制度的优越。有力量却得不到正确的使用,我认为比没有力量更让人痛心。

  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其不仅仅需要技术的先进、制度的优越,还需要人心,需要国家人民的爱国热情,如果国家的主人都对自己的国家无心,那么再好的技术和制度也只是徒惹人笑话。

  人民需认识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中国是有文化沉淀的大国,古有《大学》一文,其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有俗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个人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国防国防,有国就有防,有国才有家。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大学生要上军事理论课程的原因了,开设军事课程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大学生的神圣义务。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国家建立初期,在那么多中国人还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为什么党中央坚持要研制出中国人的两弹一星,这是因为,只有通过它们将我们的国家武装起来,将国防建设起来,中国人才有抬头挺胸的力量,才不会再被外国侵略者随意掠夺,当中国大地上第一朵蘑菇云升起的时候,不能怪有那么中国人含泪奔走相告,因为这代表着中国人终于不用再提心吊胆地小心外国侵略者啦!这是中国国防建设的一大进步,是中国人民的期待和骄傲。

  既然国防建设如此之重要,我们又该如何去建设国防呢?

  现代国防又叫社会国防、大国防、全民国防,包括武装建设、国防体制、军事科技和工业、国防工程、军事交通通信、人力动员、国防教育、国防法规诸多方面,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从最高元首到每个公民,从军事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意识形态都与之密切相关。

  现代国防以军事力量为核心,还包括有关的非军事力量;它重视国家的战争潜力,特别是战时的动员效率;它还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实力的竞争。现代军队是知识和科技密集的武装集团,强调质量建军胜过“人海战术”。和平时期国防的作用是威慑,要求不战而胜;战时国防的责任是实战,目标是胜利。作用: ⑴国家安全保障。 ⑵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 ⑶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

  我们要建设国防,就应当从多方面入手,要经济要技术要人力,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国防建设提供经费,美国的国防开支占全世界所有国家总国防开支的一半,中国的经济总量虽然是世界第三,但仅相当于美国的25%,人均GDP位列全球第100位,仅相当于美国的5.5%。无论从经济总量上看,还是人均GDP看,中国经济与美国的差距都非常巨大,由此看来,中国经济还需要一段很长事件的发展。

  美国的军事力量目前是全球最强大的武装,而且就算它现在完全停止发展,中国军事力量起码也要50年才有可能赶的上。这是为什么?一是因为没钱,没钱怎么武装军队,怎么买卖装备,二是没技术,没有核心的军事技术,没有有力的创新技术,这些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和平年代,国防的建设不是为了战争的胜利,而是为了寻求一种制约,一种平衡,在这种制约和平衡下,国与国之间才能友好相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自然界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是有很大的使用范围的。为什么美国会对中东国家发起战争,捏着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无用理由去进行一场耀武扬威的战斗,就是因为中东国家有大量的石油储备,美国是世界上对石油需求量最大的国家,庞大的石油进口费用让美国大佬心疼了,用绝对的武力优势来掠夺变得更为符合自己的心意,中东各国是富裕的,但不是因为他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有多么的发达,而是因为那肥沃的流淌着的黑色黄金,国防建设太弱的中东国家当然就只能让美国掠夺了。但中国不会落入那样的田地,中国的国防建设尽管现在远远落后于美国的,但是中国是有足够的自保能力的,和平环境下,国防的建设是为了寻求制约和平衡,中国能与世界强国形成一种制约上的关系,所以和平降临在中国身上,但是中国还是不断地要在国防建设上追求提升,这样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才更有话语权,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领土和主权。举个例子,台湾台独分子在美国的支持下大肆宣言台独理论,美国更是向台湾提供销售了大量的军事装备,这些严重威胁了我国的领土和主权,只有中国的国防建设更加强大,我们才有赶走美国无理由威胁的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是军事力量建设的核心,中国缺乏军事核心技术,特别是海军,美国现有11艘航母已经足够强大到没有任何对手,在这种情况下,美军继续坚持空海一体、海陆多功能路线,说明美国仍旧坚持“以绝对领先的技术震慑对手”思路来发展装备,更说明了美海军将高科技转型路线走到底。而中国海军的力量仅为美国的15%,也就仅仅能够自保而已吧。中国缺乏的是高技术人才,缺乏的是创新型,是技术性。中国的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歼10以及歼14等都是跟随性科技成果,从1949年到2008年中国取得的重大科技原创只有十几项,与美国取得的近千项科技原创相比,中国的科技原创可以说是几乎为零。这样大的差距在中国人面前,令人欣慰的是中国人没有失去希望,中国人的聪明和勤奋成为中国与美国的科技差距不断缩小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中美两国的科技原创相差如此之大,根本原因在于中美两国的教育质量差异,中国的教育制度过于扼杀了中国人的创新能力。所以要想提高中国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革教育制度,这又是一段很大的路要走,但中国必须要走下去。

  现在,我们国防建设还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 完善,人们的经济意识不断增强,而国防意识却出现滞后现象,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国防是政府的事情,是军队的事情,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国防不仅仅是军队及政府的事,没有全民国防观念的提高,便不可能有真正强大的国防。其实国防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尤其是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我们是社会中的新生力量,对我们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是培养他们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也是进行最基础、最稳固的国防意识教育,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军训期间开展国防理论课程,国防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情,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不论国防建设有多么需要经济、技术的发展,我认为,它的基础都应该是人,中国的国防强弱就在于中国人,中国人都一颗坚韧爱国的心,所以中国国防部塌,中国人有建设国防的信心和决心,所以中国国防建设将更加强盛。

谈谈对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认识论文2000字篇3

  当今社会,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格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然而,当前,尽管各大高校始终将诚信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中心,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助学贷款、假文凭、假学术等现象仍呈增长趋势,这不但突显了部分大学生存在诚信危机的客观事实,同时也为高校的诚信教育拉响警钟。高校诚信教育的效果不佳、大学生出现诚信危机呼吁高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时需建构起完善而行之有效的诚信道德建设体系。

  经调查分析,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范畴认定不清。当代大学生在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对于诚信与不诚信的分界线认识越来越模糊。大部分大学生所认为的“诚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诚信。毁约、跳槽、在履历上造假、考试作弊等行为在一部分同学的眼中属于诚信的范围内,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诚信的范畴认识相当模糊不清。

  2.大学生对于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们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程度不高,但却对个体诚信道德认同度高。

  诚信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但是当前社会上对于大学生的诚信的评价并不高,而大学生则普遍认为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一般,与大学生应有的素质不相符。虽然大学生们对群体道德规范的认同度不高,但对自己的行为却予以充分的认可与肯定,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自己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对于所属群体和个体的诚信道德的认同上出现了矛盾。

  3.在选择诚信与否时带有明显的功利倾向。一部分同学对于履历造假现象持中立状态,认为这是不诚实的表现,但同时也认为其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可见,相当一部分同学在选择是否诚信时带有功利色彩,在不损害到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做一个诚信的人,但当诚信不能维护自身利益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放弃。

  这一点同时也表现在就业方面。由于高校体制改革,大学生成了毕业分配、就业市场的利益主体,就业、签约都与学生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加上青年自身带有不稳定性和反复性等不成熟因素,致使在择业时更多的是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不考虑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

  4.诚信道德意识与行为失衡。一部分大学生虽然明确的认识到了某种行为是不正确的、有违诚信的,但却由于自身利益等方面的原因,仍进行这种行为,出现了知行背离的现象。由此可见,一部分大学生有相应的诚信道德意识,却没有应有的诚信道德行为,明知涉及自己的道德品质,却仍然做着有违诚信道德的事情。

  5.大多数大学生把不诚信原因归结为外界因素。在履历造假方面,

  一部分同学把造假原因归结于社会不良风气、求职压力等外界因素。可见,大学生对于自身一些不诚信行为的发生,更多的是寻找外界的客观因素,而不是从自身的道德品质追寻原因。不可否认,外界的客观因素也是存在的,社会环境、教育体制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影响着大学生的诚信道德行为。但追根究底还是自身的诚信道德意识问题,如若自身的诚信道德意识十分强的话,外界因素对其也是无任何影响的。

  6.整个社会诚信道德缺失是大学生诚信道德问题屡出的根源。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迁和各项改革深入发展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导致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和漠视诚信观念。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诚信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如商业领域中的假冒伪劣、偷税漏税;政治领域中的、虚假政绩;学术领域的假论文、假学历、假科研、剽窃;文艺、体育赛事中的“黑哨”、“潜规则”;日常生活中的毒奶粉、瘦肉精、注水猪肉等。这些恶劣的诚信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地影响涉世不深的“90后”大学生,是造成“90后”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社会根源。

  针对大学生屡禁不止的诚信道德问题,有以下几点对策:

  1.通过教育大力灌输诚信道德的重要性。在追求诚信,坚持诚信,而且是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设计诚信社会,培养思想独立和精神自由,培养道德的自觉。

  2.利用法律来约束有违诚信道德的行为。非诚信行为不为道德所

  赞成,但如何制止这种行为,杜绝其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显然不能光靠舆论指导。一个失信惩罚机制,对人们的约束,绝对不仅仅是道德方面,也绝对不是文化层面的东西,它应该有一个实质性的打击和惩罚。

  3.教育者做好榜样,带动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注重诚信。“争做诚信青年,成就道德公民”是时代的要求。“选择诚信、崇尚诚信、坚守诚信”的思想,应该在校园中受到推崇。在学校的学生工作中,以学生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实践诚信。广大干部、教师在"诚信"教育中,要做表率和楷模,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加强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4.学校的正确引导及适当约束。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健康地"消费"自己的信用,积极投身于加强国民信用观念的活动中,身体力行,事事讲信用,时时守信用,推动社会树立诚信观念,推进社会建立信用体系,做一代有为青年,在中国社会信用化的进程中尽我们光荣的社会职责和历史使命。

  诚信教育必须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一课。应该让学生明白,信用既是市场经济准则,又是个人道德水平的一个标志。大学生作为今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个体,必须树立信用意识,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是不受人欢迎、也不会有大的发展的。大学生在获得专业毕业证的同时,更应得道德通行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公民。大学生应当在进行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自觉开展学习活动,

  将道德模范人物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成长道路上的良师、追求全面发展的榜样。

  中国正在迅速的发展变化着,但诚信道德品质不能在变化中丧失,无论在任何时候,诚信道德都应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点,对于承担着建设祖国重任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更应重视诚信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为祖国迈向更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谈谈对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认识论文2000字篇4

  这学期,我学习了《形势与政策》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就那么几节课,但却使我收获很多,感触颇多。

  当今社会,面对竞争、压力和各种复杂环境,以及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挑战,很多大学生都显得无所适从甚至惊慌失措,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把形势与政策课与专业知识有效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对专业知识了理解,把形势与政策课与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即增强了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关注,也通过对国内国际形势的理论,正确、客观地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紧迫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能把自身的专业知识等在此过程中并得到锻炼,提出自身的独特见解,增强了能力,提高了政治敏感度,发散思维,也侧面地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

  其实,“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政策的制定要以国内外形势为客观依据。而形势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政策的相应调整。身处在不断变革时代的大学生,从客观方面看,没有对形势和政策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没有心怀祖国、胸装天下的视野,就有可能走弯路、错路甚至于死路。同时要想成才立业是非常困难的。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必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脚踏实地、情系人民,这必然要求大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需要高校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真正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的设置,就是为了使大学生客观、正确理解国家方针、政策,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德育工作,即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思想。因此,我认为形势与政策课应成为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包括我并不是很积极,要么干脆不来,要么懒散地在教室里睡觉,要么玩手机,要么看课外书籍等等。当我试着以一个学生的角度去分析这个现象:我发现,大部分同学在没上这门课之前就预先地认为这门课没意思、没有用,所以上课没劲。可以看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这门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有用之处”没有一个清楚而正确的认识。因此,我认为老师要想上好这门重要课程,首先得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讲清楚这门课的“有用之处”,让我们知道通过学习这门课我们能收获些什么。那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到底有什么用呢说到底,老师能教给我们什么呢?

  按照相关文件的论述,《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的形势,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这当然是高屋建瓴的概括。但如果老师照抄照搬、机械地讲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肯定很少有同学想听。而换一种思路,从提高大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视角探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会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国家和社会的形势与政策连着各行各业,连着千家万户,与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大学生,更应该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科学分析,理性思考,准确判断,这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之一。“两耳不闻窗外事”,闭目塞听,对世界和国家的形势发展、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一无所知的人决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有发展前途的人才。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必要性、重要性的分析,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辅之以恰当的论证,与大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由此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是能力素质教育与科学方法论教育的有机统一。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老师到底该怎么教,是一个争论比较多的,采用讲座的形式上课;有的主张问题。有的主张“讲座式教学法”,使课程更为生动,有的主张“互动教学法”引进“案例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主张“实践教学法”,更多地让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应该说,上述这些主张都是教学实践中的有益和成功的探索,都值得我们根据自身实际学习借鉴。然而,作为课程化教学“怎的“形势与政策”课,仅仅用上述某一种教学法,显然是不够的,么教”必须与“教什么”结合起来。对此,我认为,教学有道、教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鼓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常,同时也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所讲授的内容,以具体的事件、政策、社会现象为主,而不像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很清晰的理论脉络和讲授线索。于是,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形势与政策》课如果干巴巴地讲事件、政策等实际问题,那就没味道了,似乎也“没有必要”了,因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各种现代传媒了解到正在发生的一切。其实,单纯地罗列时政,本身也不符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的初衷,不符合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要求,不能满足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形势观、政策观及科学方法论教育的要求。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决不能就事论事,一定要因势论理、因事论理、事理结合,把理论阐释与实际问题分析紧密结合起来,让我们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彰显《形势与政策》课的魅力。

  其次,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如前所述,《形势与政策》课所讲授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时政热点问题,需要事理结合,进行理论分析。但光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有历史感,将现实问题与历史分析结合起来。因为任何社会现实问题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如果我们不了解现实问题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变化过程,《形就很难对其有全面和较为深入的理解,势与政策》这门课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忽视问题的历史与背景传授,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半截子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老师既要重视时政问题的横向联系,又要重视纵向联系,不仅要告诉学生问题在当下是什么形态,还要告诉学生在历它是什么形态,是如何发展演变而来的。

  再者,讲授与对话相结合的原则。在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现代传媒日益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思维敏锐,思想活跃,利用现代传媒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基于这一特点,《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对于他们而言并不陌生,有的甚至非常熟悉,也都有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不能搞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而必须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同时对学生比较片面的观点给予恰当的引导。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有声有色,充满活力,富有魅力。

  最后,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如前所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性特点,基本上都是当前的热点问题。这些社会热点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都能够切身感受得到,都可以进行调查研究。因此,《形势与政策》这门课不能关起门来搞教学,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而要把课堂上讲与走出去看结合起来,让我们带着问题到社会上去调查研究,然后把调研心得带回到课堂,实现理论升华。这样既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宽思路,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切身的体会,又可以丰富教学的载体和内容,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教学的效果。

  最终我想强调一点,那就是学校开设的这门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不断地向前迈进,不断提高。

 瞩目,美欧等西方国家主动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新兴大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维护其利益,各国对中国的借重明显增强。

  变化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由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总的来看,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世界的目光逐渐聚焦中国,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谈谈对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认识论文2000字篇5

  作为新世纪的应届大学生,这个时代的发展是越来越快的,大学生的竞争力也是越来越大的,只有不断的提高个人的能力和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让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有更多机会去面对挑战。因此就要从进入大学开始明确自己的目标,制定好计划,一步步踏实学习,才能抵达成功的岸边,并顺利上岸。

  一、自我分析

  1、我的性格

  我的性格偏向外向大胆,积极乐观,喜欢与人交往,对于自己交的朋友,都会真诚的去对待,并且回馈同样的情感,让他们觉得跟我交友是开心和值得的。对生活持续抱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向往美好的生活。

  2、我的兴趣

  从小,我就喜欢打篮球,因此一直以来都热爱篮球,不管什么时候,几乎每天都能打上一场篮球。这样不仅能达到锻炼的目的,还能发泄心中的苦闷,让自己疏散不好的情绪。我还喜欢唱歌,而且小有成就,从小学开始,我就上台表演了,每次都能拿到奖项,因此我唱歌也是有基础的。

  3、我的能力

  我在进入大学就当上了班长,这源于我从小学开始就一直担任班上的班长一职,也一直都努力的为班级做着贡献,专心的为大家服务,把班级班级得很好。我喜欢英语,因此有一个很好的英语基础,会基本的口语。当然个人还是有些缺陷的,能力也需要去不断得到增强才行,尤其是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是很到位,这不能让他人准确的能够理解我的意思,所以这是我在大学里要去改正的方面,其他也还有一些方面是需要去做改变的。那么在这个大学里,我将打算去把自己变成一个全能型的人才,让自己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专业分析

  1、专业技能

  本人在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但是我在专业方面的学习不是很强,只会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在技能上面就有些缺陷了。大学还有几年时间,我打算强攻专业技能,毕竟社会需要的不仅是理论知识丰富的人才,更加需要理论与实践能够相结合的人才,这样才是技能型人才。而我专业就更需要去得到实际的锻炼。

  2、专业的实践

  我已经知晓自己在专业方面的缺陷在哪里,因而未来的大学里,我会加强自己对计算机专业技能的训练,会尽量争取更多实践的机会,比如学校的专业技能比赛,我会积极参加,努力的把技能提升上来,同时也把计算机理论知识进一步丰富。

  我相信经过这个规划,我在大学里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未来大学毕业,我也不会没有目标,一定会紧跟目标前进,努力把人生变得更加精彩。

谈谈对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认识论文2000字篇6

  在过去的__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已成为出现频率的国家之一,所有这些都能使人直接地体会到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

  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一是综合国力。二是外部世界。

  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如何解读和把握这种变化的意义和启示?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客观地讲,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胡锦涛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联、深入互动的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

  (1)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__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__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为应对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变化三: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深陷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20国集团(G20),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美欧等西方国家主动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新兴大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维护其利益,各国对中国的借重明显增强。

  变化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由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总的来看,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世界的目光逐渐聚焦中国,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谈谈对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认识论文2000字篇7

  当今的世界到处需要科技,到处需要设计,到处需要人才,身为环境设计的我,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但现在已是大一的我,时间在催促着我们勇往直前;岁月在激励着我们奋勇当先,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来蹉跎,来浪费。这就要求我们克服前方的所有荆棘,如果不能克服,我们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任凭狂风的撕扯;就会像失去舵的航船,任凭海浪的吞噬!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作为大学生,我们必须做好自己的大学生涯规划书,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前进的引导,那样,我们只会终止我们的行程!

  积不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也一样,重在积累,点点滴滴的积累,就会有点点滴滴的收获,水没有点滴量的积累,怎能成大河流?人没有点滴量的积累,又怎能成大气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点滴的付出,才会有点滴的收获,我们的未来,当由我们自己来做主,从现在开始,我们也该为自己的未来做点什么了。

  业余爱好:画画、吉他、听音乐。

  优点:学习上认真、踏实做事情、有耐心。

  性格:活泼开朗喜欢克服所有困难险阻,面对所有事,总会微笑面对。

  能力优势:很强的上进心,相信自己行,能全神贯注,能够客观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对自己要求严格,经常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

  能力劣势:常常因为一些事而犹豫不决。

  我是环境设计的一名学生,刚上大一时,我对环境设计有着太多太多的疑惑,有着太多太多的不解。时间过去半年多了,我明白了很多,也对这门神秘的科目理解了很多。对于自己一年多的学习,我做了以下的规划来学习环境设计,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目标,供自己奋斗。学年规划:大一学年,提高自己的基础知识。大二学年,尽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努力培养自己的手绘能力和计算机专业软件能力,尽量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做些自己的产品。

  大三学年,尽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努力培养学习、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活动的能力,培养鉴赏优秀产品的能力,为自己将来走上岗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四学年,尽自己最努力完成自己的设计报告,毕业论文,准备好自己的毕业答辩,多和社会上的企业,公司交流,学习他们的成功产品的设计,多和老师去参加大学生毕业招聘活动,给自己多点的就业途经。

  现在就读的专业也是我儿时的梦想、现在的梦想。我也相信有了兴趣才能学得好。对于处事情绪化、不理智的缺点,我正努力在一点一滴的在生活琐事中将其缩小并纠正。我希望以后可以继续深造,并拿下一些技术类证书,同时也用社会经验来弥补自身不足。

  我性格开朗,喜欢新鲜的事物,属于比较“前卫”的男生。整天做老套的工作和压模式的生产作业一定不适合我。结合自己的专业以及兴趣爱好和特长,我认为自己比较适合创新、策划类工作,这两种工作和我的专业相符,也算学以致用。目前为止,我不想刻意地把自己限定在具体的哪个工作岗位上,但设计师一定是我的首选。学校环境分析:就读于_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创意学院是_学院一个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的二级学院。

  下设艺术设计系、动画系、工业设计系、美术系、中心实验室、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艺术与设计展览中心。本院担纲中韩游戏人才培训基地、_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_工厂创意产业研发中心、_学院动漫研发中心的主要研发任务。“意工厂”是本院重要的产学研实践平台。艺术与设计学院现有经教育部批准的艺术设计、动画、工业设计、艺术教育x个专业,设平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影视动画、网络游戏、机电产品设计、轻工产品设计、美术等专业方向,在校学生_多人。

  学院坚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交融渗透层面上的特色发展,坚持工程背景下的艺术学科建设和特色专业建设,初步形成了“坚持以动画原创为抓手,以艺术表现为基础,以创新理念为核心,以工程技能为实践依据”的复合型艺术创意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本院师生在国内外各类比赛中屡获殊荣,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毕业生就业率_%。

  社会环境分析:我国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失业率居高不下等等,都使我们的就业环境看起来不容乐观,而现在大学生毕业渐渐增多,而且需求量渐饱和,就业前景不是很好。不过,政府愈来愈重视大学生就业,我正在提高自己的专业才能,以在万千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本专业针对广告和艺术创意行业职业发展设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综合的理论知识、良好的艺术素养、较强的装饰设计能力和现代装饰理念,能熟练运用装饰设计知识和各类装饰设计软件工具进行广告或室内设计及制作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职业环境分析:在我国,由于设计专业需求量一般,大城市需求量较大,但竞争也大。因此,专业知识技能不够好的话就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报酬也不会很高。即使有能力但由于某种原因不一定会有用。

  行业环境分析:将来我希望进行教师工作。教师待遇越来越好,工作也稳定。而且还可以在课余时间从事与美术相关的工作:例如教人画画、自己画画等。不但提高自己,而且教师受人尊重,教书育人,未做过的未来培养力量,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国家现在也重视教育将来教师会增加一定的需求。对自己以后发展有较好的影响。

  根据对的研究,我认为自己正处于过渡期,在离开大学之前,也就是选择专业的过程中,我已经为自己将来的职业趋向埋下了伏笔,而现在,这种职业趋向也已经基本稳定。因此,我做了这样的规划:

  A—20_年~2_年:取得本科毕业文凭以及英语四/六级证书,有实习成果和经验并提高自身素质。

  B—20_年~20_年:有能力的话攻读研究生。如果没有先找一份关于设计的工作。在此期间,我允许自己转换数次工作,以亲身实践让自己清楚:到底要从事哪一种工作。

  C—20_年~20_年:为自己的工作定位,熟悉工作,修读一些对自己工作有帮助的课程并攻下证书。工作上轨道,能对自己职场生涯中所发生的问题及困惑应对自如,从一个职场新人变成一名职场干将。

  D—20_年~20_年:用x年的时间,为自己的事业努力奋斗,至少在自己的单位和岗位上小有成就。

  E—20_年~20_年:寻找其他契机,发展自己,离开原来的工作单位,尝试其他的工作,并确定未来x年自己要干什么。

  F—20_年~20_年:再用_年的时间在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工作岗位中迎接挑战,攀登自己的第二个事业高峰,因为当时的自己应该已经趋向成熟,所以熟悉这份工作不再需要三年之久。然后做两份长期的工作,选择一份继续从事或转换另一份新工作。接下来的生活应该已经差不多面临退休,这时就发挥余力,参加公益事业或业余工作,为社会尽最后一分力,并充实自己。

  不是几年的功夫,而是几十年的光景,必须面对时代的变迁,在时间的面前谁都是个孩子。

  无论自己处于什么年龄阶段都要积极吸取时代变革中新的事物和技术,防止被时代甩在后面。在前面可以看出,我会比较热衷于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因为那样可以帮助自己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的发展形势。随时随地,谨记:吸收、吸收、再吸收!只要奔着自己的目标不懈的努力,加上对自己事业这份详尽的规划,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的!

谈谈对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认识论文2000字篇8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出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铸就了我们独特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气度。近代以来172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100年的奋斗史和新中国72年的发展史,则是理解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无古不成今,观今宜鉴古”,党史、新中国史中蕴含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密码,也蕴藏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以历史视角看,知党史、新中国史,才能深刻理解“三个来之不易”。当前,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愈是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愈能真正体悟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就愈能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之美、使命之重、志向之崇与来路之艰。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有助于广大领导干部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和行动认同。以现实视角看,知党史、新中国史,才能激励干部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而脱离人民群众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危险。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有助于以典型教育人、以榜样感化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人民立场,涵养人民情怀,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未来视角看,知党史、新中国史,才能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历史走向。“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以深邃的历史之思往往能洞悉时代前进之路。从浙江嘉兴南湖之畔的一叶红船,到今天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中国号”巨轮,中国的社会面貌和综合国力发生历史性巨变,但中国共产党仍然初心不改、使命不移,对内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众志成城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对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有助于把准历史前进的脉络,使个人为国家和人民创造出最大价值。读史明志,鉴往知来。透过波澜壮阔的党史、新中国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隐约可见,那是一个民族百余年来最伟大的梦想,那是几代人为之舍生忘死的事业,那也是我们这代人努力奔跑的方向。继承百年大党的历史经验,我们必将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谈谈对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认识论文2000字篇9

  摘要:20世纪末以来,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安全的重要因素。“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不断扩散,持续上升。本文拟在分析国际国内反恐处突的形势和特点,提出新时期、新形势、新条件下武警部队反恐处突的任务部署。

  关键词:反恐处突 形势 特点

  20世纪末以来,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安全的重要因素。据美国国务院2007年发布的年度全球反恐形势报告,这一报告说2006年全球恐怖袭击的死亡人数和前年相比上升了40%,恐怖袭击的次数也上升了25%,2006年全球共有20498人因恐怖袭击死亡。由此可见,全球恐怖活动并不是在消减,而是日益剧增;与此同时,我国国内恐怖活动也在局部范围内不停的活动,主要是“东突”分裂势力:他们企图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以分裂为目标、以宗教为外衣、以恐怖为手段,比较危险狠毒;他们跟国外恐怖组织相联系并借助国外势力,不断的威胁着我国的局部社会稳定、人民的生命财产;不断颠覆我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除此之外,其他各种恐怖势力也在不断威胁着我国。因此,全球及国内反恐形势不容乐观!

  一、国际反恐处突的形势及特点

  (一)形势

  放眼国际,可以看到国际恐怖活动越来越猖獗,形形色色的恐怖组织及其个人,一次次把灾难或灾难的阴影抛向各个国家和地区。这对许多国家的政局和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威胁,更重要的是人民的生命财产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这令我们值得深思。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10年全球恐怖袭击次数总体成上升趋势,国际恐怖与反恐斗争出现了“反恐、反恐,越反越恐”的现象。

  (二)特点

  实施恐怖袭击的人员的组成、攻击目标、攻击方式呈现多样化、复杂化,使得各国对此更难以防范、控制和对抗,尤其是更多地采用自杀性袭击方式后,所造成的影响更大,给人民群众的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恐怖手段现代化信息化装备已经渗入了恐怖袭击,如各种先进的塑胶和液体遥控炸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电脑“黑客”和“克隆”技术手段等。

  恐怖危害民众化当代恐怖主义的袭击目标,除了作为明确目标的政界、商界、军界、金融界等要人外,还更多的指向了无辜的民众。如1995年恐怖事件造成165人死亡,1996年增至311人,1997年则超过千人,美国“911”事件竟致死无辜民众数千人。

  二、国内反恐处突的形势及特点

  (一)形势

  (1)解决“东突”恐怖组织。外国势力插手较深,我国只能通过外交努力与其所在国共同解决。

  (2)同阶段,新疆内部的恐怖组织也频繁开展恐怖活动。

  (3)“东突”势力基本形成了以西亚为大本营、以中亚为桥头堡、以南亚为训练基地、以欧美为协调指挥中心、以新疆为主战场的态势。

  (二)特点

  (1)“东突”已经成为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结合体。‘以分裂为目标、以宗教为外衣、以恐怖为手段’的‘三位一体’的政治势力比较危险和狠毒。

  (2)新疆内部的恐怖组织手段不断趋向残忍化。不仅杀害汉族人和回族人,还有维族人;不仅针对中国人还针对外国人;受害者不仅有“异教徒”,还有伊斯兰宗教人士。

  (3)“东突”势力的基本策略已转向“文武并重”,并有相对分工。高举“奉行民族自决,争取民族解放”旗号,意在赢得西方国家的支持,促使“新疆问题”国际化。

  三、新时期、新形势、新条件下武警部队的任务

  从反恐怖斗争的形势特点来看,未雨绸缪,提前做好有针对性的斗争准备,是非常必要的。反对恐怖主义是我国的一件大事,作为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武警部队肩负重担、任务艰巨。因此,应该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及早及时地加大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立足于我国反恐怖斗争的实际,结合我国专业反恐力量编制及结构的特殊性,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部队的信息化装备程度以及反恐作战能力,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二,加强国际合作、联手打击恐怖主义。反对恐怖主义绝不是一两个国家就可以单独实现的,必须加强同国外同行的交流合作,包括情报、信息化装备、人员培训、经验交流等。

  第三,加强情报合作,多方合作,提高信息化情报获取装备,拓宽来源,掌握恐怖动向、恐怖袭击的目标、途径、采用的方式方法等都具有极端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

  第四,加强与各兵种、地方及国外情报部门的情报协作与共享。

  第五,加强反恐专门力量建设,加强高素质、精通信息化装备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反恐战术训练。提高处置恐怖袭击事件的实战能力,成立各种反恐怖部队。

  第六,加强反恐信息化装备建设。信息化装备是反恐战斗人员进行战斗的物质基础,没有现代化的反恐装备器材,就会严重影响一线战斗人员主观能动性以及战斗技能的有效发挥。

  总之,反恐斗争将是一场长期的、复杂的、艰难的斗争,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特殊战争,具有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反恐怖斗争任重道远,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崇高的敬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敢地面对恐怖主义的严峻挑战,确保反恐怖斗争的最后胜利。

  参考文献:

谈谈对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认识论文2000字篇10

  这学期,我学习了《形势与政策》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就那么几节课,但却使我收获很多,感触颇多。

  当今社会,面对竞争、压力和各种复杂环境,以及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挑战,很多大学生都显得无所适从甚至惊慌失措,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把形势与政策课与专业知识有效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对专业知识了理解,把形势与政策课与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即增强了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关注,也通过对国内国际形势的理论,正确、客观地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紧迫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能把自身的专业知识等在此过程中并得到锻炼,提出自身的独特见解,增强了能力,提高了政治敏感度,发散思维,也侧面地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

  其实,“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政策的制定要以国内外形势为客观依据。而形势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政策的相应调整。身处在不断变革时代的大学生,从客观方面看,没有对形势和政策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没有心怀祖国、胸装天下的视野,就有可能走弯路、错路甚至于死路。同时要想成才立业是非常困难的。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必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脚踏实地、情系人民,这必然要求大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需要高校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真正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的设置,就是为了使大学生客观、正确理解国家方针、政策,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德育工作,即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思想。因此,我认为形势与政策课应成为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包括我并不是很积极,要么干脆不来,要么懒散地在教室里睡觉,要么玩手机,要么看课外书籍等等。当我试着以一个学生的角度去分析这个现象:我发现,大部分同学在没上这门课之前就预先地认为这门课没意思、没有用,所以上课没劲。可以看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这门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有用之处”没有一个清楚而正确的认识。因此,我认为老师要想上好这门重要课程,首先得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讲清楚这门课的“有用之处”,让我们知道通过学习这门课我们能收获些什么。那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到底有什么用呢说到底,老师能教给我们什么呢?

  按照相关文件的论述,《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的形势,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这当然是高屋建瓴的概括。但如果老师照抄照搬、机械地讲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肯定很少有同学想听。而换一种思路,从提高大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视角探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会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国家和社会的形势与政策连着各行各业,连着千家万户,与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大学生,更应该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科学分析,理性思考,准确判断,这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之一。“两耳不闻窗外事”,闭目塞听,对世界和国家的形势发展、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一无所知的人决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有发展前途的人才。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必要性、重要性的分析,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辅之以恰当的论证,与大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由此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是能力素质教育与科学方法论教育的有机统一。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老师到底该怎么教,是一个争论比较多的,采用讲座的形式上课;有的主张问题。有的主张“讲座式教学法”,使课程更为生动,有的主张“互动教学法”引进“案例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主张“实践教学法”,更多地让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应该说,上述这些主张都是教学实践中的有益和成功的探索,都值得我们根据自身实际学习借鉴。然而,作为课程化教学“怎的“形势与政策”课,仅仅用上述某一种教学法,显然是不够的,么教”必须与“教什么”结合起来。对此,我认为,教学有道、教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鼓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常,同时也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所讲授的内容,以具体的事件、政策、社会现象为主,而不像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很清晰的理论脉络和讲授线索。于是,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形势与政策》课如果干巴巴地讲事件、政策等实际问题,那就没味道了,似乎也“没有必要”了,因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各种现代传媒了解到正在发生的一切。其实,单纯地罗列时政,本身也不符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的初衷,不符合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要求,不能满足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形势观、政策观及科学方法论教育的要求。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决不能就事论事,一定要因势论理、因事论理、事理结合,把理论阐释与实际问题分析紧密结合起来,让我们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彰显《形势与政策》课的魅力。

  其次,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如前所述,《形势与政策》课所讲授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时政热点问题,需要事理结合,进行理论分析。但光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有历史感,将现实问题与历史分析结合起来。因为任何社会现实问题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如果我们不了解现实问题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变化过程,《形就很难对其有全面和较为深入的理解,势与政策》这门课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忽视问题的历史与背景传授,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半截子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老师既要重视时政问题的横向联系,又要重视纵向联系,不仅要告诉学生问题在当下是什么形态,还要告诉学生在历它是什么形态,是如何发展演变而来的。

  再者,讲授与对话相结合的原则。在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现代传媒日益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思维敏锐,思想活跃,利用现代传媒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基于这一特点,《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对于他们而言并不陌生,有的甚至非常熟悉,也都有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不能搞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而必须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同时对学生比较片面的观点给予恰当的引导。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有声有色,充满活力,富有魅力。

  最后,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如前所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性特点,基本上都是当前的热点问题。这些社会热点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都能够切身感受得到,都可以进行调查研究。因此,《形势与政策》这门课不能关起门来搞教学,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而要把课堂上讲与走出去看结合起来,让我们带着问题到社会上去调查研究,然后把调研心得带回到课堂,实现理论升华。这样既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宽思路,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切身的体会,又可以丰富教学的载体和内容,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教学的效果。

  最终我想强调一点,那就是学校开设的这门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不断地向前迈进,不断提高。

推荐访问:谈谈 共同富裕 推进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解和认识 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论文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心得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