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玛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第一编总体规划篇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时期,是呼玛县努力打造大兴安岭经济强县,实施“生态建设立源,三农工作固本、低碳项目支撑、绿色产业崛起、特色高端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改规划】呼玛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完整),供大家参考。
呼玛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第一编 总体规划篇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时期,是呼玛县努力打造大兴安岭经济强县,实施“生态建设立源,三农工作固本、低碳项目支撑、绿色产业崛起、特色高端强势、现代工业振兴,财源建设兴县、招商引资强基、特色经济富民、建设新型农村、强镇兴县富民”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是能否实现“六个一百万工程”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及努力建设黑龙江沿边旅游名城和最文明、最富裕、最和谐的生态型、花园式新呼玛的攻坚和决战阶段。县委、县政府对“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在指令政府有关部门积极编制专业规划和乡镇规划的同时,聘请了省社会科学院和省老科协人文社科分会的专家,制定了呼玛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本规划根据国家、省、地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的相关要求,在认真总结呼玛县“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县情和全县人民的愿望,绘制了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
第一章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简要回顾
“十一五”时期,呼玛县克服了国家关于林业限停采、黄金禁采产业政策巨变给县域经济带来的严重困难,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发展目标。全县社会生产力、经济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登上了一个大台阶。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呼玛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城镇面貌变化最大、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历史阶段之一。
(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7 185万元,较“十一五”规划目标(以下简称规划目标)56 100万元提高了73.24%,年均增长14.65%,与“十五”末期的42 300万元相比,年均增长速度达25.95%。全口径财政收入2010年达到8 032万元,分别超过规划目标2 218万元的2.62倍和1.92倍,与“十五”末期的1 751万元相比,年均增长速度达到71.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实现59 077万元,超过规划目标10 984万元的4.37倍;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域外资金, 2010年达到67 000万元,与“十五”末期的3 600万元相比增长17、6倍,创历史新高。三次产业结构有所调整,比重达到56.8:12.6:30.6。 其中二三产业增加值2010年实现41 991万元,较“十五”末期的20 549万元提高一倍多,年均增长速度达20.87%。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增长
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十一五”期间,新建鸥浦、新街基护岸工程,续建呼荣堤防和三卡灌区灌溉配套工程,提高了黑龙江干流、呼玛河和呼玛镇、三卡乡、金山乡、鸥浦乡、白银纳乡、兴华乡及重点村屯的防洪标准,增强了防御洪水灾害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全县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高寒生态特色农业。2009年粮食总产达到14.7万吨,提前一年实现规划目标。2010年达到18.7万吨,较“十五”末期的4.34万吨增长3.33倍,年均增长速度达66.36%。其中大豆产量2008年就达到9.73万吨,是规划目标的3.47倍,在全省排序由“十五”末期的53位,前移到43位。
2、基本实现林业规划目标。其中投资453万元完成重点火险区一期综合治理工程,防扑火能力增强,“十一五”期间10个春秋防火期未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完成了重点公益林分类经营10万公顷;中幼林抚育0.82万公顷;珍稀树种(樟子松母树林改培)基地建设0.12万公顷;营造速生丰产林0.4万公顷,速生高产林0.2万公顷;退耕还林0.2万公顷;封山育林5万公顷;后备母树林抚育0.1万公顷;疏林地珍稀树种造林0.054万公顷。到2010年县属林业局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8.61%,黑龙江,呼玛河,嫩江支流流域水土流失得到缓解,生态效益初步显现,森林资源得到保护,生态功能开始恢复。
3、特色种养采集和牧渔业不断壮大。呼玛县以丰富的林下山野资源为依托,已建立北药培育生产基地5 000亩,山产品采集2010年达到产3 000吨,袋装食用菌 4 100万袋,年生产黑木耳1 400吨。畜牧业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中有所发展,2010年实现产值10 959万元,名贵鱼类养殖示范水面达到1.8万亩。基本实现“十一五”牧副渔业规划目标。
4、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呼玛县围绕结构调整主线,坚持“打特色牌、绿色牌、走特色路”,“建设中国最北部高寒生态农业之乡”的目标,重点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努力开展农林牧副渔业科技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农业总产值,2009年已实现54 825万元,较规划目标48 477万元提高13.7%。2010年完成97 851万元,与“十五”末期的36 225万元相比,年均增长34.02%,是规划增长速度的2倍多。
(三)工业经济逐渐恢复,交通、信息产业建设步伐加快
1.“十一五”期间前三年是呼玛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特困期。国家关于禁采黄金(砂金)的政策,使兴、韩两个国有大型金矿和县属黄金公司解体,一万多名采金工人需要安置,加上林业限采,使县域经济失去了两个支柱产业,工业产值锐减,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面对现实,县委,县政府与时俱进,提出了“生态经济立县、口岸经济兴县、工业经济强县、特色经济富县”的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了“六个一百万工程”建设规划,把开发煤矿、铁矿、白云石矿等资源和水能资源做为接续产业,开始逐渐进行经济转型。2009年旗开得胜,全年生产煤炭46.2万吨,兴安桥铁矿试生产,北西里钒钛磁铁矿开始建设、白银纳硅镁冶炼厂恢复生产。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8 873万元,较2008年增长14.1%。2010年实际完成12 233万元,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
2. 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一五”期间,呼玛县实现了几代人的愿望,建成了呼玛至黑河的高等级公路;黑河——呼玛——韩家园铁路列入国家中长期建设规划,成为省政府的重点推进项目,铁道部已批准设计部门开展工作;黑龙江呼玛港的泊位增加,货运能力达到50万吨/年以上;以信息传输为重点的网络建设步伐更快,信息产业迅猛发展,提前完成了规划目标。
(四)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
“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县城呼玛镇滨水城市总体规划和白银纳、鸥浦、金山、三卡、北疆、韩家园等48个乡、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努力建设宜居环境。呼玛镇按“三供两治”要求,装机1.35万千瓦的热电一期工程建成投产,集中供热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主要街道和巷道全部硬化,棚户区住房改造6万平方米。产业公园、融媒公园、城欣公园绿化基本完成,全镇绿化总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三卡乡沿江村、白银纳乡红光村、鸥浦乡三合村、呼玛镇河南村、北疆乡象山村基本达到省定标准,在全县发挥示范效应。
(五)民生工程强力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 “十一五”期间,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达到省定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幼儿入园率稳步提升,新建了一所县中心幼儿园。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了100%以上,高中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连续五年稳定在8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位居全区普高第一位。
2.卫生事业在“十一五”期间有了较快发展,基本建立了医疗救助体系,疾病预防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框架,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开始建立,到2010年覆盖面已达到99.96%以上,全县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0人,位居全省第三名。
3. “十一五”期间,认真落实科技兴县战略,加强了科技人员培训和科研基地建设,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达到60%,学科带头人达到90%,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了全县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新产品产值年增长率达到15%以上,民营科技企业新产品产值年增长率也超过了15%。
4.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十一五”期间,全县非公企业和有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及“五七工、家属工”都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工伤、计划生育、养老和低保等“五险”制度基本完善,其中的低保,医疗、养老保险正向农村居民推进。
5.广播电视基本实现播出数字化、节目传输、交换网络化、广播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达到99.5%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超过60%。
6. “十一五”期间,全县的文化、体育、计划生育、安全防火都有新进展。尤其是白银纳鄂族民间艺术团在全国各地宣传鄂族民俗艺术,并在北京举办了中华民族园鄂伦春园的开园仪式,产生了轰动效应。计划生育保持了多年的成果,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完全实现既定目标。
(六)发展生产,促进就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十一五”期间,努力安排就业人员,超过规划目标,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下。从而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9年就达到11 107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 537元。提前一年完成规划的10 656元和5 006元目标。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 5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 752元,与“十五”末的7 958元、3 671元城乡居民收入相比,年均增速达11.45%和23.43%。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党的惠民政策,使地多人少的呼玛县农民得了实惠。由于城乡居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0年实现21 769万元,与“十一五”末期的12 664.7万元相比,年均增长14.38%。
第二章“十二五”面临的困难和机遇
“十一五”时期,纵向比较,呼玛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横向比较,与先进县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某些领域的全省排序位次偏后,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不可预见的风险挑战。一是部分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墨守成规有余,创新开拓不足,工作落实缺少紧迫感。二是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太低,低端产品、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初加工型等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服务业、新兴接续产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三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不具备抵御严重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靠天吃饭”,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四是财政收入税源少,结构不优化,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与财政支出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公共财政支撑体系急待完善。五是经济外向度较低,进出口总额在全省排位偏后,口岸开放苦盼十七年,由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错失了最佳机遇期,“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保住了口岸未被撤销,但终因俄方原因至今未能开通,直接影响了招商引资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十二五”时期,仍然是呼玛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和机遇凸显期”,既要正视上述困难,更要抓住机遇化解矛盾和困难。应该看到,2011-2015年,我国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处在世界后金融危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上升期,国家将开启经济社会双重转型,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按照“西治、东扩、北休、南用”优化配置林业生产力布局。黑龙江省将以“一个加速、一个加快”为主基调,遵循反梯度发展理论和区域发展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原则,扎实建设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等“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大兴安岭地区又将呼玛县列入“产业提升拓展区”,要求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拓展面向东北亚的外向经济服务功能。这必将为地处边境、开发较晚,资源丰富的呼玛县带来难得的机遇。展示后发优势、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第三章“十二五”规划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坚持“生态建设立源、三农工作固本、低碳项目支撑、绿色产业崛起、特色高端强势、现代工业振兴、财源建设兴业、招商引资强基、建设新型农村、强镇(乡)兴县富民”的发展思路,抢抓国家实施《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第二期天保工程、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边境重点口岸城镇开发开放、扩大内需等政策机遇,大力推进“六个一百万工程”,建设大兴安岭地区经济强县,强力打造中国最北高寒生态农业之乡、黑龙江沿边旅游名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最文明最富裕最和谐生态型花园式新呼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更好更快科学发展原则。面对周边县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劲态势,呼玛县必须发挥自身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边境县地缘优势,注重经济发展方式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2.坚持低碳、循环、绿色生态优先原则。呼玛县行政区是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恢复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把建设国家主体功能区做为发展终极目标,完成大兴安岭地区赋予本县的森林、湿地、草原、沙金过采迹地等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功能修复任务,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3.坚持结构调整,加速工业强县原则。在巩固农业经济的基础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实施大项目拉动战略,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并联推进,三间房水利枢纽工程、余庆屯水电站、水泥厂、矿业开发等一批大项目。加快工业园区和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千方百计争取口岸开通,大力发展对俄外贸和旅游生态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趋向合理。
4.坚持以人为本强县富民、城乡发展一体化原则。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而城乡一体化发展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和趋势。因此把呼、韩两镇的城镇化与其他各项的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推进农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农村电网、饮水安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清洁工程、社会保障等重大社会发展项目向农村(包括林场)延伸,实行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实现包容性增长。使城乡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成果。
(三)发展目标
遵循国家和黑龙江省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和纲要,以及大兴安岭的规划,使呼玛县的规划既体现“两个衔接”和地方特点,又积极可靠,留有余地。拟定2011-2015年的预期发展目标是:
1.经济总量目标:“十二五”末(下同)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计划达到194 400万元,较“十一五”末(下同)提高一倍,年均增长2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 203元,提高99%,年均增长19.8%;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6 064万元,提高一倍,年均增长20 %;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 736万元,提高一倍,年均增长20%。
2.结构调整目标: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56.8:12.6:30.6,调整到“十二五”末的40.7:35.3:24.0。其中第一产业达到79 054万元,提高43.3%,年均增长8.66%;第二产业达到68 680万元,提高4.6倍,年均增长92.29%;第三产业达到46 636万元,提高56.7%,年均增长 11.34%。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9.3%,较“十一五”末提高16.1个百分点。
3.农业总产值目标:“十二五”末计划实现83 046万元,由于林业实行“天保”二期工程,木材产值减少是林业产值锐减,造成全县农业总产值与“十一五”相比负增长。其中牧业产值计划实现10 690万元,与“十一五”末持平。
4.工业总产值目标:“十二五”末计划实现200 000万元,较“十一五”末的22 655万元,提高7.8倍,年均增长156.56%。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十二五”末计划达到179 000万元,较“十一五”末的59 077万元,提高202.99%,年均增长40.6%。其中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域外资金179 000万元,提高167.16%。年均年均增长53.43%。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十二五”末计划达到44 254万元,较“十一五”末提高103.25%,年均增长20.65%。
7.环境保护目标:“十二五”末争取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80%。森林覆盖率达到70.61%,水土流失治理率15%以上。杜绝大中型森林火灾和重大环境污染及生产安全事故。
8.人民生活水平目标:“十二五”末计划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 809元,较“十一五”末(下同)的12 531元提高90%,年均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 728元,提高90%,年均增长18%;同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基本同步。
9.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十二五”末,城镇化率争取达到65%。城镇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镇燃气普及率95%,自来水普及率100%,集中供热普及率50%以上,乡村通电率和饮用水达标率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达到国家要求标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计划生育率95%,人均期望寿命75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30 %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0%,1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10年以上。科教文卫支出增长速度,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逐年提高。城乡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水平、文明程度普遍提高,治安案件和犯罪率大幅下降。
第四章 主要任务
(一)积极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
呼玛县虽然是大兴安岭地区唯一的农业县,但在县域内有二个国有大中型林业企业的大部分施业区,还有一个县属林业局及四个国营林场,因此,以低碳、循环、绿色为主要基调,加强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碳汇林业,把呼玛县初步建成生态功能县是“十二五”时期的基础工程和首要任务。
1.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和森林管护工作。一是多元筹资,强化建设呼玛县森林火灾预警、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加快建设呼玛县森林火险预警和林火监测工程、森林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工程、森林航空消防工程、专业森林消防队伍装备和基础设施工程。推进建设椅子圈森林防火直升机场、呼玛县森林防火综合指挥中心、呼玛县林业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项目、呼玛县森林防火公路改扩建项目。二是完善我县森林资源管护体系和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加强森林资源的管护。
2.提高森林抚育质量,实施森林抚育优化工程和植被恢复工程。实施森林抚育优化工程和植被恢复工程。加大植树造林力度。配合林业天保二期工程建设,恢复森林火烧迹地的森林碳汇功能,优化林地生态系统,提高林地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的生态功能。
3.切实加强湿地和草原保护工作。进行呼玛县境内嫩江源头和十二站、嘎啦河林场施业区的湿地生态建设工程,恢复和增强大兴安岭东部和大小兴安岭过度地带湿地和草原蓄水涵养、调节生态的功能。
4.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实行从源头到末端全过程控制,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态。新上的项目,必须经过环评,建立污染防治激励惩戒制度。拟建设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项目,建设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和集中无害化处理项目。严格工业污染防控工作。
5.切实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鑫玛热电联产二期工程建设和开发粉煤灰综合利用生产建材项目、鸥浦煤矿和椅子圈煤矿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等示范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林下资源循环开发利用。
6.切实加强矿山生态建设。在沙金过采区平整河滩疏通河道、恢复植被,重点建设国家矿山地质公园,加快椅子圈、鸥浦煤矿过采区等的治理。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呼玛县现有耕地112.8万亩,农民人均耕地54.08亩,是全省农民人均耕地的4.8倍。农业产业产值在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到2010年末还保持在5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源于土地政策和种植业的收入约占80%。农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全面小康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十二五”期间,突出呼玛县最北高寒生态农业特色,积极发展规模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大农业转变。争取201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97 000吨,较2010年的154 300吨提高27.67%。
1、继续改善农村公路。通乡公路建设方面:一是建设白银纳至鸥浦通乡公路,新建58公里3级6米宽白色水泥路面。二是建设三间房至金山乡政府通乡公路,新建23.5公里4级6米宽白色水泥路面;三是椅子圈煤矿至韩家园镇通乡公路,新建90公里4级白色水泥路面,与地区规划建设的韩家园至新林区项目段连接。通村公路建设方面:新建350公里4级4.5米宽白色水泥路面,新建白银纳—三合村—二段37公里4级6米白色路面,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维修农田路120公里、农桥涵50处。
2、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种植业生产布局,突出抓好非转基因大豆、优质小麦、优质马铃薯、北药四大种植业板块建设。重点推进清华大学专供食品优质小麦基地建设工程、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等的建设,储备发展对俄绿色食品种植基地项目建设;通过特色农业板块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量,开展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力争把特色板块创建成全省重点名、优、特、新、绿色农业产业化基地。
3、大力培育发展农业市场主体和农产品品牌。以种植业、养殖业、山野产品采集业等为重点,推进农业公司化、合作化,大力培育农产品营销大户和经纪人,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努力提升我县绿色非转基因大豆、清华大学专供优质面粉、优质马铃薯、冷水鱼、蓝莓、食用菌等产品品牌知名度。
4、继续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十二五期间大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政策机遇,积极推进建设以下项目:新建呼玛县境内重点江河堤防工程21处,总长159.49公里;治理北疆乡涝区;建设呼玛镇北山截流及小流域治理工程、小白房抗旱工程;新建三卡乡引水灌区工程;扩建呼玛镇呼荣灌溉二期工程。新建呼玛镇境内黑龙江沿岸护岸工程18处,总长41.88公里;新建农田机井灌区工程,打机电井1245眼,灌溉面积30万亩;修建47处饮水井并铺设管道,解决人畜饮水安全;新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9365公顷。
5、继续推进农业生产设施建设。利用五年时间,力争建成呼玛县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完善农业良种繁育和技术推广体系、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重点是:积极推进呼玛县大豆生产能力项目建设;新建3万亩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在各乡镇进行20万亩基本农田改良工程;建设呼玛县粮食仓储物流项目,新增5万吨粮食仓容;建设农业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完成呼玛县农业保护性耕作一期建设项目,积极推进二期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种养业机械化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大马力、高性能、节能环保和复式作业机械,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搞好现代农机作业合作区建设;申请投资加快农技推广站、植物保护、灾情监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动物防疫体系等项目建设;投资完善全县气象灾害防灾减灾体系项目建设。
6、继续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做好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二是要抓好典型,靠项目带动和政策扶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
7、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稳步提升农民收入。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农业生产的奖励和补贴,完善惠农政策;二是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三是扶持发展非农产业,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加大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工薪性收入;四是创造条件,拓宽农民租金、股金、红利等财产性收入。
(三)积极发展特色牧渔业
呼玛县有丰富的草原、水面和农产品加工剩余物,适宜发展畜牧和渔业养殖加工,要通过规模化养殖和龙头企业发展的示范带动,突出扶持冷水鱼、生猪和肉牛、特种养殖的发展,重点推进冷水鱼养殖基地建设、千头牛养殖项目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项目以及鹿、野猪等规模化特色养殖基地的建设项目;新建畜禽肉产品加工厂。
(四)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强县战略
我县要实现建成大兴安岭经济强县目标,必须依托资源优势,在巩固提高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以传统工业升级和优势资源开发为重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接续替代产业。建设几个具有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形成企业集群,加快低碳工业园区和对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1、清洁能源开发建设方面:
(1)积极推进建设呼玛河三间房水利枢纽工程和余庆屯水电站,招商引资建设白哈桥水电站。
(2)积极推进古龙干河、湖通河小水电站项目建设。
(3)积极推进华能呼玛风力发电项目建设。
2、矿产资源开发建设方面:
(1)加强全县煤炭资源勘探,增加后续资源储备。
(2)扩能改造,提升煤炭产能。一是支持鸥浦煤矿改扩建。规划生产能力由目前的9万吨,提高到60万吨。二是扶持椅子圈煤矿1#井9万吨改扩建30万吨、930矿井4万吨改扩建30万吨项目建设。
(3)积极帮扶兴安桥铁矿、东宝硅镁冶炼公司达产达效。推进虹京矿业公司北西里矾钛磁铁矿采选项目、顺达矿业公司兴华渡口磁铁矿采选项目开工建设,达产达效。
(4)积极推进我县岩金矿产资源、白云石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进行岩金的开采、冶炼加工。积极争取建设水泥厂。
3、大力发展寒带生物产业。寒带生物产业是一项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我县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富集,为发展寒带生物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原料保障。在十二五发展中,特别是要在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研发终端产品过程中促进寒带生物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1)建设高寒生物原料生产基地。一是结合《黑龙江省蓝莓产业发展规划》,建设5万亩野生蓝莓抚育项目,建设20万亩(到2020年建设100万亩)野生蓝莓管护基地,建设1万亩蓝莓人工种植基地。二是建设黄芪、北五味子、桦树茸等北药野生管护基地。三是积极扶持黑木耳等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
(2)开展高寒生物原料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研发系列终端产品,打造高端品牌,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建设野生蓝莓深加工、食用菌深加工、药材深加工、优质农产品(马铃薯、小麦、大豆等)精深加工、冷水鱼深加工、鄂伦春族民族医药开发等项目。
4、改造提升传统的林产工业:
全县林产工业今后发展的重点转向对林业抚育剩余物、采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和进口境外俄方林木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板材、实木、境外采伐项目,打造和完善初端产品(锯材)-中间产品(人造板材)-终端产品(家具、门窗、木结构建筑)产业链。
5、加快低碳工业园区和对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规划,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园区道路、给排水、供热、电力、通讯建设方面整体推进。同时进一步完善园区优惠政策,靠比较优势吸引客商入驻园区投资兴业。使园区成为拉动呼玛县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1)配合呼玛对俄口岸开通储备建设对俄绿色食品进出口示范区项目、对俄进口木材加工基地项目、改扩建对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建设呼玛对俄经济贸易合作园区二期建设项目。
(五)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1、发展思路: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建设的要求,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思路,以打破呼玛县城乡二元结构为主线,以规划布局为龙头,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公共资源配置为关键,以就业社保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大力推进“六个一体化”(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城乡市场体系一体化),推进呼玛县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2、主要任务:构建生态型花园式新型城、镇(乡)、村网络体系。
——做美做优呼玛中心县城。县城的发展定位是以边境旅游为重点的生态、滨水、口岸现代化城镇。突出“城在水边、城在景中”的生态、滨水、口岸城镇特色,加快棚户区的改造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吉象湖周边景观改造及城区四大公园建设,加快完成供水、供热、供气、污水治理、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加快县城其他相关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县城交通、食宿、购物、游乐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继续完善和提升口岸功能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壮大重点乡镇。一是韩家园镇。会同韩家园林业局,按照“城在山中、城在林中、城在景中”的建设理念,共同做好韩家园镇建设发展的规划设计。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重点加强道路、给排水、供热、煤气、通讯、绿化、污染治理、文教卫生和棚户区改造的规划和建设,体现出韩家园镇可识别、不遗忘、风格独特的标志性元素。形成布局合理、适合人居、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生态镇。二是支持三卡、白银纳等重点乡依据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完善发展规划,增强乡镇的产业集聚和承载能力。加快危房和泥草房改造、市政道路硬化、电网升级改造、绿化、美化、路灯、公厕、垃圾处理、排水、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设。
——继续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按照呼玛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不断加大投入,以示范村建设为辐射,全力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按照我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十二五规划》,搞好鸥浦乡怀柔、李花站俄罗斯民族村和白银纳鄂族新村的发展建设。
(六)进一步加快展现代服务业
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在产业发展和优化升级中的支撑作用,“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为全县一、二产业服务的传统服务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
1、加快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构建黑龙江省北部重要的对俄贸易大通道。
坚持新建和改造并举,十二五期间,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地区政策和资金扶持,重点加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破除呼玛县自身的发展和对俄合作开发的交通瓶颈制约,建设黑龙江省北部重要的对俄贸易大通道。规划重点建设:
一是建设韩-呼-黑铁路项目,力争十二五期间建成通车。该项目的建成,可将塔(河)韩(家园)铁路与北(安)黑(河)铁路连接起来,使黑龙江东部和北部铁路连接成网,既完善我省北部铁路网建设,又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和效率,增加了区域路网的机动性,还促进沿线地区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繁荣边疆经济、造福边疆人民,有着重大意义。
二是省道和通区主干公路建设:新建208省道老道店至北疆段86.6公里2级白色水泥路项目;新建呼玛县通加区的七棵树至十二站段90公里3级白色水泥路项目。
三是配合将来对俄口岸的开通,储备建设老金山、呼玛镇港口建设项目。建设货运码头、客运码头;购置客船、运输用驳船和配套的推船等。新建老金山口岸连接呼塔公路3级白色水泥路面口岸通道。
四是在配合和推进地区重点建设椅子圈防火直升机场及移动航站项目的同时,我县适时启动开展椅子圈防火专用机场扩建民用机场的前期工作。
五是积极争取新建呼玛河口大桥等项目。
2、繁荣商贸流通业。建设县城、乡镇、村三级商贸服务网络。提升和完善县城购物商业中心的环境建设,新建标准化的呼玛县综合贸易市场,打造我县优质农副产品、特色商品展销平台,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需求;加快推进“家电下乡工程”建设;加强三卡乡、白银纳乡等乡镇集贸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大力发展连锁超市、农村便民店。
3、积极发展物流业。拟建设呼玛县综合物流中心,培育和引进装备和管理水平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物流企业,构建服务我县产业发展所急需的大宗矿产品、农畜产品、农资等工农产品物流体系。预留发展对俄口岸物流、对外加工、转口贸易为重点的国际物流职能。
4、完善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落实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发展光纤、宽带传输网络,促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实现政务、商务、企业信息网络化,加快城乡用户入网进程。
5、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坚持以县城区棚改和商品开发为重点,建成一批精品小区,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质量。加快形成旅游地产、商务地产、度假地产和候鸟地产的多元化房地产开发新格局。支持重点乡镇房地产业发展,提高城镇品位。
6、推动全县金融、保险和中介服务加快发展。
全民落实促进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各项政策,加强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促进我县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积极培育律师、咨询、调查、研发、评估、策划等现代中介服务组织。尤其要重点发展联系农户和市场的农业信息中介、经纪人、物流和科技推广等新兴服务业。
7、坚定信心,千方百计开通呼玛对俄口岸,走以边贸兴业之路,扩大对外开放。
恳请地、省、国家有关领导和部门继续支持和帮助呼玛县,落实1993年5月15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开放黑龙江呼玛口岸的批复》,从相关层面与俄罗斯对应部门洽谈。千方百计、全力以赴、不惜代价,尽快开通呼玛一类客货口岸,走以边贸兴业之路,扩大对外开放。
(七)突出发展生态旅游业
响应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的最新要求,紧紧抓住大兴安岭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新机遇,积极对接漠河北极之旅、大兴安岭生态之旅、黑龙江界江之旅和东北冰雪之旅,主动发挥“界江风景”、“鄂族风情”、“森林风光”、“农场风物”、“知青风云”和“黄金风土”等县域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实施“大呼玛、大界江、大兴安岭”三大区域旅游战略,全力打造“呼玛——兴安之根、龙江之情、鄂族之乡”的主题旅游形象,有序推出呼玛文化体验、教育培训、休闲度假、边境边贸、户外运动等旅游产品系列,抢先培育中国最东北的知青文化圣地、中国兴安岭上自驾车游胜地和东北亚的高寒探险旅游乐园等国内外旅游品牌,以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呼玛的窗口产业、和谐产业和支柱产业为目标,最终将呼玛建设成为环境保护突出、生态经济领先、产品服务独特的大兴安岭地区的生态旅游强县、黑龙江境域内的界江风情旅游胜地和中国东北最东北的边陲旅游目的地。 十二五期间按照《呼玛县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和《四大景区控详规划》重点开发建设四大景区:
1、桃源峰国家水利风景区。依托桃源峰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优势,全力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力打造我国北极地区的水利旅游基地、高端湖泊度假基地、会议培训基地、户外拓展基地和低碳旅游基地。
2、呼玛河口休闲旅游区 。以大江大河两岸风光风景为依托,建设以生态体验、城市休闲和呼玛漂流为一体的黑龙江旅游名村以及国家4A级旅游区。
3、画山界江国际旅游度假区。突出中俄风情界江游特色以及北国度假核心功能,撬动界江两岸旅游区互动,通过旅游让画山成为中俄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载体,进而把画山打造成集俄罗斯风情体验、避暑度假、运动拓展、界江观光、乡村休闲、产业培育于一体的省级界江旅游度假区与国家4A级标准的俄罗斯风情旅游区。
4、白银纳鄂伦春民族文化旅游区。以生态为基、以文化为魂、以知青为引,推进开发建设,营建核心景区,树立“兴安岭•鄂伦春•白银纳”品牌形象,争取在未来5—10年内将白银纳风情园建成一个以鄂族文化为灵魂特色,以边疆风光风景为衬托,以知青文化为纽带的集综合服务、民族风情体验、爱民固边和爱国教育功能为一体的AAAA级的民族旅游景区。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事业不断协调发展
1.加快科技进步和科普步伐。重点建立和完善全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动植物保护体系。抓好动植物良种引进、疫病防控、农产品加工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依托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及行业协会培养科学技术带头人,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加强全县公众科普教育,推进建立县、乡镇、村于一体的三级科普网络。到十二五末,所有乡镇都要建成科技(普)展览室、图书室等科技(普)活动设施,80%的村建成一定规模的科技(普)活动室、宣传栏。到2011年,扶持培育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呼50户,完成人员培训2000人次,建立农村科技信息化应用示范点20个、各类农业科技服务组织10个。
2.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统筹规划城乡教育,优化教育布局调整。继续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开展学前教育幼儿园(所)建设、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特殊教育建设,全县完成寄宿制中小学校建设项目。实施农村学校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缩小城乡办学基本条件差距,加快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争到 “十二五”末,全县0-5幼儿家庭基本实现科学育儿;3-5岁幼儿入园率95%以上;义务教育入学率继续保持100%,小学生年巩固率100%,初中生年巩固率100%;14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6周岁人口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职高、中专等升学率100%,基本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
3.加快发展卫生事业。以提高全县人民健康水平为宗旨,全面落实医改方案,力争使全县居民享有公平优质的卫生保健服务,全县卫生综合实力和卫生服务水平位居大兴安岭地区前列。
一是加强县医院、县中医院、县急救中心、县卫生监督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和县中心血库、医疗污物处理中心建设。二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预防保健机构,与医院分工协作。三是加强投入,完善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应急系统建设。四是努力提高全县医务工作者医技服务水平,培养、吸引和留住卫生人才,健全目标责任制,加强卫生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符合要求的新型医患关系,推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4.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广电事业。按照打造文化名县的要求,以促进文体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为核心,争取多元投入,推进和完善城镇、社区、村级文化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基础文化设施,打造几个具有边疆特色的文化品牌。
一是推进县文化馆、图书馆达标建设,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新农村阅报栏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全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在政策、资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扶持,在充分挖掘和不断创新整合我县鄂伦春民族和俄罗斯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边疆历史文化等优势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文化创造技术、营销手段和传播工具,打造我县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探索发展边疆特色文化产业,争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三是继续办好“呼玛之夏”艺术节和系列文艺展演,争取办成在全省县市中具有轰动效应的文艺盛会。积极鼓励创作文艺精品,打造呼玛新形象。举办“新农村、新农民”乡镇文艺调演和社区文艺汇演,不断满足全县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四是投资完善全县中小学、社区、乡镇以及村级体育健身设施,大力开展全民建身运动,因地制宜开展各项体育赛事,推动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五是完善广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微波数字化升级改造,提升全县有线电视网络服务功能和运营水平,积极配合推进“三网融合”。六是加强保护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5.加强对妇女儿童事业的领导,不断增加妇女儿童事业经费的投入。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以促进全县妇女儿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全县妇女儿童素质为重点,以保障全县妇女儿童权益为中心,以不断增加妇女儿童事业经费的投入为保障,推动全县妇女充分参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妇女在经济、政治、教育、卫生保健、法律保护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促进妇女儿童事业的全面进步。
6、提高就业水平,继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是拓宽思路,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力争年度城镇实际失业率均控制在3%以下,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工伤、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三是不断加强全县社保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投资建成标准化县级社保综合服务中心和4个乡镇社保服务中心。
7.积极做好社会福利、救济和优抚安置工作。一是继续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二是继续加强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健全指挥体系,强化防灾减灾救灾的综合协调能力和救助水平。三是继续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十二五”期间兴建一所高标准的养老院,完善集中供养、家庭寄养和收养孤儿政策,继续实施“明天计划”“重生行动”。四是全面落实各项优待抚恤、复退军人接待安置、军休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政策,开展“双拥模范县”活动,不断提高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水平。
8.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大力加强和完善全县人口和计生服务软、硬件建设,不断推进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完善计划生育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制度,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度;继续完善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体系,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并从政策上保证生育女孩及其家庭在社会上有地位、生活上有保障。巩固和保持呼玛县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优异成绩。
9.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一是继续坚持“两手抓”方针,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深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反对“三俗”,加强党风、政风、行风、民风建设,使全县公民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夯实社会稳定的基础。二是加强安全生产和交通安全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生产经营和建设行为。继续推进安全生产和交通安全治理行动,加快安全生产和交通安全、消防体制机制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和交通安全、消防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进行,力争不发生重大事故。三是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搞好民主法治建设,不断进行普法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推进依法治县,打击黑恶势力,稳妥处理群体性事件,普遍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四是继续加强信访工作。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规范化。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化,使全县的信访总量,集体上访量减少,杜绝群体性事件,为呼玛县经济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五章 加强领导,保证“十二五”规划实施
呼玛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是建县以来目标最宏伟、任务最艰巨、责任最重大、功在当代,利给后人的规划。需要县委总揽全局,人大、政府、政协和各部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抓住机遇,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大胆开拓、进一步弘扬开发大兴安岭的拼搏精神、创业精神、务实精神和奉献精神。带领全县人民千方百计实现宏伟蓝图。
(一)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加快发展提供思想保障
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增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危机感、压力感、责任感、紧迫感”,树立后发赶超信心,推动改革机制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新要求。
(二)规划先行,分阶段落实
科学制定规划并将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年度计划中。各行业的专业规划要和总体规划紧密衔接,保证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和连续性。使规划完成与否成为县委、县政府展示执政能力、考核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依据。规划实施期间,做好期中评估。遇到重大环境变化需要调整规划时,县政府应与时俱进及时提出调整方案,报县人大批准后执行。
(三)突出大项目管理和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招商引资
一要建立健全重点项目生成储备机制、前期工作会商机制、项目建设推进机制、项目运营服务机制、项目稽查保障机制,形成重点项目从谋划、前期、建设、运营全过程完整闭合。二要继续坚持实行“谋划准备在冬春、签约启动在春夏、全力攻坚在夏秋、总结推进在秋冬”的工作机制。对规划最终确立的重点建设项目,都要建立并真正落实项目督办、项目费用保障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奖励制度。努力营造全民招商引资氛围,使招商引资工作成为全县各级组织、干部和群众的自觉行动。
(四)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为加快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一是积极争取全面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争取在基础设施、企业所得税优惠、优特势产业等方面得到国家政策支持。二是争取享受第二期天保工程政策,为建立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三是抢抓国务院批复《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的机遇,重点争取国家低碳经济示范区政策、经济转型专项资金和生态移民等政策。四是积极争取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争取源枯竭城市中央财力转移支付资金支持。五是积极争取国家“扩大内需”、棚户区改造、“三供两治”、民生工程等政策。
(五)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途径,通过推进改革,化解呼玛县“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坚决把政府不宜管理的领域交给企业、市场或社会组织,不断提高运用计划、财政、金融、税收、物价等经济手段或法律手段,宏观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继续坚持执政为民的宗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精力放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惠民工程上。政府要坚持目标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要把“十二五”规划中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乡镇,及时跟踪检查。同时加强廉政建设,加强对政府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六)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相当艰巨,要完成任务必须有一批创新型人才、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努力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机制,实施外地人才引进、当地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的“三大人才战略”,重点建设科技研发人才、高级技工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金融人才、项目管理人才、产品营销人才“六大人才体系”,不断满足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各方面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