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发改规划】集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发改规划】集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时间:2023-05-17 09:00:1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集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全县将步入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机遇期,是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加速并跨越发展攻坚阶段,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改规划】集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供大家参考。

【发改规划】集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集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序 言


“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全县将步入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机遇期,是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加速并跨越发展攻坚阶段,也是实现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争先晋位”的重要时期。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精神和意见,立足实际,着重于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而制定,主要阐述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证措施,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行为方向,为政府履行经济建设、市场监管、社会管理职责提供依据。

第一章 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

第一节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实施“招商强县、产业立县、商贸活县”战略的引领下,全县人民凝心聚力,跨越发展,集中力量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总量快速攀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26.2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66.5亿元,年均增长20.5%,年均比计划高2.5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21.2亿元、29.6亿元、15.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030美元提高到3200美元。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45亿元,年均增长30.11%,是2005年的3.7倍。固定资产投资实现75.5亿元,年均增长48.6%,是2005年的7.2倍。“十一五”期间,先后被授予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县,全省财源建设先进县,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县和中国十强最宜创业开发园区等荣誉称号。

二、农业经济较快提升,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大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实施粮食产能提升工程、畜牧业增效工程和劳动力转移工程,全面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10年,全县粮食产量实现17.1亿斤,再创历史最高点,比2005年增产6亿斤;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786元,比“十五”期末接近翻一番,年均比计划高5.3个百分点;转移农村劳动力23.15万人次。“十一五”期间,着重建设了三八水库消险加固、腰屯旱田和庆生高效节水灌溉、烤烟工厂化集中育苗小区、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基础工程,推动国家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启动农产品质量检测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农村三项工程建设稳步实施。村屯绿化完成130个村计6500亩,泥草房改造13304户,农村公路实现村村畅通。农丰新村和宏图村两个现代农业示范村正在加快建设。

三、内外开放充满活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攻方向,完善并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奖惩办法》,鼓励和激起干部群众的创业热情。以改善和提升工业园区建设为引擎,加大投资力度,完成了“一横一纵一辅”道路、综合服务楼等基础设施工程,园区功能不断显现,新引入项目24项。全县共实施招商引资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44项,到位资金实现136.14亿元,投资总量是“十五”期间的6.6倍。在重点建设项目中,华本能源煤化工一期60万吨焦炭项目实现投产,龙源蝙蝠山等风力发电场项目实现并网发电,金谷农科项目一期投入试生产,长发煤矿、龙煤集团矸石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这些项目为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不断积蓄发展潜力增添了新活力。

四、注重城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了以友谊街、保卫路、交通街等为重点的利民工程,共完成7437延长米次干路修建和10.7万平方米人行道改造。启动了城市热网工程,部分小区实现集中供热。新建自来水净化厂,敷设自来水管线500米。新建乡镇卫生院、人民医院医技楼、县敬老院等公益事业工程。开发建设了翠园、鸿福、安邦现代城等住宅小区,开发住房面积200万平方米。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53个,建设沼气服务网点10个。完成庆丰水库消险加固等工程。开展森林城市创建活动,退耕还林及城区、园区、外环路绿化取得实效,全县共完成造林11.9万亩。启动了安邦河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农村公路626.4公里,城乡公路网络和运输条件逐渐完善。

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第三产业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立足区位地缘得天独厚的条件,坚持多轮驱动、多业并举,开发建设了三江农资市场、龙腾物流、惠丰商厦、新四海商场、正大汽车4S店等项目,搭建了粮食、煤炭、农资、商业、运输和旅游等专业市场框架体系,商贸市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逐步增强。“家电下乡”工程取得实效,销售家电产品1.9万台,销售总额3600万元。完成七星峰登山台阶、湿地培训中心和宣教馆等工程,成功举办了三届七星峰登山节,安邦河湿地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与“十五”比增长5%。201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4倍,年均比计划高11.3个百分点。

六、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小学校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完成第一中学及附属学校、职教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完成17所标准化学校及腰屯中学宿舍楼、兴安中心校教学楼建设。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0.5%。有线电视实现省市县联网,覆盖率达到100%,启动了城市数字电视安装工程。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启动,覆盖率达到100%。国有集体关闭破产企业和其他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医保范围。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参合率达到98.35%。扶贫济困救灾工作扎实开展,城、乡低保水平逐渐提高,标准分别提高15%和25%,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全县实现新增就业1.7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人口总量控制比较平稳,年均自然增长率为2.11‰。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年”活动,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档案、社区、体育、文化和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也取得较快发展。

第二节 “十二五”时期面临的环境和形势

从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站在两个五年发展规划的新节点,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就一定打破停顿不前的阻碍,达到更高的目标,实现加速超越;只要我们同心协力,持之以恒地抢抓发展不停步,迎难而上不退缩,鼓足勇气不懈怠,就一定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发展机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拉动内需将是经济发展常态措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以及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存在巨大需求,将拓宽全省经济增长空间。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将更加注重加强社会建设、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着力推动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农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全县争取国家和省更大的支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结合全省继续加大实施的“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以及市委提出的“五区一城”建设,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和区域间合作不断加强,新一轮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产业梯次转移步伐加快,有利于立足资源比较优势,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推动经济加快发展。随着全县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断改善,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取得新突破,市场功能逐步增强,对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撑。主导优势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实力不断壮大。经济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现,更加释放出发展活力和动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逐步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持续发展的社会事业、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特别是凝心干事、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全县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面临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们也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全国新一轮竞相发展热潮再次掀起,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给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度。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扩大就业、住房出行、文化体育、收入分配等方面的需求,需要加大对民生的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解决好财政在民生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将对财政的承受力提出挑战。科技创新趋势不断演变,对发展新技术产业带来了严峻挑战。随着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强化,资本向收益率高地区转移、人才向报酬高地区流动的趋势明显,给我们带来了借助外力、吸引外资更加艰难的挑战。经济增长质量不高、财源型立县项目不强、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等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问题,仍是制约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性因素。

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发展战略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统领,以科学发展为指引,坚持“园区引领,产业支撑”的思路,大力实施“产业立县、招商强县、商贸活县”战略,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煤化工业、新型能源业、商贸服务业、区域物流业等五大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质量和层次,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带领全县人民跨入小康社会建设新阶段,力争县域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在全省位次前移,努力建设成“靓丽集贤、文化集贤、富裕集贤、平安集贤”。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把跨越发展作为经济转型的强大动力。抓住“十二五”跨越发展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五大产业”,以工业为核心,以园区为载体,依托资源优势,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和扶持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坚持把加快城镇化步伐作为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优化政策环境,稳步实施城乡社会制度改革,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参与小城镇建设。促进各类要素向中心城镇聚集,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原则,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逐渐实现交通、通讯、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坚持把园区产业科技创新作为经济转型的先导区。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资源向园区集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技术为支撑、运行机制灵活的科技创新体系。由产品粗放、单一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上转变,重点培育出具有发展活力的科技创新型园区。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转型的根本任务。坚持时刻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做到重大决策利民而定,落实措施为民而想,工程设施惠民而建的原则,继续实施各项利民工程,每年重点解决并办好几件实事。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社会民生领域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8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8000万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6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招商引资完成300亿元以上,力争招引2至3户世界或国内500强企业。

——经济结构调整目标。在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提高消费对经济的内需拉动作用,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带动经济增长新格局,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工业经济结构优化,现代服务业加速提升。三次产业比例达到25:45:30,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下降到40%以下,绿色有机食品占农产品比重达到70%以上。

——社会发展目标。全县总人口控制在33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5万元,年均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8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数字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长期发展定位。全县由农业大县跨入经济强县,力争县域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晋升全省十强。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使全县经济实力更强、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更高、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第四节 战略重点

“十二五”期间,围绕全省“八大经济区”和全市“五区一城”发展战略,依托全县的发展基础、发展潜力和薄弱环节,结合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全力推进实施“产业立县、招商强县、商贸活县”的发展战略。

——产业立县。充分利用全省发展“东部煤电化基地”、“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的政策机遇,依托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业、煤炭工业的产业基础,充分发掘农业资源、煤炭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坚持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稳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加快第三产业,全力推进产业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升级。发挥工业对全县经济发展的主体拉动作用,加快由主要依靠农业拉动经济增长向工业产业为主导的转型。以培育壮大三次产业中的优势产业作为加快富民强县的关键抓手,努力构建“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为主体框架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借助县域资源优势,扶持龙头企业,选准突破口,培育发展新型产业,提升产业层次。

——招商强县。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和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拉动作用,提升经济内生增长能力。结合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部署和本县发展基础、综合优势谋划招商项目,大力提高项目建设的内在质量和水平,用好、用足、用准国家、省、市各级相关政策优惠。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实施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定向招商、定点招商、产业招商等多种有效方式,提高招商的规模、质量和水平。加快园区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做到“引入一个、建好一个,留住一个、带来一批”的联动和扩散效应。

——商贸活县。以培育市场、发展商贸、搞活物流为主线,加强与国内外、省内外发达地区的商贸流通与联营开发。依托全县中心区的窗口和交通等区位优势,加快发展商贸、物流、运输、信息、旅游、餐饮等服务业,打造全省东部地区商贸物流重镇。以建设各类专业商场为平台,提升城区商业品位。在编制规划和市场建设过程中,坚持城市发展与商业发展、城市规划与商业网点规划同步的原则,在资源整合、商业核心区、专业市场上下功夫,严格控制同一区域同类市场的重复建设。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坚持“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多方投资、科学管理”的原则,认真研究解决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处理好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关系,超前思考,统筹安排,积极谋划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和信息等要素市场的规划建设,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推动市场不断发展壮大,使生产要素市场与商品市场相互配套、相互促动、共同发展。

第三章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晋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的五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产业竞争实力的五年。今后五年,要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主导优势产业为支撑,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壮大产业规模,优势产业增强经济实力,开发建设打造崭新城市的新格局,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更优的服务质量,确保加快实现各项目标和任务,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跨越。

第一节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重点,以城乡统筹为根本,着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特色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农田水利化程度,搞好土地开发和整理,建设高产稳产农田,提高农业抗灾和减灾能力。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土地复垦和整理项目,搞好淤地坝工程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因地制宜、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推进农用工业技术进步,加强新型农机具的研制和推广,不断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技术水平。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力发展集约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优化农业结构,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玉米产业,重点分布在丰乐镇、太平镇、福利镇、升昌镇、永安乡、兴安乡6个乡镇,到2015年,生产基地发展到150万亩。稳步提高水稻产能,以福利安邦灌区、永安红旗灌区、集贤镇三八灌区、兴安鲜兴灌区为重点,结合福利永丰水库建设,大力发展水稻生产,到2015年,基地发展到20万亩以上。挖掘大豆单产潜力,重点分布在腰屯乡、永安乡、兴安乡3个乡镇,到2015年,稳定大豆面积在20万亩左右,大豆单产150公斤,专用高油大豆种植面积占大豆总面积的90%。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农业机械化整县推进。围绕大豆、玉米、水稻产业新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30个。每个农机作业合作社担负作业面积6万亩,配备大马力拖拉机8台,配套农具32套,联合收获机10台。全县共计新增大马力拖拉机240台,配套农具960套,联合收获机300台。机械作业面积达到180万亩。利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扶持农机大户200个。整合扩大现有的9个小型农机合作社。每个整合扩大后的农机合作社作业面积达到1万亩。到2015年,全县田间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由现在的88.15%提高到94%以上;主要粮食作物大豆亩产增长25%,玉米亩产增长20%,水稻亩产增长17%;全县粮食增产3.9亿斤,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8亿斤以上。

——加快发展畜牧业。以促进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保证畜产品安全,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猪和肉牛,稳步发展奶牛、家禽和山绵羊,全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标准化,健全政策扶持与服务保障体系,尽早实现“主辅换位”战略,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到2015年,生猪饲养量150万头,比2010年增长50%;肉牛饲养量30万头,比2010年增长50%;奶牛存栏1.2万头,比2010年增长50%;家禽饲养量1500万只,比2010年增长50%;山绵羊饲养量30万只,比2010年增长58%;牧业产值实现23亿元,比2010年增长53%;牧业人均收入实现1800元,比2010年增长50%。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继续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基础上,把工作重心放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上,通过不断增加非农收入,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采取政府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发展第二、三产业。积极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逐步把适合农村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业转移到农村,实现农产品的增效增值。继续搞好农村集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快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积极扶持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发展,转移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打响“北京保安”、“青岛木工”等劳务品牌,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做好农民外出务工的引导和组织,规范中介组织,加强信息、法律服务等工作,强化劳动合同管理,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的比重由40%提高到50%以上。

二、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大中型灌区及配套工程建设。到2015年,投资5915万元,完成安邦河灌区节水改造及配套工程和旱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投资14560万元,实施旱田节水灌溉工程。新建旱田节水灌溉面积36.4万亩。

——推进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到2015年,新建5座塘坝工程。投资55.88万元,建设福利镇双丰塘坝;投资101.06万元,建设丰乐镇新立塘坝;投资49.94万元,建设丰乐镇丰华塘坝;投资89.14万元,建设升昌镇青林塘坝;投资102.25万元,建设腰屯乡天兴蓄水池。

——推进抗旱水源井工程建设。到2015年,投资1300万元,建设应急水源井工程,在太平镇、升昌镇打200眼抗旱应急水源井,完成灌溉面积10万亩。

——推进涝区骨干工程建设。到2015年,投资2900万元,完成安邦河涝区和二道河涝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规划治理易涝总面积98.68万亩,新增治理面积13万亩,提高标准25万亩。

三、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推进区域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依托现有的科研教学单位试验基地、良种繁育场、示范农场、农业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种植大户等,在全县建设3个区域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每个基地100亩左右),成为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和示范基地,成为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和农民培训基地,成为农情信息采集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

——推进乡镇农业技术服务设施建设。优先选择农业技术力量较好的乡镇、粮食生产较大乡镇,围绕提升农业综合服务能力,改善农业技术业务用房和实验设备条件,建设完善8个乡镇农业技术机构。2011-2012年建设集贤、福利2个镇农技站;2013-2014年建设永安、腰屯2个乡农技站;2015年建设丰乐、太平、升昌和兴安4个乡镇农技站。

——推进村级服务站点建设。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技术支撑,依托村级农技员、植保员、科技示范户,在全县8个乡镇建设48 个村级服务站试点。2011-2012年建设10个村;2013-2014年建设16个村; 2015年建设23个村。

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是建设“一个园区”,发展“三大产业”,形成“三大体系”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用地面积6.41平方公里,形成食品加工区、大豆水稻加工区、果蔬保鲜加工区、畜禽肉乳加工区、综合服务及研发中心。

——发展“三大产业”。发展粮食加工产业。到2015年,全县大豆、水稻、玉米、饲料加工能力达到600万吨以上。实现买周边、卖全国,使全县及周边地区的原粮就近在本地转化增值;发展畜禽屠宰加工业。加大晨光牧业扶持力度,做好生猪、肉羊、肉鸡等畜禽屠宰加工项目的引进,到2015年,全县畜禽产品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商贸城市场力争进入国家级流通龙头企业行列,建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三江农资市场,开辟边贸市场,建设安全食品现货市场,搞好板子房瓜菜市场建设,使全县成为黑龙江省东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

——形成“三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体系。到2012年,全县主要农产品均达到无公害“双认证”标准。依托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建成辐射全县的农产品病虫害防治、农业生产环境监测和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采取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及政府有关部门相结合的办法,建成立足本县、辐射全省、面向全国的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产品市场经营信息体系。农业产业化投融资体系。加大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增加政府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项目资金,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理顺贷款渠道,重点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无公害标准化产业基地,形成“项目带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的投融资长效机制。

——培育和健全农业产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取农民自愿原则,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引导发展一村一个产品(一村一品)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每个乡(镇)一个支柱产业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县建立一个主导产业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成立农产品行业协会。重点帮助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成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特产品等个行业协会。到2015年,全县建立真正发挥行业协调和自律作用的农产品行业协会15个以上。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和运转约束机制,分类指导,循序渐进,规范各参与主体的经营行为,保护农民利益。实行龙头带基地,基地和协会联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形成“一村一品”产前、产中、产后有机结合的产业链。到2015年,龙头企业带动的农户基本加入一个或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大产业基本建立起组织功能健全的行业协会。“十二五”期间,每年注册合作社新增 3个。到2015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22个。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品”、地理标志认证、商标注册工作。到2015年,60%的合作社拥有“三品”认证,30%的合作社拥有自己的商标。

五、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村镇建设规划,优化村屯布局,重点发展中心村,逐步调整自然村。按照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便于农民生产生活、改善村容村貌、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则,以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等为主要内容,高起点做好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安排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按照统筹规划、分布实施、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饮水安全工程、沼气推广工程、道路建设工程、教育培训工程、乡村医疗工程、文化建设工程、人居环境工程等“七大新农村建设工程”,促进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面貌明显改善。

——完善农村经营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和谐为目标,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主线,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培育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加强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提高农经工作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加强乡风建设和民主管理。全面加强农村民主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树立村民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道德风气。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培养村民相信科学、反对迷信、抵制邪教的思想风气。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和“五好”家庭活动,提倡节俭,反对浪费,引导村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风气。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和民主选举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继续搞好村务公开,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制度,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

第二节 着力推动园区建设,产业规模壮大与结构升级

立足优势,突出特色,整合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工业园区建设,提高原煤生产、煤化工、农副产品加工、清洁能源为主的四大产业对全县经济的贡献度,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竞争力显著提高,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升级,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到2015年,重点培植和发展30个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利税超过500万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全县工业企业总户数达到500户;培育5-10个在全省或全国市场覆盖面广、销售收入较高的知名品牌;完成技术改造投资额20亿元,实施千万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50项;实现规模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实现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实现利润年均增长30%;实现税金年均增长30%;培育5-10个县域经济支柱企业,拉动财政收入、人均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和提高。

一、加快煤炭产业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加工能力

新建长发煤矿、东荣选煤厂、顺发煤矿、东辉煤矿、腰屯煤矿、龙达选煤厂、升平矿技改项目,改建金三角煤矿,到2015年,全县煤炭产能达到或超过500万吨,洗选能力达到400万吨。抓好鹤岗东兴集团投资8亿元的长发煤矿建设项目,争取2011年投产,确保实现生产原煤6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实现利税1亿元;抓好升平煤矿新增15万吨技改扩产项目,确保到2011年实现生产原煤60万吨、洗精煤6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抓好龙海煤矿新增15万吨技改扩产项目,确保到2011年实现生产原煤60万吨、洗精煤6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实现利税1亿元;到2015年,县属地方煤矿原煤生产设计能力再翻一番,增加129万吨/年,达到258万吨。精洗煤增加60万吨,达到210万吨,原煤入洗率达到80%以上。煤炭综合利用量达到10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40%,煤炭工业技术达到省内比较领先水平。

二、加快发展煤电化产业,延伸煤炭产业价值链

——煤化工产品开发。抓好黑龙江华丰煤化工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兴建的60万吨焦炭、6.2万吨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和年产45万吨生物燃料甲醇、2亿立方米天然气及粗苯、粗酚等煤化工项目,确保到2011年实现生产熄焦60万吨及相关副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实现利税3.06亿元。到2015年,全县煤化工产品产量达到或超过15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实现利税14.06亿元。

——推动新型能源产业发展。积极引导重点骨干企业加快技改创新,实施质量提升和名牌战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重点围绕节能减排、低碳生产、清洁循环等组织实施科技攻关,推动节能、综合利用技术和节能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大力推动风电、生物质等清洁能源发电项目,新建黎明风电项目、沙岗风电项目、双山风电项目、大唐集贤风电项目,续建太平山风电厂,加快新能源开发,提高新能源产业规模。到2015年,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00兆瓦以上。

三、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

阳霖企业集团投资2.15亿元的大豆深加工项目,确保到2015年加工大豆60万吨,实现售收入17.9亿元,实现利税1亿元;金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的20万吨大豆油脂加工项目,确保到2015年加工大豆2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4.4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天兴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的大豆深加工项目,确保到2015年加工大豆2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利税6000万元;同泰油脂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的大豆油脂加工项目,确保到2015年加工大豆30万吨、色拉油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25亿元,实现利税1.35亿元;丰瑞粮油有限公司投资2.4亿元的玉米深加工项目,确保到2015年加工玉米50万吨、食用酒精1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66亿元,实现利税2.3亿元。到2015年,全县农副产品产量达到5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实现利税5亿元。

四、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及高新技术创新工程

黑龙江昕泰管业有限公司NEOTECH投资6000万元的螺纹钢管项目,确保到2015年生产螺纹钢管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12亿元,实现利税2341万元。温洲客商投资1500万元的佳利塑料纺织彩印项目,确保到2015年生产6000万条塑料纺织袋,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哈孚油脂公司、景义米业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的米糠深加工项目,确保到2015年生产2万吨米糠精炼油,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实现利税500万元。到2015年,集中力量实施建设 15 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的重点项目,推动全县老工业基地改造取得新突破。

五、加快园区硬件与软件建设,提高园区集聚能力

——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按照“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推进高速度”的要求,整合生产要素,创新管理模式,高起点做好园区发展规划。推进园区“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扩建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煤化工园区和综合商贸物流3个园区,总投资达到7亿元,确保在晋升为省级经济园区的基础上达到国家级开发区的标准。

——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在破解项目融资瓶颈中,既要体现政府的引导作用,又要创新思路,更多依赖市场力量,采取政策投资、银行贷款和激活社会资金相结合,多渠道、多领域筹措建设资金。同时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增加财政资金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建设项目的投入,重点用于重大工业项目、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配套资金和项目前期工作。抓好华本、华丰、阳霖、天兴、金谷等企业项目的争取工作。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资本积累、提升规模。到2015年,争取技改贷款贴息资金5000万元,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0项。

——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扶持全县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壮大规模,到2015年,培育5-10个在全省或全国市场覆盖面广、销售额较高的知名品牌。抓好11户大豆加工企业成立大豆加工行业协会或集团工作,力求实现品牌统一、规格统一、包装统一、收购价格统一、毛油统一采购和加工,初加工产品和深加工产品的比例达到4:6。

第三节 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高服务业对加快经济增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消费、增加就业的有力拉动作用,将抓商贸、抓市场、抓物流、抓旅游等作为主攻方向,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鼓励和扶持发展生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建立公平、规范的市场准入标准,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努力构建市场带动、多元助推的第三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优化服务业发展布局

科学编制全县市场发展规划,进一步修订商业网点布局,完善农资、粮食、煤炭、物流等专业市场功能,重点完成商贸城扩建工程,抓好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东部较大的粮食储备园区建设,规范机动车维修、汽配和销售服务和建筑材料等专业化市场,增强市场辐射带动力。积极拓展对外贸易。依托饶河、同江等口岸,抓好三江农资市场进出口资质企业的申报工作,加快建设对俄出口基地,规划筹建对俄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基地。

二、拓展服务业新领域、新业态

发展电子商务、连锁超市、便利店、中介机构等经营模式,依托商贸流通网络向社区和乡村延伸。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和“家电下乡”市场工程。建立农村技术市场,开展农业科技服务、良种繁育服务、植保服务、农机服务等行业。稳步发展金融保险业,充分增加信贷政策支持,不断扶持地方经济发展。加大物业管理力度,提高物业管理覆盖率和管理水平。拓展外阜市场,加快对外出口、合作双赢的开发贸易。积极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托幼等社区服务业,规范发展会计、法律、金融、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做特餐饮服务业,壮大新型服务产业,促进服务业总量倍增和结构优化。

三、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

吸引现代的物流管理技术,完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立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物流电子商务系统。加大对交通运输业的投入,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综合运输体系。大力提高运输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和运营效能,不断拓展交通服务领域和内涵,为客户提供现代化的运输服务。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引入、鼓励的政策体系。积极引入物流人才,促动物流人才在产业、地区、城乡间的合理流动和分布,为做大做强物流产业提供人才保证。进一步完善龙腾物流园区功能,整合物流配送企业,依托同三公路、双市外环路,加快引进竞争力强的现代商贸物流企业。以福利镇现有市场为依托建设“集贤商贸物流园”,形成会展区、贸易区、仓储区、配送区、加工区、商务区、生活区7大功能区,定位为农资、建材、煤炭、粮食、农副产品等商品的营销载体。努力打造全省东部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四、加快发展旅游业

充分依托独特的景观风光、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创出旅游精品,推动各类服务业发展。围绕“一山、一寺、一湿地”景区,编制旅游业开发总体规划。积极招引有实力、有资质的知名旅游开发公司参与县内旅游资源开发,加强旅游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七星峰公园、安邦河湿地等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完成七星峰接待区游乐设施及2处停车场建设,重点启动抗联博物馆建设,完成湿地公园宾馆、宣教馆、风情展馆续建工程。继续办好七星峰登山节,努力建设成为集观光、娱乐、餐饮、宣教于一体传承红色革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态游、红色游、文化游,做强叫响旅游品牌,形成县域经济的朝阳产业。

五、积极发展公共服务项目

增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预测预报、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提高应对突发、重大事件的预报预警能力。完善气象应急服务系统建设,全县气象应急预警服务领域明显拓宽,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功能齐备、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气象应急预警体系。重点建设公共气象服务平台,气象减灾预警和雷电防护等系统。到2015年,优化覆盖全县的气象监测网,提高天气监测预报准确率,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准确率居全省同行业上游水平,提高全县防震减灾能力,所有建设项目达到抗震设防标准。加大科技项目和三项经费投入,积极研发引入高端科技项目及人才。加强档案信息建设,创建现代技术服务系统,建成局域网络和开辟专业网站,完成案卷级目录数据库建设,实现档案信息微机检索与高效服务,到2015年,完成档案馆业务用房建设。加强公安、法院和司法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县拘留所、看守所和办公用房,改建基层派出所办公设施。完成省级植物油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

第四节 着力扶持发展非公经济,大力发展民营企业

充分发挥非公经济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搞活经济、带动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积极落实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政策,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发展主导产业创造优质的投资环境。

一、完善民营企业产业布局

加快民营企业在农副产品加工业、配套工业、服务业等方面的发展,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在三次产业之间的持续协调发展,加快全县民营企业发展步伐。

——农副产品加工业。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农产品加工产业,壮大水稻、玉米、绿色特色等传统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多层次加工增值,推进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升级。重点扶持带动能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民营企业。

——配套工业。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煤化工产业基础,围绕大企业大力发展煤化工配套工业。加快建设配套体系,完善配套政策,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配套协作关系。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强、产业特色鲜明的中小企业。

——服务产业。积极改造提升商贸、餐饮、休闲娱乐、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通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文化产业、服务外包、商务电子、担保租赁、休闲旅游、市场中介等现代服务业,为非公经济加快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基础。

二、积极实施民营企业扶持计划

——全民创业。动员全社会力量创办民营企业,积极开展针对民营企业创业的专项服务,及时发布政策信息,开展创业指导。鼓励引导季节性休业农民、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扶持下岗待业人员自主创业。最大限度降低创业门槛,为创业者提供场所、融资、技术、培训等相关服务,形成强烈的全民创业投资社会氛围。建立创办民营企业项目库,设立创办民营企业引导资金和奖励资金。

——发展格局。大力发展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企业发展格局,扩大全县民营企业发展数量。积极建设企业发展基地,梯次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改善企业发展环境,探索建立扶持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建立政、银、企合作机制,完善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措施,加强企业融资平台建设,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问题。

——优化升级。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加快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步伐,扶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吸引高端人才、技术和装备,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开发,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层次。重点扶持自主创新能力强、科学技术水平高、市场发展前景好的成长型企业,在信用评价、贷款担保、信贷支持、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积极推动成长型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发展竞争力,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打造一批生产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创税效益高的核心企业。

三、培育壮大民营企业产业集群

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方式由“小而散”向“强联合”转化升级,布局结构由“粗放”向“高端”转变,产品结构由“单一”向“多样”转变。构建功能互补、协作有序、服务体系健全、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在产业集聚的过程中鼓励企业承接梯次产业转移,形成以煤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产业集群,积极发展服务业产业集群。发挥中介机构作用,加快产业集群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培育一批主业突出、配套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企业集团。引导树立科学的品牌战略观,把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鼓励推出企业品牌。提升园区配套功能,为民营企业落户园区创造便利条件。

第五节 着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生态文明新城

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优化城市布局。创新经营城市的理念,完善城市管理手段。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推进安邦河治理和水网改造,加快公路交通建设和乡村道路改造,推动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强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加强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继续开展“三优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城乡建设上迈出新步伐。

一、调整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根据《集贤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要求,坚持“北拓南联,东建西改,外联中兴”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按照“轴向--环路--组团”的结构布局形式,形成“二心、双环、三轴、六组团”的空间结构,为将福利镇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双鸭山都市区北部靓丽新城”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心”。以镇区中心商业区为基础,形成城市的商贸、金融中心;在镇区北部以新行政中心为基础,形成全县的政治、文化中心。双环”。形成贯穿镇区的内环线和为远期城市扩展提供发展条件的东环线。

——“三轴”。形成以福双路、外环路与双桦公路为镇区的空间发展轴。

——“六组团”。形成4个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大型居住区和物流园区、产业园区。

二、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工程建设。以环形加方格网道路为主,主城区路网结构为“一轴、两环、三射”。道路系统分为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级。道路建设红线宽度,主干路新区按40—50米控制,老城区按30—40米控制,次干道新区按30—40米控制,老城区按20—30米控制。建设西外环路工程,打通连接同三公路至双鸭山市又一个新通道。县城东、北两个出口建设工程,结合安邦河治理,建成具有现代气息的景观桥和新地标。改造福双路、卫生街、建工路、向阳路和安邦街等道路建设。

——基础工程建设。完成旧立交桥改造工程建设,启动铁路跨线立交桥建设。完成站前广场建设工程,建成地上广场、地下商服于一体的综合性开发项目。完成体育休闲广场建设工程,将旧体育馆拆除,建设地下商业街,给群众创造宽敞舒适的活动空间。

——给水工程建设。扩建1座水厂,位于福利镇东北部,安邦河以东。供水设施采用生活、生产、消防共用系统,消防采用低压制。新建水厂出水主干线向西及西南伸延与原管网结合处形成环状供水。规划新增设给水管网总长度12.5公里,供水干管管径500mm。完成福利镇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实现城镇居民分户供水。

——排水工程建设。完善城区排水管网,敷设污水截流干管,将城市污水引至污水处理厂进行二级循环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0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后排入安邦河。

——供热工程建设。热源利用双鸭山第二发电厂的集中供热,热网建设DN1000长8.6公里,DN350长11.0公里。完成福利镇集中供热工程。启动福利镇住宅小区燃气工程。

——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提高生活垃圾无害清除水平,采取卫生填埋方式,积极探索焚烧式垃圾清除;建设垃圾转运站1个。到2015年基本实现无害垃圾清除量为300吨/日。

三、加大安邦河治理力度

在城镇范围内,完成对安邦河干流的综合治理。城区段从水文站公路桥至同三公路,河道长约6公里,双侧筑堤。城区段堤防工程级别为3级,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穿堤建筑物级别为3级,防洪标准与堤防标准相同。建立和完善该段安邦河防洪体系,提高城市防洪标准,使治理后的福利镇安邦河干流防洪标准达到30年一遇洪水标准。改善河道水质及周边生态环境。工程设施建设包括拓宽河道主槽、河道主槽防渗、调整河道比降、修建河道景观建筑物,非汛期抬高河道水位,形成连续水面。实现提高福利镇防御洪水灾害能力和建成生态化城镇目标。

四、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商贸物流仓储枢纽中心建设。在福利镇内建设3万平方米集农副产品、货物仓储、汽修、运输服务一体的运输服务中心,辐射全县8个乡镇,佳木斯以东地区的桦川、富锦、同江、抚远、宝清、友谊、饶河与双鸭山市区。

——乡镇客、货运建设。 到2015年,建设 7个乡镇货运场站,占地约2.7万㎡,车辆增加到1万台。依托县乡两级货运站建设货物信息交流网,加快农村物资流通;农村线路建设。到2015年,农村客运线路建设24条,投入88台中、小型客车,达到双向开通。

——规划二九一农场水运码头。2015年前完成规划选址,前期论证,项目建成后将打通双鸭山地区北出口,为双鸭山市周边县区与集贤县的煤碳、钢铁、粮食、农副产品等物资出口俄罗斯远东地区提供运输通道服务。

——公路网络建设。到2015年,完成宝清至双鸭山高速公路集贤段19.8公里一级公路新建项目;完成国省干线公路G221同江至哈尔滨公路集贤段80公里二级公路改建项目;完成农村公路中重要乡级公路175.2公里的三级公路扩建项目;完成连接S306佳抚公路、G221同哈公路、G1011哈同高速公路和S307依饶公路的集贤/桦川界至四方台公路48.5公里的二级公路扩建项目,并由乡级公路升级为省级或县级公路;完成农村公路中行政村通自然屯92.8公里的四级公路改建项目和行政村通行政村120.7公里的四级公路改建项目;完成农村公路中乡级公路危桥改造项目450延米/24座和村级公路危桥改造项目113延米/6座。

五、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到2015年,重点地区和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空气质量、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农村饮用水、地表水水质有所好转,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基本稳定,村镇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确保辐射环境安全;环境监督管理能力得到加强,地方环境法规、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到2015年,县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大于98%,全县8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地表水县控断面达 3 类水质标准以上的比例大于75%,安邦河、哈达密河水质达到 3类,安邦河入松花江水质达到3类;县辖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大于292天/年;化学耗氧量排放量削减10.3%,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2%,烟尘排放量削减5%。城市污水处理率(二级)大于8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8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大于90%;自然保护区占全县国土面积百分比达到12%;自然保护区70%以上具备较为完善的保护和管理设施;小城镇完成编制环境保护规划率大于50%,命名生态文明村试点15个。

第六节 着力改善民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民生优先,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4‰以下,全县辖区人口总量控制在32.2万人以内。

一、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围绕劳动保障“四放宽、两减免、两补贴”的政策措施,建立“优化就业、降低失业、服务民生”的就业工作目标,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劳动就业的新格局。规范社会保险制度和管理服务体系,建立起城乡社会保险全纳入、全覆盖、全统筹的社保体系。到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万人,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开展各类培训1.6万人次。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保险政策体系建设,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强化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宣传培训教育,形成全社会重视、关注、参与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氛围。到2015年,全县城乡社会保险覆盖总人数达到25万人,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人数分别达到3.2万人、8万人、1.9万人、1.58万人和1.34万人以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8万人以上。完善养老保险基金市级统筹,实现省级统筹。强化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和财政支持,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机制。推进养老保险管理服务社会化,完善社区平台服务功能。做好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完成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水平。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做好弱势群体的生活、医疗等救助工作。完善老年福利、慈善事业等服务体系。

三、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学校布局,提升师德师资水平,全力抓好中、小学设施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异地重建第七中学,改建第六中学,开展“校安”工程建设,实施乡镇学校C、D级危房改造。到2015年,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全县38所义务教育学校通过标准化达标学校评估验收。

四、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以增强人民健康为中心,满足卫生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符合人民群众要求和承受能力比较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缩小城乡之间、不同人群之间享有卫生服务水平的差距,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和预防保健以及卫生执法监督体制。统筹规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和提高卫生整体综合服务能力。逐步建立起“医疗保障、预防保健、卫生监督执法”三大体系。实施医药卫生等事业单位体制综合改革。重点抓好县人民医院内科楼、中医院、卫生监督业务用房和药监业务用房新建工作。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所建设。逐步改造乡镇卫生院,实施乡镇卫生院和试点村卫生所基本药物零差价改革。到2015年,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3人,全县卫生机构达标率达到100%。

五、推动文化、传媒事业发展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和保护,努力打造一批体现历史底蕴、反映时代特征、具有高品位的文化精品力作,修建和改善公益性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文化场所,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积极推进文化创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抓好绘画、书法、摄影、篆刻、收藏等各类民间文化协会管理和指导。加快文体大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保护区封闭保护工程设施建设。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文化室建设。加快农村文化室、图书室建设。实施电影“2131”工程,解决农村看电影难的问题。切实解决文化事业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的问题,鼓励社区、农村和企业等各种有益健康的文化活动开展。拓展信息文化的咨询和服务领域,推动文化、电视事业繁荣和发展。到2015年,农村有线电视数字用户增加2万户以上,全县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六、加快体育事业、产业发展

全面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指导意见》,积极开辟体育产业,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推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运动水平迈上新台阶,人民的身体素质普遍提高,保持全省领先行列。完善体育设施建设,路径工程达到40套,健身苑工程达到2套,到2015年全县体育人口达到17万人。竞技体育水平有较大提高,争取有两个运动项目达到全省领先水平。每年为省、市输送1至2名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加快县业余体校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在教学、训练、科研开发方面取得新业绩。完成县级体育中心场馆建设。新建6000平方米标准篮球馆和400米标准田径场,硬件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达到承办省级和国家级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项目比赛的需要。采取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培育发展体育市场,形成年产值70万元以上的体育产业。

七、加快革命老区村扶贫解困建设

以改善和提高老区村人民生活水平为主旨,以推动扶贫解困工程建设为重点,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加强革命老区新村建设的决定》,强化扶持力度,着力改善民生,加快老区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让老区人民群众过上平安、和谐、富裕的新生活。到2015年,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80%以上;自来水安装率达到100%;新农合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农村道路改造达到100%;确保农村有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公益设施明显改善。“十二五”时期,把老区村纳入扶贫整村发展计划,现有6个老区村以列入计划,将新增3个村纳入扶贫整村发展计划,力争把红联村、永发村和胜利村纳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八、建设“平安集贤”

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制,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建立社会动员机制和自然灾害监测、防御和救助体系。全力抓好煤矿、交通、消防、非煤矿山、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的安全整治,强力巩固安全生产防线。全力抓好信访稳定。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提高信访问题解决效率,有效处理好拆迁安置、社会民生等矛盾纠纷,预防和杜绝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深入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集贤”建设,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坚持打防控相结合,强化联防联控,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第四章 保障措施

本《规划纲要》经全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是未来五年全县共同行动的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要举全县之力,一以贯之地组织实施,确保《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

第一节 建立规划实施责任体系

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和要求,科学编制各区域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形成全县“十二五”规划较完整的构成和支撑体系。在规划的科学引导下,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履行政府职责,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要按照规划中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好年度计划及加以实施,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序完成和落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及时分解落实规划确定的任务和措施,明确部门分工,落实部门责任,并将其列入政府考核目标体系。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及时向社会发布,强化舆论监督,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以提高其参与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并完善规划中期评估制度,根据评估结果按照程序对规划进行调整修订。

第二节 制定政策支持保障体系

按照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制定并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撑组合体系,为全县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围绕实施招商强县战略,对于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带动力强、拉动就业能力高、符合结构调整和有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重点项目,既要从本县自身制定包括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贸易政策、技术政策、土地政策、就业政策、人才政策等的政策支持体系,更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相关政策、资金支持。

第三节 强力实施大项目战略

将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驱动力”,营造政府引领、全民参与的浓厚招商氛围。明确招商方向,更新招商理念,由招商引资向选商择资转变。充分依托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重点招引国内500强的企业入驻本县投资。完善项目建设责任制,继续实施“五个一”机制,强化对项目的管理和服务。以跨越发展为目标,继续贯彻“园区引领,产业支撑”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招商强县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煤化工、商贸物流产业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引入资源利用率高、产品附加值高、创税能力高、产业链延伸长的项目。强化政策引导,壮大企业规模。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奖惩办法》,让利投资者,鼓励招商者。

第四节 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

提升政府服务职能,优化政务、司法、人文环境,是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保障,通过抓规划制定、环境建设、服务效能等措施,把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改善投资环境、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协调对外经济关系上来。切实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积极推行政务公开,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实行“包办式”服务和“一口式”收费,实现服务客商零距离、零障碍,强化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大监督力度,规范经济秩序,加快改善和优化经济软环境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强政府、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积极为企业和投资商解决实际困难,维护其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推荐访问:集贤县 五年 二个 【发改规划】集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