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环保总结】义乌市环保局2008年度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思路(范文推荐)

【环保总结】义乌市环保局2008年度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思路(范文推荐)

时间:2023-05-19 12:0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2008年度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思路2008年,义乌市环保局在上级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紧抓生态市建设中心任务,积极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保总结】义乌市环保局2008年度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思路(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环保总结】义乌市环保局2008年度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思路(范文推荐)


2008年度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思路


2008年,义乌市环保局在上级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紧抓生态市建设中心任务,积极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稳步推进污染物减排,7月,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市考核验收,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我市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主要河流水质有效改善,义乌江断面48次监测中,6次达到Ⅲ类水标准,占13.6%,比2007年明显好转,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15天。

主要做法:

一、持续推进创模和生态市建设,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1、积极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深入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等系列绿色创建活动,到目前为止,共有 4家医院、3家学校、2003家农业企业申报绿色称号,三个镇街申报金华市级生态街道。同时新增市级生态村24个,金华市级生态村9个。

2、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保护。以生态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建立农村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和饮用水三个一体化体系,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农村绿化工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全市已有462个村庄基本完成了环境整治,新增绿化面积413万平方米,清理、治理河道100余公里,湖塘整治975处,新建农村垃圾房716座,垃圾中转站34座,448个村实施新建和改建自来水工程,213个村建成启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清水养殖、村庄绿化、农村改厕等工作全面推开。

3、扩大生态环保宣传。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培养群众环保参与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先后举办了“保护母亲河”、“重拾菜篮子”、“抵制白色污染”、“骑行义乌江,喜看新变化”等一系列环保公益宣传主题活动,同时,通过设立公益广告、免费发放环保袋、开展室内环境监测等多种方式,普及生态知识和环保法律知识,形成保护环境、减少排放、反对浪费的行为规范。

二、认真部署“811”新三年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改善生态环境

1、制定方案,明确责任。2008年是“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印发了《义乌市“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确定了主要污染物减排等八个方面工作目标,25项具体工作内容,6项保障措施,明确了包括污水处理厂建设等19项生态环保重点工程。同时,我局组织人员对对义乌江及其直流的的水质、水量进行了全面调查,摸清了义乌江的污染现状和污染物的来源,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2、加大投入,大力开展重点工程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中心、脱氮除磷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充分保证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克服了原材料涨价、雨水多等不利因素,各项工作进展较为顺利,污泥处置中心和水处理中心脱氮除磷工程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5个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已基本建成,其中第三分厂已经投入试运行,预计到20096月,5个污水处理厂可全面投入运行。积极实施开发区生态化改造工程,编制完成《义乌经济开发区生态化改造规划》和环境整治行动计划方案,所有园区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杜绝建设项目未批先建、批建不一、批小建大等环境违法行为,新、扩、改建设项目环评率100%,“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3、加强协调,积极推进“十大实事”工程。今年市委市政府将“碧水蓝天”工程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列入向市民承诺的“十大实事工程”,义乌市环保局加强了与有关部门的合作,一是积极开展城内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环保局加强了城南上游排污企业的监管,对上游花片加工厂的污水进行统一收集处理,有效减少了污染。建设部门对城区雨污水管网调查、截污纳管、内河综合性整治工作正在展开,并采用净化水源能力强、抗污染能力强的水生生物净化水体;二是扎实推进城市空气环境整治,综合行政执法局加强了对路面污染的监管和沙石、散装物料运输车辆的改装,到11月底,累计查处路面污染案件277起,对345辆车辆进行全封闭改装。环保局加强了机动车尾气监测、整治工作,全年累计监测车辆26885 台,整治尾气不达标车辆5000多 台。

三、加强污染物减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

1、以污染源普查为基础,摸清家底。局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把它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人员配置、办公场地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加强人员培训,采取分块负责的方式,与各镇街、各部门加强协作,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大的困难,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市三万家企业的清查、核查工作,初步摸清了家底。12月,我局组织人员到江苏进行了污染源普查成果运用专项考察,使普查数据能充分服务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

2、建立和完善机制,确保污染减排工作落到实处。建立领导机制。市政府和各镇街、各部门及相关企业都成立了相应污染减排领导机构,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减排工作会议,并与各镇、街道、部门和重点污染企业签订了减排目标责任书,将减排具体任务落到实处;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将污染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因工作不力未能按期完成减排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制订了义乌市主要污染物减排财政资金补助政策,充分运用价格、税收、财政补贴等各种经济手段,激励企业推进污染减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3、突出重点,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源头控制,以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环境容量、环境承载能力和环境质量现状为依据,严格执行环保前置审批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禁新建高能耗、高污染项目,鼓励引进科技含量高、低污染、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企业,全年累计否决建设项目20多项。积极引导企业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深挖企业减排潜力。2008年全市有24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累计有7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例如,浙江华川实业集团2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行,每年可减少COD 排放800多吨。浙江蜜蜂集团调整产品结构,停止谷氨酸生产,开发无污染系列调味品,每年减少COD排放量312.8吨,氨氮122.2吨,取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四、强化污染整治,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1、不断完善环境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区域环境质量监督机制。2008年,我局对全市9个镇街的小流域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通报,促使镇街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辖区内环境保护工作。

2、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整治。扎实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全年共开展专项执法行动11次,检查企业近四千家,累计立案查处违法企业187家,其中停产治理企业2家,限期治理企业16家,限期整改企业6家,共处罚款额400多万元。今年12月,我局联合农业、水务部门关停了的何里猪场,解决了困扰多年水污染问题。在加强常规监管的同时,创新执法手段,积极采取夜间执法和节假日执法等错时执法手段,有效震慑了企业的违法行为。认真做好排污申报工作,扩大按季申报的对象,在原有126家的基础上增加至197家。同时,开展排污申报年审后督查,对历年拖欠的排污费进行追缴,全年累计征收排污费1947万元。

3、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制定实施了《义乌市环保局信访维稳全员责任制》,认真落实信访责任,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依法办事的原则,公正客观,合理地处理各类信访,做到急事急办,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体上访问题慎重办,全年累计处置来信、来访、环保“110”投诉1792起,处理率100%,结案率100%,满意率99%以上。特别是在奥运期间,一方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摸底工作,将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开展大接访活动,由局领导亲自参加,开门接访,有效提高了信访调处效率,维护了社会稳定。

4、不断加强能力建设。以各种培训、考核为手段,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环境监测站加强人员培训和考核,先后通过 “清洁水中的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项目能力验证和“生活饮用水中砷、硝酸盐、总硬度”项目能力验证,监测水平进一步提升,监测领域进一步拓展,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环境监察大队大力开展量化考核,不断提高执法能力,于11月通过标准化建设新标准的验收;建成省内首套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局内资源共享和各项管理工作一体化,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素质

1、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围绕“创业富民、创新强市、高位突破”和“十问义乌”的思考题,在环保系统组织了“跳出义乌看义乌,着眼大局看环保”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对影响我市经济建设和环保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查找,全局党员群众献计献策,结合工作实际写出心得体会或调研文章135篇。确定了义乌江水环境污染整治、城市机动车尾气治理、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等攻坚破难的重点,拟定了实施步骤和阶段目标。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党组研究集体审批制、行政处罚查处分离制等制度,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总局“六项禁令”和浙江省委提出的领导干部“十个不准”等规定,认真落实“三谈一述”制度,模范遵守省纪委发布的机关效能建设“四条禁令”,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在党内没有不受监督的党员”意识。建立局效能监察制度、环保行风监督员制度、违法企业媒体公示制度,抓好对权力运行和机关效能的监督,发挥好行风监督员和舆论媒体的监督作用,形成监督合力。

3、大力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围绕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基层,让人民满意的“三服务一满意”主题,结合 “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巩固深化作风建设活动成果。立足环保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活动,推出便民利民举措。实行“一般性建设项目零材料预受理”制度、“环保监测现场委托制度”等便民措施,进一步简化、规范环保审批手续。积极开展“送技术、送政策、送法律、送健康”和室内空气免费监测等便民服务活动,先后四次组织工作骨干,深入农村、企业排忧解难,受到群众好评。扎实开展蹲点调研。局党组班子成员和后备干部到苏溪镇农村蹲点调研,为有的放矢地解决环境问题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同时,积极帮助群众解决畜禽养殖污染、基础设施建设等14个民生问题,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赏。

2009年工作思路

一、全面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继续抓好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开展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抓好党的第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坚决抓好落实。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推进党内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坚持目标管理,绩效考评,打造一支政治合格、思想过硬、能力突出的高素质环保队伍。

二、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和“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

一是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加强地区环境质量监测,把小流域水质、区域空气质量等纳入镇街领导责任制考核,形成考核结果通报制度,形成各级领导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二是重点推进工业园区和义乌江整治工作,,加快完成义乌工业园区整治验收前期工作,力争2009年交接断面处境三类水达到20%以上。三是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配套管网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脱氮除磷工程、污泥处置工程等在建项目,同时,做好苏溪、义亭、赤岸三个污水处理厂以及的前期工作和项目包装,并向上级争取资金。加快机动车尾气监测中心建设。四是积极推进生态市建设,认真准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

三、积极开展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

确保完成COD削减3.5%,SO2削减3.2%的年度目标。一手抓项目减排,理顺企业排污纳管情况,积极开展污水处理厂收费和运营制度以及农村生活污水监测等探索调研,使之尽快形成减排效益。同时积极实施分区块集中供热项目,开展排污权交易,盘活环境容量,实现“腾笼换鸟”;一手抓工业减排,充分利用市委市政府关于节能减排的扶持政策,继续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引导企业通各种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挖减排潜力。

四、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

一是进一步抓好“控新治老”工作。严格依据环境功能区规划,加强环保前置审批。严格执法,依法严惩环境违法企业,逐步淘汰群众反映强烈、污染大、高能耗、技术落后的企业;二是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健全企业中水回用制度,积极推广环境科学技术,在对企业实施严格总量控制前提下,逐步淡化企业规模控制,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引导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环保管理模式

一是从单一性监管向多层次管理转变。积极壮大环保队伍,争取建立环保派出机构,使环保工作向镇街、农村延伸。二是从只重工业污染监管向多业监管转变。坚持工业、生活、农业三管齐下。三是从传统监管领域向新兴领域转变。加强人员培训和设备采购,不断提高环保系统的科研能力,积极开展辐射、土壤、生物、餐饮、光污染等新领域的监测监管。

六、认真做好生态环保宣传教育。

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为重点,采取丰富多样的宣传手段,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环保、监督环保、参与环保、支持环保的热情。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和环保信息发布屏等宣传平台,大力倡导绿色、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普及环保科学知识。通过积极组织环保志愿者深入学校、农村、社区、企业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环境保护。通过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社会公众通过合法的途径参与环境保护。

存在困难和几点建议

一、减排存在的困难。产业结构调整、集中供热、清洁能源替代等难度较大,非电企业新建脱硫设施未安装烟气在线检测设施,减排结果认定存在不确定性。

二、明确分工。国家、省环保部门应加强对政府环保工作的考核,加强对基层环保部门的支持,而不应局限于对某个企业的监管,基层环保部门则应加强地区污染防治,各司其责,自上而下形成有力的工作机制。

三、环保工作重点的转移。目前,工业污染项目的环保设施建设、监管手段已基本到位,今后主要解决长效机制的问题,环保工作应向农村、生活污染防治转移,向生态文明建设转移。

推荐访问:义乌市 环保局 工作思路 【环保总结】义乌市环保局2008年度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思路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