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文化体育局2011年工作总结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文体旅游局的关心指导下,区文化体育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以赴迎办大运会,扎实推进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为罗湖建设宜居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总结】罗湖区文化体育局2011年工作总结【范文精选】,供大家参考。
罗湖区文化体育局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文体旅游局的关心指导下,区文化体育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以赴迎办大运会,扎实推进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为罗湖建设宜居幸福城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2011年工作回顾
(一)全员参与迎办大运,实现了罗湖“不一样的精彩”
因区级政府机构改革而诞生的区文化体育局,历史性地参与承办了深圳第二十六届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罗湖体育馆篮球预赛。以我局工作人员为主体的场馆团队在赛区的领导下,在场馆主任刘石磊同志的直接指挥下,全情投入,成功承办了罗湖体育馆43场大运篮球预赛,实现了“不一样的精彩”。
一是场馆建设改造全市第一。着眼于场馆赛后利用,积极协调配合区工务局等部门修改优化罗湖体育馆办大运改造方案,全程全力跟进场馆建设和改造,罗湖体育馆场馆建设和改造工程实现全市“三个第一,一个唯一”:即第一个竣工、第一个完成功能房建设验收、第一个通过场馆体育设施专项检测,被省消防总队确定为全市62个大运场馆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唯一示范场馆。
二是场馆物资配置厉行节约。本着节俭低碳的原则,74个功能房的物资通过我局内部调配及向区直部门借调等方式,将物资购置总额由230万元降到63万元,节约了财政资金167万元。
三是全员参与场馆团队,苦干巧干不辱使命。以区文化体育局工作人员为主体的场馆团队在场馆主任的带领下,以“5+2”、“白加黑”的工作状态,刻苦学习培训,反复模拟测试,保证了赛时各项赛事高效有序,万无一失。期间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骨干和很多感人事迹,受到了上级领导、参赛球队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通过大运,磨练了意志,增强了战斗力和凝聚力,为下一步推动我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培养锻炼了队伍。
(二)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坚持“不比规模大小,但显文化特色,力求便民利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逐步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近年来,经科学规划和规范管理,我区形成了以“两馆十站”(图书馆、文化馆及10个街道文体站)为主阵地,以5个图书馆街道分馆、100个社区图书室和124个文化广场为平台的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今年5月开馆的罗湖区图书馆弘法寺分馆,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为国内首座融公共图书馆与佛学专业图书馆为一体的特色图书馆。加快推进“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勘查选址和申报工作,率先推出了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项目,为市民阅读提供更加便捷、贴近的服务。以参与国家文化部第三次文化馆站评估申报工作为良好契机,进一步加强了辖区文化馆站的建设管理,推出更多面对社区居民的公益服务。大力推广“广场+社团+活动”模式,打造出了东门文化广场、东湖槟榔文体广场、南湖渔民村文化广场、南湖创意文化广场、桂园大剧院公共广场、黄贝怡景文体广场等多个特色社区文化广场,让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成果惠及社区居民。
二是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迎大运等主题,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000多场次,活动覆盖面广,群众参与踊跃。市迎春花会开幕式文艺演出、新春拜年活动、迎大运舞蹈健身操展演活动、纪念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蝶变罗湖”主题摄影展、“缤纷五月”关爱来深建设者文化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深受辖区群众喜爱。继续“擦亮”罗湖品牌文化活动,“一半山水一半城”美术书法精品展、罗湖粤剧粤曲演出周、“邻里相亲”罗湖社区广场文化节等不断焕发新的光彩。通过承办全国社区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深圳市第十届“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戏剧曲艺大赛专场、社团文艺汇演罗湖专场等大型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罗湖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是文化文艺创作再结硕果。坚持“不贪大、不求全,但求精”、“将精品做精、将强项做强”的精品创作工作理念,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全区600多支群众文体社团等文艺创作力量,并采取政府采购、表彰奖励获奖精品等一系列举措,形成了良好的文化精品创作氛围和内在机制。继续打磨原创小品《守候》,参加央视小品大赛荣获“优秀表演奖”。翠竹街道百仕达皮影艺术团4个戏剧作品入选“广东省第十一届艺术节”活动。莲塘街道“岭南杯花舞健身操”作品荣获“幸福广东和谐家园”首届广东省社区文化节金奖。音乐作品《罗湖桥》入选广东省群众音乐舞蹈花会决赛。在深圳市第十届“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中,我区推荐作品获各类奖项79个,在社团文艺汇演比赛中我区社团获奖数量居各区之首,罗湖区紫荆戏曲艺术团荣获评委会特别奖项,罗湖区现代戏剧社荣获金奖。
(三)强化制度建设和服务理念,文化市场审批工作规范有序
一是推动规范化建设,严把文化市场准入关。严格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的行政审批模式,全面推行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具体制度,做好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社会公示工作,确保行政审批行为规范、运作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截至2011年10月,我局共审批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新设立26家,变更22家,注销5家。
二是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积极开拓思路、转变观念,落实依法行政和便民服务的新措施。强化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理念,探索实行行政服务窗口轮岗制,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及时更新服务指南,为市民办事提供最大便利。大运期间,对音像制品零售经营单位的设立变更等4个行政许可项目平均缩短5个工作日的许可时限,并相应完善窗口管理、审批环节、行政监察网录入及政务公开的无缝衔接,受到群众欢迎。
(四)执法严格规范,文化市场平安有序
紧紧围绕“迎大运、保平安”这条工作主线,突出“出版物安全”、“播出安全”、“场所生产安全”三大主题任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23项专项行动,截至10月底,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共出动13145人次,检查各类场所5258家次,立案140宗,接到并处理各类群众投诉51件,其中转办投诉件46件,直接电话投诉5件,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答复。取缔无证经营场所34家次,办理刑打案件7宗,刑拘7人,收缴罚没款33.7万元,收缴非法光碟150021张,非法书报刊1万余册。成功办理了我市第一例网络游戏运营违规案件,合计处罚人民币72350元,有力震慑了我区其他存在违规行为的网络游戏运营商。全年执法效果良好,市场整体平稳有序,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产生负面影响事件。
一是扎实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积极发挥区“扫黄打非”办的协调作用,集文化、城管、公安等多部门合力,从出版物的发行、销售、传播各个环节着手,堵源截流,对政治性出版物的打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辖区内长期存在的、整治效果不明显的出版物销售“黑点”,视情节轻重以案件移交函、督办函等形式,督促相关部门办理,今年累计向相关街道“扫黄打非”办发出督办函6份,效果显著;联合各街道维稳办等部门深入全区83个社区工作站,全面开展清查、拆除和收缴非法“小耳朵”、“小前端”的专项行动,共检查安装地面卫星设施的单位149间次、民房98间次,查处24间次,拆除各类非法卫星设施87套,辖区内非法安装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二是多措并举,做好文化市场安全防范。印发安全生产宣教通知、文件、资料1100多份,有效推动了文化经营场所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与各类文化经营场所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把安全责任进行了分解落实;通过举办文化市场安全生产培训班、召开安全管理专题会等形式累计参会参训商家达500多家次,增强了文化经营单位安全意识和安全处置水平;联合区安监局等部门开展娱乐场所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提高了文化场所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三是全力以赴确保文化市场大运期间平安有序。制定《罗湖区“迎大运、保平安”娱乐场所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持证歌舞厅、游戏机室等娱乐场所的全面清理整顿工作,重点查处场所超时、超员、超范围等违法经营行为,共检查持证歌舞娱乐场所907家次,开单查处娱乐场所24家次。大运会之后,继续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巩固了大运期间取得的各项工作成果。
(五)“非遗”保护工作扎实有效,文物保护稳步有序
一是扎实推进我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召集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及非遗传承人举办座谈会,聚各方之力推动我区“非遗”保护工作。开展了2011年深圳市“非遗”展演展示罗湖专场活动,罗湖辖区国家级名录平乐正骨医术,以及市、区级名录麒麟舞、凉帽舞、客家山歌、田氏剪纸、锯琴演奏等节目在展演中受到观众热捧。联合举办了“深圳市首届香云纱文化节”,全面展示“香云纱”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是做好“三普”有关收尾工作,进一步摸清了我区文物家底。新发现文物点47处,对三普数据资料进行了审核、整理和汇总并编印成册。编制我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为进一步巩固三普成绩,聘请市考古所专业摄像人员对我区11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摄像,确保国家、省普查的验收通过。做好每年一度文物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
三是做好推广普通话规范字有关工作。精心组织和开展第十四届国家推普周和深圳第22届推普月宣传活动,使规范用字深入社区、深入民心,继续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工作,积极发动社会人员对全区的路牌和广告牌的不规范用字进行调查和规范。
(六)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氛围浓厚
一是社区体育设施日益完善。不断完善社区的体育设施,建好“身边的健康工程”,截止9月底,我们已为辖区安装和更新了23条健身路径,计划今年将完成80条健身路径的安装和更新,让辖区居民群众可以就近就便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目前,由我区专项资金建设的健身路径已有262条,室外篮球场共有55个,室外乒乓球台142张,室内乒乓球台168张。同时,强化与安装维保企业深圳市好家庭公司合作机制,签定《深圳市罗湖区全民健身工程室内外健身器材维修保养服务》的协议,对罗湖辖区已安装使用的健身路径进行定期定点巡回检修;对超年限破损的健身路径进行登记并做出更新计划,陆续给予拆除重装。完善体育设施维护管理长效机制,实行“建”、“管”并重、谁受益谁管理的管理模式,建立由区文化体育局、街道社区、小区管理处及健身路径安装维保企业四方参与的小区健身路径的维护管理制度,切实做好社区健身路径的维护工作,确保已安装的健身路径能够安全使用。
二是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组织承办了第一届机关事业单位业余网球团体赛、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篮球比赛、迎大运万人踏青绿道行活动等30多项群体赛事,吸引了近6万名区机关干部、中小学生及社区群众直接参与活动,不断推动辖区新的体育健身热潮。
三是大力提升全民健身服务。加强业务指导,完善服务机制。积极举办社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2011年新培训了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50名。目前,我区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582名,其中国家级3名、一级52名、二级239名、三级1288名。加大机关业务骨干到社区协助指导群体活动的力度,发挥机关专业技术指导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作用,提升社区群众体育活动质量和效果。积极推广优秀体育项目进社区,今年重点推广第五套秧歌,收到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抓好创建活动。我们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积极推动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的创建工作,进一步扩大社区全民健身运动的参与率和普及率。目前,我区有9个街道被评为广东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其中4个街道被评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组织干部职工和业务骨干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群众、企业员工提供免费体质测定服务和科学健身咨询。截止10月底,我们为辖区的幼儿、中小学生、成年人、老年人等不同人群共5900人进行测试,并派发了针对各年龄段人群如何增强体质和改善膳食营养等方面的体育健康科学书籍,让广大居民群众享受到了更优质更方便的科学健身服务。
(七)积极开展业余训练,竞技体育成效显著
大力推进体教结合战略,加大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我区体育业余训练网络布局,做好后备体育人才的培养工作。同时,坚持科学训练、科学管理,积极备战2012年市第八届运动会,扎扎实实开展业余训练工作,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和体能都得到明显的提高,参加省、市级赛事均取得较好成绩。如:体校少年男子足球队参加市少年足球选拔赛获得甲组冠军;参加广东省少年足球联赛获得第三名。武术队参加市少年武术锦标赛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单项获得1个第一名,3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8个四至八名。羽毛球队参加了广东省少年羽毛球锦标赛获得男子甲组团体第二名,男子乙组团体第二名,女子乙组团体第二名,单项获得1个第三名。游泳队参加市少年游泳锦标赛获得4个第一名,10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2个第四名,12个第五名,3个第六名,5个第七名,2个第八名等。
(八)积极拓宽经济渠道,加快体育产业稳步发展
按照“体育既要为国争光,也要为国增利”的要求,结合罗湖国际消费中心建设,把发展体育产业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体育彩票、体育健身服务等相关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向社会提供体育服务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确保了体育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是完善场馆建设,优化经营环境。顺利完成罗湖体育中心高尔夫练习场改造、游泳池配套用房及看台改造装修和室内游泳池装修改造等一系列工程,不断更新及完善各体育场馆的设施建设,优化经营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使各体育场馆能更充分地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到目前为止,网球俱乐部、怡景体育馆等都取得了较理想的业绩,特别是大运场馆罗湖体育馆在大运结束后仅用3周时间即对外营业,恢复经营1个多月营业额即达40余万元,实现了大运场馆赛后不一样的精彩。
二是抓好体彩宣传,推进体彩销售。我们积极配合市体彩中心做好体彩公益性和新玩法的宣传工作,通过举办社区彩民家庭趣味运动会大型活动和体彩进社区公益展,在各体育场馆显眼位置悬挂体彩宣传品等,较好地宣传了体彩公益金的社会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同时,坚持强化体育彩票市场的管理,优化软硬件环境建设,保证了我区各体育彩票销售网点的平稳销售。截止2011年9月底,我区传统型体育彩票网点有186家,体育彩票销售额达17584万元,为今后开展公共体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荐访问:体育局 文化 湖区 【文化总结】罗湖区文化体育局2011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