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石拐区第十四届人民政府认真履行任期职责,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现在,我代表本届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拼搏奋斗、聚力创业,共筑新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拐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石拐区第十四届人民政府认真履行任期职责,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现在,我代表本届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拼搏奋斗、聚力创业,共筑新辉煌
第十四届人民政府工作的五年,是我区发展历程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转型发展、富民强区”战略,全力为百姓找出路、为城区找方向、为产业找前途,全面完成“十一五”计划,扎实开启“十二五”工作,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谱写了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篇章。
(一)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鲜明主题,奋力破解瓶颈制约,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
五年来,面对地区主导产业萎缩、棚居环境恶劣、社会矛盾突出、人心涣散不振等现状,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家宏观政策大幅调整的复杂形势,大力引进实施重大转型项目,竭力争取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政策扶持,想方推动大规模异地搬迁,争资实施生态建设和地质灾害治理,全力为民排难解忧。我们立足现实、坚定信心、积极应对、科学谋划,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91亿元,是2007年的3.1倍,年均增长20%;地方财政总收入预计达到7.85亿元,是2007年的2.7倍,年均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62亿元,是2007年的4 倍,年均增长2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到24632元和8475元,是2007年的1.6倍,年均增长12%。
(二)牢牢把握结构调整这一发展主线,大力推进项目建设,转型升级取得大突破
积极谋划和推进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发展,在做优做强特色主导产业的同时,培育发展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非资源型产业,五年累计引进国内(区外)资金82亿元,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14个,实现了地区经济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
做实做强工业经济,主导产业上档升级。扎实推进“双百亿工程”,做实做强园区经济。煤炭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07年的40%下降到2011年的10%,工业园区总产值比重从2007年的55%提高至2011年的85%,替代产业培育初步完成。一是园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石拐工业园区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我区先后出台了《石拐工业园区企业规范化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石拐工业园区发展的决定》,累计投入5亿元建成11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2座,输变电能力达90万千伏安;铺设供水管网24公里,日供水能力2万吨;建成日处理0.7万吨污水处理厂1处,配套污水管网24公里,园区综合承载力显著提升。入园企业72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户,形成以镁、铁、煤为核心要素的三大主导产业链,具备了65万吨多元合金、12万吨镁合金、100万吨特钢、200万吨煤焦化、30万吨煤焦油和200万吨水淬渣微粉的生产能力。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65亿元,上缴税金8.3亿元。2011年,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10亿元,迈入自治区百亿元园区行列。二是主导产业链条拓展延伸。围绕产业链条做延伸,累计实施特种钢、镁合金及下游产品、煤焦化等项目47个,以亚新隆顺、北镁科技为代表的一批支撑性企业建成投产,推动了主导产业上档升级。亚新隆顺被列为包头市重点培育的百亿元企业,投资20亿元的一期项目形成100万吨特钢生产能力,投资17亿元的200万吨特钢续建项目完成80%的基建工程。项目达产达效后,产能将达到300万吨,实现年产值120亿元,成为自治区大型钢铁生产企业之一。北镁、三磊、经纬等7家镁合金企业相继建成并实施了扩建工程,圣崴镁业、宝时达等深加工企业正在加快镁合金棒材、电动助力车等下游产品的开发,镁合金产业成为自治区最大的生产基地。2012年,镁合金企业纳入自治区电力多边交易市场。永泉工贸、沁水源、聚富等企业洗煤能力达到500万吨,聚隆焦化、嘉星煤焦油综合利用项目投入生产,经纬能化预计年内建成投产。三是园区协作配套循环发展。累计淘汰硅铁、电石产能16万吨,绎斯迈特、兴东华宝等7家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开发镍基合金、硅钙钡铝等多元合金新产品。盛隆100万吨水淬渣微粉、大新再生100万吨水渣微粉、瑞川150万吨水泥和亚新30万吨钢渣处理项目相继投产,有力推动了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业园区形成龙头企业内部配套、相互衔接,主导产业交叉联动、上下游企业吃干榨净的循环模式。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势头强劲。以新区开发和景区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发展物流、旅游等非资源型产业,增强经济发展活力。2009年以前我区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零,2011年达到25.6%。一是物流园区加快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率先在全市编制完成《物流发展战略规划》,我区新建的物流园区被市政府批准为全市原材料物流园区。荣邦物流、生一贸易等31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额达87.6亿元。兴石达畜产品交易中心、国惠工贸等19个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多亿元。二是旅游开发稳步推进。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内涵,投资500万元建成胡服骑射广场和矿山文化公园。五当召旅游景区被列入全市旅游文化产业重点扶持园区,编制完成《五当召旅游景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总体规划》,累计投资1亿多元拆除景区周边不协调建筑4万平方米,新建农牧民拆迁安置房20户,完成贵宾停车场、庙前广场、西沟河道及河道景观工程,旅游开发步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多渠道加大地区旅游宣传推介,举办了全国摄影大赛、名人书画笔会、内蒙古卫视采风创作等系列活动,特别是中央电视台走进五当召鉴宝活动,极大地增强了五当召、石拐区及包头市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五当召山地自行车越野赛和旅游文化节已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旅游体育文化品牌。
巩固稳定农业经济,特色种养业提质增效。以项目为依托,不断夯实农牧业基础,扩大特色种养业规模,切实推动农牧业稳定增产和农牧民持续增收。一是农业基础不断夯实。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温室大棚122栋,实施节水灌溉工程7处、土地整理项目4个、安全饮水工程24处,建设淤地坝11座,改善灌溉面积7000多亩,农牧业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二是特色种养业形成规模。出台了《石拐区新农村特色种养殖项目奖励扶持办法》,组建蔬菜种植、土鸡养殖等协会组织8个,财政补贴300多万元培育七彩西红柿、香蕉西葫芦等特色清水蔬菜40余种,土鸡存栏3万只、獭兔2000只、肉羊5000只、肉牛250头,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在三岔口村建成山农土特产加工厂,在缸房地村建成蔬菜交易市场,为农产品深加工和市场营销创造了条件。种养业拉动农牧民年人均增收360元。
(三)牢牢把握建设新区这一历史机遇,拓展空间完善功能,城区面貌发生大变化
在区划新增区域内举全区之力规划建设新区,累计投入近百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居民住宅、行政办公、物流园区等建设内容,掀起了我区二次创业的新高潮。
启动新区建设,宜居新城框架形成。科学定位发展方向、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功能齐全、品味高雅、环境优美的新型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区。《包头市石拐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包头市石拐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经包头市、自治区审批实施。一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累计投资2亿元,新区8条道路完成管网铺设75公里、人行步道铺装11万平方米、沥青路面铺设9.3公里,强弱电、燃气工程基本完工,新建配水站1处、污水泵站2处、锅炉房1座、换热站2座,10平方公里范围区间框架道路和管网配套已形成。包石一级公路完成投资4.9亿元,新区路段铺设沥青路面2公里。二是居民住宅小区基本建成。累计投资10亿元建成普惠安置区住宅楼109栋4381套、廉租房16栋1344套、公租房7栋396套、新时代数字花苑住宅楼21栋152套,学校、幼儿园、社区、底店等配套服务设施基本完工。三是行政商务区建设进展顺利。金政大厦、工业园区、检察院、法院、公安局、国税局等业务用房主体完工,11个部门完成单体设计,13个部门完成立项审批手续。
强化老区修复,城区环境明显改善。按照“建修并举”的思路,加强老区环境综合治理。一是改造治理扎实推进。加大城区改造力度,投资5308万元实施了新亮美工程、城关镇二期给水工程和既有建筑节能、供暖管网、分户供暖改造。加大公路建设力度,新增公路里程148公里。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煤田火区治理工作,实施了瓷窑沟、大磁东梁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治理面积22.5平方公里,对境内4处火点进行了灭火治理。落实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工作,拆除小炼铁炉11座,淘汰落后产能56万吨,万元GDP能耗下降7.4%,从源头上减少了环境污染。二是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积极推行舍饲圈养,重点区域实现了全面禁牧。累计投资1亿多元实施了天然林保护、“三北”四期、大青山南坡绿化等林业项目和草原治理工程,新增造林8万亩,封山育林17.3万亩,改良草场2000亩,森林覆盖率29.4%,位居全市第一。
(四)牢牢把握发展为民这一根本宗旨,强化服务创新管理,人民生活得到大改善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地方财政直接用于民生事业支出逐年增加,占到财政支出的70%以上,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提高社保水平解民忧。累计投资10亿多元,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得到更多实惠。建立了《石拐区救助弱势群体长效帮扶机制》,在自治区和包头市率先推行了十二年、十五年免费教育、低保“一站式”联审联批、城乡“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等工作。城市低保保障标准由2008年的每人每月280元提高到505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1000元提高到4480元,五年累计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1.35亿元,惠及城乡居民5.43万人。企业退休职工平均养老金由五年前的769元增长到1882元,启动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0777人和11542人。新农合参合农牧民19668人,参合率99%,列居全市第一。实施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实现了城乡社会保障、新农合市级统筹和服务生育人群全覆盖。
实施安居工程惠民生。在国家、自治区、包头市和神华集团的关心支持下,总投资44亿多元实施的沉陷区、棚户区、普惠区建成住宅150多万平方米,安置居民2万多户。投资7801万元,建成廉租住房1344套3.02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投资1.86亿元开工建设棚户区二期住宅1070户,全面解决棚户区遗留问题。
发展社会事业顺民意。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广农业新产品和新技术5项,申报企业知识产权专利8项。优先发展教育,累计投资1.2亿元新建维修校舍24895平方米,新建区一中学生公寓楼和塑胶操场,完成包十五中迁建项目、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普惠区幼儿园建设,撤并学校10所,教育教学环境极大改善。文化事业向纵深推进,以全国道德模范朱清章为题材的《守候》拍摄完成,文物普查工作发现新石器时期遗址122处,首次证明包头地区史前仰韶文化的存在。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全区共荣获国家级荣誉5项、省级荣誉21项,地区形象显著提升。
强化社会管理求突破。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强化安全生产,认真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严厉查处私挖盗采行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成功破获“8.06”假和尚案、“12.24”跨省聋哑人犯罪集团故意伤害致死案等重特大刑事案件。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妥善应对了腮大坝“7.19”群体事件。积极开展县级领导干部大接访和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妥善解决了一批信访事项,信访总量总体下降,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宗教、双拥优抚、统计、司法、档案、老干部、残疾人和工商、税务、技术监督、食药监督等工作均取得了好成绩。
(五)牢牢把握争创一流这一不懈追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服务效能有了大提升
坚持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强政府行政能力,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依法行政不断规范。完善行政决策程序,执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召开政府常务会92次,集体研究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事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关系全局的重大事项报请区委常委会决策、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并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建立了年初工作对接会和年中情况通报会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90件、政协委员提案169件,满意率分别为97%和98%,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严格执行财政预算,控制一般性支出,行政性支出连续几年实现零增长。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按照各自章程开展活动,全区和衷共济、共谋发展的氛围进一步形成。
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围绕重大项目的服务、好事实事的办理、重点任务的完成进行了跟踪督查,有力推动了工作的落实。深化机关事业单位效能建设,开展了行政部门效能监察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成立了矿产资源管理站,完善了资源企业和工业园区信息化监控系统,累计扣缴税费2.2亿元。五当召镇列入全国第三批改革发展试点镇。加大争资融资力度,累计向上争取资金10亿元,实现融资7.1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加强能力建设,以学习促提升,以管理求突破,切实增强谋划科学发展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破解转型难题的能力、增进民生福祉的能力。强化服务意识,建立了项目服务、企业扶持、领导包案责任制,有效地推动了项目建设和矛盾化解。大力倡导“落实就是能力、实干就是水平”的作风,充分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勇于进取、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艰苦创业和转型突破的生动实践中形成了“全力以赴、契而不舍、团结协作、甘为人下”的进取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实现新突破。
各位代表!回顾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工作,可谓是喜报频传、亮点纷呈。在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们超前谋划、全力争取,全市区划新划归147平方公里土地,拓展了地区发展空间;锲而不舍、艰辛努力,列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得到国家和自治区每年超亿元的转移支付和项目支持,使我区赢得了重大发展机遇;重新恢复了吉忽伦图苏木建制,更好地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举办了石拐区建区60周年成就展,特别是成功承办了包头市第五届文明城市建设经验交流会,展示了形象、扩大了影响,全面检阅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赢得了全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在石拐区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五年来,胡春华、巴特尔、莫建成、郭启俊、呼尔查、孙炜东等自治区、包头市主要领导先后调研视察,对我区发展思路和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五年来,一批事关全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一批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圆满完成,一些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得以解决,开创了经济长足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文化繁荣发展、生态全面好转、民生持续改善、民族团结和谐的生动局面,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谱写了石拐区发展的辉煌篇章。五年的工作,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资源枯竭逆向思维,坚持转型发展,才能走出困境,实现涅槃;只有艰苦奋斗、聚力创业、顺心而鼓,才能始终保持干事激情和创业合力;只有创新思路、狠抓落实、知难而进,才能破解发展瓶颈和体制障碍;只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着眼百姓最难换位思考,才能千方百计为民解忧排难,营造和谐稳定环境,大力提升民生福祉。五年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政府继往开来、接力奋斗的结果,饱含着历届政府、全区各族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全体代表、各位委员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无党派及各界人士,向驻区单位和企业,向驻区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石拐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综合实力不强,二产“两高一低一重”现象仍未改变,三产仍处起步与传统阶段,转型升级任重道远;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新区和园区配套、承载能力及建设水平还很低,提高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修复治理老区生态环境等民生事业任务繁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与原有社会矛盾叠加交织,维护稳定和社会管理形势严竣;新形势和新任务下,政府部门在业务水平、服务意识、作风建设、执行落实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和改进,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待。
科学谋划、跨越发展,再谱新华章
今后五年,是我区全面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圆满完成“十二五”、奋力开启“十三五”的重要时期,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国际国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环境压力仍然不减。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务院关于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政策条件的出台以及过去五年积蓄的能量、催生的内在动力,为我们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根据市委十一届二次全委会、区委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深入实施“转型发展、富民强区”战略,围绕产业转型、地区转移、生态转变、社会转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产业环境同步提升、收入保障同步增长,全面建成自治区经济社会转型示范城区。
今后五年,按照区委十二次党代会要求和“十二五”规划,我们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奋斗目标是:
——建成实力较强、结构优化的活力新城。加快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以上。包头市原材料物流园区迈进自治区百亿元园区行列,五当召旅游景区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大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工业产品结构得到明显改善,镁合金、特钢等产品比重明显提高,原材料销售收入比重进一步降低,特别是煤炭产业比重降至10%以下,石拐工业园区成为国家级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十二五”末达到116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7%,“十二五”末达到12亿元。
——建成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品位新城。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5%,GDP单位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节能减排指标达到国家要求,成为全市的氧吧。新城集聚转移人口6万人,10平方公里内道路畅通、管网配套、建筑典雅、夜色五彩、监控覆盖、城在绿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7平方米,建成石拐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包头市北部新型城区。
——建成生活富裕、居有新屋的幸福新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每户在地城镇居民全部住上一套新楼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等保险实现高水平覆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逐年提高,教育、文化、卫生、计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使用,城乡居民安居乐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建成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文明新城。传统文化传承、新区文化塑造、旅游文化挖掘相得益彰,全面展示,五当召文化产业园区进入自治区文化产业园区行列。社会管理体制更趋完善,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平安石拐”、“和谐石拐”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扩大,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普遍提升。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是全区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实现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的客观要求,更是新一届政府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全区上下付出百倍努力,贡献最好创造。
一是坚持转型升级战略,推进业态更新,打造经济新增极,实现经济增长由二产带动向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资源枯竭城区的转型关键在产业转型,我区产业转型的关键是做大三产、提升二产,使三产成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二产实现升级换位。今后继续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步伐,做强做精特钢、合金、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装备制造、太阳能、煤层气和石油综合利用等新兴接续产业。依托新区建设,发展壮大交通运输、物流配送、电子交易、金融中介等现代服务产业,加快商贸流通、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发展。依托五当召、赵长城、煤炭工业遗址,大力发展旅游、餐饮业。充分发挥园区项目集中、产业集聚的载体作用,推动园区多元发展、循环发展、错位发展,努力打造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园区。到2017年,石拐工业园区力争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户、超10亿元企业2户、超亿元企业20户,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形成特种钢深加工、镁合金及应用、煤炭综合利用、多元素基础材料合金加工和工业废渣循环利用五个在自治区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和产业领先优势的企业集群。包头市原材料物流园区力争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1户、超亿元企业10户,销售收入达150亿元,形成电力装备制造、汽车装配销售、电子商务贸易、特色专业市场、建筑商砼生产销售等五大原材料产业集群,成为“金三角”地区和辐射华北、西北地区有竞争力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和原材料集散中心。
二是坚持新区居上战略,推进形态更新,塑造城市新形象,实现由工矿型城区向现代化城区转变。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起点建设的要求,发挥城市建设后发优势,强化城市设计,充分体现传统历史文化、优美生态环境与现代城市文明的完美结合,努力塑造城市的个性和魅力。全力加快新区道路、给排水、供热、供电、天燃气管网、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健全完善城区公共服务体系。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切实做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精心设计每个建筑,打造宜居城区、特色城区和百年建筑、精品建筑,提升城市内涵,成为兼具包头厚重人文底蕴和石拐个性风貌的第五主城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完善苏木镇、嘎查村规划体系,建立城乡统筹一体化推进的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继续实施“收缩、转移、集中”战略,努力把五当召镇、吉忽伦图苏木打造成历史文化名镇。
三是坚持民生优先战略,推进神态更新,创造品质新生活,实现由低水平保障向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转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增财力更多地用于加快以民生实事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进一步完善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就业培训,着力解决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人群的就业问题。不断提高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服务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十五年免费教育内涵,全力推动学前教育公办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特色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队伍专业化。突出文化引领作用,加强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开展文化产业园区与基地建设。加强历史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宣传,群众自信心重新提振,百姓幸福感明显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创造激情迸流不断,进取拼搏势不可挡,全区形成自信、创新、包容、厚德的新氛围,成为推动石拐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生态更新,营造区域新环境,实现由资源消耗拉动向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全面实施“蓝天、碧水、青山、大草原”计划。狠抓空气污染综合整治特别是工业园区污染治理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工艺水平,确保重点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强化水污染治理,加快污水收集管网、中水回用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中水利用率,加快工业园区大中小循环发展,逐步实现零排放、全利用。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五期、大青山南坡绿化等林业重点工程,建管并重,坚定不移地实行围封禁牧,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注重老区环境整治修复,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继续开发利用好资源的同时,通过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煤田火区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城区防洪建设等工程,再造石拐秀美山川,把生态文明打造成石拐发展的靓丽名片。
五是坚持效能提升战略,推进状态更新,崇尚为政新追求,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以建设“务实、创新、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通过思想教育、学习调研、完善制度、严肃纪律,切实增强政府组成部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强化“领导讲责任、干部干实事”意识,在实干中解决问题,在实干中抓住机遇,真正把功夫放在干事业、抓落实上。大力弘扬“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创新突破”的石拐精神,努力推动广大干部职工在谋划发展上有新突破,在推动落实上有新成果,在保障民生上有新改善,在勤政廉政上有新境界。切实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着力破解产业转型、节能减排、城市建设、管理创新以及民生保障等难题,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重心下移、事权下放,设身处地为基层和群众着想。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优化行政管理程序,实现管理方式向服务方式的转变。
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再攀新高峰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 “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2013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认清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创造新优势、再攀新高峰。
按照上述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着重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新突破
充分发挥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品牌效益,策划、争取和实施一批重大转型项目,推动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坚持在产业发展中调优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促进产业升级,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精低端产业,做大中端产业,做强高端产业,筑实工业经济循环发展体系。
抓扩容、强实力促转型。加快《石拐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修编、申报、审批步伐,满足项目集聚所需,为园区今后发展提供科学指导。积极为瓦窑梁、白草沟、一级公路沿线的新开发区域配套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加大疏矸水开发利用力度,保障园区充足用水。制定出台园区企业淘汰退出办法,通过整合资源、腾笼换鸟等方式,引进实力强、技术好、效益高的大企业,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2013年淘汰污染高、纳税少的落后企业5户以上。积极推进工业园区与其它园区、大型企业共建统管工作,采取援建、托管、股份合作、产业招商等形式联办工业园区,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抓延伸、提质量促转型。围绕产品延伸和配套,狠抓招商引资,推动传统主导产业上档升级。钢铁产业方面,全力打造百亿元钢铁企业,推动亚新隆顺整合利用境内铁矿资源,一期续建工程年内竣工试生产,并促动其自身或合作实施不锈钢、板材、钢管、钢缆线等下游深加工。镁合金产业方面,全力启动现有产能正常生产,加快镁合金下游企业建成步伐。煤炭产业方面,推动煤炭瓦斯综合利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做好以凯越露天煤矿为主体的露天煤炭企业整合工作,经纬、凯越能化和佳远化工建成投产。
抓创新、做循环促转型。加强技术创新,支持企业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生产镍基合金、硅钙钡铝合金、稀土硅合金等新产品,切实推动大青山、兴东华宝等企业技改项目顺利实施。加大高新技术装备、深加工企业扶持,促进普凡生甘草提纯、古顺园食品加工、凯隆油脂精炼、中骏重工机械等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年内2家企业投入生产。深化产学研合作,全力促动园区企业与包头市五二研究所、长春应化研究所以及内蒙古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的合作,争取在铍镁合金转化、煤层气开发,硅微粉及煤矸石综合利用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鼓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设立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多类科技创新载体,加快培育4—5家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科技型骨干企业,提升园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水渣、钢渣、硅渣、镁渣等废弃物综合再利用,促动水渣微粉、水泥新型墙体材料、高岭土煅白、镍铁废渣免烧砖及超细矿渣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以西水400万吨水泥项目为代表的6家商砼企业开工建设并尽早投入使用,打造全市北部区域商砼产业集群。
(二)实施增量提质工程,努力实现服务业发展新突破
充分依托新区建设和五当召旅游开发,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构建业态门类多、辐射范围广、配套服务全的现代服务体系,提升经济发展活力。
加速物流业发展,打造物流集聚洼地。按照《石拐区物流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建设以生产性物流为基础、商贸物流为增长极、多功能公共信息平台为支持的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加大重点物流项目服务力度,推动华顺达重型汽车销售、兴石达畜产品交易中心等24个开工项目加快建设步伐,猛光医药加工配送、闽南石材装饰建材城等8个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促动义乌小商品国际博览城、大福机电销售城等8个再谈项目尽快签约落地。2013年,力争物流园区建成投产企业20家,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原材料物流园区的新增效益得以初步显现。
加快旅游业开发,完善景区服务功能。促动旅游景区开发公司尽快完善五当召风景旅游区项目建设手续和景区设计报审工作。按照“一轴两带五点两片”发展格局,全面完成五当召风景旅游区一期工程建设内容,启动二期建设,确保综合餐饮、酒店宾馆、景区接待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开工建设,提高景区“吃住行游购娱”的服务水平。深入挖掘旅游资源潜能,争取在红色旅游和工业旅游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大旅游文化宣传,继续举办好五当召旅游文化节、全国自行车越野赛等传统活动,鼓励“农家乐”、“牧家乐”个体经营,丰富旅游内涵。力争全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旅游收入过1.5亿元。
搞活商贸房地产业,推动传统服务业发展。结合新区功能完善提前谋划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建设,重点吸引一批有成功运作经验的大型超市、餐饮娱乐、星级酒店、会所及中介服务、金融保险等服务性项目入驻,快速积聚新区人气、商气和财气,推动商贸业稳步兴起。充分发挥房地产业拉动投资、促进土地增值的积极作用,在建设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基础上,加大房地产开发和土地市场运营力度,全力推进新时代数字花苑、恒一商业地产、泰邦房地产商住小区和美百纳国际社区建设。农村牧区继续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落实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推动农村牧区市场繁荣。
(三)实施一体化工程,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新突破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推动农牧业增效,促进农牧民增收,全面提升农村牧区发展水平。
加大投入,推进特色农牧业发展。大力实施农田水利项目,稳步推进人饮工程、山洪沟治理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投资2797万元实施大德恒、黄土渠、平渠壕等6处人饮工程、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系统和城区防洪工程。切实抓好低产田改造,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00亩,改善灌溉面积5000亩。扩大特色种养业规模,种植脱毒马铃薯4000亩、覆膜马铃薯3000亩、清水蔬菜2000亩;在新区周边重点发展大葱基地,种植大葱3000亩;在三岔口、牧业队重点发展土鸡、獭兔、肉牛、肉猪、肉羊养殖,鼓励发展野猪、山鸡等特色养殖。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实施厂汉沟村、新曙光村整村推进项目,加大生猪、肉牛产业化帮扶力度。
先试先行,搞好新农村牧区建设。按照《石拐区村镇体系规划》和《石拐区城乡一体化试点实施方案》,切实做好缸房地村、吉忽伦图嘎查新村建设和当铺窑园边村搬迁改造工作,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好全国改革发展试点城镇和五当召历史文化名村的作用,抓住区级行政搬迁时机抓好五当召镇和吉忽伦图苏木中心集镇改造建设。实施农村牧区“收缩、集中、转移”战略,鼓励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和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农牧民向中心集镇转移,向条件好的地区集中。
(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努力实现城区面貌新突破
全面推进新区各项建设,完善城市基本功能。始终坚持规划指导建设的原则,依据《石拐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新区建设实际,全面实施修建性详细规划,全面推进硬化、绿化、亮化、数字化建设方案的实施。2013年7月完成哈布尔大街、喜桂图大街、新埠街路面成型工作以及建成道路两侧的绿化、亮化工程。开工建设满泰、兴业等5条道路8公里的建设工程,完成给排水、燃气主气源的接入,确保年内各项配套工程完工。严格按照批准方案,加快推进市民广场、美百纳国际社区和数字石拐一期建设,人均新增绿地面积2.6平方米,城区环境大为增色。新建日处理生活垃圾70吨、总库容36万立方米的生活垃圾处理厂1座、垃圾转运站2座。加快行政商务区建设,8月份完成金政大厦及工业园区、公安分局、检察院、法院、国税局等办公楼装修,10月份实现入驻。加快新旧区公路网建设,包石一级公路实现全线通车,争取石拐至五当召一级公路立项批复,完成省道211线至国道210段改建工程前期手续。
扎实推进老区修复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力推动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确保一期工程通过验收、二期工程早日完工、三期工程开工建设。抓好总投资5.3亿元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申报工作,做好煤田火区治理工程地貌恢复工作,开展煤矿采空区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工矿废弃地及居民点土地复垦,新增耕地174公倾。加大生态建管力度,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大青山南坡绿化等林业重点工程,封山育林2.5万亩、人工造林2.2万亩、义务植树20万株,森林覆盖率增加一个百分点。进一步巩固围封禁牧成果,完善管护方案,加大大青山生态保护力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林权证发放工作。完善草原“双权一制”,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五)实施管理创新工程,努力实现社会事业发展新突破
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拉长“短板”,发挥“木桶”效益,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的良性互动、和谐发展。
强化文化引领意识,提升软实力。认真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制定出台我区文化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五当召景区要彰显藏传佛教文化和经典传道活动;老区要开发利用矿山工业文化和革命历史文化;新区建设要在景观公园、城市雕塑和街区道路的设计布局中融合蒙藏文化和矿山文化元素,展示现代艺术和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扶持农村牧区、城市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推动文化进农牧区、进社区。全面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突出本土文化特色和历史现实主题,举办历史文化专题研讨活动,编撰制作一批出版物和舞台影视精品。重点发展文化产业,支持五当召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争取大青山影视基地、煤炭工业遗址保护及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加快公共设施工程建设,创优硬环境。通过建设一批科教文卫领域的场馆,推动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普惠中学教学楼、普惠小学、普惠幼儿园和妇女、青少年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加快科技、文化、图书、博物为一体的综合馆、医院和综合卫生保健设施、计生服务和妇幼保健设施的建设。开工建设信访接待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环保局、地税局、信用社等部门业务用房,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扎实开展企业科技发展能力考核评估和专利申报工作,积极组织科普知识宣传和科技文化医疗“三下乡”活动。不断充实师资力量,扎实推进小班化教学改革实验,创建特色品牌学校,引入优质教育资源,高起点、高标准启动包十五中,推动素质教育上台阶。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制度,实行乡村标准化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建立巡回医疗巡诊制度,深入基层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出生人口、育龄人群监测和保健,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创设社会管理,营造大和谐。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安全监管,全面推行食品药品监管新的运行体制和机制,强化食药质量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做好矿山秩序整顿、城区综合整治、环境能力建设等工作,营造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加快数字化监管工程实施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道路交通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严查交通违法,确保社会稳定和交通畅通。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继续推行县级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认真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大普法宣传,继续巩固双拥创建成果,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全面推进红十字会、统计、档案、残联、志史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六)实施惠民财税工程,努力实现民生改善新突破
完善保障服务体系,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千方百计促进就业,职业技能培训800人、小额贷款援助200人、1500万元,多渠道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牧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全面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面实施城乡低保一体化工作,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补差标准。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和失业保险覆盖面,积极做好神包矿业公司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医疗、养老保险续缴工作。继续实施廉租住房补贴,十五年免费教育,深入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六大机制”,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加快普惠区、廉租房分配工作和棚户区二期建设,尽早实现居民入住。继续承办市级好事实事项目、兴办区级好事实事10件,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强化财税金融工作,增强保障支撑能力。完善税源监控体系,抓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税收征管和水资源费、排污费征收力度,确保应收尽收、均衡入库。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全面实施乡镇财政县管体制,压缩一般性支出,保障重点性支出,实现“三公”支出零增长,可用财力更多用于民生实事。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领域、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的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努力争取上级专项投入,争资额超过3亿元。壮大俱兴农业、城投公司实力,提高融资担保水平。密切银政合作,加大融资力度,力争实现融资5亿元以上。
(七)实施效能提升工程,努力实现政府自身建设新突破
按照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快职能转变,努力建设“务实、创新、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
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强化行政能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机制,重要事项经政府常务会研究、重大事宜报请区委常委会、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丰富对接会和通报会形式与内容,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优化行政管理服务流程,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提高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水平。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加强政府法制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切实做好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重视发挥工青妇、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
坚持高效理政,进一步强化落实能力。健全督查落实长效机制,定期对政府工作所涉及的责任目标进展、重大项目建设、好事实事办理等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重点工作按期完成。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兢兢业业干工作、实实在在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强行政履职问责,惩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坚持廉洁从政,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执行干部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民主评议制度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政府组成人员要围绕“转型发展、富民强区”目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政策分析解读、矛盾化解研究,创造性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为民谋福祉,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石拐区 石拐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