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六安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六安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5-23 14:30:10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全市人民团结拼搏,跨越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06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安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六安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全市人民团结拼搏,

跨越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06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创撤地建市以来最好水平,圆满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国民经济加速发展,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实现生产总值356.4亿元,增长1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6位;一、二、三产分别增长8.5%23.7%9.9%。财政收入25.1亿元,增长34.2%,增幅居全省第3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5.4%,比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规模企业新增99家,总数424家,增加值58亿元,增长31.8%,增幅居全省第1位;效益综合指数145.6,比上年提高16.3个百分点;产值超亿元企业57户,新增24户,其中庆发集团、迎驾集团、三农集团、应流集团的产值分别达到或逼近10亿元,世林集团、大昌矿业、金安钢铁分别突破5亿元,应流集团名列中国企业成长百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4亿元,增长14.2%;旅游总收入14.8亿元,增长23.3%,万佛湖景区争创4A成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4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20元,分别增长14.5%11.8%。年末金融存款余额360.4亿元、贷款余额228.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67.1亿元、33.7亿元,增长39.6%39.1%

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建立了新农村建设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百村十镇”示范工程。农业总产值179.8亿元,增长9.7%;粮食总产383.9万吨,创历史新高,霍邱县、寿县分别再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先进县称号;蔬菜产业化连续名列全省第一,畜牧、水产业产值分别为59.8亿元、18.1亿元,增长7.5%13.6%。森林覆盖率提高,活立木蓄积量增加。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省级龙头企业28家,比上年翻一番;市级龙头企业81家,新增60家,庆发集团被评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百强企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培训劳动力8.4万人,外出务工162万人。落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成配送中心和农家店661个。完成农村公路投资9.33亿元,建成2576公里;其中“村村通”3.99亿元,新增1671公里。土地开发整理成效显著,耕地总量持续保持动态平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推进,霍邱县夺得省“江淮杯”金杯,金安区成为全省冬修会议视察现场;治淮移民建房进入攻坚阶段,解决了4.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现整村脱贫182个。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贷18亿元。落实惠农补助资金5.6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重点项目建设成效突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7.9亿元,增长60.8%,增幅居全省第2位。争取省“861”项目62个,当年投资23.6亿元;实施“568”项目303个,当年投资103.4亿元;华电六安电厂2#机组、世林新光源、江淮电机扩建、索伊冰箱、正峰日化等项目顺利建成,应流3万吨铸钢、庆发30万吨精米加工、德诚皮革制品等项目加快实施,华电2×60万千瓦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六潜、合六叶、六武等高速公路和合武铁路六安段建设进展顺利,淠河等支流治理扎实推进,安丰塘除险加固、治淮三座大型泵站工程全面启动,城市防洪二期工程基本完成。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长安北路、皖西大道东段拓宽整治、行政中心、梦中湖整修、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污水管网二三期等29项重点工程相继竣工,老年活动中心等工程即将完工,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市博物馆等工程开工建设,新建安置房27.8万平方米,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得到加强。淠河总干渠城区段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获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还获得建设部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称号。50个重点镇建设取得成效,一批辐射带动力较强的区域重镇逐步显现。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成果进一步巩固,建立乡镇政务服务中心160个。市属国有流通企业完成改制8家,水利、交通、建筑等系统体制改革正在推进。招商到位境内资金74亿元,增长29%;利用外资6503万美元,增长21%;霍山县直接利用外资位列全省县区榜首。进出口总额2亿美元,增长8%。全民创业蓬勃开展,新增私营企业720家、个体工商户9339户,总数分别是4786家、11.7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55%,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切实落实了优化环境的政策措施,霍山县荣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执法服务形象有一定改善,19项涉及私人投资的审批事项被清理取消,组建了市经保办,市直查处案件51件。市出台了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奖励办法,组织了2次银政座谈、5次银企对接、1次金融机构赴沿海学习考察,各金融机构开展了“六安发展我发展,我为六安作贡献”活动,金融生态明显改善,金融和地方经济双赢成效明显。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六安建设扎实推进。高度关注民生,认真解决城镇拆迁、土地征用、企业改制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新增就业2.98万人,其中再就业1.54万人,金桥创业园建成使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为4.1%。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2922万元,扶持1千多名“小老板”创业有成。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加强,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稳步推进,为5万多名企业退休人员调整养老金,为1万多名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发放基本生活费,城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已经启动,城乡困难救助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平安六安”建设深入推进,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健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认真开展,市场秩序保持稳定。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我市被确定为省生态建设综合示范市。建立并坚持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明显减少。科技创业中心建设加快,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实效。“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基础教育新课改全面推进,改造农村中小学D类危房10.6万平方米,扶持72所薄弱学校建设,高考取得历年最好成绩。广播电视“村村通”积极推进,市电视台大型演播厅成功启用。中国六安双墩一号汉墓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重大考古新发现,电影进村、送戏下乡深受欢迎,皖西大别山民歌、寿州锣鼓等9个项目入选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网吧整治深入开展。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加强,市疾控中心、救援中心、传染病院等工程基本完工。全民健身运动深入推进,竞技体育在省运会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出生率控制为12.2‰。“五五”普法全面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和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开始启动,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积极推进,人防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不断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事业和人事编制、统计物价、邮政电信、移动联通、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气象地震、供电烟草、证券保险、民族宗教、砂石管理、文明创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政府建设得到加强,行政能力不断提高。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进一步密切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联系,办结人大议案2件、代表建议72件,政协建议案2件、提案222件。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推进政务公开,认真落实重大决策咨询、听证、公示等制度,积极推进招投标体制改革。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市政府网站跻身中国最佳运维服务20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已达29个,受理办结各类事项23万件。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实施“四个定期”制度。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处理突发性事件能力增强。“三型机关”创建深入开展,效能建设全面推进。大力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大反商业贿赂等专项治理力度,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了一批严重违法违纪案件。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六安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六安现代化建设的朋友和在我市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不高,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支撑不够;农业和农村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外来投资规模较小,经济外向度偏低;就业结构不平衡,社会保障能力不强;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行政效能有待提高,政务服务环境有待优化。对此,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跨上新台阶

2007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推进六安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省第八次党代会和市委二届六次全会精神,抢抓机遇,奋力崛起,坚持跨越式发展不动摇,坚持工业化核心战略和招商引资主战略不动摇,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跨上新台阶,为实现“三大跨越”和“三个翻番”、全面构建和谐六安而努力奋斗。

建议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总量达到400亿元;财政收入增长20%,总量达到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总量达到2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到位境内资金和利用境外资金分别增长20%15%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8%左右;新增就业2.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下;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8‰以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2%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实现全年工作目标,必须进一步强化解决六安所有问题的根本在于加快发展的观念,进一步坚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劲头,不分心、不走神、不争论、不松劲,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搞建设,全力以赴抓落实,努力在推进跨越式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取得更大成效。

三、坚持跨越式发展不动摇,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增加投入与促进消费并重,壮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重,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并重,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巩固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坚持东向发展,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紧紧盯住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人物,突出以商引商、以企引企、以内引外,力求在重大项目上有所突破。大力实施各项有效招商措施,改进完善 “一把手”负责制和考核认定办法,强化重大项目推进和跟踪服务制度。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着力提升“568”计划,注意研究国家政策导向、投资重点、投入规模、项目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报多争多上项目。支持金融机构深化“六安发展我发展,我为六安作贡献”活动,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改革发展,推动农村信用社组建市级统一法人,创造条件成立农村合作银行,扩大信贷投放,力争当年新增贷款50亿元以上。建立和完善联席会制度和协调机制,深化银企对接,抓好签约项目跟踪落实,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打造信用六安,防范和化解风险,进一步形成银地企三方互动共赢的局面。推进全民创业,发展“草根经济”,鼓励和服务好“凤还巢”工程,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

着力提升工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深化“发展工业学霍山”活动,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市之路,坚持“无中生有(微小企业上规模)、有中做大(规模企业上台阶)、大中求强(亿元企业争一流)”,定期组织工业现场办公,定期进行企业及项目运行调度,定期开展银企对接,定期安排生产经营状况的督查小结,确保规模工业增加值和利税总额分别增长25%15%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实施项目带动,重点抓好庆发集团、应流集团、大昌矿业、御石陶瓷、世林集团、鸿福晶体、三畅豆业、天业集团、强大齿轮、振兴无纺布、龙津集团、夏星食品、通港线业、星星轻纺、双龙机床等企业投资3000万元以上新项目建设。着重培育骨干企业,应流集团、庆发集团今年要努力登上15亿元产值的台阶,迎驾集团、三农集团要在10亿元产值基础上有新的较大增长,大昌矿业、索伊电器和世林集团、江淮电机、长江精工、金安钢铁、板桥草席等企业要分别向10亿、8亿和6亿元产值的目标奋进,力争新增20户亿元企业。推进企业上市,力争1家上市成功,5家进入辅导期。深入实施《安徽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扩大中小企业发展创新资金规模,多方增加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加快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户以上。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建设,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和品牌产品。全面提升园区开发水平,市开发区要强力东接、积极北拓、主攻中片,实现率先发展,引资到位不少于8亿元,落户千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5个,财政收入不少于1.1亿元,争取在省辖市开发区中推进不少于3个位次;各县区开发园区引资到位不少于5亿元,落户千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5个。优先安排开发园区用地指标,推进土地节约利用,提高开发园区投资强度和产出水平。

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步伐。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城投公司申报发行债券,加大中心城市建设投入。继续抓好淠河总干渠综合整治、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市博物馆建设,综合整治城市重点区域排水体系,加快推进污水管网泵站建设,改造解放路、龙河路,开工建设淠望路、寿春路、平桥路等项目,建成10条便民道路,完成常青路整治,新建安置房30万平方米。加大市容市貌综合治理力度,重点整修南门塔、三角台和七里站大圆盘等地段。加快城市配套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坚持“依法治市、规划统一、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市场运作”,建立完善以市为核心、区为重点、街道为基础、社区为支撑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社区建设,进一步落实办公用房和保障经费,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促进市政公共事业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支持各县严格按照规划,立足优势,用市场化方法建设好县城,突出抓好50个重点镇和新农村示范镇建设,加快形成放射型网状式城镇体系。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抓住交通枢纽建设的机遇,构建大流通格局,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认真实施网点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配送中心和物流园区,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全面拓宽发展领域,促进零售、运输、餐饮、娱乐等各业全面繁荣,推动金融、保险、信息、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扩大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比重。加快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进村、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进乡(镇)步伐,建设配送中心和农家店800个以上。推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促进社区商业网点配套和服务水平提升。大力发展旅游业,重点加强景点连接线建设,继续开发红色、绿色、古色、特色精品旅游产品,积极推进红色旅游等项目建设。加大景区创A、饭店创星、旅游乡镇创优和旅游经济强县创建力度,提升档次和服务水平。多方争取投入,加快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建设,51日如期开园。大力发展房地产二、三级市场,促进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市场主体,设立专项资金,落实扶持政策。积极响应省“扩大开放年”活动,研究分析国际市场走势,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保持柳编、羽绒、机电和食品加工等主导产品的出口势头,着力培育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8家以上。

强力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做好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支持合六叶、合淮阜高速公路尽快开通,争取阜六铁路工程早日上马,加快霍邱周集港建设步伐,支持新桥国际机场建设。加快和支持白莲崖水库等治淮工程建设,推进寿县城南防洪圈堤项目,抓好病险水库加固,启动城市防洪三期工程。推进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00千伏和一批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及移动无线网11期、联通通讯网12期等工程。

加快融入省会经济圈。积极谋划融入省会经济圈的思路和措施,以建设加工制造配套、冶金工业转移承接、农特产品和优质水资源供应、劳动力输出、科技成果转化等五大基地和省会后花园为重点,主动迎接辐射,实现优势互补、发展互动、共赢互惠。主动与江淮汽车集团、中国电子集团38所等省城大中型企业开展战略性合作,加强配套协作。争取延伸合肥市优惠政策,扩大蔬菜、畜禽、蛋奶、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输出。进一步扩大旅游营销,增强对合肥及长三角地区游客的吸引力。加强与合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主动承接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的辐射。支持寿县、霍邱县积极融入沿淮城市群。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全面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扫尾和市属商贸企业改制任务,加快交通、建设系统企业和水利管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强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推行乡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努力建立基层行政管理新框架。加快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步伐,推广金寨县“以钱养事”新模式。积极探索土地征用、集体林权等制度改革,稳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四、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面上打基础、点上求突破,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加强粮食基地建设,向良种良法、精细管理、水利配套和社会化服务要增收,着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支持畜牧水产、茶叶药材、羽绒丝绸、竹木柳编等主导产业发展,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亮品牌。积极落实省“121强龙工程”,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支持各县区加大省级龙头企业争取力度,每个县区至少在5户以上,并向培育1户以上国家级龙头企业努力。以实施畜牧、渔业富民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精心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农机富民和农产品“三品”认证工程。建立科学完善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土地经营权向种田大户、种田能手转移。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措施。

努力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按照中央“三个高于”的原则,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建改建部分重点县乡道,推进公路“村村通”工程,新增水泥路2700公里以上。积极争取洼地治理世行贷款项目,续建好治淮配套工程和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解决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力度,深入推进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支持寿县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完成治淮移民建房验收和淠河综合治理筑堤加固工程。完成新一轮乡镇总规调整编制,实施村庄布点规划,加强对新农村示范镇村建设的扶持。组织群众从“三清四改”入手,逐步改善农村脏乱差状况。

多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扩大农户小额信贷,鼓励开展多种经营。坚持劳动力就地和异地转移相结合,组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协会,整合资源,培训劳动力10万人左右,促进技能性就业。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服务,帮助解决其子女入学等突出问题,维护其合法权益。坚持扶贫开发到村、措施到户,实现整村脱贫180个、脱贫人口5万人。用好扶贫开发和以工代赈资金,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支持中直六安粮库继续执行好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健全完善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努力构建和谐六安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管理,努力构建和谐六安。 

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创造就业岗位,支持组织起来就业,特别关注零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就业问题,实现再就业1.22万人以上。继续加强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和再就业平台建设,全面落实再就业补贴政策,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认真实施养老保险市级统筹。要以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努力做好涉及民生的9个方面工作:1、完善城市低保,建立农村低保,将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683元的绝对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2、认真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3、完善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机制,按当地低保标准发放基本生活费。4、实施廉租房制度,建立财政专项补贴资金。5、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成果,加快在全市普及实施。6、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好特困人员大病救助制度。7、实施生育保险制度,逐步建立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保障机制。8、加大育才关怀行动工作力度,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9、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工资保障机制。 

深入推进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扎实推进科技特派员行动和专家大院建设,近期建成科技创业中心,力争引进10个以上项目入驻。巩固“两基”成果,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肃教学纪律。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扶持,完善城乡学校帮扶制度,切实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整体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认真实施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启动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整改扩建工程。加快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加强职教基地建设,注重解决本地部分企业技术工不足问题。重视学前教育,支持高等教育,注重发挥皖西学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对地方发展的积极作用。建立市外六安籍高层次人才库,加大智力引进力度。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保持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的主动态势,整顿和规范生育节育秩序,完善并兑现奖励政策,确保低生育水平稳定。加快实施文化“两馆一站一室”工程。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以双墩一号汉墓为中心的王陵墓群发掘、保护和开发工作,积极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2131”工程,积极开展农村文艺演出活动。创新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加大网吧整治等专项治理力度。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抓好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网点设置和示范化建设,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全民健身运动和竞技体育水平,办好市第七届老运会。加快发展慈善、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

进一步加快生态市建设。落实好省“百镇千村万户示范工程”,支持霍山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加快金寨、舒城等省级生态示范基地建设。认真实施水污染防治规划和造林绿化、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生态治理工程,完成造林1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抓好循环经济试点,推广清洁生产,实行资源有限、有序、有偿开发,加强土地、水资源、重要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节约和综合利用,促进霍邱铁矿深度开采,加强和规范砂石管理,提高社会节能水平。推行环境质量和保护指标公告制度,把青山养好、绿水护好、清新空气保好,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大文明城市创建力度,扎实推进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群众性创建活动,推动廉政文化“六进”活动,营造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遏制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加大殡改力度,推进移风易俗。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建立完善法律援助体系,提高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水平。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团体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关心妇女和老年人事业,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和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做好气象地震、地方志等工作。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进一步提高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防和双拥工作水平,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和带案下访制度,努力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妥善解决城镇拆迁、土地征用及企业改制中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规范用工登记制度,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深入开展“平安六安”创建活动,加强农村群防群治体系建设,遏制侵财性案件高发态势,支持霍山县力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和农资市场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深化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化学危险品和非煤矿山、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

六安正处于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各级政府必须加快转变职能,全面提高科学行政、依法行政、民主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深入推进效能建设。继续开展“三型机关”创建活动,在求实效上下功夫,在行政提速提效上用气力。完善市政务服务中心功能,推进收费“四统一”改革,加大并联审批力度,提高窗口办结率。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扩大网上便民服务范围。精简会议和文件,减少事务性活动。强化落实机制,着力解决有些方面工作中存在的只有上文没有下文、有人出题目没人做答案、有人动口无人动手等不落实问题,确保政令畅通。适应宏观调控要求,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健全完善社会管理应急机制,建立自然灾害预警发布平台,进一步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认真办好“政风行风热线”直播节目和“在线访谈”,加强“市长热线”办理工作。

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按照“便民、高效、廉洁”的宗旨,推进政务公开,改进服务方式,把老百姓关注的热点作为政府改进工作的突破口,把企业发展的难点作为政府服务的着力点,真正做到主动办、马上办、公开办,不轻易查、不轻易罚、不轻易叫停。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完善“发展环境暨政风行风万人评”活动,充分发挥经保办职能作用,把教育与制度建设、树立正面典型与查处反面典型结合起来,及时受理并严肃查处影响和破坏环境的事件,对典型案件公开曝光,做到不处理到位不放过、不整治到位不放过。

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转变执法理念,在合法行政的基础上合理行政,完善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着力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企、执法扰民的问题。健全重大决策规则和程序,充分发挥市政府专家咨询、法律顾问委员会的作用,对重大决策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实行听证等制度,广泛听取民意,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监督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建议案、委员提案,诚恳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高度重视和支持新闻舆论监督。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坚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真正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资金使用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以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程度高的部门为重点,切实加强经营性土地出让、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和政府性资金及社保基金等方面的管理,深化招投标体制改革,健全制度,规范操作,加强审计,强化监督。坚决查处重点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突出抓好教育乱收费等专项治理和纠正医疗、公路“三乱”等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深入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以自身的良好形象树立人民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各位代表!六安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奔涌着干事创业的热潮,孕育着再创辉煌的希望。让我们在中共六安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扎实苦干,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跨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六安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