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花溪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花溪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3-05-24 10:50:10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和凝冻灾害的遗留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花溪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供大家参考。

花溪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和凝冻灾害的遗留影响,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战略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认真履行政府职责,与全区各族干部群众一道,攻坚克难、扎实工作,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区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32597万元,同比增长15.1%,为市目标任务的101%。财政总收入完成68824.1万元,同比增长17.45%,为市目标任务的115.5%,力争目标任务的107.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6922.1万元,同比增长10.82%,为市目标任务的107%,力争目标任务的100.1%。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291226万元,同比增长14.5%,为市目标任务的1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0524万元,同比增长21.6%,为市目标任务的101.6%。招商引资(市外)实际到位资金101270.31万元,同比增长18.4%,为市目标任务的101.3%;直接利用外资556万美元,同比增长15.8%,为市目标任务的10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91元,同比增长9.6%,为市目标任务的101.4%;农民人均纯收入5318元,同比增长10.3%,为市目标任务的100.3%。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扎实开展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全区上下始终把投资工作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扎实抓好省、市在花溪实施的重点项目,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千方百计多上项目、快上项目、上大项目。一年来,共争取中央新增1000亿元、1300亿元、700亿元、800亿元项目31个和电网建设项目11个,总投资6.81亿元,其中,9个新增中央1000亿元投资项目,已按时全部完工,完工率达100%;14个新增中央1300亿元投资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为100%,完工10个;5个新增中央700亿元投资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为100%,完工1个;3个新增中央800亿元投资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为100%;11个电网建设项目有序推进。配合实施好省、市在花溪的重点项目,贵阳环城高速公路花溪段、南环线、甲秀南路花溪段、迎宾大道建成通车,青岩堡集中安置点建设项目顺利完成,贵阳铁路枢纽扩建工程、贵州大学花溪校园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区内全年安排39个财政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7.36亿元,其中,政府承诺办理的8件实事项目全部如期完成。万达客车、麟山水泥、闽达钢铁等企业技改投资项目完成投资3.31亿元。房地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2.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强,贡献率达到28.7%。

(二)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发展定位,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86:43.16:45.98,“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业生产整体状况良好。全年粮食产量达8.08万吨,比上年增长3.8%。蔬菜总产量达26.5万吨,比上年增长9.1%。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出栏肉猪13.27万头,比上年增长6.8%;家禽出栏165.1万只,比上年增长9.8%;肉类总产量1.52万吨,比上年增长0.7%。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68712万元,同比增长8.2%,为市目标任务的100.2%。

工业经济在克服困难中增长。重点工业行业和重点工业企业发挥主力拉动作用,推动全区工业平稳发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77927万元,同比增长12%,为市目标任务的10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5381万元,同比增长11.8%,为市目标任务的105.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72989万元,同比增长17.5%,为市目标任务的101.7%。

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天河潭风景区和青岩古镇成功申报为国家4A级旅游区。一年来,全区接待旅游人数1087.07万人次,同比增长17.3%;旅游总收入39.62亿元,同比增长79.3%,为市目标任务的119.3%。交通运输业、住宿和餐饮业、仓储物流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及其他服务业持续增长。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77.31亿元,比年初增加15.53亿元,同比增长25.1%;年末贷款余额38.77亿元,比年初增加7.68亿元,同比增长24.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90896万元,同比增长14.5%,为市目标任务的100.4%。

(三)加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力度。全面打响拆违攻坚战、“母亲河”保卫战、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战“三大战役”。对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范围内违法建筑进行拆除,共拆除违法建筑57739平方米,有效控制违法建筑蔓延势头。实施花溪河环境治理工程,开展拆违还绿、植被恢复、河岸整治、河道保洁等工作,拆除花溪河螃蟹井片区违法建筑20350平方米。加大林业绿化工作,完成2.9万亩营造林任务,涉及“两湖一库”人工造林1000亩,补植补造4000亩,森林覆盖率达41.53%,实现年均增长一个百分点的目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99.73%的集体林地明确了产权。完成100家废弃煤矿的植被恢复综合治理工程,实施阿哈湖水库流域5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沿岸污染点源排放稳定达标。实施城市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补充完善城区道路交通标识、标牌、标线,依法严格规范行路、行车、停车行为,整治取缔“两的”非法运营,收缴非法营运“两的”500台次,城区交通拥堵混乱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等节能降耗指标均控制在市下达目标范围内。城市生活污水截流处理率达到95%。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配合贵阳市成功举办2009生态文明贵阳会议。花溪城市湿地公园被列为第六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按照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以南环线经济圈为核心,科学规划,初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体系。完成《花溪区南环经济圈产业发展规划》、《花溪城市发展规划》和《小河—孟关生态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贵阳市花溪城市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花溪城市设计》、《花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天河潭风景区规划》编制工作,配合做好《贵阳市花溪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编制、近期集镇规划修编和村庄规划编制等工作。完成湖潮乡、黔陶乡和青岩镇3个乡镇规划编制和10个村规划编制。

农村危房改造、村庄整治、村庄串户路改造、通村公路建设等一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加快实施。2009年,花溪区被列为全省农村危房改造整区推进示范区,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全面完成省、市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完成省级危房改造492户、市级危房改造10701户。“六点一线”村庄整治全面完成,初步形成“筑城民居”风格。解决农村人饮安全26842人,建成村庄串户路206公里,标准农田改造3905亩,中低产田土改造5700亩,农村改厕7300座。完成28个村级综合楼、3个乡村清洁工程、30个养殖基地、4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8个养殖小区沼气工程、3个乡镇动物防疫体系项目和4个乡镇兽医站业务用房建设。孟关客运车站建设项目加快推进,高坡客运车站竣工并通过验收。不断加强城市管理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缔霞辉路、徐家冲片区马路市场。完成花谷路、农院菜场路等城区背街小巷道路改造工程。新区行政办公大楼、政法大楼顺利搬迁,南部城市新区人气、商气明显提升。

(五)高度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扎实抓好“六有”民生行动计划,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卫生、住房保障、社会治安、维护稳定、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在“学有所教”方面,“两基”迎“国检”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督导验收。实施花溪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扩建,完成旧教学楼改造1000平方米和新教学实训楼建设。完成花溪二中教学楼、久安中学学生宿舍和食堂、天鹅小学教学楼等一批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花溪六中、青岩贵璜中学、麦坪中学三所标准化学校改造工作加快推进。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最大限度地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做到不让一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失学,并为在民办学校就读的贵阳市户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生均公用经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抓好“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杂费、发放免费教科书,及时下拨生均公用经费。

在“劳有所得”方面,就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增就业岗位1756个,城乡统筹培训3258人,城乡统筹就业3825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046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达标7个,开发公益性岗位426个,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在“病有所医”方面,卫生工作成效显著。惠民医疗政策覆盖率达100%,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5%以上。完成青岩卫生院、马铃卫生院建设,新建溪北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楼1400平方米。深入开展“甲流”疫情及手足口病防控和处置工作,全区无重大疫情发生和传播。加强食品卫生监督与监控,全年未发生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在“老有所养”方面,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实现养老保险扩面3291人、失业保险扩面2550人、医疗保险扩面2217人、工伤保险扩面3732人、生育保险扩面2787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1683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2837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提标扩面,月人均保障标准由175元提高到220元,月人均补差由129元提高到159元,共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432.01万元,保障6485户12512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在“住有所居”方面,竣工经济适用住房44280平方米,建成廉租住房200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77.17万元。

在“居有所安”方面,信访维稳和应急管理工作全面加强,社会保持总体稳定。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安良好局面得到有效维护。深入开展禁毒工作,全面推行禁毒人民战争,禁毒工作取得实效。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得到好转,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的“双降”。

同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得到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档案、民政、老龄、民兵建设、“双拥”工作等其他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有了新发展。

(六)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重大决策主动征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常委会通报工作,积极支持区人大、区政协对政府工作部门开展述职评议,积极配合区人大、区政协开展视察、调研活动。重视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人士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共办理省、市人大代表建议5件,政协委员提案48件,区人大代表建议157件,区政协委员提案128件,答复率100%,办结率100%。《市长专线电话》交办件25件,答复率100%,办结率100%。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受理“书记区长-百姓交流平台”、网络建言、专线电话、来信来访846件,办结746件;受理公众信息网网民意见建议15条,处理回复15条。设立“社情民意空间”互动论坛,对网友发贴进行收集、整理和编制信息快报,处理帖子90贴,增强了与广大网民的互动性。对于新闻媒体反映的接受舆论监督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了及时研究处理和加快改进。

全面开展“五五”普法工作,纵深推进“依法治区”。以“法律六进”和“一学三讲”为载体,开展全区性法律法规宣传活动10次。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受理行政复议案件4件,办结4件。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着力解决政务服务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转变工作作风,加强窗口服务部门规范管理,成立了花溪区政务服务中心并对外开展相关工作。继续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共对34名干部进行了责任追究,其中,对7名正科级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对2名科(局)级领导进行了函询,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不断规范政府采购的程序,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共采购170项(次),计划采购资金2210.91万元,实际采购资金1795.77万元,节约资金415.14万元,资金节约率达18.78%。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这是市委、市政府亲切关怀和市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充分展示了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良好精神面貌。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区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花溪建设和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日益突出。主要有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城建规划滞后,使得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城镇建设和村寨整治存在品位不高,功能不全和乱搭乱建的现象;二是基础设施欠帐,使得道路建设、管网布局、自来水供应和污水处理等难以满足城市化进程的需要;三是产业结构不优,主要是工业不强,全区近2000户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不到3%、农业不优,传统农业多,优质、生态、高效农业少、三产不显,旅游散小弱,地产档次低,服务层次差;四是债务负担繁重,增加了保投入、保民生的难度;五是融资平台混乱,导致资产不清,融资不力;六是历史问题复杂,增加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这“六大”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我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为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完善措施认真地加以解决。

二、2010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区委九届七次全会安排部署,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握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对外开放“三大新趋势”,发挥旅游资源、生态资源、人才聚集“三大新优势”,抢抓贵阳市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加强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规划修编和“十二五”规划启动“三大新机遇”,强化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和维护团结“三个意识”,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埋头实干,紧紧围绕“作规划、治环境、调结构、保投入、惠民生、强政府”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三大产业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好环境治理“三大战役”,争做全市“三创一办”的先行区和模范区,纵深推进“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产业发达、特色鲜明”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把花溪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全区生产总值增长确保15%,力争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确保7.5%,力争8%;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确保15%,力争15.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确保16.5%,力争17%。财政总收入增长确保17%,力争2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确保18%,力争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完成83.6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确保14%,力争20%。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确保完成1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确保17%,力争2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

今年拟为民办的八件实事是:1、完成花溪区人民医院建设项目;2、完成青岩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设施建设项目;3、完成花溪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二期建设项目;4、完成5条背街小巷改造项目;5、完成农村串户路建设100公里;6、完成5个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项目;7、完成螃蟹井片区环境整治项目;8、完成3个村级综合楼建设项目。

围绕实现上述主要预期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编制规划,明确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启动《花溪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结合区情特点,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为主线,突出统筹兼顾的要求,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效益、质量与结构、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关系,以解决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三大难题”、抢抓“三大机遇”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提高规划的战略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编制好《花溪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编制完善各项城乡规划。要以《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为总纲,通过编制各项城乡规划,整合生态、旅游、教育、城市空间、人文景观等资源,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2010年完成《贵阳市花溪区城市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部分乡镇集镇规划修编和《青岩镇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编制完善花溪区新一轮产业发展规划。要坚持生态区、旅游区、文化区的产业发展定位,紧紧抓住南环线、甲秀南路、迎宾大道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成的历史机遇,按照“南环内聚,两翼齐飞”的产业布局,编制完善《花溪区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进一步明确产业功能区划,突出重点发展产业和项目,编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引领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突出民族和地域特色,抓紧编制各类专项规划。2010年编制完成《花溪区人口规划》、《花溪农房建设规划》、《花溪区城市设计》、《贵阳市花溪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花溪区天河潭景区总体规划(修编)》、《花溪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花溪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以及高校聚集区的各项专项规划,深化《小河—孟关生态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花溪片区的编制工作。编制完善南环线范围内拆迁农房集中安置点规划,完成花溪旧城改造及“城中村”改造规划。

(二)强化环境治理,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要以开展“三创一办”活动为载体,坚持一手抓“治理”,一手抓“创建”,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坚持一手抓“治理”,就是要纵深推进环境治理“三大战役”,保护花溪的青山绿水,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一是继续开展拆违攻坚战。要进一步完善拆违工作机制,保持依法打击违法建筑的高压态势,强化工作责任,严肃工作纪律,强力推进拆违工作。要分阶段拆除南环线经济圈内的违法建筑,坚决有效控制高校聚集区、贵阳市域快速铁路、贵州大学改扩建工程、小孟工业园区、孟关汽贸城等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区内的违法建筑和抢栽抢种行为,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各乡镇、办事处要按照全区拆违总体部署,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责任制,摸清底数,建档立卡,组织实施好本区域内的拆违工作,严禁新增违法建筑。二是积极开展“母亲河”保卫战。要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统揽,以建设花溪城市湿地公园为载体,积极申报中央扩大内需项目,争取省、市项目资金支持,切实抓好花溪河流域综合治理,重点组织实施好花溪河流域河道清淤工程。要依托花溪大道改造,积极开展花溪大道两旁的环境整治工作。要抓紧完成螃蟹井片区拆违后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并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要加强花溪水库、松柏山水库、阿哈湖水库等饮用水源的管理和保护,确保饮水安全。要实施城区污水处理厂收集系统管网改造,完善城市排污管网系统。要切实抓好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完成植树造林135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2.5%。要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积极开展森林火灾区域的植被恢复,全面落实森林防火和病虫害监测防治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措施,加强对天然林资源及野生动、植物保护,严厉打击乱采滥挖、乱捕滥猎、乱征滥占、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三是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战。要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按照《花溪区力争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攻坚实施方案》、《花溪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攻坚工作方案》、《花溪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总体方案》的要求,立足创建标准,细化工作措施,持续开展市容卫生、报刊摊亭、街招广告、违法搭建、河流污染、交通秩序、城市绿化、市政设施、社会治安、食品安全等整治专项行动,推进党政机关效能建设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抓好数字城管区级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水平,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达标。要配合协办好2011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坚持一手抓“创建”,就是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机制,精心策划,落实好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指标要求,坚持打造花溪文化旅游品牌,不断提升花溪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精心策划、统筹协调,建立上下同心、协同作战、条块联动的工作机制,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优质高效地做好各项工作。要把“三创一办”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作为硬任务、硬指标,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亲自指挥,亲自推动,亲自协调,分管领导必须具体抓,具体谋划,具体实施,具体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把每一项工作都分解到每个单位和个人,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人落实,确保“三创一办”工作无漏洞、无死角、无盲区、无空档。切实抓好“三创一办”所需资金的投入,保障创建活动有效推进。努力营造花溪全体市民主动参与,为“三创一办”贡献力量的活动氛围,并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开展宣传,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同时,依托贵州大学和贵州民族学院的人力资源优势,承办好贵阳市第十五届“花溪之夏”艺术节系列活动。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举办好花溪区城市规划展、房地产交易会、农产品交易会、旅游商品推介会和招商引资活动。

(三)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实施“三大产业行动计划”。要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这一主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提升支柱产业的辐射带动功能,延伸产业链。今年及今后一段时间,重点工作是组织实施好“三大产业行动计划”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行动计划。

实施都市生态农业行动计划。要以抗击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为契机,继续深入抓好农村人畜饮水、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生产、生活用水的建设和管理机制,打牢农村水利基础。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总体要求,抓住贵阳市南环经济圈建设这一契机,围绕都市农业的生产、生活和生态三大主体功能,以服务城市、繁荣农村、提升农业、富裕农民为目标,以巩固提升菜、畜、果、林为基础,以发展观光农业为重点,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为突破,以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为抓手,发挥驻区高校优势,创品牌、增效益,用生态和工业的理念深度开发和拓展农业新功能,通过城乡互动发展和产业融合,提高农业发展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南环线内中心区域的农业创新与升级,辐射带动全区农业发展。要以贵阳市农产品市场为目标,围绕贵阳市民的菜篮子、花瓶子、果篮子、肉袋子和药箱子,重点打造蔬菜基地、经果林基地、养殖基地和药业基地。要以“六点一线”为基础,集中力量,大力发展以观光农业为核心的都市生态农业,构建“一环两线三基地”的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格局。实施6个精品乡村旅游示范点农业产业发展计划,完成陇头、镇山“开心农场”试点建设,完成“开心农场”互动论坛平台建设。完成贵惠路花溪段沿线及6个精品示范点绿化美化生态建设。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6万亩,建成优质果品基地8000亩。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0个。引进培育4个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组织6个。完成5000亩中低产田土改造及3000亩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3个农村清洁工程和1000立方米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启动栗木水库、南明河中上游水土保持治理等一批亚行贷款水利项目,争取中央资金实施花溪水库大坝至中曹取水口河道清淤治理工程。完成石板镇花鱼井东泰农产品市场建设。建设一个放心粮油配送中心和五个连锁网点。

实施加快发展生态工业行动计划。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区战略,按照产业政策、环保要求和布局规划,以生态园区建设、生态产业培育、生态企业创建、生态项目引进为重点,通过传统产业的调整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跟进,重点鼓励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绿色食品、高新技术、旅游商品制造五个重点生态产业,逐步建立起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废物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的生态工业体系。要按照全区“一环两翼三轴线”的生产力布局,重点抓好小河-孟关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区、燕楼新型生态工业园区、高校科技产业创业园区、青岩旅游商品加工园区等四个生态园区建设,引领全区生态工业的快速发展。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处置能力,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减少环境污染,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要不断加大对化工、机械、建材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编制落后生产能力淘汰和转产计划,按区域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加快全区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转产步伐,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企业,要坚定不移实施“退二进三”。

实施振兴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行动计划。要发挥旅游资源、生态资源、高校人才聚集三大优势,以旅游产业为龙头,以科教文化为支撑,创品牌、聚产业、强服务、促转型,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会议会展、房地产开发、金融保险等产业,助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实现全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要继续实施“一点三线”旅游精品开发计划,全力建设以十里河滩、花溪公园为核心片区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全力争创天河潭国家5A级旅游区,加快高坡民族风情旅游风景区开发建设,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加强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建设,加强游客市场运作,开发两日游、三日游的旅游线路,推进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变,逐步建成贵阳推展避暑度假的经典品牌和贵州旅游的对外窗口,提升“高原明珠”知名度、美誉度。要重点打造“青岩堡”、整治花溪大道及启动思丫河绿化造景工程,配套建设一批星级酒店、娱乐场所、购物超市、社区商业、卫生保健及文体设施,重点发展度假休闲、生态居住等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科教文化、商贸物流、金融、信息等其他服务产业,增强各产业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关联度,促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实现服务业全面发展。

实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行动计划。要优化所有制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盘活区内国有企业存量资产,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区内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保护非公有制企业投资的合法权益。要放宽市场准入,建立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引导非公有制资本投资发展旅游商品制造、商贸物流、装备制造、都市农业等重点产业。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力,优化经济结构,壮大经济总量,增加就业比例。

(四)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全区安排各类建设项目119个,投资估算890535万元,其中,政府投资项目72个,总投资估算448955万元;企业投资项目47个,投资估算441580万元。重点实施好“一河、一带、两站、两厂、两场、两路、两城、一中心”工程。“一河”,即实施花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启动花溪河清淤项目和雨污管网建设,抓好花溪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巩固南明河三年变清治理成果,改善十里河滩生态水系。“一带”,即推进小河-孟关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带建设,重点实施好花溪主导开发区的产业开发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生态工业发展空间。“两站”,即实施花溪客车站、公交车站整体搬迁,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的问题。“两厂”,即实施花溪南部片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解决城市向南扩张和南部产业发展的排污问题;实施花溪南部片区自来水厂建设,解决高校聚集区和南部片区用水问题。“两场”,即加快贵阳市南郊城市垃圾填埋场建设,缓解贵阳城市垃圾处理压力;加快贵阳市域铁路改毛货运场建设,完善东部片区物流仓储运输平台。“两路”,即实施花溪清溪路道路改造和花溪至天河潭旅游道路改造建设工程,解决主城区南出口和西出口交通畅通问题,辐射提升城区整体形象和品质。“两城”,即以配合建设花溪高校聚集区为契机,启动贵阳南部新城建设;配合建设好孟关汽贸城,搬迁转移花溪大道沿线汽车经营企业,整合全市汽车贸易资源,全力打造西南地区一流汽车贸易市场。“一中心”,即实施花溪区文化艺术中心建设,规划建设花溪区文化演出“殿堂”,凸显花溪文化大区新形象。要围绕投资项目的落实,切实做好项目策划方案、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项目咨询和设计工作,落实项目建设条件,组织实施好项目建设涉及的征地、拆迁、安置等相关工作。要建立健全项目建设工作机制,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落实项目责任,明确完成时限,确保如期建成。

千方百计解决资金投入问题。一要提升“存量”。 要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财源建设,提高公共财政保障民生的实力。要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乡财县管、金财工程、非税收入等改革,完善区、乡两级财政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财政体制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加强财政直接债务偿还监管,降低财政运行成本,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要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加强预算管理,控制无预算支出,形成公共财政保运转、上级资金保投入、招商引资促发展的资金运行机制。要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理顺现有投融资平台与公共财政之间的关系,遵循积极稳妥、分类整合、规范运作的原则,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自主经营、自筹还贷、自负盈亏的投融资新平台,形成融资、投资、建设以及营运管理有机统一、高效运作的现代投融资机制,适应产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需要。要全面推进投融资多元化,对涉及民生、生态环境建设等公益性项目主要由财政保障,同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要鼓励支持和允许社会资金参与各领域的投资建设,支持花溪农村合作银行进一步深化改制,支持区外投融资组织到花溪兴办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其他信贷担保中介机构。要协调中小企业化解融资难问题。二要做大“增量”。 要加强与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的经济技术合作,每年举办一次地方招商会、外出项目招商推介会,吸引大企业、大财团到花溪落户。要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制定中长期招商引资工作计划,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招商项目的签约率、落地率和开工率。要建立完善招商引资服务机制、乡镇及办事处利益分配机制和招商引资项目责任制,强化跟踪落实。

(五)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六有”民生行动计划。要切实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通过扎实推进“六有”民生行动计划,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扎实推进“学有所教”行动计划。要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落实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和学区内划片入学制度,逐步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消除“择校”现象。要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成麦坪中学、青岩贵璜中学、花溪第六中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完成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学生宿舍、食堂及环境建设,启动实施第一期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要认真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深入开展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工作。要大力开展“控辍保学”工作,确保全区小学入学率达98%以上,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5%以上;小学在校生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中学在校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要依法规范民办学校监督和管理,继续抓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

扎实推进“劳有所得”行动计划。要继续做好国家创业城市创建工作,切实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实现新增就业岗位3570个,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870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巩固和扩大“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充分就业社区”完成率达50%。要加快推进乡镇、办事处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5个乡镇劳动保障所就业平台建设。

扎实推进“病有所医”行动计划。要按照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在全区乡村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实行药品“零差率”,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要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参合率达96%以上,基金使用率达90%以上。要加强疫情应急防控能力建设,完善疾病防疫系统,抓好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着重抓好区域内大学生参保工作,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扩面7000人。要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努力提高优势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参保积极性,加大对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抓好乡镇和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定点工作。要完成花溪医院改扩建工程,新建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扎实推进“老有所养”行动计划。要以落实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强化社保基金监管,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要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2300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5000人,医疗保险扩面1800人,失业保险扩面1200人,工伤保险扩面1200人,生育保险扩面1800人。要继续巩固“两个确保”成果,加强“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困难群众做到应保尽保。

扎实推进“住有所居”行动计划。要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强化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价格核定和购房对象审查,建立完善经济适用住房租赁制度。要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协助市建投公司建成廉租房8万平方米。要建立健全廉租住房的进入和退出机制。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加快推进普通商品房建设。要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继续推进立面改造和村庄整治,杜绝乱搭乱建,不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扎实推进“居有所安”行动计划。要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实施“平安花溪”工程,深入开展严打“两抢一盗、保卫百姓平安”专项行动,保持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要完成花溪110指挥中心建设,建立完善花溪报警与监控系统,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达到“平安建设合格县”的要求。要深入开展禁毒工作,推广社区禁毒工作机制。要全面开展“扫黄打非”,净化社会环境。要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发挥“三调联动”作用,切实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工作,建立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防范和消除大规模群体事件和群体性越级上访。要继续加大民族宗教工作力度,推进全区社会和谐稳定。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查安全生产隐患,坚决杜绝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一般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各类安全事故控制在市下达的目标内。

要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巩固国优成果,扎实抓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群体和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全面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确保全区人口计划生育符合政策生育率和人口出生率控制在省、市要求的目标范围内。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抓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要扎实推进创建全市“双拥”先进单位和全省“双拥”模范区工作。要继续加强殡葬改革工作,坚持“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巩固、扩大全区殡葬改革的成果。

(六)加强执行力建设,着力提高政府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要深入贯彻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区委九届七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把提高执行力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切实加强政府的自身建设。

要增强宗旨意识,全力打造服务政府。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观念,以认真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为抓手,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更好地服务于民。

要增强务实意识,全力打造责任政府。要积极推行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制与重要工作、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负责制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规范工作秩序和工作责任。要把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完成时限逐一分解落实到具体的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形成事事有人抓,件件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建立完善生态文明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将工作目标、重点事项和重大项目,按照实施要求纳入各单位、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健全重要工作责任报告制度和通报制度。要继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建立健全效能监督机制,积极支持配合人大、政协对政府工作部门开展工作评议和效能评议,将机关效能建设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严格实行问责制。

要增强法制意识,全力打造法治政府。要全面完成“五五”普法规定的各项任务,启动“法治花溪”创建工作。要坚持推进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要坚持依法治区,对老百姓合理合法的诉求和利益要坚决维护,对违法的行为要依法打击、决不手软。要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推动政法工作全面发展进步,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要增强自律意识,全力打造廉洁政府。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把查处违法违纪大案要案,作为反腐败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作用,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各项制度,特别要健全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等领域的管理制度,增加制度约束力。要坚持勤俭行政,反对铺张浪费,不断降低行政成本。切实精简会议和文件,特别要减少形式重于内容的会议、庆典和论坛。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要增强学习意识,全力打造学习政府。要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专家学者学、向人民群众学。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广泛学习经济、政治、管理、法律等方面知识,认真学习“低碳经济”、“碳关税”、“碳交易”等新知识、新理念以及国家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编制中的新政策,并结合实际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各级政府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

要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要简化办事程序,以完善政务服务中心职能为切入点,推行行政审批一站式办理,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办事效率。要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完成区政府机构改革工作

各位代表,艰辛成就伟业,奋斗创造辉煌。今年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也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大气、负责、诚信、开明”的花溪精神,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纵深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实现花溪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花溪区 花溪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