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过去四年政府工作回顾本届政府自区十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薛城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范文精选】,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四年政府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自区十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建设市驻地,打造新薛城”宏伟目标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洗礼,有效应对了城市转型的考验,开创了科学发展、赶超跨越的新局面。
一、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五个倍增”,预计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118亿元、是2007年的1.71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94亿元、是2007年的2.59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亿元、是2007年的2.01倍,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36亿元、是2007年的1.74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203.07亿元、是2007年的2.34倍。经济结构实现“四个优化”,三次产业比由10.3:65.8:23.9调整为9.5:60.9:29.6;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三产投资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比2007年提高18.1个百分点、5.7个百分点、19.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实现“三个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9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96元,分别增长13%、15%,均高于GDP增幅;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新农合、新农保、新城保、基本药物制度等社会保障提前实现“四个全覆盖”。节能减排实现“五个下降”,万元GDP能耗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连年下降,完成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控制在7‰以内。全区综合实力全省排名前移18位,标志着我区站在了新的发展平台上。
二、发展方式明显转变,城市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
工业转型升级。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取缔高耗能、高污染及“土小”企业242家,关闭小煤矿7对,水泥产业基本退出。培植了一批知名品牌,建设博士工作站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产品260项,争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2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到19.3%。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68家、比2007年增加46家;全额纳税过百万元工业企业发展到54家、比2007年增加42家,过千万元10家、增加8家,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服务业实现质变。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载体、引业态、提档次,2011年实现三产增加值35亿元、增幅超过GDP和二产增加值增幅,实现税收3.14亿元、比2007年增长208.7%,扭转了短腿局面。文化旅游业活力彰显,深入挖掘奚仲文化,形成了“一书两剧三赛事、一会一节一产业”的开发格局,打响了“拜车祖、保平安”的旅游品牌;累计招徕“二日游”游客12万人次,接待外地游客194万人次,旅游业实现了由输出型向输入型的重大转变。
农业增收增效。坚持固农强基不动摇,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累计发放种粮直补、农机补贴、深耕补助、家电下乡等各项专款1.91亿元。发展专业合作社110家、标准化生产基地10处,认证“三品”品牌38个,培植农业龙头企业62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1.3%。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兴办“农家乐”项目,转移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
三、宜居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
城市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牢固树立“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的理念,着眼旧房变新房、旧区变新区、城市建设变城市经济,把业态布局、载体配套与城市经济紧密结合,引领城市建设高标准实施。今天的薛城,高楼林立,道路通畅,环境优美,正向生态宜居、功能完备的现代化门户城市迈进。
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坚持以城带乡、一体发展,编制村镇规划75个,建设新型农村社区46处。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创建国家级生态镇3个、省级生态镇2个、文明生态村30个,镇容村貌持续改观,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四、发展成果普惠于民,幸福薛城建设取得新成效
民生保障全面加强。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更多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2007年的178元、900元提高到260元、1500元,农村五保分散、集中供养标准分别由1200元、2000元提高到1800元、2600元。新农合筹资标准由2007年人均54元提高到250元;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行,减少群众药品支出1299万元;新农保、新城保全面推开,41615位60岁以上老人受益。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9.6平方米、32平方米。健全就业援助和创业扶持机制,四年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实现了动态“消零”。先后6次为区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增资,人均月工资水平由1586元提高到3600元,增长127%,城乡教师工资实现统一标准发放,农村教师工资率先达到市直标准,广大群众在发展中得到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三校合一”工程投入使用,高考实录万人比保持全省领先,“薛城教育”名片进一步擦亮。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申报专利技术1300项,完成各类科研成果134项。深入开展计生集中服务活动,规范经常性工作开展,计生基础进一步夯实。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九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展开,新建改造镇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55处,持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提高了群众健康水平。大力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园、有线电视基本实现全覆盖。强化社会公德教育,深入开展文明城区创建、“薛城好人”评选活动,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物价、气象、档案、老龄、史志、外侨、民族宗教、地震预防、工农关系、妇女儿童、民兵预备役、残疾人工作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成绩。
社会持续稳定和谐。高度重视信访稳定,集中解决信访积案,先后投入8600万元,化解历史遗留难题930余件,有效解决3万多名失地农民、破产改制企业职工的基本保障问题。扎实推进“法治薛城”建设,圆满完成“五五”普法、“四五”依法治区规划。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惩治私挖盗采行为,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巩固了社会稳定和谐的大好局面。
五、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
坚持决策讲民主、工作讲规则、办事讲程序,政府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大力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推行政府常务会议集中学习、部门周五学习制度,选拔一批年轻同志到一线实践锻炼,政务人员业务素质和干事创业的能力显著提升。深入开展机关思想纪律作风整顿,实行工作日午间禁酒、经济工作动态考核、民主评议职能部门业务科室等制度,倡导马上就办,严格政务督查,强化效能监察,提高了政府系统的执行力和落实力。严格执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大决策论证和公示听证制度,积极推行政务公开,畅通区长邮箱、公开电话,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复人大代表建议317件、政协委员提案537件,办理群众来信来电1689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达到100%,四年承诺的60件惠民实事全部兑现,政府公信力、凝聚力持续提升。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政府集中采购、项目招投标、土地招拍挂等制度,加强政府性投资审计,推行国库集中支付,从源头上、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树立了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四年开拓奋进,四年硕果累累。我区共获得“中国赛车新兴城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省双拥模范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区”、“全省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等16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水污染治理、新农合“一卡通”、“旅游护照”等先进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造车鼻祖•奚仲故里”在国内外叫响,6次车赛在央视现场直播,《铁道游击队》等影视剧在全国热播,政府门户网站日点击量突破3万次、主流网站引擎搜索量突破470万条,薛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四年,我们欣喜地看到,薛城的经济更加繁荣,城市更加美丽,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广大干部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再创辉煌的期盼更加强烈。四年来,我们不仅收获了超出预期的发展成果,而且提高了干事创业的能力水平,积累了推动科学发展的宝贵经验:
必须高点定位提升理念抢占发展先机。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四年来,我们围绕“建设市驻地,打造新薛城”,以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以“重返全市第一方阵”为动力,用科学的思路谋划全局、全新的理念引领发展,不比基础比理念、不比套路比招数、不比政策比配套,提出了“聚集产业、聚集人气”、“打造四个中心”、“变城市建设为发展城市经济”等工作思路。实践证明,只有定位准确,理念超前,思路清晰,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弯道赶超,在更大的发展平台上实现跨越。
必须突破重点创新方式推动科学发展。重点牵动全局,创新激发活力。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打破旧有常规,突破思维定势,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市场的手段解决发展难题,抓住制约薛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整合国有资产,壮大融资平台,以政府静态资金撬动市场动态资金,解决了“钱从哪里来”;实施增减挂钩,开展清理置换,淘汰落后产能;实践证明,只有大胆创新,方法对头,措施有力,才能有效突破瓶颈制约,走出一条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符合薛城实际的新路子。
必须以人为本改善民生践行为民宗旨。为政之要在于兴业,执政之基在于为民。四年来,面对社会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利益分配机制的重新调整,我们始终坚持经济发展更多地关注民计民生,城市建设更多地考虑惠民利民,社会管理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勇于担当责任,敢于直面矛盾,对百姓关注的焦点不回避,对多年积存的难题不推诿,办成了一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历史遗留问题,维护了群众利益,密切了干群关系。实践证明,只有广听民意,集中民智,排解民忧,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不断增强政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必须精诚团结上下一心凝聚发展合力。力生于团结,事成于和睦。四年来,我们自觉把加强团结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用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凝聚力量,用直面困难的积极作为鼓舞士气,用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营造氛围,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区几大班子相互支持、紧密配合,广大干部职工和衷共济、携手并进,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相互包容,42万薛城人民同心同德、无私奉献,成为做好政府工作的坚强后盾。我们不会忘记,在重点工作推进现场,各镇街各部门通力合作,干群联手,打赢了城乡环境整治、迎淮核查、棚户区改造等一个个攻坚战;我们不会忘记,在城市拆迁改造中,广大群众顾全大局,踊跃支持,为配合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不会忘记,在“7.6”事故抢险救援第一线,各级领导、离退休老同志亲临现场、关怀慰问,社会各界无私支援、纷纷表达关注之情,坚定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实践证明,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在团结奋斗中凝聚力量,在合作共事中心齐气顺,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把我们的事业一步步推向前进。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委的正确领导,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全区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总量依然偏小,结构不够合理;工业支撑力不强,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城市功能不够完善,承载辐射能力尚需进一步加强;城乡统筹较为艰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任务仍十分繁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7.6”事故的教训极为深刻。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区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城市转型的攻坚期,全面振兴崛起、加速进位争先的关键期。当前,我们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枣庄继续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有利于我们获得更多的上级扶持;我区将拥有水陆空立体交通模式,区位交通优势更加明显,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环渤海、对接长三角,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聚集产业、聚集人气;我区已进入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加速期,长期积累的势能将持续释放,“三区合一”的实施、“大新城”建设的加快,为经济社会发展拓展了更大的空间,薛城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黄金期。我们将科学研判形势,抢抓历史机遇,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市驻地,打造新薛城”的宏伟目标,实施城市转型“一大战略”,发挥三区合一、高铁运营“两个优势”,突出经济振兴、城市建设、民生改善“三大重点”,抓好城乡统筹、社会稳定、环境优化、文化发展、廉政建设“五个关键”,努力建设富裕、宜居、活力、文明、和谐、幸福的新薛城。
综合考虑现有条件,与全区“十二五”规划相衔接,今后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奋斗目标是:到2016年底,实现“一个前移”,综合实力在全省前移20个位次以上,达到全市一流、全省中游水平。实现“两个优化”,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比调整到8:52:40;城乡结构更加优化,城市化率达到61%。实现“三个下降”,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3%,重大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10%。实现“五个倍增”,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一倍以上,分别突破240亿元、12亿元、270亿元、39844元和16500元。工作中,重点把握六个方面:
深入推进城市转型,提升发展层次。以城市转型为主线,以产业优化升级为主攻方向,深入调整城乡结构和产业结构,提升区域发展层次。围绕“大新城”建设,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完善镇街功能定位,引导陶庄、张范、常庄、沙沟四镇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壮大邹坞、周营小城镇规模,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城乡发展格局。按照高质高效高端要求,深化经济结构调整,调活三产、调强二产、调优一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休闲购物、高档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带动向高端、新兴领域拓展;工业,关闭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着力发展新型制造等新兴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农业,积极发展城郊型、休闲型、观光型农业,提高综合效益,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高效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挖掘弘扬奚仲先祖文化、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剪纸泥塑石雕等民俗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增强区域发展软实力。强化生态环保,集约利用土地,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二产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发展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型转变。
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城市新门户。牢固树立市驻地意识,积极融入“大新城”整体布局,按照“统一规划,功能分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原则,借助“三区合一”之力,推动城市业态统一布局、功能统一完善、设施统一配套,建设名副其实的市驻地。坚持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加强政策扶持,优化资源配置,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空间相对集中的高端产业聚集区,做大城市经济。
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打造物流新枢纽。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延伸物流链条,提高配送能力。建立信息平台,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兴业态,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设立分支机构、配送中心,引导企业发展物流外包,延伸物流服务,构建以信息平台为支撑、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体系,实现由区域小循环向立足鲁南、辐射周边的大流通转变,力争到2016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30亿元,年均增长25%。
突出装备制造引领,打造制造业新基地。以信息化和品牌化为导向,着力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配套能力,努力做优产品、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培育年产值过百亿元企业,形成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力争实现上市企业零的突破。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幸福新薛城。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民,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民生支出增幅明显高于财政收入增幅,兴办一批惠民实事工程,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实施收入倍增计划,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鼓励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强化政府扶持增加转移性收入,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健全工资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新农合、新农保、新城保标准,增加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工资。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改进和创新社会管理,突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等重点,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统筹解决群众关注的教育、医疗等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努力实现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让人民群众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扎实做好2012年政府工作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千方百计调结构促转型,优化提升产业层次
把握城市转型主线,坚定不移地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三产档次提升、二产优化升级、一产提质增效。
(一)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发展档次,打造服务业高地。
壮大现代物流业。配套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提供综合资讯等信息服务。加快推进现有企业二三产剥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培育金融商务业。吸引周边地区及高铁沿线城市的企业总部入驻,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证券、担保中介、信息咨询等新兴业态,聚集更多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凸显财富效应。
提升商贸餐饮业。与台儿庄古城、微山湖旅游景区配套联动,提升消费档次和服务水平,打造休闲购物中心、旅游集散中心。
繁荣文化旅游业。充实丰富民国影视文化城业态,完成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奚仲阁)装饰布展,创建文化创意园,大力引进动漫制作、广告设计等创意产业。提升蟠龙河湿地公园档次,构建生态长廊,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市开敞空间。巩固天津、合肥、南昌“二日游”市场,开发特色餐饮、旅游商品,提升接待服务水平,挖掘游客消费潜力,壮大旅游经济实力。
(二)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内涵式发展。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煤炭产业,按照政策要求关闭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鼓励管理技术人员走出去承包矿井,依托人才技术优势抢占境外资源,发挥安阳集团优势发展非煤项目,促进煤炭产业持续发展。造纸产业,完成远通纸业技改建设,加大德容纸业、运河纸业、海象纸业技改力度,提升产品档次和发展水平。机械制造产业,依托纺机风机、制冷采暖、矿山机械等行业人才、技术、市场优势,组建企业联盟,促进资源共享,配套协作,抱团发展。
提高企业竞争力。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战略,引导企业在提升研发水平、掌握核心技术上下功夫,新增企业研发中心2家、博士工作站3家,积极申报国家级机械设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争创一批省级以上知名品牌、著名商标。完善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机制,落实要素供应保障措施,指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企业稳健运行。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激发经济活力。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围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扎实推进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及平原涝洼地治理,实施河道整治,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四化”水平,抓好农业结构调整,扩建林果基地和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争创“三品”品牌,丰富中心城区的“菜篮子”、“果盘子”。深入推进土地流转,扩大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引进农业深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农超对接”,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提升农业附加值。深入实施新型农民培训,积极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和农业物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地就近创业,增加工资性、经营性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千方百计做大做靓中心城区,加快建设现代化市驻地
推动三区融合、做大做靓中心城区、提升承载力和辐射力,既是转型之需,更是民心所盼。坚持“富规划、巧建设、精管理”的理念,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一)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牢固树立市驻地意识,按照“三区合一”要求,修订完善原有规划,调整业态布局、功能配套,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体发展。
(二)提高城市品位。完善水电气暖管网配套,实现集中供热;开放更多的公共绿地,优化居民生活环境。
(三)严格城乡管理。落实大城管机制,推行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着力抓好市容环境保洁、马路占道经营、渣土运输、建筑工地及社区物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城乡公交线路,更新公交车辆,方便群众出行;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公共空间向社会开放,缓解停车难问题。全面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治理城乡结合部、镇驻地、中心村环境,健全长效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三、千方百计优化环境破解难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环境是推进转型、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破解瓶颈制约,增强人才支撑,助推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生态环保。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准入制度和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严禁新上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实施蟠龙河、小沙河、小泥河生态湿地建设,完成区污水处理厂一级A升级,提高中水回用率,完善污染防控体系,强化废水排放监测预警,确保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强采煤塌陷地、矿山环境治理,强化山体保护,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努力增加“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
(二)强化人才支撑。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借助高铁运营优势,大力引进京沪等地经营管理型、科技型、创业型高层次人才。高度重视培养本地人才,鼓励企业家、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进修,增强创业本领。依托区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大力实施“金蓝领”工程,加强技能培训,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三)创优服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企业帮扶长效机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三强五霸”等侵犯企业权益、损害薛城形象的行为,营造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环境。倾力为高新区、新城区、驻薛大企业发展服务,支持配合枣临铁路、枣临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实现互惠共赢。
四、千方百计惠民生促和谐,加快建设幸福薛城
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城乡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优化公共服务。围绕打造区域性教育中心,加快二十九中新校、城南幼儿园建设,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争创省级教育示范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管理运行机制,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严格落实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继续开展集中服务、重点整治等活动,稳定低生育水平。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城南文体中心,广泛开展文化下乡、全民健身等活动,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薛城精神,增强区域凝聚力。加强武装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统筹抓好物价、气象、外侨、老龄、档案、残疾人工作、民族宗教、地震预防等各项事业。
(二)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围绕创建创业型城市,开展各类创业活动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失地农民、城镇困难人员就业扶持,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务市场,扩大劳务输出,动态消除城乡“双零”家庭。加快构建城乡一体保障网,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力开展特困救助和慈善帮扶活动,最大限度地保障困难群众生活。继续兴办好十件惠民实事,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
(三)创新社会管理。健全信访听证、风险评估、快速调处等工作机制,及时关注舆情,畅通信访渠道,妥善处理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重拳打击私挖盗采行为,以铁手腕抓好安全生产。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应急演练,切实提高防范、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和“五五”依法治区,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力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
推动城市转型,实现赶超跨越,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建设学习型政府,提高干事创业能力。坚持政府常务会议集中学习、部门周五学习制度,开展全员读书、岗位练兵活动,选派一批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年轻同志到高等院校进修,到项目一线实践锻炼,切实解决本领恐慌、能力不足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提升境界,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争先创优的进取意识,以后来居上之势、非同寻常之举,在全国、全省大格局中瞄准一流、进位争先,在新一轮大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建设阳光政府,恪守一心为民职责。完善重大决策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深入推行政府性投资审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进阳光政务,重点在财政预算、城市建设、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扩大信息公开,让群众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哪些事、做的怎么样。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正确运用公共权力,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多服务、少干预,多设路标、少设路障,让市场主体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坚持领导干部接访制度,畅通区长信箱,倾听群众呼声,关注群众诉求,严格兑现承诺事项,以真心换民心,以诚意得民意,形成政府与群众心手相牵、同心干事的生动局面。
建设效能政府,切实提高行政效率。从区政府做起,带头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下决心精简会议文件,减少接待应酬,摆脱繁琐事务,集中精力谋发展、抓落实。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监督考核体系,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逐个分解立项,倒排时间、倒推任务,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更大力度地治懒治庸治散,严防惰政不作为,严惩误政乱作为。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加强部门协作,减少推诿扯皮,杜绝矛盾上交,以高效率保证高质量,以快节奏推动大发展。
建设廉洁政府,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坚持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大“权、钱、人、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堵塞制度漏洞,杜绝权力寻租。继续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从严控制一般开支,压缩“三公”支出,降低行政成本,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加快发展上,用在保障民生上。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强化廉政、警示教育,引导公务人员牢守思想防线、道德底线、法纪红线,始终保持为民执政的良好政风和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薛城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新机遇蕴含新希望,新目标引领新征程。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大的气魄、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作风,开拓奋进,乘势而上,为建设更加富裕、宜居、活力、文明、和谐、幸福的新薛城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城区 薛城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