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通渭县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通渭县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5-24 12:00:0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根据《中共通渭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人民政府制定了《通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通渭县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通渭县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根据《中共通渭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人民政府制定了《通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面对频发自然灾害和各种不利因素的严重影响,县人民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县实施“五大战略”、培育“四大产业”的工作思路,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政之本,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15.85亿元,年均增长13.8%,比“十五”末增长90.9%。

——投资消费势头强劲。预计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6亿元,五年累计完成40.32亿元,年均增长40.6%,是“十五”时期的3.6倍;预计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0亿元,年均增长13.9%,比“十五”末增长92.3%。

——财政金融健康运行。预计2010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6180万元,年均增长24.9%,是“十五”末的3倍;完成财政支出11.0亿元,年均增长34.6%,是“十五”末的4.4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8.4亿元和12.1亿元,是“十五”末的3.8倍和2.5倍。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预计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63元,年均增长13.3%,比“十五”末净增4393元、增长86.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70元,年均增长10.2%,比“十五”末净增987元、增长62.4%。

一、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

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引擎,实施了一大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社会事业等重点项目,有效改善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五年共落实项目前期经费270万元,争取到国家政策性资金19.9亿元,比“十五”时期净增15.8亿元;共实施各类项目512个,比“十五”时期增加329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82个;共完成投资20.1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0倍,是通渭历史上争取资金最多、实施项目最多、投资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特别是随着引洮一期工程、宝兰客运专线等省部属重点项目落地我县,将为通渭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适时成立了通渭县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城镇建设重点项目争取到位农业发展银行贷款2.1亿元;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9个、资金18.4亿元,到位资金8.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0.2倍;大力启动民间资本,设立了启动民间资本奖,县内民营企业实施项目18个,到位资金3.8亿元。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各项制度规定,规范建设程序,加强过程监管,强化质量监控,促进了项目的有效实施和资金的安全运行。

二、结构调整走出新路子

始终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根本途径,经济结构由以农业为主向兴农强工、以工促农转变,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51:8:41调整为37:11:52。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成功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调整结构、发展旱作高效农业的新路子,种植业结构由过去单一的以冬小麦为主的夏粮作物向以玉米、马铃薯等高产秋粮作物调整,实现了通渭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性突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27.2万吨,比“十五”末净增11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期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按照以种促养、以养带种的思路,县财政注资成立了通渭县利民牛业担保公司,着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新建养殖场24个,发展规模养牛户2245户,新增基础母牛1.43万头,玉米秸秆青贮氨化能力达到24万吨,全县牛存栏由“十五”末的1.82万头增加到5.2万头。积极发展马铃薯产业,大力实施良种工程,脱毒苗、原原种、一级种年生产能力分别达2000万株、3000万粒和3.3万吨,脱毒种薯利用率达73%。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新建日光温室286座、塑料大棚797亩,城郊蔬菜、区域性果品产业快速发展。全面实施工业发展“六大行动计划”,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成立通渭县益民小额贷款公司,完成通渭县工业集中区规划编制,投入资金4亿元,启动建设工业集中区东川片区,晓铃商贸公司6万吨玉米淀粉、宏鑫科技公司2万吨农用地膜、百源成公司3万吨马铃薯精淀粉、瀛海堂医药公司3000吨中药饮片等16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累计改制企业12户,盘活资产9437万元,安置职工2327人。预计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600万元,年均增长43.1%;实现利润398万元,年均增长43.2%。传统服务业不断提升,现代物流业正在兴起,特色旅游业加快发展,投资1425万元建成了榜罗镇革命遗址红色旅游景区,投资1.02亿元开发温泉旅游资源。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新增个体工商户3891户、私营企业146户,实现增加值1.54亿元,年均增长11%。

三、城乡建设取得新突破

坚持以城带乡,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完成通渭县城区总体规划修编,积极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26.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6倍。实施了旧城改造工程,完成征地拆迁3.87万平方米,新建文庙街、通和路、滨河路、东城巷等道路7条3.5公里,硬化南城巷、饮马巷等小街小巷3条1.5公里,建成文化广场、南园体育公园和滨河风情线,建成还建房7.68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商品住宅40.9万平方米、其中完成主体26.7万平方米;新城区实施了法院、县委党校、运管分局搬迁新建工程,司法局、农业局、档案馆、交警大队等搬迁项目完成前期工作;西城区启动了温泉城建设项目;东城区实施了工业集中区东川片区及2条道路建设。开展市容市貌、违章建筑和交通秩序综合整治,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5亿元,实施了16个乡镇的主街道改造硬化。着眼于改善基本条件,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亿元实施交通道路项目20项,新增通乡油路6条216公里,建成农村公路通达工程166条660公里、通畅工程34条181公里;投资1.2亿元实施水利工程26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覆盖面由“十五”末的9.09万人扩大到23.99万人;投资1.14亿元新修梯田 28.6万亩,新增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97.5平方公里;投资4600万元实施荒山造林等林业重点工程13.6万亩、县城面山绿化3.7万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投资7233万元建设农村沼气用户1.63万户;投资4636万元实施电力项目12项,国家电监会帮扶通渭农网改造升级示范项目启动建设;投入扶贫资金8008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51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4个;投资903.5万元完成了第一批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工程,第二批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工程顺利实施。

四、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

财政用于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支出13.94亿元,比“十五”时期净增10.49亿元。着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施总投资7000万元的县一中新校区,并于2009年秋季正式招生,启动建设总投资7500万元的县温泉路中学,将于2011年秋季投入使用;投资2.13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项目,新建或改造144所学校校舍面积15.3万平方米,解决了1.25万名学生的住宿和2.5万名学生的就餐问题;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高考本科上线连续两年突破千人,累计向本科院校输送学生4398人;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招生累计达6091人。实施科技重点项目116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3项。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工资实现了财政全额供给;总计投资7827万元,实施了标准化县医院、中医院搬迁、妇幼站综合楼、18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等项目,卫生业务用房由“十五”末的3.04万平方米增加到7.55万平方米。实施了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建成农家书屋157家;《通渭县志(1986—2005)》、《通渭史话》出版发行,“通渭小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书画为主的文化产业较快发展,我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实施有线电视延伸乡村工程,城乡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4万户,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解决了1.73万偏远山区农户的收视难题。实施了70个农民体育健身“一村一场”工程,通渭籍运动员周亚敏在第十六届亚运会上获得3枚金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加强,开展了党员干部职工违法生育清查清理工作,逐步健全综合治理和利益导向机制,投入资金2427万元,新建了18个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为378户农村贫困二女户家庭实施了安居工程,为2624户“两户”家庭落实了奖励扶助政策,通过了省级优质服务县验收。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征收建设用地1600亩,供给各类建设项目用地1530亩,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5464亩。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关闭淀粉、建材加工企业21户。与此同时,统计调查、气象服务、防震减灾、金融保险、邮政通讯、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和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事业都有了新发展。

五、民生保障得到新提高

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12.12亿元,比“十五”时期净增8.8亿元。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惠民资金4.84亿元。实施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对9357名城镇低收入人口、7.06万农村贫困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提高了1953名农村五保人员的供养标准,建成农村敬老院9个。投入救灾救济资金1.62亿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37.5万人、参合率9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76万人,参保率97%,拨付2266万元救助城乡重大病患者7813人次。社会保险体系不断健全,各类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5万人,村干部养老保险全面落实,财政投入794万元为354名被征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新增城镇就业9211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568万元,扶持创业人员2112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多渠道安置大中专毕业生2355名、复转军人97名;累计输转剩余劳动力47.8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6.1亿元。实施农村灾后重建、危旧房改造1.05万户,建成城镇廉租住房856套4.28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047万元,干部职工住房公积金财政补贴提高到5%,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十五”末的17平方米增加到21.7平方米。认真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全面提高了代课教师、环卫工人、文化专干、社区工作人员、聘用制工勤人员工资和企业离退休人员津贴、干部职工津补贴标准。

六、依法行政得到新推进

坚持依法行政,推行民主决策,主动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五年共办结405件人大代表建议和198件政协委员提案。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全面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启动乡镇机构改革,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提高了政府工作透明度。深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和干部人事管理,加大救灾物资、惠农资金、民政资金、社保资金监督检查,政府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及时有效处置了地震、问题奶粉、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事件。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全民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不断提高。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加大食品药品整治力度,加强产品质量和市场价格监管。全面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在即将过去的2010年,我们紧紧围绕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作出的决议,集中精力抓了重点项目建设、优势产业开发、工业园区建设、城乡基础建设和民生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着眼于进一步改善发展的基本条件,高度重视项目工作,争取到国家政策性资金3.52亿元,实施各类项目141项,完成投资8.6亿元。通乡油路、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沼气、中小学校舍安全、标准化县医院、县体育馆、县综合福利院等55个扩大内需项目和77个灾后重建项目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争取实施总投资1869万元的国家坡耕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总投资1346万元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总投资5709万元的全国“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项目、总投资2355万元的全省农网改造升级示范项目。

——着眼于进一步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开发水平,争取旱作农业项目资金1860万元,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95.3万亩,其中全膜玉米86.7万亩。多方筹资5680万元,扶持草食畜牧业发展,新建养殖场10个,新发展规模养牛户905户,新增基础母牛8400头。县财政拨付38.1万元,支持青贮氨化设施建设,新建青贮氨化设施32.7万立方米,青贮氨化玉米秸秆24万吨。继续实施马铃薯良种工程,扶持爱兰薯业公司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脱毒苗2000万株、原原种3000万粒。整合资金720万元,新建日光温室156座、塑料大棚416亩,促进了城郊蔬菜产业较快发展。

——着眼于进一步推进工业发展,规划建设总面积13.41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区,加大力度改善硬环境、优化软环境,建成园区道路及给排水等基础配套设施,举办了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为企业入园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首期入驻的16户企业全部建成投产,将实现总产值9.94亿元、利润1.02亿元、税金5100万元,安排就业1460人。筹资2000万元组建了通渭县益民小额贷款公司,将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融资平台。与2009年相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0%,利润增长19.3%。

——着眼于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着力推进城镇建设,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8个,完成投资5.6亿元,比2009年增长9%。总投资1250万元的文庙街、后街、通和路、东城巷道路铺油工程基本完工,总投资5800万元的温泉路建设工程完成土地报批、设计等前期工作,总面积7.68万平方米的还建房工程全部完成主体,总面积3.7万平方米的射堡亭改造工程启动建设,总面积1.02万平方米的宋堡住宅小区完成前期工作。继续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完成面山绿化四期工程9000亩。加强城镇资产经营,实现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益6396万元。加大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力度,依法查处违章建筑,坚决取缔载客三轮摩托车,城区环境进一步改善。

——着眼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投入民生资金4.76亿元,全面落实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等各项惠民政策。继续实施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城市低保标准提高10%,新增保障对象856人;农村低保标准由728元提高到850元,新增保障对象1.95万人。大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高考本科上线 1391人。积极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整合城区医疗卫生资源,完成平襄镇卫生院搬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

——着眼于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扎实推进部门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管理、非税收入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管理改革,深入开展“小金库”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勤俭办一切事情,严格控制公用经费、会议经费以及公务接待、公务考察等支出。加大经济责任、财务收支、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审计监督力度,共开展各类审计210项,核减资金611万元,切实规范和提高了资金管理使用效益。

与此同时,县人民政府信守承诺,多方筹资,竭心尽力为民办理了10件实事:一是启动县温泉路中学建设,投资1530万元完成征地及1号、2号教学楼建设;二是投资1580万元建成县一中新校区学生宿舍楼及食堂;三是投资1640万元新解决了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四是财政配套172万元新建98个村级活动场所,筹资158万元为158户农村贫困二女户家庭实施了安居工程;五是利民牛业担保公司新增养牛担保贷款1086户2726万元;六是新增小额担保贷款3583万元,支持创业人员1183名;七是筹资800万元启动建设秦嘉徐淑公园;八是投资5760万元建成廉租住房640套3.2万平方米;九是投资710万元建成工业集中区东川片区道路2条1公里;十是总投资6000万元的县文化艺苑建设项目完成前期工作。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是通渭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和通渭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要把通渭的事情办好,需要坚持好以下几点:

——必须坚持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县上下精诚团结,在解放思想中把握发展规律,深化县情认识,不断优化思路,坚定不移地走好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路子。

——必须坚持在政策机遇中狠抓项目建设,始终从我县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这一实际出发,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断夯实发展的基础。

——必须坚持在破解难题中加快发展步伐,抓住关键,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问题、制约工业发展的平台问题、制约城镇建设的融资问题。

——必须坚持在开拓创新中提高发展水平,创新思维模式,创新工作理念,在时间上抢占先机,在落实上快人一步,超前谋划,创造性开展工作。

——必须坚持在改善民生中促进和谐发展,量力而行、奋力而为,积极办理一些群众受益面大、与群众利益最紧密的实事,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必须坚持在依法行政中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法治政府,依法决策,依法办事,营造公平公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我们的工作理念和思路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符合通渭实际的,是符合通渭人民根本愿望的。今后,我们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扬好的经验和作风,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与时俱进,加快发展,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群众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去五年的成绩极为不易,这是县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加强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通渭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不少困难,政府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十分匮乏,这些仍然困扰着全县人民的生产生活;二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项目投资仍然以国家政策性投资为主,招商引资乏力;三是农业基础脆弱,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难度大,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四是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工业基础薄弱,二产所占比重仅11 %;五是财政自给率仅为3.45%,自有财力不足,很难自筹资金解决一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六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以及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就业压力持续增加;七是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不宽,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八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工作落实不力,发展环境还不宽松,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我们肩负着扶贫攻坚、加速发展、促进和谐的历史重任,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的深入实施,为我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改善了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形成了特色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为“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在认真总结经验、准确把握形势、开展调查研究、深化县情认识的基础上,坚持“科学发展、民生优先,项目支撑、创新驱动,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制定了《通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面向未来,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准确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政策机遇和基本县情,不断夯实基础、改善环境、优化结构、推动发展,奋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扶贫开发为主线,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工业强县、文旅活县、科教兴县五大战略,着力培育玉米和马铃薯、草畜、劳务、旅游四大产业,努力打造全省玉米生产大县、养牛大县,积极创建扶贫开发和旱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新通渭”的总体工作思路,更加注重城镇建设与农村发展相协调,更加注重做强产业与壮大工业相促进,更加注重夯实基础与改善生态相配套,更加注重社会发展与保障民生相结合,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一、坚持项目带动,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的战略性突破

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遇,全方位、强力度争取实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项目,不断改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努力打造国家级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示范区和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优先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启动实施引洮一期、二期城乡供水工程,使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90%以上,彻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争取实施牛谷河及义陇河流域节水灌溉、引洮二期田间配套工程,新增灌溉面积23万亩,努力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实施河道治理工程、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和城区防洪工程,努力提高防洪减灾能力。着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华家岭生态屏障、锦屏水库水源地生态环境治理、鹿鹿山绿化等林业重点工程,全县林草覆盖率达到17%;坚持不懈地兴修梯田、综合治理小流域,新修梯田52万亩,全县整体实现梯田化目标。着力加快交通道路建设,积极配合实施宝兰客运专线、景泰至礼县高速公路等省部属重点建设项目,争取实施靖天公路、马陇公路、通甘公路、通静公路等二级公路通渭段建设;大力实施通乡公路、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使全县农村公路通达率达到100%,所有乡镇和建制村实现油路化,80%以上的自然村实现砂路化,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着力加强城乡电网建设,抢抓国家电监会定点帮扶的机遇,争取实施110千伏送变电、35千伏送变电、10千伏及以下线路改造等项目,着力打造电气化县,进一步提升供电保障能力。

二、坚持科学发展,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按照“调优一产、壮大二产、搞活三产”的思路,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坚持走好依靠科技调整结构、发展旱作高效农业和以种促养、以养带种的路子,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开发水平。继续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着力发展草食畜牧业,争取列入全省牛羊养殖大县扶持范围。围绕定西打造中国“两都”的战略目标,积极发展马铃薯产业和中药材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着力培育蔬菜、苹果、核桃等区域性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种玉米—养牛—建沼气—肥田—种玉米”和“种植—养殖—加工”相结合的旱作循环生态农业。按照“建园区、上项目、扩总量、调结构”的要求,深入推进工业发展“六大行动计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服装加工、矿产资源开发、建材加工、传统手工、农机具制造业和华家岭风电新能源产业,基本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期末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3.2亿元,年纳税额达到4100万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加快温泉开发步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黄土风情旅游和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特色休闲旅游,积极开发书画、剪纸等文化产品,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建设占地1.5平方公里的田家坡物流园,精心打造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集贸市场改造工程,扎实推进家电、汽车下乡工作,不断扩大农村消费。巩固提高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电子政务、连锁配送、信息中介、金融保险、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

三、坚持城镇优先,加快统筹城乡的战略性步伐

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建设宜居县城为目标,加快完善县城及小城镇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使城镇化率达到20%以上,城区总人口达到8万人,用地规模达到8.1平方公里。加强规划宣传,坚持用规划指导建设,编制完成西城区、新城区和东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供排水、道路网络、公共设施、专业市场、绿地系统等10个专项规划。县城建设按旧城区、新城区、西城区、东城区4大块进行功能布局,旧城区以宜居为主,新城区以行政办公、教育、卫生公共服务为主,西城区依托温泉资源,以书画交流、观光农业、休闲娱乐为主,东城区以工业园区、商流服务为主。加快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横向新建北环路、温泉路、田家坡至石滩路、改造北街东西段和滨河路东西段,纵向扩建西环路、新建新城区至西城区道路、火车站至工业园区大桥,着力构建四大功能区相互连接贯通的道路网络。实施城区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工程,改扩建城区供排水管网,规划建设火车站广场、温泉城休闲广场、中小型儿童公园以及停车场、公交站点、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增强县城服务功能。实施棚户区改造7.7万平方米,新建住宅小区69万平方米。加强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工作,继续实施面山绿化、秦嘉徐淑公园,建设滨河路东西段景观带,新增公共绿地80万平方米,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5平方米。持续推进市容市貌、违章建筑、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争取实施乡镇区道路、给排水、绿化亮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提升小城镇的承载力和集聚带动能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四、坚持扶贫攻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推进

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以扶贫开发促进新农村建设,以新农村建设带动扶贫开发。坚持开发式扶贫和救济式扶贫两轮驱动,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建立基本生活靠低保、增收致富靠扶贫的大扶贫格局,努力把通渭建成全国扶贫攻坚试验示范区。加大整流域、整片带扶贫开发力度,实施“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立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鼓励引导一部分农民有序流转土地等生产资料,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一部分种养大户带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以农村青壮年和初高中“两后生”为重点,加大务工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培训,创新劳务输出组织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立足培育新型农民、促进乡风文明,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加大农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婚育知识等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立足村容整洁,编制完成160个村庄建设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推广农村新型能源,配套开展改厕、改灶、改圈和村庄绿化工作,引导群众转变生活方式,营造农村新风貌。立足管理民主,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县农村的社区化服务和管理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

五、坚持协调共进,加快社会事业的战略性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按照“高中办到县城、初中办到乡镇、小学办到中心村并附设教学点”的思路,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教育资源配置,积极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大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建设县一中新校区、县温泉路中学、县特殊教育学校、县职教中心搬迁新建等重点项目,着力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农产品科技开发、工业产品升级换代等创新计划。深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城乡药品零差率销售;着力完善县、乡、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城乡医疗服务网络,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等建设项目;实施县电影院、城乡有线电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等项目,推进广播影视网络化和数字化进程;实施县体育馆、农村“五个一”工程,深入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建立健全优质服务、综合治理和利益导向机制,巩固提升省级优质服务县工作水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最大限度保障建设用地,实现占补平衡;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

六、坚持和谐发展,加快人民生活的战略性改善

把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切实加强就业工作,大力发展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其成为新增就业的主渠道;继续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重点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和新生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等创业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扶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水平;健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相结合的医疗救助体系;争取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做好救灾救济、临时救助、优抚安置、双拥和老龄工作,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4500套25.5万平方米,实现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全覆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高度重视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高城镇市政设施和城乡住房抗灾能力;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完善县乡应急避难场所及配套设施;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健全食品药品安全检测体系,防止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

2011年主要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明年的工作,对于“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政府工作要进一步把握大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推动工作创新,提高工作实效,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达到18亿元,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1.6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亿元,增长17.5%;财政收入达到7080万元,增长1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04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04元,增长1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一、持续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投资规模

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全方位、多层次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坚持抓前期,准确把握国家投资导向和产业政策,找准国家政策与县域资源的结合点,论证储备60个以上新项目、好项目,完成可研编制80%以上,确保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坚持抓争取,对已列入规划的马李公路铺油、榜罗镇镇区基础设施建设、马营镇生活垃圾处理及档案馆、公安局业务用房建设等20个重点前期项目,主动沟通衔接,积极跟踪落实,确保年内下达投资,力争全年争取国家政策性投资3亿元以上。坚持抓招商,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新签约资金12亿元以上,到位资金5亿元以上。坚持抓建设,超前做好项目设计、征地、招投标等工前准备工作,确保总投资14.9亿元的90个项目早开工、早实施,积极配合引洮一期工程、宝兰客运专线等省部属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抓管理,继续实行重点项目领导责任制,严格执行项目建设规定,严格项目资金监督管理,严格项目实施督查考核,确保工程质量、建设进度和资金安全。

二、持续推进优势产业开发,着力促进农民增收

认真实施旱作农业项目,抓好春季顶凌覆膜和播前抢墒覆膜,使全膜双垄沟播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种植全膜玉米80万亩,实现家家覆、户户种、适宜区全覆盖。着力发展以肉牛养殖为主的草食畜牧业,新建养殖场5个、养殖小区5个,新发展养牛村30个、养牛户1800户,新增基础母牛8000头;加快草畜转化,青贮氨化玉米秸秆25万吨。积极发展马铃薯产业,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继续实施良种工程,完成3000万株脱毒苗、4000万粒原原种生产任务;加快马营镇万吨种薯贮藏交易中心建设,全县新增种薯贮藏能力1.2万吨。着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整合项目资金500万元,新建日光温室100座、塑料大棚300亩。积极扶持发展区域性中药材、苹果、核桃等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扶持县内企业以玉米、马铃薯和肉牛为原料,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鼓励引导农民有序流转土地,培育种养大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强化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积极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科学养殖,提高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推广应用程度。

三、持续推进园区建设,着力加快工业发展

继续落实工业发展“六大行动计划”,着力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800万元,增长33.3%。完成工业集中区省级审查、报批和环评工作,努力把工业集中区打造成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地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编制工业集中区石滩片区、文堡片区和田家坡物流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土地报批等前期工作,争取有新的企业入园发展。继续完善工业集中区东川片区基础配套设施,依托县内服装技工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争取新引进2户以上服装加工企业入园建设。加大华家岭风电场建设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有实质性突破。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争创省著名商标2个,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大温泉开发力度,开工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的通渭温泉南特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从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

四、持续推进城镇建设,着力优化人居环境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打造宜居县城。加大规划宣传执行力度,编制完成新城区、西城区、东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住房、道路、给排水、供热等专项规划,做到严格依规划建设。县城建设实施各类项目16个,力争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不断完善城区道路网络,投资5800万元新建温泉路3.5公里,开工建设滨河路东段1.2公里。着力改善城区配套设施,实施总投资3738万元的城区污水处理工程,争取实施总投资5700万元的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启动新城区农业局、司法局、档案馆、交警大队等建设项目。完成西城区文化艺苑主体工程、温泉城度假宾馆装饰工程等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宋堡住宅小区暨廉租住房小区,加快建设射堡亭改造工程,继续推进商品住宅建设,新增住房面积25.6万平方米。继续推进秦嘉徐淑公园建设,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投资2613万元对22公里主街道路灯进行节能改造。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重点开展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占道经营、违章建筑等专项整治活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积极推进重点小城镇建设,率先实施总投资1979万元的马营镇镇区道路改拓建工程,增强集聚带动功能。

五、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发展条件

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优先解决城乡饮水困难,城区饮水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启动备用水源,科学调水,科学供水,加强管理,有效供应,确保广大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高度关注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抗旱节水,确保人畜饮水有效供给;启动实施引洮一期陇通农村供水通渭配套工程,争取城区供水工程提前并入实施。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实施重点林业建设工程,新建文冠果基地7600亩、大果沙棘基地4万亩。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徐川小流域坝系、牛谷河流域治理、土地开发整理等项目,新修梯田6万亩,综合治理小流域75平方公里,争取总投资4.34亿元的黄土高原地区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立项批复。争取实施总投资6150万元的马李公路铺油工程和总投资2000万元的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实施总投资3021万元的农村能源建设项目,新增农村沼气用户3500户。加快实施总投资2355万元的全省农网改造升级示范项目,使城乡电网更加安全通畅。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新建9个整村推进项目、3个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加强基本农田、乡村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六、持续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投资2500万元完善县温泉路中学基础设施,确保2011年秋季正式招生;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实施总投资1748万元的15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总投资430万元的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在城区规划新建1所幼儿园,推进乡镇幼儿园建设;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制定县职教中心整体搬迁方案并争取启动建设;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扩大高中阶段招生规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标准化县医院建设,实施普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加强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保健服务,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完成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00个农家书屋建设;广泛开展书画交流,努力提升书画产业发展水平。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成县体育馆并投入使用。新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200户,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利益导向机制、综合治理机制和优质服务机制,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严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七、持续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着力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巩固城乡低保提标扩面成果,加强农村敬老院服务管理,完成县综合福利院建设,加强救灾救济、优抚安置和残疾人保障工作,妥善安排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不断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范围,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扩面征缴和监管工作。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制度,新增城镇就业20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00万元,扶持创业700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组织化输出程度,输转城乡劳动力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亿元。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596套9.81万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4000户,努力改善贫困家庭住房条件。加强市场物价监管,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加大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管、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执法力度,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八、持续推进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行政能力

抓落实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攻坚克难的魄力、立说立行的效率,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升行政水平和能力。强化亲民意识,突出一个“责”字。恪守为民之责,力行亲民之举,善谋富民之策,不遗余力地解决好群众饮水、看病、上学、住房等问题,努力以良好的服务、实在的业绩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强化效率意识,突出一个“早”字。突出抓早,超前谋划,凡事求快,不失时机,对各项决策部署立说立行、不等不靠,确保在行动上快人一步。着力治拖,强化目标管理,加强检查督办,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强化法治意识,突出一个“法”字。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高度重视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内部监管,确保行政权力依法公正行使。进一步健全完善决策机制,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强化廉政意识,突出一个“严”字。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重要领域、关键岗位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切实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努力控制公务开支,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惠民资金一分一厘地发放到群众手中。

各位代表!2011年,我们将继续坚持量力而行、奋力而为的原则,倾力为人民群众办好10件实事,即:一是认真解决好当年城乡群众的饮水困难,确保广大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启动实施引洮一期陇通农村供水通渭配套工程,争取城区供水工程提前并入实施。二是在城区筹建1所占地9270平方米的幼儿园,投资700万元完成规划及教学楼建设。三是投资1660万元建成县温泉路中学学生宿舍楼2栋9750平方米、食堂1所1300平方米。四是筹资150万元为150户农村计划生育“两户”家庭每户补助1万元实施安居工程。五是利民牛业担保公司新增农户养牛担保贷款1000户;新增小额担保贷款2000万元,支持创业人员700名。六是投资2355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示范工程。七是财政配套100万元建设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基地1个,建设村培训室30个1800平方米。八是投资5700万元新建城区集中供热工程1处,切实提高供热质量。九是投资6480万元建设城镇廉租住房720套3.6万平方米。十是投资5800万元新建温泉路3.5公里。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通渭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难得,挑战严峻。我们一定要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咬定目标不放松,加快发展不停步,改善民生不懈怠,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通渭县 政府工作报告 通渭县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