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过去四年工作回顾过去的四年,是我市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四年。四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章丘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四年(仅供参考),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四年,是我市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四年。四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建设“富裕章丘、和谐章丘、幸福章丘”的总体思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圆满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目标,谱写了章丘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篇章。我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法治县(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市)、中国书法之乡、“千年古县”等国家级荣誉,在2011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评审中名列第34位。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大幅攀升。突出发展第一要务,抢抓难得机遇,落实扶持企业发展、促进产业振兴的一系列措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57.5:31.5,生产总值达到572.4亿元,年均增长17.1%;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4亿元,是2007年的1.9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1.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5.8亿元。“工业强市”战略成效显著。四年完成工业投入492.7亿元,规模企业销售收入实现翻番,其中过100亿元、过50亿元企业各1家,过20亿元、10亿元企业分别达到7家和两家,利税过千万元企业达到188家,骨干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产业规模均突破200亿元,四大产业利税对全市贡献率达到82%。新兴产业快速成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11.6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发展效益显现。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建成圣泉、华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0多个项目列入中央、省市重点产业振兴计划,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0项,新增中国驰名商标7件,培育有机高分子材料、重型汽车等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骨干型企业、集群型产业、创新型体系支撑转型发展的格局。现代农业高效推进。财政累计投入15亿元,实施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小农水重点县等300多项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湖水库与明渠段征迁安置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被评为中国绿色果菜之乡。以品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持续推进品牌培育、科技服务和产业体系建设,章丘大葱、章丘鲍芹等9个农产品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数量居全国县域首位。新增“三品”认证128个,新培育特色园区基地105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492个、济南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8家,实现行政村、园区基地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全覆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美国白蛾得到有效控制,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动物疫病防控等农业安全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占服务业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太古飞机成功入选中国服务外包成长型企业百强,3A级以上景区达到7家,“国民休闲汇”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被评为中国特色魅力旅游城市、山东县域旅游十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到12家,存贷款余额分别是2007年的2.14倍、2.34倍。引进银座、载信等一批大型商贸物流企业,“新网工程”走在全国前列,荣获全国家电下乡先进县(市)、山东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县(市)。
——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以新型城镇化为主导,统筹城乡规划和基础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40亿元,城市规划区、建成区面积分别达到185和5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49.7%。编制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完善重点片区控规和主城区城市设计,在全省率先实现镇驻地控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全覆盖,事关城市长远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规划体系基本形成。体育公园等标志性片区相继建设,绣源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顺利实施,辐射带动西部新城发展的主轴已现雏形,承载高端产业和生态景观的“一河两城”框架全面拉开。完成高温循环水供热、圣井水源地扩容、220千伏绣江变电站等一批基础配套工程,新增供热面积302万平方米、供气管网125公里、供电能力50万千瓦,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高标准实施百脉泉广场改造、世纪大道亮化、经十东路绿化提升等工程,新安装路灯、景观灯8000余盏,新增绿化面积966万平方米。推进公共设施向镇村延伸,完成11个镇“小城镇建设行动”,开工建设48个新型农村社区,新建改造农村住房426万平方米,全省社区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四年新改建农村道路562公里,完成183个村户户通自来水工程,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通客车、通硬化路、通有线电视。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数字化城管系统”建成运行,网格化城管格局不断完善。深入推进“创建文明环境,共建和谐城市”十大行动,开展非法营运车辆、违法违章建筑等专项整治,交通指示标志逐步健全,城建设施维护机制初步建立,市容环境明显改善,布局合理、功能优化、配套完善、管理科学、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特色彰显,城市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整治,针对多年来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科学发展的小石灰窑、焦宝石窑、废旧塑料、沙场等突出问题,依法严厉整治,四年关停“土小”企业1600多家,清理违法占地2960亩,2881户违法违规废旧塑料经营业户全部取缔,城乡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以节能减排倒逼发展转型,四年拆除立窑水泥生产线14条、锅(窑)炉109台,妥善关停琅沟电厂,建成一批循环经济企业和项目,万元GDP能耗降低到1.18吨标煤,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均减少10%。完成第一污水处理厂提升和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镇街驻地污水处理站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增排水、排污管网50多公里,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白云湖省级湿地公园获批建设,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验收。建成13个省级生态乡镇、100个济南市生态文明村,2.6万户群众用上清洁能源,成为全省首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市。采取人工影响天气、调水补源等综合保泉措施,泉水实现八年连续喷涌。荒山绿化、平原林网、绿色通道建设持续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迈出坚实步伐,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支撑更加坚实。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连续四年跻身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完成新一轮市镇两级机构改革,国库集中支付、镇街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创新城市建设融资方式,成功与山东高速集团实现战略合作。提前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流转土地13.68万亩。积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在济南市率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1处镇街卫生院综合配套改革基本完成,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加快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和统筹城乡公共服务改革试点,同晟、鑫海等担保公司挂牌运营,齐鲁村镇银行、威海银行等4家银行落户我市。四年争取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政策性资金7.9亿元,金融机构发放贷款600亿元,章鼓公司实现本土企业上市零的突破。综合采取土地点供、增减挂钩等措施,新增用地指标2.63万亩。制定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进高层次人才22人。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健全完善招商选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累计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123个,重汽德国曼等一批高科技型、产业链配套型项目建成投产,利用外资、出口总值分别是2007年的2.2倍、1.8倍,明水经济开发区被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开发区创建工作迈出坚实步伐,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持续增强。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在济南市率先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736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镇街就业创业中心实现全覆盖,培训转移劳动力11.2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四年新增五项保险参保人数12.82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年均分别增长9%、13%,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1.95亿元,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成三职专、东山小学、福泰小学、实验中学等一批教育提升工程,改造农村校舍17万平方米,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成功创建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市。完成市医院病房楼、儿童医院和659处镇村卫生院(所)改造提升工程,急救和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完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人口计生导向政策惠及计生家庭,“711”为民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成城乡文体场所1389处,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全面完成,成功举办十一届全运会男女排球比赛等大型赛事,引进大型京剧意象杂技剧《粉墨》,李清照文化周成为知名文化品牌,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平安章丘建设全面深化,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有力,校园安全、道路交通、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扎实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及全省依法行政先进市、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国防武装、外事侨务、统计物价、民族宗教、新闻广电、史志档案、地震气象、应急抢险、红十字会、残联老龄、慈善救助和机关事务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2011年,圆满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民生十件实事。一是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工程,城镇居民全部纳入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60周岁以上老人按时足额领到基础养老金;二是就业促进工程,建成明水、圣井等6处高标准就业中心,新增城镇就业53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超过1万人;三是教育提升工程,完成汇泉小学扩建、一中改造、9所幼儿园新建和51个校舍安全改造工程,道通实验学校顺利启动;四是群众健康工程,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5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例达到70%以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受益群众近100万人次;五是住房保障工程,首批100套廉租房实现入住,公租房启动建设;六是城区供水扩容安全工程,日供水能力增加3.5万吨,实现双管网、双回路供水;七是城乡畅通工程,完成120.6公里农村道路改造任务,取缔非法营运车辆65辆,施划停车位350个,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八是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提前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垃圾围村难题得到有效解决;九是户户通自来水工程,104个村的9.82万名群众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十是文化惠民工程,143处农家书屋、92处文化大院、31处健身广场全部按期建成使用。
——自身建设有效加强,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严格落实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制度,深入开展“开门写报告”、“为民办实事”征求意见活动,对重大决策事项和重点工程项目,坚持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累计办理人大建议338件、政协提案688件,满意率达99%以上。严格分线负责、一岗双责,完善重大项目推进、重点工程督查制度,全力保障各项工作落实,政府执行力明显增强。建成“一平台、四中心”政务大厅,整合行政审批、服务资源集中入驻,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开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落实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审批时限缩短47.6%,市镇村为民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在济南市各县市区率先开通市民服务热线和民生网,创新行风政风热线接处机制,累计受理办理群众诉求5.2万件,济南市优化发展环境行风评议满意度达到91%。启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和政府集中采购等交易过程全部纳入。强化审计、监察职能,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回顾四年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
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这是干事创业、执政为民的根本方向。四年来,我们按照市委确定的建设富裕章丘、和谐章丘、幸福章丘的总体思路,坚持效益导向,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高新技术产业、品牌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都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科学发展的态度更加坚定,步子更加坚实。只有突出科学发展主题,深化市情认识,准确把握形势,咬定目标不放松,加快发展不动摇,才能走出富有章丘特色的发展之路。
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这是干事创业、执政为民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我市工作的一大特色,也是近年来我们争先进位的一大优势。四年来,我们在各个领域进行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在全国首创测土配方施肥网上管理系统,“信访代理制”章丘模式、城乡环卫一体化在全国、全省推广,在济南市率先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等,既实现了重点工作的强力突破,又促进了章丘形象的整体提升。只有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勇于先行先试,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才能使我们的事业永葆生机和活力。
必须始终坚持民生为本,这是干事创业、执政为民的最终目的。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四年来,政府每年都研究确定民生建设实事工程,纳入政府工作布局,向全市人民承诺,实施重点推进。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投入突破45亿元,成为我市民生事业投资最多、建设规模最大、群众受益面最广的时期,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只要我们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以实际行动践行执政为民的理念,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必须始终坚持作风建设,这是干事创业、执政为民的有力保障。四年的困难挑战前所未有,针对制约发展的要素瓶颈,我们创新举措,积极作为,依法治理“土小”企业、取缔违法违规废旧塑料经营,强力推进土地卫片执法、国家重点工程征迁等工作,以急难险重任务的有效突破,推动了面上工作的开展,展现了章丘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精神风貌。实践证明,只有直面矛盾、敢于担当,才能打开局面、赢得先机;只有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才能战胜困难、赢得胜利。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我们奋力拼搏、励精图治、成就辉煌,我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四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舟共济、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驻章部队、武警官兵、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倾力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章丘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支柱性大项目偏少,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不强,土地空间、环境容量等要素亟待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相对薄弱,统筹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税持续增收的压力较大,保障民生的能力与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差距;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社会文明程度需要进一步提升;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增多,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加大;个别部门思想境界、工作标准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极少数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市转型发展、攻坚突破的重要阶段,更是争先进位、再创辉煌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创新方兴未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我市产业形态、增长动力、社会结构发生新的积极变化,与济南市区的同城效应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欧美等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扩散,国内新一轮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我市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集中凸显,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压力加大,财政持续增收面临更多困难,民生保障资金需求不断增大。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形势,紧紧抓住日趋显现并持续放大的战略机遇,坚定发展信心,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向更大困难挑战、向更高层次跨越、向更远目标奋进。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我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举措,这是做好政府工作的行动纲领。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主动地对接融入济南,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人才强市、科技强市、文化强市战略,着力构建产业更加发达、城乡更加宜居、社会更加和谐、民生更加幸福的美好家园,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富裕章丘、和谐章丘、幸福章丘建设。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导性指标实现翻番。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等结构性指标分别达到38%、25%和60%。各项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稳步增长。综合实力在全省全国争先进位。
为实现上述目标,牢牢把握五个方面的战略重点:
(一)坚持转型发展,着力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正确处理经济稳定增长和转型发展的关系,稳中求进,转中求好,实现速度、结构与效益的有机统一。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重点推动主导产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建成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实现更大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扩张、集约化发展,让章丘品牌农业叫得更响。实现经济增长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二)坚持创新发展,着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持续创新,扩大开放,实现发展动力和活力同步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以园区扩容带动产业转型,实现项目、资金、技术、人才要素有序流动,科技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全面提升,打造高端人才和高端产业集聚地。
(三)坚持统筹发展,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正确处理城市发展和镇村建设的关系,统筹融合,片区联动,实现城乡发展互促共进。“一河两城”建设全面展开,以城市综合体开发拓展发展空间,以城区改造提升功能环境,以新型社区建设改善镇村面貌,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凸显山水园林特色,建成功能对接、融合发展、宜业宜居的济南东部新城。2016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0%。
(四)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环保优先,双管齐下,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围绕放大生态优势谋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以优美的自然生态、科学的产业生态、适宜的城市生态,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成国家级生态市,让章丘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民生活更加舒适。
(五)坚持和谐发展,着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正确处理社会进步和民生福祉的关系,群策群力,多措并举,实现经济社会共建共享。基本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覆盖城乡、普惠百姓的保障体系,人人享有良好的教育、基本的卫生保健和较好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管理不断创新,社会环境和谐稳定,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幸福的生活。
2012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将按照“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总体要求,稳中求进,积极作为,确保政府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工业投入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节能减排确保完成济南市下达的任务目标。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结构调整,使现代产业更具竞争力
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推进主导产业升级、新兴产业跨越、现代服务业提速、现代农业增效,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高端引领、集约发展的转型先导优势。
更大规模做强主导产业。继续深化“122”工程,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联合,扶持圣泉、大化等骨干企业壮大规模、提档升级,培育百亿级企业,打造一批10亿、30亿、50亿级企业方阵。深入实施品牌强企工程,加强梯度储备、滚动培育、政策扶持,新增注册商标80件、中国驰名商标1件、济南市级以上著名商标8件。以信息化提升工业化,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品结构,投资75亿元,重点实施泰星、娃哈哈等132个技改项目。以交通装备、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为重点,以重汽、圣泉、章鼓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推动产业链向研发和销售两端延伸,带动产业链配套企业规模扩张,扶持重型汽车、罗茨风机、起重机械、阻燃材料等产业基地建设,四大主导产业销售收入突破900亿元。
更快速度培育新兴产业。立足产业基础和发展趋势,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引进一批产业链关键项目,集聚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提升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优先保证资金、用地需求,加快昊月高分子树脂、科兴生物等项目建设,推动项目早投产、快达效。对接济南“中国软件名城”,规划章丘市电子信息产业园、济南高端制造服务园区,打造新兴产业发展的载体。
更宽领域发展现代服务业。落实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鼓励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一批物流园区、专业市场、现代金融集聚区。引进培育大型商贸综合体,合理布局商业中心和社区网点,突破楼宇经济、商圈经济、休闲经济。整合优化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要素体系,培育包装泉水生态游、文化休闲游、朱家峪民俗游等特色项目,积极发展全域旅游。鼓励发展文化、社区、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引导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
更高水平提升现代农业。深化“五网”建设,继续实施“五大产业振兴”工程,推进土地整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小农水重点县、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项目建设,壮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国家级生猪良种基地等规模,推进土地有序流转、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深入开展“品牌农业效益年”活动,推行“五统一分”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建设专业市场,畅通农超对接、专卖直销等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增强产业化经营能力。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完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实施青壮年农民培训工程,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村实用人才。扎实做好美国白蛾防治、抗旱防汛、森林防火、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提升农业基础保障能力。
二、强化项目投入,使经济转型更具生命力
始终把招商选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以开发区项目建设的有力突破,在全市范围内掀起新一轮招商选资的高潮。
高质量开展招商选资。完善落实招商选资政策,搭建招商信息共享平台,健全以镇街和专业招商部门为主体,职能部门抓服务的招商联动机制,安排专项经费和奖励资金,以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推进项目落地。严格项目准入关口,注重提高项目投入产出比、税收贡献率和就业带动力,以优质项目提升存量、优化总量。创新招商方式,强化专项招商和产业集群、产业链配套招商,鼓励企业以商招商,形成在谈储备一批、签约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效一批的良性循环格局。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7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4亿美元。
高效能推进项目建设。全面落实项目质量、进度、贡献与优惠政策挂钩制度,全力以赴抓实开工项目的建设进度、投产速度和产出强度。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健全市级领导包挂、并联审批、绿色通道等制度,对重大项目紧盯不放、全程跟踪、专人服务,及时解决项目推进难题,确保重汽10万辆轻卡、圣泉20万吨秸秆生化等项目按期投产,中国船舶装备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主动对接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十二五”规划产业布局,统筹重大项目前期储备、论证报批和协调推进,最大限度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
高起点建设发展平台。坚持“一区四园”发展格局,举全市之力加快开发区建设,完善主项目区、城东工业园规划,优化园区功能布局,打造招商选资、项目建设、财税增收的主阵地。多渠道筹资、融资,加大园区建设投入,逐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推进园区扩容升级,提升空港、化工、龙枣等园区承载功能。不断优化园区村庄布局,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进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加快国家级开发区创建步伐,努力打造支撑全市发展的大平台。
三、加强政策引导,使发展环境更具吸引力
以优化发展环境为抓手,破解要素瓶颈,推进科技创新,强化生态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把帮扶企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严格企业“减免缓停”等政策,完善企业共享信息平台,提升经济信息服务功能,建立重点企业直报、原材料价格变动等预警预测机制,土地指标向优质中小企业倾斜,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营造厚爱、尊重、服务企业的浓厚氛围。把金融服务作为帮扶企业的关键,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业态,积极引进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加快建设新兴产业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力争年内1家企业上市。综合采取增减挂钩、严控违法用地、清理低效用地等措施,全力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建设1000千伏特高压、500千伏龙山、220千伏官庄等输变电工程,增强电力保障能力。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增加科技投入,引进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鼓励扶持行业协会、企业家联谊会建设,依托百脉讲坛,办好经济论坛,建立企业流动人才智库,积极引进高端实用人才,抓好产业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家培训,实现企业信息共享、分工协作、抱团发展。推动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对接合作,新增省、济南市级技术中心5家,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30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50%。
鼓励绿色低碳发展。严格新上项目环保审批,坚决关停污染严重企业,杜绝“土小”企业反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拓展低碳园区、企业示范试点工作。规划建设第三污水处理厂,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中转站建设,争创国家、省级生态乡镇17个。统筹水网规划建设,有效控制地下水开采,提高中水回用率,严厉查处泉域自备井,保障泉水持续喷涌,实现水资源科学开发利用。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建立山区生态补偿机制,整合整治采石场,加快荒山绿化、退耕还果,实施城市绿荫行动和“四绿”工程,完成经十东路、双山大街等绿化提升,全面提高城乡生态质量。
四、突出统筹发展,使城乡建设更具带动力
把新型城镇化作为转方式的战略重点,尽快完善功能、拓展空间、提升形象,推进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按照“西进、北延、中部提升”的城市发展战略,精心编制黄旗山、龙山、高教基地、绣源河等重点片区控制性详规,做好主城区城市设计和重要节点景观设计,严格按规划布局项目、推进建设。加快推进绣源河沿线建设和管理,适时启动中心商贸区、双山大街沿线片区、城北综合体规划建设,通过大开发、大建设,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形象。建设章丘客运总站,推进天然气长输管道和绣源河片区供水、供暖工程建设,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突出老城区改造,实施绿化亮化提升、市政设施完善等工程,实现功能形象同步提升。
统筹镇村建设发展。整合各类政策资源,统筹财力扶持镇村发展。实施济南市“重点镇提升工程”,加快建设刁镇县域次中心,支持各街道及文祖、普集等中心镇迅速提升,引导滩区、山区、平原镇错位发展,有序建设以骨干道路为轴线、以驻地和中心社区(村)为节点的城镇组团。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建农民公寓6000户以上。实施300个村“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完成15个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引导各镇围绕产业优势和发展基础,加快提升镇域经济规模,加大薄弱村帮扶力度,支持村居采取盘活资产、搞活资本经营、做大合作社等措施,壮大集体经济。
加强城乡管理创新。加大城市基础信息投入、管理和应用,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并逐步覆盖到中心镇,配齐配强基层执法人员,完善城乡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开展城区“十乱”、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专项整治,加大道路交通、停车设施和交通诱导系统规划建设力度,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等问题。强化土地卫片执法监管,严厉查处各类违法用地、违章建设,维护良好的用地和建设秩序。狠抓城乡环卫一体化提升、渣土运输及建设工地管理,推进城乡环境治理长效化。
五、致力民生改善,使社会建设更具凝聚力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富民、惠民、利民、安民长效机制,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百姓。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实施就业创业技能培训,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扶持创业,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9%,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加快慈善事业发展,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完善镇街敬老院运行管理,落实城乡低保自然增长机制。
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规范新建小区中小学、幼儿园配套建设,扶持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启动建设职教中心,深化教育内涵提升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高教基地综合服务功能。巩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推行公共卫生服务“双包制”,逐步在镇街卫生院推行“先看病、后交钱”服务模式,改造市医院门诊楼,规划市医院三期和园区医疗服务设施,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优化711计生服务,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城市文博中心建设为契机,深入挖掘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加强洛庄汉墓、城子崖遗址等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保护传承章丘芯子、五音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千年古县表现载体。以龙山文化、清照文化为突破口,擦亮泉水名片,加快影视基地、出版印刷、文化旅游、文博会展等文化产业发展。实施基层文化提升年工程,新建40处农村文化大院、6处农村社区文化中心、两处街道综合文化站及20处文化广场。继续办好李清照文化周,积极发展群众性文化社团,培育特色文化镇、村。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民道德文化素质。
全方位加强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启动城市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改革试点,不断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发挥市民服务热线、民生网、行风热线等平台作用,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深化依法治市和平安章丘建设,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机制,妥善处置各类矛盾和问题。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创建全国药品安全示范市。持续抓好安全生产,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在全面做好以上各项工作的同时,集中财力办好十件惠民工程。①创业就业工程。加大创业就业培训扶持力度,确保年内新增城镇就业5500人,培养一批农村经营人才和城市创业典型。②群众健康工程。规划建设公共卫生管理“五大中心”,深化“大篷车”公共卫生服务,为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血压计、血糖仪等基本医疗设备,免费为群众提供健康查体服务,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全覆盖,强化食品药品专项整治,保障群众健康和饮食用药安全。③校舍建设工程。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和标准化建设工程,建成道通实验学校,完成清照小学改扩建、章丘二中改造。④道路畅通工程。实施“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建设,完成潘王路、普雪路等工程建设,改造村级公路339公里,建立县乡道路管护长效机制,保障道路安全畅通。⑤安居保障工程。完成120套廉租房、1012套公租房建设任务。⑥科技富民工程。创新农技推广机制,健全完善服务网络,普及30项种养实用技术,真正使农技服务进村入户、富民增收。⑦生态利民工程。加快白云湖省级湿地公园建设,新建户用沼气池3000户、村级服务网点30个、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基地7个、生态文明示范村11个。⑧文化惠民工程。启动博物馆、展览馆、规划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五馆合一”的城市文博中心建设,改造体育场、荷花广场、桃花山公园等一批开放式休闲场所,丰富群众文体生活。⑨镇街环境提升工程。推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提升镇街驻地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完成6处垃圾中转站建设,加强镇街综合管理,改善人居环境。⑩社会治安防控工程。完善视频监控系统,提高城乡覆盖密度,综合采用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构建一体化打防管控格局,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新一届政府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团结和谐的干事氛围,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恪尽职守,毫不懈怠,努力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保持开放的思维,建设勇于创新的政府。当前,宏观形势复杂多变,区域竞争更趋激烈,对我市加快发展、争先进位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越是在形势复杂和发展困难的时候,越需要增强能谋善干的本领。我们必须倍加珍惜过去创造的宝贵经验、积累的精神财富,向群众学习,向实践求知,做到讲实干不空谈、定目标不保守、抓机遇不迟疑,在产业升级、对外开放、体制改革、环境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时刻把握发展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狭隘眼界,多视角、全方位看问题,既要向前看,把握大局,赢得先机,又要回头看,消化和处理以往的矛盾和问题,强化资源整合与协调沟通,提高政府整体效能和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
饱含创业的激情,建设奋发有为的政府。章丘正处在承上启下、争先进位的关键时期,工作千头万绪,机遇稍纵即逝。如果思想上麻痹,行动上懈怠,发展就会放慢,甚至停滞不前。面对加快发展的繁重任务,既要看到大好形势,坚定信心,又要看到困难和问题,居安思危,防骄破满。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了章丘发展的蓝图,指明了全市前进的方向,我们将始终保持创新的热情、创业的激情,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自我加压,积极作为,一切工作往前赶、争主动;增强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责任感,铆足干劲,干事创业,坚决把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新起点上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遵循法治的精神,建设依法行政的政府。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引发利益冲突的风险不断加大,处理不好,难免损害群众利益,影响政府形象。要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使发展思路、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顺应民意。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提高落实率和满意度。加强“一平台、四中心”管理,大力推行和规范网上审批,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严格服务制度,提高服务效率。加强政务公开,完善网上政府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向人民报告、听群众意见、请百姓评议”机制,高度重视和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依法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弘扬务实的作风,建设勤政高效的政府。振兴章丘是人民的期盼,历史的呼唤。基层基础不牢、干部作风不实、领导方式落后等问题不解决,必将影响大局、贻误发展。我们要在其位、谋其政,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多办群众急需、便民利民的好事。要建立以实绩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对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层层分解责任,强化过程控制,实施跟踪问效,严格督查考核,形成责权一致、分工明确、执行高效的政府工作机制。切实精简会议和文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腾出更多时间精力,抓落实、干实事、求实效,做出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树立清廉的形象,建设廉洁为民的政府。人民群众对政府寄予厚望,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只有廉政为民才能取信于民。政府的形象,无时无刻不影响着群众信心,引导着社会风气。政府各级各部门既要勤于政务,又要清正廉洁。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和政府采购等群众特别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问题上严于律己,做一心为公、廉政为民的表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坚决反对和制止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政府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一切为人民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将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永恒追求,和全市人民一道,同心同德,风雨同舟,奋力前行,打造我们产业更加发达、城乡更加宜居、社会更加和谐、民生更加幸福的美好家园!
各位代表,今后的五年,是章丘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五年,也是充满机遇和希望的五年,我们肩负着落实“十二五”规划,迎接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的重任。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任务光荣艰巨,让我们在中共章丘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为加快建设富裕章丘、和谐章丘、幸福章丘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章丘市 四年 政府工作报告 章丘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