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一、2011年工作回顾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理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紧紧围绕市委七届七次全委会、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文教兴市、创新活市、和谐稳市”的发展思路,面对物价上涨、银根紧缩、能源紧缺、持续干旱、环境约束等不利因素,凝心聚智,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力加快推进以“两保护、两开发”为核心的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改善、社会和谐的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市域经济快速发展
以转变发展方式、调优经济结构为主线,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文化旅游业开发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域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6.32亿元,同比增长14%;财政总收入完成27.08亿元,同比增长21.8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1亿元,同比增长20.27%;工业总产值完成245亿元,同比增长2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9.36亿元,同比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713元,同比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430元,同比增长18.9%;单位GDP能耗下降3.2%,圆满完成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预期目标。
(二)园区聚集效应明显,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深入开展“工业经济发展年”活动,制定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出台促进工业发展16条措施,设立工业企业发展名牌奖、人才奖、技术创新奖、税收上台阶奖、上市奖,继续安排5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优势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创新工业园区、生物制药园区、食品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新引进13户企业入驻创新工业园区,园区带动产业聚集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完成大理药业醒脑静注射液技术创新、云南白药大理制造中心、大理金明药业中药灵丹草提纯、大理啤酒“20+5”技改、红塔滇西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二期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大理卷烟厂50万标箱技改、瑞鹤药业GAP达标技改等项目。积极推进节能技术创新,加大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开发利用和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大力培植发展新型工业,力帆骏马、清逸堂、大理药业、瑞鹤药业、欧亚乳业5户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清逸堂“日•子”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大理商标历史上的新突破。2011年,工业增加值完成93.14亿元,同比增长24.18%,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3户,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新增滇西纺织、华成纸业、云白药大理药业3户,达19户。
(三)三农工作力度加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整合资金5.28亿元,精心打造18个新农村示范村和2个中心村,实施3个贫困村扶贫开发,上关、湾桥、银桥中心集镇建设进展顺利。完成麻甸水库改造、4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西洱河温泉段等河流综合治理项目,投资8400万元的三哨水库扩建工程开工。扎实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草原家庭承包、人畜饮水安全等强农惠农工程,完成大坪地改造一期,改造中低产田地1.92万亩、中低产林2.5万亩,兑现支农惠农补贴5396万元。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不断扩大优质大米、有机蔬菜、现代烟草、花卉苗木、经济林果、乳畜、生猪等特色产业基地规模。欧亚乳业等16户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32家,农产品专业市场、乡村流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11年,农业总产值完成28.2亿元,同比增长14.6%;粮食总产15.46万吨,连续9年稳步增长;肉类总产7.65万吨,水产品总产1.22万吨,奶类总产17.4万吨,禽蛋总产1.48万吨;收购烤烟7.69万担,实现烟农收入6918.3万元。抗旱救灾、森林防火、动物防疫工作全面加强,呈现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
(四)第三产业势头强劲,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文化旅游业提质增效。深入开展苍洱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完成苍山大索道、希夷之大理大型实景演出、洱海之恋水景工程、大理游客服务中心、三塔公园前导区公路隧道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大理古城4A级旅游景区创建有序推进,启动大理实力•希尔顿大酒店、梦蝶庄酒店、半岛假日酒店等高端酒店建设。成功举办第四届国际兰花茶花博览会、第三届国际影会、洱海开海节等会展节庆活动,开通大理旅游官方网暨大理数字旅游平台,成立大理市旅游协会,推行乡村旅游客栈等级评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投资2亿元,提升改善大理古城、喜洲古镇、双廊古渔村、龙尾关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完成下关文庙恢复重建、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新建、市博物馆提升改造等项目,市博物馆碑林成为全国收藏元代碑刻最多的碑林。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公布第四批15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开海节、喜洲粑粑等10项列入第三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38.25万人次,同比增长8.18%,其中海外游客34.05万人次,同比增长10.53%;旅游社会总收入55.94亿元,同比增长21.08%。荣膺“最中国文化城市”、“中国最佳民族生态旅游目的地”。
商贸物流服务业不断壮大。加快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滇西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东融滇西中药材物流经营中心建成经营,中国(大理)东盟果蔬拍卖交易中心、五洲国际商贸城、昆钢商贸物流城、新储物流园、元通商贸城等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强重要商品储备,强化市场秩序监管,城乡市场繁荣兴旺。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165个农家店,农家店乡镇覆盖率达100%、行政村覆盖率达75.67%。继续开展“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实现销售额1.55亿元,政府补贴达1926万元。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0.75亿元,同比增长20%。
居住产业健康发展。落实房地产管理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银海山水间、惠丰新城、洱海庄园、幸福家苑、河畔金色等项目快速推进,宜居大理的吸引力和外向度不断增强。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6.74亿元,同比增长42.18%;竣工面积52.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91%;销售额46.14亿元,同比增长35.84%。
(五)保护开发齐头并进,工作成效明显提高
洱海保护卓有成效。紧紧抓住洱海列为第一批国家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机遇,以建设绿色流域为目标,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洱海流域综合治理保护政策措施,全力推进洱海保护“六大体系”建设。累计投入4.14亿元,建成罗时江入湖河口、洱海月、龙龛码头等万亩生态湿地,中日合作向阳溪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通过环保部验收并投入使用,处理洱海流域畜禽粪便的顺丰有机肥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周城、上关、双廊、喜洲集镇污水收集处理厂建设,东城区排水二期波罗江整治、海东垃圾焚烧发电、古城片区排水系统等项目顺利推进,洱海科普教育中心、灵泉溪清水产流入湖示范工程、机场路湖滨缓冲带生态建设等项目启动实施。深入开展“洱海保护月”等活动,进一步完善洱海主要入湖河道河(段)长责任制,大力开展以双廊为重点的沿湖宾馆饭店餐饮废水整治和银桥大理石加工排污综合治理。提高封湖休渔期渔民生活补助和粮食价差补助。洱海水质全年总体保持Ⅲ类,有5个月达到Ⅱ类,创近年新高。
海西保护不断强化。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海西保护利用的意见,编制上报市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抓好村庄规划编制管理,严格落实市、镇、村三级耕地保护责任,加大以海西坝区10万亩基本农田为重点的耕地保护力度,划定苍山十八溪保护红线,加强苍山十八溪治理及生态景观保护,圆满完成天保一期工程。投资1.65亿元,西环海村村通公路基本建成。深入推进海西田园风光保护和白族民居建筑风格整治,投入2292万元,完成20个自然村的洱海流域“百村整治”任务。加大城乡规划执法力度,依法拆除94户约3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以“空心村”土地整治为重点的旧村改造试点工作启动实施,喜洲、大理特色旅游小镇和上关生态园林特色小镇建设稳步推进,海西保护长效机制不断完善。
海东开发顺利推进。调整海东片区规划及建设用地布局,新征收3998亩土地。累计投资16.68亿元,完成滇西技师学院一期、第二污水处理厂、1号路、2号路华营至中和村段路基等项目建设,东环海生态环保公路、第六自来水厂基本建成,稳步推进海东城市次干道、海东新区排水管网一期、华彬低碳绿色生态产业、省城投复合型现代高端新城镇等项目建设,为海东大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凤仪开发稳步实施。投资5600万元,完成兴凤路、金穗路、三厂路等道路及配套绿化亮化建设,建成园区三条输电线路,320国道城区路段改造及芝华箐、普和箐道路建设启动实施。投资8700万元,建成标准化厂房一期4.2万平方米。完成强力塑编技改扩建、烟草物流园二期等项目建设,中材科技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力帆牌系列载货汽车研发试制等项目稳步推进,大理药业新产品生产、新型LED节能灯具生产等项目启动实施,凤仪片区产业聚集功能和第三城区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六)城市建设全面提速,形象品位不断提升
旧城改建稳步推进。围绕提升城市品质、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发展活力的目标,制定完善旧城改建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市级领导挂钩联系、市级部门分工负责项目的工作机制。坚持“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强化宣传,突出重点,启动实施兴盛佳苑、小花园片区回迁安置房,交通饭店、小花园、客运中心、金星村里后山村、西大街文明街等片区旧城改建稳步推进。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投资19.4亿元,完成国道214线上关至北五里桥公路、大理港下关码头、满江裕龙大道、古城银苍路改造等市政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文化路及沙河改造提升工程顺利推进,大丽高速公路、大瑞铁路征地拆迁及工程建设有序实施。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投资3300万元,实施人民公园、滨河公园改造提升,新建洱河森林公园、洱海月湿地公园、城市公厕等一批民心工程。深入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实施西洱河十里花廊、全民健身中心、大凤路、楚大路收费站等主要道路及重要节点的绿化景观改造提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实施西洱河两岸、开发区主干道等区域以及47幢城区高层建筑和重要节点的美化亮化。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维护、重点道路沿线户外广告清理和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城市形象不断提升。2011年,全市建成区面积达42.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7.6%,荣膺“世界生态名城”、“杰出绿色生态城市”。
(七)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全面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和乡镇机构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引入城市建设管理、旧城改建、旅游产业发展新机制,组建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更新置业公司、环洱海旅游生态公司。争取到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省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城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创新筹融资方式,全力推进企业债券发行工作,积极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多方筹资融资,新增银行贷款8.89亿元,争取上级专款9.66亿元,偿还政府性债务26.29亿元,为历年还贷之最。强化招商引资,深入开展中介招商、以商招商、企业招商,新签红星美凯龙家居、力宝酒店等27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611.37亿元;引进州外实际到位资金65.56亿元,同比增长48.5%,完成州下达任务的126.1%;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218万美元,同比增长61.55%,完成州下达任务的144.2%。
坚持全市“一盘棋”,积极争取州委、州政府对“两区”财政体制进行调整,进一步理顺“三区”管理体制机制,全力支持“三区”加快发展。2011年,开发区实现财政总收入7.03亿元,同比增长35.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91亿元,同比增长40%;完成工业总产值52.93亿元,同比增长25.1%。度假区实现财政总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23.5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7亿元,同比增长35.02%;完成工业总产值4.54亿元,同比增长21.01%。创新工业园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30.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同比增长40.1%;完成工业总产值80亿元,同比增长23.1%。“三区”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发展成果普惠于民
投资6497万元,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1.3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2万平方米,完成下关四中北区分校一期新建、下关四小、凤仪镇一中改扩建等项目,大理二中、下关六中改扩建、市特殊教育学校新建等项目进展顺利。大理一中晋升为省一级一等高中,创新实施农村完小英语教学试点工作,高考一本率、重点率、600分以上人数连续8年蝉联全州第一,荣获“云南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市”。投资1.66亿元,实施市中医院迁建、市一医院能源中心新建等项目,新农合参合率达98.88%,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制实现全覆盖,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61‰。2010年度1998套、10万平方米廉租房建成投入使用,2011年度3975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启动。投资1342万元,完成下关片区城市供水近期保障工程,新增日供水保障能力1万立方米。完成市儿童福利院、市中心敬老院建设,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认真落实创业“贷免扶补”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大力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城乡低保提标扩面,社会救助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完成16个社区活动场所办公用房达标任务,建成50个农家书屋和7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居)服务网点,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法治城市创建活动,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五五”普法、“三五”依法治市全面完成,成功申报第五届“全国双拥模范城”。深入推进平安建设,认真排查调处社会矛盾纠纷,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维护社会稳定预警工作机制,扎实开展校车安全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在全省率先启用居住证(卡),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追逃“清网行动”战果辉煌,市民对社会治安状况满意度达98.6%。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加强。国防、防震减灾、民族宗教、统计调查、地方志、气象、审计、档案、人防、老龄、侨务等事业全面发展。
(九)不断转变政府职能,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组织重大决策听证16项、重要事项公示168项、重点工作通报185项,清理废止规范性文件62件。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办理群众来信来访2812件次。深化“96128”专线品牌化建设,开通“政府短信直通车”,办理各类咨询投诉1.47万件次,进一步畅通联系群众渠道。创新开展“项目服务年”活动,政府工作部门服务项目、服务企业的主动性、时效性进一步增强,为147个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厉行节约,压缩会议、庆典等经费开支,购车、接待、出国等费用实现零增长,行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建成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暨政务服务中心和市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完成11个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省、州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全市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开拓奋进的结果,是辖区各单位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的结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驻大理市部队及民兵预备役全体官兵大力支援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关心支持大理市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各族各界人士,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驻大理市部队及民兵预备役全体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绩固然可喜,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产业辐射聚集功能不强,缺乏大而强的支柱产业集群支撑;二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发挥不足、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现状,与建设滇西中心城市的要求差距较大;三是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并存,我市筹融资渠道单一,可用财力极其有限,资金保障能力弱,还贷任务仍十分艰巨;四是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社会利益关系调整矛盾日趋复杂,满足群众新期盼、新要求的难度加大,化解各种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繁重;五是有的部门和领导干部思想不够解放,眼界不够宽,服务意识不够强,执行力、创新力不足,“怕、慢、漂”等不良作风依然存在。这些困难和问题,市人民政府将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2年工作意见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二次全委会、州第七次党代会、州委七届二次全委会、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市委八届二次全委会精神以及省委秦光荣书记对大理工作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抢抓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云南“两强一堡”建设战略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推进城乡统筹、保障民生改善、深化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确保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变中求新,全力加快以“两保护、两开发”、下关旧城改建和产业开发为重点的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奋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奋斗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55亿元,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达32.5亿元,增长20%以上,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20.18亿元,增长18%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00亿元,增长2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163亿元,增长25%以上,力争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370元,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95元,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3%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投资推动,增强发展动力
针对经济总量偏小的市域经济特点,始终将投资推动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加大争取上级支持力度。抢抓“桥头堡”产业规划、省州新一轮跨越发展等机遇,认真做好项目规划论证、储备申报,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让项目及早进入上级各类规划的本子、资金安排的盘子、重点推进的笼子,2012年力争向上争取资金18亿元以上。
加大筹融资力度。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继续加大建设资金筹集力度,强化银行融资,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到大理市设立分支机构,打造大理金融街,推进银行、证券、保险“金融三驾马车”共同发展,2012年要确保银行对我市新增贷款达50亿元以上,力争60亿元,占全州的一半以上。国有经营性公司要加强管理,盘活资产,拓宽融资渠道,全年筹资不低于10亿元。积极开展直接融资工作,推进市场融资,着力抓好开发区6.5亿元城投债、大理旅游产业集团16亿元企业债发行工作,探索利用企业债、公司债、城投债、项目收益债等新兴金融产品,加快发展资本市场,积极推动辖区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抓好资源融资,做好土地生财文章,盘活保障性住房资产,探索建立“投、建、管”的保障性住房新机制,积极盘活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闲置性国有存量资产,加强矿产资源、广告牌位、出租车经营权等公共资源管理,将资源优势转化成资金优势。
着力撬动民间投资。认真落实国务院鼓励民间投资36条政策,推进公平准入,破除体制障碍,按照不分市内市外、不分大小、非禁即入的原则,全力支持民间资本进入资源开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政策性住房建设、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等领域,使全市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达55%以上,促进民间投资成为发展的投资主体。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我市列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央企入滇、侨商入滇的有利条件,突出海东开发、园区开发、旅游开发、旧城改建等重点,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实效,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85亿元,力争100亿元以上。
着力扩大城乡消费。进一步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现代物流体系、城乡消费体系、现代信息服务业、餐饮业发展等方面的投入,对民生工程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给予倾斜,不断扩大城乡消费需求。落实好促进消费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开展家电下乡,扩大节能产品等消费惠民范围,通过提高收入、鼓励消费,进一步激发城乡居民购房、购车、旅游、文化、健身、养老、花卉等消费能力,拉动城乡居民消费。
(二)抓实项目带动,筑牢发展根基
进一步优化项目发展环境,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挂钩联系责任制和重大项目督导机制,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扎实抓好基础性项目。交通方面,紧紧围绕建设桥头堡重要交通节点和滇西交通枢纽中心,提升改造下关城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积极推进环洱海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实施好40公里农村公路行政村通油工程,力争启动下关南片区320国道改造、上关至鹤庆一级公路建设;全力配合国家和省、州做好大丽高速公路、大瑞铁路等重点工程建设,配合做好广大铁路复线、楚大高速公路改造、大普高速公路、大攀高速公路建设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着力构建外快内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水利方面,抓住国家实施水利改革发展机遇,加快三哨水库扩建、5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洱海西岸灌区改造、“五小”水利工程和三水厂、五水厂抗旱应急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启动红旗水库扩建工程,配合做好滇中引水、三岔河调水项目前期工作。能源方面,不断加大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抓紧推进白王寨、巨龙山、海东等区域风电开发,重点推进挖色太阳能光伏电站、海东大功山大型并网非晶硅薄膜光伏发电站项目;积极配合中缅油气管道建设,科学规划、统筹实施好天然气利用项目。
着力抓好公益性项目。基础设施方面,启动市行政中心建设,加快下关北片区整体开发和文化路沙河片区、龙尾关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实施下关城区重要节点人行天桥建设,切实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方面,抓好洱海科普教育中心、灵泉溪清水产流入湖示范工程、弥苴河等河道综合治理、东城区排水二期波罗江整治、古城片区排水系统、洱海流域村落面源污染治理等项目建设,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环境承载能力。社会事业方面,加快推进大理二中改扩建、下关六中改扩建、大理三中迁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市中医院迁建等项目,争取实施市综合档案馆、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市中心敬老院二期项目,不断改善民生条件。住房保障方面,全面完成2011年度3975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启动实施2012年度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全面实施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重点抓好产业发展项目。工业发展方面,全力推进大理卷烟厂50万标箱改扩建、力帆骏马提高装备水平技改等20个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大理啤酒年产100万KL、华兴纺织搬迁技改等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化方面,加快大坪地中低产田地改造、秀野农产品冷藏物流中心建设及好宝箐有机农产品开发,推进优质大米、有机蔬菜、优质烟叶、花卉、经济林果、乳畜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旅游产业方面,突出抓好大理实力•希尔顿大酒店、凯悦度假酒店(大理论坛)、奥尼克斯酒店(三月国际度假酒店)、皇冠假日酒店、大理国际酒店、半岛假日酒店、香格里拉酒店、万豪国际田园酒店、力宝国际旅游养生医疗度假酒店等高端酒店建设,大力推进大理古城4A级景区创建和大理国际艺术家园区、喜洲旅游文化创意园区、华彬低碳绿色生态产业、大理民族文化旅游度假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提升苍山大索道沿线景点设施。商贸物流服务业方面,加快推进大理新储物流园、元通商贸城、滇西(大理)中药材物流经营中心、中国(大理)东盟果蔬拍卖交易中心、昆钢商贸物流城等项目建设,启动大交集团货运枢纽站、滇西客运站等项目建设。居住产业方面,进一步加快下关旧城改建项目回迁安置房建设,推进惠丰新城、洱海庄园、兴盛佳苑、锦达豪庭等商品房建设。
(三)深化产业强市,提升发展质量
着力加快工业发展。继续筹集不低于5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千方百计争取省、州工业扶持资金,加大对优势产业、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优化园区发展规划,进一步配套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加强园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推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向园区聚集。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加强企业家和工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企业建立自主研发中心,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重视企业品牌创新管理。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发展,做大以辖区19户重点企业为龙头的烟草烟辅、机械制造、电力、建材水泥、啤酒、乳品饮料、农副产品加工、纺织、生物制药、新材料轻工产品10个特色企业群,抓实力帆骏马、大理卷烟、大理啤酒、华兴纺织等项目建设。巩固节能减排成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引进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加强优势特色原料、农产品、花卉等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优质水稻和玉米、烟叶、泡核桃、红豆杉、蓝莓、有机蔬菜等重点种植业发展,精心组织实施洱海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加快乳畜、生猪、禽蛋、水产等重点养殖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重点扶持种植养殖大户,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打造大理高原生态绿色农业品牌。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业专业化、市场化和组织化水平。
推动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全力做好苍洱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精心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深度挖掘大理历史、民俗文化内涵,整合苍洱文化旅游资源。加大古城古镇古村古街保护开发力度,深入实施喜洲古镇保护开发、双廊千年古渔村休闲度假项目,加强崇圣寺三塔5A级景区内涵提升和蝴蝶泉公园4A级改造。着力推进高端酒店建设,引进现代酒店管理方式,完成梦蝶庄酒店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营。以环洱海生态旅游公司为载体,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康体、休闲、度假旅游,积极谋划挖色、双廊、上关海东北部湾旅游休闲度假片区建设,打造环洱海精品旅游圈。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一批高品质特色客栈和休闲酒吧,扶持、引导、规范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强化旅游营销工作,加大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力度,不断优化旅游服务环境。
加快商贸物流服务业发展。抓住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加快推进滇西区域性商贸基地、物流基地和城乡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争取将乡镇农贸市场纳入国家“双百市场工程”和全省农村市场改造工程。加快下关、大理、凤仪、海东、喜洲服务业聚集发展五大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专业市场体系。加快信息、教育、家政、养老等服务产业发展。
稳步推进居住产业发展。坚持海东开发建设和下关旧城改建相结合,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建设并重,构建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有效解决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对土地的刚性需求,多渠道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城镇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促进住宅地产、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多元化开发,增强居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和互动,提升宜居大理城市品质。
(四)统筹保护开发,优化发展布局
加强洱海保护,抓实生态建设。推进洱海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突出抓好环湖治理、源头治理和内源治理,重点建设城镇、集镇、村落、农户和湿地五级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加大洱海流域垃圾收集清运处置力度,建立完善畜禽粪便收集加工及推广使用有机肥、垃圾焚烧发电的相关扶持政策,切实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日常运行管理。开展洱海流域重点行业污染源综合整治,加强入湖河道综合治理、万亩生态湿地建设和洱海水生态环境保护,力争年内实现环洱海农村面源污染零直排,提高环湖截污减污治污成效。完善洱海水位运行调控机制,改善入湖河流水质,确保洱海水质总体保持Ⅲ类以上,力争更多月份达到Ⅱ类。
加强海西保护,促进合理利用。按照“四带四片”和苍山十八溪生态廊道的规划布局,加快制定海西保护利用规划,抓好海西坝区10万亩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控制新建住宅占用良田好地,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深入推进“百村整治”工程,启动实施34个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支持引进高品位的旅游度假、休闲娱乐、文化创意项目。开展“裸露山体恢复治理”行动和“城镇上山绿化先行”行动。强化苍山十八溪生态景观保护,做好以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花甸坝综合保护管理、天保二期工程为重点的苍山保护工作,抓好林政资源管理,加强古树名木、野生动物、珍稀植物保护和森林防火工作,扎实推进“森林大理”建设。
推进海东开发,建设山地新城。把海东大开发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主战场,消除不利于开发的障碍,着力在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着力在政府项目引领、商业项目限期开发上实现新突破。围绕“一带一主三组团”的布局,加大山地综合开发利用,主动承接下关旧城区改建产业转移,合理布局居住、旅游、康体、休闲、度假等产业。抓好海东山地城镇建设示范,先行先试工业建设用地和城镇各类建设用地收储及综合开发,加快上登、红山工业园区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破解土地瓶颈。围绕项目完善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全面完成东环海生态环保公路、2号路华营至中和村段、海东新区一期排水管网、海东垃圾焚烧发电、第六自来水厂、满江片区市政路网、波罗江满江段河道整治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五洲国际商贸城、嘉策、昆钢商贸物流城、得胜家居广场等项目建设,抓紧实施挖色、双廊等集镇污水处理厂和海潮河、长育、青山、文笔等村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服务好大理卫校、武警大理支队搬迁。督促华彬集团、云南城投等大集团、大企业限期完成海东开发项目,以大项目推动大开发,尽快形成集聚效应。
推进凤仪开发,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创新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措施,加快产业要素聚集,不断增强创新工业园区的吸引力、创新力、发展力。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二期建设,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培育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健全企业入驻工业园区的准入条件和审批程序,增强资格认定、标准检查的科学性和透明度,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入园发展。完成新储物流园、元通商贸城、LED灯具生产项目建设,加快以力帆骏马为龙头的汽车配套产业发展,实现中材科技、金风科技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项目建成投产,着力培育壮大汽车、轻纺、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把凤仪打造成为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制造基地、滇西中心城市的新兴产业支撑区和大理市第三城区。
(五)加快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
按照“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要求,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思路,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加快推进山地城镇建设,继续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开发荒山荒坡,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进旧城改建盘活城市土地。筹集不低于2400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抓好中心村、新农村示范村和扶贫开发等工程,完成上关中心集镇建设,加快银桥、湾桥中心集镇建设,启动实施银桥镇双鸳村、上银村和大理镇上末村“空心村”改造。以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公共场所建设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为重点,实施农村公益设施、集贸市场、人畜饮水、危房改造等系统工程,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力争两年内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抓住我市列为洱海流域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市的有利条件,按照“放宽城镇户籍、同享城乡待遇、自愿有偿转变、分类协调推进”的原则,用足用好“三项保留、五项纳入”政策,在引导农民进城方面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抓好海东集镇建设,推进金梭岛整村搬迁和塔村、下节村迁村并点工作;加快工业园区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加大下关城区“城中村”改造力度,解决好已进城农民的生产生活转型问题;吸引城市周边农民向城镇转移,不断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
(六)强化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品质
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城市布局。围绕“1+6”滇西中心城市群和“一湖四片”中心城市核心区发展格局,加快建设滇西中心城市经济圈。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修编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完善城镇近期建设规划、山地综合利用规划、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促进各类规划有效衔接。积极引导城镇、村庄、产业向坝区边缘、适建山地发展,将下关、凤仪、海东城镇周边适建山地、坡地和未利用地优先纳入储备。
推进旧城改建,拓展发展空间。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开发、互利共赢、提升品质、增强活力、打造中心”的工作思路,坚持“生态优先、系统综合、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尽快完善旧城改建专项规划和城市房屋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科学统筹群众、开发商、政府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在统一政策前提下,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分片实施,实行“一村一策”,为旧城改建提供政策保障。完善市级领导挂钩重点项目、指挥部成员挂钩联系到户制度,不断加大旧城改建工作力度。加快小花园片区安置房建设,启动实施交通饭店片区、客运中心片区、金星村片区和西大街片区安置房建设,营造以安置促征收、以安置促改建的氛围,实现提升城市品质、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发展活力的目标。
加强精细管理,提升城市形象。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城市管理体系。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统筹做好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等工程建设,加强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加快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深入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数字化建设,优化组织城市道路交通秩序,不断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塑造城市特色,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品牌。
(七)发展文化事业,推动文化繁荣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大理”城市品牌。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三馆一站一室一屋一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依法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管理,严格控制古城古镇古村古街风貌和格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推进太和城遗址历史文化体验区、元世祖平云南碑、大理府考试院、龙首关城楼恢复重建、周保中纪念馆改造等项目建设。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健全有效监管体系,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快发展文化旅游、演出演艺、影视拍摄制作、民族民间工艺、会展节庆、体育竞赛训练等文化产业,积极申办首届大理国际马拉松赛,协办好省第八届农民运动会。树立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倡导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大力弘扬“大气明理、崇尚礼仪、诚信进取、德化和谐”的大理精神,深入实施文明大理建设示范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力争在全省率先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八)加强改革创新,增添发展活力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广泛开展区域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努力营造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安全舒畅的社会环境、包容开放的人文环境。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进一步完善“州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支持经济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建设发展。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激发创新工业园区发展活力。2012年,开发区要实现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8%、40%、25%以上;度假区要实现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3%、40%、21%以上;创新工业园区要实现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8%、35%、25%以上。
(九)重视民生福祉,促进和谐发展
调整优化中小学校规划布局,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高中教育改革,积极支持发展民办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继续推行农村完小英语教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继续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实施好优生促进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大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力度,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力争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深入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抓好“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市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实施第三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特殊人群帮教,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坚持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健全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和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国防、双拥、民族宗教、防震减灾、统计调查、地方志、气象、审计、人防、老龄、侨务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三、狠抓政府自身建设,提升领导发展的能力水平
坚定不移地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创新政府建设,不断在执行力、创新力、凝聚力提升上下功夫,突出抓好学习、作风、制度、廉政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学习。不断学习才有思路。要始终将学习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进政府工作的有效手段来抓,各级干部要正视和查找自身在实现跨越发展中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向军队学习纪律、向企业学习效率、向教师学习敬业、向医生学习责任、向农民学习实在。抱着谦虚好学、奋发向上的态度,向书本学、向基层学、向群众学、向发达地区学、向周边兄弟县学,干中学、学中干,知行合一,借力、借脑,他山之石为我所用,不断提升行政能力。
二是抓作风。大力提倡实干精神,突出实干行政文化,围绕一旦确立目标、就务必干成的要求,强化政府作风建设。要做愚公移山、埋头苦干的实践者,不做指手画脚、评头论足的“评论家”;要做率先干、踏实干的实践者,不做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老油条”;要做早干、快干的实践者,不做拖拖拉拉、慢慢悠悠的“磨洋工”;要做精益求精、追求品质的实践者,不做流于一般、碌碌无为的“平庸者”;要做乐于奉献、团结干事的实践者,不做牢骚满腹、互相抱怨的“空谈者”。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扎实抓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三深入”活动,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为群众诚心实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确定今年为“执行力提升年”,将工作作风、工作实绩与干部任免、资金安排及考核奖惩联系挂钩,对重点工作和主要经济指标实行紧逼加压,加大督办检查力度,对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不认真办理、反馈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严厉进行问责,下大力气整治效率低下、弄虚作假、作风漂浮等不良风气,确保执行力得到提升。
三是抓制度。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府管理创新、提升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举措,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强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公开决策,推动决策制度科学化,确保行政决策不偏向;完善日常工作制度、项目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行政执法制度、绩效评估问责制度,推动执行制度规范化,确保行政执行不走样;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强化政府内部监督,拓宽新闻舆论等社会监督渠道,推动监督制度立体化,确保各种监督不缺位。健全完善严格的目标倒逼、交办跟进、现场会办、观摩激励和监督检查五大机制,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确保决策条条算数、任务件件落实、目标项项实现。
四是抓廉政。坚定不移地抓好政府廉政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稳步推进廉洁从政预警和廉政风险重点环节防范管理,注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加大监察、审计监督和治庸、治懒、治散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大力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严格控制公务接待、会议、庆典、公费出国(境)、车辆购置等经费开支,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树立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美好蓝图激动人心,跨越风帆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密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以更大的气魄和胆略、更加高昂的斗志和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和举措,立赶超之志,鼓奋进之气,创跨越之业,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大理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大理市 政府工作报告 大理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