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一、“十一五”暨2010年工作回顾“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永修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十一五”暨2010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锐意进取,顽强拼搏,成功克服历史罕见的冰雪、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强力推进“两区一村”建设,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长速度快、发展后劲强、城乡变化大、群众实惠多、协调发展好”的喜人局面。
——增长速度快。突出表现为:经济总量扩张,增长幅度加大,主要指标翻番,发展成效显著。2010年,全县GDP实现62.49亿元,增长15%,是2005年的2.45倍,年均递增1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61亿元,增长22.3%,是2005年的5.18倍,年均递增38.9%;固定资产投资84.79亿元,增长30.6%,是2005年的4.49倍,年均递增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4亿元,增长20%,是2005年的2.37倍,年均递增18.8%;财政总收入6.72亿元,增长17.5%,是2005年的2.57倍,年均递增20.8%;地方财政收入4.4亿元,增长23.2%,是2005年的3倍,年均递增24.5%。GDP、财政总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年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收入3年翻一番。园区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十一五”期间,我县先后获得全省经济综合先进县、全省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全省工业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林果业发展先进县、全省平安县、全省污染减排先进县、全省新农村建设五年十佳标兵县等荣誉称号。
——发展后劲强。突出表现为:经济结构逐年优化,项目引进逐年增多,工业实力逐年增强,融资力度逐年加大。经济结构逐年优化。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8︰56︰26,二、三产所占比重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6和4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分别达到10.75%和90.95%,比2005年提高了0.5和10.95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降低4.8个百分点。项目引进逐年增多。“十一五”期间,累计引进内资项目278个,实际到位资金116.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6倍;引进外资项目69个,实际进资1.56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2.4倍。特别是成功引进了总投资80亿元、年产40万吨有机硅单体及24万吨下游产品的一体化项目和投资5000万美元新增1.5万吨的气相二氧化硅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我县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有机硅单体和气相二氧化硅生产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硅都”。工业实力逐年增强。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家,比2005年增加34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企业65家,纳税超百万元企业10家,分别比2005年增加52家和7家;工业用电量达到7.4亿度,是2005年的3.1倍;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达到135.78亿元和15.03亿元,比2005年增加116.42亿元和10.85亿元。园区建设全面加强,五年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亿元,园区开发面积由2005年的4.5平方公里扩大到8.4平方公里,落户企业由59家增加到124家,全县基本形成了以星火工业园为龙头、云山工业园和城南工业园为两翼的“一区三园”工业发展格局。融资力度逐年加大。“十一五”期间,利用投融资平台筹集资金2.77亿元,经营土地融资11.33亿元,争取上级项目资金7亿元,“想建设无钱搞建设、想干事无钱干成事”的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城乡变化大。突出表现为: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市政设施全面完善,农村面貌全面改观,农业发展全面加强。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十一五”期间,城市建设实现了由湖西区向湖东区迈进的历史性跨越,城区面积由2005年的8平方公里扩大到16平方公里,人口由6.1万增加到8.5万,“一河两岸、一城三区”的城市发展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市政设施全面完善。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0亿元,共实施城市新(扩)建项目100余个,硬化道路70.84万平方米,新增绿地89.8万平方米、路灯1049盏,铺设排水(污)管道38公里、人行道板9.86万平方米,新建停车场10个、停车棚112个,新装电子监控系统4组。农村面貌全面改观。五年来,投入资金2.3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482个自然村、1.9万户、近8万农民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的目标;投入2.2亿元实施了“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32%提高到36.3%;投入2.6亿元实施了鄱湖二期三角联圩、云山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水利工程建设,农业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投入1.9亿元新修农村公路550公里,新建(改造)乡级公路35.7公里,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国省道为干线、县道公路为辅助、乡村公路为网络的交通体系。农业发展全面加强。粮、棉、油等传统农业产量稳中有升,以“五大龙头、五大基地”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加快发展。2010年,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8家,比2005年增加15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家,比2005年增加2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创建省级农产品品牌8个、绿色有机食品品牌18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3个,分别比2005年增加5个、12个和5个,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
——群众实惠多。突出表现为: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进一步扩大,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宜居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42元,比2005年净增2534元,年均递增11.5%,是增幅超历史的五年。农业税和“三提五统”全面取消,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五年来共发放各项农业补贴3.7亿元,兑现家电和汽车下乡补贴2200余万元。社会救助进一步扩大。2010年,城镇低保对象1.15万人,比2005年增加1000余人,月人均补差由57元提高到190元。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85%,比2005年提高28个百分点。同时,先后启动了农村低保、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两老”生活补助、农村困难户危旧房改造和部分军队退役人员生活补助等工作,社会救助范围不断扩大。五年来,共向社会发放保障救助资金2.9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2倍。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期间,新增城镇从业人员31299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35000人,安置困难群体再就业4020人,发放小额贴息贷款1.65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启动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分别达到96%和99%,实现了医疗保险全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2005年的29839人增加到47506人,增长59.2%,人均养老保障水平由2005年的每月450元提高到1035元,增长130%。率先在全省推行农村二胎纯女结扎户养老保险,启动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840套,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全免费,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宜居水平进一步提升。开展了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维修改造了一批支街小巷,对16平方公里建成区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垃圾死角、乱搭乱建、路边菜地”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同时,投入160多万元对县图书馆进行了维修改造,投入400多万元新建了全省一流的田径运动场,投入3000万元新建了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高标准新建了4座公园,开通了3条城市公交线,人居环境大大改善。
——协调发展好。突出表现为:各项改革成效明显,社会事业日益繁荣,维稳安全态势良好,民主法制进程加快。各项改革成效明显。困扰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难题在全市率先突破,除农垦系统外112家国有集体企业全部完成改革任务,13801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深入开展了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对711名教职工和35名政法干警进行了收编或安置,县处级干部按政策全部纳入县财政负担,“两田制”改革积极稳妥有效实施。深入推进了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深化了卫生医药体制改革,完成了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实施了财政体制改革,体制机制活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日益繁荣。五年来,对159所中小学、12个乡镇文化站、35个村落社区文化场所、17所乡镇卫生院和206个村卫生所进行了改造或扩建,新建农家书屋110个,累计用于民生工程资金达10亿元。启动了卫生信息化“四网合一”和省级农村药品“两网”示范县建设,全县15个乡镇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成功创建了省级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和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光明·微笑”工程提前完成目标任务。实施有线电视城乡联网,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率由2005年的15%提高到90%。完成了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力实施土地整理和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共完成土地整理16765亩,开发造地5679亩。在全省率先开通环境在线监控系统,环境影响评价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十一五”期间,共接待游客304.7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41亿元。维稳安全态势良好。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安全生产实现了“一杜绝、一控制、一减少、一下降”的总体目标,社会综合治理呈现出“两下降、两增强、两杜绝”的喜人局面。民主法制进程加快。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五年来,向县人大常委会专题汇报65次,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28件、政协委员提案630件,办复率100%。大力推进政府法治化进程,建立健全了政府集中采购、招投标代理及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等各项制度,成立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深入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县“三年决战工业300亿”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牢牢把握“强工兴城”这条主线,强力推进“两区一村”建设,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决战工业首战告捷。紧紧围绕“三年决战工业300亿”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园区平台建设,启动实施园区12项重点工程,从水、电、路、气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打造。总投资2.5亿元的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即将交付使用;高标准编制了艾城、军山集镇规划及控制性详规;全面完成了星云大道路面硬化及雨污排水、燃气、电讯管网工程,实现了星火工业园与云山工业园的全面对接;完成了星火工业园自来水扩容工程,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生产生活的用水问题;园区管道天然气成功点火,星火工业园成为全省首家接入天然气的县级工业园区;完成了神州通963亩土地清算收回工作;尤其是已经打通的艾恒公路,可扩充园区工业用地6000余亩,园区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产业发展力度加大,有机硅产业被列为全省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受到省市领导高度关注;星火有机硅厂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已通过国家评审,填补了九江市的空白,有机硅产业已成为全省一张名片,正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2010年,工业园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9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8.1亿元,实现利税13.2亿元。在园区强有力的支撑下,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35.78亿元,增长34.3%,决战工业实现了三年首战告捷。
——兴城力度空前加大。筹资近22亿元,启动了“三条路、三个湖、三大功能设施和三大配套工程”等20项重点工程建设,城市框架实现了历史性扩张,城市品位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其中,长2.5公里的沿河大道和2.4公里的环湖油路铺设全面完成,3.5公里的开元大道完成了砂石路面铺设,1.3公里的规划一路、二路推进顺利,湖东区两纵一横主路网全面形成;投资9000万元的湖东综合学校、投资3000万元的成人教育中心、投资2.4亿元的星火安置小区基本竣工;投资3000万元的湖东医院已全面开工;星火小区商业街、山水美地小区、仿古一条街、夜宵城等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占地4000亩的白莲湖湿地公园、4万平方米的白莲公园东湖已向市民开放,9万平方米的莲星湖改造工程正稳步推进。2010年,城市建设实现了投资总额、项目个数、建设速度、融资规模、规费收缴 “五个超历史”。
——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围绕星火有机硅一体化项目上下游产业配套,抢抓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大招商,招大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全年新引进3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48个,亿元项目21个,实际到位资金45亿元,增长110%;新引进外资项目12个,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个,实际进资5004万美元,增长48%;完成外贸出口2180万美元,增长96%。其中,大唐风电、卡博特扩能、智能表计、氟碳新材料等10亿元以上项目1个、5亿元以上项目4个、亿元以上项目16个,签约资金超过58亿元;安拿度一期、恒丰酒业、金凤凰三期、虹润化工、201硅油等8个亿元以上项目已经建成投产,预计年产值可达12亿元;902航天新材料、金属硅还原剂、志高空调配件、云居山茶油、230新型材料等10个亿元以上项目已开工建设,项目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三农”工作保持领先。在强工兴城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三农”工作力度。投入资金5000万元,高标准完成91个新农村点建设,打造了柘林高山组、江上麻沙组、艾城陈家组、涂埠黄家组、八角岭山咀组、三溪桥红山组等一批精品样板示范村。农村清洁工程深入推进,成立集镇环卫所19个,建成乡级垃圾焚烧处理中心5个、乡镇垃圾集中填埋场12个,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围绕“12345”工程,传统农业发展稳中有升,粮食总产达到23.5万吨,棉花9366吨;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快,蔬菜种植面积达6万亩、果业15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4.3万亩,全县已形成以水果、水产和蔬菜为主导的“两水一菜”特色产业格局。特色农产品品牌增至16个,走出国门5个,其中,“秀域”牌鳜鱼、“独一处”牌柑橘销往日韩等国,“宏康”牌蔬菜主销香港,艾城的鸭子专供煌上煌集团,恒丰的“黑美人”西瓜登入沃尔玛超市,成为农超对接“九江第一家”。规划了3平方公里的农产品加工园区,新引进农业项目13个,其中亿元项目4个。争取国家各类资金2亿元,全面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完成了89件惠民实事。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为622名在职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次性报账率和实际住院补偿率均居全省第一;突出抓好就业创业,继续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受益范围,全年发放小额贴息贷款6160万元;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实物配租廉租房504套,解决了一批困难群众的住房难题。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启动了城镇新区教育园区试点工作,顺利通过了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科技创新加快步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顺利通过国家人口计生委“十一五”终期评估检查。文化事业日益繁荣,12个乡镇文化站完成达标建设。社会稳定保障有力,加强了物价监管,粮食、猪肉、蔬菜等价格涨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向城区低收入家庭发放价格补贴104万元;坚持重点信访案件包案制度,在全省率先开通县乡远程视频接访系统,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深化和谐平安永修创建,加快“天网”工程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公众安全感指数达97.81%,列全省第一,治安好转率指数达95.87%,列全省第四、全市第一。同时,统计、工商、体育、供销、农机、扶贫和移民、行政服务中心、气象、消防、老龄、应急、侨务、人防、台办、地震、档案、残联、工青妇、文联、民族宗教、民兵预备役、金融、保险、石油、供电、供水、烟草、通信、邮政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专项整治成效明显。按照省市要求,顺应群众诉求,集中开展了一批专项整治行动,成绩斐然。房地产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对2000年以来县城范围内的79宗用地、51个房地产开发项目、328栋房屋进行了全面核查,共追缴违规资金3300万元,立案2起;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了拉网式检查,清退“吃空饷”19人,督促返岗32人,追回财政工资112万元;短短一个月内顺利将城区5座砖瓦窑全部依法取缔;殡葬改革决战决胜,杜绝了哀乐扰民的现状;电动三轮车整治彻底干净,300多辆非法营运电瓶三轮车被集中销毁;糖果工业园集中整治行动及时,对14家无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查处;城市规划区内违规建房和非法开发房地产行为得到严厉打击,城市开发建设更加规范有序,人民群众利益得到维护。
——抗洪救灾取得胜利。面对近十年来最为严峻的洪水考验,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投入防汛抗洪。在省、市的坚强领导和部队官兵、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下,夺取了防汛抗洪的全面胜利,实现了“无垮坝、无溃堤、无死人、无内涝”的目标,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抗击“龙卷风”救灾工作应对及时,处置果断,取得了“无一人死亡、无一户上访、无一家因灾返贫”的良好效果。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从实际出发,把目标锁定在奋力赶超、实现科学发展上,把精力集中在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上,把感情倾注在改善民生、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上;把基础建立在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上,抢抓机遇,团结拼搏,全县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对外形象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们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结果;是县委正确领导、人大依法监督、政协积极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全县人民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攻坚克难、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在各个领域的全县人民,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政法干警和武警官兵,向参与永修经济建设、支持永修经济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绩鼓舞人心,形势催人奋进。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历程,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为:经济总量偏小,综合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支撑项目不多;财税增收乏力,收支压力突显;改革任务繁重,社会维稳压力较大;农业抗风险能力不强,农民增收缓慢;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建设还有待加强等等。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展望
未来五年,是我县科学发展、加快崛起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深入实施“两区一村”发展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工业化支撑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全面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努力实现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
按照上述工作要求,今后五年主要预期目标是:
——努力建设一个经济更加繁荣的新永修。GDP年均增长15%以上,实现翻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突破1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突破 500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突破2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突破26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到13︰59︰28。
——努力建设一个城乡更加美丽的新永修。省级卫生县城建设全面完成,省级园林城市建设基本成型,市民居住环境显著改善;湖东区城市功能基本完善,美化、绿化、硬化、亮化标准均达到省级卫生县城要求;建成区面积达到1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2万;一批重点集镇发展有序推进、规模明显壮大,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2%;进一步扩大新农村建设覆盖面,着力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努力建设一个生活更加富裕的新永修。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年均增长10.6%;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65亿元,年均增长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3平方米。
——努力建设一个生态更加文明的新永修。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单位GDP能耗降低19%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5%;中心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稳定在二级标准;县城自来水改造全面完成,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以内。
——努力建设一个社会更加和谐的新永修。持续增加民生领域的投入,教育、文化、卫生、住房、救助和养老等方面的支出得到有效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初步实现城乡全覆盖;不断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与服务,信访、安全生产和综治工作体系更趋完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我们将着重在“五个突破”上下功夫。
1、加大强工力度,在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上实现新突破。以工业赶超发展为目标,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以大企业、大项目、大产业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地实施强工战略,不断增强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星火有机硅一体化和卡博特扩能项目建设,围绕有机硅产业做足文章,致力把星火工业园打造成世界最大的有机硅单体和气相二氧化硅生产基地,争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力争2015年,有机硅产业产值达到220亿元;大力推进“新型建材、机械电子、食品加工、生物制药”四大优势产业发展,力争2015年产业产值分别达到80亿元、50亿元、35亿元和7亿元。加快推进园区发展,加大园区投入,扩大园区规模,完善园区功能,强化园区管理,确保“一区三园”建成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亿元,税收突破10亿元。
2、保持兴城势头,在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推进城市建设,以高起点规划为引领、高效益经营为突破、高水平管理为目标、高标准建设为关键,加快湖东区开发;坚持基础设施优先、公共设施优先、环境景观优先的原则,逐步启动行政中心组团、修河二桥、湖东市民文化广场和县城客运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县城自来水改造、垃圾填埋场等一批功能性项目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用5年时间把湖东建设成为一个核心区建成面积达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过5万的现代山水园林新区,真正实现“一河两岸、一城三区”的城市发展构想。以园区、交通路网、旅游开发为依托,切实加快集镇建设,选择艾城、虬津、柘林、吴城、云山等一批交通区位好、发展潜力大、有一定规模的集镇予以重点扶持,力争通过3-5年时间,打造一批在全市有影响力、在全县有支撑力、对周边有带动力的中心集镇。
3、推进农业产业化,在提升“三农”工作水平上实现新突破。以农村做美、产业做强、农民做富为方向,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所有村庄规划、村庄布点规划和乡镇驻地总体规划编制,力争2015年全县建成800个新农村建设点,完成1000个自然村庄和19个乡镇集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深入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稳定粮、棉、油等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依托“五大龙头、五大基地”和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新增优质蔬菜基地6万亩、水产基地1.6万亩、果业基地10万亩,其中柑桔基地5万亩、早熟梨基地3万亩、水蜜桃基地1万亩、优质枇杷基地1万亩;培育年产值超2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1个、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率达到70%。切实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完成鄱湖二期防洪工程三角、九合圩建设,启动立新、高桥、幸福、朝阳等万亩以上圩堤改造,完成47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实施105、316国道和虬津大桥改造,新修(改造)乡村公路41条、110.9公里,自然村公路935条、794.7公里,新建(改造)县城、吴城、公司墩等5个综合性码头。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加强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农村信息化体系、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让现代化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4、扩大改革开放,在推进机制体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实行对外开放,注重优化结构、丰富方式、拓宽渠道、提高质量,不断提升经济外向度。加强区域经济协作,主动承接各方产业梯度转移,通过大型经贸活动、专业推介会、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力争五年引进内资200亿元,利用外资2亿美元,实现外贸出口2亿美元。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和机关效能建设,大力倡导各行业、各部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激发全社会投资创业的活力,努力为投资者营造安全、文明、舒适的投资和创业环境。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深化各领域改革,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机制体制保障。
5、发展社会事业,在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着力构建均等化、广覆盖、高标准的公共服务新体系,形成民主法制健全、彰显公平正义、呈现和谐文明的社会发展新气象。加大民生工程实施力度,积极促进就业和创业,争取启动农村养老保险,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弱势群体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六五”普法,增强公民知法、守法意识;坚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加快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全面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增强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教育;强化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安全生产监管;及时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合理的利益诉求;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我们确定这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既是落实上级要求、顺应赶超需求、呼应群众盼求的必须,也是抢抓发展机遇、释放发展能量、乘势加快赶超的必然。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始终咬定目标不放松、坚定信念不动摇、扎实工作不懈怠,始终依靠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到“十二五”末,我们相信,一个繁荣、美丽、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永修必将展现在我们眼前!
三、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永修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立足新起点,放眼国内外,我们面临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交织,压力与动力并存。就挑战和压力来说,虽然国内外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但基础并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结束;虽然我县去年取得了较好成绩,但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的基本状况并未改变,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竞争态势并未改变,仍然面临着主要指标增幅、经济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引进、农民持续增收、财政收支困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巨大压力。就机遇和动力而言,从全省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期为2009年至2015年,永修作为沿湖重要周边县,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全面实施,今年乃至今后3-5年,必将为我县更多地争取政策支持、促进产业和要素集聚提供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从全市来看,市委推进“产业集聚、企业做大”,打造十大产业“航母”,有机硅位居其中,这对于我们做大做强有机硅产业、打造“世界硅都”将带来更多地政策支持。从全县来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城区、园区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以有机硅产业为龙头的一大批相关配套项目落户园区,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因此,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下定决心,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就一定能在竞争中获取新优势,就一定能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11年的政府工作,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强力推进“两区一村”建设,始终做到“三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走工业崛起之路,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坚定不移统筹城乡发展),坚决落实“三个千方百计”(即:千方百计做大经济总量,千方百计提高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千方百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加快进位赶超、跨越发展步伐,为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全县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完成72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确保完成170亿元,力争突破200亿元、增长30%以上;财政总收入确保完成7亿元,力争突破8亿元、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49亿元,力争达到5.09亿元、增长1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46元,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以内。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坚定不移走对外开放之路,努力增强发展后劲。
招商引资是集聚生产要素、促进投资增长的重要推手,更是经济实现提速发展的有力支撑。我们将以更大的力度扩大开放、更强的举措开展招商。
1、强化重商之识。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责任、第一要事、第一政绩来抓,进一步强化招商责任意识、优先意识、绩效意识,高位推动招商,强化督查考核,做到一切为招商引资服务、一切为招商引资让路,努力在全县形成招商引资人人有担子、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的浓厚氛围,掀起招商引资新高潮。力争全县新增固投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固投3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到位资金31亿元;新引进外资项目10个,实际利用外资4600万美元。
2、提高招商之效。一是创新机制抓招商。改变过去组团招商方式,将全县单位部门分成三类,分别下达招商任务,落实招商责任。成立6-8支由处级、科级领导干部带队的招商小分队,专门围绕有机硅关联产业,抢抓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大量企业外迁的有利机遇进行招商。同时,充分发挥香港活动周、“赣台会”、金秋经贸活动月、有机硅产业专题推介会等招商平台作用,突出加强与大企业、大项目对接,着力引进一批重大项目。二是主攻项目抓招商。突出抓好一批达产达标企业扶优扶强,确保泽晖纸业、安拿度、金凤凰、金枫玉石、恒丰酒业、七娃食品等项目尽快技改扩能;突出抓好一批已签约落户项目,确保大唐风电、粮油储备加工、氟碳新材料、卡博特扩能、智能表计、奥克斯空调配件、不锈钢金属纤维生产等项目早开工建设;突出抓好一批已开工建设项目,确保纳米微晶建材、志高空调配件、硅油硅树脂、金属硅还原剂、230新型材料、902航天新材料等项目早建成投产;突出抓好一批跟踪洽谈项目,力争太阳能密封胶、稀有金属钽铌、塑钢型材、厨具、汽车配件等项目早签约落户,巩固和扩大招商成果。三是强化激励抓招商。创新奖励机制,对引进重大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的有功人员进行重奖,最大限度调动方方面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坚持内外商并举,扎实开展全民创业,着力激活民间资本,鼓励本土能人创业,大力发展本土经济和返乡经济。
3、打造安商之地。牢固树立“三分招商、七分安商”的理念,从每个部门单位安排一名副职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帮扶,贴身服务。同时,继续推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优化环境定期通报制,对客商反映的困难和问题,特事特办、急事快办,全面提高安商水平,真正使企业在正常经营时感觉不到政府的存在,遇到困难时感到政府无处不在。
(二)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坚定不移走工业崛起之路,不断扩张经济总量。
紧扣“三年决战工业300亿”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强工力度,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做大做强工业经济规模。2011年,力争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
1、做大骨干企业。大力支持以星火有机硅厂、卡博特、嘉懿新材料、星火狮达等为主的一批有机硅关联骨干企业,以安拿度、纳米微晶、金凤凰等为主的一批建材骨干企业,以华永实业、志高空调、奥克斯空调、鼎升钢构等为主的一批机械电子骨干企业,以七娃为主的食品加工骨干企业,以泽晖纸业为主的造纸骨干企业,技改扩能、重组合作、追加投资,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县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专门设立企业规模奖、企业纳税奖、企业创名牌奖、企业上市奖和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节能改造和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发展壮大。2011年,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过五十亿的“航母型”企业1家,过十亿2家,过五亿5家。
2、推进产业集聚。紧紧围绕星火有机硅厂、安拿度磁业、华永实业、七娃食品、泽晖纸业等龙头企业上下游大宗原材料、辅料、主导产品、副产品大力招商,积极做好“补链”、“增链”、“壮链”文章,着力打造有机硅关联一大产业集群,着力培育新型建材、机械电子、食品加工、生物制药四大产业,大力拓展造纸、办公文具两大产业,不断提升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构筑经济发展的脊梁。对于产业配套集群项目,用地上,实行“一事一议”;用电上,限时办理有关手续,收费按最低标准执行;用工上,建设新市民公寓,优先满足企业员工需求;融资上,组建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式融资担保公司,优先为企业融资担保提供服务。力争有机硅关联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90亿元,新型建材30亿元,机械电子20亿元,食品加工13亿元,造纸6亿元,办公文具3亿元,生物制药1亿元。
3、夯实园区平台。以实施重点工程为带动,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星云大道向北延伸段砂石路面、艾恒公路路面硬化、火炬大道路面拓宽、园区供电网络扩容改造、园区汽配物流港、城南工业园沿河路、永盛路路基及硬化、星火厂新大门景观改造、园区污水管网、希望大道雨水管网工程建设;着力抓好第二期新市民公寓、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突出抓好园区3500亩用地征地拆迁及安置、2000亩土地报批及平整工作;积极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回收和闲置厂房盘活招商工作;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2011年,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确保达到160亿元、力争180亿元。
(三)以宜居宜业为目标,坚定不移走科学兴城之路,大力提升城市品位。
按照“一河两岸,一城三区”的城市发展格局,继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特色,始终保持兴城势头,努力把中心城区打造成“湖在城中、城在河边、山水相映、宜居宜业”的江南山水园林城市。
1、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全面推进城市开发。湖东区主要以5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为主,湖西区主要以提升城市品位为主,老城区主要以解决市民诉求为主,突出抓好“三个一批”。一是完成湖东医院、湖东综合学校、成人教育中心、莲星湖、开元大道硬化绿化亮化、仿古一条街、垃圾填埋场、站前路危房改造、湖西区农贸市场、燃气管网等一批续建重点项目建设;二是加快新城大道改造升级、湖东市民文化广场、湖东污水管网、五星级宾馆、滨湖南路、江玻路、行政中心组团办公楼等一批新建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启动县城自来水改造、修河二桥、殡仪馆搬迁、行政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选址、可研、立项等前期工作。同时,积极完善一批支街小巷硬化、亮化工程,督促书香门第、浔海御景、嘉诚天地等住宅小区完成绿化、美化建设,不断改善市民生活环境,确保城市建设投入不降、力度不减。
2、提升城市经营水平。坚持城市开发与城市经营互动结合,按照“先做环境后卖地、饥饿法供地”和“统一规划、一级垄断、总量控制、净地出让、招标拍卖”的经营理念,以盘活城市存量土地为重点,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规范二三级市场,有的放矢,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确保全年收储土地1000亩、力争1500亩,出让土地300亩,实现土地收益3亿元以上。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城投公司融资平台作用,力争全年融资2亿元以上;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资格局。着力实施造地增粮和土地增、减、挂工程,坚持依法申报、征用和供应土地。继续巩固房地产专项治理和“两违”清理整顿成果,坚决查处非法买卖土地行为,规范城市经营秩序。
3、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加强对规划的编制完善和监督管理,强化规划执行的量化和刚性,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做到以规划保障建设、调控建设。不断加强环卫、园林、城管三支队伍建设,健全机构,配齐人员,创新管理模式,开展市场化运作试点,提升管理效益。积极推广小区物业管理和居民小区自治管理,努力形成“无缝隙全覆盖、无空档全天候”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查处打击乱搭乱建等违规违法行为。
(四)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坚定不移走强农富民之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落实政策、加大扶持、积极引导,努力实现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力争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9.35亿元,增长8%。
1、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全面落实粮棉油种植面积,切实抓好高产创建工作,促进传统大宗农业稳步发展。以农业产业化为主攻方向,狠抓农业项目引进和建设,力争全年分别引进1-2个亿元以上农业加工型和基地型项目。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力争引进和引导1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园区,新增1家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2家过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努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高标准抓好1个万亩农业产业基地示范区、10个千亩示范片建设。加快农产品品牌创建,确保新增省著名商标3个、绿色有机食品品牌3个。扩大“两水一菜”产业规模,确保新增水果种植面积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000亩、水产养殖面积2000亩,尽快把我县打造成省会南昌的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供应基地。
2、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村镇联动和村落连片整治建设为重点,精心选点,科学布局,着力建设100个新农村点,认真抓好“七改五普及”,扎实推进“三绿一处理”,精心打造一批有永修地域特色、在省市有影响的精品示范村庄。全面整治村庄环境,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积极推行“445”处理模式,规范乡镇垃圾处理中心运作程序,提高焚烧炉使用效率,并在云山、江上、梅棠等地新建垃圾处理中心,切实做到垃圾处理不出村,努力打造一批房前屋后花果园、村内道路林荫化、村庄周围风景林的生态文明村,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3、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坚持把水利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面完成鄱湖二期防洪工程三角圩3.3公里和九合圩恒丰段10公里除险加固,积极争取资金启动三角圩剩余12公里和九合圩九合段除险加固。完成三角、九合、永北、郭东圩堤险段防渗应急处理和马口圩、燕山水库除险加固,适时启动立新圩除险加固,初步完成全县所有小(二)型水库应急除险,确保全年完成土石方280万方。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前期工作,实施龙安河流域综合治理。完成马口、八角岭、恒丰、燕坊、虬津小农水重点县工程项目。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6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31万亩,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五)以积极稳妥为前提,坚定不移走改革创新之路,坚决破除机制体制障碍。
始终坚持把推进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更强的举措和力度,破除影响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释放发展活力,提升发展水平。
1、全面启动国有农垦企业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计划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全市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的总体要求,启动云山、恒丰、永丰、八角岭四家农垦企业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强与省、市沟通联系,努力争取省财政解决省属下放农垦企业改制资金不足问题,千方百计破解人员多、资金少、安置难等瓶颈。继续完成其他六大系统企业改制扫尾工作,巩固改革成果,确保全县企业改制职工安置率达95%以上。
2、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力争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万亩。深化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积极运作林业要素市场,启动商品林森林保险业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000万元以上。深化粮食流通领域各项改革,大力发展粮油加工、仓储物流项目,推进粮食产业化。稳妥推进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改革试点工作,切实提升人口计生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网上招标采购并执行零差价销售。
3、深入实施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探索完善县乡财政预算方案、编制程序和办法,实现财政预算支出全方位动态管理。推进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完善教育、卫生系统绩效工资改革,完成契税、耕地占用税“两税”征管划转,巩固完善惠农资金“一卡通”改革,全面加强乡镇财政“两基”建设,深化财政投融资改革,完善融资平台,成立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强化财政监督,不断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六)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坚定不移走和谐发展之路,全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围绕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1、倾力推进民生工程。按照“两个同步”的要求,始终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托民生,做到两项工作一起抓,两项任务一起下,两副担子一起挑,两个成果一起要。围绕就业创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事业、医疗保障、住房保障、扶贫开发、生产生活水平等八个方面,扎实办好91件民生实事。
2、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落实“两免一补三资助”政策,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加速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建设,有计划启动2-3个乡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注重科技成果应用,抓好科技入园活动,支持和培育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努力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不断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做好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等工作,突出抓好重大疾病防控,提高医疗服务管理水平,保障医疗安全。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强化环保前置审批制度,加大落后产能关停取缔力度,扎实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加大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力度,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积极发展老龄事业,重视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加强民族和宗教工作。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切实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征兵和人民防空工作,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完善吴城古镇旅游区和凤凰山桃花园、龙源峡景区配套设施建设,争创国家3A级景区。
3、全力维护和谐稳定。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和谐平安永修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偷盗抢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信访和群众矛盾调解工作,畅通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七)以加快发展为己任,坚定不移走执政为民之路,积极塑造高效政府形象。
以“发展提升年”活动为契机,不断强化执行力,提高操作力,提升公信力,努力建设一个善谋发展、求真务实、高效廉洁、亲民为民、依法治县的人民政府。
1、坚持科学施政,倾力为人民服务。坚持用科学的眼光谋发展,用改革的思路抓发展,善谋发展之策,善创永修之新。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动适应,超前谋划,增强在逆境中求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赶超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危中抓转机,难中攀新高,努力在发展中寻求新突破,在开放中实施新举措,在工作中开创新局面,扎实推进永修发展赶超跨越。
2、坚持务实执政,积极向人民尽责。强化“作风就是战斗力,落实就是生产力”的观念,坚持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少坐机关,多下基层,多往一线跑,多解决实际问题。算好时间账、效率账,以“拼字当头、抢字当先”的精神,以“只争朝夕、分秒必争”的行动,真抓实干,少说多干,埋头苦干,以高效率赢得高速度,以快节奏换取快发展。建机制,抓督导,严奖惩,营造环环紧扣抓落实的干事氛围。
3、坚持依法行政,自觉受人民监督。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不断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努力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实施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公开听证、社会公示等制度,提高行政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4、坚持廉洁从政,务求让人民满意。认真贯彻《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建设,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坚决制止奢侈浪费,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政府运行成本。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强化行政监察、财政监察和审计监察职能,加强对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做到防腐关口前移。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用廉洁的形象取信于民、用清新的政风服务于民、用工作的业绩造福于民。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争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是时代的呼唤,是人民的重托。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群策群力,真抓实干,为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谱写永修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永修县 政府工作报告 永修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