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全南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全南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5-25 13:30:1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一、2013年工作回顾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全面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南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全南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全面加快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大局,合力攻坚,奋发进取,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坚持主攻项目强后劲,苏区振兴发展迈出新步伐。

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4.48亿元,增长9.7%。财政总收入7.15亿元,增长23.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9亿元,增长16.5%;税收收入比重达到90.4%,位居全市前列。固定资产投资24.58亿元,增长2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3亿元,增长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6亿元,增长13.1%。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99元,分别增长15.6%18.2%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大力实施项目攻坚,累计储备重大项目300个,其中进入市项目库近200个。开展了重点工程征地拆迁“百日大会战”活动,实施了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增减挂”、土地开发等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例行督察。全年安排重点工程项目108个,其中省、市重点工程项目8个,完成总投资20.2亿元,增长30.3%,桃江公园等20个重大项目顺利竣工。

向上对接成效初显。“央企入赣”取得阶段性成效,与中国核工业集团等4家央企分别签订了合作项目框架协议,总投资达52亿元。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对口支援工作有序推进,编制了对口支援项目100多个,并协助完成了前期调研工作。成功争取了110千伏陂头输变电、移民搬迁等一批重大项目,全年争取上级到位资金10.02亿元,增长22.4%

一年来,我们坚持转型升级兴产业,经济增长质量跃上新台阶。

新型工业引领发展。大力推进广研光电等重点项目建设,华星氟化铝等一批优质项目竣工投产。着力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新资源、包钢晶环等2家稀土分离企业获得国家工信部稀土企业准入资格,新资源氧化镝产品被评为“2013年江西名牌产品”。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总数达到4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4亿元,增长29.1%;利税12.97亿元,增长95.1%

对外开放提质增效。结合县工业园区扩区调区工作,加快推进赣州“三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全南基地建设,承接产业平台更加优化。组建产业招商团13支,实行驻点招商、产业招商,先后组织或参与赣州“三南”(深圳)推介会、第六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暨十一届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中国光彩事业赣州行、“央企入赣”投资合作洽谈会等大型招商活动。新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6个(亿元项目3个),实际进资25.55亿元,增长18.8%;实际利用外资5336万美元,增长10%,其中现汇进资530万美元,增长8.4%;完成外贸出口总额1.05亿美元,增长37.5%

现代农业强基固本。粮食总产达到7.02万吨,实现“十连丰”。高标准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健全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农业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建成芳香花木产业基地6万多亩,带动6000多户农民受益;蔬菜种植面积9.95万亩;柑橘黄龙病得到有效控制;打造千头以上生猪标准化示范基地12个,生猪出栏27.9万头。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家,农民合作社达到100个。举办农业技术培训108期,培训农民2.7万人次。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完成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4.36亿元,增长10.4%。加快了古梅园、瑶族风情园、雅溪围屋、天龙山景区等项目建设步伐,新增“农家乐”乡村旅游点25个,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2亿元,增长18.5%。中国建设银行顺利恢复并开始营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7.88亿元,增长13%;贷款余额23.83亿元,增长22.6%。商品房销售面积10.98万平方米,增长59.6%

一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城乡齐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步入快车道。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先后启动了绕城一级公路、小街小巷改造等20多个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县城建成区扩大到8.66平方公里,人均绿地面积12.95平方米,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2.22个百分点。深入推进“治脏、治乱、治堵”工作,成功创建了省级文明城市、市级卫生县城。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有效遏制了违章建筑蔓延势头。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编制完成金龙镇、南迳镇总体规划,启动并实施了全省首批百强中心镇——南迳示范镇建设。扎实推进镇村联动工程,打造了大田万亩梅园产业新村、瑶族旅游新村等一批综合示范点建设。突出抓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全面完成了26个省扶点和12个市县自建点整治任务。

基础保障能力增强。加大农村公路改造投入,完成上汶线上屋场至陂头桥升级改造工程,新建通村(组)公路78公里。开通新型城市公交,加密农村客运班线,有效缓解了群众出行难问题。切实抓好小农水重点县等水利项目建设,县城及陂头、社迳等乡镇防洪工程稳步推进,全面完成12座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以及2个千吨万人、6个百吨千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造农村低压线路60多公里,解决低电压用户10245户。

一年来,我们坚持改善民生促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呈现新局面。

民生保障有新成效。全县用于民生支出资金6.6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5.4%,增长14.3%,提前并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民生工程指标。实施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批民生实事,建成保障性住房432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建立了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开展了重特大疾病救助、城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等两项全国试点工作,被评为“2013年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县”。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步伐加快,拆除土坯房3896户,改造竣工7383户,占总任务的117%

社会事业有新进步。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深入实施,争取科技计划国家级2项、省级4项,首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县”,并被批准为全省“创建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示范县”。启动了第四小学和县城、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扩建了第三小学,改造了一批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群众文化活动,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客家擂茶制作技艺、谭坊“举人龙”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县人民医院迁建及乡(镇)、村(居)标准化卫生院(室)建设扎实推进,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人口计生工作水平稳步提高,被评为“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并荣获“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奖”。

生态建设有新提升。扎实推进“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2万亩,占省下达任务的183.3%,被列为国家木材战略性储备基地示范试点县、省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县。开展了环保专项行动和环保核查整治行动,全面完成省、市下达节能减排任务。加大了对乱砍滥伐、非法冶炼、违规排放等行为的整治力度,全县70%的乡镇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南迳镇、城厢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社会治理有新成绩。和谐平安全南建设深入推进。加强了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食品药品、校园校车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扎实开展“六五”普法,荣获“20112013年全省普法教育工作先进县”。坚持县级领导接访包案制,完善了“天网”工程,全县未发生群体性事件和有影响的恶性刑事案件,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3.1%。在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中排全市第1位、全省第2位,被评为全省安全感测评公众满意县。

一年来,我们坚持改进作风抓落实,政府自身建设焕发新活力。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化“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全覆盖常态化、“治庸、治懒、治散”等工作,着力整治“四风”问题。精文减会力度加大,以县政府和县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的文件减少27.6%,政府工作提速提质提效。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了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实现了县、乡(镇)二级政务服务平台管理同步对接、效能同步监察、效率同步提升。大力推行“阳光政务”,深化政府信息公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8万余条,政府决策更加透明。自觉接受人大、政协、人民群众和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政协委员提案共85件,办结率、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达100%。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三公”经费支出同比有较大幅减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监督和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县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县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全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南欠发达、后发展的县情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经济社会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不大,城乡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二是经济结构不优,产业层次较低。三是土地、融资等要素瓶颈依旧突出,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四是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依然不少,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五是社会治理压力仍然较大,公共服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六是少数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加快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攻坚之年。尽管国内外宏观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但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向深入,新的改革红利将陆续落地,完全有条件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就全南来说,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等政策叠加效应逐步释放,尤其是“央企入赣”及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对口支援深入推进,内在优势动力不断激发,苏区振兴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牢牢把握各项工作的主动权,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大力实施“三提”、“四力”、“五个发展”战略(工业提质、农业提效、三产提速;解放思想力、激发创造力、强化凝聚力、提升执行力;推动全南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纵深推进“三地一城”、“四个全南”建设,全力打造赣南苏区改革振兴前沿阵地,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增长11%。财政总收入达到7.88亿元,增长10.2%;公共预算财政收入达到4.25亿元,增长2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1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有所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以改革开放推进苏区振兴发展

坚持以实施重点领域改革为突破口,把改革创新贯穿振兴发展全过程,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类瓶颈难题,不断增强振兴发展驱动力。

——实施重点改革。认真研究和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若干意见》等方针政策,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各类要素市场。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设置,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把省、市下放的审批事项接住、管好,废除一切不必要的行政审批,提高办事效率。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抓好财政预算决算的信息及“三公”经费公开工作,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按5%的比例压减“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预算。完善投融资体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建设;降低创业门槛,激活各类创业主体,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房屋所有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逐步将农村土地、房屋等产权纳入交易范围。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探索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协调机构,确保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推动开放对接。抓好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对口支援工作,使我县成为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密切跟踪国家重点投资方向,争取更多项目列入上级计划“盘子”,年内争资争项力争突破12亿元,增长20%以上。加快赣州“三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全南基地建设,努力创建外贸转型升级专业示范基地、县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做强产业承接平台。围绕矿产品精深加工、机械电子、新材料等优势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机制,突出招大引强,集中力量引进重点产业关键项目或关联企业,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启动实施全省第三批绿化提升试点园区、全省首批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园等平台建设,尽快完成县工业园区扩区调区工作,着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承载能力。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今年计划安排重点工程项目24个,总投资59.1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27亿元。深化“六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和月调度、季通报、半年“回头看”的全程督查机制,突出重点工程“重点抓、抓重点”,着力推动2000吨高纯氧化锆、地质找矿勘查等与央企签约项目尽早落地,加快推进绕城一级公路、“一江两岸”老城区改造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稳步推进征地拆迁,进一步盘活闲置厂房、土地存量,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实现土地高效利用;鼓励银企合作,推行“小微信贷通”,扩大有效信贷投入,解决好企业融资难问题;不断创新招工方式方法,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

(二)以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坚持围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核心要求,全力推动优势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增长质量,不断增强振兴发展支撑力。

——坚持主攻工业。加大帮扶力度,抓紧推进广研光电等在建工业项目建设,促进华星氟化铝等项目尽快达产达标。大力发展“草根经济”,支持本土企业二次创业、二次招商,进一步挖潜改造、增资扩产,推动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打造稀土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创建国家级氟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创建企业技术中心,推动晶鑫环保氧化锆、广研光电LED节能灯新光源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争取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2个以上。加大入规企业的申报力度,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以上。抓好质量兴县工作,开展好企业品牌战略打造活动,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动力。

——做强现代农业。积极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着力破解农村土地流转难等问题,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高山”蔬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集中力量做大做强芳香花木、果业、生猪等农业主导产业,继续打好柑橘黄龙病防控“攻坚战”。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切实做好现代农业产业的“接二连三”文章。扶持壮大省、市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厚朴公司创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推行政府扶持企业、企业带动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农民增收致富搭建平台,辐射带动更多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建设。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新经济组织组建工作,鼓励发展“特色农庄”和“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实现每个乡(镇)新增农民合作社2家以上、发展百亩集中连片农业产业示范基地1个以上。

——提升现代服务业。完善发展现代服务业优惠政策,注重引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总部经济、服务外包、养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项目或企业,做强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利用商务部对口支援优势,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争取“放心早餐”、“西果东送”等惠民工程在我县开展试点,支持发展中小型商贸、农村超市,提升农村商贸发展水平。健全金融机构及组织体系,加快恢复中国银行,成立融资性担保公司,鼓励小贷公司增资扩股。加快赣粤边际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以仓储、运输、配送、货运代理为主的较大型物流企业。

(三)以统筹城乡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探索一条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子,不断增强振兴发展承载力。

——做精做美县城。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大力推进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力争全县城镇化率提高到41.65%。顺应民众期待,启动“一江两岸”解放桥至路住坝桥河边街拆迁,加快二中桥至含水桥西岸老城区改造、老车站东路改造步伐。抓好公共停车场、地下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县城老车站综合市场、含江路农贸市场改扩建,完善城市道路、水电、绿化等设施,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突出抓好省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使市容市貌更加整洁、美观、有序。保持查违拆违高压态势,坚决整治违章建筑,发现一起、拆除一起。

——做活做靓城镇。坚持以抓好小城镇建设规划为龙头,以圩镇改造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南迳示范镇建设,统筹推进其它小城镇建设。坚持镇村联动,整合资金加快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全面完成22个省扶点和12个市县自建点整治任务,努力打造一批产业新村、文明新村。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深山移民搬迁等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到城区、中心镇购房,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实施全杨线路面改造工程,大力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全力争取寻全高速西延项目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实施好一般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南迳镇防洪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力争完成规划内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积极向上争取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点水利工程和农田基本建设项目。

(四)以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扩大生态优势,发掘生态效益,推动经济与生态协调融合发展,争当绿色崛起排头兵,不断增强振兴发展内生力。

——建设好生态。认真贯彻落实好《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完善全县生态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评估指标体系。实施好国家木材战略性储备基地示范试点县等项目建设,巩固好全省首批省级生态工业园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县建设成果,努力创建省级生态县,并争取纳入国家生态补偿试点。大力实施“发展生态产业,建设森林城乡”工程,加大林政秩序管理和森林防火力度,提升主要通道、县城、工业园区和村庄绿化水平,力争年内完成造林1.5万亩以上。

——保护好生态。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定限制性开发措施,逐步将水源地、公路主干道沿线列入禁伐区、禁挖区。加大生态修复治理力度,稳步推进“净水、净土、净空”工程。大力完善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管网等设施,启动县工业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快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饮用水源地保护。严把项目和企业环保准入关,落实节能减排要求,加强工业企业废水排放的监督与治理,引导企业增加治污投入、推行清洁生产。抓好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营管理,加强土地综合治理、废旧矿山治理、重金属污染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坚决打击非法冶炼、违规排放等不法行为。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抓好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确保村容村貌清洁、整齐、优美。

——利用好生态。坚持把生态资源作为重要的资本来经营,建立完善以生态旅游、低碳农业、绿色工业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产业发展规划。精心策划和包装一批生态产业项目,通过加大争资争项和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壮大绿色产业,做大做活绿色经济,促进生态资源商品化、资本化。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重点推进芳香产业基地、温泉度假区、生态度假酒店、星级农家旅馆、休闲农庄等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扶优做强以古梅园为主的生态观光花木产业,努力使生态优势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五)以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着力抓好社会民生事业发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不断增强振兴发展凝聚力。

——抓好民生工程建设。加大财政民生类支出,全面完成市下达的民生工程指标任务。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落实就业创业政策,计划新增城镇就业1800人,城镇就业率达94.5%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400人;城镇职工医保参保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均达98%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6%以上。加大棚户区改造建设力度,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40套,继续免费实施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确保让城乡贫困家庭“住有所居”。用足用好省财政支持的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扎实推进38个贫困村整村推进、省“四个一”组合式扶贫工作,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不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认真落实加强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实施意见。启动全南中学整体新建规划,加快完成第四小学、公办幼儿园和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缓解县城学校“大班额”和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难等问题;加强县、乡(镇)卫生基础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迁建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建立吸引、留住、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长效机制。完善人口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促进人口长期科学均衡增长。加大基本生活、养老、医疗等保障力度,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完善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深化农村“三个三”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借鉴“枫桥经验”,切实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继续抓好“六五”普法工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维护稳定、推动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信息收集研判、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领导定期接访和疑难信访包案等系列社会稳控机制,扩大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覆盖面,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不稳定因素。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公共安全体系,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强化维稳队伍建设,健全高效联动的应急机制,切实增强应急处突能力。依法严厉打击严重暴力、“两抢一盗”等犯罪活动以及非法集资、传销等经济领域犯罪活动。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重点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加大“打非治违”力度,坚决防止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六)以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强化作风建设,汇聚各方力量,不断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打造法治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加大行政调解工作力度,提高行政复议公信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和专家论证制度,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化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推行政府及部门权力清单制度,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打造服务型政府。加快推动政府职能向创优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引导市场机制有效自我调节,最大限度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全覆盖常态化工作。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强化政风行风建设,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和“庸、懒、散”现象,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着力提高行政效率和执行力。

——打造廉洁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财政资金使用、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资源经营管理等重点领域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继续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约法三章”,坚决停止新建和改扩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严控机构编制和人员,坚决实现“两个不突破”;确保“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用只减不增;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切实降低行政成本,把有限财力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改革蓝图已绘就,振兴发展谱新篇。让我们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协力,真抓实干,为全力打造赣南苏区改革振兴前沿阵地,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全南县 政府工作报告 全南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