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今年1月,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宁都县国民经济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宁都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仅供参考),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今年1月,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宁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我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进行了总体部署,对2011年的政府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最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宁都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为我们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的美好蓝图。新一届县人民政府肩负着深入贯彻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任,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按照既定的发展战略、工作任务,竭尽全力抓好工作落实。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同心同德建设“五个宁都”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坚持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纵深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努力打造赣州承接沿海转移产业重要基地、赣南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赣州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示范区、赣江源头绿色生态屏障,实现由地域大县向经济强县、工业小县向工业大县、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中小县城向中等城市的新跨越,建设人文、开放、创业、平安、幸福新宁都。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14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5:49.3:35.7,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2亿元、8.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6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910元。面对宏伟的发展目标和艰巨的工作任务,必须在不断认识和把握县情中解放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难题大破解,引领经济社会大发展。
必须在抢抓机遇中解放思想。宁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才辈出,人民群众整体素质较高,丰富和优质的人力资源是推动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最好资源;宁都人民创业意识强、创业热情高,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较多,民间资本充裕,充满生机与活力,发展民营经济具有良好条件;宁都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区位条件开始改善,对外交流更加通畅;宁都已搭建起工业、城市发展平台,经济社会起跳、跨越的弹力大。我们必须放远发展眼光,找准并发挥好比较优势,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机遇和扶贫开发的政策机遇,推动宁都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好。
必须在迎接挑战中解放思想。近几年我县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但是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县情尚未改变:产业层次低,传统产业比重大,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交通、电力等瓶颈制约没有根本消除,承接产业转移、吸引重大项目落户的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投资生产性领域、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的民间资本少,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力度需要加大;亲商、安商、富商氛围不够浓,发展环境必须优化;信访维稳压力大,缠访闹访和越级上访现象时有发生,牵制大量谋发展、抓项目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必须正视差距、困难和问题,不断解放思想,迎难而上,致力推进宁都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
必须在转变观念中解放思想。突出强化开放开明意识,破除封闭自大观念,摒弃坐井观天、工于算计的狭隘思想,以从善如流、海纳百川的胸襟,大度开明、诚实守信的形象赢得商机、赢得发展;强化市场经济意识,破除官僚衙门观念,克服“官本位”思想,营造崇商氛围,引导和激励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服务经济发展;强化艰苦创业意识,破除安逸享乐观念,大力弘扬苏区精神,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整肃玩赌歪风,解决不思进取的问题;强化民主法制意识,破除法不责众观念,坚持依法办事、依法维权,消除非理性的维权甚至破坏法制的行为。以思想观念的大转变汇聚宁都80万人民发展的智慧、创新的能量。
必须在主攻项目中解放思想。切实把项目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和重中之重,准确把握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项目投资政策,认真研究经济发展规律和态势,围绕支柱产业建设、城市品位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社会民生保障,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加紧调度督查和落实,加强考核奖惩和激励,策划、争取、引进、推动一批牵动全局、带动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建设、民生大改善、面貌大变化、后劲大增强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人文、开放、创业、平安、幸福新宁都。
二、以产业建设为支柱,扎实构建工业经济大厦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以产业建设为核心,协调处理项目建设和园区建设的关系,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工业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工业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提高园区建设的城市化水平。
培植支柱产业,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利用萤石、硫铁矿、锂辉矿、石灰石、稀土等矿产资源,依托朝盛矿业、江西西部锂业、宝华山水泥等重点企业,新建氢氟酸、锂电池材料生产、干法水泥生产等重大工业项目,打造矿产品深加工产业;依托艾炜特电子、三进漆包线等高科技企业,加强上下游企业配套,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立足雄厚的农业基础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依托翠微实业、丰泽米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引进深加工项目,打造食品加工产业;借助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依托拼牌集团、海澜之家等全国知名服装企业,打造轻纺服装产业。
转变招商方式,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加强与战略投资者接触,突出重点招商,变“招商引资”为“择商选资”,借力各种商会、财团和已落户的企业,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借助宁都在外务工人员的穿针引线,大力主打亲情招商;围绕现有优势产业、新中胜产业基地成龙配套,大力推动产业招商;发挥独特的矿产、文化、人力、农副产品等资源优势,大力实施资源招商;拓展新思维,寻找新商机,利用产业转移的时空地缘,大力推进错位招商。创新招商引资工作考评考核机制,以企业投产后对财政的实际贡献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作为主要考核标准,做到实实在在招商、招实实在在的客商。
加快园区建设,提高平台承载能力。以城市化的理念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使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规划同步,功能配套同步,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注重抓好园区环境保护,提升园区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建设园林工厂、生态园区。加强园区规划执行、土地利用、企业排污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园区建设秩序。加强对接服务,加快推进新中胜产业基地、顺德产业园、温州产业园、艾炜特电子电器产业园尽快成型。着力推进园区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建设,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快民营经济向具有资源优势、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聚集。
着力攻坚破难,优化工业发展环境。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盘活闲置用地,创新征地拆迁机制,有效破解企业用地难问题;跟踪企业用工需求,加强就业市场与就业人员的对接,抓好就业培训、劳动保障等服务,有效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担保公司,积极推进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严厉打击强行承揽工程、无理阻扰施工、强卖地材建材等行为,有效破解工程施工难问题;健全县领导和部门挂点联系工业企业制度,落实专人紧贴企业,有效解决服务不优的问题。
三、以城市建设为重点,加速建设城镇体系
抓住关键节点,提升城市品位。切实强化城市规划定位,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城市建设规划,按照“南建北扩、东进西拓”的总体思路,加快建设赣南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全面拉开城市路网框架,加快推进城市道路重大项目建设,修通断头路,加速构建城市环形交通格局,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合理布局和建设学校、医院、体育中心、公共停车场、垃圾中转站、农贸市场,同步完善给排水、通讯、电力等公用设施,贯彻城市以人为本、关爱市民的精神。着力塑造城市美好形象,重点抓好城市主要出入口和环形道路环境建设,抓好重点街区和重点片区建设,抓好大型楼盘和标志性建筑建设,抓好重要的文化、体育、休闲、商业中心建设,抓好依山傍水的生态景观建设,建设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有活力、有品位,山环水绕、天蓝地绿的园林生态城市。
科学布局定位,构建城镇体系。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特点、产业基础,实行“非均衡、分层次”发展战略,把长胜、青塘放在县级发展平台来统筹配置资源,努力把长胜镇建设成为工业商贸中心镇,把青塘镇建设成为矿业经济中心镇。同时,加强黄陂、固村、赖村、洛口等中心镇的产业建设和镇区建设,加大其它圩镇的整治和建设力度,加快形成“主城区——副中心——重点镇——圩镇”的城镇发展格局。
严格规划执法,坚决打击违法违规建设。深刻认识违法违规建设的极大危害性和“打违”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县城规划区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遏制,严肃整治违法违规建设。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最近发布的“十条禁令”,对侵占国有土地、严重影响城市规划及重大项目推进、严重阻碍公共设施管线走向、严重影响防洪消防安全和顶风突击抢建等违法违规建筑,铁手硬腕,首先予以拆除。深挖严查国家公职人员、村组干部非法买卖土地及参与违法违规建设的行为,坚决打击违法违规建设中的社会黑恶势力以及暴力阻扰执法的行为。在集中坚决打击、严肃整治的基础上,坚持堵疏结合,建章立制,引导群众有序建房,依法依规建设。
着眼区域发展,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尽最大努力争取赣东南机场建设选址宁都,争取泉州至长沙铁路途经宁都,推动鹰梅铁路早日动工建设,争取宁都至于都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公路固村至长胜连接线、昌厦公路武朝至赖坊段东移项目尽快立项,加快推进宁都与邻县边际公路以及县城至湛田、蛇形排至大沽、安福至黄陂等县乡公路的改造升级。积极争取新建220千伏变电站项目,加快推进长胜、黄陂、温坊、九塘、七里、老溪等7座110千伏变电站建设,扎实推进第二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项目建设。
四、以统筹城乡为抓手,切实提高“三农”工作水平
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完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抓好优质稻、黄鸡、果业、食用菌、油茶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白莲、生猪、水产、烟叶等产业,进一步扩大农业产业规模和产业富民的覆盖面。加强农业科技服务,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农产品附加值。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市场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围绕“生态、绿色、安全”目标,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的示范作用,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打造农产品品牌。
加强综合示范园区建设。顺应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和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点,打造生态家园。加强农民创业园建设,帮助农民就近实现就业创业。提升完善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中心村,引导农民到中心村建房定居,建设一批新型村落社区。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抓住小农水建设重点县的大好机遇,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大规模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和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整合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以工代赈、移民扶贫、民政、交通等项目和资金,大力加强全县特别是北部乡镇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
切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全面落实全封山决策,控制森林火灾发生,强化林政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非法运输木材的行为,从严从重打击有组织的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根据需求和条件,合理确定规模,科学组织实施土地开发项目。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做好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工作,切实保护好宁都的绿水青山。
五、以文化产业为特色,精心培育县域经济竞争力
宁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遗产、多彩的文化活动,发展文化产业有独特的优势。要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繁荣,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着力把文化产业培植成为我县的特色产业,把宁都打造成全省区域性文化中心。
大力繁荣城乡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加快构建基本覆盖城乡、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珍视历史文化内涵,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加大非物质遗产项目的宣传和“申遗”工作力度,推进濒危古建筑、古民居、苏区标语等珍贵文物的抢救。高调唱响“翠微之春”文化艺术节的品牌,提高公共文化活动的群众参与度,提升县域优秀文化传播力。大力支持文艺创作,提高宁都作家、艺术家及其作品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
重点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按照“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发展思路,促进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加快整合和开发丰富的“文乡诗国”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客家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依托翠微峰、莲花山等自然景观,巧做山水文章,发展生态旅游。充分发挥“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的品牌效应,深入挖掘客家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发展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加快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建设,加强宁都起义和宁都西北部红色旧址群的保护和开发,积极跟踪红色影视基地项目,融入全市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发展红色旅游。加强东龙等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加快推进塔山文化公园建设,并依托宗教文化资源,发展融风水、宗教于一体的人文观光旅游。开发利用温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旅游。
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抓住国家把文化产业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契机,用好用活各项政策,策划包装文化产业项目,推动传统文化事业向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引进一批文化战略投资者,发展文化要素市场,培育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企业,加强艺术作品的市场化运作,抓好飞天工艺品有限公司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开发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加强文化创意、互联网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引进、培育和发展。
六、以教育事业为根本,全力提升科学发展软实力
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未来、抓发展。宁都教育有过辉煌历史,也曾在低谷徘徊,当前正处在企稳攀升的关键节点,振兴宁都教育是全县人民的迫切愿望,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举全县之力振兴教育。科学制订宁都教育改革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及其政策措施。强化部门和乡镇的教育工作职责,集全县智慧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努力扩大学前教育规模,夯实义务教育基础,突破高中教育瓶颈,打造职业教育特色,提升民办教育水平,改善特殊教育条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办负责任的教育、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力争用3-4年时间实现教育质量重返全市一流行列,提振教育发展信心,重振宁都教育雄风。
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坚持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到2012年,县财政教育经费支出达到全县生产总值的4%。全面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和奖励制度。大力实施校安工程,建立健全学校校舍配套设施维修、改造和新建保障机制,提高学校现代化教学装备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回购宁都师范学校校产用于办学为契机,调整优化城区学校教育网点布局,缓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整合城乡教育资源,缩小教育城乡差距。由县财政安排资金200多万元在今年8月底前将2001年各乡镇欠发教师的第13个月奖励性工资全部补发到位。年内彻底化解宁都中学历年积欠的3000多万元债务。不断完善政府投入为主、争取上级支持、接受社会捐赠,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科学核定各学校教师编制,严把教师进口关,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严把教师出口关,全面清理外借、请假等在编不在岗教师,淘汰不合格教师。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培养高尚的师德师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教学、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支在省、市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一支素质全面、热爱学生、责任心强、身正业精的班主任队伍,一支懂教育、爱教育、善管理的校长队伍。
优化教育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部门和乡镇政府服务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制和教育督导工作责任制。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新核定学校行政人员职位、职数和职责,精简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削减行政人员的各种特权,推行校长和行政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和定期聘任制度,形成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充实教学一线力量,扭转学校管理行政化倾向。加强对教师补充调配的管理,建立科学、合理、公开、公正、公平的教师补充和调配机制。加强学校财务管理,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坚持福利待遇、职称评聘向一线教师倾斜。进一步完善学校质量绩效考评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教育环境整治。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防止对学校人事安排、教师调配等工作的违规干预,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大力推进依法治校,规范对学校的各类检查,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的合法权益。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和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各类书籍资料等现象。加强校园安全建设,突出抓好校园网络管理和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七、以改善民生为宗旨,着力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努力提高就业质量和水平。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业园定向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以培训促进就业。落实和完善创业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城乡困难群众、农民工等群体的创业指导和培训工作,扩大就业面。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项目引进,增强承载能力,优化就业环境,引导更多宁都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让全县农民和城镇居民尽早享受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加大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努力提高参保面和资金使用效益;继续实施好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手工业联社大集体企业未参保职工养老保险工作;继续妥善做好被征地完全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三类人员”医疗养老保险工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提高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临时困难救助等制度,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乡(镇)、村(居)两级低保工作责任,不断提高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水平。抓好高龄老人长寿补贴扩面提标工作,积极探索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抓好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
切实提高医疗服务和人口计生工作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抓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医院整体搬迁工作。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建设,提高农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各项计生政策,推行村(居)为主的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和稳定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不断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继续实施好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稳妥推动县城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积极抓好深山区移民扶贫搬迁工作,下大力气改善城乡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着力保障商品房市场供给均衡,积极平抑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我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八、以创新管理为手段,努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依法依规处置信访案件。坚持合法、合规、合理的原则,认真梳理信访积案,对群众的合理诉求,积极协调加以解决;对缠访、闹访、无理访,坚持原则,严格依法办事,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处置。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一把手”包案责任制,确保信访案件基层有人受理,萌芽状态有人处理,对群众正当诉求重视不够、推诿扯皮、造成负面影响的,实行行政问责。
加强信访维稳源头管理。加大法制宣传力度,畅通民情诉求渠道,积极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利益诉求问题,理顺群众情绪。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完善安全生产保障设施,预防和减少交通安全、学生安全、消防安全、矿山安全和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不断提高各类技术服务和公共服务水平,预防和减少医疗等领域的矛盾纠纷;切实转变作风,加大山林、土地等方面的权属纠纷调处力度,从源头上减少涉法涉诉引发的矛盾纠纷。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消除和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对黑恶势力和纵容闹事、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人员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探索整合建设、城管、国土、林业、消防等专业力量,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组建100人左右的综合应急队伍,执行抢险救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任务。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形成各乡镇和各部门齐心协力、群防群治的工作合力,推进和谐平安宁都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发挥社会团体组织的协调功能,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高村干部经济待遇,调动村干部带领村民致富的积极性,切实维护农村基层稳定。提高乡镇履职经费保障水平,探索化解乡村债务新途径。纵深推进“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形成长效机制。加强与群众、网民的常态交流,营造关心和支持发展、正确表达观点的舆情环境。健全公共安全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和各类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九、以自身建设为保障,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效能
特别注重加快发展。加快发展是全县人民的热切期盼,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集中精力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努力实现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发展水平的新跨越。
特别注重改善民生。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富裕一方百姓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大计。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坚持从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根本的利益问题着手,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特别注重提升能力。不断加强学习,提升统揽全局、科学研判形势、正确把握政策导向的能力。敢于碰硬、敢于负责,勇于改革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破解发展难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扎实推进“治庸、治懒、治散”活动,不断提高政府部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
特别注重依法行政。建立和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坚持重大政策、重要人事、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集体决策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实现县乡行政审批联网,规范行政行为。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府网站建设,不断增加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
特别注重保持廉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对行政审批、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扎实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格控制行政经费支出,规范公务用车管理,降低行政成本,坚决反对贪图享乐、挥霍浪费的奢侈之风,树立政府勤政、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宁都这块土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生机盎然,处处充满着新的希望。宁都人民勤劳智慧、质朴善良、开拓进取,创造了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宁都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全县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待,是我们必须履行的神圣职责。让我们在中共宁都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衷共济,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勇于胜利,为建设人文、开放、创业、平安、幸福新宁都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宁都县 政府工作报告 宁都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