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6日在石首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市长 张善彩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一、“十一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首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6日在石首市第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张善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及2010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不利因素带来的重大挑战,负重自强,埋头苦干,较好地完成了 “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持续稳步增长,预计“十一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1.5%;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8.8%;外贸出口比“十五”末增长165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递增8.9%、14.4%。投资规模高位攀升,在城镇建设、农田水利、交通电力等重点领域实施了一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67.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2倍,年均增长40.7%。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财政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民生改善成效明显,五年来,共投入6亿多元为民办实事50件,积极为全市群众解决养老难、就医难、上学难、住房难、饮水难、行路难等突出困难和问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先后获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殡葬改革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确定的经济爬坡年、招商引资年、作风整顿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顺势而为,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6亿元,可比增长13.1%,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达到20.1亿元、29亿元、26.9亿元,分别增长5.7%、18.5%、11.3%;全口径财政收入5.05亿元(含土地收入8081万元),增长32.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9亿元,增长1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5亿元,增长3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8亿元,增长18.4%;外贸出口9000万美元,增长24.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53元,分别增长10.2%、11%。
——一年来,我们坚持投资驱动、重抓项目,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部门项目争取工作卓有成效,市发改局全年向上争取楚源硫酸热能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边远农村教师周转房宿舍试点、第四批廉租房、桃花山林场危旧房改造等投资项目52个,争取国家、省补助资金16330万元;市财政局争取各类专项资金、项目资金、转移支付资金4.7亿多元,市民政局争取社区养老、城乡低保、优抚安置、救灾、移民、慈善等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市卫生局争取血防综合治理、公共卫生均等化、综合医改补助、疾病预防控制等项目资金4000多万元,市房管局争取住房租赁补贴项目资金1428万元;市水利局争取到4.73万人农村饮水安全、省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民建渠水利血防、蛟子河治理、吕家湾水库续建、荆南四河堤防加固等重大项目,工程概算总投资1.7亿元,其中国家、省投资1.32亿元;市国土局争取到东升、久合垸、高基庙3个省级以上重点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5.5万亩,总投资达8247.8万元。与此同时,各类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81个,项目总投资58亿元,已完成投资36亿元。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强力推进招商引资“5个100”工程,全年共引进项目57个,其中工业项目44个;实际到位资金23.5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省外投资15亿元。直接利用外资500万美元。万向钱潮精密件、荆江源医药、霖坤红塬地毯、粤能生物质发电、锦鹏汽车轴承、保尔新汽配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开工,中心城区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顺利签约。
要素制约不断缓解。进一步明确“一区四园”发展定位,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园区征地步伐加快,园区建设力度持续加大,主城区工业园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18家。积极破解用地紧张矛盾,新增建设用地2300亩。交通条件逐步改善,荆石一级公路升等为高速已获省政府批复,荆岳铁路启动了控制性建设工程,江南高速已奠基开工。完成电网建设项目投资2271万元,启动实施110KV肖家岭变电站增容、夏季高温大负荷期间低电压改造,确保了全市生产生活正常供电。
——一年来,我们坚持调优结构、重抓工业,产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千方百计保工业增长。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出台设立企业周转金、技改和创新项目贴息等激励措施,扶持企业发展,工业经济回升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83亿元、销售收入72亿元、增加值25亿元,分别增长27%、31.8%、25%。新增规模企业22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0家。完成工业投入26.6亿元,增长25%,德永盛3万锭精纺扩能、华新水泥商混站、金驰农业装备、长江矿山选稀土药剂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全市工业综合能耗明显下降,“十一五”期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不懈抓农业提升。实现农业总产值38.5亿元,增长11%。粮棉油产量稳中有升,粮食总产26.4万吨、皮棉总产1.86万吨、油料总产5.4万吨,油菜生产跻身全省品牌创建重点县市。水产开发力度加大,新增放养水面5000亩,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22.5万亩,名特优比重达85%以上,实现水产品产量13万吨,增长26.2%。大力推行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建成畜禽养殖小区58个、万头猪场3家,培育畜禽规模养殖户3636户,全年生猪出栏40万头,增长11%,家禽出笼750万只,增长25%;加快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完成造林4.3万亩,林业育苗4000亩。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荆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个,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标志3个,全市农业“三品”标志达84个,吉象商标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农业规模经营不断扩大,流转土地5.87万亩,全市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超过50%。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和水稻、油菜、棉花良种补贴等资金4101.7万元。
多措并举促三产搞活。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6.9亿元,增长11.3%。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 新建农家店90家、村级综合服务社100家,徐家铺配送中心建成营运,全市商品配送率提高到20%。积极开展生猪屠宰、成品油、食品药品、农资、烟草等市场整治,规范市场秩序,有效维护了消费者权益。积极融入鄂西圈,加快发展旅游业,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步伐加快,桃花山“红军大本营”军事拓展基地、易龙湾民俗文化度假村开工建设,南岳山森林公园道教庙宇“一天宫”奠基启动,天鹅洲生态旅游区成功入选“全省十大核心景区”,李花山村获“全省旅游发展先进名村”称号,首度出现外地旅行社成批量向石首组团观光。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拓宽政银企合作平台,全年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93亿元、28.8亿元,比年初分别净增13.6亿元、4.3亿元。
——一年来,我们坚持提质扩容、重抓城建,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狠抓规划引领,城东新区、建宁大道行政办公区建设全面提速,以政府实事为重点的各类城建项目同步实施,中心城区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开。老城区改造有序推进,对文峰西路、楚雄大道、南岳山路人行道等进行了翻新改造。大力完善城市功能,城北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行,城南污水处理厂建设接近尾声,城市垃圾处理厂项目建设正在对外招商。强化城镇资本营运,全年出让国有土地31宗、615亩,实现土地出让收益3.75亿元。稳步推进房地产市场开发,新增开发投资6.1亿元、新开工面积39万m2,分别增长369%和247%,江南名居、四联花园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建成。城市管理和文明创建工作得到加强,城区市容环境和交通秩序持续改善。
农村面貌日渐改观。以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稳步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6家、农民健身工程10处,东升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通过评审。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新建联户沼气60处、户用沼气1000户、养殖小区沼气工程15处。切实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完成联合垸泵站更新改造、袁家垱堤防加固、藕池河水利血防、人民大垸河道整治水利血防、高基庙江波渡小型农水等6大项目工程,累计完成国家投资1.18亿元,更新改造泵站15处,加固堤防6600米,疏挖骨干渠17公里,硬化渠道1.1万米。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完成占一补一项目30个、基本农田整理项目2个,新增耕地5115.4亩。
——一年来,我们坚持改善民生、重抓维稳,和谐局面进一步巩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扎实开展“百强民企自主创新行动”,圆满完成杨树“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年共申报各类科技计划6项、高新技术企业2家,组织科技成果鉴定1个。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学条件和办学环境日趋改善,教学质量和教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健全和完善三级医疗卫生预防保健网络,手足口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防控和救治;认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15家乡镇卫生院全部落实药品零差率销售,较好地缓解了群众“就医难、看病贵”问题。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全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楚源杯”红歌唱响石首、全民健身等活动,稳步推进城乡数字电视转换,恢复重建市人民广播电台,文化、体育、广电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坚持狠抓计生工作,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出生政策符合率保持在98.5%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统筹城乡环保工作,强化环境监管,加大工业生产、规模水产畜禽养殖等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力度,共编制上报环保项目44个,落实工程重点减排项目2个,关闭捣毁“九小”企业19家,立案查处违反“环评”、“三同时”企业9家,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此外,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公积金管理、档案、盐业、电信、邮政、石油、方志、助残、老龄、人民防空等各项工作都有新的进步。
社会保障不断健全。城镇新增就业1035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21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138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276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63万元,扶持创业766人,创业带动就业39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五项社会保险参保33.2万人次,占任务数的101%。其中新增扩面31262人,征缴五项社会保险费22574万元,占任务数的135%。不断调高补偿待遇,健全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新农合参合41.67万人,参合率99%,城镇居民医保参保19.9万人,参保率90%,占任务数的100%。扎实开展低保对象清理,不断提升五保供养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7882万元。切实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投资4100万元新、改建廉租房652套2.73万m2,发放住房租赁补贴3183户414万元,建设经济适用房216套2.5万m2,改造、修缮农村特困群众危房420户。
社会管理有效加强。认真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不断加大法律服务和援助工作力度,“法治石首”建设进一步加快。全面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两实”全覆盖、城乡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有效推动了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行“点题式”村务公开,扎实开展“难点村”治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完善社会应急管理体系,成功处置了“10?1”突发事件。狠抓安全生产监管,坚持集中开展消防、危险化学品、水陆交通、公共聚集场所等重点环节和重要部位的安全专项整治,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积极畅通信访渠道,扎实开展“领导包案工程”,加快组建乡镇大调解中心,妥善处理了一批信访突出问题。持续开展打黑除恶、禁赌禁毒、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市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年来,我们坚持创优环境、重抓效能,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监管等制度改革,强化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大力推进乡财市管,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财政管理体制不断健全。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认真开展“三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不断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行政监察力度,政府部门行政执法行为不断规范,经济发展环境日趋改善。狠抓纠风治乱,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强化项目工程招投标、重点工程建设的项目监管和审计监督,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办理行政复议案件43起,自觉接受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92件、政协委员提案82件。启动建设电子政务系统,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政府运行效率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密切与工会、妇联、共青团、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在此,需要向各位代表专题报告的是,市政府在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完成情况:(1)新农保试点全面展开,为6.51万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发放基础养老金4816万元,新农保参保22.34万人,参保率达92%,超额完成80%的参保任务。(2)中山南路、南岳山路改造黑化工程全面完工,中心城区第二期排水整治工程基本完工,解放东路与明珠大道接线工程完成主体工程。(3)江北(新厂)便民服务中心建成运行,市应急救援大队挂牌成立,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已完成图纸设计、土地平整等前期工作;新建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5个,安装气象灾害预警“村村屏” 50块。(4)全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8件、援助事项1293件(次)。(5)为200名贫困精神病人发放了免费服药“医疗救助卡”,为20名贫困下肢残疾人免费安装了假肢;为1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复明率100%;市精神病医院改扩建全面完成。(6)深入实施血防综合治理,完成查螺7569万m2,药物灭螺1019.9万m2,免费救治晚血病人316人;完成血防改厕1.5万座、以机代牛390头,新建户用沼气1000户、抑螺防病林18750亩,修建通村公路159公里,解决了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7)完成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224户,新增农村低保扩面2645人,为全市131名95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了200元/月的生活补助。(8)全年完成送戏下乡60场,送电影下乡3421场,新建农家书屋77家;销售家电下乡产品7.5万台(件),发放补贴资金2790万元。(9)为全市适龄儿童免费接种了乙肝、卡介苗等14类疫苗,为城区72434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免费为6559名孕产妇、16023名7岁以下儿童开展了系统保健服务,为2150名农村孕产妇发放住院分娩补助65.2万元,为农村育龄妇女进行免费查治病13.35万人次。(10)在南口、绣林、笔架新建蔬菜基地1900亩,丰富了城乡群众“菜篮子”。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倾注了全市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得益于多年打下的良好基础。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和驻石解放军指战员,向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石首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发展态势,但发展速度不快、经济总量偏小、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问题依然存在,在全省县域经济中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二是改善民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财力有限,就业、社保、教育、卫生等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影响稳定的不确定因素还较多,城乡统筹发展任重道远。三是发展成为了干部群众的广泛共识,但解放思想、创新实干的氛围还不浓。少数干部的创新意识、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勇于面对,努力破解。
二、“十二五”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推进富民强市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石首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国内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发展模式和制度创新的时期,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承接国内外产业、资本转移和经济辐射;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省委、省政府实施“两圈一带”发展战略,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有利于我市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推动发展;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和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荆岳铁路、江南高速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正深刻影响和带动我市经济的发展。这些都为我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增添了新的信心,创造了新的条件,开辟了新的空间。同时,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和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等诸多挑战。对此,我们必须科学准确把握,沉着应对挑战,奋力破解难题,努力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全省“两圈一带”战略发展机遇,突出大招商,培育大产业,构建大交通,促进大和谐,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更加重视富民增收,更加重视改善民生,更加重视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努力把石首建设成为湖北长江经济带上重要节点城市、新型工业城市、山水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发展目标是:一是经济实力更加强劲。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二是社会事业更加繁荣。科、教、文、卫、体及广电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安全应急机制更加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城镇化率达50%。三是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四是生态环境更加宜人。人口、资源和环境与经济发展日趋协调,森林覆盖率达25%,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五年下降1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市下达的目标范围内,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战略重点是:
(一)坚持产业引领,不断构建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推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集群度,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组织化、集约化水平;突破性发展以文化旅游、商贸流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以服务业推动城市发展,着力扩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效。
(二)坚持投资驱动,不断夯实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全力推进以交通、水利、能源、通信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拉动。
(三)坚持城乡统筹,不断拓展跨越发展的广阔空间。强化城乡资源整合,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辐射和吸引能力,打造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现代城镇体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四)坚持生态建设,不断提升跨越发展的承载能力。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强环境资源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绿色生态产业,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体现,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提升,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五)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激发跨越发展的内在活力。继续深化行政管理、财税金融、事业单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和合作,在更大范围、更高领域、更高层次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鼓励和支持全民自主创业,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六)坚持改善民生,不断强化跨越发展的社会保障。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增加居民收入,扩大社会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加快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让全市人民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和实惠。
三、2011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年、起步年,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跨越发展的基础年、关键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综合各种因素,今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亿元,增长1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5亿元,增长25%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5亿元,增长2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1.5亿元,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5亿元,增长20%以上;外贸出口1.08亿美元,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80元,分别增长15%、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8%。要完成2011年的目标任务,主要是打好“四大战役”、提升 “三项水平”、做到“两个确保” 、实现“一大提升” :
(一)着力围绕加速发展,全力打好“四大战役”。
第一,以扩量提质为重点,打好工业兴市攻坚战。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抓好金平工业园规划调整,加快金平、张城垸工业园征地步伐,继续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启动金平工业园110KV变电站、供水管网延伸、开发大道延伸、光庄大道建设和张城垸、金平工业园水系治理等工程,着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启动金平工业园后勤基地和项目孵化器建设,提高园区综合服务功能。积极探索“迁村腾地”、“退台进楼”模式,引导被征地拆迁农户集中还建,为被征地农民创造适宜的居住条件。积极开展“开发区——社区”和“企业——社区”共建活动,着力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创建宜居、宜业的新型工业园区。不断强化园区招商引资,加快荆江源医药、霖坤红塬地毯、锦鹏汽车轴承、钱潮精密件扩建和粤能生物质发电等园区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尽快建成投产。全面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江北工业园、东升林产品工业园、高陵九龙都民营经济园、笔架山中小企业创业园发展,提高乡镇工业发展水平。
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围绕国家、省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接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立足医药化工、林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棉花纺织四大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医药化工、林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支持楚源高新、鑫隆塑业上市融资,推动医药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发展;加快建设东升林产品工业园,全力扶持吉象木业、伟林木业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力争林产品加工产业纳入全省重点产业集群;积极争取万向集团新增投资,扶持钱潮精密件快速扩张,建设全国汽车滚动体制造基地。鼓励企业挂大靠强,实施战略重组,促进以万向汽车零部件工业园为龙头的汽配产业,以扬子江泵业、西普机械、金象矿山、金驰农业装备等企业为主体的机械制造业,以华新水泥、鑫隆塑业、顺发钢铁、永隆集团、永佳防水等企业为主体的新型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快速扩张。充分发挥长江水运优势,加快整合船舶制造业。同时,把握新兴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将招商引资的重心转移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着力引进、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信息等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工业经济主体,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
着力推进产品升级。引导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加大技改投入,优化产品结构,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企业扩规上档,提高市场占有率。重点支持楚源硫酸热能回收、高档活性染料、节能烧碱、精品H酸、祥虎材料50钒铁等新、扩建项目,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重点抓好顺发钢铁、鑫隆塑业等技改项目建设。帮助鑫隆塑业、扬子江泵业等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名牌和驰名商标,鼓励劲牌酒业发挥品牌优势,扩产增销。进一步鼓励企业扩大自营出口,提升出口产品档次。加强企业家和各类技术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支持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加强校企合作、院企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
第二,以引资争资为重点,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
多措并举抓对外引进。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继续强化责任督促招商、加强调度服务招商、实行重奖激励招商等工作机制,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着力引导各类资本加快进入我市经济社会领域,重点引进一批产业配套开发项目,引进一批知名品牌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上市企业。严把项目准入关,按照“五高两低”(高投入密度、高投资强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税收和低耗能、低污染)标准,在更高层次推进招商选资。力争全年招商引资总额达到30亿元以上,其中境外资金1500万美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
持之以恒抓向上争取。深入研究中央和省投资政策导向,围绕产业发展、节能减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等事关全市发展大局、人民群众期盼解决的重点建设领域,加强项目策划,加大争取力度,力争更多的项目列入上级投资计划。加强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强化市直部门立项争资目标任务考核,健全和完善项目工作推进机制,确保项目建设速度与质量。
坚定不移抓内生扶持。抢抓我市民资充沛、日趋活跃的有利时机,激发民间投资,推进全民创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积极落实鼓励全民创业的各项政策,充分发挥好小额担保贷款基金的作用,降低创业成本。继续实施“回归工程”, 引导一批外出创业能人回乡投资创业。坚持本土企业和外地客商一视同仁,个私项目和招商项目同等待遇,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力争全年新增民营中小企业120家、个体工商户1400户。
第三,以东进南拓为重点,打好城市建设攻坚战。
用战略眼光规划城市。围绕中等城市规模建设目标,准确定位,适度超前,抓好城东新区开发规划,完成“一山两湖”整体规划编制,做好荆岳铁路、江南高速过境地区控制性详规。组织完成综合交通、城区给排水、环卫、绿化、燃气等专项规划、各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理顺乡镇规划管理体制,切实加大城乡规划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农村、城市社区违规建房清理,依法查处超层、超高、超容积率等违章建筑,坚决禁止城市规划区内小面积房产开发,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用精品意识建设城市。积极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大力盘活存量土地、公交线路和站台、路灯广告经营权等城市资源,继续推行BOT、BT建设模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加快市政建设,强化建筑节能,加强工程监管,提高工程质量。重点启动和实施五大城建工程。一是城区畅通工程。重点抓好明珠大道拓宽改造。二是城市天然气管道工程。由湖北能源集团投资6亿元兴建,输气管道、站房、城市管网同步开工建设,用两年时间初步建成城市主管网。三是城市污水治理工程。继续抓好城南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中心城区第三期污水整治工程。四是城市标志性工程。抓好陈家湖生态环境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陈家湖广场、滨江公园。加快客运中心、人民医院搬迁建设。五是安居工程。积极推动国际华城、腾龙花园和原华源厂区、老看守所等商居小区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新厂、调关等中心镇,东升、高陵、高基庙等卫星镇建设,逐步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繁荣的城镇体系,增强辐射带动力。
用现代理念管理城市。坚持精细化、人性化管理,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市民教育,提高市民素质。加大城管执法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坚持市乡联动,突出整治城郊、镇郊结合部和支街小巷的环境卫生。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重点整治乱贴乱画、乱倒乱放、乱停乱靠、乱搭乱建等行为,重点规范户外广告、牌匾设置,重点抓好农贸市场管理。继续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抓好城市日常保洁、绿化管养,使城市环境更加整洁、优美、有序。
第四,以内联外接为重点,打好交通瓶颈攻坚战。
加快改善对外交通。组建专班,加大向上争取和攻关力度,完成荆(门)石(首)高速工可报告,完成石首长江大桥预可研报告,力争尽早立项批复。全力配合荆岳铁路、江南高速建设,积极做好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工作。加快港口建设,全面启动工业综合码头二期工程建设,力争年内建成大件泊位1个。
提升完善内部路网。启动并完成横小公路建设,积极做好省道荆新线、秦黄线,县道藕狮线、军调线提等升级工作。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管护力度,完善“村村通”延伸、附属工程,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通乡通村公路建设计划。进一步推进“路站运一体化”建设,建成五级客运站1个、候车亭20个。
(二)着力坚持内涵扩张,尽力提升“三项水平”。
第一,立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狠抓粮棉油优质高产创建,力争粮食总产达30万吨,皮棉总产1.5万吨,油料总产6万吨。继续巩固发展龙虾野生寄养、大水面河蟹养殖、网箱养鱼等三大水产板块,加快发展鳜鱼养殖,改造鱼池3万亩,新开挖精养鱼池3000亩,力争今年水产品产量达到14万吨,渔业产值突破14亿元。加快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大力推广生猪“150”养殖模式和蛋鸡“153”养殖模式,力争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率分别达到60%、80%,实现畜牧业产值14亿元。加大瓜菜产业扶持力度,继续实施“菜篮子工程”,扩大绣林、笔架山、南口等3个蔬菜种植基地建设规模,力争全市蔬菜瓜果种植面积达15万亩,其中西甜瓜3万亩。进一步扩大速生丰产林、果木林等经济林木种植面积,加快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步伐,新建工业原料林基地3万亩。
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的要求,重点扶持吉象木业、德永盛纺织、劲牌酒业等骨干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做大做强;以好味源食品项目落地、圣迪乐村禽业项目落户为着力点,培育和引进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在水产、畜禽、果蔬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上取得突破。加快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坚持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加快构建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安全检测、质量监管等服务体系。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技术,加快农业信息、科技入户进程。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抢抓今年中央加快水利发展改革的重大政策机遇,大兴农田水利。重点抓好抓好荆南四河堤防整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吕家湾水库续建、民建渠水利血防、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和蛟子河治理前期工作。加强农民投工投劳资金管理力度,加大水利建设社会融资力度,切实增加水利建设投入,搞好水利设施管养维护,增强水利工程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加快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全省试点镇东升镇和15个示范村的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引导农民规范有序、集中连片建房,积极创建新型农村社区。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尝试引入市场运作机制,推进农民居住小区建设。深入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血防综合治理、土地整理、农村公路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一建三改”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农村公益事业管理和村庄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切实做到政策公开、程序合法、结算到户。强化农民负担监管工作,规范“一事一议”,严肃查处截留惠农资金、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有效化解村级债务。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向龙头企业集中,向合作组织集中,提升农村土地规模效益。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林权、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全力支持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降低农业风险。继续深化村务公开,健全村级民主管理,不断完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开展“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促进农村信息资源管理规范化。加大劳务培训、输出力度,减少农村闲置劳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第二,立足促进消费、活跃市场,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精心培植文化旅游业。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机遇,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强力推进旅游招商,力争实现重大突破。理顺天鹅洲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景区景点开发,抓好桃花山易龙湾民俗村、游客接待中心、“红军大本营”军事拓展基地建设,加快南岳山森林公园道教庙宇建设,启动桃花山3A级景区申报,完成国际大酒店四星级授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抓好农家乐休闲旅游开发,全面开展“农家乐”星级评定。
努力繁荣商贸流通业。依托荆岳铁路、港口建设,科学规划火车站仓储中心、临港物流园。支持仓储超市、连锁经营、专卖经营等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培育一批重点商贸物流企业。积极推进专业街、专业市场建设,培育完善湘鄂边畜禽交易市场,启动新建湘鄂边林产品、农产品、水产品交易市场。继续推进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新建村级综合服务社60家,销售“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产品4万台(套)。积极培育汽车、住房、通讯、文化、体育等新的消费热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鼓励金融机构扩大服务网点,创新和拓展信贷品种,扩大信贷投放总量,力争全年贷款增幅超过20%。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大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力度,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积极培育社会养老、卫生保健、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广告策划、中介、邮政、通信等服务业发展。
第三,立足统筹协调、均衡发展,进一步提升社会建设水平。
坚持科教优先发展。强化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力争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家,实施省级以上科技支撑项目5项。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农村学前教育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启动实施一中搬迁工程。大力发展特色职业教育,扶持发展民办教育。切实强化师德建设,大力实施“名师工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企业家、高技能人才和应用开发型人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加快推进文体事业。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进一步完善博物馆附属配套设施建设,力争立项新建市图书馆。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继续实施送戏送电影下乡、农民体育健身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巩固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加快农村广电网络建设,启动实施广播电台“村村响”工程试点。积极顺应“三网融合”趋势,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双向网络改造,争取年内开通互联网、互动电视等双向业务。
深化人口卫生工作。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继续加强卫生监督、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和血防综合治理工作,继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深入开展计生优质服务,健全利益导向机制,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坚决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趋势。全面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任务。
切实维护良好生态。统筹城乡建设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保障合理用地需求。扎实稳妥开展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确保土地占补平衡。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扎实推进工业原料林和生态示范林、荒山造林等生态工程,完成造林3.5万亩。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大力推进市域内湖泊、中小河流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开展环保模范城、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继续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加快实施城乡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工程。加强节能减排,引导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
(三)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竭力做到“两个确保”。
第一,围绕保护群众切身利益,确保民生有效改善。
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加强财税征管,着力培植骨干税源,夯实增收基础。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加大“三农”和公共服务领域投入,集中财力保工资发放、民生支出和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强化部门预算管理,规范各类招投标和政府采购行为,加大财政资金审计力度。加强编制管理,严控财政供养人员。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落实促进就业政策,加强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就业困难人员“一对一”援助服务,建立就业与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联动机制,促进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创业指导等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推进创业促就业,确保新增城镇就业岗位7350个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00人以上、帮扶困难群体再就业1230人以上。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保障劳动者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各项社保政策,大力宣传《社会保险法》,强化基金征缴和统筹,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深入开展农村福利院提升活动,进一步巩固“福星工程”成果,力争50%以上的农村福利院达到省级模范农村福利院标准。积极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试点,加快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认真抓好廉租住房建设,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加快棚户区改造,全面落实住房补贴政策,尽力缓解群众“住房难、住房贵”矛盾。关心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权益,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和慈善事业,加快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强化城乡市场监管。围绕食品、药品、农资、建材、劳务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商品,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日用品消费价格、食品质量安全、菜篮子工程、成品油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大专项整治力度,稳定市场物价,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
第二,围绕解决重点突出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防范社会矛盾。建立经济金融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预防和化解企业债务危机,妥善处置劳动权益纠纷。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推进企业和个人诚信建设。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加强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全面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着力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信访和群众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四访促和谐”活动,深化领导包案化解机制,加大信访事项问责力度,积极推动信访积案化解,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
保障公共安全。强化源头管理,加强过程监管,健全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加大对危化、交通、消防、农机、电力等重点领域、重点部位的监管力度,有效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强化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重大疫病的预防、监控和处置,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开展以“反扒反盗反抢”、“禁赌禁毒”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健全民主法制。深入推进“法治石首”建设,全面开展“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依法处置各类突发应急事件,坚决打击个别群众无理取闹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各项决策,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进一步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发挥作用。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和外事政策。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活动,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征兵工作。
(四)着力加强政府建设,努力实现“一大提升”。
各位代表,执政为民,字字千钧。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强市富民的目标,人民期望殷切,政府责任重大。我们将以善学的态度、实干的精神、清廉的本色,坚持依法行政,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意识、能力席位意识和服务意识,着力提高决策力、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实现政府效能的大提升。
善学,提高决策力。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保证,大力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用新的视角分析形势、用新的思路破解难题、用新的举措推进工作,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公示听证、效果评估等制度,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
实干,提高执行力。大力弘扬实干精神,讲实话、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坚持督查、考核与问责相结合,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建立责任体系、加强责任监督、严格责任追究,狠抓工作落实。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切实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
清廉,提高公信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加强财政资金、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和监察。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项目招投标、经营性土地招拍挂、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制度,严厉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持勤俭办事,防止铺张浪费。强化公务员政治修养,努力树立政府工作人员恪尽职守、公正廉明、甘于奉献的良好形象。
推荐访问:石首市 政府工作报告 石首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