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从容应对扎实做好首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北京市卫生局2009年4月以来,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迅速传播蔓延。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动员各级政府、各有关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卫生会议】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交流材料北京市卫生局【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运筹帷幄 从容应对
扎实做好首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北京市卫生局
2009年4月以来,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迅速传播蔓延。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动员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力量,按照“全面预防,有效控制”的防控原则,扎实、有序、有效地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经历了疫情发生、发展、局部暴发流行到逐步恢复平稳的过程。总体上看,近8个月的防控是成功的,社会是安定的,人民是满意的,效果是显著的。现将我市防控甲型H1N1流感主要工作情况做一阶段性的总结如下。
一、总体防控阶段回顾
从4月25日,我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至今,防控工作总体上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4月25日-7月3日,疫情出现初期。第二阶段7月3日-8月31日,疫情稳步发展期。第三阶段9月1日-10月20日,疫情加速蔓延期。第四阶段10月20日至今,疫情局部暴发流行并逐步恢复平稳。
(一)第一阶段:疫情出现初期(4月25日-7月3日)。
这一阶段是疫情刚刚出现,社会各界对疾病的认识都还不全面。针对这种情况,总的管理策略是严防严控,严把入境关,突出医院、学校、社区三个重点,争取最大限度的减少输入性病例,为全面客观认识疾病争取时间,为储备必要的药品和研制开发疫苗争取时间。管理的方式是迅速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作为市防控甲型H1N1流感办公室,成立了7个工作组,后又增加社会防控督查组。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对该病实施甲类传染病管理办法。
主要做法:对确诊病例实施集中隔离治疗,追踪密接人员,对密接实施集中医学管理。入境监测组对从主要疫区到京的所有旅客实施健康监测,第一时间将发热人员和疑似病例隔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宣传组广泛宣传甲型H1N1流感的基本常识,告诉公众该病“可防、可控、可治”,把政府的管理措施传递给市民,努力消除市民恐慌感。物资保障组加强常用物资的应急调度和应急物资的有效储备,向集中医学管理场所提供必要的物资设备。社会防控督查组深入防控一线开展督查,确保各项措施实施到位。
几项创新:这一阶段我市防控工作创造性地开展了几项工作,对后来的防控工作以及市民的公共卫生意识培养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在全国也属首创。
一是提出了落实“四方责任”的公共卫生新理念。针对防控甲型H1N1流感,市政府下发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责任突出重点加强甲型 H1N1流感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提出要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强调公共卫生不仅是卫生部门的职责,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二是入境监测严把关,实现了机场与社区的信息互通。为更好地实现入境人员管理,阻断传播源。建立了机场与社区的信息共享机制,旅客在填写健康申明卡后,相关信息在第一时间传到社区,由社区医务人员立即对归国旅客实施健康监测。
三是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在疫情初期,快速启动了应急机制。指挥部办公室迁至市政府,统一调度全市力量。成立8个工作组,有利于将防控责任和工作明确细化。各工作组成员从各委办局临时抽调,增强了各部门的防控责任意识。
四是成立了社会防控督查组。将防控责任与防控督查联系起来,使防控不再流于形式,更加落到实处。
五是注重收集民情民意。市统计局先后两次对防控有关情况开展电话问卷调查,及时了解了群众的需求,使政策制定具备了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第二阶段:疫情稳步发展期(7月3日-8月31日)。
第二阶段,社会各界对疾病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就是该病毒传播力较强,全人群易感,但毒力不强。针对这一特点,按照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我市在第二阶段也对防控措施进行了调整和完善。着眼于流感大流行的可能,重点是实现防控措施有序下移,逐步启动区县防控领导机构和组织。区县成立各自的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定点医院,市级定点医院和集中医学观察场所主要负责外籍和港澳台人员的管理和治疗,区县负责辖区内人员的治疗和管理。第二阶段前期集中处理了几起夏令营聚集性发热疫情,后期指挥部办公室与卫生局应急办合署办公,主要是预防开学可能出现的学校疫情,进行提前动员部署。第二阶段疫情总体上比较平稳,在出现本地病例后,由于正值暑期,学生放假,而且气候条件不利于病毒传播,加上督促和督导得力,疫情没有出现快速上升。
几项创新:一是把“四方责任”落实到实践,处理了几起夏令营疫情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海陆空将帅特训营、知心姐姐夏令营等有关责任人受到通报批评和罚款处罚,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社会对其的认识程度和接受程度大大提高。二是率先启动了区县集中医学观察点和定点医院,在流感大流行来临之前锻炼了基层防控能力。其中包括医疗救治、发热病例转运、实验室检测、公共卫生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卫生监督等,为今后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三是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检测能力,从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实验室检测扩展到全市55家实验室。四是使用纯中医方法治疗甲流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市政府在防控初期就投入1000万元,开展中医临床治疗的科技攻关。同时,到9月初,我市的特效药达菲储备205万人份,中药储备200万人份。疫苗临床试验基本完成,进入审批程序。
(三)第三阶段:疫情加速蔓延期(9月1日-10月20日)。
这一阶段疫情的特点是聚集性疫情明显增多,以学校学生聚集性发病为主。管理重点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国庆前,以学校管理和国庆保障为主。二是国庆后,以制定秋冬季防控策略,推进疫苗接种为主。仍然采取严防严控的措施,对学校出现的集中发热疫情采取班级或学校停课措施,严防疫情进一步扩大,严格掌握停课标准。对国庆相关人员,制定了严格的预防措施,特别是从9月21日起,率先对国庆游行人员实施甲流疫苗接种,涉及人员9.2万人。国庆后,疫情发展较为平稳,为调整防控策略进行准备。
主要创新:一是率先对国庆保障人员进行甲流疫苗接种。这一主动预防措施不仅在国内,而且在世界都属第一,确保了国庆庆典任务万无一失。二是根据症状轻重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重症在市级指定医院接受救治,轻症在各区县医院进行救治。三是科学制定疫苗接种方案,提前启动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比往年提前一个月启动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为10月份重点人群接种甲流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准备了时间,保障了国庆游行阅兵的成功。
(四)第四阶段:疫情局部暴发并趋平稳期(10月20日-近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聚集性疫情迅速攀升的势头,10月下旬的每日监测流感样病例一度达到7000多例,接近历史流行高峰期水平,之后稳步下降。这一时期防控策略做出了几项重要调整,一是不再实施密接人员的集中医学管理。二是针对医院发热患者增多的情况,及时号召市民发热后轻症以居家为主,尽量选择就近的医院就医,向市民宣传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儿科均可就诊,有效缓解两所儿童医院的就医压力。三是医疗救治的重点向重症救治转移,加强了医务人员的培训,扩展了重症、危重病例定点医疗机构。建立了专家会诊应急值守制度。四是调整了学校停课标准,停课更加符合学校实际情况。五是疫苗接种由重点人群逐步向全人群展开。六是疫情逐步由大范围检测变为日常监测。
主要创新:一是在全国率先大面积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截至12月20日,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超过230万人份。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检验,按照动员与自愿原则,加强了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宣传,在全社会构建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生物屏障和社会屏障。二是做好甲型H1N1流感重症救治的各项准备,坚持“四集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整合优势资源。在全国率先召开了危重死亡病例的专家论坛会议,进一步明确了重症、危重症的收治原则。建立了专家应急值守制度,以最快的速度救治重症患者。三是借鉴临床专家成果,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的反复筛选,优选出有效治疗方剂“金花清感方”并申请了专利,进行了对外信息发布。
二、四方责任的总结
四方责任是我市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中的一大创新,是使公共卫生管理从理念到实践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这个管理方法的提出为我们今后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提供了有益的思路,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一)属地责任。属地责任是四方责任中落实较好的一级责任。各区县政府和乡镇街道对属地责任的贯彻落实非常重视。各级政府多次开会,讨论辖区内的流感防控策略,特别是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分别成立了流感防控指挥部,落实了定点医院,成立了督导防控责任的社会防控督查组,有力配合了市级层面的督导检查和防控。应该说,属地责任是最容易得到落实,也是最具备落实基础的一个责任。
(二)部门责任。部门责任的贯彻落实,一方面得益于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效性,一方面与我市成立的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部有密切关系。我市的联防联控机制紧密性和实体性高于国家要求,除卫生主管部门及所属单位外,检验检疫部门、公安、外事、旅游、商务、教育、社会工委、民政等部门的同志积极参与,提高了参与部门的防控意识,扩大了流感防控的影响力。
(三)单位责任。单位责任相对前两个责任而言,落实的程度有所不足。主要原因是多数单位的职工多为成年人,成人抵抗力较强,对症状相对较轻的流感重视程度很难提升。即使有重症,也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如何构建单位防控的有效防线,让全社会的单位都重视公共卫生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四)个人责任。个人防控责任的基础比较弱,全社会对公共卫生的认识普遍不够。但通过此次四方责任的提出,个人防控意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如部分人员在公共场所戴口罩,说明宣传工作起了很大作用,群众的防护意识和责任有了一定提高。
三、三大成效
(一)最大限度的延缓了疫情传播速度。5月16日北京出现了首例确诊病例,6月底才出现第一起聚集性疫情,9月9日确诊病例突破1000例,没有重症和死亡病例,防控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国家。由于坚持从严防控的策略,9月初,北京地区甲型H1N1流感占全部流感比例仅为3.04%,而同期北方地区平均达到8.2%,南方地区平均达到9.9%,上海市高达31%。甲型H1N1流感到了10月下旬才成为主要流行株。
(二)最大限度减少了重症和死亡病例。我市在10月中旬才出现第一例死亡病例,到12月22日死亡病例63例,死亡病例占实验室确诊病例比重仅为6‰。这不仅维护了患者生命健康,更增加了全社会战胜甲型H1N1流感的信心,为保持社会稳定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最大限度降低了流感对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由于我市的疫情防控从严适度,不仅维护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更在宏观层面上保持了社会稳定。广大市民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程度不断提升,科学预防正在深入人心。全市经济保持了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入境旅游等重要指标明显回升。
四、目前疫情形势分析
12月16日,市卫生局邀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军事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专家就北京甲型H1N1流感疫情形势进行了分析。专家认为,此次甲型H1N1流感与以往的流感大流行的发病规律不一致,其主要原因是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格,尤其是针对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起到了阻断传播与感染作用,阻止了流行的进程,但对这种人类干预的疾病的流行规律认识还不完全清楚。目前检测到个别甲型H1N1流感病毒出现了小的变异,但抗原性没有变化,现有防控措施包括疫苗都是有效的。
专家提示,虽然北京的流感样病例和报告发病数较前段时间有较大幅度下降,但不能轻易认为疫情被控制了,当前仍然是流感高发季节,“危重病例和死亡病例”仍在不断发生,北京人群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显示仍有85%的易感人群存在;元旦、春节即将到来,人员流动频繁,甲型H1N1流感疫情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