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健康城区2015—2017年行动计划为进一步推进健康城区建设,提升健康管理服务水平,根据《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2015—2017年行动计划》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14版)》,结合杨浦实际,制定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卫生规划】上海市杨浦区建设健康城区2015—行动计划,供大家参考。
建设健康城区2015—2017
年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推进健康城区建设,提升健康管理服务水平,根据《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2015—2017年行动计划》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14版)》,结合杨浦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群众动手、社会参与、依法治理、科学指导,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群众运动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健康城区建设的社会动员和支持能力。积极整合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资源,探索拓展健康传播的渠道和方法,提高健康促进支持性环境建设的水准和覆盖面,加大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力度,引导市民掌握更多的健康自我管理技能。努力提高人群健康行为形成率,切实促进杨浦人群健康与环境健康的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依托有效的社会动员,通过持续开展市民健康行动,使全区人群健康素养监测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显著提升,市民健康文明意识继续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在总人群中比例明显提高,成人吸烟率呈下降趋势,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率继续降低;食品安全核心知识的公众知晓率稳步提升,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氛围进一步形成;市民科学就医行为逐渐养成,促进就医环境有所好转。
三、主要任务
(一)“科学健身”市民行动
积极倡导“体育生活化”理念,广泛普及科学健身常识,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切实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群众体育专项化水平。继续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扩大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在非教学时段向社会开放工作。积极培育体育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促进和指导作用。倡导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定期举办不同层次、类型的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推广广播操和工间操。
通过上述工作,使广大市民健身意识、健身知识知晓率和健身能力明显提高,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市民主要体质指标处于全国前列水平。
(牵头部门:区体育局。配合部门:区爱卫办、区卫生计生委、区文明办、区教育局、区总工会、各街镇)
(二)“控制烟害”市民行动
根据相关法律和《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要求,继续完善依法控烟推进机制,切实加大控烟监管力度,逐渐降低法定禁烟区域的二手烟暴露率。探索优化无烟城市建设的社会支持系统,大力推动机关、学校、医院、企业和各类法定控烟场所参与无烟环境建设。广泛开展烟草烟雾危害核心知识与控制技能的健康科普或专题培训,不断提升公众对烟草烟雾危害知识的知晓率和对室内吸烟行为的劝阻率。增强12320卫生公益热线的戒烟支持功能,加大戒烟门诊建设力度,推广戒烟简短干预,在社区、单位探索开展戒烟干预活动。
通过上述工作,使广大市民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各类控烟活动,公务员、教师、医务人员等群体在控制烟害活动中发挥示范作用,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能参与戒烟干预活动并取得效果。
(牵头部门:区健促办。配合部门:区卫生计生委、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区文化执法大队、区建管委、区教育局、区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区旅游局、区体育局、区文化局、区商务委、区机关党工委、区机管局、区文明办、各街镇)
(三)“食品安全”市民行动
围绕合理膳食常识、食品安全应知应会知识以及《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广泛开展进家入户的健康科普和法制宣教活动。重点做好合理膳食相关常识、“食品安全五要点”和选购食品注意事项的专项科普。拓宽公众对于食品安全提示或警示等信息的知情渠道,完善食品安全举报系统和奖励机制。
通过上述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食品安全核心知识知晓率,促进市民提升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养成健康安全的食品消费习惯;引导市民依法维权,自觉抵制不健康食品消费,主动参与对食品安全管理的社会监督。
(牵头部门:区市场监管局。配合部门:区爱卫办、区卫生计生委、区商务委、区教育局、各街镇)
(四)“正确就医”市民行动
大力普及科学就医知识,坚持科学就医行为,推动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医学局限性,推动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结合公立医院改革和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推进,多渠道、多角度宣传倡导网上预约就诊和分级分流就医等做法,促进家庭医生签约率和家庭医生有效服务率得到提高,并提倡“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同时,通过普及就诊技巧,帮助市民提高就诊效率。
通过上述工作,指导广大市民树立科学的健康观、生命观和就医观,认识医疗局限性,根据疾病状况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医疗机构;提高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和家庭医生有效服务率。
(牵头部门:区卫生计生委。配合部门:区爱卫办、区文明办、区科委、各街镇)
(五)“清洁环境”市民行动
以巩固提高城区市容环境综合管理质量为目的,结合国家卫生区(镇)的巩固复审工作,推动社会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居住环境质量有总体提高和均衡改善。坚持以每月15日“环境清洁日”和周四爱国卫生义务劳动等为抓手,组织开展环境清洁行动,重点治理农贸市场、城中村、老旧小区、背街小巷、交通集散地、铁路沿线的卫生死角,促使广大社区进一步落实辖区环境卫生动态化、长效化管理措施,促进垃圾分类收集理念得到全面推行和实践。注重群众参与和专业防制相结合,治本清源、科学布防、有效治理,切实控制病媒生物密度及相关疾病发生。
通过上述工作,引导广大市民逐渐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掌握病媒防制常识和实用技能,自觉参与爱国卫生清洁劳动,主动维护工作环境和居家卫生。
(牵头部门:区绿化市容局。配合部门:区爱卫办、区建管委、区环保局、区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区文明办、各街镇)
(六)特色工作
1.培育、建设WHO健康社区。为共同应对由于生活方式改变、慢性病、老龄化等各类因素在内的,影响人群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以社区人群健康为基础,通过多种社会力量的有机整合,大力宣传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培育和建设更多世界卫生组织城市合作中心认定的健康社区。
(牵头部门:区卫生计生委、相关街镇。配合部门:相关部门)
2.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场所工间操制度。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全民健身竞赛活动,重点推广第九套广播操和工间操。
(牵头部门:区总工会。配合部门:区机管局、区体育局)
3.开展“儿童三病”防治知识宣传。近年来本区儿童的近视、肥胖及龋齿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而众多家庭的老人承担着照看孙辈的责任。通过对老人宣传“儿童三病”防治知识,提高认知水平,督促、引导儿童养成卫生用眼、健康饮食和科学洁齿的行为习惯。同时在学校开展相关健康教育课程,共同培育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儿童三病”进行有效的源头预防和干预。
(牵头部门:区爱卫办。配合部门:区卫生计生委、区教育局、各街镇)
四、主要措施
(一)开发与推行健康传播项目
1.打造“健康大讲堂”系列品牌
深化与主流媒体的多形式合作,联手打造在内容、风格、受众定位等方面各具特色的全区性“健康大讲堂”系列品牌,有序组织受益面广的巡讲活动。鼓励街镇结合辖区相关资源优势和市民健康需求,打造区域性健康讲堂品牌。区、街镇每年有计划、按要求举办面向不同人群、规模不一、目标定位明确的各类健康讲座,注重开展效果测评。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联手共建相对固定的健康讲堂宣教基地。
2.拓展健康公益传播渠道
加大以规范公共空间社会健康行为和养成健康文明理念与生活方式为核心内容的健康公益传播力度。探索加强健康公益微博平台、微信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充分运用社交媒体特点,开展互动性较强的公众健康传播活动。
3.配合实施健康支持工具(读本)发放项目
“依托政府财政支持,按年度实施基本覆盖常住人口家庭的‘健康工具包’发放项目”是一项全市性的健康促进实事项目。要有效运用爱卫组织网络,全力配合完成相关工作任务。鼓励各街镇、单位围绕健康城区(社区)建设的要求,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地推行健康促进类实物宣传品的设计和发放项目。
(二)营造与维护健康支持系统
1.优化社区健康支持环境
鼓励和推动各街镇进一步优化健康支持环境,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健康促进活动。结合社区规划布局,在公共休闲场所的建设改造中,因地制宜增加健康促进元素,加强居住区健康宣传栏、健身苑点、健康步道、健康书屋等健康支持环境的一体化建设。利用社区宣教阵地,为各类社区人群创设参与健康文体活动的机会,使健康生活方式倡导与社区文化养成和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组织开展全民性、愉悦性、体验性的健康促进活动,帮助市民通过社区活动实现健康理念的知行转化。
2.完善场所健康促进措施
聚焦重点,有效干预,不断提高职业人群和在校学生的健康行为养成率和健康素养水平。倡导医院、学校、机关、企业等单位建立并完善员工健康管理制度和措施,营造有利于员工养成健康行为、保持健康身心的环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促进活动,引导员工掌握健康素养核心信息,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探索开展戒烟干预、员工体检管理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干预。各类学校根据学生健康需求及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降低学生近视、龋齿和肥胖等发生率;医院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在面向患者及其亲属提供针对性健康教育与健康服务的同时,加强社区健康教育的指导和技术支撑,提升社区健康教育内涵。
(三)推行与促进人群健康管理
1.拓展健康自我管理内涵
在社区和单位继续推进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建设,注重健康自我管理活动与慢性病群防群控、社区老年关爱、睦邻关系建设、群众社团发展、社区(单位)文化培育等工作的有机融合,探索建立“政府扶持、社会支持、个人投入”相结合的健康自我管理活动资源运作机制,因地制宜培育健康自我管理活动的不同模式。鼓励更多人群在专业支持下,通过同伴教育和自我管理,树立“预防为主、健康第一”理念,系统学习并熟练运用健康自我管理知识技能,养成健康行为,减少疾病困扰。
2.开展健康家庭建设
探索以健康自我管理活动和各类健康促进场所建设的现有参与人群为中坚力量,发挥其在推行健康生活方式领域的示范作用,从而带动不同家庭的所有成员围绕各个年龄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通过多渠道接收健康素养核心信息的传授,主动参与面向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相关健康知识技能培训和健康服务活动,逐渐形成健康自我管理理念,共同践行健康生活方式。针对家庭成员中的妇幼、老年等重点人群,实施科学育儿、妇女保健、养老照护、应急求助、老年心理健康关爱等技能的培训指导,组织开展寓教于乐、以家庭为参与单位的相关活动,整体提升市民家庭的综合健康水平。
五、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投入保障水平
各政府部门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健康融入万策”的理念,把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对深入开展建设健康城区行动的领导,推动政府职能部门把健康促进渗透到各项民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注重目标、资源、措施、方法的整合,不断完善组织管理体系、调整充实工作队伍,继续固化联动密切、运作高效的行动协调机制。要根据市民最迫切的健康需求和健康促进工作的需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持续加大对建设健康城区行动的投入保障力度。各街镇、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根据本行动计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配套措施和支持性政策,稳步有序推进。鼓励有条件的街镇和部门把建设健康城区行动的重点工作纳入实事项目,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
(二)加强能力建设,提高规范管理水平
各级爱卫会及其成员单位要结合建设健康城区行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与时俱进、统筹考虑,有计划地安排本系统各类人员接受健康促进理论和实务培训,进一步加强社区单位健康促进工作人员和健康促进志愿者的能力建设,提高健康促进工作的社会参与和支持水平。
(三)加强舆论引导,提高社会参与水平
要以公共卫生、疾病防治、全民健身、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活动日(周、月)为节点,精心策划组织各类专题宣传活动,提高建设健康城市行动的社会影响力。充分运用市民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利用社区、单位的工作平台和宣传阵地,发挥新闻媒体、行业类媒体、健康类媒体及政府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舆论引导、健康科普、信息公开、行为互动等功能,积极传播健康生活方式核心理念,引导社会公众以各种方式支持、参与建设健康城区行动。探索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健康促进项目的公益投入和组织运行,鼓励和扶持非政府组织、群众团体和健康促进志愿者队伍在健康城区建设的项目实施中发挥积极主导作用。
(四)加强监测评估,提高决策支持水平
要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监测体系建设,提高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队伍的监测评估能力。定期组织开展对本轮行动计划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的监测活动,全面、科学、公正地评估阶段性目标实施工作的成效与问题,为建设健康城区行动的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