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相关街道办事处,有关单位:2014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战胜了低温、暴雨等自然灾害,克服了多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意见】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关于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意见,供大家参考。
关于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
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相关街道办事处,有关单位:
2014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战胜了低温、暴雨等自然灾害,克服了多重困难风险,农村经济发展稳中见好,临空都市农业加快发展,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区农业农村正在经历深刻变化,面临着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双重约束”,面临着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和农产品价格增长空间有限的“双重挤压”,面临着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双重挑战”,面临着农村劳动力持续减少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双重考验”,发展临空都市农业、促进农民收入倍增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始终把加强“三农”工作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绝不能削弱、绝不能松懈。现就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1.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大功能区”和“临空都市区”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临空农业和都市农业双引擎带动作用,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全力推进临空生态区建设,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统筹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2.目标任务。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万元、增长12.4%;农业板块招商到位资金10亿元以上;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度达42%;特色高效农业、农村改革、农业产业化有新突破。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临空都市农业发展
3.发展特色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提速打造农业园区拓展区“西部农谷”,尽快完善土规城规,促进奇彩山谷等5个项目加快建设。立足“三化、三集中、六加强”要求,提档升级万亩杨梅、万亩柑橘、万亩歪嘴李、万亩高山设施蔬菜、“醉美风情葡萄谷”等建成基地,加快建设 “七彩香村”、“花漾渔村”、“十里荷花走廊”等在建基地,全力建设210国道沿线蓝莓、明月山“药王谷”等新建基地,加快形成因地制宜、规模生产和专业配套格局。立足“亩均产值达万元、亩均利润达5000元以上”要求,对新引进的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品种,经中试后建立表格式台帐,实行清单化管理。全年新发展生态特色中药材、水果、蔬菜和渔业1.3万亩。
4.发展乡村旅游业。坚持“都市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推动农业、农村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农耕文化、采摘体验、农业竞技等。完善玉峰山“醉美风情葡萄谷”等地旅游设施,开发和推介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丰富乡村旅游节会活动,全力打造主城市民周末休闲度假目的地。
5.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扶持政策,支持阿兴记、蟠桃园、望梅等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着力建设一批航空食品、休闲食品生产和供应基地。支持农业企业重点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民合作社和农户建立订单收购、二次返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群,全年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农村新型股份制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20家。巩固提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强化“农商通”金融、通讯、流通、信息功能,加载农村电子商务功能,在探索以信息化促进城乡统筹上取得新突破。大力推广农超对接、基地直采、网上购销等新型营销方式,因地制宜发展冷链物流,新建中小型冻库10座。依托“亿农加”等线上线下互动平台,扩大农业对外合作,推动渝北农产品走出去。
6.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承包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鼓励农户发展联耕、联种、联收等联户经营,引导常年外出务工或转户农民采取流转、托管等方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和规范城市工商资本下乡,重点发展良种种苗繁育、高标准设施农业、适度规模养殖等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对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按面积实行分级备案,严格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土地流转风险保证金等一系列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7.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落实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和实名购药制度。全面推进饲料生产全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兽药可追溯系统建设年活动,加强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监管。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全面推广二维码技术,逐步建立种子质量可追溯体系。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开展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规范化建设,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点范围。加强农业标准制定和修订,开展果蔬标准园、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创建。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强畜禽定点屠宰监督管理。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全年新发展“三品一标”20个。
三、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8.深化财政农业项目补贴资金股权化改革。按照“拨改投”的思路,改财政补贴全额给业主为补助资金股份化、农民与业主共同持股,今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大幅度扩大试点范围,重点探索建立以“带动农民增收”、“提供安全农产品”、“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等为主要衡量指标的监督评价体系,最大程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9.加快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改革。在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量化确权改革。积极探索资产界定、价值确认、成员身份界定、资产量化确权到人的方式方法,探索建立与资产量化到成员后产权管理相适应的法人主体,建立健全集体资产运营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机制,稳妥探索集体资产经营有效实现形式。促进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红利。
10.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开展农业贷款风险补偿试点,出台《渝北区农村常住居民生产扶持贷款管理及风险损失财政补偿金使用暂行办法》,用好用实农业农村财政专项补偿资金,引导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联保融资试点,进一步扩大“三农”保险范围和农村“三权”抵押融资规模,力争全年新增贷款1亿元、“三农”融资余额达到35亿元。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引导金融机构网点向农村下沉,扩大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
四、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1.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实施种源工程,依托市水产研究所,建设名特水产良种繁育场;依托市中药研究院,建设石斛等名贵中药材组培中心或快繁中心。健全“首席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农户”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农村流通科技特派员在基层创新创业。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开展基层农业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加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和服务,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服务。
12.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推动培训基地前移下沉。以“田间学校”、“专家大院”等为载体,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努力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技专家进村入户强化指导。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认定、扶持体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实施百姓创业“151”工程,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
13.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全力推进精准农业智慧化建设,基本建成区级精准农业智慧化指挥中心及3个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利用好“12316”、“12582”、“12121”信息服务平台,深入开展政策、农技、法律、市场、农情、气象等惠农利民服务。
14.推进农业机械化。以水稻和柑橘为重点,建设2个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作业高产示范基地,抓好农业生产、农产品运销、流通、加工等环节的农业机械推广普及。实施“千社一条龙”计划,大力培育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依托助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开展优势农产品机械化生产加工示范建设,加强农机职业培训和农机维修服务。完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确保全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3个百分点。
15.加强农业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1万亩。加强“一事一议”项目管理,建设村社便道50公里。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酸化土壤改良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完成土壤有机质提升10万亩。
五、不断改善农村民生,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6.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以“一道两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南北大道路基工程。筹资5亿元3年完成“硬化路村村通”工程,今年完成160公里硬化任务。新统大路实现通车,建成麻柳大桥等桥梁6座,全面完成渡改桥任务,实施安保工程60公里。筹资3亿元2年完成“自来水村村通”工程,今年新建、改扩建大盛顺龙水厂等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90处,解决1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整治山坪塘689口,完成苟溪桥水库大坝主体浇筑。抓好三峡移民工程扫尾工作,确保通过国家终验。
17.加快农民新村建设。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向主城区、中心镇、撤并乡镇和农民新村梯度转移。加强村规划指导,科学合理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区,优先抓好城边村、产业项目聚集点、撤乡并镇旧址的改造建设,从2015年起每年建设10个农民新村,到2020年共建成50个农民新村。落实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规划,支持龙兴、悦来古镇建设,抢救整治3个以上传统村落。加快推进统景龙安、兴隆牛皇等市级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当年发生、次年全覆盖”精准扶贫机制,把到户扶持政策落到实处。抓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
18.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坚守耕地、林地、森林三条生态红线,推进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和“四山”生态保护,构建长江和主城生态屏障。深入推进环保“五大行动”,推进西河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和关兴石壁片区生态修复利用,抓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实施25个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平方公里,创建市级生态镇3个、生态村24个。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加强森林防火,继续推进长江绿化,完成新造林5000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8.5%。编制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加强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19.推动农民多渠道增收。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千方百计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充分用好地票交易制度、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成果,推动农民各类财产有序流转或入股企业,增加财产性收入。引导和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创办小微企业,发展多种经营,增加经营性收入。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转移就业的能力,确保农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不断完善种粮直补、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稳定增加农民各种转移性收入。
六、营造良好氛围,确保临空生态区建设取得实效
20.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新农村建设周转资金,着力解决涉农项目资金到位慢等问题。推动财政支农资金预算管理改革,实行“先报项目、后定预算,当年项目、头年申报”,建立支农资金预算执行与资金分配挂钩制度。用好产粮(油)大县财政奖励补助和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等市及以上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十基地”建设。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杜绝任何形式的挪用截留,确保资金使用见到实效。
21.抓好招商引资。组建专业招商团队,完善工作机制,完善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定期发布农业招商项目,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以产业链招商”,确保全年新引进农业农村项目20个以上。
22.强化考核督促。按照“问题导向、清单管理、结果倒逼”的要求,建立问题“三色”分类、“三级”清单管理、“三清三进”结果倒逼的推进机制,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过程管理。把临空都市农业亩均产值及利润作为涉农镇街“三农”工作主要考核指标,每年进行严格的考核考评,引导农业向特色高效农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