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6﹞41号)精神,扎实推进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意见】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完整),供大家参考。
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6﹞41号)精神,扎实推进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主要任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结构、创品牌、增效益为主攻方向,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及精深加工产品供给体系,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尊重经济规律,增强生产经营主体改善供给的责任意识和主导地位。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指导和服务,引导广大生产者积极参与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改善供给,科学增减产能。抓住制约农业提质增效、品牌建设、转型升级的关键问题,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把稳定提高粮食产能作为基本底线,因地制宜,逐步将低端农产品向高端优质农产品过渡。
坚持创新驱动,推进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建设,推广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推进农业节本增效。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发展“智慧型农业”。
坚持生态友好,增强绿色发展。立足农业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发展资源匹配较好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努力实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有效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有效供给能力明显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3.4亿斤以上,水稻继续争创全省最高平均单产,蔬菜产量稳定达到100万吨以上,水果产量达到70万吨以上,肉、蛋、奶总产量达到50.2万吨,水产品产量稳定在51万吨。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5%,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主要作物品种更新更换率达到75%,农作物有效防治率实现9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5%,水产养殖良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现代农业取得积极进展。
——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同时大力推进“三品”认证工作,继续保持“三品”认证面积占全市耕地果园生产面积的65%,努力提高我市名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覆盖率。
——农业节本增效成效显著。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引导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到55%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以上,力争实现19540元。
二、大力提高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
(四)积极发展高效种植业
重点发展水稻、水果、设施农业、种子和东部生态农业:一是粮食生产,通过开展建设水稻标准化示范园区,推广应用水稻集成技术,辐射带动提升我市水稻生产水平。积极合理地调减我市玉米种植面积,用于种植大豆、瓜菜、薯类、杂粮等作物。二是水果生产,围绕做大基地、做强产业、调优品种、提升质量为目标,加快水果生产方式的转变。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大力开展标准化果园创建,提高果品商品率、优质果率和单产水平。扶持和引导水果生产向规模化、特色化、设施化、市场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调优品种结构,增加淡季和节日上市水果比重。三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通过开展设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促进反季蔬菜水果提质增效,提升水果蔬菜产品质量。加强重点乡镇和特色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水果蔬菜生产企业与合作社,不断提高生产能力,确保城市供应。抓好新品种更新换代及配套技术,加强标准化建设,增加“三品”认证蔬菜供应量,并逐步建立产品、产地追溯制度。
(五)稳步发展低碳循环畜牧养殖业
充分发挥基地规模优势、区位优势、科技优势、东部山区生态优势、绒山羊等特种品种种质资源优势,以“立足营口、服务辽宁、示范全国”为目标,重点打造绒山羊全国示范基地,同时积极发展畜禽良种、肉牛奶牛、生猪、肉鸡、蛋鸡五大生产基地。在基地建设中以发展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和畜牧专业合作社为重点,推进畜牧业的集约化生产。到2020年,营口市绒山羊饲养量达到110万只,生猪饲养量达到155万头,肉牛饲养量达到14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11600万只,分别年均递增3.5%、2.9%、3.3%和2.1%;肉类产量计划达到27.4万吨,年均递增3.2%;蛋类产量计划达到21.7万吨,年均递增4%;奶类产量计划达到1.14万吨,年均递增2%。规模化养殖程度进一步提高,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达到70%,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达到35%左右。
(六)突出优化水产业
充分发挥地方养殖品种区位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对虾、海蜇、贝类、河蟹、淡水鱼等优势品种产业带建设。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管理方法,提升养殖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建设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水产养殖产区。重点培育海蜇、对虾、贝类、淡水鱼、河蟹等具有营口特色的水产知名品牌。到2020年,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17亿元,比2015年增长16% ,年均增长3%;渔业经济增加值达到55.4 亿元,比2015年增长16% ,年均增长3%;渔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市GDP增长同步。初级水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达到98%。
(七)做强特色林业
坚持“生态优先,质量至上”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绿色发展为统筹,以“森林城市”建设为统领,树立发展生态林业、法制林业、民生林业的思维。“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一是做好“增绿”文章,以“东生态两防护中部速生加果树”的布局,加速推进造林绿化工作,逐步实现城市绿化生态化、景观化和园林化。二是做好“护绿”文章,继续坚持加大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力度,实现以法护林、治林,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做好“活绿”文章,抓好林业产业和林地经济发展,让人民更多地享受森林产品。以基础条件完善的森林公园、自然森林保护区的森林景观、富氧的森林环境、森林食品、森林文化为依托,大力发展森林养生休闲新兴产业,探索建立集度假、游憩、疗养、养生娱乐于一体的森林健康养生休闲产业基地,积极发展森林养生产品。最大限度增加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实现林兴民富,环境优美的目标。
三、着力实施品牌兴农战略
(八)加强对实施农业品牌战略重要意义的宣传
引导广大企业经营者和农户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现代生产经营理念和正确品牌意识。推广使用先进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种植习惯,扩大已有品种的产出量,促进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九)加大对创牌企业的扶持力度
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生产向优势区域靠拢。积极支持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作用,对龙头企业创建集群品牌予以扶持奖励。
(十)构建有效的品牌创建、发展、维护和延伸系统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建立完善基础设施,营造品牌建设的良好环境,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构建信息平台。建立投资融资体系,完善中介服务机构,推进土地确权、土地流转,解决产品种植分散和经营规模小、产权模糊等制约品牌创建问题,将现有知名品牌做大做强,形成集群品牌。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培育一批具有本地特色,后勤储备足的新生品牌,并积极申报,举全社会之力,使我市品牌兴农战略得到跨越发展。
四、积极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十一)大力发展高品质农产品加工业。以优势农产品资源和“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为基础,加快产品创新升级,增加优质农产品加工品种供给。
稻米加工:在大石桥市稻米主产区的每个镇分别重点建设1-2个加工工艺先进、有市场竞争性的精米加工企业,形成年50万吨以上的加工能力,打造营口市稻米产业集聚园区。在高坎镇、沟沿镇、旗口镇建设稻米综合加工利用示范园。
畜禽加工:加快畜产品加工规模从小到大,加工层次从粗到精,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以生猪、禽肉、牛肉加工为重点,提高机械化和精深加工水平。重点支持产业链条完整、年生猪屠宰加工能力50万头以上的龙头企业发展。进一步提高辽宁宏润农牧有限公司屠宰加工能力,打造一流的禽肉加工产业。加快大石桥水源肉鸭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出口标准和专业化水平。提升“壹家人”、“圣狮”肉制品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效应。
果蔬加工:以绿色果蔬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速冻、鲜切、脱水蔬菜配送等净菜产业,发展202国道沿线的果蔬加工带,对现有产业基础进行升级改造,重点建设大石桥市南楼经济开发区和永安镇南果梨加工园区、钢都街道和博洛铺镇精品果蔬加工园区、盖州市农产品加工园区。
海产品加工:立足地方渔业资源,积极开发营养保健食品、即食方便食品、鲜活小包装等加工精品,推进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增加水产品附加值,促进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鼓励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争创各级品牌,做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产加工品牌。以节会、展会推动品牌建设和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十二)加快提升农产品加工园区集聚功能
提升现有产业园区服务功能,增强园区产业集聚能力,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园食品加工园区等四个有规模、有竞争力、地域特色鲜明、引领示范作用突出的高标准市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配套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坚持项目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成长性好、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品牌竞争力强、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项目。
(十三)积极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
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研发、改进管理、提升质量,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壮大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的大型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加工业和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依托龙头企业,指导和带动农产品知名品牌创建工作。
(十四)加快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依托辽宁农产品交易中心(集团)有限公司,在营口市主城区建设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发挥供销合作社综合优势。加快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建立生产与销售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建设一批城市社区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实现农产品进超市、进市场、进社区、进团体的“四进工程”。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发展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达餐桌的流通新模式。依托我市农产品的资源优势,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市场。搞活粮食流通,加强粮食产销合作,确保粮食市场平稳顺畅。
(十五)依托农业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鼓励发展都市农业、“认养农业”、高科技农业,提高本地鲜活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好盖州市国家级旅游示范县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以花为媒”的特色森林旅游项目,每年的4、5月份,在大石桥市黄丫口举办“杜娟花节”,在盖州海防林场举办“槐花节”。加快乡村旅游果树产业观光园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水果生产布局。大力发展农家乐森林生态旅游,依靠国有林场、森林公园等优越地理位置和生态资源,开展家庭旅游项目。加大森林旅游资源的利用开发,积极推进盖州猫儿岭省级森林公园建设。沿海地区要结合渔村渔港建设、海洋牧场建设和滨海旅游开发,发展休闲渔业,展示渔区生产生活。东部山区要依靠河、库资源,以水产养殖场所为基础,发展垂钓、观赏、娱乐、餐饮、住宿等功能齐全的休闲渔业基地。鼓励休闲渔业企业参与创建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和示范点,逐步推进休闲渔业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等创意农业。
(十六)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发展“智慧农业”,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依托“12316”金农热线,开展数据汇集与挖掘,增加大数据产品服务供给。加快信息进村入户平台建设,推进益农信息服务社全覆盖。推广“致富通”移动互联网三农服务,为广大农民提供多元化、市场化服务。
(十七)积极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
支持农产品出口示范区建设。巩固传统农产品出口优势,培育竞争新优势,扩大特色和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巩固和提高盖州苹果出口示范区和鲅鱼圈海蜇出口示范区建设水平,推进大石桥淡水鱼出口示范区建设。搭建载体平台,大力辅助农产品出口。加快境外农产品贸易平台建设,推进农产品出口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
五、着力强化农业供给侧科技和物质支撑
(十八)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和服务的积极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培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新品种,发展工厂化育苗,加强畜牧业繁育体系、渔业优质苗种繁育及林果业苗木基地建设。
(十九)加大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通过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对农技人员开展分层分类分批培训,逐步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效能,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选派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开展农技推广服务。
(二十)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到202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55.5万亩。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和农艺节水技术。继续发展以粮食主产区为主的水田节水改造和旱作区水源与设施改造,提高农业供水效率和效益,到2020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万亩。
(二十一)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积极开展农机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利用农机报废政策,积极调整农机结构,增加中高端型、全产业链的优质农机装备供给。加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扩大集成配套农业机械化技术供给。到2020年,全市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取得显著进展,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
六、积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二十二)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和农业经营主体,由无公害、绿色种植标准向有机标准或欧盟标准提升。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加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二十三)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
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选择示范基地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示范推广减量措施。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遵循“控、替、精、统”技术路径,加强病虫害防控能力建设,促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有机融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到2020年,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二十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收运储体系建设,到2020年,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推广应用标准地膜,引导农民回收废旧地膜和使用可降解地膜,加快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实施、农户参与的地膜回收利用体系,支持建设废旧地膜回收初加工网点及深加工利用项目。加强畜禽粪污科学化处理和有效利用,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完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制度。
七、努力增强农业供给侧市场主体活力
(二十五)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工作质量,到2018年末基本完成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到2020年,市、县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正式运行。发挥家庭经营的基础作用,通过引导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使之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探索新的集体经营方式,发展壮大集体实力,提高为农户服务水平。
(二十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营组织,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多种经营。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经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十七)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工程,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服务,支持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服务。在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领域,抓好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健全县乡农村经营管理体系,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服务。
八、保障措施
(二十八)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研究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负责指导、推进、协调、考核等日常工作。市、涉农县(市)区政府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十九)落实政策措施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认真抓好盖州市作为国家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积极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搞好抵押贷款,推进农业金融保险等政策,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要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多渠道筹集资金,落实好相关政策,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
(三十)营造良好环境
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创造推进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好氛围,形成推动工作开展的强大合力。
(三十一)强化督查落实
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抓手,研究探索有针对性的举措,务求实效。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情况定期通报制度,适时开展督导检查。
推荐访问:农业 结构性 供给 【农业意见】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