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哈尔滨市创新型试点区工作方案为落实《关于开展建设创新型区、县(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哈创新办〔2012〕4号)文件精神,加快道里区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切实把推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方案】道里区建设哈尔滨市创新型试点区工作方案,供大家参考。
建设哈尔滨市创新型
试点区工作方案
为落实《关于开展建设创新型区、县(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哈创新办〔2012〕4号)文件精神,加快道里区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切实把推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落到实处,根据国家科技部《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科发〔2010〕155号)、《哈尔滨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哈发〔2010〕8号)要求,结合道里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情况
道里区幅员面积479.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0平方公里,农村面积429.2平方公里;辖19个街道办事处、4个镇,109个社区、42个行政村,总人口92万。201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5亿元,同比增长11.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2.5亿元,同比增长30.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0.9亿元,同比增长15.5%;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18元,同比增长15.3%;实现国内经济合作资金到位额73亿元,占年计划的105.2%;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49.07亿元,同比增长14.5%;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85亿元,同比增长21%。
(二)工作基础及建设创新型试点区的优势
2012年,道里区科技工作呈现稳步上升势头。全年科学技术支出5702万元,为预算的101%,同比增长22%,占区财政支出的2.24%。实现高新技术产值63.1亿元,同比增长126.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8.1亿元,占全区GDP 8.11%。申请专利总数1538项,授权专利总数1066项,同比增长10.7%和56.5%,总数均列全市第三位。健全了区科技信息网和科技项目库,入库科技项目68项,转化科技成果18项,为18家科技企业对接科技项目22项,议向投资额12.8亿元。开展银企对接服务,为20多家小微科技企业实现融资1.2亿元。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332家(通过认定3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8家(通过认定10家),引进各型各类高科技人才136人。科技招商2000万元,创建了我区第一家独资高科技节能环保技术研发中心??哈尔滨朗格斯特预制隔热管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信高新技术企业创业中心在孵企业28家,全部注册资本5亿元,年总收入4.1亿元。爱建商业圈创业创新中心在孵企业70余家,全部注册资金2.5亿元,员工总数1560人。完成申报创建科技创新型试点区的各项基础工作。在国家及省、市、区各类媒体发表科技宣传报道76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
一是区位优势无与伦比,现代城区充满活力。道里区是哈尔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是市委、市人大、市警备区的所在地和未来黑龙江省的文化行政服务中心,全市各方面的大型会议和大型活动多在友谊宫、青年宫、香格里拉大饭店、防洪纪念塔广场举行。是一个全省全市最具有代表性和标志特色的、充满活力的现代新城区。
二是经济总量全市领先,区域经济稳步增长 。2012年,各项经济指标位列全市前茅,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等四项经济指标位列八区第一名。是全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集中的城区。
三是汇集城市交通枢纽,基础设施便捷发达 。道里区是哈尔滨市水路、陆路、铁路、航空交通的中枢,紧邻松花江,沿江55公里堤岸线上有码头7处,渡口1处,上可到吉林,下可达俄罗斯。区域内道路“三纵五横”,机场迎宾路、机场高速路、哈双北路、双太路以及空港路横贯东西,公路大桥、四环路、阳明滩大桥3座跨江大桥连通松花江南北两岸;坐落在区内的太平国际机场,开通国内、国际航线103条,通航城市62个,2012年,共完成运输起降74146架次,运送旅客914.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59万吨,机场二期工程后,可满足年起降14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1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7.5万吨的需要,国际空港物流工业园区规划的工作已经启动。
四是现代服务业高度集中,金融总部聚焦发展 。道里区的中央大街、兆麟、爱建、顾乡、群力“五大商圈”及“十大专业市场”,社会商品零售额连续10年位居全市前列。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世界500强商贸连锁企业和卓展购物中心、北京华联、麦凯乐等一批大型商业企业入驻发展。金融类服务机构93个,其中,银行38个、担保31个、保险15个、证券9个,银行总部占全市的70%以上,在友谊路??上海街形成了全省首条“金融街”,使道里区成为要素涌流的投资宝地。
五是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文化产业独具魅力。占全市城区80%的旅游景点,开启龙江文化产业经济的“黑龙江省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占地总面积约100公顷,规划建设规模约30万平方米,荣获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联合国人居迪拜改善居住环境全球百佳范例奖的4A级“群力新区”,松花江55公里长南岸风景线,使道里区正以每年百万人次游客量,成为哈尔滨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承载地。
六是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特色农业增效显著 。道里区是全国百个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无公害蔬菜生产获得省级首批基地认证,是哈尔滨市绿色蔬菜生产重要基地,供应全市夏秋菜的40%以上。菜、奶、菌、果、鱼、肉、蛋、禽等高效、特色农业规模联动,增产增效。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达到10万亩,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认证的农产品品种已达73个,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品种累计达到133个,有9个农产品被评为省、市名牌产品。高科技示范园区和蔬菜基地村发展到25个。
七是产业园区集中建设,新兴经济迅速发展。新榆工业园区及周边区域(约10.84平方公里,现有企业31家)、团结工业园区(约6.86平方公里,现有企业25家)及新榆工业园区至团结工业园区老机场路沿线两侧各延伸500米(约6平方公里)区域,作为高开区迎宾路拓展区(总面积约23.7平方公里,现有企业总计77家),将成为道里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太平空港经济区”已例为省政府确定的哈市四个优势产业集中园区之一,总规划面积33.38平方公里,国家发改委和省、市、区政府正在规划建设东北地区最大的,集物流、产业、商贸、服务于一体的,面向俄罗斯、辐射东北亚的现代临空经济区。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两区”发展战略,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发展、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合作和服务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助推道里区“倾力打造‘三大经济带’,全力建设‘六大功能区’,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新局面的战略目标”。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建设创新型试点区工作,进一步优化道里区科技创新的环境,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实施、产学研结合、市场化运作的创新机制。培育一批拥有区域战略新兴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科技成果和名牌产品,形成2至3个具有区域特色的高科技创新型产业,到2015年,争取建成具有创新实力、产业特色、自主品牌的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型城区,科技创新主要指标要达到哈尔滨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的要求。
1、提高科技创新成效 。科技支撑和引领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全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
2、加大财政投入比重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达到3%以上,增长幅度高于本级当年财政预算支出增长幅度。
3、增强企业创新意识。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高新技术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
4、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绿色食品、文化旅游、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等占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5%以上,对经济的拉动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5、培育自主创新能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的比重达到45%以上。
6、提高专利申请数量。申请专利年均增长25%以上,授权专利年均增长2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科技创新产业集中区建设
将开展建设创新型试点区工作与建设“中兴”发展中心区、“三大经济带”、“六大功能区”战略相结合,加快迎宾路高新技术拓展区和太平空港经济区建设,培育我区具有自主创新实力的科技创新产业基地。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支撑和服务道里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1、加快新榆工业区建设。整合、挖掘园区及周边资源,积极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大项目建设,做大高科技企业规模,尽快发展成初具规模的现代产业基地和新型工业化产业园区。形成以朗格斯特节能管材、龙飞焊接设备、交联电力电缆、雨田钢管、畅普管业、汉德轻工医药装备、新世纪食品等龙头企业为基础的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2、加快团结工业园区建设。多方协调,争取资金,推进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扶持迎宾空调、天硕建筑材料、北方威特家具、松江电炉电热合金材料、益农生化制品等原有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招商引资选资力度,强力推进快速发展。
3、加快群力园区建设。依托高开区迎宾路集中区和群力新区,以松江电炉厂、红旗锅炉、金豪家具、鹏程塑料彩印等龙头企业为基础,加快承接“两区”外溢产业能力和环境建设,打造节能设备、环保家具和新技术产业基地。
4、加快太平空港经济区建设。围绕空港经济发展,运用“云物流技术”这一高新技术整合航空物流企业、航空货运公司和物流地产商,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快件集散、分拨和递送业务为主导,聚集发展仓储、运输等航空物流产业及相关适合航空运输的高科技产品和精深产品加工制造业。
(二)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基地)发展
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技术示范和推广,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扩大高产、优质、高效作物种植面积,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推广面积达到20万亩,确保蔬菜的质量安全;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加快秸秆、粪便、大唐电力余热等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年处理农村畜禽粪便5万吨,全区农村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农户达5000户,覆盖率达15%,到2015年,建成4个现代农业园区,5个蔬菜标准化生产园,10个标准化蔬菜基地。
1、加快新发镇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以新发镇建国村、二场村、五星村等蔬菜生产科技园区为龙头,推广果菜嫁接、盆栽果树、无土栽培等先进种植技术,日光节能温室、有机棚室蔬菜、棚室水果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有机蔬菜保护示范基地、水果高科技示范园区、绿色种植庄园等创新生产模式,实现大棚种植10000亩,年产蔬菜3000多万公斤,建成全市乃至全省“棚室蔬菜生产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和“设施园艺产业化创新示范基地”。
2、加快新农镇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建设。以新江村、新兴村、松森养殖有限公司等农业生态园区为龙头,依托松花江与金兀术运粮河交汇处的天然优势,整合周边土地资源,改变分散、单一种植模式,建设满族风情生态乐园、露地蔬菜示范园、观光采摘园等特色蔬菜产业基地和节能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开发一条“牲畜粪肥、农作物秸杆、生活垃圾和新型太阳能沼气池生产沼气→沼气废液加工有机肥→有机肥种植有机蔬菜、粮食”的农业生态循环产业链模式,促进再生、绿色、清洁能源的开发、推广普及和广泛应用,实现农业科技园区占地100万平方米,育苗温室、大棚500栋,再生能源农户覆盖率达30%。促进露地蔬菜走集约化、规模化、生态化创新发展道路。
3、加快榆树镇蔬菜新品种培育园区建设。以望哈村、新乡村等新品种农业科技园区为龙头,沿望哈村北侧,江南中环路沿线,种植大樱桃、红提、圣女果、寒地葡萄等新奇特优品种,建设育苗温室、日光节能两用棚、日光节能温室、观赏采摘园、加工检测和信息中心等配套功能,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花卉组培、脱毒马铃薯原种培育、新品种引进栽培等科研项目,建成全市最大的新品种科研成果研发、试验、培育、转化和推广示范基地,果蔬新品种覆盖率达到50%以上。
4、加强太平镇国家蔬菜标准园区建设。以立业村、太安村、先富村的蔬菜花卉标准园区为龙头,辐射立权、太平、前进、立功、永和、先富等村,推广“立业村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建设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园区、标准化生态农业观光采摘园区、标准化露地蔬菜生产示范园区和花卉生产示范园区,种植黄罗缦番茄、紫背葵、莴苣、青提等高附加值品种和A级绿色品牌蔬菜,形成10000亩露地小棚、10000亩地膜蔬菜的种植规模,培育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区和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三)加快文化旅游、科技金融、数字信息化服务创新
积极利用好我区拥有的占全市城区80%的旅游景点、占全市70%以上的银行总部、沿松花江南岸55公里长江岸风景线、黑龙江省重点打造的十大文化产业园区之一的“黑龙江省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等独特资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创新为驱动、政府为辅助的原则,发展“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与旅游同行、信息与金融助力、特色与品味提升”的新兴经济产业,形成政、企、金、介多方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到2015年,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亿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贷款50亿;实现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5000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00万人次,文化产业总收入约200亿元,年均增长30%。
1、加快发展文化创意、观光旅游产业。一是加快黑龙江省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以群力新区景江西路西侧文化产业带为中心,引进高科技、节能、环保产品、材料和技术,建设艺术品研发、仿古特色旅游、体验式图书城、梦想快乐园等文化项目,带动金源、关东、冰雪、百年音乐等具有欧陆风情、中华巴洛克艺术、东方莫斯科神韵的特色文化。二是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图书、影视、戏曲、歌舞、动漫、玩具、服装、生活用品文化服务等文化产品,延长产业链,打造成我区的战略新兴产业。三是加快沿江旅游观光园区建设。依托55公里江岸线、长岭湖和太平湖等水域资源,打造四条黄金旅游线,即:防洪纪念塔??长岭山长岭湖风景区??金河旅游公园等沿江景观线;群力花卉基地--榆树果蔬采摘园??太安村新农村等农业园区观光线;中央大街??犹太人遗址??索菲亚教堂等欧陆风情线;爱建??滨江国际社区??欧洲新城现代欧式建筑区??群力文化产业园景观??西畔花园等城市风光线。
2、加快科技金融结合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发挥我区占全市70%以上银行总部、38个驻区市级以上银行机构、9个证券机构和31个担保机构的优势,建立为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对接服务的银企对接服务平台,力争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质押贷款上有所突破。二是以2012年道里区科技金融推介会为起点,以“为项目找资金,为资金找项目”为目标,形成银企对接长效机制,力争做大做强,做成品牌,做出实效。三是紧紧依托道里区均信高科技创业中心和爱建创业中心两个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层次、简化服务程序、延伸服务触角。与市、区行政服务中心、市中小企业信用协会、哈尔滨银行、均信投资担保公司等机构合作,构建集评估、咨询、法律、财务、融资、培训、监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联合体,在金融、信用、中介、行政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
3、加快数字信息化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广泛推广区卫生局运用高科技“云计算示范工程”医疗服务管理系统、区城管局建设城管数字信息网格化管理模式、通江办事处创建社区三维实景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等成功经验,鼓励全区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与市直部门和区属部门建立联动审批服务,形成多功能为一体的高效、快速、畅通、安全的一站式办理联动服务机制。运用数字信息化技术、科学管理方式和“制度+科技”手段,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和廉政风险防控能力。
四、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考核机制
成立以区委书记和区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道里区开展建设创新型试点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区建设创新型试点区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各阶段工作,统筹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创新工作专项方案及政策措施,统一考核评价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科技局,办公室主任由区科技局局长担任,具体负责试点工作日常事务。将每年的任务进行分解,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指标,对科技创新工作主要指标进行年度目标考核。建立各部门联动的服务机制,引导各单位通力协作,相互配合,创新服务方式,树立“支持是工作、帮扶是责任、管理是服务”的理念,做好对企业的全方位、全过程“保姆式”服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建设创新型区试点工作圆满完成。
(二)加大投入力度,鼓励科技创新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共同投入的市场化新型投融资多元体系。采取银行贷款、担保贷款、项目融资等方式,加大对区科技创新企业以及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资金投入。保证区级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到2015年,区本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争取达到8000万元,占区财政预算支出的3%以上。增加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增强投资引导能力,鼓励设立和发展风险投资机构,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产业和产权社会化机制,拓宽创业风险投资渠道。对上,要继续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市的各类科技资金专项支持;对内,要坚决执行各类关于科技资金投入的法规政策,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对企业,要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企业加强自主研发机构建设力度和资金投入比例,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政金介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我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三)加强政策引导,建设创新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推动作用,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加强创新服务为重点,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发展科技信息咨询、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推广等各类科技中介机构,提高社会化运作、市场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建设省、市级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快科技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形成资源共享机制,开放式服务,有效整合科技资源,为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建设,加强科技产业园和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为技术研发、项目孵化、技术转移等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服务。
(四)加快改进作风,优化创新环境
以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为契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效率、强化问责,建全廉政机制,解决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提高办事效率和行政效能,畅通审批环节和流程,在全区开展学习“云医疗”管理系统、城管数字信息网格化工程、通江社区三维实景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活动,对采用信息技术,运用“制度+科技”手段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与市直部门和区属部门联动审批,建立网络咨询、办理、协调和服务,保护创新、创业活动,建立政策支撑机制的企事业单位,给予支持和奖励,在全区形成一种崇尚科学、尊重创造、勇于创新的社会风气,为科技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