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府办笔杆子们的日常工作节奏坚决把文字写得更有趣!本文专门回答网友后台提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报考公务员什么部门、什么职位好?选调生进省直机关好不好?工作压力如何?写材料任务重不重?老万在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省府办笔杆子们日常工作节奏(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省府办笔杆子们的日常工作节奏
坚决把文字写得更有趣!
本文专门回答网友后台提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报考公务员什么部门、什么职位好?选调生进省直机关好不好?工作压力如何?写材料任务重不重?
老万在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二十多年,觉得这样的问题很有挑战也很有吸引力。现在,深吸一口气,预备——开始回答!
政府部门按写材料频次、难度和对文稿质量要求划分,不管怎么排,办公厅(办公室)、研究室(政策研究室)、发改委肯定是第一梯队。
先说研究室,研究室是一个为写材料而生的部门,写材料是它存在的全部理由。它的所有的工作过程、工作成果的表现形式全都以文字材料呈现。比如,研究室广大写手们群策群力完成《省政府工作报告》,所谓群策群力,就是好多人起草这一篇稿子,以前是要被集中到招待所、带上换洗衣服关起来写的,现在情况不太了解。然后,会议开得很圆满,当然每次都很圆满!那么,会后,省报上会刊登一篇《发扬民主、汇聚民智——省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记》之类的文章,把报告的起草过程再用一篇几千字的报告回顾总结一下,有点像睡回笼的觉、喝醒酒的酒,剧烈运动后的放松运动。不过这好像也是早前的事,近些年省一级写诞生记少了。
嗯?稍等一下!发扬民主、汇聚民智,这个提法还要斟酌好像,算了不抠了,反正就那么个意思。
像政府工作报告这种特别大的、综合性的材料一年只有几个,平时还会找些题目搞调研、做课题、写专报,就像士兵需要每天出操,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什么是专报?后面会说。
发改委为什么写材料特别多?因为它管的事情比别的部门多,地位比别人都高,当然,和办公厅不相上下吧。关于发改委地位高这一点,在它成立之初起点就高,衔玉而生。五十年代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也就是发改委的最前身,是与国务院平级的,它的一把手不是主任,是主席,国家副主席!管着十多个部级单位。现在,发改委从它写材料工作量上看,它又有“第二办公厅”的外号。
之所以先说研究室和发改委,因为我毕竟没在那儿干过,也就这些浮皮潦草的了解,深一脚浅一脚的说多了露怯,说过就丢一边去了。
你应该看出来了,我的回答比很多网友提的问题窄了许多,一知半解的不说,避免误导。以上就当戏说,下面切入正题专说办公厅:
办公厅文字岗位的工作可以繁重到什么程度?
以省政府办公厅某个处室为例,对了,你可能听说过,省政府办公厅有秘书一处、二处、三处。。。每个工作条线一个处,名称也可能是城建处、农业处、综合经济处。。。我下面要说的某个处,你就当二处或三处吧,他们的写材料岗位,平时做什么、写些什么样的文字材料?
先交待一下,每位省长、副省长各配1名文字秘书非常顺理成章吧?其他事务还另外有人打理,一个五线明星都好几个助理呢,那么大领导,日理万机的。副省长的几乎全部会议和调研考察活动,一对一服务的这个文字秘书小青年都跟随参加。当然,研究人事等机密会议要回避,省委常委会也不参加。对了,只能是小青年,年纪大了体力根本跟不上,不熟悉的人容易搞混谁是领导谁是跟班,挺尴尬。
大家知道,副省长的日程总是排得很满,上午有会,下午有会,中午和晚上经常有会,“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为什么会多,这个话题太大,写起来跑题。
副省长每次会前,文秘可能需要写(1)领导讲话稿,或者把领导要讲的事项列出(2)讲话提纲。其实,老万没怎么见过名称叫讲话“稿”的材料,现在把写得再细再全完全可以照念的也叫讲话“提纲”,而有的领导需要只剩纲纲杠杠的真正的提纲,他喜欢临场发挥,不想念稿子。准备工作需要细到什么程度,取决于领导风格。会中,要做笔记,重要会议需要录音。会后,可能需要写(3)会议纪要,这属于狭义的公文,有行政效力的,下面人拿去照办的。或者写(4)会议信息,这个虽然属于参考资料,但要刊登在当天的省政府简报上,用于向省委书记和省长两个一把手汇报,向其他副省长通气。请注意!是当天的简报,所以,会议信息必须当天写完,并完成层层修改审核。有的会议可能还需要写(5)会议专报,专报这种文体对于没有机关工作经历的应届生网友的确陌生,专报也属于广义的信息,专为一件事而写,所以叫专报,它比刊登在简报上的信息实际作用大一点,它有而且只有内部布置工作的效力,对行政相对人没有效力。专报的作用之一也是向书记省长汇报情况。
听到这里,你会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副省长开完会不能顺便走到省长办公室口头汇报?而是必须写成书面材料?不怕把文秘给累着?如果你理解为文牍现象甚至官僚,那就失之于片面,原因我待会儿解释。
有时候,碰上一个特别特别特别有事业心的副省长——请注意,我用了3个“特别”,不是恭维,我眼见和耳闻的省部级干部事业心的平均水平普遍特别高——还会安排这个小青年研究一些中长期问题,这个被称为 “专题调研”,这就要写(6)调研报告。写报告不能闭门造车,要开座谈会、要访谈、要查国内外资料,只能见缝插针干,专门等副省长不开会或出差出国的空隙才能干。说到出国,顺便提一嘴,副省长出国与文秘基本不相干的,公务员出国频次有严格限定,职级不高的青年公务员要好多年才能轮上一次。
还有一种情况,副省长认为下面县市或委办厅局报给他的材料思路不行,或者意思大致是对的但文字表达不行,他会让文秘(7)修改各类稿子,这种修改往往不是润色,不是合资汽车每年的小改款,基本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
老万所熟悉的文字岗位要写的材料大致就这些品种。当然,还有一些品种的文字材料我没提,有的是一处写,还有别的处也没闲着。
现在解释向书记省长汇报为什么要书面而不是口头。我估计乡镇大概是可以口头的,不过我没在乡镇干过说错了不负责任啊!副乡长开完会,直接进乡长办公室,可能门也不用敲,门可能就一直敞着,副乡长三言两语Duang!Duang!Duang!说完结束,为文秘省下一篇专报——阿弥陀佛今天准点下班!会不会嗓门大的副乡长,甚至在走廊吼几句,领导班子全听见了,这很像分布式记账,不就是区块链吗?喔耶!
传达基本靠吼?其实这都是想当然!乡镇可能也不是这样的,更何况省?你以为省长每天坐办公室等着各位副省长来汇报像专家门诊似的?省长的会比副省长还要多好吧。
为什么要书面材料?因为书记省长可能需要落笔,正职对副职的协调意见或者对这项工作本身可能还想发声音、做批示,没有书面材料就无处落笔,更重要的是会议明确的分工还得继续传达并抓落实,没有书面的难道层层都口口相传?
为副省长提供文字服务的文秘每天工作节奏大致是这样:当天要完成的、几百字到千把字不等的短材料,每天少则一两篇、多则四五篇,完全取决于这位副省长开会的数量。
领导开会的时候,坐在后排的文秘是个什么状态?如果会议内容不是全新的,不是非常重要而且紧急的,文秘的脑子、眼睛、耳朵是分开用的,只有副省长讲话才需要那种五官并用的注意力集中。遇到与会者汇报讨论发言清汤寡水、让人捉急、没啥营养的时候,文秘用一只耳朵捎带着听,手上在做自己的事,这个会写上个会的信息,下午写上午的材料,好几个材料轮流写着、改着、盘着。
副省长参加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全国全省电视电话会、传达四中全会精神的党政干部大会之类的,文秘可以喘口气,不必跟着,有的也不让跟,坐下来扒拉一下手头还有几篇两三千字或三五千字的稿子,包括前面提到的调研报告,明后天、下个星期、下下个星期要用的动员会讲话稿、向党外人士、外省市考察团通报情况、开幕式、开工庆典致辞、论坛主旨演讲、主题教育材料……实事求是说,这些稿子有一部分内容是相近的,因为这位领导在某个阶段分管的领域是相对固定的,思路和观点是相对稳定的,所以有些段落稍加修改可以剪贴到另一篇材料里。
曾经有文秘和老万无意中说起:当我目光从电脑文档移开看到窗外夜空和灯光的时候,心里是再踏实不过的,因为工作日的大白天坐在办公室写材料基本上属于奢侈。是不是比较心酸?更心酸还有,办公室的沙发不是给客人座谈预备的,基本没什么客人,文秘哪儿有那么多时间陪客人唠嗑,沙发是加班太晚了和衣而卧凑合用的。
说到沙发,哎呀,老万有点顾影自怜,曾经住在郊区,每天上班要转三次公交单程两个多小时,没少睡办公室沙发。
会不会扯太远了?一旦写尽兴了我可能收不住,不准嫌啰嗦。
在省政府办公厅,文字材料要达到什么质量标准?经常有人拿这个问题问老万。
怎么描述呢,最直观说,凡是副省长需要的材料,科学论文除外啊,我指的是自然科学,文秘应该没有不会写的,而且质量必须达到基本不需要副省长大修改、大调整,尤其是小篇幅的稿子,如果几百字的信息还需要领导几次三番修改的话,那基本上说明不适应岗位需求,该挪位置了。
关于写材料水平,还是拿大一点的材料说吧,比如,文秘接到一个调研任务,从一开始对这项工作似懂非懂,然后到处查资料,找各部门刨根问底,穷追猛打,再闭门苦思冥想,两个星期后,大几千字的材料大功告成,一是二是三是礼节性罗列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然后一是二是三是指出部门工作的一大堆不足,再一是二是三是像模像样提出几条对策建议。你还别说,真的像模像样,基本让部门心里虽然不舒服但也挑不出啥毛病才行。没办法,就是这么自负,就是这样的文字大侠、大神。
有个社会偏见我不指出来对不起准备考公务员的网友!考试后你就成了我,我们就是同行甚至同事了。
关于领导干部对文字材料的认识,不得不说社会上存在着蜜汁误解!某些讽刺领导的段子还停留在史前,认为领导分不清材料好坏,改来改去又改回第一稿,甚至照稿子念也念不利落,需要标注“此处应当停顿”“此处有掌声”,你这讽刺的是解放初期的文盲大老粗领导吗?其实,以老万和同事的体会,真正服务过领导的都知道,领导的睿智和细致是你无法想象的,从方向方针、方案方法,从内容、结构到错别字病句,事无巨细,哪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最近的一个例子,副省长纠正文秘稿子里一个问题:对外宾外商,应该写国家主席,内部稿子才写总书记(试过了,这几个字不改用拼音就发不出)。
对于普通人,张飞性格和鲁肃鲁子敬性格是截然分开的,不可兼得;但是,雷厉风行与心细如发可以存在于同一个领导身上并行不悖,而且官越大、心越细。特别是有些做过文秘的领导,那简直就是同行相克啊!文秘有的苦了!
公文体例、标点、字体、行距字距都是细节问题,是死规定;写材料最基本的还是内容,在文字表达过关之后,写材料水平主要不是取决于语文水平,也不取决于引经据典、排比对仗,在政府机关写材料的本质一是对工作的了解,不了解就写不透、写不明白,二是对趋势的把握,看不准趋势就抓不住重点,也写不好一是二是三是的问题和建议,写得不靠谱会被职能部门疯狂反扑哦。
以上说的是文字材料的内涵,是里子。还有面子,面子也很重要!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只要看第一页、看几行,判定整个材料质量就八九不离十,至少知道你的逻辑性怎么样,语言是像粽子那样紧实还是香山宾馆那串香肠松散休闲,同时也差不多知道你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没写材料了。天天写材料的,人家已经写“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了,你还在写“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在某些特定领域人家写“守正创新”了,你还在写“大胆创新”“勇于创新”。人家指出你写的这项工作有新提法了,你说“我这就是四中全会的新提法啊!”,拜托看看清楚好吧,你那是十八届四中全会!
不写材料的人认为文字工作是最呆板最保守的,其实写材料是最灵动最赶时髦的,要追踪新词汇新提法,一直在线才行。不常写材料的,电脑输入法里没什么联想词汇,而合格写手输入前几个声母,那些成套的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就自动跳出来了,要不怎么应对那么超强度工作量!
的确,有的新提法会像李佳琦注定要被更替淘汰,但你这两天没看《新闻联播》就是没看,说明你没接触上级最新精神,没踏在点子上,这没冤枉你吧。
那么,下一个问题接着就来了:面临这么高强度工作量,家庭和工作怎么平衡?
怎么平衡?自己平衡呗!孩子小?请保姆吧,请那种住家的全职帮你照顾孩子不做饭不做家务的保姆,除此好像也没别的好办法。什么?公务员工资请不起保姆?那就把祖辈接过来照应孙辈。什么?房子小?婆媳相处有压力?老万觉得。。。你这个问题超纲了吧,家里这点事都摆不平还指望你胜任单位那些征地动迁、强拆、截访、城管摊贩冲突?齐治平首先就是把家里搞定。好了,不说了,超纲的问题老万不展开了。
下面,最后一个问题:从一个985大学毕业的“生瓜蛋子”——至少211吧,学校再低的话能过笔试?省直的HR会有兴趣看你简历?——蜕变成为上面所说的写材料大咖需要多长时间?
以老万对周围同事观察,快的1到2年、慢的翻倍差不多吧。噢!对了,说生瓜蛋子不对,现在进省直机关要求有两年基层工作经历。
我说的年限指的是在处长副处长强力高压下、在大材料小材料一股脑儿压给你让写材料改材料改到喘不过气来恶心呕吐的情况下、在带教老师严厉批评你批得不怕你翻脸不怕得罪你不怕你报复的情况下,你才能一两年突破瓶颈,变成那种一旦起飞就不用再加油、要加只能空中加油的全天候写材料战斗机。
不怕写材料不怕辛苦不怕委屈的,你就大胆报考办公厅发改委吧。
提到公务员收入,老万觉得这个问题度数有点高,脸红、上头!且不说公务员与其他行业收入问题,愿打愿挨的事没什么好说的。关键是内部分配机制,亟待改进的问题老了去了!
从工作技能来说,有的公务员虽然笔头不行,但是干事务性工作做得牢靠,或者口头表达口吐莲花啊!写和做,两样占一样就能安身立命,面对一大片上访群众,嘚吧嘚吧嘚吧,兵不血刃,笑眯眯地就劝回去了,说实在的,老万可没这本事。
也有些公务员哪样都不占,开口说不清、提笔写不明、办事留尾巴,一辈子混到快退休也不会写材料也不用写材料!但是啥亏也没吃,跟着搭车。我承认,他们命好,唉!没办法。
按常规,材料写到结尾要来点大义凛然的、提振信心的。
同志们!让我们紧密……写和不写、苦和不苦、能力强与不强,虽然在某一阶段工资福利丝毫没有差别,但也仅限于某一阶段,中远期的职业空间和预期收益应该是有差别的,尤其是跟着副省长学到本事、有了感情,职业前途会差到哪去。这个问题大得可以单独成篇,有机会聊。
以上,想到就写,一气写成,不成体系,但也不改了,就这样泥沙俱下,毛刺支棱着,我怕改来改去改成单位一本正经的稿子,那就毁了。
推荐访问:笔杆子 省府 日常工作 省府办笔杆子们日常工作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