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改革开放史结课论文
改革开放论文
忆改革开放,现中华雄伟
摘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0年的改革开放,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以这次全会为开端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和开始起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改革开放的30年,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让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雄伟壮观。
关键字: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富裕安康
雄伟
一、改革开放思想的历史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会发现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
(一)关于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邓小平从正反两个方面做了阐释。从正面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要做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从反面说,“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不开放不改革没有出路,国家现代化建设没有希望”;“如果放弃改革开放,就等于放弃我们的根本发展战略”。邓小平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当代中国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关于对外开放,邓小平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等不同角度做了论述:其一,回顾历史,“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其二,面向现实,“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
自守是不可能的;其三,展望未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论文
离不开世界”。
(二)关于改革的性质和方向
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这次革命的特点在于:其一,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对它的否定。其二,这种革命不再采取阶级对抗的形式。改革“不是对人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其三,这种革命是为了改变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道路。其四,这种革命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力量,依靠亿万人民的实践自觉进行的。
(三)关于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邓小平对改革目标设计给予了高度重视。改革伊始,他就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做了高度概括,即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此后,随着改革的深入,邓小平反复论述了这个问题,使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内涵越来越清晰。l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样,“富强、民主、文明”就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目标。关于改革的任务,邓小平说得更为明确。他指出:“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革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二、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改革开放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
我们对社会主义基本属性的认识由计划经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逐步深化发展为内涵更加丰富的以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公平正义等为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最鲜明的特征
改革开放论文
就是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发展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而这条道路的内涵正是在我们不断“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探索与开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这些年来,社会主义中国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根本原因就在于改革开放。
这些年来,社会主义中国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承载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现代化航船能够破浪前行,原因就在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这条道路上万众一心,团结奋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凝聚起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历史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的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
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努力发展对外交往,以建立坚实的经济基础。我国的经济总值已是名列世界前茅的了,虽然人均GDP上不去,但我相信经过中国的不断努力总有一天我们一定会追上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是最好的证明,归根到底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都有着飞速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的我们已经从昔日破旧的茅屋中迁入了一栋栋整齐美观的高楼大厦中;从原来的温饱问题转化到如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方面的问题上来;从当年人们对
改革开放论文
太空一无所知到现在的“神七”上天,“嫦娥”奔月,一跃成为世界上第四个飞上太空的国家;从刘长春只身参加奥运会到我们在自己国家举办奥运会……
在文化科技方面,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并且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1986年,政府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改革开放,我们国家恢复了高考,培养了一大批在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优秀知识分子,在老一辈科技人员的知识已经明显老化的情况下,这些中青年知识分子毅然挑起重担,承担起航空航天的开发研究的重任。是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力更生能力,为神州飞船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用更加开阔的视野看世界,主动吸收世界科学技术最新成果,推动我们的航空航天事业的新发展。是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否认了“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错误口号,落实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为知识分子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航空航天专家才能的发挥。是改革开放,进一步树立了中国人民的自信,推动了载人航天工程重大决策的制定。
在政治方面,我国对外交往奉行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并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七年后中美又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位置······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以上三方面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
恩格斯说,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要求,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改革开放论文
四、总结
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的.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尤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我们党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总之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福利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主流文明之中。
参考文献:
【1】
钟玉海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8-09/26/content_10033977.htm;
【3】
http://wenda.tianya.cn/question/3e99b702c2d39fd2;
【4】
中国统计年鉴
2007[M].
改革开放论文
篇二:改革开放史结课论文
关于改革开放毛概论文2000字
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改革开放,要放弃争论,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国民经济。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改革开放毛概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关于改革开放毛概论文2000字篇一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摘要:今年是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纪念,也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形势总体良好,国内社会建设水平逐年提升,但我们依然处于发展中国家之列,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改革的方式解决现有矛盾,尽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南巡讲话
改革开放
一、南巡讲话二十年成就及原因
1992年,邓小平同志先后到达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在这些讲话中,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改革开放,要放弃争论,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国民经济。在南巡讲话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从根本上解决了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从而也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从92年南巡讲话开始,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沿海地区先后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强劲实力的企业,国企改革也稳步进行。我们的国民经济水平提前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中的前两步。并且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更是保持每年8%以上的速度增长,并一举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社会发展也获得了明显的改善,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公路、铁路总历程方面,我们均位居世界前列。在地区发展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继续保持着经济领头羊的优势,中西部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先后建
设了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和青藏铁路等国家重特大工程,为西部的发展添加了强劲的动力。而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是适应了区域资源共享的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过去凭票购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现在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文化生活水平不断丰富,这些在改革开放之前都是难以想象的。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辉煌的成就,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是邓小平同志在主持工作期间,提出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并亲自确定特区进行试点,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从92年南巡讲话后,我们进一步调整了改革开放的力度,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扩大了改革开放的程度,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可以说,小平同志92年南巡讲话是为我国坚定改革开放、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一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1992年到2012年,20年的时间里,我们在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断前进,不断发展,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的指导下,我们在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不断地靠近。
二、现阶段存在的矛盾及解决方法
当然,我们说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建设增速的局面,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用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数百年才走完的道路,必然会产生“时间压缩”效应。譬如,在我们某些经济发达地区,社会管理的步伐比较滞后,导致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脱节,产生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从这几年不断增多的群体性事件与逐年上升的维稳预算中能够看出部分地区由于社会管理所引发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其次,由于沿海地区开发的较早,经济发展也较快,就必然造成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差距被近一步拉大。这一点在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尽管国家已经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所限制,中西部地区发展依然比较落后。在革命老区以及边疆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依然比较缓慢,社会发展水平依然比较落后。第三,由于地域发展的不平衡,以
及行业间发展的巨大差距,导致国内贫富差距水平在不断的扩大。据不完全统计,虽然我国目前整体贫富差距水平依然可控,但局部地区已经处于失控边缘,有些地区甚至出现因仇富而产生的犯罪活动。第四,由于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等的不断涌入,对我们意识形态领域也产生了不小的震动。有一些人甚至呼吁尽快实行多党制、实行普选制,要从根本上变革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改革开放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在取得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快速建设的同时,要着手解决改革开放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只有妥善处理好了改革开放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稳步的发展、前进。
在如何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我们应该首先认识到一点,就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目前,社会中有一些声音在不断的质疑我们的改革开放,质疑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这其中就包括上述一些企图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政治制度的声音。出现这些质疑的声音是正常的,也是可以被理解的。因为我们的改革过程过快,经济发展速度过快,所以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妥善处理和解决好改革中出现的一些列问题,一定要用改革方法来解决。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不动摇,我们才能处理好改革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思想领域,我们要坚定意识形态不动摇,坚定我们的指导思想不动摇。社会中针对改革开放所产生的一些质疑声,很大一部分就是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速度过慢,政治体制的改革远远落后经济体制的改革。这就我们继续加强政治体制的改革,要稳步的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才能最终达到应有的效果。在经济领域,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继续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要下大力度在经济分配领域进行改革,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局面。在解决地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时,我们也要坚持改革开放,尽快让中西部地区追赶上全国的速度。中央决定在新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就充分体现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用改革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路。总之,在我们国内发展的各个领域,都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用改革的方式来解决出现的问题。
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20周年之际,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路线不动摇,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篇三:改革开放史结课论文
毛概关于改革开放的结课论文2000字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社会系统发生了根本变化,促进了中国社会系统的发展,使社会系统在协同变化探索中形成了新的有序结构。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毛概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毛概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2000字篇一
《从社会学角度看改革开放》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开放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社会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改革开放;社会互动;文化;交流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5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开放型经济已经形成,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如果我们把一个国家比喻为一个人,那么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就像是一个人的发展社会化。发展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经历了生命早期阶段的基本社会化之后,为了适应社会文化和生活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而继续进行的社会化。19世纪七十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迅速增长,美欧各国之间在各方面交流频繁,在它们的带动之下,市场经济流行,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1978年,经历了“”的中国几乎与世界的发展脱轨,计划经济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以及毫无生气的学术国家的界已经赶不上世界的发展潮流,中国需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世界,因为在当时,与世界严重脱轨的中国,只有与世界各国展开广泛的互动,才能实现发展社会化。在社会学上,所谓社会互动,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语言、表情、身体姿势和其他象征性符号,彼此表达意向,沟通感情,共同行动的过程。当然,在这里的社会互动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的。社会互动是社会化,也是发展社会
化的必要,中国对内改革,就使自己有与外界交流的有效符号,对外开放,便使自己有了与世界互动的机会。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文化是相对落后相对闭塞的。“”的十年浩劫,不仅为学术界的发展加上了沉重的枷锁,而且对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造成了永难弥补的巨大损失。社会学所讲的文化要素主要包括物质与精神、语言与符号、行为规范与文化模式、社会关系和组织等。当时的中国在物质与精神方面表现的尤为令人心痛。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为满足人的物质、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或加工改造过的产品,都属于物质文化。其中尤以生产工具最为重要。改革开放年之前,中国不论是生产工具还是生活用具都十分匮乏。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哲学、科学、宗教、艺术、道德等各种思想观念,,以及人们后天学习得到的各种知识技能,其中尤以价值观念为最重要。“”使得人们思想僵化陈旧,也使得学术界万马齐喑。历史上血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因此,当时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文化主要有创造性、传递性、共享性、象征性与普同性等特性。实行改革开放,正是顺应了文化传递性、共享性以及普同性的要求。
改革开放后出现了新时期全方位的中西文化交流。这次交流首先是从资金、设备、技术和产品等物质文化开始的,随之而来的是人员、教育、思想、文化、体育乃至军事方面的交流。这次交流是全民交流,双向交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吸引外资并对外投资,引进设备和技术,出口产品。大量的外资、先进技术、设备被引入中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业逐步增多,中国产品畅销世界各地。第二,人员交流并学习西方的管理经验,由于中国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刮玻璃现代企业的经验,所以采取了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和传授西方的管理经验。包括互派留学生、进修生和访问学者以及各种专业考察团,此外,还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劳动力交流。随着物质文化交流、人员交流的进行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思想交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
了如社会不平等等社会问题。社会不平等是指社会成员个人和群体在社会中所居的社会地位不同,并由此产生的人们从社会中所取得的报酬不同。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人们在社会中之所以会有不平等的地位,主要是由社会造成的,而不仅仅是有个人的各种素质决定的。社会不平等反映了社会成员所获报酬的不均等,而这些报酬本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多样性,因此,社会不平等是多元的。在改革开放的工程中,人们的职业差异、经济的地区差异日益显著,教育水平也参差不齐,再加上性别和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社会不平等。
改革开放导致了中国社会大规模的社会流动。所谓社会流动,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在其社会地位上的变动,即他们从已有的地位向新的地位转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前,由于严格的户口制度、劳动力计划安排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的作用,我国的社会流动曾经受到较为严重的限制。改革开放打破了原有的僵化死板的社会分层,为各个个体和群体提供了平等的就业、创业的机会,增加了社会流动。一个社会中的社会流动状况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首先,对个人来说,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去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只有在由较多正常社会流动机会的社会中,人们的这种愿望才可能正常实现,个人的积极性才会得以很好的发挥。对一个社会来说,社会流动能够有效的缩小各阶层之间的距离,并因此并因此缓和因社会分层而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其次,社会流动有助于社会选拔人才。通过合理的社会流动,社会的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才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分布。再次,社会流动是评价一个社会分层体系良性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最后,改革开放对社会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面。首先,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学术界不再沉默,国家又恢复了高考,培养了一大批在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优秀知识分子,这些都对社会学的发展极为有利。其次,改革开放刺激了中西文化的交流,通过人员交流和思想交流,原产于西方的社会学在中国得到很大的发展。第三,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需要有专门的学科来研究解决方法。社会问题的提出、研究和解决是社会学得以存在的生命线,是社会学得以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社会学得以存在的原因。
总之,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毋须讳言,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高,人的权利和自由得不到充分尊重。对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说到底,要靠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任何走回头路的做法,都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参考文献:[1]彭华民,《社会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毛概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2000字篇二
《从系统论看“改革开放”》
摘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对当代中国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关键抉择,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社会系统发生了根本变化,促进了中国社会系统的发展,使社会系统在协同变化探索中形成了新的有序结构。而这种有序结构的形成,它是在遵循一定的系统变化条件而形成的科学的系统结构,从而促进了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推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本文拟用系统论视角探寻改革开放的科学合理性与实质精髓。
关键词:系统论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改革开放
系统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具体运用,是研究客观现实系统共同的特征、本质、原理和规律的科学。它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中研究事物,成为各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基础,并提供了新思维、新方法。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任何单方面的改革都很难获得成功,所以系统的分析和看待改革开放。
一、改革是个立足整体,统观全局的系统工程
整体性是系统思想的核心,系统科学就是关于系统整体性的科学。整体性思想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以系统方式而存在着的,而系统又是由多种要素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
机整体。对于社会系统来说,系统整体效应的产生,既取决于系统自身的客观条件,又依赖于人的主观运筹水平,我们必须把客体看作是一个以系统方式存在由若干要素有机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并将整体性观点和要求自始至终地贯彻于认识和改造客体的全过程。
改革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设计和实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始终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看作是一个由各个部分、各个环节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改革系统需要进行系统的改革”。
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战略决策。邓小平同志把中国的改革看成一个由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他立足整体,统观全局,从系统整体目标最优出发,去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首先,“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我国改革要想获得成功,首要问题也是农民问题。邓小平说:“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不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其次,农村与城市相比,不像城市人口构成复杂、行业门类差别甚大,而且农村经济结构、经济关系都相对比较单一,管理方式以及劳动方式都比较简单,改革起来也比较容易成功。正因为如此,所以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先把80%的人口积极性调动起来。只要农村改革成功,稳定发展,城市改革就有了支撑基地。
古人云: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因此,每一项改革何时出台,改革到什么程度,都需要从整体出发,统观全局。如果只强调一个方面,抓住它的重要性而不注意它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会顾此失彼,引发出一系列始料未及的问题。
二、改革方针、政策的制定始终是为了达到系统目标而不断进行完善的所谓目的性,是指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必须具有达到最终状态的特性,它贯穿于系统发展的全过程,并集中体现了系统发展的总倾
向和趋势。一般而言,系统的目的性与整体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若干要素的集合,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可以讲,没有目的就没有要素的集合。因此,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必须确定系统应该达到的目的,以明确系统可能达到什么样的最终状态,以便依据这个最终状态来研究系统的现状与发展。其次,实行反馈调节,使系统的发展顺利导向目的。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如不能推进发展便是失败。发展就必须不断打破旧的平衡与稳定,而达到发展的有序,自然界每发展到一个新的里程碑,都必有一个基本的物质的、时间的或空间的有序化与之相适应,人类社会每发展到一个里程碑,也必有一些制度的、结构的变革与之相对应。系统的改革和系统的目的相互依存并可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目的制约着改革,改革突破目的,改革又会引起新的目的。
我国的经济制度改革把农村作为突破口,大搞责任制、抛弃吃大锅饭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都是把推动全国发展作为总方针,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方式作为总目标的。在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我国又开始了城市改革的试验。“由于城市改革的复杂性,可能会出现些差错。”所以“我们确定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所谓胆子要大,就是坚定不移地搞下去;步子要稳,就是发现问题赶快改。”根据邓小平的指示,1979年7月15日,党中央和国务院就决定在广州、福建两省试办特区。文件决定“先在深圳、珠海两市试办,待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汕头、厦门设置的问题。”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行区,凡属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首先在特区进行实验和实施,使其先行一步,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为全国的改革进行一系列的超前试验,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在取得实验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广。不管是农村改革还是城市改革,虽然手法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推进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促使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一根本目的是不变的,并且一切方针路线的提出都是围绕这一目的进行的。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为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国家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包括认真落实原来已经提出来的措施,都是为了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改革开放创造更好的环境。例如,在投资方向、资金使用方向上,根据加强基础工业和农业的原则,实行适当的倾斜。又如,对那些浪费电力和原材料的乡镇企业,要适当进行调整。再如,在对外贸易方面,要限制进口小轿车、高档家用电器等。这些具体政策、措施、方法、步骤的实施,怎么会意味着要改变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呢?应当指出,所谓改革开放的总目的不变,本身已经包容了具体政策、措施、方法、步骤的可变性。具体政策可变是总目的不变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前无古人,如果经过实践检验,某些具体政策、措施、方法、步骤不很成功甚至很不成功,仍然不加改变,那么对总目的的贯彻不但无补,而且有害。当然,在对某些具体政策、措施、方法、步骤进行调整或改变时,不能操切从事,必须周密考虑、十分慎重,坚持从大局着眼,千万不要因为一着不慎,对改革开放的大局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开放是系统维持稳定的基本前提,是系统不断优化的必要条件
系统的开放性原理指的是,系统具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系统向外界环境开放是系统得以向上发展的前提,也是系统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一个国家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不能离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国际大环境,只有在同国际社会的交往中才能加速自身的发展。如果脱离国际环境孤立、封闭起来,“就会失去人类文明的滋养,失去世界的支持和帮助,失去正确的方向,必然误入歧途并陷入长期落后的可悲境地。”所以,邓小平强调,“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要重视广泛
的国际交往,同什么人都可以打交道,在打交道的过程中趋利避害。用我们的话讲,叫对外开放。”
系统离不开环境,只有不断同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与交换,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系统适应环境并改造环境,环境选择系统并改造系统,系统与环境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由此维持着系统的存在,推动着系统的发展。正因为环境影响着系统的存在和发展,所以“改革开放”思想的提出以及实施始终是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置身于所处的特定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
随着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从一国范围向世界范围扩展,从封闭到开放,有彼此隔离到相互依赖,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一个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时一个开放的世界。随着国际分工和国际协作的扩大,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这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经济局面。面对这种趋势,任何国家都不能画地为牢、自我孤立,而必须把自身的发展同世界性的普遍经济交往联系在一起,积极利用这种联系为本国的发展服务,在开放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寻求更适合自身的开放。
回顾历史,中国在经历了高度发达的封建文明后,长期处于落后停滞的状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加上我们自己的失误,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封闭状态,使我们同发达国家一度缩小的差距在20世纪60年代又拉大了。因此,我们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坚定不移的实行对外开放。
我国当前要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要全面实现“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必须借助外力,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首先,建设资金不足是我过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必须想方设法利用国际市场的资金;其次,技术管理落后时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障碍,必须积极引进外国的新技术,借鉴和吸引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再次,我国人口众多,解决就业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必须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扩大对外贸易,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此
外,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置身于国际竞争的舞台,才有利于我国正视世界,正视自己,发现差距,从而激励民族的进取心和创造意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锐锋,徐志坚.邓小平理论中的系统思想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2]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3]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4]彭超宇,李伯川.从系统论看改革开放的合理性[J].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理论专辑.[5]乌杰.经济全球化与国家整体发展[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
篇四:改革开放史结课论文
改革开放为主题的毛概课结课论文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重要方针,现在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改革开放为主题的毛概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改革开放为主题的毛概论文篇一:《毛泽东群众思想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启示》
【摘要】毛泽东群众思想是在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产生的,由群众观、群众路线以及工作方法三者相统一的群众思想。在中国改革进入深水期的今天,坚持毛泽东的群众思想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启示。
【关键词】毛泽东群众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启示
毛泽东的群众思想是由群众观、群众路线以及工作方法组成的十分丰富的思想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坚持毛泽东群众思想的意义重大。
一、毛泽东群众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独具中国特色的群众观。毛泽东的群众观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如何领导群众的根本观点和方法。主要包括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思想。毛泽东的群众观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对人民群众的外延进行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阐述――将人民群众划分为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四种人,把小资产阶级阶级这一原不属于人民群众的阶级也纳入到了人民群众的范畴之中。此外,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对人民的地位和作用有了独特的认识和看法。
(二)创造性地提出了群众路线。群众路线作为毛泽东的独创,是毛泽东正确认识唯物史观关于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来的。是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的、科学的。毛泽东在《组织起来》对群众路线进行了很好的阐述:“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宣传),并号召群众实行
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i
(三)形成了更好地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毛泽东关于群众的工作方法,主要是指注重调查研究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首先,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能够掌握与群众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丰富的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群上实际、反映群众需要和愿望,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的、科学的、民主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样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其次,密切联系群众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ii
二、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毛泽东的群众思想的必要性
(一)正确定位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建设也是人民的事业,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只有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能建设成功;我们这里所指的人民群众是一切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对中国革命,特别是其在建国初期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社会主义事业在当时的中国是一项前无古人的艰巨的事业,毛泽东以其杰出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领导才能,依靠人民群众,从中国当时的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这为当前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必然要求。2013年11月9日-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指出并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足见,在中国的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阶段,全会是高度注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地位和作用的,此外,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
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观点既是与毛泽东群众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
(三)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35周年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仍存在着贫富悬殊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农民工问题、住房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等民生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不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可见,毛泽东的群众思想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仍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在当代,人民不仅是国家的主人,更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的主体和依靠力量。
三、毛泽东群众思想对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启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键在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解决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人,中国古代早已产生过类似的思想,如孟子在《孟子?尽心章句下》中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以民为本的言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相信人民的力量,依靠人民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的建设等六方面的重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仅是综合的改革,还是系统的、开放的、拥有国家顶层设计的、科学的、以人为本的改革,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全面深化改革在坚持以经济为中心的同时要更加突出人文关怀。改革开放35年来实践表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完全正确,与此同时,必须重视人的价值的实现,更加突出人文关怀。毛泽东曾将军民关系比喻成鱼与水的关系,并在实际工作中,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出发,为人民群众着想,将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不协调、不稳定因素,关键在将注重经济发展与突出人文关怀相统一。即在保持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价值的实现。
(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调查研究与密切联系群众二者相统一。毛泽东群众思想中注重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至关重要。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对改革的各个领域都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决策。而制定出的方针、政策、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就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检验,依靠人民群众去检验。
坚持毛泽东群众思想中的密切联系群众的方法就是要避免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的做法。“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iii,领导干部“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iv领导干部要防微杜渐,始终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注释:
i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933.ii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1094.iii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人民出版社,1991:938.iv毛泽东文集(第6卷)[M].人民出版社,1999:164.【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贺雅玲.毛泽东的群众观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大学,2010.[5]王玉宝.毛泽东群众观中所蕴涵的“民本”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7(1).改革开放为主题的毛概论文篇二:《论改革开放后艺术设计的发展和趋势》
一、艺术的发展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岁月里,我们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生活
水平不断完善,物质生活的需求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将更加多的注意力加在精神文明的富足之上。在这种历史条件的催促下,我国的艺术设计渐渐步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纪元,有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艺术设计思想的解放、艺术设计理论的丰富、艺术设计理论领域的扩大、艺术设计的创新精神不断树立上。这一切的活跃表现使得我国艺术设计空前繁荣,学科的规模和规格不断提高,学生人数不断突破历史新高,艺术生的水平也在不断的上升,为我国的设计事业发展输入了新鲜的血液[1]。
同西方相比,我国的艺术设计发展历史非常短暂,二者存在较大差异,使得西方的艺术设计很难融入到中国,而中国的艺术设计理论也很难得到西方艺术设计中的地位。因此,我国可以发展的潜力非常的大,艺术设计的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等着我们去探寻。总结艺术设计的过程、理论特征及其观念的认识,完善我国艺术设计体系特征,为理论研究和应用领域提供新的道路和方向正是我们正在走的路。
二、新的趋势
“新的设计理想的实现首先在于对现实的反思,只有反思才能痛定思痛,调整寻求的目标”[2]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大显成绩,技术与科技的创新发展使得艺术设计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中,所有的事物方方面面都已经和艺术设计融为一体,艺术设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比比皆是。艺术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无知的需求,为了一目的时刻的服务人民大众。人民的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舒适和便利了,但量的丰富不代表制得丰富[3],技术是不断的提高。可是人们一味的寻求技术的提高,而忽视了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人性而不是技术。个性能被这样慢慢的埋没,我们要保证我们的艺术内涵不断的发展和传承。艺术是我们永远执着的追求,寻求艺术精神在现在设计上的体现是我们的目标。
通过艺术设计在中国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设计出现了很多急功近利的平庸之作,对于西方艺术语言的复制和模仿不断的出现,导致这种“重复”对我国的设计发展毫无意义。多数人打着“全球化”的口号对西方设计进行模仿,把自身拥有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的优势抛
开脑后,生硬的设计一些国际化的东西。艺术需要站在自己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特征上出发,发掘自身的特点与众不同之处,立于特别之处寻找个性。在全球化的大流之下占有一席之地,取决于设计者们创造源泉在自身的时代和文化大背景之下接受和转化设计源泉的能力。全球化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交流资源信息,在结合世界文化同时融入自身民族性和地方性的个性因素,形成独特的设计体系,这就是对的发展。
21世纪的主流是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全球出现的大规模污染影响已经让人类心存胆怯,对于绿色问题越来越重视。这是人与自然和社会结合的一个设计问题,让这些因素和谐结合在一起,让人考虑绿色环保的问题同时贯彻绿色体系,在生产、包装、材料和设计上都考虑到绿色环保。给人们带来一种新的生活体验,因为在一起生产发展的同时消耗和破坏了很多赖以身存的资源,要为设计的责任和作用考虑。摆脱掉无限制的消耗,走绿色设计体系。这不只是一种技术层面上的考虑,而是从设计的根源人的角度,不局限在设计形象和功能上,给人带来一种精神上的体验和改变,改变人们之前错误的消费观念。以绿色保护环境为目标,传递正能量。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新时代的需要就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了贯彻这一历史革命使命,更加不能忘记我们的民族精神。把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本土的文化精神融入到艺术设计当中去,以独特的民族面貌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把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的东西变成一种特色,一直是我们的理想。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国际竞争中磨灭掉自己的特征是不明智的,是短见的。从文化上看特色和个性是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重点,失去了自己的文化重心和文化特色会存在很大问题。我们需要一个全球化的视角,还需要一个理性的思维和胸怀,把自身的个性较好审视,将本土和世界的东西相互结合,将达到新的提高和转变。
三、我国艺术设计的现状和弊端
我国的艺术设计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在寻找自己的道路。这条道路需要我们去摸索,我们之前从未有经历过这样的时期。在坚持民族
性、地方性和个性的同时遵循全球化的大时代发展趋势,把独特的文化内涵资源和全球化共享资源结合,形成一个独立的设计体系。
与此同时计算机对于艺术设计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艺术设计的发展于计算机的技术息息相关,艺术设计必须吸收其他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发展自己,从而更好的达到服务人民大众的宗旨。数字图像技术为自身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发展和设计技术上的革新,引发了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的改变,灵活运用电脑技术才能为艺术设计带来显著的设计效果,才能完成赋予艺术设计的使命。电脑对于艺术设计的工具有非常的快捷和便利,给设计者的资源越来越丰富,使设计者们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制作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同时电脑效果带来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科学效果,为艺术设计的创新思路提供了非常卓越的好处,这一场对于艺术设计的革命,技术与艺术的辉煌合作成果。
但是就当下来说,在我们对于科学技术带来便利窃喜的时候,弊端也渐渐的显现出来了。由于电脑给于艺术设计带来的便利使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广泛性和群众性,大多人认为掌握了电脑技术就可以完成艺术设计了的错误观点。技术只是辅助设计者作图的工具。有些人过于看重利益的效果,而追求商业上的效果,艺术设计变得越来越生硬、缺乏美感或者是单调面目雷同,这就是缺乏艺术修养和艺术语言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运用成熟的电脑技术帮助我们完成艺术设计,灵活运用艺术设计中应该拥有的视觉艺术美感和视觉艺术语言来传达设计表达的东西。电脑只是一个手段和工具,视觉艺术语言才是我们应该遵循的艺术真谛而非电脑技术。不断丰富自身的艺术修养的高度,从基本的手稿就开始不断完善自己,不能从设计的开始就完全依赖电脑,笔杆才是我们设计的灵魂,我们永远是艺术家而不是一个电脑操作者。
现代艺术设计的内涵非常的丰富,我国的艺术设计道路才经历了很多的时间考验,全面总结中我国的艺术设计发展现状和趋势还需要大量的参考来继续思考。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还是一个年轻的产业。21世纪应该怎么走,在世界浪潮中走出中国风是我们年轻一代艺术设
计者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们的时代需要我们携手共进,跟进时代的步伐,顺应社会需要的脚步,为中国艺术设计走向世界而共同努力[4]!改革开放为主题的毛概论文篇三:《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政治思潮》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治思潮
(一)1978年―1989年,价值重估与民主思潮――对“”的反思与对改革的早期回应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的思潮打开了中国社会变革的大门。思想领域的混乱表明了,拨乱反正迫在眉睫。邓小平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就意味着推翻“”时期的错误思想和对毛泽东同志的错误推崇,对冤假错案进行平反。在““””时期,除了经济,文化也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在那时的错误思想,使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停滞不前,新兴文化无法向前发展,而优秀的传统文化被一棒子打死,这是民族的悲哀啊!因此,文艺复兴时期以来所宣扬的人文主义、人文思想、民主观念,搬上了改革的舞台。许多接受过西方思想熏陶的年轻人和政治家主张国家应建立西方式民主,建立类似于三权分立制的新政府。这与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较大的冲突,也因此双方代表曾经就此事爆发冲突。随着西方思想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激进的思想已逐渐变为专家、政治家的思考。思想的不断碰撞,促使新一届领导集体否定了“”时期群众对毛主席的错误崇拜,坚持实事求是,拒绝本本主义。在政府体系建设方面,简化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不断进行民主与法治建设。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20世纪九十年代后,保护自由与维护公共利益,国家―社会关系重构――对市场化改革的回应
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市场化改革目标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步入了迅速推进时期。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社会政治思潮也受到在市场经济主张的自由贸易、平等竞争和追逐利润的目的机制的影响,市场化者主张国家权力要保护个人自由,更多关注个体利益。市场化改革,多
种所有制和分配方式并存,人们的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差异性显现出来,自主自由成为人们经济社会活动的政治诉求。自由主义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治思潮的一大特征。
(三)21世纪初,公共权力改革――对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回应
经过漫长的谈判与交涉,中国在2001年成功加入WTO,从此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提供一个极好的平台。经济发展决定上层建筑,同时,良好的上层建筑又能反过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为了给我国经济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政府放开公权力,转变自身职能,给予市场更大的自由权。简化政府办事流程,向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推进,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秩序。同时,对企业进行改革,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国有企业进行结构性调整,从而更好地调整国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治思潮流变的内在因素探析
(一)西方化民主与中国化道路的冲突
我国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路上总是有无数的西方国家提出了质疑,苏联的失败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质疑原因。我国与西方分歧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各自对现代化理解的不同。在改革开放后,我国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对于现代化的理解是从经济层面上来说的。
(二)个体自由主义与国家整体价值关系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市场体制要求人们在市场中自由交易、自由竞争,与之相应的要求便是自由主义思潮。自由主义侧重于强调个体自由、个体独立性,在中国表现为试图超脱国家权力的束缚,实现个体为本位的自由权利。集体主义价值或者民族利益优先价值长期指导下的中国社会里,强调国家整体权威、整体价值是团结社会大众、凝聚人心实现民族振兴的现实需要,这与强调个体本位的自由主义思潮必然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三)精英政治与平民政治的冲突
社会上平民总是占了大多数,因此古希腊伯里克利时期采用了轮值主席这一方法以保证公平性,但最后却导致了政权混乱,古希腊黄金时代就此没落。经过几千年的探索,有人提出应该让精英来管理社会。而我国古代的皇帝世袭却反驳了这一观点,皇帝世袭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精英管理的范畴,平民不具有话语权,造成了因为皇帝的错误领导或者是平庸管理造成了一个国家的覆灭。在我国历史上的“文化革命”中十分推崇众治,但是造成了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后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组织、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我国逐渐进入精英管理的社会模式,但也造成了出现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情况。这时政府建立公平公正的机制、维护平民百姓的合法利益显得越发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