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书店历史
我国书店的发展历程及建筑空间的演变
作者:葛天琪
郑力鹏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年第05期
摘
要:书店是商业建筑的一种,其销售的书籍是传递知识的重要载体,书店同时还是城市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高地,书店的经营状况、书店建筑空间的演变备受社会关注。文章梳理了我国书店的发展历程及其建筑空间发展的变化,以广州为例对现存有代表性的四十余处书店进行调查,总结了广州书店发展的四个阶段,并选取了新华书店永汉北路店、新华书店荔湾教育书店、广州购书中心与方所四家书店为代表案例,研究了小型书店、中型书店、大型书店与新型书店的建筑平面、空间与风格。
关键词:书店;发展历程;空间设计;广州
一、我国书店发展历程
(一)1949—1978年:以国营新华书店为主导,保障社会图书供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出版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了关于改进和发展全国出版事业的“五项决定”,书店在普遍意义上剥离了印刷、出版业务,成为以图书发行为主的纯商业
形式。同时,为了避免非法书籍的发行,国营的新华书店几乎控制了全部新书业的货源和批發途径。随着公私合营的推进,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新书业基本形成了以保障社会图书供应的国营模式。
(二)1978—2008年:多种发行渠道的出现和大型书城的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推进,小型的民营书店开始大量出现,但力量仍显薄弱。国营新华书店在全国的图书发行上仍处于主导地位。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压力下,积极拓展营业面积和经营品种,在全国各地举办的书市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同时,传统书店的局限性开始凸显,一方面由于早期的书店大多沿用了民国期间书店的建筑物,在经历了几十年的使用之后,建筑设施已老旧,采光通风较差。同时,由于社会出版物的增多,书店内部增设夹层或增加书架,开放书架的密度增加,书店更显拥挤,书店的形象和盈利能力难以跟上社会的发展,处在核心位置的书店被迫搬离市区①。随着社会的发展,1994年“神州第一书城”——广州购书中心的出现和其取得的良好的经济效益,引发了全国各地大型的书城的纷纷出现,一度成为城市经济、文化进步的标志。
(三)2008—2014年:电商冲击下实体书店的倒闭转型浪潮
1999年当当网问世,成为我国最早的网上售书平台,开业之初就有超过二十万种中文图书可供读者选购(当时广州购书中心的常备图书品种是约十万余种)。2004年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网络书籍经销商亚马逊进入中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物流平台的建设,凭借价格优势,书籍的网络销售额在2012年就超过当时国营书店和民营书店的总和。这一阶段,一方面,超过半数的实体书店倒闭,书店掀起了转型的探索浪潮;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也产生了大量对实体书店进行政策扶持、减免税收和效仿日本实行网络图书最低折扣制的呼声。
(四)2014—2021年:书店的市场细分和作为文化娱乐场所的书店出现
我国实体书店在2014年重新实现正增长,在近几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到2019年末,全国书店已达70000家,总量和增速均居世界第一位。刨除社会舆论、政策扶持等外部因素,仍处在电商价格压制下的实体书店行业能实现成功自救,笔者认为得益于以下因素:第一,书店经营的系统化。早期书店的经营大多属于粗放型发展,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准入门槛较低。而这一阶段由于互联网带来的知识传播的便利性,国内外优秀的经营模式得到了较快的普及,全国连锁书店大量出现。第二,书店市场的细分化。近年来书店的功能同时呈现了大型书店复合化和小型书店专业化两种趋势,从书店多样化的名称如“书吧”“书咖”“书院”“书酒吧”中就可见一斑,书店通过引进盈利能力更强的业态增强了书店的生存能力,同时开始构筑书店在城市中的文化、社交地位,书店成为人们综合性的娱乐场所和精神高地。第三,新零售趋势下的线上线下拉通。互联网增强了书店被市民感知的可能性,通过营造公众号、微信群,书店加深了社群客户的黏性。第四,加强了设计在书店经营中的比重。良好的书店物理环境和话题性的场所使得书店成为年轻人的“网红”景点,反过来推动了全国各地最美书店的大量出现。第五,书
店经营场所的改变。新型书店稳定的引流能力受到同样受互联网冲击的购物中心的青睐,购物中心纷纷给出免除部分租金、给予装修补贴等优惠条件,书店的经营场所更多从沿街的独栋建筑转移到商场内部。
二、广州书店的空间变化
(一)空间变化的四个阶段
结合书店发展的历程和特点,笔者将其总结为四个阶段(表1)。
第一阶段自1949年开始,国营新华书店通过公私合营,利用原有的书店为我国保障了书籍供应,这一阶段整体是闭架式售书,书店面积较小,空间较为简单。
第二阶段自1978年开始,为了解决拓展书籍陈列面积,书店内部的空间设计向阅览室学习,书架或横或纵分割和塑造了书店内部的空间场景,书店的平面构成较为简单,以追求坪效为主。
第三阶段始自1994年,由于大型书城的建设,专业的设计人员更多地介入书店的场所设计,这一阶段出现了复合化经营的端倪,但整体还是以图书销售为主业,利用规模化效应保障盈利能力,书店开始注重人性化设计。
第四阶段始自2011年左右,以方所为代表的新型书店开始出现,新型书店以全新的面貌和功能构成,表明了复合经营在书店内部的可行性,全国出现了探索新型书店内部空间可能性的浪潮。近年来,关于新型书店的社区运营成为了新的焦点,培养忠实的黏性客户,给予了仍处于电商压制下的实体书店一定的盈利保障。
(二)四个阶段的代表案例分析
1.新华书店永汉北路店
从表2中可以发现,这一阶段由于图书供应量不足,书店呈现闭架式售书,顾客在营业厅内环绕式行进,但和门口的收银区有较大的冲突,容易造成人流拥堵。这一情况在当时的书店内部多有出现,因为当时购书的流程是“柜台开单—收银付款—柜台取货”,人流需要多次往返于书籍柜台和出入口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多次交叉。另外,由于书店内陈列书籍的总量较少,书店内部的空间一般较为宽敞,采光通风较好,室内的环境较为舒适。书店整体呈现出小型化闭架式的特点,其空间形式同当时的其他专业商业建筑差别较小,但书店会设有一定的宣传画或文字彰显书店的文化属性。
2.新华书店荔湾教育书店
1978年后,广州的书店在这一阶段主要采用了改建、扩建的方式来提高书店的面积,新华书店荔湾教育书店就采用了加建的方式。在内部空间上,恢复了开架售书,以顾客自由选购为主,购物的流线进行了简化,只需要带着图书前往收银台即可付费开单完成购书,因此内部的交通空间较上一个阶段更为狭窄。以新华书店荔湾教育书店(表3)为例,书店内部一般选用能容纳更多书籍的整排高矮书架分割内部空间,有效提高了书籍的容量,但也带来了内部空间单调,人流被高矮书架分割,容易在流线尽端产生拥挤的问题。书店平面较为简单,以最大化书籍存储作为主要的设计要点。改造后的新华书店荔湾教育书店配有电梯、监控、自助收银等现代化设备,书店内部基本实现开柜售书,因此有店员往往四处巡逻,防止书籍盗窃。书店空间仍以书架为主,少量布置有展台,地面一般采用便于清洁的水泥砖或瓷砖,基本没有供应给读者的座椅或阅读区,读者往往席地而坐。
3.广州购书中心
广州购书中心(表4)是全国第一个大型书城,一至五层的销售大厅围绕着约200m2的中庭呈单元式分布,中庭层层退级,空间向上层层扩大,中庭顶部设光栅和圆形采光口,良好的采光和倒金字塔型的中庭解决了大型书城的采光通风问题,宽阔的中庭及电扶梯和整面的浮雕墙塑造了高雅、舒适且富于互动乐趣的购书环境。建筑的外观富于隐喻,立面以实体为主,大面积的实墙和富于雕塑感的外形使购书中心从周边的商业、住宅内脱颖而出,建筑的裙楼书城部分和上部办公部分均作退级处理,避免建筑给街道及行人的压迫,五层还利用退级设有露天花园,供市民交往。
整体而言,广州购书中心是我国早期大型书城设计中较为成功的案例,内部的空间和功能组团都有较大的延展性。早期的书城部分更像城市内的文化建筑,其在平面的尺度上予以了创新,并开始考虑人性化设计,但还是以图书销售为主的商业形态,其经营状况需要密集的购买人群来进行支撑,书店的内部界面设计也较为传统。
4.方所
2011于广州创立的方所(表5)在当时全国的书店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的书店形式的认知,书店由传统的商品销售,转变为服务销售、美学销售。受互联网冲击,单纯靠书籍销售难以支撑书店的正常运营,方所降低了图书陈列的密度和面积。一方面,方所引入了服装、展览等高端文创产品,利用书籍的文化属性和引流能力将多种购物行为串联在一起,提供了舒适的社交空间;另一方面,方所书店内部空间设计多样,其界面设计没有了传统书店内的冰冷感,更为温暖,利用空间的收合、视线上的交互形成丰富宜人的购书体验。整体而言,书店从以图书销售为主的专业商店,转化为结合书籍文化属性而延伸出来的综合文化体验服务,提高了书店的定位和盈利预期,使得书店内部的空间设计和品质提升成为可能。新型书店内部空间的主要变化,是在书店减少书籍销售面积和密度的前提下产生的,新的功能与业态同书籍陈列一起塑造了书店的文化及社交属性,使得书店成为人们愿意前往休闲和为其付费的空间。
三、书店发展的未来
尽管根据2020年中国书店大会上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书店总数已逾7万家,但笔者在实际调研当中,发现能够取得一定影响和曝光的中等规模新型书店,在广州的数量不超过50家,这一数據说明尽管我国实体书店已走出寒冬,但具备文化属性、能够聚集人气的新型书店数量仍比较少,未来仍有大量的作为文化高地和社交中心的书店的建设需求。另外,根据实地调查,书店未来将沿着大而全、小而精两个方向发展,大而全的新型书店具备了更多的功能、空间可能和更充足的运营团队,更可能成为城市的地标,小而精的书店则可以根据自身特色,结合一两个功能深耕社区,形成用户黏性强的社区书店。
注释:
①发表于1994年的《新华书店怎样走出困境》言:市场经济的大潮正在冲击着我国的市场。许多企业成了弄潮儿,在大潮中奋搏着、发展着。然而新华书店却唉叹着“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有这样一首顺口溜:“富银行,阔邮电,破破烂烂是书店”。人们这么说,总有它的道理。以郑州市为例,50年代初,银行、邮电、新华书店三座大楼耸立在市区繁华地带,号称郑州三大建筑,又名郑州三大景。如今,银行系统一座座大楼竖起来了,邮电系统一天天发展起来了。更有那商业系统,异军突起,商厦林立,相比之下新华书店则成了影响市容的破旧物体。
参考文献:
[1]许起盈.新华书店六十年纪事[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2]吴洤英.广州市新华书店五十年[M].广州:广州市新华书店,1999.[3]温书明.书店空间环境的体验化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4]周杨.我国实体书店的困境与发展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5]黄劲.广州购书中心设计[J].建筑学报,1998(10):44-46.[6]倪俊明.广东百年图录[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葛天琪,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
郑力鹏,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
篇二:书店历史
四十年书店故事
四十年前,一家小小的书店在城市的角落里开业了。它的老板是一位热爱读书的中年人,他希望能够通过书店,让更多的人爱上阅读。起初,这家书店并不起眼,但是老板却一直坚持着,每天早早地开门,晚晚地关门,不断地推荐好书给顾客。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家书店逐渐被人们所熟知,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籍。老板也开始招聘员工,书店的规模也逐渐扩大。书店里的书籍种类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文学、历史、哲学,到后来的科技、艺术、旅游等等,应有尽有。
在这家书店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每个人都可以和店员们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这里不仅是一个书店,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场所。很多人在这里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四十年过去了,这家书店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它的老板也已经年过古稀,但是他依然坚持着每天早早地开门,晚晚地关门。他说,这家书店是他的心血,是他的梦想,他希望能够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最后一天。
这家书店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家书店的故事,更是一段关于阅读和文化的故事。它告诉我们,阅读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是一种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的力量。它也告诉我们,文化是一种可以让我们
更加理解世界的力量,是一种可以让我们更加开阔眼界的力量。
四十年书店故事,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也是一种珍贵的财富。它让我们明白,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篇三:书店历史
书店变迁史摄影作者:何延海
书店??,阳光透过窗户,斜斜地照过来。空?中书?沉浮,模糊了时间与空间,引?遐思:过去的书店是什么样?呢?在中国古代,书店最早被称为书肆,其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唐朝时,书肆已发展到全新的阶段。彼时,雕版印刷术发明,为书籍的?量复制带来了福?,也为书肆的发展注?了新的活?。在当时经济?化?较发达的城市,如长安、洛阳等地,书肆如?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唐代?学家李肇曾在《东林寺经藏碑铭(并序)》中?“五都之市,?室之?,必设书写之肆”。书肆的流通范围扩?,?定程度上?便了好书之?“阅书于肆”,并由此出现了?批知名学者,如唐代学者徐?远、吕向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书肆的名称不断发?着变化,陆续出现了书林、书铺、书棚、书堂、书屋、书籍铺、书经籍铺等名称。宋代以后,书坊逐渐取代书肆,成为书店的新代名词。此时的书坊,既是书店,?是出版社,因为它不仅卖书,还刻书。?隋朝开始的科举制,以及通俗?学的兴起,都为书坊的经营与发展增添了不竭动?。科举的发展,催?了考试附属物如墨程的诞?,这种类似现在复习资料的印刷品在当时是最受欢迎的出版物,也是每个书坊经营的重点之?。当时,每考完?科,中榜者的考卷都会被抄写刻印,摆在书坊的醒?位置,售以?价。书坊与考试的关系不仅表现在商品上,还表现在书坊灵活的经营?式上。由于科举每三年举??次,所以每到考试季来临,考场外都会冒出很多临时书坊,?本经营的仅仅??个?摊?,“财??粗”的就在考场附近租?间民房。灵活经营,在书坊运营过程中随处可见。除了科举,书坊还随着庙会、灯会等群体性活动?聚散,如北京的书坊就游?于灯市和城隍庙之间,杭州的书坊则随游??动。在这样?些临时性的书坊?,畅销书?疑是迎合普通?群的通俗?学,?宋话本到元杂剧,再到明清?说,应有尽有。?于“书店”?名,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店也叫书局。从书肆,到书坊,再到书局、书店,虽然名称在不断变化,但其实质内涵并没有发?改变,所肩负的使命?但不曾稍减,更有所增益。新中国成?后,有?座书店不得不提,那就是新华书店。1949年,中共中央和中国?民解放军定了这样?条原则:每解放?座城市就要?刻着?办理四件事,即开办银?、邮局、供销社和新华书店。在很长?段时间?,新华书店在中国书店中的地位?可?拟,承载了?代中国?关于书的回忆。摄影作者:何延海后来,在改?开放的影响下,1980年12?2?国家新闻出版局颁布《建议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的书店、书亭、书摊》。?此,民营书店如?后春笋般地涌现与兴起,从最开始作为新华书店?量的补充逐渐发展成书刊发?的中坚?量。1999年?今,属于实体书店与?络书店共舞的时期。1999年11?,当当?正式上线开通,标志着?上书店开始在中国出现,极?地改变了中国书业零售终端的格局,也改变了读者的购书习惯。但是?上书店的兴盛,也给实体书店带来了冲击。在过去??年间,中国实体书店经历了?量的关停潮。尤其2002~2013这?多年,可以说是中国实体书店的寒冬。终于,在经过了2016年“?三五”的开局之年后,实体书店迎来了新的发展。2016年,《关于?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以?城市为中?、中?城市相配套、乡镇?点为延伸、贯通城乡的实体书店建设体系,形成?型书城、连锁书店、中?特?书店及社区便民书店、农村书店、校园书店等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此后各地纷纷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对本地实体书店的发展?标、?点布局、财税扶持等提出明确要求。与此同时,实体书店也找到新的打开?式。在?龙江哈尔滨,百年?街上的果??书店,?温暖的灯光、柔和的?乐、经典的书籍为读者营造了古典氛围浓厚的阅读世界;在?东?所,书籍并不是其内涵的全部,美学?活区、咖啡馆、植物区与书籍共同构成?个?型展览馆,为懂得?化创意?活的?提供了?个难得的?灵归属地;在海南岛的凤凰九?书屋,可以欣赏到摄影展,可以参与骑?分享会、民谣分享会,“诗和远?”在此相拥,?海间的??关怀和诗意之美让读者流连忘返……据《2020—2021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显?,2020年全国?约有4061家实体书店新开?世。更值得关注的是,??批实体书店积极尝试跨界经营,将图书经营与喝咖啡、品茶等场景结合在?起。如“书店+餐饮”“书店+?旅”“书店+戏剧”“书店+活动”……实体书店已不再是单纯售书的场所,正在转变为新型公共?化空间,逐渐成为城市中?道亮丽的风景线。
篇四:书店历史
关于新华书店历史的句子
1、新华书店是中国党于1937年4月24日在延安创立并领导的文化企业,成立以来始终传承红色基因,为推动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最强大的实体书店品牌。
2、1937年4月24日,新华书店在革命圣地延安的清凉山创立
。半个世纪来,它在抗日的烽火、解放的硝烟里成长,在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壮大。
3、从1957年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前夕,中国开始进行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这十年期间,新华书店的管理体制先后进行了两次变动。总店成为文化部指导全国图书发行工作的职能部门,着重抓了基本业务建设,总结推广经验,安排图书市场,清仓核资等项工作。
4、在1958年大跃进期间,总店盲目提倡高指标,片面强调扩大发行数量,忽视发行质量,是个很大的失误,给全国新华书店的工作带来了损失。
5、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包括总店在内的全国新华书店也遭到了空前浩劫。2018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新华书店网上商城正式上线运营。
篇五:书店历史
新华书店的发展历程的文章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党中央决定由张闻天、秦邦宪、周恩来、何克全(凯丰)等同志组成中央党报委员会并出版党中央机关理论刊物《解放》周刊。1937年4月24日,《解放》周刊创刊,署名“陕西延安新华书局”发行。当年10月即改名为“陕西延安新华书店”,新华书店的店址设在延安清凉山。新华书店的名称自此启用至今,已走过70个春秋。1986年10月延安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就在新华书店旧址建成开馆。
1939年9月1日,毛泽东同志题写了“新华书店”四个大字,并派他的秘书柴沫送到书店,作为店招悬挂在书店门额之上。朱德、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同志亲临书店视察并祝贺。延安革命根据地的宣传、文教界人士及广大读者纷纷前来祝贺。
1948年8月,党中央在西柏坡建立了全国出版工作的统一集中领导机关,考虑新华书店的统一工作。12月,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重新题写了“新华书店”四个大字,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派人将新题写的店名原稿送到解放军平津前线有关部门。平津解放后,在平津新成立的新华书店以及以后在全国各地建立的新华书店,都统一使用这次题写店名复制的店招,沿用至今。
1949年10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毛泽东主席为会议亲笔题词:“认真作好出版工作”,朱德总司令也为会议题词,并作了重要讲话。新华书店总编辑胡愈之致开幕词并作了报告,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致闭幕词。新中国成立伊始召开的这一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对新中国出版事业的重视,和对新华书店工作的关注。
1950年3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统一全国新华书店的决定》,强调全国新华书店必须迅速走向统一集中,加强专业化、企业化,以更好地完成国家的出版发行任务,随后在北京建立了新华书店总管理处,下设出版、厂务、发行三个专业部门。
1950年10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关于改进和发展全国出版事业的批示》,指出:“书籍杂志的出版、发行、印刷是三种性质不同的工作,原则上应当逐步实现科学分工。”“国营的新华书店应从速完成其全国分支店的统一经营。”遵照这个指示,出版总署决定,新华书店总管理处从1950年12月1日起即实行改组,人民出版社、新华印刷厂总管理处、新华书店总店相继成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华书店逐步由国家统一管理的事业单位转变为经营自主的大型国有企业,拥有从中央到地方3100余家独立核算的企业单位及所属的14000多处图书销售门市网点,从业人员15万人,是我国图书发行领域
的主力军。
新华书店━━这个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文化品牌70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国革命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华书店网点遍布祖国城乡,影响远播海内外,是我国出版物市场的主导力量,也是国内外知名的优秀文化品牌。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著作、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无数优秀作家的作品、以及大中小学生的教科书,都是通过新华书店送到了千千万万的读者手中。新中国几代建设者都是新华书店的忠实读者。新华书店的成长、发展和壮大是我国出版发行业成长、发展和壮大的缩影和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