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留学生一般有哪些思政课程
2022年5月第19期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ANDTEACHINGFORUMMay2022No.19来华医学留学生教学模式和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探索——以“药理学”课程为例周?茹,郑?婕,汪?静,李?娟,彭晓东(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宁夏?银川?750004)[摘?要]“?药理学”是来华医学留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在“互联网+”和后疫情时代背景下,“药理学”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需要;同时,对于留学生来说,课程思政教学对于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借助“互联网+”的快车,在后疫情时代,探索和建设“药理学”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思政,促使留学生主动学好这门课,对于“药理学”课程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关键词]?互联网+;来华医学留学生;药理学;课程思政[基金项目]?2019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级一流基层教学组织“药理学与毒理学系”(nxyljcjxz-10)[作者简介]?周?茹(1976—),女(回族),宁夏石嘴山人,博士,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药理学研究;郑?婕(1976—),女,四川遂宁人,硕士,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药理学研究;彭晓东(1965—),男,广西贺州人,硕士,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药理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2)19-0173-04???????[收稿日期]?2021-08-18近几年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医学是对留学生吸引最大的专业之一。如何做好来华医学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升留学生教育质量和水平,成为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药理学”作为与临床医学联系的桥梁学科,知识内容多且碎片化、需要掌握生理病理知识,同时需要大量背诵和记忆,学习难度较大。如何结合自身能力和实际情况学习好这门课程,对来华留学生医学生涯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科技和网络高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在国内迅速普及。因其具有突破课堂时间和空间限制、利用网上优质教学资源、综合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故成为各个学校探索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互联网+教育”的线上教学优势更加凸显。如何乘“互联网+”的快车,结合非疫情时期和后疫情时期情况,对留学生“药理学”教学进行探索和改革,正是笔者要讨论的课题。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融入教学的全新教育模式[1]。作为教授专业课的教师,理应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为医学留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融入中医药优秀思想和理念,使他们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而“互联网+”的普及令这门课程变得丰富多样,为课程思政的开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一、“互联网+”时代留学生“药理学”教学模式(一)现阶段临床留学生“药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1.内容枯燥难懂,学生兴趣不高。“药理学”涉及诸多人体构造和机理,故内容相比其他学科枯燥、难懂、难记。留学生学习感到吃力,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若学习不够扎实透彻,对后续临床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也会造成很大的阻碍。2.教学方式单调,课堂氛围不活跃。如何将枯燥难懂的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目前,大部分教师教学以口头面授加课堂提问为主,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造成了教师很辛苦、学生收获少且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173-
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5月3.教材选用不统一,无统一考试大纲。目前国内各高校的留学生教学缺乏统一的英文教材或大纲。部分高校会根据自身特点自行编写,其内容和体系与中文教材基本相同,主要特点是内容简洁,知识点系统且明确,对于初学者比较适合;但相比于国外英文原版教材及国内中文教材,则显得形式单一、内容过于抽象、机制和人体构造图相对较少。4.生源参差不齐,教师英语口语水平不一。与我国学生相比,留学生纪律意识不强,迟到旷课时有发生,且学习不够刻苦,缺乏主动学习意识,不重视课后复习,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强[2]。我校留学生多来自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其英语口语因为地域不同均带有一定的口音。而作为教师,英语口语的水平也有较大差距。年长者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但口语弱;青年教师口语能力强,但专业底子薄,缺乏教学经验[3]。5.考核方式单一,学生知识掌握不足。我系“药理学”考核平时成绩占比40%(主要是考勤、期中考试),期末成绩占比60%(主要为笔试卷面成绩),考核方式相对局限和单一。加之疫情缘故,2020年春季留学生期末考核采用线下开卷的方式,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大多数学生为了应付考试,选择考前进行突击背诵,因此对于知识的掌握只流于表面,没有做到深刻理解。(二)疫情下我校临床留学生“药理学”教学情况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袭击打乱了各高校新学期的教学部署,“互联网+”此时优势凸显。宁夏医科大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系全体教师开展线上“药理学”教学。1.课前:在线上平台建立翻转课堂,发布教学任务、大纲、电子教材、PPT课件、教师录制的音频、视频、参考资料、讨论议题等学习材料和通知。2.课中:教师通过钉钉群直播授课,并开展主题讨论,学生完成在线习题,答案写在纸上拍照上传。或教师利用学校在线学习平台发布学系已经录制好的英文音频PPT课件,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线上指导并检查督促学生学习进度与质量。3.课后:布置作业、发布讨论,课程教学团队在线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师定时(按课表时间)开展线上答疑,学生按要求完成学习(包括上传作业)微信群及时沟通交流,答疑解惑。(三)“互联网+”时代留学生“药理学”教学探索1.非疫情时期“药理学”教学探索与建设。(1)从教学PPT入手,增加药理学内容趣味性。针对药理学内容枯燥的问题,教师可在PPT课件上多下功夫。一是PPT内容主次分明,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要详细全面,对于次要内容则简要概括,避免大篇幅的文字叙述;二是利用“互联网+”丰富的学习资源,在PPT中加入生动的图片、音频、视频或者动画。相比较于抽象的文字,学生更乐于通过音视频等直观方式来接收知识。(2)从讲授方式入手,提高留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授课时滔滔不绝,学生会比较反感。如何让留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地灌输。笔者认为可以探索以下几种主流教学法,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4]: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近几年在临床学生教学中应用较多的教学法。其提倡在教学相关环节中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5]。如讲授某一章节药物时,可先据此药物所治疗疾病特点提出问题,然后将留学生分组,小组成员查阅书籍、文献及网络资源后对答案总结提炼,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回答问题。所有小组回答完毕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错误之处进行纠正。这种教学方法能让留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同时在热烈的讨论中,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教师和学生的热情都被充分调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是教师通过讲解临床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6]。具体来说,可以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某疾病典型案例,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案例库,并不断补充完善。在给留学生讲授时,从案例库中调出案例,从中总结某种疾病发病的常见特征及区别特征,对疾病分类并根据这些分类给出相应的治疗药物。这样的教学可以引导留学生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对药理知识掌握得更加灵活。基于团队的学习(Team-Based?Learning,?TBL)是指学生组成团队或小组,为了共同目标既相对独立又合作的学习方法。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174-
第19期周?茹,等?来华医学留学生教学模式和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探索此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团队的重要性,更加适合思维活跃的留学生。小组内成员要根据自身情况协调分工,承担相应部分任务,教师可根据任务工作量和任务难度对每部分任务给予相应的分值,对小组成员每部分任务完成情况和表现分别进行打分,作为平时成绩参考[6]。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让留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每一种教学方法并非与其他方法割裂,反而,方法之间均具有一定的联系和交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需要进行结合,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3)选用国外原版英文教材,统一教材使用。对于从不同国家来到中国的留学生来说,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学习习惯等的不同造成他们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可以采用相对适用于药理初学者学习的英文原版教材:Lippincotts?Illustrated?Reviews:?Pharmacology作为主要教材[4]。(4)增强留学生管理,提升教师英语口语水平。纪律方面,适当增加考勤在平时成绩中的分数,促使留学生准时上课,不逃课。教师口语提升方面,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开设教师英语沙龙活动;选派教师到国外进行短期访问学习;加强科研和教学交流[7],也可利用“互联网+”学习平台资源,观看名师英语口语教学视频,足不出户练习英语口语。(5)丰富考核方式,注重留学生日常积累。日常考勤及期末考卷并不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如何让留学生把功夫下在平时?我们充分借助“互联网+”优势,适当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例:课前:教师利用雨课堂或学习通等小程序或App,将提前准备好的试题发送到平台,让留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答题。对上个章节知识进行复习。课中:对错题简单讲解,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讲授本节课程。课后:线上发布下次上课前要提问背诵的内容,并为问题设定分值,在下次上课时利用小程序或App,由学生抢答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后加上相应分值折算后计入平时成绩,若无人抢答,也可使用随机提问程序随机选择学生回答。整个考核机制合理公平,更加注重学生平时的积累和表现。2.后疫情时期“药理学”教学探索与建设。后疫情时期,教学以线上和线下并行的方式进行。课前:线上发布教学内容,为检验预习情况,教师在学生预习时间点后、上课时间点前利用小程序或App发布“预习情况测试习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量避免使用互联网资源搜索答案)作答。习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所得分值折算后计入平时成绩。学生会为了分数认真观看课件和视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中:利用钉钉群直播授课。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教师主要讲解重点和难点,同时结合文章前面提到的教学方法穿插教学。教学完成后,由学生在微信群或在线平台进行提问,教师进行解答。课后:小程序发布章节测验试题,检验知识掌握情况。线上期末考试,可利用钉钉群进行在线直播,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答题。答案写在纸上,答题时间结束后,学生立即拍照提交;或者考虑留学生不同国家网络的问题,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接收试卷,将答案发到指定邮箱。二、“互联网+”时代留学生“药理学”课程思政(一)“互联网+”时代留学生“药理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是国家对学生教育提出的最新要求,“药理学”实验课教学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药理学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作为核心课程之一,多数高校在讲授“药理学”这门课程时只注重其自身包含的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内容背后的故事、所在的时代背景、蕴含的思想和人文精神。且对于留学生来说,他们比国内学生受到的思想教育相对较少,课程思政显得更有必要。这对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互联网+”近几年的崛起也使得课程思政教育有了更加多元丰富的方式或手段。(二)留学生“药理学”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药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只有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结合学校的发展历史、办学特色,遵循教育规律,才能形成更好的课程思政规划和顶层设计。1.对留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生搬硬套。在对留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时,往往忽略留学生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及宗教信仰与国内的差异,照搬国内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采用“灌输式”的讲授,造成留学生难以接受或对思想政治教-175-
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5月育内容不认同的现象。2.课程思政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目前“药理学”课程思政仍以课堂讲授理论为主,实践教学未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8],“填鸭式”的理论教留学生难以提起兴趣。3.未能融入中医药元素和精神。由于“药理学”课程中绝大多数药物或内容多为西方发现或创造,中国元素相对较少,这也导致古代的中医药无法将中医药文化和精神带向世界。(三)“互联网+”时代留学生“药理学”课程思政探索与改革“互联网+”同样丰富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手段。笔者认为可以参考我系本科生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在每个章节药物的讲授中,引入我国古代医药典籍中的一些故事、哲理,以及西方一些理论或者药物的发现过程,将中医药“医者仁心”精神和西方医药科学精神融合,通过PPT、视频或动画穿插教学。同时,留学生也可借助微信、学习通、慕课等平台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让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结语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在“互联网+”及后疫情时代下,如何将专业知识及课程思政相结合,乘着“互联网+”快车,推动来华留学生“药理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让留学生主动学好这门课,探索课程改革的路仍任重道远。参考文献育人:中药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J].中医教育,2018,37(4):27-30.[2]张玲玲,汪庆童,孙妩弋,等.来华医学留学生临床药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2):6-8.学也使得思想政治教学变得枯燥乏味,缺乏新意,[1]袁颖,朱国福,杨柏灿,等.立足文化内涵?实施课程“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背景下理论与发现,以及当代中医药方面的进步被弱化,[3]腰昕月,马艳.基于共建临床专业留学生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20,35(3):93-96.[4]孙强,胡浩,陈莉娜.留学生药理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8):571-573.[5]TAYEM?Y?I.?The?impact?of?small?group?case-based?learn-ing?on?traditional?pharmacology?teaching[J].?Sultan?Qa-boos?Univ?Med?J,2013,13(1):115-120.[6]曹燕,郑慧敏,徐世芬.从临床角度观察海外留学生针灸教学现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2):52-54.[7]于新凤,曲显俊,熊杰.临床案例分析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在留学生药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管理,2018,4(S1):141-143+152.聂抒,武辉.思政教育背景下儿科学留学生教学的探索“药理学”作为药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8]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6):32-35.ConstructionandExplorationoftheTeachingModelandthe“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forInternationalStudents:ACaseStudyofthePharmacologyCourseZHOURu,ZHENGJie,WANGJing,LIJuan,PENGXiao-dong(SchoolofPharmacy,NingxiaMedicalUniversity,Yinchuan,Ningxia750004,China)Abstract:PharmacologyisacompulsorybasiccourseforinternationalmedicalstudentsinChina.Underthebackgroundof“Internet+”andthepost-pandemicera,the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sofPharmacologycannolongermeetthelearningneedsofinternationalstudentsandteachers.Atthesametime,forinternationalstudents,“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thecourseteachingplaysaveryimportantroleinformingtheirmoralityqualityandestablishingcorrectoutlookonlife,valuesandworldoutlook.Therefore,withthehelpofthe“Internet+”,thispaperexploresandbuildsuptheteachingmodeandtheideasfor“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thecourseofPharmacologyforinternationalmedicalstudentsinthepost-epidemicera,soastomakethemactivelylearnthiscourse,whichplaysakeyroleinthefuturedevelopmentofPharmacologycourse.Key?words:Internet+;internationalstudents;Pharmacology;“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176-
篇二:留学生一般有哪些思政课程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课堂思政”同向同行理论视域下留学生课堂中的文化传播与价值导向
作者:张治军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21期
【摘要】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我国沿线国家在华留学生数量已突破20万人,他们是倡议的见证者与直接的参与者,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价值的体验者与传播者。我校自2016年起响应国家政策招收留学生,招生数逐年增长明显,课堂教学体现多文化、多价值并存的特点。本课题旨在深入剖析“课堂思政”同向同行理论,探索多文化、多价值共存的留学生课堂教学体系中“思政元素”的导入模式,发挥思政“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把课堂转化为传播与推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基地。
【关键词】课堂思政;同向同行;留学生课堂;文化传播;价值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62-02一、引言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①
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而“课程思政”的实质是顺应时代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政策的实践,沿线国家在华留学生数量已突破20万人,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价值的体验者与传播者。因此,思政教育融入留学生育人目标体系,将留学生纳入我国“思政”教育课堂,润物细无声地讲好中国故事,把课堂转化为传播与推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基地,既能够弘扬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大国形象,也可以让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特色和基本发展趋向,明确中国文化巨大的包容性和兼容力,同时给以他国文化充分的认同和尊重,建立多元文化畅通的交流方式。这应该是我国“思政”育人中不应忽视的一方面。
二、“课堂思政”同向同行理论的内涵
虽然由于“思政课程”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理性与实践性,地位不可取代,但是现代社会要求我们要顺应时代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课程思政”理念是2014年由上海市教委率先提出,2017年教育部②肯定了上海市的理念和举措,认为把大学生培养成
篇三:留学生一般有哪些思政课程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在留学生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教改探析
作者:过国娇
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06期
摘;;要:
在留学生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主要以“中国概论”课程为例,分析留学生课程德育功能的具体体现,并全方位构建留学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留学生;;课程思政;;德育
如何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加快推进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是近年来全国各高校努力探索的教改新课题。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近年来,上海市在教育部指導下,率先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打造了系列品牌课程,尤其是各高校开展的“中国系列”课程受到了在校大学生的普遍好评。
一、在留学生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作为在高校长期从事留学生教育教学的一线老师,我们认为在留学生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的教改探索同样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来华留学生作为我国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他们生长环境、文化背景及受教育环境不同,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更应讲究方法和技巧。“课程思政”的教改理念与成功实践探索对留学生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目前各高校对外国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呈碎片化,缺乏系统性,更缺乏在课程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探索,很多高校对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基本围绕安全法制教育、文化教育、校园参观等入学教育形式开展,且时间多集中于开学初期,缺乏连贯性和长期性,我们认为这种思想教育效果是非常局限的。以“课程思政”教改理念为指导,充分挖掘留学生相关课程的德育元素,让留学生在华期间也能接受到系统的良好思想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让留学生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改革成果成为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和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如何结合“课程思政”教学在留学生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和展示中国形象,也是一个值得挑战的全新课题。
二、“中国概论”课程德育功能的具体体现
“中国概论”是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的一门通识类必修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地理人口概貌、中国历史发展、中国政治及外交政策、中国经济发展及挑战、中国社会生活及热点问题等几大专题,内容涵盖中国国情的方方面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外国留学生对中国发展概况、历史文化及社会热点问题的总体认识,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他们的
篇四:留学生一般有哪些思政课程
留学生思政育人体系
留学生思政育人体系是指在留学生教育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留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以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留学生思政育人体系是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留学生思政育人体系的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留学生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留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留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留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留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留学生思政育人体系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的支持。首先,高校需要加强对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和教育体系,为留学生提供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能力,能够有效地引导留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高校还需要加强对留学生的管理和服务,为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留学生思政育人体系的实施对于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留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当地社会,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同时,留学生也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国家和文化,为促进中外文化
交流和合作做出贡献。
留学生思政育人体系是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留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提高留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合作做出贡献。
篇五:留学生一般有哪些思政课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15(6):158???164http:?//xb.ynau.edu.cnJournal?of?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mail:?***************?DOI:10.3969/j.issn.1004-390X(s).202101023?课程思政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汉语类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罗 艺(昆明理工大学?国际学院,?云南?昆明??650504)摘要:来华留学生教育虽然有特殊性,但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汉语类课程作为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基础课程,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要围绕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目标,遵循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共性要求,立足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的特殊性,结合语言课程特点,发掘课程中的德育内涵,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民心相通的使者。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教育;课程思政;汉语类课程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21)?06?–?0158?–?07TheClassroomTeachingReformofChineseCoursesforInternationalStudentsinChinaundertheBackgroundofCurriculumIdeologyandPoliticsLUO?Yi(School?of?International?Education,?Kunm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Kunming?650504,?China)Abstract:Although?the?education?of?international?students?in?China?has?its?particularity,?theclassroom?teaching?reform?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s?imperative.?The?Chinese?languagecourse?is?the?basic?course?for?international?students’?education?in?China.?Therefore,?it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classroom?teaching?reform?should?focus?on?the?talent?training?objectives?of?interna-tional?students?in?China,?follow?the?common?requirement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re-form,?be?based?on?the?particularity?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for?international?students?inChina,?be?combined?with?the?characteristics?of?language?courses,?explore?the?connotation?of?moraleducation?in?the?course,?integrate?education?with?talent?cultivation,?and?comprehensively?improve?thequality?of?talent?training?quality,?and?cultivate?people-to-people?envoys?who?understand?China.Keywords:education?of?international?students?in?China;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Chinese?courses2017年12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人,已经成高校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的重要工程实施纲要》提出构建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方向。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来华留学生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实施“课程思政”课部分,实施“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来堂教学改革,构建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培养华留学生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提高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质量,培养更多知华友华人士,同样是目前来华收稿日期:2021?–?01?–?06??修回日期:2021?–?02?–?22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研究生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汉语综合》课堂教学改革研究”(2021Y123)。作者简介:罗艺(1996—),男,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研究。.com.cn.AllRightsReserved.
第?6?期罗????艺:课程思政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汉语类课程课堂教学改革159?留学生教育工作的重点。汉语类课程是不同学历层次来华留学生的必修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成果虽然还不多,但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已是共识[1-3]。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思政教育有其特殊性,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与国内学生存在差异,如何开展针对性的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将分析留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特点,细化思政教育内容,结合留学生汉语类课程特性,找出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探索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以期让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中国文化知识的同时,正确认识、理解中国,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培养民心相通的使者。一、来华留学生与国内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的共性(一)??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牢记为党育人的初心,坚定为国育才的立场,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让思政教育从原先单课程育人转向全课程育人,从之前的专人育人转向全员育人,从传统的特定时空育人转向全时空育人。这种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模式,既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也体现了高校全课程、全员、全时空的育人理念,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5]。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在于将育人与育才相统一,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灵活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和良好品德,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以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二)??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培养民心相通的使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对外开放取得显著进步,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各类来华留学人员达49.2万人[6],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国际中文教育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其中“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的52国,已设立140所孔子学院和135个孔子课堂[7]。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评价的那样:孔子学院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8]。汉语国际推广为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促进世界各国交流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来华留学生教育提供了语言保障。随着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扩大,办学层次、类型多样化,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留学生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不容回避,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问题日益突出,“提质增效”是目前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关键。来华留学生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包括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道德标准、价值体系来培养人才,这也包括留学生教育,趋同化培养是各国留学生教育的共性。来华留学生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心相通的深层基础是文化,关键在教育,依靠教育使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人群族群达到文化理解和民心相通[9]。总书记的讲话给来华留学生教育指明了方向,培养民心相通的使者就是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目标,这是使命和责任,不仅要让留学生掌握不同学科专业知识,还要让留学生正确认识、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明,促.com.cn.AllRightsReserved.
?160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第?15?卷进留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认识和理解,做民心相通的使者。要实现这一目标,来华留学生教育同样要坚持“立德树人”,创新思政教育模式,积极开展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是留学生教育“提质增效”的关键点。课堂教学同样是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提质增效”首先要落实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留学生“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同样在于将育人与育才相统一,不仅提升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质量,更要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中华优秀文化因素、道德取向、价值观念,以留学生易于接受的灵活多样的方式,将中华文化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引导留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正确认识、理解中国,懂得理解、尊重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热爱和平、维护正义、共同进步,成为民心相通的使者。二、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的特殊性来华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既有语言沟通的困难,又有不同文明的差异和冲突,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教育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一)??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教育侧重点不同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2018)(以下称《质量规范》)是当前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的指导性文件,要求来华留学生的专业培养,既要满足相应专业的教育教学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又要符合来华留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来华留学生的学习特点。《质量规范》规定来华留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包括四个方面:学科专业水平、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语言能力、跨文化和全球胜任力。其中“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要求来华留学生应当熟悉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中国国情和文化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理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共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跨文化和全球胜任力”要求来华留学生应当具备包容、认知和适应文化多样性的意识、知识、态度和技能,能够在不同民族、社会和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团结中发挥作用。两个目标的中心就是正确认识中国、理解中国,懂得理解、尊重不同文化、不同文明,做民心相通的使者,这既是来华留学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也是留学生思政教育的特性,与国内学生思政教育侧重点有所不同。(二)??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教育具体内容有差异基于来华留学生思政教育的特殊性,留学生课程思政教育内容需要有所选择,既要坚持“立德树人”,又要切合留学生实际,侧重于让留学生熟悉中国国情和文化,了解中国政治制度,理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共道德观念,达到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懂得理解、尊重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培养目标。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具体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基本国情包括地理状况、人口状况、民族分布、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法制、外交、教育、医疗、科技进步等。2.???中华民族道德价值体系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构建了一套成熟的道德价值体系,形成了丰富而独具特色的个人伦理、家庭伦理、国家伦理的道德规范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具体体现,凝结了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3.???悠久的历史文化包括朝代沿革、古代文明、文学艺术、戏剧、书法、国画、中医、太极拳、茶艺、中外交流史等。中华民族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4.???多样的民俗民族文化包括日常待人接物方式、家庭伦理规则、公共道德规范、各地饮食居住习惯、婚丧嫁娶习俗、民族风情文化等。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具有共同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追求,同时又具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民族文化,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三)??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教育实施方式方法有差异1.???关注文化差异性,教育方式需具有针对性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导入,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留学生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正视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高校教师要始终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教学改革要具有世界眼光,一.com.cn.AllRightsReserved.
第?6?期罗????艺:课程思政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汉语类课程课堂教学改革161?方面要充分了解留学生国家文化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一方面又要引导留学生认识当今世界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要通过对彼此之间文化的了解,理解、尊重不同文化、不同文明,消除误解,寻求共识,共同进步。2.???根据留学生学习习惯,采用符合留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不同国家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有差异,课程思政教学需要针对留学生学习习惯和特点,采用符合留学生实际的灵活多样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切忌说教,更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真正得到留学生内心的认可。3.???区分留学生汉语水平等级,选择恰当思政教育内容和教学语言来华留学学历生一般HSK考试都达到四级,但汉语水平和使用能力参差不齐,需要针对留学生汉语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思政教育内容和教学语言,让学生能听懂、能理解,从而正确理解、接受思政教育内容。4.???课堂思政教学与文化体验活动相结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体验活动也是来华留学生思政教育重要途径,《质量规范》要求“高等学校应当有计划地组织来华留学生参加中国国情和文化体验等活动,并与群团组织、社区等积极合作,促进来华留学生与社会的正面良性互动”?。如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支持下,相关高校承办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学生“感知中国”主题活动,让留学生走进企业、工厂、乡村,登上动车、高铁,充分领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我国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亲身触摸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大多数留学生培养高校,也结合学校、地区特点,积极开展类似的体验活动,让留学生走出课堂,在活动中去体验、感知课堂教学讲授的思政内容,课堂教学与课外体验活动相互促进,发挥了很好的教育作用。5.???课程思政教育与中国概况类课程相结合目前高校国内学生思政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部分,来华留学生思政教育课程也可分为中国概况类课程和课程思政两部分。《质量规范》规定《中国概况》应作为各学历层次来华留学生的必修课,有的高校还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历史纲要》《跨文化交际》《中国书画》《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华武术》《茶艺》《中国民族音乐欣赏》等课程,其目的就是系统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和当代国情,培养留学生适应不同文化的能力,让留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懂得理解、尊重不同文化、不同文明。课程思政教育应注意与“中国概况类”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形成一个统一的思政教育体系,既可以以留学生在“中国概况类”课程所学知识为基础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又可以解决课程思政教育内容零散的问题。三、来华留学生汉语类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质量规范》规定汉语类课程是各学历层次来华留学生的必修课,课程思政是留学生思政教育的新途径,也是汉语类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汉语类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围绕来华留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遵循课程思政改革的共性要求,立足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的特殊性,结合汉语类课程特点,将育人与育才相统一于课程课堂教学全过程,在讲授汉语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汉语使用能力的同时,融入思政教育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民心相通的使者。(一)??正确认识语言教学与文化、思政教育的关系1.???汉语类课程属于语言教学目前高校来华留学生汉语类课程,实际上就是狭义的对外汉语教学,与其他外语教学一样,其学科属性还是语言教学,教学目标主要是学习汉语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汉语使用能力,为不同学科专业留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提供语言支持。但作为国际中文教育的基础部分,汉语教学不但要促进中外语言互通,而且要承担传播中华文化,促进留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认识、理解与包容的责任。2.???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关系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必须阐明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文化背景,才能使学习者真正掌握语言、恰当地使用语言,因而汉语教学不能脱离中华文化。同时,语言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语言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而汉语教学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这是语言教学与文.com.cn.AllRightsReserved.
?162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第?15?卷化教学融合的理论基础,也是汉语类课程思政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目前汉语类课程课堂教学多采用“结构、功能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法就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既强调汉语知识学习和汉语使用能力培养,又重视与中国文化融合,这为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实践基础。3.???语言教学、文化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与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内容大体一致,思政教育正是以这些文化知识为载体,让留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全面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并形成理解、尊重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跨文化能力。汉语类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充分挖掘汉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让语言教学、文化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育人与育才相统一。教学中要处理好语言教学、文化传播与思政教育的关系,一方面通过文化的挖掘和导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知识、提高语言使用能力;一方面以文化知识为载体,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政教育,三者应当相互统一、相互促进。(二)??思政教育切入语言要素教学汉语类课程虽然区分为汉语综合、听说、读写等不同课型,教学侧重点不一,但学习汉语基本知识、中国文化知识,培养汉语使用能力是共同的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教育应当围绕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及语篇、语用各个教学要素来开展,将思政教育的具体内容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语言要素是汉语教学的基础部分,汉语、汉字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充分挖掘这些文化因素,将思政教育与语言文字教学相结合,使课程兼具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既提高学生汉语知识水平,又落实思政教育。1.???语音一般认为语音教学切入思政教育较为困难,实际上汉语语音系统有自身特点,同样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和价值观念等文化特征。如汉语音节声韵调统一、以主要元音为中心的结构特点,与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整体思维方式一致;双音节为主体的特点,与“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传统思想一脉相承;诗词对联讲求平仄押韵,利用汉语语音特点形成抑扬顿挫的韵律美,与中华民族和谐中庸的价值观相统一。当留学生学习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工整的对仗、平仄相间的韵律,不仅让留学生欣赏诗歌优美的意境,也能感受中国古诗词运用汉语语音特点产生的优美和谐的旋律,在审美熏陶的同时,了解中国人的审美追求。2.???词汇词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不同,民族心理模式、思维方式不同,总是带来具有民族特色的词汇,体现了不同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汉语中丰富的文化词,承载和传递出丰富的文化信息,给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长江”“黄河”“泰山”“黄山”“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等,反映了中华秀美的山川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旗袍”“饺子”“粽子”“四合院”等,反映了中国社会衣食住行特殊物质生活方式;“春节”“中秋节”“年画”“龙”等,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孔子”“诸葛亮”“围魏救赵”“自相矛盾”等专有名词、成语、惯用语,与中国历史文化密切相关;“高铁”“网购”“共享单车”“手机支付”等,反映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和中国人生活的新变化;“绿色生活”“丝路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体现了中国对人类命运的担当。教学中,既可以随文释词,也可以在学习基本词汇的基础上,扩展到一组文化词,由点到面给学生系统的文化认识,延伸扩展思政教育内容。如“舍己为人”为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舍己为公”为了公共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舍生取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衰人人有责,体现了中国人传统价值取向、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肝胆相照”对人忠诚、真心相待,“雪中送炭”别人急需时给予物质或精神的帮助,“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反映了中国人待人处事的方式和公共伦理;“慈母”“严父”父母对之女之爱,“寸草春晖”子女报答不尽父母的养育之恩,体现了中国人的亲情和家庭伦理;“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坚韧不拔奋斗到底,“愚公移山”不畏困难终能成功,体现了中国人顽强奋斗的精神。如此,既扩大了留学生词汇量,又让留学生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伦理道德和文化精神。.com.cn.AllRightsReserved.
第?6?期罗????艺:课程思政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汉语类课程课堂教学改革163?3.???语法汉语词、词组、句子以及语段乃至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同样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精神。如构词以词根+词根复合法为主,形成了汉语结构重“意合”而非“形合”的特点,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整体性思维特点;存在大量并列结构的词、词组,其中“天地”“长幼”等不少先后次序不能任意颠倒,词序的选择与中国尊卑有序的传统文化观念相关;“得失”“利害”“动静”等偏义复词的构成,是中华民族朴素辩证法思想和聚合则吉的传统民族心理的体现;语序是汉语最为重要的语法手段,特殊性的语序反映了中华民族从小到大、从原因到结果的认知习惯。4.???汉字汉字属于意音文字(有人主张表意文字),汉字形体结构与音、义密切相关,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如汉字构形很难直接看出音或义,需要间接、曲折的意合,反映了中华民族重意合的思维特点;汉字结体无论左右结构,还是上下结构,都强调平衡和谐,也体现中国人中庸、和谐的文化思维和文化心理。通过个体汉字字形的分析,则可以推知其造字意图、所蕴含的文化,如“忠”“孝”“礼”“义”“仁”“德”“恭”“敬”“信”等字的构形,反映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和伦理道德;“钟”“镈”“铃”“铎”等从“金”之字,反映了中国悠久的青铜文明和礼乐文化;“婆”“媳”“嫁”“娶”“媒”“妙”“姣”“娴”等从“女”之字,则反映了中国婚姻家庭伦理及其对女性的尊重与赞美。通过对汉字构形分析,并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展现汉字字体的变迁,激发留学生学习兴趣,不仅让留学生从“形”到“义”,正确理解字义,也能在趣味性的学习中认识中国文化,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三)??思政教育切入语篇、语用教学目前常用的对外汉语教材,特别是汉语综合课教材,大多也是按照“结构、功能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来编写,这为思政教育切入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1.???语篇(课文)对外汉语教材课文篇幅一般都不长,但都有一个明确的文化主题,涉及自然环境、日常生活、社会风俗、历史故事等,大多贴近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激起留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其他教学要素容易切入思政教育内容。比如《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Ⅰ》(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共有15篇课文,每篇课文有一个文化主题,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主题来进行思政内容的拓展,让留学生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到不同方面的中华文化知识和中国人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如课文《北京的四季》主要内容是作者对于故乡四季的风土人情的介绍,由此可以引导出中国人对故土的思念和深深的家国情怀;《租房只要一个条件》主要内容是对租房时看到的不同房屋的周边环境的描写,这可以结合中国人住房的变迁和友好型社区的构建,从居住环境改变看中国发展的新成就,看人与自然和谐、邻里和谐的新理念;《我和父亲的“战争”》主要内容是父女之间因为思想上的一些代沟而引发的一些有关“爱”的争吵,这可以结合中国的“孝”文化,让留学生认识中国人的亲情和家庭伦理观念等等。其他对外汉语教材的课文情况大致相同,可以同样如此进行拓展。2.???语用对外汉语教学不仅要让留学生掌握汉语基本知识,更要注重培养留学生汉语使用能力,教学和教材编写都突出“功能”正是出于此目的。语用是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语言使用必须遵循语用规则。汉语的语用规则受中华文化制约,正是特殊的文化习俗带来了很多特殊的语言交际方式,必须从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背景去解释,这是提高留学生汉语使用能力的一个难点,但同时也是让留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一个切入点。如亲属称谓语的使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亲属文化,形成自己的亲属称谓系统和语用规则,汉语中“爷爷”与“外公”,“奶奶”与“姥姥”,“伯父”与“舅舅”不能混用,就是受中华民族亲属文化制约。又如人称代词“你”“您”“您老”也不能混用,是受中华民族长幼有序、尊老敬老传统文化制约。留学生常常因为不了解汉语语用规则而出现语用错误。如有学生用“吃里扒外”造句:“昨天老师请我们去他家里吃饭,菜很好吃,我们吃里扒外很快就吃完菜。”学生只理解了字面意思,没有正确理解词义,也不清楚吃里扒外的行为违背了中华文化崇尚的忠诚,是一个贬义词,因而出现语用错误。又如用“眉来眼去”造句,.com.cn.AllRightsReserved.
?164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第?15?卷“张老师上课喜欢看着我们,我们眉来眼去很高兴。”学生没有理解该词多用来指不正当的勾搭,违背中国人的社会伦理,也是一个贬义词。教师在给学生进行语用纠错的时候,不仅要辨析词义,还要介绍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这实际也就实施了思政教育。由上述举例可见,思政教育切入汉语教学是可行的。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注意,从汉语语言要素中挖掘出来的文化信息多是中华传统文化,即使是语篇(课文),现阶段的对外汉语教材课文材料不少选用的是传统经典故事,有的内容显得陈旧,与留学生学习需求存在差异。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际中文教育一直在努力地工作,同时也是课程思政教育最基础的部分,既要挖掘中华文化之底蕴,让学生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明,更要思考如何融入当代国情、讲好当今的中国故事,让学生看到当今中国的巨大变迁,体会到新中国新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对中国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更好地理解中国。同时,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要始终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在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坚持文化自信,还要让留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国人民的那份深深的文化自信。“课程思政”是实施“三全育人”的具体举措,来华留学生教育虽然有特殊性,但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汉语类课程作为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基础课程,开展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是必需的,也是可行的。只有将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才能全面提高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民心相通的使者。[?参考文献?][1]??陈峥.?课程思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考察[J].汉子文化,?2020(17):?1.?DOI:?10.14014/j.cnki.cn11-2597/g2.2020.17.001.[2]??孙凡.?汉语国际教育课程思政的实践原则:?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8):?41.[3]??郭晔丹,?郭晔远,?王丽萍.?核心价值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及路径[J].?文学教育(下),?2020(6):80.?DOI:?10.16692/j.cnki.wxjyx.2020.06.035.[4]??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44?–?45.[5]??陈道武.?课程思政:?高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2)?:164.?DOI:?10.3969/j.issn.1008-2638.2017.12.047.[6]??教育部.?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EB/OL].?教育部网,?(2019?–?04?–?12).?http://www.moe.edu.cn.[7]??陈宝生.?落实 落实 再落实:?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9?–?01?–?31(01).[8]??李陈士,?戴军.?习近平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N].?人民日报,?2015?–?10?–?23(01).[9]??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54?–?255.(责任编辑:许敏).com.cn.AllRightsReserved.
推荐访问: 留学生一般有哪些思政课程 留学生 课程 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