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教学反思
《家的意味》教学反思吕英《家的意味》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分为两目,第一目“生命的居所”主要是介绍了家的含义、家庭的功能以及家的特点;第二目“中国人的家”介绍了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家有着丰富的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法律义务。本框题的学习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三个框题中,学生已学习了与同伴、老师的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落脚点。而宝贵的生命来自于父母,所以本框题也为第四课《生命的思考》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的孩子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同时,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尚未成熟,要他们很好地理解中国家庭文化,学会孝敬父母有一定的困难。而本框题所涉及到的家庭知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还是较为浓厚的。本框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思想,“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设计了“话说我家,体味亲情——晒晒家规,传承家风——孝亲敬长,学会践行”的教学过程,巧设情境,合作探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热情,同时把课内知识与德育相渗透。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表达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引题是起点。好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起点,通过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以及同学们展示的家庭照片。让学生对家有个形象的感受,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也能让学生有话可说。
二、提问是桥梁。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而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除了要设计好问题这个前提外,把握好提问的技巧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有效的课堂需要有效的提问,课堂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能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其中有效提问中的追问非常及时、到位,并给予学生积极恰当的评价。例如1、家”是我们很熟悉的字眼,什么是家呢?
2、有的人说家是地域,有的人说家是住所,有的人说家是一群人,有的人说家是吃饭的地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眼中的“家”是什么?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家庭的功能有哪些?
3、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可是有家的人却说自己没有家,这是怎么回事呢?欣赏小品《家在哪里》和《我又有家了》。在欣赏小品的同时请大家思考富豪为什么明明有家却不想回家?中年男子为什么找到自己的女儿后说“我又有家了”?你想要有个什么样的家?
三、活动是核心。思想品德课注重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即以学生活动为主,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活动中进行激发相应的心理体验,获得有效的调整技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活动中学会调适。通过学生小品表演、让学生有话可说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小品一描述的富翁和警察,小品二:亲情(内容参考教材73页,三位学生分别扮演中年男子、女儿和旁白)]后小组交流,并请小组代表发言。通过小品表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家的根本特点,感受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通过晒晒我的“家规”、“家训”,培养学生的收集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收集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地体会到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启动问题多,学生启动问题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等。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每一节课做起,要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另辟蹊径”、“独出心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
篇二: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教学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
姓名
学校
教师姓名
学校名称
任教学科
教龄
道德与法治
16年
教学内容分析
什么是家庭?家庭的意义?孝亲敬长的原因以教学内容
及做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师生热爱家庭、热爱亲人的情感和乐于孝亲敬长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培养师生理解家庭的能教学目标
力和提高师生践行孝亲敬长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家庭的含义,理解家的意义,懂得并践行孝亲敬长的美德和法定义务。
理解家庭的意义(作用)(功能),体味中国教学重点与难点
深厚的家庭文化,懂得并践行孝亲敬长
通过教学力求达到的目标是培养师生热爱家学科核心素养分庭,热爱亲人,学会与家人友好相处,能够自觉承析
担家庭责任,了解中华家庭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行孝亲敬长的家庭美德。对应中学生核心素养是:人
文底蕴、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
学生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播放卓预设学生活动
一、欣赏视频,感受家设计意图
铺垫
明确学依婷的MV《常回家看看》。庭的美好。
(设计的目的:通过生动的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自然习主要内容
理解家情亲传递,让学生感受家庭转入新知学习。
的美好,为整堂课奠定情感二、熟读学习目标,明的丰富内涵
理解家庭的含义
理解家基调,旗帜鲜明地亮出学习确三维目标中的要点。
主题)。
教师顺势承接:今天是个幸福的日子,因为遇到了三、展示预习结果
1.相互检阅预习笔记。
2.回答教师随机提出的的意义
解读中温暖的你们,又遇上了温暖问题。
的话题,与温暖的你们聊这四、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国家庭文化
明白哦个温暖的话题,此时老师我解除预习疑惑,领悟预习所感到无比的幸福。希望我们学的理论知识,收获新知。
孝亲敬长的今天的学习也能深深温暖我(一)参与活动,理解原因
懂得孝们那美丽幸福的家庭。我们“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在家庭的厚爱中成长,我们义上使用的字眼。”这一说亲敬长的做
对这个温暖幸福的家庭又了法
解多少呢?让我们一起走进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法
构建学我们那幸福温暖的港湾——思考:描述图片中人物的关习知识体系,家。
二、解读学习目标
引领学生解读学习目系。
体验篇:
1.体验活动一:聆听歌形成系统认知
树立正标,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的魂曲《想要有个家》,体验歌确价值观
线。
词中抒发的情感和蕴含的道三、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理。
(一)出示预习任务
预习卡:1.什么是家庭?
体验:我们对家的渴望,家是我们成长的乐园,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是我们2.家庭的作用(意义)
疲惫时的休憩之地,家是我3.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们受伤时疗伤的圣地,家是4.如何孝亲敬长?
我们快乐时分享平台,家是(二)预习方法指导:游子的坚强后盾。家让我们方法导航:1.熟读课文;2.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幸福归纳预习卡上的任务;3.做感。
好课堂笔记;4.熟读笔记。
2.通过春运,体验中国(设计目的:摸清学生人那种每逢佳节归心似箭,课前准备情况,确定课堂展渴望与家人团聚的心情,对开坐标)
家的深深思念之情,从而理
四、组织教学活动,达解中国家庭的浓厚团圆文成学习目标。
(设计的目的:通过活化。
3.通过对材料的学习,动帮助学生理解内化抽象浓体验中国家的丰富内涵:代缩的理论知识)
代相传,血脉相连,温暖、认知篇:什么是家?什轻松、甜蜜,是灵魂的归宿,么是家庭?
进而体验中国人心中那种对1.认知活动一:教材71家的强烈认同,执着向往和页运用你的经验
引导学生理解“家”这一字眼的丰富内涵:地域、深深思念之情。
:
做笔记,形成对家的意房子、一群人、吃饭的地方、义的系统认识。
班集体……
4.感受中国家庭文化,2.认知活动二:多媒体发现孝的美德。
展示三个家庭图片
2.通过学习相关法律,进一步明确孝亲敬长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梳理学习内容,做好课堂笔记。
深入理解孝亲的内涵,小结:一般来说,家庭明白如何尽孝。
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
做好课堂笔记。
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跟着老师勾勒课堂脉络,培养归纳整理,系统思体验篇:家的意义(作考的能力。
用、功能)
学以致用,用所学到的1.体验活动一:播放歌知识来指导供养我们的生曲《想要有个家》,引导学活。
生体验家的意义。
与老师共鸣,形成正确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华丽的地方
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念,培养高尚的情感。
1.清晰整齐阅读课堂笔想到它→身心的寄居之所。
记。
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心灵的港湾。
谁不会想要家可是就有人没有它
脸上流着眼泪只能自己轻轻擦
我好羡慕她受伤后可以回家→心灵的港湾。
而我只能孤单的孤单的2.分组交流今天的学习收获或学习感受
寻找我的家
虽然我不曾有温暖的家但是我一样渐渐的长大
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被关怀无法埋怨谁一切只能靠自己
虽然你有家什么也不缺为何看不见你露出笑脸
永远都说没有爱整天不回家
相同的年纪不同的心灵让我拥有一个家→心灵的港湾。家不仅仅是房子,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2.体验活动二:春运
展示一组春运的图片,引导学生体验春运背后所蕴含的深厚中华家庭文化。
3.体验活动三:中国家的深厚意味,丰富内涵。
展示一组关于家的材料
姓氏是标识一个人的家
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对于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庭延续的标志。中国人口最多的五大姓氏分别是李、王、张、刘、陈。→家是代代相传、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家族祖祖辈辈认祖归宗光宗耀祖衣锦还乡
传宗接代→家是代代相传、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落叶归根归心似箭金窝银窝不如我的草窝→强烈认同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甜蜜温暖,思念之情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世界再大,也要回家。→归属感
北上广装不下灵魂,二
三线装不下梦想。→归属感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归属感
→家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小结:家的意义
①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②家是心灵的港湾;③家是代代相传、血脉相连,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明理篇:家庭美德
1.明理活动一:孝亲敬长是美德
展示材料,引导学生体验中国的家文化(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让学生明白中国人很重视家庭文化建设,例如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进而从家庭文化中引出中国家庭很重视孝的美德。对上下文起到一个顺利转接的作用。)
立家规:孝亲敬长宽容博爱善待他人重礼谦让
传家训:尚德孝敬勤学务实
树家风:给金给玉不如给书教子
给田给屋不如宽厚待人
国学《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孝是中国家庭文化中的重孝要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孝亲敬长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
养扶助的义务。
《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在经上供养、生活上照顾和精神上
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3.孝亲敬长是我们知恩感恩的具体表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设计目的:通过子女的孝和父母对子女的爱的对比,让学生明白父母和亲人为我们的成长所倾注的爱是子女无法回报的,从而激励学生做知恩感恩的人,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自觉践行孝亲敬长。)
小结: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答:①孝亲敬长是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②孝亲敬长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③双亲生育养育我们,亲人关怀呵护我们成长,我们理应孝亲敬长。
践行篇:孝亲敬长我们行
活动一:走出孝的误区。
子欲孝,而亲不在。
歌曲欣赏《时间都去哪了》
小结:尽孝在当下,贵在行动。
活动二:歌曲MV欣赏《常回家看看》
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跟爸爸谈谈
哪怕给爸爸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
揉肩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一辈子总操心就问个平平安安
小结:父母亲人要得不多,我们都给得起,尽孝并不难。
活动三:孝的四个境界
养亲——赡养父母,是孝的最低境。
敬亲——在养亲的基础上,对父母有敬爱之心。
安亲——在养亲,敬亲的基础上,儒家又提出安亲。有两层含义“内安起身”“外安其心”。要求子女生活要自立,家庭要和睦,修身行道,不要违法国家法律,不行不义之事,不做危害生命之事,以免父母为其过错和安全担惊受怕,保证父母心
境安宁、评价,从而达到以静养心的目的。
卒亲——百善孝为先。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即要求子女在立言、立德、立功上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以扬名显亲,光宗耀祖,做到“慎终追远”,达到“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的目的。
(设计目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孝,为践行孝多做铺垫。)
小结:我们如何孝亲敬长?
答:①尽孝在当下。孝亲敬长,关爱家人应该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表达孝心。②尊敬爱戴双亲长辈。③倾听双亲长辈的心声,听从他们的正确教诲;④知恩感恩,从小事做起:例如认真学习,体谅双亲长辈的辛劳,主动承当家务等。
总结篇:引导学生梳理整堂课的脉络,构建课堂知识体系。
婚姻关系
家庭的含义血缘关系亲属生活组织
收养关系
身心的寄居之所生命
心灵的港湾居所
家的意味血脉相连中国人
代代相传心的家
家的意味轻松、甜蜜、温暖的避风港
知恩感恩
传统美德原因
法定义务
/孝亲敬长尊敬双亲长
辈
倾听亲人的心声做法
感恩亲人的养育之恩
课后作业:1.制定自己的家规。
2.做一张温暖亲人的卡片。
3.做一件孝亲敬长的事情。
情感升华篇:老师的寄语
老师们,同学们!
有家真好!家是我们成长的乐园。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哺育和亲人的呵护。
有家真好!家是我们的避风港。家人为我们倾注了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让我们好好学习,知书达理,用心厚爱我们的家!让我们爱岗敬业,常回
家看看,把孝带回家!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堂课能结合丰富的教学资料促成学生学习,教学逻辑思路清晰明了,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师生配合十分默契,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很感兴趣,课堂师生关系十分和谐,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引导十分到位,共鸣点很多,教学能很好指导学生的生活,总体效果比较良好。
存在的不足,内容过于丰富,导致课堂的完整性不达标;教师的语速节奏稍快;教学与学业水平检测的关联性不够紧密;学生的主体地位微弱,老师的主导性很强;教师的课堂语言存在不恰当的地方,有待锤炼和修正。
篇三: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教学反思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考核作业材料2:教学反思学校教师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七联系电话能力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教学环境运用网络及希沃白板的使用进行简明的总结信息技术应用关键事件活动环节(10分钟)主要内容技术应用的效果思考讲授过程中学生通过图文结合能很准确的对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进行掌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效果也比较好。技术适用性的思考信息技术的作用非常好,能使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是这是传统书本不可替代的。技术应用的功能改进建议/意见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希沃白板,以及互联网的运用非常直观好用,以希沃白板为例,在里面有充分各项功能技术支持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运用。能满足常规的教育教学功能。自评□优秀?合格□不合格
篇四: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教学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教学课例名称
家的意味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框题的内容。本节课围绕家庭、亲情、孝亲敬长等内容展开。教学内容与学生联系紧密,学生理解教材分析
起来难度不是很大。
教学重点:体会父母的关爱之情,掌握如何孝敬父母(孝亲敬长),并在学习生活中践行。
教学难点:了解家的含义和功能,能理解家是什么。
知识目标: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法律义务,了解家的含义和功能,能理解家是什么。
能力目标: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行的能力;孝教学目标
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体会父母的关爱之情,掌握如何孝敬父母(孝亲敬长),并在学习生活中践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激发爱家孝亲的情感。
在本课内容的教学中,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学生学习能以提前预习一下教学内容,这对于家的含义与功能及家力分析
的结构类型有一定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积极开展小组交流活动,并能积极回
初中道德与法治
《家的意味》
答问题。
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在课件中设计了四个问题,为能高效完成教学,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教学策略选了图片、材料、音乐和视频若,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择与设计
方法上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学生采用了小组交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我选择的是小组交流学习解决问题这个活动:
教师播放视频:背着父亲上学
教师展示材料及图片:一则“老人被扔荒郊等死”的消息吸引网友眼球。3月25日,网友反映江苏省邳州市邳城镇泇口村庄北大堰下树林,有一身裹被子老人躺在堰下,确认为女性。后被人送往医院救治,26日凌晨2:50分左右,老人在卫生院去世。
教师展示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看了以上视频和材料后思考解决问题:
(1)你如何看待材料中子女遗弃母亲的行为?
(2)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3)看完视频和材料,结合自己的行为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孝敬父母?
在小组交流结束之后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归纳,最后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师归纳:1、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
(2)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2、如何孝亲敬长(孝敬父母)?
(1)尊敬
(2)倾听
(3)感恩(学校、家里)
在小组交流进行中,教师参与到小组交流中,并总体上关注小组交流的进度。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很用心,有些方面是非常可取的。比如:结合案例,引出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够成功地将所学知识与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理性再达到感情的升华和深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课例研究综能够将重点知识进行深入讲解,引导学生将学到的道理述
如何落实到行动中,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基本要求。
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如课程内容设计的情感渗透力可以更强。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一方面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也更加让学生感同身受,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加强自己的基本功训练,学生能
够融入情境,情感得到升华,这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才能达成得更好。
推荐访问: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教学反思 七年级 反思 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