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00年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
宏观概念背诵
1、中国人从死气沉沉中走了出来,中国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大家只要到北京街头走一走,看一看中国人的穿着打扮,听一听中国人的聊天,就可以发现中国人已经从各种各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中国社会内在的活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释放出来。邓小平同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那时‘四人帮’当权横行,人民心情沉闷,甚至可以说是在忧虑之中,整个社会处于停滞状态。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还有两年徘徊。中国真正活跃起来,真正集中力量做人民所希望做的事情,还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把中国的活跃,看作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变化和进步,是很值得重视的。
2、中国摆脱了大多数人连温饱也难以维持的贫穷社会,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持续30多年以年均接近10%的速度高速发展,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高居世界首位,这确实是奇迹。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已经得到全世界的公认。
3、中国告别了物品凭票供应的“票证”年代和短缺经济,建立并正在完善商品市场和其他各种要素市场。在计划经济年代,中国物资短缺,人民群众生活必需的粮食、食油、食盐、食糖、鱼、肉、煤炭、火柴、棉布以及自行车、缝纫机等商品,什么都要凭票供应。而且,有票还不一定有货,有货就要排长队。投机倒把盛行。而现在,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商店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4、中国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人口,人民群众走上了富裕之路。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长到13700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元增长到4100多元;特别是,绝对贫困人口已经从25000万减少到2300万。尽管中国今天还存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还在扩大,但是从总体上讲,中国的贫困人口在减少,中等收入人口在大幅度增加,这也是必须注意到的进步。
5、中国结束了“谈人色变”的年代,民主法制建设快速推进。大家只要读一读中国的文艺作品,看一看中国学者所写的论文,“人性”、“人道”、“人权”等已经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在中共中央的倡导和推动下,“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贯彻始终的核心理念。改革开放以来,从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以来,中国人的基本权利不仅获得了宪法和各种法律的保障,而且在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中正在逐步落实。
6、中华文明走上了伟大的复兴之路,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新树立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只要看一看今年中国人在诸如奥运火炬传递、抗震救灾等一系列大事中的表现,看一看中国人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就可以体会到了。“振兴中华,赶上时代”,已经成为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的当代中国人对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新理解。
微观数据背诵
1、经济发展——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9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335353亿元,增长近100倍!中国
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30多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2、社会和谐——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的玉树大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等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3、教育事业——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20万,录取新生达630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4、航天事业——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2008年神州七号的升空,让中国人第一次漫步太空,书写了又一个中国航天奇迹,世界奇迹。
5、体育事业——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2008年,这一数字变成了51,奖牌数也到了100枚。中国登上了金牌榜首,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金牌体育大国。
篇二:2000年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十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基本经验在于中国遵循了经济增长“四色定理”。中国和世界发展历史充分证明,经济增长“四色定理”——和平稳定、开放结构、人力资本、结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充分必要条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遵循“四色定理”,经济就发展,社会就进步。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教训
70多年前,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在我国,唯一真正值得宝贵的,是自然资源和人民大众。”用这句话来来理解当前的中国也是恰如其分的。在过去3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如果说我们有什么真正没做好的,就是在自然资源、环境和劳动群众的权利和福利方面,索取的过多,给予的太少。具体来说,首先是环境代价太大,资源过度消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经济发
展是要有代价的,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它对世界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其代价就是中国资源与环境的严重损坏。
其次,贫富差距拉大,劳工权益受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赵人伟和李实领导的收入分配课题组在18年时间里所做的三次大范围收入分配调查结果显示,从1988年到2002年,无论是农村和城市的基尼系数,差距都在拉大。有关统计也表明,近30年来,内、外资企业年产值平均增长超过10%,而除垄断国企外的劳动者年工资增长率仅为1%-3%。这些情况都说明,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没有随着GDP的增长而同比增长。
再次,社会道德环境出现了让人忧心的状况。近年来,每年因信用缺失而增加的交易成本,据估算约占当年GDP的10%还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道德基础如果出
一、成功的经验
1、政治思想上逐步形成了以建立和谐社会为目标与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改变了蛮横的、主观的、形而上学的治国理念,一度的下岗风,减员增效风得以扼制,一度的强占农民土地兴办开发区办公楼、不顾环境污染的投资得以控制,一度的军队商业化、政府商业化得以纠正,一度的不顾百姓死活只为商业利益得以惩治,一度拋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思潮得以击退.2、扩大了文化、体育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展示了华夏文化的丰厚底蕴,在世界菬围内,逐步形成中华民族的文化高潮和氛围。使我们走向了体育强国,文化强国之路。
3、改革开放引进了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各行各业的技术水平得以大幅度的提高,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我记得在八十年代初,还不知如何使用洗衣机,吸尘器等家电,更不知手机、电脑为何物,现在这些家电已经是普通家庭的日用品。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产量提高,军队装备日臻现代化,重工业、轻工业业发展迅速,生产能力不但能满足国内需求,还可出口国外,进入世界贸易的行列,综合国力得以加强。
4、和平地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成功的举办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奥运会,走上了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改革开放的成功,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任劳任怨的结晶,是吸收人类科技智慧和世界文明的成果,是改革开放弄潮儿百折不挠、历尽艰辛、勇于创业、泼洒智慧的结果,是中华民族优良文化在新时代的体现。
二、成功后的教训
1、改革开放初期的盲目性、冲动性,没有政治高度、历史高度上的高赡远瞩和科学预见性。在改革开放初期,没有制订严谨的改革开放策略,而是一哄而上、摸石过河,没有经过真正的科学考察而是凭感觉制订政策、发展经济。正确的做法应是先在一定区域内改革开放,培养人才、摸索经验教训,然后逐步推而广之,才能避免一哄而上造成的整个国家的弯路和巨大损失。
2、没能坚持自力更生的根本原则,过分的依赖国外,从事核心技术研究的人力、物力不足;于是在某些行业长期依赖国外技术的状况没能改观,这样极可能形成虚假繁荣,发展后劲不足,一旦国际形势变化,将无力应付而陷入困境。
3、对地方本本主义控制不力.其一是形成重复引进,以新企业搞垮老企业,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浪费和人才的流失,其二是造成国家资源的严重破坏与浪费,其三是由于追求发展而破坏自然环境,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已十分严重.4、没有形成意识形态的主流,思想界文化界象蛤蟆吵坑似的一片混乱,没有一个思想家的思想能让大多数人信服,可能中国现时代也没有什么思想家。由此产生的现状是资本主义拜金主义,封建社会的官僚主义等残渣文化没有得到扼制反而得以美化.如现在电视中美化帝王的,美化骄奢淫逸生活的比比皆是,是造成社会诸多矛盾的首害,也是中国教育界、文化界最大的败笔。
5、对集体资产,国家资产监控严重不力,致使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大量流失,为此民怨之声载道,贫富悬殊拉大,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混用,更加加剧了国有资产的流失.6、政府的暗箱操作与职能转变..虽则有个别地区的行政公开,但大多数地区的政府仍在暗箱操作,或进行实质上的暗箱操作,以便逃避人民群众的监督..政府的职能也始终未从管理型完成服务型的转变,政府不愿意从市场经济中脱身,不愿意改变官老爷的现状而委身作为人民公仆,其本质是为了从管理职能中获取物质利益.7、教育的商业化误国误民,至今得不到纠正。改革开放过程中,政府商业化,军队商业化,教育商业化,可前两者被迅速纠正了,而教育的商业化一直在继续,原来金字塔型人才培养的科学体系因之而破坏,从托儿所一直到大学都充斥着铜臭气,国家不再愿意承担教育的主导责任.,商业化的结果是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失守,这将影响到数代人的健康成长,后患无穷。
8、农业政策的失策。先进国家的农业现状是有目共睹的。然中国的农业政策却是背道而驰。农村的分田分地曾经是让农民欢呼的事情,但分田有以下恶果:一、有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现代化农机设备无法使用,二、先前费力建设的大型水利设施因此而废弃。三、家家户户要有一套生产工具,造成利用率低和严重浪费。一句话,农业现代化无从实施,事实上中央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试图改变之,可已经难上加难,曾经高呼
一百年不变,又怎能朝三暮四?
9、军队虽改变了商业化的政策,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主义拜金主义严重的社会环境下,挖军队墙角的商人们趋之若鹜,军队官员腐败现象不容忽视。
10、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错误论调。毛泽东说的好,政治是纲,纲举目张。而邓却以为自己高明,来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事实上是严重错误的。如果一个国家比喻成一个人,那么政治是人的大脑,经济是人身上的血肉,军事是人的攻击与防御能力。所以不以政治为中心的国家,如果经济发达就象一个胖呼呼的傻瓜。正由于不以政治为中心,人民的政治权力下降了,国家的资产被趁机瓜分了,各种腐败现象、歪风邪气猖獗了,道德良心败坏了,因为国家政治工作下降了,如同人的脑子坏了去医其它地方,怎能救药呢?11、国家的财富过度积累,对企业、百姓课税过重.政府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是平衡国家,企业和百姓的利益,而国家目前财富积累过多而又不善管理,竟然投资到比咱富多少倍的美国,忘记我们过去招商引资的艰难而付出多少代价了吗?试想想现在的政府为普通的百姓做了些什么?我家的支出有这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上网费、闭路电视费、水电费、天然气费、孩子教育费、日常生活费、个人所得税。。。。。高昂的过路费、过桥费、乘车费,这些费用都是企业或个人所负,就是说一个正常的中国人没有享受到国家任何福利,因为所有都是需要自己付出劳动得到的。这种现状将拖累人民奔小康的步阀,拖累企业经济的发展。
篇三:2000年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
中国
21世纪主要发展成就
一.科技成就
1.重组戊肝疫苗成功上市
2009年
10月,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预防戊型肝炎疫苗完成
III期临床研究,是全球首个完成
III期临床研究并成功上市的戊肝疫
苗。该临床研究先后历时
5年,招募志愿者超过
11万人,是目前全
球规模最大的疫苗三期临床研究。
戊型肝炎是世界主要的病毒性肝炎
之一,世界上有
1/3的人口感染或曾感染过戊肝病毒。
国际权威科学
刊物《柳叶刀》
发表了这一研究结果,标志着我国戊型肝炎疫苗的研
究工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获得国际同行认可。
2.抗击非典建奇功
2003年初,非典型肺炎疫情暴发,对群众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
害。科技工作者日夜攻关,短期内成功研制开发了首条技术先进、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防护效果好的生物防护链和
α-2b、ω干扰素两个
预防药物,及时解决了
SARS一线医务人员的防护问题;研究提出具
有中国特色、临床效果明显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为有效救治
SARS患者提供了重要支撑。
2004年,科研人员顺利完成了
SARS疫苗
I期
临床试验,成为全球第一个完成
I期临床试验的SARS病毒灭活疫苗,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3.“天河一号”世界夺冠
2010年
8月,“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在
201年
11月世界超级计算机
TOP500排名中名列第一,实现了我国自主
研制的超级计算机进入世界领先行列的历史性突破。此外,“曙光星
云”、“神威蓝光”等具有自主关键技术的超级计算机也先后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超级计算机的研制水平已经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4.3000米超深水钻井平台交付使用
2011年
5月,由我国自主设计的“海洋石油
981”3000米超深
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上海交付用户使用。
该平台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装备,已用于南海深水油田的勘探钻井、生
产钻井、完井和修井作业,最大作业水深
3000米,最大钻井深度
12000米,填补了中国在深水钻井特大型装备项目上的空白,使我国在深水
高端重大工程装备方面跻身世界前列,对于增强中国深水作业能力,实现国家能源战略规划,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5.TD—LTE—Advanced成为
4G国际标准
2012年
1月
18日,以大唐电信集团为核心提出的TD—
LTE—
Advanced被国际电信联盟(ITU)确定成为
4G国际标准,正式成为
两大
4G国际标准之一。这是我国通信发展史上继自主创新的TD—
SCDM成A为
3G国际标准之后的又一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移
动通信标准制定领域保持了世界领先地位,为
TD—
LTE产业的后续发
展及国际化打下了重要基础。
6.发现中微子振荡新模式
2012年
3月
8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
在北京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
到其振荡几率。这一重要成果是对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一项新的认
识,对中微子物理未来发展方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将有助于破解
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
7.“蛟龙”号完成
7000米深潜试验
2012年
6月,我国自主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第
49次
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
7000米水深大关,总共完成
6次下潜,3次
超越
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
7062米。海试取得了宝贵的海底地
质样品、生物样品、沉积物样品和水样。这是目前世界科学家利用载
人潜水器首次在马里亚纳海沟
7000米深度的海底获得的第一手宝贵
资料。
8.发明专利授权累计
100万件
2012年
7月
1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现场为我国第
100万号授权发明专利签发证书。自
1985年授权首件发明专利,我国仅
用
27年时间便实现了发明专利授权总量达到
100万件的目标,成为
世界上实现这一目标耗时最短的国家。
9.CIT400高速列车领跑世界
2012年
8月
29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与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
任公司、清华大学等
10余家单位联合研制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
(CIT400)通过验收,其最高试验检测速度达到
400km/h、可在
350km/h进行持续运营,总体技术指标代表世界高速检测列车最高水
平。
10.首次克隆出iPS活体实验鼠
2009年
7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
所高绍荣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发表了利用诱导多功能干细
胞(iPS细胞)克隆出活体实验鼠的论文,证实了iPS细胞与胚
胎干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为克隆成年哺乳动物开辟了道路。
这是从
干细胞研究迈向实际医疗过程中的一大步,对干细胞全能性机理研究
以及器官移植、药物筛选、基因治疗等临床应用研究等具有重要价值。
11.基因测序能力进入世界前列
以华大基因研究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
究中心、上海生物芯片工程中心等为代表的基因组研究开发基地建立
了先进的基因组测序平台,基因测序能力已进入世界前列。
作为国际
重要的测序中心之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已装备
200余台各种类型
的测序仪,目前测序量为
200G/RUN,100T/月,测序能力位居世界前
列。
12.中国载人航天计划
第一步:无人、载人飞船
(神一至神四:无人上天
;神五至神六:载人
上天)
第二步:空间交汇对接
(神七航天员空间出舱,天宫一号和神八、神
九、神十空间对接探索)
第三步:空间试验站
(长期性航天空间站,辅助其他航天工程开展工
作)
1999年9月-2003年初
“神州号”无人飞船四次升空并安全着陆
2003年
10月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杨利伟送入太空并返回
;
2005年
10月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把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并
返回;
2008年
9月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把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送入
太空并返回。
2011年
9月
2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中国是第三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
11月
3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天宫一号运行轨道所处大气层的特点:
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
中国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
星发射中心,以及筹建中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1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
定位与通信系统
(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
(GPS)、俄罗斯的GLONAS之S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2011年
7月
2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
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
2011年
12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表示,北斗卫星
导航系统将在
2020年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2012年
3月,我国正式推出全球首款“北斗
+GPS”双系统车载导航
产品。
14.探月计划
(嫦娥工程)
绕月飞行:
嫦娥一号卫星在距离月球表面
200公里的规道上绕月飞行一年
左右时间,主要任务是为月球拍摄三维立体影像图,探测月球表面
14种有用元素的分布、地球到月球之间空间环境变化等。绕月飞行
过程中,为嫦娥一号提供能源,对卫星姿态进行控制等将是东方红三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成功撞击月球
嫦娥二号卫星
(简称:嫦娥二号,也称为“二号星”)
是嫦娥一号
卫星的姐妹星,由长三丙火箭发射。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
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因此卫星上搭载的CCD照
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为“嫦娥三号”
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
精度成像。
2010年10月
1日,“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011年
6月
9日,“嫦娥二号”飞离月球轨道,飞向
150万公里外
的第
2拉格朗日点进行深空探测,成为第一颗直接从月球轨道飞向深
空轨道的卫星。
落月阶段:绕月飞行完成后,嫦娥工程将进入落月阶段,将向月球发
射一个软着陆器,并携带一个月球车,在着陆区附近进行现场探测。
回收阶段:目标是发射无人探测器,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并采样返回。
只有在这三个阶段完成之后,中国才会考虑载人登月。
二.经济成就
1.进出口总额、经济增长和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中国不断加强和完善宏
观调控,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功应对国际
金融危机冲击等挑战,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不断提升,从
2001年加入世贸开始,在出口的带动下,中国经济开
始了两位数的增长。
2.GDP赶超世界第二
国民经济连续
10年保持了
10%以上的年均实际增长速度,在世
界经济剧烈动荡中创造了持续较快增长的中国奇迹。国内生产总值
2005年超过英国和法国,2008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外汇
储备稳居世界第一,综合国力连续迈上大台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
断缩小,新中国缔造者们确定的赶超目标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3.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在美国金融危机闹得“鸡犬不宁”之时,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增长仍然保持较高速度,整体经济正在沿着宏观调控的方向发
展。在世界陷入流动性紧缺的情况下,中国的外汇储备依然居高不下,流通中资金充裕,支撑经济发展的“血液”储备充足,循环良好。中
国的经济增长、货币发行、信贷规模、外汇储备等一些主要经济指标
都很健康。
4.中国对片面追求
GDP增长说不
发展目标以人为本
中国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
8%的世界奇迹,但与此
同时,在社会、环境等许多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随着中国政府
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
观,片面追求
GDP增长的发展模式开始从中国全面淡出。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指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将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
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起来。
5.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当时研究中国
2050年是不是能够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时
候,在计委
(现在叫发改委)
讨论过。其实更早的2000年中国研究的时候就说过这件事,能否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个是你的增长速度,另一个是美元的贬值速度。近
10年中国每年
都是两位数的增长,这是人均
GDP自然就提高了
;更重要的是美元贬
值。原来一比八点多,现在变成一比六点几,10年美元贬值了近
1/4。
没等到
2050年,中国就进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三.
文化成就
我们党科学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顺应各族人民精神文
化需求,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正确把握我国
文化改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一系列指导文化建设的理论观点和
方针政策,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走出了一条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日益发挥出兴国之魂的强大力量。
2.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度、全方位推进,取得突破性、历史性进展。
3.出版、发行、电影、电视剧和地方有线电视网络等领域国有经
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基本完成,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
报刊和新闻网站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
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更富
活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
成。
4.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两轮驱动、两翼齐飞,实现
大跨越、大发展。
5.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
放取得可喜突破,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完成。
6.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相互融合日益加深,新兴文化业态蓬勃发
展,涌现出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和大型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新
的经济增长点。
7.我国日报总发行量、图书品种和总印数、电视剧产量均居世界
第一,电影产量位居世界前茅,进入了新闻出版影视大国行列。文化
“走出去”步伐加快,扭转了版权贸易长期逆差的局面。初步形成了
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
化开放格局。
四.军事国防成就
10年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风起云涌的新军事变革
浪潮,党中央沉着坚定,开拓奋进,全面推进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
正规化建设,全军将士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谱写了国
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辉煌篇章。
1.2009年10月
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周年首都阅兵式
上,多机编队的领队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
2.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作战需求为牵引,以信息化为主导,走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
的道路,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大幅跃升。
99式坦
克、陆基巡航导弹、新型战略核导弹、大型预警机、新型水面舰艇??
随着一大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陆续列装部队,人民解放军基本建成以
第二代为主体、第三代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
3.2003年中央军委及时提出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2006年6月,全军军事训练会议号召全军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
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转变??
2007年,中央军委颁发《全
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明确提出“保障手段向信息化迈进”的目标。
2011年7月,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改编为总参谋部信息化部。
2011年11月,解放军战略规划部成立。人民解放军,在不断变革中朝着现
代化建设目标迈进。
4.2012年9月25日上午
10时许于辽宁大连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向着实现蓝水海军的梦想迈出重要一步。首艘航母入列服
役,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10个现役航空母舰拥有国,也是最后一个
拥有航母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航空母舰被世界公认为蓝水海
军的主要标志之一。
5.2008年12月
28日夜,中国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编队组织
夜
间直升机行进间着舰训练。
越来越多的中国军人,正在以各种方式走出国门,走上国际舞台。
联合国维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海外护航、中外军队联演联训、军
事友好访问,处处展现出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
2008年
12月26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为过往商船护航。
截至
2012年
7月,先后有
12批护航编队参加护航任务,安全护送
474批共
4727艘中外船舶
五.
国家应对重大事件
2003年夏季,非典型肺炎流行
2003年春天,一粒细小的“SARS”病毒先后“侵入”广东、北京
等城市,像一条隐形的毒蛇在人群中穿梭。起初,由于对“SARS”病
毒的无知和恐惧,地方政府保持了沉默。危急时刻,中央政府及时决
断,公开信息,全民共同击退“SARS”,中国由此建立了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的应急体系。
2008年元月,南方雪灾
2008年春节中国南方多省出现冰冻大雪灾害,政府在第一时间建立应
对措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
1月
29日由北京坐火车到湖南长沙,探
望滞留于长沙火车站的旅客,随后立即前往广州;在
1月
30日早上八
时到广州火车站探望数以十万计被滞留的旅客。
2008年3月,“藏独”闹事
08年3月14日,一群不法分子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的主要路段
实施打砸抢烧,焚烧过往车辆,追打过路群众,冲击商场、电信营业
网点和政府机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使当地的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破坏,13名无辜群众被烧死或砍死,造成直接财
产损失超过
3亿元。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
8.0级特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
??
西南处,国有殇。这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此次地震
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
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
国哀悼日。自
2009年起,每年
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关键时刻
中国政府反应迅速,温总理对灾区群众高度关切的形象和他亲临第一
线的鲜明姿态一次次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与其他一些国家发生灾害后
政府的迟缓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领导人的努力证明了在关键时
刻中国政府能够做到反应迅速。
2008年8月,北京举办奥运会
2008年8月8号,中国举办了万世瞩目的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圆满完成了各项参赛任务,运动成
绩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全面展现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中国
运动员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体育道德风尚;
取得了运动成绩与
精神文明双丰收的优异成绩;
并指出,要冷静看待中国体育代表团取
得的成绩。
2009年7月,乌鲁木齐发生“新独”闹事
2009年7月5日20时左右,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
罪事件,造成多名无辜群众和一名武警被杀害,部分群众和武警受伤,多部车辆被烧毁,多家商店被砸被烧。事实表明,这是一起由境外遥
控指挥、煽动,境内具体组织实施,有预谋、有组织的暴力犯罪。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调集警力处置,事态得到
有效控制。
2010举办世博
具有悠久东方文明的中国,是一个热爱国际交往、崇尚世界和平
的国度。中国取得了
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这是注册类世界博览
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支
持和信任,也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瞩目和期盼。
志愿者
团队这次团队规模宏大,是中国现在人口的三十分之一。
篇四:2000年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取得的成就
阅读精选(1):
1、1965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培育出了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籼型良种
2、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研制成功
3、我国第一架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研制成功
4、第一辆高级轿车在长春研制成功
5、在前苏联的帮忙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
6、在朝鲜打退了美国
7、人民大会堂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建筑物落成
8、很重要的,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抗美援朝、两弹一星、援越抗美、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三峡大坝、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收回香港和澳门、神舟飞船、嫦娥一号、2006年起全面停征农业税、申奥成功
1949年4月成立中国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8月组建第一支飞行中队。11月空军司令部成立。1964年发射第一枚地地导弹。同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6年战略导弹部队成立。1970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20世纪70年代研制核潜艇。1980年成功发射洲际弹道导弹。1999年研制无人驾驶飞机。
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渐渐人们的生活水平慢慢提高
这可多了去了,以领域分。
军事战争上:七次战役基本全胜。对越、对苏、对印、对美等。
军事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6上天、龙芯的开发研制等等。
其余科技上:很多华裔获得诺贝尔奖,中国科学家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领先世界,但基础科技水平还是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政治地位上:联合国五大常委之一,随着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高。
经济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渐渐地使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
社会文化上:虽然教育体制不对,但比建国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种文艺水平越办越高,渐渐地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会也在中国举办。
影视文化上:这个我就不用多说了吧,国内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儿有这么多丰富的电视节目可看呢?艺术水平也在提高。民间艺术也在保护。
体育上:中国的成就太辉煌了,已经连续几届人类奥运会名列前三甲了,中国的优势项目称霸全人类。最近的刘翔、姚明还有冰上项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响力。逐渐举办世界级别各大体育赛事:奥运会、F1、亚洲会等等十分多。
疆土上:收复香港、澳门。
民族自信心上:随着国力的壮大,人民也越来越富裕,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讲究。但最近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有抬头现象,不理智的愤青也对社会产生必须民族情绪的影响。这都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不利。我们此刻还不能有浓重的民族主义。时机未到。
政治体制上:总的来说也在进步。
总的说来,就这些方面,但政治体制上还是很不完善,腐败现象严重。执政党也在努力地做到民主。相信国力的的增强,我们中国未来会更好。
阅读精选(2):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60年华诞,这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在这风雨兼程的60多年历程里,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化国家,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励精图治,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今中国在全球的政治地位举足轻重,经济位居第三大经济体,文化更是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总的来说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取得全面进步。具体来说主要有:新农村建设、工业化信息化、交通运输、水利建设、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城乡建设、金融事业、对外开放、民族团结、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教育科技事业、文化建设、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国防和军队建设、统一大业、全方位外交、党政建设。作为一名平凡的在校大学生,我对中国成就的理解与了解都是片面与不足的,有不少的成就是我们作为平民百姓所关注不到或者了解不到的。所以,我以个人理解谈谈这些成就以及对社会,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和感受。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个性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逐渐构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以下是我国在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
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构成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里,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物质生产匮乏,经济建设资金短缺,与世界经济交往的范围狭窄。个性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时期,中国进入了“闭关锁国”状态,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虽然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美、中日建交,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得到了恢复,新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经济交流有所发展,但真正好处上的对外开放仍未开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此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转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有限范围、地域、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在法律框架下的制度性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市场,转变为我国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双向开放市场;由被动地理解国际经贸规则的开放,转变为主动参
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的开放;由只能依靠双边磋商机制协调经贸关系的开放,转变为双边、多边机制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的开放。
目前,全国共有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4个边境经济合作区。2008年,54个国家级开发区创造地区生产总值占同期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1%,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8。5%,出口总额占14。4%,进口总额占15。9%,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占全国的20%以上。
二、货物贸易规模由小到大逐年扩大,增速由慢到快实现快速增长,贸易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位
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里,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小、贸易伙伴少、贸易方式和外贸商品单一。建国初期,主要是透过对前苏联、东欧和亚洲等几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货物贸易。之后,中国加强了与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和经济贸易往来。在此期间,中国的出口贸易主要以对外援助为主。同时,透过中国银行在香港、澳门吸收外币存款和在对外贸易中使用延期付款的方式,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了我国经济建设急需的技术设备。70年代,伴随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恢复,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全面建交,对外货物贸易伙伴迅速增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外贸商品日益丰富,贸易结构逐步改善。
三、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大幅度提高,“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基本没有利用外资,也没有企业海外投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敞开大门吸引外资,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既为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资金,促进我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提升了综合竞争实力。2000年,“引进来”战略实施20年之后,在积累了必须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并初步具备了主动参与全球化分工的潜力的基础上,我国实施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透过采取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等多种方式走出国门,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潜力进一步提升。
四服务贸易从无到有,多种方式、资料丰富、覆盖较广的服务贸易格局已初步构成
改革开放前,我国除了对外援建项目和少数外国友人来华旅游外,基本上没有对外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力发展对外货物贸易的同时,用心开展对外服务贸易,发展国际旅游,开展国际间经济、科技以及学术文化等合作与交流,既向世界宣传了中国,把中国元素推向了世界,也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改变了城乡居民的思想观念、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尤其是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中,对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做出了广泛而深入的承诺,涵盖了《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占服务部门总数的62。5%。当前,基本构成了以旅游、运输服务为基础,以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和广告等新兴服务贸易为增长点的服务贸易全面发展格局,服务贸易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用心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组织,面向世界互利共赢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30年,个性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我国与国际组织的交往很少。70年代初,随着中美、中日建交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恢复,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态度
有所转变,中国的国际交往有所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用心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用心倡导和推动次区域经济合作和自由贸易,为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认真履行大国义务,面向世界,互利共赢,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的声音日益被国际组织和世人所关注,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声望不断提高。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是新中国进一步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战略决策,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新中国以更加用心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加快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中国用心兑现“入世”承诺,不断扩大市场开放,用心参与多边谈判,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用心组织开展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区域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我国与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2个自由贸易区,涵盖了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与东盟签署并实施了自贸区货物和服务贸易协议。自由贸易区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式、新起点,以及与其他国家实现互利共赢的新平台。
阅读精选(3):
1.经济快速增长,从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最显著成就是快速发展。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79亿元,到2008年,已跃增至302853。4亿元,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增长76。8倍,年均增速达8。1%。中国近60年年均增速达8。1%,是史无前例的。
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也已从建国之初的不到1%,提高到2008的6。4%,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根据世界银行经济考察团1988年对中国的考察报告,1952年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合50美元,比印度还低,只相当于苏联1928年人均240美元的五分之一多一点。而到2008年,我国GDP折合成美元已达38600亿美元,人均GDP到达3000美元,人均GDP比印度高一倍多。
2.工业化、城市化大步前进。
实现工业化,城市化,这是全国人民的百年期盼,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向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十分落后,只有一些轻纺工业,重工业基本上是空白。经过60年的努力,200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1073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建国初增长了上百倍(建国初工业产值只有140亿元),超过GDP增速。截止2008年。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10种,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工业大国,中国工业化已进入中期阶段。下一阶段的任务就是透过提高自主创新潜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工业现代化,实现以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
3.交通运输能源等基础产业发展迅速。
新中国成立之初,约有一半左右的货运是由人力和畜力车及木帆船完成的。这天,从陆路到水路,从铁路到民航,从邮政物流到港口运输,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突飞猛进,一个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经构成。
4.6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和水利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喜人。
60年,让们这个古老的农业大国,有了无数前无古人的划时代巨变,开国时的大土改,数亿农民分田立命,以暴风骤雨的气势,实现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热望的“耕者有其田”;2006年,取消“皇粮国税”,农民再也不用缴纳已延续了2000多年的“千年古税”;2009年,60岁以上的农民将享受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中国农民将告别自古以来依靠土地和子女养老的模式。??
5.科技、教育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科技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耀眼的成绩,是建国后令人鼓舞的亮点。建国后的第一个30年,“两弹一星”举世瞩目。改革开放后,科技进步加速,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6.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从贫穷落后,人均GDP1952年只有119元人民币发展到2008年22698元人民币,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民生活进入总体小康水平。这一变化首先是从扶贫脱贫开始的。建国初期,我国人民处于温饱不足,贫困人口众多的困境,到2007年底,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为1479万人,不足全部人口的2%。按照世界银行2008年分组,人均国民收入906——11115美元属中等收入国家,其中906——3595美元为低中等收入国家,人均3596——11115美元为高中等收入国家。我国人均GDP2008年已达3300美元,处于低中等收入国家的高端,到2010年人均GDP将超过3600美元,进入高中等收入国家。60年来,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到100元增加2008年的15781元,农村人均纯收入由44元增加到4761元;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1。8万亿元,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2年增加2。5万倍,人均由1。6元增加到16407元。
篇五:2000年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
中国十年来取得的成就
自2000年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取得了大量的成就。以下是中国十年来取得的成就的介绍。
经济发展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了8%,使其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
绿色能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石油依赖的减少,中国开始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的使用量大幅增加。同时,中国将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来源的比例从70%减少到了60%。
教育改革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包括9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等。这些政策使得中国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
数字化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中国已经成为了数字世界的领袖之一。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人民通过移动互联网、数字支付和智能手机等数字技术进行生活和工作。同时,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交通建设
过去十年中,中国对其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了广泛的改建和扩建,使得中国的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基础设施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货物和人员运输需求。例如,中国高速公路网覆盖了大部分中国的城市和乡村,使得物流变得更加便捷。
城市化
过去的十年也是中国城市化的爆发时期。当今,中国有数百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并且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60%。这一进步增加了对城市住房和公共交通系统的需求,并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环境保护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中国加强了对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的监控和治理,并研究了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等新型环境保护方式。
国防建设
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军事实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装备到训练,从改革到理论研究,中国均已奋发图强。海军、空军和陆军的装备现代化程度在短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极大提升,相关科研成果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文化交流
在国际上,中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国大力推进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例如,汉语在国外越来越受欢迎,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赢得了许多奖项,中国画、书法等传统艺术也越来越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欢迎。
总结
总之,过去的十年是中国变革、发展和崛起的十年。在这十年里,中国在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塑造了一个更加先进、更加富裕和更加强大的国家形象。
篇六:2000年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
建国以来我国获得的成就详述
1、经济建设方面:
建国六十年,我国经济建设经过
“十一
”个五年计划的实行,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超越式大发展,2008年公民生产总值已打破23万亿元,均匀年增添速度超出8%,全国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跃升世界第三位。
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水泥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已名符其实成为
“世界工厂
”。
从1980年全国人大同意建立深圳经济特区开始,1992年从沿海城市到边疆城市,再到15个内地省会城市全面开放,中国改革开放整体格局形成。跟着经济对外开放推动,对外贸易规模不停扩大,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出入口贸易总数超出
2.5万亿美元,增添18%,连续17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位,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同时利用外贸规模质量也大提升,2008年整年汲取外资超出900亿
美元,外商直接投资的科技含量增添,跨国企业来华投资增加。2007年中外国汇贮备打破
1.4万亿美元,位世界首位。
建国六十年来,用不变价汇率计算,中国经济从1950年197亿美元到
2007年
3.3万亿美元,增添167倍,中国的公民生产总值13年就超越10万亿元台阶,国家实力明显加强。
在市场需乞降国家宏观调整政策引导下,农业基础家产大发展,袁隆平易他的超级水稻亩产超800公斤,惹起世界关注;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和能源工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家产迅猛发展,银河巨型计算机、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激光技术、以及核发电、风力水力发电、太阳能等进入应用领域,改造了传统工业家产。
国家要点工程建设获得重要成就,国都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和杭州湾跨海大桥,南疆铁路和青藏铁路,长江三峡水利工程,贯穿全国
“西气东输工程
”,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江苏田湾的核电工程,还有
1/41/4建国以来我国获得的成就详述
涵盖江湖治理改造、海港、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创立、城市改造、能源建设各个板块,这些建设项目,都有重要深远影响,势必载入中国和世界发展史册。
2、政治建设方面:
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完全挣脱被压迫被盘剥的地位,真实当上了国家的主人。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妇女获取
完全解放成为社会半边天,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坚持
“三个代表
”思想,成为人民敬爱拥戴为民服务的执政党。
全国56个民族团结,炎黄后代一家亲,少量民族都实现民族自治,表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值得一提的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农奴制度最后被颠覆,西藏人民此后站起来了。
建国六十年来,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趋提升,1971年中国恢复在结合国的合法席位,成为结合国安理睬常任理事国之一,展开全方向外交,在国际事
务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在妥当应付金融危机,911事件等一系列国际危机中发挥了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建交国家地域达165个,踊跃推动亚太、欧太地域对话与合作,保护了世界和平,促使共同发展。
政治、经济的外交促使祖国一致,保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值得骄傲
的是被帝国主义抢占的香港和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让百年来受辱没的中华民族扬眉吐气,踏上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科技文化建设方面:
建国六十年来,科学技术是第一世产力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原动力。中国航天事业
“两弹一星
”获得长足进步,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有名
“两弹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进入
太空轨道,宣布中国进入航空时代。两弹一星被载入史册。经
10多年努力,依据航天需要,我国成功研制了
“长征一号
”“长征二号
”“长征三号
”“长征四号
”四种系列火箭,后又发展九种型号的火箭。1999年“神舟号
”载人航天试验飞船发射
2/42/4建国以来我国获得的成就详述
成功,2003年“神舟
”五号乘坐杨利伟,创始中国航天新时代,2005年“神舟
”六号将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奉上太空。
2008年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乘载
“神舟七号
”圆满达成航天任务,迈出中国人太空行走的第一步,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和美国的第三个
将人类奉上太空的国家。
“嫦娥一号
”是航天事业另一壮举,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
“嫦娥一号
”成功升空成为中国航天事业新的里程碑。
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是社会的大变迁,1986年我国科学家启动中国学术网,1994年我国实现与国际联网的全功能连结,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一员,中国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1998年我国信息家产部成立,2005年中国网民总数打破一亿大关,居世界第二位。人人能够上网发电子邮件,视频沟通,查阅资
料,网上交易??????能够有博客和个人网页,中国的互联网和社会信息化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成就巨大,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全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鼎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基本形成构造完好、专业齐备的职业教育系统。高等教育国家启动
“211工程
”,教育改革全面推动,成立一套奖,贷、助、补、“减免
”的资助帮困尖子生政策系统。最近几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本、专科校在校生2000万人以上,是1949年的170倍。2008年高校毕业生达550万人,在学研究生110多万,为现代建设输送到特意人材。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公民均匀寿命比解放前35岁增添到72岁,13亿人民健康水平靠近发达国家水平,城镇员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成立和新式乡村合作医疗制度启动,全国一大量卫生城镇和乡村浮现,医疗卫生设备不停完美。中国基本解决了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卫生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年报中指出,中国人民健康水平整体上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同时,我国已形成现代化的世界覆盖人口最多的广播电视网,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4%,覆盖人口12亿多。
体育事业欣欣向荣,迈进体育强国之列。国家实行《全面健身计划大纲》
和《奥运争光计划大纲》,2001年中国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成功。实现
3/43/4建国以来我国获得的成就详述
百年奥运,百年圆梦。让世界感觉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提升,2008年中国又成功举办奥运会,让世界为中国喝采,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获51金,21银,28铜,列金牌榜第一位,这一年中国运动员共获120个世界冠军,有11人2队16次创16项世界记录。
4/44/4
篇七:2000年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
回首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历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征程。6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探索,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在旧中国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辉煌成就,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一、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实现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历史性巨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着提高。
建国初期,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十分低下,综合实力十分弱小。60年后的今天,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都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着提高。
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世界第3位。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到1978年增加到3645亿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总量迅猛扩张,2008年超过了30万亿元,达到了300670亿元,年平均增长8.1%,而1961-2008年世界年平均增长速度只有3.6%。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9.8%,快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速6.8个百分点。2008年的经济总量比1952年增加了77倍,2008年一天创造的财富量就超过了1952年一年的总量。1952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为6.4%,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3位。根据世界银行资料,折合成美元,我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86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7.2%,日本的78.6%。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2.4倍,我国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由1952年的119元上升到1978年的381元后,迅速提高到2008年的22698元,扣除价格因素,2008年比1952年增长32.4倍,年均增长6.5%,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8.6%。根据世界银行资料,200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经达到277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长期以来的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起点低、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在60年之内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国家财政收入增长985倍,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日益增强。1950年国家财政收入只有62亿元,1951年上升到125亿元,达到3位数,此后经过27年的缓慢增长,1978年财政收入上升到1132亿元,达到四位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财政收入实现加速度增长,到1999年,财政收入增加了10多倍,达到11444亿元。进入新的世纪,财政收入连续跨越新台阶,到2008年,国家财政收入已经超过6万亿元,达到61317亿元,比1950年增长985倍。国家财政收入的迅速增加,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外汇储备增加近14000倍,我国由长期以来的外汇短缺国一跃而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1952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39亿美元,到1978年,也只增加到1.67亿美元。在改革开放初期,外汇储备的短缺局面依然没有明显改观。但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外汇储备逐步由短缺走向富裕,1990年外汇储备超过百亿美元,达到111亿美元,1996年超过千亿美元,达到1050亿美元,2006年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946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
二、商品和服务实现由严重短缺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供给能力名列世界前茅
建国以后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短缺是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商品和服务的供给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的生活需要。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产业体系逐步建立,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大为增强,长期
困扰我国的商品短缺问题逐渐成为历史。
农产品供给不仅解决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还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持。粮、棉、油、糖的发展变化最能体现建国以来我国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巨大进步。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只有11318万吨,人均209公斤;1978年粮食总产量缓慢增长到30477万吨,人均产量增加到319公斤。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农业的强力支持和农业科技的进步使粮食产量进入快速增长期,1984年超过4亿吨,1996年超过5亿吨,2008年达到52871万吨,与1949年相比,粮食产量增长3.7倍,人均产量增长91%;棉花产量1949年只有44.4万吨,1978年升至217万吨,2008年达749万吨,与1949年相比,增长15.9倍,人均产量增长5.9倍;油料产量1949年只有256万吨,1978年发展到522万吨,2008年达2953万吨,比1949年增长10.5倍,人均产量增长3.7倍;糖料产量1949年只有283万吨,1978年为2382万吨,2008年迅猛发展到13420万吨,与1949年相比,增长46.4倍,人均产量增长18.4倍。肉类、水果和水产品的迅速增长则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从量的满足到质的追求的变化过程。猪牛羊肉类产量1952年只有339万吨,人均5.9公斤,1978年产量865万吨,人均9.0公斤,2008年产量5337万吨,人均增加到40.3公斤;水果产量1949年120万吨,人均2.2公斤,1978年产量657万吨,人均6.9公斤,2008年产量19220万吨,人均145.1公斤;水产品产量1949年44.8万吨,人均0.8公斤,1978年产量465万吨,人均4.9公斤,2008年产量4896万吨,人均37.0公斤。
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短缺问题,而且还使我国逐渐成为一个世界制造业大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成倍增长。2008年与1949年相比,纱产量由32.7万吨增加到2149万吨,增长64.7倍;布由18.9亿米增加到710亿米,增长36.6倍;糖由20万吨增加到1449万吨,增长71.5倍;原煤由0.32亿吨增加到27.93亿吨,增长86.3倍。电视机、电冰箱、照相机、洗衣机、计算机、空调器等一大批新兴电子产品产量也从无到有,在改革开放以后呈迅猛扩张之势。电视机由1958年的0.02万台增加到2008年的9033万台,电冰箱由1956年的0.03万台增加到2008年的4757万台;房间空调器由1978年的0.02万台增加到2008年的8231万台。随着工业基础建设的加强,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张,我国由一个只能制造初级工业产品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根据联合国工发组织资料,按照2000年不变价计算,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由1995年的5.1%上升到2007年的11.4%。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其中,烟草类占比49.8%,纺织品类占比29.2%,衣服、皮毛类占比24.7%,皮革、皮革制品、鞋类占比33.4%,碱性金属占比23.8%,电力装备占比28.2%,其他交通工具占比34.1%;有15个大类名列前三;除机动车、拖车、半拖车一个大类外,其他21个大类所占份额均名列世界前六位。而在发展中国家中,除机动车、拖车、半拖车一个大类名列第十一位外,其他21个大类所占份额都名列第一位。
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基本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对服务业的需求,还在与第一、第二产业的良性互动中催生了大量新兴产业。建国初期到1978年,第三产业发展缓慢,195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只有191亿元,1978年增加到873亿元,年均实际只增长5.4%。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第三产业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的深化,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120487亿元,比1952年实际增长84倍,年均增长8.3%。其中,交通运输增加值由1952年的2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6590亿元,实际增长113倍,年均增长8.8%。批发和零售增加值由80亿元增加到23101亿元,实际增长49倍,年均增长7.2%。金融、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金融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11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6817亿元,实际增长242倍,年均增长10.3%。房地产业由1952年的14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2720亿元,实际增长85倍,年均增长8.3%。
不仅如此,伴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一些新兴产业也如雨后春笋,在改革开放30年中萌芽并迅速发展起来。
工农业产品产量位次大幅前移,一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解放初期,我国没有一种农产品产量达到世界第一,工业中钢产量仅居第26位,原油仅居第27位,发电量仅居第25位。经过60年的发展,2007年主要农产品中,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茶叶、水果等产品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位。甘蔗、大豆分别居第三、四位。主要工业产品中,钢、煤、水泥、化肥、棉布居第一位。发电量居第二位。原油产量居第五位。其他主要产品产量的位次也明显前移。
三、经济结构实现由低级到高级、不均衡到相对均衡的巨大调整,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所有制结构单一,分配绝对平均主义,城镇化水平很低,地区发展不协调。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结构在逐步改善中趋向合理和优化。
产业结构基本实现由农业为主,向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建国初期,我国基本上是个农业国,农业在经济中占居主要地位,1952年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6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产业协调发展问题,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增强,工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1952-1978年,随着“重点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实施,工业占比迅速提高,到1978年,工业占比由1952年的17.6%提高到44.1%,而农业占比则由51%下降到28.2%。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继续快速发展,第三产业也得到大力促进。到2008年,第一产业由1978年的28.2%下降为11.3%,第二产业由47.9%上升为48.6%,第三产业则由23.9%大幅上升至40.1%。
工业结构实现了从门类简单到齐全,从以轻工业为主到轻、重工业共同发展,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导,向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共同发展的转变。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基本上以农副产品加工和采掘业为主,且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整体水平很低。经过60年的建设,工业结构门类逐步齐全,钢铁、有色、电力、机械、轻纺、食品等工业部门逐步发展壮大,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航空航天工业、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等也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起来。目前我国已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都有。一个行业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轻、重工业关系逐步趋于协调。1949年轻重工业比重为73.6:26.4,此时的工业主要为手工作坊,且以劳动密集型为主。1978年,轻重工业比重尽管有了很大变化,为43.1:56.9,重工业占比已经高于轻工业,但技术含量不高,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等为主体的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工业内部结构向更高层次演进。2008年,轻、重工业比重分别为28.9%和71.1%,重工业占比大幅上升,高技术产业、大企业、企业集团不断强化,企业组织结构明显改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壮大,为工业经济由大变强奠定了基础。
所有制结构经历了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建国以后特别是“文革”期间,与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相适应,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基本上没有非公有制经济。改革开放后,随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所有制理论认识的重大飞跃,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到2008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28.3%,集体企业占2.4%,非公企业比重上升到65.6%。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占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23.5%。
分配结构实现从绝对平均主义到以按劳分配为主、资本和技术等收入为辅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变。建国初期到1978年,国家、企业和居民三者分配关系表现为“国家
得大头、企业得中头、个人得小头”,居民收入分配则实行绝对平均主义。改革开放后,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逐步发生改变,资本、土地、技术与劳动共同成为分配要素,而且资本、土地和技术参与分配的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部年收入中,工薪收入占66.2%,比1990年下降9.6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占8.5%,财产性收入占2.3%,转移性收入占23%,分别比1990年提高7.0、1.3和1.3个百分点。2008年,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38.9%,比1985年提高20.8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性收入占51.2%,下降23.2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从无到有,已占到3.1%。
城乡结构经历了以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转变。建国初期,我国城镇化水平很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0.6%。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制度的藩篱,城乡之间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工农业产品不能平等交易,城乡之间处于严格的分割状态。此后至1978年,随着国家对工业投入的增加,城镇人口比重缓慢上升,1978年达到17.9%。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使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08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45.7%,比建国初期上升了35.1个百分点,年平均上升0.6个百分点。其中1978年到2008年年平均上升0.9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提高了吸纳就业的能力,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从1952年的12.0%上升到2008年的39.0%。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2008年,我国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72万公里,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9.2%。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达99.7%。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区域结构实现了由低水平不协调到各具优势、协调发展的转变。建国初期,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等原因,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1952年,东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占68.3%,而中、西部分别只占21.3%和10.4%。此后,我国实行区域均衡发展战略,通过计划手段配置资源,工业布局由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逐步缩小。1978年,东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占比下降到59.2%,而中、西部分别上升到25.1%和15.7%。改革开放以来,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和“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重又拉大,2000年,东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占比比1978年上升了10.5个百分点,中、西部则分别下降6.3个和4.2个百分点。但在新的世纪,我国政府相继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决策,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逐步缩小,2008年,东部地区占比68.9%,比2000年降低0.8个百分点;中部占比19.0%,提高0.2个百分点;西部占比12.1%,提高0.6个百分点。
四、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实现由薄弱到明显增强的巨大飞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显着增强
建国初期,我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极其薄弱,生产和生活均受到较大影响。建国以后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尽管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依然比较滞后,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经过前期工业化的积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并逐步由发展瓶颈转变为促进发展的推进器。
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建国60年来,我国发展农田水利事业有两个重点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农村集体经济时期,党和政府积极引导各大队、生产队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基本形成了遍布全国多数农村的以中小型水库、机井(水塘)以及灌溉渠网为主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此段时期农业的增产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二个时期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散生产的模式,在改革开放前期,农村水利设施长期处在疏于管理、年久失修的状态,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党和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更高的层次上修建防洪、排涝、灌溉等工程设施,农业生产的水利条件在恢复中明显提高。
到2008年底,全国共有大中型水库3710座。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1996万公顷扩大到2008年的58472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52年的18万千瓦增加到2008年的82190万千瓦。
能源生产能力由弱变强,终结了“贫油”、“缺电”历史。作为经济发展血液的重要基础产业,能源生产一直得到高度重视,60年的建国史同时也是能源生产能力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2008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6亿吨标准煤,比1949年增长108.5倍,年均增长8.3%,已经成为世界上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能源生产国,能源总自给率达到90%。原煤产量由1949年的0.32亿吨扩大到2008年的27.93亿吨,增长86倍。原油产量由1949年的12万吨扩大到2008年的1.90亿吨,增长1580倍。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185万千瓦,2008年末达到7亿多千瓦,发电量由1949年的43亿千瓦小时增加到2008年的34669亿千瓦小时,增长805倍。
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水运、民用航空和管道组成的综合运输网基本形成。60年来,交通运输建设成效显着,不仅满足了持续快速增长的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铁路营业里程由1949年的2.18万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7.97万公里,增长2.7倍。公路等级明显提高,路况大为改善。公路里程由1949年的8.07万公里增加到201万公里(不含村道),增长23.9倍。特别是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迅速发展,2008年总长度已达到6.03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由1949年的7.36万公里增加到12.28万公里。民用航空已开通1532条国际国内航线,航线里程达到246.18万公里。输油(气)管道里程由1958年的0.02万公里增加到5.83万公里。
覆盖全国、通达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全面的国家信息通信基础网络初步建成。建国初期到1978年,我国的邮电通信事业发展相对较慢。全国局用交换机容量由1949年的31万门发展到1978年的40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由1949年的21.8万户升至1978年的192.5万户。但在改革开放后,邮电通信业实现超速发展,2008年全国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50863万门,比1949年增长1631倍。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4036万户,比1949年增长1560倍。移动电话用户从无到有,由1988年的0.3万户增加到2008年末的64125万户。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1.5亿户。电话网络规模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到79.8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10890万个。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近3亿人,居世界第二位,宽带上网人数2.7亿人。全国邮电业务总量从1978年的34.1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3650亿元,增长930倍。已通邮的行政村比重达到98.4%。
五、对外经济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规模均跃居世界前列
建国初期,我国对外贸易仅限于原苏联和东欧等前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规模极其有限,基本上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上了对外开放之路,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一跃而成为世界对外贸易大国。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总量跃居世界第3位。对外贸易在经历了1952-1978年的低速徘徊后,进入加速发展时期。60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950年的11.3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5616亿美元,增长2266倍,年均增长14.2%,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17.4%。出口额由1950年的5.5亿美元扩大到2008年的14286亿美元,增长2596倍,年均增长14.5%,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18.1%;进口额由1950年的5.8亿美元扩大到11331亿美元,增长1953倍,年均增长14.0%,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16.7%。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29位跃升到第3位,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9%。与此同时,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1980年,农副产品等初级产品出口所占比重高达50.3%,2008年,初级产品比重已经降到5.4%,机电产品等工业制成品比重则上升到94.6%。量的增加和结构的改善使我国成为一个名副
其实的对外贸易大国。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连续多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建国之初到1978年,我国利用外资渠道单一,规模很小。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在近乎空白的基础上迅速发展。1979-2008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8526亿美元,平均每年284亿美元,2002年以来利用外资一直居于世界前三位。1983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9.2亿美元,2008年达到924亿美元,年均增长20.2%。2008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近30%,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是由外资企业创造的。
对外经济合作从无到有,“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以直接参与海外工程、劳务合作和技术合作为特点的对外经济合作发展迅速。2008年,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合同金额达到113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51亿美元,分别比1989年增长50.1倍和37.5倍。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随着“走出去”战略的付诸实施,对外投资也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2003年到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额(非金融部分)分别为29亿美元、55亿美元、123亿美元、176亿美元、248亿美元和407亿美元。
六、人民生活实现由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
建国初期,人民生活积弱积贫,挣扎在贫困线上。到1978年,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改善,但仍处在温饱不足状态。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走向小康,到2000年总体上实现小康,并逐步向全面实现小康转变。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逐步加快,财产性收入进入寻常百姓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781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8.5倍,年均增长5.2%,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49年的44元提高到2008年的4761元,其中1949-1978年年均名义增长3.9%,1979-2008年年均实际增长7.1%。收入的增加使城乡居民拥有的财富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8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1.8万亿元,比1952年底的8.6亿元增加2.5万倍,人均由1.6元增加到16407元。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居民拥有的财产性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由无到有,上升到2008年的2.3%。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步改善。建国之初直至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都在57%以上,在温饱最低线和贫困水平之间徘徊,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则高达60%以上,一直处于贫困线以内。改革开放后,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居民消费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居民人均消费1952年为80元,1978年为184元,2008年为818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2年提高了15倍,年均实际增长5.1%,比1978年提高8倍,年均实际增长7.6%。居民消费结构也改善明显。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1957年的58.4%下降到37.9%,农村居民家庭由1954年的68.6%下降到43.7%。从耐用消费品看,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电话等在城镇地区逐步普及,汽车、家用电脑等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提高。2008年,城镇每百户彩色电视机拥有量达到132.9台,家用电脑拥有量59.3台。农村居民彩色电视机、电风扇、洗衣机、摩托车等普及率也不断提高。2008年,农村每百户彩色电视机拥有量达到99.2台,家用电脑拥有量5.4台。电话普及率由1990年末的1.1部/百人提高到2008年末的74.3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迅速上升,达到48.5部/百人。
城镇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也在顺利地向前推进。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建国初期到1978年,社会保障实际上是国家保障,但层次较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在城镇,到2008年末,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891万人,比1989年增加16181万人,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1822万人、12400万人、13787万人和9254万人,比1994年分别增加
31422万人、4432万人、11965万人和8338万人。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在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医疗改革试点也在加快推进。截至2008年底,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5595万人。2008年,2729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率91.5%。低保等制度的实施使得低收入居民生活得到保障。2008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61万人。2008年有2335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4306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扶贫取得的成就为世界所瞩目。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体现在消灭贫困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建国初期到1978年,虽然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人口的迅速增加,加上长期实行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对增加产出积极性的压制,1978年全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仍还约有2.5亿人,约占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改革开放后,消灭贫困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通过政策支持和寻求国际合作,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到2007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为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为,在消灭贫困方面,中国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近25年来,全人类取得的扶贫事业成就中,三分之二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七、科技和教育实现了落后到突飞猛进发展的转变,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建国初期,我国科技和教育水平十分落后,全国人口80%以上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全国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人,其中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不足500人,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经过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科技教育事业飞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成果举世瞩目,一些技术领域取得世界先进水平,文盲率大幅下降,义务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
科技投入稳步增加,科技事业不断取得重大成果。建国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投入不断增加,2008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457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2%,比1991年增加0.87个百分点;2007年全国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454万人,是1991年的2倍。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量明显增长,已成为中国科技人才队伍的主体。目前,我国研发人员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对科技的重视和科技投入的增加使科技成果大量涌现。建国初期到1978年,我国科技人员成功爆破了原子弹和氢弹,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在世界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等一批举世瞩目的尖端技术。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成果更是层出不穷,建成了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重大科学工程,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不断升级并全部研制成功。中国科学家与世界其他国家科学家一道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1%基因绘制图,在世界上首次构建成功水稻基因组物理全图。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许多指标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记录。量子信息领域避错码被国际公认为量子信息领域“最令人激动的成果”。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一号绕月飞行成功,“神舟”系列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神舟”五号、六号、七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高性能计算机曙光5000A跻身世界超级计算机前十位,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超级杂交水稻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对提高我国水稻产量、确保粮食安全起了重要作用。
基础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教育结构不断改善。建国初期到1978年,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基础教育,同时也适度发展高等教育。文盲率由1964年的33.58%下降到1982年的22.81%;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5%。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义务、高等、职业等教育方式都得到迅速发展。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2021万人,比1978年增加1935万人。1978-2008年累计毕业普通本专科毕业生3521万人,研究生210万人,分别比前29年增加3243万人和208万人。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已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0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8.5%;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文盲率降至6.67%。2008年,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4546万人,比1980年增加2825万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进程要求的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2008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057万人,每年有近500万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
八、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社会事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
建国初期,我国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社会事业基础薄弱,水平低下,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经过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文化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多层次、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建国初期,我国卫生医疗水平低下并且主要集中在城镇,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人民健康水平低下。经过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08年年末全国共有卫生机构27.8万个,比1949年增加75倍。卫生技术人员503万人,比1949年增加9.0倍。医院和卫生院床位374.8万张,比1949年增加45.9倍。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8张,远高于1949年0.15张的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中等偏上水平。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肝炎、鼠疫、碘缺乏病等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治取得新进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逐步推开,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05年的73.0岁,在世界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中居于领先地位。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建国以后的相当长时间里,物质水平的普遍低下造成人们偏重物质上的追求,公共文化服务十分薄弱,改革开放前期也没有明显改观。但在改革开放后期,经济发展阶段和人们需求的提高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展迅速,一个覆盖全国多数城镇和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2008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819个,是1949年的51.3倍。博物馆1893个,是1949年的90.1倍。共有广播电台257座,而1949年只有49个;电视台从无到有,达到277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6352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全年生产故事影片406部,而1978年仅生产故事片4部。全国图书、杂志、报纸出版几倍、几十倍增长。2008年出版图书30.7万余种,是1950年的25.3倍,总印数68.7亿册;期刊9821种,是1950年的33.3倍,总印数达30.2亿册;报纸1943种,是1950年的5.1倍,总印数445亿份。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性跨越。旧中国的竞技体育水平低下,三次参加奥运会没有任何项目进入决赛。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竞技体育连续取得历史性突破和连续跨越。1956年,举重运动员陈镜开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1959年,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为新中国取得第一个世界冠军。1984年,新中国首次参加在洛杉矶举办的夏季奥运会,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2000年悉尼夏季奥运会,中国首次进入奥运会金牌榜前三名,金牌总数位居第三,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中国代表团取得了51枚金牌、100枚奖牌的优异成绩,第一次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以来最好成绩。据统计,1949-2008年,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2283个,其中1978-2008年共获得世界冠军2257个,占建国以来总数的99%;创超世界纪录1017次,占建国以来总数的85%。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健身强体的体育运动和锻炼当中,体质不断加强。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进展,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得到控制。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质量问题日渐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事业,环境污
染治理力度逐步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基本控制,局部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环保治理投资每年为25-30亿元,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0.5%;2007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3388亿元,约为1981年的135倍,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2%。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稳步增长。2008年,全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01亿元,是1981年的334倍。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8106万立方米,是2000年的3.8倍;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2%,比2000年提高35.9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3%,提高9.6个百分点。2008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2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321万吨,分别比2005年下降6.61%和8.95%,实现了两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双下降。
总之,过去的60年,是中国人民积极探索,与时俱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的60年,是社会主义中国快速发展,跻身世界前列的60年。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对建设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充满信心。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八:2000年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
中国军事大事记(2000年)
2000.1.12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总政治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授予北京市西城区等245个市(区)县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专门为大会发来贺信,热烈祝贺会议的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胡锦涛、丁关根、曾庆红、何鲁丽、司马义·艾买提、杨汝岱等同志会见了出席会议的代表。
2000.2.3-6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第一次参加了在德国不来梅市举行的“2000不来梅国际音乐节”。不来梅国际音乐节是以弘扬“和平、友谊和理解”为宗旨的国际性军乐盛会,始于1965年,每年举行一次,本次是第三十六届。中国军乐团是中国第一个赴德的大型戎装团体。
2000.2.23新华社报道,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日前签署命令,颁布施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建设纲要》。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规范、指导司令部建设的法规。《纲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00.2.28新华社报道,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日前签署命令,发布施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教育条例》。《条例》自发布之起施行。
2000.3.9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参加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宣布,到1999年底,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裁军50万的重大任务已经完成。
2000.4.3新华社报道,全军支援驻藏部队人才建设工程正式启动。由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的全军首批50名专业技术骨干、专家、教授已分赴驻藏部队,开始为期一年的代职锻炼。
2000.4.3《中国青年报》报道,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等18支工程兵部队被总部确定为抗洪抢险专业应急部队,担负全国7大流域、9条江河和两大湖泊的抗洪抢险任务。确定抗洪抢险专业应急部队,这在我军历史上尚属首次。
2000.4.12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军校学员德育工程系列研究》在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通过国家级鉴定。
2000.4.14由总参谋部通信指挥学院完成的我军信息作战理论研究最新成果《信息作战导论》、《数字化部队建设理论研究》在京通过鉴定。其中,《数字化部队建设理论研究》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数字化部队的学术专著,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了国际水平。
2000.5.1经中央军委批准,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开始启用99式长、短袖制式衬衣和贝雷帽,同时取消已装备部队多年的87式长、短袖制式衬衣。
2000.5.23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日前为全军“优秀学员”证章题名。经中央军委批准统一制作的“优秀学员”证章,将于近期发给军队院校。
2000.5.28新华社报道,中央军委日前颁发《指挥自动化建设纲要》,标志我军指挥自动化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该纲要是我军第一部专门规范、指导指挥自动化建设的法规性文件。
2000.6.1全军第一家科技创新工作站在西安总参谋部某测绘研究所成立,首批进站工作的80名专家全部到位,将对首批26项重大科研课题展开攻关。
2000.6.21中央军委在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晋升上将军衔警衔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向晋升上将军衔警衔的16位同志颁发命令状。至此,人民解放军自1988年恢复军衔制以来,中央军委共授予74位高级将领上将军衔、警衔。
2000.6.22新华社报道,国务院、中央军委日前下发了《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这是80年代初,中央军委决定实行经军队院校培训提拔干部制度以来,我军干部培养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2000.6.23新华社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最近发布命令,授予八一男子篮球队“团结拼搏的体坛劲旅”荣誉称号。
2000.6.23新华社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最近发布命令,授予驻香港部队步兵旅一营二连“香港驻军模范红二连”荣誉称号。该连的前身是饮誉全军的英雄“大渡河连”。7月5日,命名大会在驻香港部队隆重举行。
2000.6.28空军评出首届“空军十大杰出青年”。崔文戈、席吉虎、刘宝生、王亚林等10人获此殊荣。
2000.6.30新华社报道,中央军委最近批转下发了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关于军队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的意见》,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认真贯彻党中央、江主席的决策指示,积极做好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工作。
2000.6.30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2000.7.5-9.7由中国自行研制的“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南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海军舰艇编队,在南海舰队参谋长黄江少将的率领下,从湛江启程,前往马来西亚、坦桑尼亚和南非三国进行访问。这次出访亚非三国,是中国人民海军友好交往史上舰艇编队首次穿行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首次横渡印度洋,首次通过好望角,首次访问非洲大陆。往返航程达16000多海里。
2000.7.10新华社报道,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日前签署命令,颁布施行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房地产管理条例》。这次颁布的《条例》是对10年前颁布的同一条例的修订。
2000.7.11新华社报道,国务院、中央军委最近发布命令,追授在1999年8月抗洪抢险中为抢救落水战友而英勇献身的武警警官邵荣雁同志“舍己救人好干部”荣誉称号。
2000.7.14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北京参观国防军工协作配套成果展示会时强调,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实现国防科技建设技术跨越。
2000.7.16第三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评选在京揭晓。获得“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荣誉的有:马卫华、李勇、赵秀玲(女)、陈攀峰、李玉明、李明康、李效武、杨洪福、龚时荣、蒋顺林。
2000.7.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该规则自2001年8月1日零时起施行。
2000.8.3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在1999年抗洪抢险中为抢救落水战友英勇献身的武警警官邵荣雁同志“舍己救人好干部”荣誉称号。
2000.8.20-10.11由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113导弹驱逐舰(青岛号)和575综合补给舰(太仓号)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北海舰队参谋长吕芳秋少将的率领下,从青岛港启航,应邀前往美国夏威夷、西雅图和加拿大温哥华进行友好访问。这是中国海军战舰编队首次抵达美国西雅图,首次出访加拿大。航程1.4万海里,历时53天。
2000.8.22新华社报道,中央军委最近发出通知,转发总政治部《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军队院校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
2000.8.29新华社报道,中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军事工具书《军事辞海》已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0.8.30一套新型的军队干部工资福利管理系统开始在全军部队中推广运用,从而结束了军队工资福利工作手工作业的历史。
2000.9.5第三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
2000.9.12新华社报道,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通令,给北京卫戍区仪仗大队大队长程志强记一等功,给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检验科主任技师朱忠勇记二等功,给二炮测绘大队记一等功,给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马廉亭记二等功、广州军区装备部副部长杜吉昭记三等功。
2000.9.14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国务院、中央军委令(第290号),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办法》。该《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00.9.21-25由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院长郑宝华少将率领的我海军第一艘远航训练舰“郑和”号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葳)进行友好访问。
2000.10.16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以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表达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真诚愿望,使世人对中国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情况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白皮书包括前言、安全形势、国防政策、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国际安全合作、军控与裁军7个部分,约2.5万字。
2000.11.27新华社报道,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最近签署通令,分别给沈阳军区工程科研设计所、成都军区某炮兵团、某试验训练基地发射测试站、某试验训练基地远望二号测量船记一等功,给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记二等功,给韩雅玲、盛志勇、刘尚合、闫章更同志记一等功,给王文亮同志记二等功,给蔡文琴、姚树人同志记三等功。
2000.11.6-8第四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中国开展人防工作5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防空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表彰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单位和个人,研究部署中国人民防空跨世纪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2000.12.9经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全军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西安解放军总参谋部某测绘研究所挂牌。
2000.12.12新华社报道,由江泽民同志亲自倡导和推动的“四个教育”实施6年来取得显著成效,为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思想政治保证。1994年底,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在引导和组织官兵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着重抓好“爱国奉献、革命人生观、尊干爱兵和艰苦奋斗”教育。此后又强调“四个教育”要一年比一年搞得更深入、更有成效。
2000.12.27新华社报道,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日前签署命令,颁布实施《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条例》。该条例是规范我军装备工作的第一部基本法规。
2000.12.28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43号主席令,公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的决定》(2000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该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推荐访问:2000年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 中国 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