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及最终形成
中国梦相关归纳和总结
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内涵:“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
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
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意义:“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要求: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三大动力源
所谓“共同支点”,首先应考察梦想的动力源。既然是一个梦想,那么它必然是关乎人们尚未实现但又在努力争取实现的事情,并由此催生强烈的奋斗动机和动力。
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是强烈而迫切的,这也从宏观角度有力解释了为什么实行改革开放才33年的中国,却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进步。
“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
在三大动力来源的基础之上,中国有远见、有胆识、有智慧、有爱国情操的公民、团体及领导人,应该及时准确地找到整合协调这三大动力源的共同支点,形成发展进步的兼容合力,造就托起“中国梦”的众志成城。[3]
新华社相关评论:
接力奋斗实现中国梦
新华社评论员
没有一种梦想,比亿万人民美好期待汇成的中国梦更为恢弘壮丽;没有一种力量,比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接力奋斗更能撼天动地。
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全国两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大会分别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号召全国人民更加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百年民族复兴梦,这个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承载了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古老民族的自尊、自强与自豪,也包含着一个爱好和平、锐意进取、充满活力的发展中大国对于人类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追求。我们渴望拥抱民族复兴的梦想,更执着于开辟通向梦想的康庄大道。我们坚信,美好的梦想终将在一代代中国人的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中变成现实。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世上的路都是走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复兴之路。这条道路是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特别是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深刻总结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坚定不移沿着中国道路奋勇前进,则复兴梦想可期,梦想成真可待。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无论一个人、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没有一点精神是不行的。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艰苦斗争的磨砺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熠熠生辉;在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时代大潮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淬炼升华。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我们就能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亿万人民的力量无穷。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的力量,蕴藏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里,遍布在每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辛勤工作中。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历程,既为个人施展才华搭建起宽广的时代舞台,也为个体实现自身价值和梦想创造了众多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人心齐,泰山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广大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的梦想必将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托举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梦想成真,需要付出坚忍不拔的努力。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殷期待,骄傲自满不可有,真抓实干不可无,必须发扬再接再厉的精神,保持一往无前的锐气。“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更好满足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诉求任重道远。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是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也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中国梦,激励召唤着我们。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戮力同心,接力奋斗,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两会决策部署,信心百倍地投身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仰望梦想中执着前行,在脚踏实地中埋头苦干,不断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更大胜利!
“中国梦”召唤我们扬帆奋进——2013年新年献词
岁月的年轮见证奋斗的足迹,也蕴含未来的启示。在即将告别砥砺奋进的2012年,迎来充满希望的2013年之际,我们为国家发展进步而自豪,为民生持续改善而欣慰,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前景愈加光明而备受鼓舞。
无论置于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进程里审视,还是放在人类发展进步的宏大背景中衡量,2012年都将以其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而载入史册。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十八大催人奋进。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了战略部署。大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领航“中国号”巨轮开始了实现“中国梦”的新航程。
“稳中求进”的“中国答卷”令人振奋。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困难挑战,中央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较好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时,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今年中国经济总量有望达到美国的50%,发展中国家创造的财富将第一次历史性超过发达国家,标志着“人类发展的重心发生了里程碑式的位移”。中国发展的磅礴之势与世界进步的滚滚潮流交融激荡,奏响了人类发展史上雄浑的壮美乐章。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妥善应对挑战,着力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努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发展。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扎扎实实开好局,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既坚定必胜信心,又增强忧患意识,按照十八大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围绕主题主线,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把力量凝聚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上来。
“中国梦”凝聚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些期盼,勾勒出“中国梦”的生动轮廓,融合成“中国梦”的共同底色,凝结为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把人民的期待转化为一个个造福百姓的具体措施,落实到一件件惠及于民的好事实事中,务求实效、多出实绩,我们就能凝聚强大力量,把梦想变为现实。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唯有真抓,才能直面问题攻坚克难;唯有实干,才能托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作出的“八项规定”求真务实,新风扑面。一个个郑重承诺,一个个具体举措,彰显着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真抓实干的决心与行动。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夯实农业基础,到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再到加强民生保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工作作出的部署,项项切中经济社会发展的“要害”,条条直指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只有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敢作为、勇担当,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地工作,各项目标才能实现。
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党领导人民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慷慨壮歌,终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复兴之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走好中国道路,才能实现中国梦想——这是历史的深刻昭示,也是人民的坚定选择。
马克思说过,“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2013这张新考卷等待着我们用勇气、智慧和实干来作答。团结奋进的中国、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将续写怎样的发展传奇,历史会见证一切。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正确的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明年必将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希望之年。
在春天里放飞中国梦
新华网北京2月8日电
披挂着年节的大红楹联,点缀着新生的稚嫩枝蕾,癸巳年春天向我们走来。这是一个新风拂面的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是一个放飞梦想的春天!
蛇年春节将至,浓郁的年味扑面而来。这年味里,不仅有丰收锣鼓里传来的粮食总产量九连增的五谷芳香,有7.8%的增速带来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欣慰,有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9.6%的喜悦,有城乡医保水平提高带来的生活安定感,更有亿万人民对国家更加繁荣富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殷切祝福与希望。
感慨忆昔日,豪迈话新年。回顾百年来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一个道理简单而深刻——国强与民富,国泰与民安,是如此密不可分地连在一起。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真切、更加富于感召力。这,使得蛇年春节更加不同寻常,更加富有魅力。
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让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变得更加实在而具体。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样的美好“中国梦”与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也让2013年的春节变得更加充满生机。
放飞春天的梦想,我们企盼:早日与遮天蔽日的雾霾天气、久治难愈的交通拥堵告别,与让人揪心的矿井事故、校车事故、火灾事故告别,与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告别,与非法侵犯农民土地权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告别,与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告别,走向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时代。
成就“中国梦”,需要形成更多的共识、凝聚更大的力量,需要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深入基层,以实际行动密切党和人民的鱼水关系。励精图治、求真务实的新风,让蛇年春节多了几分清新、清爽、清明,如迎风盛开的报春花传达着春天的信息:党的十八大发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宣言书、动员令,正在中华大地上得到热切回应,预示出中华民族必将凝聚起更多的共识和能量,推动科学发展,助力改革攻坚,冲破思想观念障碍,消除利益固化藩篱,使中国发展更加充满活力,中国梦想更加充满希望。
龙腾千里昂首去,蛇年更上一层楼。天地之间,中华民族阔步前行,将刻下新的生命年轮;日月之下,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将开始新的历史出发,走进春天,走向未来。
篇二: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及最终形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中国梦的历史渊源与时代价值
作者:马素婷
来源:《写作(中旬)》2015年第11期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就是中国梦。中国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时代价值。纵向从过去、现在、未来认识中国梦,这样才能达成中国梦的最终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横向从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人民幸福梦三大方面来理解中国梦,对当代中国、世界,中国梦的提出都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中国梦;历史渊源;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29-2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随后,他多次发表讲话,进一步阐释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国梦是现今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话题。实现中国梦并不是历史的简单重复,重塑似汉唐雄风、康乾盛世的历史伟业,而是有其深刻的当代价值。
一、中国梦的历史渊源
所谓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兴”何意?民族复兴是指一个民族曾经历过辉煌,后经衰败,而今要重新振兴。据资料记载,明朝以前,大约有300项比较重大的科技发明对人类产生很大影响,其中有近175项发明是出自中国人。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就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然而,鸦片战争以降,外敌侵略、战争失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主权和尊严遭到践踏。苦难造就梦想,民族复兴的梦想正是始于此时。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的。
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救亡图存,强国富民”成为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和历史任务;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强国富民,文明复兴”而努力;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明确提出并丰富了“中国梦”这一概念。
中国梦立足于中国现实,联接过去、现在与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坚持的价值取向的继承,明确了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与目标,昭示着祖国的美好未来。
二、中国梦的时代价值
篇三: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及最终形成
TheHistoricalOriginsofChineseDreamandChineseCivilization作者:张发旺作者机构:石家庄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河北石家庄050011出版物刊名: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页码:115-121页年卷期:2014年第2期主题词:中国梦;历史渊源;中华文明摘要:从中国梦产生的人文历史背景、中国梦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梦与中华文明三个方面,对中国梦的历史渊源与中华文明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论证。提出了中国梦的产生有其厚重的悠久的历史人文背景,有其光辉灿烂的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为基础,有其朝代更替及盛衰的非线性作用的促发机制,中国梦是近代以来民族振兴总结出来的,是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建国六十多年的探索和伟大实践走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首次在科学层次上予以科学的阐述与概括,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目的性、系统性、时代性和长期性。虽然实现梦想的道路是十分曲折的,但中国梦一定会变成现实。
篇四: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及最终形成
也谈中国梦: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现实基础
闫春娥
【期刊名称】《安阳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5【摘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上下求索、百年追逐的强国梦,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中国梦有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滋养,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和内涵;中国梦,不是复兴封建帝国的旧梦,也不是食洋不化的他国梦,而是基于党的正确领导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是中国人民继往开来、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在当代中国,中国梦具体的实现形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页数】4页(P1-4)
【作
者】闫春娥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宁530001【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41【相关文献】
1.浅论中国梦的历史渊源、近代发端和现实走向2.寻梦、追梦与圆梦: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构建3.浅论中国梦的历史渊源、近代发端和现实走向4.中国精神当代建构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基础5.伟大抗疫精神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基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五: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及最终形成
篇六: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及最终形成
中华文明近代史结课论文
人类文明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多年中,一些文明成为了历史上的匆匆过客,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些文明经历了冲突与融合后,在变革中存续下来。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中华文明近代史结课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华文明近代史结课论文范文一:中国梦的历史渊源
一、“中国梦”萌发于民族的危亡时刻
中国人为工业化和现代化而奋斗的“中国梦”,是在中国遭受世界列强侵略而不能自保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中华民族是个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早自秦汉就进入盛世。古代中国曾以世界上头号富强大国“独领风骚”达1500年之久。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直到1840年,中英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碎了“天朝之梦”。从此,中国政府在西方列强的枪炮胁迫下,先后签订了7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受尽耻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开始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睁开双眼看世界,反思自己的落后和积弊,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工业化知识的救亡主张。
二、“中国梦”历经了几代中华儿女的辛苦探索
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开明知识分子,大量编译国外图书,介绍西方国情,并展示新的西方侵略者向东方侵略扩张的格局和局势,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中华民族生存的危机感。寻求富强的思潮开始吹袭,进而在中华大地掀起了探索民族复兴的新潮流。
洋务运动。以李鸿章、曾国藩等为代表的汉族地主阶级新兴官僚对中国、世界大势有较多的了解,尤其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实践,使他们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厉害和重要。于是,在他们的发动、主持下,开始了中国的第一个以“中体西用”为指导的现代化运动——洋务运动。由于洋务派主要是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并未对封建
制度本身进行改革,洋务运动最终在封建顽固势力的阻碍下宣告破产。
维新变法。1894年甲午海战失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一批新式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要改变中国被瓜分的厄运,光靠在器物上进行革新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进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于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出了改革制度的呼吁,并最终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推行了鼓励实业、改革科举、整顿机构等一系列变法举措,引发了广泛反响。但维新派将改革的希望过多寄托于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快速推行的改革措施严重侵害到了以慈禧为代表的保守派的利益,最终改革因发生政变而失败。
辛亥革命。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4.5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让清政府财政陷入全面危机。清政府被迫于1901年至1911年施行“新政”。但在此过程中,清政府大搞“皇族内阁”,借立宪之名行集权之实,致使汉族官僚军阀集团开始“离心”,一些原本支持新政的立宪党人开始认同革命党推翻帝制的主张。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1月1日,承载着国人复兴民族希望的中华民国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宣告成立。不久,清帝退位,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宣告终结。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政权最终被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袁世凯窃取,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失败了。此时的中国仍然在黑暗中徘徊。
三、“中国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希望之路
尽管从19世纪中叶开始,探索民族复兴的各种救国主张如走马灯般在中国登台亮相,中华文明近代史结课论文范文二:中华民国国旗风云
但结果都无一例外地失败。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中华儿女民族复兴的道路探索开始出现曙光。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进行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巩固了中国人民争得的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的成果,为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施行了改革开放,在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的基础上,以巨大的政治勇气,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如今,经过60余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今天的中国,经济上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为全世界所瞩目、所惊叹、所羡慕。正如所说,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接近民族复兴这个目标。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一、“中国梦”的提出
“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深情阐述了“中国梦”。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又九次提到“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透过的这两次讲话,我们对“中国梦”的内涵也有了更清晰深刻的理解:“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的基本内涵,概括起来说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中,从国家层面上来把握,“中国梦”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之梦;从个人层面上来把握,“中国梦”是人民生活幸福、人生出彩之梦。这两个层次的内涵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二、民族复兴,是“中国梦”的最高境界
“中国梦”既是国家梦也是个人梦。如果我们从历史角度来分析这两层内涵的关系,就可以知道,国家层面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
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建立在爱国主义思想基础上的梦想,具有很强的个体梦想包容性。回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之所以任人宰割,中华儿女之所以饱受屈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国家积贫积弱、一盘散沙。而这也正好说明了一个朴素道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没有国家与民族的存在和独立,就没有个人幸福可言,正所谓“大河没水小河干”。所以,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我们唯有将个人之梦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的境界,梦想才有成真的可能。
三、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追求
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一条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就是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
于一切,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所以,党领导下的“中国梦”,最终目的必然是要回归到追求以人为本的价值层面上,即实现人民生活幸福。
另外,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是一个抽象的梦,而是一个具有现实感的梦想。这样的现实感就要求我们的“中国梦”要具有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就在于其获得的价值认同要具有普遍性,即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能够获得他们支持的梦想一定是能够让自己生活幸福的梦想。由此,实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就必然成为“中国梦”最核心的价值追求。
四、世界共享,是“中国梦”特色内涵
中国向来奉行和平互惠式的发展道路。从郑和七下西洋播撒和平友谊的种子到“丝绸之路”留下互利合作的足迹,从周恩来同志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北京奥运会传播“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口号,从胡锦涛同志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再到党的报告中坚定承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主张和平、友好、互惠的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尤其是近几年,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在积极发展自己的同时,更加注重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互利共赢,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推动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这一点,从中国在共同抵御亚洲金融风暴和国际金融危机上所做的努力和贡献上就可窥一斑。
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和世界共发展,与世界同分享”是中国发自内心的期盼,也是实现“中国梦”必须贯穿始终的原则之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梦”的实现将有助于建设一个更加均衡发展、和谐文明的人类家园。
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是一个国家精神的象征,它通过一定的式样、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
在风风雨雨中艰难诞生的中华民国早已远离我们而去,却给我们留下了一段厚重的历史。当我翻开泛黄的书页,徜徉在这段历史长河中时,国旗展开了身躯,舞动着,似乎在诉说着她们曲折的身世。中华民国的国旗经过多次更易,从五色旗最终演变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期间发生了很多故事,纷繁复杂,却鲜为人知。
五色旗是中华民国建国之初北洋政府的国旗,旗面为按顺序是红、黄、蓝、白、黑五色横长方条,在北洋政府时期,据说五色象征中国汉、满、蒙、回(穆斯林)、藏五大民族,但是北洋政府采用五色旗的缘由,多是因为李鸿章的北洋派阀早在满清时期就使用五色旗,北洋陆师、北洋水师均不使用满清的黄龙旗而使用五色旗。而北洋政府多是北洋系的军人,所以使用五色旗不过是一种沿袭。在清朝的北洋和新军所采用的五色军旗,又有代表五行一说,代表五方的颜色;又有五色代表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说。
江苏都督程德全及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等认为:五色旗之创意根据中国文化用五数之习惯,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联合成大共和国之至德,寓义甚当。且外国人视五色彩旗为虹旗,虹现而雨霁,虹旗出则象征一扫封建专制政治制度之阴霾,以实现政治清明。
孙中山却对五色旗恨之入骨,他说:民国成立以来长在四分五裂
之中全因为这面“四分五裂之官僚旗”,“此民国之不幸皆由不吉之五色旗有以致之也。夫满清之黄龙帝旗我已不用,而乃反用其武员之五色旗,此无怪清帝之专制可以推覆,而满清武人之难以灭绝也。天意乎?人事乎?”这也是孙中山后来激极力推崇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抵制五色旗的原因。
五色旗的第一次提出是在1906年。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7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1906年冬,同盟会召集会议编撰《革命方略》。在讨论将来的中华民国国旗时,各路与会的民主精英不顾孙中山力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提出了十八星旗、五色旗、井字旗、金瓜钺斧旗等若干方案,会议开得煞是热闹,结果却莫衷一是,最后只能将各种提议作为悬案存档了事。
1911年12月2日南京为江浙联军克服。在大好的革命形势下,12月4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部分留沪代表与江、浙、沪都督等人在上海开会,研究筹组中央政府,国旗问题被再次提出。此时尚在海外的孙中山自然无从置喙,与会者翻出东京旧案,最终确定代表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为国旗,武昌首义所用的铁血旗为陆军旗,同海军本不沾边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大元帅黄兴因当年与孙中山在旗帜上有过争论,迟疑不肯决定。而上海各报已将有关消息披露了出去。黄兴道:“既经露布,用不着我核定,况国旗应由法律定之,只好待诸异日。”
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归国抵达上海,欢迎他的是街头巷尾的五色旗。12月31日,沪军都督陈其美急令从上海调运500面五色旗至南京。第二天,1912年元旦,孙中山乘火车从上海赴南京履任。下午五时,孙中山抵南京下关火车站,换乘小火车入城,“沿铁路遍悬五色国旗,密布军队??各街店户悬挂烛笼,夹以民国旗帜(指五色旗),颇为壮观。”
1912年1月10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铁血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将方案报请孙中山颁布。骨鲠在喉的孙大总统终于表态了。在1月12日的《复参议会论国旗函》里,孙中山称:“现时民国各省已用之旗大别有三:武汉首义,则用内外
十八省之徽志;苏、浙则用五色之徽志;今用其一必废其二,所用者必较此为最良,非有绝大充分之理由,不能为折衷定论。故本总统不欲遽定之于此时,而欲俟满虏既亡,民选国会成立之后,付之国民公决。”态度坚决地搁置了该方案。
孙中山还对五色旗进行了全面否定:“(一)清国旧例,海军以五色为一、二品大官之旗,今黜满清之国旗而用其官旗,未免失体。(二)其用意为五大民族,然其分配代色取义不确,如以黄代满之类。(三)既言五族平等,而上下排列,仍有阶级。”
平心而论,孙中山贬低五色旗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其理由未免有些牵强。首先五色旗与满清海军“一、二品大官之旗”并不是一回事。清海军全军统领所用旗帜确为五色,但其色彩排列自上而下为黄白黑绿红,并在上角钉单锚,而民国的五色旗却是红黄蓝白黑五色自上而下排列,二者并无直接联系。不过,孙中山的反对已无法改变五色旗即将成为国旗的事实。
1912年4月,临时政府北迁。5月,临时参议院认为“本院为全国立法机关,于国旗统一当然有议决之权”,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十九星铁血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当以五色旗为国旗交付表决时,“议员全体起立,三呼万岁”,一致通过。6月8日,袁世凯以临时大总统制令颁行全国。至此,五色旗正式开始了作为中华民国法定国旗16年的历程。
五色旗由于产生于革命时期,对当时民众影响很大,在国民心中具有崇高地位。正是因为这样,它又被当时各军阀所利用,托革命之名,成为笼络人心的工具。在民国政府废除五色旗后,五色旗变成了抗日战争时期亲日政府的代表旗帜,满洲国旗就是由五色旗衍生出的,其他像所谓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北平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华北政务委员会前身)或南京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等伪政权都采用五色旗为基本元素。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是中华民国广为人知的国家象征之一,由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提议,将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置于红底旗帜的左上角而来,经国民政府立法定为国旗,并在北伐征战结束后颁行全
国。《中华民国宪法》第一章总纲第六条明定:“中华民国国旗定为红地,左上角青天白日”。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由青、白、红三色组成,单就色彩而言,分别象征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以及民族、民权、民生之三民主义。若配合色彩的形状,青天则同时又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白日象征光明坦白、大公无私的纯正心地与思想,十二道光芒形同十二个时辰,勉励人民奋斗精进、自强不息,芒锋示意革命精锐,意味着民主自由光华四射,又象征着中华文化所传承的美德,即,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四维八德精神;而满地的红色则象征革命先烈的热血及牺牲奉献、勇敢奋斗的精神。
光绪19年(1893年),革命先烈陆皓东寄住于尢列(四大寇之一)在广州家中的“听涛阁”时,设计了一面“青地、中有白日”的青天白日旗,预备作为革命的旗帜。
光绪21年(1895年),兴中会总部在夏威夷成立,孙文召集革命同志举行首次干部会议,通过了以青天白日旗为革命军旗,此后多次起义皆以此旗为标帜号召,揭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义。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寓意“莫忘烈士鲜血满地,但愿朝阳常照我土”(陆皓东诗句)中华民国政府更赋予该旗帜以中华民族独立自由的含义,蒋介石曾在1949年10月公开宣布“只要有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插在我们中国领土之上,那就是我黄帝子孙独立自由的标识”。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以五色旗乃前清官旗、五色代表五大民族之分配代色取义不确、及五色上下排列违背五族平等等理由反对五色旗,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但他那时的话似乎不太管用。并且北洋政府仍为当时统治全国的政权,五色国旗仍然广受认同。
1923年8月在广州举行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五次评议会,会场上仍然悬挂着五色旗。到会的孙中山老大不高兴,他训导学生们道:“我想你们对于革命的主义和精神怕不大明白,恐怕对革命的认识与历史也不大明白吧。比如五色旗,你们刚才向伊三鞠躬,我就不。你们一
定以为我不敬国旗了,哪里晓得五色旗是满清一品官的旗?我们革了皇帝的龙旗,却崇拜官僚的五色旗,成什么话!”
1924年9月,国民党通告: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青天白日旗为党旗、军旗。11月,孙中山乘悬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永丰”号兵舰离广州经香港北上,香港英国当局称:舰上改挂五色旗,方可按外交礼节接待。孙中山断然拒绝,宁可不在香港岛停留。这时,国际上承认的依然是五色旗。1925年3月,与五色旗斗了十几年的孙中山病逝于北京。
1925年,国民政府于广州成立,次年进行北伐,所到之处皆竖青天白日满地红旗。1928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东北全境以几万幅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取代了五色旗。五色旗终于走完了它的生命之旅,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统一始用于全国各地,国旗的认同逐步建立。
1946年12月25日,制宪国民大会通过《中华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民国国旗定为红地,左上角青天白日’,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入宪。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的五星红旗作为其国旗,退守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则继续沿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此后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仅于台澎金马地区普遍使用至今。
或许很少有人愿意去考究这些国旗的故事,没有多少人会对这些国旗感兴趣,但是它们所起到的历史意义是我们无法忽视的。不管是五色旗还是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在那段凝重的历史中,它们代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不屈不挠,奋勇向前之精神的象征。无数仁人志士曾在旗帜的指引下为祖国的和平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写下壮丽的诗篇。这些旗帜应被铭记,这段历史更应被铭记。
近代史结课感想
《中国近代史纲要》已经匆匆节课了,这是我进大学以来上的最有意思的课之一。和第一学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样,这门课也让我感受很深。
首先,和很多老师不同的是,老师上课的风格很吸引人,不拘泥于书本,幽默风趣而又不失严谨,在一些问题上经常点到即止,引导
我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在课堂上还不时的提出问题让我们抢答,这极大地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
其次,课程考核的方式与以往大不相同。以往的结课考试经常让学生们谈“史”色变,最近看到有好多同学在背近代史,看题目,很痛苦,因为他们是闭卷考试。而现在老师换了新方法,把自主权交还给了我们自己,让我们从历史中发现问题,挖掘有趣有意义的历史线索,再以自己的语言将历史还原,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难道这些不能开发我们的潜力,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吗?试问现在又有多少课程可以让我们自己独立思考,并轻松愉快的上课呢?最后,我想说:读史使人明志,读史可以让浮躁的心平静,我们理工科学生更应读史,她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历史的海洋里,我们平时绷紧的神经可以得到休息,读史更是一种享受。
篇七: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及最终形成
HEBEINONGJI國*法?交流摘要:“中国梦”是历史、当代和未来的交汇,“中国梦”的提出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而且是对现实的正确考
量,更是对未来的科学推测。“中国梦”跨越古今、展望未来,记栽着中华民族从辉煌到衰败再到复兴的坎坷历程。为了成就民族复兴的伟大愿景,中华民族在逐梦的道路上不懈奋斗,演绎了一部生生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的筑梦史。关键词:“中国梦”;历史底蕴;现实考量;时代传承试论“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传承河北科技大学1“中国梦”的历史底蕴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传承贯穿着不同时代的伟大梦
想,这些梦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阶段基于当时的社
会状况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与追求,正是这些一个个梦想的延续与传承才铸就了“中国梦”深厚的历史底蕴。纵观中国历史,“天下”“海内”等思想观念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最早在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就有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大一统思想。到了秦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荀子也曾提出过“四海之内若一家”的论断,随后政治家李斯认为“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由此,秦国实现了大一统。随后,历朝历代都将实现天下的统一作为不懈追求的政治目标。这种“大一统”
思想传达的是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和谐安定以及人民幸福安康的政治现念和美好追求。尽管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统一后分裂、分裂后又统一的循环往复局面,但是总体而言,分裂的时间和统
一的时间相比较是比较短暂的,也就是说统一才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和民心所向。另外,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推崇的是儒家的“大同”和“小康”思想,这也是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的社会理
想。“大同”社会就是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而“小康”社会就是以“礼”行事的社会,形成了以礼仪为基础并主张利益的合理分配的井然秩序。不管是“大同”社会,还是“小康”社会,都成为了中华民族努力追求的社会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古代,人们都十分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戶;nr天人合一”指的是人与包括天和地在内的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从人的生存与发展角度而言就是要遵循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并按照自然界的一般规律来转换自己的生活;从伦理学的角度而言,不管是“天”还是“人”都有自身的发展
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天理”行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莉。这种“天人合一”的人生和谐梦想一直延续至今,转化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自然山水审美观念,并应用到了生态文明建设之中,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新中国也
就成了“中国梦”的重要内容。18世纪中叶,中华民族沉迷在“康乾盛世”的美梦中无法自拔,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导致中国丧失了走上工业化道路的良好
机遇,到鸦片战争时期腐朽落后的清政府因落后被挨打,并在西方国家的强力人侵中丧权辱国。但是,中国人民与列强抗争的脚步从未停下过,反之,中华民族渴望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的作者简介:李东雷,男,1972年出生,河北容城人,教授,研究方
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李东雷刘晓梦愿望日益强烈。由此,一些觉醒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以实现富国强兵之梦,不管是中国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主张禁烟运动的林则徐,还是呕心沥血编纂《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抑或是寄希望于封建统治者的洋务运
动,最终换来的均是惨痛的失败;这些觉醒的中国人也曾寄希望
于抨击封建制的“维新改革"并大力宣扬西方的自由、博爱和平
等思想,却以封建统治者的无情镇压结束;随后,在孙中山先生
的“振兴中华”
口号的鼓舞之下开启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这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新起点。孙中山先生不仅领导了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而且树立了中华民族为了救亡图存而不断进行革命的重要里程
碑。尽管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共和方案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也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是其为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所做出的贡献藤得肯定的。中华民族的圆梦之旅艰辛而漫长,从古代人的“大
推荐访问: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及最终形成 中国 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