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系统化的著名戏剧理论家是谁7篇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系统化的著名戏剧理论家是谁7篇

时间:2023-07-27 10:0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系统化的著名戏剧理论家是谁篇二: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系统化的著名戏剧理论家是谁

  

  从《闲情偶寄》谈对李渔戏曲理论的几点认识

  从《闲情偶寄》谈对李渔戏曲理论几点认识

  摘

  要:李渔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戏曲理论家,他的《闲情偶寄》中的戏曲理论部分可以说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集大成之作。李渔联系元明以来的戏曲创作实践,结合个人的创作体会,并吸取了前代理论批评家的真知灼见,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作了较系统的总结,从而构造出一个完整、内容丰富、具有民族特色的戏曲理论体系。

  关键词:李渔、《闲情偶寄》、戏曲理论

  李渔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戏曲理论家,他的《闲情偶寄》中的戏曲理论部分可以说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集大成之作。王运熙、顾易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评价道:“《闲情偶寄》中的曲论,组织细密,条理清楚,形成了我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批评体系。”①《闲情偶寄》中关于戏剧理论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前两个部分《词曲部》(李渔此时所谓“词曲”,即今日所指的戏曲)和《演习部》——被后人独立刊行,名之为《李笠翁曲话》或《李笠翁剧论》。另在《声容部》“习技第四”中,对表演艺术也经行了一定的论述。②在这些部分中,李渔联系元明以来的戏曲创作实践,结合个人的创作体会,并吸取了前代理论批评家的真知灼见,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作了较系统的总结,从而构造出一个完整、内容丰富、具有民族特色的戏曲理论体系。《词曲部》主要论及戏曲创作的立意、构思、语言、音律程式乃至剧本的通俗化问题。《演习部》总结了昆曲艺术的教学和舞台演出的经验,论述了戏曲演出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如如何选择和改造剧本、如何教授演员唱曲道白以及演员服饰妆扮和音乐伴奏等,并提出演戏不能落于俗套,要推陈出新。在《声容部》中,李渔还对如何挑选、训练演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总之,李渔的戏曲理论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座丰碑。

  从《闲情偶寄》谈对李渔戏曲理论的几点认识

  推崇结构,强调叙事。在如何构建一剧之结构,又从“立主脑”、“密针线”、“减头绪”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李渔说道:

  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客,原其初心,止为一人而设。即此一人之身,自始自终,悲欢离合,中具无限情由,无穷关目,究竟俱属衍文,原其初心,又止为一事儿设。此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①

  “主脑”指的是“一人一事”,即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是整个戏剧结构的核心,由其按照“人情物理”衍生形成大大小小的戏剧事件,构成整个戏剧情节。李渔的《十种曲》全部突出了他“一人一事”的理论主张,即使像《意中缘》、《蜃中楼》、《风筝误》、《慎鸾交》、《奈何天》这些采取了双线交叉结构的作品也没有离开“一人一事”的核心。由“主脑”所产生的其他纷繁枝节,则需要借助“减头绪”来使其精炼。“头绪太多,传奇之大病也。”。李渔认为此前的传奇,“事多则关目亦多,令观场者如入山阴道中,人人应接不暇”,看似精彩,但枝节繁多,只会让人觉得眼花缭乱,对所要表达的主要事件却无深刻记忆。李渔的“立主脑”与“减头绪”,充分强调了戏曲的叙事特征,这是其曲论中最有见地的论述,有力地矫正了戏曲创作中重曲轻戏的弊端。在情节安排上,李渔提出“密针线”的说法:

  编戏犹如缝衣,其初则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②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后顾数折。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照映埋伏,不止照映一人,埋伏一事,凡是此剧中有名之人、关涉之事,与此前后此所说之话,节节俱要想到,宁使想到而不用,勿使有用而忽之。③

  “密针线”是以个极妙的比喻。戏剧创作时须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发展,将所要表达的①

  杜书瀛评注·李渔著·闲情偶寄(插图本)[M].中华书局:15.②

  杜书瀛评注·李渔著·闲情偶寄(插图本)[M].中华书局:20.③

  转引自方晚·对李渔戏剧理论和创作的再认识.[J].东方艺术·艺论

  从《闲情偶寄》谈对李渔戏曲理论的几点认识

  内容更分解成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然后再依据一定逻辑,重新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此外,李渔还注意到创作者在作戏时非但要从整体上经行安排,而且要注意每部分之间内部衔接的顺畅,里外都要兼顾。

  从《闲情偶寄》谈对李渔戏曲理论的几点认识

  词曲一道,止能传声,不能传情,欲观者悉其颠末,洞其幽微,单靠宾白一着①

  他对宾白在戏曲中的重要作用有了充分的认识,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论戏曲创作,提出“结构第一”、“词采第二”、“音律第三”、“宾白第四”、“科诨第五”、“格局第六”,将宾白与词采、音律相提并论。李渔不仅是中国戏曲史上首重曲白的作家,而且身体力行,在戏曲创作中,一是加重宾白的分量,二是提高宾白的质量,三是注重宾白的舞台效果。试以李渔戏曲作表作《风筝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湛伟恩校注本)为例,略作分析。该剧上下卷共有曲198支,每支曲以两行60字计算,约12000字;共有白文800行,每行以40字计算,约32000字;加上每出四句下场诗,白文将近曲文的三倍。②李渔还说:“笠翁宾白当文章做,字字俱费推敲”。李渔这种认真创作宾白的态度是空前绝后的,他字斟句酌,惨淡经营,提出了“声务铿锵”,语求肖似”,“词别繁简”,“字分南北”,“文贵洁净”,“意取尖新”,“少用方言”,“时防漏孔”等主张,对宾白的字、词、句、意、声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从《闲情偶寄》谈对李渔戏曲理论的几点认识

  曲文之词采,与诗文之词采非但不同,且要判然相反。何也?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宜蕴藉而忌分明。词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即戏曲是一种当众表演、作用于观者视与听双重感官的综合艺术,且欣赏过程是一次性完成的,这就要求宾白一定要清楚、明了,不能有令人费解之处。······凡读传奇而有令人费解,或初阅不见其佳,深思而后得其意之所在者,便非绝妙好词。①

  李渔主张戏剧语言贵“浅显”,但忌“粗俗”。所谓“浅显”,即是要倡导戏剧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形象化、群众化。李渔认为戏剧的传奇不同于作文章,文章是写给读书人看的,所以不怪其深,而戏剧之文既要作给读书人看,又要作给不读书的人看,其中包括不读书的妇女和儿童,所以在语言运用上要贵“浅”而不求深。李渔还根据戏剧艺术的舞台特点,强调戏剧语言不是不要文学性,是“以其深而出之以浅,非借浅以文其不深也”。②戏剧语言要做到“意深词浅”,即用通俗的语言表现深刻的意义。

  从《闲情偶寄》谈对李渔戏曲理论的几点认识

  格与感情,“此为最上一乘”。李渔要求作者更深入的观察生活,理解人物,以“伐隐攻微”的细致笔触来揭示常人常事各自不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充分表达“摹写未尽之情,刻划不全之态”。李渔作为传奇作家特别强调传奇尤其要创新,他认为“传奇”之名,就是“非奇不传”的意思。他在“宾白第四”中他倡“意取尖新”说道:

  同一话也,以尖新出之,则令人眉扬目展,有如闻所未闻;以老实出之,则令人意懒心灰,有如听所不必听。白有尖新之文,文有尖新之句,句有尖新之字,则列之案头,不观则已,观则欲罢不能;奏之场上,不听则已,听则求归不得。①

  但是,新奇又绝非“荒唐怪异”,而须“新而妥,奇而确”,即符合“人情物理”。在“戒荒唐”中又说:

  凡作传奇,只当求于耳目之前,不当索诸闻见之外②

  新奇与寻常、“耳目之前”与“闻见之外”,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因为“世间奇事无

  多,常事为多;物理易尽,人情难尽”。而那“奇事”就包含在“常事”之中;那“难尽”的“人情”就包含在“易尽”的“物理”之中。若在“常事”之外去寻求“奇事”,在“易尽”的“物理”之外去寻求“难尽”的“人情”,就必然走上“荒唐怪异”的邪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寻常生活本身永远会有“变化不穷”、“日新月异”的奇事。戏曲作家就应该寻找那些“寻常”的“奇事”、“真实”的“新奇”。李渔还从形式与内容的角度指出,应以“意新为上,语新次之,字句之新又次之。”“近日传奇,一味趋新,无论可变者变,即断断当仍者,亦加改窜以示新奇。予谓文字之新奇,在中藏不在外貌,在精液不在渣滓。”创新首先在内容而不在形式,不能只在文字、形式上追奇逐异。

  从《闲情偶寄》谈对李渔戏曲理论的几点认识

  “说何人,肖何人,议某事,切某事”“务使心曲隐微,随口唾出,说一人肖一人,勿使雷同,弗使浮泛,若《水浒传》之叙事,吴道子之写作,斯称此道中之绝技。①

  要求人物有鲜明的个性,不仅要注意人物的外在形态,而且要注意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同时,李渔在论及人物塑造的典型化、概括化的问题时说到:

  传奇无实,大半皆寓言耳。欲劝人为孝,则举一孝子出名,但有一行可纪则不必尽有其事,凡属孝亲所应有者,悉取而加之,亦犹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一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②

  这里他指出作品中塑造的孝子形象是很多孝子的已有、应有的言行集中起来,融合在一个人物身上,这个形象更概括、更突出、更具有普遍意义。李渔认为创造典型人物,必须遵守这样的原则:“实则实到底”,“虚则虚到底”。所谓“实则实到底”,就是“姓名事件,必须有本”、“捏一姓名不符”,“创一事实不得”,也就是要绝对的真实。所谓“虚则虚到底”,是指人物完全按是虚构的,是作家典型化了的产物,“其人之姓名,亦可以凭空创造”,“其事可以幻生。”他提出了“立心”说,作家要塑造性格鲜明的任务,写出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言行,就必须先设身处地(运用形象思维,发挥作家的艺术想象力)仔细揣摩、深刻理解以至准确地把握自己所描写的任务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所谓“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词一人立心。”

  李渔无论在中国戏剧史上还是在文学史上,他著述的戏剧理论思想和实践方法,不仅是人类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而且至今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①杜书瀛评注·李渔著·闲情偶寄(插图本)[M].中华书局:75②

  杜书瀛评注·李渔著·闲情偶寄(插图本)[M].中华书局:27第

  7页

篇三: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系统化的著名戏剧理论家是谁

  

  中国古代文学3WX212010——在线考试复习资料2021版一、单选题1.使桐城派的文学理论更加完整、更加系统化的作家是()A.刘大槐B.姚鼐C.方苞D.梅曾亮答案:B2.描写文人自身生活,借此反思整个封建文化的价值体系,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是()A.《聊斋志异》B.《官场现形记》C.《儒林外史》D.《红楼梦》答案:C3.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系统化的著名戏剧理论家是()A.李渔B.洪异C.吴伟业D.李贽答案:A4.《词综》的编者是()。A.张惠言B.龚翔鳞C.朱彝尊D.周济答案:C5.陈维崧是()的代表。A.浙西派B.阳羡派C.云间派D.常州派答案:B6.清代中期提出宗法唐人的“格调说”的人是()。A.王士禎B.厉鹗C.翁方纲D.沈德潜答案:D7.在中国戏剧史上B.《一捧雪》C.《清忠谱》D.《渔家乐》答案:C8.中国古代文学的压卷之作是()A.《儒林外史》B.《三国演义》C.《西厢记》D.《红楼梦》答案:D9.钱彩编、金丰增订的历史演义小说是()A.《隋唐演义》B.《说岳全传》C.《说唐后传》D.《说唐全传》(《说唐》)答案:B10.渔洋山人是()的号。A.王夫之B.王世贞C.王士禎D.王沂孙答案:C11.俞万春创作的《水浒》续书是()A.《水浒后传》B.《后水浒传》C.《水浒续》D.《结水浒传》(荡寇志)答案:D12.以恽敬、张惠言为代表的散文派别是()A.阳羡派B.常州派C.阳湖派D.竟陵派答案:C13.明代历史演义小说《三国志演义》中所塑造的“古往今来贤相中14.把清代文言小说创作推向高潮的著作是()A.《聊斋志异》B.《虞初新志》C.《夷坚志》D.《阅微草堂笔记》答案:A15.竟陵派大力提倡的诗歌风格是()。A.幽深孤峭B.独抒性灵C.慷慨悲壮D.清丽婉转答案:A16.钱谦益入清以后的作品收在()。A.《日知录》B.《有学集》C.《初学集》D.《谈龙录》答案:B17.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文学群体是()。A.公安派B.竟陵派C.茶陵派D.后七子答案:D18.纳兰性德的词集名()A.《迦陵词》B.《饮水词》C.《味隽斋词》D.《人间词》答案:B19.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诗歌派别是()。A.茶陵诗派B.前七子C.台阁体D.公安派答案:A20.翁方纲提出了()。A.神韵说B.肌理说C.格调说D.性灵说答案:B21.《金瓶梅》中西门庆的人物性格属于()。A.特征化人物性格B.立体化人物性格C.鲜明化人物性格D.具体化人物性格答案:C22.《儒林外史》的作者是()A.闲斋老人B.吴敬梓C.金兆燕D.吴趼人答案:B23.今见最早的《金瓶梅》刊本是()。A.崇祯本B.词话本C.张评本D.洁本答案:B24.代表清代骈文最高成就的作家是()A.陈维崧B.袁枚C.胡天游D.汪中答案:D25.杜丽娘是汤显祖()传奇剧作中的人物。A.《紫钗记》B.《南柯记》C.《邯郸记》D.《牡丹亭》答案:D26.除张惠言外,常州词派中影响较大、在词论方面贡献较大的作家是()A.周济B.张琦C.厉鹗D.董士锡答案:A27.在戏曲史上较早、较完整地反映当时的政治事件,竭力揭露严嵩罪行的作品是()。A.《宝剑记》B.《浣纱记》C.《鸣凤记》D.《红梅记》答案:C28.政论集《明夷待访录》的作者是()。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黄遵宪答案:A29.代表清词最高成就的作家是()A.张惠言B.纳兰性德C.朱彝尊D.陈维崧答案:B30.《三国志演义》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实质是()。A.宣扬封建正统观念B.宣扬仁政,反对暴君C.歌颂统一,反对分裂D.宣扬分裂答案:B31.以下那部不是周济的著作:()。A.《味隽斋词》B.《词辨》C.《介存斋论词杂著》D.《词选》答案:D32.唐顺之是下列哪个流派的代表人物()A.公安派B.竟陵派C.唐宋派D.茶陵派答案:C33.《三国志演义》名播四海,最早传入的国家是()。A.英国B.朝鲜C.日本D.法国答案:B3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句的作者是()。A.赵翼B.龚自珍C.郑燮D.袁枚答案:A35.《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的题材是()。A.反映婚姻爱情问题B.反映市民生活C.反映明代政治斗争D.神怪传奇故事答案:C36.《圆圆曲》的作者是()。A.钱谦益.B.吴伟业C.龚鼎孳D.吴嘉纪答案:B37.在戏曲方面,徐渭的代表作是()。A.《宝剑记》B.《浣纱记》C.《四声猿》D.《红梅记》答案:C38.《红镂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A.程伟元.B.高鹗C.王希廉D.脂砚斋答案:B39.明代历史演义小说《三国志演义》中所塑造的“古往今来名将中41.公安派中,小品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A.袁宗道B.张岱C.袁宏道D.归有光答案:C42.清代影响最大的才学小说是()A.张南庄的《何典》B.李汝珍的《镜花缘》C.随缘下士编辑的《林兰香》D.李海观的《岐路灯》答案:B43.刘基的散文体裁多样,而最出色的是()。A.山水游记B.人物传记C.寓言体散文D.杂文答案:C44.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是()A.桐城派B.阳湖派C.公安派D.竟陵派.答案:A45.下面不属于明代“四大传奇小说”的是:A.《三国志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答案:D46.清代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是()A.朱彝尊B.陈维崧C.周济D.张惠言答案:A47.在戏剧史上,通常被认为是D.《牡丹亭》答案:B48.格调说的代表人物是()A.王士祯B.查慎行C.沈德潜D.袁枚答案:C49.杂剧《杜甫游春》的作者是()。A.康海B.徐渭C.王九思D.李渔答案:C50.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体现了()思想。A.道学B.神仙法术C.“至情”D.仁政答案:C51.《三国志演义》的结构是宏伟而严谨的,贯穿全书的主线是()。A.蜀汉的兴衰B.吴蜀的矛盾斗争C.蜀魏的矛盾斗争D.吴蜀魏的矛盾斗争答案:A52.下列不属于明代初期杂剧代表作家的是()。A.朱权B.朱有燉C.徐渭D.贾仲明答案:C53.代表明清两代小说理论最高成就的是()。A.金圣叹B.李卓吾C.冯梦龙D.胡应麟答案:A54.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是()。A.张岱B.王思任C.袁宏道.D.陈继儒答案:A55.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文学群体是()。A.后七子B.茶陵派C.前七子D.公安派答案:C56.在题材和细节方面,明显受《金瓶梅》影响的作品是()。A.《儒林外史》B.《红楼梦》C.《好逑传》D.《孽海花》答案:B57.猴行者的形象最早出现于()。A.《大唐西域记》B.《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C.《大唐三藏取经诗话》D.《罗摩衍那》答案:C58.以下传奇作品中以岳飞故事为题材的是()。A.《精忠记》B.《金印记》C.《千金记》D.《连环记》答案:A59.按照作品内容的主要特点来分类,《水浒传》属于()一类。A.历史演义小说B.英雄传奇小说C.神魔小说D.侠义公案小说答案:B60.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是()。A.《三国志演义》B.《列国志传》C.《唐书志传通俗演义》D.《隋唐演义》答案:A二、多选题61.清代后期,在词作领域能真正达到“词亦有史”高度的爱国官僚士子有:A.林则徐B.邓廷桢C.蒋春霖D.周济答案:AB62.弹词的体制组成有:A.说B.表C.唱D.弹答案:ABCD63.清代受到《聊斋志异》影响,以刻意抗衡为目的所创作的文言小说有:A.《阅微草堂笔记》B.《六合内外琐言》C.《萤窗异草》D.《右台仙馆笔记》答案:ABD64.清初诗坛“虞山诗派”的主要成员有:A.冯舒B.冯班C.钱曾D.钱陆灿答案:ABCD65.清初因气节高尚而被后世敬仰的三大学者是:A.顾炎武B.钱谦益C.黄宗羲D.王夫之答案:ACD66.晚明诗坛“竟陵派”的代表文人有:A.锺惺B.谭元春C.袁宏道D.袁中道答案:AB67.下列传奇属于明末文人吴炳所作“粲花斋五种曲”的是:A.《西园记》B.《绿牡丹》C.《疗妒羹》D.《望湖亭》答案:ABC68.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核心人物有:A.贾仲明B.杨讷C.朱权D.朱有燉答案:CD69.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明初诗人高启所作:A.《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B.《雨中登白莲阁望故园》C.《王冕传》D.《活水源记》答案:AB70.下列哪些属于清代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A.周进B.范进C.王冕D.薛仁贵答案:ABC71.受《三国志演义》影响出现的“列国系列”小说有:A.《列国志传》B.《新列国志》C.《封神演义》D.《列国志辑要》答案:ABD72.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有:A.《玉娇梨》B.《平山冷燕》C.《定情人》D.《合珠浦》答案:ABCD73.下面哪部戏剧是吴伟业的代表作:A.《秣陵春》B.《通天台》C.《临春阁》D.《一捧雪》答案:ABC74.清代诗坛其创作特色为“盛世之音”的诗人有:A.沈德潜B.王士禛C.黄景仁D.张问陶答案:AB75.清代“桐城派”文学家姚鼐提倡的“古文义法”三合一指的是:A.义理B.神韵C.考据D.辞章答案:ACD76.受《西游记》影响涌现的神魔小说有A.《西游补》B.《东游记》C.《隋炀帝艳史》D.《三遂平妖传》答案:ABD77.下列哪些文人属于明代戏剧流派“吴江派”:A.顾大典B.吕天成C.卜世臣D.冯梦龙答案:ABCD78.下列不属于明代“前七子”的是:A.李攀龙B.康海C.边贡D.王世贞答案:AD79.明代前期主持文坛的“三杨”是:A.杨慎B.杨荣C.杨溥D.杨士奇答案:BCD80.清代戏剧创作属于“文人派”的作家有:A.李玉B.吴伟业C.尤侗D.李渔答案:BC81.被李贽列为宇宙内“五大部文章”的有:A.《史记》B.杜诗C.《水浒传》D.《红楼梦》答案:ABC82.下列属于李渔作品的是:A.《豆棚闲话》B.《西湖佳话》C.《无声戏》D.《十二楼》答案:CD83.清代“桐城派”姚鼐的散文理论是:A.论文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B.提出文学创作的“八要”,将“义理、考证、文章”的融合落到实处。C.总结了前人关于艺术风格的疏理,将文风归纳为“阳刚”和“阴柔”两种。D.“不拘格套,独抒性灵”;答案:ABC84.清词中兴的原因是什么?A.清代创作环境宽松,文人生存状况改善;B.清代社会政治格局的骤变使文人从晚明的狂放恣肆转而为内敛拘谨,散曲这种随心所欲、自由灵便的诗体不再适应内敛型文人的抒情要求C.词这种相对能够比较含蓄地抒情,又有一定法度的形式成为文人在压抑状态时抒发性情时的重要选择;D.清词延续了明代词作的特色,将明代词的特点发扬光大;答案:BC85.下列哪些篇目属于清代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A.《红玉》B.《席方平》C.《司文郎》D.《卖油郎独占花魁》答案:ABC86.下面哪部作品不属于明代后期爱情题材传奇创作:A.《红梅记》B.《娇红记》C.《邯郸记》D.《一文钱》答案:CD87.明代嘉靖年间的“唐宋派”代表文人有:A.王慎中B.唐顺之C.茅坤D.归有光答案:ABCD88.下列哪些文人属于明代“后七子”?A.李雯B.李攀龙C.吴国伦D.谢榛答案:BCD89.下列不属于《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的有:A.虚与实的结合B.在矛盾与变化中展现人物性格C.全景式的战争描写D.市井白话的通俗语言特色答案:BD90.《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有():A.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B.同而不同的英雄群像C.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D.连环勾锁、百川入海的结构。答案:ABCD第14/14页

篇四: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系统化的著名戏剧理论家是谁

  

  《中国文学基础》补修课程形成性考核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2.《毛诗序》把《诗经》()称为“诗六义”

  3.汉末建安时期,一批文人诗歌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被人们称为()。

  4.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年轻时到

  过中国很多地方,写下了很多歌唱祖国的好诗。他的诗热情浪漫,想象力很丰富,人称()。

  5.()最有特色的作品是反映少数民族地区风土民情的小说。中篇小说《边城》是

  这方面的代表作。

  6.《孟子》是由孟子和他的弟子共同撰写的一部著作,全书七篇,主要记载了孟了的言行,反映了他的()的哲学思想和“仁政”的政治思想,表现了一定的民本主义。

  7.()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和诗人,著有《日知录》、《亭林诗文集》,他提出“诗主性情,不贵奇巧”。他的诗表现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8.道光年间,乾隆末四大徽班带来的二簧调和湖北艺人豆带来的西皮调结合,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优点,形成了(),此后,这种剧种逐渐成为在全国影响最大的剧种。

  9.明朝“公安派”的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其中宏道是公安三袁的中坚,他提出()的口号,形成了晚明小品文的纯任性灵的创作潮流。

  10.()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

  11.(),字退之,是中唐时期重要的文学家,他反对六朝以来绮靡的文风,提

  倡朴实的散文,气势雄伟。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著名的散文有《师说》、《马说》、《原毁》等等。

  12.()的诗保留下来的有9300多首,是现在知道留下诗歌最多的诗人。

  13.冯梦龙编选的《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简称“三言”。

  14.()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散文中最著名的是政论文《过秦论》。

  15.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二、单选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

  1.()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长诗,全诗提了170多个问题,而俱未作答,其内容涉及到自然现象与社会历史,博大精深。

  A.招魂

  B.离骚

  C.天问

  D.云中君

  2.《诗经》中写男青年对河边采集荇菜的一位女子的相思,想象着和她相爱的诗篇是()。

  A.《召南?摽有梅》

  B.《郑风?褰裳》

  C.《周南?关睢》

  D.《邶风?静女》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

  A.《左传》

  B.《国语》

  C.《史记》

  D.《汉书》

  4.被评为嵇志清峻,阮旨遥深的诗风是指()。

  A.建安诗风

  B.正始诗风

  C.西晋诗风

  D.东晋诗风

  5.《水经注》的作者是()。

  A.杨之

  B.郦道元

  C.魏收

  D.邢劭

  6.著名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非同凡响的盛唐之音,其作者是(A.王维

  B.孟浩然

  C.李白

  D.杜甫

  7.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系统化的著名戏剧理论家是()。

  A.李渔

  B.洪昇

  C.吴伟业

  D.李贽

  8.奠定汤显祖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大家地位的作品是其“临川四梦”中的(A.《紫钗记》

  B.《牡丹亭还魂记》

  C.《南柯梦记》

  D.《邯郸梦记》

  9.唐宋派中,真正能继承唐宋散文真谛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代表作家是(A.茅坤

  B.归有光

  C.唐顺之

  D.王慎中)。)。。3)

  10.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是()。

  A.西昆诗派

  B.江西诗派

  C.江湖诗派

  D.四灵诗派

  1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A.欧阳修

  B.苏轼

  C.曾巩

  D.梅尧臣

  12、《新青年》第2卷第6号又发表了陈独秀的(),更鲜明地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

  A.《文学革命论》

  B.《敬告青年》

  C.《人的文学》

  D.《平民文学》

  13.朦胧诗在人们评价不一的情况下,舒婷率先得到了出版诗集的机遇,这也是她出版的第一部诗集。这部诗集是(),A.《致橡树》

  B.《神女峰》

  C.《双桅船》

  D.《呵,母亲》

  14.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贡献是()。

  A、正面提取了未被现代文明浸润扭曲的人生形式;

  B、以《边城》等作品创造了牧歌田园风格;

  C、用小说与散文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

  D、创造了诗意的抒怀小说文体

  15.性灵说的代表人物是()。

  A.顾炎武

  B.袁枚

  C.翁方纲

  D.王士祯

  三、多选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

  1.初唐四杰是()。

  A.卢照邻

  B.骆宾王

  C.王绩

  D.杨炯

  E.王勃

  2.“五四”文学期间,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主要原因有()。

  A.真正实现了“化传统”

  B.作家队伍庞大

  C.与时代精神相一致

  D.读者对象广泛

  E.社会经济发展

  3.下列作品中属周部族史诗的是()。

  A.《生民》

  B.《公刘》

  C.《绵》

  D.《皇矣》

  E.《大明》

  4.东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内容有()。

  A.反映人民对战争的厌倦

  B.反映人民生活的艰难与困苦

  C.讥刺达官显贵

  D.反映婚姻与爱情生活

  E.反映东汉发展的史诗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说新语》记述了汉末至东晋的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特别是士族人物的清谈B.《世说新语》记述了上古以来的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特别是士族人物的清谈

  C.《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干宝

  D.《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刘义庆

  E.《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

  6.晚唐继承新乐府写实批判精神的诗人有()。

  A.韦庄

  B.聂夷中

  C.杜荀鹤

  D.温庭筠

  E.皮日休

  7.苏轼是()。

  A.宋代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

  B.宋代古文家里最重视“文”的一位

  C.诗歌由唐而宋转变过程申的枢纽

  D.对宋诗能别开生面起关键作用的作家

  E.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8.下列作家属于唐宋派的有()。

  A.张岱

  B.唐顺之

  C.茅坤

  D.归有光

  E.王慎中

  9.近代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品有()。

  A.《三侠五义》

  B《官场现形记》

  C、《儿女英雄传》

  D.《施公案》

  E、《老残游记》

  10.茅盾的第一部小说《蚀》三部曲包括()三个连续性的中篇。

  A.《子夜》

  B.《幻灭》

  C.《动摇》

  D.《秋收》

  E.《追求》

  11.新时期文学小说中的寻根意识始于王蒙的《在伊犁》系列小说,此后还有()。

  A.刘心武的《钟鼓楼》

  B.韩少功的《爸爸爸》

  C.张承志《黑骏马》

  D.阿城的《棋王》

  E.路遥《人生》

  12.张爱玲的“上海传奇”系列的作品主要有()。

  A.《花凋》;B.《茉莉香片》;C.《封锁》;D.《金锁记》

  E.《小团圆》

  13.

  40年代对于新诗的发展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时期,历史语境的变迁与诗艺追求的不断深

  化,使这一时期的新诗出现了几个新的创作趋向,其中,主要有()。

  A.历史意识的浮现

  B.诗歌散文美的追求

  C.浪漫精神的重振

  D.新诗现代性的拓展

  E.新的美学原理的追求

  14.鲁迅农民题材的主要作品有()

  A.《狂人日记》;B.《故乡》;C.《阿Q正传》;D.《明天》E.《孔已己》

  15.《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有()。

  A.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B.大量反映贵族士大夫生活

  C.表现思妇的闺思和愁怨

  D.表现离愁别绪、思乡怀人

  E.大量反映边塞风光

  四、判断题(请对下列各问题进行判断,如果你认为该题是错误的,请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打上Ⅹ;如果你认为该题是正确的,请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打上√,每题2分)

  1.()“楚辞”是屈原开创的一种体式独特、抒情浓郁的新诗体。

  2.()“伤痕文学”是70年代文学中的第一个思潮流派。

  3.()“新历史小说”是对经由主流意识形态建构起来的历史进行个人化的解构,其目的在于改写、解构被既往话语赋予特定价值和意义的历史叙事。

  4.()《九歌》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

  5.()《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6.()《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的言行,兼记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理想和观点。

  7.()《牡丹亭》具有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

  8.()《儒林外史》以明代为背景,揭露了在封建专制下读书人的精神坠落和与此相关的种种社会弊病。

  9.()《三国演义》以魏、蜀、齐三国矛盾关系为主线。

  10.()《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五、分析论述题(20分)

  分析曹雪芹的《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篇五: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系统化的著名戏剧理论家是谁

  

  第四部分

  明清文学习题库

  一、填空

  1.被正史推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文学家是。2.刘基寓言体散文集集名是《

  》。

  3.刘基的散文体裁多样,而最出色的是

  散文。

  4.明初诗坛并称的“吴中四杰”指

  高启、杨基、徐贲、。

  5.明初“吴中四杰”中,以

  、的诗成就最高。

  6.被清赵翼推为明代“开国诗人第一”的诗人是。7.“青丘子”是

  的自号。

  8.“袁白燕”指明初诗人。9.明弘治年间茶陵诗派的领袖人物是。10.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诗歌派别是。11.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文学群体是。12.以李攀龙

  、王世贞为代表的文学群体是。13.“前七子”以

  、为首;“后七子”以

  、王世贞为代表。

  14.明中叶《唐宋八大家文钞》的编选者是。15.归有光的文集是《

  》。

  16.明中叶取得重大成果的散文流派是。17.“童心说”的提出者是。18.明后期思想与文学革新的旗手是。19.“公安三袁”指明代湖北公安县诗人袁宗道、袁宏道和

  兄弟。

  20.公安派在诗歌理论上提出的核心口号是“,”。

  21.公安派诗歌理论核心口号的提出者是。22.竟陵派诗人大力提倡的诗歌风格是“”。

  23.“竟陵派”诗人的代表人物是

  、。

  24.公安派中,小品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25.晚明小品的集大成者是。26.明末复社最主要的领袖是,其散文的代表作是《

  》。

  27.大抵论明诗者,都推

  为明代最后一位大诗人。

  28.明末小品文《西湖七月半》的作者是。29.《三国演义》今存最早的刊本的书名是《

  》,刻于。30.最早径称书名为《三国演义》的修订评点者是

  、。

  31.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明代代表性的历史演义小说还有《

  》。

  32.《水浒传》初刻全名《

  》。

  33.《水浒传》今存最早的刊本是。34.受《水浒传》的影响,明代代表性的英雄传奇小说还有《

  》。

  35.《西游记》今见最早的刊本是。36.《西游记》影响下产生的续补之作有《

  》、《

  》等。

  37.受《西游记》的影响,最出名的神魔小说还有《

  》。

  38.《金瓶梅词话》的作者署名为。39.明代“四大奇书”指《

  》、《

  》、《

  》、《

  》。

  40.《封神演义》的作者,一般认为是。41.明代散曲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被称为曲中辛弃疾。

  42.今知明代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是《

  》。

  43.明末冯梦龙编创的“三言”指:《喻世明言》、《

  》、《

  醒世恒言》。

  44.凌濛初“二拍”仿“三言”体例,每卷

  篇。

  45.《剪灯新话》的作者是,它是一部用

  写成的短篇小说集。

  46.明代戏曲舞台上居于主导地位的形式是。47.现存最早的北杂剧曲谱是朱权的《

  》。

  48.徐渭《四声猿》杂剧包括:《渔阳弄》、《

  》、《

  》、《女状元

  》。

  49.康海杂剧的代表作是《

  》。

  50.明传奇“四大声腔”指海盐腔、、昆山腔和。51.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52.临川派的代表人物是。53.梁辰鱼的《

  》为昆山腔的普及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54.相传为王世贞等所作的《

  》,是一部反映当代政治事件的时事剧。

  55.《娇红记》的作者是。56.汤显祖最早的一部传奇作品是《

  》。

  57.汤显祖“临川四梦”指《紫钗记》、《牡丹亭》、《

  》、《

  》。

  58.汤显祖《牡丹亭》故事线索依据的是话本小说《

  》。

  59.被王骥德《曲律》评为明“北曲之冠”的散曲家是。60.明代成就最高的散曲家是,其散曲集是《

  》。

  61.清初著名遗民诗人,写了大量反映苏北沿海一带贫民生活的诗。

  62.清初曾参加武装抗清的岭南著名诗人是。63.《圆圆曲》的作者是。64.与钱谦益、吴伟业并称“江左三大家”的诗人是。65.“南施北宋”指施润章、;“南朱北王”指

  、王士祯。

  66.“神韵”说的倡导者是。67.“格调”说的提出者是。68.“肌理”说的提出者是。69.“性灵”

  说的提出者是。70.以诗、书、画“三绝”见称的“扬州八怪”之一的诗人是。71.在文学史上标志着古典文学时代终结和近代文学纪元开端的人物是。72.清后期热烈呼唤“风雷”,开一代诗风的诗人是

  73.组诗《已亥杂诗》的作者是。74.最早从理论和创作上为“诗界革命”开辟道路的是。7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诗潮中著名的女诗人是。76.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是“”。

  77.南社中一位身着袈裟的诗人是。78.“同光体”指晚清

  、年间的一个诗派。

  79.晚清“汉魏六朝诗派”的代表人物是。80.“阳羨词派”倾向于学习宋朝的、,“浙西词派”

  倾向于学习宋朝的、。

  81.“阳羨词派”的领袖是,“浙西词派”

  的领袖是。82.曹贞吉、和纳兰性德被誉为“京华词苑三绝”。

  83.清雍正、乾隆时期浙西诗派的盟主是。84.既是常州词派领袖,又是阳湖文派盟主的文学家是。85.清初三大散文家指侯方域、和汪琬。

  86.“桐城派”中提出

  “义法”说的是。87.“桐城派”中提出“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的是。88.《聊斋志异》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抄本是。89.《聊斋志异》最早的刻本是。90.张友鹤辑的《聊斋志异》是一个

  本,共有

  篇。

  91.《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是。92.我国古代小说名著中,唯一著作权不存争议的是《

  》,作者是。93.《儒林外史》今存最早的版本是。94.《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一般被认为是。95.《红楼梦》流传一般称有两大版本系统:一是

  系统,一是

  系统。

  96.《三侠五义》是天津说唱艺人

  的说唱原本《

  》的记录本。

  97.《儿女英雄传》的作者是,《品花宝鉴》的作者是。98.晚清李宝嘉的《

  》、吴沃尧的《

  》、刘鹗的《

  》与

  的《孽海花》被鲁迅先生称为四大“”。

  99.苏州派剧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00.“一人永占”指《

  》、《人兽关》、《

  》、《占花魁》。“一笠庵主人”是

  的书斋名。

  101.中国戏剧史上第一次以同情赞赏的态度描绘市民参与政治斗争的剧作是《

  》。

  102.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理论系统化的著名理论家是。103.清初传奇《十五贯》的作者是,《秣陵春》的作者是。104.被康熙帝称为“老名士”的剧作家是,他的传奇剧是《

  》。

  105.李渔的戏曲集是《

  》,戏曲理论见于《

  》中。

  106.清中叶《吟风阁杂剧》共有单折杂剧

  种,作者是无锡人。107.康熙剧坛被誉为“南洪北孔”的两个剧作家是

  和。108.《古柏堂曲》十七种的作者是。109.《藏园九种曲》的作者是。二、名词解释题

  1.《郁离子》

  2.台阁体

  3.茶陵诗派

  4.前七子

  5.后七子

  6.吴中四杰

  7.童心说

  8.唐宋派

  9.公安派

  10.竟陵派

  11.晚明小品文

  12.章回小说

  13.四大奇书

  14.拟话本

  15.“三言”

  16.“二拍”

  17.明传奇

  18.四大声腔

  19.临川派

  20.玉茗堂四梦(临川四梦)

  21.吴江派

  22.梅村体

  23.神韵说

  24.阳羡词派

  25.浙西词派

  26.格调说

  27.肌理说

  28.性灵说

  29.常州词派

  30.南社

  31.同光体

  32.桐城派

  33.阳湖文派

  34.诗界革命

  35.湘乡派

  36.新文体

  37.红学

  38.脂评本

  39.侠义小说

  40.公案小说

  41.狭邪小说

  42.谴责小说

  43.苏州派

  44.一人永占

  45.南洪北孔

  46.花部

  47.雅部

  三、问答题

  1.简述公安派的诗歌主张及其意义。

  2.简述张岱小品散文的特色。

  3.简述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4.简述《水浒传》的题旨。

  5.简述《水浒传》的叙事线索。

  6.略谈《水浒传》的人物塑造艺术。

  7.简述《水浒传》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8.简析孙悟空这一小说形象。

  9.简述《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10.分析《金瓶梅》中西门庆这一人物形象。

  11.简述《金瓶梅》的创作经验、艺术成就对以前章回小说的突破。

  12.简述“三言”

  “二拍”的思想内容。

  13.简述“三言”

  “二拍”的艺术成就。

  14.简述明代散曲发展三个时期的创作特点及代表作家。

  15.简述明代传奇与杂剧在形式上的区别。

  16.简述汤显祖的文学观。

  17.简述《牡丹亭》的故事取材及汤显祖对题材的改造。

  18.简析杜丽娘艺术形象。

  19.简述吴江派沈璟在戏曲理论上的建树。

  20.简述清人袁枚的性灵说与明代公安派的联系。

  21.纳兰性德词与阳羨派、浙西派有何不同?

  22.简述清初浙西派词与清中叶浙派词之异同。

  23.以《促织》为例,谈《聊斋志异》的情节特色。24.简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25.简述《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

  26.试比较《红楼梦》中黛玉、宝钗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

  27.简述《红楼梦》脂评本与程刻本的主要区别。

  28.简述李渔的戏曲理论及其产生的意义。

  29.简述《长生殿》的故事发展线索。

  30.简析《长生殿》中杨贵妃的形象。

  31.简述清中后期剧坛上的“花雅之争”。

  四、论述题

  1.论《三国演义》的叙事艺术。

  2.论《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征。

  3.论明代四大奇书的形成次序、成书过程、结构特色在中国古代章回小说发展中的逻辑规律。

  4.论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

  5.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特征,说明这一形象表现了汤显祖怎样的文学思想?

  6.分析《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7.曹雪芹《红楼梦》是如何揭示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悲剧命运。

  8.结合作品,分析《红楼梦》比较与映照的艺术手法。

  9.试论《长生殿》中爱情描写与政治批判之关系。

  10.论《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11.结合作品,分析《桃花扇》高超的结构艺术。

  12.试论龚自珍散文在晚清文坛上的地位及影响。

  (附:明清文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答案

  1.宋濂

  2.《郁离子》

  3.寓言体

  4.张羽

  5.高启

  杨基

  6.高启

  7.高启

  8.袁凯

  9.李东阳

  10.茶陵诗派

  11.前七子

  12.后七子

  13.李梦阳

  何景明

  李攀龙

  14.茅坤

  15.《震川集》

  16.唐宋派

  17.李贽

  18.李贽

  19.袁中道

  20.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1.袁宏道

  22.幽深孤峭

  23.钟惺

  谭元春

  24.袁宏道

  25.张岱

  26.张溥

  《七录斋集》

  27.陈子龙

  28.张岱

  29.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嘉靖壬午年

  30.毛纶

  毛宗岗

  31.列国志传

  32.忠义水浒传

  33.清康熙五年石渠阁补修的万历己丑天都外臣序100回本

  35.《北宋志传》或《杨家府演义》

  37.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刊本《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20卷100回

  38.续西游记

  西游补

  或

  后西游记

  39.封神演义

  40.兰陵笑笑生

  41.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42.许仲琳李云翔改编而成

  43.冯惟敏

  44.清平山堂话本

  45.警世通言

  46.4047.瞿佑

  文言

  48.传奇

  49.太和正音谱

  50.翠乡梦

  雌木兰

  51.中山狼

  52.余姚腔

  弋阳腔

  53.沈璟

  54.汤显祖

  56.浣纱

  57.鸣凤

  58.孟称舜

  59.紫箫记

  60.邯郸记

  南柯记

  61.杜丽娘慕色还魂记

  62.王磐

  63.朱有燉《诚斋乐府》

  64.吴嘉纪

  65.屈大均

  66.吴伟业

  67.龚鼎孳

  68.宋琬

  朱彝尊

  69.王士禛

  70.沈德潜

  71.翁方纲

  72.袁枚

  73.郑燮

  74.龚自珍

  75.龚自珍

  76.龚自珍

  77.黄遵宪

  78.秋瑾

  79.南社

  80.苏曼殊

  81.同治

  光绪

  82.王闿运

  83.辛弃疾

  蒋捷

  姜夔

  张炎

  84.陈维崧

  朱彝尊

  85.顾贞观

  86.厉鹗

  87.张惠言

  88.魏禧

  89.方苞

  90.姚鼐

  91.铸雪斋本

  92.青柯亭本

  93.三会(会校会注会评)490多篇

  94.纪晓岚

  95.儒林外史

  96.嘉庆八年卧闲草堂的巾箱本

  97.高鹗

  98.脂批本

  程刻本

  99.石玉昆《龙图公案》

  100.文康

  陈森

  101.官场现形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老残游记

  曾朴

  遗责小说

  102.李玉

  103.一捧雪

  永团圆

  李玉

  104.清忠谱

  105.李渔

  106.朱素臣

  吴伟业

  107.尤侗

  钧天乐

  108.笠翁十种曲

  闲情偶记

  109.32杨潮观

  110.洪昇

  孔尚任

  111.唐英

  112.蒋士铨

  二、名词解释答案

  1.《郁离子》是刘基寓言体散文的代表,内容深奥复杂,风格以讥刺讽喻为主。徐一夔说:“郁离子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固曰《郁离子》”。《郁离子》吸收先秦诸子寓言汪洋恣肆、纵横捭阖的风格,吸收柳宗元寓言锋利简洁的特点,既短小精悍,活泼犀利,又古朴闳深,余味曲包,在虚实相间里,寓丰富的哲理于形象的描绘之中。

  2.台阁体是自洪武后期至正统、景泰年间体现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意趣的一诗文创作风格。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为代表。内容上坚持主理合道,风格上追求温柔敦厚,表面有着严重老成的规模、富贵福泽的气象,内里既缺乏深湛切著的内容,又少有纵横驰骤的气度,徒具雍容华贵的形式而已。

  3.茶陵诗派是成化、弘治年间出现的诗歌流派,领袖李东阳,还有谢铎、张泰、石瑶、邵宝、顾清、罗玘、鲁铎、何孟春等。针对台阁体的流弊,提出宗唐法杜的复古主张,意在借比兴寄托之旨、雄健浑朴之体改变当时诗坛的颓风衰习。诗文内容主要是馆阁宫廷生活,在文学评论方面,论诗歌乐、律的重要性,认为诗的艺术魅力得自于它的声韵之美。

  4.前七子是指从弘治到隆庆年间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七人,这七人掀起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以复古的形

  式表达了当时文人摆脱理学束缚、追求主体自由的历史要求。在文学上,“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打破了明前期文坛程朱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理论上的失误在于:醉心于古典审美理想,没有意识到古典诗歌的繁盛景象已一去不返,因而不能辩证的评价古典文学领域的种种变化。

  5.后七子指嘉靖中期的李攀龙与谢榛、王世贞、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七人,他们提出文学复古运动,思想上,七子派尊汉魏、黜宋元,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摈斥中晚唐与宋诗。

  6.元末明初,高启与杨基、徐贲、张羽并称“吴中四杰”,以比拟初唐四杰,高启是吴中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清人赵翼称他“才气超迈,音节响亮,宗派唐人而自出新意,一涉笔即有博大昌明气象”,并说“论者推为开国诗人第一”。杨基入明以后的诗用怀旧的伤感和自叹身世的悲哀反映了他在当时环境中的坎坷的生活遭际。袁凯人称“袁白燕”,学杜甫而趋于工丽。诗的内容多写离情别意、羁思旅愁、忧生畏祸,带有凄婉的悠然余韵,反映出明初士子的心态。

  7.这是明李贽在文学方面提出的观点,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的最高准则,他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只要有了“童心”,就可以“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这就是童心说。

  8.嘉靖间出现的一散文流派。成员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传统,以反驳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

  9.公安派是晚明出现的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史称“公安三袁”的一反拟古主义派别,因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他们以李贽童心说为指导,提了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的束缚,找到了以独创的精神来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

  10.“竟陵派”是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的一诗派,因二人均为湖广竟陵人而得名。他们在理论上接受了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主张“有真情,方有真诗”,在艺术上,他们不满于公安派浅易的风格,认为这是俚俗,而大力提倡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为此在诗中用怪字、押险韵,把不同的句式凑在一丐,故意破坏语言的自然之美,所以他们的作品显得佶屈聱牙,令人费解,给人以刁钻古怪的感觉。其作品往往刻意追求新奇,结果反而似通非通,幽塞寒酸。

  11.小品文是指散文中的一种类型,小品一词原为佛教用语,明代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以区别于以往那些关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它的基本特性是:一、语言简洁,形式短小;二、以抒发一己的性灵为主,富有情韵;三、在题材范围和体裁形式上

  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灵活运用序、跋、记、传、铭、赞、尺牍等文体。晚明小品大致以公安派为显著的开端。公安三袁、陈继儒、黄汝亨、李流芳、祁彪佳、张岱等均为代表性作家,其中以袁宏道和张岱成就最高。

  12.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是从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章回小说主要特点是,一是它保持了话本的某些特点,但有所发展。如有些小说用白话写成,有些正文前有楔子,与话本的入话相近等等。二是分章标回。三是设置悬念,结构上前回与后回保持连续性。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13.四大奇书是指明代的四部小说:《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其题材范围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故事、世情小说,这四部小说的形成次序、成书过程、结构特色具有一定的逻辑必然性,这四书清晰地展示了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历程。

  14.拟话本是仿话本小说创作而成的白话短篇小说,体制上与宋元话本大致相同,其结构特征一般保留有“入话”,用语形式则仍保留“说话的”、“听话的”、“话分两头”等评话的行业用语。“拟话本”这一称谓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创制的。最早的白话短篇拟话本似当不迟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的成书时期。

  15.“三言”是冯梦龙编纂整理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包括《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每部四十卷,计一百二十卷。它是以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具有雅俗共赏性质的新型通俗小说形态,与“二拍”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高峰,也开创了拟话本小说的新时期。

  16.“二拍”是凌濛初编撰的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二拍”仿“三言”体例,每卷四十篇。

  “二拍”的素材,除当时社会流传的故事以外,主要是“因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睹听、佐谈谐者,演而畅之”者。与“三言”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高峰,也开创了拟话本小说的新时期。

  17.传奇是指宋元南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明代戏剧形式。发源于宋元南戏而带有浓厚的南方戏剧特征,但又融合了北曲声腔和元杂剧精华的艺术形式,伴随昆山、弋阳、海盐、余姚四大声腔发展起来。这种戏曲拥有较为庞大的体制与完整有序的结构,描摹生动丰富的人物和瑰丽多彩的画面,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又一座新的里程碑。以《牡丹亭》为代表作。

  18.是指昆山、弋阳、海盐、余姚四大声腔。昆山腔是四大声腔中声势最大的一种。

  19.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后,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也直接影响了一大批剧作家,他们从剧本的立意构思到曲词的风格熔铸,都刻意模仿汤显祖的剧作,戏曲史上称作玉茗堂派或临川派。这批剧作家主要有吴炳,孟称舜,洪昇、张坚等。

  20.汤显祖的四部传奇。《紫钗记》(由早年所写《紫箫记》改作),《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代表了汤显祖戏剧创作的全貌,其中又均与梦有关,故称玉茗堂四梦,又因汤显祖为江西临川人故得名为临川四梦。

  21.吴江派是以沈璟为代表的注重戏曲格律的传奇派别。因沈璟是吴江人而得名,另有吕天成、叶宪祖、王骥德、冯梦龙、范文若、袁于令、卜世臣及沈自晋。他们创作上讲究昆腔格律,推崇语言本色,从剧本有利于舞台演出的角度要求文辞服从格律,服从观众,强调剧本的舞台性。

  22.吴伟业的歌行体叙事诗采用长篇叙事的体例,注重使典用事的技巧和平仄协调的声律,语言华美佚丽,结构布局波澜起伏。这是他在继承中唐元白长庆体体式的基础上,吸收初唐四杰的用典之法和晚唐温李诗的词藻风韵,并且融入明代传奇的戏剧性而自创的一格,后人取吴伟业之号称之为“梅村体”。

  23.“神韵”说是王士祯诗歌理论的核心。“神韵”就是意境,一种以意象传情的超逻辑、超语言的纯审美境界,是诗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内在审美特质。

  “神韵”说主张诗歌主题朦胧,语言明隽,风格清远。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更多地关注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意境和含蓄蕴藉的语言。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作风,作品也以描字书山水景色和个人情怀为主。但缺乏真情实感是其主要毛病。

  24.阳羡词派是以陈维崧为领袖的一词派。阳羡派形成于顺治中期,极盛于康熙二十年,余波及于康熙后期。因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这一词派称为阳羡派。阳羡词派主要师法苏辛,并能融会南北宋词家的长处,兼“跋扈”、“清扬”两种特色,而以前者为主。还有曹贞吉、蒋士铨等

  25.浙西词派是以浙西六子为核心的一词派。浙西六子指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龚翔麟。以朱彝尊为领袖,浙派宗法南宋,主张用姜夔、张炎一派之清空醇雅矫正苏轼、辛弃疾一派之雄豪发露。因龚翔麟将六人词编为《浙西六家词》而得名。

  26.乾隆时代,沈德潜继承了明代七子“格高调逸”的理论,论诗主格调,所谓“格调”,指诗歌的格律、声调,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观念。他力主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提出“诗教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的口号,使诗歌为封建统治服务。

  27.“肌理说”是翁方纲不满于王士祯“神韵说”之空泛,又不满于沈德潜“格调说”的食古不化,提出肌理说对二者加以匡正。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实际上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据来充实诗歌内容,达到义理与文理的统一。这是宋诗以学问为诗的再版,是以学术代替诗歌创作的一条歧路。

  28.性灵说是袁枚提出的。袁枚认为写诗要抒写人的真性情。他对清代以来的格调说、神韵说、肌理说等予取予以全面的批判和排斥,表现了反传统、破偶像、反摹拟、求创新的特点。主要成就在诗歌,在当时诗坛上引起很大的反响,赵翼、蒋士铨与袁枚并称“乾隆三大家”,前者成为性灵派的副将,后者成为性灵派的同盟军。

  29.常州词派是清代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其弟张琦及周济等人而形成的一词派。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比兴寄托。在当时风行。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

  30.“南社”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于宣统元年在苏州虎丘张国维祠正式成立。三位发起人和主要组织者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当时皆为同盟会员。南社在当时有“同盟会宣传部”之称。南社以提倡民族气节相号召,实际上是应和民族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的种种压迫和专制统治。南社的名字含有鲜明的政治色彩,陈去病说“南者,对北而言,寓不向满清之意。”(《南社长沙雅集纪事》)。

  31.“同光体”指同治、光绪年间出现的一保守诗派,同光体分闽派、赣派、浙派三大支;虽同为学宋,但是三支宗尚也有不同的地方。闽派,以陈衍、郑孝胥为首,于唐溯源韩愈、孟郊,于宋偏重梅尧臣、王安石、苏轼、陈师道、杨万里。闽派陈衍打出“同光体”的旗号,标举“三元”之说,主张取法唐之开元、元和,宋之元祐。赣派以陈三立为首,宗祖韩愈、黄庭坚,承宋代江西诗派之风。浙派以沈曾植为代表,诗尚险奥。总的倾向而言,同光体诗人在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思想较保守,作品的时代气息较淡薄。尤其是清亡后,他们的诗作充满复辟思想和遗老情绪。艺术倾向是独创求新,虽然由于他们只是从古书中寻找创作源泉,因而未能找到诗歌的新出路,但他们的创新努力,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

  32.桐城派是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因为该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有“桐城派”之称。思想上尊崇程朱理学,散文上近接唐宋派,远宗唐宋八大家,强调以严整之文,明封建纲常之道。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做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33.阳湖派是清一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作家恽敬、张惠言、李兆洛及大部分后继者均是阳湖(今常州)或阳湖附近人士而得名。阳湖派崇尚桐城之“义法”,古文上宗唐宋以至秦汉。但他们不满意桐城派散文内容的单薄和风格的枯板,企图驰骋于先秦诸子百家,以充实的才学为文坛起衰振弊。

  34.甲午战争后,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形成了一个文化运动,在诗歌界形成了诗歌改良运动,即梁启超《夏威夷游记》中提出的诗界革命,这是对古

  典诗歌进行的改良,虽然在改造诗歌的语言和格律方面最终未能有根本性的改变,但在开拓题材及开辟诗境方面有不少创新。最早从理论和实践上开辟道路的是黄遵宪,通过诗界革命,近代爱国诗歌大致完成了具有近代历史文化特点的转型,形成了自身的品格与风貌。

  35.这是以曾国藩为首,曾门四弟子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吴汝纶,及郭嵩焘、李元度、王先谦等为代表的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派别。在桐城派影响之下,曾国藩把“经济”融入到义理、考据、辞章之中的理论,极大调动起对传统伦理秩序及文化恋恋不舍又冀学西学以自强的传统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他们在文学思想上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主张严守桐城“义法”,维护桐城正统地位。另一方面,他们又强调顺应洋务思潮,使桐城文章能承载西学的广泛内容。

  36.为适应政治改良运动蓬勃开展的形势,梁启超创造了一种自由化、通俗化、半欧化的新文体。其特点是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形式上散行和排偶、白话和韵语错杂相间,古老典故和新式名词兼而有之,中国语汇和外文句式并行不悖,挥写自由不羁,感情真挚而强烈,富有煽动性和感染力。这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了开通民智,创造的一种信笔直书、激情充沛、通俗明晰的新体散文。

  37.诞生于十八世纪中叶稍后的《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佳构杰作。“红学”是指以《红楼梦》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成为上一世纪国学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显学(其余二种为“敦煌学”、“甲骨学”)。毛泽东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称其为中华文化中唯一值得骄傲的珍品。

  38.所谓脂评本,系《红楼梦》一抄本。共有评语3000多条,评者主要是脂砚斋和畸笏叟等。这些人的真实姓名已难考,但可以知道的是他们与曹雪芹关系非常密切。脂评本对研究《经楼梦》的创作过程和曹雪芹的生平思想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

  39.侠义,即侠客义士。唐传奇中的《无双传》、《虬髯客传》是文言侠义小说;《三言》中的《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是白话侠义小说,自然,《水浒传》也与侠义小说相交叉。仗义锄奸除恶是侠义小说的主旨。

  40.公案小说的名称始见于宋代说话中的“说公案”,即折狱,是关于作案、报案、审案、破案的故事。《唐语林》中的《张说为证》、《武三思得幸宫中》是文言公案故事,著名的《错斩崔宁》(《三言》中为《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是白话公案小说。公正审案,洗雪冤狱是公案小说的主旨。

  41.狭邪小说是世情小说流变之一,或者说才子佳人小说的演变。“狭邪”亦为“狭斜”,本义狭路曲巷,后称娼妓所居处。以题材而言,若算上短篇小说,则远接唐传奇,除《李娃传》以外,尚有《游仙窟》、《霍小玉传》;白话小说,在“三言”、“二拍”中就有很多。作为长篇小说中的一类,大约产生于道光以来。这期间绵延产生了《品花宝鉴》、《风月梦》、《青楼梦》、《花玉痕》、《绘芳录》、《海上花列传》、《海天鸿雪记》等等。

  42.在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的世纪之交,小说界涌现出大量的揭露官场黑暗、抨击时政积弊、暴露社会丑恶的小说,而以《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为其中的代表,鲁迅以为尚不够称为讽刺小说,乃别称为“谴责小说”。因此,“谴责小说”也可以说是《儒林外史》讽刺风格所流变与衍生的。

  43.苏州派是指清初出现的以李玉为代表的重要戏剧流派。另有朱素臣、朱佐朝、叶时章、张大复等。他们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相近,都来自社会的中下层,大多毕生从事戏剧创作,多写关注现实的政治剧和时事剧,他们既精通音律,又熟悉艺人,其剧作适合搬上舞台演出,具有较强的市民色彩。

  44.李玉在明亡前所作的最有影响的戏剧

  “一笠菴四种曲”,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又名“一人永占”。

  45.清康熙年间的剧坛上,出现了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代表着清前期戏曲的最高成就,当时有“南洪北孔”之誉。

  46.清代戏剧到乾隆年间,统治剧坛的昆曲日渐衰落下去,代之而起的是地方戏的兴盛,出现了清中叶所谓的“花雅之争”。李斗《扬州画舫录》云:“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可见当时扬州的花部已支派繁盛,而京师更是南腔北调汇聚一城,争奇斗艳。

  47.清代戏剧到乾隆年间,统治剧坛的昆曲日渐衰落下去,代之而起的是地方戏的兴盛,出现了清中叶所谓的“花雅之争”。李斗《扬州画舫录》云:“雅部即昆山腔。

  三、问答题答案

  1.“公安”派反对拟古和求新主变,他们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为纲要,正式提出并阐发了性灵说,“性灵”一词指性情、感受、天性、灵性等传统意义,又接受了心学、庄禅之学的影响,伸发了李贽童心说中推重真心本性、反对理法束缚的思想,要求破除从内容到形式的一切清规戒律,最充分最自由地表现个性和真情实感,向文学自身回归。

  2.张岱小品文风格质朴自然,不重雕镂,不求奇峭,行文构思简洁明快,文脉清朗,语言清新空灵,合谐趣于雅趣之中。文中偶有奇崛的句法,也是凝炼而传神。张岱的小品叙事中常带感情,显示出语意深厚,抒情喻志的意趣美。《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

  3.诸葛亮的主导性格是智慧与忠诚,在赤壁之战中,正确确定联孙拒曹的方针;接着舌战群儒,说服孙权,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呈火攻计,借东南风,智算华容道,乘机借荆州,诸葛亮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展示。诸葛亮成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的象征,小说正是通过诸葛亮颂扬中华民族的智慧。诸葛亮的第二个性格特征是忠诚。诸葛亮在刘备生前忠于刘备,刘备死后则忠于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则是忠臣形象的最典型的概括。

  4.题旨比较复杂。一是《水浒传》最早版本的名称为“忠义水浒传”,明杨定见《忠义水浒传全书小引》中说:“《水浒》而忠义,忠义而《水浒》也。”这里把小说的主题认定为“忠义”。二是清代《水浒传》之遭禁,即为“诲盗”,这表明了广大封建统治阶级对《水浒传》主题的看法。三是“文革”前长期流行的观点是把《水浒传》的题材看成是描写农民起义,把题旨归结为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罪恶及分析农民起义失败原因的小说。而“文革”以后,有学者根据梁山好汉出身成份认为是描写市井细民心态的小说。以上可以看出由于阶级、阶层以及视角的不同导致认识主题的差异。

  5.《水浒传》的叙事线索是纵向进行的,以第71回“梁山英雄排座次”为界限,上半部以各路英雄的“逼上梁山”为线索,依次环连扣结地叙述各位(路)英雄的不同遭遇,殊途同归于梁山水泊大聚义的故事;下半部则是梁山义军迎击官军、接受招安、奉诏征辽、(120回本有征田虎、王庆)平定方腊、期间众英雄次第阵亡、病死、回家、出走,宋江卢俊义等班师受赏、权奸下毒、被害致死,完成悲剧结局。使读者觉得线索清晰,情节连贯,故事完整。为此后的英雄传奇类长篇小说提供了一定的范式。

  6.首先是自觉地遵循了生活与艺术的的规律,其次是《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深得典型化的神髓,《水浒传》已经注意到了性格的发展及其过程,从而演绎事态变化的必然。

  7.《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前人从传统的角度就总结有——倒插法、夹叙法、草蛇灰线法、大落墨法、绵针泥刺法、背面敷粉法、弄引法、獭尾法、正犯法、略犯法、极不省法、极省法、欲合故纵法、横云断山法、鸾胶续弦法等等。(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水浒传》形象生动乃至纯净规范的白话语言,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成为后来长篇小说的规范。叙述时准确、干净,描写时生动、形象,而作对话语言时,则是符合说话人的职业身份、性格特征、语言场景,无论是故事的叙述还是到人物的塑造,几乎到了完美的境界。三《水浒传》后半部分的叙事模式成了后来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四《水浒传》中的人物类型也成为后来英雄传奇小说仿效的方面,其故事题材成为别的艺术样式的渊薮。

  8.孙悟空大智大勇、无私无畏,他的坚忍不拔、争强好胜,蔑视礼法、桀骜不驯,机敏乖巧、乐观诙谐,是人们仰慕乃至企及的英雄。也有凡人的缺点,他容易冲动,他爱捉弄人,他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遵循“好男不与女斗”,他有时也使气任性,而惟其如此,神猴就更加人化,也更真实,更得到人们的喜

  爱。

  9.一叙事线索更加明晰,二结构上更加程式化,三风格上追求奇幻与诙谐。

  10.西门庆的形象通过“三维”而立体塑造的。一是通过贿赂建立保护自己的官府黑网。二是他用掠夺手段聚敛钱财。三是他的“穷淫极欲”。西门庆是个实足的恶棍,恶贯满盈。

  11.首先,《金瓶梅》的出现,使得中国长篇小说的题材类别趋于完备,形成了封闭的题材圈环。第二,长篇小说的创作从《金瓶梅》开始,进入了文人独立创作的时代。而《金瓶梅》在创作经验、创作艺术上的一些突破尤其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故事生活化。二、结构网络化。三、人物立体化。四、语言俚俗化。

  12.“三言”、“二拍”应属世情小说,把涉及有情爱的“烟粉”归入爱情一类,则此类小说占有最大的比例。这一类小说的可取之处,是越来越把女人当作人来尊重,从而体现出一定的平等意识,张扬着婚恋自主,男女平等。第二个重要方面,是及时叙写新兴的商贾阶层,肯定他们的价值,为他们代言。抨击权奸误国、官场腐败、社会黑暗是“三言”、“二拍”又一个重要的内容。“三言”、“二拍”还通过“公案”、“朴刀”、“灵怪”、“神仙”等故事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形形色色。

  13.一是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三言”对人物的刻划是多角度和全方位的,二是情节结构更加追求完整与曲折,既行云流水,亦波谲云诡;每于意料之外,又在事理之中。三是语言的、环境的、心理的等等都取得了成功,对后来的小说创作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14.一明初,承元末散曲余绪仍采用北曲。影响最大的散曲作者是皇室贵族朱有燉,雍容华贵、放逸闲适。二是嘉靖前后,进入最为兴盛的时期,南散曲开始出现,但北散曲仍然占有很大优势。代表作有沈仕、杨慎、冯惟敏、薛论道、梁辰鱼,作品的风格也更为多样化。三是晚明,最高成就是北散曲。但梁辰鱼开创了以昆曲写散曲的先例即所谓的“南散曲”。渐成为散曲的主流。加速了散曲的雅化和词化。艺术上彻底雅化、程式化,元末散曲的自然朴实和真率豪放的风格因此退化。较前一阶段反呈衰退之势。晚明散曲较著名的作者有赵南星和施绍莘等。

  15.明传奇比明杂剧更为自由和灵活。明传奇的规模更加庞大,可以几十出以上。在曲调曲牌上,明传奇可以借宫犯调,不像杂剧那样一折只能使用同一宫调;角色行当上,明传奇的划分更为细致,除了生旦净末丑贴外等基本类型外,又分为小生,小外,老旦,小旦,副净,副末等;总体而言,明传奇在体制上兼取了南戏与杂剧之长而又有所超越,从而受到了从文人到一般民众的喜爱。

  16.汤显祖有着鲜明进步的文学观。自觉地运用泰州学派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哲学武器,通过文学的形式以情格理。认为“情在而理亡”(《沈氏弋说序》),从而提出了富有挑战意义的“至情”论,并以此作为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在创作实践上,准确抓住了文学描写人性、反映人的生命欲望和生命活力的“真情”这一艺术特征,从而表现了个性解放的可贵精神。因此,汤显祖以显著的创作实绩,赢得了“言情派”代表的美誉。此外,汤显祖以其超人的艺术才华为基础,十分强调发扬作家的个性和创造性,因而在创作方法上,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主张作家在创作上

  充分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是汤显祖追求文章尚奇的又一特色,并对比他稍后的公安派提倡的“性灵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7.取材于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在此基础上,汤显祖刻意强调了杜与柳双方门第之悬殊,并围绕争取爱情自由这一根本戏剧冲突而展开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时还强化了二人爱情历程的艰难性。

  18.杜丽娘作为“情”的化身,是继崔莺莺之后又一位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她长在深闺,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而苦闷忧郁。直到游园惊梦时,迸发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对理想异性的热切渴望,这是来自于生命的自然冲动,来自于“欲”的追求,正是这种由“欲”到“情”的渴望和无法如愿的冷酷现实,使她只能在梦中与虚幻的情人幽会,顽强执著的追寻幸福。她因情而死,死而复生,深刻蕴含着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反映着情对理的胜利。

  19.一、在前人著作的基础上,对南曲七百多种曲牌进行正误考订,编辑整理了《南九宫十三调曲谱》,成为后人制曲和唱曲的权威法则,因而成为曲学大师。二是他论曲追求格律至上,推崇本色当行,因而又被奉为“格律派”的代表。

  20.袁枚论诗近承公安派,接过他们的性灵大旗,抒写个人情性,尤其是男女之情。这是对晚明公安派个性解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相比明公安派,袁既有具体系统的理论,又有创作实践。

  21.纳兰性德的生活面比较窄,纳兰词在内容上主要是悼亡、恨别、男女情思、赠答酬唱、咏物怀古等几个方面,词作基本上不涉及到社会政治生活。相比之下,纳兰词自然要逊于明末陈子龙及清初陈维崧等人的词作,但以一个初入中原的正黄旗俊逸少年,竟能有如此的奇情壮采,不能不说是文坛上的奇迹。

  22.明末清初的浙江词风大抵承袭《草堂》、《花间》余风,表现出相当严重的冶荡风习。朱彝尊等倡导醇雅、宗法清空,对廓清纤仄绮靡的风尚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然而,随着时势的变迁,各自心态的演化,特别是朱彝尊的穷通更替,浙派也渐趋蜕退,开始播扬另一种颓风。到了嘉庆、道光年间,浙西派的末流,因务求纤巧而逐渐流于浮薄空疏;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

  23.《聊斋志异》的情节特色:简而多曲,变而近理。简捷是《聊斋》进入叙事的重大特色,从不盘马弯弓,远套绕接,于是小说不枝不蔓,干净短小。“简”不等于“直”,不等于“平”;而是简而多曲,简中有变,变而近理;于是小说精悍、精彩,引人入胜。

  24.全面的讽刺艺术。不仅仅是艺术手法,而是创作的思想。体现在情节、细节的设置,甚至还体现在小说人物的取名。

  25.独特的结构艺术。《儒林外史》

  的叙事方式与此前的长篇小说有着根本的区别,而且与此后的、乃至外国的古今长篇长篇小说均有明显的不同。长篇小说的叙事方式一般多由一个或几个命运关合的主要人物经历一件或一串互有因果关系的基本事件,构成连贯完整的故事格局。而《儒林外史》不是如此,既找不出这一个或几个命运关合的主要人物,更找不出一件或一串互有因果关系的基本事件。长篇小说的结构线索是有特定的含义的,即是主要人物经历基本事件的过程脉络。从这个意义上说,《儒林外史》是没有结构线索的。在《儒林外史》里,通常是由前一个人物“遇”着了后一个人物,前一件事情“连”到了后一件事情;而后一个人物与后一件事情一旦进入叙事过程,则前一个人物与前一件事情不再理会了。因此,《儒林外史》的叙事模式是将叙及的人物与事件按照逻辑意义作连缀展览。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儒林外史》的叙事特点有一段精辟的概括:“唯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26.黛玉与宝钗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两个形象,是中国文学殿堂里光彩照人的形象。她们美丽、聪明、清纯、灵秀得令须眉俗物自惭形秽是她们的共性,她们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黛玉是孤高自许,我行我素,从不矫饰,以自己的本真冷对周围环境,保持自己的尊严。宝钗是安分随时,装愚守拙,深藏不露,以逢迎保护自己的安全。黛玉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泥沟”的倔强;宝钗则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灵活。黛玉敢露“半卷湘帘半掩门”的棱角与“偷来梨花三分白”的野气;宝钗则是“珍重芳姿昼掩门”的矜持与“淡极始知花更艳”的机巧!林黛玉呈现着“孤标傲世”、“幽怨谁诉”的悲剧才女的形象,而薛宝钗在隐透出“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冷艳美人的形象。她们之间是个性的差异而不是形象的对立。因为在四十回、四十二回、四十五回二人的交心中,黛玉对宝钗的“封建”淑女的的观点不但全盘接受,而且感激有加。她们在作者的心中与笔下,是不同类型的美的极致!她们,“貌-兼美”、“才-并秀”、“德-趋同”。

  但是她们最大的相同点却是悲剧结局,即“木石前盟”的悲剧与“金玉姻缘”的悲剧。假如对她俩悲剧作比较的话,黛玉与宝玉的死别(这里不以续作“调包计”为依据)乃身不由己,也由不得贾宝玉;而宝钗与宝玉的生离,却全出宝玉之“忍”心与“世人莫忍为之毒”(第21回脂批)。以此而言,宝钗的悲剧更甚矣!也使宝玉的人生悲剧更强烈彻底。

  27.《红楼梦》一般称作有两大版本系统,一是脂批本系统,一是程刻本系统。所谓脂批本,指在小说上留有作者的的亲友脂砚斋等人(至少还包括畸笏叟)

  批语的本子。这类本子的书名通常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些本子都是作者原作的八十回本,一开始以抄本的方式流传的。脂批本发现于上一世纪的二十年代,数十年间络续发现十余种,最重要的本子有《甲戌本》、(见书影)《己卯本》、《庚辰本》、《梦稿本》、《王府本》、《戚序本》、《甲辰本》、《列藏本》等。由于“脂砚与雪芹同时人,目击种种事故,批笔不从臆度”(早期《甲戌本》收藏者刘铨福跋语),因此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程刻本是指苏州书商程伟元请人补葺整理成一百二十回,在乾隆五十六年辛亥冬(1791)以萃文书屋名义用活字排印的本子,书名题为“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此书的前八十回与脂批本系统十分接近。而在两个多月以后,进入乾隆五十七年初春,程伟元又搜集各种本子作了汇校改订,再度排印出版。人们称前一种为程甲本,后一种为程乙本。此书一经问世,由于其具有完本的状貌,随即风行天下,后来的坊间本大多以程乙本为源头而刻印,几乎将其它本子淹没。其实,叙写八十回后的并非程伟元一家,但经过淘汰筛洗留存的主要是程刻本。程伟元所邀补葺之人是高鹗,高鹗补葺中创作的部分到底有几许则很难确定。

  28.在《闲情偶寄》里,关于戏剧创作,他分为“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浑”、“格局”六章,强调“填词之设、专为登场”,认为“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正是在抓住戏曲是代言的舞台艺术这一特性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创作原则。首先,在戏剧整体构思上要“立主脑”。通过剧中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体现“作者立言之本意”;其次,在选材和描写上,要“脱窠臼”。摆脱陈规俗套,追求新奇,体现自己的创造力;第三,在故事情节上,要“密针线”。前伏后应,不露破绽,使全剧成为艺术整体;第四,“剪头绪”。为突出全剧主线,将旁见侧出的枝蔓删削掉,毫不吝惜。第五,在语言上,要求“贵显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让观众能听懂,能领会。此外,他还着重提出宾白“当与曲文等视”,使之相互映发。这些从演出效果出发的创作经验之谈,既有对前人戏曲创作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又对后人戏曲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29.《长生殿》长达五十出。全剧故事情节基本沿袭白居易的《长恨歌》,但作为戏剧作品,人物增多、场面扩大、内容更为丰富。它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并以安史之乱的政治事件既作社会背景烘托又与之相互激发,写出了帝妃的爱情带来了政治灾难和百姓的苦难。前半部是现实主义的描写,后半部是浪漫主义的虚构,写唐明皇与杨贵妃一在人间,一在天上,刻骨相思,后在月宫团圆,呈现出“人”字形结构。因而情节曲折、场面阔大、组织严密、线索分明,是一部富有演出效果的大型戏剧。

  30.杨贵妃形象塑造得生动和丰富。在她的身上,突出地表现出“情”和“妒”的性格特征,而“妒”却源于“情”。

  31.清代戏剧到乾隆年间,出现了新的转折。即统治剧坛的昆曲日渐衰落下去,代之而起的是地方戏的兴盛,出现了清中叶所谓的“花雅之争”。李斗《扬州画舫录》云:“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可见当时扬州的花部已支派繁盛,而京师更是南腔北调汇聚一城,争奇斗艳。乾隆四十四年(1779),秦腔表演艺术大师魏长生进京,与昆、高(弋阳腔在京的分支)二腔争胜,秦腔渐占上风,受到清廷干预,被迫离京。到了乾隆五十五年(1790),恰逢乾隆皇帝80大寿,在扬州的徽班,由高朗亭率领进京,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组成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春台、和春三班,接踵而来,这就是戏剧史上有名的“四大徽班”进京。徽班以唱二簧调为主,并融合秦腔、昆腔曲调,逐渐风行开来。到了道光年间又与湖北艺人带来的西皮调相结合,采用北京语言,适应北京风俗,改造发展成一种新的徽剧,即皮簧戏,又名“京剧”。京剧以其精美的唱腔和表演艺术,逐渐流行各地,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四、论述题参考答案

  1.《三国志演义》的叙事脉络基本遵循治——乱——治,合——分——合的线索结构全书的,这既是历史的真实,也是儒家的历史观念。一、虚实结合,据史演义。二、辨状编结,突出主干。三、战争谋略,各尽其宜。四、人物众多,个性鲜明。小说塑造人物的经验也是值得注意的,“出场定格”的性格恒定是《三国志演义》人物塑造的特色。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2.一是创造了超群绝伦的英雄群像,也塑造了各阶级、各阶层,各行各业中的艺术典型,贪官污吏如高俅,土豪劣绅如祝朝奉,帮闲泼皮如陆谦,虔婆淫妇如阎婆,再如何九、郓哥、董超、薛霸、西门庆、蒋门神、李鬼、王伦都在那一类中能看到他们的影子。二是个性鲜明,典型化;性格相近又有不同之处。注意到了性格的发展及其过程,从而演绎事态变化的必然。“出场定格”式描写人物。

  3.《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号称四大奇书,四部小说的形成次序、成书过程、结构特色具有一定的逻辑必然性。一、首先随着世情小说《金瓶梅》的出现,中国的长篇小说的题材就基本齐全了,形成了封闭的题材“圈环”,以后的长篇小说的题材基本不超过这一圈环。其次,长篇小说对创作的题材内容有一个从依傍渐进到独创的过程。《三国志演义》是历史小说,其内容的依傍最多,《金瓶梅》则是世情小说,在内容上一无依傍,而《水浒传》与《西游记》正体现了依傍的渐次减少的过程。这符合人的认识客观世界逐渐转化为自我创造的认识规律的。二、这四部小说的成书过程也体现了这一规律。《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几乎如出一辙,都经历了史书记载(详略有别)、民间故事的长期流传、瓦肆勾栏的评话期、元杂剧的演绎期,最后由文人整理创作。三、这四部小说的结构特色是各有特点的,似乎并无规律,其实体现了由无到“粗”,由“粗”到成,由成到“精”的过程。

  4.一是统治者对小说控制力度的松弛。二是明代中期以后整个社会对商品经济态度的转变,促进了小说创作的繁荣。三是自身生产能力的极大进步是重要原因。

  5.杜丽娘作为“情”的化身,是继崔莺莺之后又一位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她长在深闺,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而苦闷忧郁。直到游园惊梦时,迸发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对理想异性的热切渴望,这是来自于生命的自然冲动,来自于“欲”的追求,正是这种由“欲”到“情”的渴望和无法如愿的冷酷现实,使她只能在梦中与虚幻的情人幽会,顽强执著的追寻幸福。她因情而死,死而复生,深刻蕴含着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反映着情对理的胜利。

  这正是汤显祖在剧中提到的“情”,体现了历史性的进步。即肯定了由“欲”到“情”的自然合理要求,表现了由“欲”到“情”的升华过程,体现了个性解放的人文精神。

  “情”,狭义的理解即是爱情;广义的理解,即是人的自然要求。这种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的艺术表现,使得《牡丹亭》既属于它那个时代,又超越它那个时代,而具有不朽的价值。面对着以理格情、无视人性尊严的现实,他自觉地运用泰州学派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哲学武器,通过文学的形式以情格理。认为“情在而理亡”(《沈氏弋说序》),从而提出了富有挑战意义的“至情”论,并以此作为文学创作的出发点。《牡丹亭题词》:“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这就在创作理论上,找到了当时所能提供的反对扼杀人性的有力武器;在创作实践上,准确抓住了文学描写人性、反映人的生命欲望和生命活力的“真情”这一艺术特征,从而表现了个性解放的可贵精神。因此,汤显祖以显著的创作实绩,赢得了“言情派”代表的美誉。

  6.《聊斋志异》的文体特色:亦虚亦实,有长有短。结构特色:人以统事,单线结事。情节特色:简而多曲,变而近理。环境特色:亦真亦幻,表幻里真。人物特色:丰采各具,群像环列。语言特色:简练雅洁,灵活多样。

  7.一是以宝黛爱情为中心,写出了社会悲剧:官僚政治的腐败,奢侈荒淫的生活,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事实。二是道德文化悲剧:以牺牲个人价值来换取社会体制的稳定。宝玉的失败,是道德文化教育和个人的双重悲剧。三是人生悲剧,小说彻底抛弃了那种自欺欺人的幻想。

  8.比较与映照是小说的一个美学理念。一、《红楼梦》中的地位相似的人物几乎都是成对出现的。这种手法的妙处是比较可以凸显个性,映照可以衬托形象。二、事件的描写也是采用这理念。既比照了事件,更比照了人物描写。三、“草蛇灰线,伏笔千里之外”。

  9.这两者是矛盾的关系。长生殿兼有爱情与政治双重主题,对李杨爱情是歌

  颂的,站在国家的角度,对他们又是谴责的。这对矛盾的处理是探讨此剧思想意蕴的关键。一是作家对李杨歌颂又批判并不矛盾。爱情是真挚的,但身为帝妃不能振国兴邦也是事实。二是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思考,试图用佛家的色空观来消弥矛盾的存在,情缘总归虚幻。

  10.思想内容:“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剧作通过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南明王朝旋立旋亡的历史,总结历史教训和抒发兴亡之感。剧中侯李爱情从一开始就染上了政治色彩,随着南明政治风云变幻而曲折不断。最后在南京棲霞山白云菴相会时,正要旧情萌发,被张道士大声喝斥,两人如梦初醒,双双入道,象征着他们坚贞爱情的桃花扇被揉碎在斋坛之下,宣告美好的爱情以悲剧告终。

  社会意义:

  “借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的主题,引发人们在进行历史审视的同时,对现实和未来产生深沉的思考。

  11.《桃花扇》体现了高超的结构艺术。《桃花扇》有一个明确的“纲领”性的戏剧结构。它把剧中男女主人公及其他人物分成左、右、奇、偶、总五种,紧紧围绕着“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主题,以侯李爱情纠葛为中心线索,让剧中人物的位置各得其所,有条不紊,做到了“明如鉴、平如衡”(《桃花扇考据》)。离合之情由兴亡所致,兴亡之感由离合所生,环扣得十分巧妙。特别是侯李二人的定情信物——一柄宫扇,在塑造人物和推动剧情发展上起了重要的点睛作用。宫扇的出现,表明侯、李爱情的产生;美人鲜血染成的桃花,象征他们爱情的忠贞和曲折;最后桃花扇揉碎于斋坛之下,说明他们的爱情以悲剧告终。而这一系列过程又与那个特定的政治形势紧密相关。这种艺术结构正如作者所说:“桃花扇譬则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桃花扇》凡例)。

  12.首开近代散文之风的是龚自珍。一其散文带有经世致用的特点,他把学术和政治统一起来,体现了他“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学”(《乙丙之际著议第六》)的思想。二体现了近代文学求变求新的观念,冲破历来散文创作的陈规,力辟新径,形成一种精悍犀利、恢诡典丽的独特风格。这种经世散文的出现动摇了桐城派等古文流派的正宗地位,为晚清梁启超等人的“新文体”开辟了道路。

篇六: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系统化的著名戏剧理论家是谁

  

  元明清习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清初论诗主张“神韵”的是()。

  A、王士禛B、朱彝尊C、施闰章D、宋琬

  2.

  清代诗坛上,人称“随园先生”的是()。

  A、厉鹗

  B、翁方纲

  C、袁枚

  D、沈德潜

  3.

  清代讲唱文学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弹词,其中最优秀的作品是()。

  A、《天雨花》B、《再生缘》C、《笔生花》D、《榴花梦》

  4.

  《三国志演义》的结构是宏伟而严谨的,贯穿全书的主线是()。

  A、蜀汉的兴衰B、吴蜀的矛盾斗争

  C、蜀魏的矛盾斗争D、吴蜀魏的矛盾斗争

  5.

  按照作品内容的主要特点来分类,《水浒传》属于()一类。

  A、历史演义小说B、英雄传奇小说C、神魔小说D、侠义公案小说

  6.在戏曲史上较早、较完整地反映当时的政治事件,竭力严嵩罪行的作品时()。

  A、《宝剑记》B、《浣纱记》C、《鸣凤记》D、《红梅记》

  7.

  猴行者的形象最早出现于()。

  A、《大唐西域记》B、《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C、《大唐三藏取经诗话》D、《罗摩衍那》

  8.

  主要运用双线并进、交错映照手法结构全剧的作品是()。

  A.《梧桐雨》B.《赵氏孤儿》C.《陈州粜米》D.《琵琶记》

  9.

  元代后期杂剧作家中创作成就最高的是()。

  A.乔吉

  B.郑光祖C.钟嗣成

  D.宫天挺

  10.

  《琵琶记》是()。

  A.元杂剧

  B.诸宫调C.散曲

  D.南戏

  11.《陈抟高卧》作者是()。

  A、王实甫B、马致远C、乔吉D、郑光祖

  12.

  高明的《琵琶记》标志着南戏的成熟,被称为()。

  A、浪子班头B、南曲之祖C、元人第一D、南戏祖师

  13.

  明代传奇第一次用昆腔曲调写作的是()。

  A、《鸣凤记》B、《宝剑记》C、《杀狗记》D、《浣纱记》

  14.

  “一人永占”是指哪个作家创作的戏剧()。

  A、李玉B、李渔C、吴伟业D、尤侗

  15.

  《寒花葬志》是明代散文家()的作品。

  A、归有光B、王世贞C、李梦阳D、宋濂

  16.

  《聊斋志异》的版本中,一般通行本的底本是()。

  A.手稿本B.铸雪斋抄本C.青柯亭刻本D.会校会注会评本

  17.()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

  A.翁方纲B.袁枚C.沈德潜D.郑燮

  18.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的作者是()。

  A.高启B.刘基C.于谦D.唐寅

  19.

  吴江派主要是()。

  .

  A.强调文学性B.强调舞台性C.强调通俗与典结合D.注意宾白与词曲的写法

  20.

  《南词叙录》一般认为是()所作。

  A.徐渭B.周德清C.吕天成D.王九思

  21.元代出现了一大批杂剧的优秀作家,《析律志》说:“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的作家是()。

  A.王实甫B.关汉卿

  C.马致远D.高明

  22.

  在众多著名元曲作家中,有一位天资很高,被誉为“曲状元”的作家是()。

  A.马致远B.张养浩C.张可久D.乔吉

  23.“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语言的一大特色。

  A.《三国演义》B.《红楼梦》C.《西游记》D.《儒林外史》

  24.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提倡的口号

  A.公安三袁B.袁枚C.前后七子D.沈德潜

  25.

  《西湖七月半》是()的作品。

  A.袁宏道B.徐霞客C.张岱D.祁彪佳

  26.

  《报刘一丈书》是()的作品。

  A.袁宏道B.徐霞客C.张岱D.宗臣

  27.

  “性灵论”的倡导者是()。

  A.沈德潜B.袁枚C.王士祯D.翁方纲

  28.

  《风筝误》是()的作品

  A.汤显祖B.白朴C.李玉D.李渔

  29.

  下列哪部小说属于炫耀学问的?()

  A《说岳全传》B《西游记》C《镜花缘》D.《歧路灯》

  30.

  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称下列三人为《三国演义》“三绝”

  ()。

  A.刘备、关云长、张飞B.刘备、诸葛亮、关云长C.曹操、关云长、张飞

  D.诸葛亮、曹操、关云长

  31.白朴所写的《墙头马上》是一部()。

  A.爱情喜剧

  B.历史剧C.神仙道化剧

  D.讽刺喜剧

  32.

  在“元曲四家”中,擅写神仙道化剧的是()。

  A.关汉卿

  B.王实甫C.白朴

  D.马致远

  3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曲史著作《录鬼薄》的作者是()。

  A.郑光祖

  B.周德清C.乔吉

  D.钟嗣成

  34.

  公安派中,小品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A.袁宗道

  B.张岱C.袁宏道

  D.归有光

  35.

  把清代文言小说创作推向高潮的著作是()。

  A.《聊斋志异》

  B.《虞初新志》C.《夷坚志》

  D.《阅微草堂笔记》

  36.

  标志着申国古代戏曲理论系统化的著名戏剧理论家是()。

  A.李渔

  B.洪昇C.吴伟业

  D.李贽

  37.

  《金瓶梅词话》的作者署名为()。

  A.王世贞

  B.屠隆C.冯梦龙

  D.兰陵笑笑生

  38.

  奠定汤显祖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大家地位的作品是其“临川四梦”中的.

  ()。

  A.《紫钗记》

  B.《牡丹亭还魂记》C.《南柯梦记》

  D.《邯郸梦记》

  39.

  王士祯提出了()。

  A.神韵说

  B.肌理说C.性灵说

  D.格调说

  40.

  使桐城派的文学理论更加完整、更加系统化的作家是()。

  A.刘大櫆

  B.姚鼐C.方苞

  D.梅曾亮

  41.在众多著名元曲作家中,有一位天资很高,被誉为“曲状元”的作家是()。

  A.马致远B.张养浩C.张可久D.乔吉

  42.我国小说开始由说书体向小说家小说过度的标志,是我国第一部文人个人创作的长篇小说()。

  A.《三国演义》B.《红楼梦》C.《西游记》D.《金瓶梅》

  43.赵盼儿这一戏剧人物见于()

  A.《拜月亭》

  B.《调风月》

  C.《救风尘》

  D.《望江亭》

  44.清代最流行的《水浒传》版本是()

  A.一百回本B.一百二十回本C.七十回本D.二百四十回本

  45.

  第一部被介绍到西方去的中国戏剧是()

  A.《窦娥冤》

  B.《汉宫秋》

  C.《赵氏孤儿》

  D.《张生煮海》

  46.

  敢于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女性形象沈琼枝出自()A.《聊斋志异》B.《露泪缘》C.《侠女奇缘》D.《儒林外史》

  47.

  合称为"一人永占"的四个剧本的作者是()A.桂馥B.李玉C.丘园D.尤侗

  48.

  下列汤显祖《牡丹亭》唱词中,暗喻青春蹉跎之意的是()。

  A.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B.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C.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D.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縻外烟丝醉软

  49.

  作为读书人典范的王冕形象出自()A.《聊斋志异》B.《野叟曝言》C.《蟫史》D.《儒林外义》

  50.

  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是()A.沈千运

  B.沈雄C.李良年

  D.张惠言

  51.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

  A.白朴B.张养浩C.刘时中D.睢景臣

  52.

  纳兰性德的词集名()。

  A.《迦陵词》B.《饮水词》C.《味隽斋词》D.《人间词》

  53.《三遂平妖传》的作者是()

  A.余邵鱼B.冯梦龙C.罗贯中D.施耐庵

  54.在《儒林外史》中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塑造的艺术形象是()。

  A.杜少卿B.杜慎卿C.庄绍光D.景兰江

  55.

  清初被并称为“南洪北孔”的两位戏曲家的代表作是()。

  A.《桃花扇》

  《牡丹亭》B.《琵琶记》

  《桃花扇》

  C.《长生殿》

  《桃花扇》D.《长生殿》

  《清忠谱》

  56.

  宋元“话本”属于()。

  A.文言短篇小说B.白话短篇小说C.笔记小说D.长篇章.

  回小说

  57.

  鲁迅评()的结构为“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A.《三国演义》B.《红楼梦》C.《西游记》D.《儒林外史》

  58.

  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属于()。

  A.传奇

  B.南戏C.杂剧

  D.院本

  59.

  纳兰性德的词集名()。

  A.《迦陵词》B.《饮水词》C.《味隽斋词》D.《人间词》

  60.

  《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

  A.关汉卿

  B.王实甫C.董解元

  D.马致远

  61.《陈抟高卧》作者是()。

  A、王实甫B、马致远C、乔吉D、郑光祖

  62.

  高明的《琵琶记》标志着南戏的成熟,被称为()。

  A、浪子班头B、南曲之祖C、元人第一D、南戏祖师

  63.

  明代传奇第一次用昆腔曲调写作的是()。

  A、《鸣凤记》B、《宝剑记》C、《杀狗记》D、《浣纱记》

  64.

  “一人永占”是指哪个作家创作的戏剧()。

  A、李玉B、李渔C、吴伟业D、尤侗

  65.

  《寒花葬志》是明代散文家()的作品。

  A、归有光B、王世贞C、李梦阳D、宋濂

  66.

  《聊斋志异》的版本中,一般通行本的底本是()。

  A、手稿本B、铸雪斋抄本C、青柯亭刻本D、会校会注会评本

  67.()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

  A.翁方纲B.袁枚C.沈德潜D.郑燮

  68.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的作者是()。

  A、高启B、刘基C、于谦D、唐寅

  69.

  《大唐三藏取经话》属于()话本。

  A、小说B、讲史C、说铁骑儿D、说经

  70.

  《南词叙录》一般认为是()所作。

  A、徐渭B、周德清C、吕天成D、王九思

  71.宋濂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被朱元璋誉为()。

  A、天下文章第一B、文臣第一C、开国文臣之首D、一代词臣

  72.()是桐城派的奠基者。

  A、戴名世B、方苞C、刘大櫆D、姚鼐

  73.

  提出“神韵说”的是()。

  A、王士禛B、沈德潜C、翁方纲D、袁枚

  74.

  将以玄奘为中心的历史事件衍化为文学形态故事的是()。

  A、《大唐西域记》B、《唐三藏西天取经》

  C、《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D、《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75.《圆圆曲》的作者是()。

  A、钱谦益B、吴伟业C、龚鼎孳D、吴嘉纪

  76.

  莘瑶琴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乔太守乱点鸳鸯谱》B、《滕大尹鬼断家私》

  C、《卖油郎独占花魁》D、《张廷秀逃生救父》

  .

  77.

  敢于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女性形象沈琼枝出自()A、《聊斋志异》B、《露泪缘》C、《侠女奇缘》D、《儒林外史》

  78.

  “青梅煮酒论英雄”故事中的主人公是()

  A、刘备与曹操

  B、刘备与袁绍

  C、曹操与孙权

  D、刘备与诸葛亮

  79.

  被称为"我明一绝"的是()

  A、明代民歌B、明代散曲C、明代诗词D、明代小说

  80.明末传奇形成了以沈璟为代表的()。

  A、吴江派B、骈俪派C、吴州派D、临川派。

  81.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是指()。

  A.《牡丹亭》、《琵琶记》、《娇红记》B.《精忠记》、《金印记》、《千金记》

  C.《玉簪记》、《香囊记》、《鸣凤记》D.《宝剑记》、《鸣凤记》、《浣纱记》

  82.清初古文三大家是指()。

  A.侯方域、魏禧、汪琬B.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C.钱谦益、屈大均、王夫之D.侯方域、钱谦益、顾炎武

  83.临川四梦是指()。

  A.《紫箫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B.《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离魂记》

  C.《还魂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D.《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84.

  《聊斋志异》中能嗅出文章好坏的瞎和尚出自()。

  A.《贾奉雉》B.《于去恶》C.《司文郎》D.《叶生》

  85.

  元散曲作家睢景臣的代表作是()

  A.[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B.[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C.[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D.[般涉调.耍孩儿]《借马》

  86.借用昭君出塞,而又一反传统故事,塑造了一位在国家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表现了

  勇于牺牲以息刀兵的可贵精神的人物形象的作品是()。

  A.《琵琶记》B.《梧桐雨》C.《赵氏孤儿》D.《汉宫秋》

  87.

  对《红楼梦》的创作影响较大的是下列哪部作品()。

  A.《金瓶梅》B.《水浒传》C.《儒林外史》D.“三言”

  88.

  下列作品中属于“神仙道化”剧的是()。

  A.《倩女离魂》B.《陈抟高卧》C.《秋胡戏妻》D.《扬州梦》

  89.()是明人张岱的作品。

  A.《渔洋诗话》

  B.《随园诗话》C.《陶庵梦忆》

  D.《姜斋诗话》

  90.

  《儒林外史》中与魏晋风度相似的文人以()为代表。

  A、匡超人B、马二先生C、王冕D、范进

  91.元代著名的人神相恋剧有李好古的《张生煮海》和尚仲贤的()

  A、《吴天塔》B、《老生儿》C、《柳毅传书》D、《东堂老》

  92.

  《秋胡戏妻》的作者是()

  A、郑廷玉B、武汉臣C、石君宝D、杨显之

  .

  93.

  《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三剧的主角都是()。

  A、商人妇B、村姑C、妓女D、尼姑

  94.

  明末注重内容辞采的是()。

  A、吴江派B、临川派C、骈俪派D、豪放派

  95.

  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A、《词综》B、《闲情偶寄》C、《剧说》D、《词律》

  96.被誉为“天下夺魁之作”的是()。A、《拜月亭》B、《西厢记》C、《墙头马上》D、《倩女离魂》

  97.

  下列不属于元诗四大家的是()。

  A、虞集B、范梈C、杨维桢D、揭傒斯

  98.

  明代小说中获得“第一奇书”美誉的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金瓶梅》

  99.

  现存《三国演义》最早的刊本是()。

  A、嘉靖本B、李评本C、毛本D、罗本

  100.“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

  A、《琵琶行》B、《感事》C、《圆圆曲》D、《悲落叶》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

  “王国维认为关汉卿的杂剧()“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2.

  我国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祖是()。

  3.

  “西厢”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的传奇小说(),而金代()的()为王实甫《西厢记》打下基础。

  4.

  曾制造轰动效应,“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的戏剧是汤显祖的()。

  5.

  嘉靖年间,洪楩辑印的()是现认为最早的话本集。在小说选集中,抱瓮老人所编()影响最大。

  6.

  明初杂剧作家中,影响较大的是皇室贵族朱权和()。朱权()是我国戏剧史上一部重要著作。

  7.

  “借()、写()”,既是《桃花扇》的主题思想,也体现作者的艺术构思。

  8.

  《红楼梦》描写的()扑蝶,()葬花、()补裘、()醉卧芍药裀等,全然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9.

  子弟书流行于(),属()的一个分支。

  10.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折。

  11.

  元杂剧的剧本主要由()和宾白组成。剧本还有表示演员动作、表情及舞台效果的文字,叫做()。

  12.

  ()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代伟人,是元杂剧的奠基者。

  13.

  “梅村体”的代表作是(),它以()的悲欢离合为线索,表现个人身世和国家命运。

  14.

  清初阳羡词派的领袖是(),“阳羨词派”倾向于学习宋朝的()、();浙西词派的领袖是(),“浙西词派”

  倾向于学习宋朝的()、();清初词坛成就最大的是(),况周颐推他为“国初第一词人”。

  15.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一回里很感慨地吟咏道:“满纸荒唐言,()。都云作者痴,()。”

  16.

  冯梦龙除了编撰“三言”外,还编辑了两部明代民歌专集()和()。

  .

  17.

  拟话本是仿()创作而成的()短篇小说,体制上与宋元话本大致相同,其结构特征一般保留有(),用语形式则仍保留“说话的”、“听话的”、“话分两头”等评话的行业用语。“拟话本”这一称谓是鲁迅先生在()中创制的。

  18.

  《聊斋志异》之后较有影响的文言小说集有纪昀的(),袁枚的()等。

  19.

  《金瓶梅》的作者署名为(),它的题材是由()中“()”一段演义而来。

  20.

  白朴《墙头马上》是受唐代诗人()()一诗的启发。《梧桐雨》写()和()的爱情故事。

  21.

  良辰美景奈何天,()。

  22.

  徐渭的《四声猿》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

  23.

  宋元小说话本有一定的体制,其文本大体由()、()、结尾几部分构成。

  24.

  以()、()、《西游记》、()“四大奇书”为标志,清晰展示了明代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历程。

  25.

  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被称作“()”。

  26.

  《窦娥冤》的情节是从民间流传的“()”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27.

  《西游记》影响下产生的续补之作有()、()等,受《西游记》的影响,最出名的神魔小说还有()。

  28.

  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的诗人是()。

  29.

  我国古代小说名著中,唯一著作权不存争议的是(),作者是()。

  30.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用西晋()的《三国志》以及南北朝时()的注作为历史材料,最终写成这部巨作。

  31.

  徐渭的杂剧集()代表了明代杂剧最高成就,它由渔阳弄、()、女状元、翠乡梦四个短剧组成。

  32.

  对《长生殿》的创作影响较大的前代作品有白居易的()、陈鸿的()和白朴的()等。

  33.

  据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载当时,“说话”有()、()、()、()四家。

  34.

  《紫钗记》故事取材于唐人小说(),《南柯梦记》取材于唐代传奇(),《邯郸记》取材于唐代传奇()。

  35.

  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是()、爱情风月剧的代表作是()。

  36.

  徐渭的《四声猿》包括()、()、()、()。

  37.

  ()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它是由宋元()发展起来的。

  38.

  《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男主人公叫()。

  39.

  元杂剧的角色,可以分为()、()、()、()四个大类。

  40.

  《金瓶梅》的书名分别指书中人物()、()、()三人。

  41.

  晚明小品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42.

  清代以日常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主要有署名为西周生所作的()和()所作的《歧路灯》。

  43.

  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包含()

  和()。

  44.

  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是()、();后七子的代表人物是()、()。他们的基本主张是()。

  .

  45.

  在关汉卿的笔下,窦娥的性格有()的一面,又有()的一面。

  46.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具有鲜明()性,是名副其实的“()之曲”。

  47.

  “临川四梦”是著名戏剧家()创作的四部传奇的合称,又称()。

  48.

  《三言》是()编撰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包括()(原称《古今小说》)、()和()。

  49.

  吕天成的()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批评专著。王骥德的()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南北曲源流等戏曲方面的理论著作。

  50.

  子弟书是清代由()首创并流行的讲唱文学。子弟书的曲调分为东城调和西城调两种,或称东韵与西韵,东韵的代表作家是(),西韵的代表作家是罗松窗。

  51.

  李渔的戏剧理论主要见于(),并提出“结构第一”的重要主张。

  52.

  元杂剧北方戏剧圈以()为中心,南方戏剧圈以()为中心。

  53.

  诸宫调是一种()文学,主要流行于()时期。

  54.

  《桃花扇》的内容是以明末复社文人()与秦淮名妓()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历史。作者自称其写作目的是“借()之情,写()之感”。

  55.

  元代散曲的发展大致可以大德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为中心,后期以()为中心。

  56.

  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体裁——()的发展和定型,是明代对中国文学最为宝贵的贡献。这种小说体裁是在()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57.

  公安派的理论主张主要是:(),()。

  58.

  ()本是现存最完整的《水浒传》百回繁本,附有李贽的评语。七十回本是()删改而成。

  59.

  从清代开始,人们通常把()、()、()、()称为“四大奇书”,他们代表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四种类型。

  60.

  元杂剧是在宋()、金()的基础上,吸收()等说唱文学的成就而形成的成熟的戏剧形式。

  61.

  元代杂剧作家()的《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描写了()为追求爱情幸福而灵魂离开躯体的故事。

  62.

  ()与马致远被誉为“元曲双璧”,有散曲集()。

  63.

  《红楼梦》流传一般称有两大版本系统:一是()系统,一是()系统。

  64.

  《西厢记》是由唐代元稹的()、金代董解元的()演变而成的。它的主题是()。

  65.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的创作方法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66.

  公安派的三个代表作家是()、()、()。

  67.

  散曲的体制有().和()两类。

  68.

  “王国维认为关汉卿的杂剧()“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69.

  ()代表了唐宋派散文的最高成就,他的散文名篇有()等。

  70.

  金圣叹将《离骚》、《庄子》、《史记》、杜甫诗、()、()合称为“六才子书”。

  .

  71.

  明代嘉靖年间形成的四大声腔是:()、()、()、()。

  72.

  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是李开先的()、王世贞的()、梁辰鱼的()。

  73.

  汤显祖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问世后“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74.

  清初散文分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两类,学人之文以()、()、()为代表;文人之文以侯方域、魏禧、汪琬为代表,三人也被称为()。

  75.

  从明代开始,文言小说形成了“()系列”、“虞初系列”、“()系列”、“阅微系列”和“世说体系列”等。

  76.

  元至治年间的()是民间传说中三国故事的写定本,宋末元初佚名的()是现传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

  77.

  明代初年,文言小说出现了复兴的态势,()的《剪灯新话》影响了有明一代乃至清代的文言小说创作,起而仿效者纷起,较为出名的有李昌祺的()、邵景詹的(),这三部书被后人称为()。

  78.

  明代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上出现了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其后又出现了李东阳为代表的()。主张抒写自然的人性,提出“童心说”的是以三袁为代表的()。

  79.

  清代诗歌创作中,“肌理说”的代表人物是(),“格调说”的代表人物是()。

  80.

  清代戏剧流派中以()为代表的是“苏州派”。()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喜剧创作的作家,所作()几乎全是敷演男女情事的风情喜剧。

  81.

  号称“清初三大家”的是()、()和(),他们代表着清初词坛的三种不同流派和风格。()是阳羡词派的领袖,()是浙西词派的领袖,清词流派还有以张惠言为代表的()派。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说话四家2.

  小令:3.

  “七实三虚”4.

  《今古奇观》5《四声猿》6.浙西词派7.

  桐城派8.南戏9.临川四梦10.茶陵派

  11.

  格调说12.

  散曲13.明清传奇14.鼓词15.温州杂剧16.唐宋派17.花雅之争18.苏州派19.

  复社20.

  元诗四大家

  21.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22.拟话本23.元杂剧

  24.

  诸宫调

  25.南洪北孔26.台阁体27.脂本

  28.

  套曲29.一笠庵四种曲30.梅村体31.神仙道化剧

  32.

  临川派33.

  话本34.历史演义35.

  竟陵派

  36.

  “南施北宋”37.“荆刘拜杀”:38.铁崖体:39.

  三绝:40.明代三大传奇: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简述《单刀会》的结构艺术。

  2.王实甫《西厢记》对董解元《诸宫调西厢记》作了哪些发展?

  3.元杂剧的发展情况如何?各阶段的代表作家有哪些?

  4.简述《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5.《倩女离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简述临川派和吴江派的主要分歧。

  7.简述王实甫《西厢记》对传统杂剧体制的突破。

  .

  8.简述《西厢记》在体制上的突破。

  9.简述南戏与杂剧在体制上的不同。

  10.简述《琵琶记》结构的艺术特色。

  11.宋元小说话本主要有哪些内容?

  12.简述《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特征。

  13.《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14.简述《水浒传》的结构特点。

  15.《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哪些影响?

  16.《西游记》的结构与《水浒传》有何异同?

  17.《西游记》在人物塑造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18.《三言》和《二拍》在体制上的区别。

  19.明代长篇小说的主要类型。

  20.晚明小品文的创作有何特色?

  21.明代的杂剧有何新变?

  22.简述《长生殿》主题思想。

  23.《聊斋志异》中的优秀作品主要分哪几类?

  24.如何理解《聊斋志异》“一书而兼二体”?

  25.《聊斋志异》的结构模式是什么?

  26.简述《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

  27.简述《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28.《红楼梦》“好了歌”说明了什么?

  29.

  简述《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

  30.简述清代戏剧创作的三种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论关汉卿戏剧的艺术成就。

  2.

  简论窦娥的品格和反抗精神。

  3.分析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4.比较分析《牡丹亭》与《西厢记》所表现爱情的异同?

  5.简论《琵琶记》的悲剧意蕴。

  6.《三国演义》为什么会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7.论述《水浒传》的思想内涵。

  8.《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与《三国演义》有哪些不同?

  9.论《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0.

  论述《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11.“三言”“二拍”在选材上,表现出与前期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

  12.从杜丽娘艺术形象的塑造,看《牡丹亭》主题的积极意义。

  13.从杜丽娘的形象看《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14.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你怎么看?

  15.分析《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成就。

  16.

  试述《儒林外史》思想内容的突出成就。

  17.简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18.为什么说《红楼梦》达到了古代小说艺术的巅峰?

  19.论《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

  20.结合林黛玉形象谈一谈你对《红楼梦》在人物塑造方面突破“恶则无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理解。

  六、阅读分析题(共15分)1.以下是《三国演义》嘉靖本和毛本关于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一段描写:

  嘉靖本卷五《青梅煮酒论英雄》:“操以手先指玄德,后指自己,曰:‘方今天下唯使君与操耳。’言未毕,玄德以手中匙筯尽落于地。霹雳雷声,大雨骤至。操见玄德失筯,便问曰为何失筯,玄德答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毛本第二十一回:“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筯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执筯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1)分析比较嘉靖本与毛本对《青梅煮酒论英雄》一段对曹操、玄德人物刻画有何不同?(10分)

  (2)毛本一段中刘备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5分)

  2.[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1)[聪明累]这支曲子的出处和作者,这支曲子是描写谁的?(6分)

  (2)结合作品分析[聪明累]曲子中所描写人物的性格。(9分)

  3.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1)指出该选段散套名称以及作者(3分)

  (2)结合作品,分析元散曲的句式特征、语言风格和审美取向(12分)

  4.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1.说出上文的出处和作者。(4分)

  2.翻译句子:“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文中用了三个“奇”,含义不同,这样写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11分)

  5.[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什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

  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揾湿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

  (1)指出本曲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8分)

  (2)概括本曲所表达的莺莺的内心情感。(7分)

  6.

  异史氏曰:“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惝,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迨望报也,草木皆惊,梦想亦幻。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志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忽然而飞骑传人,报条无我,此时神色猝变,嗒然若死,则似饵毒之蝇,弄之亦不觉也。”

  1.说出该文字的出处和作者。(5分)

  2.这段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6分)

  3.解释“异史氏”,说明其由来,并指出其作用。(4分)

  7.

  【孝顺歌】呕得我肝肠痛,珠泪垂,喉咙尚兀自牢嗄住。糠,遭砻被舂杵,筛你簸扬你,吃尽控持。悄似奴家身狼狈,千辛百苦皆经历。苦人吃着苦味,两苦相逢,可知道欲吞不去。(吃吐介)(唱)【前腔】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簸扬你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共夫婿,终无见期。丈夫,你便是米么,米在他方没寻处。奴便是糠么,怎的把糠救得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怎的教奴供给得公婆甘旨?(不吃放碗介)(唱)【前腔】思量我生无益,死又值甚的!不如忍饥为怨鬼。公婆老年纪,靠着奴家相依倚,只得苟活片时。片时苟活虽容易,到底日久也难相聚。谩把糠来相比,这糠尚兀自有人吃,奴家骨头,知他埋在何处?1.

  说明以上曲词的出处和作者。(5分)

  2.

  说明以上曲词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试分析之。(10分)

  8.

  (马二先生)腰里带了几个钱,要到西湖上走走。……马二先生……步出钱塘门,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楼跟前坐下。见那一船一船乡下妇女来烧香的,都梳着挑鬓头,也有穿蓝的,也有穿青绿衣裳的,年纪小的都穿些红绸单裙子。也有模样生的好些的,都是一个大团白脸,两个大高颧骨;也有许多疤、麻、疥、癞的。一顿饭时,就来了有五六船。……马二先生……又走了里把多路。望着湖沿上接连着几个酒店,挂着透肥的羊肉,柜合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馒头。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倒觉得有些滋味。吃完了出来,看见西湖沿上柳阴下系着两只船,那船上女客在那里换衣裳,一个脱去元色外套,换了一件水田披风;一个脱去天青外套,换了一件玉色绣的八团衣服;一个中年的脱去宝蓝缎衫,换了一件天青缎二色金的绣衫。那些跟从的女客,十几个人也都换了衣裳。这三位女客,一位跟前一个丫鬟,手持黑纱团香扇替他遮着日头,缓步上岸,那头上珍珠的白光,直射多远,裙上环佩丁了当当的响。马二先生低着头走了过去,不曾仰视。

  1.

  说明这段文字的出处。(2分)

  2.

  马二先生游西湖看到了什么?作者塑造了马二先生怎样的性格?(8分)

  3.

  指出本文刻画人物的手法。(5分)

  9.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

  1.说出上文的出处和作者。(4分)

  2.此文描写的主要对象是谁?文章三次提到魏孺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3.分析文章刻画人物的特点。(5分)

  10.

  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1.说出上文的出处。(3分)

  2.文中说明了作者怎样的创作心态和创作意图?结合作者生平与创作分析之。(12分)

  .

篇七: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系统化的著名戏剧理论家是谁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时期)复习资料

  选择题

  1.《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B)。

  A.宇文虚中

  B.董解元

  C.元好问

  D.党怀英

  2.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是(D)。

  A.萧观音

  B.党怀英

  C.董解元

  D.元好问

  3.白朴所写的著名历史剧是(B)。

  A.《墙头马上》

  B.《梧桐雨》

  C.《赵氏孤儿》

  D.《李逵负荆》

  4.白朴所写的《墙头马上》是一部(A)。

  A.爱情喜剧

  B.历史剧

  C.神仙道化剧

  D.讽刺喜剧

  5.元初在梨园享有盛誉、被称为“曲状元”的剧作家是(C)。

  A.王实甫

  B.关汉卿

  C.马致远

  D.白朴

  6.马致远的代表作是(C)。

  A.《陈抟高卧》

  B.《青衫泪》

  C.《汉宫秋》

  D.《墙头马上》

  7.在“元曲四家”中,擅写神仙道化剧的是(D)。

  A.关汉卿

  B.王实甫

  C.白朴

  D.马致远

  8.《柳毅传书》的作者是(B)。

  A.高文秀

  B.尚仲贤

  C.纪君祥

  D.李好古

  9.《双献功》的作者是(D)。

  A.尚仲贤

  B.李好古

  C.纪君祥

  D.高文秀

  10.《李逵负荆》的作者是(A)。

  A.康进之

  B.李好古

  C.高文秀

  D.尚仲贤

  11.《西厢记》共有(D)。

  A.一本四折

  B.五本二十折

  C.四本十六折

  D.五本二十一折

  12.元杂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家是(C)。

  A.王实甫

  B.马致远

  C.关汉卿

  D.白朴

  13.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是(A)。

  A.

  《单刀会》

  B.《窦娥冤》

  C.《救风尘》

  D.《望江亭》

  14.关汉卿的《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均属于(B)。

  A.历史剧

  B.爱情风月剧

  C.神仙道化剧

  D.公案剧

  15.关汉卿公案剧的代表作是(B)。

  A.《鲁斋郎》

  B.《窦娥冤》

  C.《蝴蝶梦》

  D.《绯衣梦》

  16.元代后期杂剧作家中创作成就最高的是(C)。

  A.乔吉

  B.郑光祖

  C.钟嗣成

  D.宫天挺

  17.郑光祖表现才子佳人缠绵情爱的代表作是(A)。

  A.《倩女离魂》

  B.《

  梅香》

  C.《两世姻缘》

  D.《杨州梦》

  18.“元曲四大家”是(C)。

  A.郑光祖、王实甫、白朴、钟嗣成

  B.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

  C.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D.关汉卿、王实甫、郑光祖、钟嗣成

  19.周德清的一部在中国语音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是(B)。

  A.《四声切韵》

  B.《中原音韵》

  C.《录鬼簿》

  D.《太和正音谱》

  2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曲史著作《录鬼薄》的作者是(D)。

  A.郑光祖

  B.周德清

  C.乔吉

  D.钟嗣成

  21.《琵琶记》的作者是(A)。

  A.高明

  B.元好问

  C.马致远

  D.汤显祖

  22.《琵琶记》是(D)。

  A.元杂剧

  B.诸宫调

  C.散曲

  D.南戏

  23.“南曲之祖”指的是(C)。

  A.《张协状元》

  B.《荆钗记》

  C.《琵琶记》

  D.《拜月亭记》

  24.元代前期散曲创作的大家是(B)。

  A.关汉卿

  B.马致远

  C.白朴

  D.王和卿

  25.马致远的被誉为“秋思之祖”的散曲是(A)。

  A.《双调·夜行船》(百岁光阴)

  B.《中吕·阳春曲》(“题情”其五)

  C.《越调·天净沙》(秋思)

  D.《越调·凭栏人》(寄征衣)

  26.元后期散曲创作成就最高的代表人物是(A)。

  A.乔吉

  张可久

  B.张养洁

  张可久

  C.乔吉

  睢景臣

  D.张可久

  贯云石

  27.《小山乐府》的作者是(D)。

  A.乔吉

  B.张养浩

  C.刘时中

  D.张可久

  28.元朝中期文坛的领袖人物是(A)。

  A.虞集

  B.赵孟頫

  C.姚燧

  D.揭傒斯

  29.元代后期杰出的少数民族抒情诗人是(C)。

  A.虞集

  B.刘因

  C.萨都剌

  D.杨载

  30.杨维桢的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元末极为流行,世称(C)。

  A.白居易体(白体)

  B.诚斋体

  C.铁崖体(铁体)

  D.半山体

  31.“元诗四家”中诗歌内容量丰富的是(B)。

  A.虞集

  B.揭傒斯

  C.杨载

  D.范梈

  32.杨维桢诗被称为(D)。

  A.乐府体

  B.香奁体

  C.宫体

  D.铁崖体

  33.著名诗选、诗话兼诗论《瀛奎律髓》的作者是(C)。

  A.严羽

  B.司空图

  C.方回

  D.刘克庄

  34.明初,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散文家是(D)。

  A.袁宏道

  B.张岱

  C.刘基

  D.宋濂

  35.刘基的散文体裁多样,而最出色的是(C)。

  A.山水游记

  B.人物传记

  C.寓言体散文

  D.杂文

  36.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诗歌派别是(A)。

  A.茶陵诗派

  B.前七子

  C.台阁体

  D.公安派

  37.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文学群体是(C)。

  A.后七子

  B.茶陵派

  C.前七子

  D.公安派

  38.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文学群体是(D)。

  A.公安派

  B.竟陵派

  C.茶陵派

  D.后七子

  39.明代中期,取得重大成果的散文流派是(A)

  A.唐宋派

  B.茶陵派

  C.公安派

  D.前七子

  40.唐宋派中,真正能继承唐宋散文真谛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代表作家是(B)。

  A.茅坤

  B.归有光

  C.唐顺之

  D.王慎中

  41.公安派中,小品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C)。

  A.袁宗道

  B.张岱

  C.袁宏道

  D.归有光

  42.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是(A)。

  A.张岱

  B.王思任

  C.袁宏道

  .

  D.陈继儒

  43.公安派核心口号的提出者是(C)。

  A.袁宗道

  B.谭元春

  C.袁宏道

  D.钟惺

  44.竟陵派大力提倡的诗歌风格是(A)。

  A.幽深孤峭

  B.独抒性灵

  C.慷慨悲壮

  D.清丽婉转

  45.受《三国演义》影响,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是(C)。

  A.《英烈传》

  B.《西汉通俗演义》

  C.《列国志传》

  D.《开辟演义》

  46.受《水浒传》影响,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是(A)。

  A.《杨家府演义》

  B.《隋唐演义》

  C.《唐书志传》

  D.《岳武穆精忠传》

  47.受《西游记》影响,神魔小说申最为出色的著作是(D)。

  A.《西游补》

  B.《三遂平妖传》

  C.《唐钟馗全传》

  D.《封神演义》

  48.《封神演义》的作者,一般认为是(B)。

  A.甄传

  B.许仲琳

  C.熊大木

  D.冯梦龙

  49.代表明清两代小说理论最高成就的是(A)。

  A.金圣叹

  B.李卓吾

  C.冯梦龙

  D.胡应麟

  50.最能代表金圣叹小说理论的论著是(C)。

  A.关于《庄子》的评点

  B.关于《西厢记》的评点

  C.关于《水浒传》的评点

  D.关于《三国演义》的评点

  51.《金瓶梅词话》的作者署名为(D)。

  A.王世贞

  B.屠隆

  C.冯梦龙

  D.兰陵笑笑生

  52.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中《金瓶梅》属于(B)。

  A.历史演义小说

  B.世情小说

  C.英雄传奇小说

  D.神魔小说

  53.确定冯梦龙作为文学史上大家地位的,是他编纂整理了拟话本小说(B)

  A.《石点头》

  B.“三言”

  C.“二拍”

  D.《西湖二集》

  54.凌蒙初影响最大的拟话本小说是(A)。

  A.“二拍”

  B.《醉醒石》

  C.“三言”

  D.《欢喜冤家》

  55.拟话本小说出现在(A)。

  A.元末明初

  B.明中叶

  C.明末

  D.明嘉靖年间

  56.晚明思想与文学革新的旗手是(A)。

  A.王世贞

  B.李贽

  C.李攀龙

  D.陈子龙

  57.明代戏曲舞台上居于主导地位的形式是(D)。

  A.南戏

  B.杂剧

  C.变文

  D.传奇

  58.奠定汤显祖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大家地位的作品是其“临川四梦”中的(B)。

  A.《紫钗记》

  B.《牡丹亭还魂记》

  C.《南柯梦记》

  D.《邯郸梦记》

  59.汤显祖《牡丹亭》的故事线索所依据的话本小说是(C)。

  A.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

  B.刘敬叔的《异苑》

  C.《杜丽娘记》(或《杜丽娘慕色还魂记》)

  D.冯梦龙的《卖油郎独占花魁》

  60.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C)。

  A.屠隆

  B.王骥德

  C.沈璟

  D.阮大铖

  61.临川派的代表人物是(D)。

  A.梅鼎祚

  B.王骥德

  C.沈璟

  D.汤显祖

  62.“汤、沈”之争的焦点在于(A)。

  A.吴江派强调舞台性而临川派强调文学性

  B.吴江派强调语言本色而临川派强调骈俪

  C.吴江派主张复古而临川派主张革新

  D.吴江派主张语言雅化而临川派强调“本色”

  63.王士祯提出了(A)。

  A.神韵说

  B.肌理说

  C.性灵说

  D.格调说

  64.格调说的代表人物是(C)。

  A.王士祯

  B.查慎行

  C.沈德潜

  D.袁枚

  65.肌理说的提出者是(D)。

  A.袁枚

  B.沈德潜

  C.赵执信

  D.翁方纲

  66.性灵说的代表人物是(B)。

  A.顾炎武

  B.袁枚

  C.翁方纲

  D.王士祯

  67.清代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是(A)。

  A.朱彝尊

  B.陈维崧

  C.周济

  D.张惠言

  68.代表清词最高成就的作家是(B)。

  A.张惠言

  B.纳兰性德

  C.朱彝尊

  D.陈维崧

  69.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是(D)。

  A.厉鹗

  B.纳兰性德

  C.朱彝尊

  D.张惠言

  70.除张惠言外,常州词派中影响较大、在词论方面贡献较大的作家是(A)。

  A.周济

  B.张琦

  C.厉鹗

  D.董士锡

  71.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是(A)。

  A.桐城派

  B.阳湖派

  C.公安派

  D.竟陵派

  72.使桐城派的文学理论更加完整、更加系统化的作家是(B)。

  A.刘大櫆

  B.姚鼐

  C.方苞

  D.梅曾亮

  73.以恽敬、张惠言为代表的散文派别是(B)。

  A.阳羡派

  B.常州派

  C.阳湖派

  D.竟陵派

  74.代表清代骈文最高成就的作家是(D)。

  A.陈维崧

  B.袁枚

  C.胡天游

  D.汪中

  75.清代影响最大的才学小说是(B)。

  A.张南庄的《何典》

  B.李汝珍的《镜花缘》

  C.随缘下士编辑的《林兰香》

  D.李海观的《岐路灯》

  76.俞万春创作的《水浒》续书是(D)。

  A.《水浒后传》

  B.《后水浒传》

  C.《水浒续》

  D.《结水浒传》(荡寇志)

  77.钱彩编、金丰增订的历史演义小说是(B)。

  A.《隋唐演义》

  B.《说岳全传》

  C.《说唐后传》

  D.《说唐全传》(《说唐》)78.《隋唐演义》的作者是(C)。

  A.钱彩

  B.俞万春

  C.褚人获

  D.陈忱

  79.描写文人自身生活,借此反思整个封建文化的价值体系,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是(C)。

  A.《聊斋志异》

  B.《官场现形记》

  C.《儒林外史》

  D.《红楼梦》

  80.《儒林外史》的作者是(B)。

  A.闲斋老人

  B.吴敬梓

  C.金兆燕

  D.吴趼人

  81.把清代文言小说创作推向高潮的著作是(A),A.《聊斋志异》

  B.《虞初新志》

  C.《夷坚志》

  D.《阅微草堂笔记》

  82.中国古代文学的压卷之作是(D)。

  A.《儒林外史》

  B.《三国演义》

  C.《西厢记》

  D.《红楼梦》

  83.《红镂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B)。

  A.程伟元

  B.高鹗

  C.王希廉

  D.脂观斋

  84.在中国戏剧史上第一次以同情和赞赏的态度描绘市民参与政治斗争的剧作是(C)。

  A.《十五贯》

  B.《一捧雪》

  C.《清忠谱》

  D.《渔家乐》

  85.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系统化的著名戏剧理论家是(A)。

  A.李渔

  B.洪昇

  C.吴伟业

  D.李贽

  名词解释

  1.

  诸宫调:指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缀成长篇

  的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唱歌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

  2.

  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也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也可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在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有宾白,这是从诸宫调里由女演员或男演员一作独唱的形式转化来的。

  3.

  散曲: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小令是单支的曲子,又叫“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不同,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联缀而成,曲牌间的联系有一定的顺序,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煞调”或“尾声”。作为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恃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4.

  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马、郑、白。在《中原音韵》里,周德清将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和马致远并列,称为"关、郑、白、马",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元曲四大家”。此四人在元曲创作上,都有颇为突出的成就。

  5.

  元诗四家:元大德、延祐年间,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四人因有文才人选翰林院,在京师成为士子向慕的著名人物而称誉诗坛,史称元诗四家。其中,虞集在元代中期文坛名声最著,他不仅能诗文,且为当时服膺程、朱理学的道学家,是官方认可的正统儒家文学思想的鼓吹者,并以其较为出色的诗文创作成为执文坛牛耳的领袖人物。

  6.

  铁崖体:元代后期著名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由于其能自成一派,仿效者很多,故世称“铁崖体”或“铁体”。

  7.

  话本:所谓“话本”,即“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原只是师徒相传的“说话”的书面“记录”,并非让人看的书面著述。它原为口头文学,所以是口语体,且口气是针对听众的;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小说话本,多已经过下层文人加工润色,已是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了。

  8.

  南戏: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原是宋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间小戏,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技艺,以及元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开始时又叫“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并未使南戏消亡,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它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步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南戏在体制上较为自由,曲牌运用比较随便,剧本常以人物上场、下场分为若干段落,每一段落即为一场。表演不拘一恪,各类角色均可歌唱。戏剧结构的时空辕换相当灵活。

  9.

  平话:平话,即讲史话本。元代的讲史话本多标名为“平话”,大约取其主要用平常口语讲述,一般不加以弹唱的缘故。“平”还有评论之意,说话人讲述历史故事时往往加以评说,所以后人又把“平话”称为“评话”。平话大多根据各种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改编而成,浅显的文言和白话两种语言并用,穿插诗词,把庞大复杂的历史事件编成情节联贯的长篇故事。只交待大概情节,不做过细的描写,具有提纲性质。这便于说话人登台献艺时,根据各自的演说才能去发挥或增减。

  10.

  荆、刘、拜、杀:荆、刘、拜、杀,即元代四大传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和《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元代南戏多以爱情婚姻和家庭伦理为故事内容,有宣扬道德教化的创作倾向,四剧中即可看出。“四大传奇”的曲文都写得比较通俗易懂,以民间口语为主,很少雕琢和文饰,指事道情,与人说话相似,朴素自然,具生活气息,这也是元代南戏在艺术上的共同特点。

  11.

  台阁体:明代永乐至天顺的半个多世纪,文坛上是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台阁体”的天下。台阁体的代表人物均为台阁重臣,他们的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上雍容华贵、典雅工丽,所用文体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由于他们特殊的社会地位,使得这种文风在社会上风靡一时。许多文人得官后以这种文风来证明自己身份地位的变化,以致沿为流派。

  12.

  前七子:“前七子”是指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他们的文学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从而为由“文道合一”向“文”、“道”分离这样有利于文学自身发展的文学走向开启门径。但他们的创作落后于理论,所以没有为其理论提供成功的实践例证。

  13.

  后七子:“后七子”是指嘉靖、隆庆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从总体上看,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沿着前七子的复古道路走得更远。但后七子成员之间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具有较大的差异,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

  14.

  唐宋派:“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嘉靖年间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与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传统。

  15.

  公安三衰:以袁宏道为首的公安派是李贽的文学革新思想在诗文领域的突出表现。“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因为他们是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又称“公安三袁”。兄弟三人中以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即是由他提出来的。“公安派”反对道统对文学的控制,强调文学自身的价值,要求诗歌创作脱离“理”的束缚而自由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

  16.

  竟陵派:竟陵派以其首领钟惺和谭元春都是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而得名。竟陵派继承了公安派关于抒发“性灵”的文学主张,但他们认为“性灵”的来源不是诗人自己的“胸臆”,而是古人的篇什。他们主张“张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一种孤僻的情怀。由于这种孤僻情怀不是诗人自己的冲动,而是古人的牙慧,所以显得十分枯涩。在艺术上,他们不满于公安派浅易的风格,认为这是“俚俗”,而大力提倡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为此他们不惜在诗中用怪字、押险韵,把不同的句式凑在一起,故意破坏语言的自然之美,所以他们的作品显得佶屈聱牙,令人费解,给人以刁钻古怪的感觉。其作品往往刻意追求新奇,结果反而似通非通,幽塞寒酸。

  17.

  明代传奇:明代传奇是指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戏剧形式。它将南戏这种质朴的民间戏剧形式进行了雅化,体制上更加宏伟,艺术上也趋于精美,不但兼用南曲和北曲,而且用宫调来区分曲牌。由于它在体制上吸收而又超越了南戏和杂剧,使其规模宏大,形式上更加活泼,更适合文人施展才华、抒写情志,也更为民众所喜闻乐见,故其发展流行很快,成为明代戏曲舞台上占主导地位的形式。

  18.

  吴江派:吴江派是以沈璟为代表的注重戏曲格律的传奇派别。他的曲论核心是强调“场上之曲”,一是格律至上,二是推崇语言“本色”,从剧本有利于舞台演出的角度要求文辞服从格律,服从观众,强调剧本的舞台性。沈璟是吴江人,赞同并依其曲论进行创作的作家,多为其子侄(如沈自晋、沈自征)、门生(如吕天成、卜世臣、叶宪祖及其第子袁于令)及追随者王骥德、范文若等。故这个明末著名的传奇派别称为吴江派。

  19.

  玉茗堂四梦:汤显祖所作传奇《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代表了他戏剧创作的全貌,并且这四部传奇又均与梦相关,而汤显祖是临川人,故而合称为“临川四梦”。又因汤显祖的书斋名为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梦”。

  20.

  小品:“小品”一词为佛教用语。佛教称大部佛经的简略译本为“小品”,明代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明人提出这一要令主要是为了区别于以往那些关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它并不特指某种专门文体,那些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均可包括在内。

  21.

  四大奇书:从清代开始,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这四部小说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实际上,它们又是南宋时期说话艺术中主要四家的延续和发展:《三国演义》是讲史小说的发展,《水浒传》是说铁骑儿的发展,《西游记》是说经小说的发展,《金瓶梅》则是小说家小说的发展。

  22.

  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它是在民间说话艺术中“讲史”一家中发展演变而来的。由于所讲历史事件年代长、人物多、事件复杂,不可能一次讲完,需要分若干次才能讲完,因此,每讲一次便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这就相当于后来章回小说的一回。这种分卷分目的形式在章回小说发展初起期的范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等作品中已大体形成,如全书分若干卷,卷中分若干节,节前有简单目录。

  23.

  神韵说:清代前期,诗坛权威人物王士祯重视文学独立的艺术价值,从唐代司空图的《诗品》和宋代严羽的“妙悟”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说中寻找诗歌的真谛所在,提出了影响一代诗人的“神韵说”。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更多地关注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意境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为此,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作品也以描写山水景色和个人情怀为主,但缺乏真情实感是其主要毛病。

  24.

  格调说:清中叶的沈德潜不满于王士祯“神韵说”内容上的空疏和把握上的虚无缥缈,提出了“格调说”对其加以匡正。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观念。他力主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提出“诗教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的口与,便诗歌为封建统治服务。

  25.

  肌理说:翁方纲既不满于王士祯“神韵说”之空泛,又不满于沈德潜“格调说”的食古不化,提出“肌理说”对二者加以匡正。所渭“肌理说”,包括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实际上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据来充实诗歌内容,达到义理与文理的统一。这是宋诗以学问为诗的再版,是以学术代替诗歌创作的一条岐路。

  26.

  性灵说:清代中叶,真正与宗唐、宗宋的道统文学观相对、继承晚明以来的主情传统的,是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衰枚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从强调个人性情出发,在文学史观上,他主张文学进化论,认为每个时代都应当有自己的文学。基于此,他对清代以来的神韵派、格调派、肌理派等予以全面的批判和排斥,表现了反传统、破偶像、反摹拟、求创新的特点。性灵派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与袁枚主张和诗风相似的诗人还有郑燮、赵翼和黄景仁等。

  27.

  浙西词派:清初朱彝尊推崇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在实际创作中,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他的词论主张和词作受到许多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其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嗥日、沈岸登及其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28.

  常州词派: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英弟张琦及周济等崛起于词坛。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比兴寄托。为了矫正阳羡派的粗犷和浙西派的轻弱,他提倡“以国风、离骚之情趣,铸温、韦、周、辛之面目”,要求词要通过比兴手法达到“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并要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由于张惠言的重大影响,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风行,张琦、周济、董士锡、周之琦等积极追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

  29.

  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其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为清王朝政权服务为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散文理论。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其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二字;姚鼐使桐城派理论更加完整和系统化,提出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的理论,并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家队伍。

  30.

  阳湖派:嘉庆年间,当桐城派极盛之际,恽敬和张惠言接受桐城派理论影响,又对桐城派的理论作了一些修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他们二人及其大部分追随者都是阳湖(今江苏武迸)人,故被称为“阳湖派”。他们在散文理论方面有两点不同:一是在取法六经、语、孟和唐宋八大家之外,兼取子史百家;二是把骈文笔法引入古文,使散文具有博雅工丽之特点。

  31.

  南洪北孔:“南洪北孔”是对清初历史剧作家洪昇和孔尚任的合称。洪昇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有著名历史剧《长生殿》传世;孔尚任是曲阜人,有著名历史剧《桃花扇》传世。这两部著作代表了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并代表了清初感伤审美思潮的重要实绩。

  32.

  诗界革命:戊戌维新失败之后,梁启超亡命海外,以“新民”即启发展众觉悟为宗旨,提倡和发动文学界的全面革命,而最先提出的是“诗界革命”。在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梁启超首次标示诗界革命,批评了千年的古典诗歌传统,第一个尖锐指出传统诗的终结性命运。在对黄遵宪等人的新学之诗的经验教训作了检讨之后,提出诗界革命应以“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三者具备”为衡量标准。1902年,在其《饮冰室诗话》中,将诗界革命的标准修订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或“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成为诗界革命的纲领。诗界革命除黄遵宪这位代表作家之外,梁启超是发难者,康有为为巨擘,其余则有丘逢甲、蒋智由等。“诗界革命”对此后的旧体诗创作有深远影响,并在观念上为“五四”的新诗运动作了准备。

  33.

  南社:南社与清末民初革命诗潮密不可分:革命诗潮之兴催动南社诞生,南社之立又为革命诗潮推波助澜。经过数年酝酿,1909年11月13日南社正式成立于苏州之虎丘。以高旭、陈去病、柳亚子为主要创造人和领导核心。其寓意为“操南音不忘本”,实寓反抗北庭(清廷)之意,其宗旨即“反抗满清”。其虽为文人结社,却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一时间,南北爱国诗人、进步文士纷纷加盟,1916年时竟达千余人之众。这个具有明显近代性质的文学社团,成员广泛,辛亥革命前后主要革命报刊和文学刊物的主持人均在其中。1917年,因对同光体的态度不满,柳亚子与他人争执,南社几乎分裂。此后每况愈下,至“五四”后解体。关于南社的意义和历史,鲁迅所论甚是:“清末的南社,便是鼓吹革命的文学团体。他们叹汉族的被压制,愤满人之凶横,渴望着‘光复旧物’。但民国成立以后,倒寂然无声了”。(《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

  34.

  谴责小说:“谴责小说”的概念不见于“小说界革命”中,而是鲁迅1920年治小说史时的新创。鲁迅认为:嘉庆之后,内乱外患不断,有识之士呼吁维新与爱国。戊戍变法失败后,又有庚子赔款和义和团之变,人们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说”。其代表作有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

  论述题

  1.简述《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汉宫秋》是马致远著名的历史剧,写汉元帝和王昭君的故事。但作者并未拘于史实,而是根据自己的现实感受和主观感情,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改编。作品改变汉元帝主动将王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的历史事实,突出毛延寿卖国投敌,唆便匈奴出兵威胁,强行索取王昭君,最后王昭君在汉蕃交界处投江自杀。将汉朝的“和亲”之举视为国家衰弱的象征,写历史兴亡之感,借昭君之恨抒发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情绪,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揭示了汉元帝昏庸软弱、贪淫好色的真面目。当然,把汉元帝写成一个忠于爱情的风流天子,确是有意无意的美化。此剧主要通过内容的精心安排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国家安危,竟只靠一个弱女子出塞和亲来维系,她的悲剧也是民族的悲剧,是对昏君、庸臣和卖国者的抗议。从具体的艺术表现说,作者在剧中用了许多声情并茂的唱词表现汉元帝失去昭君时的离别之恨和思念之苦,意境优美,音节嘹亮跌宕,字字含情,苍凉凄楚,极富艺术感染力。

  2.简述《梧桐雨》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梧桐雨》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但基本思想倾向和意境情调,均与原作有很大不同。《长恨歌》在涉及李隆基和杨玉环关系时,有意掩盖了李隆基夺儿媳的丑行,而《梧桐雨》不但一开始就交待了李隆基夺儿媳的过程,而且还揭露了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的秘情。故《梧》剧显然不是要歌颂李、杨的爱情,而是通过对李、杨故事的描写,抒写人世沧桑之感,并借剧中人物李隆基晚年孤独凄苦的处境和悔恨哀怨的感受,表达作者自己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此剧在艺术上也独具特色。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将李、杨故事放到这一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上来表现,并将全剧的重心和高潮放在第四折,写战乱平息后,失去贵妃和权位的唐明皇的孤寂生活,并着重写他在秋夜雨声中回忆往事的心理感受,情景交融,动人心魄。而作品的更动人之处,还在于剧中处处融进了作者自己对战乱不幸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3.简述《倩女离魂》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倩女离魂》是郑光祖表现才子佳人缠绵情爱的旦角戏的代表作。此剧根据唐人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主要是写张倩女因热恋书生王文举而魂不附体的一段爱情故事。

  离魂是剧中的主要情节,作者处理比较巧妙和出色。张倩女因坠入情网不能自拔,而张老夫人则要王文举取得功名后才能成亲。自送别王文举后,倩女即卧病不起。终因相思太切而灵魂出窍,追随王文举而去,直至三年后,其灵魂才随衣锦还乡的丈夫归来,与留在家中的病体附合。由于将倩女的灵魂与躯体分开,作者一方面可以细致真切地表现她灵魂无拘无束时的大胆与执著,写出其不愿受封建伦理道德束缚而追求婚姻自由的真性情;另一方面,则可通过其病体所受的折磨,反映现实生活中多情女子相恋的痛苫。这样就理当时闺阁佳人渴望恋爱自由的心理,以及忍受封建礼教禁锢的压抑、痛苫,惟妙惟肖而又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简述《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及小说的悲剧意义。

  《三国演义》具有“拥刘反曹”的倾向,在作品中,作者毫不吝惜地将一切可能的正面美好因素全部赋予了刘备集团一方。然而这样一批在道德、智慧、品质和勇武方面都无与伦比的人间精英,却一步步地走向衰败,以至最后的灭亡,并且突出了刘备集团走向失败的内因——把“义”放在首位,把政治放在第二位,常用道德价值去压制和克服政治利益。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产生悲剧的重要原因,而《三国演义》中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和最后三分归晋的结局,赋予刘备集团最美好的东西,而又将其置于最早失败的境地,都充分表明了这部小说的悲剧精神,是一部便读者受到强烈的悲剧美的冲击、品尝到悲剧美感韵味的优秀悲剧作品。

  5.简述《西游记》人物塑造的特色。

  《西游记》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将动物的形态、神魔的法力和人的意志精神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即集动物性、神性和人性于一身,产生了形貌各异、个性独特而又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孙悟空:他形态上是猴子,这是他的动物特征;他善于变化,能识破和战胜一切妖魔,这是他的神仙本领;他大公无私、勇猛机智,而争强好胜、爱出风头等,又是人的精神品格,而这三者完美和谐地统一在他身上。

  6.简述《金瓶梅》对世情小说发展的贡献。

  在《金瓶梅》之前,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和神魔小说《西游记》,作为三种类型小说的典范相继问世,而唯有反映市井现实生活的小说尚未有与之抗衡的巨著,这正是《金瓶梅》在小说题材方面的历史使命和用武之地。它用细致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人们都可以遇到的平平常常的人、普普通通的境、琐琐屑屑的事,便全书浸透着“俗”的色彩。这就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描写对象从远离人间的神魔和历史人物,走向普通人的生活,而体现出文学向“人”自身的靠拢和文学本位的复归。同时,它也为世情小说的大批涌现,打出了自张一军的旗帜。从这个意义上看,没有《金瓶梅》的开路作用,就没有《红楼梦》的出现。

  7.简述归有光的文学主张及散文创作。

  归有光和唐宋派其他代表人物一样,对当时声势煊赫的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和模拟文风表示不满,主张为文要根于六经,提倡道德。但他的主张又与王慎中、唐顺之有所不同:他提倡的“道”并非宋代理学,而是传统的儒教;尤为重要的是他在提倡重道的同时,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正因他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故其散文名作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均以感情真挚、通俗畅达著称,多于简洁淡雅的笔墨中透露出深挚的感情,一唱三叹,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外。这些文章虽不多,但当时在文坛引起颇大震动,奠定了他在明代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

  50.张岱的小品文题材广泛,茶楼酒肆、歌馆、妓院、斗鸡走狗、工艺书画、风俗文物,乃至山水人物,无不人其文。《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柳敬亭说书》等为其代表作。他的小品文能将公安三袁的清新洒脱之笔法和竟陵派钟惺、谭元春的幽深冷峭之意境熔为一炉,又能避免两派的流弊,以深厚救浅薄,以严谨救率易,以明快救僻涩,兼诸家之美,堪称晚明小品散文之集大成者。

  8.简述《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

  《儒林外史》有其匠心独运的结构特征,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分别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看起来松散,实际上并非“有枝无干”。作者追求表面松散而内中见骨的散点透视原则,“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将那些松散的情节和人物全部统摄于八股取士摧残人的心灵和人格这一主旋律上,从而达到结构方式与内容表达的完美统一。

  9.略述龚自珍的诗歌创作

  龚自珍是才气过人而又得风气之先的文学家兼思想家。他提出“尊情”、“尊史”的变革的文学观。他有很高的自我期许,却一生困厄下僚。他饱经忧患,哀乐过人,更深切地感受着时代所给予他精神上、心灵上的震颤和痛苦,深深体味着内心世界的种种:怨愤中夹杂着豪迈,感伤中包容着热情,颓唐而又执着。郁闷而有理想。“少年”与“童心”是他诗中引人注目的意

  象,是他心目中青春生命和理想的象征;他对人才被压抑的惯懑,他渴望和呼唤“不拘一格降人才”;他的诗充满批判精神和显露出批判的锋芒,表现出自己狂傲的性格。他的诗多为抒发主观感情之作,想象丰富奇诡,语言璀灿瑰丽而又具狂霸之气,形成了“幽想杂奇语”、“哀艳杂雄奇”、“郁怒情深两擅场”的迷人风格,受到清末民初众多文学家的喜爱或迷恋,在当时及近代诗坛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0、试论《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1)从情节安排和结构技巧上看,剧情曲折,结构巧妙合理。全剧从两条线索来展开剧情:以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间的矛盾冲突为主线,以崔、张和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为副线,二者相互交错、制约,极富戏剧性。

  (2)体制上有突破。它打破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连台本戏;并且打破了元剧一人主唱的通例,在若干折戏里采用了旦、末轮唱的方式。这种突破与创新,对安排剧情、刻画人物,都起了很好作用。

  (3)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主要是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塑造人物,使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更加巧妙合理地结合,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4)优美的词章,高度的语言技巧。作者精心安排了抒情诗般的歌唱语言和潜台词丰富的道白语言,使人物语言充分戏剧化和个性化。对创造戏剧氛围、表达人物的深层次感情,起了极好的作用。

  11、试论《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以及此剧的悲剧艺术特色

  《窦娥冤》中的窦娥是封建社会里“孝女”和“节妇”的典型。她身世悲苦,却默默忍受着现实社会强加给她的深重苦难。她安分守己,善良温顺。为了婆婆,她可以忍受皮肉之苦,蒙受不白之冤,甚至付出年轻的生命。她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元朝统治者提倡的程朱理学的做人的标准,具有孝顺、贞节、善良等高尚道德。

  但她同时又具有刚强的性格。她不满婆婆的引狼入室,坚决拒绝张驴儿的非礼,面对张驴儿的诬陷威胁毫不畏缩,毅然决然选择见官。尤其是她蒙冤受屈被推上刑场时,她悲愤地叱天骂地,指责天地好歹不分,贤愚不辨,表现出对社会制度的大胆怀疑和强烈批判。她临死发下的三桩誓愿,是用生命所作的抗争。死后,她不屈的鬼魂又继续奋斗,直至沉冤昭雪,恶人受惩。

  此剧的悲剧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作者成功地刻画了窦娥这一悲剧形象。剧中的情节安排、高潮出现,都是以人物塑造为中心,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的旋涡中心。窦娥几乎承受了封建社会下层妇女所承受的一切不幸。是封建礼教、封建吏制、社会无赖等各种恶势力共同残害的牺牲品。她是元代社会的产物,又是一个悲剧的典型,具有感天动地的艺术魅力。

  12、试论《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特点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其运用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正确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章学诚曾指出《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从文学的角度看,此说是符合作品实际情况的。所谓“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则是指在人物和事件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的精采片断,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使之在不影响基本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全实则死,全虚则诞。罗贯中游刃有余地运用了虚实相间的手法,取得了极大的成

  功,并为后来的历史小说创作提供了成功的典范。作者在对作品进行艺术构思时,主要采用了似下几种技法:

  (1)细心穿插,巧于构思。即对各种史料重新组织,达到点铁成金的效果。

  (2)于史无征,采用传说。对于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需要而正史中又无依据的内容,大胆采用民间传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含量。

  (3)本末倒置,改变史实。即将个别事件加以改动而成为新的情节因素。

  (4)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5)妙笔生花,善于铺叙。即将史书中有关情节的简略记载加以渲染铺叙。

  《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法方面,采用了类型化的手法。类型化典型人物的主要特征是:为一般而寻找特殊,共性对个性占有突出的优势,直接以比较纯净的形态呈出。《三国演义》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

  (1)单一性。即重要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的、突出的特征,它在形象内部诸因素中占决定性位置,这一特征足以托起整个形象。

  (2)稳定性。即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他因素基本上稳定不变,处于古典的静穆状态,强调本质、一致、必然、普遍,不强调性格变化,使主要人物特征反复出现在不同事件中,以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

  (3)和谐性。即让人物形象内部诸因素基本上处在古典式的和谐之中,回避性格复杂性。体现一种中和之美。这种和谐性主要表现有二:一是回避现象与本质的矛盾,使现象能比较直接地表现本质;二是回避理智与感情有矛盾,保持人物单一的性格特征。《三国演义》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祖,但它一出世便将中国古代小说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推向了顶峰,成为古代文学中类型化艺术的光辉范本,创造了一系列千古不朽的人物典型。

  13、试论《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点以及小说语言的特色

  《水浒传》把塑造绿林豪侠英雄作为自己的最高艺术追求,开始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过渡。一方面,作品中的绿林豪侠继承了古代英雄的特征,作为“勇”和“力”的化身,具有类型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又体现了社会下层特别是市民阶层的道德思想和生活情趣,具有较为突出的个性特征,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典型的倾向,其主要特征是:

  (1)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结合。即既写人物的传奇色彩和超人之处,又写他们的性格弱点和成长过程,避免了因过分夸张而失真的毛病。

  (2)惊奇与逼真的结合。即整个故事情节的高度夸张和具体细节的严恪真实的融合,使其既有惊心动魄的传奇色彩,又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3)粗线条勾勒与工笔细描的结合。即用讲故事的办法,以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节,勾勒出人物性格的轮廓,然后用工笔细描的方法,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4)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的结合。即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在稳定中求变化,单一中求丰富,其性格既有主调,又有多个侧面。

  《水浒传》的语言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说话”艺术的语言恃色。它以北方口语主要是山东一带口语为基础,加工成一种成熟的书面语言。其主要特色是:简洁明决,生动含蓄,表现力很强;写人叙事,多用白描,不用长段抒写,往往用几个字便便意态毕肖。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个性也很突出。书中绿林好汉的语言,往往能符合其身份、个性和神态。

  14、试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1)富于幻想的艺术构思。作品的非现实题材及其“理之所必无”,而“情之所必有”的创作主旨,决定了它必然采用充满理想色彩的艺术手法。该剧在情节结构上充满了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情节荒诞离奇,现实生活中必无,只能于幻想中出现。好多情节无不充满着理想主

  义的色彩。而正是这一系列富于幻想的艺术构思,才构成了此剧结构的骨架和支柱,为表达“情之所必有”这一主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是此剧具有浓郁的抒情诗色彩,即充满诗的意境。在剧中,作者以抒情诗人的气质,运用抒情诗的手法,去深刻揭示人物内心的感情。剧中很多曲词能将抒情、写景和人物塑造融为一体,文采斐然,美不胜收。

  15、试论《长生殿》中爱情描写与政治批判之关系

  《长生殿》一方面对李杨的真挚爱情给予热情的歌颂和赞美,另一方面对他们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灾难、危害表示了不满和抨击。剧中李杨“占了情场”与“弛了朝纲”的矛盾,是作者探索人生哲理的一个外显层次,他的内在追求是从中挖掘其哲理蕴含,即忘我的爱情与其社会角色的矛盾是永远难以克服和弥合的人类永恒的遗憾。《长生殿》主张用佛家出世来超越和解决这个矛盾。因此《长生殿》的主题实际上包括了相互联系着的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李杨乐极生悲的故事,总结福祸互倚的人生哲理以垂诫后世;二是让李杨二人在历尽劫难、遍尝悲欢离合的人生况味后大彻大悟,终于跳出爱河,以佛家的色空观念否定了他们的情欲,宣布“情缘总归虚幻”,促使沉迷者“蘧然梦觉”。

  16、论《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桃花扇》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历史。作者将南明王朝覆灭的原因归罪于马士英、阮大铖等“魏阉之余孽”,同时也将他们安排为李侯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作者从三个方面对这帮祸国殃民的权奸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1)他们迎福王为弘光帝,并非为了中兴复国,而是出于自己之秘利,唆使福王声色犬马,荒淫无度,他们自己则趁机大权独揽,卖官鬻爵,党同伐异。

  (2)清兵南下之际,国势危急之时,他们或跑或降,一副无耻嘴脸。

  (3)通过他们与侯李关系的始末,具体揭露了他们“殃民”的劣迹。在侯、李爱情悲欢离合的发展过程中,阮大铖是阻挠破坏和悲剧制造者的角色。这样,剧中就把南明王朝覆亡和侯、李爱情悲剧的责任,都归结到马、阮等权奸身上。但作品并不以指斥权奸祸国殃民力最终目的,没有落入大团圆的俗套,而是以侯、李二人大彻大悟的出家作为他们劫后重逢之后最终的人生归宿,即用苦涩和失落取代了浅薄的认识和廉价的慰籍,使剧作具有更为深刻的历史纵深感和人生哲理感,其立意远远超超出了一般的历史剧和爱情剧。

  《桃花扇》一剧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从现实来看。《桃花扇》的思想指归表现了清初文人在阅尽社会统治的沧桑巨变后对社会政治失去信心而产生的逃避心理状态;从文化传统上看,它又是长期以来个体对社会的依附关系一旦失去平衡后,人们难以承受,因而恐慌失落的心态的反映,从而揭示出清代文学感伤思潮内趋动力的一个重要侧面。

  17、试论曹雪芹《红楼梦》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悲剧命运的揭示

  (1)作者以政治腐败作为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作品用元春这个人物的安置、贾雨村对“护官符”的领悟等笔墨,揭示封建官场“一损皆损,一荣皆荣”的致命弱点,从而预示出封建官僚政治从腐败到衰败的必然结局。

  (2)作者将经济上的“入不敷出”和生活上的穷侈极欲想对照,写出其必然崩溃的结局。整个贾府生活奢华无度,个人无节制、无止境的欲求又导致相互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些都揭露出贾府荣华富贵的表面之下所掩盖的无法治愈的痈疽。

  (3)作者以后继无人揭示出封建家族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贾家的下一代,不是庸庸碌碌的无能之辈,便是荒淫无耻的下流之徒。贾宝玉虽聪明伶俐,也无太多恶习,但作为新思潮

  的代表人物却表现得与封建大家族格格不入,与家庭和社会的要求完全背离;而其爱情悲剧本身也是其家族悲剧命运的一个缩影。

推荐访问: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系统化的著名戏剧理论家是谁 理论家 系统化 戏曲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