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8篇

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8篇

时间:2023-07-28 13:0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特殊教育学理论总知识

  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的概念

  一.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概念

  特殊教育,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增强他们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特殊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特殊教育学则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和内在规律的科学。

  二、特殊教育的对象

  学术界一般都是从概念性和操作性标准两个方面着手,根据统计、医学和社会常模等三个不同的维度来区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

  广义的特教概念认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儿童:

  第一类是残疾儿童,其中包括盲、聋等感官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病残和多重残疾等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残疾;

  第二类是问题儿童,包括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问题等不同类型的问题;

  第三类是超常儿童,包括有超常智力、能力和资赋优异的天才儿童。

  狭义的特教概念,只把残疾儿童,甚至于将残疾儿童中的一部分如盲、聋、弱智等列入特殊教育的范围。

  三、特殊教育的意义

  (一)发展特殊教育,能更好地体现教育平等的权利

  (二)发展特殊教育,能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发展特殊教育,能使残疾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四)发展特殊教育,能更好地对儿童实行因材施教

  (五)发展特殊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四、特殊教育的学科基础

  (一)

  普通教育学(二)

  心理学(三)

  医

  学(四)

  社会学

  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分类

  一、残疾儿童

  (一)感官残疾儿童

  (二)肢体残疾儿童

  (三)语言残疾儿童

  (四)病弱与多重障碍儿童

  (五)智力障碍儿童

  1990年底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将残疾人分为八类:

  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

  言语残疾

  智力残疾

  肢体残疾

  精神残疾

  多重残疾

  其它残疾

  二、问题儿童

  (一)学习障碍儿童

  (二)社会行为障碍儿童

  (三)情绪障碍儿童

  (四)自闭症

  (五)孤儿和寄养儿童

  专业技术资料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三、超常儿童

  也称资质优异儿童或天才儿童,他们的主要特点是有高于常人的智商,有较高的领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

  标签的优劣

  优:标签旨在诊断所需的特定处置为何;标签可增进非障碍者采取保护性的行为反应,以保护障碍同伴;标签便于研究人员沟通研究中的发现;特殊教育所需经费有赖特殊学生的分类;标签便于特定的团体推动特殊计划或制定法律及政策;标签可彰显特殊儿童的需要,使大众易于看到这些人的需要。

  劣:标签常令人注意到儿童的缺陷;标签使他人产生负面的态度反应;标签造成他人对特殊儿童行为表现的偏见;标签使人产生不当的自我概念;标签结果使同仁拒绝他们;一旦接受标签,学生心理将受到永久的创伤;标签使他们成为少数的族群,受到另眼看待;错误诊断时有发生,标签有其潜在的危险性。

  建议:诊断要审慎和有根据;尽可能选用比较中性的名称;限制它的消极影响;认识分类和标签的有限作用,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比分类和标签更为重要;防止标签的“自证预言”作用和教师因分类标签而产生偏见或作为放弃教育的借口。

  特殊教育学——教育原则与教育过程

  特殊教育的原则

  一、早期教育原则

  早期教育原则认为,应尽早地抓住时机,对特殊儿童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教育和早期训练。

  二、补偿教育原则

  补偿教育原则认为,特殊教育过程中,要针对特殊儿童不同的身心特点,尽量用健全器官来代替受损器官的组织功能,充分地发挥儿童内在的潜能,增加特殊儿童的适应能力。

  三、个别化教育原则

  个别化教育原则认为,要根据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制定个别化的教育与训练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四、系统教育原则

  系统教育原则认为,特殊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特殊教育应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从医疗养护、教育训练、就业培训三个方面,不断地巩固和发展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的成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训练效果。

  特殊教育的过程

  一、预防

  (1)普遍地开展婚前教育,使青年男女充分地认识到结婚、生育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有关婚后生活的常识;

  (2)广泛开展有关优生优育的知识宣传,禁止近亲结婚,大力提倡婚前检查,专业技术资料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对有遗传疾病的夫妇提供咨询和帮助;

  (3)加强孕妇产前检查,采取相应的方法来减少残疾儿童的出生率;

  (4)加强孕妇产后的医疗保健工作,防止疾病感染,大力宣传儿童保健,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减少幼儿的致残性疾病。

  二、诊断

  教育诊断,也就是施教前的教育评估与鉴定。教育诊断是特殊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我国特殊儿童的教育诊断多由区、县级基础教育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定期开展工作。

  三、教育与训练

  教育训练是特殊儿童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下,接受指导,逐渐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增加知识,提高适应能力,发展技能技巧的过程。教育训练过程是特殊教育全过程的核心部分。

  四、就业培训

  为了使特殊儿童,尤其是使残疾儿童,能够成为既有生活自理能力又能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自食其力的公民,在特殊教育中开设劳动技术课,发展中等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切实解决残疾儿童和青少年将来的劳动就业问题是特殊教育的又一重要环节。

  特殊教育学——

  国外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特殊教育起源于欧洲,决不是偶然的。一方面,当时欧洲的生产力水平在世界上占有领先地位;另一方面,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盛行人道主义。一些富有同情心的教师、医生、牧师在开创欧洲特殊教育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1760年,法国人莱佩在巴黎创办了第一所聋校,公开招收聋哑学生,为世界特殊教育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1784年,法国人霍维在巴黎建立了第一所盲校,该校采用了凸字触摸盲文教学法来进行教学。

  1834年,这种凸字教学法经过布莱尔的改进,成为点字触摸文字,从而大大地推动了盲教育的发展。

  智障儿童的教育起源于1799年

  1874年,穆瑞借用长老会在北京甘雨胡同的房舍,创办了“瞽叟通文馆”(现北京市盲人学校)。

  1887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的传教士查理·米尔斯夫妇在山东登州(今蓬莱县)创建了中国第一所聋哑学校“启喑学馆”(现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

  1916年,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了南通盲哑学校(现南通市聋哑学校和南通市盲童学校),这是中国人自办的最早的特殊学校之一。

  专业技术资料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我国最早提出办特殊教育学校的是天平天过运动后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的干王洪仁玕

  特殊教育学——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一、特殊教育观念的变化

  特殊教育起源于欧洲,盛行在美洲,与18世纪高涨的社会生产力和人道主义精神有密切关系。由于欧洲的人道主义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所以最早创办特殊学校的多是一些富有同情心的牧师、医生和教师。但是,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特殊教育的迅速发展主要是受人本主义和教育民主化思想的影响。

  二、特殊教育范围的扩大

  世界各国的特殊教育都是从发展盲、聋、哑教育起步,然后逐渐发展到弱智教育和其他特殊儿童的教育。

  三、政府的直接干预和特殊教育立法

  许多国家特殊教育的兴起都是发自于民间,但政府的干预和宏观调控对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的直接干预和宏观调控主要表现在一系列教育法规、特殊教育法案的制定与不断修订。

  四、特殊教育的一体化

  80年代以来,世界特殊教育明显地向三个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一是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一体化;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体化的思想经历了“反标签化运动”,“残疾人权利运动”,“回归主流运动”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特殊教育立法的主导思想之一和发展特殊教育的指导思想。

  回归主流运动

  回归主流是与特殊教育普通化相呼应的一种教育思想。所谓回归主流就是尽量将残疾儿童放回到普通学校、普通班接受教育,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正常的生活。目前“回归主流”已成为教育界人所共识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回归主流是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但各国由于基础文明的水平不同,实行情况也不一样,尤其是涉及一些很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时,如影响上课纪律、教学质量、增加办学经费等一系列具体的现实问题时,看法也不一致。如何正确理解和实行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一体化,还需要进一步地探讨。

  全纳性教育是在“回归主流”基础上的又一更高层次的特殊教育新概念,从“特殊教育”,到“全纳性教育”,特殊教育的对象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二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

  三是医疗康复、教育训练与社会就业的一体化。

  (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

  特殊教育是一个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是80年代以来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特点之一。它充分地体现出特殊教育中的早期教育原则和协同教育原则

  (三)医疗养护、教育训练、劳动就业的一体化

  把医疗养护、教育训练、劳动就业三者密切地结合起来,保持残疾儿童的身

  专业技术资料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心健康,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知识,具备从事某一适合他们身心特点的职业能力,成为一个残而不废的能为社会作出一定贡献的公民。

  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残疾人提供的帮助

  现代科学的发展给特殊教育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自然科学,特别是医学解剖学和技术科学的发展,帮助我们对特殊儿童的残疾和生理缺陷有了科学的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和缺陷补偿提供了帮助。

  六、国际合作日益加强

  国际社会的参与首先是通过协商建立某种公约,发表共同宣言。

  其次,就是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协助下,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一定的援助,帮助这些国家建立特殊教育机构,培训专业人员,开展一些跨文化、跨地区的合作研究。

  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体系模式

  一、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

  1、概念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主要指对学龄前缺陷儿童提供治疗、补偿性教育和功能康复训练,使残障儿童在学前期能与普通儿童一样,得到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和对特殊教育需要的满足,是特殊教育体系的基础。广义的早期教育主张及早地(从出生到入小学前)对儿童进行教育和培养。

  2、教学形式

  由受过培训的家长或巡回教师在幼儿家庭中进行辅导和训练;

  在普通幼儿园附设特殊幼儿班;

  在特殊学校,如条件较好的盲校、聋校开设特殊幼儿班;

  成立以检查、鉴定为主的培训中心、康复中心、测查中心,协同多方面专业人士对特殊儿童进行早期教育;

  专门的特殊儿童幼儿园。

  3、现状介绍

  新的教育理念—早期融合教育,要求打破以往的隔离式教育,在正常学习环境中接纳特殊儿童。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学前教育逐渐向一体化方向发展。所谓一体化教育,就是在同一个教育机构或教育环境中,对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共同进行的教育。

  这种教育一方面提供适应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需要的共同性教育,另一方面则为特殊儿童提供满足他们特殊需要的支持和帮助。

  二、特殊儿童基础教育

  1、定义

  基础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实施最初阶段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

  基础教育的年限,多是指小学和初中阶段。《义务教育法》规定,中国的基础教育就是指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义务制教育。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所谓基础教育是指为今后的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打好基础的教育阶段。它是与高等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相对而言的教育。因此,有

  专业技术资料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把高中教育也列入基础教育的范畴。

  2、特殊儿童接受基础教育的途径

  在普通学校就学,利用普通学校的资源教室接受特殊教育方面的辅助和帮助;

  在普通学校的特殊班中学习;

  在各种形式的特殊学校就读;

  在专为残疾儿童开设的职业学校学习,着重培养劳动就业能力。

  三、残疾青年的高等教育

  1、残疾青年的自身愿望

  随着教育民主化思想的发展,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残疾人越来越强烈地要求接受高等教育。

  2、法律规定

  《残疾人保障法》:高等院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入学,不能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

  3、形式(途径)

  考入专门为残疾青年举办的高等特殊教育院校(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或专门为残疾青年人开设的系或专业(山东滨州医学院医疗二系)

  通过高考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合适的专业中接受高等教育;

  通过国家认可的夜大、电大、函大、自学考试等方式学习高等教育课程,经过统一考试获得合格的大专或本科学历。

  更高层次的硕士、博士教育,在我国仍属罕见

  特殊教育学——特殊儿童早期教育的模式

  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是指特殊儿童的婴儿教育和幼儿教育。婴、幼儿时期是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来讲,早期教育有不同的意义和内容

  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是通过早期诊断来进行早期的抢救、干预和补偿,最大限度地减少损伤和恢复损伤器官的功能;

  天资优异儿童的早期教育是强调早期的智力开发和启蒙;

  问题儿童的早期教育旨在进行早期干预和防治。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多和医疗养护结合起来,其主要的教育模式:

  (1)家庭教育模式

  家庭教育模式是将家庭作为教育基地,由接受过最基本训练的特殊儿童的父母来承担主要教育任务的一种教育模式。

  优点:保持儿童情绪的稳定,促进积极行为的巩固;容易密切亲子关系,对自己的子女提出适当的期望值;全体家庭成员都有参与的机会;比较经济。

  缺点:家长缺乏系统的特殊教育知识,影响教育的效果;儿童长期生活在小圈子里,有碍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没有参照对比,家长不易发现儿童的进步;家长互不见面,影响家长间的交流;教养态度不同,教育效果也不同。

  (2)训练中心模式

  训练中心一般是按地域由政府或民间集资建造,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专职或兼职的特殊教育专业人员以及比较齐全的特殊教育设备。

  优点:集中了特殊教育专家,教育效果更为理想;教育设备齐全;专家可解答

  专业技术资料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疑题,家长可以交流;有助于发展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

  缺点:费用高;距离远;居住分散,交通不便。

  (3)综合训练模(4)医疗康复模式等(5)这些早期教育的模式也可以交叉使用。

  特殊教育学——特殊儿童学校教育的模式

  一、资源教室模式

  资源教室模式是回归主流运动中一种比较有效的教育模式,那些被安置到普通班学习的特殊儿童用部分时间到资源教室接受补救或强化的特殊教育。即由资源教师为障碍儿童提供直接服务和由资源教师与普通教师合作为障碍学生提供间接服务之间的最佳平衡点。资源教室是对轻、中度障碍儿童较为常用的安置方式。

  哈里斯和斯库兹将其定义为“由资源教师为障碍儿童提供直接服务和由资源教师与普通教师合作为障碍学生提供间接服务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一)资源的功能

  1、“资源”代表充分运用教学资源

  2、资源教室是学校的教学资源中心

  3、资源教师本身是学校的资源人士

  (二)资源教室方案的特点(性质)

  支持性(有助于回到普通班学习);

  个别性(以个别需要为主);

  统合性(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主;制定计划是多方人员协商);

  暂时性(到资源教室的学习是暂时的)

  (三)资源教室方案的功能

  1、评量

  2、教学

  资源教室教学辅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基础学科;语言沟通技能;社会与情感发展。

  3、咨询

  为普通教师与特殊儿童的家长提供咨询。

  4、在职训练

  帮助普通教师接除专业障碍。

  (四)资源教室方案的类型

  1、直接服务模式:以辅助教学为核心。形式有个别教导形式、资源专家形式、辅助教师形式和巡回教师形式。

  2、间接服务模式:一般称为咨询教师的模式,其主要的目的是透过具有高度专业训练的教学专家,为普通班教师提供咨询与在职训练,期望能提高普通班教师处理特殊学习或行为问题的能力。形式有无拒绝形式、失败—救援形式、诊疗教师形式。

  (五)资源教室的实施

  资源教室

  面积比一般的教室要大一些,根据需要隔成几个教学角

  专业技术资料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配置教学的基本设备,如黑板、桌椅

  配置专为特殊教育服务的专用设备

  资源教室由专人管理,通过课表安排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来此接受特殊教育

  资源教师

  在资源教室模式中,资源教师是教学方案的主要实施者,也是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沟通的桥梁,负责对特殊儿童进行个别辅导、补救教学,对普通班教师和家长提供咨询与支援服务。

  1.建立、实施与协调全校特殊学生的转介与鉴定工作;

  2.负责制定、检查与协调本校特殊教育的有关规定的实施;

  3.评估、获取、运用并解释各种诊断工具与策略;

  4.普通班教师、家长一起编拟个别教育计划,并对其执行效果进行评估;

  5.为特殊学生提供直接教学;

  6.与普通班教师共同研究特殊学生在普通班的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

  7.与特殊学生家长一起商量学生的学习进步及提供相关服务的措施及如何相互支援的方式;

  8.与可能为特殊学生及家庭提供服务与协助的社区、学校、医院等有关机构保持联系;

  9.从各方面获取为特殊学生可能提供服务的各项支援的信息,并尽力在必要时利用之;

  10.为本校教师、行政管理者和家长提供特殊学生所需要的在职专业培训。

  (六)应用

  目前,在一些特殊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资源教室模式是广泛运用的特殊教育模式。有的学校还利用资源教室进行特殊儿童的评估鉴定工作和帮助儿童的家长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二、特殊教育班模式

  1、概念

  是指残疾少年、儿童可作为普通小学或中学的学生,固定在某一个小学或中学中同年级的某一个班,作为这个班的一名成员,参加这个班的集体活动和某些科目的学习。但某些科目的学习必须到学校所设立的特殊教育班去,由特殊教育班的老师讲授这些知识。

  2、实施

  通常由10~15个学生组成

  特殊教育班的教师必须受过特殊教育专业训练

  特殊教育班的教学多采用个别教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

  3、优点

  残疾儿童、少年增加了与正常儿童、少年的日常交往,有利于互相了解

  教师可以进行有效的个别教学

  为残疾儿童、少年创造了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和可以达到最大可能发展的环境

  专业技术资料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有利于全校同学正确地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为特殊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场所。

  三、特殊教育学校模式

  1、对象: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尤其是较严重的残疾儿童。

  2、形式:有半日制、全日制、寄宿制等多种形式。

  3、配备:经过系统培训的特殊教育师资;比较齐全的教学设施,适合重度残疾儿童的教育。

  4、不足:由于学生长期生活与学习在相对隔离的环境中,有碍他们的社会化和正常化,毕业后,很难适应社会生活和与普通人进行交往。

  四、一体化、全纳和随班就读模式

  (一)一体化、全纳教育

  一体化教育模式改变了以往将特殊儿童隔离在特殊学校或特殊班的教育形式。

  全纳学校要兼顾学生之间的不同需要,顺应不同的学习类型和学习速度,通过适宜的课程、学校组织、教学策略、资源利用即社区合作,确保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质量。

  (二)随班就读

  1、定义

  随班就读是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教师们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给予特别的教学和辅导,使他们学有所得,与大多数同龄同学一起成长。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的重要办学形式。

  2、目的和任务

  目的:是特殊儿童少年在最少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的劳动技能,并使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为今后自立、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基础。

  任务:一方面是对随班就读的学生进行与普通教育一致的基本要求的教育,另一方面又要针对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提供特别设计的教育方案和服务,以实现康复、补偿以及潜能和人格的充分发展。

  3、作用

  投资少,见效快,有利于普及残疾儿童教育;

  体现了“一体化”教育;

  引导现有学校迈向全纳性教育的一种策略。

  4、对象

  残疾儿童少年(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

  暂时不具备筛查、鉴定条件的农村地区,但被怀疑有智力问题的学生;

  地方政府文件规定的对象

  上海市规定了8类特殊儿童为随班就读对象:低视力、重听、轻度智力障碍、肢体残疾、学习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病孩;

  专业技术资料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一般这些对象来自未入学的适龄特殊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特殊教育后具备随班就读条件的残疾儿童和以近中小学的各类轻度残疾儿童和学习有困难的儿童。

  5、随班就读学生的入学考虑

  父母或儿童监护人同意;年龄与普通儿童相同;残余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交往能力;社会成熟性;其他。

  6、随班就读学生的安置

  每班1-2人,最多不超过3人

  原则:就近入学;区(县)教育部门负责规划;学校接收服务区的儿童入学;撤除随班就读的资格;改选适合的安置。

  7、随班就读成功的关键

  教师

  随班就读学生应以注册班级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负主要责任。有特殊教育教师或专业人员参与的各自承担规定的责任。目前,在普通学校里即使开展了随班就读工作的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还很少。

  管理

  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指导本地区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特殊儿童的鉴定;提出特殊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和调配的建议;为基层学校提供巡回指导以及提供部分师资培训、情报信息、家长学校指导等服务。

  五

  职业教育模式

  职业教育是贯穿特殊儿童学校教育全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少年期和青年期特殊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这种定向型的职业训练一般由学校和社会来共同承担。

  职业教育的模式是从职业训练入手来发展青少年的智力和体力,增强他们对社会的适应性,使之掌握一门或几门劳动技能并达到社会就业的水平。

  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评估的目的与类型

  一、评估的目的1、筛选与鉴定

  2、决定当前的能力水准与教育需要

  3、决定适当的教育安置

  4、决定适当的教育计划

  二、评估的类型

  (一)诊断性评估

  是进行教育鉴定与诊断的手段,它的目的与功能是通过收集有关信息来确定特殊教育的对象、培养目标和方案。

  诊断性评估是区分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确定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与类型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相关教育干预活动方案的拟定和实施。

  也称为“教育前评估”

  专业技术资料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二)终结性评估

  主要用于评价某一方案或特殊教育全过程的教育效果和有效性,确定这些努力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育目标。

  终结性评估注重的是对教育干预措施的评价。这种有效性评价可以针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总体评价,也可在教育活动暂告一段落时,对前一阶段的教育成果加以回顾性评价。

  这种分阶段进行的终结性评估又称为后置性评估、阶段性评估或教育后评估。

  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评估的内容与方法

  一、身体检查与医学诊断

  (一)一般性的健康检查

  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等方面的情况

  (二)病史询问

  父母的亲缘关系与家族史

  母亲的妊娠史

  儿童的出生史

  儿童的生长发育史

  (三)针对性的特殊检查

  血液检查

  尿液检查

  染色体分析

  X射线检查

  其它相关检查

  二、心理与教育测验

  心理测验是对行为样组的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

  根据测验目的、对象、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可有不同的测验分类方法。

  按照所测心理特性的不同属性,可将测验分为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两大类别

  (一)

  能力测验

  智力测验

  :比纳智力测验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考夫曼儿童成套评估测验

  适应行为测验:AAMD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儿童适应行为调查表

  学绩测验:学绩指的是个体经过一定的教学或训练后锁学到的东西,是在一个比较明确的、相对限定的范围内的学习结果。

  标准化学绩测

  非标准化学绩测验

  (二)人格测验

  自陈量表

  他评量表

  三、其它评估方法

  (一)观察法

  在自然情景中或预先设置的情景中对个体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个体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二)作业评估方法

  评估者选取与现实生活要求相一致的任务,让评估对象具体操作该特定任务,以确定其是否掌握了完成该任务所必备的技能或能力。

  专业技术资料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评估

  组织与实施

  一、准备阶段

  (一)组织专家小组

  (二)与家长保持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合作

  (三)初审评估书

  (四)

  物质准备和活动场所的安排

  二、测评阶段

  (一)由教育管理人员、普通教师接待前来参加评估的儿童和家长,与家长作初步交谈。最后,确定每个儿童的评估目标,把他送到相应的专业检查评定小组接受分项式测评。

  (二)由医务人员、心理学工作者、特殊教育人员等有关的专业人员进行分项测评。

  (三)收集和汇总各项专业性检查测定资料,编号装袋,核查,送走参评的儿童和家长。

  三、综合评定阶段

  将每位评估者的测评材料提交会议讨论,通过分析、讨论和综合有关信息,为被评估儿童写出书面的评估意见和教育建议。

  四、个别教育计划

  个别教育计划(IndividualEducationProgram,IEP)就是在综合各项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独特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教育需要所制定的教育计划。

  特殊教育学——职业教育概述

  一、职业教育的概念

  职业教育相对于广义概念,狭义的职业教育被理解为以学校及专门教育机构为载体的职业教育,主要对青少年或成人所实施的旨在提高其从事职业劳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一种专门教育。根据社会需要和特殊儿童的身心特征,实施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十分重要的。

  二、职业教育的层次

  职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普通教育的基础上,以提高就业水平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形式。我国的职业教育分为三个层次。(1)初级职业教育层次,主要招收小学毕业生,学制为3~4年,培养具有初步技术的工人、农民和其他行业的基础工作人员。(2)中等职业教育层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一般为2~3年,培养中级技术员、技术工人。中等职业教育由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承担。(3)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层次,招收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历者,学制为3~4年,培养高级技术员、技师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师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由职业技术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大专院校承担。

  三、特殊学校职业教育的特点

  特殊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与普通职业教育相比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

  (1)特殊儿童的职业教育要与生活教育密切地联系起来,即通过职业教育来增

  专业技术资料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强特殊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2)特殊儿童的职业教育必须密切地结合特殊儿童的身心条件,如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应安排不同类型的适合各自身心特点的职业教育;

  (3)特殊儿童的职业教育要贯彻早期教育的原则,与普通儿童相比,更需要相应提前

  (4)特殊儿童的职业教育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大力协作和统筹安排。

  特殊教育学——特殊儿童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模式

  一、特殊儿童职业教育的内容

  特殊儿童的职业教育一般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培养的目的在于使特殊儿童认识到不同职业的社会意义、职业价值、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学会现实地考虑各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和应具备的条件以及从事不同职业时付出的主观努力。

  (二)职业探索

  职业探索是通过认识各种职业的分类和就业要求来发现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需要。探索阶段职业教育着重培养儿童与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需要。职业探索就是要能有效地帮助解决在职业选择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三)职业准备

  这一阶段的职业教育是实质性的职业教育,它将使青少年获得从事某种职业的技能、技巧。职业准备分两大类:一是近景性职业准备,二是远景性职业准备。前者是指掌握毕业后立即从事某种职业的知识与技能;后者是为升入高一级教育机构,为若干年后就业作好准备。远景性职业准备需要把学术性课程与职业性课程结合起来学习。对特殊儿童的中等职业教育而言,更侧重于近景性的职业教育,即中学毕业后就能扎实地掌握某种社会服务的知识和技能技巧。

  二、特殊儿童职业教育的模式

  (一)学校中心模式

  这是由克拉克(G.M.Clark)提出的。它适用于从幼儿园阶段到成人的职业教育学校中心模式,即以学校为中心着重进行职业意识、职业探索、职业准备三方面内容的职业教育,而且偏重于职业意识的培养。

  (二)生活中心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生活调节与个人对社会的职业性适应。这种模式在1979年由布若林和考卡斯克提出。职业教育所要培训的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日常生活能力;个人与社会交往能力;职业指导和准备的能力。

  (三)经验中心模式

  这种模式与职业教育实习相似,即通过学生下到工厂、车间来掌握一定的劳动技术,体验劳动生活。它是一种个别化与普通教育结合得最紧密的职业教育模式。

  (四)支持式模式

  在改革开放以前,残疾人的就业基本上是庇护性就业,得到国家的保护,专业技术资料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因此职业教育就是一种准备式就业模式。改革开发后,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残疾人就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学者提出了建立基于我国国情的特殊儿童支持式职业教育模式。

  支持式职业教育模式是指根据市场需求,首先开拓就业机会,再根据工作条件和特殊青少年自身特点的匹配程度,为他们提供密集型训练、现场辅导和跟踪支持,其最核心的观念就是在竞争性的条件下,通过各种支持帮助特殊青少年就业。

  支持式职业教育模式主要被运用于弱智学生的职业教育。

  特殊儿特殊儿童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类型、教学与评估

  一、课程设置类型:

  特殊儿童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可以分为侵入式和分离式两大类型:

  侵入式教学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为一体,强调职业教育中的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对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有充分的考虑。侵入式教学强调扎实的专业技能与基础知识、文化素养结合,为学生毕业后有广泛就业途径并能根据社会需要转换职业提供方便。侵入式教学将职业教育的意识、知识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

  分离式的课程设置是将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分开,以不同的形式专设职业教育课程。

  分离式课程设置一般采用下列三种方式:(1)在普通班安排一定的职业教育课程;(2)建立不同专业的职业培训班,单独开设与职业教育有关的课程;(3)安排单元时间从事职业训练,例如工厂实习劳动、见习等。

  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是浸入式与分离式相结合。

  对较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偏重于浸入式课程设置,强调拓宽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

  对一些短、平、快的职业训练班,则偏重于采用分离式课程设置的方法。

  二、教育形式和方法

  (一)资源教学

  (二)情境教学

  (三)单元教学

  (四)活动中心

  (五)业余教育

  三、职业教育的评估

  教育评估即通过收集信息,对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教育的结果与实效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估是多方面的,可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社会评估与行政评估相结合、相对评估与绝对评估相结合的方法。特殊儿童职业教育主要的评估指标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包括职业意识、就业能力、实际收入、社会效益的评估)、教育机构的规模、课程设置、教师与管理人员的水平等多方面内容。

  特殊教育学——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

  一、残疾儿童家长的心理

  西方研究总结,大多数残疾儿童的家长对接受自己的孩子是残疾儿童这一不幸事实都经历了下面五个不同的时期。

  专业技术资料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第一震惊期

  第二拒绝期

  第三绝望期

  第四内疚期

  第五接受期

  若残疾儿童家长的心理发展如上所述,那么残疾儿童家长的教育目标就在于缩短前四个阶段的时间,使家长早日接受残疾的事实,并及早地考虑残疾儿童的教育和发展问题。

  二、超常儿童家长的心理

  第一、炫耀感

  第二

  期望值过高

  第三、过分照料

  家庭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1、家庭环境对特殊儿童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能互敬互爱、欢乐愉快、团结合作、积极向上,使特殊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有助于特殊儿童健康成长。同时良好的家庭环境能提供更多、更好的刺激,在丰富的刺激条件下,个体能力(如:感知能力)也能得到改善。反之,特殊儿童的发展就会在原有水平上退后。

  2、父母教养方式对特殊儿童的影响。在正常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忽视、冷漠、不关心,抑或溺爱、纵容,都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对于特殊儿童来说,更是如此。父母只有采取理智、信任的教养方式,才能帮助特殊儿童独立适应社会,并协助特殊教育人员对特殊儿童进行干预矫正。

  3、父母的修养对特殊儿童发展的影响。“修养”一词在本段中更多地指父母对残疾人的认识和态度。父母只有在特殊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全面地认识残疾人才有可能采取积极的措施和态度来考虑子女的教育和发展问题。

  法律规定了家长在特殊儿童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承担着学习与参与教育训练的责任和义务,而且要为特殊儿童提供必要的措施和保障。

  二、家长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

  (一)参与评估与鉴定

  (二)参加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与修改

  (三)进行家庭辅导和训练

  特殊儿童家长的教育需要与教育内容

  当家长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残疾子女,在心理上接受他们时,特殊儿童家长的教育需要便产生了。

  一、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度过心理上的危机时期

  二、帮助家长了解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文件

  三、帮助家长掌握护理、教育、训练、辅导特殊儿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

  这是家长教育的中心内容。

  四、帮助家长组织和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发挥家庭教育的整体功能

  五、帮助特殊儿童的家长之间建立联系

  特殊儿童家长教育的类型与模式

  一、家长夜校

  二、家长函授学校

  三、电视教育

  四、短期培训中心

  专业技术资料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五、家长互助教育中心

  六、家庭访问

  高等特殊教育概述

  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一)社会稳定、安全的需要

  (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三)个人发展的需求

  (四)创造平等教育的机会

  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形式

  一是参加普通高校全国统一考试,在普通高校中随班就读或者在专为残疾人开设的附属于某一高等学校的系或专业就读;

  二是通过单考单招考取专为残疾人开设的附属于某一高等学校的特殊教育学院或系或专业;

  三是通过成人高考参与电大、函授、夜大等教育形式接受高等教育。

  残疾人的就业形式(方式)

  (一)按比例就业——受法律保护的就业形式

  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

  (二)集中就业

  集中就业是残疾人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残疾人在各类福利企业、医疗机构和盲人按摩医疗等单位劳动就业。

  (三)个体就业

  个体就业是指残疾人从事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听觉障碍儿童概述

  一、听觉系统与听觉刺激

  听力系统包括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和大脑颞叶听中枢几部分

  外耳:集音功能、传音功能、扩音功能

  中耳:

  (一)鼓膜的作用:传声和避声

  (二)听骨链的功能:增压作用或杠杆作用(锤骨最大、镫骨最小、砧骨起连接作用)(三)鼓室肌的作用:

  增加鼓膜张力、减少内耳压力

  (四)咽鼓管的作用:

  保持内外压力平衡、引流作用、防护作用、防止逆行性感染

  内耳:耳蜗:传音作用、感音作用(位听觉器、听觉感受器)

  气导:声波在充满空气的外耳道和鼓室传递的传导方式叫做空气传导,简称气导。

  骨导:声波直接由颅骨传向内耳,引起淋巴液振动,产生听觉,这种方式叫做骨

  专业技术资料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传导,简称骨导

  (二)听觉刺激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物体振动所发出的声波。最适宜的条件下,人耳可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约为20~20000Hz,这个频率范围的声音通常称为可闻声。在语音分析及听力测验中,最常用的是125~8000Hz这一频率范围。听力损失的程度一般都是以500、1000、2000Hz三个频率纯音的平均听力损失来衡量,因为这三个频率是言语声频率比较集中的区域。

  二、听觉障碍的定义

  听觉障碍指因听觉系统某一部位发生病变或损伤,导致听觉功能减退,造成言语交往困难,也称听力障碍、聋、重听、听力损失。

  听力障碍的分类

  (一)根据语言形成和发展关键期,可分为学语前聋(4岁)和学语后聋。

  (二)按病变性质分类

  ——器质性耳聋

  指听觉器官组织结构异常导致的耳聋;

  ——功能性耳聋

  指听觉功能下降导致的耳聋。功能性聋又称为非器质性聋。

  (三)按病变位置将耳聋分三类

  ——传导性耳聋

  ——感觉神经性耳聋

  ——混合性耳聋

  (一)程度

  听力损失程中国标准

  WHO、ISO标准

  伤残人奥运度(dB)

  类别

  会标准

  分级

  分级

  程度

  〉11一级聋

  G全聋

  聋

  可参加世界91~110F极重度

  聋人运动会

  71~90二级聋

  E重度

  56~70重听

  一级重听

  D中重度

  41~55二级重听

  C中度

  26~4B轻度

  0~25A正常

  与其它标准相比,我国规定的听力损失起点高一些,而且在诊断听力残疾时,是以双耳中听力损失较轻的一侧为标准。如一个儿童的左耳听力损失为50dB,右耳为70dB,则此儿童的听力损失为50dB。如果一侧为听力健全,另一侧为全聋,那么该儿童仍然不被诊断为听力残疾。

  五、听力评估

  (一)、听力评估的目的1、通过听力筛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以达到早期听力语言康复。

  2、对筛选出来的听力障碍儿童作进一步听力损失的程度和性质的诊断,为听力障碍婴幼儿选配合适的助听器。

  3、为听力障碍婴幼儿的康复和教育提供有关信息。

  (二)听力评估的阶段——听力筛选与诊断

  1、听力筛选是指用快速而简捷的方法从某个特定的群体(通常指0~6岁的新生儿及婴幼儿)中鉴别出可能存在听力障碍的个体的过程。没有太多听力学专业

  专业技术资料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也能实施听力筛选,并且能较有效地早期识别未知的听力损伤。沃特金(Watkin,1998)认为听力筛选的方法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敏感性,即能够鉴别听力障碍的个体;(2)特异性,即能够剔除听力正常的个体;(3)经济性:即能够进行大规模的筛选,便于宣传,易为公众所接受

  2、听力诊断

  听力学专业人员对筛选出的可疑听力障碍儿童作深入而全面的诊断性听力评估,了解儿童损失的程度、损伤的部位、可能的病因,以及儿童的语言、认知、运动等领域的发展。

  (三)听力测验的方法

  在医学领域,听力测验包括的范围和内容很广。在教育情景中,常见的听力测验有纯音听力测验、言语听力测验和行为测听等。

  1、纯音听力测验:纯音听力测验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儿童听力损失的程度,其结果通常作为助听器选配的重要依据。

  2、言语听力测验:言语听力测验可以帮组我们了解个体言语听力的损失程度;个体需要的舒适的响度范围;不同语言声音的辨别能力。言语测听的结果对于选配助听器、评估助听效果和制定个别化的语言训练计划非常有参考价值。

  3、行为观察测听法:观察给予儿童声音刺激后的行为反应,如转头、凝视、眼球转动、停止活动等。这种方法比较粗略,其关键在于,测试者应仔细观察和对比儿童接受声音刺激前后俄行为反应。

  4、游戏测听法:测试者利用各种会动或发声的玩具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以达到测听得目的。

  5、其他听力测验方法:如用耳声发射检查耳蜗的生理功能,用电生理测听来检查耳蜗、听神经通路和听觉中枢的功能等。

  特殊教育学——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

  一、认知特点

  (一)感知觉特点

  1、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

  一是指我们在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来加工信息时,由于缺少听觉的参与而使信息变得不完整,例如,看电影的过程;二是指单独用听觉来加工时,及时佩戴助听设备,所获得的信息也是支离破碎的。因此运用其他感官(尤其是视觉)进行补偿就变得迫切和必要了。

  2、视觉的优势地位

  由于听觉上的障碍,聋生的眼睛就成为最主动、最活跃、最重要的感觉器官。研究表明,听觉障碍儿童观察敏锐,辨别细小物体或远处物体的技能高于听觉健全的同龄幼儿。国外也有研究表明:聋童在一年级时,视觉反应速度比正常儿童慢,但到了三年级,聋童的视觉反应速度与正常儿童的差距缩小了,到了六年级时,聋童的视觉反应速度甚至超过正常儿童。

  3、缺陷补偿

  听觉损伤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而缺陷补偿可以帮助聋童发展语言。例如在早期语言康复训练中,通过眼睛观察说话者发音时口形和舌位的变化,利用触觉和动觉感知发音时是否送气、声带是否振动。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情景教学法,专业技术资料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活动参与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

  但是,视觉等其他感官对听觉缺陷的补偿作用还是有限度的,不能完全取代听觉。因此,在缺陷补偿的同时,不能忽视听觉障碍学生听觉技能的培养。

  (二)注意的特点

  注意,特别是有意注意是开展一切认识活动的前提。但是在整个学龄期,听力障碍儿童注意的两个方面的发展都比正常儿童缓慢,且无意注意占优势。鲜明的颜色、生动的形象、突然出现的事物和有明显变化的事物都会引起听觉障碍儿童的无意注意。为了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有意注意,使其能更集中的参与到康复、训练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具和活动场所的新颖性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课堂、学习、活动变成一件有兴趣的事情,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逐渐培养有意注意。

  (三)记忆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无意记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学前期的听觉障碍儿童可能对背诵儿歌等需要有意记忆参与的活动会有困难,但是如果活动是他们感兴趣的,那么他们对这个活动的印象会比较深刻,比如游览动物园等。语言康复和训练就是要利用他们无意记忆的优势,来发展语言和培养有意记忆。

  2、如何促进有意记忆:

  (1)在活动中培养。以游览动物园为例,学生对动物天生好奇,教师可以在游览之间布置教学任务,即使不会写,也要告知学生认真观察,有意的记忆。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图片唤起学生的感知,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发展学生语言。而同时有意记忆也得到培养。

  (2)鼓励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有意记忆依靠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积极情绪的反映。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进步和成就,唤起积极的情绪,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达到培养有意记忆的目的。

  (3)多种感官的参与。有实验表明,多种感官参与的记忆,其记忆效果要好于单凭一种感官的记忆。

  3、形象记忆优于语词记忆

  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识记材料,而语词记忆是通过语言形式的记忆。由于听觉损伤,听觉障碍儿童主要以形象记忆为主。例如,对“早上,我背书包去上学。”健听儿童可以根据语词来理解和记忆这句话。而听觉障碍儿童要理解这句话就要依靠图片的帮助了。培养学生的语词记忆,要依靠其形象记忆,在依靠形象记忆帮助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手段来促进语词记忆。

  (四)思维特点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主流社会群体使用汉语言作为其思维的工具。但是听觉损伤使听觉障碍儿童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发展汉语言,所以其思维有其独特的一面。与正常儿童相比,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有如下特点。

  1、思维内容具体,多以形象性的内容作为对象

  聋童的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他们能够掌握具体事物的概念,但不易掌握抽象的概念。这与其视觉的优势地位和手语的沟通形式有很大的关系。例如:聋童可以理解桌子、书本、花草等概念,但是对于奋斗、巍峨、爱不释手等较抽象概念的掌握存在困难。

  专业技术资料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2、依赖感知的特点、生活情景或物体功用来分类

  分类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活动,它要在比较、分析、综合、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的。与正常儿童相比,其分类能力发展较慢,常常依赖感知的特点、生活情景或物体功用来分类,而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把被子、床分为一类;把黑板、多媒体、电视分为一类。但是随着系统教育的开展,听觉障碍学生在分类上会缩短与正常儿童的差距。

  3、概念的扩大化和缩小化

  概念是在相似或相近事物间不断的比较中区分并形成的。在概念形成之间,会出现概念扩大化和缩小化的现象。由于听觉障碍儿童概念的形成过程长,所以其概念扩大化和缩小化的现象明显。例如,在某个发展阶段,狗的概念在其头脑中可能指代所有体型小的、有4条腿的动物。这是概念的扩大化。当知道了牛、马、羊等哺乳动物是动物后,那么问其苍蝇时,可能有把苍蝇排出在动物概念之外,这是概念缩小。这种现象同样可以在教育中慢慢消失。

  4、思维发展达到的水平局限

  由于听力和语言发展的局限性,加之视觉的优势地位和手语的形象性表征,聋童的思维水平与正常儿童相比可能水平较低。20世纪70年代,英海尔德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聋童的思维进行研究后发现:6~10岁,100%处于前运算阶段;11~13岁,60%处于前运算阶段,40%处于具体运算阶段;14岁以后,60%处于具体运算阶段,40%处于前运算阶段;能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二、语言发展特点

  聋童的有声语言发展存在如下方面的困难:1)发音不清;2)发音不好;3)音节受限制;4)词汇量少于正常儿童。由此可见,语言训练是聋童早期康复教育的中心任务,教师应针对聋童语音习得的发展特点,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采用科学方法,对聋童进行语言康复教育,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智力发展的特点

  到目前为止,对聋童的智力发展问题仍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聋童因语言发展的落后而引起思维发展的落后,从而影响智力的发展;另一种观点(Vygotsky,1962)认为,思维不一定要靠语言,与语言概念相关的思维发展可能受到一些影响,但与语言关系不大的动作思维,表象思维则不会受到影响。

  四、情绪与个性发展特点

  (一)情绪的发展

  1、冲动性情绪逐渐减少,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由于需要并不能及时地被理解和满足,因此聋童易冲动。进入学校后,一方面聋童学习语言,使其可以表达需要和其需要被理解;另一方面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和老师的教导帮助下,逐渐会抑制自己的冲动情绪。

  2、高级的社会情感逐步发展

  与正常儿童一样,聋童的社会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也会逐渐发展起来。社会情感是逐渐内化的过程,儿童阶段其社会情感的参照大多依靠其父母和老师。我们经常会从儿童的口中听到,“我妈妈说:撒谎不是好孩子。”“老师

  专业技术资料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说: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等。只是由于听觉障碍,聋童的在获取信息方面与正常儿童相比处于劣势,因此与正常儿童相比,聋童高级情感发展缓慢。

  (二)聋童个性特点

  与正常儿童相比,聋童的个性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脾气倔强,好冲动

  在分析情绪特点时,我们知道当聋童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聋童易冲动。面对它,父母要么用不恰当的惩罚手段制止;要么采取过分保护的方法。这两种方式只能使冲动愈演愈烈。有研究表明,听觉障碍儿童常有固执性、自我中心、缺乏自我控制、冲动性强、易受人暗示等消极的个性特点。

  2、好动、好奇

  上文我们介绍了聋童无意注意优于有意注意的注意特点,即他们往往会被外界的新鲜事物吸引。语言训练过程要十分努力和认真,因而相对于其他活动,语言学习对聋童来说是枯燥的,因此,聋童会经常动动手,踢踢脚,做各种小动作,表现出好动的个性特点。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但是聋童的好奇心与正常儿童不同,正常儿童的好奇心往往表现为,他们总喜欢问为什么?而聋童的好奇心更多地表现在当面对感兴趣的事物时,他们总喜欢去摸一摸、动一动,这种好奇心更外露。

  (三)社会性发展

  1、聋童伙伴范围狭窄

  由于有声语言发展滞后,聋童在选择玩伴时,更倾向于聋童,而不是健听儿童。因此在幼儿园或学校中,教师应当鼓励聋童参与到正常儿童的活动中,同时也要指导正常儿童如何接纳聋童,使聋童在克服自己胆怯和怕别人歧视的心理的同时,能得到更有利的交往环境的支持。

  2、社会交往欠缺,社会常识缺乏

  聋童的社会交往只限于个别的同样是聋童的玩伴和家庭,因此社会交往欠缺。也因为此,聋童的社会常识贫乏。方俊明(1998)采用中国儿童发展量表对聋童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并与同龄健听儿童比较,聋童在社会常识方面成绩最差。例如,他们不知道过河需要乘坐何种交通工具;不知道到什么商店去买酱油;不知道应该到什么地方去踢足球;不知道老奶奶病了,应该送到什么地方看病;等等。他们的社会认识能力也很差,除了对解放军和医生略有所知以外,对邮递员、旷工、电工和教师等人物都不知道。因此康复教育,应把发展语言和社会常识紧密结合,采用情景教学,在学生增长社会常识的过程中,语言也得到发展。同时,应使聋童走出家庭和康复中心的小圈子,接触社区、接触社会,逐步积累社会经验,促进其社会化发展。

  听觉训练的意义:

  1听觉训练是口语训练的基础

  2听觉训练能促使聋儿回归主流社会

  3听觉训练有助于发展聋儿的智力。

  听觉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听觉察觉:听觉系统对听刺激的感觉能力,或称听感受性

  听觉注意:聋儿在建立了听觉察觉能力之后,能排除来自各方的五官刺激干扰,专业技术资料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注意要听的内容,养成聆听的兴趣和习惯。

  听觉定位:在感知声音刺激之后,去寻找声源方向的定位能力。

  听觉识别:听感知,聋儿在已经熟悉声音的基础上,认识和识别各种声音所包含的意义和代表的事物。

  听觉记忆:接受各种声音信息的刺激后,在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形成的一种编码听觉选择:在两种以上的声音中或者在环境噪音中选择性听取某种声音的能力。

  听觉反馈:在发音或者书画的时候,无意识的通过听觉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

  听觉概念:包括听到,听懂,并作出正确反映三个层次,必须在听觉发展阶段成熟的基础上产生。

  二、语言教育的原则

  1、早期教育2、个别教育3、多方合作,创造最佳语言环境

  4、最大限度利用残余听力

  语言训练

  语言是人类为了社会和人体的交际和思维活动的需要而创造并使用的一种符号系统

  语音训练

  一、呼吸与控制训练:胸腹联合呼吸法、吸气练习、呼气练习

  二、呼吸与声带配合训练:触觉感知训练、声带松紧训练、长音、短音的练习

  三、口腔训练:双唇与唇齿训练、舌头训练、四、音位训练:元音训练、辅音训练、声调训练

  五、音节拼读训练:两拼法、三拼法、声介合母拼读法、“支架法”、直呼音节法

  六、正音训练:声母辨正、韵母辨正

  理解与表达训练

  一、语言理解训练:丰富的语言输入、培养听(看)话的兴趣与习惯、习得语言规则系统、以特定语境中的最小语言成分对比理解训练、转述训练、二、语言的表达训练:培养说的习惯、仿说训练、句子训练、看图说话训练、复述训练、叙述训练、依文学语,以语导文、构建聋校语言环境

  看话训练

  看话:又叫看口、唇读、读话、视话,是聋人感知言语的一种特殊方式和技能,即利用言语活动的视觉信息以理解对方的言语和促进交流。

  杰弗斯和巴利把看话分为四个步骤:1感受运动或动作模式;2知觉该模式;3用有意义的概念进行联合;4调整或补充所未接受的信息。

  符·符·拉乌认为看话心理活动分为三种基本活动:

  视觉活动:视觉对可见的发音动作及相关的视觉线索的感知

  言语活动:记忆中词的运动形象的复活,看话者不由自主地完成的或隐或现的模仿动作

  。思维活动:对所感知的信息进行思考,以理解说话者的意思。

  影响看话的因素:

  说话者:熟悉度,面部表情和手势,面部位置,说话速度,发音清晰度,分散注意力因素

  语言特征:音素可见性(元音较好),音节可见性,连续话语可见性,言语多余

  专业技术资料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性(冗长)

  环境:距离,角度,照明,情景线索,竞争刺激

  看话者:年龄,智力,个性特点(动机),视敏度,视知觉

  看话训练的对象:所有有听力损失的人都需要看话,区别在于使用看话的时间长短和场合不同。

  看话训练的内容

  :视觉训练,视觉记忆广度训练,补缺练习,个别语音和语词训练,会话技能训练

  看话训练的方法:

  分析法(由部分到整体);综合法(强调整体,忽略部分);

  班级教学法(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法(一对一教学)

  助听器

  助听器是一种增大或扩大声音响度的装置,能够帮助听力障碍患者听到原来听不到或听不清的声音。助听器主要有传声器(麦克风)、放大器、接收器(耳机)和电源四个部分组成。

  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

  一、智力障碍的概念

  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它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以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低下;智力发育成熟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和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

  二、智力障碍的分类

  我国现行的《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试用)》是根据智商和社会适应行为来对智力障碍进行分类。

  级别

  分度

  与平均水平智商IQ社会适应能力

  的差距(—SD)

  一级

  极重≥5.0120或25适应能力极差,面容明显呆滞;终生生活需度

  以下

  由他人照料;运动感觉功能极差,如通过训练,只在下肢、手及颌的运动方面有所反应。

  二级

  重度

  4.01~520~35或适应行为差;生活能力即使经过训练也能难25~40达到自理,仍需要他人照料;运动、语言发育差,与人交往能力也差。

  三级

  中度

  3.01~435~50或适应行为不完全;实用技能不完全,如生活40~55能部分自理,能做简单家务劳动;具有初步的卫生和安全常识,但阅读和计算能力很差,对张伟环境辨别能力差,能以简单方式与人交往。

  四级

  轻度

  2.01~350~70或适应行为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具有相当的适55~75用技能,如能自理生活,能承担一般的家务劳动或工作,但缺乏技巧和创造性;一般在指导下能适应社会;经过教育,可以获得一

  专业技术资料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定的阅读和计算能力;对周围环境有较好的辨别能力,能比较恰当地与人交往。

  *IQ值中,前者指的是维克斯勒智力量表所测的智力商数,后者指的是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所测得智力商数。

  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而导致智力障碍——唐氏综合征,又名先天愚型、21-三体征,患者第21对染色体上有三条染色体。唐氏综合征的共同特点是智力障碍,大多数患者的IQ值为30~55,智商低于30的也不少见。此类患者有比较典型的外部体征:短头畸形,颅缝和卤门闭合晚;眼裂小,眼距宽,睫毛短而稀少;可有白内障、斜视、眼震、圆锥形角膜;耳小,杯状耳,外耳轮突出,外耳道狭窄;鼻梁低平,口小,伸舌,舌表面有裂纹,出牙晚,牙发育不良;身材短小,指短,小指内弯,脚呈船形,足大趾与其余四趾分离较远;关节活动度大,皮肤松弛,动作笨拙,步态不稳等。

  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

  一、认知特征

  (一)感知觉

  弱智儿童感知觉的总体特征是感受性慢、感觉范围狭窄。

  首先、绝对感受性低于正常儿童。同一强度的刺激可能引起正常儿童的感觉,却不一定能引起弱智儿童的感觉,因此对冷热、疼痛的感觉迟钝,容易受伤。

  其次,弱智儿童的知觉恒常性不及正常儿童。以颜色恒常性为例,通过视觉而感知到的国旗颜色在教室和在校园里是不同的,但是对于智力正常儿童来说,国旗的颜色并没有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教室中,弱智儿童习得了国旗的颜色,但是在教室外,当国旗颜色被阳光照射而发生改变时,弱智儿童可能就不认得国旗了。

  (二)注意

  首先、弱智儿童注意力容易分散。说明其无意注意占优势。相对于正常儿童,他们过于依赖新奇的刺激和较强的注意对比度。

  其次、记忆的容量小,注意范围狭窄。其注意广度仅有正常儿童的一半。因此,弱智儿童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限的。

  第三、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在同时处理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时,会涉及到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即把注意力从一项活动转移到另一项活中。课堂学习过程中,我们时常要“一边听一边写”,注意要分配到“听”和“写”的活动中,同时需要在这两种活动之间转移。

  (三)记忆

  弱智儿童记忆的特点表现为记得慢、记得少、记不牢、记不准。因此弱智学校学生的学习内容很少,并且要在各种情景下过度学习。

  (四)语言

  与正常儿童相比,弱智儿童语言发展迟缓。弱智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往往与其智力水平有直接的关系,智力受损的程度愈重,语言发展水平愈低。(五)思维

  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智力障碍儿童不同于正常儿童,他们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并且概括能力薄弱。

  弱智儿童思维的特点表现如下:

  1、弱智儿童多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中寻找事物的共同点,而不能透过现象来寻

  专业技术资料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找事物之间本质的内在联系。

  2、弱智儿童思维刻板,不会变通。即使下大雨,负责给草坪上的花草浇水的弱智学生也可能冒雨打伞去履行他的职责,做他平常所做的工作。在教学中,弱智儿童在学校学到的技能不能很快地迁移到家庭的环境中,因此弱智儿童的教育和训练要在各种情景下进行。

  3、弱智儿童思维缺乏独立性。人云亦云,没有自己判断思考的参与。

  二、情绪、行为与人格特征

  (一)情绪与情感

  在情感交流方面,个体的差异性很大,有的弱智儿童缺乏交往热情,态度冷漠。也有的表现为热情、真挚。

  (二)意志

  弱智儿童的意志薄弱,与其注意力较分散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不能持续性地做一件事情,受到挫折时,容易放弃。因此教学时,更要使内容符合生活,符合其自身的需要。

  (三)社会行为与人格特征

  1、期望值偏低,行为的动机水平不高

  2、缺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由于意志力薄弱,同时期望值偏低,因此弱智儿童缺乏自强不息的精神,再加上被社会群体排斥,也难以形成社会责任感。

  特殊教育学——视觉障碍的概述

  视觉障碍,也称视觉缺陷,其描述性定义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视力障碍和视野缩小,难以做到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和其他活动。”视觉障碍一般包括盲与低视力两类。

  对于盲和低视力的分辨,医学上是根据视敏度来区分的视觉障碍的心理特征

  一、视觉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

  1、知觉的特点

  听觉:在学习和生活中,听觉锻炼的非常灵敏。盲童可以通过听觉进行空间定位和辨别方向,也可以通过听觉了解和熟悉生活和学习的环境。

  触觉:发达的触觉也是后天努力的结果。盲童与明眼人手指尖两点阈的平均值为1.07mm和1.97mm。盲童通过触觉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温度、硬度、光滑度、重量等。

  但是,视觉障碍儿童在依靠视觉形成知觉上,与明眼人有差距。例如:形状知觉、空间知觉、知觉与动作的整合、距离知觉和深度知觉等。

  2、注意的特点

  注意是指对客体的指向和集中。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有意注意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而无意注意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

  盲童在接受客观信息时,只能依靠听觉、触觉和嗅觉等,需要花费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有意注意。加之视觉障碍,来自视觉通道的干扰很少或全无,所以盲童的有意注意表现突出。

  而低视力儿童,往往过分依赖于自己的残余视力,导致来自其他感觉通道的信息

  专业技术资料

  word

  资料下载可编辑

  丢失,于是在低年级,低视力儿童的有意注意和学习成绩一般较差。

  3、记忆的特点

  视觉障碍导致盲童和低视力儿童在获取信息方面往往不全面、不完整。视觉经验的匮乏,视觉表象难以形成,4、学习能力方面

  1)视力的伤残并不明显地影响智力,盲童并不一定比正常儿童智力低

  2)视觉障碍儿童在概念形成方面往往存在较大困难

  3)盲童的学业成绩一般都低于正常儿童

  5、语言发展

  视觉障碍学生语言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在说话时的姿势、体态等方面表现出一样。二是“语意不合的表达”。

  三、社会适应

  1、由于说活时,我们不仅通过语音和语调来表达思想,同时也借助身体语言。因为视觉障碍,所以视觉障碍学生无法获得通过身体所表达的思想,因此在与正常人交流时,会出现一些障碍。

  2、由于视觉障碍,限制了盲童活动和行为,因此年纪小的视觉障碍学生,其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同时,也限制了他们与外界的交往。通过学校的训练和培养,大一些的学生完全可以生活自理。

  特殊教育学——言语、语言障碍概述

  言语、语言教育训练建议

  1.遵循语言获得的自然顺序与规律

  2.重视语境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3.建立符号、概念、事物三者间的联系

  4.加强非言语手段的教育训练

  5.多采用游戏的方法

  6.创设良好的语言发展环境

  7.扩大语言障碍儿童的生活范围

  8.调动语言障碍儿童的交际动机

  9.加强对家长的指导

  10.及时评价与调整

  专业技术资料

篇二: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

  特殊教育: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拥有良好品德,提高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

  2.

  特殊教育学:研究特殊教育现象和内在规律的科学,是对特殊教育活动经验的总结和科学规律的探讨,它涉及特殊教育的意义、方法和内容,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身心特征,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特殊教育的管理体制,教育、教学方法以及老师和家长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3.

  特殊教育的对象:学术界一般以概念性和操作性标准两方面着手,根据统计、医学和社会常模等三个不同维度区分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广义的特殊儿童应包括残疾儿童、问题儿童(学习、行为、情绪等问题)、超常儿童;狭义的只指残疾儿童甚至残疾儿童中的一部分。

  4.

  特殊教育的意义:能好地体现教育平等的权利;能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能使残疾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能更好地对儿童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5.

  特殊教育的原则:早期教育原则(早诊断、早教育、早干预和训练),补偿教育原则(用健全器官代替受损器官的组织功能),个别化教育(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系统教育原则(系统工程,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从医疗养护、教育训练、就业培训三方面)。几个原则相互联系制约。

  6.

  特殊教育的过程:⑴教育预防:主动采取一些有效措施阻止和减少残疾儿童的出现(普遍开展婚前教育,广泛开展优生优育知识宣传,加强孕妇产前减产,加强孕妇产后医疗保健工作)⑵教育诊断:施教前的教育评估与鉴定,是特殊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由教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儿童家长三方面人员组成的评估鉴定小组执行。⑶教育训练:特殊儿童在一定教育环境下接受指导,改变行为方式,增长知识,提高适应能力,发展技能技巧,是特殊教育全过程的核心部分,根据诊断结果分类进行,按照一定的教育大纲和训练计划分阶段进行。⑷就业培训:使特殊儿童能够生活自理,对社会作出贡献,在特殊教育中开设劳技课,发展中等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培养一技之长,切实解决残疾儿童和青少年的就业问题,是特殊教育的又一重要环节。四个环节密切相连。

  第二章

  1.

  1760年法国人列斯贝在巴黎创办第一所聋校(手势语的使用),霍维在巴黎创办第一所盲校(凸字触摸盲文教学法),布莱尔改造盲文为点字触摸文字。智障研究从法国人伊塔对野男孩维克多的观察开始,创作了《关于一个野人的教育》。

  2.

  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⑴教育观念的变化:受人本主义(人都有潜能,人与

  人相互关怀尊重)和教育民主化思想(公民平等受教育权)影响,强调个别化教育。⑵特殊教育范围的扩大:从盲聋哑起步,逐步发展为残疾儿童、自闭症儿童、超常儿童、问题儿童等各类特殊教育对象⑶政府的直接干预和特殊教育立法:特殊教育多发自于民间,但政府的干预和宏观调控对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确立方阵和政策,保障权益,改变人们对特殊教育的意识):⑷特殊教育的一体化: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一体化(反标签化运动、残疾人权利运动、回归主流运动→全纳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医疗养护、教育训练、劳动就业的一体化。⑸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残疾人提供了帮助⑹国际合作日益加强

  第四章

  1.

  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模式(了解):家庭教育模式(天然场所和有效环境;取决于家长的态度),训练中心模式,综合训练模式(家庭训练加社区训练),医疗康复模式(医疗养护家教育训练,适用于较严重的)。

  2.

  特殊儿童基础教育的安置形式:普通学校资源教室,普通学校特殊班,特殊学校,为残疾人开设的职业学校

  3.

  资源教室的特点和功能:回归主流运动中较有效的教育模式,被安置到普通班的特殊儿童用部分时间到资源教室接受补救或强化的特殊教育,针对轻、中度障碍儿童。特点:支持性,个别性,综合性,暂时性。功能:评估,教学,咨询,在职训练。

  4.

  随班就读模式:我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学的一个主要办学模式,对残疾儿童进行义务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五章

  1.

  特殊教育评估的分类:诊断性评估:进行教育鉴定与诊断的手段,目的与功能是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来确定特殊教育的对象、培养目标和方案。终结性(阶段性)评估:用于评价某一方案或特殊教育全过程的教育效果和有效性,确定这些努力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育目标。二者相互嵌套,相互包容,密不可分。

  第六章

  1.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

  类别

  盲

  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最佳矫正视力

  无光感~﹤0.02;或视野半径﹤5度

  ≥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

  ≥0.05~﹤0.1≥0.1~﹤0.3低视力

  注: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如仅有单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畴。最佳矫正视力是指以适当镜片矫正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或以针孔镜所测得的视力。视野半径<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

  2.

  视力障碍儿童心理(了解):听觉与触觉试探么感知客观事物的主要途径,认知落后,注意良好,低年级机械记忆为主,听力记忆强,工作记忆先落后后趋于消失,智力无影响,概念形成有较大困难,成绩较低,词义理解困难,挫折感和焦虑,孤独。

  第七章

  1.

  听力残疾,是指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2.

  听力残疾的分级

  听力残疾一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极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91dBHL

  听力残疾二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8l~90dBHL

  听力残疾三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6l~80dBHL

  听力残疾四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4l~60dBHL3.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了解):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语言发展缓慢,视觉优势,缺陷补偿,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发展较缓慢,有意注意稳定性差,学前期记忆特点(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发展,形象记忆优于语词记忆),思维主要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不会按照事物本质分类,概念扩大和缩小,最终思维水平较低,语言发展特点(发音不清,发音不好,音节受限,词汇量少),智力发展有争议,脾气倔,冲动,随年龄增长情绪稳定性提高,好动好奇,伙伴范围狭窄,社会交往欠缺,社会常识缺乏。

  4.

  手势语与手指语:手势语:体态语言;手指语:手指拼音

  第八章

  1.

  智力障碍的概念:智力障碍是一种落后,其特征是在智力功能以及适应性行为两个方面有显著限制,表现在概念、社会和实践性适应技能方面的落后;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2.

  按支持程度分类

  1992年,美国智力障碍学会自对智力障碍定义修订的第九版中,提出了按个体所需要的支持程度加以分类。

  类别

  间歇性

  有限性

  支持程度

  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零星的、视需要而定的(如失业或生病时)。

  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经常性的、短时间的(如短期的就业训练或从学校到就业的衔接支持)。

  广泛性

  至少在某种环境中有持续性的、经常性的需要,并且没有时间上的限制(如需要

  再工作中或居家生活中得到长期的支持服务)。

  全面性

  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持久的且需求度高,在各种环境中都需要提供,并且可能为终身需要。

  不同点:取消了单纯以人的智力作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方法,提出了以个体所需的支持程度作为智力障碍分类标准的新方法,从而打破了传统分类方法智力因素的限制条件。

  意义:强调了潜能和环境的作用,支持若获得有效的支持,智障者也会发挥出超出人想象的潜能。(自行补充,老师就跟我说了这点)

  3.

  适应行为:适应行为是指人们习得的用于适应日常生活的概念性(包括语言、读些、金钱概念和自我定向)、社会性(包括人际、责任、自尊、遵循规则、避免受骗等)以及实用性(包括日常生活及其操作活动、职业技能以及对环境的自我管理)的技能。

  4.

  弱智儿童的评定要结合智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临床评定的信息来综合考虑。

  5.

  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唐氏综合症属常染色体畸变,是小儿染色体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表现为智能低下,惊厥发作和色素减少,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6.

  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重点):⑴认知特征:①感知觉:感受性慢和范围狭窄,绝对感受性低于正常儿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都有不同程度障碍。②注意:注意分散,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发展迟缓,注意分配及转移较差。③记忆:缺乏明确目的,识记速度缓慢,记忆容量小,保持不牢固,再现不精确。④语言:听觉区分,词的发音和句子发展较晚,言语贫乏而不正确,词汇储存量小,词法语法习得均有困难,且语气智力正相关。⑤思维: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思维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⑵情绪、行为与人格特征:①情绪与情感:多收机体需要的支配,高层次情感的协调力差,情绪稳定性较好,更加孤独。②意志:意志薄弱,缺乏持久性,受到挫折容易放弃,易受人暗示和驱使。③社会行为与人格特征:期望值偏低,行为的动机水平不高;缺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第九章

  1.

  言语、语言障碍的概念:语言障碍:个体表现出语言学知识系统与年龄不相称,落后于正常儿童发展水平。言语障碍:个体的言语或说话异于常人,使说话内容受到伤害,妨碍个体间交流,造成自己的不良适应。

  2.

  分类:⑴根据言语行为:发音障碍(替代、省略、歪曲、增音)、流畅性障碍、声音障碍、语言障碍(词语理解和使用、语义理解和表达、语法和语用运用错误)。⑵根据发生时间:发展性(先天性)语言障碍与获得性语言障碍⑶根据与儿童发育的关系:原发性语言障碍(其他正常)和继发性语言障碍(本身有疾病)。⑷根据语言的产生和接受:表达性语言障碍、接受性语言障碍、混合性语言障碍⑸根据生理和非生理因素影响:器

  质性语言障碍与功能性语言障碍。⑹根据医学检查:听力语言障碍、脑损伤语言障碍、言语运动障碍(发声共鸣和神经系统)、嗓音障碍、口吃、发声器官切除后的言语障碍。⑺说话声音异常、语言发展异常其他原因或疾病引起的语言障碍

  第十章

  1.

  肢体残疾,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痪)、畸形等而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的局限。

  2.

  分级:肢体残疾一级: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肢体残疾二级:基本上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肢体残疾三级:能部分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肢体残疾四级:基本上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3.

  脑瘫属于肢体障碍,癫痫属于病弱。

  第十一章

  1.

  自闭症儿童的概念:出生后到30个月以内所出现的症状群。这类儿童对听觉或视觉刺激反应异常,对别人说话理解困难,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方面常有反响语言现象,文法结构不成熟,不会使用抽象语言等。是一种广泛性的发展障碍。特征:⑴社会交往障碍:不进行社会交往,不建立伙伴依恋,主动性少或没有,缺乏感情,互动困难。⑵语言交往障碍:语言发展迟缓,语言应用迟缓,语言重复。⑶兴趣行为异常:兴趣异常狭窄,对生活中统一性执着,重复性肢体动作,异常感觉以及相连行为特点。

  2.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特征:⑴认知特点:无法进行眼神接触,定向发射迟钝,注意的组织和维持作用差,无法产生共同注意,伴随智力偏低或轻微智障,但有可能单项认知能力突出,语言沟通落后或无能。⑵情绪表现特点:情绪冷漠,不愿与人眼神接触,情绪不稳定且难以理解。⑶行为特点:刻板行为,自我刺激性行为,自伤行为,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

  第十二章

  1.

  多重障碍的概念:指不是有单一原因为主导因素导致的、个体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障碍。唐氏综合症不属于多重障碍。

  2.

  多重障碍儿童的教育训练模式与课程设置:⑴文化教育和学习技能训练模式与课程教育:依据:基础的文化知识及相关学习技能使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以文化知识及相关技能学习作为多障儿童教育起点和教育训练的主要内容。⑵发展模式与课程设置:依据:儿童的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发展顺序,是人类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合理的、稳定的发展模式。根据儿童的实际水平,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模式,有序发展他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基本能力。⑶环境模式与课程设置:着眼于多障儿童未来实际活动范围及其设计的真

  实生活环境进行教育训练的模式。⑷综合主题课:围绕特定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内容实用,教育训练形式的灵活性、层次性和整合性,适应不同对象不同需要的差异性。

  第十三章

  1.

  学习障碍的概念:语言理解和表达上有一个或多个基本心理过程存在障碍的儿童,他们表现在听说读写、拼写或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方面的缺陷。

  2.

  与智障的区分:学习障碍儿童智力正常,但在学习中有严重困难,在某(几)门课程学习中存在特殊缺陷,但这种缺陷并不是由于生理上或身体上的原发性缺陷(虽然少部分有轻微的脑功能障碍),也未有明显的心理障碍,而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认知结构,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紊乱。智障儿童的学习成绩最高只能达到其智力水平的上限,而学习障碍儿童掌握了得当的方法会有很大的潜能。

  第十四章

  1.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念:学习能力不足,但不能用智力、感官、身体原因解释,不与同龄人、教师等建立、保持良好关系,对正常环境缺乏适当的情绪行为反应。

  2.

  按控制程度分类:超控制型:过分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从而表现出害羞、焦虑、胆怯、孤独等行为。低控制型:缺乏对自己请饭和行为的控制,表现出多动、侵犯、攻击等行为特征。

  3.

  情绪和行为障碍成因的社会因素:⑴家庭环境方面:家庭不完整,家长本身的情绪与行为障碍,家庭成员之间感情冷漠,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等。⑵学校环境方面:由于其自身特点,大多较难与同班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使这些儿童缺乏安全感、归属感,不当的学校教育又会产生恶行循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老师的态度和同学间的关系对这类儿童影响最为明显。⑶社会环境方面:社会大环境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儿童、青少年的情绪行为发展。经济萧条、社会治安变差等会产生影响,经济状况和文化教养条件较差的少数民族群体中,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比例也相对较高。此外,越来越多的娱乐设施,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出现,也容易增加儿童和青少年的内心冲突,导致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滋长。

  第十五章

  1.

  超常儿童的概念:超常儿童是智力、才能高度发展,是优异智力、创造力及良好个性相互作用构成

  的一个统一体。

  2.

  超常儿童的分类:智力型,学术型,创造型,领导型,艺术型,运动型。

  3.

  超常儿童的教育原理:⑴保持超常儿童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⑵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自我实现的需要。⑶提高超常儿童的动机水平(近景动机和

  远景动机有机结合)⑷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⑸加强心理辅导,克服发展中的不平衡性。

  4.

  超常儿童的教育措施:⑴早期评估与鉴定,了解儿童的禀赋特性和发展方向⑵改革招生、考试制度,采取合理的教育管理,允许提前上学、升级和跳级⑶根据儿童的实际水平,选择最佳的教育发展模式(加强班(普通班普通教师)、辅导教师项目、资源教室、社区辅导项目、独立学习项目、特殊班、特殊学校)⑷更新教育观念,采用多种教育方法⑸较早地把他们引入研究领域,发展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三: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第一篇:特殊教育学

  1.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的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设备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的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2.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各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各类儿童。

  4.标记;标记,文字意思是标记、记号。特殊教育界称之为标名、贴标签、打烙印,指在特殊教育过程中依据各种标准对特殊儿童进行鉴定、诊断和分类,给他们身心诸方面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5.缺陷补偿;通过各种途径弥补、代偿损伤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6.代偿;是一种生理现象,结构的破坏导致功能失常时,机体通过调整有关器官的功能、结构以代替和补偿,使肌体趋于新的平衡和协调7.康复;对患者的疾病及疾病造成的后果进行综合性的矫治8.最少受限制环境;美国1975年《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提出的安置残疾儿童教育的一项基本目标。核心是将限制残疾儿童接触健全学生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因素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残疾儿童的教育要尽可能的安排在与健全学生在一起的环境中进行。9.身体的回归主流;指特殊儿童的身体在其他非特殊儿童同一个学校的空间环境中的回归主流教学形式10.社会的回归主流;指在同一学校环境中的儿童之间有着相互交往和影响的回归主流教学形式11.教学的回归主流;是基于身体回归和社会回归而增长的,特殊儿童和其他学生同时接受同一学科的教学的回归主流形式12.听力残疾;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力减退,以致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的声音,难与他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13.视力残疾;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不同程度的中心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而难以做到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学习、工作或其他活动。

  14.智力残疾;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15.肢体残疾;因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等,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16.病弱;

  患有疾病或体质差的人,包括患各种慢性病.急性病初愈.严重贫血.营养不良.发育落后.癫痫等17.学习困难;学习困难是指儿童由于学习上缺乏竞争能力、缺乏学习策略或认识过程中信息加工过程紊乱造成的了解、思维、表达、计算等主要学习方面的低能和学习成绩低下。18.言语与语言障碍;指的是由各种原因导致难与他人进行正常语言交往活动的言语或语言障碍。可分为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19.情绪和行为障碍;是指一组在行为表现上与一般学生应有的行为有明显偏离,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影响教育的、明显而持续行为特点的学生20.超常儿童;是指那些在某些领域明显表现出高成就的儿童或少年学生,这些领域包括智力、创造力、艺术能力、领导能力和其他某一特定的学术领域的能力。21.“三环”天才概念说;指智力和才能高度发展,优异智力、创造力及良好的个性特征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1.试谈你对标记不同类型特殊儿童这一做法的认识。

  优点;1.标记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对特殊儿童处置的指标,即希望特教专业人员能在普通学习环境中,提供相应的特教课程,使儿童能获得符合其特别需要的课程;2.标记可协助立法者集中注意力,在各类特殊儿童问题上,多制定法律以支持特殊教育计划;3.标记有助于从事障碍状况原因的研究;4.标记是教育统计、教育经费申请的基础;5.标记的存在便于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缺点.1.错误的医学、教育学诊断,有潜在的危害性;2.标记与教育没有必然联系,却容易让人们产生思维定势,妨碍对特殊儿童的总体发展状况进行更客观、更全面的观察与分析;3.标记可能会使儿童产生自卑感或优越感,可能会给儿童造成永久性的心理创伤或心理满足;4.标记与多重残疾儿童的现实状况常常不吻合;5.标记是一种社会障碍,影响了人们的态度,使得人们用固定模式僵化的看待特殊儿童;6.标记更强调的是各类残障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使人们忽视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主动性;7.标记会妨碍残障儿童回归主流,造成人为的教育隔离,阻碍他们在更大范围内去适应社会生活;8.标记会使得教师过于保护、关心特殊儿童,过多地提供额外的帮助;9.导致皮格马利翁效应,易造成残障原因与结果恶性循环。1.分析比较三类残障儿童学校的培养目标。

  第一类听障儿童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聋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具有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二类视障儿童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视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发展,开发各种潜能,补偿视觉缺陷,克服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适应现代生活需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依法维权;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残疾,具有乐观进取、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立志成才的精神、顽强的意志以及平等参与的公民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人生规划意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三类智障儿童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2.分析比较三类残障儿童的新课程方案。

  第一类听障儿童增设了历史与社会、科学(科学启蒙、生物、物理、化学)、外语、沟通与交往、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相关事项:1.争取配备合适的助听器2.注意将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

  3.注意与培养听障儿童语言能力相结合。第二类视障儿童1.更需要有一个安全的环境,更需要得到人们的关爱;2.更需要得到人们的理解与尊重;3.更需要早期训练和早期教育;4.更需要进行生活技能和行走技能的训练第三类智障儿童

  教学相关事项特殊需要:希望得到尊重,享受民主平等的教育;需要调整学习的内容、要求和方法。教育训练:智力训练。听说读写的训练。劳技训练3.论述前苏联到俄罗斯特殊教育目标的变化,并指出这一变化中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前俄罗斯;1.目标的变化;在特殊教育目标中强调了社会需要,虽然也有个人发展,但以社会需要为主;2.这种社会需要强调了阶级性和党性;3.目标是由执政党或通过法令规定;4.特殊教育目标以普通教育目标为蓝本,照顾到特殊儿童的特殊性,提出了补偿缺陷的特殊目标;5.从总目标到具体目标是一个完整的体系;6.总目标和具体目标随时间推移、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提法或修订某些重点和内容,但基本结构和根本内容没有变化。

  俄罗斯;1.强调了特殊任务中的缺陷补偿和劳动教育;2.在各类特殊教育机构的特殊目标中强调了每类残疾的主要矛盾。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1)在教育目标中如何把社会发展需要和个性发展需要相结合?(2)在教育目标中如何把一般教育目标和特殊教育目标相结合?(3)“适应社会”、“康复”、“补偿”是我们公认的特殊教育目标,“职业适应”和“参加社会劳动”也是极重要的。但是这些工作目标放在这个目标中的什么位置?如何理解这些目标的内容?用什么手段、方法和途径达到这个目标?等都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二篇:特殊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特殊教育,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增强他们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特殊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殊教育学则是研

  究特殊教育现象和内在规律的科学。特殊教育的对象:一些因生理心理障碍所造成的有适应困难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和青少年。

  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极大限度的满足社会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特殊儿童和青少年的体力

  智力和人格,培养他们生活信心,健康的自我意识,生活与劳动就业的能力。

  广义的特教概念认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儿童:第一类是残疾儿童,其中包括盲、聋等感官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病残和多重残疾等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残疾;

  第二类是问题儿童,包括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问题等不同类型的问题;

  第三类是超常儿童,包括有超常智力、能力和资赋优异的天才儿童。

  特殊教育的意义1发展特殊教育,能更好地体现教育平等的权利2发展特殊教育,能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3发展特殊教育,能使残疾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4发展特殊教育,能更好地对儿童实行因材施教5发展特殊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特殊教育的原则:1早期教育原则:及早发现问题,给儿童以适当的教育和训练,保护残余感官能力,抓住教育和训练的关键期

  2补偿教育原则: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用健全的器官来代替缺损组织的器官功能3个别化教育原则: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制定个别化的教育,教学方案和采取个别化教育,训练辅导的方法,4系统教育原则: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几个方面,从教育预防

  诊断

  训练,劳动就业这几个环节安排特殊教育,巩固成果,三教育相结合。

  特殊教育的过程

  一、预防

  二、诊断

  三、教育与训练

  四、就业培训

  定义: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特征(特点):1多在3岁前发生2有明显的语言交流障碍3伴有固着性、刻板性行为4对周围环境表现出明显的漠不关心,缺少社会互动。临床表现:1社交困难,患者显得特别孤独,不愿也不会与别人交

  往。2对父母没有依恋之情,对旁人更为冷漠,但对陌生人也没有之感。3没有眼对眼的注视,不会用眼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4语言发展迟钝,尤其表现为严重的语言沟通障碍,多呈现刻板性和重复性语言

  5多表现为仪式性和强迫性行为,缺乏变化,行为固执。心理特征:

  一、认知特点:无法进行眼神接触;缺乏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组织和维持作用差,不能产生共同注意;智力上一般是偏低。语言沟通方面明显的表现落后和无能。

  二、情绪特点:情绪冷漠。避免与他人眼神接触,不主动与他人接触,有时又表现的异常、不适宜的,激烈的情感反应。

  三、行为特点:刻板行为,自我刺激性行为,自伤行为,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成因:

  1生理因素(中枢神经系统与脑功能的异常,涉及前庭中枢障碍、小脑及边缘系统的异常、网状组织结构的异常、脑功能障碍)2神经传导生化因素(神经传导递质在中枢神经的信息传导中担任重要作用,这些递质有:五羟色胺、多巴胺、肾上腺素)3遗传学原因(X染色体脆性位点),4病毒感染,5围产期高危因素6代谢异常等其他。

  诊断标准:美国《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

  评估工具:诊断性评估工具和发展性评估工具

  分类:

  一、隔离型:好像生活在一个与环境隔离的自我封闭的世界。

  特点:1很不愿与人接触,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2口语表达能力差,有的儿童甚至一生都没有口语能力

  3非口语的表达能力,如体态语言等缺乏。既不能用眼神与人接触,也无法理解他人的传情。

  4没有共享性注意力,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显得特别的冷漠和麻木

  5对光、电、冷、热等物理刺激有明显的反应,但对人的出现感到默然

  6通常只有刻板行为,缺乏模仿能力,没有进行象征性游戏的能力7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喜怒哀乐变化无常,有时大声尖叫或失去情绪控

  制。

  二、被动型:自闭症程度轻一些。

  特点:

  1能与人接触,有时会表达自己的要求,但不主动,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2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表达的意思多是重复的简单的3有体态语言等非口语的表达能力,但是理解力差,无法理解他人的传情

  4有一定的共享性注意力,也能与他人分享快乐显得特别被动和退缩

  5也有一定的刻板行为和模仿能力,但想象力和进行象征性游戏的能力差

  6有一定的情绪障碍,显得冷漠被动和迟钝。

  三、主动与特异型:自闭程度最低的。

  特点:

  1能与人接触,有时会主动亲近他人,但多半是单向的。

  2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口语表达的声调和发音上都可能有异常

  3有体态语言等非口语的表达能力,但运用的比较差,社会沟通能力差

  4没有非常明显的刻板行为,但偏向于重复性强的排列性游戏,有时固执于

  某一种行为。

  5没有非常明显的情绪障碍,但给人的感觉总是缺乏热情和显得冷漠

  教育干预:

  一、早期融合保教。融合保教,是指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前儿童安置于一般的托幼机构中,与正常儿童一起接受保育和教育的形式。

  1家庭、幼儿园、社区的融合保教模式。

  2在综合评估基础上,建立个别化、结构化的保教计划。

  3在融合保教内容上,强调发展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

  4渗透性的干预方法,保持一定量的个别化计划

  二、学龄阶段的教育教学方法

  1制定个别化的教育教学方案。一般来讲,教育者都是根据功能性和实用性原则、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自闭的特点和程度来制定方案

  2采用多种感官进行教学。

  3采用结构式教学法,被认为是最有代表性的适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教学方法。

  学习障碍儿童:学习困难儿童或学习无能,学习低能儿童。特点:在学习上缺乏普遍的竞争能力,学习成绩明显的落后于同龄儿童。这些儿童有的也可能伴有轻度的脑功能障碍或其他轻度伤残,但主要特点是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

  评估鉴定:标准学业成绩测试,心理过程测试,认知神经过程,非标准化学习能力测试,弹性测试

  心理特征:多动,注意力分散,记忆与思维紊乱,听说不协调,情绪欠稳定,易冲动,脑电波异常或伴有特定的学习障碍,典型特征是各种学习困难的存在。教育方式:普通班,咨询模式,巡回教学模式

  三个步骤:1确定教学和培训目标2明确训练的心理过程,以改变认知方式为突破点3进行评估和测试,巩固教学效果。成因:

  病理因素:(造成个体学习困难的内在因素,主要指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功能性紊乱以及轻微脑功能失调)认知过程障碍:(信息在加工过程中某个或某几个环节发生障碍而造成的)个性心理因素:学习动机

  兴趣

  个性

  情绪非智力因素

  环境因素:学校

  家庭

  社区

  老师

  家长中的消极因素

  干预:1认知干预:支队儿童加工信息技能的训练,以改善儿童的学习能力

  2学习策略干预:针对由于缺乏学习策略和方法造成的学习障碍

  3行为干预:针对易分心

  冲动

  多动

  学习习惯不良行为特点,纠正

  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篇:特殊教育学

  1.在游戏治疗中,为了保证对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准确判断,可以采用的方法是(B)7-203A.用量表测查判断B.到儿童精神卫生机构检查

  C.与家长深入沟通

  D.与教师深入沟通

  2.主张让儿童把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早期创伤和痛苦体验暴露出来的游戏治疗理论是(A)7-198A.精神分析学派

  B.人本主义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儿童中心”学说

  3.在选择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的安置形态时,父母和家长不需要考虑(D)10-289A.师资特点B.特殊儿童的特点以及特殊儿童家长的观念

  C.学前教育机构的特点

  D.交通和经济条件

  4.第一个将游戏用于心理治疗的是(A)7-193A.哈葛·赫尔玛斯B.勒温

  C.阿克瑟莱恩D.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

  4.下列有关游戏和游戏治疗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B)7-190A.两者从本质来说是同一回事

  B.游戏治疗是以游戏为媒介的儿童心理治疗方法

  C.游戏和游戏治疗都是主动的D.游戏和游戏治疗都重过程

  5.游戏治疗室的面积以多大为宜?(A)7-207A.6平方米左右B.10平方米左右

  C.15平方米左右

  D.20平方米左右

  6.在语言障碍矫治中,利用多种符号,如绘画、舞蹈、音乐符码、文化符码、动作符号等多种符号活动来开展对儿童语言障碍的矫治,这种方法叫做(D)8-238A.多重刺激法B.日常交往法

  C.自然情境法D.全面交流法

  7.在郊游中,让儿童通过实际观察与亲自操作理解一些动词,这种方法是语言矫治中的(B)8-242A.游戏法

  B.自然情景法

  C.日常交往

  法D.全面交流法

  8.在正常班级内,对特殊儿童进行个别化的语言矫治工作,教师的作用集中体现在(C)8-234A.提供正确的语言范型B.发现和诊断儿童的问题C.制定和执行个别化教育方案D.树立良好的态度

  9.提出认知行为矫正理论的是(D)9-255A.斯金纳B.巴甫洛夫

  C.班杜D.贝克

  10.在实施强化的过程中,看电影、过生日、郊游等属于(A)9-258A.活动性强化物B.操作性强化物C.拥有性强化物D.消费性强化物

  11.动物对环境刺激发生多种反应,当某一种反应被强化,就会增加这种反应再发生的可能性。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B)9-256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C.认知行为矫正理论D.观察学习理论12.我国目前已有的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安置形态主要有(D)10-288A.实施个别教育计划、随班就读和个别帮助相结合安置形态

  B.实施个别教育计划、随班就读和个别帮助相结合安置形态、对口活动

  C.随班就读和个别帮助相结合安置形态、对口活动D.设立中心、随班就读和个别帮助相结合安置形态、对口活动13.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环境中,教学目标包括(C)10-291A.正常儿童目标、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共同活动目标

  B.正常儿童目标、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共同活动目标、特殊儿童家庭活动目标

  C.正常儿童目标、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共同活动目标、特殊儿童活动目标

  D.正常儿童目标、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共同活动目标、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活动目标

  14.在游戏治疗中,治疗者应扮演的角色是(D)7-209A.指挥者B.评估者C.引导者

  D.沟通者

  15.游戏与游戏治疗在儿童参与活动目的上的区别是(A)7-190A.前者重过程,后者重结果B.两者都重过程C.两种都重结果D.前者重结果,后者重过程

  16.下列有关语言矫治的基本观念,正确的一项是(B)8-225A.语言矫治中,应将“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开进行

  B.语言矫治必须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仅发挥语言矫治工作者的示范作用是不够的C.父母不懂得语言矫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不宜参加语言矫治工作

  D.语言矫治中,每个人的具体教育计划决不能有所雷同

  17.采用量表来对儿童语言进行观察与评估的缺点是(A)8-229A.儿童容易产生测试情境焦虑,影响真实水平的发挥

  B.获得的有关儿童语言发展的信息比较零碎

  C.无法与自然语言分析方法相互配合

  D.一般人很难掌握,较难使用

  18.在实施强化的过程中,赞扬、拥抱、点头、微笑等属于(C)9-258A.活动性强化物

  B.操作性强化物C.社会性强化物D.拥有性强化物

  19.在学前特殊儿童的行为矫正的方法中,与连续强化相对应的方法是(C)9-261A.间歇强化

  B.区别强化C.消退

  D.隔离

  20.幼儿园在打预防针时,让胆小的儿童观察其他儿童勇敢地打针,从而使他们消退害怕的情绪,这种方法在行为矫正的模仿法中属于(A)9-267A.现场模仿B.想象模仿C.电视模仿D.参与模仿

  21.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分组教学形式的优点是(C)10-290A.可以利用正常儿童带动特殊儿童、给特殊儿童更多的关注、更好地管理儿童

  B.可以利用正常儿童带动特殊儿童、有效管理特殊儿童、利用正常儿童帮助特殊儿童

  C.可以利用正常儿童带动特殊儿童、给特殊儿童更多的关注、利用正常儿童帮助特殊儿童

  D.可以有效管理特殊儿童、给特殊儿童更多的关注、利用正常儿童帮助特殊儿童22.在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应该是(A)10-290A.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学习内容可以相同B.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学习内容必须一致

  C.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学习内容不能相同D.特殊儿童与正常儿

  童的学习内容必须相同且要求一致23.学前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制定需要参考的因素是(B)10-302A.教师的特点、特殊儿童的特点、安置形态的特点B.特殊儿童的家庭情况、特殊儿童的特点、安置形态的特点

  C.特殊儿童的家庭情况、特殊儿童的特点、教师的特点D.教师的特点、特殊儿童的家庭情况、安置形态的特点

  2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游戏治疗中所摆放的结构式玩具(D)7-208...A.枪、刀、拳击袋、锤子

  B.娃娃、玩偶、面具、衣服、帽子

  C.汽车、轮船、卡车等交通工具

  D.沙、水、纸、油泥、绘画的颜料及笔25.治疗者带儿童进入游戏治疗室后,不适当的做法是(D)7-211...A.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

  B.允许儿童按照自己的方式游戏

  C.绝对不让儿童感到丝毫的强迫和不愿意

  D.迅速让孩子与家长分开

  26.日本爱知县千种聋学校,对幼儿实行了“绘画日记法”,让聋儿用绘画方式来“写”日记,以促进儿童对语言系统的掌握。这采用的是(C)8-238A.儿歌故事法

  B.自然情境法

  C.全面交流法D.多重刺激法

  27.语言矫治工作中要抓好其中一系列的环节,即贯彻(A)8-232A.系统性原则

  B.个别化原则

  C.可行性原则D.兼顾个人与集体原则

  28.“分析自然语言”是语言测查的重要方法,其优点不包括(B)8-229...A.它比较真实可靠

  B.它可以获得对儿童较为全面的分析

  C.它可以避免儿童产生测试情景焦虑

  D.它为教育干预奠定了富有实际意义的基础

  29.一个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之后,受到教师的表扬,以后其类似行为的发生率提高。这反映了以下何种理论?(B)9-256A.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B.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C.观察学习理论D.认知行为矫正理论

  30.在课堂上,幼儿举手发言,有时举一次手就能发言,有时要举三次或五次才能得到一次发言机会。教师采用的是(B)9-259A.区别强化

  B.可变比例强化

  C.连续强化

  D.固定时间间隔强化

  31.在增进行为方面,模仿和示范的效果不包括(C)9-267...A.获得效果

  B.解除抑制效果

  C.抑制效果

  D.促进效果

  32.随班就读与个别帮助相结合的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安置形态的优点不包括(B)10-288-...A.能使特殊儿童处于普通班级中

  B.能够节约教育资源

  C.为特殊儿童提供与正常儿童交往的机会

  D.灵活地为特殊儿童提供个别帮助33.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游戏治疗(C)7-200A.不是一种儿童自由游戏的活动过程

  B.不以被治疗儿童为中心

  C.不是一个矫治的过程D.以治疗者为主导者34.既不能无视语言障碍儿童的需要,也不能影响正常儿童的利益,指的是语言矫治工作应贯彻(A)8-232A.兼顾个人与集体原则

  B.个别化原则

  C.可行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35.学前教育机构中,语言障碍儿童的教育不应(A)8-230..A.从普通幼儿教育活动中分离出来

  B.同普通幼儿教育活动融为一体

  C.在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都进行语言矫治的渗透

  D.成为所有幼儿教师的职责36.认为“对事实的歪曲理解会导致不正确的行为”,这反映了(D)9-256A.观察学习理论

  B.应答性条件反射理论

  C.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D.认知行为矫正理论

  37.哪种理论认为“儿童不必直接对刺激做出反应或直接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就能够产生新的行为或使自己原来的行为发生改变”?(C)9-257A.应答性条件反射理论

  B.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C.观察学习理论

  D.认知行为矫正理论

  38.“一种用来形成某个人目前还没有的行为的程序,从而使个体从不会到一步步学会一个新的行为”的方法是(B)9-268A.强化法

  B.行为塑造法

  C.模仿法D.示范法

  39.游戏治疗是以游戏为主要沟通媒介的(C)7-190A.治疗游戏

  B.教育游戏

  C.心理治疗D.教育干预40.游戏治疗中,不正确的观点是(D)7-205...A.家长要多陪孩子玩耍

  B.家长应让儿童在与自己的亲子游戏中获得满足

  C.家长应为孩子创设交往环境D.家长不应主动参与

  41.下列哪项不是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主要安置形态?(C)10-288..A.设立特殊学前教育机构

  B.随班就读与个别帮助相结合C.设立中心D.对口活动

  42.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对特殊儿童不能只关心缺陷的改良,也不能只强调智力的发展,即要贯彻(C)10-291A.强调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发展的差异性原则

  B.强调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融合性原则

  C.强调特殊儿童发展的全面性原则

  D.强调特殊儿童发展的科学性原则

  43.重视当事人的人格尊严,将心理治疗的过程,当做是治疗者为当事人设置的一种自我成长的教育机会,这属于哪个学派的游戏治疗理论?(A)7-199A.人本主义学派

  B.行为主义学派C.精神分析学派

  D.认知主义学派

  44.游戏治疗的目的是(B)7-190A.重过程,不追求结果

  B.追求一定的结果C.追求快乐、娱乐

  D.释放问题、放松

  45.关于“游戏治疗中的限制”,正确的观点是(C)7-214A.允许幼儿从游戏室带走玩具

  B.在游戏治疗室里,重点在于设立限制本身,而不是限制的过程

  C.限制的目的是对儿童进行保护D.游戏治疗应尽量给儿童更多的自由,不应有任何限制

  46.语言矫治工作中要抓好其中一系列的环节,这一原则是(B)8-232A.可行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个别化原则D.兼顾个人与集体原则

  47.通过口语表达、写、画、讲故事及学习唱歌等多种活动,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语言。这种方法属于(C)8-238A.多重刺激法

  B.自然情境法C.全面交流法D.日常交往法

  48.当儿童表现出不良行为时,教师及时暂停其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以阻止或削弱这种不良行为的再现,这种行为矫正方法是(B)9-263A.消退法

  B.隔离法

  C.代币制D.塑造法

  49.每次强化所要求的反应数目不是固定的,而是不可预测地变化着,这种强化叫(C)9-259A.区别强化

  B.固定比例强化C.可变比例强化D.连续强化

  50.玩大型玩具时,一名幼儿看到另外一名幼儿“插队”,但“插队”的孩子一直没有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他也学会了“插队”。

  这是模范和示范达到的(B)9-267A.获得效果

  B.解除抑制效果C.抑制效果

  D.不相容行为效果

  51.一体化教育环境中,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发展水平不一,这就决定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兼顾二者的共同利益,既要照顾正常儿童利益,同时又要满足班级内特殊儿童的个人需要。这一原则是(D)10-292A.差异性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整合性原则

  D.融合性原则

  52.下列哪一项不符合人本主义游戏治疗观点?(D)7-199...A.“当事人中心”

  B.“案主中心”C.“非指导”D.“治疗者即主导者”53.对儿童进行语言的观察与评估,运用(B)8-229A.自然语言分析法不太可靠

  B.自然语言分析法可分析的内容比较狭窄C.量表测查法比较真实可靠

  D.量表测查法可分析的内容比较狭窄

  54.在幼儿园中进行语言矫治,最普遍的安置形式是(B)8-232A.幼儿园成立专门的语言矫治班B.在正常班级内特别关注语言障碍儿童

  C.定期把全幼儿园患有语言障碍的儿童集中起来,由专门的教师辅导

  D.成立专门的语言矫治幼儿园

  55.关于学前儿童行为矫正的“正强化法”,不正确的说法是(B)9-257...A.它与“奖励”同义

  B.它不存在“过多剥夺”或“饱厌”现象

  C.它也称“阳性强化法”D.它也称“积极强化法”56.幼儿园教师哪种行为说明其懂得心理科学知识?(D)9-254A.注意幼儿躯体、生理健康B.极少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胜任感、自信心

  C.极少注意精神的、心理的健康D.注意增强儿童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

  57.下列哪一项不符合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治疗观点?(A)7-198...A.就事论事,矫正异常行为

  B.让儿童暴露其早期的创伤和痛苦体验

  C.着重解决异常行为和心理障碍的内在原因

  D.让儿童尽情发泄

  自己的情绪及焦虑

  58.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能满足特殊儿童对团体归属感的需要并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的是(D)10-300A.亲子关系

  B.师生关系

  C.医患关系D.同伴关系

  59.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人员中,谁更熟悉特殊儿童的需要,对矫治儿童缺陷的心情更迫切?(D)10-298A.教师

  B.矫治专业人员

  C.学前教育机构负责人

  D.家长

  60.下列属于多重刺激法的是(A)8-239A.傅娜的VAKT教学法

  B.美国赫拉母的综合沟通法C.日本的绘画日记法D.全面交流法

  61.贝克总结了认知过程中常见的认知歪曲的几种形式,其中,仅仅根据个别细节而不考虑其他情况便对整个事件做出结论,这是(B)9-256A.任意推断B.选择性概括C.夸大

  D.过度引申

  62.规定幼儿在一活动中不大声说话,就可奖励小红花。这种行为矫正的方法属于(C)9-260A.间歇强化B.消退C.区别强化D.正强化

  63.从强化一个与最后新行为稍微接近且出现率比零次出现率稍高的反应入手,连续强化最接近新行为的反应并消除前一个较接近这个行为的反应,从而建立起这个新行为的过程。这种行为矫正方法是(C)9-269A.正强化B.间歇强化C.行为塑造法D.代币制

  64.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结果,使观察者增进社会可接受的行为。这是模仿和示范作用中的(D)9-267A.获得效果B.解除抑制效果

  C.抑制效果D.促进效果

  65.下列各项对代币制的描述有误的是(C)9-266...A.代币制程序执行初期,使用一些可以发放和消费很快的强化物,效果很好

  B.代币制能使强化作用更加有效

  C.代币制换取支持强化物的次数在开

  始时应少一些,然后逐渐增加

  D.当幼儿目标行为反应达到期望满意程度后,应帮助幼儿脱离代币制

  66.能够使特殊儿童在正常的大教育环境中生活,接触丰富的信息,获得更多的与同龄正常儿童一起活动的机会,同时又可以得到以班级为单位而进行的特殊教育。这种学前儿童一体化教育的安置形态是(B)10-288A.随班就读与个别帮助相结合的安置形态B.设立中心的安置形态C.对口活动的安置形态D.混合式的安置形态

  67.在学前儿童一体化教育目标分类中,按照儿童的发展,可以把教育目标分为(D)10-293A.集体活动目标、特殊帮助小组目标和个别教学目标B.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C.总目标和分目标D.一般发展目标和个别发展目标

  68.下列哪种观点不符合人本主义游戏治疗理论?(B)7-201...A.治疗者应坚持让儿童领路而自己跟从

  B.治疗者应以适当方式指导儿童的言行

  C.治疗者应承认治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D.治疗者要让儿童感觉到能自由表达自己的全部感情

  69.学前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在父母教育方面表现为(B)9-251A.期望值过低B.过度保护C.重保轻教D.放纵孩子的好奇心

  70.固定比例强化、可变比例强化等属于(A)9-259A.间歇强化B.正强化C.区别强化D.消退强化71.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游戏治疗的新趋势和新特点?(D)7-194...A.借助玩具材料B.创设游戏环境C.利用生活情景D.注重过去的表现72.在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人员的协调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10-296A.学前教育机构教师B.社区干部C.矫治专业人员D.家长

  73.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制定教学目标应兼顾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的共同利益,即贯彻强调(B)10-292A.特殊儿童发展的全面性原则

  B.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融合性原则

  C.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发展的差异性原则D.特殊儿童发展的科学性原则

  74.游戏治疗的目的是解决儿童与其环境之间的不平衡,帮助儿童很容易地适应自然、自我发展。持这种观点的是(C)7-199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阿克瑟莱恩

  D.勒温

  75.促进人们对语言情境进一步重视的教育观是(C)8-243A.活动主体教育观

  B.全面发展教育观C.完整语言教育观

  D.个体差异教育观

  76.以下方法属于语言障碍矫治中的全面交流法的是(D)8-238A.傅娜的VAKT教学法C.蒙眼教学法

  B.又吃又嗅教学法

  D.美国赫拉姆的综合沟通法

  77.聋儿康复中心与幼儿园结成“手拉手”合作单位。这种学前儿童一体化教育的安置形态是(C)10-289A.随班就读与个别帮助相结合的安置形态

  B.设立中心的安置形态C.对口活动的安置形态

  78.以感官代偿作用为其理论基础的语言矫治方法是(C)8-239A.儿歌故事法

  B.全面交流法

  C.多重刺激法

  D.自然情境法

  D.混合式的安置形态

  79.语言障碍儿童是一个异质性很高的群体,因此进行语言矫治需坚持(A)8-231A.个别化指导原则C.可行性原则

  B.兼顾个人与集体原则D.系统性原则

  第四篇:特殊教育学

  模拟试卷答案

  模拟试卷A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特殊儿童:对于特殊儿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狭义的理解,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

  各种缺陷的儿童。早期干预:指对学龄前

  有发展缺陷或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保健、医疗、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育儿指导等一系列服务的措施。随班就读:是一种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形式。它不是把特殊儿童简单地放在普通班里,而是要创造条件,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一份由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的针对学生个别需要的书面教育协定,它应记载学生的评定结果,该需提供的教育安置、相关服务及教学目标等。听力障碍:是指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二、判断改错(每小题4分,共40分)判断以下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内打“√”,不正确的,请在()内打“╳”。每题判断2分,修改2分

  1、(╳)失神性发作称之为癫痫大发作。

  失神性发作称之为癫痫小发作。

  2、(╳)肢体障碍就是指四肢残缺。

  肢体障碍就是指四肢残缺及躯干麻痹。

  3、(╳)个体间的差异是指人的个性化。

  个体间的差异是指人的多样化。

  4、(╳)智商低于70的儿童是智力障碍儿童。

  智商低于70,且伴有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是智力障碍儿童。

  5、(╳)特殊教育就是针对残疾儿童的教育。

  特殊教育就是针对特殊儿童或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教育。

  6、(╳)视觉障碍的儿童通过放大镜进行学习。

  低视力儿童通过放大镜进行学习。

  7、(√)全纳教育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

  8、(√)发声障碍就是指嗓音障碍。

  9、(╳)手语就是聋人常用的手势语。

  手语就是聋人常用的手势语和手指语。

  10、(√)所有学习困难的儿童智力都是正常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安置方式。(1)特殊教育学校

  指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专门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招收适合在校学习的义务教育阶段学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制一般为九年一贯制。目前,大陆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有三类:盲校、聋校和培智学校(辅读学校)。(2)特殊教育班

  指在普通学校、儿童福利机构或者其他机构附设的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班,招收义务教育阶段学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3)随班就读

  指在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里就读。

  2、简述产生情绪障碍儿童的家庭因素。

  许多专家倾向于将儿童、青少年的情绪与行为障碍主要归咎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因为儿童的行为模式受家庭的影响很大,其中较具影响作用的有:

  家庭的自然结构。一般认为,家庭的自然结构是否完整,和儿童的情绪与行为有很大的关系,不完整的家庭对情绪与行为得发展非常不利。对儿童的正常发展而言,父母的作用缺一不可。研究表明,缺乏母爱,会使儿童心理上没有稳定感,产生情绪上的障碍,容易表现出孤独、冷淡、粗暴、内向等。

  家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两个方面。(1)夫妻关系。夫妻关系和谐与否同儿童的情绪与行为发展有着至为重要的联系。夫妻关系紧张、夫妻之间发生冲突,一方面会使孩子感受到心理上的压力、情绪上的紧张,另一方面在不和谐的家庭中,孩子接触到的往往是烦恼、暴躁和不安,甚至是粗暴的行为表现,他们可能会对双亲或其中之一产生厌恶、反感,渐渐地表现出各种不良的行为。(2)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对儿童的成长尤其是早期过程有非常深刻的影响。亲子关系不融洽,儿童在情感上被忽视或对立起来,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父母的教育方式与态度。有的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孩子过分控制,并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一套,给孩子造成相当大的焦虑。据研究,儿童咬指甲癖及尿床等症状常常便是由焦虑所引起的一种情绪释

  放。有的父母对儿童过于顺从,过于保护,助长了儿童控制他人、藐视社会的欲望,可能会导致其行为失控、跋扈、反社会等倾向。还有一些父母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希望与要求,无端增加儿童的心理负担,使他们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之中。此外,父母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不一致,也会使儿童感到无所适从,有的甚至引发孩子说谎、欺骗、离家出走等行为反应。

  3、简述生态学模式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

  生态学模式认为,个体是在真实的自然、社会环境中成长、发展的。个体的发展要受到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系统。因此,应将特殊儿童置于现实的环境中考察,从他们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从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中进行。对特殊儿童的研究应注重个体对环境的双向适应性。因此,生态学的方法不仅仅致力于改善儿童的学习和行为本身,而且强调要改善儿童周围的环境。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将一个特殊儿童的异常行为归结于他(她)的障碍,事实上,儿童所表现出的行为往往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累积结果。来自家长、同伴、老师、邻居的态度和反应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与表现,例如,面对一个有沟通障碍的儿童,疏远的态度可能导致儿童进一步的障碍表现,而积极的、支持性的态度则可能有效地缓解儿童的沟通问题。在特殊儿童的教育中,家庭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特殊教育方案,尤其是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计划,都涉及到改变家庭环境,帮助家长学会有效的教养方式。

  四、论述题(16分)

  结合实际教学工作,举例说明自闭症儿童的特征。

  自闭症儿童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往障碍;兴趣和行为异常。并举例进行说明。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特殊需要儿童: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这些要求涉及心理发展、身体发展、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长期或一定时间高于或低于正常儿童的要求。全纳教育:全纳教育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学校必须无条件接收学区内所有儿童,并为这些儿童发展所需的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智力障碍(中国):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手语:手语是手势语和手指语的统称。手势语是聋人利用手的动作和面部表情进行交往的一种表达系统,亦称手势表情语。手指语又称指语,是用指式(手指的格式变化)代表拼音字母,连接若干个指式,可以拼成任何的语言词句。自闭症:自闭症是一种发展性障碍,这种障碍对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交流以及社会互动产生显著的影响,通常在3岁前症状已出现,并会对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判断改错(每小题4分,共40分)判断以下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内打“√”,不正确的,请在()内打“╳”。每题判断2分,修改2分

  1、(╳)听觉障碍儿童由于听觉器官受损,势必造成哑。

  听觉障碍儿童听觉器官受损,不一定造成哑。

  2、(╳)学习障碍的学生就是差生。

  学习障碍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差生。

  3、(╳)脑瘫是病弱的一种表现。

  脑瘫是肢体障碍的一种表现。

  4、(╳)个体内的差异是指人的多样化。

  个体内的差异是指人的个性化。

  5、(╳)我国2006年第二次抽样调查残疾标准规定低视力的最佳矫正视力在0.05以上。

  我国2006年第二次抽样调查残疾标准规定低视力的最佳矫正视力在0.05至0。3之间。

  6、(╳)语言障碍可分为语言发展迟缓、声音障碍和语流障碍。

  语言障碍可分为语言发展迟缓、失语症。

  7、(√)特殊教育就是要针对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开展教学。

  8、(╳)“兔子跑了”读成“肚子饱了”,这是构音障碍中的扭曲错误表现。

  “兔子跑了”读成“肚子饱了”,这是构音障碍中的替代错误表现。

  9、(╳)语言发展迟滞就是指不会说话。

  语言发展迟滞就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言语发育落后于实际年龄的状态。

  10、(√)随班就读就是在最少限制的环境中学习。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迪诺的特殊儿童的“瀑布式安置体系”。

  对不同的特殊儿童来说,所需要的适当的教育安置环境有所不同,1970年,美国特殊教育专家迪诺(EyelvenDeno)提出了特殊儿童的“瀑布式安置体系”(cascadeofservices),这个体系由以下几种教学形式组成,即普通学校普通班级、普通学校普通班+额外的教学服务、资源教室、普通学校特殊班、特殊学校、寄宿制学校、在家或住院,这样的安置是按照儿童的障碍程度由轻到重,使儿童所受教育环境的限制由少到多。即通过教育安置的改变或调整,以适应儿童的教育需求。经过多年的实践,这种安置观念仍被广泛地接受。

  2、简述随班就读原则。

  随班就读的原则是:第一,就近入学。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应当就近入学。在城市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也可以相对集中在指定学校就读。第二,区(县)教育部门负责规划。区(县)教育部门应当把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纳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并把任务落实到乡镇和学校,切实保证儿童按时入学。第三,学校接收服务区的儿童入学。普通学校应当依法接收本校服务范围内,能够在校学习的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不得拒绝。第四,改选适合的安置。随班就读、特殊教育班和特殊教育学校等是公立学校系统中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教育安置形式。

  3、简述听障儿童的感知特点。

  听觉障碍儿童在感知事物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视觉的优势地位以及缺陷补偿三个方面。首先,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直觉的完整性取决于感觉材料的丰富性。由于听觉刺激的缺损,听觉障碍儿童对复杂的事物和环境感知不完整,缺乏听觉信息加工,听觉障碍儿童的知觉信息更多地依赖视觉、触觉和动觉获得,不易形成视听结合的综合信息。这样,听觉障碍儿童知觉信息加工的整体性和理解性受到制约。其次,视觉的优势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的机能状态都有可能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当听觉丧失后,视觉在一定程度上在感知活动中处于优势地位。听觉障碍儿童进入学校后,一方面由于长期对视觉的以来和使用,视知觉经验丰富,另一方面通过专门的训练,他们的视觉补偿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第三,缺陷补偿。听觉障碍儿童的视觉、触觉和动觉与正常儿童并无两样。由于听觉的丧失,听觉障碍儿童更多地借助视觉、触觉和动觉等感官来认识世界,并进行语言理解和语言交流。这些感官在听觉障碍儿童的生活中具有重要性,特别是视觉起了主要作用,很多人用“以目代耳”来强调视觉的缺陷补偿作用。

  四、论述题(16分)

  结合实际教学工作,谈谈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意义。

  第一,教育平等。教育权是一种基本的人权。1948年颁布的《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中,明确提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义务阶段如此。初级教育应属于义务性质。”教育平等并非仅指入学机会的均等,使来自不同种族、家庭、不同能力水平的儿童均能享有平等的入学机会,而是更进一步重视教育过程的机会均等,努力使儿童接受一种最适合其发展的教育,这就意味着在教材、教法、课程以及评价方式等各个角度的权衡,因此,个别化教育计划有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平等。第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本质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需要、优势、弱势和已有的知识基础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措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特殊教育对象由于障碍类别、障碍程度、发展过程以及所处环境等的诸多因素的不同,其身心发展水平表现出

  其较大特殊性和差异性。因此,教育、教学中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特殊措施,以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IEP根据不同特殊儿童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案,也根据该儿童的内在不同能力设计最适当的教学计划,以保证其得到最适当的发展,与此同时,IEP以具体的教学方案,针对儿童的个别需要,实现了个别化教学的目标。

  第三,教育绩效责任。教育绩校责任是提升教育效能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如何评价其“教育产出”,是一直以来令人困惑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对于教育的管理者、投资人以及儿童的家长而言,他们都希望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之后能够看到相应的教育成效,希望通过对教育方案的评定来评价并提升教育绩效。IEP保证了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有效执行,能够为教师以及学校的工作成效提供评估的依据。IEP中包括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可以视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能够促进有效率,有组织的教学,使教学活动不致散漫无章,为教育绩效的评估提供了便利。

  第四,家长参与。为使特殊儿童获得适当的教育,家长的参与极为重要。一方面,家长可以提供关于儿童发展的重要的信息,表达自己的意愿,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特殊儿童的能力与兴趣,另外,家长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介入特殊儿童的教育过程,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提升教育的效果。IEP方案非常重视家长的参与,包括儿童的评定、教学目标的制定、评价等等。通过个别化教育计划,家长、教师以及其他为学生提供服务的人员共同参与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彼此有了更多的沟通。

  第五,融合教育。在IEP的制定与实施中,强调特殊儿童应尽可能具有与全体正常儿童共同学习的机会,且在最小受限制的环境下接受适当的教育。

  第六,多学科参与。要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当的教育,必须是多学科人员的通力合作,主要包括教育、医学、心理、社会等等,这种多学科合作的思想充分体现在IEP教育方案中。

  总之,IEP是当前特殊教育重要观念的综合表现,以目标为导向,以实现教育计划均等为前提,以一体化为重点,以家长及专家参与为要件,以满足个别差异需要为目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措施。

  意义有以上几点,但在阐述时要结合教学实际举例说明三或四点,不必面面俱到。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个别差异:个别差异包括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个体间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个体内差异是指同一个体内部内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视觉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

  早期干预:是指对学龄前有发展缺陷或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保健、医疗、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育儿指导等一系列服务。手语:手语是手势语和手指语的统称。手势语是聋人利用手的动作和面部表情进行交往的一种表达系统,亦称手势表情语。手指语又称指语,是用指式(手指的格式变化)代表拼音字母,连接若干个指式,可以拼成任何的语言词句。

  二、判断改错(每小题4分,共40分)判断以下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内打“√”,不正确的,请在()内打“╳”。每题判断2分,修改2分

  1、(╳)残疾人就是指心理、生理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的人。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2、(╳)言语障碍包括构音障碍、失语症和发音障碍。

  言语障碍包括构音障碍、语流障碍和发音障碍。

  3、(╳)视觉障碍的儿童通过放大镜进行学习。

  低视力儿童可以通过放大镜进行学习。

  4、(╳)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弱智学生,每班以2人为宜。

  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弱智学生,每班以1-2人为宜,最多不超过3人。

  5、(╳)智商低于70的儿童是智力落后儿童。

  智商低于70且伴有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是智力落后儿童。

  6、(╳)我国2006年第二次抽样调查残疾标准规定听力残疾一级,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81dBHL以上。

  我国2006年第二次抽样调查残疾标准规定听力残疾一级,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91dBHL以上。

  7、(╳)癫痫是肢体障碍的一个类别。

  癫痫是病弱的一个类别。

  8、(╳)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都具有弥漫性不愉快心境或抑郁。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不一定都具有弥漫性不愉快心境或抑郁。

  9、(╳)学习障碍的学生就是差生。

  学习障碍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差生。

  10、(√)随班就读就是在最少限制的环境中学习。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资源教室方案的特点。

  资源教室方案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一是资源教室方案是一种暂时性的支援教学。在连续性的教育服务设施中,资源教室的安置,通常是暂时性的,依据学生的个别需要及学习进步的情形进行适时的调整。二是资源教室强调个别化教学。资源教室根据特殊学生的长处和缺陷,拟定个别化教学计划,并着重个别指导或小组学习。三是资源教室具有预防功能。对于具有轻度学习障碍或行为问题的学生,在资源教室中及早地接受辅导,能预防问题向更严重的势态发展。四是资源教室具有统合功能。资源教室在为特殊学生提供服务时,是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主,而不只考虑学生残障的补偿。同时对特殊学生提供的服务,需要资源教师与普通教师、相关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家长共同商量决定,不能只由单方面决定。五是资源教室可以减少隔

  离与标记的不良影响。特殊学生在普通班与正常学生一起上课,并接受资源教室的辅导,这打破了传统的特殊教育分类,减少了标记与隔离。

  2、简述全纳教育的支持模式。

  巡回指导;资源中心;资源教室方案;合作学习模式等是常见的几种全纳教育支持模式。巡回指导是指组织专家队伍,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开展评估、提供咨询、提供材料,甚至做一些直接教学的活动。资源中心一般开展以下一些工作:行为评估、提供建议、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咨询和支持、帮助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家庭训练和家长对残疾的认识;提供特殊材料和设备;帮助寻找地区或国家层次的更专业的中心以及提供更大范围的服务;从事一些有限的直接教学。资源教室方案是一部分时间的支持性特殊教育设施,这种教育服务的提供,通常以普通教育一般的课程为基础,其服务对象为就读于普通班,而在学业或行为上需要特殊协助的学生,其目的是为学生及教师提供教学的支援,以便这些学生继续留在普通班,并在学业或情意方面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无需学生离开教室即可进行个别化教学的方法,它往往通过班级内的同伴指导,即融合班级中的合作学习来完成。

  3、简述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儿童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由于病因、年龄、性别、个性、病型、环境及教育等各种因素影响而年轻重不一,症状各异。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集中困难

  容易分心或注意力短暂、很难集中注意是多动儿童的常见特征。这类儿童比一般同龄儿童缺乏专注及贯彻到底的能力,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分心。轻者,对感兴趣的故事或电视等尚能集中注意听讲或观看;重者,对任何事物都不能引起注意,不能自始至终地做完任何一件事。

  (2)活动过度

  这类儿童似乎有一股用不完的精力,会不断地活动。活动过度通常始于幼儿早期,有的甚至从婴儿时期起就有过度活动。(3)自控力差,社会适应不良

  多动儿童缺乏自控能力,常对一些不愉快的刺激作出过分反应。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个性倔强,固执,急噪,似乎想要什么就非得到不可。他们喜欢与比自己年幼的儿童玩耍,表现幼稚,缺乏荣誉感,不辩是非,做事不考虑后果,只要不合心意,就会表现出捣乱的行为,有的会因此产生一些继发性的品行问题。(4)学习困难

  多动儿童的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但普遍表现出学习困难。具体表现为:他们学习成绩低下,常常不及格;或是智力很好,但成绩忽上忽下,波动很大。(5)动作协调困难

  几乎有半数的多动儿童动作协调有问题。有的是平衡方面的问题,有的是手眼协调差。

  四、论述题(16分)

  结合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谈谈你对我国特殊教育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生态学模式

  随着对环境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特殊教育也愈来愈重视生态学的方法。传统的医学模式认为,个体的特殊性源于其内部的生理条件或疾病。

  生态学模式认为,个体是在真实的自然、社会环境中成长、发展的。个体的发展要受到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系统。因此,应将特殊儿童置于现实的环境中考察,从他们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从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中进行。对特殊儿童的研究应注重个体对环境的双向适应性。因此,生态学的方法不仅仅致力于改善儿童的学习和行为本身,而且强调要改善儿童周围的环境。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将一个特殊儿童的异常行为归结于他(她)的障碍,事实上,儿童所表现出的行为往往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累积结果。来自家长、同伴、老师、邻居的态度和反应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与表现,例如,面对一个有沟通障碍的儿童,疏远的态度可能导致儿童进一步的障碍表现,而积极的、支持性的态度则可能有效地缓解儿童的沟通问题。

  (二)重视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是指对学龄前有发展缺陷或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保健、医疗、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育儿指导等一系列服务。其目的在于增进障碍婴幼儿生理、认知、语言以及社会能力等的发展,减轻障碍程度,减少社会依赖,同时,也能够减少儿童就学后对特殊教育与相关服务需求的程度,降低教育成本,增进家长照顾障碍儿童的知识和技能。

  (三)重视个别化教育与转衔服务

  为了更好地满足特殊儿童的需要,提升特殊教育的服务质量,各种个别化的教育与服务计划应运而生,常见的有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IFSP)、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个别化转衔计划(ITP)以及个别化书面的康复计划(IWRP)。各类计划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服务对象,因此,如何做到教育与服务的无缝衔接是值得重视的问题。转衔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IFSP向IEP的转衔

  IFSP的服务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及其家庭,早期干预、咨询服务、家庭服务、幼儿教育的准备与衔接、医疗康复等相关服务的规划安排,需要与IEP相衔接。

  2、IEP向IFSP的转衔

  IDEA(1997)规定教育机构在学生未满14岁前,在障碍学生的IEP中说明并提供有关“转衔服务”,以帮助学生顺利成功地由学生生活时期过渡到社会生活阶段。转衔服务包括:中学后教育、职业训练、整合性的就业(含支持性就业)、成人与继续教育、成人服务、独立生活、或社区参与。这个阶段的转衔服务列ITP中。

  3、ITP向IWRP的转衔

  美国1992年“康复法修正案”(The1992RehabilitationActAmendment)规定障碍者经过资格审定后,由州政府或社区的康复机构与咨询师完成IWRP,提供有关综合性的职业辅导评估,工作习惯与工作技能训练,职业辅导,独立生活技能训练,以及工作安置服务。IWRP需要与ITP相衔接。

  (四)特殊儿童教育安置以融合教育为主

  特殊儿童进入普通教育机构采用融合的方式进行教育已经成为普遍认同的趋势,大多数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学校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支持。通过资源教室、特殊班等方式保证在普通学校就读的特殊儿童能够接受到适当的教育服务。为了适应融合教育的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策略以及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同时,施行融合教育的国家和地区也在师资培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大量的特殊教育教师进入普通学校的资源教室以及普通课堂,为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提供服务。

  在推行融合教育的同时,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依然存在,但其教育对象主要为障碍程度较为严重的以及多重残疾儿童。

  (五)多学科团队合作

  由于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与教育训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因而多学科团队的服务逐渐成为特殊教育中的重要议题。多学科团队成员包括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学家、听力学家、心理咨询师、诊断和评估人员、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康复训练师、学校社会工作者、言语病理学家等多学科人员,多学科团队成员可根据障碍儿童的具体教育需求和障碍情况进行调整。

  (六)加强政府管理职能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逐渐加强了对特殊教育的管理和服务功能,主要表现在:立法和政策保障;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作,为保障特殊儿童教育的质量,政府建立了相关特殊教育管理体系,并通过合理的监督程序,保障政策和法规的运行。

  整个世界特殊教育发展趋势有以上几点,但可根据个人理解,对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进行建议,可以是以上的内容,也可以是其他的内容。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特殊需要儿童: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这些要求涉及心理发展、身体发展、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长期或

  一定时间高于或低于正常儿童的要求,不仅包括对某一发展中缺陷提出的要求,也包括对学习有影响的能力、社会因素等提出的要求。随班就读:是一种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形式。它不是把特殊儿童简单地放在普通班里,而是要创造条件,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智力障碍(美国2002年版):智力障碍是一种障碍,其特征是在智力功能以及适应性行为两个方面有显著限制,表现在概念、社会和实践性适应技能方面的落后;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定向行走:包括理解所在环境的方位并且在环境中安全并独立地移动身体的能力。定向是指视障者知道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去向以及通过与环境的信息交换达到自己所去的位置。行走包括安全、有效地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移动。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一份由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的针对学生个别需要的书面教育协定,它应记载学生的评定结果,该需提供的教育安置、相关服务及教学目标等。

  二、判断改错(每小题4分,共40分)判断以下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内打“√”,不正确的,请在()内打“╳”。每题判断2分,修改2分

  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都具有弥漫性不愉快心境或抑郁。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不一定都具有弥漫性不愉快心境或抑郁。

  2、(╳)肢体障碍就是指四肢残缺。

  肢体障碍就是指四肢残缺和躯干麻痹。

  3、(╳)脑瘫是病弱的一种症状。

  脑瘫是肢体障碍的一种症状。

  4、(√)个体间的差异是指人的多样化。

  5、(╳)根据听力损伤部位,可以将听觉障碍分为传音性听觉障碍和感音性听觉障碍。

  根据听力损伤部位,可以将听觉障碍分为传音性听觉障碍、感音性听觉障碍和混合型听觉障碍。

  6、(╳)视觉障碍的儿童通过盲文进行学习。

  全盲儿童通过盲文进行学习。

  7、(╳)手语就是聋人常用的手势语。

  手语就是聋人常用的手势语和手指语。

  8、(√)“兔子跑了”读成“肚子饱了”,这是构音障碍中的替代错误表现。

  9、(╳)学习障碍的学生就是差生。

  学习障碍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差生。

  10、(╳)语言障碍包括构音障碍、失语症和发音障碍。

  语言障碍包括语言发展迟缓、失语症。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特殊教育发展方针。

  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

  2、简述多学科团队合作。

  由于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与教育训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因而多学科团队的服务逐渐成为特殊教育中的重要议题。多学科团队成员包括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学家、听力学家、心理咨询师、诊断和评估人员、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康复训练师、学校社会工作者、言语病理学家等多学科人员,此外,还包括地方以及学校的教育行政人员、工作协调人员、职业教育教师、教师助理、手语翻译以及其他相关的专业人员以及非专业人员。该团队能够提供医学和教育评估、心理咨询、语言矫治和机能康复指导、以及对家长和机构的康复指导对教师的教学指导职业教育就业指导等。

  多学科团队成员可根据障碍儿童的具体教育需求和障碍情况进行调整。多学科团队工作方式可分为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两种类型。直接服务是团队成员直接进入教室配合教师的教学;间接方式则是将学生带离教室到专门的场所进行专门的教育训练。

  3、简述重度情绪障碍儿童的特征。

  重度及重度以上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常常伴有其他残疾,在症状表现上,有些特征有别于轻、中度患者。缺乏日常生活技能,他们在5岁甚至更大年龄时仍未掌握穿衣、吃饭、大小便、保持清洁等基本自

  理或日常生活技能,他们会表现出幼儿绝望的行为特征。感觉异常,他们看上去对周围刺激极不敏感,对一般儿童所能感受到的刺激似乎没有什么反应,有时会被误认为是听力障碍或视力障碍儿童。认知上的缺陷,存在明显的智力障碍,很难用一般的智力测验测得其真实智力。个别人智力尚可,甚至某些方面的能力优于正常儿童,但难以正常发挥。亲子关系冷漠,对待自己的父母,如同对待无生命的物体,与父母之间不存在交流。、语言发展滞后,语言学习上有困难,特别是在理解与表达上有问题,时常语无伦次,不合语法结构,有的只能鹦鹉学舌般地进行模仿,在语言交流上难以应对,常常答非所问。行为刻板。经常表现出刻板的、重复的行为。自伤与攻击,重度儿童会表现出各种自残行为,包括咬、抓、踢等方式来攻击他人而进行发泄。

  四、论述题(16分)

  结合实际教学工作,谈谈如何在教育中关注特殊儿童的个别差异。

  首先介绍什么是个别差异,把概念阐述清楚,然后根据个别差异,如何在教育中针对特殊儿童的差异性进行个别化教育(可以举例说明),以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第五篇:特殊教育学大纲

  特殊教育学

  教

  学

  大

  纲

  一、说明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使学生对特殊教育工作的性质、意义、任务以及各类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教育特点有初步了解;并在理解、尊重、热爱特殊儿童和特殊教育事业的基础上,培养对特殊儿童和特殊教育事业的感情和事业心。通过本课程学习将为学生今后系统学习本专业的课程、了解特殊教育领域其他专业的知识和从事某一类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1)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论

  和特殊儿童的专门教育,并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今后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和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2)教学重点

  特殊教育的若干基本概念、各类特殊儿童的定义、鉴别标准、心理发展特点及特殊教育对策。

  (3)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通论;后修课程为:教学论、教

  育心理学、各类儿童心理与教育等。(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见习活动、观看录象等。二、讲授大纲

  第一章

  特殊教育概述

  本章教学要求:

  1、理解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

  2、掌握特殊教育的原则及过程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特殊教育的概念

  一、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

  二、特殊教育的对象

  三、特殊教育的意义

  四、特殊教育的学科基础

  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分类

  一、残疾儿童

  二、问题儿童

  三、超常儿童

  第三节

  特殊教育的原则

  一、早期教育原则

  二、补偿教育原则

  三、个别教育原则

  四、系统教育原则

  第四节

  特殊教育的过程

  一、预防

  二、诊断

  三、教育训练

  四、劳动就业的培训

  第二章

  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国内外特殊教育发展的历程

  2、理解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特点

  3、掌握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外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西欧特殊教育的兴起

  二、北美特殊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我国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古代中国特殊教育的起源

  二、旧中国特殊教育的兴起

  三、新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

  四、港台特殊教育发展的概况

  第三节

  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一、特殊教育观念的变化

  二、特殊教育范围的扩大

  三、政府的直接干预和特殊教育立法

  四、特殊教育的一体化

  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残疾人提供的帮助

  六、国际合作日益加强

  第三章

  特殊教育法律法规

  本章教学要求:

  1、熟知我国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

  2、了解台湾及有关国家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

  3、掌握国际有关特殊教育的立法及文件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我国大陆地区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

  一、特殊教育立法进程

  二、特殊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

  第二节

  我国台湾地区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

  一、特殊教育立法进程

  二、特殊教育法律法规简介

  第三节

  美国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

  一、特殊教育立法进程

  二、特殊教育法律法规简介

  第四节

  特殊教育相关国际文献

  一、国际残疾人立法概况

  二、特殊教育相关国际文献概述

  第四章

  特殊教育的体系与模式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特殊教育的体系

  2、掌握特殊教育的各种模式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特殊教育的体系

  一、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

  二、特殊儿童的基础教育

  三、残疾青年的高等教育

  第二节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的模式

  一、家庭教育模式

  二、训练中心模式

  三、综合训练模式

  四、医疗康复模式

  第三节

  特殊儿童学校教育的模式

  一、资源教室模式

  二、特殊教育班模式

  三、特殊学校模式

  四、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

  五、职业教育模式

  第五章

  特殊教育评估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评估的类型、内容和方法

  2、掌握特殊教育评估的组织过程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特殊教育评估的目的与类型

  第二节

  特殊教育评估的内容与方法

  一、身体检查与医学诊断

  二、心理与教育测验

  三、其他评估方法

  第三节

  特殊教育评估的组织与实施

  一、准备阶段

  二、测评阶段

  三、综合评定阶段

  四、个别教育计划

  第六章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

  本章教学要求:

  1、理解视觉障碍学生的定义与分级

  2、了解造成视觉障碍的原因

  3、掌握视觉障碍学生的感性认识活动特点及举止特征,并针对这

  些特点进行教育。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视觉系统与机能(自学)

  一、眼的构造及成像系统

  二、视觉刺激

  第二节

  视觉障碍概述

  一、视觉障碍的定义与分类

  二、视觉障碍的流行率

  三、视觉障碍的成因

  四、视觉障碍儿童的评估与鉴定

  第三节

  视觉障碍儿童的身心特征

  一、盲和弱视儿童的生理发育

  二、盲和弱视儿童的心理特征

  第四节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与训练

  一、盲和弱视儿童的教育目标

  二、盲与弱视儿童的教育安置

  三、盲与弱视儿童的教育措施

  四、弱视儿童的教育与教学

  第五节

  视觉障碍儿童的早期教育和融合教育

  一、视觉障碍儿童的早期教育

  二、视觉障碍儿童的融合教育

  第七章

  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

  本章教学要求:

  1、理解听觉障碍的定义及类型

  2、了解造成听觉障碍的原因

  3、理解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举止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教育

  4、了解听觉障碍学生的特殊交往手段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听觉系统与听觉刺激(自学)

  一、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听觉刺激

  第二节

  儿童听觉障碍概述

  一、听觉障碍的定义

  二、听觉障碍的流行率

  三、听觉障碍的原因

  四、听力评估

  第三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

  一、听觉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

  二、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

  三、听觉障碍儿童的智力发展

  四、听觉障碍儿童情绪与个性发展

  第四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与训练

  一、聋童语言教育的原则

  二、口语与手势语的训练

  第五节

  聋和重听学生的教育安置与措施

  一、聋和重听学生的融合教育

  二、聋童的学龄前教育与训练

  三、聋童的学校教育与训练

  四、聋童青少年期的教育

  第八章

  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弱智的定义、分类

  2、了解造成弱智的原因

  3、掌握弱智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弱智学生的鉴定、转介与安置审批程序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智力落后的概念与分类

  一、智力落后的概念

  二、智力落后的分类

  三、智力落后儿童的出现率

  第二节

  智力落后儿童产生的原因

  一、出生前的致病因素

  二、出生时的致病因素

  三、出生后的致病因素

  四、预防与优生

  第三节

  智力落后的评定

  一、智力的评定

  二、适应行为的评定

  第四节

  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

  一、认知特征

  二、情绪、行为与人格特征

  第五节

  弱智儿童的教育与训练

  一、弱智儿童的早期教育与训练

  二、弱智儿童的学校教育

  第九章

  语言与言语障碍儿童的教育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言语和语言障碍的概念及分类

  2、了解言语和语言障碍的矫治技术和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言语语言障碍的概念与分类

  一、言语语言障碍的概念

  二、言语语言障碍的分类

  第二节

  言语语言障碍的原因与出现率

  一、言语语言障碍的原因

  二、言语语言障碍的出现率

  第三节

  言语语言障碍儿童的诊断与评估

  一、言语语言障碍儿童诊断目的与工具

  二、言语语言障碍儿童的评估过程

  三、言语语言障碍诊断评估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四节

  言语语言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自学)

  一、思维泛化

  二、记忆缺陷

  三、情感障碍突出

  四、学业成就低下

  第五节

  言语语言障碍的矫治与教育

  一、言语语言障碍的矫治

  二、言语语言障碍的教育

  第十章

  肢体障碍和病弱儿童的教育

  本章教学要求:

  1、理解肢体残疾和病弱儿童的定义

  2、理解在教育肢体残疾和病弱学生中,教师应掌握的行动要求

  3、了解脑瘫、癫痫学生教育中所需要的特殊教育措施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肢体障碍儿童的教育

  一、肢体障碍的概念

  二、致残原因

  三、医疗与护理

  四、教育与训练

  第二节

  病弱儿童的教育

  一、病弱儿童的概念

  二、病弱儿童的心理特征

  三、病弱儿童的养护与教育

  第三节

  肢体障碍与病弱儿童的教育评估(自学)

  一、成立专业的评估小组

  二、肢体障碍和病弱儿童的评估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三、肢体障碍和病弱儿童评估的内容

  四、肢体障碍和病弱儿童评估的项目

  第十一章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自闭症儿童的定义与特征

  2、熟知自闭症儿童的鉴定与评估的方法

  3、了解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与矫治的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自闭症儿童的概念

  一、自闭症儿童的定义

  二、自闭症儿童的分类

  第二节

  自闭症儿童的成因与出现率

  一、自闭症儿童的成因

  二、自闭症儿童的出现率

  第三节

  自闭症儿童的诊断、评估与鉴定

  一、诊断标准

  二、评估工具

  第四节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一、认知特点

  二、情绪特点

  三、行为特点

  第五节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自学)

  一、自闭症幼儿的早期融合保教

  二、学龄阶段的教育和教学方法

  三、运动治疗和干预

  第十二章

  多重障碍儿童的教育与训练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多重障碍儿童的定义及其评估过程

  2、了解多重障碍儿童的教育训练模式以及课程设置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多重障碍概述

  一、多重障碍概念

  二、多重障碍发生率

  三、多重障碍的分类

  四、多重障碍儿童的特征

  五、多重障碍成因

  第二节

  多重障碍儿童的诊断与评估(自学)

  一、诊断评估项目和实施

  二、诊断评估原则

  三、诊断评估的基本方式

  第三节

  多重障碍儿童的安置

  一、安置的形式

  二、安置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四节

  多重障碍儿童的教育训练模式和课程设置

  一、文化教育和学习技能训练模式及课程设置

  二、发展模式及课程设置

  三、环境模式及课程设置

  第五节

  多重障碍儿童教育训练实践

  一、目标制定

  二、教育训练规划

  三、教育训练实施

  第十三章

  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

  本章教学要求:

  1、理解学习困难的定义和学习困难学生的一般特点

  2、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类型及特征

  3、了解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

  4、掌握教育训练学习困难学生的技能与方法,帮助他们从困境中走

  这出来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习障碍儿童的概念

  第二节

  学习障碍儿童的鉴别与分类

  一、造成学习障碍的相关因素

  二、学习障碍儿童的鉴定与评估

  三、学习障碍儿童的分类

  第三节

  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自学)

  一、多动

  二、感知-运动不协调

  三、注意力分散

  四、记忆力与思维紊乱

  五、听与说的不协调

  六、情绪不稳定

  七、易冲动和鲁莽

  八、缺乏一般的动作协调能力

  九、脑电波异常

  十、有特定的学习障碍

  第四节

  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

  一、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安置

  二、学习困难儿童的教学

  第十四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定义

  2、了解造成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原因、掌握情绪和行为障碍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4、了解情绪和行为障碍学生的鉴别与评估

  5、掌握有关行为矫正的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概念

  第二节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一、从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程度上分

  二、从情绪与行为的控制程度上分

  三、按行为的后果和错误的性质分

  第三节

  问题儿童的成因分析

  一、生物因素

  二、心理因素

  三、社会因素

  第四节

  问题儿童的心理特征

  一、认知不协调

  二、挫折感强

  三、心理冲突过强

  第五节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鉴别

  一、评估与鉴别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

  第六节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教育的实例分析(自学)

  一、一般情况

  二、分析与鉴定

  三、个别教育方案IEP第十五章

  超常儿童的教育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超常儿童的定义及超常儿童教育的意义

  2、了解超常儿童的鉴别程序、掌握超常儿童的发展特点、超常儿童教育的原则及超常儿童的培养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超常儿童的概念与类型

  一、超常儿童的概念

  二、超常儿童的类型

  三、超常儿童的评估与鉴别

  第二节

  超常儿童的产生与心理特征

  一、超常儿童的产生

  二、超常儿童的身心特点

  第三节

  超常儿童的教育

  一、超常儿童教育的发展

  二、超常儿童教育的原理

  三、超常教育的师资

  第十八章

  特殊儿童的家长教育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特征

  2、理解特殊儿童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

  3、掌握家长在特殊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4、了解特殊儿童家长教育的内容与模式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特征

  一、残疾儿童家长的心理

  二、超常儿童家长的心理

  第二节

  特殊儿童与家庭成员的相互影响

  一、特殊儿童对家庭的影响

  二、家庭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第三节

  家长在特殊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参加评估与鉴定

  二、参加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与修改

  三、进行家庭辅导与训练

  第四节

  特殊儿童家长的教育需要与教育内容

  一、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度过心理上的危机时期

  二、帮助家长了解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文件

  三、帮助家长掌握护理、训练、辅导特殊儿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

  第五节

  特殊儿童家长教育的类型与模式

  一、家长夜校

  二、家长函授学校

  三、电视教育

  四、短期培训中心

  五、家长互助教育中心

  六、家庭访问

篇四: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心得体会

  《特殊教育学》心得体会(精选13篇)

  《特殊教育学》心得体会

  篇1特殊教育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她使用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组织或设备,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进行培养和教育。很多人一看到特殊教育,就会认为其对象是一些有生理缺陷的孩子,其实这是极为片面、落后、不准确的看法。随着教育理论的深入发展,教育素养的提高,人们对特殊教育的传统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广义上的特殊教育除了对生理或心理咨询有缺陷的儿童或少年的教育外,还包括对天才比如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以及品德不良儿童或少年的教育。狭义的多指研究各类残疾儿童教育现象与规律的科学,又称“残疾儿童教育学”、“治疗教育学”、“缺陷儿童教育学”、“障碍儿童教育学”等。世界各国多用狭义概念。按具体研究对象又可以细分为盲教育学、聋教育学、智力落后教育学等。如今,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成人高等教育的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体现了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

  特殊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原则和方法的科学。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或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组织形式和设备对特殊儿童(青,少年)所进行的达到一般的和特殊的培养目标的教育。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说,二者是不同的。但二者又有一些共性,前者是研究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活动,后者是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活动,特殊儿童的教育活动是二者的汇合点。本书在论述中,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较多地注意了“特殊教育学”和“特殊教育”的共性,而未做严格的区分。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述特殊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从多学科的角度阐明特殊教育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从历史和现实中总结出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出当代特殊教育的理念和主要内容,相邻学科的基础研究,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模式,努力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发展道路;通过反复核对,提供准

  确的数据,提供丰富的有关国内外特殊教育新的研究资料,尤其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经验;从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引起读者深思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员分析处理和解决特殊教育发展中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用特殊教育前驱者的感人事迹来激发人们为特殊教育和其他人类崇高事业献身的精神,使学员能更多地受到人类文明的熏陶,进一步感受到发展特殊教育是远古深厚的人文精神与近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是“科技以人为本”的水到渠成,是人类反思后在共存与合作意识指导下的自信与骄傲,启发学员鞭策自己,去积极地探索和解决特殊教育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竞争与共存的矛盾,创造性地搞好我国的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学》心得体会

  篇2有幸参加了20xx年广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广州市特殊教育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项目,听取了众多专家不同类型精彩的报告,使我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使我体会到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性。通过培训我有以下几方面收获:

  一、我了解了特殊教育当前的形势、政策、发展,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责任和使命。

  二、系统地了解学习了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各种特殊教育思潮的发展,以及特殊教育的实践,了解了“十一五”规划的发展趋势,以及特殊教育今后的发展趋势,特点与启示,为今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系统的了解了三类残疾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以及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和变化,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四、学习了新课程背景下特教学校的教育科研,掌握了一定的科研方法。

  五、从培训中了解到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使用适合的特殊教育教学方法。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既清醒地看到了他们先天不足的一面,同时又要看到绝大多数孩子特别聪明的一面,在教学中注意选择有利于学生克服不利因素发展其聪明的一面的教育教学方法。

  特殊教育不仅是生命精神活动,更是一种文化责任,其根本使命

  是要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发掘生命潜能,引导生命发展,提升生命质量,促进生命的解放和实现。对于特殊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呵护生命、成全生命。

  总之,通过这些天的耳闻目睹和亲身体验,使我们受益匪浅,感觉头脑得到充实,思路更为开扩、清晰,通过培训学习,丰富了我的教育思想、开阔了我的眼界和工作思路,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境界。更激发了我干好特殊教育随班就读事业的热情和信心。

  《特殊教育学》心得体会

  篇3在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工作中,接触了很多的特殊儿童,从中也有了些许心得体会:一是,作为特殊教育老师要耐心,细心,多思考;二是,针对学生应因材施教;三是,要重视家长的培训和沟通。

  一、作为特殊教育老师要耐心细心。

  耐心,我们的特殊儿童由于本身的缺陷在某些方面会比较弱,例如认知理解或者交流等,他们的学习能力可能相对就会差些,有些课题可能需要成百上千遍的做孩子才能掌握,这时就需要很强的耐心和恒心,不要轻言放弃。细心,特教孩子的每一点变化可能很微小,但是却对他们之后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特教老师,要细心观察孩子,孩子的偶然的一句话语或某一个动作中可能就折射出他某种能力的提升,当孩子有了些许进步时,要赶紧抓住,然后让孩子及时更新知识,节省不必要浪费的时间。同样,特教孩子容易习得一些不良行为,我们应及时发现苗头,及时有力的干预,避免形成不好的习惯。多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思考,思考不同的教学方法,步骤,思考更多适用的课题,思考在过去的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以此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针对学生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无论性格或者能力都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同样他们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课题也是各有不同的。有些孩子可能就喜欢被表扬,一被夸讲就会更努力的去表现,但可能有些孩子却需要老师不断的督促,需要比较严格的教学。重视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这些孩子普遍注意力不佳,但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却又特别专注,所以要仔细根据每个孩子的兴趣选择教学方法、课题等。

  三、要重视家长的培训和沟通。

  孩子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家长的教育,老师的干预教育毕竟有限,家长却要伴随孩子走很远,所以要重视家长的培训,这是最切实的方法,只有家长和老师的教育配合好了,孩子才能更快的取得进步。沟通是最好的桥梁,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很多问题可能通过和家长沟通我们就可以获得,从中判断孩子的很多信息,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从而就能更好的进行孩子的教学工作。

  特殊教育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不断前行。

  《特殊教育学》心得体会

  篇4在参加本班学习前,我对特殊教育的了解非常的有限,仅仅限于知道有随班就读的政策,曾经任教随班就读的孩子,接触过特殊孩子,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这次的学习前,我就感觉自己是一张白纸,一个无知的学生,带着求学的心态走入了学习班。

  班级持续学习一个月,对于特殊教育的认识搭建起一个初步的认识,任教老师从特殊教育的现状、政策、随班就读的介绍、脑瘫儿童教育、孤独症儿童的教育策略、资源课室的使用经验等等,丰富的课程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体会,改变了我对特殊教育的认识。

  一、特殊教育提倡的是一种公平、权利。

  以往,我们提起特殊教育更多的是一种爱心、同情。殊不知,这恰恰是特殊孩子最不接受的。如果仍然停留在爱心、同情的看法,那是非常不恰当的认识。当今的特殊教育提倡融合教育、接纳教育,倡导的是公平、权利,只有改变这种观念,才能以提升工作的责任感,提升工作的有效性。如果观念是错的,那所思考的、所完成的工作都是无效、低效的。

  本次学习的最震撼的,大大改变特殊教育的观念,不再用特殊的眼光看待特殊教育,不再用特殊的想法思考特殊教育,而是根据特殊孩子的需要设计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为有需要的孩子特别设计的。

  在花园村第二小学的随班就读的一节课例,让我看到随班就读的特殊教育工作。看到北京随班就读工作已处在国际领先水平,而我们的随班就读工作还有太多需要完善的工作,太多需要改变的地方。

  二、特殊教育必须以骨干教师带动发展。

  “特教教师的责任是研究,不是看孩子,是让自己成为教育的专家。爱残疾孩子,不是他流泪我们也流泪,不是他干不了,我们替他干,不是他站不起来,我们就抱着他;爱残疾孩子就应该教会他们生活技能,矫正他们机能缺陷,激励他们正常的生活等,而这些都是建立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的。”

  特殊教育的责任更多的是让自己成为特殊教育的专家,用其科学的方法使残疾学生得以受益。花园村第二小学的随班就读工作安排了一位素质很高的骨干教师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就校长的决定看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视,也看出随班就读工作的关键,就是专业教师的重要性。以往,参与特殊教育工作的都是不能教书或者怕辛苦调到特殊学校的,这样的师资水平极大影响了特殊教育的质量。要把随班就读工作做好,必须舍得把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老师安排到随班就读的特殊教育工作。

  《特殊教育学》心得体会

  篇5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外出参观学习的计划,通过短短的一天的参观和学习,我已经彻底的被这所学校吸引了。现具体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张家口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吸引了我。那里的教师不但是教学的能手,也可称为“技工”,比如:理发、按摩、美容、刺绣等等。通过自己的喜好来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为学生以后的人生路指明了方向。

  二、该校的管理制度吸引了我。张家口特殊教育中心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上午是文化课,下午是实践课。对听视障的学生进行按摩、理发等的培训。对智障儿童进行家政和面点的培训。这样让学生找到了自信,家长也见到了希望。

  三、该校的文化建设吸引了我。当我走进校园给我三种感觉:静、阔、靓。校园非常的干净,操场也非常的宽阔,每处布局都十分合理非常的靓丽处处充满艺术的氛围。尤其是楼道和班级的布置上,通过标语、图画等散布着教师对学生浓浓的爱意和殷殷的期盼。

  四、该校的教学模式吸引了我。通过三节课的听课让我感触最多的就是学生的基础知识都非常的扎实。教师注重个别化教育,其中郑老师的智障五年级数学课用生活的问题来学习数学,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充分做到数学生活化,并且通过身边事情教授学生日常的技能比如:公车让座、学会感恩、遵守交通规则等等。上午听完课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他们这的孩子的基础会这么好?唐氏的学生我们学校也很多为什么我们学校的学生简单的词语都说不出来而这里的居然长长的句子都能说出来?通过下午的参观让我慢慢的知道了除了智力程度的不同还有充分的利用了专业教室,对言语程度不好的学生进行言语训练实行个别化教育。对脑瘫的学生进行感通康复,还对智障儿童创立了情景教学的模式,充分利用专业教室让学生在语言、行为、社交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五、该校的班队会形式吸引了我。通过下午的听课让我知道原来特教的孩子是这么的多才多艺。这次的班队会几乎是学生为主角老师只做总结。充分的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

  通过这次的参观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首先在智障教学上个别化教育和语训能力还有待加强,其次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第二专业的学习,最后要保持一颗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爱心,为特殊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微博之力。

  《特殊教育学》心得体会

  篇6师范毕业后的我从事小学教育,初来特教从事教学工作,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教学方式,心中总是没底。领导的关怀,同事的热情帮助,打消了我的疑虑,也慢慢地适应了这里的工作。记得做小教时,班上有一名学生诊断为智障,已经十一岁了,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数不到100。我当时心中很难过,就想如果早点干预、培养他,也许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可当时我们峰峰还没这样一所特教学校,面对孩子们天真无邪,对世界充满好奇又渴望的眼神,我明白了特教教师责任之重。峰峰特教的成立给了这些孩子们上学的一片天地。

  在特教学校里,到处都充满着爱。老师爱学生,学生敬老师。这里的孩子曾经有过不幸的童年和过去,但他们却拥有比普通孩子更执着的爱。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一个手势,一声不太清晰的问候,甚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无不牵动你的心,提醒你对他们的关注,对残疾事业的关爱。教室内,师生互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交流着。人虽少,但气氛是那么的热烈,那么的和谐。老师是在上课吗?那分明是师生共同协奏一曲动人的爱之曲吧?子走到那里,老师就跟到那里。教室里、操场上、宿舍、食堂……孩子与特教的老师已经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来自农村的年仅6岁的智障儿童刘炎,带着孤独、陌生的神情走进特教,让人感受到他的童年是那么的黯然,那种只有在成人眼里才能出现的忧郁、无助的神情,却定格在这本应天真、烂漫的笑脸上,就连走路都走不稳,这怎不让人震撼呢?短短的几个月,在特教领导和老师的亲切关怀和照顾下,这个小男孩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融入了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那种久违了的欢声和笑语常伴左右。因为在这里,他得到了一种特殊的爱,一种超越母性的"爱。

  记得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早晨,路经男生的宿舍,生活老师似乎有什么事。走进宿舍一看,才发现一个小男孩坐在床上,下身用小棉被包住,嘴里不停地说着什么。经介绍才知道小男孩拉了被子上了,生活老师为他清理干净,还还帮助他穿上裤子。孩子们有了病,又是买药又是端水亲自一口一口喂药给他们。在特教还有很多让你感动的事,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特教学校这个大家庭里,那只是沧海一粟,是爱心家园的一朵小小浪花而已。

  在这里有老师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在这里一点一滴感染着、激励着我,我爱这里的孩子们,爱这里的老师们,爱这里的一草一木。在这个大家庭里,我想这些孩子们会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会生活的更美好。让家长放心,学生开心。

  《特殊教育学》心得体会

  篇我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特殊学校随班就读培训活动,听取了赤峰市教育资源中心房占学主任和洪山区特殊教育学校梁宏志校长的专题讲座,并参观了市特殊教育学校和化德县第三小学随班就读资源教室,这是我第二次接触这样的特殊培训。第一次是在鄂尔多斯,并在伊旗参观了随班就读资源教室,。两次的培训,我收获了很多。

  曾经一度漠视残疾儿童,漠视这个特殊的群体。记得有一年我在教一年级的时候,班里突然转来一个孩子,这个孩子除了比正常升学的孩子大两岁之外,个子也比其他孩子高出许多,这都没什么好奇的,关键是这个孩子智商明显低于其他孩子。其他的孩子已经对二十以内的加减法了如指掌了,这个孩子却还停留在一加一等于二的程度上。在上课的时候,他也坐不稳,在我讲课的时候,冷不丁到我身后,笑嘻嘻的样子,且口中念念有词。我头疼极了,于是豪不客气的和他的母亲进行了一次谈话,让这个孩子转学,母亲含泪带走了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离开学校的那一刻,孩子突然对我说:“老师,再见。”我虽然当时心中隐过一丝愧疚,可这种愧疚很快就在他离开后带来轻松中淡忘了。现在觉得我当时太自私,太没有爱心了,我也为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而表现出的冷酷深深的自责。

  听了房主任的讲座,我明白了这个孩子是所谓的“特殊儿童”。特殊儿童需要老师付出极大的爱心与耐心去培养他们。当然这就需要随班就读的老师对这些孩子采取分层教学,尊重孩子的个性,缺陷补偿,扬其长,避其短,正真做到因材施教,启发孩子的特长,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自食其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被认为是父母的包袱。

  在参观了市特殊学校之后,我也确实被那些残疾孩子的顽强意志所感动。校里每一个班的外墙上都贴满了大量的学生作品,有书法作品、绘画作品等。在一个大大的活动室里更是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手工制作。有十字绣、精美串珠、废物拼图等。这些作品每一件完成的都是那么出色,有些甚至是正常的孩子也无法达到的水平,他们却做的那么好,成功的背后一定隐藏着多少不折不扣的汗水甚至是泪水吧!震撼之余我也深深地佩服那些为残疾儿童默默付出的老师们。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这些老师+也一定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吧!

  今后我的教育事业任重道远,在教好健全的学生之外,还要用爱心去培养那些特殊的孩子。上帝为他们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必定会为他们打开一扇窗,正如房主任和王科长所说的“残疾孩子也是人,我们是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的时候了”。相信将来我会在这份平凡的特教事业上为那些特殊的孩子们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特殊教育学》心得体会

  篇8xx年3月8日至9日,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我有幸到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学习。首先对学校领导的关心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周到、细致的安排表示诚挚的谢意。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是我却在这短短的两天里有了很大的收获。

  首先,在第一天的听课过程中,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让我见到了一个个真善美的课堂,也让我从这些课堂中学到了很多:

  第一、朴实大气的课堂

  每位讲课的教师没有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课件的精美,更没有摆那些好看而不实用的花架子。他们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呈现在听课教师面前的是真实的、常态下的课。没有很多浮躁的、形式上的东西,让人感觉自然、亲切,让我真正体会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也让我感受到了一位位聋教育语文教师的魅力所在。

  第二、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位老师的课,都设计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注重口语训练

  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非常注意聋生的口语发展,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读。多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来感悟。每位教师的授课,都特别强调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训练。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范

  读、集体读,指名读、小组读。而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如果有读得不好,教师还会做最后的指导。这一点是我容易忽略的问题,我会像老师们好好学习。

  第四、师生互动融洽

  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语文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们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每位教师都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之处都体现了匠心独到之处。我将以这次跟岗学习为契机对自己严格要求,从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一点的学习,努力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接着来到了3月9号上午,是我们学校4位教师在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上课的时间。真是紧张而又刺激的一个上午,在忐忐忑忑中终于过去了。

  3月9日下午,学校的领导、骨干教师以及广东省特殊教育刘少敏工作室和湛江市黄岱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主要成员为我们学校4位教师的课进行评课活动。各位领导、老师中肯的点评,认真的指导,给我们每节课有理有据的分析,对我们以后的教育教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各位领导、老师的谈话中指出了,我们教学要关注学生,要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要让学生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言语康复训练,不管是在什么课堂,都要抓住一切机会,帮助学生的语言发展。教学过程中要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爱学、乐学。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首先在教学设计和聋生言语康复训练上还有待加强,其次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第二专业的学习,最后要保持一颗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爱心,为特殊教育事

  业奉献自己的微博之力。

  《特殊教育学》心得体会

  篇9担任听障学生班主任工作三年了,在这三年中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特别是听力障碍学生的班主任,因为要面对的是一群因听力损失而心理失衡的听力障碍儿童,这些儿童比正常人少了一条接受信息的途径——听觉和与人交流沟通、自我表达的工具——语言,因此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尊重、信任、呵护和千百倍的爱心。

  三年来,作为一名聋校班主任我一直坚信只要在爱的厚土上勤耕不辍,就能得到爱的硕果。因此,我努力像孩子的慈母那样,时时刻刻地去想着聋生,做聋生的贴心人,让他们感到在学校如在家一样温暖、幸福。

  一、树立榜样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直接教育者,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与听障学生在一起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关系最密切。由于听障学生的听觉受到障碍,视觉就相对敏感一些,善于观察,模仿能力强,他们每时每刻都在观教师之颜、察教师之行,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聋生起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班主任的一切行为都应成为聋生的楷模、表率。因此,对聋生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语言上,还要以实际行动来影响带动他们,班主任必须处处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要求聋生做到的,班主任必须首先做到。如:我要求学生课堂姿势端正,我首先讲课时教态端正。我要求学生不要乱扔东西,当我看见教室地面上有废纸、果皮时,就主动地把它捡起来,学生马上就把自己周围的杂物捡起来扔进废纸桶内。在大扫除中,我首先去干重活脏活,学生就会抢着干。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聋生的一个真实具体的榜样,才有说服力,才能感染聋生、熏陶聋生、教育听障学生,才能无愧于为人师表。

  另外,班主任还要相信聋生的能力,聋生能做的工作,要敢放手

  让聋生自己去做。如:学校要求每个班级每个月更换一次黑板报。在我办黑板报的过程中,我就要求我们班几个能画画的,能写字的学生给我当帮手,尽可能的让他们施展自己的才华,办过一两次后,学生可以在每月办黑板报的时候独当一面,为此给我减轻了不少负担,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聋生并非"朽木"而"不可雕".事实证明,只要我们班主任倾注爱心,付出努力,这"铁树"是能"开花"的。

  二、勤于观察

  因为要面对的是一群因听力损失而导致自卑,不合群,性格孤僻的听力障碍儿童,所以作为听力障碍学生的班主任这份工作十分辛苦,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劳动。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具有园丁般的勤劳,要做到腿勤、眼勤、嘴勤、耳勤、手勤、脑勤。通过经常深入班级、宿舍,走入家庭、社会,勤与学生沟通,勤向各科任教师了解,勤同学生家长联系,及时捕捉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如:我们班的郭xx每次都在课堂上打瞌睡,后来,我及时向值周老师、个别学生了解到郭xx每天晚上和早上都在宿舍到处乱跑,和别的学生玩,不但影响自己休息也打扰别人。对此我及时利用班会课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并及时和家长沟通,才使他慢慢地改掉了这个坏习惯。同时,勤于积累,善于总结,不但能便于班级管理,而且还能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养。

  三、善于表扬

  鼓励和表扬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比批评更好。如:我们班年龄比较小的学生,更喜欢表扬。如我班的魏xx、刘xx等同学,顽皮好斗、控制力差、好挑头闹事、动不动就乱发脾气。针对这些特点,我抓住他们喜欢吃软不吃硬、好表扬的心理特征,我平时注意及时表扬他的闪光点,经常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交心。我还充分利用周五、周日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等,加大对学生的了解面,并与家长联合教育学生,及时把学生在近期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并从家长的评价中,获得学生的全面信息和宝贵意见。在自身工作方面,我努力争取家长的理解和认可,得到了许多家长的支持。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丰富多彩,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班主任工作者用心去开拓。残疾儿童也是早晨初升的太阳,虽然残缺但仍然美丽而可爱,让我们把所有的对学生的感情都凝结成一颗爱心,用大爱托起心中的那一轮残缺的太阳,让阳光洒遍每一颗残疾孩子的童心,让我们用爱这把金钥匙开启聋哑孩子那封闭的心灵,用我们的双手为残疾孩子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让残缺的太阳也能放射光芒!

  《特殊教育学》心得体会

  篇10培智班主任工作繁重又琐碎,做培智班班主任已经有几年了,在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总结。我积累了一些班主任工作心得,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抓好班级常规管理,开好主题班会。

  培智班的孩子纪律差,好动,好玩,不受约束,不听指令。所以,对他们的教育也要勤跟紧管,时时抓,天天抓,遇到问题一定要当面解决,及时纠正,并且对问题要反复循环教育,才会给孩子留下印象,进而改正。另外,要利用好每周一的主题班会。在会上,除了总结学生前一周表现好的方面,对还需努力的方面提出希望,做出要求。还要对学生开展安全,学习,食品,卫生,交通等方面的主题教育班会。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怎样去做等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还要在平时时刻关注,监督,教育,以便让班会安排落到实处。

  二、实行以表扬,鼓励为主,多种有效的评价方式。

  培智学生思维简单。对他们的教育,不能一味的批评,这样就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有时可能会让他们胆怯恐惧,教育效果也许会适得其反。对待他们,我觉得还是要以表扬鼓励为主,以优点促缺点。带动,激励他们去改正缺点。提高学习兴趣,生活能力。比如:我们班的小梅,父母都是智力障碍,从小无人管教。刚来时,什么都不会,而且不去学,我通过和她姑姑谈话,平时观察,发现她虽没上过学,不会做的事很多,但她是一个热心,爱帮助别人的姑娘。在生活课上,教她拖地时,她又像往常一样垂头顿胸,原地不动。这时,我没有批评她,而是先表扬她:"小梅同学是一个非常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老

  师经常看见她帮助行动不便的同学上下楼,还帮老师打水等",这时,孩子已经不那么紧张了,头抬起来了。我又说:"如果你今天愿意跟老师学习拖地,那就可以在家帮助姑姑干活了,在学校也能帮助老师,自己也学会了一个本领,大家会更喜欢你的,你愿意吗?"她点点头,我又说"同学们,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鼓励一下小梅吧",同学们的掌声响起。我拿起拖把示范,小梅当然高兴的跟我学,我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我发现她做的很好。时至今天,她的生活能力已经非常好了,成了学校里众所周知的"热心人".三、多与家长沟通,共同教育。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有大多时间是和父母在一起的,父母也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所以,我利用每周一,周五,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都会和家长聊聊孩子近期在校的变化,进步,存在的问题等。同时也要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这样,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发现并制定解决的办法,帮助孩子改正。并叮嘱家长一定要配合学校的工作,家校共同教育好孩子,让孩子的潜能最大程度得以发掘。对于自己往返学校的学生,我一两周必须打电话和家长沟通,对每个孩子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方可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总之,班级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也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总结,在摸索中前进。

  《特殊教育学》心得体会

  篇112月19日,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在闹元宵,我们却在家和学校之间奔波,为接下来的顶岗实习提前做好准备。

  2月20日,去师大开顶岗实习的动员大会,会议上,吴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他之前工作的经历和总结的各种经验,康老师也不断的提醒我们出门在外要注意安全,快乐顶岗,快乐实习。我们受益匪浅,收益颇多。

  2月21日,早早的起床收拾好物品,开始搬行李,一趟又一趟,一次又一次,每一次上下楼,看着逐渐搬空的宿舍,心里不免感慨,既怀念过去在学校的时光,又担心即将到来的实习,面对未知的惶恐。

  辅导员老师也早早的来看望我们,帮我们搬行李,送我们出行。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藁城区教育局,在这里,由教育局的领导给我们全体实习生和相关学校的领导、老师进行了动员,接下来,就由各校代表老师带着实习生去各自的实习地点。我们也是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藁城特校的李校长和徐主任。

  藁城特校就在藁城区教育的附近,进入教学楼,许多和蔼可亲的面孔,都是一些有资历的优秀的一线老师,老师们带我们去了宿舍,帮我们搬行李,让我们一进学校就感受到了温暖。简简单单熟悉了环境之后,就进入了工作当中。李校长给我们分配了指导老师和办公室,从下周一开始,先跟随指导老师们听课,等具备了一些能力以后就要独当一面,成为一名真正的顶岗教师了。在这两天,学校领导还贴心的为我们准备了炊具,李老师还给我们送来了米和油,方便我们在这个周六日自己做饭,解决吃饭问题。在这个温暖的小家,我们激动又忐忑,用尽全力迎接下周的工作。

  《特殊教育学》心得体会

  篇12今天,天下起了蒙蒙细雨,寒风刺骨。我们小记者们冒着严寒一路欢声笑语来到特殊教育学校。一进全国第15届爱耳护耳,健康听力活动现场,我们就受到这里热情好客的学生的热情接待。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暖意。虽然外面寒风凛冽。室内却春意盎然。活动中我们听了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和株洲日报社的代表讲了话。使我们明白了减少噪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从享受有健康的听力。没有听力,语言交流无从谈起。

  我们学生正处在语言的形成期,因此保护听力,尤为重要。

  对于我来说:减少噪声,保护听力,健康用耳,从我做起。我建议小学生们不去噪音大的卡拉OK厅,歌厅。平时在家开电视机,录音机,一定要在40分贝以下。不影响他人也不影响自己的健康环境。保护听力。

  今天参观特殊教育,还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我们要向那些听力有残疾的学生学习。虽然他们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但是他们自强,自立。他们的手工,剪纸,绘画都特别棒!我要刻苦学习。长大以后当一名医生,治好所有听力不好的人。

  《特殊教育学》心得体会

  篇135月16日我们胜利一小新上岗教师参观了乌兰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并带去了胜利小学所有同学与教师的一片爱心。在这里我见到了一群用自己的信念与命运做斗争的残疾人,在这里,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这里有着一群特殊的人,有聋哑人、弱智等等生理上残疾的人。可是在这里看不到哭泣和悲哀,有的只是对生活的渴望,一片生机勃勃。走进那个清幽的校园,感觉到了不一样的气息。我是一个容易感动的人,总会为一些无辜的或是落小的生命而感叹命运的不公,他们太需要帮助与关爱。在这个校园里,没有追逐吵闹,没有欢声笑语,没有朗朗书生……甚至连正常的语言交流都没有,连正常的肢体行动都显得很累人。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面对这么一群特殊的孩子,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怎样的仁爱之心啊?我想用心做过教师这份职业的人都能够体会到这里边的辛苦与责任吧,不需要大篇的理论去探讨,更不需要华丽的字句去描摹,从贴心的细微动作中,从看孩子时温柔的表情里,就足够让我们感受到这种爱就跟父母之于孩子一样绝对全部地勿需怀疑。

  一个极其简单的汉语拼音字母,对于这里的孩子来说却是一项由为艰巨的学习任务,他们可能苦苦地练习一节课都未能发标准音。老师一遍又一遍地示范,单调重复却毫无怨言,时不时地向孩子送去大拇指……这就是耐心、细心、爱心与责任心的最好体现,他们在艰难地行进着,谁都没有放弃!我想当那个孩子响亮地发准一个音的时刻,那个老师的心里也会有一个同样响亮的声音在欢呼,那种收获的喜悦要比我们平时教学中所拥有的更为浓重,那种不易的进步要比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更为弥足珍贵!所以,这里的老师是可亲可敬的。

  在各个手工教室里,看到一件件精致作品,让我看到了一个个奇迹。和谐的色调,清晰的轮廓,细致的线条,无一不向我们证明着他们的心志与能力。精心晕染的工笔,设计巧妙的贴画……这里面需要多

  少的时间与精力呀?凭心而论,就算让我坐下来静静地完成这样的作品,也未必能胜任。我想这跟老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他们的意图是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精细化动作的反复训练,用心良苦可见一斑!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向上的群体,他们是在不断地摸索中发现各种开发教学的途径,并在每个人都亲自参与的过程中寻找学与教的融合点,体会发现与创造的乐趣。他们是为了学校,为了每个孩子,才愿意这样静下心来投入自己的热爱!所以,这里的老师是无比敬业的。

  回来后,我的心情一直难以平静,作为身有残疾的他们,能够不畏艰难困苦,保持着友爱、谦让、乐观、坚强以及永不放弃的精神,他们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积极向上。通过这次参观,我深深地懂得,残疾人和我们一样也是人。他们“身残志坚”的品质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我们不应该嘲笑残疾人,因为残疾不是他们的错;我们应该积极地帮助他们,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篇五: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教育学

  门类:教育学类

  专业名称:特殊教育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般教育理论基础,掌握特殊儿童(有身心发展障碍的儿童及超常儿童)教育和康复训练理论和技术从事特殊教育教学与科研的理论型人才,或从事各级各类学校专职心理辅导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包括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课教师、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和康复机构的专门人才、特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等。

  专业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华东师范北京师范重庆师范12A3AA+大学

  大学

  大学

  B+等(3个):华中师范大学、山东体育学院、辽宁师范大学

  B等(4个):长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天津体育学院、西南大学

  C等(2个):名单略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识和能力,主要能在特殊教育机构及与特殊教育相关的机构从事特殊教育实践、理论研究、管理工作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的心理和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实际教学工作并能进行理论研究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特殊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评估各类特殊儿童的基本方法;

  ◆具有进行特殊教育实际工作、科研或管理的基本能力;

  ◆熟悉我国特殊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了解特殊教育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医学。

  主要课程:特殊教育导论、盲童心理与教育、聋童心理与教育、弱智儿童心理与教育、残疾儿童生理与病理、残疾儿童康复、特殊教育技术。

  实践教学:包括特殊教育见习、实习、科研实践等,一般安排时间总数不少于14周。主要专业实验:残疾儿童生理、病理实验。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学位。

  原专业名:特殊教育。

  就业数据

  表1特殊教育学专业地区流向百分比(%)黑龙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江

  2002年

  9.090.001.820.001.820.000.000.0027.271.821.820.000.000.0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2003年

  21.050.007.021.750.000.000.000.0012.280.001.750.005.260.002004年

  7.691.540.000.000.000.000.000.0060.000.001.541.543.081.542005年

  4.000.000.000.000.000.000.000.0050.675.330.000.001.332.672006年

  2.110.001.052.110.003.160.000.0042.114.214.210.007.370.002007年

  4.650.002.330.000.000.000.000.0030.236.980.002.336.980.002008年

  4.352.178.702.170.006.522.172.1721.740.000.000.000.000.0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1.820.005.450.0016.360.001.820.001.8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750.000.000.003.510.000.0014.047.021.751.750.000.000.000.000.000.000.000.004.623.087.690.001.540.003.080.001.540.000.000.001.540.000.000.002.670.000.005.330.000.009.3310.672.674.000.000.000.000.000.001.330.001.059.450.005.261.050.008.424.210.002.111.050.001.050.000.000.004.650.000.002.336.980.000.0013.9516.280.000.000.000.000.002.330.000.000.000.000.002.1717.394.350.006.526.524.352.174.350.000.000.000.002.1表2特殊教育学专业单位性质流向百分比(%)科研

  其他

  医疗

  其他

  其他

  录取

  高等

  金融

  国有

  三资

  其他

  自主

  自由

  就业

  待就

  机关

  设计

  教学

  卫生

  事业

  部队

  灵活

  研究

  出国

  学校

  单位

  企业

  企业

  企业

  创业

  职业

  率

  业率

  单位

  单位

  单位

  单位

  就业

  生

  100.00.002002年

  0.000.007.2749.090.007.270.003.640.001.821.820.0027.271.820100.00.002003年

  1.750.0015.7954.393.510.000.001.751.750.000.000.0017.543.5102004年

  0.000.003.2352.691.087.530.003.230.001.080.000.0024.735.3898.921.082005年

  0.000.993.9652.480.000.990.000.002.9710.890.000.000.000.0023.760.9997.032.972006年

  0.000.007.0849.560.885.310.002.651.776.190.000.001.771.7715.040.0092.027.982007年

  0.000.001.8550.000.003.701.560.006.250.001.563.131.5623.443.1390.649.36综合介绍

  特殊教育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她使用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组织或设备,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进行培养和教育。很多人一看到特殊教育,就会认为其对象是一些有生理缺陷的孩子,其实这是极为片面、落后、不准确的看法。随着教育理论的深入发展,教育素养的提高,人们对特殊教育的传统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广义上的特殊教育除了对生理或心理有缺陷的儿童或少年的教育外,还包括对天才比如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以及品德不良儿童或少年的教育。如今,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成人高等教育的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体现了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

  就目前来看,特殊教育的主要对象,还仅仅局限于利用特殊的方法与手段,为特殊少年儿童的学习、行为矫正和训练创设特殊条件和特殊设备,以达到使他们掌握知识、弥补缺陷、培养能力、康复身心等目标的教育。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特殊教育还比较落后,教育理论、教学手段亟待提高,国家先后颁布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对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做出了明确规定。还设立特殊教育专项经费,使特殊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对象的特殊性,使特殊教育成为一个极富挑战意味的专业。如果你喜欢面对挑战、勇于探索新知,耐心、细致,又有志于投身教育事业,那么,特殊教育不失为较好的选择。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相对落后,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本专业学生接受特殊教育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和基本功的训练后,能熟练掌握有关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具有比较广泛的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的基础知识,能独立从事特殊教育工作。

  毕业生可在特殊教育福利机构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或在中等特殊学校以及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进行教学工作,也可以在教育科研单位、特殊儿童的康复中心以及编辑出版业(如中国盲文出版社)任职。另外,电视台播出手语新闻,也为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就业渠道。由于本专业存在极为广阔

  的发展空间,近几年,就业形势一直不错,欢迎考生报考。

  专业教育发展史

  特殊教育学(SpecialPedagogy)是研究特殊教育和教学的规律、原则、方法的科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一般以学龄特殊儿童为研究重点。所谓的特殊儿童主要是指“缺陷儿童”、“障碍儿童”,因此特殊教育学又可细分为“盲童教育学”、“聋童教育学”、“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学”。(有人把“智力超群的儿童”、“神童”也纳入特殊教育学研究对象)。

  特殊教育学最先发展于西方,它成为高等学校中的一门专业是在1868年4月,英国爱伯丁大学首先设立了特殊教育专业,该专业的主要开创人是威廉·H·沃诺克博士。他毕业于牛津大学,著有《特殊儿童与特殊教育》(SpecialChildandSpecialPedagogy),该书至今仍是该专业的权威教材。

  1874年英国人穆威廉开创了中国现代特殊教育的新纪元。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还是不成熟的,是一门亟待发展的新学科。1915年7月民国政府的《国民学校令》就提出了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但战乱之中的旧中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只能是一纸空文。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1959年7月教育部在北京举办了“聋哑师资讲习所”,学制6个月,每年招收学员80人。“文革”期间,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完全停滞。1989年教育部长蒋南翔在“第三届盲人聋哑人代表大会”上提出:建立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和在职教师进修机构,提高师资质量,建立特殊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指导特殊教育实践。198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新中国政府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高等师范院校纷纷设立了特殊教育专业。

  截止目前,我国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高等学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尤其是华东师大的特殊教育学系,它创建于1997年,是我国大陆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特殊教育学系。特殊教育学系的前身是华东师大心理学系特殊教育专业,该专业始建于1988年,至建系前已培养了近百名本科学生及6名硕士研究生。这些专业每年的招生都有限,本科生每年只招50—60人。除了这些学校外,全国还有两所大专层次特教专业(每年培训30人左右)、34所中等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机构(每年毕业生不到400人)。

  经过20年的发展,该专业涌现出了一批德才兼备的知名专家和学者。比较突出的有:北京师大的朴永馨教授、钱志亮教授、顾定倩副教授;华东师大的杜晓新教授、方俊明教授、金瑜教授等。

  目前国外也有一些知名的特殊教育院系:美国的波士顿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得克萨斯州立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约克郡大学;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大学;日本的京都大学,我国台湾的彰化师范大学也招收特殊教育本科生。

  总而言之,在我国特殊教育学科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特殊教育起步较晚,至今特殊教育学科自身建设尚不太完善。在理论探索、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革新、师资培训、行政管理等许多方面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初级阶段加强特殊教育学科的自身建设刻不容缓。据资料显示:我国学龄残疾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率为4.53%、学龄特殊需要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率不到2%。种种现状表明:中国的特殊教育只是刚刚起步,21世纪的中国特教工作者任重而道远,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到这项光荣的事业中去!

  就业状况及趋势

  该专业主要培养中等特殊师范学校和普通中等师范学校特殊教育专业老师,高等学校特殊教育专业师资,特殊教育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实际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要求毕业生能运用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研究各类身心障碍儿童,及超常儿童的鉴定、教育训练问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特殊教育毕业生的需求量持续上升。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身体有残疾的儿童也不在少数。1998年按总人口十二亿来计算的话,我国大陆有残疾人约6200万,0—18岁残疾儿童约1289万,6—14岁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残疾儿童约750万,其中视力残疾儿童15.1万,听力语言残疾儿童96.6万,智力残疾儿童513.6万,肢体残疾儿童57.8万,精神残疾儿童1.4万,这个数目是相当庞大的。而我国每年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只有60多人,专科毕业生也只有40多人,中间的供需差距巨大。

  我国的特殊教育一般是指狭义的,即对身心发展有残疾的儿童施行的教育。如果按照当前国际流行的对特殊教育的定义,则是对在学习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施行教育(包括阅读障碍、书写障碍、写作障碍、计算障碍等在内的学习障碍、情绪情感障碍、言语障碍、行为困扰、品行问题、交往障碍、心理健康问题、身体病弱等)。其实中国约2亿的学龄儿童中,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绝不止750万。因为前苏联特殊儿童的比率占5—8%;美国学习方面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占总数的8%—12%;英国“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检出率为20%;荷兰报告问题儿童的患病率为26%;波兰特殊儿童的比率为30%。中国如果按照10%的出现率计算,我国“特殊教育需要”的学龄儿童约有2000万,相当于两个北京市的人口。

  特教专业毕业生由于教育对象的特定性,所以如果严格按照专业分配讲,就业领域比较狭窄。本科毕业生由于相对掌握知识比较浅显,一般都只能选择到教学的基层工作。而就本专业讲,最合适的单位是各种特殊教育学校。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各类特殊教育学校数量是很少的,而且大多集中在中等城市以上的地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范围和选择的余地不大。但是,由于前几年,我国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学校较少,而且招生的数量也不多,加上特殊教育所需人才的特定性,一般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总体上来看,就业形式还是不错的。

  一般来讲,该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在学校期间,受了较为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及知识教育训练,所以能很好地从事教学实践工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特殊教育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生理上有残疾者),所以,对于从事这种工作的人的要求,不仅体现在知识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要求是要有好的性格,有耐心、有爱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更为重要的。

  由于特殊教育实际上是可以折射出一个政府的“人道”价值的一项指标,所以只要有开办特殊教育学校的地方,各级政府都是给予相当的重视的,从政策到财政都有一定的倾斜。在政策上对学校的建设和规划及人才的引进都有特别的规定。

  毕业后成为能独立从事特殊儿童的诊断、鉴定、咨询、教育、训练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对聋哑、盲童、智障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关注,将会象对“天才开发”一样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就预示着特殊教育专业人员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社会需求。他们可以特殊教育的中心、学校为特殊儿童服务,也可以直接深入到每一个特殊儿童的家庭,进行直接有效的干预和指导,还可以开发和建立特殊儿童、特殊人群的教育和发展用品的市场,使得特殊教育的服务形式更规模化、规范化,这里,将是一片非常有潜力的职业开发市场。

  院校分布(部分)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篇六: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specialeducation,specialpedagogy)教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使用与普通教育共同的和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教学组织或设备,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进行的达到一般的和特殊的培养目标的教育。由于对特殊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特殊教育学也可有两种理解。广义的指研究有各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教育的现象与规律的科学:狭义的多指研究各类残疾儿童教育现象与规律的科学,又称“残疾儿童教育学”。“缺陷儿童教育学”、“障碍儿童教育学”、“治疗教育学”等。世界各国多用狭义概念。按具体研究对象又可细分为盲教育学、聋教育学、智力落后教育学等。特殊教育学校产生于18世纪的欧洲,一些进步的教师和医生曾提出各种理论为特殊教育奠基,逐渐形成了聋教育学、盲教育学、智力落后教育学等。19世纪有的医生和(或兼)教师提出了治疗教育学理论。19世纪末心理学的发展使特殊儿童心理学产生,出现了“特殊教育学”。20世纪中期特殊教育概念有所扩大,研究对象从学龄残疾儿童大规模地扩展到学龄前残疾儿童的早期诊断与教育训练,同时特殊教育在较大的范围内延伸到残疾青年的中等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多种学科(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语言学、哲学、电子学、听力学等)在研究残疾儿童教育、心理和康复方面密切结合和交叉,使特殊教育学发展成为研究有特殊教育需要人的发展规律的一门跨学科的、边缘的、新兴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特殊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特殊教育对象的早期发现、早期鉴定与评估,特殊儿童的早期干预,特殊教育的目的任务,特殊教育的体系、组织形式、方法和内容、手段、设备和教具,各级各类特殊教育的管理,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体系和方法,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共性与特殊性等。研究方法除一般教育学的方法可以使用外,更多采用正常儿童教育与特殊儿童教育比较研究的方法。中国育、聋特殊教育学校产生于19世纪末,但当时只有极少数个别热心人研究过特殊教育。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的特殊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建立

  了特殊教育的研究和师资培训机构,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已在研究、总结中国的实践经验,博采各国之长,建设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学科体系。

篇七: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

  

  【专业介绍】特殊教育学专业介绍及点评

  什么样的一门学科??研究如何为特殊儿童提供最大的教育发展空间的学问

  如何让一个智障儿童学会与他人交流、如何用手语与聋哑儿童进行心灵的沟通??以及如何及早发现一个早慧的天才儿童,让他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这前后两方面问题对于一个特殊教育专业的人员来说,是同等重要的,因为,“弱智”与“天才”都是“特殊”教育的范畴,只是所运用的手段和方法不同而已。因此,从根本上说,特殊教育专业就是要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根据不同的特殊教育对象,为他们提供和创造最大的教育发展空间,实现每个人的平等发展。

  授课的内容??会有大量直接接触特殊儿童的教育实习

  需要学习的课程和内容非常多,如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教育、优生学、盲文与手语、特殊儿童行为矫正技术及应用、学习障碍儿童教育、康复医学基础、天才儿童教育等。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会有较长的几段时间,分别到特殊儿童教育中心、特殊儿童医院门诊甚至特殊儿童家中进行实际的观察和实践,深入接触研究对象。在课堂学习中,对不同个案的探讨和分析会起到震撼心灵的作用,对学习者自身特殊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提供范本的效果。

  毕业后干什么??成为能独立从事特殊儿童的诊断、鉴定、咨询、教育、训练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对聋哑、盲童、智障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关注,将会像对“天才开发”一样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就预示着特殊教育专业人员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社会需求。他们可以到特殊教育的中心、学校为特殊儿童服务,也可以直接深入到每一个特殊儿童的家庭,进行直接有效的干预和指导,还可以开发和建立特殊儿童、特殊人群的教育和发展用品的市场,使得特殊教育的服务形式更规模化、规范化,这里,将是一片非常有潜力的职业开发市场。

  报考什么样的院校??现在可选择的学校还较少

  国内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院校不多,主要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相关专业找一找

  有关联的其他专业:教育学、学前教育、心理学。

  专家提醒

  ◆现在特殊教育专业还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招生和录取的范围还较小,加之社会上对它的认识还不是很明确,因此报考人数这几年也不是很多。不过,随着社会需求量的增大,其发展前景会很不错。

  ?◆本专业除了要求学生有纯熟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学生有爱心、耐心。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八: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

  

  特殊教育基本知识

  目

  录

  1.

  特殊教育及特殊教育的特征………………………………32.

  感觉统合……………………………………………………43.

  爱与智慧的教育----蒙台梭利教育理论…………………74.

  特殊需要儿童的随班就读………………………………115.

  应用行为分析(ABA)及行为管理---探究行为的奥秘………156.

  特殊儿童学前康复………………………………………25特殊教育及特殊教育的特征

  一、当前特殊教育学校生源的变化。

  我国新生儿出生率每年1600万,残疾新生儿控制最好的时候是千分之十二点八,目前北京、江苏是控制最好的地区——千分之二十三。今后盲、聋孩子越来越少,脑瘫、孤独症孩子会越来越多。2001年孤独症(自闭症)儿童已成为精神类残疾最大种类。弱智、自闭、多动是现在残疾孩子的特征。

  自闭症儿童特征:缺乏相互性交往;

  难以与同龄人发展友谊;难以理解别人的想法、情绪和动机;

  缺乏同理心;语言发展迟缓或未能发展语言能力;难以理解别人说话的深层意义

  ......学生的变化:

  单一残疾→多重残疾,轻度→中重度,传统残疾→新型的残疾

  ,义务教育→生涯教育

  二、如何理解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教科书):

  运用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设备对特殊儿童少年进行的教育。按对特殊儿童的不同理解,有广狭两义。”

  特殊教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特殊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与特殊儿童的身心特征和教育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增强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

  特殊教育是基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显著性,通过尽力满足其特殊的教育需要,促进其身心充分发展的教育(《特殊教育学基础》)

  特殊教育名词标准:

  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一般或专门设计特殊的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尽可能与普通教育融合的方式对有特殊教育需要者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广义为对各类有特殊教育需要者的教育,狭义为对有残疾者的各级各类教育。

  美国的94——142公法中关于特殊教育定义:

  特殊教育是一种特别设计的教学。对父母而言是免费的。

  特殊教育是用来满足每一个残疾儿童独特需要。特殊教育场所包括课堂教学、家庭教学(送教上门)、医院(床边教学)、寄宿机构(福利机构)教学。

  三、特殊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1.

  个别化地制定计划:单独为每名学生选择学习目标和任务。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也针对每名学生进行相应的调整。安置学生的依据不是他们的残疾标签,而是哪种环境或安置选择能够为学生提供最充足的学习机会。

  2.

  特殊化:可以依据特殊化的方法、技术和材料的使用将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区分开。有时二者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例如使用盲文和盲生交流),但有时确很微小(例如,教师系统地逐渐减少提示以帮助学生独立完成某项任务。

  3.

  强化:强化是特殊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的一个重要特点,特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强化。强化的是期望的行为,期望行为频率的增加

  。教学过程强调细节、精确、结构和清晰。教育的细节对孩子很重要

  4.目标导向:教学旨在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能力并在当前和未来的环境中取得成功。

  教学的价值是由学生所达到的学习目标和完成的任务决定的。

  5.

  基于研究的教学方法:(在特殊教育中)只有那些被科学研究证明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才应该被付诸实践。不是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同样有效,对于那些本来就落后于其非残疾同伴的残疾学生来说,必须为他们提供最高品质的教学才能帮助他们缩小与非残疾同伴之间的成就差距。

  6.

  相关服务:

  指交通以及用于帮助残疾儿童获益于特殊教育的发展性、矫正性和其他支持性服务。包括:言语病理学、听力学、心理学服务;物理治疗和职业治疗;娱乐活动;早期干预和儿童期残疾的评估;咨询服务;用于诊断和评估目的的医疗服务;学校健康服务、社会工作服务、父母咨询和培训。

  7.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直接的和频繁的评估:特殊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学生的进步情况进行直接的和频繁的评估,并利用这些时效性很强的评估结果对课程和教学进行调整。

  这也是特殊教育很重要的特点。

  四、当今特殊教育的热点问题有什么?

  口手之争

  全纳教育与特殊学校之争

  医教结合

  教师资格与特教教师资格之争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培养模式、培养层次上的三个争议问题

  全纳教育与特殊学校:中国:30万人口城市建立特殊教育学校。

  发达国家:融合教育,全纳教育。

  医教结合:华师大:海派研究,跨学科研究,医教结合。

  北师大:京派研究,医学的终点就是教育的起点。

  五、特教教师专业化问题。

  特殊学校与普通教育的区别

  普教

  特教

  明确的目标

  弹性的目标

  及时的评价

  延时的评价

  固定的内容

  个性的内容

  专家的引领

  自我的探索

  现成的教材

  个别化教学

  同质的对象

  差异的对象

  相对的独立

  依赖环境

  ……

  ……

  操作

  研究

  普教

  特教

  教师队伍的建设

  专家队伍的培养

  感觉统合

  一、感觉

  1.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生理机制

  外界刺激→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大脑)→

  传出神经→

  效应器

  3.感觉剥夺实验

  1954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海勃(Hebb)实验室所进行的感觉剥夺实验。

  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经典的病理心理现象:

  ①出现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及继发性情绪行为障碍;

  ②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

  ③思维迟钝;

  ④暗示性增高;

  4.感觉的分类

  第一类是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第二类感觉是反映机体本身各部分运动或内部器官发生的变化,这类感觉的感觉器位于各有关组织的深处(如肌肉)或内部器官的表面(如胃壁、呼吸道)。这类感觉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二、感觉统合

  1.

  感觉统合(SIT)感觉统合是指人从环境中接受信息,向环境反馈信息的互动过程,具体地说:当外界刺激,通过人的视、听、味、嗅各种感觉器官、神经组织进入大脑各功能区,经过大脑的分析、判断、筛选,然后才能指挥身体对外界做出适当的反应,形成有效的统合。

  2.感觉统合失调

  即外部感觉信息进入神经中枢后并不能很好地组合,整个机体不能和谐运作,使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削弱,学习或工作效率低下。时间长了,这种不和谐运作与所产生的低能表现必然导致心理障碍。

  3.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表现

  ①视觉障碍的可能表现

  看电视或玩圆圈游戏时,喜欢晃动身体或是斜着身子。

  视线很难跟随移动中的物体,如飞转而过的乒乓球。

  不喜欢视觉直接接触,常用手势表达其需要,谈话时目光闪烁。

  弄不清物品之间的位置关系,经常会撞到家具或是上台阶时踩空。

  ②听觉障碍的可能表现

  在没有其它声音干扰的情况下,不能集中精神听一个声音。

  听到尖的、高的、金属的、突然的声音极其痛苦,即使是一些常人觉得正常的声音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难以忍受的。

  ③嗅觉障碍的可能表现

  对一些气味特别敏感

  对一些难闻的气味没有感觉。

  挑食。

  ④味觉障碍的可能表现

  吃东西会经常呕吐。

  经常舔或尝不能吃的东西,如:玩具或是橡皮泥。

  喜欢特别辣或是特别热的食物。

  ⑤触觉障碍的可能表现

  对无害的接触行为,或是立刻

  进行激烈地攻击或是逃开。

  讨厌某些类型的衣服,对袜子的连接部位、鞋、还有衣服上的标签特别敏感。

  自己的东西掉了,也没有觉察到。

  对自我的身体意识很差,只有在受到很强的压迫,自己的身体才有感觉。

  ⑥前庭觉障碍的可能表现

  不喜欢体育活动,如跑、跳、滑雪或是跳舞等。

  不喜欢玩秋千、滑梯等。

  喜欢头朝下的感觉,或是吊在床沿边荡来荡去。

  平衡感很差,总是摔倒。

  快速地冲撞家具或是物品,而且明显是故意地。

  ⑦本体觉障碍的可能表现

  喜欢靠着、冲撞别人或是物品。

  在做不熟悉或是复杂动作的时候有困难。如第一次穿溜冰鞋。

  喜欢抻拉衣服、咀嚼衣袖或衣领。

  4.

  感觉统合失调原因

  (一)抚养方式不当及环境影响

  (二)孕期卫生

  (三)婴幼儿期头部外伤及疾病

  (四)遗传因素

  (五)过大的心理压力

  三、感觉统合训练

  1.

  定义:感觉统合训练是以科学有效地运用社会环境和使用各种物理器材为手段,以运用适当强度的外界刺激,有针对性地发展儿童感觉器官功能的协调能力,促进他们大脑神经系统对信息的整合功能,使其以感觉健康发展为目的的综合训练。

  2.

  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

  儿童中心原则

  针对性原则

  兴趣性原则

  快乐性原则

  渐进发展原则

  3.感觉统合训练

  触觉训练:强化皮肤、大小肌肉关节神经感应,辨识感觉层次,调整大脑感觉神经的灵敏度。

  训练器材: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触觉板。

  前庭平衡觉训练:调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经系统自动反应机能,促进语言组织神经健全、前庭平衡及视听能力完整程度。

  训练器材:圆筒、平衡踩踏车、按摩大龙球、滑梯、平衡台、晃动独木桥、袋鼠袋、圆形滑车。

  弹跳训练:调整固有平衡、前庭平衡感觉神经系统,强化触觉神经、关节信息,促进左右脑健全发展。

  训练器材:羊角球、跳床。

  本体感训练:强化固有平衡、触觉、大小肌肉双侧协调,灵活身体运动能力、健全左右脑均衡发展。

  训练器材:跳床,平衡木,晃动独木桥、滑板、S型垂直平衡木、S型水平平衡木、圆形平衡板。

  爱与智慧的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

  一、蒙台梭利生平

  玛利亚·蒙台梭利,1870年8月31日出生在意大利。父亲是贵族的后裔,一位思想保守的勇敢军人。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12岁时进入米开兰基罗工科学校,且于1886年时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奠定了数学基础。十六岁(1886年)进入工科大学,专攻数学。

  因后来发现对生物有兴趣,于1890年就进入罗马大学读生物。

  1892年,蒙台梭利进入医学院。1896年,蒙台梭利26岁,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成为意大利首位医学女博士。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的一幢旧公寓里,集合了六十位三到六岁幼儿,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

  蒙台梭利以儿童的需要为主要依据,先由观察、再经探试、然后实验孩子的反应,并予以启发或诱导。最后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学习、去成长。称作“实验教学法”

  1949、1950、1951年连续三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的资格。

  1952年5月6日逝世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享年82岁。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在蒙氏教室里,有丰富多彩的教具,它们都是根据儿童成长发展敏感期所创立的适宜儿童成长的“玩具”。

  二、蒙台梭利教育六大理论

  1.环境适应论

  2.独立成长论

  3.生命自然发展论

  4.吸收性心智论

  5.工作人性论

  6.奖惩无用论

  三、蒙台梭利教育的理念

  1.以儿童为中心

  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蒙台梭利:“每个儿童都可以选择适合他自己发展阶段和当时学习兴趣的材料学习。”

  3.不“教”的教育

  反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主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

  “学习动机来自儿童的内部,为了满足内在成长不同层次的需要,逐渐产生内在学习动机。”

  蒙台梭利——我听到了,随后就忘记了;

  我看到了,也就记得了;

  我做了,我就理解了。

  4.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

  教师必须放弃传统的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开动脑筋、挖掘潜力。

  蒙台梭利说:“提供孩子的需要和满足孩子的需要,首先要知道孩子有哪些需要。”

  5.把握敏感期的学习

  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也就是所谓的“儿童敏感期”。蒙台梭利教育强调掌握儿童的“敏感期”,而给予孩子恰当的引导

  蒙台梭利研究发现:当幼儿处于某个敏感期时,会产生一种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幼儿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他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的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蒙氏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

  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根据蒙台梭利对婴幼儿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以下八种幼儿发展敏感期:

  1.语言敏感期(0-6岁)

  2.秩序敏感期(1-4岁)

  3.感官敏感期(0-5岁)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5.动作敏感期(0-6岁)

  6.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7.书写敏感期(3.5-4.5岁)

  8.阅读敏感期(4.5-5.5岁)

  四、蒙台梭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大致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觉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自然人文教育,社会文化教育和音乐艺术教育等几部分。

  日常生活教育:

  包括基本动作、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生活礼仪等,培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互助、爱物等好习惯。

  感官教育:

  培养敏锐的感官,进而培养观察、比较、判断的习惯与能力。

  数学教育:

  使用直观教具玩数学。让孩子在学具操作中懂得数与量的关系,感受四则运算的快乐。

  语言教育:

  让孩子通过对实物的描述,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同时渗透文字活动,培养阅读能力,为书写做准备。

  科学文化教育:

  蒙氏教室里备有动物、植物、天文、地理、历史、地质等各方面教具,使儿童在玩中探索科学的奥秘,从宏观到微观,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日常生活的目的和意义

  1.促进孩子的社会化、正常化的人格。

  2.锻炼生活能力,确立自信心,体验自我成长。

  3.尽快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

  4.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专注性、秩序感、理解力和意志力。

  日常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

  1.前置预备动作

  定义:在我们引导儿童进入复杂日常活动之前的活动,就是教师里如何使用教具,如何行动

  示范对象:个别儿童,也可全体,新儿童和小儿童

  内容:(如何端托盘,坐下和站起,搬椅子,抬桌子,拿取收放工作毯,椅子归位等

  2.基本技能

  抓取练习、倒东西练习

  、倒液体练习、挤压练习、铲勺练习、拧转练习

  、钳夹练习

  、分类练习

  、剪刀练习

  、针线活

  3.照顾自己

  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理能力,继而可照顾环境

  衣饰架:纽扣、按扣、拉链、挂钩、皮带扣、蝴蝶结、鞋带、编织穿脱衣服、整理行李箱

  、洗手

  、洗衣服

  、剪指甲

  、擤鼻涕

  、梳理头发

  、打鞋油

  4.环境照顾

  训练儿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和爱心。

  擦桌子

  、抹灰

  、洗碗

  、擦窗

  、扫地、擦镜子

  、清洁植物

  、插花

  优雅与礼仪

  培养儿童高尚的品格和修养,学习体谅和尊重他人,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包容心和耐心。

  打招呼、问候、告别;礼貌用语;招待客人;如何寻求帮助;门的开关;如何打喷嚏、咳嗽、打哈欠;进餐礼仪(中餐、西餐);递交危险品的方法(剪刀,刀,图钉,针等);怎样倾听他人讲话(不插话);如何打断别人的谈话;如何观看和参与他人的工作(轮流等候,合作协商,征得同意后再观看或参与)6.准备食物

  (1)刀切(香蕉、黄瓜等)

  (2)削皮(黄瓜、西葫芦)

  (3)擦丝、择菜

  (4)剥(桔子、花生、大蒜)

  (5)挤(橙汁、西瓜汁)

  (6)磨(豆子)

  (7)捣(蛋皮、蒜)

  (8)抹(面包抹酱)

  11特殊需要儿童的随班就读

  一、随班就读的概念

  (一)特殊需要儿童

  1.狭义理解特殊儿童:指身心发展上有缺陷的儿童,又称身心障碍儿童或残疾儿童。如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多重残疾等等。

  2.广义理解特殊需要儿童:是指在智力、感官、情绪、身体、行为或沟通能力上有明显差异的儿童。其中也包括超常儿童、有行为问题的儿童。

  (二)随班就读概念

  随班就读:又叫随班跟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能满足他们特殊需要的教育形式。(如果残疾儿童不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不能称之为随班就读;如果残疾儿童虽然在普通教育机构里,却没有得到他们的特殊教育,也只能是看做肢体性随班或社会性随班。

  二、随班就读的意义

  (一)随班就读投资少、见效快,有利于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

  (二)随班就读方便残疾儿童就近入学,深受家长欢迎。

  (三)随班就读有利于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的“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

  (四)随班就读有利于促进残疾儿童健康发展。

  三、随班就读工作对教师的要求

  随班就读教育质量的高低,教育效果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工作的质量。教师肩负着教育和管理随班少年儿童的责任,是随班少年让他得以最大限度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随班就读工作中,教师主要承担四项具体任务。

  (一)理解和尊重随班就读的残疾少年儿童。

  1.全面了解随读少年儿童。(“知之深”,才能“爱之切”。)

  2.正确认识随读少年儿童。(他们在某方面存在着缺陷,但他们也有优势和潜能。)

  3.尊重随读少年儿童的人格。

  (二)为随读少年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1.认真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

  2.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3.做好特殊教育的舆论宣传。

  (三)为随读少年提供特殊教育和服务

  1.实施个别化教育。(在教学中,努力满足随读少年儿童个体的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弥补他们的生理的不足或认知能力的缺陷,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

  2.进行生活劳动技能训练。

  3.进行康复训练。

  12(四)做好随班就读的管理工作。

  随班就读的教育工作包括各级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随班就读的班级管理工作,主要由班主任负责。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它既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又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特别有利于残疾儿童的成长和进步。所以,班主任教师要做好随班就读的班级工作。

  1.将随班就读生纳入正常的班级日常管理中,建立班级常规。逐渐规范他们的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2.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随读少年儿童,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爱、自立和自强的精神。教育正常生,要尊重

  残疾儿童,养成“助残为乐”的良好品行,形成正常生与随读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良好班风。

  3.详细搜集并全面了解随读学生的有资料,科学的分析他们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和学习适应性,会同其他领导及领导为随读学生制定个别教学计划和课外辅导与训练方案。

  4.经常与各学科教师、学生家长沟通信息,争取领导和社区的支持,协调各方面力量,为随读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随班就读教学原则

  发展性原则

  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特殊需要儿童通过随班就读,其身心也可以像普通儿童一样得到发展。这是随班就读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一)

  发展性原则的含义

  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要促进学生发展,并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开展全部教学活动。

  (二)贯彻发展性原则的要求

  1.促进特殊需要学生全面发展。

  2.促进特殊需要学生主动积极的发展

  扬优补缺原则

  儿童发展基于生物学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及他们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生物学因素是儿童发展的前提,社会环境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在这些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残疾儿童虽有自身缺陷,但也有优势和潜能。随班就读教学应促进残疾儿童的自我实现和潜在能力开发。

  (一)

  扬优补缺性原则的含义

  扬优补缺性原则是指教学中

  不仅要补偿残疾儿童的缺陷,克服其不足,同时还要发挥其优势,挖掘其潜力,把“扬优”与“补缺”结合起来。

  13(二)贯彻扬优补缺原则的要求

  1.树立正确的缺陷补偿观。

  2.注重开发特殊需要学生的潜力。

  3.把优势作为教学的着眼点。

  兼顾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平等参与”是课堂改革的热点课题。随班就读课堂教学应对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与提高负责,不能顾此失彼。

  (一)兼顾性原则的含义

  兼顾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面向普通学生,又要兼顾特殊需要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促进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发展。

  (二)贯彻兼顾性原则的要求

  1.教学中给特殊需要儿童平等参与的机会。

  2.处理好“随”与“被随”的关系。

  个别化原则

  由于差异的存在,因材施教是班级授课制教学普遍遵循的一个基本教学原理,个别化教学是因材施教的体现。随班就读教学面临的差异性,赋予个别化教学新的职责。

  (一)个别化原则的含义

  个别化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儿童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位儿童特别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发展。

  (二)贯彻个别化原则的要求

  1.认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特殊需要儿童。

  2.采用个别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3.加强针对性辅导。

  五、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这个高效意味着,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这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一)课前的准备和学习动机的激发

  差异教学立足于学生个性发展,并不是为了将学生差异扯平,但客观上学生差异过大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有些差异并不完全是由于学习能力造成的,如认知前提的差异、学习动机的差异等。如果教师在课前注意让学生有这方面的准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差距就会缩小。

  1.认知前提的准备

  2.情感前提与学习动机的激发

  (二)照顾差异的挑战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14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它是教学目的具体化,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可以做适当调整变动。教学目标具有定向、激励、测度、聚合的功能。

  1.教学目标的要求。

  2.学习目标的确立。

  3.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

  (三)教学内容的调整和组织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学策略可以描述为教学内容的总部署。研究照顾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离不开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的研究。

  1.调整教学内容的依据。

  2.调整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3.调整教学内容的具体做法

  (四)兼顾不同学生需要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不只是为了完成预定的课时计划,亨特(Hunt,1981)认为:“教师适应学生是教学的核心。”在班级体教学中,教师要努力适应各个学生的需要。教师应在教学的各方面,无论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还是心灵情感的交流,都要兼顾到不同学生的需要。

  各个环节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

  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2.注重教学的情意过程。

  3.协作教学、合作学习与个别教学。

  4.及时的大面积的反馈和评价。

  (五)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到不同学生的需要,时间是突出的矛盾。教师要争取在现有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大可能的结果,提高教学效率。

  恰当运用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精心设问,提高教学效率。

  2.努力提高学习小组的效率。

  3.提高课堂管理水平。

  (六)教育技术的选择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对残疾学生进行缺陷补偿和发展其潜能,可明显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1.视觉教学媒体。

  2.听觉教学媒体。

  3.触觉教学媒体。

  4.视听觉教学媒体。

  5.视、听、触等综合教学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15应用行为分析(ABA)及行为管理

  ——探究行为的奥秘

  提

  纲

  一、基本知识

  二、行为的观察记录与评估

  三、行为改变技术

  一、基本知识

  1.名称: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BehaviorAnalysis,简称ABA),有时也称“行为训练法”“行为改变技术”等。

  2.定义:首次被明确定义是在《应用行为分析杂志》创刊号中,即“运用行为假设原理改变特定行为,同时评估这些改变是否对行为的实际运用有益的过程”。

  3.核心理论

  行为改变的公式:将ABA的原理放进实践操作之中

  16S(刺激)R(反应)C(结果/强化)

  (可控制的)

  →

  (可改变的)

  ←

  (可控制的)

  .

  原理:行为是可以改变的,条件是控制刺激和结果。

  .

  目的:建立适应性(正性)行为,减少不适应(问题)行为。

  .

  论点:1.应用行为分析可以用于所有行为,所有个体;

  .

  2自闭症也可以说是一种行为缺陷综合征,但在精心设计的训练计划和环境下

  症状可以得到改善。

  4.小结

  (1)任何的行为都有功能,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行为

  《应用行为杂志》分析,500多项行为,95.9%有特定的原因。

  (2)通过对行为的分析,控制行为的前因与后果是可以改变或塑造行为的(3)应用行为分析是一套体系较为完整的行为管理理论

  二、行为的观察记录与评估

  1.重要性:是行为干预的基石,是对所定义的行为进行量化的过程,为准确的定义和分析行为提供客观依据和数据支持,是我们对行为有一个正确、明晰的认识,帮助我们制定科学恰当的行为干预计划。

  2.分类:

  2.1常规性行为评估

  2.1.1评估内容

  〇

  行为不足或行为缺陷

  〇

  行为过度

  〇

  环境刺激控制的问题

  〇

  不当的自我产生的刺激控制

  〇

  不当的偶联安排

  2.1.2评估方法

  〇行为访谈:通过访谈的方法来收集评估对象过去和现

  在的行为表现、发生条件、环境特点以及控制等方面的资料。

  〇自我报告:主观色彩很浓的测评方法。

  〇行为测验(量表法):采用一些客观性很强的、经过标

  准化

  的量表来测量评估对象,以收集到一些客观化较强的信息。可分为适应性行为测验和问题行为测验两大类。

  1〇行为观察:目标行为(TargetBehavior)的观察与测量。

  〇模拟性评估:在模拟的环境中,要求患者进行角色扮演或操作,犹如在自然环境中。

  2.1.3【行为观察与记录】

  (1)选择目标行为:选择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行为(最需要建立的良好行为)。

  (2)目标行为的界定

  (3)一些常见目标行为举例

  (4)操作练习

  (5)分类(表格)

  数量、频率的记录

  持续时间的记录

  刺激信号引发行为所需时间的记录(如抢答老师提问,又总出错)

  时间间隔记录

  强度的记录

  ……

  2.1.4【记录数据的分析与评估】(表格举例)

  (1)记录数据的分析:①实施矫正前:为确定目标行为的性质、程度和发生的背景情况,为矫正方案的安排提供依据服务;②实施矫正过程中:为考察干预程序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一次对干预方案做出必要的修正服务;③矫正结束之后:为对干预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总结服务。

  (2)记录数据的评估(两个标准):①学术的标准:是否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干预对目标行为产生了可靠的效果,目标行为发生了预期的改变,通常通过检测图表、数据的结果而得知。②社会有效性的标准:即目标行为的改变对当事人的真实影响。

  1【记录数据的分析与评估】(表格举例)

  1(3)维度

  纵向

  重点是儿童对社会要求和环境的适应程度,个体是否具备了独立生活和承担责任的基本技能。

  治对干预效果进行及时评估,疗最终确定干预是否有效。

  后

  适应行为

  行

  为

  问题行为

  重点是儿童有无外化或内化的行为问题,行为是否正常。

  横向

  通过行为评估确定干预的问题和干预的方法。

  治疗前

  2.2功能性行为评估

  行为的功能分析通常意义上来讲,是指问题行为的功能分析,即收集与问题行为的发生有关的前提和结果的过程。换言之,功能分析法就是通过对环境条件、个人历史及其自身状况等方面的考察,而达到对问题行为的原因和功能的理解,进而为解决或改善问题行为提供有效的途径。顾名思义,功能分析法首先肯定每个行为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即使是别人看来古怪的行为,对于行为者来说也有其功能和价值;其次,功能分折法强调对于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的重视与分析,心理学家的任务在于通过分析理解并且控制影响问题行为的环境因素,从而达到减少问题行为的目的。

  2.2.1积极行为支持—理解行为

  22.2.2必须掌握行为的三项功能

  第一个功能:

  积极的作用(关注,控制力,物品,等一些对孩子来说好的东西)

  第二个功能:

  消极的作用(逃离或避免孩子不想要的东西)

  第三个功能:感官统合/感官刺激

  2.2.3功能分析

  ABC功能分析举例

  21三、行为改变技术

  1.后果处理技术

  1.1强化

  正强化:正强化:某一个行为极有可能出现,因为该行为让该个体得到了他/她喜欢的东西。(吃到、感觉到、触摸到、从事其中的、社会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正强化物,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表扬和反馈是最好的正强化物!!

  负强化:某一个行为极有可能出现,因为该行为让该个体终止了他/她不喜

  22欢的事物。

  !!负并不代表消极。相反,它令个体感到高兴,因为她终止了令该个体感到厌恶的东西。

  案例:

  莫娜以前在一个只有5个学生的特殊班级上课,他们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现在莫娜上了一个普通中学,班里23个学生,同学很热情,总爱拉着她,每次都有很多同学围着她。没多久,莫娜开始出现了不良行为,当学生们围着她或者拉她的手的时候,莫娜开始咬他们。

  于是班级开了一个讨论会,想知道莫娜为什么咬他们,或者莫娜咬他们到底是告诉他们什么意思。没有一个人认为莫娜不喜欢他们,他们认为莫娜是不喜欢他们随便带她去做什么事情。于是决定教莫娜,如果她不喜欢别人带她去什么地方或者同学们靠她太近,就做出停止的手势。

  请用ABC分析莫娜的咬人行为,她咬人的功能是什么?

  1.2惩罚

  正惩罚:某一个行为可能不再出现,因为该行为让该个体受到惩罚。(厌恶刺激、过度矫正)

  负惩罚:某一个行为可能不再出现,因为该行为让该个体喜欢的物品减少。(反应代价、隔离)

  无论哪种惩罚,都使某项行为减少,因为如果出现出现这个行为,就会有一个不好的后果出现。

  强化与惩罚比较

  例123例22.建立新行为技术

  2.1提示

  提示的使用原则--我们永远不要提供过度的提示,只要个体能完成这一技能就可以

  误用:(1)在某一步骤中反复使用同一种提示

  (2)第二次的提示程度的效果少于第一次的提示程度

  (3)第二次的提示过快,没来得及让个体反应

  (4)第一次就提供了全部物理提示

  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提供提示:

  (1)学习新技能

  (2)学生寻求帮助

  (3)学生有问题行为,在问题行为发生之前

  242.2链接及塑造

  链接法核心——任务分析。把一个技能分成若干部分进行分析

  3.其他行为技术

  3.1错误矫正

  定义:对错误进行纠正与指导

  (与提示有什么区别?)

  什么时候使用提示:教学生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做任何事情

  什么时候使用错误矫正:教学生的过程中,学生做错了的时候

  注意事项:

  (1)及时矫正

  (2)适当矫正

  (3)重复该步骤

  (4)给予提示

  误用:

  没有矫正或者提示不够

  3.2代币制

  定义及使用过程:

  (1)一个期望行为的出现或是不良行为的减少

  (2)给予一个代币

  (3)一定量的代币换取强化物

  3.3行为契约

  建立契约,设置相应奖惩措施,共同监督实现。

  3.4榜样法

  身教胜于言传,利用孩子喜欢模仿的特点,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25特殊儿童学前康复

  学前特殊儿童

  是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换言之,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是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听障儿童康复

  通过采取医学、教育等综合措施,帮助听障儿童补偿或重建听力,发展听觉、言语等交流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

  人工耳蜗

  又称电子耳蜗,是一种替代人耳功能的电子装置,它可以帮助重度、极重度耳聋孩子重建听力。现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蜗作为治疗重度聋至全聋的常规方法。

  人工耳蜗工作原理

  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

  听障儿童康复原则

  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坚持医教结合,综合干预

  坚持遵循儿童发展规律

  坚持促进听障儿童全面发展

  坚持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

  听障儿童全面康复理念

  以学前教育为基础,以听力干预、听觉言语训练、言语矫治等专项技术为支撑,促进听障儿童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康复模式。

  听觉言语训练

  任务:通过听觉、口语及相关功能的评估、发展,培养、建立听障儿童自主运用听觉、口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习惯。

  内容:听觉、言语、语言、认知、交流

  手段:评估、训练、指导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中的一种,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心理发育障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

  26孤独症三大核心特征:

  社会交往障碍

  言语障碍

  兴趣狭窄和刻板行为

  1.社会交往障碍

  缺乏社交凝视、微笑和依恋,不能正常的游戏,不能遵守社会规则,不能建立伙伴关系。

  2.言语障碍

  语言表达、理解障碍,也缺乏实际意义的交流。如一个2岁大的幼儿,正常幼儿已经会用表情、眼神、指、甚至会用3-5字句来沟通了,而对于一个孤独症幼儿来说,他们都不会有企图性的、响应性的、分享性的非语言沟通。

  3.兴趣狭窄和刻板行为

  正常生活习惯的刻板化,拒绝探索新事物,过分专注于某些事物(兴趣狭窄),行为和情绪异常。

  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指发生于儿童期,表现为与同龄儿童相比,具有明显的注意集中困难、持续时间短、活动过度、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多动症主要表现

  1.活动过度:与年龄发育不相称的活动水平过高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特征。

  2.注意力涣散,不能持久较长时间。做事有始无

  终,虎头蛇尾。

  3.冲动控制能力差

  做事粗心大意,行为冲动而不考虑后果,不接受成人的管教与行为约束,容易犯错误行为冲动、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不良行为倾向、协调动作缺陷。

  多动症临床类型

  1.注意障碍伴多动

  性格外向、多动、兴奋不安、坐不住、冲动任性、急躁、不遵守纪律、惹事生非、马马虎虎、干扰同学,破坏秩序。有的还有攻击行为,讲粗话,搞破坏。

  2?

  2.注意障碍

  性格貌似文静,无多动,甚至呆滞、心不在焉、心神不定、。做事有头无尾、无耐心。感情脆弱、不爱与人交往。

  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两眼盯着黑板,但讲课内容一问三不知,作业难完成,成绩低下。

  3.神经质型

  注意力不集中,有程度不等的学习困难。神经过敏、孤僻、易伤感、胆怯、社交不良。

  4.忧郁焦虑型

  性格明显内向,终日闷闷不乐,恍恍惚惚,自卑、迟钝、多疑、话少、忧虑重重、情绪沮丧。

  脑瘫:是一种大脑发育成熟前受到损伤而致的一种神经征候。其主要问题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动作协调困难。

  脑瘫的主要表现

  1.中枢性运动障碍

  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患儿运动能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障碍轻的只是手和脚动作稍显得不灵活或笨拙。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握东西,竖头困难,不会翻身,不会起坐,不会爬,不会站立,不会行走,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自主运动困难,动作僵硬,不协调,不对称,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

  2.姿势异常

  常有异常的姿势反射,稳定性差,在运动或静止时姿势别扭,左右两侧不对称,双拳紧握,双上肢内旋、外展,双下肢内收、交叉。静止时姿势异常如四肢强直姿势、角弓反张姿势,偏瘫姿势等。

  3.肌张力异常

  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肌张力亢进、肌强直及肌张力不协调。肌张力低下时肌肉松弛无力,易受重力影响而下垂,被动活动时没有抵抗的感觉,主要见于周围神经损伤、小脑损伤及肌肉系统疾病。

  4.反射异常

  反射异常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某月龄该消失的反射继续存在,二是反射样式异常。

  2如一个重度脑瘫儿的原始反射如握持反射多在3—6个月还持续存在。

  脑瘫儿童康复教育

  脑瘫儿童的训练包括:

  作业疗法(OT)

  运动疗法(PT)生活能力的训练

  认知能力的训练

  语言能力的训练(ST)脑瘫儿童的护理等。

  OT作业治疗:主要指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外出活动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作业疗法的治疗作用:

  1.克服躯体功能障碍。

  2.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调节和改善心理状态。

  作业疗法的基础功能训练

  1.ROM训练。

  2.头部控制能力训练。

  3.翻身能力训练。

  4.坐位保持及平衡训练。

  5.爬行能力训练。

  6.手功能训练。

  7.手眼协调性训练。

  8.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9.认知功能训练。

  运动疗法(PT)是以运动学和神经生理学为基础,使用器具或者治疗者徒手手技或利用儿童自身的力量,通过主动和被动运动,使全身和局部功能达到恢复和治疗的方法。

  运动疗法的要点

  ①规则性和长期性。

  ②强调家长的参与。

  ③注重语言诱导,多鼓励患儿。

  ④创设游戏化治疗情境。

  2?

  ⑤及时修改、调整训练方案和方法。

  语言能力的康复训练(ST)(一)改善下颌及唇的控制。

  (二)构音的训练。

  (三)

  语言发育迟缓的康复训练。

  30

推荐访问: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 特殊教育 教育学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