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
。
******有限公司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有限公司
2017年11月
-可编辑修改-。******有限公司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评估项目负责人:***
-可编辑修改-。2017年11月
-可编辑修改-。评估人员
项目负责人
姓名
项目组成员
报告编制人
报告审核人
技术负责人
职务
职称
签字
技术专家
姓名
签字
-可编辑修改-。前言
本文内容根据北京市地方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DB11/T1478-2017)的要求进行编制,是对******有限公司所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后果的严重性,以及风险等级的计算等。
编制完成的风险清单、应急物资清单、应急组织机构等详细资料放于附件中,阅读全文时请结合附件资料。
本文所有内容,仅限于本公司的生产范围。
-可编辑修改-。目录
一、导言
...............................................................................................................................................11.1评估目的..................................................................................................................................11.3编制依据
..................................................................................................................................21.4评估范围
..................................................................................................................................21.5评估程序
..................................................................................................................................2二、风险识别
.......................................................................................................................................32.1企业基本信息..........................................................................................................................32.2厂址及周边环境风险识别
.....................................................................................................42.3自然条件风险识别
.................................................................................................................4-可编辑修改-。2.4平面布置风险识别
.................................................................................................................52.5涉及危险化学品风险识别
.....................................................................................................62.6生产过程存在的风险识别
....................................................................................................2.6.1甲醛生产工艺
..............................................................................................................2.6.2甲醛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112.6.3溶剂生产工艺
...........................................................................................................132.6.4溶剂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142.7储存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152.8公用工程风险识别
..............................................................................................................162.8.1供电系统风险识别.................................................................................................162.8.2供热系统危风险识别
..............................................................................................172.9风险清单
..............................................................................................................................18三、风险可能性分析.........................................................................................................................18四、风险后果分析.............................................................................................................................204.1人员损失
...............................................................................................................................204.2经济损失
...............................................................................................................................214.3社会损失
..............................................................................................................................224.4保障损失
...............................................................................................................................234.5后果严重性等级计算
.........................................................................................................25五、风险等级确定.............................................................................................................................26六、评估结论
......................................................................................................................................27七、措施与建议
..................................................................................................................................27-可编辑修改-。7.1措施
......................................................................................................................................277.2建议
.......................................................................................................................................28八、附件
..............................................................................................................................................29附件一
主要危险化学品特性................................................................................................29附件二
风险清单
.....................................................................................................................48附件三
应急小组组织机构图................................................................................................65附件四
应急物资分布图
.........................................................................................................66附件五
应急物资清单
.............................................................................................................6-可编辑修改-。安全生产风险评估
一、导言
1.1评估目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被评估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和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针对不同事故种类及特点,识别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措施的过程。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的要求,******公司成立应急预案编制领导小组,通过分析公司各类事故衍化规律、自然灾害影响程度,识别安全风险危害因素,分析主要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最终确定各主要事故的风险评价等级,再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和建议,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从而保证公司的安全稳定生产。
1.2编制原则
(1)环境风险评估编制应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则。
(2)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中应贯彻执行我国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可编辑修改-。准、政策,分析企业自身环境风险状况,明确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3)认真排查企业的环境风险,严格按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制定整改方案。
1.3编制依据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标准规范:
《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
《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总局令第88号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DB11/T1478-2017)
1.4评估范围
*********有限公司内
1.5评估程序
-可编辑修改-。风险评估工作流程图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中要求的评估流程,对我公司进行安全风险等级评价
二、风险识别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和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对******有限公司进行风险识别。
2.1企业基本信息
******有限公司于
2006年12月31日成立,是********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国有企业,公司位于****,法定代表人:***,组织机构代码:***,注册资本:**,公司现有职工****
-可编辑修改-。2.2厂址及周边环境风险识别
公司甲醛生产装置、溶剂回收装置及甲醇罐区等均属于甲类生产场所,其存在的甲醇、溶剂回收产品如乙醇、异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及各类油漆稀释剂等均属于易燃液体,若这些易燃液体发生泄漏,遇明火发生爆炸后,则对厂区范围内现场人员、设备以及厂区外北部道路内人员及车辆安全产生一定影响。
2.3自然条件风险识别
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地震、雷击等不良自然条件。
(1)地震
地震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分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直接灾害对造成的灾害是:如地震波引起的强烈震动、地震断层的错动和地面变形等所造成的灾害,主要表现为断裂、隆起、平移或凹陷等形式。断裂是指由于地震原因而引起的地裂。隆起是指由于板块挤压而使局部陆地隆起而形成的现象。凹陷也是地震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的震动力量,对设备设施之间的连接管道、法兰造成破坏,特别是甲醇、甲醛等易燃液体储罐与管道连接处,若由于地震作用,使其发生扭曲变形,则会造成管道破裂,酿成重大事故。
(2)雷电
-可编辑修改-。在雷雨季节,发生雷电的频数较多,如果******有限公司***装置、****装置及*****储罐等设备设施防雷设置不当,防雷电接地电阻不合格,将会受到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的危害。建、构筑物和设备将受到雷电的电效应、热效应、机械效应等不同形式的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4平面布置风险识别
******有限公司厂区位于******的东北部,该区域内总占地面积为27836.25m2,共分为五个区域,即:试剂、溶剂回收装置区、甲醛装置区、储罐区、危化车停车场及办公和公用工程区。其中:试剂、溶剂回收装置区位于厂区的东北部,甲醛装置区位于厂区的中部,包括:甲醛装置框架区、消防水泵房、汽包平台框架、尾气处理装置等;储罐区位于厂区的东南部,包括甲醇罐区、甲醛罐区、溶液回收罐区及装卸栈桥,危化车停车场位于厂区的西南部,包括2个50m×15m停车场;办公和公用工程区位于厂区的西北部,包括:厂区办公用房、控制室、分析化验室、配电室、导热油炉间、空压机房。厂区内各区分区清楚,设施布置紧凑、合理,防火间距基本符合要求;厂区设两个出入口,人流、物流分开,厂区中部道路,可能会出现人、车同时行走的情况,有造成车辆伤害的风险,厂区设环形消防车道,道路设置满足生产、交通运输、消防、安全及检修的要求。
-可编辑修改-。2.5涉及危险化学品风险识别
(1)根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有关规定,对公司生产、使用、储存的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
公司甲醛装置的原料主要为甲醇,产品为甲醛溶液,生产过程中还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及氢气;溶剂回收处理装置的主要原辅料、产品为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油漆稀释剂、均为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的危险化学品。这些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情况详见附表2.3-1,主要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质分别见附件一。
(2)依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有关规定,对公司生产、使用、储存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辨识,其中丙酮属于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
(3)依据《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以及《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中的规定,对对公司生产、使用、储存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辨识,该公司涉及的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为:甲醇、一氧化碳、氢气、乙酸乙酯。
(4)依据《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目录》有关规定,对公司生产、-可编辑修改-。使用、储存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辨识,该公司不涉及《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目录》所列危险化学品。
(5)依据《监控化学品目录》有关规定,对公司生产、使用、储存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辨识,该公司不涉及监控化学品目录中所列化学品。
附表2.3-1危险化学品分类一览表
序号
12345678910111213名称
甲醛溶液
甲醇
一氧化碳
氢气
乙醇
异丙醇
丙酮
乙酸乙酯
乙酸正丁酯
丙烯酸漆稀释剂
醇酸漆稀释剂
聚酯漆稀释剂
硝基漆稀释剂
危险货物编号
8301232058210052100132061320643102532127321303272327219931993危险化学品类别
其它腐蚀品
中闪点液体
易燃气体
易燃气体
中闪点液体
中闪点液体
低闪点液体
中闪点液体
中闪点液体
CAS号
50-00-067-56-1630-08-01333-74-064-17-567-63-067-64-1141-78-6123-86-4闪点
℃
5011-51212-20-4223435326爆炸极限(V%)7.0~73.05.5~44.012~744.0~753.3~192.0~12.72.5~132.2~11.51.2~7.51.5~71.2~7.61.5~73~16备注
高闪点液体
属于2828类
高闪点液体
属于2828类
高闪点液体
属于2828类
中闪点液体
属于2828类
(6)危险物质的危险特性
1)易燃易爆性
******有限公司甲醛装置的主要原料甲醇、试剂溶剂回收处理装-可编辑修改-。置的主要原料及产品,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硝基漆稀释剂、聚酯漆稀释剂、丙烯酸漆稀释剂、醇酸漆稀释剂等均属于易燃易爆物质,这些物质的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另外,在甲醛装置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少量一氧化碳及氢气,这两种气体也属于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发生爆炸,特别是氢气极易燃,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不易被发现。
2)中毒性
******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甲醇、一氧化碳、异丙醇、丙酮等危险化学品具有一定的毒性,当作业现场这些物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中毒事故。如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重度患者出现深度昏迷或去大脑强直状态、休克、脑水肿、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呼吸衰竭等。甲醇:急性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乏力、嗜睡和轻度意识障碍等,重者出现昏迷和癫痫样抽搐,直至死亡。甲醇可致视神经损害,重者引起-可编辑修改-。失明。异丙醇:接触高浓度蒸汽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丙酮: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容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烧灼感,然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3)腐蚀性
******有限公司生产主要产品甲醛溶液属于8.3类其它腐蚀品,甲醛溶液由甲醛生产装置生产后,通过管道输送至甲醛溶液储罐内,再通过管道由装卸台将甲醛溶液灌至槽车内。在甲醛溶液生产、输送、装卸过程中,可能发生跑、冒、滴、漏现象。而甲醛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其蒸气,引起结膜炎、角膜炎、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发生喉痉挛、声门水肿和肺炎等;其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和致敏作用,可致皮炎;浓溶液可引起皮肤凝固性坏死。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可发生胃肠道穿孔,休克,肾和肝脏损害。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溶液可有轻度眼、鼻、咽喉刺激症状,皮肤干燥、皲裂、甲软化等。
2.6生产过程存在的风险识别
******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有:火灾、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灼烫、高处坠落、触电、车辆伤害
2.6.1甲醛生产工艺
-可编辑修改-。甲醛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甲醇
空气
蒸汽
甲醛产品
软水
混合器
反应器
吸收塔
尾气锅炉
从甲醇计量槽出来的甲醇由调节阀控制流量后进入再沸器底部;同时再沸器壳程由来自汽包并经过调节阀调节的加热蒸汽加热使再沸器内的甲醇气化,甲醇蒸发器内的甲醇气体从蒸发器顶部经丝网除雾器分离滴后,经带有蒸汽加热套管的管路进入三元气体混合器,蒸发器内的甲醇液循环回流到再沸器
。从空气过滤器来的空气由罗茨鼓风机送入空气加热器,经过加热后进混合器,配料蒸汽从蒸汽分配器经蒸汽过滤器过滤后由调节阀调节流量进入混合器。
三元气体在混合器内均匀混合,然后经过阻火过滤器进一步过滤后送入装有催化剂的氧化器中,反应气体自上而下通过触媒层,在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甲醇的氧化和脱氢反应,生成甲醛气体。为防止反应产物的热分解,生成的热气体迅速通过与氧化器紧连的急冷段进行骤冷,然后送入吸收塔内进行吸收操作。甲醛成品由第一吸收塔底部采-可编辑修改-。出;用于吸收甲醛气体的补充工艺水由第三吸收塔底部加。第二吸收塔底的稀醛液,用泵打出后,部分循环回塔内吸收第一吸收塔未吸收完的甲醛,另一部分送入第一吸收塔底部作第一吸收塔的补充吸收液;第二吸收塔顶部未被吸收的尾气经三塔循环泵再循环吸收,三塔未吸收完的尾气进入尾气经湿气分离器分离水分后,一路送入尾气处理器中燃烧,放出的热量用于间接产生水蒸汽,这部分蒸汽主要供外部和生产使用。
2.6.2甲醛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甲醛溶液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工序、蒸发工序、过热、混合、阻火、净化工序、转化工序、吸收工序、储存工序、尾气处理工序等工序。其中原料工序负责原料甲醇和空气的稳定输送;蒸发工序负责甲醇的蒸发和原料气的制备,即制备能满足工艺要求的甲醇蒸汽、空气、水蒸汽三元混合原料气;过热、阻火、净化工序是使三元混合原料气过热以保持气态,防止冷凝,并通过混合、过滤、净化为工序作好准备。阻火目的为防止回火,以保证蒸发器的安全;转化工序是负责将混合气中的原料甲醇转化为甲醛,是生产的关键工序;吸收工序是用水将气态甲醛尽可能多地吸收下来,以制成37~48%甲醛水溶液;储存工序是负责成品甲醛的收集、储存及输送;尾气处理工序是负责尾气处理器的操作,利用生产系统尾气中的能量和解决系统废气-可编辑修改-。排放的污染问题。
甲醇是易挥发性液体,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贮存不好或发生泄漏都可能发生燃烧、爆炸。原料液体甲醇经蒸发器加热蒸发后变成甲醇蒸气,蒸发系统不得泄漏,否则在压力作用下甲醇气体以高速喷出,产生静电或遇明火,极易发生火灾爆炸。气态甲醇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一旦遇有明火、高温或静电火花就有爆炸、燃烧的危险。
甲醇气与空气等气体混合进入氧化器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和脱氢反应,反应温度在620℃~650℃,反应的总热效应属于强放热反应,生产甲醛的氧化器属于固定床反应器,床层温度分布受到传热速率的限制,可能产生较大温差,甚至引起飞温,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反应过程应中应控制好氧醇比(即氧气和甲醇的摩尔比)和水蒸气配比,防止超温。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转化率增加,放出的热量也随之增加,如不及时移走反应热,就会导致温度难以控制,产生飞温现象。
甲醇、甲醛的蒸气都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温度对爆炸极限影响较大,在控制醇氧比的同时,应注意温度控制。正常情况下,控制甲醇与空气的体积比为0.48~0.60,反应不在爆炸范围之内,但如果操作不慎,如氧醇比过低,就有可能使反应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可编辑修改-。之内。进入氧化器前,存在甲醇和空气两种成分,系爆炸性混合物;氧化器出口存在甲醇、甲醛、H2等多种成分,也系爆炸性混合物。因此,无论在氧化器的进口或出口,均有可能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吸收操作是在吸收塔中将反应气中的绝大部分甲醛用水吸收下来,未被吸收的尾气送至尾气锅炉进行燃烧处理。在该操作过程中所涉及的气体系爆炸性混合物,如果设备发生泄漏,可能引起燃烧、爆炸事故。
甲醛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设施主要为:再沸器、蒸发器、空气加热器、四元气体过滤器、混合器、氧化器、吸收塔、蒸汽过滤器、蒸汽分配器、甲醇过滤器、汽包、汽包液位槽、尾气处理器、空气贮罐、空气过滤器、尾气液封槽、甲醛分配器及各种泵和管道,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事故类型是火灾、容器爆炸、中毒窒息、触电等;次要事故类型是为机械伤害、灼烫、高处坠落等,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和防范。
2.6.3溶剂生产工艺
溶剂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原料
精馏塔
成品罐
库房
-可编辑修改-。分水罐
送红树林处理
将回收的废化学溶剂泵入精馏釜中,开启导热油或蒸气加热装置,将精馏釜温度升至给定值,精馏塔顶最初的溜出物全部去往去头罐,当去头罐中的水份达到一定值时,将底部的水份放掉,然后继续精馏,直至轻组份全部蒸出。
然后关闭去头罐阀门,打开成成品罐阀门,进行产品收集,待精留釜温度超过蒸馏温度20度时,精馏结束。将釜底残液全部放出并收集,至此,本批次废化学溶剂全部处理完毕。
2.6.4溶剂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在溶剂回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艺为常压精馏和减压精馏两种工艺,生产装置的主体设备为填料精馏塔,在常压条件下使用,主要用于热敏及高沸点物系。该装置配套有温度控制系统、回流控制系统、产品出料系统以及塔体的固定体系。该装置所采用的工艺不属于国家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工艺条件相对较为缓和。但是,溶剂回收的产品——乙酸乙酯是国家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因此生产过程中任何处置不当或管理上松懈,均可能对设备或人身安全带来意外的危害。
-可编辑修改-。在溶剂回收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事故类型为火灾、容器爆炸、中毒窒息、触电等;次要事故类型为机械伤害、灼烫、高处坠落。
2.7储存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储存场所主要是罐区,包括甲醇罐区、甲醛罐区、溶液回收罐区及装卸区,其中甲醇罐区内有1000m3甲醇储罐2具,500m3甲醛溶液成品储罐3具、甲醛罐区内有70m3甲醇计量储罐2具,70m3甲醛溶液计量储罐4具、溶剂回收罐区内有50m3卧式储罐8具。这些储罐除溶剂回收罐区内8具储罐为卧式储罐外,其他储罐均为立式储罐。储罐的物质主要为甲醇、甲醛溶液及溶剂回收的产品,如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硝基漆稀释剂、聚酯漆稀释剂、丙烯酸漆稀释剂、醇酸漆稀释剂等,这些物质主要是易燃或可燃液体,且具有一定的毒性,若储罐发生泄漏,这些物质遇明火将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这些物质挥发的出的气体可致周围人员吸入发生中毒事故。另外,储存甲醇、甲醛溶液的立式储罐,罐顶高度大于2m,在罐顶进行计量、检修等作业时,还可能发生高处坠落的事故;甲醇、甲醛溶液及回收的溶剂均需由车辆进行输送,在输送过程中,作业人员驾驶运输车辆违章操作、野蛮操作等还存在车辆伤害危害。
储存过程中的主要事故类型是火灾、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车辆伤害,次要事故类型为机械伤害、高处坠落。
-可编辑修改-。2.8公用工程风险识别
公辅工程主要包括:供电、供热及自动化控制系统。
2.8.1供电系统风险识别
供电系统主要包括配电室内变配电设备、供电线路。供电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是触电及电气火灾。
(1)触电
配电室引起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除了设备自身缺陷,设计不当等技术因素外,大部分是由于违章作业、违章操作引起的,常见的包括:
①装设地线不验电,或未按规定装设接地线;
②线路或电气设备安装检修工作完毕,未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就对停电设备恢复送电;
③在带电设备附近工作时,不符合安全距离或无监护措施;
④倒闸操作不核对设备名称、编号、位置状态;
⑤工作人员误碰带电设备;
⑥电缆有残余电荷;
⑦由于违章操作或违章指挥,误合闸而使作业人员触电。
(2)电气火灾
引起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包括电气线路短路、过载、接触不-可编辑修改-。良、散热不良等。
①短路:发生短路时电流可能超过正常时的数十倍,致使电线、电器温度急剧上升,远远超过允许值,而且常常伴有短路电弧发生,易造成火灾。
②过载:线路、电机、变压器超载运行导致其绝缘材料过热起火。
③接触不良:导线接头连接不牢或焊接不良,会使接触电阻过高,导致接头过热起火。接触不良的电线接头、开关接点等还会迸发火花引燃周围易燃物质。
④散热不良:电缆沟内电缆过密,散热不良亦会引起火灾。
2.8.2供热系统危风险识别
供热主要是甲醛装置配套的尾气处理器。
尾气处理器存在的危险事故类型主要有汽包罐体爆炸和蒸汽管爆管。
①罐体爆炸
引起汽包罐体爆炸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安全阀失灵或主汽阀未打开;压力表失灵造成汽包罐体超压;由于汽包罐体严重缺水、受热面结垢太厚、水循环不良等原因使罐体管材因过热而造成强度下降,不能承受高压而造成爆炸;汽包罐体水质差,未除氧或碱度太-可编辑修改-。高,而造成汽包管材的腐蚀减薄及苛性脆化,不能承受压力而造成爆炸;由于运行中操作不当,汽包骤冷骤热,或者锅炉负荷波动过大频繁,使管材承受应变热应力而产生疲劳,产生裂纹,同腐蚀的综合作用形成槽开裂和强度的下降等等。
②蒸汽管爆管
引起蒸汽管爆管事故的原因主要有:给水不符合标准,水质监督不严格,没有按规定进行排污,使管子内结垢或腐蚀;汽包在安装或检修时,杂物掉落在管子内,造成堵塞;管内水垢脱落“搭桥”造成水循环不良;汽包水位过低或严重缺水破坏水循环,造成局部管壁温度过高,鼓包变形而爆破等。
2.9风险清单
通过对公司的风险识别,建立我公司的风险清单(详见附件二)
三、风险可能性分析
选取我公司可能发生的主要风险进行风险可能性分析,包括:火灾、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触电、车辆伤害。
从历史发生概率、现场管理水平和应急承受能力三个方面进行风险可能性分析。
指标
历史发释义
从该风险过去N年发生分级
过去2年发生1次以上
过去5年发生1次
可能性
很可能
较可能
等级
54生概率
此类生产安全事故的次数-可编辑修改-。(Q1)
(频率)得出等级值
过去10年发生1次
过去10年以上发生1次
过去从未发生
可能
较不可能
基本不可能
很可能
较可能
可能
较不可能
3215432从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值得出等级值。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现场管理水平分值采用现场实际得分折算进行,安全生产标
低于700分
700~799分
800~899分
900~950分
(Q2)
准化评审分值=现场实
际得分/(600-现场部分
实际不涉及项分值)×
1000承受力很弱
从评估对象自身的风险承应急承受能力(稳定性)来判断受能力发生此类突发事件的可能(Q3)
性
承受力很强
基本不可能
1承受力强
较不可能
2承受力一般
可能
3承受力弱
较可能
4很可能
5950分以上
基本不可能
1发生可能性等级计算
从上述三个指标分析,火灾、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触电、车辆伤害事故历史发生概率(Q1)=1,现场管理水平(Q2)=1,火灾、容器爆炸事故应急承受能力(Q3)=2,而中毒和窒息、触电、车辆伤害事故应急承受能力(Q3)=1-可编辑修改-。所以
Q1?Q2?Q31?1?2??1.33?233Q?Q2?Q31?1?2(2)容器爆炸发生可能性(P)?1??1.33?233Q?Q2?Q31?1?1(3)中毒和窒息事故发生可能性(P)?1??133Q?Q2?Q31?1?1(4)触电事故发生可能性(P)?1??133Q?Q2?Q31?1?1(5)车辆伤害事故发生可能性(P)?1??133(1)火灾发生可能性(P)?经过评估取、取值、计算得出主要风险事故的发生可能性四、风险后果分析
四个方面进行,最终计算出后果严重性等级。
4.1人员损失
人员伤亡严重性等级(M)
分类
等级
54321描述
很大
大
一般
小
很小
人
死亡人数(M1)
≥103~91~20后果严重性分析,从人员损失、经济损失、社会损失、保障损失受伤人数(M2)
≥5016~495~153~4≤2注:死亡人数是指因安全风险引发的事故或突发事件而遇难(包括经法定程序宣布死亡)的人数。受伤人数是指因安全风险引发的事故或突发事件而受伤,须接受医生或医疗机构治疗的人口。
-可编辑修改-。根据上表分析取值
(1)火灾事故取值:M1?2,M2?3(2)容器爆炸事故取值:M1?3,M2?3(3)中毒和窒息事故取值:M1?2,M2?2(4)触电事故取值:M1?2,M2?2(5)车辆伤害事故取值:M1?2,M2?14.2经济损失
经济损失严重性等级(E)
等级
54321描述
很大
大
一般
小
很小
周边敏感目标人数
≥100005000~99991000~4999200~999≤199注:经济损失是指因安全风险引发的事故或突发事件造成的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根据上表分析取值
(1)火灾事故取值:E1?2-可编辑修改-(2)容器爆炸事故取值:E1?2(3)中毒窒息事故取值:E1?1(4)触电事故取值:E1?1(5)车辆伤害事故取值:E1?1。4.3社会损失
社会损失包括周边敏感目标影响和社会关注度
周边敏感目标影响严重性等级(S11)
等级
54321描述
很大
大
一般
小
很小
周边敏感目标人数
≥100005000~99991000~4999100~999≤100注:周边敏感目标包括党政机关、军事管理区、文物保护单位、学校、医院、人员密集场所、居民居住区、大型公交枢纽等。
根据上表分析取值
(1)火灾事故取值:S11?4(2)容器爆炸事故取值:S11?4(3)中毒窒息事故取值:S11?3(4)触电事故取值:S11?2(5)车辆伤害事故取值:S11?2社会关注度严重性等级(S12)
范围
持续时间
本区
1天内
1天(含)~7天
11本市
12国内
23国际
34-可编辑修改-。7天(含)~30天
30天(含)以上
23344555注:社会关注度是指社会对因安全风险引发的事故或突发事件关注的程度,从持续时间与关注范围两个方面进行衡量。
根据上表分析取值
(1)火灾事故取值:S12?3(2)容器爆炸事故取值:S12?3(3)中毒窒息事故取值:S12?3(4)触电事故取值:S12?1(5)车辆伤害事故取值:S12?14.4保障损失
包括基础设施损坏或中断和生活保障中断
基础设施损坏或中断严重性等级(S21)
指标数量
影响程度
无影响指标
出现一个影响指标
12234出现二个出现三个出现四个影响指标
34455影响指标
影响指标
2234423445很小
小
一般
大
很大
11223注:影响指标包括供水、电力、燃气、道路交通、通信。
-可编辑修改-。根据上表分析取值
(1)火灾事故取值:S21?2(2)容器爆炸事故取值:S21?2(3)中毒窒息事故取值:S21?1(4)触电事故取值:S21?1(5)车辆伤害事故取值:S21?1生活保障中断严重性等级(S22)
时间
食物中断24(含)~36小时小时或医疗服务中食物中断36(含)~48小时小时或医疗服务中食物中断48(含)小时以上或医疗服务中断12(含)小时以上
食物中断12小时或医疗服务中断1小时
食物中断12(含)~24小时小时或医疗服务中断1(含)~3小时
影响人数
断3(含)断6(含)~6小时
22344~12小时
2344550人以内
50~499500~19992000~49995000人及以112231223434455注:生活保障中断是指因安全风险引发的事故或突发事件造成食物和医疗服务中断,该参数从中断时间和影响人数两个方面进行损失度量。影响人数、中断时间不在同一标准时,按高标准确定参数等级。
-可编辑修改-。根据上表分析取值
(1)火灾事故取值:S22?1(2)容器爆炸事故取值:S22?1(3)中毒窒息事故取值:S22?1(4)触电事故取值:S22?1(5)车辆伤害事故取值:S22?14.5后果严重性等级计算
事故后果严重性等级表
人员伤亡严重性等级(M)
事故类型
死亡人数(M1)
火灾
容器爆炸
中毒和窒息
触电
车辆伤害
23222受伤人数(M2)
33221性等级(E)
22111严重性等重性等断严重性性等级经济损失严重周边敏感目标影响社会关注度严基础设施损坏或中生活保障中断严重级(S11)
级(S12)
等级(S21)
(S22)
44322333112211111111经过评估取、取值、计算得出主要风险事故的后过严重性等级
-可编辑修改-。(1)火灾事故后果严重性等级R?M1?M2?E?S11?S12?S21?S222?3?2?4?3?2?1??2.43?377M1?M2?E?S11?S12?S21?S223?3?2?4?3?2?1??2.57?377(2)容器爆炸事故后果严重性等级R?(3)中毒和窒息事故后果严重性等级R?(4)触电事故后果严重性等级R?M1?M2?E?S11?S12?S21?S222?3?1?3?3?1?1??277M1?M2?E?S11?S12?S21?S222?2?1?2?1?1?1??1.43?277M1?M2?E?S11?S12?S21?S222?1?1?2?1?1?1??1.29?277(5)车辆伤害事故后果严重性等级R?五、风险等级确定
由发生的可能性等级和后果严重性等级确定
后果严重性等级(R)
风险等级
11发生可能性等级(P)
2345低(Ⅳ)
低(Ⅳ)
低(Ⅳ)
中(Ⅲ)中(Ⅲ)2低(Ⅳ)
低(Ⅳ)
中(Ⅲ)中(Ⅲ)高(Ⅱ)3低(Ⅳ)
中(Ⅲ)中(Ⅲ)高(Ⅱ)高(Ⅱ)4中(Ⅲ)中(Ⅲ)高(Ⅱ)高(Ⅱ)极高(Ⅰ)5中(Ⅲ)高(Ⅱ)极高(Ⅰ)极高(Ⅰ)极高(Ⅰ)注:影响指标包括供水、电力、燃气、道路交通、通信。
由计算可知主要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等级,最终确定主要风险的风险等级
序号
风险名称
发生可能性(P)
后果严重性(R)
风险等级
1火灾
2-可编辑修改-3中。2容器爆炸
23中
3中毒和窒息
12低
4触电
12低
车辆伤害
12低
六、评估结论
经过风险识别,确定我公司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火灾、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触电、车辆伤害。并且对风险等级进行了判定,火灾和容器爆炸事故风险等级为中,中毒和窒息、触电、车辆伤害事故风险等级为低。
七、措施与建议
7.1措施
针对公司存在的主要风险,我公司由主要负责人,安全副总等组成应急处置小组(处置小组机构图见附件三),每年定期进行演练,生产现场装有可燃气毒气检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备用发电系统、地下消防泵房、手动报警器、扩音呼叫装置、罐区有紧急切断系统、DCS操作室有ups电源、现场办公区有火灾报警系统、厂区内重点位置安放灭火器、消防栓、泡沫栓(现场应急物资分布图见附件四),公司备有应急库房(应急物资清单见附件五),并定期检查应急物资。-可编辑修改-。我公司针对存在的风险源进行了全面的防护,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降到最低。
7.2建议
(1)将公司存在的风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后果的严重性告知公司员工,对全员进行风险相关的安全培训。
(2)定期对更新现场的应急物资
(3)定期对公司的风险评估结果进行评审或检查,建立风险动态持续改进机制。
-可编辑修改-。八、附件
附件
一
主要危险化学品特性
附表1-1甲醛溶液的危险性特性
标识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造成严重眼睛损伤;吸入可能导致过敏或哮喘症状或呼吸困难;怀疑可造成遗传性缺陷;可能致癌;对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外观与性状
无色,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气体,商品为其水溶液。
理化性质毒性及健康危害燃烧爆炸危险性
沸点(℃)
-19.4相对密度(水=1)
相对密度(空气=1)
溶解性
接触限值
侵入途径
毒性
1.09~1.11.1易溶于水,溶于乙醇等多数有机溶剂
中国MAC:3mg/m3吸入、食入、皮肤接触
LD50:100mg/kg(大鼠经口);270mg/kg(兔经皮)
LC50:590mg/kg(大鼠吸入);
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其蒸气,引起结
膜炎、角膜炎、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发生喉痉挛、声门水肿和肺炎等。肺水肿较少见。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和致敏作用,可致皮炎;浓溶液可引起皮肤凝固性坏死。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可发生胃肠道穿孔,休克,肾和肝脏损害。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溶液可有轻度眼、鼻、咽喉刺激症状,皮肤干燥、皲裂、甲软化等。
甲醛溶液对人有致癌性。
可燃
建规火险分类:
乙
爆炸下限(V%):7.0闪点(℃):50(37%)
爆炸上限(V%):73.健康危害
燃烧性
引燃温度430(℃)
危险特性
稳定性
灭火方法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
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稳定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可编辑修改-。操作注意事项储运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M4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铝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腐、防毒服。作业时使用的泄漏应急处理
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飞尘或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亚硫酸氢钠(NaHSO3)中和。用耐腐蚀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
附表1-2甲醇的危险性特性
特别警示
理
化
特
性
有毒液体,可引起失明、死亡。
无色透明的易挥发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酮类、苯等有机溶剂。分子量32.04,熔点-97.8℃,沸点64.7℃,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1,临界压力7.95MPa,临界温度240℃,饱和蒸气压12.26kPa(20℃),折射率1.3288,闪点11℃,爆炸极限5.5%~44.0%(体积比),自燃温度464℃,最小点火能0.215mJ。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甲醛、香精、染料、医药、火药、防冻剂、溶剂等。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高度易燃,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和爆炸。
危
害
信
息
【健康危害】
易经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
急性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乏力、嗜睡和轻度意识障碍等,重者出现昏迷和癫痫样抽搐,直至死亡。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甲醇可致视神经损害,重者引起失明。
慢性影响:主要为神经系统症状,有头晕、无力、眩晕、震颤性麻痹及视觉损害。皮肤反复接触甲醇溶液,可引起局部脱脂和皮炎。
解毒剂:口服乙醇或静脉输乙醇、碳酸氢钠、叶酸、4-甲基吡唑。
-可编辑修改-。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25(皮);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50(皮)。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防止泄漏,加强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储罐等压力设备应设置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打开甲醇容器前,应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火源存在;避免让释出的蒸气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生产、贮存甲醇的车间要有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一旦发生物品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土灭火。
安
全
措
施
(2)设备罐内作业时注意以下事项:
——进入设备内作业,必须办理罐内作业许可证。入罐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安全隔离、清洗、置换的规定。做到物料不切断不进入;清洗置换不合格不进入;行灯不符合规定不进入;没有监护人员不进入;没有事故抢救后备措施不进入;
——入罐作业前30分钟取样分析,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及氧含量合格方可进入作业。视具体条件加强罐内通风;对通风不良环境,应采取间歇作业;
——在罐内动火作业,除了执行动火规定外,还必须符合罐内作业条件,有毒气体浓度低于国家规定值,严禁向罐内充氧。焊工离开作业罐时不准将焊(割)具留在罐内。
(3)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或储罐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
(2)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在甲醇储罐四周设置围堰,围堰的容积等于储罐的容积。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运输安全】
-可编辑修改-。(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甲醇装于专用的槽车(船)内运输,槽车(船)应定期清理;用其他包装容器运输时,容器须用盖密封。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淋、防高温。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高温季节应早晚运输。
(3)在使用汽车、手推车运输甲醇容器时,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严禁用电磁起重机和链绳吊装搬运。装运时,应妥善固定。
(4)甲醇管道输送时,注意以下事项:
——甲醇管道架空敷设时,甲醇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甲醇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甲醇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
——管道消除静电接地装置和防雷接地线,单独接地。防雷的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Ω,防静电的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0Ω;
——甲醇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
——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甲醇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的规定;
——室内管道不应敷设在地沟中或直接埋地,室外地沟敷设的管道,应有防止泄漏、积聚或窜入其他沟道的措施。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
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应
急
处
置
原
则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可编辑修改-。气、稀释液体泄漏物。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50m。如果为大量泄漏,在初始隔离距离的基础上加大下风向的疏散距离。
附表1-3一氧化碳的危险性特性
特别警示
理
化
特
性
极易燃气体,有毒,吸入可因缺氧致死。
无色、无味、无臭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分子量28.01,熔点-205℃,沸点-191.4℃,气体密度1.25g/L,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7,临界压力3.50MPa,临界温度-140.2℃,爆炸极限12%~74%(体积比),自燃温度605℃,最大爆炸压力0.720MPa。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及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健康危害】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轻度至中危
害
信
息
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但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出现深度昏迷或去大脑强直状态、休克、脑水肿、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呼吸衰竭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意识障碍恢复后,约经
2~60天的“假愈期”,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是否对心血管有影响,无定论。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20;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30。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隔离,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安
全
措
施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一氧化碳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生产和生活用气必需分路。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
-可编辑修改-。在可能发生泄漏的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患有各种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器质性疾患、明显的心血管疾患者,不宜从事一氧化碳作业。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配备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进入密闭受限空间或一氧化碳有可能泄漏的空间之前应先进行检测,并进行强制通风,其浓度达到安全要求后进行操作,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要求同时有2人以上操作,万一发生意外,能及时互救,并派专人监护。
(2)充装容器应符合规范要求,并按期检测。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晒。库房内温不宜超过30℃。
(2)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搬运储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高温季节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暴晒。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应
急
处
置
原
则
【灭火方法】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100m、夜晚1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150m,下风向疏散白天700m、夜晚2700m。
-可编辑修改-。附表1-4氢的危险性特性表
特别警示
理
化
特
性
极易燃气体。
无色、无臭的气体。很难液化。液态氢无色透明。极易扩散和渗透。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分子量2.02,熔点-259.2℃,沸点-252.8℃,气体密度0.0899g/L,相对密度(水=1)0.07(-25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07,临界压力1.30MPa,临界温度-240℃,饱和蒸气压13.33kPa(-257.9℃),爆炸极限4%~75%(体积比),自燃温度500℃,最小点火能0.019mJ,最大爆炸压力0.720MPa。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甲醇等,石油精制,有机物氢化及作火箭燃料。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发生爆炸。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危
害
信
息
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不易被发现。
【活性反应】
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健康危害】
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缺氧性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呈现出麻醉作用。
-可编辑修改-。【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严防泄漏,工作场所加强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氢气的车间及贮氢场所应设置氢气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氢气系统运行时,不准敲击,不准带压修理和紧固,不得超压,严禁负压。制氢和充灌人员工作时,不可穿戴易产生静电的服装及带钉的鞋作业,以免产生静电和撞击起火。
(2)当氢气作焊接、切割、燃料和保护气等使用时,每台(组)用氢设备的支管上应设阻火器。因生产需要,必须在现场(室内)使用氢气瓶时,其数量不得超过5瓶,并且氢气瓶与盛有易燃、易爆、可燃物质及氧化性气体的容器或气瓶的间距不应小于8m,与空调装置、空气安
全
措
施
压缩机和通风设备等吸风口的间距不应小于20m。
(3)管道、阀门和水封装置冻结时,只能用热水或蒸汽加热解冻,严禁使用明火烘烤。不准在室内排放氢气。吹洗置换,应立即切断气源,进行通风,不得进行可能发生火花的一切操作。
(4)使用氢气瓶时注意以下事项:
——必须使用专用的减压器,开启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
——气瓶的阀门或减压器泄漏时,不得继续使用。阀门损坏时,严禁在瓶内有压力的情况下更换阀门;
——气瓶禁止敲击、碰撞,不得靠近热源,夏季应防止曝晒;
——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应留有0.5MPa的剩余压力。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
(2)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室内必须通风良好,保证空气中氢气最高含量不超过1%(体积比)。储存室建筑物顶部或外墙的上部设气窗或排气孔。排气孔应朝向安全地带,室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小于3次,事故通风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得小于7次。
(3)氢气瓶与盛有易燃、易爆、可燃物质及氧化性气体的容器或气瓶的间距不应小于8m;与空调装置、空气压缩机或通风设备等吸风口的间距不应小于20m;与明火或普通电气设备的间距不应小于10m。
【运输安全】
-可编辑修改-。(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槽车运输时要用专用槽车。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要有遮阳措施,防止阳光直射。
(3)在使用汽车、手推车运输氢气瓶时,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严禁用电磁起重机和链绳吊装搬运。装运时,应妥善固定。汽车装运时,氢气瓶头部应朝向同一方向,装车高度不得超过车厢高度,直立排放时,车厢高度不得低于瓶高的2/3。不能和氧化剂、卤素等同车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4)氢气管道输送时,管道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氢气管道宜采用架空敷设,其支架应为非燃烧体。架空管道不应与电缆、导电线敷设在同一支架上;
——氢气管道与燃气管道、氧气管道平行敷设时,中间宜有不燃物料管道隔开,或净距不小于250mm。分层敷设时,氢气管道应位于上方。氢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可参照有关规定执行;
——室内管道不应敷设在地沟中或直接埋地,室外地沟敷设的管道,应有防止氢气泄漏、积聚或窜入其他沟道的措施。埋地敷设的管道埋深不宜小于0.7m。含湿氢气的管道应敷设在冰冻层以下;
——管道应避免穿过地沟、下水道及铁路汽车道路等,必须穿过时应设套管保护;
——氢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的规定。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应
急
处
置
原
则
火场移至空旷处。
氢火焰肉眼不易察觉,消防人员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进入现场,注意防止外露皮肤烧伤。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若泄漏发生在室内,宜采用吸风系统或将泄漏的钢瓶移至室外,以避免氢气四处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
-可编辑修改-。附表1-5乙醇的危险性特性表
标识
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外观与性状
理化性质
沸点(℃)
无色液体,有酒香。
78.30.791.59美国TLV-TWA:1880mg/m3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中国MAC:
前苏联MAC:1000mg/m3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属微毒类
人长期口服大量的乙醇,可见到肝、心肌损害,慢性软脑膜炎和慢性胃炎。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表现分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昏睡期,严重者深度昏迷。血中乙醇浓度过高可致死。
慢性中毒:长期在高浓度乙醇环境中可引起头痛、头晕、易激动、乏力、震颤、恶心等,皮肤反复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燃烧性
自燃温度(℃)
易燃
363建规火险分类:
甲
爆炸下限(V%):3.3闪点(℃):12爆炸上限(V%):19.相对密度(水=1)
相对密度(空气=1)
溶解性
接触限值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毒性
其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分解产物
稳定性
聚合危害
禁忌物
灭火方法
危险特性
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时发出紫色火焰。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
不能发生
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可编辑修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操作注意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得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储运注意器密闭。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过程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泄漏应急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附表1-6异丙醇(2-丙醇)的危险性特性表
事项
胺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事项
检查走道。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处理
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标识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造成严重眼睛刺激;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似乙醇和丙酮混合物的气味。
80.30.79相对密度(空气=1)
2.07美国TLV-TWA:
OSHA400ppm,985mg/m3ACGIH400ppm,985mg/m3美国TLV-STEL:ACGIH500ppm,1230mg/m3理化性质毒性及健康危害性炸燃燃烧性
易燃
危烧自燃温度(℃)399险爆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溶解性
健康危害
溶于水、醇、醚、笨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中国PC-TWA:350mg/m3接触限值
PC-STEL:700mg/m3前苏联侵入途径
MAC:10mg/m3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接触高浓度蒸汽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
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建规火险分类:
甲
爆炸下限(V%):2.0闪点(℃):12爆炸上限(V%):12.-可编辑修改-。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危险特性
禁忌物
灭火方法
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强氧化剂、酸类、酸酐、卤素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操作注意事项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人员带自给式正压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附表1-丙酮的危险性特性表
储运注意事项泄漏应急处理
标
识
毒
性
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造成严重眼睛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
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56.50.80相对密度(空气=1)2.00美国TLV-TWA:
OSHA100PPm,
434mg/m3理
外观与性状
化
沸点(℃)
性
相对密度(水=1)
质
溶解性
接触限值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中国
PC-TWA:300mg/m3PC-STEL:450mg/m3-可编辑修改-。及
健
康
侵入途径
危
毒
性
害
前苏联MAC:200mg/m3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微毒
美国TLV-STEL:
ACGIH1000PPm,2380mg/m3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容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健康危害
有刺激性。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高浓度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燃烧性
易燃
建规火险分类:甲
爆炸下限(V%):2.5闪点(℃):-20爆炸上限(V):13.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自燃温度(℃)
465危险特性
燃烧分解产物
禁忌物
灭火方法
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碱
稳定性
聚合危害
稳定
不能出现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
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操作注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意事项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运
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意
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事
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项
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泄漏应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急处理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可编辑修改-。附表1-9乙酸乙酯的危险性特性表
特别警示
理
化
特
性
高度易燃,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
无色澄清液体,有芳香气味,易挥发。微溶于水,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分子量88.10,熔点-83.6℃,沸点77.2℃,相对密度(水=1)0.9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04,饱和蒸气压10.1kPa(20℃),燃烧热2244.2kJ/mol,临界温度250.1℃,临界压力3.83MPa,辛醇/水分配系数0.73,闪点-4℃,引燃温度426.7℃,爆炸极限2.2%~11.5%(体积比)。
主要用途:用途很广,主要用作溶剂,及用于染料和一些医药中间体的合成。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高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危
害
信
息
【健康危害】
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200;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300。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应具有防火、防爆、防静电事故和预防职业病的知识和操作能力,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防止乙酸乙酯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在有乙酸乙酯存在或使用乙酸乙酯的场所,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并与应急通风联锁。禁止接触高温和明火。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穿防静电工作服。戴乳胶手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工作毕,沐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安
全
措
施
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储罐等容器和设备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避免与强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进入作业场所时,应去除身体携带的静电。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乙酸乙酯挥发性极强,在大量存在乙酸乙酯的区域或使用乙酸乙酯作业的人员,应配备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
(2)灌装时控制管道内流速小于3m/s,且有良好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3)避免将容器置于调温环境中,以免发生泄漏和爆炸。
-可编辑修改-
篇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
序
号
类别
项目(分值)
评估内容
扣/加分值
存在一级危(wei)险化学品重大危(wei)险源的,扣
10分;二级的,扣
8分;三级的,扣
6分;四级的,扣
4分。
(扣分不累计)
1固
有
危
险
2性
(25分)3451.重大危(wei)重大危(wei)险源(储存单元)接入全省危(wei)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险源
(10分)
加
1分;
连续半
年系统在线率、视频在线率均达到
100%的,加
1分,未触发黄色以上预警(系统故障除外)的,加
1分,安全风险研判承诺符合规定要求且承诺率达到
100%的,加
1分;未接入园区监
管平台的扣
1分。(加分可累计,下同)涉及
18种危(wei)险化工工艺的,每一种扣
2分。
2.危(wei)险涉及重点监管危(wei)险化学品蒸馏装置的,每一套扣
2分。
化工工
涉及金属有机物合成反应(包括格氏反应)的间歇和半间歇反应的,每一种扣
2分。
艺(9分)
7811每一种(套)工艺、装置的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紧急切断装置、自动化控
制系统装备和使用率达到
100%的,加
1分;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的,加
0.5分;上下游配
套装置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加
0.5分。(与扣分项逐项对应诊断加分)
生产、储存爆炸品的(实验室化学试剂除外),每一种扣
1分。
生产、储存(含管道输送)氯气等吸入性剧毒化学品的(实验室化学试剂除外),每一种扣13.物质危(wei)分;氯气装置改造升级完成的加
1分。其他高毒化学品的(实验室化学试剂除外),每一种扣
险性
0.5分。
(3分)生产、储存前两种情形之外的其他重点监管危(wei)险化学品的(实验室化学试剂除外),每一种扣
0.1分。
涉及甲类、乙类火灾危(wei)险性类别厂房、生产装置、库房或者罐区的,每涉及一处甲类扣
1分、乙类扣
0.5分。
涉及甲类、乙类火灾危(wei)险性罐区、气柜与加热炉等与产生明火的设施、装置比邻布置的,扣3分。
厂址在省政府发布的化工园区之外、且不属于全省化工重点监控点的危(wei)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取
得安全使用许可证的化工企业,扣
3分。
依托原料产地的溴素提取企业除外。
4.火灾爆炸危
险性(3分)
安
全
生
产
12条件
(35分)5.周边环境
(5分)
13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
《危(wei)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
标准(试行)》的,扣
5分。
氯气等剧毒化学品以及含硫化氢的输送管道穿越公共区域(不含厂区、化工园区)的,扣5分。
1415开展企业整体性安全风险外溢评估并制定落实相应防控措施的,加
2分。
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未经过省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安全可靠性论证的,扣
3分。
精细化工企业未按规定要求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扣
7分;
部份未开展的,按相应比例扣
分。
16171819206.工艺
(7分)
使用《淘汰落后危(wei)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目录(第一批)》列出的淘汰落后的工艺技
术的,每一项扣
2分。其中,禁止类,扣
7分;限制类中超过规定改造年限要求的,扣
7分。
采用间歇式、半间歇式生产工艺的(没有化学反应的除外),每一种扣
1分。
采用微通道反应器的,或者以低毒性、低反应活性的化学品替代高危(wei)险性化学品的工艺路线的,或者缓和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弱化反应条件的,每一种加1分。(同时具备以上条件的,不
重复加分)217.设备
(8分)化工装置的主要设备设施投用时间超过
10年,且没有制定和落实设备完整性管理、包括预防
性维修等措施的,每一处扣
2分;
使用期限超过国家、行业及企业制定的检修周期的,扣
8分。
22232425262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关键设备未按规定配备在线监测系统并保持合用的,每一处扣
2分;针
对可能浮现泄漏的部位、物料种类和最大量未配备检查仪表并定期或者连续监(检)测的,每一
处扣
1分。
使用
《淘汰落后危(wei)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目录(第一批)》列出的淘汰落后的设备的,每一项扣
2分。其中,禁止类,扣
8分;限制类中超过规定改造年限要求的,扣
8分。
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电源或者双回路供电的,扣
8分。
备用设备无法正常投用的,每一处扣
1分。
采用本质安全化设备能够确保生产储存装置运行安全(操作失误时能自动保证安全,浮现故障
时能自动发现并自动消除)的,每一套加
1分。
涉及重点监管危(wei)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按要求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
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的,扣
10分;
自动化控制、紧急停车系统不完善的,每一处扣
1分;未正常投用的,每一处扣
2分。
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wei)险源的危(wei)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的,扣
10分。
重大危(wei)险源未设置和正常投用压力、液位、温度远传监控和超限位报警装置的,每涉及一项扣
1分。
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和正常投用可燃
/有毒气体检测报警
仪、声光报警设施的,每一处扣
1分。
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化工装置设施需配备安全仪表系统但未开展安全仪表功能评估的,每涉
288.自动控制与
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wei)险源的危(wei)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的,扣
5分;
安全设施
(10分)2930313233343536373及一处扣
2分;
未将评估结果应用于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中,联锁投用与摘除
管理不到位或者有漏洞的,每涉及一处扣
1分。
爆炸危(wei)险区域未按国家标准安装和使用防爆电气设备、仪表或者防爆防护等级达不要求的,以及
使用非防爆工(器)具的,每一处扣
1分。
涉及爆炸危(wei)险性化学品的生产装置控制室、交接班室布置在装置区内的,涉及甲乙类火灾危(wei)险
性的生产装置控制室、交接班室布置在装置区内未实现抗爆设计、建设和加固的,具有甲乙类
火灾危(wei)险性、粉尘爆炸危(wei)险性、中毒危(wei)险性的厂房(含装置或者车间)和仓库内的办公室、歇息
室、外操室、巡检室未拆除的,每涉及一处扣
5分。
涉及可燃液体、液化烃及液化毒性气体汽车装卸设施不符合
《山东省可燃液体、液化烃及液化
毒性气体汽车装卸设施安全改造指南(试行)》的,扣
2分。
泄压排放、阻火、通风、防晒、调温、防泄漏、防潮、防腐、防雷、防静电、消防灭火、防护
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安全警示标志未设置、未投用、失效或者不完善的,每一处扣
0.5分。
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后备电池的供电时间小于
30分钟的,扣2分。
化工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全部采用自动控制,实现生产现场无操作人员(巡检人员除外)的,加
5分。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的,每一人次扣
2分。
9.人员资质
(5分)3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具备国民教育化工化学类(或者安全工程)中等职业教育以上学历
或者化工化学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每一人次扣
2分。
(依据国家规定的危(wei)险化学品企业从业人员准入资格进行诊断,下同)涉及“两重点一重大”装置的生产、设备及工艺专业管理人员不具有相应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每一人次扣
2分。
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分管生产负责人、分管技术负责人中无一人具有国民教育
化学化工类本科以上学历(储存企业为专科)、没有
3年以上化工行业从业经历的,扣
3分。
4041自
2022年
5月起,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的企业,新入职的主要负责人和
主管生产、设备、技术、安全的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具备化学、化工、安全等相关专
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者化工类中级及以上职称,新入职的涉及重大危(wei)险源、重点监管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操作人员不具备高中及以上学历或者化工类中等及以上职业教育水平,新入
职的涉及爆炸危(wei)险性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的操作人员不具备化工类大专及以上学历
的,每一人次扣
2分。
企业未按有关要求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扣
2分。
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均为化学化工类专业毕
业的,加
2分。
4243444546安
全
管
理
10.安
全
生
产
安全生产标准化为一级的,不扣分;为二级的,扣
5分;为三级的,扣
15分;未建成和运行
标准化
的,扣
20分。
水平
涉及一级、二级重大危(wei)险源的企业未建成和运行二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扣
5分。
(35分)(20分)
4748450515253545556575安全生产标准化未有效运行的,A级要素每项扣
5分,B级要素每项扣
1分。
安全生产标准化未与企业的双重预防体系和其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融合运行的,扣
5分。
11.双
重
预
防
未按规定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扣
10分。
体系(10分)双重预防体系未有效运行的,每一处扣
1分。
12.作
业
现
场
管理(5分)爆炸危(wei)险区域、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存在3人及以上操作岗位的,每
一处扣
2分;存在
10人及以上独栋厂房的,扣
5分。
未实现二道门防控和统计进入生产厂区人员的,扣
5分。
三年内发生过
1起及以上较大安全事故的,扣
5分。
安
全
事
故
情况
(5分)
13.安全事故
三年内发生过
1起及以上亡人普通安全事故的,扣
3分。
(5分)
三年内发生过爆炸、着火、中毒等具有社会影响的普通安全事故,但未造成人员伤亡的,扣2分。
14.化
工
装
置
企业危(wei)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均由甲级资质设计单位进行全面设计的,加
2分。
设计(2分)
15.应
急
力
量
企业自设专职消防应急队伍的,加
2分。
配备(2分)(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不加分)16.过
程
安
全
全面实施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加
3分。
管理(3分)(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不加分)独
立
加
分
项
(20分)
5960616263646566检维修、特殊作业和承包商作业环节采取作业全过程视频监控(包括录相)、信息化管控技术
的,加
2分。
17.信
息
化
智
应用进入生产厂区人员自动定位技术的,加
2分。
能化管理
关键岗位采用机器人智能巡检的,加
1分。
(8分)
应用手机
APP辅助进行隐患排查管理的,加
1分。
采用其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视情加
1-2分。
18.线
上
培
训
自建投用网上安全培训平台的,加
1分。
和实操培训(2自建实操培训基地的,加
1分;合作利用本地其他实操培训基地的,加
0.5分。
分)
19.安
全
技
术
企业常年礼聘外部专家团队或者第三方服务机构,驻厂开展隐患排查管理、监督检查等安全技
服务(1分)术服务的,加
1分。
20.安
全
生
产
公益事业
(2分)被列为安全生产示范标杆企业、输出先进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派出专家队伍参预检查指
导帮扶的,省级加
2分,市级加
1分,县级加
0.5分。
6合计得分
备注:
1.企业基础分为
100分,评估得分为每一个项目得分合计+独立加分项得分合计,每一个项目得分为项目赋分-扣分合计+加分合计,每一个项目
的扣分合计、加分合计均不超过项目赋分。
2.按照安全风险程度由高到低将企业挨次分为红色(评分<60分)、橙色(60≤评分<75分)、黄色(75≤评分<90分)、蓝色(评分≥90分)3.企业不涉及的检查项不扣分。
4.评估主要依据资料:安全设施设计专篇或者诊断报告、安全评价报告、重大危(wei)险源评估报告、执法文书、事故报告、企业自评报告、现场检查
记录等。
5.本标准合用于危(wei)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以及取得安全使用许可证的化工企业,储存企业是指带有储存设施的经营企业(加油站、气
体充装、企业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直接判定为红色(最高风险等级)
1新开辟的危(wei)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和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的;
2建设项目未按规定履行三同时手续,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的;
3危(wei)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有效证件上岗的;
4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的,或者一年内发生
2起以上亡人普通安全事故的;
5化工装置设施“带病”运行直接影响生产安全的;
6全部装置连续停产时间
6个月及以上(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搬迁等除外)的;
根据《山东省危(wei)险化学品企业安全分类整治目录(2022-2022年)》,被列为暂扣或者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类或者
7停产停业整顿或者暂时停产停业、住手使用相关设施设备类的;
8存在或者新产生重大隐患未按规定期限整改完成的,或者整改期间无法保证安全生产的;
9提供虚假材料、弄虚作假的,情节严重的。
企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提高一个风险等级(不叠加提高)
1存在或者新产生重大隐患的;
2存在或者新产生
20条及以上普通隐患、且未按规定期限整改完成的;
3一年内受到
3次以上安全生产行政处罚的;
4发生亡人普通安全事故的;
6被列入省、市、县级安全生产“黑名单”的;
7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
8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指令的。
备注:
1.应急管理部门发现或者接到举报且经核实的上述情形,即将调整企业安全风险等级。
2.企业能够自查自改的上述情形,不予调整企业安全风险等级。
3.企业存在的上述情形整改完成,且制定落实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全体员工受到教育的,方可恢复原安全风险等级。
篇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
附件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分级指南(试行)
项目(分值)
评估内容
存在一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扣10分;
重大危险源
(10分)
存在二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扣8分;
存在三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扣6分;
存在四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扣4分。
生产、储存爆炸品的(实验室化学试剂除外),每一种扣2分;
物质危险性
(5分)
生产、储存(含管道输送)氯气、光气等吸入性剧毒化学品的(实验室化学试剂除外),每一种扣2分;
生产、储存其他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实验室化学试剂除外),每一种扣0.1分。
危险化工工艺种类
(10分)
火灾爆炸危险性
(5分)
涉及18种危险化工工艺的,每一种扣2分。
涉及甲类/乙类火灾危险性类别厂房、库房或者罐区的,每涉及一处扣1/0.5分;
涉及甲类、乙类火灾危险性罐区、气柜与加热炉等与产生明火的设施、装置比邻布置的,扣5分。
周边环境
(10分)
企业在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外的,扣3分;
企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的,扣10分。
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安全可靠性论证的,扣5分;
设计与评估(10分)
精细化工企业未按规范性文件要求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扣10分;
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均由甲级资质设计单位进行全面设计的,加2分。
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及设备的,每一项扣2分;
设备
(5分)
自控与安全设施
(10分)
特种设备没有办理使用登记证书的,或者未按要求定期检验的,扣2分;
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电源或者双回路供电的,扣5分。
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按要求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的,扣10分;
别
危边
与备
与
施
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的,扣10分;
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的,扣5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未设置压力、液位、温度远传监控和超限位报警装置的,每涉及一项扣1分;
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声光报警设施的,每一处扣1分;
防爆区域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的,每一处扣1分;
甲类、乙类火灾危险性生产装置内设有办公室、操作室、固定操作岗位或休息室的,每涉及一处扣5分。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的,每一人次扣5分;
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具备国民教育化工化学类(或安全工程)中等职业教育以上学历或者化工化学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每一人次扣5分;
人员资质
(15分)
涉及“两重点一重大”装置的生产、设备及工艺专业管理人员不具有相应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每一人次扣5分;
企业未按有关要求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扣3分;
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化学化工类专业毕业的,每一人次加2分。
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或者制定的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不完善的,扣5分;
管理制度
(10分)
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不符合国家标准或未有效执行的,扣10分;
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每涉及一个岗位扣2分。
资管度
急
应急配备
企业自设专职消防应急队伍的,加3分。
安全生产标准化为一级的,加15分;
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
安全生产标准化为二级的,加5分;
安全生产标准化为三级的,加2分。
三年内发生过1起较大安全事故的,扣10分;安全事故情况
(10分)
三年内发生过1起安全事故造成1-2人死亡的,扣8分;
三年内发生过爆炸、着火、中毒等具有社会影响的安全事故,但未造成人员伤亡的,扣5分;
五年内未发生安全事故的,加5分。
管效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企业直接判定为红色(最高风险等级)
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和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的;
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的;
学品特种作业人员未持有效证件上岗或者未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
发生过重大以上安全事故的,或者三年内发生2起较大安全事故,或者近一年内发生2起以上亡人一般安全事故的。
1.安全风险从高到低依次对应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总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为蓝色;75分(含75分)至90黄色;60分(含60分)至75分的为橙色;60分以下的为红色。
2.每个项目分值扣完为止,最低为0分。
3.储存企业指带储存的经营企业。
篇四: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
应急管理部印发《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分级指南(试行)》
无
【期刊名称】《化工安全与环境》
【年(卷),期】2018(031)02【摘
要】本刊讯2018年5月10日,应急管理部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发出《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分级指南(试行)的通知》(应急[2018]19号)。
【总页数】3页(P4-6)
【作
者】无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X32【相关文献】
1.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分级指南(试行)的通知应急〔2018〕19号[J],应急管理部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印发《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J],3.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分级指南(试行)[J],应急管理部;4.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公安局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普通中学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和《北京市普通中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J],5.应急管理部专项督导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储存场所安全[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五: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
云南省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
安全风险分级指导标准
(企业自用)
1目的为建立高效有序的监管模式,强化安全风险管控,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止和减少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8号)要求,结合我省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的安全生产实际,指导企业自行完成安全风险分级而制定本标准。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云南省行政区域内依法成立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的安全风险分级指导工作。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引用文件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3)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2011年112月1日起施行,2013年12月7日国务院令645号修正)
(4)
《云南省安全生产条例》(2007年11月29日经云南省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5)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安监总管三[2012]103号)
(6)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5号)
(7)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2015年修订)
(8)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令)
(9)
《云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第39号)
(10)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3号公告)
(11)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
(1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8号)
(13)
《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
(14)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调整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部分典型工艺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3号)
(15)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2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
(16)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12号)
(17)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
4参照标准
下列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
《危险化学品储罐区作业安全通则》(AQ3018)
(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AQ3035)
(3)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罐区现场安全监控装备设置规范》(AQ3036-2010)
(4)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
(5)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
(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7)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
(8)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设计规范》(GB50493)
(9)
《石油化工紧急停车及安全联锁系统设计导则》(SHB-Z06)
(10)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1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12)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
(13)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
(1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
(15)
《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
(16)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18265)
(1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
(18)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
(1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
(20)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1)
(21)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
5术语与定义
5.1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其中,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锅炉、压力容器等;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是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5.2危害因素:危害因素是指生产过程中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5.3危害因素辨识: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并确定每个危害因素特性的过程。
5.4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
5.5风险评价(也称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因素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5.6风险度(也称危险性):是指危害因素辨识完成后,需要将危险程度量化,即需要计算每项危害因素的风险大小,其计算出的风险值称为风险度或危险性,据此分析认定风险等级。
5.7防护目标:指在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易造成群死群伤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周边的人员密集场所或敏感场所,包括居民区、村镇、商业中心、公园、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养老院、车站等。
5.8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是指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危险源在发生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时,为避免事故造成防护目标处人员伤亡而设定的安全防护距离。
6风险等级
6.1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为“红、橙、黄、蓝”四个等级,对应红色为重大风险、橙色为较大风险、黄色为一般风险、蓝色为低风险。
6.2为便于对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等级评定,评定总分为100分,90分(含90分)以上为蓝色等级,80分至89分为黄色等级,61分至79分为橙色等级,60分(含60分)以下为红色等级。
7风险等级评定
7.1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等级评分方法
(一)企业固有危险程度项(25分)。对企业危险物质数量(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数量),物质危险特性(爆炸危险性、5火灾危险性、毒害性),生产工艺及装置危险性(危险装置、危险工艺)等,进行评分。
(二)安全设施条件项(35分)。对企业工艺安全设施条件、设备安全设施条件以及常规安全防护条件等,进行评分。
(三)安全管理体系及执行情况项(25分)。对企业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并有效运行,进行评分。
(四)风险管理项目(5分)。对企业是否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评价,企业重大危险源管理是否规范等进行评分。
(五)社会风险项(10分)。对企业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是否采取相应措施和通过计算企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防护距离范围内人员分布情况进行评分。
7.2特殊项判定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判定为红色:
(一)涉及“两重点一重大”企业未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新建成一年内企业除外),评定为红色风险等级。
(二)存在省、州、市挂牌督办的重大安全隐患未整改完成的,评定为红色风险等级。
(三)涉及硝化、氯化、氟化、磺化、加氢、重氮化、过氧化、聚合、裂解、新型煤化工、电石生产、偶氮化等18种危险工艺,未设置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或自动化控制系统不完善或失效的,评定为红色风险等级。
(四)与人口密集场所和重要公共场所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的,评定为红色风险等级。
(五)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6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五)上年度发生导致3人及以上工亡事故的,评定为红色等级。
(六)安全生产许可逾期未办理相关手续的,评定为红色风险等级。
7.3风险等级评定标准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分级自评标准如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分级指导标准
A级目录
C级
D级
基础评分标准
目录
目录
分值
重大危险同一生产经营单位构成二个(含二个)以上重大危险源,扣7分。(本1.1重大源数条与下条不重复扣分)
重大危险量
危险源数7重大(1)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一级,扣7分;
源(7量及危险(2)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二级,扣6分;
分)
级别
源级(3)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三级,扣5分;
别
(4)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四级,扣4分。
(1)生产、储存装置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的危险化学品,且化学品状态为气态的,每涉及一项扣3分,直至扣完此项分值;
重点(2)生产、储存装置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的危险化监管化学学品,且化学品状态为液态或固态的,每涉及一项扣2分,直至扣完此危险品状项分值;
1.2危化学态
(3)生产、储存装置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的危险化险化品
学品,且爆炸性化学品的,不论其状态,每涉及一项扣3分,直至扣完学品5此项分值。
(5非重(1)生产、储存装置涉及不属于《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的分)
点监危险化学品,但在温度20℃和标准大气压101.3kPa条件下属于以下类火管危别的危险化学品:每涉及一项扣2分,直至扣完此项分值;
灾、险化1)易燃气体类别1(爆炸下限≤13%或爆炸极限范围≥12%的气体);
爆炸
学品
2)易燃液体类别1(闭杯闪点<23℃并初沸点≤35℃的液体);
3)自燃液体类别1(与空气接触不到5分钟便燃烧的液体);
B级
目录
单项
评估
扣分
得分
备注
1、企业固有危险程度(25分)
A级目录
B级
目录
C级
D级
基础目录
目录
分值
评分标准
单项
评估
扣分
得分
备注
毒害性
腐蚀性
重点监管危险工艺
4)自燃固体类别1(与空气接触不到5分钟便燃烧的固体);
5)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类别1(在环境温度下与水剧烈反应所产生的气体通常显示自燃的倾向,或释放易燃气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每公斤物质在任何1分钟内释放10升的任何物质或混合物)。
(2)爆炸性化学品,每涉及一项分别扣2分,直至扣完此项分值;
(3)其他火灾危险性等级为甲类、乙类/丙类的危险化学品,每涉及一项分别扣2分、1分,直至扣完此项分值。
(1)剧毒化学品(气态),每涉及一项扣3分;
(2)剧毒化学品(液态、固态),每涉及一项扣2分;
(3)非剧毒其他有毒化学品(气态),每涉及一项扣2分;
(4)非剧毒其他有毒化学品(液态、固态),每涉及一项扣1分;
(5)直至扣完此项分值。
腐蚀性化学品,每涉及一项扣1分,直至扣完此项分值。
重点监管1.3生危险产工工艺
艺及装置13危险其他操作性(13化工压力
分)
工艺
操作涉及硝化、氯化、氟化、磺化、加氢、重氮化、过氧化、聚合、裂解、新型煤化工、电石生产等18种危险工艺的,每涉及一项扣5分,直至
扣完此项分值。
化工装置中,以最高操作压力的设备进行评分,不重复扣分:
(1)操作压力≥98.1Mpa,扣4分;
(2)9.81MPa≤操作压力<98.1Mpa,扣3分;
(3)1.57MPa≤操作压力<9.81Mpa,扣2分;
(4)操作压力<1.57MPa(16kgf/cm2),扣1分。
(1)化工装置中,以最高操作温度的设备进行评分,不重复扣分;
按压力容器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四类
A级目录
B级
目录
2、安全设施条件(35分)
2.1工艺安全设施条件(15分)
C级
D级
基础评分标准
目录
目录
分值
温度
(2)操作温度≥设备内易燃易爆介质燃点或闪点,扣3分;
(3)操作温度<设备内易燃易爆介质燃点或闪点,扣2分;
(4)设备内介质不涉及易燃易爆特性,不扣分。
以下条款适用于生产装置,不含储存设施:
(1)化工装置中,涉及剧毒气体扣3分;
有毒(2)涉及剧毒液体或固体扣2分;
有害
(3)涉及非剧毒的有毒气体扣2分;
(4)涉及非剧毒的有毒液体或固体扣1分;
(5)直至扣完此项分值。
生产使用每套工艺装置运行时间超过10年后,每增加一年扣1分,有多套工艺装置
年限
装置满足上述条件的,累计扣分,直至扣完此项分值。
(1)设置有易燃易爆气体气柜的,扣3分;
储存(2)设置有液化气体罐区的,扣3分;
储存装置(3)设置有易燃易爆液体罐区的,扣2分;
装置
情况
(4)设置有易燃固体(粉末)仓储的,扣1分;
(5)至扣完此项分值。
(1)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罐,未设重要参数(如:温度、压力、液位“两“两等)在线监测、报警和连续记录,扣2分;
重点重点(2)构成重大危险源且涉及易燃易爆或有毒介质未设置可燃或有毒有一重一重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扣2分;可燃或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大”15大”装置数量、位置、有效性等不满足规范,每一处扣1分;
装置监控(3)重大危险源罐区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储罐进出口管道未设紧急安全要求
切断系统的,扣2分;
设施
(4)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其工艺控制未达到《重单项
评估
扣分
得分
备注
划分
A级目录
B级
目录
C级
D级
基础目录
目录
分值
评分标准
单项
评估
扣分
得分
备注
非“两重点一重大”装置安全设施
其他化工装置监控要求
2.2特种特种设备设备15设备
安全通用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2013完整版)的控制要求,每个参数扣2分,直至扣完此项分值;
(5)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其安全措施及应急处置措施未达到《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2013完整版)的控制要求,每缺1项扣2分;
(6)装卸液氯、液氨、液态烃等危险化学品未采用固定式万向鹤管,每处扣2分。
主要工艺装置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所设置的安全设施,存在以下情况,每涉及一项(处),扣2分,直至扣完此项分值:
(1)未在工艺装置上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部位设置超温、超压等检测仪表、声和/或光报警和安全联锁装置等设施;
(2)安全联锁未正常投用或未经审批摘除以及经审批后临时摘除超过一个月未恢复的;
(3)爆炸危险区域内电气设施不防爆;
(4)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泄漏检测报警系统未按照标准设置、使用或定期检测校验;
(5)存在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气体(蒸气)的区域,未配备泄漏报警设施,报警设施未实现现场声光报警或报警信号未发送至工艺装置、储运设施等控制室或操作室;
(6)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的区域,未配备应急救援设施。包括:便携式浓度检测设备、空气呼吸器、防化服、堵漏器材等。
特种设备不满足以下要求,不符合一项目扣2分,直至扣完此项分值:
(1)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未向特种设备监督
管理部门登记;
11A级目录
B级
目录
设施条件(15分)
C级
D级
基础评分标准
目录
目录
分值
条件
(2)使用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
(3)在用特种设备未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锅炉设施不满足以下要求,不符合一项目扣1分,直至扣完此项分值:
(1)锅炉未设置锅炉筒低水位与燃料供应、风机等联锁或失效;
(2)煤粉、燃气、燃油锅炉未设置引风机与鼓风机、燃料供应联锁或联锁失效;
(3)煤粉、燃气、燃油锅炉未设鼓风机与燃料供应联锁或联锁失效;
(4)燃气、燃油锅炉未设置燃料压力低限切断燃料供应的联锁或联锁锅炉
失效;
(5)燃气、燃油锅炉未设室内可燃气体浓度超限与切断供应的联锁或联锁失效。
(6)导热油炉未设油位低限、超温、超压和循环泵停止运行的联锁或联锁失效。
(7)未设置停电情况下应急给水措施。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不满足以下要求,不符合一项目扣1分,直至扣完此项分值:
压力(1)使用的安全阀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
容(2)使用的压力表未检定或检定不合格;
器、(3)对易爆介质或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介质的压力容器,压力在安全阀或爆破片的排出口未装设导管将排放介质引至安全地点,未进管道
行妥善处理直接排入大气;
(4)安全阀与压力容器之间安装有阀门,但未采取保证阀门全开(加铅封或者锁定)措施。
起重起重设备不满足以下要求,不符合一项目扣1分,直至扣完此项分值:
单项
评估
扣分
得分
备注
12A级目录
B级
目录
C级
D级
基础评分标准
目录
目录
分值
设备
(1)起重设备在运行方向未安装行程限位器;
(2)起重设备未装设起升高度限位器;
(3)起重机械未装设起重量限制器。
单项
评估
扣分
得分
备注
3、安全管理体系及执行情况(25分)
2.3常规常规安全安全常规设施防护安全5设置条件设施
及管(5理
分)
安全机构管理及人机构员设及人立情员
况
3.1安全安全管理安全管理10体系管理制度(10制度
建立分)
情况
安全安全操作操作规程规程
建立常规安全设施(如安全护栏、防护罩、作业梯台等)缺失、未规范设置
或损坏,发现一处扣1分,直至扣完此项分值。
(1)未按规定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或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扣2分;
(2)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不足或未履行职责,或能力不满足岗位
要求,每缺1人扣1分;
(3)直至扣完此项分值。
(1)每缺少一项管理制度扣2分;
(2)制度内容不完善或制度未落实的每处扣1分;
(3)直至扣完此项分值。
(1)未制订安全操作规程,扣5分;
(2)每缺一个安全操作规程,扣1分;
(3)操作规程内容不完善的每处扣1分;
(4)直至扣完此项分值。
13A级目录
B级
目录
3.2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15分)
C级
D级
基础评分标准
目录
目录
分值
情况
事故(1)未制订事故应急救援综合预案,扣5分;
事故应急(2)未制订专项预案,每缺1个专项预案扣2分;
应急救援(3)预案内容不完善的每处扣1分;
救援预案(4)预案未经评审和备案的,扣1分;
预案
建立(5)应急预案未定期演练的,扣1分。
情况
职业(1)未按规定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扣2分;
职业卫生(2)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不足,每缺1人扣1分;
卫生制度(3)未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扣5分;
制度
建立(4)制度内容不完善的每处扣1分。
情况
安全安全(1)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扣5分;
责任责任(2)未制定安全生产方针或年度安全生产目标,扣2分;
制落制落(3)安全责任制未落实,扣2分;
实情实
(4)直至扣完此项分值。
况
人员人员(1)未定期组织学习培训的,扣1分。
15培训培训(2)未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台帐的,扣1分。
及持及持(3)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危化从业人员等)证上证上未持证上岗,每发现1人无证上岗扣1分。
岗情岗
(4)直至扣完此项分值。
况
安全安全(1)未按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扣2分。
单项
评估
扣分
得分
备注
14A级目录
B级
目录
C级
目录
检查及隐患排查
D级
基础评分标准
目录
分值
检查(2)对隐患未及时落实整改的,扣2分。
及隐(3)未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台帐,扣1分。
患排查情况
安全安全(1)未建立年度安全投入计划的扣2分;
投入投入
(2)安全投入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扣2分。
情况
(1)未按规定为职工发放劳保用品的,扣2分;
劳保(2)发放的劳动防护用品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扣1分;
劳保用品(3)未建立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台账的,扣1分;
用品
情况
(4)现场作业人员未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的,发现1人次扣1分。
设备设备(1)未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扣2分,档案不完善扣1分;
设施设施(2)未建立设备设施管理台帐的扣2分,设备设施管理台帐不全,扣管理管理
1分。
情况
(1)未建立特殊作业管理制度的,扣5分;
危险(2)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断路作业、动危险作业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盲板抽堵作业、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等危险作作业管理业未落实危险作业票证审批制度的,每缺1项扣3分;
管理
情况
(3)作业票证内容不完善的,每缺1项扣1分;
(4)直至扣完此项分值。
职业职业(1)未建立职业卫生档案,扣2分;档案内容不符合要求,扣1分;
单项
评估
扣分
得分
备注
15A级目录
B级
目录
C级
D级
基础评分标准
目录
目录
分值
卫生
卫生(2)未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报警制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落实区,一项扣1分;
情况
(3)生产岗位未设置职业危害因素告知牌或未公示检测结果或未及时更新的,扣1分;
(4)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岗中、离岗体检的,每缺1项扣1分;
(5)未建立职业卫生台帐的,扣1分。
安全安全标准(1)未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新建成一年内企业除外)评定为红色标准化建风险等级;
化
立及(2)已建立安全标准化但未持续运行,扣2分
运行
上一生产(1)上一年度发生3人及以上工亡事故,扣15分;
年度安全(2)上一年度发生1人以上、3人以下工亡事故,扣10分;
事故事故
(3)上一年度发生工伤事故,每1起扣3分。
情况
(1)未进行风险识别,扣5分;
(2)未采用相应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扣2分;
(3)风险辨识、评价不全面的,每缺1项扣1分;
(4)风险控制措施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靠性,一项扣1分。
(1)未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扣2分;
(2)重大危险源档案不完善的,每缺1项扣1分;
单项
评估
扣分
得分
备注
4风险管理(5分)
4.1风险辨识
及评价(3分)
4.2重大
风险分析常用方法见附录216A级目录
B级
目录
危险源管理(2分)
C级
D级
基础目录
目录
分值
评分标准
(3)未备案或备案证手续过期,扣2分;
(4)未建立重大危险源定期评估制度,扣1分。
单项
评估
扣分
得分
备注
5社会风险(10分)
自然灾害5.1企对企
业与业的周边影响
环境10周边的相环境互影对企
响
业的影响
6.1安全生产事故情况
6.2重大隐患
(1)在山坡地带建厂,存在滑坡风险,未采取有效治理措施的,扣2分;
(2)厂区存在洪水风险,未采用截洪、防洪、排水等有效措施的,扣
2分;
(3)厂区泥石流危害风险,未制定管理和控制措施的,扣2分。
(1)企业周边存在其他生产、经营企业,未制定管理和控制措施和建立联动机制,扣1分;
(2)企业未与外部安全防护距离范围内民居签定安全管理防控措施协议,扣1分。
6、直6.3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
接判定条6.4安全距离
件
6.5安全生产许可
6.6安全标准化
评估说明:
上年度发生导致3人及以上工亡事故的,评定为红色等级。
存在省、州、市挂牌督办的重大安全隐患未整改完成的,评定为红色风险等级。
涉及重大危险源和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艺的生产储存装置或设施,未按规定设置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评定为红色等级。
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生产装置、储存设施与人口密集场所和重要公共场所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的,评定为红色风险等级。
安全生产许可证逾期未办理相关手续的,评定为红色风险等级。
涉及“两重点一重大”企业未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新建成一年内企业除外),评定为红色风险等级。
11、本表采用总分100分评分制。红色等级,总得分60分及以下(含60分);橙色等级,总得分61-79分;黄色等级,总得分80-89分;蓝色等级,总得分90分及以上。2、重大危险源根据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判定。
3、火灾危险性分类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规定判别。
4、剧毒化学品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判别。
1附录:
1、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贮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场所。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物质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面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q2/Q2??+qn/Qn≥1式中: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t。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
2、可采用的评价方法
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科学、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1)工作危害分析(JHA);
(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1(3)预危险性分析(PHA);
(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6)故障树分析(FTA);
(7)事件树分析(ETA);
(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
3、《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3号公告)定量计算说明
(一)定量风险评价法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选用定量风险评价法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
1.涉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的;
2.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且涉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的;
3.构成重大危险源,且涉及毒性气体的。
定量风险评价法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计算步骤如下:
1.定量风险评价。
个人风险计算中的危害辨识和评价单元选择、失效场景分析、失效后果分析、个人风险计算和社会风险计算可参照《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AQ/T3046-2013)中有关规定执行。其中设备设施的失效场景频率及修正可参照《基于风险检验的基础方法》(SY/T26714-2008)中有关规定执行。
2.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
根据本公告公布的可接受风险标准,通过定量风险评价法得到生产、储存装置的个人可接受风险等值线及社会可接受风险图,以此确定该装置与防护目标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
(二)危险指数法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同时符合下列所有情形的,应当选用危险指数法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
1.未列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的;
2.不涉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或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但不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
3.涉及毒性气体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
危险指数法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21收集资料数据查危险等级标准表确定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等级查基准量表确定危险化学品的基准量计算校正因子确定危险化学品的校正量否所有危险化学品是计算所有危险化学品存在量与校正量比值并累加,得到危险指数查危险指数等级与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对照表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
图1危险指数法流程图
计算步骤如下:
1.确定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等级。
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等级是按物理危险性(火灾/爆炸)或健康危害性(人员健康)进行的危险性分级。根据收集的危险化学品资料,通过查表1,可得到其危险等级。
22表1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等级标准表
危险化学品
危险货物分类
2.1易燃
气体
2.1液化石油气(LPG)
3PGⅠ
3PGⅡ
3PGⅢ
可燃液体
说明
a)与空气的混合物按体积分数占13%或更少时可点燃的气体;
b)不论易燃下限如何,与空气混合,燃烧范围的体积分数至少为12%的气体。
易燃成分占45%或更多的气溶胶。
危险种类
危险等级
高
高
中
高
高
中
低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闪点<23℃,初沸点≤35℃
闪点<23℃,初沸点>35℃
易燃
液体
23℃≤闪点≤60℃
60℃<闪点≤93℃
a)物质:
(i)列为液态退敏爆炸品,在联合国《关于危险3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以下简称《规液态退PGⅠ
章范本》)中包装分类为Ⅰ、Ⅱ或Ⅲ;
敏爆炸PGⅡ
b)液态退敏爆炸品:
品
PGⅢ
(i)是一类爆炸品添加退敏剂形成液体,不再满足爆炸品的条件;
(ii)没有列在《规章范本》中,没有包装分类。
按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易燃固体—易4.1(a)
标准手册》(以下简称《试验和标准手册》),PGⅡ
迅速燃烧或反应迅速或可能通过摩擦起火的物燃固体质。
和摩擦易着火4.1(a)
按《试验和标准手册》相关测试方法测试,危险的固体
PGⅢ
性比4.1(a)PGⅡ低的物质。
4.1(b)
按《试验和标准手册》相关测试方法测试,会传A类
播爆轰或快速爆燃或剧烈反应或热爆炸的热不稳B类
定物质。
4.1(b)
自反应按《试验和标准手册》相关测试方法测试,危险C类
性物质
性比4.1(b)A类、B类低的物质。
D类
4.1(b)
按《试验和标准手册》相关测试方法测试,危险E类
性比4.1(b)C类、D类低的物质。
F类
4.1(c)
固体退a)列入《规章范本》的几种物质;
PGⅠ
敏爆炸b)是一类爆炸品添加退敏剂形成固体,不再满足PGⅡ
品
一类爆炸品的条件。
PGⅢ
火灾爆炸
高
火灾爆炸
中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低
高
火灾爆炸
中
火灾爆炸
低
火灾爆炸
高
23危险化学品
危险货物分类
4.2PGⅠ
说明
a)不满足《规章范本》4.1.2判定标准,但按《试验和标准手册》,与空气接触5分钟内发生燃烧的固体;
b)不满足《规章范本》4.1.2判定标准,但是依据相关测试条件,可以燃烧或使滤纸燃烧的液体。
不满足《规章范本》4.1.2判定标准,但按相关测试方法,满足特定标准的物质。
不满足《规章范本》4.1.2判定标准,但按相关测试方法,一定数量满足特定标准的物质。
a)少量物质与水接触释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b)常温下易与水反应的物质,易燃气体释放率在任一分钟内大于10L/kg。
常温下易与水反应的物质,易燃气体释放率每小时大于20L/kg。
常温下与水反应缓慢的物质,易燃气体释放率每小时大于1L/kg。
a)《规章范本》中属于5.1类物质,包装分类为Ⅰ的物质;
b)与干纤维素混合自燃或平均燃烧时间小于特定参考物的固体;
c)与干纤维素混合自燃或平均燃烧时间小于特定参考物的液体。
a)《规章范本》中属于5.1类物质,包装分类为Ⅱ的物质;
b)与干纤维素混合形成的混合物平均燃烧时间大于或等于特定参考物,不符合5.1PGⅠ标准的固体;
c)与干纤维素混合形成的混合物平均燃烧时间大于或等于特定参考物,不符合5.1PGⅠ标准的液体。
a)《规章范本》中属于5.1类物质,包装分类为Ⅲ物质;
b)与干纤维素混合形成的混合物平均燃烧时间大于或等于特定参考物,不符合5.1PGⅠ或Ⅱ标准的固体;
c)与干纤维素混合形成的混合物平均燃烧时间大于或等于特定参考物,不符合5.1PGⅠ或Ⅱ标准的液体。
a)《规章范本》中属于5.1类的气体;
b)引起或有助于其他物质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快的气体。
24危险种类
危险等级
火灾爆炸
高
自燃
物质
4.2PGⅡ
4.2PGⅢ
4.3PGⅠ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高
中
高
高
中
遇湿易燃固体
4.3PGⅡ
4.3PGⅢ
5.1PGⅠ
火灾爆炸
高
氧化物—固体或液体
5.1PGⅡ
火灾爆炸
高
5.1PGⅢ
火灾爆炸
中
氧化物—气体
2.2火灾爆炸
高
危险化学品
危险货物分类
5.2A类
B类
有机过氧化物
5.2C类
D类
5.2有机过E类
氧化物
F类
G类
说明
危险种类
危险等级
高
按《试验和标准手册》相关测试方法测试,会传火灾爆炸
播爆轰或快速爆燃或剧烈反应或热爆炸的物质。
按《试验和标准手册》相关测试方法测试,危险性比5.2A类、B类低的物质。
按《试验和标准手册》相关测试方法测试,危险性比5.2C类、D类低的物质。
火灾爆炸
中
火灾爆炸
低
有毒
物质
腐蚀
物质
食入毒性:LD50≤5mg/kg6.1皮肤毒性:LD50≤50mg/kgPGⅠ
吸入毒性(气体):LC50≤100ppm2.3(气体)
吸入毒性(蒸气):LC50≤0.5mg/L吸入毒性(粉尘/雾滴):LC50≤0.05mg/L食入毒性:5mg/kg<LD50≤50mg/kg6.1皮肤毒性:50mg/kg<LD50≤200mg/kgPGⅡ
吸入毒性(气体):100ppm<LC50≤500ppm2.3(气体)
吸入毒性(蒸气)0.5mg/L<LC50≤2.0mg/L吸入毒性(粉尘/雾滴):0.05mg/L<LC50≤0.5mg/L食入毒性:50mg/kg<LD50≤300mg/kg皮肤毒性:200mg/kg<LD50≤1000mg/kg6.1吸入毒性(气体):500ppm<LC50≤2500ppmPGⅢ
吸入毒性(蒸气):2.0mg/L<LC50≤10.0mg/L吸入毒性(粉尘/雾滴):0.5mg/L<LC50≤1.0mg/L食入毒性:300mg/kg<LD50≤2000mg/kg皮肤毒性:1000mg/kg<LD50≤2000mg/kg6.1吸入毒性(气体):2500ppm<LC50≤5000ppmPGⅢ
吸入毒性(蒸气):10mg/L<LC50≤20mg/L吸入毒性(粉尘/雾滴):1.0mg/L<LC50≤5.0mg/L8资料表明短期暴露会造成皮肤不可逆毁坏。
PGⅠ
8资料表明中期暴露会造成皮肤不可逆毁坏。
PGⅡ
8资料表明长期暴露会造成皮肤不可逆毁坏。
PGⅢ
人员健康
高
人员健康
高
人员健康
中
人员健康
低
人员健康
人员健康
人员健康
高
中
低
252.确定危险化学品基准量。
通过查表2,按危险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确定其火灾爆炸基准量,或按危险化学品的健康危害性确定其人员健康基准量。
表2危险化学品基准量
危险货物分类
易燃气体
2.12.1液化石油气(LPG)
易燃液体
3PGⅠ
3PGⅡ
3PGⅢ
可燃液体
液态退敏爆炸品
3PGⅠ
PGⅡ
PGⅢ
易燃固体
4.1(a)PGⅡ
4.1(a)PGⅢ
自反应性物质
4.1(b)A类B类
4.1(b)C类D类
4.1(b)E类F类
固体退敏爆炸品
4.1(c)
PGⅠ
PGⅡ
PGⅢ
自燃物质
4.2PGⅠ
危险等级
高
高
中
高
高
中
低
高
中
低
高
中
低
高
高
单位
立方米(m3)
吨(t)
立方米(m3)
吨(t)
吨(t)
吨(t)
吨(t)
吨(t)
吨(t)
吨(t)
吨(t)
吨(t)
吨(t)
吨(t)
吨(t)
吨(t)
吨(t)
基准量
火灾爆炸
0001010001031010301010211031150150101503050人员健康
危险货物分类
8PGⅡ
8PGⅢ
危险等级
中
低
单位
吨(t)
吨(t)
基准量
火灾爆炸
人员健康
10303.计算校正因子。
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类型,校正因子分为针对火灾、爆炸影响的最终火灾/爆炸校正因子和针对人员健康的最终人员健康校正因子。计算校正因子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危险化学品的物理状态;2)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与边界的距离;3)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状态。同时还要考虑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以及专家的意见和经验。
最终火灾/爆炸校正因子的计算公式如下:
?=FF1?FF2?FF3式中:
FF1——取决于危险化学品的物理状态:当危险化学品为固体或粉末、液体时,FF1=1;当危险化学品为气体时,FF1=0.1;
FF2——取决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距厂区边界的距离:当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距厂区边界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0米时,FF2=1;当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距厂区边界的距离大于30米时,FF2=3。
FF3——取决于危险化学品装置的类型:当装置类型为生产装置时,FF3=0.3;当装置类型为地面储存装置时,FF3=1;当装置类型为地下储存装置时,FF3=10。
最终人员健康校正因子的计算公式如下:
?=FH1?FH2?FH32式中:
FH1——取决于危险化学品的物理状态:当危险化学品为固体时,FH1=3;当危险化学品为液体或粉末时,FH1=1;当危险化学品为气体时,FH1=0.1;
FH2——取决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距厂区边界的距离:当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距厂区边界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0米时,FH2=1;当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距厂区边界的距离大于30米时,FH2=3。
FH3——取决于危险化学品装置的类型:当装置类型为生产装置时,FH3=0.3;当装置类型为地面储存装置时,FH3=1;当装置类型为地下储存装置时,FH3=10。
校正因子用来校正危险化学品基准量,以得到该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的危险化学品校正量。
4.计算危险指数。
危险指数根据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涉及的每一种危险化学品的实际存在量与校正量比值之和得到。计算公式如下:
F?q1q2qn
??Q???1?Q1?2?2?n?Qn
式中:
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吨或立方米)
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基准量(单位:吨或立方米);
β1,β2,?,β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因子。
5.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
通过查表3,确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与防护目标间的外24)(部安全防护距离。
表3危险指数与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对照表
危险指数
危险程度
较轻
中等
很大
非常大
标识
Ⅰ
Ⅱ
Ⅲ
Ⅳ
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米)
4050708F<1010≤F<100100≤F<1000F≥10030
推荐访问: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 储存 危险化学品 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