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大全
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3篇
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3篇
观察实录:
早上袁树钧小朋友发现自然角有几种植物的叶子变黄,而其他的都还是绿色的。他把这个发现告诉自己的好朋友,不一会小小的自然角里已经挤满了小朋友,我也好奇地听听他们的讨论。
教育过程:
现在是秋天了,植物的叶子就会变黄,掉下来。为什么有植物的叶子一直都是绿色的?我在电视上说过有些植物是不怕冷的,它们的叶子不会变黄。
听到他们的讨论,组织大家一起发现幼儿园里有哪些植物叶子是秋天变黄的,哪些植物是一直绿色的。带着问题,孩子几个人自由成一组,进行了实地观察。经过观察,袁树钧小朋友把几种落叶收集了起来,告诉大家:我发现了枫树、紫薇、小草、橘子树的叶子都会变黄。棕榈、雪松、松柏的叶子还没有变黄。如果到了冬天棕榈、雪松、松柏的叶子还是不会变黄吗?我对他的发现进行了及时的表扬,但对于他的问题,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提醒他自己收集相关资料,注意观察今年冬天这三种树叶的变化。
实施措施与效果:
袁树钧小朋友对于秋天植物变化观察得比较仔细,在观察比较中大胆的提问。这体现了大班年龄段幼儿求知欲强的特点,对周围事物变化敏感,好奇心强,喜欢问为什么。我在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没有像中班时候那样,直接揭晓答案。而是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动闹去发现、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3篇
去思考、去探索,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同时也培养了幼儿自主探索精神,让幼儿在探究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2观察背景:
佳兴小朋友是个性格外向的男孩,活泼、聪明、能干,最大的优点是发音清晰、口齿伶俐,语言表达能力特强,所以无论班里有什么事情,他就像小邮递员。可自春节后开学不久,发现他与老师、同伴说话的时候,有口吃现象,每句话的某一个字音总是拉的很长,才能说下一个字,让人听起极不舒服。语言是人们交际和思维的工具,口语能力是发展幼儿智力的基础。因此,从小培养孩子连贯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观察实录:
每天来到幼儿园,见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好,我奶--奶送我来的;每当与同伴交流时,一下就能辨出他与众不同的声音:我--的绘画完成了,你--看漂亮吗?为此,经常引来孩子的笑声,有的孩子还常问我:老师,佳兴怎么总是这么说话呢?然后模仿着佳兴的样子,接着引来一阵笑声,他们感到好奇,好玩。
观察分析:
面对佳兴的口吃现象,我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赶紧和家长进行了交流,佳兴妈妈也非常着急。和他探讨造成口吃的原因时,他妈妈回忆,前段时间讲故事时,佳兴不听话,训斥过他,还威胁过他。这样就能口吃吗?我陷入了沉思。并且查阅了有关口吃方面的知识,原来佳兴的这种口吃现象属于拖音性口吃。造成口吃的原因很多,其中
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3篇
精神过渡紧张、着急,导致发音器官肌肉痉挛,使发出的音律受阻,是造成口吃的主要因素。是啊,前段时间,园里搞了故事大王比赛活动,佳兴讲了《没有牙齿的大老虎》这个故事,当他讲的不太熟练时,不知为什么对这个故事失去了兴趣,每当让他在班里讲述时,他总是找借口,不愿讲。为此,我告诉了他妈妈,让他妈妈给孩子做做思想工作。没想到会这样,幸亏现在时间还短,口吃还未养成习惯,如果我们矫正及时,方法得当,相信一定会逐渐地、自然地得到矫正。
实施措施及效果:
找到了佳兴造成口吃的原因,我便采取了对症下药的保教措施:首先,以表扬、鼓励为主,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佳兴回答问题非常积极,答案总是和别人不一样,我便利用这点,多给他机会,对他的回答加以肯定,引导别的孩子发现他的优点,时间一长,其它孩子就流露出佩服他的感觉。另外,每当完成一项作品,我会让佳兴展览及讲解自己的作品,为他创造一切表现的机会。每当和佳兴交流时,我都会叮嘱他不要太用力,要放低音量,慢慢说,当说一句话的第一个字时,要进行诱导,也就是缓慢地、轻轻的诱导着发出音,并逐渐变响,然后过渡到第二个字。在日常生活中,我常教育其他孩子,要多帮助他,多和他交谈。对佳兴的口吃现象千万不要嘲笑或模仿。
其次是家园配合,我告诉佳兴妈妈,在家一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愉快安定的环境,消除他的思想负担,当孩子有口吃时,不要训斥,引导孩子讲话时放慢速度,随心所欲,多给孩子安慰和鼓励,要减少
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3篇
孩子口吃行为的有意注意,多让孩子听故事,讲故事,引导孩子树立克服口吃的自信心。
在我们家园密切的配合下,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通过这些综合保育措施,佳兴的口吃现象慢慢的消失了,现在的他,又能像以前一样流畅、连贯的讲话了,为此他妈妈非常的感激,我更是无比的欣慰。祝愿佳兴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3观察背景:欣悦是我班一个年纪较小的外地新生,经过一个月的幼儿园生活发现其适应本事还是相对较强的,可是做每件事情之前总喜欢来询问教师下一步该干什么,缺乏必须自主本事。
观察目的:是否熟悉幼儿园生活的每个步骤,并能自主完成每个步骤?
观察策略:记录师生间的对话,针对欣悦爱询问的个性特点,采取应答式,在必须情景下也可采取"反问"。
观察记录:
欣悦:(来到幼儿园,看到教师)"教师,此刻我们去干吗呀?"
师:"此刻是晨间游戏时间,你能够和小朋友去游戏,一齐去玩。"
欣悦:"那玩好游戏又去干吗呢?"
师:"玩好游戏我们就要去做操了,要去锻炼身体呀。"
欣悦听完我说的话后,走向了位子,和小朋友一齐去玩游戏了。
(中午吃饭、睡觉时间)
欣悦:"教师,我们此刻要去干什么?"
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3篇
师:"我们此刻要去洗手吃饭啊。"
欣悦:"那吃好饭我们在去干什么啊?"
师:"吃好饭我们散会步,就要去小便睡觉了。"
欣悦:"那小好便又要去干吗呢?"
师:"欣悦宝贝,那你来告诉教师我们接下来要干吗呀?"
欣悦:"是不是应当去午睡房睡觉了啊,对了,我们还应当把衣服、鞋子脱掉,对吗?"
师:"是的,真棒!欣悦真聪明!"
分析与反思:
欣悦宝宝是我班年龄较小的一个女孩。没有自信、做事不肯定是小年龄幼儿的一种表现形式。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小的性质,分析了欣悦的一系列反映。欣悦常常会用询问的口气来征求教师的意见,最主要的目的是因为她想在教师的嘴中得到教师的肯定,从而来证实自我所想的是否正确。其实经过一个月在园的生活,她已经了解在幼儿园生活的每一个步骤,可是往往是因为她对事情的不肯定,所以对教师产生了一种感情的寄托,她期望经过教师的鼓励、肯定等进取的态度来增加对自我的不自信,从而来满足自我的一系列疑问。应对这类幼儿,我们应当采取"反问"的形式来激励幼儿,对幼儿能够多提一些"你认为呢?""你想的是怎样的?"等问题来锻炼这类幼儿。能够让这些疑问从他们自我的嘴巴里说出来,让她觉得自我说的也是对的,来逐步锻炼幼儿的表现力、语言的组织里,更加能锻炼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3篇
内容仅供参考
篇二: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大全
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通用多篇)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讲,是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这个词来自孟子培养世界人才。拉丁语是一种西方语言教育这个词的本意是lt引出。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
一、带托班的感想
带托班这么长时间以来,我和孩子们一直配合的很默契。记得刚开始时,我特别没经验,认认真真地准备了一节课,可孩子们似乎一点也没兴趣,活动中间各种状况都有,尿尿的,打闹的。是内容不新颖,还是形式不灵活呢?弄得我没有了信心。但仔细想想,觉得还是没有抓住托班孩子的特点,他们这个阶段的学习是倾向于无意识的呀!
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再为孩子们的“不听话”而感到烦恼,而是跟着他们的思维走。结果到后来我发现,寓教育于游戏中,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才是托班教育的重要途径。
于是,我带孩子们拾拣树叶、树枝、石头等,和他们一起玩。在玩中,幼儿充分触摸了各种东西,还学会了清理、分类和收藏。而且,吃饭、睡觉也是幼儿学习的内容。吃饭时,我们不再是把饭盛给孩子,让他们“不能说话”地吃了,而是和孩子一起先来认识今天的饭菜,和孩子一起用右手拿勺子,盛起饭,热了就吹一吹.......等等。这样,不但养成了很好的就餐习惯,而且也对个别幼儿做到了照顾。
总之,做到“教得有意,学得无心”才是托班教育的根本。一点体会,愿和大家一起讨论。
二、一次有意义的观察活动
今天刘魁志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一个塑料瓶,里面装着许多虫子,我们俗称的“瞎眼碰”。乍一看,瓶子里黑乎乎的,脏脏的,真想让他扔了,可是看到他像宝贝似的,就随他去吧。
可没想到的是孩子们都围了上来,有的用手碰一碰,有的干脆把它抓起来。我看孩子们这么有兴趣,就走过来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长得什么样?”
家成说:“有翅膀呢!”
赫羽说:“有腿!”
梅永旭说:“有两只眼睛呢!”
这时,我拿起一只虫子,告诉大家,这是一种昆虫,有两只触角,六条腿,两对翅膀,它和小蜜蜂、蜻蜓是一样的。
听了我的话,孩子们似乎更大胆了,更仔细地观察起来,这时琦琦小朋友突然说:“啊,老师,这只虫子刚才还爬,怎么现在死了?”小朋友们听她这么一喊,都跑过来了,我拿起来一看,啊,触角轻轻动了一下,呀,装死,我高兴地告诉大家,“它是害怕了,以为我们不喜欢它,会伤害它,它就装死!我们把它放在一边,别打扰它,看看会怎样。”孩子们出奇地安静,终于奇迹出现了,它真的突然地一动不动到飞快地爬起来了。孩子们着下更兴奋了大声地喊起来:“活了,活了!”
看到孩子们的样子,我真恨自己懂得不够多,我下决心,去搜集资
料,和孩子们一起科学地认识昆虫。
第二篇: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
今天快乐舞台活动的内容是:弯腰、转腰。我请孩子们欣赏音乐《小钟》,我问:“音乐里唱的是谁?”孩子们兴奋地说:“唱的是滴答滴答的小钟。”我便追问:“如果要我们用肢体动作可以怎样表现小钟呢?”
有的说:“我用两只手转圈作小钟里的时针和分针。”
有的说:“我盘腿坐在地上身子左右摆像我爷爷家大钟下面的摆动锤。”
(欣赏音乐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同时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用肢体表现。)
孩子们说了那么多,于是我请他们欣赏我带来的舞蹈并提出要求:“看老师做了哪些动作?”我随着音乐跳了起来。
孩子们看后说:“老师做了左右摇摆的动作,你还朝左转朝右转了。”
我说:“你们看得可真仔细,你们说我做了左右摇摆的动作在舞蹈里叫‘弯腰’,我朝左转朝右转的动作在舞蹈里叫‘转腰’,记住了吗?”
(教师示范幼儿将所看到的动作说出来,我起到梳理的作用规范舞蹈术语,提高孩子们的舞蹈素养。)
首先我请孩子们交叉盘坐,旁按手准备,出示图片两张。
于是,我请小朋友跟着图片做一做。我来回的巡视了一遍,发现大多数孩子已经知道弯腰的动作要领了。可是她们对转腰都没做到位,我便进行示范并强调:“转腰的时候,两手还是旁按手,手不动,是转腰时带动手也转过去了。”
(根据幼儿做的动作,我利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指导,让幼儿掌握转腰的动作要领。)
幼儿听后,我再次巡回指导,发现天天在转腰时还是手在摆动,我手扶着他的肩,并请他转腰,手不动,用腰去带动。他成功了,我再请他自己做,他掌握了动作要领,他笑着对我说:“我会做转腰了。”
(针对天天的问题,我进行了个别指导让他感受到了动作的要领。)
反思:
1、舞蹈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是用身体和节奏来表现思想感情的,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的形象去启发幼儿。首先,示范动作要准确,节奏要鲜明,要用饱满的舞蹈激情去感染幼儿。如:在舞蹈《小钟》中,我将自己想象成一只可爱的小钟,并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表现出来,从而使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们也能更投入地进行表演。
2、幼儿舞蹈种类繁多,动作也各有不同,我在教幼儿新舞蹈时,先讲清楚动作的要求、规格和要领,并遵循有简到繁的教学原则,将组合分解成单一动作。较难的部分我分解成局部动作,然后经过局部练习、单一练习再进行组合练习。
第三篇: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
镜头回放:
情景一:奶奶一手领着佳宁,一手拿着奶走进了教室说:“佳宁早上没吃饭,老师把这盒奶给她喝了吧。”
情景二:昊昊手里拿了两根烤肠走进了教室,爷爷说:“昊昊早晨不愿意吃饭,非得吃这个,老师麻烦你看着他吃了。”
这是我带小班后最让我头疼的事,每天都能接待这样的孩子,家长的理由很多,孩子在家吃饭慢吃不完,家长忙没时间,孩子不愿意吃。早晨是我们幼儿老师最忙的时侯,提水,打扫卫生,接待孩子入园,晨检。我想还是先看着他们吃吧,孩子小,别饿着他们了。
几天后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孩子们快来洗手吃加餐了,”话刚说完,紫薇就跑过来告状,老师老师不好了,王静雯偷吃加餐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都来告状,顿时班内乱作一团,听见孩子们的告状后我赶紧跑到静雯身边,只看见静雯害怕的眼神,和嘴里的大半个面包。静雯看见我,由于害怕,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我知道她一定是没怎么吃早餐饿坏了。我心疼地把她抱入怀中,晚上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静雯可怜巴巴的小脸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决定改变这一状况。
首先,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着重让家长了解早餐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让家长改变思想这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我用静雯真实的事例改掉了名字,以故事的形式讲给了家长听,家长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我这里。来参加会的家长大部分是爷爷和奶奶,因此我制作了课件,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很容易让家长明白,改变了以往老师在上面讲家长在下面听的传统的形式,家长们看得很认真,不断地点头,表示赞同。
我还组织了亲子活动---家长和孩子共同用勺把盘子里的豆子运到碗里,在规定的时间里哪一组运的最多哪一组获胜,在愉快的游戏中不仅锻炼了幼儿用勺的能力,而且大大拉近了家长和孩子的距离。
其次,发给每位家长一张合理早餐搭配的食谱,并配有图示,做早餐时以便让家长参考。在食谱上我还把孩子爱吃的垃圾食品搜集整理到了一
快,让家长了解这些食品吃多后,是导致孩子不愿意吃饭的罪魁祸首,对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再次,我在班上开展了许多有关早餐的教育活动,例如开心水果、好朋友生病了、我和蔬菜宝宝做朋友、害怕的垃圾食品等,让幼儿在愉快的教学中掌握了吃什么更健康。
我还在班内还制定了奖励制度,每天早晨来到班内我把使用早餐情况纳入了晨检,每位幼儿都要说出早餐你都吃了什么,向老师汇报一下,我在墙上贴了小宝宝的相片,今天早餐吃的好的小宝宝我就奖励他一朵小红花,比一比这个星期谁得的小红花最多,每星期汇总一次,得小红花最多的幼儿发一张自制小奖状。
这下孩子们的热情可高了,孩子们为了早餐吃好起的很早,连睡懒觉的小朋友也能起早了,吃饭慢的小朋友和爱吃垃圾食品的小朋友也在减少。而且我还发现了许多优点,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也在提高,生活习惯也变得有规律了。几个月的努力和坚持,现在带早餐进班的现象没有了,好好吃早餐已成为了孩子们的一种习惯。每天看到孩子们健康和快乐的笑脸,是我最幸福的事。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忙碌的爸爸妈妈们,请多关注一下您的孩子,早餐吃了吗?吃得健康吗?
篇三: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大全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合集五篇)
第一篇:幼儿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有“误”亦有所“悟”
上海市金山区金卫幼儿园
蒋林华
案例背景:音乐活动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在二期课改中老师们确立新的课程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思路,改革教材教法,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不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音乐蕴含在不同的主题中,凸显了整合的理念。音乐活动要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活动要精彩纷呈充分引发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的兴趣,同时也要重视音乐活动本身的目标,因此也产生了一些困惑:整合,把握好一个什么样的度才能解决音乐活动中热闹有余而不偏离活动的音乐性呢?在我的实践
中也不止一次地走进误区,但活动结束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作了一些调整,也让自己对音乐活动有所“悟”。
实录一:《我有玩具大家玩》——从文学活动回到音乐活动
《我有玩具大家玩》是中班学习活动《好玩的玩具》主题中的一首歌曲,旋律简单。我在让幼儿欣赏旋律,理解歌词后就跟唱歌曲,他们似乎很快地学会了这首歌曲,而后我出示了一大堆的玩具,要求幼儿创编歌曲,幼儿的兴趣一下子被点燃了,纷纷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其中两个孩子还因为喜欢同一样玩具而争执起来。虽然我很快解决了矛盾,孩子们回到正题创编歌词上来,但是,他们呈现给我的是:布娃娃的裙子真漂亮、小火车开啦、大熊猫胖乎乎的……创编是完全没有按照原来歌曲的节奏,而且孩子们顾着手里的玩具,唱
歌部份只有几个孩子的嘴巴里发出声音,其他的孩子全沉醉在玩玩具这件事上了……我的钢琴伴奏只成了一种背景。
反思:这个活动的结果和我先前预想的有很大的差别,可以说是不成功的。原先认为这首歌曲旋律简单,节奏也容易掌握,创编歌词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我准备了很多玩具,让幼儿有了感性的经验,再来创编,然而孩子们没有朝着我预想的进行,歌曲唱得不优美,创
编也没有节律之美。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用很短的时间来学唱歌曲,他们真的学会了吗?没有!附点的演唱不准确,歌曲的感情处理更谈不上,一切只因我要强调创编歌词,这种带有语言性质的活动一方面冲淡了音乐活动的本质,另一方面我准备的玩具有些喧宾夺主,孩子的注意力被玩具给吸引了,活动偏离了,没有体现音乐活动的性质。
调整:
“整合”是二期课改的新理念,我该如何把握这个度呢?在经历过失败后,我重新设计了本次活动。我将活动和故事《金色的房子》相结合,以故事中小姑娘来引出,小姑娘觉得一个人在家玩玩具很无聊,于是想邀请小动物们来家做客——欣赏歌曲;她家到底有哪些玩具呢?——分段欣赏;我们来学做小姑娘也来邀请小动物来玩——学唱歌曲;请幼儿扮演小姑娘来邀请小动物——分别表演(谁介绍的玩具好玩、歌声优美,小动物就到谁家去做客),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尽力唱得优美,介绍玩具时还配上相应的动作,如唱到小猴子爬竹竿时,还模仿小猴的动作;你还有什么玩具可以吸引小动物来家做客?——创编歌词。在教研活动中和组内教师作了交流后,有老师组织了这次活动,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样是和语言的整合,后者取得了成功,这是因为把握了合理的“度”。
实录二:《小熊喝蜜》——从游戏活动回到音乐活动
音乐欣赏《小熊喝蜜》,我请幼儿欣赏前奏部分,猜是谁来了,音乐鲜明的形象让孩子们一下子就猜到了是小熊来了,而后分段欣赏,幼儿模仿小熊走路、喝蜜、蜜蜂来了、小熊回家四种状态。活动的难点是分辨小熊走路和喝蜜的不同音乐,和着音乐表演动作。整个活动中,幼儿完整欣赏了一次,其余的是分段欣赏。活动结束后,我请组内教师和我一起分析,发现今天的活动是很热闹,但是孩子们在表演时明显没有按照音乐的节奏来进行,尤其是难以分辨小熊走路和喝蜜两段音乐,只是靠我的语言提示来转换动作,这是为什么呢?
反思:音乐欣赏的本质是什么?是欣赏!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体会乐曲的情感,通过聆听的方式来领悟音乐的真谛。它是一种“静态”学习音乐的方
式。韵律活动则是借助身体的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以一种
“动态”学习方式呈现。把两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更容易引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欣赏和表现能力。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完整欣赏只有一次,分段欣赏打破了乐曲的完整性,幼儿没有分辨乐曲中AB段中有何不同,他们只是沉醉在自己是音乐里的小熊,快乐地做着小熊的动作,动作没有节奏感,更谈不上要去分辨两段有点相似的音乐了。“动”远远大于“静”,追求形式的热闹而让我忽视了对音乐本身的欣赏、理解,把这只当作是一个游戏,配了乐的游戏,而非音乐欣赏活动,这次音乐和游戏的整合是不成功的。
调整:第二次组织《小熊喝蜜》活动,先给幼儿观看3张小熊的表情图,请他们根据表情寻找音乐,带着任务,孩子们欣赏了一次;第二次完整欣赏是和小熊打招呼,其实就是和着节奏自己
摆动身体欣赏;第三次完整欣赏是观看PPT,有音乐的伴奏,孩子们走进了音乐的世界中。有了这三次欣赏加上图文结合的形式,孩子对乐曲有了较深的理解,在接下来请他们分辨AB段的不同时,我只用一个问题就达到了目标:“你从哪里觉得小熊是找到了蜂蜜开始吃了呢?”孩子们开始用心分辨不同的音乐,他们和着音乐表现出了小熊笨拙的样子,特别是重拍的拿捏非常准确。这次活动获得了成功,是崔岚老师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反复就是力量!”幼小的孩子欣赏音乐,就是需要反复视觉的、听觉的多重的冲击,幼儿对旋律熟悉了,就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音乐游戏是游戏,但同时也是一个音乐活动,孩子只有有了对音乐美的体验才会用游戏的方式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实录三:《献上最美的哈达》——从科常活动回到音乐活动
这是大班《我是中国人》主题中一首非常优美的歌曲,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歌曲中的内容,我制作了反应西藏生活的PPT,身着藏袍、喝着酥油茶、献哈达、载歌载舞的藏民……孩子们被这些画面深深吸引了。他们产生了很多问题:为什么穿藏袍要露出一只胳膊?酥油茶是用什么做的?为什么要献哈达?……面对他们的问题我一一作了详细的解答,甚至还为自己能解答地孩子们满意而有点自喜。看完了幻灯,我请孩子再搬椅子面朝钢琴。彬彬叫了一声“又要搬椅子了”他还是很留恋地看着屏幕。有的孩子不是很情愿地搬椅子面对钢琴。我发现时间已经过去17分钟了。
反思:为了吸引幼儿对歌曲的注意,我花去了大半的时间来让幼儿了解音乐的背景,还让有的孩子沉醉在里面走不出来,真的是偏离了航道啊。对音乐背景的了解是需要的,我却花了很多时间让孩子欣赏牧民的生活,把兴趣引
向了对牧民生活的兴趣上了,音乐似乎成了点缀,这更像是一堂了解牧民生活的科常活动,挤掉了音乐活动的时间,这样的整合整得偏离了音乐。
调整:课后我作了反思,如果我再次组织这个活动,丢弃这样精美的PPT还是很可惜的,如果把它用好了,还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我可以在欣赏乐曲时将歌词和画面统一,然后看着画面唱歌。如果将PPT放在前面,教师要控制好节奏,不要被幼儿牵着鼻子走,作为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了解藏民的生活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活动,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再组织音乐活动,就可以以音乐为本了。
案例启示:音乐教育作为艺术这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活动整合”把音乐内部各要素与其相关联的事物有机地联系、组合在一起,通过音乐的手段,更加有效地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但是,在强调“整合”的过程中由于经验、能力、对课程精神的把握度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出现了过度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内容上的丰富而忽视了音乐活动的本质。通过对以上的音乐活动的反思,也给了我一些启示:
1.选择多学科内容综合有“度”的整合。
在音乐活动中,首先要明确音乐才是根本,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经验、绚丽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为活动的主要目标。在音乐活动中加入其他学科的内容或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但是忌因要整合而整合,将与音乐有联系的所有内容都与之结合在一起,整个活动就会变得杂乱无章,音乐教学的目标也得不到实现。如前面提到的《献上最美的哈达》,我的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对音乐
性的教学远远不够。
因此教师要将最能帮助幼儿理解、表现音乐的内容和音乐整合在一起,必须实现以音乐为本的综合性,应该把握一个适可而止的“度”,才能更加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2.把握“动”与“静”适度的整合。
音乐通过声音对幼儿的心灵产生直接的影响,当幼儿在欣赏一段音乐的时候必须“静”,所以听音乐的过程相对来说是“静”的。如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不是纯粹被动地听,还必须让幼儿作出思考、反应,化被动为主动,音乐欣赏需要幼儿的积极参与,让他们更好地表现音乐,这就需要“动”。又如歌唱活动中让幼儿听听、说说、唱唱、做做,集体教学中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最大限度地把孩子们融进音乐作品中。但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也要考虑到不同的音乐形式的动静比例,如舞蹈活动就要求“动”大于“静”,而音乐欣赏活动中“动”要小于
“静”,把握动与静之间合理的度,也是音乐活动成功的一个因素。
3.合理利用多种教育手段的整合。
音乐教育的手段有很多,如通过视听、律动、绘画、剪剪贴贴、游戏、情景表演、节奏乐敲击等,利用这些教育手段相结合进行直观欣赏教学,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但是如果一次活动运用过多的教育手段,孩子们也会难以静下心去感受音乐,活动中会显得热闹有余而重心转移,教师也会疲于应用多种教育手段而去准备过多的教具,如我在《我有玩具大家玩》的活动中,过多的教具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
总之,在音乐活动中我们既要摒弃单纯的知识传授,又要达到音乐活动的目标,需要我们教师去用心理解音乐,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握好音乐和其他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的度,这样会让
我们少进误区,在新课程的改革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第二篇:幼儿教育案例分析专辑
谁是勇敢的人——由体检引发的议论
[引言]:
每次幼儿体检,特别是需要抽血时,我们都要在之前进行一番教育,企图让孩子了解坚强、勇敢和无畏的含义,这一次也不例外。可是两个孩子的笑谈却引起了一场议论,议论的背后让我感到了解孩子其实并不是太难……[案例描述]:
今天又要进行一年一度的体检,很多孩子一来就开始问:“老师,今天要不要抽血啊?”看来心里存在着惧怕和紧张。
开始要体检了,我又依照惯例,开始了以鼓励和诱惑(争得勇敢小红花)为主要攻势的教育战略。崔一宸还没等我说完,就勇敢的表态说:“章老师,我一定不会哭,我已经打过很多预防针了,都没有哭,爸爸妈妈都说我是男子汉。”一贯喜欢发表自己意见的王家桢听了说:“可是我爸爸告诉我男人有时也可以哭的。”我听了直想笑,心想:天哪,真是人小鬼大,你懂什么叫男人啊?没容我张嘴说话,王家桢居然大声的唱起来:“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再强的人也有权利去疲惫……”孩子们听了顿时笑翻了天,而我却有了一些想法。
于是我问全体孩子:“你们觉得体检抽血会哭的孩子勇敢吗?”所有的孩子包括每次都哭的孩子异口同声的都说不勇敢。我说:“那请勇敢的孩子举手。”大部分孩子很快举起了手,有几个迟疑了一下,但看了看别人,最终还是缓缓地举起手来。我想这个结果肯定不是真实的,于是我又问:“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哭吗?”“胆子小呗!”有孩子抢着说。我看了看几个以前哭过的孩子,慢慢地说:“我很想听听他们自己的解释。”在我的鼓励下,有几个孩子说出了心里最真实的想法:
夏江昀延:我想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可是,我只要一看见血就忍不住要哭。徐歆吉力:我抽血的时候,很害怕,我一害怕就忍不住要哭。宋佳璇:针刺进肉里很疼的,我就会哭。
武恒宇:每次我去医院的时候,好多小朋友看到医生就哭,我也是这样的。听了孩子们对自己不“勇敢”的解释,我问其他小朋友:“你们觉得他们不勇敢吗?”王家桢:我觉得他们不是不勇敢,只是他们有点害怕。许博睿:害怕就是不勇敢。
杨靖轩:有的小朋友就是胆子小,其实有时候他们还是很勇敢的。
宋佳璇:我只是打针的时候会哭,但是我去植物园桥世界去玩,敢走很多的桥,妈妈说我很勇敢。
“是啊,又不是打针不哭才叫勇敢,”“对啊,不怕困难也叫勇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自己的想法,我用手势示意他们安静,然后开始对今天的讨论进行小结:打针哭并不说明你不勇敢,但是如果你能坚强一些,忍住自己的眼泪,能战胜自己心里那个叫“害怕”的小魔鬼,就一定是个勇敢的人。
“同意!”所有的孩子都欢呼起来,孩子笑了,我也笑了,那个时刻我才发现和孩子的心是那么的靠近。[案例评析]:
每一个孩子都有区别于他人的特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个性,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重视孩子具有个性的发展。而事实上,成人在对孩子语言和行为的判断上,仍然带有主观的色彩或是用自己的认识去影响孩子。
孩子从产生自我认识开始,成人就要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认识,随着认识的丰富,自信心逐渐增强,他们就会对一切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才会身心愉悦的、坦然的面对生活和世界。要做到这一点,成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深入地了解孩子,和他们真诚的谈心,多用鼓励的语言引导他们。就拿打针这样的事情来说,成人总是喜欢用勇敢来鼓励孩子,我们经常能听到
“你怎么一点也不勇敢”或是“你看,这个小朋友多勇敢等等”,而忽视了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甚至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比其他的孩子“矮”。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如“你已经很勇敢了,但是如果你能在打针的时候忍住不哭就更好了“等等这样激励的话语,都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希望,知道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从这件小事上,我明白了:孩子的引导总是需要更多的细心和耐心,不要忽视任何一件你自认为小的事情。多聆听孩子的心声,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一定是最棒的,也是所有孩子最喜欢的老师。
喝水引发的思考
案例描述:第一个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又开始了自由活动,有的小便,有的和同伴讲话,没过多久就吃餐点了,孩子们急急忙忙的吃完东西,就立马跑到饮水区都要喝水,这下可好饮水区内一下子就变
得乱哄哄的,有的在拿杯子,有的在倒水,没拿到杯子的幼儿使劲的往前挤要去拿,拿到的幼儿,使劲的往外钻要去倒水,倒到水的幼儿倒好,悠哉优哉的站在那里喝水,不离开等喝完了才离开。我在那里使劲的喊“排好队,别着急,一个一个来”可是孩子们没有听我的,效果甚微,孩子们好像都没有听见似的,自顾自的,自顾着自己的“利益”就这样,这里成了一个盲区……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大约5分钟后,才渐渐平息。等我过去看的时候,地板上都是水迹斑斑,哇!真是没有办法,为什么采取的措施没有效果呢?
案例分析:
排队喝水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件分厂容易的事情。为什么我们班的孩子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事后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们班是个新中班,幼儿的常规本来就比别的班要差一点,孩子们各个都是家里的宝贝,什么事情都不用做,爷爷奶奶都会包办,自理能力也相对弱些,我们老师也是抓的很紧,也是经常耳根嘴磨,效果也是很有效的。近段时间,班级的区域活动进行了调整,可能饮水机的范围被缩小,我们老师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提醒,导致幼儿的恐惧、急躁心理。后来,我们及时的采取行动,在饮水机的前面画了一条1米白线,规定了喝水的每次人数,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后来在喝水的时候效果就立竿见影,马上见效。案例反思:
教师要适时的对幼儿的行动,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盲目的维持原状,一个班级的好坏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创造。积木拿回家后的随想
案例背景:
幼儿园期间,会发现幼儿经常会把班级里的玩具、积木带回家去,这是小偷的行为吗?作为老师的我很是困惑?这与成人的偷窃行为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为幼儿对偷的概念一无所知,他们直知道把好玩的东西,这样东西很好哦,而且把幼儿园当成了自己的家,就自然而然的把东西放进口袋带回家。案例描述
今天是周一,刚来到幼儿园,叶慕和他奶奶也刚好到幼儿园。叶慕奶奶连忙喊住我:“金老师,你过来我有件事情要对你说”说着就从口袋里拿出了许多的积木,大约有5-6块吧?奶奶说:?这是在给叶慕洗澡的时候发现的,我们问他,他说使从幼儿园里拿回来的,我们
下了一跳,这不是小偷的行为吗?我还告诉了他妈妈”。他妈妈听了非常着急,幼儿园拿的,那还了得啊,叶慕妈妈还打了叶慕呢?可是孩子偏偏不承认哭着说:“不是我偷的,我就是觉得好玩就拿回来了”可是家长觉得这个事情挺严重的,所以一大早,奶奶就来还给老师了,听了以后,我当时也不能说什么,只能说下次可不能这样了。案例分析
由这件事情,我们不难看出,家长在怎样正确教育孩子方面是非常步理智的,他们的经验也是很少的,他们只知道“棍棒底下出孝子”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思想。可是现在的孩子是不能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我想:我们作为家长该怎样的正确的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首先,要和老师紧密联系、沟通、了解事情的起因,商量解决的对策。其次,做为家长我们要利用一些空余时间去学习有关的育儿知识,了解正确的教育方法。再次,我们要和孩子做朋友,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亲爱的家长朋友,让我们共同努力,齐心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
真故事里悟真爱——幼教案例
每次孩子都会时不时犯些小小的错误,时不时出现一些小问题,那么我们老师该怎么面对孩子的错误,面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对孩子进行合理的批评和帮助呢,我想用身边的小故事来谈谈自己的感悟。案例一:
小班:记得有一次,我在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浩浩小朋友听了一会儿,就不专心了,他把小椅子转过来坐着,有两位小朋友看见了,就开始模仿他,也把小椅子转过来坐。我说:“批评浩浩、批评XX、批评XX”,话刚说完,我们班的张xx小朋友笑着和我说:“老师,你也批评批评我吧!我不禁一乐,还有喜欢批评的啊!我说:“你上课表现的挺好的,干吗要老师批评你呢?应该表扬你才是”。看着小张可爱而又迷惑的表情,我恍然大悟,孩子大概是听我批评那几位小朋友的语气和声音比较温和,另外也可能是不明白“批评”是什么意思,感觉这批评很有趣,所以就也想让老师“批评”一下了。
其实这么小的孩子,在他们的心目中,也许只有“好、坏”或者
是“好、不好”之分,哪里就用的上“批评”这两个字呢?做为一个老师,在对待这么小的孩子的时候,也完全可以明确的告诉孩子:做事情的对与错,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为什么这样做是不对的?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是非观点。也许,孩子就没觉得把小椅子转过来做着有什么不对,老师语气的摸棱两可更让小张想到,老师对那几位小朋友的“批评”,可能是在夸奖他们,所以就也想让老师“批评”一下了。
我的感悟:幼儿园是孩子们踏入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幼儿教师就是开启孩子心灵智慧的第一把钥匙。所以,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就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提高,掌握好语言的艺术,耐心细致的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只有这样才会避免“老师!你也批评、批评我吧”的事情再次发生。相信自己以后能站在理解孩子的角度上处理孩子细小的错误。案例二:
中班:记得那天早上周xx来得很晚,九点二十分,小朋友们都快做完早操了,他才在爷爷的催促下心不甘情不愿的走进教室。刚把帽子摘下放好,周xx就一阵风似的冲出教室,死死拉住正准备离去的爷爷说:“爷爷,我不要上幼儿园”爷爷很无奈地说:“快进去做操吧。”我拉着周xx走进教室。但是不到两秒钟又冲出教室,拉住爷爷,红着眼睛说:“爷爷你中午来接我,吃完饭就接!”爷爷连忙摇头:“不行,你要在幼儿园睡觉,晚上早点来接你”。周xx不听,还是死死拉住爷爷,爷爷又生气又无奈的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幼儿园怎么能不上呢?我走过去说:“爷爷你先回去,我来跟周xx说。”然后严肃的对周xx说:“周xx要听话,快进来!”周xx看看我严肃的眼神,终于放开爷爷的手,慢慢的走回教室。后来经过和孩子谈心和家长沟通,才明白他近段时间情绪不稳定的原因:近段时间周xx的身体不适,经常上厕所,有时一顿饭的时间就要跑两三趟厕所,睡午觉也要去三四次。刚开始出现上厕所频繁现象时,我没有问明原因,认为他是想以上厕所为名,逃避各种学习活动和午睡,对他进行了批评。我的错误想法使周xx脆弱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产生了害怕老师的情绪。我没有对幼儿的在学习生活中的细微反常表现引起足够的重视,忽略了他的自尊发展。另外周xx性格内向,家人过分的保护和帮助更使他不能独立面对困难。在以后的自由活动时,我主动与他聊天,耐心倾听他说话,我还鼓励他与同伴一起玩,体验在家里体验不到的同伴交往的乐趣;当他要上厕所时,我微笑的点头同意。总之,尽量让他体会老师的关爱,让他知道老师很关心他、尊重他。教开心地来上幼儿园了,性格也开开朗了好多。我的感悟:老师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自我矫正的潜力,要从尊重的角度分析事情的原由,从喜爱的角度帮助幼儿幼儿改正缺点和不足,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能够帮助使其更好地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与自己对象的每次接触,归根到底是为了激励对方的内心活动。”
中班案例:孩子喜欢告状
情节描述:
“老师,他打我”,“老师,他不给我看书,“老师,他拉我衣服.....”,相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孩子的这种告状行为,我们是经常能碰到的。记得那天,汪佳豪又跑过来,跟我说:“老师,孙旭又打我了。”一听到这话,我有点生气,这两个调皮鬼又开始“大战”了,每次有点小事,都要到老师这里来告状。而且次数比较频繁,几乎每天都有他们俩的事情。每次事后,多次像他们讲道理,但依旧如此。
评价分析:
由于受孩子年龄各方面的影响,幼儿之间的摩擦比较多。面对孩子的告状行为,我们该如何来处理呢?分析孩子“告状”的动机和目的,大致有这么几种:一是受欺负想寻求老师的同情和保护;二是检举他人希望老师对他们的是非作出裁判,同时使自己能被老师信任。我想无论怎样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心平气和地认真听取孩子的控告,全面而细致地调查孩子争吵控告的原因,弄清争吵的原委。后来,当我问起事情的原因时,汪佳豪忙说:“是孙旭先打我的。”的确,对于这样的话,我们老师听到的也是再熟悉不过了,孩子都会推卸责任,有时明明是先自己动手的,还说别人。而且他们俩人的位置也是离得很远,正在这时,一个小朋友过来了,他忙跟我说:“是汪佳豪自己先过去吵了他一下,然后孙旭也迫不及待吵到的。”真是原来如此。
后来,我让这两个小朋友走到我这里,问起时,刚开始,他们俩个都说是对方,经过我再三追问,孩子一五一十的说出了原因,的确是跟刚才小朋友看到的情景一样。
所思所悟:
在班里这种事情很平常,假如对孩子的告状不予理睬,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会使孩子产生压抑感。但如果鼓励、教唆和袒护孩子,久而久之他们会把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告到老师那里,会逐步养成孩子喜欢窥视他人秘密的不良心态,缺乏责任感和羞耻心。其次,面对幼儿的告状,我会公正而适当又适时地处理孩子间的纠纷。对故意欺负同伴的幼儿进行批评而友善的教育,不能迁就。在工作中我始终觉得帮助幼儿分清是非,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提高评价是非的能力,会提高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拍球给他带来了自信
一、哭泣的宝贝:洪阳是小班的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皮肤白白的、个子小小的、眼睛咪咪的,他上幼儿园都是妈妈抱来的。来时总是要哭几声,别的孩子和家长说“再见”的话都是要求家长第一个来接我。他则不同,他和妈妈再见后,一会儿就会问“妈妈呢?”时不时地重复的话:“我妈妈呢?”当我回应他后,他还要问:“妈妈会来接我吗?”他可以重复无数遍,一句接一句,眼泪汪汪不停的问,让老师哭笑不得,还得及时回应他的话。就是吃饭时,他也喜欢重复老师的话,还要问“好吃的饭菜”,“要一大口一大口的吃是吧!”,有趣得很。当老师说“谁最乖”,孩子们都会自然地回答:“我最乖”。他会跟着说:“我最乖”当我说:“谁最笨”,他也会跟着说“我最笨”和“我最坏”,其他孩子听到他独一无二的回答声“我最笨”时,都大笑不止。他确很无助地看着老师,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笨和坏的区别。想一想他说的可爱极了。尽管他有许多的重复的话,有时啰嗦烦人,但他拍球能力在小班上学期确是班上的顶尖人物。
二、特殊的家庭,特别的爱好
这孩子是二婚家里的一个宝贝,父母的年龄都较大,可能比较宠
爱孩子,家里有个哥哥和他年龄差距很大,所以他得到的爱很多,而且他的父亲只有他一个就更加喜欢和宠爱他。他的拍球水平很高,完全是受他父亲的影响,他爸爸是个很爱运动得人,特别喜欢篮球这个项目,家里有大的篮球,孩子一接回家,他爸爸有时间就会带他看球赛并教他玩球,他受他爸爸得影响对篮球非常感兴趣,在和他爸爸玩中学会了拍球的本领。他也很喜欢拍球,我班小朋友还不太会拍球时,他的拍球能力就超强了,在小班可以连续拍上百个,不但是我班的“拍球能手”,还是整个年级的“拍球明星”。
三、孩子的兴趣点,教育的切入点
在我院以小篮球为特色的活动中,我班成为了体育试点班,那么拍球是一个重点的项目指标,针对他爱拍球的特点,我用心捕捉教育契机,选他为我班的“拍球明星”,还把他的照片贴在教室里,让他引以为荣。我随机提出要求,早上被送来时,我要求他母亲牵着他的小手让他自己走来,不允许抱。他很高兴的点点头,似懂非懂的样子和她妈妈再见。平时我经常让他在其它小朋友面前演示他的拍球能力,获得孩子们赞许的掌声,让他有了自信,平时通过家园联系,和家长沟通,加强对他拍球的技能训练,让他学会了多种拍球方法。在日常活动时他能吸引和带动其他孩子们的拍球兴趣。特别是上体育公开课时,让他充分表现,增强了他的自信。班上的孩子们都非常欣赏他,说他是我班的拍球高手。
四、爱笑的宝贝
通过以他为主一系列的表现、演示拍球技能的展示,促进了他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现在他来保育院再也不会哭了,还开心的牵着妈妈的手有说有笑的来到保育院和妈妈愉快地分手。笑着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成为了爱笑的宝贝。看着他通过自己拍球能力的展现,改变了他重复语言的啰嗦,同时他上课注意力也得到了集中,老师和小朋友都非常喜欢他。拍球给他带来了自信,同时也给他自己带来了成长的快乐。(江西省八一保育院
余小芹)
第三篇: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
幼儿教育案例及答案
一、小军是个3岁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
父母很喜欢他
可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
比如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
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妻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名却常常做不到。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试问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的这一类行为,并为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3岁个月的孩子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阶段。这时候幼儿的语言能力还很低,所以他们进行的思维总是与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行动分不开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开所接触的事物,离开动作就没有了思维,所以称之为直觉行动性思维。如孩子画画时,他不可能先想好要画什么,而是拿起笔就画,画出来像什么他就说是什么。也就象案例中描述的“玩插塑时
让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
插出什么样
就说插的是什么”小的家长很关注孩子的发展,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这些做的很好,值得肯定!但要清楚:思维要借助于词来实现,与语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此时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培养,通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平时父母要多教、多和孩子说话,说话时大人要使用正规的语言,要丰富孩子的词汇,多提供一些概括性的词汇,如动物、家俱、交通工具等,多讲故事。游戏是孩子喜欢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父母可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给孩子讲解一些有比较性,概括性的概念,如大、小,多、少,上、下,也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找出相同的东西,借以培养孩子善于区别事物不同点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即去帮助解决,而要留点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例如东西拿不到怎么办?皮球滚到哪里去呢?培养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一些玩具给孩子,如积木、拼图、组装玩具等,让他自己摆弄玩具,可以使他在玩中去认识一些事物之间的联系,积累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提高小思维水平的重要基础。一天,是中的生日,她带来了各色糖果与同伴们一起分享生日的快乐。在离园前,我班为月月举行了一个小小的生日
会,大家唱生日歌、道生日祝福,月月也将糖果逐一分发给每一位小朋友。当家长来接孩子回家的时候,孩子们纷纷举着糖果欣喜地说:“这是过生日,发给我的糖。”还有的孩子走出教室门就急忙拆开圆圆的糖果送进嘴里,边吃边奔跑下楼。过了一会儿,果果的爷爷带着果果匆忙走进教室,爷爷说:“老师,刚刚发生非常吓人的事情,果果在玩滑梯的时候,一下子脸通红,甚至快要发黑了,我想会不会给糖噎着了,我立即叫他弯腰,拍他的背,让他把嘴里的糖吐出来,后来咳时候终于把糖吐出来了。”当时,听着就感觉一阵后怕,要是万一象“果冻事件”似的,圆圆的糖果导致幼儿窒息,这是多可怕的事情,连忙询问果果:“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哪里不舒服?”果果似乎也被刚才的情景吓愣了,摇摇头说:“没有。”又接着说:“以后吃东西的时候要告诉大人,而且要坐定了吃,吃完了再玩。”并嘱咐家长要回家注意观察,幼儿身体是否有不适的现象,有的话要立即上医院进行检查。解析
“孩子生日”原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却因糖果发生了不愉快,甚至导致幼儿生命危险,再次给教师敲响了警钟,不能忽视幼儿的安全教育,对教师以后的工作也是一个提醒和督促。幼儿园中,除了幼儿带来食品与大家分享,而且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给幼儿发一些糖果作为奖励,会非常留意提醒幼儿将糖果带回家吃。孩子们拿着糖果走出教室门与家长一起回家时,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要吃糖果,经常是边吃边在幼儿园中玩耍,家长则会让孩子自由地在园所里奔跑、游戏,家长们则远远地站在一旁,或是俩俩聊天,或是坐在花坛边休息,这时就是发生危险的隐患。孩子发生意外事故,这是作为家长、幼儿园、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然而,有时这也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孩子尚处在幼儿期,身体机能发展不完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面对突发状况不知如何应对和防范,因而易受到伤害。同时,这一现象有时又是可以预防,甚至是可以避免的。一方面,教师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协助幼儿园做好幼儿的安全工作;请家长不要带圆形的硬糖等食品来幼儿园分发,离园时,教师向家长告知分发食品的情况,以便家长加强观察及提醒,家长接好幼儿要关注幼儿的活动安全。第二方面,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培
养,例如,用一些事例、故事,让幼儿讨论,如何避免危险?让幼儿知道在饮食中,要坐定吃、不奔跑、吃完后再玩。第三方面,教师要掌握一些幼儿急症的方法,如遇到幼儿气道阻塞,可使用背部敲击法、腹部推压法,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处理,减少对幼儿的伤害。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解析
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2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
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所以教育目标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成年人画一个菱形图案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困难的,即使3岁孩子照葫芦画瓢,要临摹一张菱形图样也是很困难的。这就是说,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年龄特征和规律的,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教育目标如果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不符合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就不可能变成现实。因此,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4一味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损伤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
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星期一,老师埋怨地说:
“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老师颇有同感地说:
“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老师接着说:
“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解析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
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这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案例中的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伙伴关系,否定了幼儿教师、家长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其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比如,要熟记每个幼儿名字,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作出积极反应;说话的语速和语调要恰当,最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明确,容易被幼儿接受;说话的态度要友善,比如:
“我很喜欢听到你的描
第四篇: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建议
幼儿社会退缩的家庭干预
德州市德城区区直机关幼儿园
于景军
案例:
乐乐(化名)
女孩儿,5岁半,幼儿园大班
乐乐在幼儿园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角落里画画,很少和小朋友们说话、玩游戏,更很少主动参与教师的教育活动,偶尔与伙伴们的交流也是通过抢夺图书、玩具的形式完成的;在家里乐乐很少和爸爸妈妈说起幼儿园的事,极少与爸爸谈心,有时会和妈妈说说话,但时间一般不长,看电视和画画几乎成了她生活的全部。爸爸妈妈一直很苦恼,不知道如何在家庭教育方面给予有效的引导和干预。分析:
乐乐小朋友的个案很有代表性,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认为乐乐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所以才会表现的沉默寡言,或许我们也会将问题严重
化,认为乐乐是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所以才会表现出不合群和自我封闭。其实上面的两种假设都不具备有说服力依据,乐乐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一种社会退缩现象。理论:
一般认为儿童的社会退缩是社会情境下或在同伴环境下,儿童独自游戏或独处的行为。它不同于儿童的行为抑制和害羞,更不同于具有严重的心理障碍的孤独症。社会退缩有三个亚型:安静孤独、沉默寡言和活跃孤独。家庭教育建议:
乐乐表现出来的应该属于安静孤独型的社会退缩,对于幼儿社会退缩的干预一方面要通过幼儿园或学校里的老师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措施完成,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环节父母也应该给予有效的引导和干预,建议如下:
1、父母应该打开心扉主动与孩子谈心,并以身示范加强夫妻间的沟通交流,切实让孩子感到家是自己情感最好的归宿。
2、父母多与亲人、朋友在家聚会谈心,努力创造一种活跃和谐的交际氛围,不仅可以使亲友关系更加融洽,更是对孩子改变独处行为的最有利引导。
3、主动与孩子分享家庭生活中的一切责任、荣誉、悲伤和喜悦,包括家务;不在孩子面前争吵,不给孩子增加焦虑感。
4、从孩子的爱好或特长入手,引导孩子关注更多自身以外的人或事物,不要给孩子传递任何以自我为中心的信息或暗示。
5、不要把孩子的消极认定为懒惰,注意平时跟孩子谈话时的语调、语气,因为社会退缩的孩子往往更敏感。
6、逐步地、有意识地让他们多接触外界环境,通过郊游活动和增加户外活动等方式开阔视野,鼓励其具有合作意识并具备新奇感和探索性行为的建立,并给与及时表扬和赞美。结语:
幼儿的社会退缩现象由于类型各异,程度不同,并没有一种完全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能够彻底消除,我们只能通过家园(家校)共同努力,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干预手段,让退缩现象逐步缓解并最终消除。
第五篇: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
一、小军是个3岁6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
父母很喜欢他
可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军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
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妻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名却常常做不到。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试问小军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军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军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分析:3岁6个月的孩子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阶段。这时候幼儿的语言能力还很低,所以他们进行的思维总是与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行动分不开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开所接触的事物,离开动作就没有了思维,所以称之为直觉行动性思维。如孩子画画时,他不可能先想好要画什么,而是拿起笔就画,画出来像什么他就说是什么。也就象案例中描述的“玩插塑时
让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
插出什么样
就说插的是什么”。小军的家长很关注孩子的发展,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这些做的很好,值得肯定!但要清楚:思维要借助于词来实现,与语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此时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培养,通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平时父母要多教、多和孩子说话,说话时大人要使用正规的语言,要丰富孩子的词汇,多提供一些概括性的词汇,如动物、家俱、交通工具等,多讲故事。游戏是孩子喜欢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父母可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给孩子讲解一些有比较性,概括性的概念,如大、小,多、少,上、下,也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找出相同的东西,借以培养孩子善于区别事物不同点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即去帮助解决,而要留点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例如东西拿不到怎么办皮球滚到哪里去呢培养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一些玩具给孩子,如积木、拼图、组装玩具等,让他自己摆弄玩具,可以使他在玩中去认识一些事物之间的联系,积累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提高小军思维水平的重要基础。
二、一天,是中三班幼儿巧巧的生日,她带来了各色糖果与同伴们一起分享生日的快乐。在离园前,我班为月月举行了一个小小的生日会,大家唱生日歌、道生日祝福,月月也将糖果逐一分发给每一位小朋友。当家长来接孩子回家的时候,孩子们纷纷举着糖果欣喜地说:“这是巧巧过生日,发给我的糖。”还有的孩子走出教室门就急忙拆开圆圆的糖果送进嘴里,边吃边奔跑下楼。过了一会儿,果果的爷爷带着果果匆忙走进教室,爷爷说:“老师,刚刚发生非常吓人的事情,果果在玩滑梯的时候,一下子脸通红,甚至快要发黑了,我想会不会给糖噎着了,我立即叫他弯腰,拍他的背,让他把嘴里的糖吐出来,后来咳时候终于把糖吐出来了。”当时,我听着就感觉一阵后怕,要是万一象“果冻事件”似的,圆圆的糖果导致幼儿窒息,这是多可怕的事情,我连忙询问果果:“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哪里不舒服?”果果似乎也被刚才的情景吓愣了,摇摇头说:“没有。”我又接着说:“以后吃东西的时候要告诉大人,而且要坐定了吃,吃完了再玩。”并嘱咐家长要回家注意观察,幼儿身体是否有不适的现象,有的话要立即上医院进行检查。请从幼儿园安全的角度对此案例进行分析,并对幼儿园管理提出建议。解析:
“孩子生日”原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却因糖果发生了不愉快,甚至导致幼儿生命危险,再次给教师敲响了警钟,不能忽视幼儿的安全教育,对教师以后的工作也是一个提醒和督促。幼儿园中,除了幼儿带来食品与大家分享,而且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给幼儿发一些糖果作为奖励,会非常留意提醒幼儿将糖果带回家吃。孩子们拿着糖果走出教室门与家长一起回家时,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要吃糖果,经常是边吃边在幼儿园中玩耍,家长则会让孩子自由地在园所里奔跑、游戏,家长们则远远地站在一旁,或是俩俩聊天,或是坐在花坛边休息,这时就是发生危险的隐患。孩子发生意外事故,这是作为家长、幼儿园、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然而,有时这也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孩子尚处在幼儿期,身体机能发展不完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面对突发状况不知如何应对和防范,因而易受到伤害。同时,这一现象有时又是可以预防,甚至是可以避免的。一方面,教师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协助幼儿园做好幼儿的安全工作;请家长不要带圆形的硬糖等食品来幼儿园分发,离园时,教师向家长告知分发食品的情况,以便家长加强观察及提醒,家长接好幼儿要关注幼儿的活动安全。第二方面,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例如,用一些事例、故事,让幼儿讨论,如何避免危险?让幼儿知道在饮食中,要坐定吃、不奔跑、吃完后再玩。第三方面,教师要掌握一些幼儿急症的方法,如遇到幼儿气道阻塞,可使用背部敲击法、腹部推压法,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处理,减少对幼儿的伤害。
三、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解析
: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2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3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所以教育目标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成年人画一个菱形图案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困难的,即使
3岁孩子照葫芦画瓢,要临摹一张菱形图样也是很困难的。这就是说,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年龄特征和规律的,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教育目标如果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不符合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就不可能变成现实。因此,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4一味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损伤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
四、星期一,李老师埋怨地说:
“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王老师颇有同感地说:
“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李老师接着说:
“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解析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
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
园、了解幼儿教育。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这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案例中的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伙伴关系,否定了幼儿教师、家长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其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五、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比如,要熟记每个幼儿名字,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作出积极反应;说话的语速和语调要恰当,最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明确,容易被幼儿接受;说话的态度要友善,比如:
“我很喜欢听到你的描述,相信每位小朋友都会喜欢。”“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作出积极反馈。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能灵活运用其交流技能、有的老师则因为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而苦恼。请你从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谈谈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分析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实现与幼儿的有效沟通,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以及观察力、沟通力、组织小组活动、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的能力等。其中,沟通能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主要有两个方面,非言语沟通与言语沟通。1非
言语沟通包括教师通过微笑、点头、抚摸、蹲下与幼儿交流等。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消除紧张、感到温暖、安全。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对幼儿的情感和感受可以获得真实的体验。2言语沟通是指教师和幼儿直接交谈。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和幼儿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机智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地、民主地交流,并且是面向全体幼儿,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除教师要与幼儿平等交流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能:
①引发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吸引过来。比如:
“你能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吗”②倾听的技能。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受到尊重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利用目光接触是比较好的积极反馈方式。③扩展谈话和结束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学会用幼儿理解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谈话持续下去。同时,也要在适当时候结束谈话,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比如:
“老师还有点事情要去做,咱们下一次再好好谈谈好吗”④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内容、方式进行沟通,多鼓励、多倾听,有效刺激幼儿交谈。比如:“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
六、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
“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七、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耐基。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分析: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
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
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八、一天中午,我打扫完卫生,站在红花园地前看我班小朋友的贴画的情况,无意间发现我班张雨馨小朋友的贴画很特别,一张大大的贴画被撕成了“四张小贴画”贴在上面,于是我把这一发现悄悄地告诉了班里的赵老师和王老师。我们三个商量,暂且不声张,看下午雨馨怎么说,(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这一学期开始,我们规定每得10个小贴画可换一面小红旗,5面小红旗换一个奖品,雨馨加上
“一撕为四”的贴画数正好是
9张)。果不出我们所料,雨馨一下课,就拿着新发的小贴画,非常兴奋得说:“老师,我的贴画已经10个了,该换小红旗了。”这时王老师走过来说:“好,我来看看。”还没等王老师说完,站在我跟前的苏琪娟小朋友大声喊:“马老师,张雨馨把一张大贴画撕成了四半,当四张贴画用。”苏琪娟的话立刻引来了一些围观的小朋友,大家一起把目光投向了雨馨,再看雨馨“哇”的一声哭了,大家开始议论纷纷。如果您是这位教师您会如何处理这件事?请结合幼儿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分析: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个性化逐步凸现出来,幼儿的自我意识也愈来愈强。幼儿会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经常引导幼儿分析事物,逐步学会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理其因果关系,推理出因为某件事情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教师关注的应是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意在引导幼儿掌握合适的获得途径、解决问题的方式,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通过讨论,幼儿自己明白了作弊是不对的,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而且,有些结论来自幼儿自己的思考,以及幼儿集体的智慧,所以对幼儿更有说服力,认识也更深刻。换个角度看,其实,幼儿争强好胜不一定全是坏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幼儿只知道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其个性发展都是不利的。争强好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竞争者和被竞争者调节自己的行为,获得有益的经验。不择手段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师的批评,认识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时,就会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教师在调解过程中注意教给幼儿运用正确的方式来获得成功,引导幼儿明白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让大家信服与支持。
九、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不同的区域开始玩游戏,我发现创想区一个人也没有。于是,我说:“创想区谁愿意去玩啊?”可是没有人理睬。也许是幼儿光顾着玩游戏没有听见吧,于是我耐心地提高了嗓门:“今天
谁愿意去玩纸箱啊?”这时,孔妍举手说:“我去吧。”后来有几个幼儿也陆续的响应了,要去创想区玩。创想区“纸箱加工厂”的游戏开始了,从窗口望去,孔妍等几名幼儿都在玩,可是一会儿游戏就结束了。见此情况我就从头到尾把整个游戏的过程和玩法讲给了她们听,并给她们几个人分配了不同的角色,在我的辅导下创想区里的“纸箱加工厂”总算顺利的开展起来了。在区域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现创想区里乱成一团,跑过去一看,正在玩开“小汽车”的游戏呢。看到我来又赶紧玩起了纸箱,嘴里却不停的说一点都不好玩。请根据孩子的反应对这位教师的游戏区设置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分析
:区域活动本身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可今天创想区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是老师介入,和幼儿商讨后幼儿才去游戏的。根据孩子的反应我做了以下的原因分析:
(一)投放的材料的问题
1、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兴趣已经不高了,没有及时的调整材料,材料也比较单一。
2、投放材料时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
(二)教师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对策:
(一)对材料重新进行调整
1、材料太单一,而且没有层次性,要进行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目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
2、针对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改进或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在活动当中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注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启发性的活动材料,从而解放幼儿的头脑和手脚,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使幼儿充分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
(三)指导到得当、适时,有针对性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发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去讲述他们的需求、困难等
等。要仔细的倾听幼儿的“秘密”,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想、看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推进幼儿游戏。
十、妈妈在家里给
5岁的小华制订了严格的作息制度:每天晚上
8时准时睡觉,早上
7时必须起床。刚开始,小华能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可是每晚当小华睡觉的时候,客厅里还隐隐约约传来爸爸妈妈看电视的声音;有好多次小华早上近8时醒来时,妈妈还在睡懒觉??请您分析这位家长的做法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分析:孩子最初的规则意识,往往来自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如果成人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去遵守规则,而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家庭教育中规则的设立必然会失去意义。在给孩子设立规则的同时,家长必须考虑自己能否做到。上述案例中的家长在给孩子进行规则教育时陷入了困境:要求孩子按时睡觉、起床,自己却看电视、睡懒觉。家长自己都做不到,怎么还有资格去要求孩子做到?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设立规则时言行不一致:即在要求孩子时,总是“依法行事”;而要求自己时,却敷衍了事。这样的家长即使硬给孩子设立了规则,也只会事倍功半,而且严重时还会使家长失去权威。
十一、明明的妈妈在为
4岁的明明设立规则时,经常变换方法。有时候喊明明吃饭,明明不听,妈妈便用物质诱导:“乖宝宝,快来吃饭,吃饱了妈妈给你买变形金刚。”这下,明明高高兴兴地去吃饭了。
篇四: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大全
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汇总
【篇一】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汇总
三个大班小朋友在大型玩具上滑滑梯,一个要从上面滑下来,其中一个非要从下面往上爬,另一个在滑梯下面拽往上爬的小朋友……远远看着这一状况的我来不及制止,就见上面的小朋友在滑梯的惯性中滑了下来,脚踹在了往上爬的小伙伴的脸上,细嫩的小脸上沁出血丝来……
大班的老师恰巧过来了,看到这一情景,便大声责骂“肇事者”:“涛涛,我就明白你最调皮,看你做的好事。”孩子吓得不敢说话。老师生气地拉着受伤的晓雨去了保健室,几分钟后,老师把三人叫到一边继续未完成的“教育”,“你们说说,刚才是怎样回事?”三个人都低着头,涛涛嗫嚅着把事情说了个大概,老师叹了口气,对涛涛说:“你看看,你都把人家踢成这样了。他爸爸妈妈看见了多心疼啊!你想想,要是你被别的小朋友弄成这样,你爸爸妈妈是不是很心疼啊?”涛涛低着头说:“是。”老师说:“这就对了。快对晓雨说‘对不起’。”涛涛绞着手,不说话。老师又要求说:“快向晓雨道歉,说‘对不起’!”涛涛停顿了几分钟后,才不情愿地抬起头对晓雨说:“对不起。”晓雨回答说:“没关系。”老师看到自己的要求被执行了,就温和地对涛涛说:“以后不许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听见了吗?”涛涛点点头。“好了,去玩吧!”
问题分析:
这位教师对问题的解决是围绕被攻击幼儿的受伤程度进行的,使攻击的幼儿认识到打人是错误的,然后让他透过道歉来弥补过错,取得对方的谅解。事情到此为止,没有再深入下去。
我认为教师调解就应一步一步地引导双方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当事的幼儿有没有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对错呢?涛涛的道歉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是无意的,而且认
为是晓雨错在先。事实上从滑梯下面往上爬本身就是危险的,老师也就应禁止过,错误的造成是可预见的,既然出现这样的状况,老师就应就事论事,了解问题的实质,一分为二来处理,换言之,难道谁受伤谁就没错吗?同时,老师还能够就此事件对全班幼儿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以此为鉴,以绝后患。
【篇二】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汇总
立刻就要进行群众教学活动了,孩子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老师开始讲述这天教学活动的主要资料。明明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没在仔细听,他正用手撩旁边可儿的.小辫子。可儿皱了皱眉,将自己的小椅子往旁边挪了挪,明明想将可儿的椅子向自己这边拉近一点,于是两个孩子开始拉拉扯扯起来,发出了一些声音。老师向他们这边瞟了几眼,有点不高兴但没有说什么,这时可儿突然叫了起来:“老师,你看明明。”老师最后大声地对明明说道:“明明,你给我坐好,再不听话,就让你出去!”本来和可儿僵持着的明明被老师的呵斥镇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体,瞪大眼睛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出内疚的表情。可儿之后又说道:“他刚才使劲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许说了,你们以后听好了,从这天开始谁都不许惹明明,谁去惹他我就找谁,听见没有?”老师厉声说完这些话后严肃地看着全班的孩子。对于老师的命令,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听到了。”明明使劲地绞着自己的手指,有些难过的样貌,但随着老师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一副满不在乎的样貌,东张西望,不明白在想什么。
分析:
一、教师教育方式产生的消极后果
首先,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添新的问题。教师想透过孤立的方式迫使明明“改邪归正”,不再违反纪律,但是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反而对明明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明明在自己善意的行为受到同伴的误解并遭到拒绝之后产生了破坏性的行为。
其次,教师在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不妥之后,想立即改变这种孤立教育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原因在于:
其一,年龄越小的孩子向师性越强,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大班孩子的道德认知还处于他律阶段,教师作为孩子眼中的,她的话尤其是命令性的语言对孩子的话就是决定事物的标准。教师经常当众批评明明,甚至动员其他孩子“不要理明明”的命令,很快被孩子理解并坚决地执行。
其二,明明给同伴的坏印象部分是由于他自己调皮经常受批评造成的,教师孤立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即使是明明善意的动机和行为也会被其他孩子误解并拒绝,应对同伴不分原因的排斥明明显然受到了必须程度的挫折,在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状况下,他采取了消极的行为方式予以反击。这种状况造成的结果是一种恶性循环,即明明的负面行为反应越多使其他孩子越加肯定了他是个捣乱的坏孩子,也会越加排斥他,同时强化他们从教师那里获得的对明明的消极态度。
最后,孤立的教育方式使明明被迫陷入与同伴交往的困境(如场景三中反映的情形),教师没有利用群众力量中用心的因素,而是恰恰相反,她让其他孩子孤立明明,不仅仅不帮忙他反而不去理睬他,教师的这种做法无形中在明明和其他孩子之间竖起了一道屏障,而学前期幼儿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认知、交往技能、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好处,如果明明始终被同伴这样孤立,将会失去更多的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这对明明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另外,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日常生活的调节器,会让人情绪舒畅地从事各种活动,明明与同伴这种敌对的状态不改变的话也会干扰他正常的探索活动,降低他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
二、解决方式
1.教师首先要清楚明明的特点
从明明的日常表现能够看出,他是一个调皮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新鲜事物好奇心比较强,自控潜力比较弱,缺乏耐心的孩子,此外,他想和同伴交往却不明白该怎样样被同伴接纳。从明明园外背景来看,他是从其他幼儿园转过来的,并且据笔者的了解,明明的父母为孩子转园的目的是觉得他原先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不太好,孩子过于自由散漫,学到的东西也比较少,此刻明明所在幼儿园里受到的约束比以前要多也要严格;另一方面,明明转园之后很快升入大班,由于大班与小学的紧密衔接,教师会在平时的要求中思考到孩子对小学环境的适应问题,为孩子顺利地入小学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群众教学的时间加长,会提出一些与小学教学要求相接近的要求,所有的这些对明明来说,都要去适应。
2.帮忙明明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宜的秩序感
(1)教师一方面要多关注明明的举动,同时对于明明不正确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明确地告诉他错在哪里,就应怎样做。教师此时不适合说一些反话或是隐语,因为年幼的孩子有时并不清楚教师话中暗含的意思,所以对孩子要说大白话,尤其是对明明来说,他对新环境的熟悉程度还不够,对新班级一些具体要求还没有清楚的意识,并且相比他以前所在的班级环境,此刻班级的要求要严,这样对他来说适应就更需要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还能够在同伴中给明明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鼓励他向班上的好孩子学习,实际上是把抽象的要求具体化。
(2)对于明明时常因为好奇心而违反了纪律.一方面不妨告诉他,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不能够做其他的事情;另一方面答应明明,等老师上完课之后,能够和其他的小朋友一齐玩这个玩具,但是前提是他务必要认真听讲。在那里笔者想提及的是,玩具是给孩子玩的,只是作为纯粹的装饰品就失去它对儿童的好处了。
(3)教师要有耐心,明明的特点使得他适应新环境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对明明违规要不厌其烦,反复提醒,不能因为急躁而时常出言不慎。
(4)对于孤立的教育方式已经产生的消极后果,即明明在同伴中的不良形象,一方面教师要有勇气寻找适宜的机会,当着全班孩子的面承认自己的错误,能够向孩子解释是自己太生气才会这么说,这样说是不对的,我们不就应不理睬明明,就应想办法帮忙他才对。
这种做法一方面能够减少明明在同伴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同时,让孩子学会去关心别人。
(5)教师要善于将群众力量用到用心的方面,能够鼓励孩子们帮忙明明取得进步,让大家一齐监督明明,在明明取得进步时为他鼓掌加油,在他犯错误时指出错误之处,并帮忙他改正。让明明体会到群众的温暖、同伴的友爱,逐渐被新群众所同化。
【篇三】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汇总
案例二:宁宁小朋友带来了可比克饼干,饼干盒里是一个包装精美的金属圆筒,宁宁吃完饼干后把圆筒放入了书包,但是在进行过户外游戏后,圆筒却不翼而飞了。当我问起圆筒跑到谁的书包里去了,千万抓好啊,要不然,圆筒还会往外跑的,见刘文琪小朋友神色有异,原先圆筒被她拿去了。
案例三:园内安排有一顿间餐,每次孩子们都会带来不少好吃的。带孩子们如厕时,活动室内有几个孩子没去,间餐时孩子们都纷纷说:老师,我的蛋黄派不见了;我的巧克力不见了;我的火腿不见了。想必是让那几个孩子拿去了,可这又如何去找呢、以上三个案例均是在幼儿园里小朋友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如果这样的行为发生在成人身上就是名副其实的偷窃,可当这些事情发生在四五岁的孩子身上时,我们能说他是偷吗当然不能,非但不能说,还要慎之又慎地处理。
深究孩子出现上述行为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孩子年龄小,“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概念尚未构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玩,好奇心强,见到新奇的、喜欢的东西总是爱不释手。加上孩子们的思维总被想象所左右,不能够清楚地区分“自己的”和“别人的”这两种概念,一不留意就会把别人的东西藏起来据为己有。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这种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案例二就是这种状况。包装精美的金属圆筒十分好玩,琪琪小朋友个性喜欢,因此便把它放入自己的书包里,并没有任何
别的复杂动机。在见到刘文琪的神色有些慌张后,我就和她讲道理:“琪琪,宁宁丢了东西多着急呀!圆筒是宁宁的,你要是喜欢,就让妈妈去买,好吗要是你喜欢的东西也丢了是不是也着急呀你帮他把圆筒送回家吧。”透过一番讲道理,孩子也逐渐明白了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道理,并把圆筒送还了回去。
二、孩子的合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只好拿别人的。
这种状况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同时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也十分重要。
案例一中,鑫鑫小朋友刚刚上幼儿园,妈妈还未曾给他买彩笔、铅笔和本子,自己没有而别的小朋友有,而别人的正是自己想得到的。别人能够写字、画画、涂色,自己却不能,孩子必须会想“那要是我的该多好”,所以把想要的东西统统放人自己的书包,愿望最后得到满足了。在与鑫鑫的妈妈交谈后,他也有了自己的彩笔、铅笔,这种现象就再也没有发生过。
三、家长迁就、娇惯孩子,使孩子任性自私不合作,对别人的东西想要就要、想拿就拿这类状况十分严重,案例三就属于这一种。
此刻每个孩子都生长在蜜罐里,是家中的小太阳,处于中心位置。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不论合理不合理都会盲目满足,致使孩子习惯了想要什么便来什么的生活,养成了自私任性、心中没有他人的不良习性。别人的东西我此刻没有,但我想要就拿了;别人带了好吃的我想吃,于是就给吃了;他的玩具好玩我喜欢,就放进自己的书包里带回家了。这就属于一种十分霸道的行为了,这与孩子在家中处于中心地位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因此我们务必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请家长不要一味地迁就、迎合孩子。俗话说“惯子如杀子”,这样下去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
针对“小朋友拿别人东西”的行为,认真地总结出原因,然后对症处理,想必一切就会迎刃而解了。但在处理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处理方法
(一)因事而异
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事情发生了先要看严重程度如何,能自己处理的尽量自己处理,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要事事都与家长沟通,因为孩子在园有了问题尤其是像这种事情,家长总是有些避讳。
(二)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每个家长的文化层次、素质水平也不尽相同,一旦出现问题时必须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方法。对素质高、明事理的家长,能够开门见山地说,并一齐讨论处理办法;对文化层次低、态度强直的家长,能够委婉地讲明事情,并以商量的口气征求他们的意见。
二、家长的处理态度
(一)透过教育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麻烦,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偷”这个字眼,帮忙孩子建立‘‘自己的”和“别人的”这两种不同的概念。
(二)不能大发雷霆,夸大严重性,给孩子心中留下阴影,带来心理压力。
(三)不能不管不问,听之任之,助长其不良行为。孩子小时候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长大后很容易铸成大错。
(四)不能碍于面子,漠然处之,使孩子认识不到自己已经做错事了,子不教父之过,长大后再出现问题则追悔莫及。
“老师,××拿我的东西了。”这样一句看似很平常的话,其实里面隐藏着很大的学问,不可忽视。作为老师,要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孩子的行为,用专业的理论研究孩子的心理,春风化雨般地化解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种种问题.润物无声地帮忙孩子逐渐树立正确的观念,力求让孩子健康快乐、用心向上地成长。
清明放假安全教育校长发言稿
清明放假安全教育校长发言稿
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又到清明防火时
春意盎然,春光明媚,美好的四月即将来到了我们身边。下周星期三又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期间,按照中国传统的习俗要出外郊游、踏青,还要上坟祭祖,祭拜逝去的亲人。但由于传统的祭拜活动中都有在野外烧纸钱、焚香、燃放鞭炮等活动,因此每年的清明节也是各地森林火灾多发的时期。森林是地球美丽的外衣,森林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等方面有着重大作用。而火灾是森林的大敌,正如俗话所说:一点星星火,可毁百年林。一场森林大火,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培养起来的森林全部毁灭。绝大多数火灾都是人为引起的,而清明节期间的祭奠活动中防火措施不严或疏于防火,发生火灾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例则是最多的.。因此,清明节期间,注意防火特别重要。那么,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可以向家长宣传森林防火法律和知识,告诉家长因为个人原因引起森林火灾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
2、严格控制火源。不带火柴、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的用品进入山林,更不能在森林里进行焚烧荒草、用火野炊等活动。
3、劝导家长在清明扫墓时必须遵守森林防火规定,严禁在上坟时焚烧香纸、燃放烟花爆竹,提倡文明扫墓,用摆放一束鲜花的方法寄托哀思。
4、一旦发现森林火灾,我们未成年人不能进入山林参与扑火,应迅速远离火场,并拨打110或119报警。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时刻警绷安全防火弦,倡导文明新风,共同保护绿色,保护森林,关爱生命,让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闪亮绿色,让地球的每一座高山都长满树木。让我们共同享受这美好的春天。
谢谢大家!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快来临了,今年的清明节放假时间为4月4日至6日。清明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但这段时间也是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大家一同关注,高度重视,为此,我们结合实际向全校师生提出以下注意要点:
一、要注意交通安全:注意遵守相关交通法规。乘车注意乘车安全,不要乘坐三无车辆,特别要提醒家长不能酒后驾车;步行要牢记“一停、二看、三通过”,注意行路文明,牢记“人让车,让出一份文明。”
二、要注意发生紧急情况时自护自救工作:如遇交通事故时、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要及时报警,如遇歹徒时,牢记拨打110或家长的电话,并利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与歹徒周旋,找机会向大人求救,确保自己尽快脱离险境。
三、要注意做好传染疾病的预防工作,如流感、麻疹、流脑、肝炎,如发现自己发热、咳嗽、咽痛、出红疹等症状,体温超过38度,要请家长尽快带往医院就医,就医后充分休息,等康复后再返校学习。若被确诊为传染病病例,要及时告之班主任老师。
四、加强室内通风,做好居室消毒(如拨洒消毒液或食醋等);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等,做好保暖预防工作,加强体育锻炼,配备必要预防药物。
五、关于清明节祭祀活动及森林防火的几点要求:
1、请广大学生尽可能同家长一道参加清明节祭祀祖先活动。清明节祭祀不是一种迷信活动,而是家人对已经逝去祖先的怀念,缅怀他们对后人、家庭及社会所做的贡献,激励后辈向他们学习,努力去做好更多有意义的事。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活动,值得我们提倡、参与、弘扬!
2、同学们可利用这次清明节祭祀活动,走进广阔大自然,亲切拥抱大自然,去仔细观察、用心思考、不耻下问、勇于探索,一定会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去用心感受阳光的温暖、清风拂面、溪水的歌唱、花草的芬芳,陶冶自己的情操,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最新」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最新」
防骗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著名预防犯罪专家王大伟提醒大家,犯罪分子拐骗孩子,从月份上讲,春、秋、冬季相对较高,春节前后上升明显。具体时间上,上学、放学的时间段最高发,下午5点至晚上10点高发,需格外警惕。
1、必须教会孩子的几件事
记住家庭地址、联系电话。一定要让孩子熟记家庭住址、父母工作单位的全称及电话号码,告诉孩子在迷路或被拐骗时,应找警察或拨打110,同时模拟特殊情况和孩子一起演练。
不和陌生人说话。这是英国最重要的警语之一,要告诉孩子别跟陌生人说话,并拒绝陌生人的饮料、糖果、礼物和搂抱,不跟陌生人走等,不给犯罪分子诱骗机会。
3岁学会认方位。在孩子3岁的时候,就要教会他正确认识方向。不妨学学这首歌谣:“清晨太阳升在东,夜里马勺北斗星。街道门牌要记清,会认东西南北中。”
制作护身卡,家中留底,或交幼儿园、小学班主任保管。它也叫儿童身份识别卡,由澳大利亚警察发明,包括孩子的食指指纹、DNA、彩色照片、病案记录、血型、父母的联系方式等。此外,稍大一点的孩子,特别是走夜路的女孩还可以带个尖叫警报器或者哨子,遇到坏人时就能呼救,威慑坏人。
走失时站在原地。告诉孩子一旦找不到爸妈,就站在原地不动,但不要坐下或蹲着,以免太隐蔽父母找不到。
2、发现孩子丢失怎么办?
第一招,广播。想办法找个广播站、居委会或大学等能发布广播的地方,广播时,一定要讲清楚孩子的特征,如穿什么衣服、身上有什么明显的标志(例如胎记、痣等)、父母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等。
第二招,采用“十人四追”法。一旦孩子丢失,一定不要放弃自救,可使用“十人四追”法来寻找。“十人四追法”,是指母亲必须原地不动,父亲召集10人,分粗细两层寻找。具体人员安排如下:4个人分别向东西南北4个方向在2公里以内,沿大路寻找;4个人前往附近的火车站、汽车站等寻找,范围仍是2公里以内,以免歹徒抱走小孩后逃往另一个城市;剩下两人,1人报警,1人呆在家里,以备孩子自己找回家。
第三招,报警。报警也是有技巧的.,2岁内的小孩还不太会走,失踪后很可能是被拐骗了,应马上报警;3-6岁的孩子,活动半径不会太大,如果找了半小时以上没找到,且问过幼儿园同学都没在一起的话,应及时报警;如果是小学生,最好失踪1小时再报警,并及时联系和他关系较好的同学及家长询问。
交通安全
1、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跑闹、玩耍。
2、横穿马路要走斑马线、人行天桥等,不得随意横穿。
3、不得在马路中央骑自行车。
4、遵守公共秩序,排队等车,车未停稳不得靠近车辆,上下车时不拥挤。
5、文明乘车,乘车时要系好安全带或抓牢扶手。不坐破旧车辆。
用电安全
1、要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步学会使用家用电器。
2、不要乱动、乱接电线、灯头、插座等。
3、不要在标有“高压危险”的地方玩耍。
用火安全
1、不准玩火,不得携带火种,发现火灾不得逞能上前扑火,要及时报告大人或报警。
2、家长不在家时,不准使用煤气、液化气灶具等。
3、燃放烟花爆竹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最好做到不放或在家长的指导下燃放。
饮食安全
1、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2、购买有包装的食品时,要看清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一定不要购买食用。
3、生吃瓜果要注意洗干净后才可食用,不吃腐烂、变质的瓜果。严禁吸烟、喝酒。
4、不暴饮暴食,防止消化不良。
精神安全
1、远离网吧。在家里上网要听从父母的指导,不登录、不查看不健康的网站,上网时间要有节制。
2、不要涉足营业性电子游戏室、台球厅、录像厅、卡啦OK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
3、不参加不健康的娱乐活动,不听、不信、不传、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
4、不购买、不借阅内容不健康的书刊、报纸、光碟、录像带;不看低级趣味的电影、电视。多读健康的书刊,多看乐观的节目。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
其他方面的安全
1、不要轻信陌生人,陌生人敲门不要开防盗门。
2、外出旅游或走亲访友,万一迷路不要惊慌,要呆在原地等候父母回找或及时拨打110,请求警察叔叔的帮助。
3、观看比赛、演出或电影时,排队入场,对号入座,做文明观众。比赛或演出结束时,等大多数人走后再随队而出,不可在退场高峰时向外拥挤。
4、不得接近易燃易爆物品和有腐蚀性的化学药品。
5、不偷不抢,不拉帮结伙,打架斗殴。
6、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遇到敲诈勒索、拦路抢劫及时告诉父母或打电话报警。不被陌生人的甜言蜜语所迷惑,防止被拐骗、拐卖。
教育的感言
关于教育的感言
从教多年,回首凝望,诸多感受涌上心头。曾经有过痛苦和彷徨,有过烦恼和失落,但是更多的是感动和无悔。
教育是人的教育。茫茫沙漠,找不到相同的两粒沙子。而百样米养出百样人,面对性格迥异的学生唯有用爱去感化,用情去暖化,用心去培植。才能够让学生认为老师是可以倾诉心声的朋友,是懂得欣赏自己的伯乐,是愿意与自己分享快乐的伙伴。
师生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真情。我希望自己就是那一根根火柴,可以去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智慧之火,让他们明白:自己就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只要有阳光,我就会灿烂。
我将继续这一份爱的教育,播撒爱的种子,至此我无怨无悔!
我们总是苦于无法了解学生,而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儿童文学。读孩子们喜欢读的书,你就会走进那个神奇的缤纷的世界,才有可能读懂儿童、读懂学生。其实,无论到任何时候,文学对于我们心灵的抚慰作用都是无法泯灭的,它给予我们的温馨和美感,以及善感和敏感,将会让我们一生受用。
老师为了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为了赶自己的教学进度,在需要学生花时间去读、去感悟的时候,往往“越俎代庖”,替代了学生自己的学习过程。这犹如农民在晒干菜时“节约了阳光”,而用烘干的办法一样,得到的是老得蹦掉牙的干菜而已!
一堂好课折射出的不仅是老师的学识、才智,还有他的人格和品质。
老师在学生与课文之间,应该做一个红娘。当学生对课文没有兴趣的时候,老师应当将课文中最精彩的、最有趣的、最有魅力的地
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好感,从而愿意甚至主动地阅读文本、开掘课文的内涵;当学生及时提供指导,让学生与广西深入地对话下去……如此教学老师就是学生喜欢的红娘,而不是令人讨厌的“第三者”!
简单意味着在课堂上需要我们放弃一切与学生的学习无关的东西。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必将每句话、每个句子都讲得那么透彻,留下点余地和空间反而更美!
老师应该具有一颗永远年轻的童心,只要童心不老,他就能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而要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还需要具有童眼看世界的本领、看课文的能力。这样的眼力是需要磨砺出来的。
现代信息技术再先进,也无法展现学生从语言文字描述中形成的个性化的形象。想象的,尽管是模糊的,但又是最准确的、最能憾动心灵的。与其花这么多的精力制作并不成熟的课件,还不如引领学生透过课文语言进行精神之旅。模糊的时候,学生很想看清楚些,一旦用科学的眼光让学生看得一览无余了,学习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动力。窥探语文,是保持学生学习语文欲望的极好境界。
学会有选择地放弃,追求深刻的简单。简单就是快乐,简单就是幸福。
推荐访问: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大全 案例分析 幼儿园 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