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幼儿园音乐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有哪些(6篇)

幼儿园音乐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有哪些(6篇)

时间:2023-08-05 08:5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幼儿园音乐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有哪些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复习资料(10.1月到14.7试卷,形成性考核整合)

  一、填空题:

  1.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

  、节奏。2.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创编歌词、自发咏唱。3.课程目标表述角度的转换,一方面体现着教育理论界对“教学”重心从“教”转向“学”的意志;另一方面也确实能促进这一重心在实践层面的转移。

  4.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讨论三个问题是组织要素

  、组织标准

  、组织形态。5.四类日常音色是生活环境中的音色

  、自然环境中的音色

  、动物叫声

  、机器声音。6.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7.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

  、怎么评。8.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

  、节奏型。9.我国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文化特性其实质是民族性

  、传统性

  、创作性

  、流行性

  的协调与把握。

  10.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范围有不同区域的选择

  、不同音乐种类的选择。11.表现性评价的二种评价方式是课堂情境

  、非课堂情境。12.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

  、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13.多声部歌唱的四种音乐材料类型是唱与说的二声部

  、轮唱式二声部

  、第二声部为象声词的二声部

  、段落结构变化的二声部。14.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

  、节奏鲜明

  、重拍突出

  、结构整齐。15.加登纳认为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O-l岁)前符号阶段

  、(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16.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曲式结构

  、力度、速度。

  17.要求幼儿关注的节奏型包括-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先密后疏的节奏型、紧凑与舒展的节奏型和休止符。

  18.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涉及的曲式有三段式、回旋式。

  19.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20.织体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打击乐和舞蹈中的多层次、音层厚与薄得比较以及多声部歌唱。

  21.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有两种目的,第一,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第二,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22.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3.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分别是对形式性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24.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是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25.柯达伊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

  26.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27.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经验铺垫与明确的任务意识。

  28.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而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层次、空间、重量。

  29.音乐形式的关键经验有节奏、音色

  、力度

  、旋律、结构、速度、织体、风格。30.幼儿打击乐演奏的三种主要方式是音色探究中的打击乐演奏;对歌曲与乐器中典型节奏型提炼的演奏;多声部演奏。31.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两类体系的名称是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

  以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

  32.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标准是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表现性。33.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

  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34.音乐作品的再现性

  是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35.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这就是

  自发咏唱。36.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

  双手抱拳与伸展。37.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

  动作制作

  、歌唱、演奏。

  38.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是

  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

  、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

  39.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主副歌结构

  、二段体结构、三段体结构、回旋体结构、引子与尾声。

  (以下为形成性考核中的题目整合)

  1.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b1。

  2.4-5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c2。

  3.5-6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d2。

  4.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即兴。

  5.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6.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7.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8.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表现性目标。

  9.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

  10.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

  11.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

  12.学习打击乐器音色所用的三类音乐材料是打击乐器演奏的音响材料;能用打击乐乐器模拟的生活中的声音;即兴创作打击乐作品。

  13.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故事;歌曲;用于辨别的音响。

  14.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比较优雅的进行曲、比较喧闹的进行曲。

  15.

  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声音的高与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

  16.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重与轻;渐强与渐弱。

  17.适合幼儿进行歌词创编活动的歌曲特征是每段歌词一般只含一种形象,且词句有较多重复的歌曲;喊答

  式、问答式歌曲。

  二、名词解释:

  1.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2.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3.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

  4.表现性评价:指在真实情境中,根据幼儿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而进行的评价。

  5.双圈舞:是全体围成二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

  6.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7.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8.创编歌词活动:

  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

  9.等级量表评价:

  指用数字或等级的形式来评定幼儿。

  10.意象:

  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一。

  11.音乐作品的形式性:指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12.故事性歌曲:指那些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13.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14.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指向目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15.技能: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的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16.音乐技能: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17.邀请舞: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以下为形成性考核中的题目整合)

  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2.自发咏唱:一般是指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段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歌曲,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其中有许多旋律被认为是音阶歌。当幼儿的身体不停的摇摆时,这些音阶歌的曲调就随着向上或向下进行配合。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4.直列舞:是指以两直列队形为基本队形的集体舞。

  三、简答题〔每小硕7分.共35分〕

  1.前符号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

  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感官原动性,即感知能力与艺术感知能力还没有分化、艺术品的呈现只是作为一般的刺激物,只是起到促进儿童一般感知能力发展的作用,儿童还不能把艺术品当作审美对象。

  2.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哪些?答:(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乐曲;(2)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3)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

  3.造成幼儿歌唱音调不准的可能原因是什么?答:(1}缺乏歌唱练习;(2)害羞;(3)一些幼儿的声音低沉或音色特殊,他们因为和别人的声音不一样而不敢歌唱;(4)-一些过于自信的幼儿可能又会唱得太高太响,因此可能听不到他们自己唱得和别人不一样;

  (5)只有相当少数的情况属于生理原因。

  4.指向拍感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是什么?答:特点:歌词本身要么直接指向身体动作要么充满了身体动作提示,只要把歌曲的身体动作做到位歌曲也就会唱了。

  5.简述舞曲风格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用不同的摇摆与舞步表达不同风格的舞曲;l2)能在不同的队形中跳集体舞;(3)把身体动作的节奏感迁移到打击乐演奏中去。

  6.简述幼儿歌曲学习的四个阶段。

  答:〔1〕掌握歌词阶段;(2)掌握节奏阶段;(3)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4)初具调性感阶段。

  7.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种情况?答:(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

  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8.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有哪三种形式?答:以音乐版块内容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音乐经验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包括自我、社会、自然及关系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

  9.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侧。

  答(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

  10.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答:(1)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2)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3)早期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11.歌词创编活动可能存在的两种偏差是什么?

  答:(1)使音乐活动变成语言活动;(2)在新学歌曲活动中就进入歌词创编。

  12.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是什么?

  答:(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13.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是什么?

  答: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高涨与控制;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时,无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的情绪状态是平静的。

  14.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

  答:(1)通过身体肌肉感来理解速度的各种变化,累积有关音乐速度的经验;(2)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体会速度的变化。

  15.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16.简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

  答:(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17.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

  答: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

  效果。

  18.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

  答:(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

  19.简述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出现的制作、知觉、感受三大系统分离的状况。

  答:在专业的音乐教育中缺失感受系统的参与;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缺失制作系统;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缺失知觉系统。

  20.

  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

  答:歌曲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21.

  简述音层厚薄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在歌唱与打击乐制作活动中分辨出不同的声音;(2)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意识到乐器种类的加入与退出;(3)用语言表达音层厚薄的表现性。

  22.简述音量表现性的特点。

  答::强的音量往往传达强烈的情绪情感;中等的音量可以表达温和或深沉的情绪情感;弱的音量可以传达特别安静的心情,孤独单一的情绪情感等。

  23.指出“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这句儿歌原有形象与意象。

  答:原有形象:用梳子梳头发。意象:风“梳”树的’‘头发”。

  24.简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

  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3分)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3分)25.简述器乐曲动作意象的三种方式。

  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各2分〉

  26.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各2分)27.简述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

  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28.简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再现性的挖掘步骤。

  答:(1)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

  ;(2)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

  29.简述选择主副歌歌曲的标准与学习主副歌歌曲的方式。

  答:标准:两段音乐的性质要有一定的对比性,而且比较适合用对比性的身体动作去表达。

  方式:有身体动作式(歌词包含动作动词的歌曲)、故事表演式〈讲故事、看图说话、角色扮演等〉、情境表演式(劳动情境、催眠情境、探究情境等〉、歌词朗涌式(具有节奏难度的歌曲往往采用〉等。

  30.

  简述曲式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

  :(1)在理解主副歌的前提下,分辨不同情绪或风格的两段乐曲;(2)用不同的身体动作去表现不同的段落;(3)用不同的节奏型与乐器去表现不同的段落。

  (以下为形成性考核中的题目整合)

  1.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是什么?

  答: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2.幼儿速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什么?

  答:3-4岁幼儿能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合中速、稍快、中速偏慢的音乐;儿可以辨别渐快、渐慢,并能调节身体动作去合速度;5-6岁幼儿能辨别与理解快慢的所有变换关系。

  3.简述大脑神经系统发展领域对音乐学习关键期的二种解释。

  答:(1)一种解释:神经元轴突的髓鞘化过程对儿童早期的发展非常重要,也正是神经元轴突髓鞘化是产生学习关键期的基础。(2)另一种解释:在生命的早期,许多神经元尚未被确定今后负责、控制什么,10岁之前,所有关于运动的经历和经验决定皮层上究竟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具体部位。

  4.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

  (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

  5.简述引发幼儿自发咏唱的策略。

  答:(1)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与幼儿进行喧叙调式的对话;(2)当引导幼儿创编完整曲子时,要求幼儿最起码说三件事。

  6.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四部分内容结构与三个目标纬度各是什么?

  答:四部分内容结构: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欣赏;

  三个目标维度:认知、情感与

  态度、操作技能。

  7.音乐表现性评价设计的三个步骤是什么?

  答:第一步,确定表现性任务;第二步,设计表现性任务的情境;第三步,确定评价标准。

  8.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

  答:(1)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

  (2)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基于和利用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教学成功的重要策略。但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当幼儿与教学内容的对话因已有知识不够而无法有效的进行,教师应努力激活幼儿已有的知识,为新旧知识的连通铺平道路;当幼儿与教学内容的对话因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而无法有效的进行时,教师需要在幼儿现有的水平和不可能的水平之间搭上支架,创立最近发展区,为幼儿学习新的知识扫清障碍。

  9.简述节拍音乐经验获得机制。

  答:(1)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拍子。(2)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拍子的理解。(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拍子的理解。

  10.简述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

  答:(1)一方面幼儿对声音高低的辨别需要用音与音之间大的跨度来提醒;(2)

  另一方面幼儿的歌唱却是从二度、三度开始,幼儿最容易模仿与喜欢唱的音程是二度、三度、四、五度

  11.简述句子结构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跟着教师歌唱,理解歌唱时重复句的“回声”状态;

  (2)在模仿老师歌唱句子的同时,模仿老师的发声;

  (3)通过歌唱、身体动作

  制作活动辨认重复句、喊答句。

  四、论述题:

  1.针对幼儿音乐经验,谈谈一个经验二个特征的含义。

  答:对幼儿音乐经验来说,一个经验第一个特征的含义是表现与再现性(情感),制作性〔实践)、形式性(理智)三者融合为整体,而这种整休是以音乐制作的方式出现;第二个特征的含义是这种经验以音乐形式模型的方式在头脑中留下表象,表象的形成与表达都依赖三种音乐制作方式。

  2.论述幼儿提炼乐曲节奏型可能使用的四种方法.答:(1)提炼出节拍,用打击乐演奏出来。(2)提炼出音符简化后的节奏型,即出掉附点、切分等难的音符。只留下四分、八分、二分等简单音符,并组成节奏型。(3)基本上也是提炼节拍,但在延续音上又保留了节奏。(4)完全根据重拍提炼节奏型。

  3、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

  答: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

  4、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是什么?

  1.答:(1)身体动作。身体动作的基本语汇包括两类:非移动动作和移动动作。非移动动作语汇包括:拍手、摇摆、晃动、指挥、弯曲、转身、踏步、说话、歌唱;移动动作语汇包括走、跑、跳、蹦、跃、奔腾、滑行等。非移动动作与移动动作结合可以构成大量的动作可能性。(2)实践活动。包括以下五种类型的活动:第一,意识身体各个部位的活动;第二,意识空间和时间的活动;第三,意识肌肉紧张与放松的活动;第四,意识大脑与身体协调反应的活动;第五,意识节奏长短的活动。

  5.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

  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

  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

  (4)速度:快

  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6.阐述动作意象的原则。

  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

  7论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教育性原理。

  答:音乐活动的终极目标或教育目标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能与自我、社会、自然和谐的人。与自我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与社会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合作性、亲社会性,与自然和谐的人表现为爱自然、爱生命。

  音乐活动的音乐目标与教育目标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共存关系、张力关系。教育目标是价值目标,音乐目标是规限目标,在张力结构中,教育目标与音乐目标同时实现。音乐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目标与音乐目标的和合,即同时实现。

  (以下为形成性考核中的题目整合)

  1.论述柯达伊教学法中幼儿歌唱教学的三个要点。

  答:(1)按照准确音调歌唱;

  (2)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

  (3)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

  2.论述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

  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那种劣质的音响源与音响设备阻碍了幼儿对音乐产生兴趣;

  (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幼儿感兴趣的是丰满的音响效果不是老师唱出来的几句旋律;

  (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如果教师歌唱的声音本身对幼儿缺少吸引力,那么歌唱学习使幼儿充满兴趣的愿望就

  比较难以实现。

  (4)对打击乐器的演奏,幼儿感兴趣的是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如何发出好听的声音并演奏,而不是严格地按照老师所要求的拿乐器的方式、老师所要求的节奏型去打击。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1.分析“水族馆”的曲式结构与音乐内容主题。

  答:[]‖︰

  A

  |

  B

  ︰‖]

  C

  |

  D

  |

  B’

  |▏

  abcd

  abcd

  ab

  ab

  abcdA段表示小朋友在水族馆先看见鱼儿尾巴打着圈、轻盈地游着(这样的动作在A段反复);B段表示再看见水草由高到低地飘浮;C段表示又看见波浪在翻腾或者看见一圈一圈的鱼群;

  D段表示然后看见水中的大泡泡与小泡泡的出现与消失;最后E段或B’段又是水草。

  2.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答:此曲为三段体,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写字母表示乐句:句式结构图:

  []‖︰

  A

  ︰‖]

  B

  |

  A’

  |▏

  []‖︰a

  b︰‖]a’段尾

  a

  b

  c

  ab

  a’

  尾声

  第一段a句的音响效果两音一组、一高一低,尖锐而突兀,有小鸡啄东西的感觉;b句则是由低到高音的连贯走向,有小鸡扭屁股的感觉。第二段abc三句在速度与紧张度上明显具有一句比一句强烈的递进感,似乎是这样一个过程:小鸡先稍慢同时两班轮流的动翅膀;然后中速同时动两边翅膀,最后快速同时动两边翅膀。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复。此曲的主题内容:小鸡在壳里努力地想出壳,先用喙啄壳,再用屁股顶壳,然后用翅膀敲壳,再重复用喙啄壳、用屁股顶壳,最后尾声的音区下行特征表明小鸡没有出壳,还得继续努力.3.分析“喜洋洋”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答:此曲为三段体,原曲结构为ABABA,为了符合幼儿注意时间不宜过长的特点,我们可把此曲简化为ABA’。句式结构图:

  |

  A

  []‖︰

  B

  ︰‖]

  A’

  |▏

  a

  a’

  b

  c过渡

  a

  b

  c

  d

  a

  a’

  b

  c在粮食丰收后的一个晚上,农村男女青年喜气洋洋地敲锣打鼓、跳舞欢庆。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鼓(第一段aa’两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钹(第一段b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吊钗(第一段c句);所有的女青年拿着绸带跳起了绸带舞,先是把绸带往头顶甩(第二段ab句),然后把绸带往身旁甩(第二段cd句);最后男青年又出来了(第三段重复)

  4.写出单圈舞“彩带”的动作说明,教学步骤。

  答:全体围成圈,手拉手。

  A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第17-20小节,右脚起步逆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左脚的起步。第5-8小节、第13-16小节,第21-24小节,左脚起步顺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右脚的起步。

  B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右脚起步朝圆心走四步。第5-8小节、第13-16小节,右脚起步退回圈中原位。

  教学步骤:

  1.基本舞步与手的动作的学习阶段

  这个集体舞的基本舞步是移步、朝右、朝左、朝上、朝下不断移步,在移步过程中保持身体的舒适状态与音乐状态。教师事先让每个幼儿在右手手腕上戴上花环,然后请幼儿排成纵队集体学习基本舞步。(1)先请幼儿朝戴有手腕花环的方向走八步,注意身体是侧身的,身体是朝前走而不是横着走。请幼儿练习,观察所有幼儿的身体是否是自然的、放松的。(2)请幼儿再朝不戴手腕花环的方向走八步,注意转方向前的身体调整,着重练习前面最后一拍所调整的身体动作与后面动作的衔接。观察所有的幼儿是否会做这种调整动作,从而使自己的身体放松。(3)两个方向结合起来练习。(4)改成走四步,继续观察幼儿在方向转换时的动作调整情况。(5)学习手臂上举同时向前走的动作,始终是戴有花环的这个方向的脚起步。(6)学习手臂放下的同时向后走的动作,继续强调是戴有花环的这个方向的脚起步。

  2.幼儿边做动作边配合音乐的尝试阶段

  (1)请幼儿围成一个大圈,在圈中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2)配合音乐。教师在变换动作前发出动作变换的提示。(3)观察幼儿配合音乐、保持队形、调整身体使身体舒适等方面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示范与练习。

  3.完整舞蹈的学习阶段

  完整地配合音乐,这时即使幼儿有一些问题教师也只是语言提示,让幼儿沉浸于音乐之中,不要打断幼儿的舞蹈乐趣。

  5.

  写出双圈舞“德国波尔卡”的动作说明。

  答:双圈舞是全体围成二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A段前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顺时针方向走。

  A段后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逆时针方向走。

  B段前半段:里圈左手搭前面舞伴的左肩,右手拉右边舞伴的手;外圈左手拉左边舞伴的手,右手侧平举。双圈共同朝顺时针方向走。

  B段后半段:反向与B段前半段的动作相同。

  C段:里圈拍腿两下,拍手一下,拍左右侧一下。

  站在里圈舞伴的右边,外圈左侧身

  八拍进里圈,右侧身八拍出里圈。

  6.《瑞典狂想曲》的音乐内容主题

  《瑞典狂想曲》是ABA’曲式的曲子,A段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接着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景;B段表现禾苗茁壮成长,并与同伴嬉戏、玩耍的情境;A’段又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7.分析“哑剧”的曲式结构与动作说明。

  答:曲式分析结构图,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写字母表示句子:

  答:此曲为四段体,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写字母表示乐句:句式结构图

  []‖︰A|B|C|D︰‖]B|▏

  abcdabcdabcdabcdabcd

  动作说明: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膝盖上。

  A段:费力地举起一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举起另一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抬起一只脚然后放下,费力地抬起另一只脚然后放下。

  B段:费力地举起两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抬起两只脚然后放下;费力地举起两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抬起臀部然后坐下。

  C段:费力地抬起一只脚然后放在外侧,费力地抬起另一只脚然后放在外侧;费力地把第一只脚从外侧收回,费力地把第二只脚从外侧收回。

  D段:费力地抬起左手放在右手的手背上,然后再次把左手放在膝盖;费力地抬起右手放在左手的手背上,然后再次把右手放在膝盖。

  8.根据以下音乐材料,选择某一年龄段幼儿,设计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并

  注明适合的年龄段)。

  评分标准:是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25分,第二个活动20分。活动目标8分,活动准备2分,活动过程15分(第二个活动的过程10分)具体要求:(1)每个活动方案应包含:活动名称及适合的年龄段、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部分。(2)活动目标从幼儿角度进行表述,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表述准确。(3)活动目标表述的维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能力三方面。(4)活动过程围绕活动目标展开。(5)活动准备最好包括物质准备和知识经验的准备。

篇二:幼儿园音乐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有哪些

  

  填空题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

  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音乐的句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8.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9.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

  10.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b111.4-5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c212.5-6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d213.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创编歌词与自发咏唱

  14.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即兴。

  15.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

  16.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17.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18.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

  式的样式。

  19.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表现性目标。

  20.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

  、具体活动目标。

  21.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

  22.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

  23.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

  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24.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

  经验本身铺垫。

  25.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

  垫。

  26.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7.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

  格的歌曲。

  28.学习打击乐器音色所用的三类音乐材料是打击乐器演奏的音响材料;能用打击

  乐乐器模拟的生活中的声音;即兴创作打击乐作品。

  29.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故事;歌曲;用于辨别的音响。

  30.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31.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

  32.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比较优雅的进行曲、比较喧闹的进行曲。

  33.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主副歌结构、二段体结构、三段体结构、回旋

  体结构、引子与尾声。

  34.幼儿园音乐作品的四种实用性是教育性、说教性、知识性、娱乐性。

  3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两类体系的名称是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

  音乐课程目标体系;以幼儿音乐经验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体系。

  36.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声音的高与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级进与跳进。

  37.要求幼儿关注的节奏型包括节拍、简单音符组成的节奏型、张弛不同的节奏型_。38.织体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打击乐(包括身体打击与乐器打击)、舞蹈中的多层次

  、有伴奏与无伴奏的比较以及织体厚与薄的比较、多声部歌唱。

  39.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轻与重和渐强与渐弱。

  40.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进行曲、舞曲。

  4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涉及的曲式有三段式、回旋曲式。

  42.音乐形式的关键经验有节奏、旋律、音色、速度、织体、力度、结构、风格。

  43.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

  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44.培养幼儿拍感的两个规定性,一是在歌曲中进行,二是在动作中进行。

  45.幼儿打击乐演奏的三种主要方式是音色探究中的打击乐演奏;对歌曲与乐器中

  典型节奏型的演奏;多声部演奏。

  46.柯达伊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

  47.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具有经验的铺垫与具有明确的任务意识。

  48.邀请舞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49.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标准是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表现性。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

  动

  2.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

  样式的辨别、确认。

  3.音符单一的节奏型: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4.音乐作品的再现性:是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

  、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5.音乐作品的形式性:是指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

  的音乐设计。

  6.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

  质。

  7.故事性歌曲:指那类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8.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

  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9.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

  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

  10.自发咏唱: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

  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11.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

  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12.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

  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

  1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

  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

  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14.音乐技能: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15.技能: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能力,它们本身

  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16.意象: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一。

  17.直列舞:是指以两直列队形为基本队形的集体舞。

  18.双圈舞:是全体围成两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进行的集体舞。

  19.单圈舞:是全体围成一个圈,以圈为基本队形进行的集体舞。

  20.邀请舞: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21.表现性评价:它是表现性评价目标的简称,指在真实的情境中,根据幼儿在完成

  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进行评价。

  22.档案夹评价:指根据课程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幼儿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证据

  、信息收集起来,并通过对档案夹制作过程和记录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幼儿在

  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映幼儿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取得

  的进步。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是什么?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

  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

  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2.幼儿速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什么?3-4岁幼儿能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合中速、稍快

  、中速偏慢的音乐;4-5岁的幼儿可以辨别渐快、渐慢,并能调节身体动作去合速度;5-6岁幼儿能辨别与理解快慢的所有变换关系。

  3.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有哪些?(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4.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哪些?(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

  乐曲;(2)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3)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

  5.简述大脑神经系统发展领域对音乐学习关键期的二种解释。(1)神经元轴突的髓鞘化过程对儿童早期的发展非常重要,也正是神经元轴突髓鞘化是产生学习关键

  期的基础。(2)在生命的早期,许多神经元尚未被确定今后负责、控制什么,10岁

  之前,所有关于运动的经历和经验决定皮层上究竟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具

  体部位。

  6.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是什么?(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

  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

  (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

  7.简述引发幼儿自发咏唱的策略。(1)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与幼儿进行喧叙调式

  的对话;(2)当引导幼儿创编完整曲子时,要求幼儿最起码说三件事。

  8.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种情况?(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

  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

  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9.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是什么?(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

  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

  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10.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是什么?(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11.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四部分内容结构与三个目标

  纬度各是什么?四部分内容结构: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欣赏;三个目

  标维度: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

  12.音乐表现性评价设计的三个步骤是什么?第一步,确定表现性任务;第二步,设

  计表现性任务的情境;第三步,确定评价标准。

  1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

  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

  的。

  14.器乐曲动作意象有哪三种方式?(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

  情节的动作意象。

  15.简述动作意象的原则。(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

  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

  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

  16.简述节拍音乐经验获得机制。(1)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

  知拍子。(2)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拍子的理解。(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拍子的理解。

  17.“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

  谣的节奏型与节拍。节奏型:AxAxcAxAxcAA’AxAxcAAA’AxAxcAxAxcAA’

  xAxcAxAxcAAxAxcA/节拍:AAAA’AAAA’AAAAAAAA/

  18.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

  作品的演奏。

  19.简述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一方面幼儿对声音高低的辨别需要

  用音与音之间大的跨度来提醒;另一方面幼儿的歌唱却是从二度、三度开始,幼儿

  最容易模仿与喜欢唱的音程是二度、三度、四、五度

  20.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绘声绘色

  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

  21.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

  是不再只是借助“直接知识”来理解事物、人物,而是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

  事物、人物了。

  22.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

  是什么?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

  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第三,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23.简述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出现的制作、知觉、感受三大系统分离的状况。答:在

  专业的音乐教育中缺失感受系统的参与;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缺失制作系统;在学

  前音乐教育中缺失知觉系统。

  24.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什么?答:(1)具有经验铺垫;(2)具有明确的任务意识。

  25.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答:(1)音量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一个重

  要因素;(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

  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6.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是什么?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

  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非常重要。(4)

  对打击乐器的演奏,幼儿感兴趣的是让他自己去探究如何发出好听的声音并演奏。

  27.简述音量表现性的特点。

  答:强的音量往往传达强烈的情绪情感,如欢欣鼓舞、兴高采烈、惊诧震撼、悲痛

  气氛等;中等的音量可以表达温和或深沉的情绪、情感;弱的音量可以传达特别安

  静的心情,孤独单一的情绪、情感等。

  28.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

  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

  唱。

  29.歌词创编活动可能存在的两种偏差是什么?

  答:1)使音乐活动变成语言活动;(2)在新学歌曲活动中就进入歌词创编的阶段。30.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是什么?

  答: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与用嗓音表达轻重从情绪状态的角度来说

  有很大的区别。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在表达重时由于身体动作

  的幅度比较大,所以幼儿的情绪

  会比较高涨;在表达轻时则需要在情绪上有很强的控制力。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

  时,无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的情绪状态都是平静的,外在情绪的高涨直接影响嗓音对情绪状态的表达。所以,用

  嗓音表达轻重时最好的状态是不

  要用身体动作帮忙。

  31.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

  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

  来的,并实践;

  (3)即兴创作打击乐作品.

  32.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

  答:(1)通过身体肌肉感来理解速度的各种变化,累积有关音乐速度的经验;(2)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体会速度的变化。

  33.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

  。答:(1)幼儿通过对空间的高与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与低(2)幼儿通过教

  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行与下行(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声音的高与低

  34.简述音层厚薄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在歌唱与打击乐制作活动中分辨出不同的声音;(2)在打击乐演奏活

  动中意识到乐器种类的加入与退出;(3)用语言表达音层厚薄的表现性。

  35.器乐曲动作意象有哪三种方式?

  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

  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36.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

  答: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由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实施

  过程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三个部分组成。

  四、论述题

  (每题10分,共20分)1.

  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1)音量要

  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

  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

  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

  值范畴,是我

  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

  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

  3.论述柯达伊教学法中幼儿歌唱教学的三个要点。(1)按照准确音调歌唱;(2)

  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3)

  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

  4.针对幼儿音乐经验,谈谈一个经验二个特征的含义:对幼儿音乐经验来说,一个

  经验第一个特征的含义是表现与再现性(情感)、制作性(实践)、形式性(理智)三者融合为整体,而这种整体是以音乐制作的方式出现;第二个特征的含义是这

  种经验以音乐形式模型的方式在头脑中留下表象,表象的形成与表达都依赖三种音

  乐制作方式。

  5.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

  (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

  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

  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曲、回旋曲;引子。(8)风格

  :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6.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

  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

  求儿童表现出来

  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

  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

  或公认的准则。

  7.论述幼儿提炼乐曲节奏型可能使用的四种方法。

  (1)提炼出节拍,用打击乐演奏出来。(2)提炼出音符简化后的节奏型,即出掉

  附点、切分等难的音符,只留下四分、八分、二分等简单音符,并组成节奏型。(3)基本上也是提炼节拍,但在延续音上又保留了节奏。(4)完全根据重拍提炼节奏

  型。

  8.具体描述单圈舞“彩带”的教学步骤。

  (1)基本舞步与手的动作的学习阶段;先请幼儿朝戴有手腕花环的方向走八字步,

  注意身体是侧身的,身体是朝前走而不是横着走。请幼儿练习,观察所有幼儿的身

  体是否是自然的、放松的。请幼儿再朝不戴手腕花环的方向走八字步,注意转方向前

  的身体调整,着重练习前面最后一拍所调整的身体动作与后面动作的衔接。观察所

  有幼儿是否会做这种调整动作,从而使自己的身体放松。两个方向合起来练习。改

  成走四步,继续观察幼儿在方向转换时的动作调整情况。学习手臂上举同时向前走

  的动作,始终是戴有手腕花环的这个方向的脚起步。学习手臂放下的同时向后走的动作,继续强调是戴有手腕花环的这个方向的脚起步。(2)幼儿边做动作边合音乐

  的尝试阶段;请幼儿围成一个大圈,在圈中听教师的口令做动作。配合音乐。教师

  在变换动作前发出动作变换的提示。观察幼儿配合音乐、保持队形、调整身体使身

  体舒适等方向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示范与练习。

  (3)完整舞蹈的学习阶段。完整地配合音乐,这时即使幼儿有一些问题教师也只是

  语言提示,让幼儿沉浸于音乐之中不要打断幼儿的舞蹈乐趣。

  9.柯达伊教学法中,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哪些?

  答: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

  有(1)字母谱与节奏谱;(2)手势;(3)指挥。歌唱

  教学的三个要点。(1)按照准确音调歌唱(2)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3)歌唱能

  力的发展步骤。

  10.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体态律动中的身体动作;(2)体

  态律动的实践活动。

  1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

  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

  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

  。(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

  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

  。(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

  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12.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

  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

  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

  13.表现性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有哪些?举例说明。

  答:表现性目标的制定准则是情境与任务的双纬度制定,即交代儿童需要完成的任

  务情境与具体任务。例如:“通过各种办法,这些办法可以来自家庭,幼儿园、社

  会,为长度从3厘米到90厘米的大大小小的气球充气,尤其关注那些大气球的充气方

  法。”这是典型的幼儿园表现性目标,其中“这些办法可以来自家庭、幼儿园、社

  会”是任务的情境,而“为长度3厘米到90厘米的大大小小的气球充气”是任务。又

  例如:“在自然角,通过观察,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蝌蚪的生长发育过程。”其中,“在自然角,通过观察,用绘画的方式”是任务的情境,而“记录蝌蚪的生长发育

  过程”是任务。

  14.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

  答: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纬度制定,"行为"是

  指要求儿童表现出

  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

  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

  公认的准则。例如,“儿童学会正确使用逗号”的目标表述,应该改为:“儿童将

  通过陈述来证明已掌握了五项逗号规则的知识(具体说出有哪五项规则),并能在

  逗号被删除的句子中正确插入逗号。”其中,学习逗号的使用是“内容”纬度,陈

  述五项逗号规则与在逗号被删除的句子中正确插入逗号则是“行为”纬度,即指出

  了学会逗号的使用这种表现行为的两个条件。又例如:“给儿童一篇文章,儿童在

  五分钟内不考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这也是很标准的行为目标,其中识别文章的风格是“内容”纬度,而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完成识别是

  达到识别文章的风格的具体条件。

  15.阐述动作意象的原则。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

  动作诊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

  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

  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

  16.论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教育性原理。

  答:教育性原理的考察旨在强调音乐教育本身不能独立存在,它不过是实现幼儿个

  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一个手段而已,但是,手段的僵化与不丰满必然导致最终

  目标的丧失,手段与目的之间具有共存亡的张力关系。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

  1、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答:此曲为三段体,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写字母表示

  乐句:此曲的主题内容:小

  鸡在壳里努力地想出壳,先用喙啄壳,再用屁股顶壳,然后用翅膀敲壳,再重复用

  喙啄壳、用屁股顶壳,最后尾声的音区下行特征表明小鸡没有出壳,还得继续努力

  2、分析“喜洋洋”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答:此曲为三段体,原曲结构为ABABA,为了符合幼儿注意时间不宜过长的特点,我

  们可把此曲简化为ABA’。句式结构图:主题内容:在粮食丰收后的一个晚上,农村

  男女青年喜气洋洋地敲锣打鼓、跳舞欢庆。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鼓(第一段aa’两

  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钹(第一段b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吊钗(第一段c

  句);所有的女青年拿着绸带跳起了绸带舞,先是把绸带往头顶甩(第二段ab句),然后把绸带往身旁甩(第二段cd句);最后男青年又出来了(第三段重复第一段).

  3.写出双圈舞“德国波尔卡”的动作说明。

  动作说明:A段前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顺时针方向走。A段后半段:全体幼儿拉手

  朝逆时针方向走。

  B段前半段:里圈左手搭前面舞伴的左肩,右手拉右边舞伴的手;外圈左手拉左边舞

  伴的手,右手侧平举。双圈共同朝顺时针方

  向走。B段后半段:里圈拍腿两下,拍手一下,拍左右侧一下。站在里圈舞伴的右边,外圈左侧身八拍进里圈,右侧身八拍出里圈。

  4、写出单圈舞“彩带”的动作说明。动作说明:全体围成圈,手拉手。

  A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第17-20小节,右脚起步逆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

  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调节脚步,准备左脚的起步。第5-8小节、第13-16小节,第1-24小节,左脚起步顺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调节脚

  步,准备右脚的起步。

  B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右脚起步朝圆心走四步。第5-8小节、第13-16小节,右脚起步退回圈中原位。

  5分析“哑剧”的曲式结构与动作说明。曲式分析结构图,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

  写字母表示乐句:动作说明: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膝盖上。

  (1)A段:费力地举起一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举起另一只手然后放在膝盖

  上;费力地抬起一只脚然后放下,费力地抬起另一只脚然后放下。

  (2)B段:费力地举起两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抬起两只脚然后放下;费力

  地举起两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抬起臀部然后坐下。

  (3)C段:费力地抬起一只脚放在外侧,费力地抬起另一只脚放在外侧;费力地把

  第一只脚从外侧收回,费力地把第二只脚从外侧收回。

  (4)D段:费力地抬起左手放在右手的手背上,然后再次把左手放在膝盖上;费力

  地抬起右手放在左手的手背上,然后再次把右手放在膝盖上。

  6、分析“水族馆”的曲式结构与音乐内容主题。

  分析“水族馆”的曲式结构与音乐内容主题。曲式结构:音乐内容主题:小朋友在

  水族馆先看见鱼儿尾巴打着圈、轻盈地游着;再看见水草由高到低地漂浮;又看见

  波浪在翻腾或者看见一圈一圈的鱼群;然后看见水中的大泡泡与小泡泡;最后看见

  水草。

篇三:幼儿园音乐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有哪些

  

  浅谈幼儿的音乐教育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

  1.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对教育目标理解的不深入,使得老师们偏重对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幼儿园工作规程》将美育表述为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可见二者的核心都是“感受和表现”。而在实践中,许多老师过分强调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幼儿内心的感受,她们更重视幼儿唱歌的音调是否准确、舞蹈动作是否标准、节奏乐敲击得是否整齐,因而形成了音乐活动突出技巧训练的局面。

  2.教师思想、行为的模式化,影响着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与能力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但是如果请幼儿园的孩子们用动作表现花,会发现绝大多数孩子的动作是这样的:双手托腮,头儿稍歪,两腿半弯,嘴角上扬,好象孩子们见过的都是一个品种的花,这就是模式化的产物,培养幼儿创造力并不是摒弃模仿,音乐活动中的模仿是需要的,但模仿阶段必须较快地跳过去,使幼儿进入探索期,让幼儿带着模仿中依稀记得的动作、声音,发展自己的动作、旋律及节奏。

  3.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影响幼儿个性化成长。多年来,幼儿音乐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都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再稍稍考虑一些孩子的特点来制订,发展水平不一的孩子按照一份教学计划进行活动,要唱一起唱,要跳一起跳,没有选择的余地和机会。现在看来,它忽略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不能满足所有幼儿在音乐能力发展上的需要,单一的集体教学不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二、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着忽略音乐教育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偏重学科知识性教学,注重语言、计算、外语等学科的教学,而把音乐教学简单的认为只是唱歌跳舞。即使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只注重唱歌、跳舞技能技巧教学,忽略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和充分利用身体各种感官去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更忽视了节奏感的培养;即使开展节奏教学,也只重视尖子培养和纯技巧性训练,而忽略了面向全体幼儿进行审美情趣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严重阻碍了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2.家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依认为,幼儿的第一任音乐教师是他们的母亲。家庭是幼儿最早的启蒙学校,家庭成员是幼儿最早的老师和同学。但有些家长在对待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出现很多错误和偏激行为。强压、逼迫幼儿学习音乐: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和自身条件盲目地要求孩子进行乐器的演奏学习,或是用粗暴、命令的态度对待孩子练习乐器,这样不仅学不好乐器,甚至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盲目地攀比,扼杀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多数家长都喜欢在孩子之间进行攀比,能力强的孩子赢了,会变得骄傲自满;可输的孩子会变得缺乏自信,回到家可能会再遭到父母的训斥,而这些孩子也许从此不会再学习乐器。这样的盲目攀比扼杀了孩子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对今后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心理阴影。

  3.社会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后,儿童歌曲创作数量越来越少,能够在孩子中广为传唱的儿童歌曲几乎难以寻觅。反而孩子们对流行音乐的痴迷程度令人吃惊,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成为流行歌曲的发烧友,成为天王、天后的粉丝。第一,不适宜的歌曲,可能会对幼儿的发声器官造成影响。幼儿的发声器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流行音乐节奏复杂,音域过高过低,幼儿长期学唱会使之声带变厚、张力减退、声门闭合不严、声音变粗,严重的会造成弥漫性流血、水肿、失去演唱能力甚至会失声。第二,不适宜的歌曲对幼儿心理健康有严重的影响,部分流行音乐的低俗和恶俗会导致幼儿对音乐的艺术性认识及品味降低。第三,优秀儿童歌曲的缺乏,不利于幼儿良好意识品质和乐观性格的养成,还有大部分流行音乐缺乏优秀儿童歌曲应有的教育性及指导性,误导了幼儿的价值观及审美观。

  三、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

  1.重视幼儿整体发展

  从知识技能训练转向对幼儿个性、能力、整体素质的培养。现在新课程中的音乐活动目标指向培养和塑造人的个性,才能和创造性,通过综合整体的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透过提供的音乐活动,建构丰富多元的音乐经验,让幼儿成为一个能享受音乐、自主欣赏、积极体验、感受表现音乐的快乐者。以参与求体验,以创造求发展,应该明确每个孩子都应该学习艺术,每个孩子都能够学习艺术,真正艺术教育的含义不是培养什么家,而应该是育人。在音乐活动中,作为教师心里想的首先应该是孩子,其次才是音乐,并能把每个幼儿都看成是有着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方式、速度的独特个体,教师应该充分的关注幼儿的能力,发展及学习方式有不同的水平。

  2.注重幼儿主动活动

  从教师决定一切转向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互动活动。新纲要中明确强调: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领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把幼儿的主动学习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要求我们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重新确认自身的角色定位,从权威型的发号施令者,转变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重视教育环境的创设,丰富材料的提供,使教学活动不仅建立在尊重幼儿内在的独立和主体健康的基础上,而且还为幼儿的终身着想,鼓励幼儿有自己的思考方法,独立见解,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当然必要时也有讲授或示范模仿式教学,因为音乐本身是一种表现艺术,首先要让幼儿对音乐有自己的感受。鼓励幼儿在演唱、演奏、表达中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跳、听、敲、想、弹、编、讲的活动过程中提高音乐素质,增强音乐表现的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3.强调幼儿学习过程

  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向研究幼儿的学。新课程中提倡,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幼儿学习的过程。要备教又备学,要看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是否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别差异,是否能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也就是说要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向研究幼儿的学。教师应当在观察了解幼儿年龄、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寻幼儿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努力做到为了幼儿的学而教,为了幼儿的发展而教。在幼儿学的过程中,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发展幼儿感受、理解、想象、创造等一系列的内心情感和思维能力。4.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情境教育法情景教育法指既运用了音乐又并不以音乐为主要教育内容的其

  他活动。教师有意识设置音乐情境,诱导幼儿按照特有的设计去完成任务、掌握学习内容。比如早晨可以给他们选择轻松愉悦的抒乐曲;游戏玩耍的时候配上活泼有趣的音乐;睡觉的时候放一段温柔安静的摇篮曲,使幼儿能进入甜蜜的梦乡。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美、生活美,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和音乐交上朋友,并且对音乐产生兴趣。如果仅仅靠一些专门音乐活动的有限时间,幼儿不可能有效的掌握音乐,如果音乐不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则不可能成为提高幼儿学习效益、生活质量的手段,因此,我们应该让幼儿的音乐教育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发挥。音乐游戏法。根据幼儿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好创造、好参与、好探索、好表现的年龄特点及感知音乐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方法组织音乐活动,接受音乐的熏陶。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使其思维高度集中、记忆力增强。使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真正得到艺术享受,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其审美能力。引导鼓励法。为了让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上来,教师可以在收听音乐和唱歌的同时,随着节奏在他面前挥舞手帕或彩带,也可以帮助幼儿做些有节奏的动作。另外,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耐心地启发诱导孩子。在孩子完成某个音乐活动时,教师依据表现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其继续努力,决不要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四、幼儿音乐教育的对策及措施

  1.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幼儿园中教学器材缺乏,教师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改造成为音乐器材,如在一个矿泉水瓶里放进沙子、石头之类的东西;用蛋糕盘子合在一起中间放几粒豆子等等,把这些东西按节奏摇动就可以演奏出好听的音乐。对于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以通过引进高学历专业教师;组织在职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2.家庭音乐教育的对策及措施

  优化家庭音乐的环境家庭是幼儿最早接触音乐的地方。在家中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培养孩子的音乐修养。选择一些经典而优秀的音乐素材,或让孩子注意倾听周围环境和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在倾听中帮助提高辨别的能力。从小灌输音乐知识,懂得倾听,从不同的音乐类型中选取优秀曲目熏陶幼儿,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正确对待幼儿学习乐器:强迫幼儿学习音乐只会扼杀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家长们要根据幼儿的喜好选择乐器。对艺术形式喜爱不同,家长给予尊重。幼儿喜欢什么艺术形式父母就尊重他,让他在音乐天地中自由飞翔,并在培养过程中不施加任何压力。在学习过程中还要不盲目攀比,遇到困难家长要多给予幼儿鼓励,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意识到乐器的学习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3.社会音乐教育的对策及措施

  对于当前优秀儿童歌曲较少的问题,应该鼓励作曲家为了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社会责任,多创作一些适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歌曲,避免成人歌曲侵占幼儿歌曲的领地。在大众媒体的共同努力下,让幼儿音乐能像流行音乐一样广为传唱。音乐通过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使幼儿从小对周围世界有正确的认识,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对自己有充足的自信心,培养其责任感,让其有毅力、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人为乐和集体主义精神等,为此社会、幼儿园和家长要鼓励与支持幼儿,引导幼儿学习音乐,给幼儿一块自由的音乐天地。

  五、音乐教育对儿童未来的影响

  1.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来看,内容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直接指向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其本质是基本素质教育。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掘音乐在素质教育方面的潜在价值,促进学前儿童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2.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音乐始终与人体的运动分不开,音乐表达人类的情感,而情感也可以说是人的生命体运动的一种状态。音乐活动需要全身心投入与体会,因此音乐对人有一种怡情健身的作用。音乐益于身心健康的这一功能,与体育的目的是一致的。从特征上说,音乐发源于人内在的情感运动,而体育表现为人外在的身体运动,音乐发展人健康的情感能力,而体育锻炼人强健的体魄。从儿童的角度来说,各种活动不仅能丰富活跃幼儿的生活,而且可以使幼儿情绪愉快,机体得到锻炼,动作更加协调、灵活自如。不同的音乐活动会引起不同的反应,学前阶段是听觉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有关研究着曾经做过对成年专业音乐家的调查,发现在2~4岁开始接受音乐教育的人中,有92%的人可能获得绝对音高感;在4~6岁接受音乐教育得人中,这个比例便下降到68.4%。可见,及早地、更多地为儿童提供各种音乐活动的机会和环境,并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进行听觉的感知和分辨活动是十分有意义的。

  3.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音乐能力是人人皆备的一种普遍能力,这是当代音乐教育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许多儿童之所以表现出音乐能力的欠缺,不是因为他们天生不具备这种能力,而是由于他们最容易接受音乐教育的年龄,缺少耳朵和心灵的训练,从而丧失了天生的音乐能力。幼儿的音乐教育素质主要表现在听觉的敏锐、准确程度、节奏感觉的准确、灵活、反应的敏捷程度和发声器官的音质、音色特点等。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感受能力是音乐听觉能力和节奏感的综合。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合二为一的。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表现力是通过一系列音乐活动,如倾听声音、歌唱活动、节奏活动、演奏乐器等活动培养出来的。音乐教育的所期望获得的儿童音乐感受力的发展。

  4.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儿童情感,培养良好个性

  幼儿在身心愉快的前提下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和表现音乐,从而实现音乐的教育功能。这种情绪上感染、思想上影响的音乐活动转化为一种“寓教于乐”的表现形态。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对儿童心灵的深入,会经久不灭。他说:“受过这种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敏捷地看出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他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而,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更包含有启迪儿童心灵、陶冶儿童情操的良好音乐教育内容。可见,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音乐最大的特点在于以情动人。学前期的儿童正处于个人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阶段,随着儿童社会交往活动的日益扩大,情感体验的日趋丰富积分化的逐渐细腻,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能满足儿童情感发展的需要。好的音乐作品、音乐教育活动都能使儿童产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起儿童良好的情绪情感,提高儿童音乐审美感受力和表现能力,净化心灵,升华道德,完善人格。

  我们可以看到,音乐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高

  度重视音乐活动的教育价值,并尽可能地完善我们的音乐教育,使音乐成为创造幼儿感知社会、感知生活的一种手段,并摒弃以往那些在音乐活动中一味地进行专业技能训练,而忽视幼儿参于、体验音乐的错误做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音乐教育的社会性功能,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篇四:幼儿园音乐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有哪些篇五:幼儿园音乐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有哪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试论幼儿音乐教育的价值及策略

  作者:宋健

  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9期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是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环节,幼儿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并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幼儿园应积极地对音乐教育进行研究并加以实施。本文将从幼儿音乐教育的概念出发,试论幼儿音乐教育的价值及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音乐教育价值;幼儿音乐教育策略

  为了激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丰富幼儿对美的认知,基本所有幼儿园都有进行对幼儿的音乐教育。音乐教育通过多种符合幼儿年龄的形式展开,在各类音乐教育活动中陶冶幼儿的情操,有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幼儿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由此可见,幼儿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少。

  一、幼儿音乐教育

  幼儿音乐教育就是在幼儿教育中结合音乐,以音乐及音乐相关活动展开的对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旨在培养幼儿形成基础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质,陶冶幼儿的情操,辅助幼儿发展艺术特质。音乐教育并不是要求幼儿发展成音乐类特长生,而且在日常的幼儿教育中音乐教育也不能占据全部地位,音乐教育是辅助幼儿形成基础的审美、欣赏能力以及音乐素养,陶冶幼儿性情,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二、幼儿音乐教育价值

  (一)培养幼儿的基本音乐素养

  幼儿音乐教育能帮助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基本的音乐素养,能了解简单基础的乐理知识、具备初步辨识音乐的能力、能表现音乐的旋律及歌词、掌握基础的唱跳能力。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还能扩展幼儿的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能力、欣赏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得幼儿能陶冶性情和高尚的情操,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

  (二)音乐教育对幼儿生理具有积极影响

  相关专家研究说明,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的左右脑平衡发展,有助于开发右脑、提高智力,促进幼儿形象思维的发展。有一定节奏感并且旋律优美的音乐能够促进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的相互作用,调节生物体的生物节律,促进幼儿进行健康的成长发育。

  (三)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篇六:幼儿园音乐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有哪些

  

  幼儿音乐的教育价值与实践路径摘要:音乐是幼儿的审美教育的重要学习途径,它可以促进幼儿童年的口头表达能力,音乐欣赏能力,创造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教师应先建立音乐教育,关注孩子们在参加音乐活动的积极体验的正确观念;其次,要尊重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各种手段来提高孩子的音乐审美能力;最后,技能培训和音乐表达正确处理的关系,鼓励孩子用自己的音乐表达方式。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价值;路径前言幼儿的相关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艺术培训,就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感情,让孩子们感受和欣赏美和创造美。音乐能带给人享受这样的感性美听觉,生活将充满更多的色彩,人民的福祉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启蒙幼儿音乐教育不教音乐,而是为了更好地丰富了孩子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促进儿童的认知,情感等因素的健康发展。一、音乐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教育作用1.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儿童的发展可以分为两部分,具体分为口语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儿童音乐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编制的一个特殊的音乐素材,因为它是简单而优美的歌声,范围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可以吸引孩子的兴趣。经常听音乐能促进儿童的辨别讲话和作出更敏感的听觉能力。2.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欣赏水平的提高。审美是不断增长的过程,高层次的人需求的审美需求是不同的,音乐是幼儿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可以通过学习有效促进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音乐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只要对学习音乐有内在动力,会愿意终身学习和鉴赏音乐,享受音乐,享受属于自己的美丽。3.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儿童享受轻松的音乐教育,自由发展,在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更好地开放心态,促进成为创新型人才。当儿童的形象思维决定孩子的认知感时,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对视觉图像和声音的认知。随着欢快音乐的自由舞蹈,可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随着幼儿音乐训练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习,并提高在其他领域发展。二、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重视音乐表演而轻视幼儿主动表现。

  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幼儿身心发展会有一定的难度在进行完全客观的评估水平上。根据客观的评价上,人们关注儿童的评估注重的是结果而主要是身体和智力发育过程的评价则被忽略。这同样适用于音乐教育活动,评估可以进行音乐以及孩子们对儿童音乐学习是否积极作为主要标准,自由和创造性的表演将不会被考虑。2.重视音乐课程教学轻视课程综合。在上个世纪,我们的儿童教学主要是学习苏联幼儿园模式。音乐教学也是如此,在童年,孩子的各个方面之间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提倡全面的教育教学应成为学前教育教学目前的思想主流。然而,现在的幼儿教学已经完全割裂了音乐教学和其发展的密不可分的联系,仅仅作为传授音乐表达能力的教学活动。对于学习音乐的孩子们在进行相关活动时是按音乐的学科逻辑进行教学,而不是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探索的心理发展规律的音乐来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使儿童更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音乐兴趣的丧失。3.重视音乐练习轻视幼儿心理体验。按照教育课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孩子要注重积极经验的积累的相关要求,不能只注重某一项技能的培训。当前音乐教学中,许多学校,过分强调技巧、幼儿音乐培训。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不闻不问。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幼儿教育领导和老师含糊的目标,这相当于幼儿音乐教育只是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忽视了心理的音乐体验活动,将幼儿园变成一个托儿所。三、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价值的实践路径1.树立正确的幼儿音乐教育理念,注重儿童在音乐活动中的积极体验。在学前教育课程,培养兴趣比技能培训更重要。随着音乐教育活动,使孩子热爱音乐,被音乐的魅力所吸引,随时可以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所有音乐表演技能的培训,都是为了帮助孩子们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好。音乐教育教授音乐的精华,促进孩子们的审美观念。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不仅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而且是提高孩子们演奏技巧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育采取将音乐融入到游戏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由自在的表演,提高学习音乐的积极经验。音乐教育可以使孩子在远离父母的幼儿园内减轻对父母的依赖,增强与同伴愉悦身心的合作与交流。当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快乐原则,注重审美体验在教学中的应用。幼儿技能培训应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为目的,不应该成为音乐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然而,目前的功利化倾向的幼儿音乐教育,音乐被用来当做孩子们音乐等级考试,赢取奖品的工具,音乐的真正意义已经不复存在。

  2.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多种途径提高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一个人开展审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利用音乐教育活动来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作品。幼儿有着和成人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师选择的音乐作品既要能够陶冶幼儿的性情,净化幼儿的心灵,又要符合幼儿的欣赏喜好。其次,要鼓励幼儿多听音乐。对音乐的欣赏是通过听觉系统来实现的,幼儿只有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才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规律。在让幼儿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对音乐的节奏、力度、节拍、音色等进行分辨,从而过渡到对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进行感受,逐渐提高对音乐的敏感性。第三,要让幼儿掌握一定的音乐表达技能。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是发展幼儿审美能力的必要条件,可以促进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其审美趣味。幼儿在掌握音乐技能方面具有先天的敏感性,在此期间让幼儿掌握一定的音乐表达能力可以促进其与音乐本身的交流与对话。最后,要重视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情感投入。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以直观感性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抽象思辨能力才会逐渐提高。所以在幼儿期,应当按照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音乐。教师在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对音乐情感基调进行理解。四、结语生活中如果没有音乐将会变得黯淡无光。心情舒畅愉悦对孩子影响很大,应该允许孩子在愉悦的状态下用音乐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心情。音乐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可以培养孩子的气质、性格,提高孩子的思维以及孩子们的想象力的发展。我们认为,对幼儿教育中使用优美的歌曲,鼓励他们用适当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幼儿在更好的基础上才会对音乐有更多的理解,最终引导孩子能够更好地发展。参考文献:[1]侯杰.从美育与育美的关系审视幼儿音乐教育[J].教育评论,2014(6):109-111.[2]李娟.论幼儿音乐美育的价值及实践策略[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9):160-161.[3]叶丽静.幼儿音乐教育与美育培养[J].科技创新导刊,2014(27):148.[4]牟博.留美哲学博士文选(当代基础理论研究卷)[C]//杨效斯.认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323.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一[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6]DavidJ.Elliott.Musicmatters:anewphilosophyofmusiceducation[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5.[7]高清海,胡海波,贺来.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走向未来的当代哲学精神[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推荐访问:幼儿园音乐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有哪些 幼儿园 音乐教育 条件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