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脆弱复苏的世界经济论文3000字(4篇)

脆弱复苏的世界经济论文3000字(4篇)

时间:2023-08-05 11:2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脆弱复苏的世界经济论文3000字

  

  2022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心得体会3000字

  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心得体会3000字,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遭遇严峻挑战。面对不确定性和各种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的形势,越是困难时候,越要看到光明的一面。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当前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走势普遍持悲观态度:第一、新冠疫情给全球化带来巨大冲击。尽管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将2020年称作“全球化元年”,但此次疫情使得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全球化陷入停滞状态。第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导致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美欧国家政客相继出台一些列反全球化措施,令人担忧其他经济体将陆续效仿。这无疑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打击。第三、地缘争端、恐怖袭击、气候危机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叠加,再度凸显了世界经济运行所面临的挑战。综上可见,2021年乃至更长时间内世界经济的运行环境仍然十分复杂,充满不确定性。从近两个月情况看,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出回暖迹象。随着春节假日结束,就业数据也即将公布,市场预计1季度全球GDP同比下降4%左右,增速创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纪录,但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足以扭转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认为世界经济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下行,呈现曲折复苏特征。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全球经济复苏将缓慢且脆弱。IMF预测2021-1-

  年全球GDP同比萎缩5.2%。世界银行预计全球经济将陷入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外向型经济体,在受到疫情冲击后一度经历急剧衰退。二季度随着全球需求的逐渐恢复,中国率先摆脱疫情阴霾并迅速实现复工复产,同时,包括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欧洲国家和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都采取了一些扶持举措,纷纷推动复苏和扩张。然而新冠疫情仍然没有完全控制住,很多方面还存在不确定性。世界经济何时能恢复正常还有待观察。

  -2-

篇二:脆弱复苏的世界经济论文3000字

  

  一个世界经济论文

  一个世界经济论文3000字

  有关世界经济的论文范文一: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本章通过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的地位和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各方面发展着的贡献,指出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影响作用。并且展望未来,预测中国未来10年至20年将会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但占全球比重仍将不断加大,对世界经济影响力加强。

  关键词:中国发展

  世界经济

  影响性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开展,中国经济持续保持着长期稳定发展的经济势头,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明显减弱,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新的突破,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而随着新时期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为世界经济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必须要准确把握中国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贡献,面向国际化不断调整战略定位。

  一、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的地位

  第一,我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大国之一。根据数据显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5年4月14日公布了2014年世界各国GDP排名,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GDP总量77.3万亿美元,较上年增加3.3万亿美元,美国2014年GDP为17.149万亿美元,位居第一;中国GDP为10.380万亿美元,位居第二;第二,MadeinChina影响世界。在我国向全球经济大国前进的途中,制造业的崛起尤其突出。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中国完成工业增加值21.07万亿元,占世界比重达20.8%,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我国俨然已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国第三,中国贸易总额占世界前列。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

  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出口国和世界第二的进口国,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度超越美国,跃居榜首;第四,我国是投资大国。2015年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16日在北京透露,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1029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同比增长14.1%,继续保持世界第三位。中国对外投资规模极大,为全球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中国作用第五,我国已跻身于金融大国行列。本国的钱币在世界的影响是提升国家金融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015的境外人民币储量将会不断增加。

  二、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

  1.中国经济成为推进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我国国内GDP总值从2005年至2014年不断上升,呈稳定增长趋势。2011年至2014年我国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一。而在过去的30多年间,我国的经济增长占全球经济增长量不断增加,由1980年~1990年的3.8%,到2000年~2010年的20.9%,以及近四年的四分之一。我们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三点:第一,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的增长带动了全球的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复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二,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有所回落,但是经济总量仍在不断上升;第三,中国三十年来的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逐渐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成为世界第一。此外,我国在制造业、进出口贸易、金融业等方面发展也呈稳定增长趋势。作为制造大国,我国的制造业增长也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2.中国发展促进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二战以来,全球经济呈现南北格局,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占世界经济发展比重较重。到20世纪70年代左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比重基本持平。此时发达国家的GDP是发展中国家GDP的三倍到四倍。20世纪末期,发达国家所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上升至85%,发展中国家发展稍显滞后。但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促使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占全球

  比重急速上升,据估计,到2015年年底,发展中国家GDP将占全球的50%。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也加速全球经济重心向东亚方向迁移。中国经济增长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世界资本和产业很明显的向中国偏移,这也是形成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从整体上看,一方面,全球经济资本和产业的转移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增长反过来推动了全球经济重心的转移,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不断加大。

  3.中国发展促进了全球的技术革新。

  科学技术对全球的经济增长起着推进作用。中国的发展促进了全球的技术革新,提高了技术创新的效率。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中国一直依靠技术的模仿和追赶提高技术效率,但是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前沿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一直是科学技术的创新领导者,其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且广泛应用于发展中国家。尤其中国对外贸易的扩大为发达国家扩散科技成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增加其市场规模和收益。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发展,中国吸引了大批的外来跨国公司。中国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健全的产业体系等都为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加速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提高了其经济收益和发展效率。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也在加大。据报道,我国2014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3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占国内生产总值2.09%。除了加大资金投入,中国现今已成为国际专利申请大国,2014年中国企业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框架下共提交2.5539万件专利申请,较2013年增长18.7%,中国企业已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申请大户。

  4.中国发展对稳定全球经济有重要作用。

  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稳定全球价格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虽然近年来人力成本略有提高,但是与过去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加上其他的因素影响,使得中国的出口长期保持

  较低的价格。与其他国家出口价格涨幅较大对比,中国长期的低涨幅必然对控制全球通货膨胀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长还能够减弱全球经济的波动。上世纪出现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发达国家经济遭受重创,但是中国经济仍然维持着自己的增长,对促进全球经济幅度、抑制全球经济波动、稳定全球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全球经济的比重不断加大,这种稳定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有研究针对不同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波动程度做了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在全球经济发展规模加大的十个国家中,中国的经济增长波动最小,说明了中国经济受全球经济的影响较小,对稳定全球经济有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未来的发展与世界经济

  1.中国发展占全球比重将不断加大,对世界经济影响力加强。

  预计在中国未来的10年至20年,中国在基础设施、能源原材料工业等领域的投资空间会减小;部分技术创新追赶的后发优势将减弱;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不足将会导致人力成本的增加。未来的十年到二十年我国经济增长率有可能出现回落,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步伐将减缓,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发展时期。同时,发达国家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是制约发达国家经济恢复的重要因素,这一问题发达国家至今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全球经济也经进入发展相对缓慢时期。虽然中国增速将会减慢,但是仍然保持着相对全球更高的增速,中国未来的发展占全球经济比重将会不断极大,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将加强,未来有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2.中国未来的定位。

  不断发展是我国的核心利益,也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战略定位的总体目标时全面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实力,打造互惠共赢的国际环境,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同时为全球经济增长长期提供正能量。为此我国需要对未来定位做出适当调整:首先,中国未来的定位将从被动开放转向主动开放,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其次,中国将从贸易大国变成贸易强国,成为世界核心消费市场以及商品、技术等主要供给基地;再次,中国要从资本输入国转变为资本输出国,成为全球重

  要的资金提供国家。最后,中国要发挥大国优势,发挥一体化进程的主导者作用。

  四、结语

  十八大三中全会做出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国发展在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当前局势来看,中国将来的发展战略必须准确把握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的根本方向,在全球化市场中合理配置我国战略资源,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构建互利共赢的国家合作体系,大力发挥我国在全球中的大国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贺力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世界经济史学科发展综述[J].社会科学战线,2014,10:59-72.[2]《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课题组,赵晋平,胡江云,赵福军.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管理世界,2014,10:1-16.[3]郭晓东.新时期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外部挑战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4]阎三虎,骆华松,刘云.中国和东盟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J].绿色科技,2014,02:246-249.[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课题组,赵晋平,胡江云,罗雨泽.中国利用外资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发展研究,2014,09:8-11.[6]权衡.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经济迈向一体化互动发展[J].国际展望,2014,05:1-15+150.[7]关庆凡,崔建伟.论重商主义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J].企业经济,2012,05:67-69.[8]陈永杰.世界影响中国发展方向,中国改变世界发展格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J].经济研究参考,2011,49:45-50.有关世界经济的论文范文二: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引言

  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人民币币值趋势保持稳定,促使人民币国际地位逐步

  提升,人民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伴随人民币在国际范围流通的扩大,人民币国际化俨然得到了我国决策层、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由此可见,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理论意义。

  1.人民币国际化含义

  人民币国际化指的是人民币不受国际限制在国际范围流通,进一步转变成在国际上获取广泛认可的计价、结算以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现阶段,人民币国际上流通已经在诸多国家展开,但这还不能完全说明人民币已经形成了国际化,伴随人民币国际流通逐步扩大,相信势必会促使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真正意义上转变成世界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含义可概述为以下三方面内容:I.人民币在国际上流通需要一定程度流通度享有基础;II.以人民币计价的主要金融产品转变成众多国际金融机构的投资工具,此点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内容,应当逐步对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进行开拓,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便利。III.在国际贸易中,通过人民币结算的交易额应当达到一定的份额。上述三方面标准主要作用于衡量人民币国际化,且后两方面相对更为重要。

  2.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

  2.1分析综合经济实力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年均增长幅度连续多年超过国际平均增长速度。2013年上半年年,全球经济逐步回暖,新兴经济体下行风险提升,一些国家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预期等造成国际金融市场进一步出现不稳定局面,资本流出、货币贬值压力不断冲击着新兴经济体。然而,总体上我国经济发展相对稳定,各项重要经济指标仍旧处在预期的正常区间范围[1]。

  2.2金融环境推动进程

  经历30多年来国家金融体系逐步转变的冲击,我国金融业在国家金融改革、货币外汇政策管理以及金融风险控制等相关管理获取了极为丰富的经验。我国金融环境获得了系统充分的改善,改善的内容分别有提升金融监督力度、提升金融体制改革速度、促进国内金融市场

  良性发展及加快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等。尽管如此,相较于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我国金融经济、金融市场依旧存在显著的不足,而该类情形势必会对我国金融业融资功能、股票市场等快速发展带来不便,这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切忌操之过急。

  2.3汇改后脚步放缓

  2005年7月21日,改革人民币汇率产生机制体系,我国全面推行基于市场供求,结合一篮子货币展开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11年,摩根大通中国资金及证券服务副主席罗丽莎指出,人民币汇率眼中不再只是美元,而是结合自身对外经济发展实情,认准多种相关货币,附加针对的权重,构成一个货币篮子,在结合市场内外金融发展情况,对人民币汇率展开调节、管理,实现了人民币汇率在科学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

  3.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货币竞争属于现阶段各个国家相互经济竞争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倘若相较于其他货币人民币的替代性不断提升,这有利于强化对应铸币税利益、转变各个国家储备货币分配格局,并且会对世界经济形成深远的影响。

  3.1有利于缓解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

  国际货币体系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物,它一方面存在相应的先天缺陷,另一方面显然难以呈现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征,致使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不具备对应一定的话语权。由于美国经济发展放缓、日本经济发展长时间不前进、欧元区引发主权债务危机及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迫在眉睫。现阶段国际货币体系亟需展开科学有效的革新,然而要使一些既得利益国家积极投身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存在极大的难度,鉴于此,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脚步得以向前迈进一大步。

  3.2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发展、国际货币多元化

  在对现阶段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过程中,想要实质性地对美元进行制约,回至金本位或者金汇兑本位等,这显然无法实现,更为合理的手段是借助国际货币多元化和国际货币相互竞争的外部约束来对

  美元起到制衡作用。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势必会引出一系列国际化货币币种的出现,如此可有效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作用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期间,中国还能够与亚洲周边国家进行不同种类金融货币交流,探寻建立区域内汇率维稳体系及区域性货币,以为日后亚元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3]。就亚洲及世界经济发展而言,不仅能够为中国贸易、投资提供有效便利,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或者以外国家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经济交流;还能够在人民币升值或者稳定的前提下,其他国家储备人民币是合算的,促进资产保值增值,在美元不断贬值的背景下,为货币储备提供了又一选择。

  3.3有利于国际结算

  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得人民币具备主权、信用、稳定性、可用性及便捷等特征。人民币持有者可通过人民币买入任何中国制造的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商品。现如今,已有诸多国家购买人民币作为自身外汇储备,如此说明了人民币国家化发展成效显著。简而言之,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就好比一个消费者在百货大楼中购物,倘若只有一种商品可供消费者选择,那么其自然要花费更高昂的成本,倘若出现了多种选择,市场力量便会为其营造缩减成本的机会。人民币国际化将为美国、日本等先进经济体在内的全球货币消费者提供又一种选择。人民币国际化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4.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策略

  4.1构建综合风险管理体系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应当提升对构建综合风险管理体系重要性认识,并结合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改善规避综合风险策略,包括:有效利用起汇率避险手段,对现有的外汇予以第一时间结算;使用不同币种开展各式各样业务;提升与金融机构合作力度,借助金融机构提供的相关产品与服务,好比外汇期权产品、外汇期货产品及信息咨询财务顾问服务等,有效开展好综合风险规避工作[4]。要对综合风险管理体系功能属性展开全方位认识,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及预期回报率,对对应的人民币国际化规避手段展开选取,注重选取适宜的交易时机,经外汇投资对保值增值提供全力保障。

  4.2建设离岸金融市场

  伦敦、香港、新加坡、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建设,有着不同的优势及特色。鉴于此,在开展发展规划期间,同样应发挥各自优势,相辅相成,确保有效实现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群。应当进一步依赖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域、体量优势,使得人民币产品类型更加丰富,扩展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规模,将伦敦作为中心,将人民币离岸业务扩展至全面欧洲至全球;突出香港作为最庞大人民币跨境结算市场的作用,自服务实体经济角度出发,强化香港与内地及东南亚周边经贸合作力度;全力推进人民币在新加坡离岸金融市场定价权的成形,显现新加坡离岸金融市场辐射优势,提升人民币在东盟区域的使用、交易力度;规范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机制,开拓市场规模,推出更多金融产品,基于国内经济发展,提升对人民币的定价权,从而转变成人民币产品定价中心[5]。

  4.3资本项目有序开放

  人民币国际化一步步深化对资本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资本项目逐步放松管制,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鉴于此,要实现资本项目有序开发:I.推进资本项目渐进式开放,在开放期间确保经济金融秩序稳定,有效适应我国国情及全面国际环境要求,同时防止太过谨慎造成的管制成本升高、效率降低,明确适宜的开放顺序、内容,实现人民币有效跨境流动。II.资本项目开放顺序、内容,规范金融市场建设,对发行市场、非居民国内交易进行优先开放,再对流通市场、局面境外交易进行开放,采取稳步推进、灵活调节措施,促进完成以价格调控为中心的资本项目管理目标[6]。

  5.结束语

  总而言之,人民币国际化属于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诸多因素的配合。为了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有效性,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专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人民币国际化含义,全面分析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构建综合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离岸金融市场、资本项目有序开放等。积极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有序健康发展,促进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开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与

  各个国家互惠互利的国际贸易和谐经济关系。

篇三:脆弱复苏的世界经济论文3000字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3000字

  篇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寻发展之路,观世界风云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通过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的学习,让我了解到了很多知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的崩坏化,阐述了世界经济的演变过程和政治格局的转变,以及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各个方面下面我将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想一想我的学习心得。

  经济篇

  世界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和是世界各国它地区在经济发展相互联系中所形成的一定的国际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各国、各地区的民航业在世界上是世界经济的基础,反过来,世界经济经济状况会对各国、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但世界经济并不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简单总和,而是通过国际分工、国际贸易、金融往来、技术和劳动力流动等经济大型活动而形成的一个既互相依赖有矛盾斗争的有机整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社会活动进一步国际化,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向纵深发展,世界经济形成了。二战后,在兴科技革命的深化下,世界经济跨入了崭新阶段。冷战后,振兴经济政策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经济突显在国际社会的作用更加突出。

  一

  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过程

  战后年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战争结束时,德国、意大利、日本以至于这些战败国几乎成了一排排废墟,战胜国中的英国、法国也是遍体鳞伤。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大大军事行动膨胀起来,不远离战场使他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遭受战火腐蚀,战时《租借法案》的实施为他的军火生产和过剩拟定的农产品弹出了销路。到1945年,美国沃苏什卡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工业的60%,战对外贸易的32.5%以

  及黄金储备总量的59%。这些压倒是的优势,为美国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奠定了物质基础。在经济领域,1944年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5年,在华盛顿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发计划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既世界银行。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大力推进贸易自由化。构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内容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艳丽经济体制。这是美国制定的实现其紧急霸权的体制。对西欧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采取了扶植新政。对亚非拉民族主权国家,美国采取上新殖民主义的殖民主义者手法,对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实行经济、技术封锁,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战略。

  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向中国崛起世界性发展。原因之一,美元危机。原因二,发展中国家石油斗争引发的能源危机。原因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经济条件发生了。正是在这些原因下,经济战后经济迅速增长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伴随着美国经济霸权的逐渐丧失,西欧和日本经济政策实力大大加强,美国、欧共体、和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日益明显,世界经济开始向非西方方向演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之间以后的竞争加剧。随着三章格局的瓦解,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客观因素空前突出,以经济和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正式成为国际关系的焦点。英美一方面从内部进行调整、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加强同周边国家深化的交流,通过联合取得集团优势来自身实力。欧洲联盟是目前仍然最有成效、一体化某种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它的前身是欧共体执行的一体化政策对成员国的世界经济欧盟以及世界世界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是区域化集团获得成功的典范。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的统一大市场。按找美国的设想,是将南北美洲交叠,投用一个美洲自由贸易区,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其目的的第一步。个股表现面对欧洲理事会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表现出来的排他性,1989年11月,在堪培拉举行了首次亚太经济合作,亚太地区有合作性的组织正式起步。2021年6月正式启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这对协调成员利益、促进全球和地区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自身也得到了壮大,开创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模式。除了这三大经济政策组织,还有许多经济组织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进入21世纪,世界各主要经济力量依托区域经济一触即发竞争的态势上继续深化。

  二

  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健康发展。20世纪90年代,金融业全球化加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中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二、区域网络化趋势迅速加强。、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发展到产业结构很高程度的产物,而区域集团化的高潮反过来有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的深化。三、金融市场运行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作为第三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搅乱在当今世界经济秩序中取得了全面的主宰作用。四、新思维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科学技术进步是世界世界经济发展的多半动力。历史表明,科技进步不仅为人类自然认识大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积极主动直接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而且改变了各国自身实力对比,推动国际关系乃至人类历史的发生变动和演化。

  三

  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焦点问题

  一、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从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引致内部发展不平衡导致美日欧实力对比趋向均衡化。90年代,美国率先走出西方经济周期西方危机,经济强劲增长处于领先地位。2、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不平衡。战后大部分是时间里,南北不平衡反映引申在南北贫富差距拉大,80年代以前,作为整体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平均增藏率发达国家,但因其人口经济增长率过高,差距并未缩小。80年代许多国家陷入危机,东西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3、发展中国家两者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80年代,既是整个拉美国家“失去的十年”,也是南南差距明显扩大的十年,亚洲特别是东北亚遥遥领先,而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则仅或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频繁。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各国纷纷以浮动的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此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时有发生。金融市场是宏观状况的“晴雨表”,经济动荡往往是经济出新问题的前兆。2021年东亚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经济体制中的的结构性失调,如:金融监管评价体系不健全,房地产过热引起呆账、坏账,国际收支不怎么平衡等等。但发展中国家不能因噎废食,大量研究表明,鼓励金融业将促进整个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可持续发展之南路并不平坦。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已变成一种潮流。

  它是针对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而提出来的。从爱尔兰工业革命至今,200多年手术过程的工业化整个过程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以令人惊叹资源的速度消耗了并仍在大规模消耗这地球上的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据需要探索出有一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挡路。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遭受概念的出发点是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但一经提出,它归属于就不在仅仅牵涉到环境保护。事实上,负面影响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是所有影响发展的因素,涵盖环境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它不仅对劲敌传统的发展观念提出了挑战,而且直接影响新世纪世界经济的前途。

  政治篇

  朝鲜战争以后,苏、美、英三国首脑划分势力范围,确定了战后世界政治的“雅尔塔体系”。随着冷战开始,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一阵应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相对抗的两极格局。过许多年的演变道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瓦解,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转变。

  一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抗衡为特点的格局。它构成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国家害怕、敌视并千方百计扼杀社会主义和蓬勃兴起的世界革命运动,而

  美国有借此机会谋求世界霸权。这一格局的特质集中这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经济上表现为封锁封锁和反封锁斗争,军事上表现为全面“冷战”和局部的侵略和在战争反侵略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

  二、五六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聪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末,世界政治在外交政策两极的有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主要包括反映在几个方面:对抗中出现一定缓和,局部的危机、热战与和平解决争端相互交错。社会主义强硬派分裂。资本主义阵营花。以及东欧国家的崛起。

  三、由两极向多极化化转变。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末前半期信息技术革命先是在美国,接着在日本、西欧兴起,以后逐渐席卷全球性。他不仅促成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导致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转换,以及一些欧洲联盟的兴衰,从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世界政治格局的突出表现就是从两极向多极转变。

  二

  当今世界优点政治发展的基本要素特点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挡住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谢利谢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各国都恰当的意识到,经济的转型发展离不开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逐步完善而这种合作关系让各国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强,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另外,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大灾难,或使各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空前摧毁,也是世界文明遭到空前浩劫。而冷战也极大影响了世界的与稳定,阻碍了各国的发展,总结历史的南巡讲话,反对战争,逃避战争,维护和平保证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已成为不可惧怕抗拒的历史潮流。所以,新的世界大战在短期之内打不起来。

  世界多极化转型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势头错综复杂,发展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多极化趋势中,除此以外美国这样具有全球化和国际意义的强大美国中心,也有类似南亚印度、中东以色列等地区中

  心。他们的关系像一条短果辐射线,纵横交错,错综复杂。随着经济的发展,“极”的大小和不在乎中心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大国关系进行深刻适当调整。冷战结束后,大国隔阂进一步调整,例如中国,中国奉行中立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活动,不断调整和改善与和美、俄、日以及展枝的关系,大大加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才的地位与作用。

  以联合国为主的亚洲地区、区域性组织的作用地域性不断加强。维和方面,20世纪90年代,在原南斯拉夫、柬埔寨、索马里、纳米比亚进行了繁琐的维和行动。在核军控和裁军五方面,于2021年通过了《禁止核武条约》,2021年决定无限延长《不散播核武器条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十分积极筹集资金(年均13亿美元)向亚非拉国家提供无偿援助。

  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联合国成为强国大国间调整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维护权益、交换意见,共同推进建立和平、公正、民主的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场所。

  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导致各国综合实力的强弱和城市化升降,阻碍从而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争夺资源的斗争加剧,甚至导致内陆地区冲突的政治经济冲突。国家的经济利益往往成为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

  三、当今世界政治外交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今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共产和强权主义政治有霸权主义新的表现;政治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单边主义还很严重;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威胁上升;局部暴力事件时起彼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影响和平增加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世界政治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是我们必须以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邓小平作为一位具有宏大眼光的政治家、战略家,对20世纪以来的世界变化做出了高层建瓴的以后理论总结。在

  1985年3月4日,他明确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这一论断高度概括了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指出了世界发展的基本世界性趋势,其正确性及深远意义在现实中不断全面性彰显。

  参考文献

  李景治

  王绳祖

  《国际关系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20212021《当代世界中国经济与政治》

  寻发展之路,观世界风云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学院:软件学院

  班级:软件工程11-1学号:120213502034姓名:张海阳

  篇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本科课程(考查)论文

  题

  目:经济发展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

  院

  (系)

  体育学院

  专

  业

  体育教育

  年

  级2021学生姓名

  李久帅

  学

  号2021212465任课教师

  白莉莉

  考核时间2021年4月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了诸多发展趋势,包括:经济全球化、以电子技术为导向的新技术着力点革命、全球经济的市场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其中,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关系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决策和普通公民的切身利益,其影响已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广泛关注。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无异于一把“双刃剑”。在为发展中国家带来追赶上发达国家国家的新机遇,促进其金融业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安全新的挑战,产生了释放出许多冲击甚至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产生严重的冲击。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影响;利益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特征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对于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学术界现在都还没有一致认可的限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21年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曾对经济全球化下过这样的定义:“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经营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靠性。”美国全球化理论权威、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康奈尔大学学院院长约瑟夫-奈则认为,中国经济技术革新的第一层含义是经济领域,指商品、服务、资金、信息远距离的流动。还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本质是市场经济范围内全球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和空前大的发展。

  对此,本文从经济刘凯全球化的发展历程来考察,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前提是全球统一大市场。在全球市场分开的情况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地区之间某些自由化贸易不等于经济全球化或者说只在的方面具有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政策全球化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90年代形成高潮。这有其历史必然性。冷战结束后,占世界市场三分之一的前才“社会主义阵营”发生了变化,以苏联为榜样的走计划经济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本来就因此路不通而长

  期停滞不前,更加贫穷落后,此时便纷纷改弦易辙,转入了市场政治体制。由此,完全意义的全球大市场诞生了,经济产业发展全球化开始进入全面发展阵痛期。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特征房地产业学业成绩为:

  (一)本土市场经济体制全球化

  经济政策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为基础的,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也金融市场就没有生产要素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也就谈不上中国经济真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西方发达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已有几百年的社会制度历史,二战后相继取得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也大都了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大多数含意学者都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也只是上世纪末的事。正

  如2021年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日致辞中说的:“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宣告了“两个平行市场”时代的结束。指导方针市场经济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确立,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开始也第三世界从计划经济或混合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使得世界上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的重商主义人口由25%一下子骤增到90%以上,世界市场得到统一。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不同制度和不同层次国家的共同制度,真正形成了世界性的无所不包的统一的世界市场,从而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制度性基础。

  (二)贸易全球化

  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全球性贸易是首当其冲的。二战以来,国际贸易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在贸易量迅速不断增加的同时,贸易结构也在发生可贵的变化。过去那种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包括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原料,经济落后国家主要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的状况正在改变。此外,国际贸易的种类、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它不仅等等商品贸易,而且还包括控制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劳务贸易,服务尤其是服务贸易的领域在迅速转型。

  (三)生产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生产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各方面:首先,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性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其次,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

  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迅速扩大,成为贸易之外联系全世界各国作为经济的另一重要纽带。

  (四)企业全球化

  信仰全球化战略的跨国公司既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大批量生产反过来它又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跨国公司工业生产大大助推了各种生产要素,非凡亚洲是酒品和资本在全球的流通,与外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在国家间的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

  自由化的发展战略发展使跨国公司的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竞争也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展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兼并的浪潮成为世界经济一道突出的风景线,并有五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规模大,二是兼并数量多,涉及金额巨大。这种企业的兼并浪潮,在客观上用促进上如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五)金融和信息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金融进一步自由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手段的,尤其是随着各国对资本流动管制的解除和“电子货币”的流行,货币的国际交换和流动壳状的规模日益扩大,使经济信息资源在全球急剧、准确地传递,这大大推动了助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而20世纪80年代流行起来的信用卡,又进一步推动了金融的全球化。

  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加速发展战略,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信息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取代传统产业而

  成为新兴产业支柱产业。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也改变了制造业、商业、金融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这一切使全球经济活动的速

  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阻碍

  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在提高增强产要素的全球配置效率,推动世界经济的总体高增长,促进国际贸易、世界性投资的大点进一步大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负面影响,带来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二重性: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参予为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先进治理经验,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并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个人利益;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系统性风险甚至灾难,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国、经济安全、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为经济全球化付出沉重代价。

  (一)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机遇

  二战以来,新兴市场纷纷实行市场经济体制,适时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生了飞速的变化,各项经济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发展中国家的人均GDP、科研开支、吸收的外国投资均稳定增长得以小幅度增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迅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97∶1缩小到50∶1。这些国家科研开支所占也逐渐上升,目前韩国已接近其相近国内生产总值的8%,新加坡也有2.8%。另外,发展中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也不断增加。根据世界银行的《世界经济前景与发展中国家》研究告表明,2021~2021年的10年间,积极参与全球化的东亚发展中国家都获得了年均

  2.3%的经济增长速度,东亚以外的其他快速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也取得年均5%的经济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利用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使贸易投资自由化,获得过去难以得到的先进重新得到技术、治理经验、资本、市场、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实现经济“赶超梦想”。非凡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分工大经济发展发展、产业大转移、资本大流动和纳米技术大外溢,对于发展中国家规避国内杜绝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缺口,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整个经济飞离都是飞向非常有利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可以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使国内资源得到最为充分的合理配置,还可以使发展中国家在日益剧烈的中,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品牌价值企业的竞争力,加快经济各项改革与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现代化的早日实现。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推进改革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因此,经济全球化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发展中国家也因此而多数不同程度上为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二)经济全球化对东亚国家的挑战

  然而,世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柄“双刃剑”,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除了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大多

  数发展中国家是经济的被动参与者,是绝不自觉地被卷入的对象,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边缘化”地位,他们面临的愈多的是挑战面临和风险。人们都还记得,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压力下,泰国过早地、过度地开放国际金融市场,撤掉了所有自我保护的屏障,结果导致造成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然后很快健康发展成亚洲金融危机,还导致了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委内瑞拉金融危机。正如马来西亚几名前副总理所赞叹:“索罗斯使40年如一日,一直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的亚洲地区国家的经济毁于一旦。”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一份告中认为,经济全球化衹对少数人有利,使大多数人变得更加穷人,造成了极端的不平等。而且,极少数国家从的全球化所获得的利益是以大多数国家经济牺牲为代价的。2021年

  4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一年一度的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会议上指出,在全球化和新技术正给一部分人带来迄今为止无法想像的利益的同时,另一部分人却仍然享受感受不到这些利益,过着极度贫穷、疾病缠身的生活。

  以上这些资料表明,对于发展中国家毕竟,经济资本主义会带来带来的挑战更是严重,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部分利益的同时,却承受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甚至对本国经济严重的冲击。

  三、发展中国家的对策选择

  在挑战充分熟悉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之后,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更为重要的问题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各国又该如何做出自己战略部署的战略选择。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民族工业机器设备、技术工艺落后,生产效率、治理水平低下,面对跨国公司优势互补抢夺全球市场如火如荼的挑战,发展中国家以什么去化解?眼见面对不断开放的金融市场中如“洪水猛兽”般的国际游资,应付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系统该怎样应对?面对韦尔泰宗的来临和“新经济”的出现,广大发展中国家又该如何迎头赶上?等等。这些环境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决定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的成败,最终将影响到各国经济现代化的达至。

  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审慎对待,不可盲从。各国要从战略部署的高度,全面适时考虑到本国的经济现状,综合平衡各方面的人际关系,权衡利弊,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参与战略和选择。

  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竞争与项目合作的关系

  竞争与开展合作并存是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特征。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竞争突破了民族分界国家主权界限和地域限制,博弈主

  题在世界范围形成短兵相接的局面;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相,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从而促进了全球产业发展世界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这突出表现在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所,这种竞争和开展合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相互依存,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中亚国家成为竞争竞争与合作的主体,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表面上的经济竞争往往成为暗地里

  篇三:当代世界外贸与政治论文

  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考核情况表2011—2021学年第

  二

  学期

  学

  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课程名称: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学分:2学号16311324姓名:胡文婷

  考核方式:

  培训课程论文考核内容(论文题目):

  日本政治、经济、外交形势及其

  趋势

  评分标准:

  教师签名:

  王

  燕

  时间:2021年6月

  摘要: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与日本泡沫经济崩溃而经历的十余年发展低谷调整期相伴随,日本已经在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各个领域逐渐完成了重新定位和调整的历史过程。走向政治大国化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重视日美同盟与加强亚洲外交的外交政策方针沙托萨兰县已基本确定。同时,在政治与外交领域依然跨学科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并继续进行政治改革的课题,外交政策还存在较大的摇摆自由空间。

  关键词:政治形势、经济形势、国际关系

  1.日本的政治形势及特点

  新世纪以来,日本已经由战后的保守与激进相对立的格局向过渡型政治多元化转化。尽管目前自民党依旧维持了一党优势,但已经无力扭转因强大的在野党出现明显境况所带来的混乱局面。目前参众两院的国政朝野政治势力之间“扭曲”对立的局面对国家政治经济的影响正扩大,并影响到政治与外交的决策与实施。

  日本在政治及外交上不断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将中国的国力增强和朝鲜半岛威胁和平趋势视为其国家安全的的。在安全防卫战略和政策方面不断挑战宪章和平宪法的基本原则,在国际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跃跃欲试,要扩大日本的“国际贡献”。日本近年来主张在坚持日美同盟为基轴的同时重视以共有价值观为基础的国际关系,重视亚洲外交,提倡重视和改善对华关系,要使重视日美同盟与推动亚洲外交产生“共鸣”。这个外交理念的转变,积极推动着日本在东亚地区国际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目前,日本政治发展的主流可以说就是争取日本的政治大国化、“普通国家”战略目标这个国家化及的基本确立并为此做出各种政治努力的过程。从小泉国会到福田政府,在有关国家战略方向调整和具体的政策制订方面具有继承性和。

  2021内阁在继承安倍内阁政治遗产的基础上成立的福田年一直饱受各界的恶评。由于在独特的领导风格和政府福田国内政策方面面临的左右为难的局面,因此,福田方面内阁在处理国内经济史难题等方面的“无所作为”受到批判,国民北辰对福田内阁的期待也日益丧失,导致内阁支持率持续下滑。

  在内政方面,由于国会参众两院政治势力的“倒挂”形势,福田内阁不得不在国会运营上采取低姿态,同各政党和政治势力保持对话路线却招致“无为无策”的批判。在继承往届控管政府的内政难题处理方面所显示的左右摇摆姿态也增强了国

  内外对福田内阁是否会摆脱过渡性政权的担忧。

  国民意识正在出现转变并对舆论和政治外交产生影响。对一党独大的不信任、对生活安全管理的不信任、对政府经济政策的失望和对个人未来生活的忧虑成为大多数日本国民的普遍心态。

  在外交政策制订方面,福田政府继承了安倍政府的基本框架,在具体的政策制定上更加体现出重视东亚的姿态,在中日关系、日韩关系、以及同东南亚和等双边关系上都有积极的作为,亚洲外交取得了一定阶段性成果。日本同东亚邻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得到全面恢复与提升。但是,矛盾在日朝关系上依然未能取得突破性重大进展。

  继续加强联合国外交,争取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外交努力在福田政府的外交日程上依然占有重要地位。同时,日本开始重视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并且把能源与环境领域确立为今后日本亚洲外交的逐步形成重要支柱。在加强和具体实施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同时,日本积极促进关于能源、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有意识地扩大和增加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2.日本的经济形势及特点

  自2021年2月以来,日本经济已连续6年多保持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势头,经合组织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说法,“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经济持续增长路程最长的一次”。其中2021年增长率达到2.1%,2021年的日本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日本内阁府2021年2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因企业项目投资增加和亚洲日本对亚洲其他经济体出口帮助日本企业抵御了美国经济放缓的冲击,2021年第四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初值折合年率增长3.7%,大大高于此前外媒资讯对全球37十一位经济学家的预测中值1.7%,也远高于第三季度的1.3%。

  2021年年初,日本政府提出比率了该财政年度宏观经济增长率保持在2%以上的目标。从目前形势看,尽管实现这一目标有些难度,但日本官方和经济界对此却普遍持却极其乐观的态度。进入2021年之初,日本用“高油价、高日元、低股价”来概括本国经济新一年开端的不

  利局面。对于2021年的经济走势,各种预测和分析基本上都认为日本经济目前处于“低迷”阶段,但下半年有望回升,今年总体转而上将继续保持缓慢增长。

  尽管存在家电、住宅建设等部分行业的萧条局面,同时还有受美国“次贷”

  危机债务危机影响而出现经济波动的可能性,但以企业为主导的景气恢复局面仍在持续。因此,从总体上看,自2021年以来日本经济的增长步伐没有改变

  2.对日本政治经济形势的综合判断

  在政治领域方面:

  第一,新世纪以来,大韩民国已经逐步在政治、外交和安全防卫等各个领域完成重新了定位和调整的历史过程,走向政治大国化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重视日美同盟与加强亚洲外交的外交政策方针已经基本确定。从小泉内阁到福田政府机构,在国家战略连续性和具体的政策制订方面具有继承性和调整。

  第二,日本持续提升外交自主性正在进一步增强。日美同盟重新定位,修改和平主义外交指导方针,组建外向型安全防卫体制,提升政治大国形象,以及提倡价值观军事理念等等。同时,在政治与外交各个领域依然存在的政治不确定性因素以及继续进行政治改革的课题,将导致外交政策存在较大的摇摆空间。

  第三,日本开始重新重视价值观外交和亚洲区外交。在外交政策制定方面,体现出珍视亚洲的姿态。在进一步强化日美同盟关系的同时,强调共有坚实基础价值观的重要性,重视和改善对华关系。但在日朝关系上用依然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四,开始重视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并且把能源与环境领域确立为今后日本亚洲外交的重要。十分积极促进关于能源、气候变化和

  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有意识地扩大和增加日本在中其的地位与影响力。

  第五,日本一直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抱有蓬勃发展强烈的担忧和竞争意识,不仅在东亚狐蛤科区域合作等重要领域,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在地抗衡和抵消中国的政治影响力。这种消极的担忧意识也间接地影响到了日本积极参与东亚地区合作。

  在经济领域方面:

  第一,经济政策开始复苏并增长,已经逐步走出上个世纪末长达十年的“低迷”局面;连续6年多保持增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以来日本经济持续增长结束最长的五次。

  第二,本次长期性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主要来自于中国出口增长这一“外需”,其中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我国的作用;尽管可能还会有小幅市场波动,但增长势头还会持续。

  第三,受“外需”拉动复苏起来的日本经济政策,未来的主要动力将逐步会转

  变为“内需”。

  3.日本与他国政治关系

  日韩政治关系:面向21世纪的新型日韩两国之间

  面向21世纪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时期的日韩合作在福田首相和李明博总统时代得到进一步加强,重开领导人穿梭外交,开拓日韩新时代成为当前和今后关系的主导潮流。

  日俄政治关系:伙伴关系与外交关系正常化的障碍

  在两国关系正常化交涉持续进行的同时,葡属帝汶日俄两国政府间高管互访和对话都有新的进展。在国际反恐,朝核问题及中美关系东北亚安全问题上的合作,已达成以及推动和加强在远东地区的经济

  合作关系都达成重要共识。但日俄双方两方由于领土问题的障碍,抑止了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强合作的全面展开。

  日朝政治关系:邦交正常化谈判与朝核问题、绑架人质问题

  日朝关系正常化问题是关系两国关系的最重要课题,但由于相关人员的朝核问题、绑架人质以及美国对朝政策等问题的干扰,日朝两国关系依然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经济制裁成为英美“对话与压力并举”的对朝外交政策的重要杠杆。

  4.中日关系

  自安倍内阁以来,一度恶化、“政冷经热”的时局得到修复。福田内阁对华外交的姿态更使中日两国关系进一步回暖和发展。中日关系发展的主流方向依然是积极的,任何一方搭建努力构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对于中日政治经济关系稳定国际化,促进东亚和平与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积极作用。

  目前,中日两国都阶段一直处于上升和社会转型阶段,协同在各个领域都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难题和挑战,同时,也在许多领域加强合作成形竞争与合作的局面。日本一方面在中国周边构筑以日美双边同盟为基础的安全网,防止中国韩国的崛起产生的冲击效应。另一方面则保持着同中国的广泛接触与合作,以日美同盟关系作为外交政策基础展开对华外交。

  参考文献:《现代国际关系》2021年第1-2起

  《日本金融研究》阎坤著

  《日本政治经济形势及其与图们江地区开发的关系》李玉潭等著

篇四:脆弱复苏的世界经济论文3000字

  

  2017年世界经济危机论文

  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年世界经济危机论文的例文,欢迎大家参考!2017年世界经济危机论文篇1经济危机与世界经济不平衡

  摘要:世界经济不平衡包括不平等的国际货币秩序、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集中于少数国家的巨额赤字与盈余并存的经济形势。2007―2009年世界经济危机根源于实体经济的矛盾,是世界经济长期不平衡运行矛盾的爆发。

  关键词:世界经济;经济危机;次贷危机

  中图分类号:F82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001-022009年6月,OECD整体领先指标连续第四个月上升,从94.5上升到95.7。中国、印度该月数值仅比上年同期低3.7和3.4。世界经济止衰复苏,但争论仍在继续,危机爆发的根源仍无定论。危机既非源自政府不恰当的政策和规制,也非源自各市场参与主体的道德风险,而是世界经济长期不平衡运行矛盾总爆发。

  一、2007―2009年全球性经济危机

  2007―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源于美国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发生在去监管化和特定的政策环境条件下。20世纪80年代起,金融机构去监管化日益盛行。1980年货币控制法案的签署废除了州法律对贷款人收取贷款利息率最高限额的限制。1982年可选择同等按揭交易法案则授权对州法律的使用和先占权,对象是对拥有可变利率、过度膨胀的支付额以及负摊销的贷款进行限制的州法律。银行准备金要求降低和1994年特别流动账户的诞生给予银行更大的流动性,该账户将商业银行账户和投行账户联结起来,银行便有能力提供更多的信用。20世纪90年代末美联储、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美议会阻止了对金融衍生品包括信用违约掉期的监管。2004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免除了经纪公司信用限制,使

  投行能够从事更多的次级贷款业务。在监管日益放松的同时,政府鉴于扩大房屋私人所有权向相关金融机构施加一定的压力。两家政府支持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放松直接从贷款机构购买贷款的申请标准,购买了巨额次级按揭证券。监管的放松和政府要求扩大房屋私人所有权的压力鼓励了房贷市场的繁荣。次级抵押贷款放贷额增长迅速,从1994年的350亿美元(占总抵押贷款5%)增长到2006年的6000亿美元(占总抵押贷款20%),其中证券化比例为75%。

  次级贷款以收取高费用和高利息率为特征。高利息、不断膨胀的支付额以及不断攀升的房价对金融机构意味着丰厚利润和机会。为了获利,房贷机构杠杆化比率平均达1∶14。诱惑利率、零首付,甚至“放贷人资助首付计划(DPA)”都成为次级房贷促销方案。2004―2006年间发起ARMs的1/3,诱惑利率低于4%,超过65万购房者通过DPA得到首付,贷款违约率和房产没收率大大升高。大部分情况下,贷款发放只是为了从现存房产中抽取资金,以购房为目的的比例不到一半。贷款人为申请到便宜贷款瞒报收入,一些购房者利用房产升值进行再融资用于日常消费。评级机构由于“利益冲突”,倾向于给出高的评级结果。贷款建立以后继续被分割、与其他资产组合形成新的资产,即证券化。这些贷款支持证券最终被出售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人如政府养老金等。次级房贷市场风险巨大,2005―2006年间发行的次级贷款有近1/5将面临失败,购房者则面临房产被收回的风险。

  20世纪初,美联储为应对网络泡沫,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降至1.24%,并长期维持在低位。但2004―2006年,美联储连续17次提高利率,使之迅速从1%提至5.25%。利率提高增加了可调利率次级贷款支付额,违约率迅速上升。2007年4月,房产贷款市场蕴藏的风险突然爆发,超过25个次级贷款放款机构宣布破产。2008年8月雷曼倒闭后,华尔街大型投行接连受到重创,金融危机爆发。2008年10月,通用汽车危机表明金融危机通过信用渠道传递到实体经济。次贷危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演变为全球性经济危机。

  二、世界经济长期不平衡运行是危机爆发的根源

  关于危机的原因观点各异。一种观点认为政府是导致危机爆发的主导因素。去监管化一系列法案的签署导致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的放松,不恰当的利率政策催生了房地产泡沫又不恰当的刺破了这一泡沫直接引致次贷危机的爆发。对金融机构高杠杆化及道德风险行为视而不见,以及旨在扩大房屋私人所有权的行政命令,这些管制和政策扭曲了市场机制,导致了市场失败。政府及其行为才是导致危机的根源。第二种观点恰恰相反,认为虽然政府政策对危机爆发负一部分责任,但市场失败应该承担主要责任。GregoryCurtis(2008)认为,金融业集体性道德败坏使得房贷市场积累过多的风险从而导致危机的爆发。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政府和市场机制在危机中犯的错误不相上下,其行为都成为导致危机爆发的原因。不过大多数观点赞同金融经济危机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使然。

  造成危机的因素复杂多样,但危机的根源既不是不恰当的政府政策或监管,也不是市场主体的道德风险,更不是复杂的金融产品及其交易,或者其他诸如监管制度不完善、会计规则等因素。2007―2009年经济危机起源于实体经济,是世界经济长期不平衡运行矛盾的爆发。

  世界经济不平衡主要指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和以外需拉动的新兴国家的巨额贸易顺差。它包括不平等的国际货币秩序、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集中于少数国家的巨额赤字盈余并存的经济形势。前两者既是经济不平衡的原因,也是重要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仍然是最核心的世界货币,在世界贸易、投资等领域最广泛地发挥着储备货币、计价工具和流通手段的功能。2003年美元结算占欧盟主要国家进出口贸易的29.1%和37.3%,占日本进出口贸易的68.7%和48%,韩国、泰国以及澳大利亚的相关数据分别是79.6%和83.2%(2004)、76%和84.4%、50.5%和69%(2004)。美元还是国际市场计价单位,石油、铜、小麦等国际大宗商品多以美元计价。2005年,占世界GDP不到30%的美元在世界储备货币中比重从1997年的56%上升到65%,全球外汇交易中的比重从54%增至62%,在全球贸易结算中比重也从58%上升到65%。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的公司债务和国家债务大都以美元计价,所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都以美元发行和清偿。美国借此获取巨额的铸币税收益和相关好处,但并不承担与黄金挂钩的兑换义务。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不再承担兑换义务的现实和金融危机的教训迫使其他国家不得不积累大量外汇储备以自保。美元的核心地位则决定美元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最重要的外汇储备币种。为了规避风险、维持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许多国家尤其是东亚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将本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Ⅱ。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国际货币秩序,具有内在不稳定的本质。“特里芬难题”仍然存在,只是以世界经济不平衡的形式表现罢了。

  20世纪末,全球经济一体化继续深化,各国开放市场、引进外资,世界市场尤其是国际金融市场得到繁荣发展。为刺激经济增长,后发国家纷纷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面向国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大力推动出口。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后发国家私人储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消费则长期被维持在较低比例。长期的外向型发展战略客观上也抑制了国内消费和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各国逐步形成了过度依赖外部市场的经济增长模式。为应对经济增长外部依赖性可能带来的风险,大量外汇储备建立起来,并且以美元为主要组成币种。这也是由不平等的国际货币秩序决定的,结果是大量资金通过发达的国际金融体系源源不断地流向美国市场,为美国提供了廉价的资金。

  与后发国家外部依赖性相反,美国则形成了过度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美国25年来消费占GDP比重约为71%,美国家庭债务收入比在2007年达130%。过度消费意味着超支,收入不足的部分则由借贷来弥补,信贷替代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大,表现为不断增长的巨额经常项目赤字和财政赤字。2006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超过了GDP的6%,净外债为2.7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25%,进口对出口的比例则达178.9%。财政赤字(2004年)高达4127亿美元的创纪录水平。就这样,新兴市场国家以出口为美国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时这些出口所得被美国人借入以支付后续交易。世界经济出现了集中于美国、中国等少数国家的巨额双赤字和双盈余的格局,且数额持续增加。

  从本质上说,以布雷顿森林体系Ⅱ和畸形的经济增长模式为基础,世界经济不平衡运行的格局是极其脆弱的。这一矛盾集中体现在美国次

  级房贷市场。在次级房贷市场,购房者收入增长最终无法覆盖房贷需求确定无疑,房屋需求由信用代替,整个市场繁荣建立在信用膨胀的基础上。但是信用膨胀只是缓解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借款终须还。另外信用维持十分脆弱,随着美国赤字越来越大,美国还款的意愿和能力越来越小。信用维持还极易受到客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冲击。当美联储提高利率时,信用链断裂,危机瞬间爆发。次级贷款市场上存在的供需矛盾及信用替代需求的现象是美国经济需求过度扩张的结果,更是这一经济模式与其他国家过度依赖出口模式长期运行所积累矛盾的总爆发。次贷危机爆发后,损失迅速通过全球金融体系蔓延到世界各国的金融、非金融领域,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2007―2009年世界经济危机是世界经济长期不平衡运行的总爆发。

  三、启示与结论

  2009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开始出现复苏迹象,各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政策已经开始取得成效。但这只说明危机得到缓解。要真正解决问题必须改变世界经济不平衡的格局,包括改变不平等的国际货币秩序和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改革不平等的国际货币秩序非朝夕可实现。但是要想真正避免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就必须下工夫解决世界经济不平衡的问题。

  对新兴市场国家来说,改变过度依赖国外市场的经济增长方式,包括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工薪阶层收入,提高消费在GDP中比例,加强开发国内市场,是改变经济不平衡也是避免此类经济危机的根本解决途径。另外,改变不平等的国际货币秩序是要改变世界经济不平衡格局的必要条件。各国必须致力于改变当前不平等的国际货币秩序,从根本上避免“特里芬难题”,才有助于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

  参考文献:[1]AllanH.Meltzer,“ReflectionsontheFinancialCrisis”,CatoJournal,Vol29,No1,2009.[2]GregoryCurtis,“TheFinancialCrisisandtheCollapseofEthicalbehavior”,GrecourtWhitePaperNo.44.[3]JoshuaAizenman,“FinancialCrisisandtheParadoxof

  Under-andOver-Regulation”,NBERWorkingPaperNo15018,May2009.[4]StephenFiglewski,“AViewoftheFinancialCrisisfrom20000.pdf.[5]V.V.Chari.LawrenceChristiano,andPatrickJ.Kehoe,“FactsandMythsabouttheFinancialCrisisof2008”,FederalReserveBankofMinneapolisWorkingPaper666,Oct2008.[6]陈宝森.美国的债务经济和全球经济失衡[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3).[7]刘钻石.从历史角度看世界经济失衡:文献综述[J].亚太纵横,2007,(6).[责任编辑

  吴高君]2017年世界经济危机论文篇2世界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经济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际上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问题:国际上,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正处于金融危机后持久的、深刻的全球经济的调整阶段;国内,我国存在生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思考。

  关键词:世界经济危机;通货膨胀;预调微调;经济机遇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1-0005-01一、世界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仍在蔓延

  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正处于金融危机后持久的、深刻的全球经济的调整阶段。进入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复苏态势,但面临诸多复杂因素。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不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增大,近一段时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经济放缓明显,都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美国增长放缓十分明显,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仅能勉强维持正增长,导致金融市场对其偿债能力产生质疑,其债务违约FeetUp”,Oct2008.http://pages.stern.nyu.edu/~sfiglews/Docs/FinancialCrisis_OCT6风险再度上升。进入2011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全面上涨,特别是油价出现了较大幅度地上涨,给各国都带来了一定的通胀压力。与此同时,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持续上涨,说明需求方面的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

  二、经济危机下的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和欧美的债务危机还在发展,我国经济状况也令人堪忧。

  (一)部分商品生产过剩

  中国生产过剩主要体现在住宅建筑生产过剩上。考察住宅建筑,因为住宅投资的增长,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自1981年至2010年,我国住宅建筑的竣工面积总计为34.67亿平方米,如果按13亿人口平均,人均约26.7平方米。就是说20年来,我国仅竣工的新建住宅面积人均就达到26平方米多,加上原有的住宅面积,人均住宅面积更高。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了31.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34.1%。我国持续大量投资建房,与群众购买力低下,形成了严重的生产过剩。

  (二)通货膨胀危机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8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6.5%,9月为6.2%,10月回落至5.5%,都处于处于通货膨胀的状态。而银行的存款年利率是2.75%,就是说居民存款一年,不仅不能增加收入,而且要贬值不少。到2010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有30万亿,只要居民挤兑存款,整个银行系统就会倒闭,不仅会造成经济混乱,而且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三)货币流动性、信贷条件偏紧

  货币紧缩最初源于当局对危机政策的纠正,而后随物价水平走高,对货币信贷的总量调节进而成为防控物价增长的重要手段。自去年初以来央行先后12次提准,商业银行货币创造能力与贷款投放规模明显下降。到今年9月,M1、M2同比增速分别跌至8.9%和13%,近几个月持续处于历史较低位置;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700亿元,创出21个月以来的新低,前期紧缩效果明显。尽管当前M1、M2作为中间目

  标是否继续有效值得讨论,但即便不考虑这两个传统指标,从部分地区民企资金流断裂的事件也可以看出,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货币信贷条件实质处于偏紧状态。

  三、应对

  经济危机的大致思路

  针对中国现在外部经济危机与内部生产过剩与通货膨胀等问题,笔者建议,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应对现行的经济危机。

  (一)适时适度宏观调控。目前通胀压力依然很大,因此政府要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要敏锐、准确地把握经济走势出现的趋势性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稳定的宏观经济

  环境,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

  (二)积极稳定物价。在通货膨胀与经济紧缩并存的情况以及生产过剩现状,已引起市场对未来经济继续减速,乃至出现“硬着陆”的担忧。如此局面下,继续紧缩将面临“稳增长”的现实压力。因此,应适度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保证重要商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产运销衔接,保障市场供应。

  (三)加强房产调控。近年来房价的持续上涨催生了房产投资过热,造成了很大的房产生产过剩。这种过剩可能是“假过剩”,房价过高造成大部份空置房,而大部份群众因房价过高而无房居住。因此政府应该促进房价合理调整。还应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健全分配和

  管理制度,保障有效供应。

  (四)加强金融监管。金融体系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金融部门需要进一步推动改革,以维护金融稳定,并促进强劲和平衡的经济增长。主要改革方面包括:扩大金融市场的服务广度,扩大以市场为基础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改善金融基础设施和法律框架,如加强支付和结算系统,增强消费者保护,扩大金融知识的普及等等。

  参考文献:

  [1]中国

  统计摘要.2011.[2]央行.2011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

  报告.[3]方晋.2011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形势展望[A].中国

  发展观

  察,2011(08).[4]潘辉.长三角利用外资环境的国际比较——与世界五大都市圈比较的视角[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2).

推荐访问:脆弱复苏的世界经济论文3000字 复苏 脆弱 经济论文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