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社区治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
康巴什区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是社区建设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社区治理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十九大报告又进一步强调: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因此加快社区治理步伐,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已成为促进康巴什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康巴什区委改革办把推进城市社区治理工作作为今年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深入哈巴格希街道、滨河街道、青春山街道、康新街道进行实地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康巴什区城市社区治理基本情况及成效
康巴什区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12个社区,自2015年实施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提出了“一委一站一居一中心”的创新性社区治理模式,社区体制机制基本确立。政府增加了经费投入,社区服务设施逐渐完善。发展壮大了两支队伍,一支是社区居委会,一支是社会工作者,有效协助政府工作,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专业性,社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强化。社区社会组织不断发展,社区服务站解决了党、政、社事-1--1-。。
务中的交叉性问题,“三社联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社区治理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城市社区功能的发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以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社区自治能力不足,管理职责有待进一步厘清。社区从法律上定性为居民自治组织,而在实际工作中,出于社会管理需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政府却不断将行政事务转移给社区。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后社区准入制度执行不严,相关职能部门经常性的摊派任务,所以改革后社区行政性的工作任务仍很繁重。社会事务大量沉淀到社区,导致社区台账资料多、调查报表多、会议活动多、证明盖章多、检查考核多,履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职责以及服务群众的精力和时间大打折扣,难以系统、持久地给居民提供支持和帮助。另外随着城市管理工作重心逐步下移,社区承担了更多的工作任务,但缺乏相应的管理职权和完成工作、履行义务所必要的配套措施或保障,权责不对称。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存在各部门因报表不同社区需重复上报数据、各部门在向社区推进工作时往往以文件通知等形式提出在社区加挂“xx牌”加重了社区的负担等问题。
(二)居民需求日益多元化,管理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不同的居民需求相差甚远,给开展社区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这-2--2-。。
就要求社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主动适应社会管理发展变化,建立健全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当前社区服务市场化程度不够,许多服务领域缺少服务标准、服务规程,多数服务产业化程度极低,个性化、多元化服务缺失,社区服务资源共享程度较低,服务设施闲置和服务设施不足的矛盾并存。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存在居民活动室少,停车位不足以及收费高,物业管理不到位以及不作为,开发商遗留的房屋质量问题,小区地下管网破损以及管理权限不明等问题。
(三)社区工作人员不稳定,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包括三部分,一是街道、社区干部,改革后下沉到社区工作,这部分人员较少,工作任务繁重,而且流失较严重;二是以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为主的居委会业委会人员,他们社区管理积极性较高,但在年龄、素质方面与新形势下社区建设与管理的要
求不相符合,并且工资待遇较低;三是社工及社会组织成员,这部分人员较少,工资待遇较低。因此社区工作队伍不稳定,且缺少知识化、专业化水平,待遇较低。尽快引进人才、加强培训,建设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已成为推进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当务之急。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存在人少任务多,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为居民服务不及时,社区活动居民参与度低,自治意识不够,没有按照文件要求发放社区人员相关补贴等问题。
(四)社区共治网络发展不均衡,三社联动和配合有待进一-3--3-。。
步加强。区、街道、社区三级纵向式组织构建,上头大、下头小的组织设置和人员配备,导致社区在组织形式上具有封闭性、机关化、行政化的特点,和开展社区工作要求的开放性、基础性特点不相适应。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要求设立7个窗口,但现在只设立了统一进件、统一出件、综合等三个窗口,要求一门受理,协同办理,这体现出社区人员少、机构不足,满足不了居民需求的问题。社区、工作站、居委会、服务中心职能划分不清,资源没有充分整合利用,各类人员由不同部门管理,政出多门,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共治的合力。更主要的是社区党组织的工作仅局限于社区居民层面,与其他社会组织联系不紧密,组织设置比较单一,工作领域相对狭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能力、管理服务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以及整合区域内各种资源的能力明显不足,领导核心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三、完善社区治理的对策
新形势下,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做好社区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根据康巴什区的实际情况,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社区建设。
(一)加快社区职能去行政化。理清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职能职责。实行街道、社区负责人考核制度,理顺社区服务站、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关-4--4-。。
系。对社区目前承担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规范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服务站的职能,切实解决长期以来社区职责不清、行政事务负担过重等问题。严格执行“准入制”,真正将社区准入制度落到实处。建立社区治理统一考核机制,减少各部门对社区的多头考核,同时加大对相关部门向社区指派性工作的考核。将直接为群众、企业服务的行政职能赋权于街道,增强街道的服务力、执行力。加大执法下沉力度,加强安全、物管、执法等工作人员的配备,减少社区行政性事务,理顺街道公共管理职能,真正行使社区公共服务职能。
(二)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建立社区公共服务项目清单,通过向居委会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政府行政性事务的开展问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针对居民的公益性需求,通过社工、社会组织提供精神慰藉、法律援助、助学助困等公益性服务。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不断探索为民服务的新机制、新领域。以求助电话、社区服务网站和短信为载体,构建一个覆盖全区、社区的信息服务平台,24小时全天候提供生活类、资讯类、事务类、电子商务类等多项服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服务求助网络。建立社区服务平台,推行社区10分钟服务圈,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打造“一键通”应急呼叫系统。
(三)提升社区干部服务能力。立足于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不断壮大社区工作者队伍,大力提升社区工作者的综合-5--5-。。
素质和服务能力。一是明确社区工作者的配备标准。推行网格化管理,按照400户左右划分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2名网格社工,作为“全科医生”负责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服务居民群众等工作。二是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严格按照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文件要求发放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社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三是促进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能力素质,使原有的社区工作者更快地完成角色转换,更好地胜任新时期社区工作的任务和要求。
(四)强化社区治理能力。建立“三社联动”机制,将社工人才培养、社会组织培育与打造社区服务平台相结合,建立社工有组织承载、社会组织有项目开展,社区各组织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联动的社区治理模式。一是强化加大政策扶持培育,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的成立,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和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兴办公益事业,并为之提供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支持。二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工作。通过招募志愿者,使志愿者成为推进社区发展的主力军,依靠志愿者人员来做大量的教育和服务工作,有利于社区工作者专注于组织和管理。另外,引导社区片区里的机关、企业为社区治理贡献他们的力量。
康巴什区委改革办
李冬(8391388)
-6--6-。。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7--7-
。
篇二:社区治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国社区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社区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
要
目前,我国社区治理主要存在着社区治理行政化现象严重、社区自组织能力较弱、社区公共产品和效劳供应能力缺乏、社区协同治理意识和水平不高、社区参与者性别与年龄失调等问题。因此,建议从这些问题入手,鼓励社区治理的各参与主体共同努力,以期不断提高我国社区治理水平,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社区。
关键词
社区治理
问题
对策
一、社区治理概要
社区治理是指政府、社区组织、居民及辖区单位、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基于市场原那么、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协调合作,有效供应社区公共物品,满足社区需求,优化社区秩序的过程与机制。社区治理的实质是社会公共产品供应机制的构建过程,是政府与社会分权的过程,是公民社会发育的过程,是民主完善的过程。
社区治理的主体包括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效劳机构、非营利组织以及社区居民等;社区治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民生、平安、环境及各类关系;社区治理的机制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居民自治〞;社区治理的功能包括社区经济的开展、社区文化的繁荣、社区环境的美化、社区治安状况的改善等等。简言之,社区治理是自下而上社会治理的根底,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社区的需要,是培养公民意识与集体行动的摇篮。
二、我国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行政化现象依然严重
尽管我国政府在大力推动社区治理的结构转型,但其思维定势上的官本位和权力私有化意识仍然严重,把社区当作行政区,用政府管理代替社区自治。其主要表现为基层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向居委会下沉了很多不属于居委会工作范围内的事务,使得作为社区自治组织主体的居委会不仅没有成为居民自治的“头〞,反而成了街道办事处和基层政府的“腿〞。
2、社区自组织能力较弱
社区治理离不开社区自组织的参与,但由于公民参与意识不强、参与机制不完善、参与效果得不到保证,致使社区居民自发结成各类团体来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与能力不强,使得非行政性社区组织,如业委会、社区中介组织、物业管理公司、非政府盈利机构等开展相对较弱,组织类型也比拟单一,参与社区治理的程度较低。
3、社区公共产品和效劳供应能力缺乏
由于供应主体较为单一、供应资金短缺、供应制度缺乏保障,使得社区公共产品与公共效劳不能满足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居民反映的问题长期也得不到解决,比方社区环境脏乱差,公共绿地无人管理、垃圾无人清理,休闲健身设备缺乏,违章建筑增多等等,相关政策文件中规定的社区资源共享也是一纸空文,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4、社区协同治理意识和水平不高
协同治理,意指关系协调、统一行动。然而由于政府行政越位或缺位,社区自组织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政府的辅助而缺少对社区治理的有效参与和独立表达,社区居民缺乏社区意识而对社区公共事务冷淡,以及从事社区管理与社区效劳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制约,使
社区难以成为各方协调一致的共同体,直接影响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水平与质量。
5、社区参与者性别、年龄失调
目前,大多社区都存在社区参与主体不平衡,总体参与率低的现象。参加社区活动的主要人群为离退休的老干部、老党员、老职工及中老年妇女,他们成为社区参与的主力军,而在职职工或中青年人员那么参与度很低。同时,很多社区缺乏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使得对社区治理的参与能力缺乏,社区效劳也缺乏活力、领域狭窄、效劳方式单一。
三、提高我国社区治理水平的对策探析
1、转变政府治理理念与模式
由政府栽培成长起来的社区并没有脱离行政组织的特性,现在许多地区社区的公共权力如社区居委会,名义上来自公意和民选,但实际上却是行政任命,社区的主要工作职能也是作为政府工作的延伸,完成政府交办的工作,政府还控制着社区资源,对社区工作主要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缺乏平等对话和共同协商。
因此,我们要根据善治的合作理念,促进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进行合作管理,建议政府对自上而下的社区管理体制及权力运作方式进行改革。一是明确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理顺关系、明确职责、简政放权、重心下移、强化基层,让社区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效劳、自我监督〞的要求,完善社区根本功能,改变行政化倾向。二是实现社区治理的民主化管理机制,遵循“以人为本〞的原那么,通过教育、引导、鼓励、政策支持等手段和途径调动社区群众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使之参与社区管理和建设,监督社区的各项事务。三是改变政府单一主导的理念,确认社区自组织和社区居民的重要地位,积极回应自组织的合理需求和意见,充分尊重社区居民的人格和合法权利,在政府和自治组织及居民之间实现根本目标上的一致,推进各个主体积极协调参与社区治理的全过程。
2、加强社区自组织建设
社区自组织以社区地域为活动范围,以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为目的,由社会成员自愿参与成立。社区自组织是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载体,其健康开展可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群体利益,化解社区矛盾,提升社会效劳,提高社区的自我建设能力。但目前我国的社区自组织或非政府组织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政府的辅助者,缺乏自身独立性。
因此,我们要积极推进社区自组织建设,加强政府与社区各类组织及社区成员的合作。一是要取消对社区自组织建立的行政障碍,对社区自组织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对符合登记条件的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予以登记,使其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的指导下,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效劳。二是要积极建立社区自组织的扶持机制,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通过扶持政策、社会资助以及工程委托等多种形式鼓励社区自组织参与社区建设与社区公共效劳的管理,同时对社区自组织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其诚信自律。三是要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力量积极参加社区自组织,例如居民可以通过参加业主委员会来参与社区治理中的交流、对话与决策,参与对社会事务的诉求,也可通过参加社区文体团队,来增进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且有助于社区形成良好的文化气氛。
3、提高社区公共物品与效劳的供应水平
社区公共物品与公共效劳的供应是社区治理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关系社区全体成员切身利益的广阔领域,比方社区公共设施、社区平安、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社区物业管理等都在其范畴之内。社区治理的核心便是满足社区成员的上述公共需求,其本质要求就是社区公共
物品与公共效劳的有效供应。
因此,我们要明确社区公共物品与效劳的供应主体,实现供应主体多元化,并建立有效的供应机制。一是政府组织要根据其代表利益的公共性与权威性,充分发挥其在提供公共物品与效劳过程中的先天优势,成为社区中局部根本公共效劳的直接供应。二是市场组织通过价格机制和私人替代,对社区内市场性和准市场性的公共物品与效劳实现有效供应,以提高供应绩效,降低本钱,增强回应性。三是鼓励社区自组织以及私营企业、其他志愿组织与个人积极参与其中,广泛开展社区互助性公共效劳,提供社区居民所必需的公共物品,提高社区居民的公共福利水平。同时,要明确划分各供应主体的职权与责任并相互监督,使各供应主体之间权利清晰、职责清楚,防止越权、越位、缺位、缺职等现象的产生。当然,拓宽资金来源,建立多渠道的社区融资体系也是完善公共物品与效劳有效供应的应有之义。
4、完善多中心的协同治理机制
协同治理是一种旨在探索以政府为主体、其他社会组织与社会效劳者共同参与的新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模式,社区协同治理那么要求在准确把握不同治理主体特质的根底上,寻求有效的协作和对话机制,培养各治理主体的忠诚度和建立社区治理的统一战线,促进社区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及和谐社区的建设。
因此,我们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那么讨论解决社区问题,建立协商机制和协商民主,学会对话技巧,以实现不同治理主体关系协调,统一行动。一是党委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协调好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社区内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切实维护好社区的团结和稳定。二是政府支持机制,政府在社区治理中要制定政策、法规以标准社区行为,积极培育社区组织,发动社区参与,激发社区居民的民主、自治意识,并为社区开展提供尽量充分的资金支持。三是社区共治机制,强调多元化的治理主体主动参与社区网络互动,通过社区单位、社会组织、居民等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建设,以到达资源共享、和谐共赢。四是居民自治机制,让社区居民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依法享有参与本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权力,以实现社区自治的目标。
5、增强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与能力
公民参与的程度和质量是衡量一个社会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准,表达着这种社会制度的开展水平,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程度,无疑是公民参与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社区治理的质量和运行,但目前我国社区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仍是发动式参与模式且参与人群单一,有序性有余而有效性缺乏。
因此,我们要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参与意识与能力,发挥其作为重要主体的应有作用。一是居民利益社区化,培养社区概念、营造社区文化、增进社区认同,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吸引不同年龄段居民参与其中,以培育社区凝聚力,建立社区内部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增进社区居民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二是加强社区居民自身素质建设,居民通过社会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政治素养,把自己塑造成有理性思维的并且能真正运用文化知识和技参与公共政策活动的参与者,同时积极培养本社区专业的社区工作人员。三是完善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居民自发或自觉地组织起来维护自身权益,表达自己的声音,是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渠道,社区居民通过建立各类社区自组织,开展互惠互利的志愿效劳,为社区开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增强其自治能力。
综上所述,社区治理是通过政府与社区自组织、社区居民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改
善社区环境,促进社区经济开展,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最终走向和谐社区的一个过程。因此,针对目前我国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还需要各个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以提高我国社区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佳.转变治理理念
构建和谐社区――试析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问题[J].行政与法,2007.
【2】夏志强,王建军.论社区公共效劳的有效供应[J].社会科学研究,2021.
【3】杨云燕.浅谈社区治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21.
【4】张洪武.在治理失效与社区善治之间[J].社会学与社会开展,2021.
【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6】周雪怡.试析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问题和路径选择[J].企业家天地,2006.
篇三:社区治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缺乏公民参与意识,因此影响了社区治理的有效性。社区治理是建立在公民参与基础上的,如果公民不自觉参与社区治理,那么社区治理就会失去它的作用。
二、社区治理缺乏系统性和长远性。很多社区治理活动都是短期的、零散的,缺乏系统性和长远性,导致社区治理的成果不能持久保持。
三、有些政府部门和社区组织缺乏合作意识,从而影响了社区治理的有效性。社区治理是政府部门和社区组织的协作行动,如果他们之间缺乏合作意识,社区治理就会受到影响。
四、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影响了社区治理的有效性。社区治理是一项十分投入的工作,如果社区治理者没有得到足够的激励,他们就不会有动力去完成社区治理工作。
原因:
一、政府在社区治理方面缺乏必要的支持,如补贴、法律保障等,使得社区治理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
二、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大多数人对社区治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影响了社区治理的有效实施。
三、社区组织缺乏能力,缺乏专业性,无法为社区治理提供有效的支持。
四、社区治理模式缺乏创新,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推荐访问:社区治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治理 困难 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