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乡村激情文学远山的呼唤富林
乡村文学诗歌精选
1.《故乡的我们》。
故乡呀,故乡。
那是我们的家园。
我们伫立在乡村。
越过青山碧水间。
感受到的那份纯真。
仿佛抹不去的情感。
2.《村庄的早上》。
村庄的早上是那么亲切。
凉爽的空气嗖嗖地飘。
鸟儿在枝头低声细语。
狗儿在地里跑来跑去。
果树的叶子在微风中沙沙作响。
让人感觉生活多么美妙。
3.《山村的儿女》。
山村的儿女走出了大山。
在都市里奋斗着自己的梦想。
他们勤劳、朴实、善良。
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难。
就像那条流淌在山间的小溪。
看似平凡,却蕴含着生命的力量。
4.《家乡的田野》。
家乡的田野,是那么宁静。
田野里,小麦茁壮生长。
稻田中,稻穗随风摇曳。
村里人们,勤劳耕田。
一年四季,从不辜负。
让我们心中永远珍藏。
5.《乡村的诗意》。
乡村的诗意,是那么美好。
红瓦青瓦,穿透了心房。
山岭起伏,牛羊嬉戏。
乡亲们欢聚一堂,喝着热茶、聊着家常。
那份淡淡的幸福,在无言中流淌。
6.《农村之美》。
农村之美,不在富裕与贫穷。
而在那份淳朴、勤劳的品质。
农村之美,不在门前的摆设。
而在那份深深的人情味。
农村之美,承载着我们梦想的火种。
让我们勇往直前,绽放青春之花。
7.《乡村生活》。
乡村生活虽平凡。
却蕴藏了多少感动与美好。
在热闹的节日里,邻里相聚。
不发一言却难掩心中激动。
在平凡的日子里,勤劳劳作。
细致的付出让人感动。
是那份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演绎着自己的精彩人生。
以上是部分乡村文学诗歌精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二:乡村激情文学远山的呼唤富林
浅议乡村儿童文学教育及阅读推广
“童年的发展,决定着将来的命运。”而儿童期的文学阅读状况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新时代下加强乡村儿童文学教育及阅读推广工作,给当下中国儿童中的弱势群体“乡村儿童”一个平等的、先进的教育指导,让乡村的孩子,平等地感受到现代教育的光照,这不仅是我们当下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促进整个社会共同发展进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城乡儿童阅读资源严重不平衡
当下中国教育的短板在乡村,城乡儿童在阅读资源上面临严重的不平衡问题,阅读状况面临巨大差距。有数据为证,2022年发布的《中国城市儿童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在阅读习惯上,城市儿童的阅读“开蒙”时间集中在1~2岁,占比53.7%。除教科书外,孩子平均的年读书量在11~30本之间,日均阅读时长主要集中在半小时至两小时之间。在阅读資源上,73.5%的城市家庭中,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数量超过10本;53.2%的家庭中拥有超过20本适合儿童阅读的藏书。62.9%的家庭中,每年为孩子购买的书籍数量在10本左右。而2022年针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乡村儿童阅读报告》显示,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的课外阅读资源整体匮乏,74%的受访乡村儿童一年阅读的课外读物不足10本,超过36%的儿童一年只读了不到3本书;此外,超过71%的乡村家庭藏书不足10本,一本课外读物都没有的乡村儿童占比接近20%。
概括而言,当下乡村儿童的文学教育和阅读推广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是阅读资源匮乏,当下乡村儿童缺乏丰富而多元的适合乡村儿童阅读的书籍。当城市儿童面临海量原创童书、绘本和引进的高质量图书资
源之际,广大乡村儿童的阅读还长期停留在教材和教辅类图书上。目前虽然已有不少公益机构积极筹建乡村图书馆并捐赠图书,但所赠图书往往主题陈旧或是成人读物,多为城市家庭“废置不用”的闲书旧书,没有根据年龄和年级特点配备,并不适合乡村儿童阅读。
其次,适合乡村儿童的公共阅读空间和文化活动场所等公共资源配置不足。在当下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空间,像书店、咖啡馆、博物馆、图书馆等,为都市儿童的学习和文化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相对于城市,乡村儿童在家庭和学校之外,严重缺乏公共的读书和文化活动场所。在很多乡镇,甚至没有书店,而一些已建立乡村图书室的乡村,也存在管理不善、开放不及时等问题。
再次,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家庭教育的缺位,是当下乡村儿童所面临的普遍境遇。因为隔代抚养或留守的关系,乡村儿童往往缺乏充分的、高质量的“亲子共读”体验。即便有书可读,在“如何读”上也和城市儿童所受到的悉心指导相距甚远。很多乡村儿童家长,在指导孩子读书之际,往往存在“功利性”“考试化”倾向,所读书目以教辅读物为主,导致乡村儿童的阅读兴趣、视野及深度均显不足,他们的注意力往往被动画片、游戏吸引,而置阅读于不顾。
图书匮乏、购买力不足、亲子阅读缺位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这里面涉及到童书出版市场的不平衡、城乡家庭购买力悬殊、教育和出版政策倾斜、地区差异等各种复杂因素。
当下乡村儿童文学阅读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没有足够的书读,没有合适的书读。这和当下现实主义的面向乡村的儿童文学创作不足有关。相对于大量的城市主题和引进的国外图画书,图书市场针对中国乡村儿童成长背景和阅读特点的原创图书,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此外,一
些出版商为了盈利,促使童书出版向“立体化”“精装化”“高价位”“艺术化”靠拢,主要面对城市中产家庭,真正适合乡村儿童阅读的图书比较匮乏。
其次,乡村儿童家庭在图书资源上的投入和购买力要远低于城市儿童,这和当下城乡经济不平衡的大背景有关。
再次,当下乡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较高,面临隔代养育或亲子分离等多种现实困难,养育者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导致乡村儿童很难从小就受到悉心的阅读指导,亲子阅读严重缺位。
此外,阅读理念的落后,教育和出版政策对乡村教育关注不足,乡村地区教育体制的规范和束缚等也都对当下乡村儿童的文学阅读状况造成了一定影响。
全方位加强乡村儿童文学教育和阅读推广工作
如何让乡村儿童真正“有书可读”?
另外,有必要改革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在乡村地区的中小学统一设置专门的“阅读实践课”,通过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推动,将其纳入中小学语文课程教育体系,并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教师的业绩、学生的学业评估挂钩,逐步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课外阅读体系。将阅读纳入升学和学业评估课程体系,可解决现实中可能存在的“教师鼓励阅读”和“面临学生升学压力”之间的矛盾。
当下,全国性的语文教改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教育部针对中小学教材改革已经发布通知,要求2022年中小学所有年级统一使用部编教材,而教改的重点,就是倡议“大语文观”,加大课外阅读力度,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以后,如果没有很好的阅读储备和扎实的阅读基础,学生将
根本应付不了考试。这对于严重缺乏阅读资源和阅读训练的乡村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如果没有得力的应对,势必将导致城乡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力度差距进一步拉大。
在统一设置“阅读实践课”之外,建议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鼓励有余力的乡村中小学设置有特色的课程,建立课外阅读激励和指导机制,并在乡村教师的绩效考核上给予适当体现。
目前,全国通用的语文教材在课文的选择、教学情境的设置上,多接近城市儿童的日常生活环境,应用到乡村教学之际,乡村儿童可能会觉得比较隔膜。这就需要因地制宜,采取更丰富多元的课程策略。比如,可以鼓励乡村教师自编适合本乡本土特色的讲义,作为正常授課之外的辅导课程。通过“小范围”的乡土讲义的编写,将乡村儿童身边的日常生活纳入课本,并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师生互动,将书本的学习和日常乡村生活实践相结合,共同促进乡村儿童对民间文学、民间文化的学习和了解。
针对乡村儿童缺乏阅读指导的状况,各地政府还可进一步设立专项阅读推广基金,搭建乡村教师“阅读推广人”网络平台圈子,加强经验交流和分享。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大力培养乡村教师,加强师资建设,提升乡村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和阅读推广能力,让乡村教师成为乡村儿童最重要的“阅读推广人”和“指导者”。可以通过加强乡村教师的培训工作,完善、促进乡村教育系统和城市教育系统的互助合作,组织乡村教师到高校进修或邀请专家到乡镇授课;提高乡村教师自身的文化水平和儿童文学素养,积极提升乡村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及文学作品教学设计能力;同时结合乡村文化实际引导儿童进行文学阅读并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推广工作。
与此同时,还可进一步设立专门的教育基金,给各地乡村中小学寄宿宿舍配置可供“听读”的广播装置(以后,可进一步配置可供远程直播的设备)。相比于昂贵的实体童书,“听书”可谓当下城市儿童阅读的一个趋势,这一便捷、成本低的阅读方式也可应用于乡村儿童的阅读推广中。通过给乡村中小学配置可以长久使用的广播(直播)装置,可引入城市儿童丰富、完善的“听读”资源(可和众多分享阅读资源的APP合作,如“喜马拉雅”“凯叔讲故事”“牛听听”“尚读”等,都可纳入这个“听读”资源库),促进城乡儿童文学教育资源的互动和共享,让缺乏家庭“亲子共读”体验的乡村儿童也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睡前故事”时光。
推荐访问:乡村激情文学远山的呼唤富林 远山 乡村 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