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面塑艺术的特点4篇

面塑艺术的特点4篇

时间:2023-08-11 13:3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面塑艺术的特点

  

  山西民间面塑的特点

  摘要:源于先秦而成型于汉代的中国节日风俗,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积淀物。春节是人们对物候历法认识上的一个关键节日,所以对春节的祭祀活动显得尤其隆重,精美的面塑随着人们的心理需求应运而生,并成为节日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春节山西民间面塑的主要功能是对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祷,是追求丰衣足食,万事如意的生活理想的体现。春节的面塑在造型意识上,大多是抽象性的、信仰性的、理想性的。供奉天地的叫枣山,祭供灶神的叫饭山、花糕,形制都较大,谓之米面成山,晋南传说是为纪念大禹治水而作的。祖灵前一只面羊为牲祭之俗,以表虔诚之意。长辈送儿孙后辈“钱龙”意在引钱龙入府、招财进宝,??另有各种点彩的带花馍馍,便是酬宾待客访亲探友的讲究礼物。

  无论是枣山、饭山还是花糕、可说是在这一隆重的节日中,乡间的百姓们自己创作的一种心灵崇拜物,一种寄托心愿的方式。至于钱龙,则是一种类似于蟾的三足理想动物,表达民众一种向往富裕的思想。有些地方在腊月廿三祭灶时还要灶马灶鸡等作为供奉。这些供物既是供品又是崇拜物,实质上仍是食品,未了总要分而食之的。正是这些

  复合性功能使它成为一种最易普及、最易传承的艺术形式。山西春节面塑造型简洁浑厚、朴实雅洁,是自然崇拜、宗教思想、心理意识、造型语言的综合凝聚物。造型一般是外型整洁、概括,内蕴饱满丰富,既有几何直线形式,又有饱含秦汉遗风的适合纹样,还有更加具象的独具民间造型风格的人物、动物、植物形象。将各种不同的造型意识融合一体构成了独特的民俗节日内容,形成了特殊的民间艺术形式。

  在岁时节令风俗中面塑充当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人生各个展现生命意义的仪式中,面塑更有它不可取代的地位。满月,是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个比较隆重的仪式,其时面塑也颇为讲究。霍县一带,外婆要做一个直经尺余的叫“囫囵”的食品,上有精细的十二属相造型,孩子属什么,就在那个属相上点一个红点,谓之“点头脑”。“囫囵”中间放置精美的龙、凤或虎头叫龙凤呈祥。晋北人家则多做花馍,叫“桃”,形状似乳房,乳头点红,馍上装饰各种花草,纹饰吉祥图案。桃在古俗中本为驱邪之物,谐言“逃”,意为免灾。做成乳房状,表示成熟,是乡村民俗母性特征的一种隐喻手法。

  婚礼迎娶之俗历来是极为隆重的人生大典。俗语道“结婚胜如小登科”,晋北风俗,迎聚之日早上新郎新娘各自吃一对“欢鱼吉兔”,洞房门顶上放一对用红线连在一起的面兔以象征玉兔金缘。实则兔之本意为虎,是民间镇宅驱邪的护佑之神。婚礼面塑必提及忻州、定襄、原平、代县一带的“宫食”,一般要三、五斤白面做一对,大部分造型是玉兔驮仙桃,金鱼背石榴,上面精塑十二生肖造型,细加点缀,造型生动,情趣悦人,五彩缤纷,鲜丽明快,线与面、点与块、塑与画、拙与巧的结合与对比,形成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喜庆的气氛,丰富了民间婚俗的内容,更为民间艺术增添了俏丽的一枝。

  民俗使生活充满了神秘和乐趣。大的如岁时仪礼的活动若比作人们生活的节奏高潮的话,一般的交往礼仪活动自然使每时每刻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面塑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新房起架,上梁大吉,画八卦,贴贺联,点灯放炮,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做好花桃花馍来庆贺,谓之“扶梁”。新房落成,乔迁入居。当新麦上场,要磨一斗白面做雪白的大贡,油炸出各种精巧的面花,酬谢五土,恭请土神安家,保佑金梁玉柱,千年永固。面塑在人生仪礼中一般是以食的面目出现的,只是把它赋予了一种文化和宗教的意味,使其具有一种复合的价值,从而成为研究汉族民俗文化的一种不可忽视的资料。

  山西面塑出名的地方有三个,霍州面塑、绛州面塑和忻州面塑。

  霍州面塑,当地人称之为“羊羔儿馍”,古时的“羊”即是“祥”,有着“吉祥”的寓意。

  绛州,即今日新绛县,是晋南平原上的一个县份。这一带历史上盛产小麦,一直是山西省小麦、棉花产地。所以,逢年过节,这里的家家户户都要用上等的小麦磨成面粉,捏制出千姿百态的面塑欢渡节日。由于这里的面塑注重彩色点染,花色绚丽,所以当地人称之为“花馍”。

  绛州花馍,造型比较夸张,塑造造型别致,尤其以“走兽花馍”最为出色。

  忻州花馍,中间往往插以红枣,既有装饰性,又是营养品、调味品,很受欢迎。当地还有一种大型供品名为“枣山”。这种枣山以面卷红枣,拼成等腰三角形,角顶往往塑一层如意形图案,在上面再加上面塑的“小元宝”三至五个,同时,还塑上一个供咬铜钱的“钱龙”。“枣山”蒸出后,可以颜色点染,成为一种鲜艳的民间艺术品。

  山西面食有着国际声誉,这是众所周知的。面食与面塑有着难以分割的紧密联系,面塑艺术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获得山西面食广告品牌效应。山西面塑艺术通过不同形式的展览会,旅游推介会,旅游景区展示或手工艺品博览会,把山西面塑推向市场,让市场逐渐通过山西面食的品牌,认识山西面塑艺术,从而扩大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彬.《山西民俗大关》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2)张青.《山西民间礼馍艺术

  》

  黑龙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8.1(3)高鲁.《山西民间艺术》

  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79

篇二:面塑艺术的特点篇三:面塑艺术的特点

  

  视界观

  OBSERVATIONSCOPEVIEW非遗保护下陕西面塑艺术的传承雷保军(三原县面塑师,陕西,咸阳712000)摘要:面塑艺术由来已久,它是对劳动人民真实生活的一种写照,源于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情感体现。面塑艺术在当时反应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念与欣赏水平。面塑这项艺术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以及艺术家们对其不断的完善,去其槽糠,取其精魄的保留,现在已经正式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但是,现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多种元素文化的冲击之下,面塑艺术面临失传。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做好非遗保护下陕西面塑艺术的传承工作。关键词:非遗;陕西;面塑;传承面塑,它的原材料一般是面粉或者糯米粉,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一般在陕西地区,人们通常叫做“花馍”。最初的花馍作为一种面点出现,后来陕西的许多民间艺人将这种面食用来制作不同的人物形象、花鸟等事物。随着老一辈面塑艺术家不断传承,面塑这样技艺在当时传承甚广,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多种文化的出现,造成面塑艺术无人传承,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一、面塑的由来老一辈的艺术家对于民间艺术“面塑”的创造灵感大都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形态,它从中反映了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风俗活动的继承以及对于当时审美观的体现。它的传承具有地方特色,将一种朴素美展现在世人面前。民间的“面塑”,也叫“礼馍”,“花馍”或“捏面花”。由于它的原材料多与糯米粉等面食相关,名字中时常带有“馍”与“面”的字眼,因此它的发源地也是以面食为主的中原以北地区。追溯到面塑的起源,可谓历史悠久,据多个地方出土的文物记载,唐朝时期已经有了用面点捏造出的人物形象。面塑的出现形式较繁多,它可以是单纯的人物造型,也可以是餐桌上的美食,亦可以是风俗节日里的祭祀品,用途不一,形式不一。二、面塑艺术的风格特点面塑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最早出现在我国的黄河流域,由于每个地区的风俗及习惯不同,因此制作出来的面塑,无论是在叫法还是在风格以及呈现形式上都有所不同;黄河流域一代的面塑在造型上古朴,颜色素丽,由于黄河流域一代的人口性格豪放,热情大方,因此在造型上也与人物性格有相近之处。在长江流域一代的面塑不管是在做工方面还是在人物表情、手法上都较为细致。面塑之所以广受人们喜爱,被人们所接受,是因为面塑本身源自于生活中的常见事物,生活中的风俗习惯。他所能塑造出来的形象能与人们达成心理上的契合,符合老一辈的审美观。面塑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其中包括现在较为热播的动画人物、漫画主角、古装人物造型、各种各样的植物、亦或是根据不同的祭祀用途设计的造型,亦或是风俗活动用的祈福品造型,可谓是造型之多,令人叹为观止。三、面塑艺术的传承现状面塑这项民间艺术与我们当今的很多民间艺术有不同之处,它不像现在的艺术有具体的传承方式,国家成立相关的传播机构或者制定相关制度严格对其保护与传承;面塑这项技艺主要是以口耳相授,或者祖辈上传下来的吃饭手艺,一直到今天,民间街头上仍旧有很多街头卖艺的面塑艺人,老一辈的传承者依靠这项技艺养家糊口;至今到了节日、相关祭祀风俗,家家户户依旧会做很多的面点,有鱼的形态、元宝的形态等;寓意吉祥。这种传承依旧在民众中存在,只是传承的形式单一,精髓已逐渐消亡。当今社会的很多面塑传承者,真正能称得上是艺术家的40www.sjgzzs.cn屈指可数,这种好的传承技艺恐怕也大多出现在旅游景点之处,传承的工艺略显潦草,只能模仿到老一辈艺术家的“形”难以参透其中的“意境”。现在陕西一派的传承艺人依旧是靠这门手艺吃饭,他们祖传的手艺上进行了改进,将音乐、现代舞蹈融入到面塑艺术中,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灵动精致,在旅游景点中摆摊售卖一路引来游客的围观,由于制作手法较为复杂,加上现场现做现卖,价格自然也偏高,但是依旧有不少的游客喜爱这种传统工艺,买来留念。四、面塑艺术的发展前景面塑这项技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现在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对于高质量、高水平生活的追求,对于这种民间传统工艺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人们的着眼点依旧在黄金、玉器、檀木等这类可增值的奢侈品上;加上高科技产品的不断研发与面世,逐步代替了面塑这项传统的工艺;面塑的材质一般为糯米粉及面粉等,它在保存上比不上塑料、石头等材料的抗腐蚀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发展迅速,大量的年轻人都选择进城务工,他们认为这项工艺的传承并不能发家致富,均没有学习继承这项工艺的意向,加上现在的人口年轻化水平越来越高,年轻人已经不重视风俗祭祀等活动,导致面塑逐步的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以前我们出门采购,大街小巷上总能看到很多的老艺人为小孩捏小人,捏玩偶,现在这种老艺人也少见,一是年事已高,无法出行,而是传承的艺人多数已经辞世。因此,面塑已经成为我们大多数人心中的记忆。此外,面塑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没有政府部门相关的传承政策,严重的缺乏生存空间与传承条件,它不像西方的雕塑,有相关的专业作为扶持,能够以一门课程的形式进行传承,面塑只能是作为街头的娱乐与赏玩的形式出现,可谓前景堪忧。五、结论

  总而言之,面塑是来源于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原型,来源于生活、来源于风俗、来源于大自然的种种事物,人们应该保留这种传统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广大年轻一代能够接受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应当积极寻求政府的帮助,力求在政府的扶持之下,拓宽广阔的传播途径,能够进一步推动面塑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参考文献:[1]闫晓华.载深情企盼饰乡土芬芳——探访山西晋东南地区高平面塑艺术[J].山西档案,2016(3):29-30.[2]陈文.面塑艺人的“惊艳”人生[J].走向世界,2016(14):82-85.[3]杜瑶.民间艺术发展问题研究——以江苏徐州铜山面塑艺术为例[J].艺术品鉴,2016(3).

篇四:面塑艺术的特点

  

  摘要胶东面塑是齐鲁民俗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它在历史的进程与演变中逐渐形成了造型雅致生动、内涵丰富、色彩艳丽等艺术特点。胶东面塑种类繁多,其题材包含了独特的乡土审美意识和强烈的民俗文化精神,具有极高的艺术与研究价值。本人对胶东面塑进行了实地考察,试图从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等方面对胶东面塑进行简要探讨。关键词胶东面塑;艺术特征;文化内涵图1胶东面塑结婚喜盆117胶东面塑是黄河流域面塑文化的一朵奇葩。它主题丰富、着色艳丽、寓意吉祥。千百年来,胶东面塑广泛运用于祭祀神灵、祈福纳祥等各种岁时节令和人生礼仪民俗活动中。胶东面塑造型丰富,形态精致,具有浓厚的胶东地方特色。从胶东面塑的制作工艺来看,材料的选择、形态的塑造、蒸制的程序、色彩的绘制等每个环节都具有高超的工艺水平;从胶东面塑的文化内涵来看,由祭祀到观赏,其文化意义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但始终不变的是它所承载着的胶东民众对吉祥寓意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胶东面塑的艺术特征1.1造型——实用、写实、饱满胶东面塑的造型大多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神话、典故中的人物形象。与黄河流域其他地域面塑的粗犷、概括的特征不同,胶东面塑注重对艺术形象的精微细致的刻画,线条流畅细腻、追求形神兼备,具有明显的“写实”艺术风格。胶东面塑的造型与胶东民众长期以来形成的民俗活动息息相关。胶东面塑因民俗活动事项的实践需要产生,因而其造型首先具有生活化特征。胶东面塑千变万化的装饰造型在制作中都充分考虑到其用途与功能。因胶东面塑多用于民俗活动中的摆放、观赏、使用,因而其底部造型多较为平稳。当多个造型穿插结合时一般多以莲花宝座为底,在上面附加各种动植物装饰形象。胶东面塑通过揉、按、挤等制作手法,塑造出浮雕式的立体形态,在塑造风格上呈现出细腻的特征。如面老虎,注重面部表情塑造,在脸部上粘连夸张的五官形态,惟妙惟肖,有的纯朴厚实,有的憨态可掬,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胶东面塑在外形的塑造上分单个体与复合体。

推荐访问:面塑艺术的特点 面塑 艺术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