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亚洲象保护区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亚洲象肇事特点及损失情况分析
王斌;李雯雯;许利剑;陆英杰;郭敏
【摘
要】近年来,亚洲象肇事越来越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2011-2015年亚洲象在勐养子保护区周边肇事赔损数据分类、统计和分析发现:在损害类型上,亚洲象肇事对农作物、经济作物的赔损金额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4.11%和52.44%;在受损空间分布上,仅发生在大渡岗乡、勐养镇、普文镇和基诺乡,其中大渡岗乡的关坪村委会、大干坝村委会和勐养镇的跳坝河村委会赔损次数累积达到1000次以上;在肇事时间上,主要是第三、四季度,其中11月和12月份赔损金额最大;在作物选择上,玉米核损金额最高,其次是橡胶和稻谷.为缓解人象冲突,提出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与管理,建设食物源基地及生物廊道等建议.%Inrecentyears,theconflictofhuman-elephanthasbeenmoreandmoresevere,andcausedhugeeconomiclosses.Basedonclassification,statisticsandanalysisthelossesdatainMengyangnaturalreservebetween2011and2015,resultsshowedthelossesoffoodcropsandeconomiccropswerehigherthanothers,whichaccountedfor44.11%and52.44%
respectively.ThedamagedspatialdistributiononlyoccurredatthetownofDadugang,Mengyang,PuwenandJinuo,especiallytheGuanpingvillagecommittee,DaganbaofDadugangtownandTiaobaheofMengyangtown,whichcumulatedover1000timesoflosses.Theaccidents"occurringtimemainlyoccurredatthethirdandfourthquarterandbiggestlosseshappenedinNovemberandDecember.Onthechoiceofcrops,cornbroughtthemaximumamountoflosses,followedbyrubberand
rice.Therefore,thepapercarriedoutscientificsuggestionsforrelievinghuman-elephantconflictse.g.strengthenmanagementofwildlifehabitat,setupfoodsourcebase,andwildlifecorridors.
【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
【年(卷),期】2017(042)001【总页数】7页(P118-123,129)
【关键词】亚洲象;肇事特点;人象冲突;损失情况;损失赔偿;勐养子保护区
【作
者】王斌;李雯雯;许利剑;陆英杰;郭敏
【作者单位】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管理所,云南景洪666100;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21;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管理所,云南景洪666100;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管理所,云南景洪666100;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21【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759.93;Q959.845亚洲象(Elephasmaximus)属于我国Ⅰ级保护动物,已经被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1-2]。目前,中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总数量约200~250头,仅分布在相互隔离的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部的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思茅地区[3]。近年来,由于砍伐森林、扩张农田、修建公路及盗猎等人为干扰,不仅使亚洲象天然栖息地不断减少和破碎化,也引发了人类与亚洲象间日益激烈的冲突,野象伤害人畜,损害农作物、经济林木时有发生,人象冲突进一步加剧[4-6]。人象冲突不仅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
还给他们的生产、生活乃至人身安全带来严重影响,人象冲突已经成为我国亚洲象分布区保护管理中日益突出的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缓解人象冲突,妥善解决亚洲象肇事补偿问题,各部门不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当地居民的作物不被亚洲象糟蹋,同时在云南省林业厅和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由太平洋保险公司西双版纳分公司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签订了亚洲象肇事赔偿的公众责任险,尝试运用市场手段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对在亚洲象肇事中遭受损失的当地居民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这是缓解人象冲突工作的一个有益尝试,逐渐实现由政府直接补偿向商业保险赔偿的转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7]。本研究以2011—2015年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保险公司赔损数据为依据,分析5年间勐养子保护区亚洲象肇事的损害类型、肇事地理分布、肇事时间等特点,同时分析亚洲象肇事的损失现状,为缓解人象冲突提供科学依据。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位于景洪市辖区(图1),地处北纬22°06′~22°14′,东经100°36′~101°18′,总面积9.984万hm2,占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41.17%,其中分布着中国最大的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超过100头,约占我国亚洲象总数的1/2[1,8]。海拔550~1600m,地形主要为山地类型,植被类型主要有季节性雨林、山地雨林、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热性竹林等。
辖区内社区土地总面积2.1316万hm2,涉及8个乡镇,2个农场,81个村民小组和农场连队;保护区内部村寨53个,共1857户,7876人;周边村寨28个,共1173户,5628人,土地面积7147hm2。
根据太平洋保险公司西双版纳分公司调查记录的2011—2015年亚洲象肇事赔损数据,整体分析勐养保护区亚洲象肇事造成的损失情况。抽取2015年的赔损数据,分析受到亚洲象肇事的村民户数在不同作物所占的比例及每种作物的赔损金额情况;
同时分析亚洲象肇事的时间分布特点。赔损数据记录了亚洲象肇事时间的现场勘查情况,包括案发地点、案发时间、案发情况(受损农作物、经济作物、其他作物,牲畜、人员伤亡等)及赔损情况。
按照受损作物类型将肇事划分为粮食作物损失(稻谷、玉米、黄豆、花生)、经济作物损失(茶叶、橡胶、咖啡、橡胶、果树、松树、甘蔗和香蕉)、人员伤亡损失(受伤、死亡)及财产损失(水管、车辆、瓦片等),按照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受损类型对亚洲象造成的各项损失金额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了解亚洲象肇事特点,其中赔损金额为损失数量乘以补偿标准(单价),单位为元或万元。
3.1总体损失金额赔损情况
根据2011—2015年保险公司赔损数据,勐养子保护区5年来由于亚洲象肇事造成的总经济赔损金额达1130.24万元(表1)。其中:粮食作物合计赔损金额为498.50万元,占总经济赔损金额的44.11%;经济作物合计赔损金额为592.66万元,占52.44%;财产合计赔损金额为6.28万元,占0.56%;牲畜合计赔损金额为1050元,占0.01%;人员伤亡合计赔损金额为32.68万元,占2.89%。四项赔损金额中粮食作物赔损金额和经济作物赔损金额最高,达总经济赔损金额的96.53%,其他仅占总额的3.47%。
3.2作物损失情况3.2.1粮食作物损失情况
图2表示不同粮食作物赔损金额比例及每年不同粮食作物赔损情况。2011—2015年间,粮食作物赔损金额非常大,其中赔损金额最大的是玉米,占粮食作物赔损总金额的69.73%,其次是稻谷,占24.70%。这些农作物都是亚洲象喜爱采食的作物,尤其是玉米和稻谷,其中玉米损失最严重,并且损失量逐年增加。
3.2.2经济作物损失情况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西双版纳地区普遍种植橡胶和茶叶,对于不能作为食物的橡胶、茶叶、咖啡、果树及松树,也受到亚洲象的严重损害,主要是对其幼
苗进行践踏。根据图3可以看出,橡胶损失最严重,占经济作物总赔损金额的67.47%,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该区域种植橡胶面积大,并且适宜种植橡胶的区域也正好是亚洲象生活的最佳生境[7],大面积的橡胶种植侵占了亚洲象大量生境,亚洲象的活动自然也会造成部分橡胶的毁坏。此外,橡胶损失逐年减少,可能是因为橡胶树不断壮大,亚洲象不能轻易折断,对橡胶幼苗的损害可能性比成体橡胶树大,但橡胶幼苗的赔偿标准远远低于成体橡胶树,因此赔损金额逐年减少。其次是香蕉和甘蔗,占总经济损失的14.41%,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是亚洲象爱吃的经济作物,因此损失也相对严重。亚洲象也不会采食松树和果树,但会折断树干或树枝作为玩耍,数量每年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偶然性。茶叶赔损金额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一株茶叶赔损2~3元,但茶叶密集种植,只要亚洲象出现在茶园,必会造成巨大的损失,5年间,大约有86899株茶树
遭亚洲象损害。
3.3其他损失情况分析
财产赔偿主要对亚洲象造成车辆、水管、石瓦片、水桶的损害进行赔损。其中水管赔损金额最大,约33484元,占财产总赔损金额的53.32%。
在亚洲象分布区,亚洲象几乎每年都要造成当地居民的伤亡。2011年,亚洲象肇事导致1死2伤;2012年,1死1伤;2013年,1伤。2014—2015年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可能是近年来国家、政府、自然保护区人员对当地居民的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地居民逐渐了解亚洲象的习性,自卫能力增强。
3.4亚洲象肇事居民户数情况
亚洲象肇事涉及乡镇及村委会数据表明,赔损主要涉及4个乡/镇,分别为大渡岗乡、勐养镇、普文镇和基诺乡,共计9个村委会(表4)。2011—2015年累计共计
6085户获得亚洲象肇事的赔损,平均每年受损户数达1217户,受损范围逐渐扩大。其中:2011年受损户数最少,为861户,2013年受损户数最多,为1562户。9个村委会中,受损最严重的是关坪村委会,其次是大干坝村委会、跳坝河村委会,5年间被赔损次数累积达1000次以上。勐养镇的曼景坎村委会从2013年开始由保险公司赔损,2013—2015年累计赔损53次。
3.52015年亚洲象肇事损失情况3.5.1农户主要作物受损情况
2015年,受损户居民均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作物受到亚洲象不同程度的损害(图4),玉米、稻谷和橡胶损失尤为严重,其中玉米损失最严重,保险公司赔损金额高达89.65万元,有80%的居民由于亚洲象损害玉米而获得赔损;其次是橡胶,有46.64%居民的橡胶遭到亚洲象不同程度的损害;排第三位的是稻谷;其他经济作物、咖啡、其他农作物等次之;甘蔗、松树获赔损最少。通过2015年的赔损数据统计,与2011—2015年总体情况大致相同,农作物中玉米损失最严重,经济作物中橡胶损失最严重,与前4年相比,2015年茶叶损失最少。
3.5.2亚洲象肇事月变化及季度性变化特点
图5(左)是2015年1—12月亚洲象肇事赔损金额折线变化图,从中可以看出,每月赔损金额不同,月赔损金额数量出现波动,含4个核损金额高峰和3个核损金额低谷。每个季度月底出现高峰,如3月,6月,9月,12月。主要原因可能是保险公司每个季度末才综合核查兑现的情况。
图5(右)是亚洲象肇事季度性变化,其中第二个季度核损金额最少,第三个季度和第四个季度的核损金额最多,尤其是第四个季度。主要原因是核查兑现的延迟形成的,由于9—0月亚洲象肇事数量过多,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同时处于雨季,道路状况较差,许多肇事情况核损没有在当月完成,其中一部分是在11—12月份才完成,因此11—12月份表现出最大的峰值。11月至次年5月处于旱季,亚洲象活动随着农作物分布呈现季节性变化。
4.1亚洲象肇事特点及损失情况
2011—2015年,共计6085户获得亚洲象肇事赔损,受损范围不断扩大。损害
的作物主要是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中经济作物赔损金额最大,占总赔损金额的52.44%,其次是农作物,占44.11%。不同作物类型损失情况不同,其中玉米损失最严重,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亚洲象偏好饮食玉米;其次是橡胶,虽然橡胶损失在随后的几年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较高的赔损数量级。这种现象反映出当地大量的天然林被橡胶等经济作物所取代,增加了亚洲象在生存活动时遇到经济作物的概率。从亚洲象肇事地点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大渡岗乡的关坪和大干坝村委会及勐养镇的跳坝河村委会,均超过1000户受到亚洲象损害。
4.2讨论
由于亚洲象和人类生存空间的重叠,相对于野生植物来说,人类种植的稻谷、玉米、甘蔗、大豆等作物的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并且大多是成片种植,取食容易,亚洲象逐渐将其作为主要食物来源。另外,亚洲象在生境之间迁移时会穿越橡胶园和茶园,由于这两类作物都是台地形式种植,顺着台地便于亚洲象行走,成年的亚洲象步距和橡胶树的株距很接近[4],因此常常踩断橡胶幼苗。同时,亚洲象在采食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戏耍行为,常常折断各种树枝(松树、果树等)玩耍,对于人类的房屋,特别是建在野外的简易房、窝棚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它们所到之处,常常主动将房屋、窝棚等拆毁。上述行为都会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4.3建议
“人象冲突”有其必然性和长期性,其中人类处于主导地位。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一直在尝试有效缓解“人象冲突”的有效途径。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保护区工作人员认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丧失及退化是导致人象矛盾冲突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要从根本上缓解这一矛盾,就需要切实做好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人工促进自然更新野生动物栖息地,建设食物源基地,逐步改善亚洲象等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多的食物,减少野生动物迁徙出保护区的数量和频度,以降低亚洲象等野生动物肇事给当地居民造成的损失,达到缓解人
象冲突、防灾减灾和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的目的。
对于政府、林业及保护区管理部门,要实行科学管理方式,全面调查亚洲象分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规划亚洲象与人类共同和谐发展的土地利用,并且严格控制亚洲象分布区毁林开垦,高质量地实行退耕还林以改善亚洲象栖息环境。继续加强生物廊道建设,对当地居民进行安全教育,防止受到亚洲象伤害。对于保险公司,应逐渐完善补偿机制,增加人员及时核损,提高补偿金额,以最大限度地缓解农户对立情绪。对于当地居民,应自觉提高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的环境保护意识,合理利用土地,加强防范意识,尽量减少人象冲突事件的发生。
致谢:北京师范大学张立教授的学生刘鹏等及云南财经大学李丽教授的学生李雯雯等对本研究给予指导;勐养自然保护所文世荣副所长等全体工作人员、太平洋保险公司西双版纳分公司岩勇罕经理、刘川等对调查工作提供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相关文献】
[1]金延飞.西双版纳亚洲象栖息地适宜度评价及生态廊道规划[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0.[2]宗建坤,刘生强,许海龙,等.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与分布变迁[J].林业调查规划,2014(1):89-93.[3]林柳,冯利民,赵建伟,等.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3S技术规划亚洲象生态走廊带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405-409.[4]陈明勇,杨士剑,刘林云,等.中国亚洲象与人类关系[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4):114-117.[5]郭贤明,何謦成,王兰新,等.西双版纳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对缓解人象冲突的效应[J].生态学杂志,2012,12:3133-3137.[6]冯利民,张立.云南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J].兽类学报,2005(3):229-236.[7]陈明勇,洪国政,李正玲,等.中国人象冲突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8]杨正斌,陈明勇,董永华,等.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亚洲象生境现状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3):49-52.
篇二:亚洲象保护区
1.亚洲象是哪个保护区的珍稀动物?
答:亚洲象是云南西双版纳保护区的珍稀动物,是长鼻目、象科的亚洲象属的一种动物。
篇三:亚洲象保护区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与分布变迁
宗建坤;刘生强;许海龙;王兰新;郭贤明
【摘
要】采用野外跟踪调查、村寨走访调查、半结构式访问调查等方法,分析了野生亚洲象自2002年以来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自然保护区种群数量与分布变迁情况。结果表明,如今野生亚洲象数量越来越多,种群数也有所变化,分布范围越来越广,活动区域和栖息地逐渐朝北迁移,并且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以及亚洲象的生存环境现状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建议。%Theinterviewsurveymethodsoffieldfollow-upsurvey,villagesinvestigationsandsoonhavebeenusedtoanalysisthepopulationsizeanddistributionchangesofwildAsianelephantssince2002inMenglaNatureReserve,XishuangbannaNationalNatureReserve.TheresultsshowedthatthenumberofwildAsianelephantswasincreasingmoreandmore,thepopulationsizehavealsochangedanddistribu-tedinwiderange,activitiesareaandhabitatofAsianelephantgraduallymigratedtonorth,whichmainlyclosedtotheareaofhumanactivities.Themainreasonforthisphenomenon,aswellasthestatusofthelivingenvironmentoffavorableandunfavorablefactorsforAsianelephantwasanalyzed.Correspondingprotectionmanagementproposalshavebeenputforward.
【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
【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5页(P89-93)
【关键词】亚洲象;种群数量;分布变迁;勐腊子保护区
【作
者】宗建坤;刘生强;许海龙;王兰新;郭贤明
【作者单位】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管理所,云南
勐腊666300;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管理所,云南
勐腊666300;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管理所,云南
勐腊666300;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所,云南
景洪
666100;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所,云南
景洪66610【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759.9;S718.521.1亚洲象(Elephasmaximus)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濒危物种,被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附录Ⅰ),在我国,被列为首批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中国境内,目前仅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普洱市和西部的临沧市有野象遗存分布,种群数量200~250头[1-2]。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仅分布在勐养、尚勇和勐腊3个子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其中勐养130~140头、尚勇40~50头、勐腊20~30头[3]。自20世纪80年代以前,勐腊子保护区有野生亚洲象的活动。但在1988~2002年的14年间勐腊子保护区未发现野生亚洲象活动的痕迹。2002年又开始有了野象的分布,如今野生亚洲象越来越多,种群数量也有所变化,分布范围越来越大,活动范围和栖息地逐渐向北迁移,并产生了一系列的人象冲突[4]。
针对我国的亚洲象情况,有关专家和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这些研究多数是食性及活动规律研究[5-10],而有关勐腊子保护区的亚洲象研究却很少。通过对勐腊保护区内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及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以为管理部门
更好地开展保护管理提供依据。
1研究区域概况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位于勐腊县境内勐腊盆地以北,101°25"~101°50"E,21°26"~21°50"N。地势两侧高、中部地,最高点雷公崖为2007m,最低处在勐腊盆地北部的出口地带,海拔650m,高差近1400m。年降雨量1516mm,年均温21.1℃,年日照2174h。保护区总面积113881hm2,其中国有面积为92683hm2,村寨集体面积为21198hm2。是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为主的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是以保护我国面积最大、保存较完整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我国大陆热带特征最为典型的热带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目的,是以保护热带北缘雨林、季雨林生态系统为标志的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及热带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与其生物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
辖区内社区生产生活用地为20317hm2,保护区内和周边共涉及5个乡(镇),15个行政村,105个自然村小组,2个国营农场,户数4343户,人口3万余人。
2研究方法
2.1野外调查方法
2.1.1走访调查
在保护区内及其周边有亚洲象活动的区域,走访保护区管理人员、护林员及有经验的村民,具体了解在这一区域内活动的亚洲象数量、活动范围、来去方向等基本情况。到亚洲象活动区域实地调查活动痕迹,并用GPS定位。根据亚洲象在保护区的活动情况,划分为4个片区进行调查,分别是瑶区、勐伴、补蚌和勐腊片,共走访调查了19个村寨,其中瑶区片6个村寨、勐伴片5个村寨、补蚌片4个村寨、勐腊片4个村寨。每个村寨按20%的户数对户主进行访问调查,重点了解亚洲象分布与数量。
2.1.2半结构式访问调查
在保护区内及其周边有亚洲象活动的区域村寨,将需要了解亚洲象的问题用问卷方式向有经验的护林员及村民进行调查,具体了解在这一区域内活动亚洲象的数量、活动范围、来去方向等基本情况。
2.1.3实地调查
采用跟踪调查方法,安排有经验的护林员、保护区管理人员到亚洲象活动的地点实地调查活动痕迹,并用GPS定位。
2.2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2.2.1统计法
将采集到的数据录入Excel表格进行处理,制作出勐腊子保护区亚洲象分布、数量访问调查表。
2.2.2制图
将采集到的GPS等情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10.0专业软件进行处理,应用ArcMAP绘制出历年来亚洲象在勐腊保护区分布变迁情况图。
3结果分析
3.1亚洲象的种群数量
据调查,2002年7月,分布在尚勇子保护区内1个约13~15头的亚洲象种群,从尚勇子保护区的大龙哈村经曼粉村、曼赛村,向勐腊子保护区的曼旦村、曼朗村一带进行迁移。至2012年,共计有5个种群约38~48头亚洲象进入勐腊子保护区(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勐腊子保护区内亚洲象的种群数量一直呈增长的趋势。最早进入勐腊保护区的象群,在2002~2003年间,多次在勐腊和尚勇2个子保护区间活动,从2004年起,该象群就不再返回尚勇保护区。2004年,有1个3头象的种群从勐养子保护区经勐仑子保护区进入勐腊子保护区的南贡山一带活动,当年又返回到勐养子保护区,此后再也未进入勐腊子保护区。2008年有一群9~11头
亚洲象从老挝经尚勇西南方向的国有林进入勐腊子保护区的南欠、上南蚌、南浪一带(图1)。除此之外,勐腊子保护区内的象群均是从尚勇保护区迁入。
表12002~2012年亚洲象种群数量统计Tab.1Asianelephantpopulationstatisticsfrom2002to2012年度
种群
数量/头
合计/头2002种群113~1513~152003种群113~1513~152004种群113~1513~18种群232005种群113~1513~152006种群113~1516~20种群23~52007种群113~1516~20种群23~52008种群115~1727~33种群23~5种群39~112009种群115~1727~33种群23~5种群39~112010种群112~1434~42种群25~8种群317~202011种群112~1434~42种群25~8种群317~202012种群118~2338~48种群213~15种群35~8种群41种群513.2亚洲象活动区域变化
2002年从尚勇子保护区迁入的13~15头亚洲象主要在曼旦、曼朗至回朗、曼赛的保护区与国有林、集体林之间活动。2006年,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增加到了16~20头,活动范围扩大到了曼庄、勐腊等区域。2008年,南欠、南浪、上南蚌等区域也开始有了亚洲象的活动,活动区域扩大到勐腊保护区1/4区域。从2010年开始,亚洲象在保护区内活动范围迅速扩大,已扩大到保护区1/2左右的区域。详见图2所示[4]。
图1尚勇保护区至勐腊保护区亚洲象活动线路Fig.1AsianelephantactivityroutefromShangyongprotectionzonetoMenglaprotectionzone4讨论
4.1土地利用与亚洲象活动的关系
亚洲象分布区域也是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保护区纵深区域(核心区)人类活动较少,亚洲象活动也较少[4]。在勐腊子保护区范围内,国有面积92683hm2,占82%;集体所有面积20317hm2,占17.7%。在集体的土地内,大量种植了玉米、甘蔗等亚洲象喜食的作物,而种植这些作物的区域多分布在海拔1300m以下,这些区域同时也是亚洲象主要的活动范围[11]。同时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保护区的边缘生长了大量的野芭蕉(Musaacuminata)、马唐(Digitariaciliaris)等植物,这些植物也是亚洲象喜食的植物之一[12]。这些植物的大量生长,对亚洲象起到了很好的吸引作用。
4.2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所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有利于亚洲象的扩散
为有利于亚洲象的迁移,有关部门在勐腊保护区和尚勇保护区间建立了生物廊道,为亚洲象在2个保护区间的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减轻亚洲象对当地群众所造成的损失,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针对野生动物肇事赔偿向太平洋保险公司进行了投保,将原来的当地政府补偿改为由保险公司赔付,减少了群众的损失,同时也缓解了当地日益严重的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冲突。
图2不同年度亚洲象活动范围示意[4]Fig.2ActivityindicationofAsianelephantsindifferentyears4.3亚洲象生存环境现状分析
4.3.1有利因素
1)从保护区面积上看,勐腊子保护区面积92683hm2,有足够的空间满足现有亚洲象的生存。
2)近十几年来,当地政府、林业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对亚洲象采取了强有力的保护措施,人类对亚洲象的生存威胁得到明显改善,并通过大量的宣传,提高了当地居民对亚洲象的保护意识,为亚洲象在保护区的长期生存提供了保障。
3)勐腊子保护区东与老挝相邻,南与尚勇子保护区相连接,老挝与尚勇子保护区都有亚洲象,从长期监测的数据来看,每年都有从东、南方向迁出和迁入的象群,有利于不同种群象群交流。
4.3.2不利因素
1)经过多年严格的保护,保护区内很多草场和灌丛变成了森林,造成了林下食物的减少,对亚洲象的生存具有一定的影响。据实地调查发现,多年来大部分亚洲象活动在保护区实验区与周边社区的土地上,这些区域由于受到了较大的人为活动影响,有较多的亚洲象食物。
2)人类种植的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既营养又采食方便,避免了为取食而进行的大范围的迁移,对人类种植的粮食作物的依赖性导致了亚洲象采食习性的改变[2]。
3)随着勐腊子保护区及周边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当地居民对保护区外的集体林进行大面积的垦殖,对热带雨林造成了直接破坏,使得保护区的岛屿化、破碎化现象日趋严重。由于人为的干扰活动使得亚洲象生存空间越来越受到压缩,阻碍了亚洲象种群数量的发展,也阻碍了不同基因种群交流的机会。
5建议
5.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保护意识
在调查访问时发现,大多数当地居民对亚洲象的保护意识非常强,但是部分重灾区的群众对亚洲象不断肇事的行为意见很大,这对亚洲象的长期生存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因此,有必要对社区群众加强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大社区发展的扶持力度,提高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的社会生产力,建立社区共管机制。
5.2做好保护区纵深区域的亚洲象栖息地改造工作
首先是针对亚洲象适宜生存的地域有计划地开展计划烧除工作,利用林火改良林下生境,促进林下各种草本植物的生长[13];其次,在保护区深处根据亚洲象数量,建立长期的一定面积亚洲象食物基地,把亚洲象从人类活动频繁的耕作区域引向保护区深处,并长期留驻在食物基地上,可有效缓解人象冲突矛盾。
5.3调整社区种植业和产业结构
针对亚洲象对当地居民耕作区域的不断肇事,从当地居民的种植业上可以看出,损失较严重的区域当地居民均种植了一定规模的甘蔗、香蕉、玉米等亚洲象喜食的农作物。据调查,亚洲象主要为害的是这部分作物,但另一些其不喜欢食用的作物也同样受到为害,如橡胶、辣椒、豆类等,是受到亚洲象路过时踩蹋而造成损失。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把部分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低的土地改种既高效又不被亚洲象为害的经济作物,如市场需求的热带优质水果、用材树种和各类市场需求大的菜、豆类等热带经济作物,有规模地发展养殖业,为当地市场提供土鸡、土猪及鱼类等产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5.4建立生物廊道
虽然目前在勐腊保护区和尚勇保护区间建立了生物廊道,但勐腊子保护区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其它子保护区和国有林区仍然无法连接,“孤岛”现象较为严重。因此,针对目前亚洲象不断北移的趋势,为保证亚洲象的生存及减少当地群众的损失,有必要建立新的生物廊道,扩大亚洲象的生存空间,使亚洲象种群数量得到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1]张立.中国亚洲象及研究进展[J].生物学通报,2006,41(11):1-4.[2]陈明勇,吴兆录,董永华,等.中国亚洲象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8-81.[3]林柳,冯利民,赵建伟,等.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3S技术规划亚洲象生态走廊带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4):405-409.[4]许海龙,何有才,郭贤明.勐腊保护区亚洲象活动变化及保护措施[J].林业调查规划,2011,36(6):84-87.
[5]冯利民,张立.云南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J].兽类学报,2005,25(3):229-236.[6]国艳莉,张立,董永华.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的觅食行为[J].兽类学报,2006,26(1):54-58.[7]陈进,邓小宝,张玲,等.西双版纳尚勇亚洲象的食物组成与取食生态[J].生态学报,2006,26(2):309-316.[8]袁自强,张立.西双版纳三岔河地区野生亚洲象的个体识别、种群数量的活动特点[J].兽类学报,2006,26(4):259-367.[9]林柳,朱文庆,张龙田,等.云南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亚洲象活动廊道的开辟与利用[J].兽类学报,2008,28(4):325-332.[10]张立,王宁,王宇宁,等.云南思茅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J].兽类学报,2003,(3):185~192.[11]杨正斌,陈明勇,董永华,等.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亚洲象生境现状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3):49-51.[12]许再富.亚洲象与竹/蕉分布隔离的生态效果及其保护对策探讨[J].生态学杂志,2004,23(4):131-134.[13]郭贤明,汤忠明,陶庆,等.利用林火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管理的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11,36(3):61-64.
篇四:亚洲象保护区
亚洲象简介
亚洲象(拉丁文学名:Elephasmaximus)是亚洲大陆现存最大的动物,也是当今世界体型第二大的陆地动物(仅次于非洲象)。一般身高约2.85米(最高记录为3.7米),最重可重达7吨。现分布于北纬24.6度以南的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勐腊县及南亚、东南亚部分地区。亚洲象是列入《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濒危物种之一的动物,也是中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中国境内野生象现仅存300余头。
中文学名
亚洲象
二
名
法
Elephasmaximus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哺乳纲
亚纲
真兽亚纲
目
长鼻目
科
象科
属
亚洲象属
种
亚洲象
亚种
婆罗洲侏儒象,印度象,锡兰象等
分布区域
亚洲象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等热带地区
用途
马戏表演、军用、骑乘、服劳役
亚洲象比非洲象小一些,耳朵也要小一些。亚洲象能够长到2-3.7米高,重量为2000-7200公斤,是亚洲体型最大的陆上哺乳动物,雌象的体型比雄性小。亚洲象鼻端有一个呈手指状的突出物,由于此突出物有大量的神经细胞,因此使象鼻像人类的手指一样灵活。雄性的亚洲象长有象牙,而雌象即使有象牙亦不是太突出。有一定比例的雄性不长象牙,这一比例可能与它们在过去受到的捕猎压力有关。亚洲象的耳朵比较小、较圆,前脚有5只脚趾,后脚有4只脚趾,共有19对肋骨,头骨有两个突起,背脊拱起。
体型:亚洲象的身躯高大威武,性情温顺善良,是力量、威严和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象征。它的身长为5—7米,一般肩高为2.5—3米,尾长为1.2—1.5米,体重(25张)2500—5500千克。通体为灰棕色,前额左右有两大块隆起,称为“智慧瘤”,其最高点位于头顶,但它的脑却很小。头盖骨很厚,虽然骨骼内充满了气孔,可以减轻重量,但颈部的负担仍然很重。背部向上弓起。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前肢5指,后肢4趾。小跑时,总是同时提起同一侧的前后肢,而不是象其他哺乳动物那样在对角线上的两肢同时离开地面,这种的步法被称为“溜蹄”,并使其产生一种奇特的摇摆动作。
鼻子:它的鼻子是动物中最长的,实际上是鼻子和上唇的延长体,表面光滑,一直下垂到地面,不停地摆来摆去。它由四万多条肌纤维组成,里面有丰富的神经联系,不仅嗅觉灵敏,而且是取食、吸水的工具和自卫的有力武器。鼻子的顶端有一个像手指一样的突起,这个突起不大,但上面集中了丰富的神经细胞,感觉异常灵敏,使得象鼻十分灵活,能随意转动和弯曲,具有人手一样的功能。在动物园中,训练有素的象能用鼻子搬重物、拔钉子、解绳子,甚至能捡起地上的绣花针。有趣的是,它还能像人类握手一样,用互相缠绕鼻子的方式来表达友好的情感或者进行雄兽和雌兽之间的调情。
象牙:亚洲象雄兽的嘴里还长着一对终生不断生长,但永不脱换的长大门齿,称为象牙,长度为2米左右,单支重30—40千克。雌兽的门齿较短,不突出于口外。象牙的作用很大,是掘食的工具,也是搏斗时的武器。它的犬齿不发达。臼齿上、下颌的每侧共有6枚,而且很大,呈块状,但并不是同时生出,而是分成六批,轮流生出,每一批只生出4枚,另一批“候补者”在后面半隐半现,等前一批磨损消耗得不
能再用时才逐渐发育出来,以致于在同一时间里,每侧上、下颌只能有1个完整的或者2个不完整的臼齿在起作用。每一个臼齿在使用时,齿根能够继续生长相当长的时间,以此来抵消磨损,但磨损仍然比生长的速度快。当齿冠磨平之后,齿根就不再生长,而被吸收掉,这样后边的牙齿就顺质序生长出来,并沿着颌部向前扩张。这六批臼齿可供其使用一生。
耳朵:亚洲象的耳朵也很大,宽度近1米,有利于收集音波,所以听觉非常敏锐,彼此之间常用次声波进行联络。由于耳部的褶皱很多,大大增加了散热面,所以更像是两把调节体温的大蒲扇,在炎热的夏季,它就是靠不停地扇动两只大耳朵,使耳部的血液加速流动,达到散热降温的目地,还能驱赶热带丛林中的蚊蝇和寄生虫。主要栖于亚洲南部热带雨林、季雨林及林间的沟谷、山坡、稀树草原、竹林及宽阔地带。以海拔1000m以下的林带最为常见。
亚洲象主要栖息地为东南亚和南亚这些热带地区的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十三个国家,大约四十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古代从西亚的两河流域,往东延伸到中国的黄河流域,都曾经有它们活跃的踪影。中国境内目前只剩下云南西双版纳一带才能找到其足迹。[1]中国分布:中国分布是它分布区的边缘,已有记录见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勐腊、景洪)、江城;云南西南部西盟(岳宋)、沧源(南滚河)和云南西部盈江(那邦坝)。[3]世界分布:国外见于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和马来西亚。[3]种群现状
中国亚洲象仅分布于与缅甸,老挝相邻的云南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屡遭捕杀,破坏十分严重。在其分布国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对随意捕杀野象的偷猎者,国家按法律予以严厉制裁。由于象牙可以制造珍贵的工艺品,象经常遭到偷猎者的袭击,作为大型动物,它的生育周期较长,繁殖率低,因此非常容易灭绝。
中国的亚洲象数量不多,1980年调查,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180头;江城(中老边境)20头;云南西南南部沧源(南滚河自然保护区)10头;中国亚洲象总数约200-250头。尼泊尔50-90,不丹60-150,印度17310-22120,孟加拉国200-350,斯里兰卡2700-3200,柬埔寨2000-3000,马来西亚1300-3000,印度尼西亚2900-5500。全部分布区内的总数为34470-53720头。
1995年,国家林业局(林业部)启动了首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2004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亚洲象仅存180只。
野外亚洲象种群数量从19世纪早期至今已经下降了97%,而且一直呈下降趋势。
篇五:亚洲象保护区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勐腊子保护区亚洲象与社区村寨的关系
作者:匡增强
许海龙
朱胜忠
来源:《绿色科技》2018年第04期
摘要:采用社区村寨访谈、现场调查、数据收集整理等方法,探究了亚洲象在勐腊子保护区与社区村寨村民的关系,结果表明:社区村寨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社区经济发展对亚洲象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很大影响。同时,亚洲象的活动也给社区村寨村民造成了很大的人身财产损失,加剧了人象冲突的矛盾。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以及近年来人象冲突造成社区村寨的损失情况。提出了应做好亚洲象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社区村寨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减少人身财产损失;建立建全社区村寨亚洲象活动监测预报体系;党委政府提高补偿标准和加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工作组织领导;加强社区村寨法律法规宣传,加大打击力度,提高社区村寨公众保护意识;建立亚洲象跨国联合保护区、建全巡护管理机制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勐腊子保护区;亚洲象;社区村寨
中图分类号:S8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4-0048-021引言
亚洲象属于长鼻目、象科,是现有中国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之一,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亚洲象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和普洱,约为200~250头左右口]。其中分布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150~200头,占中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的85%以上[1]。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亚洲象又仅分布在勐养、尚勇和勐腊3个互不相邻的子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据调查,勐养有130~140头,尚勇有40~50头,勐腊有20~30头[3]。
2研究区概况
勐腊子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东北部东与老挝相邻,在北纬21°30′~21°50′,东经101°15′~101°45′之间,东临老挝,国境线长120km,周边长210km,它分东片和西片两大片,辖有勐远、勐伴、瑶区、补蚌、勐腊等基层5个管护站(片)。保护区面积9.2683万hmz占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38.2%,森林覆盖率94.7%,属北热带干湿交替的季风气候区。保护区内及边缘是多民族聚居,居住着汉、傣、瑶、哈尼、克木、壮等民族,涉及5个乡(镇)二大国营农场,15个行政村的105个自然村小组,社区人口34810人,主要保护热带季节性雨林,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热性竹林等森林生态系统,以及望天树、鸡毛松版、纳青梅等珍稀植物和亚洲象、印度野牛、印支虎等珍稀野生动物。勐
篇六:亚洲象保护区
勐腊自然保护区亚洲象活动的时空规律及保护建议
许海龙;刀莉;刘生强;余东莉
【摘
要】采取野外监测和跟踪调查、资料查阅、村寨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亚洲象在勐腊保护区的活动区域变化,季节、日的活动规律.结果发现,与2010年相比,亚洲象的活动范围已扩大到勐腊保护区60%的区域以及保护区以外的东北部区域,这些区域主要在人类活动频繁的村落周围;在活动时间上,一年中活动最频繁的时间为4—8月,一天中活动最频繁的时间为下午到夜晚(17—21点),表明亚洲象的活动区域、活动范围与食源密切相关.对亚洲象保护的管理规范、群众保护意识有所增强等有利因素和食源减少、食性改变、栖息地减少等不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引导当地居民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生产活动时间,开展跨境保护、加强栖息地保护,加强宣传、建立预警预报系统等缓解人象冲突的对策.
【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
【年(卷),期】2019(044)004【总页数】5页(P179-183)
【关键词】亚洲象;活动规律;活动区域;活动时间;勐腊保护区
【作
者】许海龙;刀莉;刘生强;余东莉
【作者单位】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管护所,云南
勐腊666300;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管护所,云南
勐腊666300;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管护所,云南
勐腊666300;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云南
景洪66610【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759.9;Q959.845亚洲象(ElephasmaximusLinnaeus)属于长鼻目象科(Elephantidae),是亚洲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为我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历史上亚洲象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曾经非常广泛,后来逐渐南迁,目前仅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和普洱,数量稀少。种群数量约为200~250头[1],其中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150~200头,占中国野生亚洲象数量的95%以上[1-3]。在自然保护区内,亚洲象分布在勐养、尚勇和勐腊3个子保护区及周边区域,据调查勐养有130~140头,尚勇有40~50头,勐腊有20~30头[4]。由于亚洲象的生育周期较长,繁殖率低,不加强保护非常容易灭绝。
亚洲象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及林间沟谷地带。喜欢群居,每群数头至数十头不等。亚洲象为草食性动物,但其消化系统的效率不高,只有40%的食物可以被身体吸收利用,使得其食量较大,每天用于觅食的时间较长,主要食物为竹笋、嫩叶、野芭蕉、棕叶芦等,但因为食量大,所以也会经常到人类活动区域觅食香蕉、甘蔗和玉米等农作物。因为亚洲象活动区域与人类生产生活区产生交集,并会对村民的农作物造成毁坏,所以人象冲突时有发生。处理好人象矛盾,既减少亚洲象对人类的伤害和农作物的毁坏,又能有效地保护亚洲象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5-8]。
勐腊保护区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大的片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亚洲象在勐腊保护区的瑶区乡、勐腊镇就有分布,在广纳里、景飘一带活动频繁,最多时达40多头[11]。但从1988年开始,勐腊保护区就没有亚洲象的活动痕迹,直到2002年以后才重新发现有亚洲象活动[9]。我们对勐腊保护区亚洲象
的研究始于2006年,开始时认为亚洲象只要管理得当,就不会对人类造成伤害,但是如何管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文中通过对勐腊保护区内亚洲象的活动区域和活动时间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这将有助于管理部门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避免和缓解人象冲突,让亚洲象活动区域内的居民有时间采取预防措施,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和出行时间,避免人员伤亡和物资的损失,让亚洲象与人类和谐共处。
1研究区域概况
勐腊保护区属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子保护区之一,也是面积较大的片区,约为927km2,占勐腊县国土面积的13%,是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为主的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中部(东经101°25′~101°50′、北纬21°26′~21°50′),东面与老挝相连。区内地势两侧高、中部低,最高点为雷公崖,海拔2007m;最低处在勐腊盆地北部的出口地带,海拔约650m。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勐腊保护区内的亚洲象数量已达到40多头。
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为多民族聚居区,世居的民族有汉、傣、瑶、哈尼、克木人、壮族等,涉及勐腊镇、勐伴镇、关累镇、尚勇镇、瑶区乡5个乡镇境内的116个村民小组(其中区内54个,周边61个),共计(含流动人口)3万多人。
2研究方法
2.1野外监测、实地走访调查
在亚洲象分布区选择有代表性的10个村寨作为监测点,制作野外监测表,由巡护员或者护林员进行监测和记录,实地走访村寨调查野生亚洲象的活动情况,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定活动区域的位置,记录亚洲象活动时间、地点及数量等内容。
2.2查阅资料
通过查阅西双版纳州林业局、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及保险公司保存的资料,获得了2013年以来勐腊保护区范围内村寨受亚洲象损失的统计数据,经过整理汇总后获得保护区亚洲象的活动情况资料。
2.3数据处理
利用Excel软件对勐腊保护区亚洲象的活动区域和活动时间数据进行分析,制作相应的统计图表。
3结果
3.1亚洲象的活动区域变化
2010年和2018年亚洲象活动区域见图1和图2。
图12010年亚洲象活动区域[9]Fig.1ActivityareaofElephasmaximusin2010图22018年亚洲象活动区域Fig.2ActivityareaofElephasmaximusin2018从图1和图2可知,勐腊保护区内亚洲象的活动范围在2018年比2010年有所扩大。目前,保护区内60%的区域有亚洲象的活动,而且活动区域已扩大到保护区外的东北部区域。据调查,亚洲象主要在保护区周边1000m的范围内活动,活动范围与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严重重叠。在保护区的纵深地带人类活动少的区域,亚洲象活动也少[9]。原因可能有2方面:1)由于勐腊保护区的岛屿化、破碎化现象日趋严重[14],森林斑块间多分布有村庄和农田,亚洲象在森林斑块间的迁移需要经过村庄或农地;2)随着亚洲象种群数量的增加,其取食的压力增加,人类活动区域的农作物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源。
3.2亚洲象在一年中的活动情况
从监测记录的情况来看(图3),亚洲象在一年中都有活动,但活动最频繁的时间为4-8月,这也是当地居民大量种植农作物的时间。当地村民通常种植玉米、水稻、香蕉、甘蔗等农作物,这些农作物也是亚洲象喜欢的食物,成片的农作物诱发了亚洲象的采食欲望。
图32013年以来亚洲象在一年中的活动情况(平均值)Fig.3ActivitiesofElephasmaximusin2013(averagevalue)3.3亚洲象在一天中的活动情况
图4亚洲象在一天中的活动情况Fig.4ActivitiesofElephasmaximusinaday从图4中可以看出,亚洲象在一天中活动最频繁的时间为下午到夜晚(17—21点)这个时间段,其它时段活动较少,这种活动规律可能与气温的日变化有关。此外,亚洲象一天中70%的时间在保护区天然林中的活动,30%的时间在保护区外的区域活动。到保护区边缘的活动范围主要是种植玉米、稻谷、香蕉等农作物的农地。
4分析和讨论
4.1亚洲象的活动环境
亚洲象大多生活于海拔1000m以下的热带森林中,对森林类型的选择与其食物偏好密切相关,活动最频繁的植被类型是有竹丛的雨林和季雨林,同时也偏好以壳斗科的栲和栎为主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由于体形大、食量大,亚洲象也经常到人类活动较频繁的林缘区域觅食,如野芭蕉林、马塘草等喜食植物的生长区域。庄稼成熟时,在丢荒的农田和山地也有大象活动踪迹[10]。因此,亚洲象的活动区域受食物供应情况的影响较大。
4.2亚洲象活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据当地村寨里的老人回忆,过去亚洲象基本不吃或者很少吃农作物,而现在对农作物的依赖性很大。可能有2方面的原因:1)亚洲象逐渐适应了农作物这类食物;2)随着国家保护政策实施,亚洲象的种群密度增加,在原始森林中的觅食难度增加。但是,亚洲象种群经常进入村民的生产生活区域,对当地村民的生产活动和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9],人象冲突发生频率增加。
从调查结果看,一年中,亚洲象活动最频繁的时间为4—8月,这也是当地村民大量种植农作物的时间,水稻、玉米、甘蔗等农作物进入成熟期。村民在农地生产活
动与亚洲象频繁地进入农地采食农作物交织,加剧了人象冲突,这个时期成为亚洲象肇事最频繁的时期(图5)。
图52013年以来亚洲象在1年中4个季度的肇事情况/%(平均值)Fig.5AccidentscausedbyElephasmaximusinfourquartersof2013(averagevalue)在一天中,亚洲象活动主要在晨昏,有时亦活动到深夜。据调查统计,亚洲象伤人的事件有80%集中在这个时间段。白天天气炎热时到附近森林中休憩,睡眠时群卧一处,行路时常为一行前进,留下明显象脚踏成的深坑,野象活动范围宽,跋涉远达几公里至几十公里,在一地采食后,经过月余,又重回旧地,这时被采食过的植物又重新发育[11]。亚洲象频繁在保护区与庄稼地之间来往迁徙,没有固定的活动和迁徙路线,有些经济作物如橡胶树、茶叶树等基本不采食,但在迁徙和休息的过程中会造成损害,人类也不可避免的与亚洲象相遇,造成了人员的伤亡。掌握亚洲象这些生活习性,可为管理部门和当地村民制定防范亚洲象的方法提供依据,减少人象冲突的发生。
4.3现阶段的管理对亚洲象及人类的影响
4.3.1有利因素
1)勐腊保护区面积约为927km2,管理规范,生态系统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东临老挝的跨境联合保护区面积约554km2,南经过生物廊道与尚勇子保护区相连,为现有亚洲象提供了充足的生存和活动空间。
2)自保护区建立以来,各级管理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对亚洲象进行了保护,其生存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种群量不断扩大。通过大量的宣传,当地居民对亚洲象的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为其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4.3.2不利因素
1)经过保护区管理部门的严格保护,区内的森林植被得到了很好的恢复。1998年,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3.3%,灌木林覆盖率为2.9%,分别比1983年增加35.5%和1.3%。相反,区内的草地仅占总面积的2.4%,比1983年减少了8.3%[12]。由于大量的稀疏灌丛和草丛逐渐被森林所取代,亚洲象食物逐渐减少。此外,砂仁种植导致林下70%~90%的草本和灌木种类受到损失[13-14],这些因素使得亚洲象的觅食压力进一步增大。因此,亚洲象到保护区外觅食,活动范围从茂密的森林渐向农地扩展,引发了大量的人象冲突。
2)连片种植的香蕉、甘蔗、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对亚洲象来说,适口性好,而且采食方便。逐渐地,对人类种植的粮食作物的依赖导致了亚洲象采食习性的改变[2]。
3)当地居民在保护区周边大量开垦种植香蕉、甘蔗、玉米、稻谷等农作物,使保护区外围天然林大面积减少,生境岛屿化、破碎化现象日趋严重,亚洲象的栖息地大幅度缩减,人与亚洲象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越来越激烈,矛盾便日益加剧,经常出现亚洲象采食农作物、伤害人畜等情况[15]。
5保护对策及建议
5.1引导当地居民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生产活动时间
可以根据亚洲象在一年中和一天中的活动规律,帮助和引导当地居民调整种植类型和区域,规划生产活动和出行时间。如在保护区实验区或者天然林周边种植亚洲象不喜欢采食的橡胶树和茶叶树、水果等经济林树种,在离保护区较远的区域种植农作物,避免吸引亚洲象。谨慎出行,在黄昏前就结束生产活动,尽量避免人象冲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雇当地村民在亚洲象集中区域种植农作物,为亚洲象提供丰富的食物,避免亚洲象进入村寨。
5.2开展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工作,加强栖息地保护
加强保护区内亚洲象栖息地的保护,开展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工作,建立与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及尚勇保护区相连的生物廊道,保护区内的林下禁止种植并逐步铲除已
种植的砂仁,扩大亚洲象的栖息地和活动范围,增加食物来源,为亚洲象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5.3积极开展保护宣传,建立预警预报系统
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普及野生动物的法律常识,提高当地村民的保护意识,让当地村民充分了解亚洲象的活动规律和习性,在亚洲象经常迁徙的路线设置警告牌,告诫村民不要近距离围观野生亚洲象,更不要激怒亚洲象,在村寨之间建立预警系统,及时报告亚洲象在村寨附近活动的情况,做好象灾预防,将人象冲突减少到最低程度[16]。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张立.中国亚洲象现状及研究进展[J].生物学通报,2006,41(11):1-4.[2]陈明勇,吴兆录,董永华,等.中国亚洲象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8-81.[3]冯利民,张立.云南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J].兽类学报,2005,25(3):229-236.[4]林柳,冯利民,赵建伟,等.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3S技术规划亚洲象生态廊带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4):405-409.[5]郭贤明,杨正斌,王兰新,等.西双版纳亚洲象肇事原因分析及缓解对策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S):33-34.[6]郭贤明,何謦成,王兰新,等.西双版纳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对缓解人象冲突的效应[J].生态学杂志,2012,31(12):3133-3137.[7]靳莉.中国亚洲象肇事原因和对策研究[J].野生动物杂志,2008,29(4):220-223.[8]刘林云,杨仕剑,陈明勇,等.西双版纳野生动物对农作物的危害及防范措施[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S):33-34.[9]许海龙,何有才,郭贤明.勐腊保护区亚洲象活动变化及保护措施[J].林业调查规划,2011,36(6):84-86.[10]张立,王宁,王宇宁,等.云南思茅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J].兽类学报,2003(3):185-192.[11]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考察团.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集[R].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7:313-314.[12]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西南林学院,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5-2015)[R].2005.[13]苏文华,王宝荣.砂仁种植对热带沟谷雨林群落影响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7,8(S):71-74.[14]郭贤明,赵新坤,付双福,等.砂仁种植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林业调查规划,2007,32(3):63-67.[15]陈明勇,杨仕剑,刘林云,等.中国亚洲象与人类关系[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4):115-116.[16]吴兆录.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