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园区体制机制改革
市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调研情况报告示例
市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调研状况报告示例
为学习借鉴各地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先进阅历,充分发挥园区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我市工业园区改革创新发展,*月*日至*月*日,市政协人环资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市发改、人社、资源规划、生态环境,*高新区、*工业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与园区负责同志,赴*等市开展实地调研,并进行专题座谈。调研结束后,召集调研组、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化沟通外地阅历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就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出对策建议。现将调研状况报告如下:
一、工业园区发呈现状及成效
我市自*年创建*经济开发区以来,经过*多年快速工业化进程,到*年建成或规划在建各类产业园区*个,其中工业园区*个。*年*月以来,我市以整合优化空间布局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激活市场化运营为方向,以提升园区自身发展实力和水平为目标,全面推开了产业园区改革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全面加快,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主要载体。*年,全市产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市*%;实
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市*%;入园企业综合满足度达到*%,同比提升*个百分点。
经过多年来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工业园区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园区整合优化提升成效明显。一是根据一县一区、一区多园的原则,以国家级和省级园区为主体,合并、托管区位相邻、产业相近的园区,园区数量由十三五规划的*个整合为*个,全面变更了散乱多的局面。二是主动推动园区法定化,府谷高新区、*高新区和榆佳经开区获批省级开发区,靖边经开区等*个园区已上报省级相关部门待批。三是全面加快园区规划修编,已批复总规*个。统筹确定园区功能定位,出台《化工产业投资指导书目》,有效解决同质化竞争问题,形成了差异化发展的新局面。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出台《深化产业园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高新区、*工业区已组建审批服务局,政务服务中心正式运行。*高新区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双结合,已实现*项行政审批事项、*项公共服务事项和*项省市下放事项集中办理,试点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容缺办理、告知承诺制、并联审批等改革;*工业区政务服务中心设办事窗口*个,已入驻税务、公安、工商、质监等*个部门单位,承接各类行政审批事项*项。推行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制度,试点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和容缺审批改革,加快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园区事园内办正在逐步落地。
(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取得突破。一是因地制宜推动镇园一体,锦界等*个镇党委书记兼任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或党委副书记,有效解决了园区与乡镇职能交叉问题。二是园区内设机构进一步优化,*个园区设立了行政审批局和综合执法局,审批事项和执法管理进一步集中,形成扁平化管理模式。三是市场化运营加快起步,*、榆横、科创新城平台公司在园区融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园区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实力正在加快提升。四是强化顶层设计,出台特地看法,支持科创新城建设。
(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加快推动。*市领先推开产业园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实现全员聘用、竞争上岗、按岗取酬。通过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园区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主动性和创建性明显提升。榆横、*、榆佳管委会已完成人事薪酬改革实施方案,即将报备试行。科创新城管委会人事薪酬管理试行方案已印发,内部人事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细则正在制订之中。
二、园区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尚未到位。一是县市区政府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总体看,除*市、佳县外,其他县区政府对园区改革创新工作重视不够,主动性不高,导致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二是统筹协调力度不够。多数县区未成
立园区党工委并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党工委书记。三是园区领导班子配备不全。约一半县(市区)管园区管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内设机构负责人未正式任命,个别园区管委会及内设机构甚至未指定临时负责人。四是部门派驻机构体制未理顺。如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和经开区分局虽已成立,但编制和人员仍未划转,不能正常开展工作。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亟待突破。一是多数县区政府未出台园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未列出授权、托付和见章跟章等事项清单。二是相关部门未主动下放权限,给予园区或派驻机构行政审批职能,部分项目审批仍需通过县区上报,没有真正实现办事不出园。三是多数园区未设立政务服务大厅或在县市区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园区审批窗口,园区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专业人员缺乏,无力承接行政审批权限,见章跟章机制未试行,审批业务连接不畅。四是区域评价工作受资金制约实施困难,投资项目承诺制和容缺审批改革推行缓慢,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制度未全面推行。
(三)人事管理和薪酬制度改革进展较慢。一是多数园区对人事薪酬改革有顾虑,自主创新、主动改革主动性不够。除*市和榆横、*工业区外,其余县区的园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还未实质推开。二是部分涉整合园区仅进行了形式上的整合,机构撤并、法人证书办理、编制划转、人员转隶及人事调动、任免等相关工作进展缓慢。三是现有在编在册正式人
员、挂职兼职借调人员、市场化新进人员等不同类型的人员,在编制身份、薪酬待遇、养老保险等方面有待统筹管理。四是在干部人事档案封存之前,亟需解决部分干部的编制身份历史遗留问题。五是园区干部与市县党政部门和其他园区、国有企业沟通任用常态化机制不健全,干部思想顾虑较大,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受挫。
(四)园区市场化运营改革水平较低。一是园区开发建设公司基本上实行国有注资方式,债务风险高,运营机制不敏捷,自我发展实力不强。二是县市区管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几乎全部依靠财政资金,财力弱的县市区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体系不完善。三是招商机制企业化、市场化改革滞后。嘉奖政策力度不够,落实的不好,飞地园区共建共管共享机制不健全,距公司化运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目标尚远。
(五)园区对规划的刚性约束执行的不够到位。就当前而言,一些园区的规划与土地利用、城镇建设等规划连接不够,部分园区规划高大上,但建设标准较低。各园区集中区建设性规划、总体规划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资金、土地指标、自然地理条件等限制,实施进程不太志向。规划受主要领导变动而不断调整,随意性大,缺乏一张蓝图绘究竟的刚性约束。在用地方面,有的园区拍出地块占据有利位置,项目却迟迟落不了地。而招进的好项目却因为没有用地
指标开不了工,严峻影响和制约园区发展壮大。
(六)园区人才短缺创新实力不强。受园区生产生活环境及薪资等众多因素影响,不论是园区管理型人才还是技术人才都普遍缺乏,招不来留不住成了困扰园区企业创新发展的瓶颈。由此导致园区管理水平不高,企业自主创新实力差,竟争力很难得到提升。
三、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园区领导体制改革力度。一是配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为加强统筹协调,建议配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县(市、区)管理的产业园区,由县(市、区)委书记兼任园区党工委书记,县(市、区)长或常务副县(市、区)长兼任管委会主任。二是建立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联席会议制度。每月或固定时间,由市委改革办组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重点工业园区、园区所在地县市区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参与,举全市之力解决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尽快出台园区的各类规划。加快编制出台《*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总体规划》《*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市现代产业体系规划》。依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看法》,各园区管委会加快完成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和报批工作,加快推动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省级工业园区申报工作。各工业园区、县市区要根据总体规
划和产业布局方案开展招商引资,不明确的提请市政府相关部门研判,避开同质化竞争。
(三)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各县市区政府加快探讨出台所辖园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授权、托付和见单跟章事项清单,进一步明确工业园区相关职能权限,编制园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流程清单。园区管委会主动与审批局对接,在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园区审批窗口或在园区设立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中心指派工作人员特地负责园区行政审批事项的集中受理、组织协调和帮办代办工作。
(四)大胆改革人事管理和薪酬制度。一是打破现有机关事业单位用人体制,除主要领导由同级党委、政府领导兼任并配备一名常务副主任外,其他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制,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原有人员首次聘用不上,由同级政府支配。人才引进方面坚持不求全部、但求所用的原则。二是加快推行薪酬制度改革。薪酬待遇在岗位竞聘时予以明确,实行一岗一薪、以岗定薪。明确岗位的同时,明确岗位职责、目标任务、聘用条件、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及年绩效增资比例。基本工资不低于同类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按月发放;岗位绩效工资按考核实绩发放。引进的人才根据以事取酬原则,实行一事一薪或科研项目入股取酬。
(五)全面实行市场化运营模式。一是县市区管理的园区假如固投和产值都达不到全县区*%以上,建议撤销园区管委会,引进专业化公司运营,或成立园区开发建设公司,通过控股、参股、相互持投等方式,汲取民间资本,形成混合全部制公司,完全市场化运营。二是工业园区要全力推动园区五个一体化建设。根据全市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园区规划,统筹园区要素,以公用工程集中建设、专业运营、统一管理的方式,建设一体化的供排水、蒸汽、工业气体、公共管廊和仓储罐区等公辅设施,为符合产业规划的项目入驻供应牢靠公用工程保障。
(六)加强和规范园区派驻机构管理。自然资源、环境爱护等垂直管理部门的园区派驻机构人事和业务管理要以派出机关为主,考核以园区为主,派驻机构经费由派出机关拨付;跨行政区域的派驻机构管理范围要刚好确定,同一园区不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一部门派驻机构来管理。依法难以授权、托付或向园区派驻机构行使的行政职权,由相关部门派出熟识业务的科长作为首席代表进驻园区靠前服务,全力推动实现园区事园内办。
(七)提高园区平安环保生产水平。建立市、县(市区)、园区三级平安环保立体化协作化监管体系,推动平安环保应急工作智能化、自动化、封闭化。科学规划建设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和危急废物、一般工业废物、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高水平的应急管理中心,实现辖区数据全集成、监控全覆盖、值守全天候、应急联动一键响应,确保工业园区平安平稳运行。
篇二:园区体制机制改革
专题策划关于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的研究与思考—以省——蒋乐市为例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功能定位变化、服务范围扩大,开发园区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问题与矛盾,亟需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开发园区的改变,并与之形成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管理闭环。为更好促进开发园区发展,发挥其经济动力引擎作用,去年底以来,T市园区体制改革调研组先后对全市重点开发园区进行了以“四不两直”(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为内容的“家家访”,在摸清家底基础上,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最新文件要求,学习借鉴天津、山东等地开发园区改革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对新形势下推进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作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与思考。“行政化”制约“市场化”引发的发展后劲不足的影响。(一)管理体制“行政化”凸显法律主体缺失随着园区不断发展壮大,园区愈来愈像一级政府,管理和运行体制回归传统,但是其管理机构始终没有明确的法律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第一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开发园区并不属于行政机构设置序列。尽管2018年省人大出台的《J省开发区条例》中明确开发区管理机构作为政府派出机构,但开发区并不自动具备法律主体地位,也无法作为乡镇(街道)合法管理者。“行政化”导向进一步放大了开发园区法律主体缺失的问题,势必影响到园区发展政策的规范性和稳定性,最终阻碍开发园区长期投资发展的信心和步伐。(二)管理体制“行政化”激化机构规格攀比作为一类特殊区域的管理机构,开发园区机构不同于一般党政机构,长期缺少统一设置标准。一直到2016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才出台《J省省级以上开发区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一、T市开发园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T市开发园区整体发展水平同所在省份先进地区相比,在质量规模、推进效率、产出效益、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尚有不少差距,经济引擎作用发挥不足。各开发园区尽管发展质态不尽相同,但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地域区位不占优势、空间规划不尽科学、产业转型不如预期等因素,更有管理体制4行政科学论坛2021·04法》。2016年以前,各省级开发区管理机构,因批复时间不一、产业体系不一、发展阶段不一等,管理机构级别、性质、编制、领导职数等多有不同。相同的是,开发园区机构相比一般党政机构有着层级高、数量多的天然“优势”,日趋成为干部“人事升迁、任用平台”。这就导致部分开发园区间存在相互攀比现象。同时,随着经济发展,部分市(区)已有多个开发区,其管理机构需要统筹设置,以避免出现行政化倾向和编制资源浪费等问题。(三)管理体制“行政化”引发选人用人僵化在“行政化”管理体制下,大部分开发园区人员管理一般沿用行政、事业单位身份管理方式,招商引资、产业升级、规划建设、开放创新等重要领域大都依靠体制内人员,整体专业化水平不高。内设机构逐步向行政机关模式靠拢,党政综合、社会事业等内设机构占比偏高,经济发展、招商引资、规划建设等内设机构占比偏低,开发园区社会事务愈加繁重,难以专注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精简高效管理体制优势逐渐丧失。开发园区管理体制“行政化”后,改革激励、容错免责、外部绩效考核等制度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同时,行政壁垒进一步拉低了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程度。(四)管理体制“行政化”催化权责边界模糊开发园区与属地政府职能边界不清晰,二者在产城融合规划发展、安监环保监管执法、资金保障、考核统计等方面边界不清晰、配合不顺畅,乡镇(街道)工作积极性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开发园区与业务部门沟通不顺畅,尽管2017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公布国家级开发区全链条审批赋权清单》,赋予国家级开发区220项设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但是相关业务部门授权不充分、开发区急需事项没有下放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省级及以下园区仍然在“求人办事”,基本停留在日常工作和代办手续等“原始阶段”,成为“代办机构”,无法提供高效便捷的行政审批服务。此专题策划外,部分责任下放后,不同步下放相关人员、经费和技术保障力量,“责权利”不对等。(五)管理体制“行政化”加剧债务风险准政府模式下的开发园区既要履行产业发展、项目服务等“分内事”,还要负责社会治安、信访维稳、社会事业、征地拆迁等“分外事”。随着开发园区在“分外事”上分摊的真金白银数目不断加大,债务规模逐年递增。财政规模尽管持续增长,但与债务规模相比仍不匹配,造成债务余额占当年综合财力的比率偏高,有的甚至接近或超过警戒线水平。此外,开发园区缺乏资本市场运作和金融风险、债务风险防控等职能机构,仅个别开发园区设置了商务金融科等相关职能机构,亟待培育和提高债务风险管控水平和能力。二、先进地区开发园区改革经验介绍1984年,我国第一批14个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2019年以来,天津、山东等地先行先试,相继开展开发园区“去行政化”改革试点,在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领域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本文通过文献搜索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对这些园区改革“排头兵”进行深入对标找差,以期通过将后发优势转化为绝对优势,为T市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提供有益借鉴。(一)天津市改革经验2019年2月,天津市发布《关于在滨海新区各开发区全面推行法定机构改革的有关意见》,推行“全员聘任、企业化管理”改革。改革突出主责主业,以精简、高效、大部制为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减少了17个,但对经济发展主责主业部门,做到资源给足给够。专业招商部门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2个,增加了1倍,占内设部门总数的34%,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人员比重达到85%。同时,通过改革,鼓励年轻人、精兵强将竞聘招商部门岗位。打破“铁交椅”,确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开放灵活的用人机制。取2021·045专题策划消编制管理和终身制,实行全员聘任制、聘期制,所有人员全部起立,重新竞聘上岗,统一签订合同,聘期三年,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按照企业化模式选人用人,打破固有身份、年龄、资历等条条框框,符合条件干部一视同仁、择优聘任。全面强化绩效考核,实现工资收入能升能降。根据绩效,拉开不同岗位的收入差距,以岗定薪、薪随岗变,风险与机遇对等、待遇与责任匹配。加大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使收入向业绩突出者倾斜,工作业绩好不好、效果强不强,将迅速、直接地反映在薪酬水平上,进而反映在干部选拔任用、后备干部培养上。(二)山东省改革经验2019年7月,山东省发布《关于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开发区层面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分别作为所在地党委、政府派出机构,不明确机构规格,依法依规行使赋予的经济管理权限。功能单一、主导产业突出的开发区,可以实行公司化管理或探索法定机构编制管理模式。开发区内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职能由所在地政府负责,取消对开发区社会管理方面的考核,剥离开发运营职能,交由市场承担。打破行政事业、编内编外身份界限,实现干部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在不突破编制总量的前提下,授权下放开发区设置、调整内设机构的权限。理顺开发区与乡镇(街道)的关系,原则上开发区不代管乡镇(街道)。少数跨行政区域且产城融合度较高的开发区,可代管乡镇(街道),但从严审批。三、T市开发园区改革总体思路回溯开发园区的发展历史会发现,其管理体制一直是融合了市场资源配置与政府积极作用的两方面因素,这种两者兼备的体制机制在过去发挥出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开发园区“市场化+行政化”的双轮驱动模式逐62021·04渐被“强政府+弱市场”的单轴发展模式所取代,弊病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体制僵化、利益固化、动能弱化,亟需一场超常规、突破性、颠覆式的改革。需要指明的是,这场改革的核心是体制机制再造,将开发园区从政府体制转变为市场体制、从行政机构变为市场主体,这是各改革试点地区一致的做法,事实也证明开发园区去行政化改革激发出了开发园区巨大的发展活力。因此,“去行政化”将是T市开发园区改革的根本指向。前期,T市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研究起草了《关于深化开发园区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总体思路是:坚决推动开发园区去行政化,走扁平化管理、公司化运营、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新路,重点推进“两集中三剥离”。“两集中”,即人员和资源向招商一线、服务一线集中。“三剥离”,即非主营业务逐步剥离,向特色园区、专业园区转型发展;非产业化功能加快剥离,专注于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非必要办事机构坚决剥离,围绕经济管理和投资服务科学设置内部机构。改革的主要工作思路可以概况为“四建立一打造”。(一)做加法运算,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架构引入“市场化”手段,需整合各类发展资源,以期产生1+1>2效应。强化开发园区经济建设主体功能,支持开发园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公司。整合归并必要的办事机构,从严控制机构设置总量,实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省级以上(含省级)开发园区主要推行党工委、管委会统一领导下的“园区集团公司+乡镇(街道)”管理模式;实行“区镇合一”管理体制的省级以下开发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与属地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合署办公,开发园区推行公司化管理;其他省级以下开发园区主要推行“党工委、管委会(管理办公室)+园区公司”管理模式。各类园区公司均实体化运营。整合或托管,形成“一区多园”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二)做减法运算,建立精简高效的运营模式在开发园区社会事务等方面做减法,促其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轻装上阵。加强开发园区与行政区的统筹协调,厘清职责边界,制定权责清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民生事业、市场监管等工作由地方政府部门(派出机构)或属地乡镇街道)承担。开发园区集中精力抓好经济管理和投资服务,设立投资促进中心、综合服务中心,承接项目立项、代办审批、企业服务等经济服务职能;园区公司负责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等工作。鼓励开发园区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强与国内外投资促进机构的委托招商代理合作,吸引各类所有制企业或社会组织参与,提升招商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三)做乘法运算,建立充满活力的人事薪酬制度需建立充分竞争的选人用人机制,不断放大鲶鱼效应”,产生发展“乘数”效应。支持开发园区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可以赋予开发园区中层干部管理权和核定编制内自主用人权、决策权。打破干部身份、职级等界限,建立身份档案制,实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合同聘用相分离的双轨制”管理。实行全员聘任制,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任、合同管理,开发园区非经济岗位人员比例不得超过总人数的20%;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实行刚性淘汰。实行薪酬包干动态调整机制,人员薪酬总额的核定和增长与开发园区经济发展、税收贡献挂钩。实行“KPI(关键业绩指标)+重点工作”考核,建立全员绩效考核体系。以岗定薪、以绩奖惩,对管理人员和项目招引建设一线人员灵活确定薪酬标准;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实行特职特聘、特岗特薪;对非经济发展一线人员,参照行政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工资基准,并结合开发园区绩效考核奖励,确定薪酬标准。健全与薪酬激专题策划励机制相对应的责任审计、信息披露、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约束机制。(四)做除法运算,建立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机制需将长远制度建设同坚持底线思维结合起来,把债务风险消除到合理水平。切实加强开发园区债务管控,健全完善投融资决策机制、运营机制和内控机制,按照举债规模与偿债能力相适应的要求,有效控制和降低债务风险,保持开发园区资产与负债、投入与产出的相对平衡。坚决遏制开发园区新增政府隐性债务,3年内完成高成本债务置换,严格控制新增融资成本,逐步实现财务成本增幅低于财政收入增幅的良性发展格局。构建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及时分析评估偿债能力,对债务的规模、结构和安全性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保障开发园区稳健发展。(五)做混合运算,打造特色产业创新高地坚持规划引领,实现开发园区“多规合一”,明确“四至”范围、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形成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功能协调的良性格局。注重生产功能,各开发园区围绕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打造1个特色主导产业,扶持壮大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高地。强化创新驱动,促进开发园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吸引集聚创新资源,构建创新发展平台。践行绿色发展,促进开发园区产业链精合、循环化改造、集约化发展,加快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园区资产资源,提升安全环保和集聚集约发展水平。突出实绩导向,深入实施“三比一提升”即开发园区要比质量规模、比推进效率、比产出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行动,持续提高开发园区投资强度和亩均税收,为建设现代产业名城提供坚强支撑。四、T市开发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建议在本轮党政机构改革中,按照优化专题策划原则,各级构建起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政府机构职能体系。当前,乡镇(街道)的机构改革正在全速推进,开发园区作为一级党委政府的派出机关,是基层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需要将党政机构改革的精神要求和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贯穿到这次改革中,重点围绕“两集中、三剥离”(即人员和资源要向招商一线集中、向服务一线集中,非主营业务逐步剥离、非产业化功能加快剥离、非必要办事机构坚决剥离)的总体要求,紧扣“四建立一打造”的总体思路,调整优化开发园区的管理体制,科学配置机构职能,完善人事薪酬制度,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开发园区“去行政化”改革,答好这道“附加题”,为全面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助力加分。(一)突出核心功能定位,不断健全市场运营体系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去行政化改革方向,充分结合开发园区发展实际,针对开发园区工作流程不够优化、主责主业不够突出等问题,科学精简机构人员、有序剥离社会事务。一是优化组织架构。精简整合开发园区内的职能机构和派出机构,由开发园区在限额内自主设置,实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省级及以下开发园区职能机构和派出机构实行岗位管理,一般不再下设管理层级。对市、市(区)派驻在开发区的机构进行清理规范,确需保留或新设的,严格按照机构编制管理规定履行相应程序。二是突出主责主业。开发园区集中精力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经济发展、企业服务等主业,开发建设范围内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镇(街道)承担,园区不再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将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随管委会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调整划归属地镇(街道)管理;将承担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国有资产运营等生产经营职能的单位,改组为实体化运营公司。三是统筹配置资源。开发园区内保留的为经82021·04济发展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与开发园区行政机构进行整合设置。(二)坚持分类施策导向,不断优化机构职能体系根据开发园区与所涉乡镇(街道)的管理关系,结合园区的发展阶段、经济实力、管理面积等,以及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进行系统考虑,体现科学性。一是“园区主导型”的开发园区,将其承担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交由所在乡镇(街道)承担,园区不再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也不再设立相关职能机构。剥离社会事务后,开发园区集中精力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经济发展、企业服务等主业,职能机构的设立突出产业发展和经济管理功能。二是“乡镇(街道)主导型”的开发园区在乡镇(街道)领导下,采取企业化运作方式,仅承担项目招引、开发运营等职能,园区发展所涉及的经济管理和社会事务等职能统一由乡镇(街道)履行,乡镇(街道)主导型的园区管理机构一般称为管理办公室”。三是“独立运行型”的园区采取企业运营方式,与所在乡镇(街道)没有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园区(企业)的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开发收益、产业发展服务收益、股权投资收益等,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三)改革人才选用机制,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开发园区人事制度,以事择人、按岗择人,择优选聘、统筹安排,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一是坚持好中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园区结合发展实际,通过竞争性的方式产生领导班子成员人选。探索岗位和职级分离,根据工作需要拿出1~2名管委会副主任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由开发园区履行相关手续,不纳入市或市(区)委管理。实行“KPI+重点工作”考核,设置不低于3%的不未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黄牌警告,第二年仍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予以解聘,也可依据具体情况提前解聘。对班子成员实行动态管理,对不适宜园区工作的,及时予以调整或解聘。真正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二是打破身份限制,实行全员聘任。建立面向市场、更加开放灵活的用人机制。推行“身份档案制”,中层及以下人员一律实行编制身份档案封存,所占编制统一锁定。改革后开发园区新补充的工作人员除组织调任等特殊情况外,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由开发园区组织并办理聘用手续,不再纳入编制管理。三是改革薪酬制度,激发干事活力。园区工作人员薪酬总额与经济发展、税收增长、辐射带动作用等挂钩,具体计算公式可设计为:薪酬总额=计薪基数×员额总数×倍数系数。其中,计薪基数为当地本年度机关公务员平均应发工资总额(含年终综合考核奖);员额总数为员额上限,鼓励园区精简人员,园区实有人数少于员额上限的,按员额上限计算薪酬总额;倍数系数由市考核办根据全市“三比一提升”(即开发园区要比质量规模、比推进效率、比产出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开发园区综合考核结果统一核定下达。开发园区的薪酬总额确定兼顾量入为出的原则,坚持以收定支,薪酬总额一般不得超过园区当年度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如超过5%,则采取控制员额的方法进行调控。对招商团队的薪酬按招商业绩进行优先结算,在薪酬总额中列支。对镇街主导型开发园区的人员,按照招商团队的薪酬结算办法,由所在乡镇(街道)在可用财力中列支。(四)着力强化要素保障,不断细化权责配置体系推进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涉企投资审批扁平专题策划化、标准化、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开发园区功能优势,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一是精准制定赋权清单。明确开发区管理机构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主要行使经济管理权限,提供投资服务。在“省六条”的基础上,以党建为引领,重点落实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开放水平、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等考核要求,强化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等职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等工作则充分依托属地政府开展。同时,依法制定并公布开发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权力监督、制约、协调机制,实现“清单之外不担责”。二是合理下放审批权限。业务部门依照法定程序,要充分赋予开发区管理机构涉及经济发展、投资服务以及重要考核指标方面的行政审批、协调管理,以及必要执法管理权限。现阶段无法赋予开发区的权力事项,实行“开发区放哨,部门报到”。基本想法是:对国家级开发园区,根据需要赋予设区市的相关权限;对省级开发园区,根据需要赋予县市)的相关权限;乡镇(街道)主导的开发园区,对所在乡镇(街道)赋予经济发达镇的相关权限。三是保证权责利相统一。除经济发展、投资服务、重要考核指标及党建、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等职责,以及其他规定开发区必须承担的职责外,业务部门不得擅自将权力、责任下放至开发区,下放权力必须征得开发区管理机构上级政府的书面批准。业务部门向开发区下放职责时,除上级有明确规定情况外,应同步下放相关审批权、处罚权以及相关经费,并提供技术培训、装备以及网络端口等方面保障,确保权责利统一下放。(作者单位:中共泰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责任编辑罗文2021·049(
篇三:园区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开发区体制改革某开发区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情况报告
某开发区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情况报告
按照省、市、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推进省级开发区改革发展的意见和精神,经济开发区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深入研究讨论,重点在体制机制和园区市场化运作两方面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四项改革
1、体制机构改革:开发区机构编制已经市级编办批复同意,已设立“某办某局”(、、、、)某个正科级内设机构和、等某个副科级事业单位。班子组成除县委书记、县长兼任开发区书记、主任外,设副处级副书记、常务副主任某名,正科级副书记某名,正科级副主任某名,已全部落实到位。
2、投融资平台建设:新成立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开发区占股某%,该公司负责全力筹集建设资金,高质量推进园区项目建设。
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县审批局在办公,通过协调,开辟了企业服务绿色通道,可以更加高效、便捷的为企业提供服务。
4、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我县按照机构精简、人员精干的原则,以机关运转顺畅、高效为目标,探索组建了合理的机构设置和岗位设置框架,因事设岗,以岗定人。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加大绩效考核力度,按贡献大小确定薪酬。
在人员聘用方面,根据工作需要确定聘用人员数量。体制内人员实行档案封存,全员聘任。对关键岗位和特殊人员,组织面向社会招聘,靠优秀人才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发展。年某某月,部门正职、副职、一级主办、二级主办等各级工作人员全部聘任到岗。
在人员薪酬方面,实行基础薪酬+绩效薪酬模式。基础薪酬部分,由档案工资确定,扣除相关险金后按月发放;
绩效薪酬部分,以全员档案工资为基数,按基数的某某%确定开发区绩效工资总额,根据各级岗位确定人员工资,按绩效考核结果,实行季度发放。
二、探索实行市场化运作机制
在开发区西区规划建设了某某、某某、某某三个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基地在园区主导的前提下,由项目投资人自主开发、自主招商、自主管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总投资某某亿元,规划占地亩,除标准化厂房外,还建有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配套服务设施,可为入驻的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购买服务方面,新城区内绿化养护和道路卫生已外包给第三方公司,园区环境面貌保持良好。成立了招商公司,负责组织开发区对外宣传推介和招商活动。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开发区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整队伍、正风气、严纪律,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园区的发展建设中,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篇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
关于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等问题的改革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工业园区工作水平,创新园区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优化服务环境,实现园区全面的社会化管理,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特提出如下工业园区管委会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等问题的改革实施建议。
一、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
???
(一)快速推进园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为有效解决当前园区开发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关键是如何建立一个事权集中、权责明确、运行高效的园区运行模式,其核心是由管委会一个机构对园区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统一管理。目前管委会与各部门、乡镇采取牵头、协调、协作、配合的工作方式,如果相关部门的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方面落实较差就会导致办事效率低下。管委会与各部门的关系没有理顺,职责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错位,甚至出现推诿扯皮等现象,因此要按照现代化园区的标准,尽快完善园区管理体制,要在2020年前,按市编委批复文件,尽快理顺园区管委会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职能职责,建立健全事权集中、机构精干、办事高效的园区服务管理机构。
一是要按照权责利一致的原则,在现行基本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合理划分事权,尽量向园区下放权力,使其拥有相应的决断权、处置权,实现园区有限“自治”,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要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和“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加强编制管理,将机构设置通过法定程序固定下来,继续实行多部门职能融合归并,避免管理机构设置与
县上部门或机构一一对口,避免因人设岗。三是要根据园区的建设发展主职能,剥离一些不必要的社会管理职能,真正实现政企、政事、政资分开,形成以政府领导、居民自治为主,社会中介服务、行业管理为辅的管理机制。四是要完善“一站式服务”的行政代理机制,将行政职能从管理微观经济活动转到宏观规划和服务上来。五是要合理划分财税分成比例,按照事权和财权统一的原则,进一步梳理园区的财政收支范围,到2020年前,要逐步实行园区与县财政税收合理分成的制度,有效弥补园区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提高周转资金效率,降低资金运行成本。
(二)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园区社会管理机制
一是对园区综合服务区的物业管理、办公楼运行管理、园区商业服务、园区城乡环境整治等工作实行社会化管理,利用园区建设开发服务公司,对园区急需的各方面专业人才
灵活多样地面向社会招聘;加大劳动就业培训服务,建立企业、劳动者、培训机构三位一体的用工培训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园区建设、管理,将园区的商业服务、社会化管理逐步推向市场。
二是立足园区社会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大力推进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以园区金融、法律、评估、审计等企业专项配套服务为主体,以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依托,出台配套支持政策,整合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引进发展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为各类企业提供多方面服务。
三是进一步探索建立园区企业担保资金、园区企业联保等机制。要完善小企业基金贷款贴息政策资助方式,健全
银企联席会议制度等长效融资机制。要拓展融资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国债资金、企业债券、信托基金和社会资本等,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募集资金。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建立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要创新盈利模式,推进园区建设投资平台公司的实体化经营。
四是坚持阳光执法、公开公平原则,通过政府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建设,进一步扩大与企业、社会各界信息交流与服务跟踪的渠道,引导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园区管理工作。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制定、修改、完善配套法规和政府相关政策,加强执法和司法监督,并专门设立园区人民调解机构,协调解决园区各类纠纷和矛盾,切实保护创业者、投资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营造人尽其才环境,创新人才合理流动机制
一是加快推进园区人事制度改革。逐渐淡化开发区人员的身份概念,对园区机构和人员编制总数进行总量控制,要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动态监管、目标考核,促进人员合理流动,形成选优、用优、效率优先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二是积极推动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建立园区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个人职业信用体系、高级人才信息库等,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和人才服务体系,为人才供需双方提供良好的跟踪服务。创新人力资源互动的有效途径,借助行业协会,架起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间人力资源交流的桥梁。要根据园区发展的需要,制定各类人才系统培养和培训规划,重点加强对园区管理人员、企业家以及企业管理、投融资、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进行培养和培训。
???
二、建立完善项目审批代办制度
???
为进一步提高项目审批效率,营造一流的政务环境,积极在园区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
???
1、设立专门人员机构。制定并出台《项目审批代办服务的实施意见》,在园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下设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窗口,组织代办队伍,配备必要的专职代办员,各行政审批部门配备一名专职代办工作人员,各项目跟踪服务单位配备一名专职项目代办员。
???
2、实行联合服务模式。联合工业园管理委员会、联合项目审批涉及相关服务单位,确保审批项目快速办结。坚持三个代办原则。凡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的投资者须自愿提出委托申请。代办中心接受投资者委托的代办项目,实行免费代办服务。代办中心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代办行为必须依法依规,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
3、明确代办范围内容。代办范围为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的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事项,公共服务事项。
???
4、健全协调考核监督机制。建立投资项目审批办理协调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办理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将代办服务及部门项目审批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综合考评。加强对代办干部的管理,业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代办工作情况作为组织部门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监察部门对代办项目进行全程监督,依法查处代办服务工作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对工作不负责任、影响项目正常办理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责任追究。
?????
三、完善“保姆式”服务制度
???
为进一步优化对企服务,助推园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紧紧围绕“提供一流服务,创建和谐园区”的工作主线,变管理为主动服务,为园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服务。
1、建立服务专员工作制度。对园区内重点企业安排1名服务专员,定期走访勤考察。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动态,并通过建立台帐的方式,详细记录企业各项需求。在项目手续跑
办、安全生产、环境治理等方面,服务专员要第一时间与相关企业联系对接,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2、建立定期调研制度。定期深入企业生了解产经营状况,掌握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趋势,加大宣传园区产业政策、发展措施,在调结构、上技改、延伸产业链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3、建立限时办结制度。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服务专员对能够在园区内解决的,要在三个工作日内办结;对需县级(含县级)以上部门解决的,要全力协助企业到相关部门尽快解决。
2020年9月1日
-
-
篇五:园区体制机制改革
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总结汇报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总结汇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全省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署的指导意见》精神,XX经济开发区认真研究谋划,分步部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报如下:一、采取措施和取得进展20xx年以来,XX经济开发区克服人员较少(在编人员33人)、没有行政职能(三定素,重点围绕“提升服务化了与企业面对面服方案等待上会研究)等客观现将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情况汇因企业能力”这一主题开展工作。强务制度,推行零距离协调、零关系办事、服务方式上,完善零利益服务、零障碍落实的服务模式;在了项目建设“事前、事中、事后”三大服务体系。1、基本实现“一站式”审批。XX开发区主要依托XX市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了“一站式”审发改、工信、国土、住建等职观念和服务方式,简化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批服务,同时切实加强与务能部门的联系协作,创新服政审批程序,降低客商投资成本,务。20xx年9月,XX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联合各职能部门共同制订了《XX市优化发展环境提高重点工业项目行政审批效率的实施办导、提前介入、开展全程服尽可能地减少行政审批法》,各市职能部门主动指则,务;按照“能减则减”的原事项中的申报材料,合并功能雷同、
篇六:园区体制机制改革
专题策划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思考范喜昌,杜江,楚瑜产业园区是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优化营商环境的示范区。随着产业园区管辖范围、功能目标定位、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调整,产业园区在职能配置、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其发展进入瓶颈期。中央、省相继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产业园区整合优化是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做好这一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产业园区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一、荥阳市产业园区概况近年来,荥阳市努力打造全省创新创业最活跃区域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西部产业高地。截至目前,荥阳市产业园区共有5家,分别为荥阳市产业集聚区、郑州荥阳健康园区、郑州市新材料产业园区、荥阳市特色商业区、荥阳市五龙产业集聚区。荥阳市工业门类齐全,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大主导产业和其他战略性产业,主导产业为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新材料产业包含以国机精工、华晶金刚石为主的超硬材料产业和以四维碳纤维为主的碳纤维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6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包含以中车荥阳造修基地、明泰交通新材料、中原利达为龙头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以金阳电气、天河通信、海格经纬为骨干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以郑州煤机综机、三华科技、中联收获为骨干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以高山阀门、宇明阀门、高压阀门为引领的通用设备制造业,以金谷机器人、思维精工为首的智能装备制造业等,共有规模以上企业75家。此外,按照郑州市“生态+医养”主体功能区的发展定位,加快推进健康城核心板块建设,着力打造以中科基因、深业集团为引领的现代化医养高地,努力构建城市发展的新支撑点、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和城市结构的关键点。二、产业园区及管理机构情况(一)荥阳市产业集聚区。荥阳市产业集聚区是2009年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产业聚集区,曾先后荣获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郑州市强”产业集聚区、河南省“两化融合”试验区、河南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5.84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现代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近年来,紧紧围绕“四集一转”“产城融合”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项目引进、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集聚区建设持续提速增效。截至2020年底,集聚区已建成面积13.8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7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8家,逐步形成了以中车集团、明泰交通新材料为龙头的中原经济区轨道交通造修基地,以郑煤机、一帆机械、三河水工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中原智谷创新创业综合体为引领的战略性智能新兴产业集群,以石墨烯量产技术为基础的新材料产业高地。荥阳市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中原智谷创新创业综合体,先后引进高科技企业40多家,涉及电子信息、物联网、生物科技、石墨烯材料等多个领域,全力打造集科技企业孵化、创业培育、创新研发、人才集聚和生活服务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创新载体。中共荥阳市产业集聚区工作委员会、荥阳市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分别为中共荥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正处级规格,与豫龙镇套合设置,实行一套班子、两套人马。荥阳市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设4个内设机构,分别为产业发2021·04行政科学论坛13“两
专题策划展办公室、规划建设局、招商服务局、经济运行局。(二)郑州市新材料产业园区。郑州市新材料产业园区获批国家首批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是首批8个国家实验区中唯一一家以新建园区为主体的实验区,获得郑州市人民政府“五快”专业园区荣誉称号。2014年8月,园区被批准成为中国机床工业协会会员,并聘请8名国内知名专家成立“超硬材料行业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专家联盟”。园区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总体定位以发展超硬材料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为主,配套超硬材料辅材及装备产业、仓储物流业。同时,结合郑州地区的产业基础,重点发展以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截至2020年底,已形成以超硬材料、高端智能装备、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集聚了超硬材料、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石墨烯、碳纤维、锂电池负极材料等行业企业57家(包括11家高新技术企业),投资总额超5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家,已投产企业16家。中共郑州市新材料产业园区工作委员会、郑州市新材料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与金寨回族乡套合设置。此外,郑州市新材料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加挂郑州国家专利导航超硬材料产业发展试验区管理委员会牌子,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负责园区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导航发展项目管理工作。(三)荥阳市五龙产业集聚区。荥阳市五龙产业集聚区为河南省首批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创建先进单位,郑州市“五快”“五强”产业集聚区,五龙产业集聚区党工委被评为省级先进党组织,规划面积20.13平方公里,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有法人企业28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5家。2020年,五龙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2021·04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4.5%,引进市外资金增长6.5%;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80%以上。中共荥阳市五龙产业集聚区工作委员会、荥阳市五龙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正科级,与城关乡党委、政府套合设置。(四)郑州荥阳健康园区。郑州荥阳健康园区于2017年获批为河南省第一批现代服务业园区,属于健康养老产业园,是郑州市以“生态+医养”为发展定位的32个核心板块之一,围绕打造“新经济、新业态、新消费”,把发展“生命健康和生态医养”作为主攻方向,主要是郑州恒大国际健康未来城产业项目、中科基因郑州科技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项目、国际康体单车运动智慧城项目、华中区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园项目以及深业医康养项目。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完成投资350亿元,正式签约项目16个。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征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景观打造、产业项目建设等。中共郑州荥阳健康园区工作委员会、郑州荥阳健康园区管理委员会,为中共荥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与乔楼镇套合设置。郑州荥阳健康园区管委会设4个内设机构,分别为产业发展办公室、规划建设局、经济发展局、健康服务局。(五)荥阳市特色商业区。荥阳市特色商业区规划总占地面积1.16平方公里,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先后吸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入驻,带动金融、信息、商务中心、管理咨询及上下游配套的中小企业聚集,形成了以商贸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休闲、旅游观光、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房地产为主体的产业业态。目前,荥阳特色商业区内高端商业综合体项目共有7个,已建成4个,楼宇竣工6栋,区内商业综合体总规划面积0.85平方公里,已建成0.4平方公里。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13.4亿元,同比增长11%;从业人员达到1.6万人,同比增长20%;区内统计入库企业50家,其中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20家,比去年增加2家,预估年度总税收2.1亿元。荥阳市特色商业区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规格相当于正科级。三、存在问题(一)园区发展进入瓶颈期。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竞争加剧、周期拉长、难度加大、效率降低,建设用地缺乏,项目落地周期长,基础设施滞后,产业转移速度放缓。基础设施项目向产业园区延伸进展较缓慢,特别是科技、人才、信息、市场等方面体系建设仍然滞后。综合服务内容需要进一步充实,比如,郑州新材料产业园区项目落户和研发创新所需的金融支持、资本跟进和知识产权服务支撑不够,以企业为主导,高校院所、金融单位、专利服务机构多方参与的专利运用协同体建设力度偏小,专利协同创新和专利协同运用不足,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和运营基金设立工作推进缓慢,专利运营业态发展不足。(二)产业集聚效应需要进一步放大。结合发展现状和经济运行指标,各产业园区存在规模大小不一、区域经济带动作用参差不齐、主导产业表现不突出等问题,尤其在经济体量、开放程度、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方面发展不平衡,集聚效应、规模效应有待加强。比如,郑州市新材料产业园区与郑州高新区、郑州经开区等超硬材料企业较多的园区缺乏协同联动,没有形成专利导航引领郑州市超硬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整体推进格局。一部分产业园区建设工作推进力度不够,集聚创新资源效果不明显,在一些具体指标上与规划的远期建设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签约企业真正实现入驻并投产的还不多,入驻大型企业迁移还不到位。(三)园区管理机构需要规范和明确。从管理机构的性质看,荥阳市产业集聚区、郑州荥阳健康园区为政府派出机构,而荥阳市新材料产业园区、荥阳市五龙产业集聚区、荥阳市特色商业区管理机构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产业园区管理专题策划机构的单位性质不一致、人员编制类型不同,导致产业园区人事管理不统一,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另外,有的产业园区管理机构的规格一直未明确,比如郑州荥阳健康园区管理委员会和荥阳市新材料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机构规格未明确,部门人员配备力量不足,不利于管理机构的运行和对企业的管理。(四)体制机制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按照现行的管理体制机制,荥阳市各产业园区管理机构不论是政府派出机构,还是政府直属事业单位,都同政府组成部门的运作方式类同,具有很强的行政性,管理手段较为单一,缺乏市场化的管理运作机制,与开发运营去行政化和主责主业去社会化的要求不相适应。此外,与规划明确的职责要求相对照,有的产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发挥作用不够、主动参与不深,部门相互协调不足,牵头部门没有明确,议事协调机制没有落实。有的产业园区管委会是科级机构,管理力量配备相对较弱,协调工作难度大,配套保障能力弱。(五)人员力量建设不足。按照河南省以及郑州市关于产业园区套合管理的文件精神,产业园区人员分散至乡镇政府的各个科室,推进村庄拆迁、道路修铺、项目建设等工作。近年来,园区进入以“三个改造”为中心的提质转型阶段,开展规划调整、招商引资、企业转型升级等精细化工作,但人员主要集中在套合乡镇,以镇、村事务为主,社会化事务较多,园区中心工作人员力量建设不足。此外,当前产业园区在园区规划专题策划不清、产业支撑薄弱、干事创业激情不足等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改革共识,落实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优化机构设置、突出精简高效等改革创新举措,破除产业园区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增强产业园区功能优势,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一)凝聚改革共识,健全领导体系。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是一篇系统“文章”,涉及优化园区布局、创新管理模式、完善运作模式、调整党组织设置、简政放权、建立评价体系、岗位管理制度改革等,需要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将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列入全市重点督查事项,成立市推进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抓总协调,发展改革、科技工信、机构编制、财政、人力资源、政务服务、资源规划等部门共同参与,加强对产业园区改革的领导推动和工作指导,及时研究出台改革配套政策措施,科学精准把握各类产业园区发展规模、主体功能、运行模式,既稳妥有序又强力推进改革创新。(二)统筹配置资源,优化布局结构。围绕郑州市“西美”城市功能布局,因开发区主导产业不同、类型不同、考核方式不同,建议按照分类管理、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科学合理整合产业园区,对类型相同、重复设置、职责交叉的管理机构加大整合力度。探索实行“一区多园”管理模式,保留规模较大、功能完备、发展较好的产业集聚区,对于区位相邻、功能相近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五龙产业集聚区,建议以省级产业集聚区为主体进行整合、托管,将其对应的管理机构相应地调整为挂牌机构或者所属事业单位,由一个管理机构管理,根据工作需要对外使用不同的管理机构。(三)创新体制机制,聚焦主责主业。整合为“一区两园”模式的荥阳市产业集聚区,探索162021·04实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统筹负责整合后的园区开发建设。按照“专业人做专业事”理念,组建园区运营公司,作为产业集聚区建设和运营主体,实行独立运营、单独考核,主要承担产业园区建设及运营等适宜企业化运作的职能,提高融资能力和做地效率,与产业园区管委会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按照精简高效原则,剥离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交由乡镇(街道)承担,剥离开发建设及运营等企业化运作职能,交由园区运营公司负责。(四)优化机构设置,配强领导班子。根据省委编委《印发〈关于规范开发区机构编制管理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产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要全面加强开发区党的建设,根据法律法规、党委和政府授权或委托履行组织领导、发展规划、协调服务等相关职能,并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建议在省确定的机构限额内,结合开发区类型,依据职能配置综合设置党政工作机构,着力强化党的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职能,明确内设机构设置指导意见,相对统一规范设置。此外,在规定的领导职数范围内,建议设置1名党工委专职副书记,协助书记抓好产业园区各企业党建等工作。(五)完善配套政策,创新人事管理。创新产业园区财政预算管理政策,完善土地资源配置政策,优化创新政策,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为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建议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推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健全人员薪酬标准及分配办法,对产
篇七:园区体制机制改革
关于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等问题的改革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工业园区工作水平,创新园区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优化服务环境,实现园区全面的社会化管理,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特提出如下工业园区管委会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等问题的改革实施建议。
一、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
???
(一)快速推进园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为有效解决当前园区开发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关键是如何建立一个事权集中、权责明确、运行高效的园区运行模式,其核心是由管委会一个机构对园区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统一管理。目前管委会与各部门、乡镇采取牵头、协调、协作、配合的工作方式,如果相关部门的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方面落实较差就会导致办事效率低下。管委会与各部门的关系没有理顺,职责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错位,甚至出现推诿扯皮等现象,因此要按照现代化园区的标准,尽快完善园区管理体制,要在2020年前,按市编委批复文件,尽快理顺园区管委会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职能职责,建立健全事权集中、机构精干、办事高效的园区服务管理机构。
一是要按照权责利一致的原则,在现行基本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合理划分事权,尽量向园区下放权力,使其拥有相应的决断权、处置权,实现园区有限“自治”,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要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和“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加强编制管理,将机构设置通过法定程序固定下来,继续实行多部门职能融合归并,避免管理机构设置与
县上部门或机构一一对口,避免因人设岗。三是要根据园区的建设发展主职能,剥离一些不必要的社会管理职能,真正实现政企、政事、政资分开,形成以政府领导、居民自治为主,社会中介服务、行业管理为辅的管理机制。四是要完善“一站式服务”的行政代理机制,将行政职能从管理微观经济活动转到宏观规划和服务上来。五是要合理划分财税分成比例,按照事权和财权统一的原则,进一步梳理园区的财政收支范围,到2020年前,要逐步实行园区与县财政税收合理分成的制度,有效弥补园区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提高周转资金效率,降低资金运行成本。
(二)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园区社会管理机制
一是对园区综合服务区的物业管理、办公楼运行管理、园区商业服务、园区城乡环境整治等工作实行社会化管理,利用园区建设开发服务公司,对园区急需的各方面专业人才
灵活多样地面向社会招聘;加大劳动就业培训服务,建立企业、劳动者、培训机构三位一体的用工培训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园区建设、管理,将园区的商业服务、社会化管理逐步推向市场。
二是立足园区社会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大力推进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以园区金融、法律、评估、审计等企业专项配套服务为主体,以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依托,出台配套支持政策,整合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引进发展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为各类企业提供多方面服务。
三是进一步探索建立园区企业担保资金、园区企业联保等机制。要完善小企业基金贷款贴息政策资助方式,健全
银企联席会议制度等长效融资机制。要拓展融资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国债资金、企业债券、信托基金和社会资本等,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募集资金。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建立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要创新盈利模式,推进园区建设投资平台公司的实体化经营。
四是坚持阳光执法、公开公平原则,通过政府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建设,进一步扩大与企业、社会各界信息交流与服务跟踪的渠道,引导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园区管理工作。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制定、修改、完善配套法规和政府相关政策,加强执法和司法监督,并专门设立园区人民调解机构,协调解决园区各类纠纷和矛盾,切实保护创业者、投资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营造人尽其才环境,创新人才合理流动机制
一是加快推进园区人事制度改革。逐渐淡化开发区人员的身份概念,对园区机构和人员编制总数进行总量控制,要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动态监管、目标考核,促进人员合理流动,形成选优、用优、效率优先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二是积极推动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建立园区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个人职业信用体系、高级人才信息库等,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和人才服务体系,为人才供需双方提供良好的跟踪服务。创新人力资源互动的有效途径,借助行业协会,架起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间人力资源交流的桥梁。要根据园区发展的需要,制定各类人才系统培养和培训规划,重点加强对园区管理人员、企业家以及企业管理、投融资、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进行培养和培训。
???
二、建立完善项目审批代办制度
???
为进一步提高项目审批效率,营造一流的政务环境,积极在园区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
???
1、设立专门人员机构。制定并出台《项目审批代办服务的实施意见》,在园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下设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窗口,组织代办队伍,配备必要的专职代办员,各行政审批部门配备一名专职代办工作人员,各项目跟踪服务单位配备一名专职项目代办员。
???
2、实行联合服务模式。联合工业园管理委员会、联合项目审批涉及相关服务单位,确保审批项目快速办结。坚持三个代办原则。凡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的投资者须自愿提出委托申请。代办中心接受投资者委托的代办项目,实行免费代办服务。代办中心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代办行为必须依法依规,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
3、明确代办范围内容。代办范围为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的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事项,公共服务事项。
???
4、健全协调考核监督机制。建立投资项目审批办理协调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办理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将代办服务及部门项目审批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综合考评。加强对代办干部的管理,业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代办工作情况作为组织部门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监察部门对代办项目进行全程监督,依法查处代办服务工作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对工作不负责任、影响项目正常办理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责任追究。
?????
三、完善“保姆式”服务制度
???
为进一步优化对企服务,助推园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紧紧围绕“提供一流服务,创建和谐园区”的工作主线,变管理为主动服务,为园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服务。
1、建立服务专员工作制度。对园区内重点企业安排1名服务专员,定期走访勤考察。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动态,并通过建立台帐的方式,详细记录企业各项需求。在项目手续跑
办、安全生产、环境治理等方面,服务专员要第一时间与相关企业联系对接,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2、建立定期调研制度。定期深入企业生了解产经营状况,掌握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趋势,加大宣传园区产业政策、发展措施,在调结构、上技改、延伸产业链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3、建立限时办结制度。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服务专员对能够在园区内解决的,要在三个工作日内办结;对需县级(含县级)以上部门解决的,要全力协助企业到相关部门尽快解决。
2020年9月1日
-
-
篇八:园区体制机制改革
关于进一步加快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意见
为全面落实市产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以促进园区建设为导向,全面提升园区项目管理、规划建设、服务保障、园区开发、经济发展水平和成效,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快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坚持问题导向、专业导向和正向激励导向,建立精准高效的管理体制和专业化的运营机制。坚持统一精简效能设置原则,促进责权分明、机构简化,有效整合项目管理、规划建设、项目服务、产业升级、市场运营等职能。坚持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开展全员岗位聘用人事管理,激活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促进机构的高效运转。
二、具体内容
(一)机构及职数设置
设置党工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1名,党工委副书记2名(兼任管委会副主任),党工委专职副书记1名,纪工委书记1名,管委会副主任4名,党工委组织员1名;设立综合部、规划建设部、要素保障部、装备产业部、生物医药产业部、党群工作部、园区对外合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对外办)等7个内设机构。
(二)主要职责
1.负责园区党的建设、干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
2.负责园区项目管理、规划建设、经济发展、企业服务、安全环保、开放合作等工作;
3.负责引进社会资金对园区进行专业化营运工作;
4.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园区平台公司进行日常管理考核;
5.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人事制度
1.全员聘用,自主选人。除组织推荐的相关负责人外,其他人员
一律实行竞聘上岗、合同管理,原具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份的,实行编制、身份封存管理。岗位竞聘由园区管委会按程序报批后组织进行。
2.员额总控,自主设岗。在核定的领导职数及编制总数内,由园区党工委、管委会自主设置内设机构、岗位员额数,方案报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人社局等部门备案。员额内人员的薪酬由区财政保障。根据工作需要设置A(聘用部长)、B(聘用副部长)、C(聘用各部普通工作人员)、D(聘用各部专业技术人员)、E(聘用工勤人员)五类岗位。
3.优绩优酬,按岗定薪。参照区现有各类人员当前薪酬待遇情况及市场化薪酬水平,分别核定园区组织推荐和聘用人员多岗位层级的岗位年薪标准。按照薪酬管理分配相关政策,年薪总额由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构成,基本年薪参照在编人员现行基本工资、国家统一津补贴、规范性津补贴、公务交通补贴等制定,用于保障生活需求,按月发放;绩效年
薪严格与园区年度目标考核挂钩,统筹考虑园区发展状况、内部分配关系、同类人才市场薪酬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并报区委办、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备案。
(四)服务机制
1.建立项目服务促进体系。按照产业发展需要,设立项目管理、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等服务机构,开展精准服务、高效促进工作。
2.优化项目审批。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业专项规划的编制、修编、调整等由园区管委会、区国土局等区级部门负责实施,经区规土会审议通过后,按规定程序报批。园区内工业项目建设的选址定点、规划方案审批、规划核验和“一书三证”核发,由园区管委会全权负责办理。核心区范围内的非工业投资项目的选址、规划条件和设计方案由园区管委会提出具体方案,经初步审查并报区规委会审议后,由园区负责办理相关手续。如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新的问题,提交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
3.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流程。由园区管委会根据发展需要研究提出
园区基础设施计划方案,按有关程序报区委、区政府审定后,由专业运营公司作为业主推动实施管护。
4.建立项目用地交地制度。由园区管委会牵头,区国土局、相关乡镇(街道)等单位共同确认征地范围。征地程序启动后,由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门、乡镇(街道)负责,及时组织实施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按供地时限要求交付项目建设用地。
5.建立专业公司服务园区制度。水、电、气、讯等相关公司应明确1名公司领导,组建园区专业服务队伍,负责园区建设的专业服务工作。
6.建立园区首席代表制度。在园区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统一受理园区内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并全程实行代理服务制度,涉及行政审批的区级部门应设立绿色通道、限时办结。对涉及省、市两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审批的事项,由区级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做好对上衔接、转报、审批推进工作。区发改局、区公安局、区经科信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建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应急局、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确定并授权1名班子成员作为园区首席代表,负责统一协助、配合园区实施建设发展相关工作,并对园区开展相关行政事务进行指导。
(五)考核评价
1.建立完善综合考核体系,由区委区政府目督办负责园区发展指标科学设置和年度工作目标的制定、下达、督查、考核和奖惩,由园区具体组织实施。考核结果作为兑现目标绩效、职务调整和聘用岗位变动及聘用合同续订、终止的重要依据。
2.园区管委会自行负责按照岗位职责、价值导向、优绩优酬原则自主分配薪酬,逐步建立适应园区发展需要、符合岗位特点,简便、易行、有效、规范的绩效目标考核办法。
3.园区管委会负责制定实施对派驻首席代表单位涉及相关工作的考核办法。
4.园区管委会负责建立属地乡镇(街道)搬迁和交地工作的项目绩效考核机制。
5.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经科信局、区审计局、区财政局等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园区运行管理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由分管区领导兼任园区党工委第一书记,牵头统筹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和园区建设发展工作,园区负责具体落实。各相关单位务必高度重视,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要落实分管负责同志和专门工作人员,周密部署,切实做到工作推动有力。
(二)通力配合、精心组织。园区要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人社局等要在人事机构管理改革上予以支持。区委区政府目督办、区财政局要在目标考核、经费保障上予以支持。相关单位要把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纳入中心工作,统筹谋划推进。
(三)积极探索、稳妥推进。相关单位要认真分析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妥善处理改革创新和依法行政的关系,以程序合法、风险可控、适时评估为保障,不断创新工作举措,确保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稳妥推进。
四、其他事项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试行期3年。
附件:1.园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体方案(试行)2.园区管委会内设机构设置方案
3.园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任务分解表
4.园区首席代表制度实施细则
5.园区全员聘用人员岗位薪酬工资制度
6.园区管理委员会聘用人员考核评价办法(试行)附件1园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体方案(试行)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贯彻落实“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全面
深化园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推动选人用人、收入分配和干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实行按岗定薪、薪随岗变的年薪制度。形成精简高效、积极稳妥,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实施范围
园区党工委、管委会。
三、主要措施
(一)推行全员聘用。
1.采用组织推荐、竞聘上岗、社会招聘等方式。除组织推荐的以外,其他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制,实施合同管理,员额内人员的薪酬由区财政保障。其中:原具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份的,实行干部编内任职与岗位聘职相分离、档案工资与实际薪酬相分离、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合同聘用管理相分离的“双轨运行”管理模式。原职级记入个人档案,工龄连续计算,实行编制、身份等“封存管理”,在交流、退休时,
篇九:园区体制机制改革
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总结汇报
园区体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总结汇报
按照省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全省开发区区体制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XX经济开发区认真研究谋划,分分步部署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现现将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报如下:
一、采取措施和取得进展展
2015年以来,XX经济开发发区克服人员较少(在编人员33人人)、没有行政职能(三定方案等待待上会研究)等客观因素,重点围绕绕“提升服务企业能力”这一主题开开展工作。强化了与企业面对面服务务制度,推行零距离协调、零关系办办事、零利益服务、零障碍落实的服服务模式;在服务方式上,完善了项项目建设“事前、事中、事后”三大大服务体系。
1、基本实现“一站站式”审批。XX开发区主要依托XXX市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了“一站式式”审批服务,同时切实加强与发改改、工信、国土、住建等职能部门的的联系协作,创新服务观念和服务方方式,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客商商投资成本,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务。2015年9月,XX经济开发发区管委会联合各职能部门共同制订订了《XX市优化发展环境提高重点点工业项目行政审批效率的实施办法法》,各市职能部门主动指导、提前前介入、开展全程服务;按照“能减减则减”的原则,尽可能地减少行政政审批事项中的申报材料,合并功能能雷同、20161/5相似的环节和资料;着力推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的审批批模式。
2、落实重点项目全程代代办制度。选择具备较强事业心和责责任感,熟悉相关政策法规、行政审审批流程的人员组成代办员队伍,严严格执行领办制和帮办制,项目前期期手续全程领办,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开工;代办员定期到项目现场实实地了解项目进展,跟踪项目进度,,并针对项目方提出的关于项目后续续手续办理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变变有距离服务为零距离服务。开发区区代办员在广州旺明、北京实宝来22个游乐设备项目落地过程中,主动动联系,服务热情,“三证一章”、、备案、环评、规划、土地等前期手手续在较短时间内办理完成,获得了了外地客商的好评。
3、优化发展展环境。强化班子成员分工包区,倒倒排工期,目标上墙,现场办公,随随时排忧的工作方法,把服务送到项项目建设现场。重点围绕在建区块和和在建项目企业的需要,协调职能部部门大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进场及建设过程程中的地块清表、围墙垒建、土方填填充、招工以及与周边村关系等问题题。同时,严格执行“一岗双责”,,配合职能部门进行安全生产、消防防安全、大气污染整治、环护网格化化监管等工作,加强对开发区项目企企业的管理,保证建设施工、生产经经营健康有序进行,变低层次服务为为高层次服务。
20162/54、加强开发区队队伍建设。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通过河北省公务员考试、XX市事事业单位招聘等向社会公开招聘公务务员和事业人员,及时引进“新鲜血血液”。同时通过借调等形式,从乡乡镇、部门引进部分高素质人才,逐逐步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开发区管理理队伍。在工作中将这批高素质人才才顶在项目跑办、洽谈和管理“一线线”,以实践的形式锻炼培养,通过过“培、压、推、转”等方式,使其其尽快成长,从而构筑起开发区人才才高地。
二、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1、项目企业在办理前期手续和开发发区在办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手手续过程中主要感觉行政审批过程中中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审批手续仍仍显繁琐,部分非必要手续可进一步步简化流程,缩短时间。二是因上级级部门规定互不衔接,导致“中梗阻阻”现象出现。
2、在园区开发建建设过程中,市场化办法用的不够,,导致园区项目承载能力不足,目前前,开发方法仍是确定进一批入驻企企业,推进一段道路、水电、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建设主要由市职能部门和相关企业投投资建设,社会资本投资参与建设的的PPP模式刚开始尝试。
三、下下一步工作打算
1、完善开发区管管委会的职能。尽快落实三定方案,,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作为XX市政府府的派出机构,力争承接一批20163/5上级授授权的行政管理和执法管理职能,对对规划区范围内的规划、项目、基础础设施建设等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管理、统一协调、统一监督。
2、、探索建立开发区投融资平台。努力力从三个方面推进平台建设。一是将将区内历年开发建设后所形成的基础础设施存量资产以及财政历年投入所所形成的实物资产(包括土地、电网网、水网、标准厂房等可用于抵押的的资产),通过划转和授权经营的方方式注入开发区投融资平台。二是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同时面向区内企企业及社会筹措部分资金,扩大资本本注入来源。三是积极探索政府、投投融资平台、银行、企业四方联动的的有效机制,为区内企业发展提供强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3、完善选人人用人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开发区区工作重点是项目建设,项目是开发发区的生命线,开发区要用项目跑办办、落地、达效来选人用人、检验工工作,激活开发区干部想干事、能干干事、干成事的积极性。一是增强开开发区干部调配权和引进人才自主权权,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人机制。二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导向,公开选拔一批事业心强,具有有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经验和实战能能力极强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充实到开开发区各个岗位。三是建立健全以工工作实绩为主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把服务开发区工作的好坏,项目建建设、招商引资平台上的表现作为干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20164/5特此汇报
20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