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如何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
1.加强社会救助:老年人生活困难时应当受到社会的关怀、帮助和救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建立针对老年人的福利政策,以满足其生活必需,使老年人安心生活。
2.促进晚年就业:加大就业政策的支持,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就业,为老年人提供贴身的关怀。政府可以开展更多养老服务产业,利用优质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办法,帮助提高老年就业的率。
3.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加大对养老服务行业的投资,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实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老年人支付养老金;出台不同年龄段的养老金政策,以求得足以维持老年人基本生活的程度。
4.加强医疗保障:加大对全民健康保险的支持,对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以帮助老年人维护自身健康。出台免费医疗政策,落实医疗保障,让老年人在医疗上不受负担和压力。
5.建立老龄社会文化:尊重老年人的心理与感受,用心去抚慰、陪伴老年人,使他们能拥有尊严与安心。加强市民对老年文化教育,建立一支对老年人友好的社会文化,使他们在和谐有爱的氛围中,能享受人生所给的天伦之乐。
6.增强老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老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是人口老龄化的一大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素质教育和文化熏陶,提升老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使他们能应对社会的快速变化。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克服这一问题。首先,我们应当加强社会救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建立针对老年人的福利政策,为他们提供生活必需,让老年人安心生活。其次,大力促进老年人就业,通过不断改善政策,加大对老年人的就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其就业的率,使他们在就业方面更具有切实的保障。此外,应当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加大对养老事业、养老服务行业的投资,为老年人提供贴身的关怀,确保他们生活得到根本的保障。再者,要增强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加大对全民健康保险的支持,出台免费医疗政策,为老年人支付充足的养老金,增强老年人在医疗上的保证。此外,要建立老龄社会文化,营造友好的社会环境,尊重老年人的心理心理和感受,使他们能够得到应有的老年尊严和支持。最后,要加强老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以便教育老年人学会保护自己,应对社会变化带来的冲击。
总之,应该全面强化对老年人的关爱和照顾,给予他们有力的合理的改善,以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篇二:如何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步入老龄化社会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凸显。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努力,比如科学预测、稳妥制定方案,以及配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一是加强科学预测。要建立完善的老龄化学习和研究,准确预测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防患于未然,及时准备有效措施。另外,要加大数据收集力度,来源于不同的人群,如学校、地区、行业等,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确定老年人的居住、就业、卫生、健康等情况,为老龄化提供参考。
二是稳妥制定方案。建立可持续的养老金制度,从老年人接受公共福利的角度来看,老年人的收入能否保证是就业老年人指定合理的报酬;老年人的护理、医疗和其他住宿食宿费用也应纳入考虑范围。另外,考虑社会经济形势和老龄化进程,其他方法也可以推出,比如,实施廉价标准,逐步完善老年保障制度,开展社会慰问,以及社区和公益活动等。
三是加强政策实施力度。以健全、综合多部门协调的政策推动老龄化发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完善的养老金制度,增强老年人的收入,增加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建立保障老年人的制度和机制,落实政策细则,及时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完善老龄化服务体系。
四是宣传文化活动的参与。老年人的幸福感不仅仅是靠政策支持来实现的,更是有效的宣传和文化活动参与来带动的。国家可以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参与有趣有价值的宣传活动,丰富技能培训资源,组织各类关爱老人活动,传播正能量,提升老年人的心理自信心和身心活力。
耐心努力的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困境,这一艰巨而又系统的工作,需要国家、个人、社会力量共同努力,共同发挥。以科学和统一的目标驱动,灵活变通思维,有序中向未来,让老龄化不再成为
社会发展障碍。
篇三:如何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改善人口老龄化的措施
1、鼓励生育。适当放开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人们生养二胎,从根本上增加劳动力人口数量,解决老龄化问题。
2、延迟退休。改革退休制度,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让老年人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缓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3、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居民养老福利保障体系,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之外提供其他的养老保障体系,如养老基金等商业的养老保障。
4、医疗健康改革。改革医疗保障体系,让老年人充分享受医疗条件进步的福利,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延长老年人的寿命。
5、发展经济。大力发展经济,通过经济的增长抵消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6、发展老龄产业。布局老龄产业,开发老年人产品市场,既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同时可以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
篇四:如何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老龄化问题应对措施
第一篇:老龄化问题应对措施
老龄化问题应对措施
我国自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3亿,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发展,我市老龄化人口也在逐年攀升。在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在这个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的传统节日中,如何让我市的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成为令人关注的话题。
老人安,则国家安;老人乐,则国家乐;老人福,则天下苍生福。养老服务,是各级人民政府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责任。为此,针对解决老龄化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制定养老服务工作规划。
进一步明确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养老服务工作的责任;进一步推进政府主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的养老机构建设;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把老年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土地供应规划中,把养老服务经费列入财政年度预算,把扶持和鼓励发展老年服务产业作为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落实城市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改革全市养老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养老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积极发展老龄产业。
老年人群体庞大,老年市场潜力巨大。应制定发展老龄产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老龄产业,积极帮助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家政服务业,开发适合老年人生理特点的产品和个性需求的用品,让老年人能便捷地享受更多文化娱乐、精神慰藉、休闲保健等。
三、大力加强社区养老。
我市目前主要养老模式还是家庭养老,真正选择养老院、福利院养老的并不多,大力加强社区养老,拓展社区养老服务是符合现实需求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又称居家养老,兼具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点,老年人除接受家庭照顾外还可享受来自社会的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涵盖生活照顾、家政服务、康复救护、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内容,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
四、逐步完善政府供养制度。
政府应在解决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基本生活费问题的基础上对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人发放政府补贴,为他们入住养老机构或者接受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帮助;对非营利性的民办养老机构,按照床位数、供养人数等条件,由政府给予适当的营运补贴。
五、积极建设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作为介于老年住宅与养老院之间的一种住所,既可以使老人有独居
的居住单元,保持家庭的气氛,又可相对集中居住,获得各种较好的公共服务。面对较大的老年群体,应该毫不犹豫地采取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形式,积极建设产权多样、设施齐备、环境优雅、服务周到、收费合理的老年公寓,以满足部分老人不断增长的需求。
六、为体弱老人提供日间托老服务。
政府应积极扶持办社区托老所,使老人在托老所不仅有吃、有喝、有玩,还能享受到身体保健和精神慰藉,也解决中青年人忙于工作而无暇照顾体弱多病父母
七、加大老龄宣传教育。
(一)把人口老龄化问题纳入干部培训内容,特别是对老龄化的产生原因和主要影响、人口老龄化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科学分析,让全市干部对人口老龄化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使老龄工作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二)把尊老、敬老、助老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重要内容,利用电视、广播、网站、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人口老龄化知识,大力表彰尊老敬老养老的先进典型,为全市老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重视老年人维权宣传教育。发挥好司法部门的宣传教育作用,热情解答群众涉老法律咨询,不断提高老年人的依法维权意识,同时建立老年法律援助制度,依法保障老年人权益。
八、开展以房养老的试点工作。
不少老人自己虽有房子,却全靠有限的养老金过日子,生活并不宽裕。可以仿照购房按揭的办法,开展以房养老的试点工作,以解决相当部分养老经费的来源问题。
九、逐步规范养老服务行业。
及时规范、引导全社会逐步建立覆盖广泛的社会养老机构。建立准入制度,对各类福利院、养老院、敬老院等提出明确的办院条件;建立行业服务标准,对为老人提供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服务提出明确标准和要求,包括明确养老风险的责任划分;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养老服务的联动机制,形成政府担负主导养老、社会组织和个人服务养老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总之,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应发挥好政府、社会、市场和家庭等多方力量,采取多种有力措施,积极应对,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使老年人能够快乐的安度晚年。
第二篇: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应对措施
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应对措施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这种变化既可以是由年龄金字塔底部少儿人口增长减慢所造成,也可以是顶部的老年人口增长加速所导致,人口学中称之为底部老龄化和顶部老龄化。发达国家经历了由底部老龄化到顶部老龄化的漫长演变过程。而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形势越发严峻。
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现状1.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20多年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1.32亿,我国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1/5,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解决好我国
老年人口问题,对亚洲和世界来说举足轻重。
2.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如上所述,由于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作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
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法国完成这一过程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美国用了60年,英国用了45年,最短的日本也用了25年。由于我国人口政策的作用,改变了世界老龄人口的发展格局,即人口老龄化不仅成为发达国家的问题,而且也已经开始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3.我国人口未富先老,对经济压力很大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呈渐进的步伐。当它们的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7%时,人均GNP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而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时,人均GNP仅为800美元,发达国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我国是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很大。
4.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
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上海市老年人口2000年已达238万,占总人口的18.5%,到2025年将达到最高峰468.8万,占总人口的32.7%;北京2000年老年人口为188万,占总人口的14.6%,到2025年将会猛增到416万,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30%,大大超过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
另外,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就静态而言,由于农村婴儿出生率高于城市,因此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但就动态而言,由于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携带子女流入城镇,因此
城乡老龄化的程度正在接近,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愈益突出。
5.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
人口学中认定,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过去说“人活70古来稀”,现在说“活到70不稀奇”。我国高龄老年人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高龄人口已从1990年的800万增长到2000年的1100万,到202年将达到2780万。高龄人口丧偶和患病的机率高,高龄女性多于男性,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因此他们不仅需要经济上的供养,而且需要生活上的照料。
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般认为,人口老龄化将会从多个方面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会带来社会抚养比不断提高,劳动力的负担和成本加大;加大消费性人口比例,降低生产性人口比例;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将严重影响到劳动生产率。
(一)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
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停止或者说老龄人口比例增加在一定时期内并不必然带来储蓄率的下降,相反还有可能使储蓄率进一步上升。在老龄化的初期阶段,昕进入老龄阶段的人往往都有较高的储蓄率和储蓄倾向,有人把老龄化的初期阶段看成是第二次“人口红利”期。只要能够发挥好储蓄的资
金效率,让资本得到合理的回报,则第二次“人口红利”仍有可能为经济增长继续诸如“活力”。
(二)人口老龄化考验社会养老保险机制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在退休人员每年以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空帐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增加。与此同时,目前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基本没有养老保险。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1980年在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而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变成3:1.预计到2020年,领取养老锦的退休者将超过1亿人,供养比例将达到2.5:1。
(三)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以应对越来越多的老龄人
老龄群体是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消息对象。卫生部曾经有过统计,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然而,我国卫生医疗事业发展较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老年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尤为突出。
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城市形成了不少“四二一”家庭结构,目前很多年轻人需赡养思维老年人,如果社会不能提供更多更好的养老场
所,照顾老人将是年轻人的重负。
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
(一)改变传统老龄观:从“健康老龄化”向“积极老龄化”转变
“健康老龄化”是指个人进入老年期时在躯体、心理、智力、社会和经济五个方面的功能仍能保持良好状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中若有较大比例属于健康老龄化,老年人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到制约或缓解,则其老龄化过程或现象就可能是健康的老龄化或成功的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是我们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基本战略,但它还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如何是老年人群成为社会发展的建设性力量,者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精神,超越健康老龄化这一较为传统的观念,实现向“积极老龄化”观念的转变。
(二)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多元化养老模式
东方文化和价值观十分推崇家庭养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非常典型地宣扬了养老责任高于个人发展的理念。多少年来,家庭养老一直是我国唯一的养老模式,在促进代际和谐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尽管这一模式收到了挑战,但我们仍然坚持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此外,为了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还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使社会化养老成为家庭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培育:
第一,积极培育为老年人服务的各种社会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在我国还处在一个初步成长阶段,他们的发育需要国
家的法律和制度促进,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其在社会事务中的作用,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支生力军。
第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多向老龄事业投资,减轻国家公共资金的投入。发展老年产业,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创新多种服务方式,推进社会化养老。老年产业可以把服务延伸到准老人,在保险、理财、住宅、保健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服务,让准老人做好进入老年期的各种准备。
第三,发挥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优势。我国社会力量养老的一个制度创新是以社区为依托,推行居家养老,这是中国特色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举措。在社区养老能更有效地利用既有资源,老年人也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安度晚年。
(三)发展老年医学,延长“生活期望寿命”我国自然人均期望寿命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但老年群体的生活期望寿命在世界上还比较低,即居民的健康生活时间较短。因疾病、伤残丧失生活能力的老人显著增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沉重负担。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各项医疗费用的进一步增加将给社会经济带来更大负担。解决医疗负担过重问题是解决一系列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重要一环。为此,要大力发展老年医学,实现医疗资源的平衡性,特别是要做好老年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为老年人
提供适当、及时的初级保健照顾。这主要包括疾病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医疗管理和后期照顾等环节。发展老年医学是解决老龄化带来医疗费用增加问题的重要途径。因为越早发现疾病,就越容易治疗。如果保健系统错过了及时诊治老龄病的机会而造成了老龄病的增加与恶化,就会进一步增加社会负担,加大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四)推进老年立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推进我国老龄事业。我国199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有关老年工作的法制建设仍滞后于老龄化的发展,在处理很多涉及老年人民事纠纷时缺乏专项法律依据。为了切实维护老年人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应尽快制定社区服务法、老年人住宅法和老年福利法等。实践证明,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法规体系,可以更好地调整涉及老年人的法律关系,制裁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促进家庭和睦,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供保障。
(五)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合理利用老年人才
适时提高劳动年龄的上限,是劳动年龄人才比重和供养系数保持在有利经济发展的水平上,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体人口中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劳动年龄人口
比重高表明劳动力资源丰富,供养系数低,有利经济发展;劳动年龄人口比重
低会导致劳动力资源减少和供养系数加大而制约经济发展。我国以59岁为劳动年龄上限,是上世纪50年代根据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人均预期寿命确定的。50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已大大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已延长到70岁,如果退休年龄扔维持在50年前的水平,则对于劳动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以及人口老龄化危机的应对都不利。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对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和产业,适当放宽推许年龄。国家可以通过技术开发和培训学习提高人们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能力,延缓退休年龄,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各地可以建立老年人才库,合理利用老年人才,使一部分力所能及的老人,例如教师、医生、律师、科技人员等重返职场,或者投入社区,加入到为老年人服务的行列,缓解我国社会保障所面临的压力。
第三篇: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调研措施
人口老龄化将是中国在21世纪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我县早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末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因此,研究我县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发展过程和趋势,对于我们正确把握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规律,及早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县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过程、特点
2008年10月县老龄办在全县
对老龄人口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初步调查,**县总人口为387330人,目前60岁以上老龄人口总数为61946人,占总人口的15.99%,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40936人,80岁以上老龄人7117人,90岁以上老龄人751人,100岁以上的6人;空巢和独居老人21299人,占老人数的34.4%;基本生活有保障或受到救助的老人12060人,其中享受农村低保的3037人,城巿低保的1414人,五保的1509人,已领取养老金的6100人;参加农合或城医保险的53696人。0-14岁总人口39135人,全县老少人口比为104.6%。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一
个动态过程。按照国际通用的人口类型划分标准,通常把人口结构分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三种(各项指标见表一)。
表2**县第三---五次人口普查人口类型指标值
根据上述标准,对第三次人口普查至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进行对比(见表二),我们可以看出1982年“三普”时,我县人口尚处在成年型,但已开始向老年型过度,四项指标中有二项(老年人口比例和老少人口比例)已接近老年型。2000年“五普”时,已是典型的老年型,我县人口已完全进入老年型,而且四项指标中有三项高出湖北省的平均水平(见表3),2008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县老龄人口是少儿人口的1.68倍,自2000年人口普查以来,老龄人口年均以2.63%的净增长率在递增。
分析我县人口老龄化的成因,我们认为促使人口老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成功地开展了计划生育和城巿化的发展。
建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197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19元增加到2007年7871元,三十年净增7652元,年均增长13.1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农民为例,1998年人均纯收入为1010元,2007年增加到2507元,十年净增1497元,增长67.47%。同时,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1964年“二普”时人口死亡率为15.59‰,1982年“三普”时死亡率下降到7.75‰左右,2007年死亡率下降到6.04‰。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也在逐年增长,1989年66.81岁,2000年达到69.7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我县老年人口也以近10年发展最快,“四普”至“五普”期间,65岁以上人口平均以每年3.84的速度增长,而“五普”至2008年期间则以每年2.63的速度增长。在“三普”、“四普”时我县的老年人比例都未超过全省的平均数,而“五普”却超过全省平均数的3.1个百分点。因此,“四普”以来的17年是我县老年人口增长较快的时期。
1980年以来,我国重视计划生育工作,我县人口出生率下降,少儿人口逐年减少。1964年出生率为45.34‰,1982年为17.32‰,1990年为14.12‰,2000年为6.62‰。少儿人口从1990年111491人下降到2008年的39135人。人口出生率的低水平运行,少儿人口比重快速下降,导致了我县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
纵观第三至五三次人口普查,我县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有以下一些特点:
1、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快。从最近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推测,我县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用了大约10年左右的时间。进入老年型地区后,又以每年接近4%的高速发展(全国为3%,湖北省为3.73%),这是需要我们高度注意的。(资料来源于湖北统计年鉴和湖北省人口老龄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水平乡镇之间不平衡。这次调查数据表明,受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影响,乡镇之间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平衡。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是磨坪乡(25%),超过全县平均数15.99%的有6个乡镇,他们分别是磨坪乡、郭家坝、周坪、屈原、归州、梅家河,都是山区或经济不发达地区。老龄化程度最低的是茅坪镇(12.23%),低于15%的有5个乡镇,它们是茅坪镇、水田坝乡、沙镇溪镇、两河口镇、泄滩乡,都是经济较发达地区。
3、目前以低龄老人为主,但高龄老人增长速度较快。我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60岁以上老龄人口总数为51182人,其
中60---69岁的低龄老人29329人,占57.3%,70---79岁的中龄老人17753人,占34.7%,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4100人,占8.01%。虽然,目前低龄老人占主导地位,但是高龄老人增长速度比较快。这次调查高龄老人已达7114人,占老龄人数的11.4%。
二、**县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我县
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在新的世纪里仍会继续发展。首先,少儿人口比重还会逐年下降,按前10年的速度推算,到2010年将下降到9%。由于我县50---60年代有过两次人口出生高峰,老年人口的增长呈阶段性的特征。目前至2010年,年增长速度仍保持在4%左右,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将达到7.4万,占总人口的19.2%;65岁以上人口
将达到4.3万,占总人口的11.2%。2010年至2030年,50—60年代出生的人口开始进入老年期,年增长速度将突破6%,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8万多,占总人口的21%;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5.04万,占总人口的13.3%。2030年至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同时,老年人口内部的高龄化发展较快。目前至2020年,我县老年人中仍以60---69岁的低龄老人为主,2030年以后的20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比例将逐年增大,逐渐达到20%。
三、人口老龄化对**县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将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1、老年人口的增多,加重了国家、企业的负担。据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三普”时我县的总抚养比为56.28%,少儿抚养比为47.94%,老年抚养比为8.33%;“四普”时总抚养比为48.64%,少儿抚养比为39.39%,老年抚养比为9.25%;“五普”时总抚养比为41.27%,少儿抚养比为28.4%,老年抚养比为12.87%。虽然从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看,都在下降,但老年抚养比在逐步上升。而且到一定的时间,少儿人口相对稳定,少儿抚养比就不会再下降,而老年抚养比将在较长的一个时间内快速增长。因此,国家、企业的负担将加重。
2、家庭小型化,使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日益突出。第五次人口普查与“四普”相比,家庭户平均人口数减少了0.46人,为3.15人/户,比全省同期的3.51人/户低0.36人/户。据我们2008年的初步调查,全县“空巢”老人或独居老人达34.3%。这些家庭主要靠老年配偶之间的相互照顾或老年人的自我照顾。目前,我县老年人口还处于较年轻的阶段。此次调查,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7117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1.49%,但随着高龄老人的增多,老年人自身健康状况的变差,?老年人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会减弱。尤其是一、二十年以后,社会上将大量出现“四二一家庭”,即一对夫妻要照料四位老人和一个子女,届时家庭养老的模式将受到严重挑战,子女即使在主观上有十分孝敬老人的愿望,客观上却无照料老人的条件和能力。因此,家庭照料老
年人生活的功能正在弱化。
3、老年人的增多,使现有的老年福利设施远不能满足需要。随着老年人的增多,特别是高龄老人的增多,患有与年龄相关的老年疾病的人数也在增多。据统计,我县农村老年人2000年患病率为60.42%,而且以常见病、慢性病为主,这些病有的只要及时治疗就能治好,有的则要坚持长年治疗,才能奏效。但是,目前农村医疗网点设施落后,医疗水平不高。老年人上乡镇、县医院看病一次实在不容易,所以往往忽视了自己的病,结果小病拖成大病,急病转化成慢性病,久治不愈。同时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年人要自己或配偶支付医药费。近几年,在医药费上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使得有些老年人不敢看病。目前全县现有城乡福利机构21家,总共床位数1600张,容量十分有限;另一方面随着老年人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突出,但目前能供养老年人活动的场所还是比较少,已有的活动场所由于活动器具少,无人组织活动,内容比较枯燥,主要还是打麻将、看电视为主。因此,大力发展老年福利设施已成为发展老龄事业的当务之急。
四、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基本对策
2000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要遵循以下原则:坚持老龄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桔合,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积极作用,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服务体系;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兴办相结合,按照社会主义巿场经济的要求积极发展老年服务业;坚持道德规范与法律约束相结合,广泛开展敬老养老道德教育,加强老龄工作法制建设;坚持关心老年人生活以及老龄妇女的特殊问题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使广大老年人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坚持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展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这为我们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和方向。
人口老龄化及其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是我县今后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上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至今社
会上还有不少人对我县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这一严重形势,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往往只看到全国刚刚进入老龄化而忽视了我县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较高的特殊性,往往满足于对城镇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安排,而看不到广大农村老年人至今缺乏保障的情况和潜伏的危机;往往忙着处理眼前的矛盾而顾不上考虑十年、二十年后将要发生的重大事情。建国初期,我们有过不注意计划生育的历史教训,它使我们懂得了,人口政策一个时期的失误,往往需要几代人作出牺牲。因此,我们期望,各级领导干部、全社会都要重视我县人口老龄化问题,抓住当前人口老龄化程度还不高的有利时机,积极妥善做好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迎接人口老龄化高潮的到来。如果现在不加以认真对等,等到人口老龄化高潮到来以后再去解决,那势必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并把难题留给子孙后代。为此,提出如下几条建议。
1、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就目前来看,各级领导对老龄工作的重视程度很不一致,乡镇、单位之间老龄工作、老龄事业的发展很不平衡。建议县委、县政府每年集体能听取一到二次全县老龄工作的情况汇报,对全县的老龄工作提出任务和要求,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尽快理顺老龄工作机构,列入政府工作序列,明确它的级别、任务和工作职责,配强工作人员,积极发展其调查研究,综合协调,督促检查作用。根据当前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的精神,乡镇、街道这一级必须配备老龄工作的专职干部,村一级要设老年协会,使老龄工作任务能落实到基层。县财政应该保证老龄工作机构开展工作的必需经费。
中国未来养老问题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农村,从**县的角度来讲,我们的工作重点也在农村。目前,我县农村虽然已开展了养老保险,但复盖面比较小,参保人数只占农村人口的13.05%。老年福利设施数量少、设备简陋,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大大高于城镇。建议县委、县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特别是山区和贫困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工作力度和财力支持上给予倾斜。
2、将老龄事业列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社会问题,它涉及社会的各方面,时间跨度又大,既要解决现实问题,又要考虑长远计划。因此,要将老龄事业列入县、乡镇、村三级长期发展规划,在资金安排、县政设施建设等方面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的因素,使其和其它事业一样,与整个社会同步发展。发展规划的制定要尽可能符合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目标要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届时要将老龄事业的发展规划分解到各有关部门,在他们的工作计划中加以体现,年终要进行检查考核,避免计划的落空。
3、花大力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的避振器,建立健全全社会的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今后养老问题的根本途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为今后建立养老保障体系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在城镇,要加快实施养老金社会统筹的步伐,扩大养老保险的收缴面,改变养老金现收现付,甚至入不敷出的局面,真正实现社会统筹“积累储备“的功能,减少支出的风险。在农村,要继续大力提倡家庭养老,通过宣传教育、政策鼓励,强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同时,要逐步扩大社会养老的成份。建立起以个人交费,自我保障为主的养老保险机制。国家应该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集体给予适当补助。要鼓励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对现有的老年人实行集体所能承受的养老生活补助,使他们能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成果。
4、重视建立基层、社区老年服务体系。老年人绝大多数生活在行政村和居民区,除了家庭之外,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文化娱乐生活主要靠行政村和居民区。因此,要加快村(居)老年服务设施和为老服务组织的建设。一方面要将老年生活、活动设施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逐步做到每个村(居)都有活动室、医疗室、托老所和老年教育点。另一方面,要建立一些为老年人服务的队伍(包括志愿者),为老年人开展低偿的医疗、娱乐、生活照料服务。
要重视在村(居)对各年龄阶段的人群开展健康保健的教育,使村(居)民在青少年期、中成年期就注意身体保健,为健康地进入老年期和延长老年的健康期打好基础。要尽快普及老年保健知识,鼓励老年人主动进行身体锻炼,改变不卫生、科学的生活习惯,努力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使他们能健康长寿,促进健康老龄化。
5、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积极发展老龄产业。老年人口的增多,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消费人群。与其他消费人群相比,除了共性外,还具有本身的一些特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购买力也在增强,对具有老年人特色的商品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目前适合老年人的商品不多,因此,政府应该加强产业引导。一方面要为企业提供老年人消费需求的信息,给予开发、生产老年产品政策上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要引导老年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帮助老年人合理消费,满足老年人在生活、精神方面的需要。
第四篇:应对老龄化问题,发展养老服务
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业
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改善、医疗水平提高和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数和占比不断增加,全市60岁以上老人已达126.8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20.02%。苏州早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逐步步入老年、空巢家庭的增加和独身老人的增多,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重要的摆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面前。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我市老龄事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养老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老年优待工作不断深化、老年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城区政府也创新了很多新的养老模式,社会关注、投身养老服务业的热情也在进一步提高,共同为构建全市养老服务体系作出了贡献。
但全市养老服物业发展现状与“两个率先”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我市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还未很好地列入全市的统筹规划,特
别是在土地规划、设施建设上与教育设施、卫生设施、文化设施等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
2、“十一五”期间,政府在引导、扶持社会化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上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尚未形成上规模、全方位、广覆盖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3、养老机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床位总量不足。“十一五”期间,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截止去年8月,我市拥有养老床位24353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20张,仅占老年总数的20‰,与《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2010年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老年人总数的30‰的目标要求及老人的实际需求均有较大差距;二是养老机构结构有待调整优化。目前养老机构入住率高低不均,尚不能满足各收入层次、经济状况和身体状况的老人入住需要,尤其是较低收入的企业退休老人和失能老人入住的需要。
4、大部分老年人需要的“居家养老”服务在发展中遭遇瓶颈,如专业化服务队伍发展滞后,养老服务市场供需矛盾日趋突出。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鲜明地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针对我市在“十二五”时期将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趋势,特提出如下建议:
1、统筹规划,合理进行养老服务机构的定点布局。要把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纳入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市政基础设施整体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推动城乡建设中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强化举措,加强指导。要抓住新城建设、地块拆迁、城中村改造、老新村改造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契机,根据到2015年,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32张以上,80%以上的老年人能从社区获得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康复护理和心理关爱等居家养老服务的目标,对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设施的数量、规模、用地等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2、加大力度,养老机构建设要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如何按科学要求建设养老机构,不仅是一个数量达标问题,更是一个
效能和质量问题。一要通过市场调研,规划建设能满足各收入群体老人的需要的优质养老机构。二要加快失能老人护理院建设。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护理、养老服务是老人及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最需要的。随着人的寿命的延长,大部分老人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时,往往他们的子女自己也步入老年,无力照顾,很多人希望有专门的机构来解决困难,更好地照顾好老人。而目前的有些敬老院只收健康老人入住,专门
第五篇:银行业应对人口老龄化
银行业应对人口老龄化
为纾缓银行流动性紧俏所带来的同业拆借利率高企、信贷紧缩甚至信贷利率走俏等问题,目前,半数上市银行正借助发行金融债来缓解流动性压力,仅交行等七家银行预发的金融债规模就达4476亿元,其中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因发债成本更低而备受青睐。
通过金融债等主动负债方式管理银行流动性,传导出了相当积极的市场信号。在当前通胀压力高企下,通过变通手段揽储既成本高企又成效有限。而金融债普遍属于到期偿付的主动负债品种,银行可主动发行不同年限的金融债而有效改善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等风险,并通过对主动负债产品的期限结构分析,从而提高流动性风险管控水平和效率。
与此同时,目前金融债在法律上不占用贷存比指标,也无需计提存款准备金。因此不论是综合负债成本还是流动性风险管控成本,相比被动负债的存款要低且易于识辨。另外,部分银行考虑去香港发行金融债,则不仅负债成本更低,而且有助于缓解银行互持金融债所潜藏的流动性风险串联问题。长期以来银行在银行间市场,普遍存在互持对方金融债等现象,即目前大约51%的次级债等为银行互持。
目前,监管层规定银行发行次级债等金融债规模不超过核心资本的25%,且银行互持次级债需从其资本金中扣除、并计提风险拨备,这意味着部分银行选择在香港市场发债,从动机上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从发行金融债目的则倾向于补充附属资本,而非开展经营型主动负债业务。这客观上降低了银行积极开展主动负债运营的积极性。
当前,金融债等主动负债的低成本确实吸引银行发行金融债融资,但国内银行间市场中金融债利率普遍低于同期存款利率,源自于存贷款利率管制压低债券收益率,是利率非市场化的风险资产价格扭曲问题,这是不可持续的。目前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利率较低:一则源自香港市场人民币投资品种不足、人民币回流渠道逼仄,压低了利率;一则由于香港地区实行的是联系汇率制,基于利率平价定价法则,香港地区的人民币资产实际收益主要源自于人民币渐进、可控升值所带来的汇兑收益,这客观上压低了香港市场的人民币利率水平。
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效推进和通胀压力,金融债利率将取决于风险资产的风险概率分布和发行银行的信用、风控能力等,国内银行金融债利率要么伴随市场风险升水而走高,要么以低利率金融债将面临有价无市格局。同时,香港市场的人民币低利率取决于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水平和人民币金融债的市场流动性等,若人民币升值幅度有限、可预见性进一步下降以及香港市场流动性差,那么香港人民币债券利率必将走高,比如目前香港首只人民币IPO首次开盘就下跌7.8%,反映香港人民币市场更多是个投机逐利市场,其交易秩序尚无法承载资本类资产和长期债券品种。随着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高储蓄—高投资的资源投入型经济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银行存贷业务模式的基础自然也将发生系统性改变。即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赡养率的提高必将使居民储蓄率呈持续下降之势,银行揽储成本持续走高,牵制基于存款的信贷业务发展规模。因此,构建主动负债性经营业务发展模式和机制,通过发行经营性金融债而非资本型金融债,开展负债管理型业务和中间业务是未来银行业务转型的主导方向。我们期待这次银行发行金融债缓解流动性压力,能为主动负债业务模式的构建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篇五:如何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对策
今天,全球化的进程正在逐步推进,使全球经济组织进入一种新的、和谐的状态。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球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老年人占据了总人口的一大份额,但随着生活和就业水平的提高,也将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如养老金的增加、医疗和护理的增加、社会补贴的增加,以及对老年人的社会照顾和支持。
应对人口老龄化,政府和社会可以采取以下主要的对策。
首先,政府应提高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水平,强化养老金、医疗补贴、护理补贴及其他福利的保障。其次,应完善老年人的养老环境。政府应加快老年社区建设步伐,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安心、安全,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第三,应该加大对老年人技能再教育、就业和培训的投入,以及改善老年人就业市场。加强老年人的就业技能培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给老年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使老年人能够更好的利用自身的技能和经验,获得更多的收入,以提高生活水平和维持养老安全。此外,应加强老年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影响力,引导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充分利用老年人及其经验和特点,发挥老年人的作用。
以上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对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应尊重和尊重老年人,让老年人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人口老龄化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实现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1-
篇六:如何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解决措施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老年人的关爱和支持力度,包括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建设更多的老年公寓和医疗机构、制定更为优惠的税收政策等等。此外,社会应该鼓励年轻人多生育、多照顾老人,同时加强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
其次,我们需要积极开展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工作,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加强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和康复训练,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文化教育和精神抚慰,建设更多的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和社区图书馆,鼓励老年人参与文化体育活动,增强老年人的文化自信和精神满足感。
总之,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多方面的措施,为老年人创造更为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篇七:如何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的解决措施
人口老龄化的解决措施如下:
一是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城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加大对养老的投入。投入资金与硬件基础设施,在基层社区中,组织社区集体提供帮助,给社区老人提供一些生活必需品,例如蔬菜、水果等。完善养老机制。集社区、个人、家庭、社会合力共同养老,争取社会组织的帮助,形成多元化养老,分散压力。
二是积极发展老龄产业。老龄产业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形成的产业,既包括生产性产业,也包括服务性产业,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发展老龄产业,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以满足老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为目的。
三是应将逐步实行奖励生育政策,放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转变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劳动力储备不足的严峻形势。通过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随后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推荐访问:如何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缓解 人口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