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成本法的运用涉及到三个基本要素4篇

成本法的运用涉及到三个基本要素4篇

时间:2023-08-15 15:2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成本法的运用涉及到三个基本要素

  

  .项目三

  基本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一、填空题

  1.各种要素费用发生后,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专设成本项目的直接生产费用,应

  单独记入

  总账账户。

  2.在材料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原料及主要材料费用也可以按照产品的比例或

  比例进行分配。

  3.“原材料”成本项目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等费用。

  4.动力费用的分配在有计量仪表记录的情况下,直接根据仪表所示的和

  计算。

  6.各种要素费用中的税金,是

  的组成部分,包括

  、和。8.

  和

  是工资费用核算的主要原始记录。

  9.考勤记录一般采用

  的形式,也可采用

  的形式。

  10.企业会计部门应依据算出的职工工资,按照车间、部门分别编制

  作为与职工进行工资结算和计算工资费用的依据。

  12.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通过

  账户核算外购动力费用。

  二、单项选择题

  1.按医务及生活福利部门人员工资的一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借记的账户是()。

  A.应付福利费B.生产费用

  C.管理费用D.营业费用

  2.应在本月计算折旧费用的固定资产是()。

  A.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房屋B.本月内购迸的机器设备

  C.未使用的设备D.本月减少的设备

  4.生产车间领用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应借记的账户为()。

  A.辅助生产成本B.制造费用

  C.基本生产成本D.原材料

  6.在企业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的情况下,生产车间发生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费用,应借记的账户是()。

  A."基本生产成本"B."原材料"C."燃料"D."制造费用"7.利息费用计入()。

  A.营业费用B.管理费用

  C.生产费用D.财务费用

  9.企业支付下列税金如()时,应借记"管理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或

  "现金账户。

  A.房产税B.土地使用税

  C.印花税D.车船使用税

  10.在企业生产产品成本中,"直接人工"项目不包括()。

  A.直接参加生产的工人的工资B.按生产工人工资计提的福利费

  ..

  .C.直接参加生产的工人的计件工资D.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

  11.各项要素费用中的税金,发生或支付时,应在()中列支。

  A.基本生产成本B.管理费用

  C.制造费用D.营业费用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属于工资总额组成内容的有()。

  A.产假工资B.节约奖

  C.技术性津贴D.市内交通补助

  E.洗理费

  2.发生下列各项费用时,可以直接借记"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有()。

  A.车间照明用电费B.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费用

  C.车间管理人员工资D.车间生产工人工资

  E.车间办公费

  3.计人工资总额的奖金包括()。

  A.生产奖B.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

  C.体育竞赛奖D.其他奖金

  E.节约奖

  4.下列项目中,在应付福利费中开支的有()。

  A.医务经费B.管理人员工资

  C.幼儿园经费D.职工生活困难补助

  E.职工医药费

  5.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月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

  A.闲置的厂房B.以经营租赁方式租人的设备

  C.超龄使用的设备D.月份内报废的设备

  E.未使用和不需用的设备

  6.工业企业各种要素费用中的其他费用包括()。

  A.邮电费B.印刷费

  C.保险费D.筹集资金的费用

  E.差旅费

  7.下列固定资产中不计提折旧的有()。

  A.末使用的房屋和建筑物B.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C.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D.以经营租赁方式租人的固定资产

  E.当月停用的设备

  8.计入产品的工资,按其用途应分别借记()账户。

  A."基本生产成本"B."制造费用"C."管理费用"D."辅助生产成本"E."营业费用"10.计入工资总额的津贴包括()。

  A.技术性津贴B.补偿职工特殊劳动消耗的津贴

  C.保健性津贴D.其他津贴

  E.年功性津贴

  四、判断题

  1.企业发生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专门设有成本项目的费用,应单独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科目。()..

  .2.列入工资结算单的款项不一定都计入工资总额。()3.在按30日计算日工资率的企业中,节假日应按出勤日计发工资。()

  4.根据工人完成的产量和计件单价计算计件工资与根据工人完成的定额工时和小时工资率计算计件工资的原理是相同的。()

  五、计算与分析题

  1.某工业企业9月份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耗用原材料8000千克,每千克5·4元,本月产量为甲产品500件,乙产品400件。单件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为:甲产品6千克,乙产品5千克。

  要求:按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计算甲、乙产品实际耗用的原材料费用。

  2.某工业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A种原料,耗用量无法按产品直接划分。甲产品投产100件,原料单件消耗定颧为10公斤;乙产品投产200件,原料单件消耗定颧为4公斤。甲、乙两种产品实际消耗总量为1782公斤。A原料计划单价为2元。原料成本差异率为-2%。

  要求:(1)按照定颧消耗比例分配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料费用。

  (2)编制耗用原料的会计分录(在分录中列明产品名称和成本项目)。

  3.某工业企业某月26日通过银行支付外购动力(电力)费用5100元。该月查明各车间、部门耗电度数为:基本生产车间动力用电12500度,辅助生产车间动力用电3700度,基本生产车间照明用电2300度,辅助生产车间照明用电1100度,行政管理部门照明用电1850度。设月应付外购电力费用合计5148元。

  要求:(1)按熙用电度数分配计算各车间、部门动力和照明用电费。

  (2)按照机器工时分配计算基本生产车间甲、乙两种产品的动力费用。产品机器工时分别为:甲产品1150工时;乙产品850工时。

  (3)编制该月份支付外购电力费用的会计分录(该企业外购动力费用通过"应付账款”科目结算)。

  (4)编制该月份分配外购电力费用的会计分录。该企业基本生产产品设有"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辅助生产产品未设该成本项目("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要列示明细科目)。

  4.某工业企业某级工人加工A、B两种产品。A产品工时定额为25分钟;B产品工时定额为35分钟。该级工的小时工资率为3.60元。该工人某月加工A产品300件,B产品120件。

  要求:(1)计算该级工人所产A、B两种产品的计件工资单价。

  (2)按该工人该月A、B两种成品的产量和各该计件单价,计算其计件工资。

  (3)按该工人该月完成的定额工时和小时工资率,计算其计件工资。

  5.某工业企业某生产小组由4个不同等级工人组成,共同完成一项生产任务,共得计件工资1226.40元。小组中每一工人的工资等级、日工资率和出勤日数如表2-3-1:表2-3-1集体单位:xx生产小组

  工人姓名

  何

  军

  李

  林

  王

  宏

  等级

  223日工资率

  101414出勤率

  182116..

  .张

  进

  合

  计

  4/18/1873要求:

  (1)根据每一工人的日工资率和出勤日数,计算作为分配标准的计时工资额。

  (2)按照算出的每人计时工资额的比例,分配计算每个应得的计件工资。

  6.某工业企业的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的计时工资共计16620元,规定按定额工时比例在A、B两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这两种产品的工时定额为:A产品30分钟,B产品15分钟;投产的产品数量为:A产品9500件,B产品8700件;辅助生产车间(只提供一种劳务)生产工人工资4890元;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2790元,辅助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1340元;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工资3120元,生活福利部门人员工资970元。应付工资总额29730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分配工资费用的会计分录(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要列示产品和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要列示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制造费用要按车间列示)。

  7.某工业企业9月份应付工资如下:直接用于基本生产产品(只生产一种A产品)28900元,直接用于辅助生产(只提供一种劳务—

  修理)10100元,用于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的车间管理12300元,用于企业管理部门8400元,用于生活福利部门4200元,合计63900元。该企业按本月应付工资分配本月工资费用,按工资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

  要求:编制9月份计提职工福利费的会计分录(涉及成本项目的会计科目要列示成本项目)。

  8.某企业房屋类固定资产原值为5000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使用400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使用100000元,净残值率为10%,平均使用年限为20年。

  要求:计算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并编制分配折旧额的会计分录。

  ..

  一、填空题

  1."基本生产成本"2.材料定额消耗量

  材料定额费用

  3.原料

  主要材料

  辅助材料

  4.耗用动力的数量

  动力的单价

  5.工资及福利费

  工资及福利费

  6.管理费用

  房产税

  车船使用税

  土地使用税

  7.一次摊销法

  分次摊销法

  8.考勤记录

  产量记录

  9.考勤簿

  考勤卡片

  10.工资结算单

  11.管理费用

  应付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

  12."应付账款"13."应付账款""银行存款"14.房屋和建筑物

  15.工作量(或工作时数)法

  二、单项选择题

  l.C2.D3.D4.C5.A6.A7.D8.B9.C10.D11.B12.B13.B14C.15.A三、多项选择题

  l.ABC2.BD3.ABDE4.ACDE5.AD6.ABCE7.BCD8.ABD9.ABE10.ABCDE四、判断题

  1.∨2.∨3.∨4.∨5.×

  五、计算与分析题

  1.甲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500×6=3000(千克)乙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400×5=2000(千克)材料消耗量分配率=80003000?2000?1.6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3000×1.6=4800(千克)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2000×1.6=3200(千克)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4800×5.4=25920(元)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3200×5.4=17280(元)2.(1)耗用A原料计划成本=1782×2=3564(元)甲产品定额消耗量=100×10=1000(公斤)乙产品定额消耗量=200×4=800(公斤)...

  印花税

  .A原料计划成本分配率=3564=1·981000?800甲产品负担A原料计划成本=1000×1·98=1980(元)乙产品负担A原料计划成本=800×1·98=1584(元)甲产品负担材料成本差异=1980×(-2%)=-39·60(元)乙产品负担材料成本差异=1584×(-2%)=-31·68(元)材料成本差异合计=-39·60-31·68=-71·28(元)(2)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材料)1980——乙产品(直接材料)1584贷:原材料3564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材料)39.64——乙产品(直接材料)31.68贷:材料成本差异71.23.(1)分配各车间、都门的动力费用和照明电费

  电费分配率(单价)=5148=0.2412500?3700?2300?1100?1850基本生产车间动力费=12500×0.24=3000(元)辅助生产车间动力费=3700×0.24=888(元)基本生产车间照明费=2300×0.24=552(元)辅助生产车间照明费=1100×0.24=264(元)行政管理都门照明费=1850×0.24=444(元)应分配电费合计5148(元)(2)分配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动力费

  动力费用分配率=3000=1.51150?850甲产品动力费用=1150×1.5=1725(元)乙产品动力费用=850×1.5=1275(元)(3)编制该月份支付外购电费会计分录

  借:应付账软5l00贷:银行存款5100(4)编制该月份分配外购电费会计分录

  辅助生产车间的水电费(包括照明费和未专设成本项目的动力费)=264+888=1152(元)借:基本生产成本——

  甲产品一一燃料及动力1725——

  乙产品一一燃料及动力1275制造费用

  一一

  基本车间——水电费552——辅助车间——

  水电费1152管理费用——

  行政管理部门——

  水电费444贷:应付账款5148..

  .4.(l)A、B两种产品计件单价的计算

  A产品计件单价=3.60×25/60=1.50(元)B产晶计件单价=3.60×35/60=2.10(元)(2)按产量和计价单价计算的计件工资

  该工人该月计件工资=1.5×300+2.10×120=702(元)(3)按定额工时和小时工资率计算的计件工资

  完成的A产品定额工时=25/60×300=125(小时)完成的B产品定额工时=35/60×120=70(小时)该工人该月计件工资=3.60×(125+70)=702(元)5.(1)每一工人的计时工资额

  何军:10×18=180(元)李林:14×21=294(元)王宏:14×16=224(元)张进:18×18=324(元)合计:1022(元)(2)分配计算每一工人应得的计件工资

  内部工资分配率=1226.40/1022=1.2何军应得工资=1.2×180=216(元)李林应得工资=1.2×294=352.80(元)王宏应得工资=1.2×224=268.80(元)张进应得工资=1.2×324=388.80(元)合计:1226.40(元)

  6.

  A产品定额工时=30/60×9500=4750(小时)B产品定额工时=15/60×8700=2175(小时)生产工人工资费用分配率=16620=2.44750?2175A产品生产工资费用=2.4×4750=11400(元)B产品生产工资费用=2.4×2175=5220(元)生产工人工资费用合计16620(元)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一一A产品(直接人工)11400一一B产品(直接人工)5220辅助生产成本一一直接人工4890制造费用一一基本生产车间2790一一辅助生产车间1340管理费用3120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970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297307...

  .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

  直接人工4046辅助生产成本——

  直接人工1414制造费用1722管理费用(8400+4200)×14%1764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89468.年折旧率=1?10%=4.5%

  204.5%=0.375%

  12月折旧率=基本生产车间月折旧额=400000×0.375=15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月折旧额=100000×0.375=375(元)会计分录:借:制造费用

  1500管理费用

  375贷:累计折旧

  1875..

篇二:成本法的运用涉及到三个基本要素

  

  作业成本要素与核算模型(上)

  byAMT邓为民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是实施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的基础,是对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描述,因此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业成本要素是构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元素,他们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本文通过对作业成本要素和核算模型的分析,来探讨扩展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这种核算模型不仅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基础,对开发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也具有借鉴意义。

  作业成本要素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包括五大要素: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和分配路径,以及会计期间和组织结构两个辅助要素。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是成本的承担者,是可分配对象。在企业中,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都具有比较复杂的关系,因此,增加资源账户、作业账户和成本对象账户来分别管理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下面分别对各要素进行分析:

  资源

  从广义讲,资源(Resource)作为一个概念外延非常广泛,涵盖了企业所有价值载体,但是,在作业成本法下,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实际上,资源就是指各项费用总体。

  资源:作为分配对象的资源就是消耗的费用,可以理解为每一笔费用。资源可以直接面向作业和成本对象分配,就是传统成本法的直接材料。

  资源账户对象

  资源账户是从资源类别的角度描述资源。账户在传统成本中已经存在,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就是账户。

  在作业成本法中,资源账户不仅是一个分类的概念,而且还作为分配的主体,是一个分配对象。在传统成本中,制造费用汇总后按工时分配,实际制造费用账户作为一个主体在参与分配。资源账户参与分配,会造成成本信息扭曲,账户包含的资源内容越多,成本扭曲越大。作业成本法中,可以建立具有层次结构的多个资源账户,通过细分账户实现采用多次分配增加资源成本分配的准确性。

  一个资源账户可以看成是一系列资源的集合,资源账户的分配需要先对资源账户进行汇总后再进行分配。既可以对资源账户下的资源进行单独分配,也可以通过资源账户对资源分配。一般先进行资源分配,再进行资源账户分配。

  作业

  作业概念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的。首先,作业具有明确的“边界”,以明确作业消耗的资源与作业产出,能够明确成本责任;其次作业必须是可量化的基准,对于一般的生产作业,作业比较容易量化,对于知识性的作业,如研

  究工作,则难以量化,如果要把作业纳入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则必须对作业进行计量,为作业制订量化的标准。第三,作业具有单一的分配动因,作业的分配目标对于作业的消耗只能按照单一的成本动因线性分配,而作业中的某些成本项目可能与该成本动因并不线性相关;第四,作业必须与一定的组织机构对应,必须具有唯一对作业整体负责的一个组织单位。

  作业层次分类法把作业分为以下四类:单位作业、批别作业、产品作业和支持作业,其中:

  (1).单位作业:使单位产品受益的作业,作业的成本与产品的数量成正比,常见的作业如加工零件、每件产品进行的检验等;

  (2).批别作业:使一批产品受益的作业。作业的成本与产品的批次数量成正比。常见的如设备调试、生产准备等;

  (3).产品作业:使某种产品的每个单位都受益的作业。例如零件数控代码编制、产品工艺设计作业等;

  (4).支持作业:为维持企业正常生产,而使所有产品都受益的作业,作业的成本与产品数量无相关关系,例如厂房维修、管理作业等。通常认为前三个类别以外的所有作业均是支持作业。

  还有一种根据作业增值属性分类方法,把作业分为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增值作业(Value-addedActivity):能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非增值作业(NonValue-addedActivity)不能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企业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获得利润。非增值作业不能创造顾客价值,是无效的作业,必须消除以降低成本,增值作业创造顾客价值,需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增加利润。通过对作业增值属性的分析,可以发现降低成本机会。增值作业与非增值的判断标准如下:(1)该作业将带来状态的改变;(2)状态的变化不能由先前的作业来完成;(3)该作业使得其他作业得以执行。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作业都是增值作业,违背其中一条或者多条标准的作业都是非增值作业。

  多种作业分类方法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也会带来处理的困难,为了便于分析,需要选择一个首要的分类方法,而其他的分类法作为辅助。一般选择作业层次分类法为主,而以增值属性分类法为辅助。

  一个作业的定义包括以下内容:

  作业的层次属性:作业属于哪一个层次;

  作业的输出:计量作业产出数量的标准;

  成本动因:分配作业成本的成本动因;

  作业的增值属性:表明作业是增值作业还是非增值作业;

  组织:对作业负有直接责任的组织机构;通常对作业的成本和作业执行的效率负责;

  作业的标准单位成本:企业确定的作业的标准成本,用以考核分析作业执行的效率;

  计量单位:标示作业产出的单位;如次,小时,个等等;

  作业能力:通常指在基础会计期间内所能完成作业的最大数量;

  作业成本:基础会计期间内作业的总的成本;

  可控成本:作业的直接组织机构对作业成本负责的部分;

  作业账户

  作业也需要管理,作业账户就是用来对作业进行管理的。但是作业账户不能参加分配,这与资源账户不一样。

  以作业层次分类法为基础,相应产生了四个作业账户:单元作业账户,批别作业账户、产品作业账户、支持作业账户;根据管理的需要;各作业账户可以继续细分。

  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是企业需要计量成本的对象。这根据企业的需要而定。如可以把每一个生产批作为成本对象,也可以把一个品种作为成本对象。在顾客组合管理等新的管理工具中,需要计算出每个顾客的利润,以此确定目标顾客群体,这里的每个顾客就是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可以分为市场类成本对象和生产类成本对象。市场类成本对象的确定主要是按照不同的市场渠道不同的顾客确定的成本对象,他主要衡量不同渠道和顾客带来的实际收益,核算结果主要用于市场决策,并支持企业的产品决策。生产类成本对象是在企业内部的成本对象,包括各种产品和半成品,用于计量企业内部的生产成果。

  根据成本对象持续时间可以把生产类成本对象分为以下三类:长期成本对象,流水式的生产和连续生产模式下的内部成本对象都是此类,化工行业是典型的长期成本对象。为了进行成本核算,需要把成本对象按期间分割。订单式的成本对象,成本对象以订单或者项目的形式存在,其持续时间从订单(或者项目)投入生产到订单完成为止,这个持续时间可能跨越成本核算期间,在核算时分别不同期间核算期间内累计的成本,最后计算出总的成本对象的成本。第三种情形就是即时的成本对象,这种成本对象主要出现在服务行业,服务结束成本对象立即结束,如医疗服务、餐饮服务等等,服务类成本对象往往与作业容易混淆。

  成本对象也需要建立账户进行管理。如建立按批和按产品的成本对象,可以建立批别成本对象账户和产品成本对象账户。成本对象账户不参与分配,也不接受分配。

  作业成本要素与核算模型(下)

  byAMT邓为民

  成本动因和分配路径:

  成本动因就是分配的原因,最新的作业成本核算/作业管理标准规定了三种成本动因:

  资源动因:表示作业、成本对象或者其他资源对于资源需求的强度和频率的最恰当的单一数量标准,它用来把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成本对象或者其他资源。

  作业动因:表示成本对象或者其他作业对于作业需求的强度和频率的最恰当的单一数量标准,它用来把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或者其他作业。

  成本对象动因:表示其他成本对象对于成本对象需求的强度和频率的最恰当的单一数量标准,它用来把成本对象成本分配到其他成本对象。根据成本动因确定的可能的分配关系如图1所示。

  图1可能的分配方式

  有关成本动因可以参考相关的文章《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分析》。

  分配路径:作业成本法中定义了很多的资源作业成本对象等可以参与成本归集与分配的对象,也定义了很多成本动因。分配路径就是把这些独立的分配对象和成本动因关联起来:例如:人工工资按照各个作业的人数分配到加工作业、检验作业,装配作业。加工作业根据各个生产批的加工共时分配到各个生产批号。成本从人工工资流到生产批号就是分配路

  径。分配路径把分散的作业成本要素组成完整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图2分配路径举例

  辅助要素

  会计期间:作业成本法按会计期间核算,因此需要确定会计期间。会计期间包含基础会计期间和复合会计期间,在传统成本法下,“月”

  是一个基础会计期间,是最短的会计期间,其他的会计期间包括季度和年。会计期间形成了层次结构。作业成本法下,会计期间通常也采用月、季度、年的自然会计期间,也可以自由定义:如可以按照旬或者周核算。

  组织层次: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确定实施对象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图对于实现作业成本法并不是必需的,但是通过把

  作业成本法的各种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等分配对象与具体的组织结构对应,可以明确各个组织层次的成本责任和目标,以及根据成本信息对组织进行成本绩效考核,从而有利于促成成本的降低。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图3是早期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核算体系图,早期实施作业成本法是为了解决传统成本法的成本信息扭曲,关注的重点是传统成本法的制造费用,应用作业成本的基本原理分配制造费用以减少成本扭曲。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是二阶段的分配过程,分别是资源向作业分配,作业向产品分配。利用成本库合并作业,以减少核算工作量。

  图3早期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图4是作业成本法概念模型,也是一种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在模型中,作业成本法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成本法的约束,完全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独立构成一个成本核算体系,但是模型所包含的分配关系有限。

  图4初期的作业成本概念模型

  图5是扩展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图。在这个模型中,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都具有内部结构,增加了账户来对他们的内部结构进行管理,还增加了专门的动因管理和分配路径管理。这个核算模型在图3所示模型的基础上,对分配关系进行了扩展,使得作业成本法描述企业成本流动过程的能力大大提高。

  图5扩展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图6是图5核算模型分配维度的展开图,通过作业成本法的可分配对象之间的实际分配网络,专注于刻画企业的成本流动过程,省略了动因管理和分配路径管理部分。图6包括所有参与分配的对象:资源、资源组合、资源账户、作业和成本对象,对作业按着层次分类进行分析,可以直观表示同类型分配对象之间的分配,尤其是作业之间的分配。

  图6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展开

  从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发展过程来看,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对于生产过程成本流动的描述能力逐渐增强。传统成本法陷入困境正是在于它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并不相关。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力图更好地反映生产过程,按照生产的过程来核算成本,这就增加了作业成本核算信息的有效性。作业是描述生产过程成本流动的关键因素,并且通过作业的组织属性可以刻画各个生产过程的活动的成本责任,间接地描绘出一副成本责任图,这是作业成本法有利于成本控制的主要原因。

  随着作业成本法的发展,作业成本核算模型也越来越复杂。在现代信息技术很发达的条件下,没有必要用人工来管理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功能强大的作业成本计算/管理系统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完成所有这些工作,通过图形方式直观地把成本流动的过程展示出来,并能在模型基础上实现作业成本核算,完成相关的各种决策分析。

篇三:成本法的运用涉及到三个基本要素

  

  成本法在机器设备评估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更新越来越快,机器设备的性能也是日新月异,这便注定了每时每刻每一台机器都存在着贬值。作为一名评估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评估价值。在机器设备评估中,由于某些特殊资产在市场上无法找到可比较的参照物,就不能采用市场法和收益法对其进行评估。此时,成本法便是机器设备评估中最常用的使用方法之一,必须要掌握。

  【关键词】机器设备

  重置成本

  贬值额

  评估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性能较低、技术水平落后的设备的淘汰是避免不了的。再者十八大上国家提倡全国各地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许多不符合当代发展的机器设备都需要及时的更新换代。通过对机器设备价值的评估,可以了解其目前的损耗、贬值以及生产效率,从而可以发现企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一、机器设备概述

  (一)机器设备的概念

  机器设备是资产评估这一学科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定义之一。资产评估中所指的机器设备不同于自然科学中的定义,也不同于会计学中的定义。中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志明在第七届国际机器设备评估大会《中国机器设备评估准则的形成于完善》中说到:

  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机器设备可以定义为:“利用机械原理制造的装置,是将机械能或非机械能转换成为便于人们利用的机械能,以及将机械能转换为某种非机械能,或是利用机械能来做一定工作的装备或器具”,并且符合由零部件组成、零部件之间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有能量转换三个基本特征。

  从会计角度来看,机器设备的定义往往强调它们的资产属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定义为:它们用于生产过程中或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过程中,也可用于租赁给他人,或者用于管理目的;而且一般可以使用超过一个会计期间的时间。

  (二)机器设备的分类

  机械工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新中国60年的发展,无论是从产业规模、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和利润等,今非昔比、令世人瞩,已经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器设备更是性能越来越好,种类越来越多,对设备的分类要求越来越细,越来越严格。机器设备的分类标准也越来越多,但总的来说,机器设备可分为一般机器设备和与房

  地产相关的设备两大类。

  二、成本法概述

  (1)成本法的基本含义。成本法,也叫重置成本法,指现实条件下重新购置或建造一个全新状态的评估对象,所需的全部成本减去评估对象的实体性陈旧贬值、功能性陈旧贬值和经济性陈旧贬值后的差额,以其作为评估对象现实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

  (2)使用成本法的基本前提。成本法是从再取得资产的角度反映资产价值,只有当被评估资产处于继续使用状态下,再取得被评估资产的全部费用才能构成其价值内容,现实中使用成本法,被评估对象需满足以下几点:被评估资产处于继续使用状态或被假定处于继续使用状态。只有被评估资产继续使用,再取得被评估资产的全部费用才能够构成其价值的内容。被评估资产的预期收益能够支持其重置及其投入价值。

  (3)成本法中的基本要素。简单来讲,成本法的运用主要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包括资产的三个贬值和资产的重置成本。资产的重置成本指的是重新制造该资产或相类似资产所需花费的费用,在现实中,又常常分为更新和复原两种重置成本;资产的实体性贬值是指有形损耗引起的贬值,测算遵循的原则应以鉴证标的有关事实和环境条件为依据,特别是标的服役年限和使用状况;除了该贬值外,还包括由于资产本身技术落后引起的功能性贬值和由于外部环境造成的经济性贬值。

  (4)成本法的计算原理。成本法即重置成本法,其计算原理可以概括为:评估价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通过估算机器设备的重置成本,然后扣减其各种贬值来估测待评估对象的价值。

  三、成本法在机器设备评估中的具体运用

  (1)重置成本的计算。

  重置成本的估算一般可采用重置核算法、物价指数法、功能价值法来计算。但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待评估资产的生产能力与价值往往呈非线性关系,运用功能价值法计算出的结果误差比较大,需将比例系数进行调整后再进行计算,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的使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2)实体性贬值的计算。实体性贬值的计算一般可以单独采用观察法或使用年限法,但联系实际,一般采用二者的综合成新率比较准确。用公式表示为:实体性贬值=重置成本×综合成新率,其中综合成新率=按观测法鉴定的成新率×60%+按年限法计算的成新率×40%。

  (3)功能性贬值的计算。功能性贬值是由于技术相对落后造成的贬值,计算步骤可概括为:估算待评估资产的年超额运营成本,等于待评估资产的年运营成本与技术性能更好的同类资产的年运营成本之间的差异;测算待评估资产的年净超额运营成本,净超额运营成本等于超额运营成本扣除所得税后余额;以适当

  的折现率将待评估资产在剩余使用年限内的净超额运营成本折算为现值,计算出功能性贬值额。

  (4)经济型贬值的计算。由于设备利用率下降造成的经济性贬值,贬值额=(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率;而因收益额减少所致经济性贬值额的计算,则可直接按设备继续使用期间每年收益损失额扣除因此所抵减的所得税以后的剩余部分,按适当的折现率折现累加求得。

  (5)评估现值的计算。因为重置成本分为复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两种,如果计算出的重置成本为复原重置成本,需要把实体性、功能性、经济性三种贬值全部计算出来,评估现值等于复原重置成本减去三种贬值额;如果计算出来的重置成本为更新重置成本,则不必考虑因功能过时照成的功能性贬值,评估现值等于更新重置成本减去实体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

篇四:成本法的运用涉及到三个基本要素

  

  资产评估师《资产评估》知识点:成本法的基本要素

  知识点:成本法的基本要素

  成本法的运用涉及到4项指标。

  (一)资产的重置成本

  1.重置成本定义

  指按现行市场条件下重新构建一项全新资产所支付的全部货币总额。

  2.重置成本分类

  一般可分为复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两种。

  3.两种重置成本运用中注意事项

  (1)在实践工作中,选择重置成本时,在同时可获得复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的情况下,应选择更新重置成本。在无法获得更新重置成本时也可采用复原重置成本。

  之所以要选择更新重置成本,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工艺、新设计被社会所普遍接受。另一方面,新型设计、工艺制造的资产无论从其使用性能,还是成本耗用方面都会优于旧的资产。

  (2)无论哪种重置成本,资产本身的功能始终是相同的,采用的都是资产的现时价格,不同的在于技术、设计、标准方面的差异。

  (3)一般而言,复原重置成本大于更新重置成本。

  (4)如果选用了复原重置成本,则复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的差额视作是功能性贬值的一部分。

  (二)实体性贬值

  1.含义

  资产由于使用及自然力的作用导致的资产的物理性能的损耗或下降而引起的资产的价值损失。

  2.资产的实体性贬值通常用相对数计量,即实体性贬值率,用公式表示为

  (三)功能性贬值

  1.定义

  指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资产功能相对落后而造成的资产价值损失。

  2.功能性贬值一般包括

  (1)由于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的采用,而使得原有资产的建造成本超过现行建造成本的超支额(复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的差额,即超额投资成本)。(2)原有资产超过体现技术进步的同类资产的运营成本的超支额。

  (四)经济性贬值

  1.含义

  指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引起的资产闲置、收益下降等造成的资产价值损失。

  经济性贬值从概念上讲,是由于企业外部的影响,导致企业资产本身价值的损失,与企业资产本身无关。

  经济性贬值主要体现为运营中的资产使用率下降,甚至闲置,并引起资产的运营收益下降。

  2.经济性贬值的因素包括

  政治因素、宏观政策因素等。

推荐访问:成本法的运用涉及到三个基本要素 涉及到 基本要素 成本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