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西藏政治体制9篇

西藏政治体制9篇

时间:2023-08-22 16:3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西藏政治体制篇二:西藏政治体制

  

  西藏政教合一制度

  西藏政教合一制度,是一种政权和神权合二为一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由寺院高僧和世俗官员共同管理政教事务的政治体制。因此,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具有鲜明的藏传佛教文化属性和浓郁的西藏地方政治文化特色。

  从中国历史上看,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经历了元、明、清三个封建王朝。元朝开始以萨迦派和昆氏家族为代表的萨迦达钦政权;明朝兴起以帕主噶举派和朗氏家族为代表的帕主第悉政权;而清朝又历史性地推出了以格鲁派为主导的噶丹颇章政权,后期又改称噶厦政府,即西藏地方政府,噶厦政府一直延续到西藏和平解放前。这三个伴随中央封建王朝更迭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的地方政权,是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形成、发展和演进的主要标志,也构成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发展演进的历史脉络和主要内容,缺一不可。

  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与藏传佛教之间有着广泛而紧密的历史因缘关系。从历史上看,藏传佛教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即所谓“前弘期”阶段和“后弘期”阶段。“前弘期”肇始于7世纪中叶,终于9世纪中叶,历时200年左右,是藏传佛教的起源和形成阶段;而“后弘期”从10世纪开启,至15世纪基本结束,其过程长达近500年,是藏传佛教的复兴和发展阶段。然而,“前弘期”和“后弘期”虽为藏传佛教的两个重要历史发展阶段,在其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贯通作用,但又不可视为藏传佛教的完整历史。时至今日,藏传佛教依然在谱写自己的演进历史,与时俱进,走向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康庄大道。

  藏传佛教“前弘期”的起始与终结,在学术界已有定论,而“后弘期”肇始的具体时间,前辈高僧史学家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许多史籍都没有一致的结论。其中比较一致的观点有两种:佛教在吐蕃或西藏地区中断70年之说和100年之说。也就是说,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于公元841年下令灭法,经过70年或100年之后,到10世纪初或中叶,藏传佛教在雪域高原再度弘传起来。而且,此次传教范围之广大,参与民众之多,前所未有。从此藏传佛教进入或转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新纪元。这一长盛不衰的历史时期,史称“后弘

  期”。13世纪,藏传佛教正好处于“后弘期”的黄金时代,各派宗教势力在西藏地区得到蓬勃发展,而各地方世俗政权依然处于没落时期,同时,又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故这一时期是西藏地方政教关系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阶段。《西藏通史·松石宝串》记载:

  佛教在西藏地方后弘以来,兴起和分化出许多不同的大小教派,为了将自己的教法推广到全藏的东西南北各地,一些大德和僧人犹如相互竞逐一般前往各地讲说佛法,招收僧徒,建立寺院和尼姑庵,或建立静修地和神殿,使其成为各教派的据点,这就使得纷繁的宗教活动遍及于全藏。另一方面,当时除西部阿里等部分地区是由吐蕃赞普的后裔们分割统治外,整个卫、藏、多康地区没有统一的法度和政权,各地方往昔的赞普后裔和贵族的后代成为或大或小的地方首领,凭借自己的力量或群众的拥戴,掌管着一些部落或村庄,但各主要的世俗政治势力正处于衰微之中。

  可以看出,13世纪的西藏地区以发展藏传佛教为中心工作或核心事业,一切世俗事务都围绕宗教这一核心或中心而展开。随之从事宗教职业的出家僧侣队伍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极力推崇,他们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政教特权得以充分施展。在这一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各个不同地区的世俗政权与宗教团体或寺院集团纷纷相互结盟,逐渐壮大各自的地方势力,从而在藏族地区形成新的地方政教格局。《西藏通史·松石宝串》记载:

  在这种情形下,各教派的一些高僧因其学识功德和声望,受到地方首领和群众的信奉,献给他们土地修建寺院,并贡献田地、人户、牲畜、财物作为供养,甚至有成批的贵贱人家及其土地、人口、牲畜等成为寺属庄园或为寺院供奉布施的部落。由于这种做法日渐风行,使得一部分教派的主要寺院住持逐渐成为占有土地、牲畜、农牧民户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领主,而且随着寺庙经济基础的发展,担任寺主的高僧们的亲属、外甥侄子、为其办事的强佐等管理财务的人员均变成未经正式封授的没有正式名份的自然产生的贵族官员。在他们之下,出现了更多的谿涅或协本(,管理庄园属民的人、仲译(文书、秘书)、涅巴(管事)等低一级的官吏。在他们之中,有不少人是寺院僧团的执事僧人,而且一些大的寺院,还自行建立了法庭、监狱、不脱离生产的地方军队,以适应管

  理地方政务的需要。

  当时西藏地区相继形成了许多不同宗派与各地方势力相关联的地方政教势力,诸如智贡巴、萨迦巴、帕主巴、香蔡巴等。这些互不隶属、各自为政的地方势力,无一不是僧俗一体、政教不分的合而为一的政权体制。从中不难判断,这一时期是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萌芽阶段,为以后正式建立或形成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奠定了有章可循的社会组织基础,铺展了广阔的政教文化背景。据此,在西藏地方势力割据时期,萨迦派和昆氏家族相结合,并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尤其依靠元朝中央政府的直接扶持而正式建立了西藏第一个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即萨迦达钦政权。

  总之,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政权不但依赖于中央王朝而建立和运行,而且偎依在中央王朝的保护伞下发展和演进。因此,每次中央王朝的更迭,都会对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政权带来翻天覆地的冲击,甚至推向灭亡而又重新建构地方政教合一政权。在某种程度上,西藏地方政教合一政权的兴衰是伴随中央王朝的更迭而起伏不定。如萨迦达钦政权产生并兴盛于元朝时期,而其后建立的帕主第悉政权则是在明代盛极一时后逐渐衰落,至清代噶丹颇章政权兴起,后为噶厦政府且自始至终受到清中央政府的扶持和管理。显而易见,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在元、明、清三代中央王朝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经受洗礼而得以生存和延续,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退出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舞台。

篇三:西藏政治体制

  

  江津中学校本课程

  高中政治必修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练习

  1.在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光辉照耀下,50多年前贫困落后的宁夏,现已经成为55个民族近2400万人民和谐相处的乐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自治乡

  C.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对于民族自治机关,正确的认识是()

  ①是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

  ②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

  ③依法行使自治权

  ④依法管理内部事务,权利广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是()

  A.自治权

  B.设立自治机关

  C.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D.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4.民族区域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权包括()

  江津中学校本课程

  高中政治必修2①立法自治权

  ②交通执法权

  ③经济自治权

  ④文化管理权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我国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下列属于民族自治机关的是()

  A.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B.江苏省高邮市菱塘回族乡人民政府

  C.西藏自治区人民法院D.四川阿坝藏羌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下列关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中,正确的是()

  ①历史上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③长期斗争中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④我国的民族差别已经消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

  A.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B.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D.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江津中学校本课程

  高中政治必修28.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的高度自治权

  ③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9.“我们在处理同宗教朋友之间关系的原则是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上相互尊重”。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我国宗教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B、在我国现阶段,宗教的消极作用已经消失

  C、信教群众和不信群众根本利益是一致的D、宗教仍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10.中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都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全部由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这有利于()

  ①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②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③充分发挥民族自治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④少数民族人民享有充分的民族自治权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

  江津中学校本课程

  高中政治必修2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公民担任,这一规定表明

  A.自治区的人民都是少数民族

  B.民族区域自治县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充分体现了尊重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

  C.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D.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1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既充分考虑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要求,又充分考虑了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要求;既充分尊重我国多民族发展的历史传统,又正确反映我国现实国情的客观要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材料表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符合我国国情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

  ③实现了各民族完全平等

  ④巩固和发展了平等、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3.人民网发表文章《肃南裕固族六十年的历史变迁》。文章说:“在甘肃省南部居住着我国唯一、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裕固族。···1997年,全县整体跨入牧区小康县行列,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在地方事务管理上,60年来,肃南县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不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先后

  江津中学校本课程

  高中政治必修2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规,制定行政法规20多个,对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当家作主的权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请结合材料简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色及其优越性。

  14.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西藏自治区的自治机关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了230多件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如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日的基础上,西藏自治区立法和行政机关还将“藏历新年”定为藏族节日,把职工的工作时间定为每周35小时,比全国法定时间少了5个小时。

  问:(1)上述材料体现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哪些自治权?

  (2)请阐述西藏自治区实施行使这些自治权的积极意义?

  江津中学校本课程

  高中政治必修21-12:CBABDACDCDBC13.(1)①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的。③民族自治地方是通过自治机关来行使自治权

  (2)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得以实现。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合住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14.(1)制定地方性法规体现了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自治权;根据实际情况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体现了经济自治权;将“藏历新年”定为节日体现了文化管理自治权。

  (2)西藏自治区行使这些自治权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体现,这有利于保障西藏地区藏族同胞等广大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调动藏族同胞的积极性,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篇四:西藏政治体制

  

  西藏的等级制度

  西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在西藏社会中,等级制度曾经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过去,西藏社会的等级制度主要分为三个等级:贵族、农民和奴隶。但现在这种等级制度已经逐渐消失,各个社会阶层也逐渐平等起来。

  在西藏,贵族拥有巨大的社会地位,掌握着社会主导权。贵族有着非常特殊的衣着、住房和生活方式。他们通常住在豪华的宫殿中,身穿华丽的服装,并享受特殊的待遇和尊重。贵族拥有非常多的土地、动物和家产,并掌握着社会财富的大部分。而且,他们的社会位置非常稳定,几乎可以永远保持他们的特权地位。

  农民是西藏社会中的第二个等级。像其他地方的农民一样,他们通常都是耕种和放牧。他们可能会担任农业工人、佃农、雇佣工人或其他职业。西藏的农民通常住在小木屋内,生活比起贵族而言要困难得多。在过去,农民们的社会地位远不如贵族,缺乏社会声誉和尊重。

  奴隶是西藏社会中最低的阶层。他们完全失去了自由,几乎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和权力。他们被贵族视为财产,完全受制于贵族的意愿。奴隶之间的生存状况也非常艰难,他们负责从事最艰苦的劳动和服务。奴隶在西藏社会中是完全没有声誉和尊严的。

  但是现在,西藏的等级制度已经逐渐消失。自1950年代以来,西藏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转变。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对西藏的援助和投资,提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同时,西藏的人民也开始尝试自己的发展,积极融入当今纪律严明、法制健全的社会模式。目前,西藏社会已经成为一个更自由、更平等和更和谐的社会。

  总之,西藏社会的等级制度在过去确实曾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等级制度已经逐渐消失,让西藏的各个社会阶层得以平等发展。在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使西藏变得更加美好、繁荣,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和发展。

篇五:西藏政治体制

  

  中国共产党与西藏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杨丹(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长沙410000)摘要随着中国共产党对西藏特殊性认识的不断深入,西藏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得以不断推进。西藏和平解放后,确立了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行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改革开放后,深化了党中央对西藏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制度,建立了西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恢复与完善了党关于西藏的民族政策,确立了提高西藏各族群众民生水平的政策导向,建立和发展了对口援藏制度;十八大后,坚持和完善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优化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持续加强西藏民族团结工作,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提高援藏工作的科学化和精准化不断完善对口支援西藏工作格局。不同历史阶段西藏治理政策的发展和变迁,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历程在西藏的生动体现。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DOI:10.16249/j.cnki.1005-5738.2020.02.025中图分类号D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738(2020)02-194-006一、和平解放后社会主义制度在西藏的确立与治理体系的初步形成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长期社会治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科学性制度体系,当前我国社会治理领域的一切理论与实践活动都应严格遵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来开展。[1]西藏和平解放的完成,为当代西藏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与进步缔造了根本的前提。西藏地区社会民主改革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为党开展对西藏地区的治理奠定了伟大的政治基础。在新中国70年来的制度发展史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有着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全会以《决定》的形式,对中国社会制度的完善及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坚持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新时代中国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作出了科学性部署。西藏的治理现代化是整个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机组成,但也具有较大的特殊性。自和平解放以来,党在把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紧密结合西藏地区社会发展实际,逐步建立并形成一套科学领导和治理西藏地方的制度安排与工作部署,极大地推动了西藏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收稿日期:2020-03-20基金项目:2019年度全国地方党校(行政学院)重点调研课题“民族地区社会领域重大风险防控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19DFDXKT082作者简介:杨丹,女,苗族,湖南泸溪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

篇六:西藏政治体制

  

  西藏地方与中央政权的关系

  摘要:本文通过列举大量西藏地方与中央政权之间关系的历史事实,分别梳理历代主导中央政权与西藏的关系,得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结论。

  关键字:西藏地方

  中央政权

  关系

  唐蕃——和同为一家

  公元七世纪初,强大的唐朝(618-907年)在中原地区成立,从而结束了该地区三百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与此同时,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兼并十余个部落,建立了西藏高原第一个统一的政权─吐蕃王朝。唐朝的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并带进去了大量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文化。吐蕃王赤热巴巾3次派员到长安会盟,次年,唐蕃在拉萨结盟,史称“长庆会盟”。会盟双方重申了历史上“和同为一家”的甥舅亲谊,商议今后“社稷如一”。松赞干布之后,唐蕃之间的联系不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公元630年开始到842年,双方来往共达191次,平均每年零一个月就有官员来往一次。其中唐朝官员入蕃66次,吐蕃官员到唐朝125次。

  公元842年,吐蕃王朝因王室内讧和部族之间、边将之间的混战而分裂瓦解,出现众多互不统属的地方势力。它们各占一方,互相征伐,战争连绵持

  续了四百余年,不少吐蕃人离开故土,散处于今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地区。从唐末开始,经过中国的五代十国大分裂,藏族地区始终处于大分裂状况,没有什么统一的对外关系和政策。

  元朝统一中国——西藏地方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十三世纪初,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汗在中国北部建立蒙古汗国。1247年,西藏萨迦派高僧班智达·贡嘎坚赞同蒙古汗国皇子阔端在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议定了西藏诸部归顺蒙古汗国和接受所规定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内容;萨迦地方政权建立。1271年,蒙古汗政权定国号为元,并于1279年统一全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权,西藏遂成为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

  鉴于西藏地方的历史传统、社会状况、自然地理条件、民族和宗教信仰等诸方面的特点,对于西藏的行政管理,元朝采取了以下不同于10行省的特殊政策和措施。

  第一,公元1270年,元世祖忽必烈敕封西藏的宗教首领、萨迦派僧人八思巴为帝师,是中国历史上首次设立的最高僧官职务,以后即成定制,帝师一职也就成为由皇帝直接任命的中央政府高级官员,统领全国佛教,兼管西藏地方事务。

  第二,元朝建国之初,设置释教总制院(公元1288年改称宣政院),专管西藏地方军政事务和全国佛教事务。宣政院使(主管官员)一般由丞相兼任,副使由帝师举荐的僧人担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设立的专管西藏事务的中央机构。

  第三,区划西藏地方的行政区域,元朝中央将藏民聚居的地区分成3个宜慰使司都元帅府:第一个是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主要管辖今甘肃、青海、藏族地区,第二个是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主要管理今四川阿坝、甘孜藏族两个自治州的大部分和西藏昌都地区的一部分,第三个是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宜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的范围是卫、藏、阿里等地,即今西藏自治区的范围。同时在乌思藏地区设立了13个万户府和若干个千户所。从中央的宣政院到宜慰使司都元帅府,万户以上的重要官员,都由宣政院或帝师提名,再由皇帝委任,各级官吏,总其成于帝师。而且各级官员都是僧俗并用,军民统摄。这种僧侣官员并用的制度,成为以后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雏形。

  第四,元朝在西藏地方和其他藏族地区推定乌拉制度,屯驻蒙古军队,派驻王室将领驻守边疆,实施元朝的刑律和历法。

  这一系列仿制于中原而有不同于中原的措施,都说明了西藏的行政体系是在中央政权直接管辖下的全国行政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元后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自十三世纪中叶西藏地方正式归入元朝版图后,中国虽然经历了几代王朝的兴替,多次更换中央政权,但西藏一直处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明朝:政权的更替并未改变西藏地方与祖国的隶属关系

  1254年前后,西藏噶举派的支派帕木竹巴的第二代喇本(活佛与长官合为一体的称呼)降曲坚赞消灭萨迦政权,元朝承认了既成事实,封授降曲坚赞为大司徒,帕木竹巴政权便成为西藏地方的统治者。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即帝位,建立了明朝,继承了元朝的统治,也继承了元朝的版图,包括西藏在内。

  明朝对西藏的管辖,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帕木竹巴政权归顺明朝。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人带着诏书前往今甘肃一带招谕藏族各部归顺明朝。1372年,西藏本部摄帝师喃加藏卜前往南京觐见朱元璋,第二年被封授为炽盛佛宝国师。他两次共向明朝举荐乌思藏元代旧官百余人,全被授以官职。西藏本部其他僧俗首领也争相归附,朝贡请封,上缴元朝旧敕印信,以求换取明朝新的敕封,在中央政权管辖下治理地方事务。

  二是设立西藏地方行政和军事机构,任命地方官员。1374年,明朝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县)设置西安行都指挥使司,下辖河州、朵甘、乌思藏三个卫(卫是明代行政区域)。后将朵甘、乌思藏升为都指挥使司,乌思藏都指挥使司下设行都司、卫、所等机构,各级机构的官员均由中央直接敕封当地的僧俗首领担任。这些朝廷命官的升迁、任免和更替,均由中央政权直接决定。1375年,明朝中央在西藏俄里思(今阿里地区)设立军民元帅府,明太祖亲下诏书,封搠思公失监为元帅。

  三是敕封西藏各大教派首领。元代独尊萨迦派,而明代根据有些教派的势力已超过萨迦的情况,实行多封众建,使各地方僧俗首领直接受命于朝廷,以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中央政府先后加赐西藏各教派首领为法王和王的称号,又敕封其他一些寺庙首领为“西天佛子”、“大国师”、“国师”、“禅师”、“都纲”等各种名号。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三大法王和5个王。噶举派噶玛巴黑帽系第五世活佛得银协巴受封为“大宝法王”,萨迦派首领贡噶扎西受封为“大乘法王”,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释迦益西受封为“大慈法王”。

  清朝:全面强化对西藏地方的管理

  1644年清朝取代明朝后,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行之有效的管理西藏的法规和制度,以确保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具有法律、制度的保证,因而更加卓有成效。

  第一,法定西藏的行政区域。清朝中央政府在划分全国的行政区划时,法定了西藏的行政区域,以法规的形式,划定了西藏与毗邻的云南、四川、青海、新疆的行政区界。西藏(当时亦称“卫藏”)的行政区域即相当于今西藏自治区的辖区。

  第二,决定西藏的政治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地方政权组织形式。清朝1793年颁发的《钦定西藏章程》和作为清朝行政法规汇编的《大清会典》明确规定:在西藏,达赖、班禅分管前、后藏的宗教和部分行政事务,互不统属,而驻藏大臣则总揽全藏。

  第三,封赠西藏的宗教首领。公元1653年,清朝中央政府册封五世达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恒喇达赖喇嘛”;公元1713年,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辈达赖、班禅必须经中央政府正式册封才为合法,成为历史定制。

  第四,为了防止宗教首领以权谋私或膨胀势力,清朝中央政府于公元1793年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革除此前由达赖、班禅或大喇嘛自行决定继承人选的弊病,改由在驻藏大臣监督主持下,经金瓶掣签选定达赖、班禅或大喇嘛继承人的候选对象,报经中央政府批准后,才为合法继承人。这是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宗教加强行政管理的关键措施,也是对西藏行使完全主权的一种体现。

  民国:内外交困下仍维持对西藏的主权管辖

  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次年建立了合汉、满、蒙、回、藏等民族为一体的中华民国。民国期间中央政权更替频繁,但是,历届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基本政策,始终坚持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一,利用政府宣言和立法等形式,维护国家对西藏的主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先生主持制订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总纲”第三条规定西藏是中华民国22行省之一。这是以“临时宪法”的形式,从法律上规定了民国政府对西藏地方的主权。此后公布的《宪法》中有关西藏地方的规定,其基本精神和核心内容,都是强调西藏地方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中央政府对西藏的主权。

  第二,建立管理西藏地方事务的中央机构─蒙藏局和蒙藏委员会。民国于1912年成立蒙藏事务局,直属国务院,作为主管西藏、蒙古地方事务的中央机关,蒙藏事务局于1914年改为蒙藏院。1927年迁都南京,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之后,对蒙藏院进行了改制,正式设立蒙藏委员会。九世班禅、十三世达赖和西藏地方政府的驻京代表贡觉仲尼、章嘉呼图克图、喜饶嘉措大师等,都参加了蒙藏委员会,著名的佛学大师喜饶嘉措还曾任蒙藏委员会副委员长。

  第三,加封达赖和班禅,主持其灵童转世和坐床典礼。民国之初,被清朝革去名号,出走印度的十三世达赖向民国政府表示了归国的意向。有鉴于此,袁世凯于1912年10月28日发布大总统令,恢复达赖喇嘛名号。时隔不久,十三世达赖即由印度返回西藏。为了缓解

  西藏内部矛盾,表彰九世班禅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贡献,袁世凯又于1913年4月1日发布了“大总统加封班禅令”。

  第四,吸收西藏上层僧俗人士参加国家管理。民国时期的历届国会、国民政府时期召开的历次国民大会都有西藏地方的代表参加。例如,1946年11月15日,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12月25日结束。这次大会以制定宪法为主旨,通称“制宪国大”。出席这次会议的西藏代表有图丹桑批、计晋美等17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即通知西藏地方当局“派出代表到北京谈判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5月23日,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签订丁“十七条协议”达赖喇嘛和班禅分别致电中央或发表声明,支持“十七条协议”,表示要“保护祖国领土主权的统一”。1951年10月29日,人民解放军胜利抵达拉萨,西藏人民彻底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带来的苦难。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成立,标志着西藏的历史从此掀开了团结、文明、富裕的新篇章

  综上所述,西藏自元代以来,始终处于中央政权的有效管辖内,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篇七:西藏政治体制篇八:西藏政治体制

  

  西藏土司制度

  西藏土司制度是历史上西藏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它是以土司和宗族首领为中心的政治体系。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拥有强大的历史传统,土司制度也是其中之一。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西藏土司制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这一体系包含了西藏三大政治实体:南藏、释迦牟尼和藏传佛教。每个实体由一个土司统中。土司统中以家族组成,主要由族长、藩篱领主、军臣和宗教首领组成。其中,族长也可以称为宗库,负责维护宗族领产、财产和一般管理事务。藩篱领主则负责处理宗族之间的争端,加强宗族关系,维护父女义的存在。军臣则负责参与当地的战争和控制边界。另外,宗教首领则负责解释和执行保持佛教教义和宗教仪式的执行。

  土司统中设有一定的宗教性制度,大部分土司都是当地宗教领袖,也是佛教尊崇的宗教仪式的主导者,对君主的权力和权利也有其影响,并且完全捍卫宗族的利益。

  随着西藏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融合,西藏土司制度也同时发生了改变和发展,现在,大部分土司承担着更多社会事务,包括家族调解、法制和慈善事业等。如今,西藏土司仍然是西藏政治、社会和信仰等诸多文化生活各个层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篇九:西藏政治体制

  

  西藏政治、历史、文化常识

  1.中共中央、国务院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答:2010年1月18日至20日,北京。

  2.当前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当前西藏社会存在的一个特殊矛盾是什么?

  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

  4.当前西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5.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民族团结为保障,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确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努力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

  6.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四个坚持”是什么?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

  7.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四个确保”是什么?

  确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

  8.做好新时期西藏工作必须正确处理的关系是什么?

  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的关系。

  9.做好新时期西藏工作必须统筹哪两个大局?

  国内国际

  10.做好新时期西藏工作必须增强工作的哪三性?

  工作的战略性、预见性、主动性。

  11.维护稳定工作要求是什么?

  答:维护稳定是硬任务和第一责任。

  12.在新时期西藏工作中必须深入持久开展的斗争是什么?

  反分裂斗争。

  13.新时期西藏工作中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什么?

  答:民族宗教工作。

  14.在新时期西藏工作中党组织建设必须提高哪三力?

  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15.新时期西藏工作要走的发展道路是什么?

  答: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

  16.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提出的“七个更加注重”是什么?

  更加注重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更加注重保护高原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扩大同内地的交流合作,更加注重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

  17.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实现经济增长、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统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8.西藏经济建设中要着重培养的产业是什么?

  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支撑产业。

  19.如何才能实现西藏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

  20.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答:保障和改善民生。

  21.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扎实。到202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2.西藏建设战略目标(西藏发展的定位)是什么?

  要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23.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西藏社会建设的方向是什么?

  答: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把更多财力投到公共服务领域、落实到重大公益性项目上,把政策资金更多向广大农牧区和边远地区倾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善社会管理,大幅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24.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西藏生态建设要求是什么?

  答: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西藏发展的突出位置,按照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环境优化和民生改善同步提升,实现西藏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25.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西藏民生工作要求是什么?

  答:要大力保障民生,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实施“富民兴藏”战略,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把更多关怀和温暖送给广大农牧民和困难群众,着重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农牧区条件艰苦、农牧民增收困难等问题。继续推进以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水电路气房和通信等设施建设。完善和落实各项增收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各族群众特别是农牧民收入。加大中央扶贫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向农牧区、地方病病区、边境地区倾斜。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善公共文化机构运行保障机制,推进

  基本文化设施建设,提高精神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6.衡量民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是什么?

  答:有利于民族平等团结进步、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有利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27.新时期民族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答:实现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28.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西藏宗教工作要求是什么?

  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国家管理宗教事务的法律法规,切实维护藏传佛教正常秩序,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9.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答: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使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公民意识。

  30.在西藏反分裂斗争中必须高举的旗帜是什么?

  必须高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

  31.今后,在西藏党的组织建设中要大兴哪“四风”?

  答: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

  32.对西藏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是什么?

  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

  33.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新时期西藏发展工作要实现什么转变?

  答:从加快发展转向跨越式发展,从相对封闭转向全面开放,从单一农牧业转向多元经济共同发展,从自然保护为主转向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从解决温饱转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4.新时期西藏工作要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是什么?

  答:一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好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众就业问题,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2012年以前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二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农牧民子女全部实行“三包”政策。进一步完善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逐步提高国家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扶持优秀藏语文图书、音像制品出版,加强西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能源建设、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加快提升信息化水平。

  四是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五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让西藏的青山绿水常在,积极构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35.中央对西藏的优惠财政政策原则是什么?

  答:收入全留、补助递增、专项扶持。

  36.中央对西藏的投资方向是什么?

  答: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向农牧业倾斜,向基础设施倾斜。

  37.中央确定援藏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干部援藏和经济援藏、人才援藏、技术援藏相结合。

  38.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标志着西藏的和平解放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9.1965年9月,西藏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40.自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历届西藏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代表占80%以上。

  41.和平解放后,西藏开发了以水电为主的新能源。

  42.清政府西藏亚东海关在近20年中,只能对进出口货物检验登记,是近代中国唯一不能收税的奇特海关。

  43.科教兴藏战略的实施,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

  44.西藏自治区的成立标志着西藏终于完成了由封建农奴制社会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转变。

  45.解放前西藏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政教合一)、僧侣贵族联合专政的封建农奴制。

  46.(1959)年,西藏实行了民主改革。这标志着世世代代被剥夺了一切权利的农奴和奴隶,第一次获得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47.60年来西藏已形成了一支以(藏族)为主体、具有较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48.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格尔木至拉萨青藏)输油管道,总长1080公里,目前80%以上的油料通过该管道输进西藏。

  49.《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现代竞技体育运动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尤其是(登山)运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50.2006年7月1日全长(1200)公里的青藏铁路正式通车。

  51.(《格萨尔王传》)的整理和出版,并被拍摄成三十集电视系列片,使这一长期零散传唱的口头文学,被称为“东方的荷马史诗”得以永久性的系统传承。

  52.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牲畜。

  53.西藏正是归入中国版图是在13世纪中叶的元朝。

  54.藏族民间传统歌舞有哪些?(至少列出三个)答:囊玛、堆谐、弦子

  55.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的是阿沛·阿旺晋美。

  56.国务院宣布解散原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委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这是在1959年3月28日

  57.2009年西藏自治区人大决定,3月28日为西藏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纪念日。

  58.西藏各地开始实行西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普选,翻身农奴和奴隶破天荒第一次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选举产生了各级政权,这是在1961年。

  59.清王朝颁布确定了中央管理西藏的体制《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是在1793年

  60.大昭寺前的广场上还矗立着的碑叫唐蕃会盟碑

  61.唐朝时期,藏汉双方,在政治上形成了团结友好的会盟

  关系。

  62.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成立,使西藏有了一个带政权性质的协商办事机构。(正确)

  63.1982年,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错误,应为1984年)

  64.中央政府根据西藏自治区的实际,先后召开了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错误,应为“五次”)

  65.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正确)

  66.西藏自治区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根据本地情况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西藏的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正确)

  67.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

  (正确)

  68.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起,构成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正确)

  69.在西藏,藏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都有按照自己的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正确)

  70.目前,西藏绝大多数农牧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部分群众生活已进入了小康水平。(正确)

  71.元朝宣政院的人员选用,由皇帝决定,它的报告直接送给皇帝。(正确)

  72.西藏的农奴主主要是官家和寺院上层僧侣两大领主。(错误,“主要是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三大领主”)

  73.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从而为西藏人民争取平等的人身权利带来了希望。(正确)

  74.在西藏,藏族干部职工和城镇居民的计划生育政策与汉族干部职工完全一样。(错误,藏族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汉族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

  75.唐朝时期,藏汉王室间的联姻、会盟,为最终建立统一的国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正确)

  76.明朝时期,西藏地方官员犯法,由地方宗教领袖惩处。(错误,由中央惩处)

  77.清朝时期,西藏地方犯罪者的处罚,由地方政府决定。(错误,要经过驻藏大臣审批)

  78.达赖和班禅的封号是由藏传佛教格鲁派自行确定的。(错误,是清朝中央政府册封的)

  79.西藏人口平均寿命由旧制度下的36岁提高到现在的69岁,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发展西藏,说明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正确)

  80.人口、领土和主权是构成国家的三个基本要素。(正确)

  81.国家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错误,国家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82.对外实施侵略和扩张是国家对外职能的集中表现。(错误,“国家”应为“剥削阶级国家”)

  8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联邦制国家。(错误,“联邦制”应为“单一制”)

  84.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正确)

  85.“西藏独立”是近代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产物。(正确)。

  86.我国共有56个少数民族。(错误,55个)

  87.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正确)

  88.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正确)

  89.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历史过程。(正确)

  90.宗教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没起过任何积极作用。(错误,有过积极作用)

  91.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依法治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

  92.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得信仰宗教。(正确)

  93.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正确)

  94.文化具有阶级性。(正确)

  95.藏族传统文化就是藏传佛教文化。(错误,藏族传统文化不仅限于佛教文化,还有不带宗教色彩的科技文化、无神论思想)

  96.西藏自治区职工的周工作时间为35小时。

  97.西藏自治区职工的周工作时间比比全国法定工作时间少5小时。

  98.元朝皇帝设置了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

  99.元朝在西藏地区成立了地方军政机构,名为“宣慰使司都元帅府”,隶属于宣政院。

  100.明王朝在今西藏中部和东部分别设立“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与“朵甘行都指挥使司”,隶属于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相当于行省级军区机构,兼理民政。

  明朝在西藏西部阿里设置的地方管理机构叫“俄力思军民元帅府”。

  101.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两大活佛系统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

  清朝皇帝于1653年、1713年分别册封五世达赖喇嘛和五世班禅喇嘛,自此正式确定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及他们在西藏的政治和宗教地位。

  102.1913年,英国政府利用篡夺了中华民国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迫切要求得到各国外交承认和得到国际借款的心理,迫使北京政府参加英国政府提出的中、英、藏三方会议,即“西姆拉会议”。1914年7月3日,中国政府代表陈贻范奉国内训示,拒绝在条约上签字,并且发表声明:“凡英国和西藏本日或他日所签订的条约或类似的文件,中国政府一概不能承认。”中国政府同时将此立场照会英国政府。会议遂以破裂告终。

  103.1959年民主改革前,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其黑暗、残酷比中世纪欧洲的农奴制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农奴主用差役和高利贷对农奴进行残酷的剥削。

  104.民主改革结束了“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实行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

  105.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政府在宗教问题上的基本政策。

  106.西藏自治区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日的基础上,又将雪顿节和藏历年等列入自治区节假日。

  107.历史上西藏人民抵抗英帝国主义侵略的两次著名的战役是:1888年隆土山保卫战和1904年江孜保卫战。

  108.中国共产党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

  109.民族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四个基本特征。

  110.宗教具有群众性、民族性、长期性、国际性和复杂性的特征。

  111.爱国主义的最高原则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112.宗教不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保守性和落后性。

  113.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就是要把我区的宗教活动引导到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的轨道上来。

  114.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性质的理论,迄今为止,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形成了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制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115.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科学构想是一国两制。

  116.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117.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世界最大的洲是哪个洲?答:亚洲

  世界最小的洲是那个洲?答:大洋洲

  世界最高峰是?答:珠穆朗玛峰

  世界最低的地方是?答:死海

  世界最大的峡谷是?答: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世界最狭长的国家是?答:智利

  世界最长的河流是?答:尼罗河

  世界最大的湖泊是?答:里海

  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答:俄罗斯

  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是?答:青藏高原

  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是?答:巴西高原

  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是?答:亚马孙平原

  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答:南极洲

  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是?答:欧洲

  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泊是?答:苏必利尔湖

  中国书法史上的书圣是王羲之

  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是青藏铁路

  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是上海

  中国第一座核电站是秦山核电站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共进行了6次人口普查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答:2001年12月11日

  我国的科举制度源于哪个朝代?答:隋朝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指?答: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时间召开的?答:1978年12月

  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何时何地由谁领导成立的?答:1920年、上海、陈独秀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吗?答:是

  夏威夷群岛是火山岛吗?答:是

  世界海洋最深的地方是马里亚纳海沟吗?答:是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两个行星轨道之间吗?答:是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吗?答:是

  热带草原带的典型动物是长颈鹿吗?答:是

  地球上每天昼夜相等的地方是赤道吗?答:是

  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是距今8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对吗?答:错误,距今170万年。

  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吗?答:是

  在太阳系的行星中,卫星数量最多的是?答:土星

  太阳系有九大行星吗?答:错误,8个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答:氧

  战国初期杰出的建筑师,后来被奉为建筑工匠祖师的是?答:鲁班

  凳子是在我国哪个朝代出现的?答:隋朝

  其诗歌有“诗史”之称的中国古代诗人是?答:杜甫

  在我国,哪个银行经营外币买卖业务?答:中国银行

  在我国,人民币是由哪个银行发行的?答: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从事储蓄贷款等业务的商业银行吗?答:不是,是金融管理机构

  我国有多少个省份?(31)多少个特别行政区?(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是4年吗?答:错误,5年

  商业保险一般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个主要险种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是谁说的?答:孔子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什么?答: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集体主义

  中国第一辆汽车是解放牌

  所有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对吗?答:错。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就是国家预算

  一国的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称为贸易顺差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对吗?答:错误,当时还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邓小平理论载入党章成为全党的行动指南是在哪次党的会议上?答:党的十五大

  提出太阳中心说的波兰科学家是?答:哥白尼

  光年是时间单位,对吗?答:错误,距离单位

  我国的国歌是?答:《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的词作者是谁?答:田汉

  国歌的曲作者是谁?答:聂耳

  诺贝尔奖中有没有数学奖?(没有)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中国古代史学著作是?答:《史记》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米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答:《诗经》

  被誉为“诗鬼”的唐代诗人是谁?答:李贺

  人称“诗仙”的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谁?答:李白

推荐访问:西藏政治体制 西藏 政治体制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