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报告5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报告5篇

时间:2023-08-24 09:2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调查报告

  前言

  为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国情,关心社会;我于本月4日、5日在重庆工商大学通过问卷调查和在线访谈这两种主要方式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水平中的大学入学率,计算机普及率进行了调研;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调查;首先,就是我们非常关心的大学入学率问题;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创新人才培养日趋活跃,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渐渐向好;我们就此问题展开了问卷调查以及电话访谈;其次,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各种通信,交流,教学以及交易都将通过网络来实现;计算机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所以计算机的普及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我就网上的青年网友,通过问卷调查差的形式做出了相应的调查,也同以前高中的学弟学妹们进行了交流;二、调查和访谈内容的分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每千人医生数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这次我的调查报告的问卷和访谈主要涉及的就是其中大学入学率和计算机普及率这两点;经过努力,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工作已完成;针对我的问卷和访谈中涉及的方面,我已经对结果做出了归纳总结和分析;从我们所调查的人群来看,有近35%的人认为在他们周围大学入学率相当高,近38%的人认为在他们身边大学入学率还不错,而认为身边大学入学率很低的人群在我们的此次调查中尚未遇到;由此可以说,至少我们身边的大学入学率是很可观的;据台州数字报显示,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说,中国高等教育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扩招趋势,到2020年,大学入学率将达到40%;章副部长还介绍说,近年来,中国大学入学率有了很大的提高;2006年中国大学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3%;尽管中国的教育资源只占全球的3%,但中国大学每年拥有2500万名学生,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国家;而且人民网-人民日报也有数据表明,近

  年我国大学入学率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越来越高;2009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79万人;如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4%,也就是说,在18岁到22岁的青年人中,4个人即有1人读大学;按照国际口径,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不再是精英教育的象牙塔;所以,从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和这些官方权威数据来看,在大学入学率方面,我们国家是达到小康水平了的,而且一年比一年做得更好;我们的访谈对象也告诉我们,在她所在的地方,大学入学率是相当可观的;从我们的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到有17%以上的人认为大学学费不合理,也有近14%的人认为是不太合理;我们觉得这一现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当然也和其他一些方面存在联系;然而,有将近70%的人认为大学学费的合理程度一般,这就表明大学学费的可接受程度是在7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认为在他们的收入水平下,大学学费基本上还是能够承担的;大学入学率的逐年升高也表明,在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决策得到了有效地执行,也表明了我们的政府在这方面做出了不少的努力;我们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出,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是比较关注的;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经费要突出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益;然而在我们的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教育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是不合理的;经过综合其他因素分析,我们认为这一半以上的人认为不合理,一方面是带有他们的个人主观因素,另一方面是对我们国家各方面支出情况不了解;总的来说,在大学入学率方面,我们国家已经达到并且超过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水平;然而在我国,教育上的资源配置还是要继续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至于计算机普及率,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身边的人拥有计算机的占多数;当然仍有一部分人在他们周围很少有人拥有计算机,其中原因从我们的问卷中也可看出一二;在我们调查的人群中,有超过10%人认为计算机的价格太贵,认为计算机价格一般的人所占比率和认为其勉强还能接受的比率相同,而认为计算机价格便宜的只占了其中%;这就表明有一部分人没有拥有计算机有可能是因为其价格昂贵,毕竟现在已经是一个网络盛行的时代,不需要计算机、不需要网络的人只有很少一部分;从能够接受目前计算机价格的人群所占比率来看,计算机普及情况较为乐观;从访谈中,我们看出计算机的拥有率较高,当然也看到在农村和城镇,计算机拥有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从其他地方获得一些数据,其中城市的家庭电脑普及率为40.6%;其中近两年来购买电脑的家庭数量,是此前购买电脑家庭总和的二倍多;尚没有电脑的家庭,有62.5%

  打算购买电脑;已有电脑的家庭,仍有近22%想购买新的电脑;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电脑的主流拥有者仍是中高收入的家庭;我们都知道,电脑拥有率的高低与受教育程度、实际需要、周围的环境相关,拥有电脑的多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专业人士,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居多;从近些年来我国的发展来看,计算机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早就不是只出现在高收入家庭里,一些中低收入者也拥有了;计算机的普及对于国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目前我国计算机普及率已然达到了小康社会的标准所要求的20%,但是我们认为,我国的计算机还可以进一步普及;计算机的普及率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直接关系到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计算机普及率的提高意味着我国人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也意味着恩格尔系数有所降低,这都表明我们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走得很漂亮;此次我们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主要针对以上两个方面展开;但是,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他一些情况,我们也做出了一些分析;正如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在过去的日子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宏观调控得到加强和改善,物价的过快上涨得到遏制,我国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了产业协调,也搞好了生态建设,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国家也加大了对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坚持了民生优先,保障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了群总的切身利益问题;还积极调整了收入分配关系,努力维护了社会公共安全;我们国家也深化各种改革,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做到了进口与出口并重;这取得的一系列的进步和成就都表明我们国家已走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中国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也就是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国家虽然在不断进步,但是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挑战;三.建议与对策

  1979年,邓小平提出“三步走”,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提出了战略构想;2000年,我们已胜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均GDP达到848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七大报告提出五点新要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事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十八大五中全会,要求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于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五大发展理念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回应了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重大关切,具有高度的战略性、高度性和纲领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就要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坚定信心,埋头苦干,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根据我国各个时期的战略部署,我组成员商讨并提出如下建议:

  1.经济方面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推动本国的第一产业机械化,更新第二产业的技术,扩张第三产业的业务范围;2、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3、深化改革,扩大开发;科学判断和正确把握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政治方面

  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2、坚持依法治国,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加强民族团结,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文化方面

  1、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2、继承和吸收传统优秀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3、努力学习和借鉴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增强民族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程度;4.可持续发展方面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就我组前文中所提及的大学入学率问题来看,学生不仅应该能上学,还要上好学;政府和高校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抓手,走内涵发展之路,着力提高大学办学水平;学校也可以考虑将助学与就业结合,以学费补偿和贷款代偿为载体,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和部队建功立业;

  又比如计算机普及问题,随着电脑价格的不断下调,家庭电脑的拥有率也正在逐年的上升;然而在农村,计算机普及率仍然很低;国家可加强社会福利建设,提高文化教育服务质量,也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计算机价格,进一步合理贯彻落实家电下乡政策,帮助农村实现计算机普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并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客观规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四.结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中国的和平发展既要有硬实力,也要有软实力;即要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我们要加强,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显着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现代体系更加完善,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水平明显提高;无论是大学教育还是义务教育,我们政府都应

  扎实推进教育公平;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经费要突出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益;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解决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进学校民主管理,逐步形成制度;我们要培养社会物质生产资料所需人才的“生产者”———高校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制造厂;高等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合,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完善国家助学制度,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级各类教育领域;教育寄托着人民的希望,关系国家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事业办得更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需要从小方面抓起,再到大方面的全面推进;附录:1问卷调查表及问卷结果统计原始材料

  内容如下:

  1.你周围的朋友大学入学率如何

  A很低B一般C还不错D相当高

  2.你觉得现在的大学学费是否合理

  A很合理B一般C不太合理D不合理

  3.你觉得读大学对进入社会找工作有帮助吗

  A很有帮助B有一点C没有

  4.你觉得政府是否重视高等教育

  A很重视B重视C一般D不怎么重视E不重视

  5.你认为教育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是否合理

  A合理B勉强合理C一般D不合理

  6.你周围的亲朋好友是否都配备了计算机

  A几乎没有B很少C大部分D基本上都有

  7.你认为计算机的价格怎么样

  A太贵B一般C勉强还能接受D很便宜

  数据统计

  1、你周围的朋友大学入学率如何

  很低0%一般%还不错%相当高%2、你觉得现在的大学学费是否合理

  很合理0%一般%不太合理%不合理%3、你觉得读大学对进入社会找工作有帮助吗

  很有帮助%有一点%没有%4、你觉得政府是否重视高等教育

  很重视%重视%一般%不怎么重视%不重视%

  5、你认为教育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是否合理合理%勉强合理%一般%不合理%6、你周围的亲朋好友是否都配备了计算机

  几乎没有%很少%大部分%基本上都有%7、你认为计算机的价格怎么样

  太贵%一般%勉强还能接受%很便宜%2访谈提纲及访谈过程记录

  原始材料

  提纲:1、询问她目前的学习状况和其身边的人的相关状况;2、询问她对大学生学率的看法;3、询问她以及身边的人的计算机拥有情况;4、询问她对我国的计算机普及率有什么看法;访谈对象

  张雨

  性别

  女

  籍贯

  重庆

  工作单位

  110中学

  访谈记录

  1.问:你对高考后填志愿有信心吗

  答:还可以吧,平常积累的还不错,再加上高三的高效率复习政策;对考试还是很有把握的;2..问:你理想的大学是什么

  答:重庆大学,离家比较近,来回方便;3.问:你身边的同学有没考上也没复读的吗

  答:有,有些受不了复习的压力没有复读;有些直接出去打工了;4.问:那你觉得大学升学率如何

  答:本省院校相对较高,外省很难;我们这儿的本科升学率大概在50%左右还是比较可观的;5.问:现在大学生普遍有电脑,你家有安装吗,如果没有,上大学是否会购买

  答:我家里有台式的联想,大学后应该会买一台笔记本电脑;这样比较方便联系家人以及学习查资料;6.问:你的亲友使用电脑的多吗

  答:大部分家里都有台式,笔记本倒是很少;7.问:你觉得我国的电脑普及率怎么样

  答:据调查,城市的普及率达到了60%,农村就比较少,很少有家里有电脑;所以,我国的电脑普及还有待发展;

篇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报告

  

  从家乡发展看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实践报告3000字

  一段充实的社会实践又告一段落了,回顾过去的实践活动,倍感充实,收获良多,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实践报告吧。那么你会写实践报告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从家乡发展看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实践报告3000字,欢迎大家分享。

  一、调查背景

  市镇村是我美丽的家乡,村内有条小河,养育着当地人民。开放以来,村经济和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大家周围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家乡的一员,我们大家热爱自己的家乡,关心自己周围的环境,因此我们大家利用休息时间对村里的环境污染状况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希望借此了解家乡的环境现状,找到改善家乡环境的对策,为家乡的环境保护事业尽一份力。

  二调查过程及结果

  此次调查活动我们大家采取了多种方式,多方面收集资料和数据,尽量获得第一手资料,力求真实和准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村里选点实地观察并采取水样;到几家企业调查了排污及治理情况;走访了村里的一些居民,了解了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及对其污染危害的看法。要想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现状并作出准确评价是很困难的,限于我们大家自身的能力,我们大家对家乡的环境现状、影响、趋势作出一些粗浅的评价。

  (一)实地观察过程及结果

  本次实地调查,我们大家进行了大气和水污染状况调查。观察表明,唐坪村大气状况尚属良好,晴天时大气能见度比较高。个别地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如附近河段水色浑浊,散发出臭味,水样ph值测定表明,其ph为酸性。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大家了解到,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和水体造成的。

  (二)调查结果

  据调查,很多人认为,目前唐坪村的环境大大不如十年前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河水存在一定的污染,有些时候村里的空气质量也不能尽如人意等等。被访者普遍认为,确实应该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被访者就如何保护我们大家的环境纷纷提出了意见和看法,他们也表示愿意从自身做起,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为把我们大家唐坪村建设得更美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见人们对周围的环境还是十分重视的,他们的环保意识也是很强的。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大家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目前这种环境状况,光靠环保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保护环境也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大家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大家也懂得了:我们大家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大家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大家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地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

  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大家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

  (三)改进意见

  为此,我们大家建议从我们大家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2、慎用清洁剂,选用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防止造成富营养化。

  3、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地点。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6、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积极向环保部门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

  7、增强环保意识,爱护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

  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大家的家园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让我们大家以这次活动为新的起点,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而行动起来吧!

  通过这次自我组织活动,我们大家深入了解了环保知识,增长了社会见识,锻炼了社会实践的能力。我们大家都认为这次活动开展得很成功。

  一、我县经济发展的特点

  2、结构调整彰显成效。近年来,各县市都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县域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力促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农业方面着力提质增效,推进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新型农业建设,产业链条继续延伸,产业化经营加速发展。工业方面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获得较快发展,工业结构已由能源开采加工为主导转变为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方面积极扩大产业规模,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努力打造新型服务业。

  二、经济发展的不足

  2、产业结构不合理,没有特色。我县产业是典型的资源主导型产业,表现出明显的产业结构单一特征,产业链条短,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并且与其它兄弟县市之间产业雷同严重,经济主要靠煤炭拉动。

  三、经济发展的建议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战略转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汶上作为经济欠发达县,经济总量小、基础相对薄弱、发展质量不高,面临着加快速度与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崛起,必须坚定产业兴县不动摇,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更加注重生态建设、更加注重民生和谐,在发展中加快转变,在转变中加速发展,探索走出一条速度、结构与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1、坚持以新型产业化为主导

  立足产业基础优势,围绕培育高端、高质、高效产业,提升一产,优化二产,繁荣三产,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节能环保、效益良好、独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2、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产业为重点,科学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扶持,加快推进新风光产业园、LED、太阳能光伏组件、锂离子动力电池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一批新兴产业优势技术和优势品牌,抢占新兴产业的发展先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立足做优做强煤电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三大百亿产业,依托如意天容、万发服饰、金成机械、祥远机械等行业龙头企业,规划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企业向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两端延伸,加快传统产业向特色产业升级,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按照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产业化要求,实施农业六大工程,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发展一批优质、高效、精品、生态农业。壮大大汶河现代农业、利生面业等企业规模,扩大奶牛、生猪、芦花鸡等特色养殖和山药、白莲藕、核桃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打响生态和绿色品牌,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3、构筑转型升级平台。

  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项目集群、产业集聚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园区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加快形成互为配套、集群发展的产业布局。加快县经济开发区机械电子产业园、纺织服装产业园、节能产品产业园等区中园建设,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加快完善次丘、康驿、白石等乡镇产业协作区,大幅提升产业协作配套和集群发展能力。加快联想化工区基础

  设施建设进度,全面拉开发展框架,不断提升承载能力;按照煤盐结合,高端发展的产业定位,采用国内外先进、绿色、环保新技术,大力发展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倾力打造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化工园区。

  4、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牢固树立突破靠产业,产业靠项目,项目靠招商的理念,坚持招商选资,提高招商门槛,紧紧围绕煤电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商贸流通等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大、节能环保类大项目,全面提高招商引资成效。确保年内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每个乡镇至少新上3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个。

  5、坚持以城乡一体化为引领

  牢固树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发展理念,围绕儒释圣地、生态水城城市发展定位,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全力打造跨越转型的强力支撑。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等设施;加快推进城区道路与环城路的互通连接,力争实现县城到中心城镇二级路连接,乡镇之间三级以上公路连接。改善教育、文化、娱乐设施,推进绿化美化工程,确保绿化有层次、亮化有特色、美化有品位。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关于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应老师要求我们对乡镇“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进行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为了更清楚家乡的农村教育状况,我为此在家乡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共三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19人。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二)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2、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实施更新壮大着新课程,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

  3、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篇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调研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为了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我市专门成立调研组,对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确保“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认真调研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成效

  过去五年,在省委和长春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上下,抢抓机遇、迎难而上,顶压前行、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一)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由25∶36.2∶38.8调整优化至16.7∶42.7∶40.6。预计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37.8亿元,年均递增7.4%;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81亿元,年均递增15.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509亿元,五年翻了近一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7.4亿元,年均递增12.3%;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实现13.5亿元和9.6亿元,财政保障能力逐年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356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815元,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目前,我县域综合实力跃居全省第四位。充分发挥“三区三园”承载平台作用,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业集聚效应明显。五年累计引进内资211.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6亿美元。总投资135亿元的泉德秸秆综合利用、总投资20亿元的回头客食品加工、总投资20亿元的武汉元丰汽车零部件等重点项目先后落地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三个体系”建设,农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77.5%,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3500户和462个,粮

  食总产量保持在43亿斤阶段性水平,畜牧业产值达到70亿元,我市连续多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等殊荣。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社会贡献率大幅提升。预计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94.5亿元,年均递增9.2%。

  (二)城市功能不断优化。本着科学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先行、加快改造扩容、不断完善功能的原则,扎实推进老城区改造提升和新城区开发建设。五年来,新建改建市政道路92条,总铺装面积102.5万平方米,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基本打通,内路成网、外路成环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东部新城初具规模,西部新城框架拉开,完成城乡楼房开发面积280万平方米,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引松入德”工程全面竣工,新净水厂建成使用,污水处理厂全面运营。284.5万平方米的暖房子改造工程在全省率先完成,城区给水老旧管网改扩建工程和城区二次供水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住邦·万晟城市商务综合体、欧亚超市相继建成运营,新东方购物中心即将竣工,商业业态更趋优化。文化公园、惠民公园建成使用,城区绿化率大幅提升,城市环境大为改观。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我市在长春外县(市)中唯一被评为省级文明城。

  (三)民生工作卓有成效。认真制定实施幸福我行动计划,每年将财政收入新增部分的8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积极推进脱贫攻坚,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累计新开发就业岗位4.1万个,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2万人次,劳务经济收入达到179.3亿元。全社会存款余额超过200亿元,每万人机动车拥有量达到1600辆,均位居全省县(市)前列。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应保尽保,养老金标准和医疗保险报销比例逐年提高。薄弱校改造工程深入实施,第五中学、第七中学、第八中学、第十二中学等学校校舍及学生宿舍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全面实施,医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医药分开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工程试点工作顺利完成,文图两

  馆投入使用,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扎实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信访、综治、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四)各项改革扎实推进。深入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改局与科技局,卫生局与计生局,住建局与人防办,政府办与宗教局,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与食安办等部门机构整合顺利完成。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审批项目214项,基本实现了非行政许可“零审批”目标。扎实开展商事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启动“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新增注册企业2021家。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试点工作,有效解决了建设用地指标不足问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启动实施,司法体制、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人大实践创新、政协民主体系建设、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三转”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对国有资产进行了集中优化整合,充分发挥了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的经营主体作用,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有效提升。

  (五)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深刻的思想洗礼。扎实开展“抢抓机遇、创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突出问题导向,对标高位找差距,发展理念发生重大转变。探索建立了年轻干部“四个一线”实践锻炼模式和“三方印证”推荐干部方法,为选好管好用好干部提供了保障。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圆满完成,新建村部296个,村级组织“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实现全覆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认真落实“两个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要求,大力纠正“四风”,切实加强纪律监督,从严查处事涉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进一步净化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履行职责,引导群团组织依法独立开展工作,全力抓好统战、武装和民族宗教等项工作,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经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我市在推进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进程中取得了可喜成果,但是通过我们调研,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经济运行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还存在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不活的问题,县域综合实力还需进一步增强。现代农业比较效益不高,农业体系需要完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整体抗风险能力不强,致使粮食产业、园艺特产业和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新型工业转型升级不快,大型优质企业较少,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名牌产品,市场竞争力匮乏,财政贡献率偏低,导致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不强,还存在着总量不大、规模偏小、经营粗放、管理落后等诸多问题。

  (二)项目建设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尽管今年我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与先进县(市、区)竞相发展的态势相比,压力仍然很大。目前看,我市引进建设的项目在数量、体量、质量等方面仍需不断提升,尤其缺少就业型、利税型、环保型、科技型的优质工业项目。各乡镇(街)在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和推进项目建设上存在进展不平衡的现象,少数单位没有完成阶段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任务,“三区三园”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相对好于其它地方。个别在建项目进展较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不容乐观。

  (三)园区承载功能仍需进一步完善。由于国家调整金融信贷政策,县域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虽然我市通过多种方式加大融资力度,但是由于自有建设资金不足和融资困难,市内“三区三园”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全额到位,致使有的园区土地收储不足,供地指标趋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相对缓慢,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民营企业和项目落位的需求,“用地难”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破解。比如:米沙子工业集中区和我经济开发区老区的项目已经摆满布严,再引进新企业、大项目根本无地可落。同时,个别园区还存在规划水平不高、集中供热不到位、产业集中度不高等问题。

  (四)城乡建设管理仍需进一步强化。城乡建设步伐还不够快,城市功能不配套的问题亟待解决;由于受体制、设施等因素的制约,居民供水、供热质量不高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受小区物业管理滞后、环卫队伍不稳定及运力不足的影响,环境卫生管理有时达不到理想效果;由于建设资金紧张,用地审批程序复杂,影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计划实施;城市拆迁改造程序、建筑市场施工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节能减排工作依然繁重,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继续加强。

  (五)民生保障工作仍需进一步改善。虽然我市民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民生保障水平还不够高,与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民生工作的标准需要进一步提高,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拓宽,制度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脱贫攻坚任务比较艰巨,特别是就业、增收和社会保障的压力依然很大,社会事业发展还需继续提速,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还需不断创新,信访、综治和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比较艰巨。

  (六)软环境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尽管近年来我市加大了软环境整治力度,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先进地区比差距依然很大。个别部门和单位还存在“重收费、轻管理,重审批、轻服务,重程序、轻效率”的“三重三轻”问题,还存在着一事当前总想着自己和部门的那点儿利益问题,企业对一些部门的服务质量还不太满意。少数一线工作人员特别是那些关键岗位上的“掐脖二”办事拖拉、效率不高、服务欠优,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破坏了我的经济发展软环境。

  (七)从严治党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个别领导班子缺少活力,服务经济发展和处理复杂矛盾能力不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干部责任意识不强、精神状态不佳、工作标准不高、动力不足、压力不够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不够强。人才队伍总量不足、高素质人才短缺。党风廉政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提升官风、端正党风、理顺民风仍然任重道远。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对策与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地处长春、吉林、哈尔滨三大城市之间的区位优势,抓住长春推进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有利

  契机,多措并举,进位争先,加快建设哈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开创幸福我建设新局面。

  经过调研,我们认为今后五年我发展的指导思想应该确定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治理方式改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让我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四、今后五年我发展的总体定位应该确定为:

  ——建设哈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抢抓国家确定的“哈长地区逐步发展形成城市群”的战略机遇,依托哈大复合交通走廊构建的一级城镇发展轴,全力推进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生态文明五大方面全面升级,把我市建设成为哈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

  ——建设全国知名绿色食品生态城。立足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弘扬绿色、安全、营养、健康理念,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生产更多绿色、有机、生态食品,扩大市场份额,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绿色食品生态城。

  ——建设全省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城。立足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以泉德秸秆综合利用、国能生物发电等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秸秆造纸、秸秆发电、环保建材等生态环保产业,实现产业之间低碳环保模式的经济循环,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城。

  五、今后五年我发展的总体布局应该确定为:

  重点建设“一城一带”“三区三园”,形成中心引领、轴带带动、六点支撑、辐射全市的发展格局。“一城”,就是围绕建设哈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的目标,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整体功能,强化产业支撑,加快打造新兴中等城市;“一带”,就是围绕区位优势,沿102国道、同三高速公路两侧,重点打造工业集中区、农业示范区、新兴产业区,构筑连接哈长、辐射全市的经济隆起带。“三区”,就是围

  绕产业基础,发挥集聚作用,加快推动我经济开发区、米沙子工业集中区、菜园子大成(我)生化工业区提质升级;“三园”,就是围绕功能定位,突出项目摆放,加快推动朱城子食品加工产业园、万宝高新材料化工产业园、布海汽车配件产业园发展壮大。

  六、今后五年我发展的总体目标应该确定为:

  确保如期建成小康社会,确保转变发展方式迈出坚实步伐,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振兴发展取得新的突破。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73亿元,同比增长8%;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4亿元,同比增长8%;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10亿元,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23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560亿元,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0亿元,同比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与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同步增长。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79亿元,年均递增7%以上;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7亿元,年均递增7%以上;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11.8亿元,年均递增7%以上。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总体定位和布局,为了实现既定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要着力打造“六个升级版”:

  (一)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经济量级升级版。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努力构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到2020年,三次产业比由16.7∶42.7∶40.6调整为15.3∶43.2∶41.5。要着眼于农业转型升级。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夯实现代农业基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产品有效供给,着力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2017年,流转土地面积达到90万亩。到2020年,流转土地面积达到总面积的30%。要着眼于工业转型升级。坚持把“三区三园”作为工业转型的主阵地,切实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聚集效应,壮大“三大主导产业”、提升“四大优势产业”、培育“五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发展

  和高端发展,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2017年,至少要完成10户企业的转型改造;力争引进内资7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2亿美元;确保新落地开工项目28个,建成投产项目23个。到202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0.3个百分点。要着眼于服务业转型升级。围绕布局优化、业态创新,改造提升房地产、物流、商贸、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壮大休闲旅游、金融信息、物管家政、养老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提速增效。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要实现217.8亿元,同比增长12%。

  (二)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打造城市能级升级版。坚持以新理念推进城乡建设,以新机制整合城乡资源,完善城镇功能,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要着力推动中心城区建设。以建设新兴中等城市为目标,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通过“中提、南融、北拓、西扩、东展”,着力推进新老城区同步建设、联动发展,完善城市道路骨架,贯通重要交通节点,改造城市出口,连通城区环路。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完善水电气热等配套功能。加快新城区开发建设,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不断拓展城区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城区承载能力,不断优化城区宜居环境。2017年,要推进东风路西段、新华街北段等5条道路及排水工程,争取年内启动惠新立交桥项目,确保完成1800户的棚户区改造任务。到2020年,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35万人。要着力推动特色城镇建设。围绕哈大经济带主轴,实施“核心带动、支点支撑、多点呼应”的空间战略,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米沙子、菜园子、岔路口、朱城子为副中心,其他乡镇为重要节点的“一主、四副、多节点”城镇化空间格局。以产城融合为着力点,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根本,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5%,城镇人口达到54.5万人。要着力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强对外联系、促进城乡对接、密切区域联络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道路建设与提质改造,着力提高乡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技术等级。到2020年,全市公路路网总里程达到4451公里,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129.6公里,实现基础通信网、无线宽带网、数字电视网、智能物流网全覆盖。

  (三)致力执政为民,着力打造民生改善升级版。坚持把社会事业进步和民生改善摆在突出位置,搞好“基本民生”,关注“热点民生”,保障“底线民生”,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足、更有尊严的小康生活。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教育事业优质化、卫生事业普惠化、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体育事业共享化,积极发展养老事业,推进幸福家庭建设,加快构建均衡、普惠、共享的社会事业体系。2017年,要全面完成市第一小学、第二中学、第四幼儿园新建任务,加快市博物馆维修工程。要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强化创业扶持和就业扶助,建立稳定的就业渠道。2017年,确保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做好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工作,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02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343元。要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加快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商业保险、慈善事业为补充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提升保障层次。到2017年,确保全市21403名贫困人口、3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要着力加强社会治理。深入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强化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行业的监管力度;完善“大接访”和领导包案制度,着力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提高信访案件的办结率和息访率;扎实推进“平安我”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

  (四)强化环境保护,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升级版。牢固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坚持不懈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目标。要完善城市绿化体系。强化城区绿化和景观设计,实施街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完善广场、公园等绿地系统,推进园林小区、园林工厂建设,进一步增加公共绿地面积,提高生态绿地系统对各类污染的防护和消化能力。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推广运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

  式组合。到2020年,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要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综合治理环境污染,降低碳排放,形成政府、市场、公众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到2020年,全市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达到88%,镇村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五)释放发展动力,着力打造改革开放升级版。坚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的.改革,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思维全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要以更大的力度深化改革。以政府自我革命带动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持续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改革新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能。重点推进行政体制、民主法制、社会体制、党建和纪律检查体制等领域改革,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要以更大的力度扩大开放。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合作协调并重,加强对外经济合作,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数量和水平,加快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转型。要以更大的力度促进创新。倡导创新创业精神,加快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众创空间,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支撑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强化科学技术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打造发展新引擎。

  (六)推进从严治党,着力打造党的建设升级版。我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委在各项社会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长春市委全面从严治党各项部署要求,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切实提升从严治党水平,推动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要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开展好理论学习教育,完善市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严格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

  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干部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广大干部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要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联查验证、“一报告两评议”等制度,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纪实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建立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领导班子综合分析研判制度,不断优化班子结构。严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健全干部约谈访谈、函询诫勉等制度。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效能,完善村级“一站式”服务大厅功能,全面开展代办、领办、约办等“下沉式”服务,加快推进村级远程教育站点、电商服务站点、便民政务大厅和远程监控网络建设。

  继续推行在职机关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积极探索“互联网+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深入推进“精品社区”和品牌创建,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建强基层干部队伍,选好用好管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建立村(社区)后备干部人才库,强化村(社区)后备人才的梯次配备。加强党员队伍管理,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抓好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要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明察暗访、追责曝光多管齐下,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严格落实“两个责任”,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深化源头防腐,明确责任担当,扎紧制度笼子。

  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严肃查处腐败案件,特别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突出警示效果,发挥震慑作用。要强化民主政治建设。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真正对党负责、对本地区本单位政治生态负责、对干部健康成长负责。要逐级建立党组

  织、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从严述职评议,加强绩效考核。加强党对人大和政协工作的领导,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定不移地抓好党管武装,改进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积极做好人才、老干部、党校、党史等方面工作。

篇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报告

  

  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调研报告,脱贫奔小康工作总结

  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调研报告

  联合调研组2010年第

  9期

  ——本刊特稿

  在全省

  29个贫困县(市)中选择

  7个山区县(市)开展脱贫奔小康试点,是省委、省

  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湖北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是

  加快湖北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探索扶贫开发新途径的重大举措。

  省委书记罗清泉在总

  结过去一年试点工作时指出:“试点工作时间不长,但成效明显,望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大

  力度,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根据罗书记指示精神,最近,省委政研室与省扶贫办组成联合

  调研组,深入

  7个试点县(市)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调研。时值初夏,群山披翠,调研组

  赴武陵、进秦巴、奔幕阜、穿越大别山,一月有余,行程万里。召开了十几场座谈会,听取

  了县市领导、县市直有关部门和乡镇、村书记的介绍,走访了几十个乡镇和村组、几十家企

  业、上百家农户,山区的贫困状况让我们感到沉重,但脱贫奔小康试点带给山区新的变化也

  让我们感到激动,山区的发展前景和干部群众新的精神面貌

  更让我们感到振奋,7个试点县

  (市)乡乡村村你追我赶、争先恐后,恰似一幅“群山奔腾”的壮美画卷。

  喜看山乡新变化

  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建设,7个试点县(市)干部群众“居弱图强、后发奋进”的思想进

  一步牢固,发展产业、富县富民的方向进一步明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

  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村容村貌进一步改观,乡风文明进一步推进。

  (一)经济发展明显加快。2009年,7个试点县(市)国内生产总值达

  277.7亿元,比

  2008年增长

  14.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

  64亿

  元,增长

  18.8%;财政总收入

  24.6亿元,增长

  16.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12.56亿元,增长

  34.8%,增速高于全省

  19个百分点。比如丹江口市,立足于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源头特

  殊地位,将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绿色水都贯穿脱贫奔小康工作始终,大力发展清洁工业、绿

  色农业、生态旅游,积极发展和培育生物质能源、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集群,引

  进农夫山泉、雨润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培育丰华、博奥等农副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全

  市经济总量增加、增速加快,2009年县域经济排名跃居全省第

  32位,2008年前进

  12位。

  (二)特色产业不断壮大。2009年,7个试点县(市)的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

  388万亩,比上年增加

  35万亩,人平达

  1.8亩,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的新格局。保康县充分发挥磷矿资源优势,着力推进矿化结合,大力发展核桃、烟叶、茶叶、食用菌四大农业产业,加速发展生态旅游,基本形成了以磷化工为主体、特色农业和生态旅

  游为两翼的“一主两翼”产业格局。五峰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业,跻身湖北

  省茶叶大县、湖北旅游强县、中国最具民族风情旅游大县和生态旅游大县。丹江口市重点发

  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业,已发展水果(主要是柑橘)、畜牧、水产、油茶等特色产业基地

  55万亩,特色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农民收入的50%来自优势农业产业。大

  悟县大力推进以板栗、茶叶、花生、药材和养殖小区为主的“四板块一小区”建设,板栗面

  积达到

  81万亩,茶叶

  15.3万亩,花生

  30万亩,药材

  5.6万亩,规模养殖小区

  70个,被列

  入国家绿色食品花生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英山县大力发展茶叶、板栗、药材等特色产业和生

  态旅游业,特别是茶叶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

  38.6%。通山县充分发挥旅游、矿产等

  资源优势,着重培育生态旅游、石材加工、新型能

  源等特色产业,尤其是旅游产业已经成为

  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鹤峰县重点打造茶叶、烟叶、蔬菜、林果、畜牧五大绿色产业集群,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达到

  80多万亩,农民人平达

  4亩以上,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农业标准

  化示范县”。

  (三)农民收入较快增长。2009年,7个试点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462元,比

  2008年增长

  10.4%;减少贫困人口

  6万余人,下降

  8.7%。不少农户反映,“脱贫奔小康

  打开了思路,农民就业有了出路,产品有了销路,增收有了门路,大家走上了致富路。”英

  山县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每个村发展

  1个特色产业、1个农产品加工企业、1个农

  民专业合作组织、人平拥有

  1亩高效经济林、户平拥有

  1亩茶,进一步夯实了农民增收致富

  的产业基础。该县柳湾镇河南畈村家家户户种茶、销茶,每户每年从茶叶中获利几万元,全

  村

  80%的农户依靠茶叶经营收入建起了楼房。村民夏清明形象地评价采摘茶叶带来的收益

  “一早一桶油、一天一身绸、一月一头牛、一年一层楼”。鹤峰县森林覆盖率达

  82.9%,生

  物资源非常丰富,过去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农民“守着青山没饭吃,抱着摇钱树

  没钱用”。去年以来,该县

  把推进林业产业化建设作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手段,壮大板块

  基地,培强龙头企业,形成特色品牌,全县林业产值达到

  3.13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获得

  现金收入

  1100元,仅箬叶一项每年就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近亿元。

  (四)基础设施得到改善。2009年,7个试点县(市)共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

  529.6平方公里,高产农田建设

  4.19万亩,低丘岗地改造

  17.89万亩,实施现代农业示范项目

  18.6万亩,低效林改造项目

  8.2万亩,当年解决安全饮水人口

  32.5万人,新修通村水泥路

  1606公里,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五峰县狠抓交通、电力、通信建设,启动了

  陆渔一级路建设,融入宜昌

  1小时经济圈;启动

  220千伏电力通道建设项目和渔洋关

  110千伏变电站改造项目,通信(移动、联通)、广播电视实现了网络全覆盖。保康县全年启动

  实施高产农田改造、低丘岗地改造、土地开发、公路建设、危房改造、集镇建设等基础设施

  建设项目

  229个,完成投资

  15.9亿元。当地农民这样描述今日的新生活“修好了致富路,种上了高产田,住上了新房子,喝上了放心水,用上了便宜电,烧上了清洁气。”

  (五)村容村貌大有改观。各试点县(市)大力实施村庄整治行动,广泛开展“美化、净化、亮化、硬化”工程,加快“一建三改”和农房改造,建成了一批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新农村。

  2009年启动村庄整治

  519个村,改造农村危房

  18509户,新建沼气池

  3.76万口,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大悟县探索建立了“户保洁、组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卫生

  保洁机制,配备了卫生保洁员

  891人,垃圾转运员

  99人,垃圾清运机动车

  126台,新建垃

  圾池

  2300多个,新建区域垃圾填埋场

  20处,彻底解决了农村垃圾无人管的难题,使村容村

  貌大为改观。该县吕王镇刘院村,过去“房屋随意建,柴草门前堆。污水到处流,垃圾满天

  飞。”如今的刘院村,又是另一番景象:农民住进小洋楼,垃圾专门有人收。门前四季花盛

  开,后院池塘有鱼游。

  通山县以建设特色新村为抓手,围绕

  106国道、核电公路、通南公路、九宫山旅游干道等沿线村庄办示范,推进

  117个试点村的村庄整治和清洁家园工程,完成新

  建、改造村级公路

  1490公里,建沼气池

  8300口,1.5万户农民吃上了自来水,修建了

  115处休闲场所,建成了畈中、排楼、南林等一大批特色新村。

  (六)干部群众精神振奋。7个试点县(市)大力实施“强村富民、强基固本”的“双

  强工程”,深入推进以卫生村镇、文明村镇、绿化村镇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共建”和星级文

  明户创建活动,不断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进一步加强,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乡风文明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发

  生明显变化。大悟县宣化店镇玄坛村连续

  5年举办了五届由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文化艺

  术节,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有利于形成文明健康的乡风。通山县在各村成立了

  移风易俗理事会、妇女禁赌会、文明新风促进会,开展了“文明湾”、“五好家庭”、“十

  星农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形成崇尚科学、崇尚文明的新风尚。调研中我们

  尤其感到振奋的是山区干部群众团结拼搏、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五峰县委副书记向丽对我

  们说:“过去对山区脱贫没信心,工作也缺乏抓手,干部群众有点像霜打的茄子——没劲,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启动后,上级领导调研勤,各个部门支持多,阶段工作任务重,风声水

  起,一下子把一池静水搅活了,干部群众充满激情,现在是干部比工作、比业绩,群众比住

  房、比收入,乡村比发展、比进步,形成了干事创业、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通山县大畈

  镇西泉村一块景观石上刻有这样一首诗: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工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

  降,社会主义等不来。这是西泉村人民的心声,更是

  7个试点县(市)干部群众“奋发自强”精神的生动写照。

  探索脱贫新经验

  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

  (市)

  的主要作法和经验是,坚持一个基本方针——开发式扶贫;

  形成两个重要特色——整县推进、整体推进脱贫奔小康工作;实行三位一体——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三大战略紧密结合;

  突出四大工作重点——制定规划、发展产业、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实施五条重要措施——高位推进、对口帮扶、农民主体、整合资

  源、机制创新。脱贫奔小康试点的实践,探索了山区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新路径,谱写了我

  省扶贫开发史上的新篇章。

  (一)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省委、省政府作出开展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决

  定,就是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中来谋划,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部署,放在全省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位置来突破,并且从战略方法

  上把它与新农村建

  设结合起来,达到“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目标和效果。

  一是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一同决策。省委、省政府于

  2008年

  5月决定建立仙洪新农

  村建设试验区,在这个试验区工作刚刚展开的时候,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就在思考,除了在

  平原湖区搞试验外,还应在山区搞一些试验,探索不同类型的新农村建设道路。罗清泉书记

  和省委、省政府其他领导深入调查研究,征求各市州意见,决定在全省

  29个扶贫开发工作

  重点县(市)中选择保康、五峰、丹江口、大悟、英山、通山、鹤峰

  7个县作为贫因山区脱

  贫奔小康试点县(市)。这个试点和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88个

  乡镇新农村建设试点形成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多类型试验,号称“湖山城乡”四大试验,这是湖北新农村建设的经典之作,也是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全新探索。

  二是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一同规划。规划是最能体现也是最早体现“整体推进”这一

  特色的。开展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制定规划。2009年

  4月,省委办

  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湖北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工作指导意见》;

  随后省里出

  台了

  《湖北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

  (市)

  建设总体规划》

  两个纲领性文件全面部署试点县。(市)

  经济社会、生产生活、民主文明等方面的工作。总体规划目标就是“两结合”目标,即努力

  把试点县(市)建设成为我省脱贫奔小康示范县、山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县。按照上述两个文

  件的要求,省里出台了县域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贫困县脱贫

  3个专项规划和

  8个部门支

  持规划,各试点县(市)与之配套地制定了一系列规划。规划目标层层分解,一直“落实”到乡、到村,有的县甚至规划到每个农户。我们在鹤峰县太平乡调查时发现,山区农户家家

  都有一本《脱贫奔小康农户规划卡》,时间从

  2008年至

  2013年,项目包括家庭年总收入、人均纯收入、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家居环境建设、素质提升

  6大类、39小项,规划

  得非常明确、具体。

  三是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一同推进。2009年初,省里成立了以省委书记罗清泉任组

  长的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工作领导小组。2009年以来,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领导

  小组召开了四次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现场会议。各试点县(市)、乡镇相应成立一

  把手挂帅的领导小组,每月一次通报会,每季一次现场会,半年一次总结会,县乡村三级

  干

  部全力以赴扑在脱贫奔小康的事业上,现在“脱奔”一词已成为试点县干部群众最流行的口

  头语。鹤峰县委副书记张涛说:“山区抓?脱奔?,就是建设新农村,我们现在是党政级级

  抓?脱奔?,干部人人抓?脱奔?,方方面面抓?脱奔?,一年到头抓?脱奔?”。

  (二)富民与富县相结合。就是把扶贫开发和县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抓,在过去“整村

  推进”的基础上,更大规模、更大气魄、更大手笔地实施新的扶贫战略——“整县推进”。

  一是树立富民富县的“核心”思想。省委、省政府对脱贫奔小康试点的指导思想有明确

  定位,指出,以促进农民增收、富民富县为核心。

  二是确定富民富县的奋斗目标。脱贫奔小康试点县

  (市)

  工作总体目标前面两条是“县

  域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乡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具体

  目标包括“富县富民富集体”三大块:力争试点县(市)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

  高于全省县(市、区)平均水平,力争经过五年奋斗摘掉贫困县“帽子”;力争试点县(市)

  农民人均收入

  2009年至

  2011年年均增长

  8%,2012年到

  2013年达到

  9%;到

  2013年,力争

  贫困人口减少到乡村总人口的10%左右,60%以上的村集

  体经济年收入达到

  5万元以上。鹤

  峰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规划目标是“5年内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

  在

  2008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农村贫困人口控制在

  10%以内,由

  9.6万人下降到

  1.8万人。”三是探索富民富县的发展路径。山区农民增收,一靠外出务工,二靠发展特色产业。试

  点县(市)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扶持农民发展与家庭经营相适应的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发展

  观光农业及特色旅游业,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增加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

  “山区财政要做

  大,还是要靠工业化”。试点县(市)坚持“一主三化”方针,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发挥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经济、现代

  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些县限于山区交通、地理等客观条件制

  约,引进企业困难,市里帮助他们在大城市设立工业园区,这一做法被称为发展

  “飞地经济”。

  五峰县抢抓省、市直相关部门和兄弟县

  (市)

  帮扶机遇,在宜昌开发区建设五峰扶贫工业园,已有一家企业落户,又在枝江市工业园区内筹建对口帮扶五峰工业园。

  保康县在巩固本县四

  大工业园的基础上,又在襄樊市余家湖建立

  10平方公里的保康工业园,去年底有

  5家企业

  入园,计划通过五年努力,完成投资

  100亿元,实现产值

  200亿元、税收

  10亿元。省领导

  称赞他们是园区经济和飞地经济“内外发展、比翼双飞”。

  (三)开发山区资源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相结合。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强县之源,可以说是试点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7个试点县(市)具有明显的山水资源、矿产资源、物

  种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山区资源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实质是走有山区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之路,这是扶贫开发也是山区新农村建设的一条主道。

  一是把发展产业放在扶贫开发的首要位置。罗清泉书记在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领导

  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强调,坚持把发展产业摆在试点工作的首要位置。

  省委常委张昌尔同志在

  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要求,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产业扶贫、产业强县的理念。全省脱贫奔

  小康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一年多来开了四次大会,有两次会议都是以发展产业为主题。

  二是发掘山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资源是优势,特色是竞争力。7个试点县(市)努力

  做到挖掘和利用资源、创造和放大特色。五峰县充分发掘资源优势,集中精力“两手抓”,一手抓采花毛尖的深度开发,着力做大做强采花茶叶产业;一手抓生态旅游开发,着力打造

  湖北生态旅游精品景区,柴埠溪峡谷景区正在全力争创国家

  “5A”级景区。

  英山县靠山吃山,做大做强茶产业。通山县资源优势大,特色产业多,县委书记曾国平把它概括为“五石四电

  三特两景”。五石:大理石、硅石、石灰石、钒石、白云石,每种石材都是一大产业;四电

  核电、风电、小水电、抽水蓄电,5年后县税收将达到

  10个亿;三特:楠竹、油茶、巴茅

  草,以巴茅草为优质饲料的我省最大的万头现代奶牛牧场正在建设中;两景:九宫山和隐水

  洞,一山一水旅游生意火爆,带动“农家乐”休闲产业蓬勃发展。

  三是着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

  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是加快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的一项战略重点,更是山区脱贫奔小康的一个着力点。7个试点县(市)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

  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发展以茶叶、板栗、药材、柑橘为主的林特产品加工,以魔

  芋和食用菌等为主的特色蔬菜加工,以肉类为主的畜产品加工以及水产

  品加工。

  四是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号称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7个试点县(市)按照标

  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规模化经营的思路,集中打造一批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力大的骨干龙头企业,重点在茶叶、水果、特色蔬菜、水产品等产业的龙头企业建设上实现突破。

  做得很成功的有湖北采花茶叶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花”商标

  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四)改善民生与促进乡风文明相结合。

  扶贫开发,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是扶贫开发的突破口,也是深得山区群众拥护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把改善民生和促进乡风文明结合起

  来抓,基层干部称之为大山深处的一场深刻革命,这场深刻革命不仅带来了新家园和新环境,也催生了新精神和新风尚。

  一是优先投资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县(市)主要办了四件事:第一件事是修路,加

  大试点县(市)通高速公路或通山区一级公路建设力度,加快通乡通村公路建设,鼓励和支

  持有条件的地方修建通组路。第二件事是强化农田水利建设,以土地整理为平台,每年每县

  建设高标准农田

  2万亩。第三件事是加大村庄整治力度,把村庄规划、民房建造、“一建三

  改”、发展庭院经济工作一起推进。第四件事是加速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困难。这四件事办得

  扎扎实实,干部群众人人拥护。

  二是着力发展山区公共事业。试点县(市)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事业,加速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开始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推进农民最

  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保康县全县纳入低保人数达到

  1.6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1%,6个卫生院和

  50个卫生室得到改造,中小学校舍、乡镇文化站、村体育健身室和农村福利院

  得到全面修整,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当地农民有个对比说法:“过去是田种不起,书读

  不起,病看不起”;“现在是种田不交钱还补钱,读书不要钱还给钱,看病交了钱再返钱,老了儿女出钱保险公司也出钱,穷了民政给救济钱国家还发低保钱,最主要的是我们自己好挣钱”。

  三是加强乡风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试点县

  (市)

  普遍开展以创建卫生村镇、文明村镇、绿化村镇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创建”活动,普遍开展争创十星级文明农户、十大遵纪守法光

  荣户、计划生育光荣户等创

  建活动,很多村里成立了腰鼓队、篮球队、舞狮玩龙队等群众文

  体活动组织,群众文化生活趋向活跃。很多村里成立了财经领导小组、清账理财小组、公益

  事业理事会、民事纠纷调委会等村民自治组织。丹江口、英山、五峰等市、县的试点乡村都

  建立了农民理事会,村里的大事小事都要到理事会上“理一理”,老百姓对此很高兴、很满

  意,他们说:“村庄理事会,有事便开会,举手是赞成,摆手是反对,没人捉你手,权利很

  实在。”

  (五)农民主体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这是扶贫开发也

  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原则。把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和社会参与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搞好资源

  整合、资金整合,是扶贫开发的关键环节。

  一是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试点县(市)采取宣传开路、典型引

  路、以奖代补、先贷后补等多种方式引导和鼓励农民参与到建设中来,试点县(市)通过发

  动农民投入的资金占到投资总量的五分之三,尤其是在村庄整治、房屋改造等项目上,农民

  投入占到

  70%。一些地方探索了“请农民参与大事决策、请农民参与规划制定、请农民参与

  过程监督、请农民参与资金监管、请农民参与合格验

  收”等“五民参与法”,农民在当家做

  主中热情高涨、积极性迸发,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发挥。

  二是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社会力量的参与,是

  7个试点县(市)开放式

  开发扶贫的亮点之一。在外打拼多年、事业红火的大悟县芳畈镇滚河村村民余兵国,主动拿

  出

  350万元,支持本村硬化道路、安装路灯、建设安全饮水设施,解决本村及周边村民

  2000人饮水问题,帮助全村

  60岁以上的男性农民、50岁以上的女性农民购买养老保险。大悟县许多在外打拼的成功人士,为了支持家乡脱贫奔小康工作,自发自愿成立老区新农村建设促

  进会,主动帮助村支部、村委会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捐资、捐物、帮学、扶智、引进

  项目等形式为家乡建设尽心尽力。

  目前全县已成立新农村建设促进会

  146个,共联系在外乡

  亲

  2346人,募集资金

  3920万元,引进项目

  182个,成为脱贫奔小康和建设新农村的一支重

  要社会力量。

  三是加强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撑。政策和项目有着十分重大的牵引力和推动力。

  省里出台

  支持试点县(市)的优惠政策有

  6大条,涉及到产业发展、村庄环境整治、小流域治理、土

  地整理、低丘岗地改造、低效林改造、道路修建、龙头企业发展、农家乐等几十类,大小项

  目有上千个。重大项目包括小流域治理、高产农田整理、“双低”改造、现代农业等方面,其中通山县还有核电站建设、丹江口市还有南水北调工程这些国家级重点工程支撑。2009年

  7个试点县(市)建设项目

  272个,新建和续建的重点项目计划投资

  118.7亿元,当年完

  成投资

  89.9亿元。2010年

  7个试点县(市)所报六类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

  149.2亿元。用

  基层干部的话说,是“条条政策都是真金白银,个个项目都能振奋人心”。

  四是搞好部门结对帮扶。部门“结对帮扶”是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工作的显著特色

  之一。省委、省政府先后下发了“部门定点帮扶”、“企业定点帮扶”、“部队定点帮扶”等三个文件,前后三次动员组织

  117个单位开展定点帮扶工作。第一批安排的49个定点帮

  扶单位,在

  2009年为

  7个试点县(市)投入各类帮扶资金

  7.1亿元。鹤峰县实现了结对帮

  扶全覆盖,30个省直单位、11个州直部门和

  93个县直单位与

  205个建制村全面对接,县直

  单位

  1321名机关党员干部每人帮扶

  1户农村贫困户。

  五是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整合资金是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经典作法”,在脱贫奔

  小康试点县

  (市)

  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不断完善。

  试点县

  (市)

  整合资金的作法是,“集

  以

  中散钱办大事”为“总目的”,以“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为“主要原则”,以县(市)为“操作台”,以规划为“指挥棒”,以县(市)

  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为“协调部”,以政策资金、项目资金、金融资金、企

  业资金、民间资金五大资金为“整合体”,以发展迫切需要为“落脚点”。这一作法过去叫

  做“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试点县(市)的新说法,叫做“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

  蓄水、一个闸阀管水、一个龙头放水”。鹤峰县太平乡小流域综合整治工程是整合资金“非

  常漂亮的一件作品”。该工程涉及到

  5个村

  3万亩农田,过去这片农田虽曾作过一些零星治

  理,但未解决根本问题,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太平山连山,种田只靠天,有河流不出,年年遭水淹。”鹤峰县抓住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的机遇,大做整合文章,合并隧洞凿通、河道治理、田间治理、土地治理、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项目,整合省、州两级国土、水利、财政、农业、交通等多个部门的10多项资金,总投资

  8000万元,现在初步呈现“田

  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涝能排、旱能灌”的景象,整治完成后每年直接为群众增收

  1500万元以上。

  (六)创新发展方式与创新扶贫模式相结合。

  开展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本身就是我省

  扶贫开发工作最大的创新之举,其本质是扶贫方式的转变,即实现从单一的救济式扶贫向救

  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双轮驱动”的转变,从单一的输血式扶贫向输血式扶贫和造血式扶

  贫“双管齐下”的转变,从单一的专业式扶贫向专业式扶贫和开放式扶贫

  “大格局”的转变。

  试点中最大的政策就是允许先行先试,实质上就是鼓励改革创新。7个试点县(市)把创新

  发展方式、创新扶贫模式、创新工作方法等重大创新结合起来,把创新建设投入机制、创新

  农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创新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等具体创新结合起

  来,开创出一个生动活泼的脱贫奔小康工作局面。

  一是创新山区发展方式。根据不同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在整个经济发展大格局中找准

  自己位置,做到“五个发展”:突出自身特色,寻求错位发展;改变传统思维,追求创新发

  展;大胆引进培植,谋求借力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强化集约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循

  环发展。

  二是创新扶贫模式。7个试点县(市)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六种扶贫模式:产业扶贫模

  式、打工扶贫模式、企业联村模式、项目扶贫模式、小城镇带动模式、易地搬迁模式。通山

  县大畈镇西泉村主要靠隐水洞开发带动农家乐餐饮业发展,去年农家乐餐馆、旅馆达到了

  33家,该村

  11组青年程思虎农家乐餐馆年收入达到

  100万元,纯收入

  40万元,成为产业

  扶贫的典范。大悟县三里城镇实施“公司联村开发”方式,引进各类公司

  32家,累计投资

  1亿多元,开发茶叶基地

  1万亩,建立了茶叶生态公园,走出了一条企业联村扶贫的新路子。

  三是创新工作方法。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中有很多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我们在和试点

  县(市)干部群众座谈讨论中,总结出“扶贫开发五大工作法”。高位推进制——此法包括

  “三制”、“三式”,“三制”是一把手负责制、常委联系制、专班负责制;三式是密集式

  调研、双月式大会、拉练式检查。省、市(州)、县(市)、乡(镇)、村,都是书记“挂

  帅”。省里罗清泉书记亲任领导小组组长,一年多时间,罗书记三到丹江口、大悟,两到通

  山、五峰,一到保康、英山、鹤峰。省长李鸿忠经常深入试点县调查研究。省委常委苏晓云、张昌尔、李宪生、苑世军、黄先耀、李春明、潘立刚等

  7位领导对口联系

  7个试点县(市),不定期深入联系点指导工作。分管试点工作的省领导张昌尔、刘友凡、罗辉、赵斌同志多次

  深入试点县(市)现场办公,解决试点工作的突出问题。领导小组每两个月开一次全体(扩

  大)会议,每次会议都不是“坐着开”,而是“跑着开”,翻山越岭地跑,为的是看现场、看变化、看成效,包括看问题,让试点县(市)相互受启发。定点帮扶制——省委、省政府

  先后三次下发文件,动员组织省直、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企业、驻鄂部队等上百家单位定

  点帮扶试点县,帮扶对象明确,帮扶责任具体,考核标准细致。各市(州)、县(市)也同

  样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上上下下齐努力,方方面面帮脱贫”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省、县对接制——一方面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已趋完善,项目和资金都是省、县直接对接,(州)

  市

  备案,另一方面,各级领导下基层频繁,很多实际问题在调查现场就拍板解决。示范化带动

  ——试点示范是传统的工作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省里办

  7个试点,市

  县乡层层都办有试点,结对帮扶单位家家都办有试点,重大项

  目实施也采用试点先行的办法,通过试点然后向整体推进。综合化服务——试点县(市)村村建立综合服务中心,把老百姓

  需要的各种行政和市场的服务送到村门口,让老百姓不出村就能办好过去需要到乡里、县里

  去办的很多事情。这种服务形式特别方便老百姓,很多山区农民这样说

  “过去办事要跑几

  十里,现在办事只走几十米;过去进城办事摸不着门,现在办事在家打个电话就来了人。”脱贫工作新启示

  脱贫奔小康试点是我省新农村建设“湖山城乡”四大试验中的重要一环,它将扶贫开发

  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将扶贫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整县推进,整体推进,不但

  探索了山区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而且探索了新阶段我省扶贫开发的新战略、新思

  路。

  这种探索对于整体推进全省

  29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市)的工作、对于开创我省扶贫开

  发新局面和加快全省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启示深刻。

  (一)开发式扶贫是脱贫奔小康的根本方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经历了

  体制改革推动扶贫、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扶贫攻坚等几个阶段,一条最根本的经验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开发式扶贫的基本方针。

  只有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才能从根

  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贯彻开发式扶贫方针,就是要通过发展的方式来解决贫困问题,通过增

  强贫困地区自身造血功能的方法来解决贫困问题,通过增强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来解决贫困问题。我省开展的脱贫奔小康试点,整合各种资源,用足各

  项政策,统一规划,高位推进,整县实施,大力帮助试点地区培植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大

  力帮助试点地区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帮助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提高素质,创造就业和发展机会。这是我省贯彻开发式扶贫方针的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各个试点县(市)都将试

  点建设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狠抓产业发展,狠抓基础设施改善,狠抓农民增收,县域经济发展明显提速,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脱贫致富的进程大大缩短。一

  年多的实践证明,脱贫奔小康试点是我省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贯彻开发式扶贫方针的有益

  尝试,是我省在贫困落后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探索。

  继续抓好脱贫奔小康试点工

  作,就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好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山区的特色产业放在主要位置,把打破

  山区的交通“瓶颈”放在首要位置,把改善山区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放在突出位置,把提

  升

  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放在重要位置,切实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发展特色产业是脱贫奔小康的根本出路。没有产业发展,脱贫奔小康就失去了坚

  实的物质基础,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抓住产业发展这个核心,其他问题就容易解

  决,农民就会拥护。在贫困山区如何发展产业、富裕农民呢?关键是挖掘特色资源优势,大

  力发展特色产业。7个山区县(市)试点证明,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路径,是一个

  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我省贫困地区一般具有山区、丘陵和库区等多

  样的独特地理形态,自然、生态、农业、人文、矿产等资源丰富,完全可以扬长避短,挖掘

  特色、创造特色、放大特色,创造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实现错位发展,走出一条

  适合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就各地而言,一要找准产业定位。

  要深入准确地认识自己的市情、县情,分析和把握自身优势,从而构筑有竞争力的产业,使之在全省、全国产业分工中有自

  己的位置。丹江口的水电工业和旅游业,保康的磷化工业,通山的石材加工业,五峰、英山

  的茶叶加工业,以及大悟的板栗、花生都已形成相当规模,有的还形成了产业集群,在全省

  占有重要

  地位,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这充分说明只要找准了产业方向,并且长期坚持

  下去,就能形成后发优势,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二要坚持因地制宜。实践表明,特色产业

  的发展不能搞“一刀切”,应从资源禀赋、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等条件出发,适合发展什么

  就发展什么。就山区而言,应该依托矿产资源和农特产品发展工业,依托丰富的山林资源发

  展高效林业,依托山区独特小气候发展特色农业,依托山水林泉洞等自然生态以及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三要倾力打造特色品牌。

  品牌是特色产业发展的灵魂。

  “藏在深闺无人晓”,再好的产品没有被市场接受,经济优势都发挥不出来。要实施特色品

  牌带动战略,倾力打造具有本土民俗风情、文化传承的特色品牌,带动特色产品“走出去”,通过品牌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三)政府主导是脱贫奔小康的重要保障。

  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

  成效,关键是发挥了政府主导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体现在领导重视、高位推进上。

  省委、省政府把试点工作作为重点工程来抓,各级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安排部署,亲自调研。

  省、有关市州和试点县(市)均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强有力的工作机制,确保了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二是体现在规划先导上。试点县(市)紧

  紧抓住规划这个龙头,突出脱贫奔小康特色、突出自然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高起点规划,做到既有总体规划,又有专项规划,还有省直部门支持方案,并把规划落实到产业、落实到

  项目上,通过规划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了规划的先导作用。三是体现在政策、资金的积极引

  导上。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强调在试点县(市)脱贫之后,继续享受国

  家和省里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各项优惠政策。试点县(市)通过整合各类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

  设资金,按照规划进行集中投入,引导社会各类资金跟进。四是体现在对口帮扶上。每个试

  点县(市)都有省直部门、大型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驻鄂部队等对口帮扶试点

  建设,基本形成了大扶贫格局。

  (四)农民群众是脱贫奔小康的建设主体。

  开展脱贫奔小康工作,农民群众是主体。如

  果没有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脱贫奔小康任务是无法完成的。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关键是

  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好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要善于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要求,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的创造精神。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的经验作法表明,发挥群众主体作

  用,一靠政策激励。政策只有让农民群众切实得到实惠,才有生命力,才能得到农民群众的拥护,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各地在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过程中,出台一些让农民得实

  惠、收实效的政策。比如,出台“以奖代补”等激励政策,引导农民发展主导产业,开展“美

  化家园”村庄整治,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把荒山荒坡、农村水利设

  施等经营权让利拍卖给农民经营,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二靠项目拉动。各地充分

  发挥项目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把项目建设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交给群众,用

  项目吸引群众、凝聚群众。有了项目的拉动,群众参与建设家乡的积极性高涨。三靠党员带

  动。各地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充分发挥致富能人作用,组建党员致富户、群众致富

  户、贫困户“三户一组”帮带小组,引导群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事实证明,只要一切为了

  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就能充分激发出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就会充分发挥出来。

  (五)整合资源是脱贫奔小康的关键措施。

  资金不足、力量分散一直是制约扶贫开发工

  作的“瓶颈”。脱贫奔小康试点探索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整合资源。只有整合资源特别是资

  金,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贫困

  县(市)各方面的资源很多,整合

  的空间很大,关键要以规划为引导来整合,发挥规划“指

  挥棒”作用;要以项目为载体来整合,发挥项目“吸铁石”作用。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

  金跟着项目走,渠道不变、管理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办法,优化配置各部门、各渠

  道安排的建设资金,形成项目资金的整合聚集效应。除了整合政策资源、项目资源外,还要

  大力整合各类社会资源。

  通过为试点建设搭建融资平台,实现政府扶持与农民投资投劳的有

  机结合,实现政策引导与市场融资、社会参与的有机结合。实践证明,只有将分散的政策资

  源、项目资源、社会资源整合在一起,才能改过去

  “十个指头用力”为现在

  “一个拳头用力”,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大大加快脱贫奔小康的进程。

  (六)改革创新是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巨

  大变化,靠的是改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新农村,仍然要靠改革。一年多来,各试点县

  (市)针对脱贫奔小康试点中面临的普遍困难和突出问题,先行先试,在扶贫开发模式、资

  金投入机制、土地山林流转、引导农民参与等方面积极改革,大胆创新,闯出了一条新路。

  在探索山区扶贫开发模式方面,大悟、英山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山区实际的脱贫奔小康开发

  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县为单位、实行整村推进与片区开发相结合的路子。在资金整合方面,各地借鉴仙洪试验区“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资金整合经验,进行大胆探索,确保了

  资金使用效益。在创新土地山林流转机制方面,五峰、鹤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

  极稳妥推进土地山林流转,为工业园区上规模、龙头企业建基地、“双带”能人兴产业搭建

  平台。

  在引导农民参与方面,丹江口探索了村组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以政府项目投入为

  主、农民投工投劳为辅,“户办工程”以农民投入为主、政府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可以说,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能够取得成效,除了上级一定的投入外,主要靠的是山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靠的是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

  ■

  (执笔:梅学书

  邓永贵

  涂世创

  敖毅

  孙瑜

  余爱民

  汤晓玲

  郑黎明)

篇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报告

  

  四个全面调研报告怎么写

  导语:四个全面,分别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调研报告怎么写?由小编告诉你一些方法吧。

  四个全面的调研报告基本写法:

  1、明确四个全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

  2、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

  3、写出有价值的四个全面的调研报告。

  基本概念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专研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1]

  调查报告是整个调查工作,包括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结,是调查研究人员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客户需要的最重要的书面结果之一。它是一种沟通、交流形式,其目的是将调查结果、战略性的建议以及其他结果传递给管理人员或其他担任专门职务的人员。

  因此,认真撰写调查报告,准确分析调查结果,明确给出调查结论,是报告撰写者的责任。

  基本特点

  目的明确

  1/3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注重事实

  调研报告讲求事实。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调研报告的基础是客观事实,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价值所在。因此,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是调研报告的最大特点。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背景介绍、资料引用等等都要求准确真实。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据,不能听信道听途说。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研究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如果调研报告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论理性

  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事实,主要的表现方法是叙述。但调研报告的目的是从这些事实中概括出观点,而观点是调研报告的灵魂。因此,占有大量材料,不一定就能写好调研报告,还需要把调研的东西加以分析综合,进而提炼出观点。对材料的研究,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用科学方法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从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找出起支配作用的、本质的东西,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运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并合理安排,做到既要弄清事实,又要说明观点。这就需要在对事实叙述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议论,表达出论文的主题思想。议论是“画龙点睛”之笔。调研报告紧紧围绕事实进行议论,要求叙大于议,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如果议大于叙,就成议论文了。所以要防止只叙不议,观点不鲜明;也要防止空发议论,叙议脱节。夹叙夹议,是调研报告写作的主要特色。

  语言简洁

  2/3调研报告的语言简洁明快,这种文体是充足的材料加少量议论的,不要求细腻的描述,只要有简明朴素的语言报告客观情况。但由于调研报告也涉及可读性问题,所以,语言有时可以生动活泼,适当采用群众性的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同时注意使用一些浅显生动的比喻,增强说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但前提必须是为说明问题服务。

  3/3

推荐访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报告 小康社会 调研报告 建成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