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党员人才培养
党建与人才培育研究论文
(共
3篇)
第一篇:党建与人才培养研究
一、高校人才培养效果彰显党建工作水平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是高校的四大使命,其中
人才培养是高校工作的根本任务。高校党委承担着把握办学方向、领
导事业发展、维护校园稳定的重任,人才培养工作效果如何,直接反
应高校党建的工作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是高校
党建的外在表现,它凸显着党建的工作水平和效果。人才培养战略的形成和实施反应党组织的决策水平和执行力。高校党组织是学校的核
心力量,只有增强党的建设,才能统一育人价值理念,团结人才培养
力量,整合人才培养资源,深化育人工作。也只有增强党的建设,始
终把握人才培养规律,才能更好地将学生全面发展纳入育人体系,将
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纳入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将校内教育教学机构的长
远发展纳入学校发展战略,全面推动人才培养工作。教育者素质的高
低体现党建的工作力度。大学之大乃大师之大,人才培养重在教师,而教师的育人态度、个人素质有赖于党的培育。也只有富有成效地展
开党建工作,才能使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科学态度内化为全体教师的精
神追求,使准确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培养观深化为全体教师的思想共
识,使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工作转化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人才培养
质量的提升彰显高校党建效果。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于素质教育,而高校党建承担着为素质教育提供思想导向、组织保证和方法论指导
的重要责任。只有发挥党建的思想导向功能,大力倡导专业素质与非
专业素质并重理念;发挥党建的文化引领功能,积极构建文化校园;
发挥党建的教育管理功能,统筹规划和整体推动素质教育,才能激发
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特长,促动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
质量。所以,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党和教师的辛勤培育。高
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对其党建工作水平的最好检验。
二、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契合
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同质性。一是工作目标的同质性。引导
学生确立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大
问题,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
是高校党建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共同目标;二是工作任务的同质性。传
承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培养热爱祖国、道德高尚、业务精良、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党建和人
才培养工作的共同责任,党建工作必须立足于此,人才培养工作也必
须立足于此;三是工作对象的同质性。人才培养工作的对象是高校全
体学生,而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员发展和党员教育等,显然高校党建工作的对象也包括全体大学生;
四是工作内容的同质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
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人才培养工作强调的是素质教
育,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所以二者工作内容和要求
具有一致性,五是工作过程的同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贯穿于
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而且覆盖全部教学、实践活动,这几乎就是大
学生成才的过程,即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六是工作效果的同质性。
高校党建和人才培养工作都是通过教育管理,协助教育对象成长成才,最终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工作效果和
落脚点一致。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存有差异性。一是所属范围不
同。党建工作属于政治范畴,其本质上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宏观性,带有上层建筑色彩;人才培养工作属于教育管理范畴,其本质属性为
教育性和微观性,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二是工作侧重点不同。
党建工作着眼于社会共性,具有普遍指导的特点;人才培养工作着眼
于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落脚点是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三
是工作主体存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党建工作的主体是干部党员、教工党员、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人才培养工作的主体是直接
的育人者
------------------------------
全体教职员工,甚至包括相互影响者
-----------------------
全体学生。高
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相互支撑、互为动力。人才培养工作的教育资
源是党建工作的有力支撑,高校党建工作能够充分使用这些丰富资源
教育、培养师生党员,进一步增强党员、党组织的先进性;师生党员
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有生力量,他们通过个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举止传
播着先进思想和文化,并成为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中坚力量。
三、结语
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既有同质性,又有差异性。二者在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工作效果上一致,同时它们在所属
范围和工作侧重点上又有所不同,其工作主体也存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二者互相支撑、互为动力。高校党建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准确的思想导向、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工作上的有
生力量,对人才培养工作效果产生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不但
凸显着党建的工作水平和效果,而且它的教育资源也是党建工作的有
力支撑。只有厘清二者关系,把握其契合点,推动其工作互动,才能
寻求和实现二者育人效果的最大化。所以,高校党建和人才培养工作
者必须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契合关系,搞
好顶层设计,着眼制度、资源、行为等多个维度为二者打造互动平台,推动其工作中的整体联动,进而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
第二篇: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融合
一、培养人才
人才培养的另一要点,如何科学的培养人才。这个方面,有一项很重
要的内容,就是思想方面的培养,也是党建工作需要重点注重的方面。
思想方面的培养,这个点从党建工作入手有着先天的优势,能够积极
借鉴党组织在吸纳和培养党员时的工作方式与态度标准,能够说,人
才培养与党员培养在思想培养方面应该有着相似的标准和要求。所以,在培养青年人才时要做到建立基本标准,明确优秀标准,把“政治品
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作为培养工作的基本标准,把
“能在艰苦岗位、特殊岗位、基层岗位、一线岗位有突出表现和做出
突出成绩”作为培养工作的优秀标准,在人才思想培养方面高标准、严要求,才能防止和避免重才轻德、以才蔽德、以绩掩德等一系列的问题发生。
二、留住人才
“潜力股”发现了,“绩优股”培养了,如何留住人才就成为了必须
要考虑的问题。这既是有效使用人才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对有效使
用人才方式的思考,避免人才流失就是节约人才资源。这里就能够充
分发挥党建工作优势,从企业文化入手,增强青年员工对企业的凝聚
力与认同感,从平台机制入手,增强青年员工对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
感,从宣传激励入手,增强青年员工对自身的认同感和成就感。
(1)从企业文化入手:企业文化是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重要方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企业的软实力。企业党组
织要从岗前培训着手抓好青年员工的企业文化教育,使他们对企业文
化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将企业先进文化与党建文化传播到每一位职工,使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成为企业文化精神层次的重要组成部
分。再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使他们
进一步深入理解企业文化,逐渐认同企业文化,进而能够融入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引导、熏陶、激励下,形成热爱企业、奉献企业的良好
意识,能够自觉投身于企业的发展,达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2)从平台机制入手:搭建平台,建立提升机制是激发工作热情、培养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党组织通过定期组织展开的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示范岗、技术技能比武活动等,让青年员工有展示水平的舞
台,激发青年员工学习知识、提升技能、参与竞赛的积极性,通过组
织各类培训、交流、轮岗、观摩学习等活动,使他们对工作与责任,有更进一步的理解,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企业建设中来,为企
业发展献计献策,添砖添瓦。适时的宣传与激励,是培养工作的强劲
推动力。企业党委还应十分注重发挥工会、团委、女工委等群团组织
在增加企业凝聚力和团队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展开各项有益的活动,为员工营造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和和谐的工作气氛,同时也为员工提
供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增进企业内各部门和公司之间的相互交流和
沟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还能够设立总经理信箱、人力资源部
信箱、职工信箱,即时收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工会和人力资源部每
月深入基层,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即时解决基层组织和员工的思想问
题及实际困难,既达到了建设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目标,也让员工感
受到组织的温暖。
(3)从宣传激励入手:通过实时动态的追踪报道,对那些多贡献、多进步、多创新的人才即时宣传,树立典型,采取切实的激励手段,提供更进一步的岗位和空间,积极营造对青年人才的认同感,让青年
人才真实感受到成就感,充分调动起持续进取、勇于创新的积极性。
三、结语
总来说之,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中国现代化建设时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期,企业党建与人
力资源的有效的整合是一项长效工程,需要我们有效组织和展开党建
工作,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相融合,互相促动和发展。以上是
我对企业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的理解,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提
出意见建议。
第三篇:党建文化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一、党建文化对公寓文化的推动作用
1.
公寓党建文化是推动公寓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公寓文化孵化公寓党
建文化,公寓党建文化推动公寓文化沿着准确方向发展。学生党支部
设在公寓,通过整栋楼的支部、楼层的宿舍支部这种显形的组织机构、通过党支部展开的内容丰富的活动、通过把党员的发展培养程序细化
到宿舍生活的细节、通过党员个人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引领公寓文化朝
着积极、健康、奋进的方向发展。通过公寓党建文化和党员活动的展
开能真准确保公寓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方向,坚持先进文化前
进方向,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能营造“品位高雅、文明向上、团结
和谐、健康活泼”的公寓文化氛围。
2.
党建文化拓宽了公寓文化建设的渠道。把党支部设在公寓是创新高
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由此带来的公寓党建文化为公寓文化建设注
入了重要的新内容,新的内涵。这大大拓展了学生党支部活动空间,通过发挥学生公寓党支部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利用健全有效的组
织机构,规范的党员组织活动制度,丰富的活动内容,持续创新的学
生公寓党支部工作方式,使学生党建工作真正进入学生公寓,持续丰
富公寓党建文化的形式与载体,使公寓文化建设符合党的要求,体现
党的性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而被广大学生所欢迎
和接受。
二、学生公寓党建文化的育人功能
学生公寓党建文化的育人功能是指公寓党建文化在学校德育实践过程
中所起的作用。表现为对学生思想品行、水平素质、知识积累、情操
培养、道德规范等所产生的潜移默化影响。
1.学生公寓党建文化的融合凝聚功能。学生公寓是大学生一个重要的学习、生活、交往的环境空间,大学生在宿舍里最能表现自我、展示
个性、体现个人素质和水平。在学生公寓这个特殊的场所中,学生能
够无拘无束地交流各种信息,针锋相对地实行思想观点的碰击,淋漓
尽致地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在学生公寓党建
文化活动中,先进思想观点得到相互影响,在交流和沟通中使每个成
员得到提升,每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这种交流和碰击中持续确立
和巩固。良好的公寓党建文化能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创建和谐的人
际环境。学生公寓党建文化的融合凝聚功能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具有
重要的作用。
2.学生公寓党建文化的教育导向功能。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准确
人生观、价值观,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改革的深入,大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其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已发
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敢于求新、求异,敢于追求、探索,但大学
生思想单纯、情绪不够稳定、缺乏社会阅历、辨别是非水平差,容易
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因为学生公寓党建文化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的大环
境下发展的,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动是在学校党团组织
的关心下实行的,而学生的参与行为也完全是基于内在需要,学生在
活动中的感受,容易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学生公寓文化可
作重
要载体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
3.
学生公寓党建文化的素质拓展功能。学生公寓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
阵地,为大学素质教育的展开和创新水平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不同专业的学生住在一起,通过活动,传递学习方法,交流学习经验,完善知识结构,开拓视野。学生公寓作为第二课堂,各种活动的展开,培养了学生社会适合水平、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水平和集体主
义意识,为增长社会知识,锻炼社会才干提供重要渠道。
4.
学生公寓党建文化规范内化功能。学生公寓如同一面镜子,真实反
映出每一位学生的日常行为、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学生公寓给每位
学生以“家”的温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因为党建文化有
较强的影响力,所以这种影响力较之学校其他规章对学生更具认同感。
学生从公寓活动中所获取的知识、体会、理解、思想,形成对人对事
物的看法容易内化为自己的观点,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用以指导学习和生活,促动自身进一步发展。
高校学生公寓党建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新生力量,有其独特的风
格与魅力,在促动高校人才培养、学生党建发展、校园文化发展方面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育人环节引领着校园文化向文明、健康、和谐、高雅的方向发展。
党建与人才培育研究论文
(共
3篇)
篇二:党员人才培养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分析
郭宏宇
联系电话:137****666工作单位:
四川成渝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所在地:
四川省成都市
邮编:610041刊载于:《中国建设信息化》
出刊后快递至: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52号成渝公司,收件人(郭宏宇,137****6660)
摘要:综合来看,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保障就是人才,缺乏党建工作人才,则党建工作无法正常推进,由此看来,党建人才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故而,本文通过对国企人才培养现状、国企党建工作人才培养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国企党建工作人才培养对策,希望以此提高国企党建工作质量,推动国企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国企党建工作;人才培养;措施
现阶段,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中,企业遇到党建人才不足、党建人才流失等方面的问题,已经逐渐发展成国企党建工作发展的瓶颈。在国企党建工作过程中,相关人才是党建工作组织者、实践者,以及党建工作重要力量,是促进党建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怎么培养国企党建工作人才,避免人才流失,是当前国企党建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企业需要以党建为导向和基础,探索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径,能够基于坚实政治壁垒、正确思想引领、强大组织凝聚作用等,形成科学、高效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一、国企人才培养现状
国有企业按照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综合企业人才结构特征,思考重点项目用人需要,不断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合理制定用人计划。严格履行人才招聘程序,组织实施春夏季校园招聘与社会招聘,积极引入财务投资与数据开发等各种专业方面的技术型人才,积极回应企业高质量发展用人需求。不断加强了国企内部人资建设,通过内部竞聘实现了企业人员调剂工作,以此达到人尽其才和才尽其用的目的。再者,企业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安排职工参与企业、集团公司等部门领头开展的包含新职工入职和提高技能、党务专业知识学习和党建工作经验等内容培训。但是,这并非表示企业人才培养是完美无缺的,企业党建工作人才培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积极改进。
二、国企党建工作人才培养问题
(一)年龄结构
国有企业面临退休的党建工作人员不断增多,中年人才出现了断层的现象,同时青年人才递进,导致党建工作人才结构不益于国企党建工作的正常推进,需要持续改善。另外,由于国有企业中各种专业型人才较多,比如技术型、经营型、管理型等,可是在企业党建工作过程中业务能力较强、青年骨干等方面的人才少之又少,很多都是工转干等转型年龄较大的员工与刚进入企业,对于党建工作并不熟悉的员工,很多有中青年成熟型党建工作人才。同时在党建工作人才来源方面,有着没有人做以及不会做的问题。
(二)队伍结构
国企基层组织机构人员配置还有所不足,无论党委部门、还是综合办,都不同程度存在人员较少的问题,要么就是兼职人员,从事党群行政事务,较为模糊地合并职能办公,能够担负起相关党建工作任务与具备的人员成反比,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党建工作落实。现如今,国企基层党组织当中,很多党组织责任人较少从事相关党建工作,不了解党建工作流程,故而缺乏科学的工作实施方式,所以基层党组织建设较弱,导致总体基础也缺乏稳定性。与此同时,随企业业务持续拓展,项目工程增多,有着新上马基层项目找不到合适的党建工作人才,导致基层党组织建设无法正常进行。再者,党建工作人才培养较弱,老青传帮带脱节,未能构成一定的交替性,导致党建工作人员业务能力较弱,致使党建工作水平较低,直接影响到了人才培养队伍结构。
三、国企党建工作人才培养措施
(一)进行人才培训
在有的国有企业当中,基层党建工作者参与学习培训的机会并不多,一些党建工作者是在岗位工作多年的老干部,较少接受正规且系统性的党建专业知识培训,所以在党建工作过程中,主要是依靠上级的指标,又或者是凭借自身经验,自我创新空间受限。国企需要关注到培训党建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激励工作人员主动参与学历提升和党务知识培训。同时持续加强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等多方面的建设,树立并推广“党建+”理念,全方位调动党建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为党建工作水平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二)构建工作机制
国企应当主动促进构建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机制,严格规范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强化基层党建人员工作方面的能力,构建党建工作责任机制,给各层党组织分解工作任务。在基层项目党组织之中,科学拟定构建党建工作考评方式,制定相关手册量化党建工作,并将手册作为重要指导,为党建工作者减轻负担。要确保人员能够在基层获得锻炼,在规范基层党建工作的过程中锻炼党建工作人员,在锻炼人员的过程中提升党建效能,在提高党建效能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三)注入新鲜血液
在国企当中每年招聘的大学生里面,可以有目的性选取一部分文科类党员学生,比如文秘专业、新闻专业等,将他们安排至基层单位,为基层党组织分名额与完成任务,填充到基层党群部门,展开系统性的学习,并参与到党建实践过程中。与此同时,不断经过师傅带教培养人才,在薪酬和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提高党建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继而促使人才队伍实现知识化建设的目标。
(四)强化书记培养
需要把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当成复合型党务工作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将部分在党建岗位工作较长、拥有党建工作经验、具备政治悟性的专业与兼职党建工作人员,又或者将成熟的技术型人才与优秀骨干轮岗制安排在党建岗位加以锻炼,并保证其薪资待遇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将党建工作人才建设的任务持续延伸下去,并且按照基层实况与党建需要,及时调整党组织,将党建工作开拓至重点项目中来,延展至重要部门,让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组成要素逐步趋于复合型,积极培养优秀的党建工作人才。
结束语:
综合以上所述,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国企进一步改革,需要将党建政治、组织、群众优势转化成国企发展优势。故而,加强国企党建工作,培养一批高质量人才,是国企不断发展的关键力量。进入新时代,国企持续改革,需要始终坚持将党建价值推动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将提升经济效益和国企竞争实力当作国企党组织工作起点与终点,给国企可持续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永红.大力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J].现代企业文化,2022(16):97-99.
[2]王宜胜.加强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22(04):57-59.
[3]戴芸芸.人才培养视角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与实践[J].经营管理者,2022(03):60-61.
篇三:党员人才培养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探究
摘要: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重要细胞,为整个社会提供基础产品、服务,对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企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基于市场经济下,企业开始尝试进行产业结构创新转型,同时强化企业党建工作,促进企业党建工作能够全面解放思想,积极创新,促进企业实现稳定持续发展。
关键词:党建工作;人才培养;有机融合
引言
现阶段,国有企业进入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对于企业党建工作的组织与开展更为重视。强调了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为此,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党建工作的力度,对企业党建工作进行系统的排查和理顺,尤其是针对企业基层党建工作,需要克服困难,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将党建教育落到实处。在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党建工作开展需要与时俱进,能够切实解决基层职工的切身问题,帮助职工营造更好的基层工作环境,充分利用党建工作形成基层凝聚力与向心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1相关的理论概述
面对新形势、新常态、新任务,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要综合分析市场环境和经济运行态势,优化国企发展战略,推进国企改革、内部管理和整体发展三项工作相互渗透,彼此推进。党建工作是国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以党的理论思想指引国企发展方向的关键工作。完善党组织结构、企业管理只丢、党建工作制度、强化思想教育效果,是国企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应构建良好的思想氛围,净化国企内部环境。在国有企业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要正确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这在提高国企员工队伍思想道德水平、端正员工工作态度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具备正确认知和端正工作态度的员工将助推国企高质量建设,与国企中心业务
相关联。这需要国有企业采取合理的方式促进现代化人才培养,真正体现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要找到合适的思想教育方式,促进高效化的思想教育工作进展,并且在党建工作过程中体现对一线青年员工的重点培养,实现思想教育“以人为本”,培养国企党建+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融合发展实践专业技能人才,实现国企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
2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现状
结合当前发展形势来看,很多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随意滥用职权进行经济利益的交换、党建工作流于形式等,并且企业对于重大决策的部署认识也不到位,不重视理论学习。导致理论知识不能更好地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其次,企业中部分中层干部的思想也很动摇,其根源在于党建工作落实不到位,对于干部的监管比较松懈,使得问题越来越严重。另外,还有部分干部领导对于一些违规违纪行为高举轻放,使得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也证明了很多国有企业责任落实存在漏洞,对于上级向下级传达的工作,存在“不想严”的思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氛围浓厚。另外,党建工作缺乏大胆探索的创新意识。由于党建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在工作中激发创新意识、实践创新意识是比较难的,党建工作的很多规定都对创新工作有一定的限制。创新意识不足导致党建工作中缺乏针对性,使得党建工作的开展实效性不强,党务干部团队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寻找适宜的创新工作路径是非常重要的,在此过程中,党务干部团队要形成不断探索的工作态度。最后,很多腐败案件都是在利益交换过程中出现了风险性问题,例如: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国有资产流失等。所以说,腐败问题往往会诱发经营风险,相对的经营风险背后,往往存在着党建工作严管党治党流于形式的问题。很多究其根本,企业党建工作和业务监管的融合程度不够,党建工作无法引领业务发展。
3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对策
3.1重视人才培养,建立高素质基层党建工作团队
针对基层党建工作人才匮乏问题,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能够建立完善的培训教育机制,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党建工作人员,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在培
训机制的建设上,不仅需要重视党的思想、路线的教育,同时需要重视基层党建工作人员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在党建工作中正确处理问题,有效开展党建活动,将抽象的党建工作内容具现化,能够被基层的职工所接受和认可,达到党建工作高质量开展的目的。除此之外,还需要针对基层党建人员进行周期性的考核,保持党建工作者的先进性,将其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先锋军。
3.2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技术载体,企业应从组织、经费、技术与人员等维度加强党建工作信息化基础建设,全面配置符合党建信息化需求的硬件设备,激发党建信息化工作的活力。强化党建工作信息化基础环境管理,制定完善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方案,提升信息化利用率,避免资源闲置。拓展延伸党建工作信息化的内涵覆盖范围,切实改变信息化基础设施僵化固化现状。配置功能齐全、性能完备的现代化党建工作信息化设备,突出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作用,引导党员干部把企业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3.3建立高标准构建党建与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
在进行企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选择合适的方式促进现代人力资源培养的开展。要认识到员工培养与员工发展是长期的、持续性的,并不能在短期内形成和实际改进,发展模式的变化也会带来人才培养机制的变化和需求,这体现在多方面的思想建设过程中。要抓住企业思想教育的重点核心,真正实现对人才培养的有效作用,提升人才的道德素质,并且采用激励政策,有效降低人才的流失率。要不断全面建设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内在良好氛围的培养,实现对其文化的合理改进,积极促进企业工作人员的多元化教育。引导工作人员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员工认识到自己身为企业内部的一份子,与企业是血脉相连的。要在各个层面实现党员干部与员工之间的良好互动,促进党建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发挥积极的人才挽留作用,提升员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真正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塑造员工的健全人格。国有企业管理者要明确自身的发展建设要求,采用合理的方式,积极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既要完善高标准的党建与人才管理机制,也要促进整体管理工作的进行,真正实现多方面的党建工作与现实工作的融合,做好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保持较好的发展
过程,真正满足员工需求,倾听员工的内在需求和实际反馈,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帮助员工解决问题。要实现多元化的影响,要促进现代化教育工作的进行,展现为员工培养与建设贡献力量的方式,真正在日常工作中留住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内部环境建设的关键内容。但是,由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复杂性,导致党建工作效果不理想,出现了党建思政教育覆盖不足,成效不佳等问题。加之基层优质党建人员的流失,进一步造成了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困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重视人才培养,实现党建工作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的向心力,助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J].就业与保障,2020(21):140-141.
[2]何广林.浅析企业党建工作在企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山西青年,2020(10):230+232.
[3]肖聪.新时代建筑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20(14):59.
[4]李贤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J].办公室业务,2019(21):10+12.
[5]杨玉红.国有建筑企业政工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9(11):76-77.
篇四:党员人才培养
精选党员人才培养工程方案
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广大党员促进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市“3个500”党员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和当前我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决定从XX年开始实施“3个60”党员人才培养工程。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和党员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将各行业人才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各行业技术业务能手和发展致富能手、将党员骨干培养成各行业管理人才”三方面任务,拓展教育培训方式,创新党员培养机制,加快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党员人才队伍,提高广大党员服务基层、凝聚群众、创业创新、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本领,为我市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加快“两个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目标任务
实施“3个60”党员人才培养工程,旨在通过基层党建工作与人才工作的紧密结合,实现党员与人才的“梯进培养”,不断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活力。自XX年起,每年要将60名各行业人才培养成党员、60名党员培养成各行业技术业务能手和发展致富能手、60名党员骨干培养成各行业管理人才。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我市党员队伍的人才比重明显增加,结构明显改善,素质明显提高,破难攻坚能力明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更加充分发挥。
三、基本原则
实施“3个60”党员人才培养工程要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党管人才,注重宏观指导。各级党组织要按照管宏观、定政策、促协调、优服务的要求,加强对党员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统筹推进党员人才队伍建设。
2、坚持区别情况,注重分类指导。要充分考虑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农村、社区等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明确相应的培养重点、措施和载体,实施分层、分类指导,提高培养效果。
3、坚持统筹规划,注重整体推进。要紧紧抓住党员人才的培养、发展和作用发挥三个关键环节,整体规划,稳步实施。既要突出重点,注重培养优秀群体加快成才、成长,也要兼顾一般,关心和培养一般的党员人才。
4、坚持解放思想,注重改革创新。要注重工作理念创新、载体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建立一套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党员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5、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握党员人才的动态需求,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作用的充分发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员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确定培养对象
每年年初,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要采取逐村(社区)、逐企、逐人的办法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有关情况。一是摸清各个社会领域中思想素质较高、有一定生产经营技能或专业特长、上进心较强的优秀党外人才的基本情况,从中遴选出思想觉悟高、群众基础好、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人才,将其作为党员的重点培养对象。二是要摸清现有党员(包括外出党员)的从业情况和个人专长,从中筛选出年纪较轻、发展潜力较大的党员,将其作为技术业务能手和发展致富能手的重点培养对象。三是摸清党员队伍中骨干力量的基本情况和具体表现,从中挑选一批年纪轻、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评价高、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先进分子,将他们作为各行业管理人才的重点培养对象。根据调查排摸结果建立本镇(街道)、单位人才信息库,并进行定期更新,实行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业务活动开展需要、本单位党员占全市比重等因素,从人才库中挑选一定数量人员作为年度“3个60”党员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二)分层分类,落实培养措施
按照分层分类培养、因人施教的原则,明确不同类型党员的培养重点,根据街道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单位工作实际,落实不同的培养方法和培养措施。
“3个60”之一:将各行业党外人才培养成党员
农村党组织重点是把党外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党员,社区党组织重点是把党外优秀社区建设和服务人才培养成党员,企业党组织重点是把党外优秀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培养成党员,机关、事业单位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重点是把党外优秀业务骨干和服务标兵培养成为党员。
重点落实以下培养措施: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为每个党员培养对象确定一名入党联系人,着眼于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交心,吸收培养对象参加党内学习活动等,引导他们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在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谈话每年每人不少于两次。二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要采取举办重点培养对象培训班、开展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召开交流会、组织参观考察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组织优秀人才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每年每人参加学习培训不少于两次。三要严格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对通过组织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较快、群众公认度较高的优秀人才,要及时把他们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并进一步落实理论培训、岗位锻炼等各项培养措施。对符合入党条件的,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要求,及时吸收入党,确保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3个60”之二:将党员培养成各行业技术业务能手和发展致富能手
农村党组织重点是把普通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社区党组织重点是把普通党员培养成社区建设和服务骨干,企业党组织重点是把普通员工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能手和技术骨干,机关、事业单位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重点是把普通党员培养成为业务骨干和服务标兵。
重点落实以下培养措施:一是强化专业培训。各镇(街道)和市直单位党组织要针对培养对象所从事的行业情况和技术特长,将党员人才的培养与紧缺专业人才培训、企业生产经营人才轮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函大”培训、社区再就业培训等结合起来,采取专题培训、实用技术讲座、学习观摩等多种方式,着力提高党员的技术业务水平和发展致富能力。每个培养对象参加专业培训每年不少于两次。二是强化岗位培养。要通过在上班时间佩戴党徽、工作牌等形式和开展服务标兵、先锋示范岗评选等活动,让培养对象在岗位中亮出身份、亮出形象,强化党性观念和争先进位意识,主动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质量。要根据培养对象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优化岗位设置和工作安排,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针对个人不同特点采取交流、轮岗等形式,让每个培养对象都能在不同岗位实践中得到锻炼,不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逐步由“专才”变为“通才”。三是强化组织帮扶。党组织对培养人选要明确培养联系人,进行结对帮带,帮助解决培养对象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到在组织上帮助、政策上倾斜、项目上扶持、舆论上支持,把具备条件的党员培养成各行业技术业务能手和发展致富能手。
“3个60”之三:将党员骨干培养成各行业管理人才
农村党组织重点是把党员中的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社区党组织重点是把党员中的优秀社区建设和服务骨干培养成社区干部,企业党组织重点是把党员中的优秀生产经营能手和技术骨干培养成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机关、事业单位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重点是把党员中的优秀业务骨干和服务标兵培养成基层领导干部。
重点落实以下培养措施:一要加强管理素质培训。在不断提高培养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知识水平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法规、管理方法、领导艺术等方面的素质培训,使他们尽快符合领导干部和管理岗位要求。每年每人不少于一次。同时,要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结对子的形式,传经验、教方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要加强实践锻炼。要有意识地安排培养对象到一些条件较差、矛盾较多的基层单位担任一些“急、难、险、重”工作,主动参与基层事务管理,在艰苦实践中熟悉情况、积累经验、磨练成长,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扩大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三要不拘一格选拔任用。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对符合后备干部标准的培养对象,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列为后备干部,通过挂职、外派等形式,继续加以培养;对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满意度高、各方面条件基本成熟的培养对象,要果断提拔任用,让他们尽早在基层领导班子和各行业管理岗位上唱主角,挑大梁。
(三)组织考评,确保取得成效
街道在年末要对每个培养对象进行综合评定,对各方面表现优秀的,给予一定嘉奖;对表现不合格的,视情况纳入下一年度培养对象继续培养,德、能、勤、绩、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的,应及时剔除出培养对象名单。同时,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台账资料,每个“3个60”培养对象的个人简介、列入培养对象时间、培养目标、参加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情况、各方面表现、党组织评定意见等都要记录在案。
五、有关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实施“3个60”党员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订本单位的培养方案和实施计划,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工程扎实有序推进,真正做到责任到位、宣传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
二是创新培养方式。要积极借鉴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的工作经验,根据不同类型人才和党员的特点,探索、尝试适用面广、接受度高、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培养手段和培养方法,充分调动党员、人才接受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优秀人才到党员、党员到技术业务能手和发展致富能手、党员骨干到管理人才的转变速度。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各党组织“一把手”要加强对本单位“3个60”党员人才培养工程的督促指导,建立季度例会等制度,及时对上一阶段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下步工作思路。同时,建立帮扶结对制度,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一个管理人才培养对象,每个党员干部联系一个技术业务能手和发展致富能手培养对象,每个党支部成员联系一个党员培养对象,以帮、扶、传、带促进党员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四是做好总结提炼。各党组织要按照边实践、边梳理、边总结、边提高的思路,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解放培养思路、健全培养机制、完善培养措施。要对本单位“3个60”党员人才培养工程中的有益探索、主要做法、工作成果、特色经验等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和提炼升华,努力创造出一套既行之有效又有本单位特色的党员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做好信息上报和宣传推介,推动全街道基层党建和党员人才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篇五:党员人才培养
“党员·人才”双培养模式的实践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党员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思想政治上,更要体现在具体实际的职业岗位中。在崇尚人才和自主创新的时代里,以党内创先争优全面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培养党员和人才共同成长,对于培育企业人才优势、创新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这种考虑,金华电业局党委近年来,推行“党员培养成人才、人才培养成党员”(下简称“双培养”)管理模式,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企业和职工的素质明显提高。
将党员培养成人才,就是将从事专业操作和企业管理的党员,努力培养成企业所需要的各类有用人才。基本要求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是本局局级及以上的复合型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生产技能人才;业务精通,是本专业、本岗位的质量标兵、技术能手,有攻关、创新成果。
将人才培养成党员,就是将符合各类人才条件的企业骨干,努力培养为合格党员。人才型党员的基本要求是:理论水平、政治觉悟、业务技能、创新能力、工作业绩均超过一般群众。
推行“双培养”管理模式具体实施了四个工程
一是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在全体党员中提倡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终身化”的理念,营造“能者为师、学高为范”的良好氛围。着眼于现代技术掌握和业务实操能力的提升,着眼于培养学科带头人,着眼于运用与创新,开展理论课题研究。
二是党员人才培养工程。推动普通党员向企业骨干转变,骨干向党员转变,将更多优秀人才凝聚到党员队伍中来。加快人才型党员培养。建立以“业绩、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高素质人才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和用人机制,发挥人才的骨干引领作用,提倡人才岗位奉献、岗位闪光。建立培训学习、考试(核)答辩、任职资格认证和职务聘任一体化的动态管理制度,完善“推优入党”机制。加快党员型人才培养。引导党员围绕本职岗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设立党员先锋岗和责任区,鼓励党员参加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和QC攻关,引导党员岗位学习、岗位成才,尽早担当骨干或领导角色。树立先进典型,开展党员之星评选,建立以本单位劳模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举办
劳模专家“双传”讲堂,使他们成为广大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秀党员标杆。
三是领导干部培养工程。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的高度统一。着眼于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再提高,每年举行中层干部理论学习班,每季组织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提升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
场经济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实施“三重一大”监督报告制,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意识、民主意识和纪律意识。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完善《中层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健全领导干部遴选机制,培育思想道德有境界、胸怀大局有思路、攻坚克难有韧劲、开拓创新有激情、科学发展有贡献的“五有”领导干部队伍。
党组织注重在青年中发展党员,把符合党员条件的管理专家、技术能手和一线工人作为发展重点。强化青年职业规划,注重从机关选拔优秀年轻管理骨干到基层实践锻炼,将基层一线优秀年轻骨干作为后备
四是团青推优培养工程。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等各岗位青年居多,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在团员青年中树立“服务争先、安全争先、文化争先、创新争先、效益争先”理念,引导青年争做“双师型”人才。组建青年突击队、志愿服务队,在各种大事件、大活动中经受考验。
五年来,金华电业局通过实施“双培养”工程,建立健全了教育、培养、发展、考核等相关机制,探索出一条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企业发展与党员成长的崭新途径。
“党员·人才”双培养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一,“双培养”工程探索出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子。企业在推行“双培养”过程中,坚持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优质服务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抓住了企业发展的关键——人是企业资源中的第一要素。党员成为人才,人才成为党员;思想引领和行动表率作用更加突出了,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践行了“以人为本”理念和“人才强企”战略,促进了企业的内质外形建设和健康快速发展。无党员班组(站所)逐年减少,党组织凝聚力得到提升;实施党支部达标管理,党组织战斗力得到增强。
第二,“双培养”工程开辟了人才强企新途径。
“双培养”工程使一批党员和骨干迅速成长起来,充实到重要岗位成为行家里手,明显加快了企业与员工、党员和人才的双元双层同步发展的步伐。
“双培养”工程形成了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考核制度、党员作表率考核制度和党员“双培养”考核制度,创新完善了领导干部培育机制、专业管理人才培育机制、技术能手培育机制和青年人才培养机制,“三大考核”与“四大培育”的保障机制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五年来,党员队伍结构得到优化,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党
员数呈现出上升趋势。五年来共发展党员195名,党员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素质得到新提升,党员成长通道得到拓宽,党员型人才明显增加。
第三,“双培养”工程培育成创先争优新平台。“双培养”工程把党员骨干输送到重要岗位,增强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同时把素质好、技能水平高的人才骨干吸收到党员队伍中,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优质的血液。巩固了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建设成果,有利于党员人才发挥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双培养”工程与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和知识型党员队伍创建工作有机结合,党员素质和业务技能得到提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体现出“重要岗位有党员、主要骨干是党员、关键时刻
见党员”的新成效,巩固了金华局“创先争优”活动中“一推四带”工作机制,丰富“创先争优”活动内涵,夯实了创先争优活动基础,为深化新时期创先争优工作开创了新平台和新局面。
相关专题:国企2012年第7期
篇六:党员人才培养
()/思想汇报
企业党员思想汇报:关于人才培养
敬爱的党组织:
做为一名企业管理者,我十分关注人才培养问题,因为在21世纪的市场竞争中,人才的重要性是占很大一部分的,由其是创新人才,而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创造型人才以来,有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术论文不胜枚举。但对于什么是创新(创造)型人才,大多数人的观点并不一致。并且我国教育界主要是从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角度阐释创新人才或创造型人才的。这似乎给人一种错觉,只要专门培养人的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便可大功告成。虽然也有个别专家的定义、解释涉及到了基础理论知识、个性品质和情感等因素,但并没有形成主流。那么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呢,这既是时下上自高层管理者下到普通民众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命题。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呢?
我个人认为创新人才所具有的特点就像钱学森同志所说是:“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从教育与心理
学的研究来看,这样的人在思维方式上更愿意接受那些违反“常识”的观念与假设;肯于接受不甚明确和复杂的东西;联想奇特,且偏好复杂;有时往返于幻想与现实之间。在行为方式上,对强求一致缺乏热情;高度地面向自己的工作;并没有很高的社交能力;对自我高期许与坦率,等等。对于这样的人,如果家庭、学校和社会不能提供一个适宜而宽松的环境,他们的创新特点就只能处在被压抑、扭曲或潜在的状态,而不可能发展成为创造的品格,成为创新人才。如我们熟悉的少年时“全没正经”,专爱“胡说八道”的钱钟书、爱“偷桃钻狗洞”的郭沫若、木纳的波尔和陈景润、有“败家子”之称的朱棣文、19岁前整日寻欢作乐的法国化学家格林尼亚等,如果没有父母、师长和社会的包容与呵护,他们都不可能在后来成为杰出的创新人才。
一、影响创新人才的因素
从创新自身来看,无论是一项重大的技术发明,还是一种新思想、新理论、新原理等,从孕育到产生都是知识与技术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与技术的进展充满着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而目标最终能否实现也具有不确定性。另外,由于从事前人没做过的工作,缺乏参照对象,创新的过程经常是孤独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只有那些对知识或问题有一种内在的兴趣,具有执著、严谨和献身精神的人才有可能最终成为创新的人才。换句话说,创新在本质上与投机取巧、耍小聪明、急功近利格格不入。
此外,影响一个人成为创新人才的关键性因素还有:心理自由与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是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的前提,而心理安全则是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的先决条件。
心理自由受下列因素制约:一是知识结构。一个知识视野狭窄、知识结构单一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心理自由的人,因为他很难跳出原来学科的限制,以开阔的视野从多角度来看问题,发现学科和技术领域的空白处。因此,接受这种教育的人不可能做出突破性、创新的工作。这也正是为什么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本科阶段推行通识教育的根本原因。二是评价方式。对智力劳动,当人们置身于不需要按照某些外部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价与考察时,工作心态是自由的。这时他会选择按照创新活动的既有规律来推进自己的工作。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相反,为完成外部评价指标,人们更愿意选择那些相对容易、可以预见结果的工作来满足考核的要求,维护自身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一般的、重复性的,而不是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充斥于一个国家的科技领域就会成为一种必然的现象。
心理安全是创新活动对社会环境的要求。创新常常与背叛和挑战传统、常识相连。如果没有管理制度的开明、开放和学术环境的宽容、自由,不仅很多新观点、新见解、新创造可能被扼杀在萌芽状态,甚至连提出这些观点和见解的人也可能受到打压与排挤。这样,创造性的成果、创新型的人才就只能湮灭在潜在的状态。
二、改变违背创造特质的教育方式
第一,淡化功用的心态。以解题技巧和对升学与就业有用知识的传授,来取代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科学兴趣的激发和引导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普遍现象。结果我们培养了很多高分的学生,但是却改变不了创新人才短缺的窘境。创新与独立思考能力、好奇心、兴趣、直觉和幻想等密切相关,而我们现在采用的教育方式却违背了这些创造特质的要求。
另一方面,在考试技巧的训练下,今天我国学生已经习惯于找答案,而不是对问题背后复杂性的关注与思考。但问题的关键是:在科研与创造活动中,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问题在那里,问题是什么,哪一个问题能够并值得去探索。我们能够预见到答案或结果的,一般都不是大的、创新的问题。因此,与功用性的教育只能培养出低端人才一样,功用性的学术也只能产生低层次的、简单性的成果,不可能产生巨大的、跨越式的成果及真正的创新人才。
第二,克服求全的心态。在我国,从小学开始,考100分以显示家长教子有方、教师教学有道。在这种思维惯性下,我们的教育忽视了问题本身及学生的思维方式与特点、兴趣、知识的关联性等问题的关注。“不要考100分”,这是多年前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给中国科大少年班的题词,但是直到今天,对这句话真正理解的人并不多。创造本身就是一个尝试并证实错误的过程,剥夺了孩子犯错误的机会其实也就是剥夺了他成为一个创新人才
的机会。
第三,以包容的心态,灵活的方式对待创新型的学生。从大量的案例来看,很多创新人才在中小学阶段都不是“标准”的好学生。他们具有许多不令老师喜爱的特征。他们独立性强、性情倔强、情绪外露。他们对强求一致缺乏热情,很多时候,他们有些不合常规。在同伴当中,他们往往以顽皮和有“愚蠢的”想法而。另外,由于他们兴趣广泛,喜好去探究那些不是学校课程和考试要求范围内的领域,因此,他们就读的学校和成绩与他们后来的成就并不一致。如高锟、崔琦、丘成桐就读的都是普通中小学,美国化学家李普斯科姆从小学到高中各门课成绩都是c,爱因斯坦、比尔?盖茨都是大学的退学者、启功先生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等等,但是,这些都没有影响他们成为杰出的人才。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教育最忌讳的就是用一种固定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学生。
第四,构筑有利于创造的知识结构。要培养出创新人才,中国教育必须少一些浮躁、少一些急功近利、少一些线性的办学思维模式。在基础教育阶段,抛弃为考试而教的积弊,由关注不同科目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分值,转向关注这些科目的教育价值,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高等教育阶段,增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汇通,构筑起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知识基础。
当然,创新人才的培养还与家庭、社会紧密相关。对于家庭来说,父母给予孩子尊重、理解、信任和自由,让孩子按照自己
的节奏发展,依自己的兴趣作出选择,让孩子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成为其永久的发展动力,要比其他暂时性的强制与激励手段更能够使孩子成为创新的人才;对社会来说,学术自由,竞争而富有弹性的管理,简单而包容的人际环境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出现和创新成果的产生。无论是创新还是创新人才都是历史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创新和创新人才的理解都会有一些异同。当代社会的创新人才,是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博、专结合的充分的知识准备;以创新能力为特征的高度发达的智力和能力;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中心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强健的体魄。最终达到为国家、为社会快速发展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这个目的,使国家富强,社会安定,达到一个小康社会,而目前,国家正是需要这些创新人才的时候,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会很快做好创新人才工作的。
请党组织对我进行教育和帮助。
汇报人:xxx
时间:年月日
篇七:党员人才培养
构建“全生命周期”党务人才培养体系
摘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就要深入做好党史党建教育工作,提升党务管理者理论工作能力,促进党的组织更有凝聚力、更具战斗力,推进党的建设呈现新局面。
关键词:构建“全生命周期”;党务人才;培养体系
引言
国有企业党务干部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整合一支强大的国有企业党务人才干部队伍是宣传贯彻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履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助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一、党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1.1在思想认识方面
部分党员干部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还不够高,理解不深刻,重视程度不够,对党建工作的认知还不够深,对党务工作,以及党务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之间关系的认识存在“误区”和“盲区”。
1.2在人才选拔方面
由于业务技术特点与专业要求的差异化和特殊化,党务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只能实现“从生产专业到党务岗位的单向行驶”,双向交流机制建立困难,这种困难越往基层越突出,党务专职人员配备和交流轮岗人员选择范围不大。
1.3在人员培训方面
党务人员培训知识体系不够清晰,运用培养平台载体不够充分;培训方法不够科学,培训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培训效果不够明显,人才成长周期较长;党务工作经验没有得到有效固化,党务人才培养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
二、党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1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技术人才队伍是一支庞大的人才队伍,建设这支队伍是国有企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基础。各种技术技能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国有企业可获得的技术技能包括专业技能和专业技能,建立这种团队将使国有企业能够引进新技术技能的持续流动,并促进企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2.2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青年人才是国有企业的新鲜血液,是人才队伍长期发展活力和希望的源泉,青年一代具有理想、能力和责任,是企业竞争发展的主要力量,决定着企业的成败。他们拥有更广泛的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刚进入企业的青年人才的正确培训和指导将促进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从而成为对企业有重要影响的高素质人才。此外,青年人才具有很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有活力和更敏捷,对企业发展和业务战略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与此同时,加强青年人才的开发建设也将有助于改善企业内部的整体人才结构,增加人才储备。
三、构建“全生命周期”党务人才培养体系策略
3.1完善评价机制
畅通成长渠道
(1)优化完善选拔机制。明确专兼职党务工作经历作为干部及重要岗位选拔的重要条件,使人才进得来出得去。明确推荐选拔领导干部时,作为候选人的中层干部原则上应具有党建部门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的履职经历;选拔任用中层及以上干部时,党务工作经历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2)拓宽畅通发展渠道。制定党务人才培训考核和评估评价办法,积极推进党务干部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交流轮岗;积极推进党务人才与生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轮岗交流。
3.2完善党建发展体系
党建要注重科学性和应用性,党建人才培养应凸显专业性与实践性。要系统把握党建基础课、党务管理学、学位基础课设置,在人才培养体系建构中做到有所区分、有所侧重。党务管理专业应突出强调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3.3全面实施人文关怀
根据人的原则,解决青年人才面临的最紧迫、最现实和最紧迫的问题。首先,应实施民生工程。虽然一些国有企业目前有更多的青年女孩和青年男孩,但在年轻人中间建立家庭的问题很重要。企业要搭桥,关心自己的婚姻大事面对当今高昂的住房价格,企业应积极努力,通过负担得起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住房问题。与此同时,为改善工作环境和确保青年人才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场所进行了更多的投资。第二,国有企业还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联谊活动,开展增进健康、温暖和友谊的活动,并为青年人才组织考察旅行,以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感情。第三,应该组织青年积极参加文化体育活动,减轻工作压力,培养高尚的生活感情。
3.4发扬企业文化精神
企业文化精神也是能力建设的核心所在,更是工作能力提升的主要信仰。国有企业有清晰的企业文化定位,在不断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员工能够深刻地感知和领悟企业文化的基本魅力,实现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精神和情感共鸣。对于人力资源建设能力来说,绩效考核文化是人才队伍竞争公平性的具体体现,这个过程中既能够让高学历的员工发挥其工作的优势,同时还能够让实干型的应用型人才充分地展现自己,实现物尽其用的高质量发展,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核心福利,同时也强化了文化认同的基本过程,绩效考核的过程中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内部的协调和管理发展进程。应将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文化融入员工日常管理工作中,充分激发员工在工作中“比学赶超”,不仅促进人才的快速成长,更是为国有企业创造出良好的工作业绩。
3.5建立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
为了促进国有企业整体职工的进步,提高职工的职业素质水平,国企应该根据行业特征、市场条件、企业资金、职工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考虑,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国企可以借鉴同行业中其他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拔
尖企业进行交流沟通,虚心向表现良好的企业学习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的理念和方法,多进行调查,多搜集材料,探寻人才队伍建设的本质和规律,并与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做到具体事物具体分析,探寻出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科学而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此外,国企在奖励的设置上要注意平衡度,不能过于注重物质方面的奖励,要根据职工的心理特征设置一些精神方面的奖励,增强职工的荣誉感,使得职工在获得奖励的同时能够意识到自己所处岗位的社会价值,以及职工的自我价值,让职工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欣慰和自豪,使其并非为了奖励而努力,而是为了自身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前进而勤勉奋斗,自省自律。
结束语:
党的干部培训是一个长期和系统的项目,需要长期不懈地进行,以便充分掌握政治建设、教师培训、任命遴选和评价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以坚定的信念、健全的政治、良好的质量和专业能力组建党的干部队伍,并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人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和落实党的核心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宫明君.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干部人才队伍作风建设的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20(17):57.
[2]陈敬.国有企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大同公司干部人才培养实践[J].中国水泥,2020(05):57-61.
[3]陈杏园.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6(06):43-45.
[4]王群霞.国有企业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16):171.
[5]王靖.国有企业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初探[J].东方企业文化,2014(03):102.
篇八:党员人才培养
高校教师党员人才培养探究
梁根琴;范玲俐
【期刊名称】《人才资源开发》
【年(卷),期】2017(000)02【摘
要】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基地,而高校教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班人的主要培育者,因此高校教师党员作为我国党员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党员的人才培养是新时期高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具体表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举措.笔者通过对目前高校教师党员人员培养的现状进行剖析,对高校教师党员的人才培养进行初步的探究.
【总页数】2页(P9-10)
【作
者】梁根琴;范玲俐
【作者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商学院;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相关文献】
1.教育信息化视野中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探究2.教育信息化视野中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探究3.“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对高校教师党员的影响力分析4.高校教师职业认同培养探究5.成人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的现状及培养探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