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对我县村庄规划编制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报告分四个方面内容:集合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对我县村庄规划编制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报告分四个方面内容:4篇
对我县村庄规划编制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报告分四个方面内容:篇1
Xx县xxx镇新家园行动计划村庄规划编制整改情况报告
xx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根据《xx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关于完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紧急通知》(xx新农发电〔2011〕1号)要求,及《完善村庄规划编制需完善的相关内容》、《xx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镇党委、政府及时组织人员对我镇的村庄规划进行自查整改。现就村庄规划编制整改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村庄规划编制整改情况
根据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和《xx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县村庄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xx政发〔2010〕140号)文件要求,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排相关工作,抽调业务人员成立新家园行动计划村庄规划办公室,由镇人民政府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并具体抓落实,积极开展新家园行动计划村庄规划编制工作。2011年11月10日,全面完成187个自然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上报,完成计划数的100%。
(一)村庄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
xx镇辖20个行政村,258个自然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于2010年10月全面启动,2011年12月10日初步完成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镇共减并自然村71个,兼并为187个自然村,减并率达27.5%。通过市、县验收检查组的检查及对照xx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关于完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紧急通知》(xx新农发电〔2011〕1号)自查,xx镇村庄规划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前瞻性,对社会发展预见不足,规划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程度不高,必要的敬老院、幼儿园、托儿所、学校、卫生公厕、卫生室没有规划;
2. 部分减并的村组未减并,不应减并的村组做了减并规划;
另有部分村组的居民居住分布不够合理;
3、标识不够清晰,对现有的基础设施、住房等情况标识不清,变压器及房屋建设类型等标识有待进一步完善;
4、就规划图整体效果来说,颜色、图例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5、规划内容还不够全面,文本说明不够清楚细致。
(二)村庄规划编制整改情况
参照《完善村庄规划编制需完善的相关内容》和《xx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结合xx镇编制完成情况,主要整改的内容有:增强前瞻性,科学规划,配合相关基础实施;
完善相关标识,使规划规范标准、清晰明了;
进一步完善规划说明书,增加综述、幼儿园、托儿所及生态环境整治保护措施等。截止2011年12月10日,20个村187个自然村按照整改意见已全面整改结束。
2、存在困难
由于涉及面广,时间紧,自然村房屋结构标识完善存在困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步村庄发展,将按照临沧市新家园行动计划要求,扎实工作,结合《xx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和谐平安、宜居家园”的新家园行动计划目标。
xx县xx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对我县村庄规划编制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报告分四个方面内容:篇2
说明书目录
前 言 1
第一章 概 述 2
第二章 规划总则 3
第三章 村庄性质、规模与总体布局 4
第四章 居住用地规划 5
第五章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6
第六章 道路交通规划 7
第七章 建筑规划管理 7
第八章 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8
第九章 关于村庄改造的要求与措施 10
第十章 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11
附表1:村庄建设用地平衡表 11
附表2:迁建户名表一览表 12
前 言
村庄规划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居住、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对于一般村庄,主要是梳理村庄道路框架和排水系统,解决好交通及排水问题;
统筹考虑厕所、垃圾箱(房、池)等环境卫生设施,解决好环境卫生问题;
统筹考虑水、电、通讯、广播电视等其他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村庄的设施配套水平;
充分利用房前屋后、路边村角等闲置土地,加强绿化等环境建设,改善村庄环境;
在规划中提出房屋屋顶和立面改造整治方案,统一建筑风格和基本格调,改善村庄景观风貌;
同时,规划新区建设与旧村改造相结合,通过逐步过渡、置换的方法,保障村庄建设按规划顺利实施。”
第一章 洞源村概况
1.1 基本概况
1.区位
洞源村地处威坪镇西南部,距淳安县城58.5公里,村庄交通较为便利,茶蓬线公路贯穿村子。村域东邻河村,西毗贤茂村,南面为茶合村,北靠安徽。村庄有河流贯穿,依靠吴家山,村庄四周植被丰富,景观优美,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2.人口
该村由洞源、蓬里、阴坞下、银山四个基层村(自然村)组成。各村的户数与人口见下表:
表1-1 洞源行政村个自然村现状人口规模(2010年)
自然村
户数(户)
人数(人)
洞源村
126
403
蓬里村
31
94
阴坞村
35
103
银山村
24
68
合计?
3.村庄形态
村庄以山地地形为主,主要道路为南北向的茶蓬线,宽4.5米,交通比较方便。村庄整体布局较为集中,呈船形,朝南北向发展。洞源村共有215户,674人。
4.自然资源方面
洞源村境内地貌以山地为主,兼有农林之利。在气候、水文方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7°,全年无霜期在230天以上,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左右,村庄林业资源丰富,主要经济林有蚕桑、山核桃等。
1.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洞源村村民的从业类型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外出打工等几种形式,在经营方式上以传统的农民自主经营为主。农民主要依靠出售手中的蚕桑、山核桃等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来获取收益。
1.3 村庄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
村庄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住宅建筑年代久远,房屋失修,质量较差;
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停车设施、村民活动中心等,环境较差,建筑密集造成建筑间距小,除过境路和村庄主要道路两侧的建筑间距在6到7米左右外,相当一部分南北向建筑间距在1.5米到3米之间,建筑入户道路通畅性差,道路网杂乱、狭窄,设施落后,绿化凌乱等。
第二章 规划总则
2.1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
4、《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05〕174号)
5、《浙江省建设厅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浙建村〔2003〕116号)
6、《淳安县域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规划(2010-2012)》
7、《淳安县威坪镇总体规划(2010-2030)》
8、《淳安县威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9、《淳安县关于以新型城镇化为主导进一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2010)
10、《淳安县关于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2010)
与本规划相关的国家、省、市颁布的标准、规范、规定等。
2.2 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目标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视自然人文环境保护、节约土地资源、优化用地布局结构、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综合效应。按照“追求现代功能、鲜明地方特色、保护自然风貌”的原则,把洞源村建设成为一个以蚕桑、山核桃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生态村。
2、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农业商品生产,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 “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纵向合璧、横向共生、内外和谐、功能导向”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生态种植业是洞源村生态建设的主体,因此洞源村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生态环境的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洞源村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立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经济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期实施。
2.3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洞源、蓬里、阴坞下、银山四个自然村,合计规划范围内总用地面积约10.21公顷。(详见《威坪镇洞源村村庄规划(2011-2020)》中土地利用规划图)
2.4 规划期限
本次洞源村村庄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共10年。(删除共10年)
2.5 规划成果
本次规划成果包括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与威坪镇洞源村村庄规划图纸同时使用,两者不可分割。
第三章 总体规划布局
村庄总体布局,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原则,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与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为村民营造一个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栖息之地。
3.1 上位规划解读
根据《威坪镇总体规划(2008-2020)》的要求和威坪镇镇村体系结构现状,综合考虑威坪镇的区位、对外交通情况和城镇拓展空间的改善,规划镇村等级规模结构由中型镇区和特大型、大型和中型村庄三个村庄等级组成。其中杜川村属于人口规模为1000人以上的特大型村。
根据威坪镇产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未来在镇域范围内将形成威坪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个等级结构,规划杜川村为基层村。
3.2 村庄性质
洞源村是威坪镇镇域中以蚕桑、山核桃为主导产业,以休闲、宜居为特色的现代化生态村。
3.3 村庄规模
1.人口规模
近几年来洞源村人口基本呈持缓慢增长状态,人口自然增长率取值1‰,据公式:
P=P0(1+r)n +M
P—目标年,即2020年总人口
P0—基准年总人口,即2011年现状建成区人口674人
R—人口自然增长率,r=1‰
N—规划年限,n=10
M—人口机械增长数,M=0
根据预测,到2020年,洞源村常住人口将达到680人。
3.4 总体布局
为保护当地特色风貌,合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发展种植业的原则,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开发建设新地块,以缓解自然村人口增加产生的村民建房需求。合理引导村民住房建设集聚化,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3.5 规划结构
村落布局将在原村落的基础上,进行整治、改造和建设。形成点线面结合,相辅相成的结构模式。整体统一而又不死板,协调而又不乏个性。
重点规划洞源村,在村庄中间增加1处公共绿地、3处停车场、1处休闲广场等公用设施,形成集居住、生活、生产、休闲于一体的村庄。开发规划新地块,整治梳理村庄居住过密问题,总体以整治梳理为主。
3.6 用地调整
第一:在各村新增用地主要用于安置其本村的居民。同时增加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用地。
第二:规划对各自然村的道路进行拓宽和疏通,形成路网。同时对一些建筑质量较差的建筑进行拆除。其中,对地势较高和较为偏远的住宅进行调整,引导其向地势平缓和居住用地相对集中的地方搬迁,节约用地。
第三:由于洞源村的住宅建筑大多沿河分布,村庄形态呈矩形。考虑到村庄发展需要,在村委附近新建公共停车场一个,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共有10个停车位,以满足村庄停车需要。
第四章 居住用地规划
4.1 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
现状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村庄主干路以及杜川小河的两侧,以1层到2层为主,总体建筑质量一般,三层和四层住宅仅占总住宅数量的20%左右,缺乏停车场、广场、绿地等配套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新老建筑混杂在一起,建筑风格不统一;
2、住宅间距小,不满足日照及消防要求;
3、住宅密度大,居住环境质量较差。
4.2 规划原则
1.新建住宅以3层为主,集中建设住宅区,并布置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化游憩设施,创造出新型村庄的景观风貌。
2.结合村庄内绿化系统的“点”,“线”,“面”布局,引入田野的清新,建设美丽的、拥有稳定生态系统的现代生态村庄。
3.完善新建住宅内部的停车场、公共绿地、休闲广场等配套设施建设。
4.3 规划布局
1. 规划到2020年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约为56.21平方米。规划总居住用地为3.82公顷,占村庄建设用地的85.46%。
2.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布置在良岸村和宋家村,新增住宅占地面积97.8平方米,户型、平面布局及立面详见图则17、18。
第五章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5.1 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
洞源村现状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有村委会,共占地面积0.06公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小,公共活动场所匮乏,缺少文化娱乐设施,体育、医疗等设施要进一步发展。
5.2 规划原则
1.结合现有公共设施的原则
规划结合考虑现有的公共设施布局,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建设与布局,整改不合理的公共设施,保留相对集中、功能完善的公共设施。
2.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结合现状的人口及规划末期的人口数量,并考虑洞源村经济发展状况布置建设符合人口发展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满足村庄发展的需要。
5.3 规划布局
村落布局将在原村落的基础上,进行整治、改造和建设。到2020年规划公共设施总用地0.13公顷,占村庄建设用地的2.92%。
1.行政管理用地
规划保留洞源村的村委用房,周围进行必要的整治,作为整个洞源村的主要行政管理中心。行政管理用地位于洞源自然村中部,位置相对于洞源行政村适中,便于各个自然村之间的沟通联系。
2.文体科技用地
新建洞源村的老年活动中心,并结合周边用地布置公共绿地、健身场地和停车场,作为该村主要公共活动中心。
3.商业金融用地
规划保留洞源村原有的商店,为村民生活提供便利。
第6章 道路交通规划
6.1 规划原则
1、道路线形与断面的设计,有利于交通及营造优美的景观。
2、完善村庄道路网,形成等级分明、主次明确的道路交通系统。
3、充分尊重道路原有脉络,同时综合考虑区内通达性和安全性及消防等要求。
6.2 道路等级
洞源村划区内车行道路分为三级:
过境道路:宽4M;
规划区主干路:宽4M;
规划区次干路:宽2.5M。
6.3 道路结构
根据洞源村的道路结构情况,主要的是过境公路茶蓬线贯穿村庄,水泥路面浇筑,交通状况一般,村庄内部硬化路面较少,路面路况较差。规划在原有道路基础上,根据村庄的发展方向和规划,结合自然地形条件,理顺路网结构,以村中过境道路茶蓬线为轴,并向洞源村中延伸出两条主要支路,将村庄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
6.4 停车设施
静态交通规划也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要方面,适应助动车、摩托车与小汽车的日益增长,充分考虑停车的安排。在村委前修建200㎡集中公共停车场,配合各自然村的小型停车场,预计共10个停车位以满足村庄停车需要以及不断提高的机动车拥有率的要求。(洞源村是这样布置吗?)
第七章 建筑规划管理
7.1 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规定
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计算,以建筑物底层最突出的外墙边线(包括阳台、雨蓬、踏步等突出部分)为准;
后退村庄内部道路,不得小于2米。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留出的用地,主要供绿化及敷设工程管线用,不得再建造建筑物。
7.2 建筑间距
新建住宅以点式及双联式布置,住宅原则控制在二至三层,采用坡屋面,考虑到老村落状况,住宅日照间距不小于1:0.8,新地块日照间距控制在1:1。
第八章 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8.1 给水排水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1)供水水源
现状杜川村已建有一处高位蓄水池,为全村村民提供生活用水。规划近期保留蓄水池,并逐步完成全村供水管网的铺设工作。
(2)供水系统
建设统一的山泉水网管系统。统一供水管网实施后,原则上不得开挖新的水井,已有的水井也应逐步封闭,以保护水资源和饮用水的卫生。
由于村内有河流贯穿,消防用水就近取用溪流、池塘水。
给水管网沿主要道路敷设,采用网状与树状相结合的管网形式,供水管道原则上沿路的东侧和路的南侧敷设,最小覆土深度为0.7米,主干管管径不小于200mm,支管管径不小于50mm,管材采用球墨铸铁管或硬聚氯乙烯塑料管。
(3)给水量估算
用水量估量:杜川村本次规划范围内规划用水指标为:规划区居住人口用水量指标180升/人·日;
行政办公用地用水15升/平方米·日;
其他公共设施15升/人·日;
绿化用地用水20立方米/公顷·日;
未预见用水以上述总用水量的15%计,则总用水量为183.99立方米/日。
2、排水工程规划
(1)现状:村庄雨水和生活废水均直接排入水体。
(2)洞源村排水体制:雨水利用有利的地形以明沟(渠)子流分散排放为主。由于村庄较为偏远,污水管纳入市政管网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考虑在村内自建污水池,进行处理。规划污水量占用水量的80%,为147.2立方米/日。
8.2 电力电信规划
1、电力工程规划
主要电力来源:威坪镇变电所,规划保持不变。
2、电信工程规划
现状电信服务由淳安县电信局提供,电话普及率达60%。规划电话通户率达90%。
电话线路采用光缆传输和接线箱的方式,交接箱根据建筑物和用户要求设置,线路和交接箱的位置与走向应与村庄的环境相协调,不得影响景观。在主要的道路上,电信线路应走地下。
8.3 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1、环卫设施规划
洞源村应建立环境保护机制,统一领导和监管全村的环保工作和规划的实施,建立相应的环境卫生系统,以确保本村各种废弃物的收集、运输、中转和处理快速、方便,实现废弃物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环卫设施装置现代化。
2、环境卫生设施
公共厕所:考虑规划1个公共厕所,按村庄本身的特点,布置于村庄集中公共活动场所区域附近。
垃圾收集点:生活垃圾箱的服务半径不大于100米,根据本村人口分布情况,本次规划设置垃圾收集点共6处,并设置垃圾收集站1处(位置、规模要说清楚)。
垃圾的处理,要根据区域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实行。禁止堆放在溪岸、山边,收集的垃圾运送到(威坪镇)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在洞源村村庄内部不应设置垃圾填埋场,以防影响环境。
3、环境卫生的基本要求和规划对策
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工作是事关本地生态经济发展的大事,洞源村应设环卫保洁人员,负责路面清扫、绿化维护、村容村貌整洁等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大力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共识。
8.4 消防设施规划
1、提高消防意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建立义务消防小队。
3、合理布局消防设施,利用杜川小河作为消防水源。结合村庄给水管网的布局,在全村设置消防给水管网,其给水管道的最小直径不小于100mm,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大于120米。
4、消防通道与防火间距
村庄道路规划应保证消防通道平行距离在160米之内,且道路的设置保证消防车可直接到达每个住宅。
第九章 关于村庄改造的要求与措施
为了使洞源村的村庄改造能够更具有可操作性,故对村庄改造措施建议如下:
9.1 保护与更新模式
充分考虑到现状和经济条件及可操作的原则,对洞源村的建筑及外部空间提出保护与更新模式规划意见。
1、保留:对2000年以后新建的建筑物,砖混结构,质量较好,同时与村庄环境冲突不大的,采取保留措施,维持现状。
2、整治:对建筑质量尚好,但建筑风貌和外观与村庄环境有冲突或平面布局不适应现状生活的,允许对其外立面及内部平面进行整治和改造。
3、更新:简陋建筑、临时建筑或质量较差建筑及因为规划需要改变功能的建筑,采取近期保留,远期拆除重建措施。
4、拆除:因为道路及其它市政工程和对村庄风貌有较大负面影响、建筑质量差的建筑,采取拆除的措施。
9.2 建筑形式改造
现状建筑中除少量房子采取的是平屋顶外,其它基本上为坡屋顶,基本保持较传统的屋面形式。规划建筑形式采用别墅型,都以坡屋顶为主,立面上墙面以白墙,下部以毛石贴面为主,区内屋顶多采用小青瓦,沿路两侧建筑屋顶的材质可以灵活多变,建筑整体色调采取以白、灰为主色调,统一中有变化。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旧建筑,可以采取拆除、外立面改造、平改坡、环境整治等措施。在建筑统一和谐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多样性和可识别性的需求。
第十章 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合理的政策引导,合乎当地、当时实际情况的保护和建设措施,是洞源村保护与建设规划顺利实施的保证。
10.1 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关系。建议根据本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手续,健全、完善保护和开发建设管理工作。设立保护开发基金,对保护和开发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反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处罚。
10.2 建议提升洞源村建设管理的规格,有相应的机构负责村庄的规划建设工作。加强对村庄周围环境的山体、水体和绿化植被等环境景观要素的管理。各项建设应与村庄环境相协调。
10.3 进一步深化规划,做好详细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后续规划设计和必要的前期研究工作。提高规划设计水平,使村庄的保护和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附表1:村庄建设用地平衡表
分 类
代 号
用地名称
现状2010年
规划2020年
面 积
(公顷)
比 例
(%)
人均
(m2/人)
面 积
(公顷)
比 例
(%)
人均
(m2/人)
R
居住用地
4.01
92.18
59.53
3.82
85.46
56.21
C
公共设施用地
0.06
1.38
0.93
0.13
2.92
2.01
S
道路广场用地
0.26
5.98
3.86
0.44
9.84
6.51
U
工程设施用地
0.02
0.46
0.30
0.03
0.67
0.44
G
绿地
/
/
0.05
1.11
0.78
村庄建设用地
4.35
100.00
64.54
4.47
100.00
65.75
E
水域和其他用地
5.86
5.74
村庄规划用地
10.21
10.21
注:
2010年村庄现状人口674人,规划2020年,人口达到680。
附表2:迁建户名表一览表:(备注写原地拆建)
编号
户名
拆迁原因
备注
1
徐尚德
村庄建设需要
2
徐长利
村庄建设需要
3
徐仁法
村庄建设需要
4
徐洪潮
村庄建设需要
5
徐尚海
新建道路需要
6
徐功富
新建道路需要
7
徐金潮
村庄建设需要
8
徐邦才
新建道路需要
9
徐新光
新建道路需要
10
徐桂邦
村庄建设需要
11
徐小平
村庄建设需要
12
方香花
村庄建设需要
13
徐的亮
新建道路需要
14
徐进奎
新建道路需要
15
徐金玉
新建道路需要
16
方爱国
新建道路需要
17
方玉中
新建道路需要
对我县村庄规划编制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报告分四个方面内容:篇3
关于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走基层、转作风、促工作”主题调研活动要求,以承办旅发大会为契机,推进我县全域旅游实现跨越发展,我们抽调部分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县旅游局的情况汇报,组织旅游企业及重点乡镇座谈,深入重点景区和在建旅游项目,对我县旅游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
1、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我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总面积797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20.1万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集山、水、洞、林、文物遗址遗存及生态观光农业等资源于一体,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以1990年崆山白云洞的对外开放为标志,拉开了全县旅游发展序幕,现已开发开放景区景点7个:崆山白云洞、天台山、蝎子沟、岐山湖、普利寺塔、丰乐园、绿岭核桃基地。先后获得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九项国家级荣誉。全县有各类宾馆饭店以及农家乐200多家,旅行社和营业部6家,旅游从业人员5000余人。全年接待能力达50万人,客源市场以三小时经济圈为主,辐射到京、津两市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四省的13个地市。22年来,先后接待各地游客近千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00万元,带动社会效益5亿多元。今年十一黄金周和中秋节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 6.7万人次,同比增长69.7%,再创历史新高。
2、主要工作成效和措施
(一)重视规划编制,指导科学发展。县政府投资70万元聘请浙江远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临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该规划是我县历史上第一个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全县旅游开发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和法律依据。
(二)多方争取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自筹资金688万元完成崆山溶洞景区生态停车场和天台山旅游专线硬化工程及后续工程,溶洞景区新停车场占地30000平方米,天台山旅游专线总长5.3公里。已于“五一”小长假期间投入使用。二是在县城主干道和景区内增设指示牌和说明牌38块,在崆山溶洞景区投资40万元新建四星级厕所一座。三是争取国家发改委“崆山白云洞自然遗产地保护工程专项资金”600万元,争取国家地质公园专项保护资金430万元。与石家庄客商徐子林签订投资4000万元的天台山合作开发协议,并参加省旅游局组织的深圳旅游招商发布会,对投资3800万元的邢窑文化博览园项目进行发布。四是对天台山景区步游路改造,新建步游路2507米。五是在景区周围栽植柏树、雪松、国槐、杨树、火炬等树木3406棵,栽植花卉3030株,在天台山旅游专线两侧栽植杨树10000棵。
(三)加强宣传促销,提升临城品牌知名度。一是每年春节期间开展“临城人游临城”惠民活动,临城人凭身份证游溶洞20元。通过电视宣传、张贴海报、马戏演出等方式进行宣传推介,扩大我县景区知名度。二是在省台天气预报节目投放景区广告,继续在省内七个重点地市的28家县级电视台开展常年宣传,同时在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移动电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春季宣传。三是广泛与省内外206家旅行社合作,制定专项奖励政策,巩固和拓展市场。四是开展中秋、国庆双节促销。实施景区与超市互动,围绕景区周边半径200公里,联合河北、河南、山东等省的41个县市区大型超市,通过超市海报、购物赠票等形式发放优惠门票50000张,推出“50元游遍临城”优惠促销活动。
二、影响制约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旅游开发缺少拳头产品,核心竞争力有待形成。目前,我县旅游资源开发档次不高、规模偏小且分布散乱,旅游资源优势挖掘不够。岐山湖旅游度假区的“核心”作用尚须进一步发挥,基本上还是以观光游览为主,深层次的特色产品很少,没有形成具有轰动效应的拳头产品和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精品旅游线路。在乡村休闲游方面,由于乡村旅游同质化的问题突出,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和旅游线路没有吸引力,加上受季节等因素影响,特色不够鲜明,消费链条短,很难吸引游客的眼球,往往是“过路客多、过夜客少”。
2.旅游产品业态单一,旅游配套有待完善。目前,我县旅游资源开发仍以景区景点开发为主,基础设施还不完备,旅游产品业态较为单一,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和旅游产业链不发达等状况突出存在。在“住”的方面,没有一家国际知名的品牌酒店或大型集团式旅游饭店,个体饭店接待能力有限,吃、住主要靠县内消费为主;
在“行”的方面,尚未开通城际及境内特色旅游公交专线,景区内没有专门的旅游车辆,不利于游客游览观光;
在“游”的方面,旅游人才短缺,导游、讲解员学历偏低,业务水平不高,涉外导游目前还是空白,同时,旅游交通引导标识设置不规范,没有形成覆盖全县的旅游交通引导和标识系统;
在“购”的方面,旅游纪念品等配套开发尚未形成规模,缺少能为散客提供咨询、报名、购物、旅游等一条龙服务的旅游集散中心;
在“娱”的方面,旅游娱乐项目还比较薄弱,缺少能够反映特色的代表性文娱节目及其与旅游景点相衔接的演出场所,难以满足游客视听需求,与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3.旅游产业要素制约有待突破。旅游管理体制有待健全。目前,我县旅游景点投资主体多且各自为政,旅游建设、管理的职责不够清晰,投融资能力相对较弱,与城区资源融合不够充分,没有形成统筹全县旅游资源、合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难以统筹全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受经济下行形势影响,政府无论是在旅游项目的投入上,在旅游发展的政策扶持上,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形象包装、宣传促销上,还是在旅游人才培训上,与其他地区相比,都处于较低水平,土地、资金等要素对我县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制约较为明显。
4.旅游资源与文化的融合有待挖掘。文化资源本应是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所在,我县历史悠久,西汉初年置县,唐天宝元年改称临城县,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2200多年的建县史,文化积淀深厚,但目前,我县的旅游景区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未能将历史人物、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文化有机融合和利用起来,旅游发展重资源轻内涵的现象比较普遍,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缺乏有效的载体支撑。古迹资源较多,禀赋条件较好,但没有很好的开发与保护,可视性不强,有文而少景,有景而少物,没有很好的开发为旅游产品。
三、几点建议
1.实施规划引领。规划是先导。旅游业发展必须以规划为引领,随着形势与情况的不断变化,要对现有的旅游发展规划布局进一步修编优化。规划修编要聘请有成功案例经验、市场嗅觉灵敏、实力雄厚的旅游规划专家和团队,在充分调查了解我县旅游资源禀赋,在确立“旅游目的地”发展大方向的前提下,突出比较优势,高起点、高标准,提炼出切合实际、个性鲜明、能引领我县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迅速成长的品牌主题,编制具有科学性、特色性、实用性的旅游发展规划。规划要明确旅游产业发展定位,着重突出留住游客的功能,完善山上游和住地游客娱乐要素,全力破解我县景区内游客滞留时间过短和季节性旅游难题。
2.发展产业联动。要进一步创新旅游发展理念,跳出旅游来发展旅游,充分利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其他行业中蕴藏的丰富资源,通过发展工业旅游、城市旅游、商贸旅游、乡村旅游,最大限度地把相关产业的资源有效转化成为特色旅游产品,积极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形成联合发展的格局,与城乡建设、环境整治互动促进,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我县旅游以文化观光旅游为主的单一领域向文化、休闲、生态、运动、体验等多领域旅游转变。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的景区化改造,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3.配套完善战略。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加快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一要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旅游交通。加强旅游交通与区域交通干线、交通站场的对接,开通城际及境内特色旅游公交专线,优化旅游公共交通系统,不断优化完善旅游交通网络,以及重点景区配套的主要道路建设。加快建设、改造、提升主要旅游景区之间的道路、快速公交、交通标识、停车场和自驾车营地等。三要培育壮大旅游经营主体。积极培育高品质旅行社,引进品牌酒店管理公司,创建一批星级饭店和特色主题酒店,扶持一批经济型商务酒店。
4.打造品牌拉动。一要突出生态品牌。生态旅游资源不可再生、不可复制,是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家底”和“金字招牌”,必须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发挥好。首先,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遵循“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自始至终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要尽快研究制定“保护政策”,加大对生态景区、古建筑、古民居、古树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特别是对目前开发规划未敲定、开发条件不具备的,一定要先保护起来不被破坏,确保我县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按照县平原绿化的要求,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切实加强林地的管理保护,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下大力气从严控制工业污染,切实保护好“蓝天、碧水、青山”这一宝贵资源。二要打造文化品牌。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有了文化,就有了灵气,就有了品位,就有了竞争力。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把我县独特的山水文化、邢窑文化、红色文化文化、民俗文化、古代历史文化融入到旅游产品中去,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要突出文化唯一性和差异性,深度挖掘民俗风情、地方戏曲、民间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民间传说,凸显富有我县特色的文化元素。对于旅游项目,要主动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各种旅游资源,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推出以文化特色为主的购物游、休闲度假游、红色文化游、康体运动健身游等多种线路,联合绿岭核桃、旅游美食节等大型主题活动,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核心吸引物和精品工程。
4.加强政策扶持。县政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保障并逐步增加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奖励扶持力度。同时每年应安排一定的用地指标,专项用于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并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重点支持“大、好、高”项目。要创新投融资机制。要按照市场化模式进行投融资运作,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支持本地企业参与旅游开发,积极引进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知名的旅游投资公司或品牌经营公司参与我县旅游开发,多元化、多方面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旅游经济发展机制,合力建好旅游投融资平台,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对我县村庄规划编制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报告分四个方面内容:篇4
县物流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物流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我市物流业发展情况,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物流产业的整体水平,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增强我市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我们开展了现代物流业调研.
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大中城市中跃居前列.伴随着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大,产业结构的调整,跨国公司的纷纷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我市 ___生活中日益增长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目前我市物流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有较大的物流需求规模.根据资料测算,2000年我市物流业增加值约为243亿元,占GDP比重15.8%.我市的物流需求主要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总量较大.2000年全市GDP为1540.7亿元,全年货运量完成7815 .5万吨,虽然近几年货运总量和货物周转量有所下降,但货值不断攀升,货主对货物流转的时效,安全等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外向度高,而且两头在外,去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00.7亿美元.三是货物水陆转换面广量大.我市沿江三个港口每年3000多万吨的货物吞吐量,80%以上为或流向上海,浙江,山东,苏北等地以及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中转货物,物流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四是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比较发达.2000年末全市共有商品市场878个,成交额达798亿元,仅常熟招商城和东方丝绸市场两个大型交易市场的年交易额就达250亿元以上.
2,有比较完备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全市基本形成了城郊成环,县乡成网,连江带湖,水陆并进的立体型,开放式大交通框架,沪宁,苏嘉杭,沿江,环城等高速公路已经或正在建设,青平南高速及苏通大桥将陆续开工.市域公路网初步实现"市县一级,县乡二级,村村通达"的目标.航运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以苏州市区为中心,江湖相通,干支相连,以长江港口为门户,大运河,申张线为主轴,五级航道网为主体,内河中心港口为集散地的水运网络体系.
全市仓储资源丰富,仅物资系统的仓库面积就达12万平方米,仓库占地面积高达110万平方米.
张家港,常熟,太仓三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港口,现有万吨级码头29个,最大的为5万吨级,各类吊车,叉车,卸船机,牵引车等通用和专用装卸机械650余台,堆场77万平方米,各类公共仓库10万平方米,其中保税仓库4万平方米.
铁路苏州西站是沪宁铁路干线上的货运一等站,拥有15条装卸作业线,9条专用线,9个露天货区和8000平方米仓库以及各类装运机械100余台.为适应现代物流需求,年内还将完成铁路货物实时跟踪系统.
航空通过快速公路,凭借上海虹桥,浦东机场,为我市航空运输提供了便捷条件.
集装箱车在现代物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市现有集装箱车332辆,吨位4218吨,平均单车吨位12.7吨,集卡车占运输车辆总数的7.8%.在全部39368辆普通营运货车中,2吨以下小型车占53.2%,2-5吨的中型车占20.5%,5吨以上大型车占26.3%,8吨以上重型车占4.3%.
全市现有经批准的国际货代企业40家,外地国际货代企业在我市设办事处的有50多家,国内货代企业有607家.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出口代理84.3万吨,进口代理182. 5万吨.
全市现有多式联运企业28家,共56个联运站点,2000年货物联运量285.8万吨,集装箱联运(含铁路)1.1万多箱.
目前全市有仓储企业358家.冠以物流名称的企业57家,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4家.
港口的集疏运功能不断增强,到发港的外贸货物已遍及全球122个港口.今年的吞吐量预计可达3500万吨,仅次于南京,居省内第2位.张家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木材进口港.以集装箱为主的远洋物流发展较快,去年集装箱吞吐量近20万标箱,港口物流正在逐步形成和提升.铁路白洋湾货运站年到发货运量330多万吨,在沪宁线位居2-3位.
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功能得到加强,华润,美佳,百润发等超市公司建立起自己的配送中心,并在满足自身需要基础上正逐步向社会开放.
4,外资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要求迫切.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规模较大的外资企业一般都采用第三方物流,并且方式灵活,如狮王啤酒,纳贝斯克等企业委托国内较大的宝供物流公司来做,常熟夏普公司就由日新中外运公司专门为其提供货物保管,仓储,包装,到港区及协作企业间集装箱运输等物流服务,旭电,安德鲁等公司就物流服务进行年度公开招标,豪利士等公司也在积极寻找国内物流服务商.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外资企业中尤其是IT产业的企业对原材料,产成品的进出都有严格的时效要求,据力捷公司,旭电公司等公司反映,苏州公司在接到总部指令后,一般要求在48小时内进行供货或72小时内完成从零配件配送到生产包装到分销商这样一个流程,都很想找到一个就在他们附近的符合要求的物流企业,以求长期合作.
5,物流货物品种结构随产业结构调整而变化.近年来,我市一般产业得到控制,极大地改变了我市物流中的货物品种结构,如原来在货运中占比很大的煤炭等原材料大幅减少,96年苏州西站煤炭到达量为152万吨,2000年只有54万吨.体积小,重量轻,价值高的电子通信类货物在物流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一类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对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是十分强烈的.
6,各具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在形成.我市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还比较低,但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目前,正在形成的是几种初级的第三方物流形态.
⑴依托开发区的物流企业.工业园区的苏州市物流中心,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苏州高新物流中心,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华东物流公司,吴江开发区的吴江市物流中心等都是属于此种类型.
⑵货运市场形态的物流企业.如昆山市交通局下属交通物流有限公司建办的昆山市道路货物运输交易市场,通过配载运送,开展物流服务.
⑶以大型批发市场为基地的物流企业.如东方丝绸市场的储运中心,开辟了30条线路,发往78个城市;常熟招商城设有直达线路41条,辐射100多个城市;蠡口国际家具城仅仓储用房就达16万平方米.
⑷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物流企业.如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区总投资达10亿元,目标是建成面向苏南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昆山东方首席电子商务公司是全省引进的首家电子商务企业.还有象设在吴中区的苏州商友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商品订货系统的一个分支机构,自身建有信息平台,具有市场信息,商品交易,货款结算,仓储配送四大服务功能.
⑸内资在我市投资的物流企业.如广东的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决定在我市吴中区郭巷镇投资建设物流基地,总投资达4. 3亿元.中海集团也正在苏州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在苏州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中心.
⑹外企对外企性质的物流企业.如常熟日新中外运运输有限公司,除主要为常熟夏普提供物流服务外,还为十多家日资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又如正在审批中的苏州全运通物流有限公司由台商独资,在辛庄占地120亩,总投资750万美元,主要为台资企业提供国内运输,仓储,中转和配送等物流服务
我市的物流业近年来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提高,但是还属于起步阶段,从这次调查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苏州的物流业无论是组织结构,运作规范,还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离现代物流业的要求和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缺乏科学的认识,观念上存在"重生产,轻物流,重自给,轻外协"的思想.
2,社会物流需求水平不高.国内企业对现代物流无迫切需求,多数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自购自储自运部分过大,而且忙闲不均,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另外,由于我市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外资企业只能自建仓储等设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
3,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难度较大.特别是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面临着改革和转型的双重任务,由于历史原因,市场经营主体长期处于分散,割裂,单一,低效的状态,难以形成综合,高效,便捷的社会服务网络.
4,技术装备落后.运输车辆车型偏小,车种陈旧,大部分是一户一车.仓储设施陈旧落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尤其是普遍缺乏发展现代物流所必需的先进的网络信息设施.
5,现代物流企业发展不快.目前我市很少有完全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有实力,信誉好的物流企业也不多,这一状况的存在,已导致我市近70%的进口,近90%的出口被上海等地的物流企业或货代公司做去了.能够提供全国性或全球性物流服务网络的企业更是没有.
6,人才短缺.目前我市的物流教育还是空白,物流培训才刚刚起步,企业普遍反映缺少物流专业人才,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瓶颈"
二,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条件分析和趋势预测
一有利因素
1,地理位置优越.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位于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带与长江经济发展带的交汇处,是沟通苏北,江浙的交通走廊,是距上海最近的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显著;沪宁高速,沿江高速及苏嘉杭高速均经过苏州,距上海虹桥机场不足80公里,离浦东机场135公里,到吴淞港口100公里,具有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基础条件.
2,具有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体制环境.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基本实现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我市对国内外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包容性很强,这为把苏州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提供了必要的体制条件.
3,有巨大的物流市场潜力."十五"期间,我市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把苏州建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基地,产业结构将继续调整升级,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GDP比重超过40%,外贸进出口总额平均增长15%左右,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40%以上,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重点的新兴主导产业,将使产品结构向短小,轻薄,小批量,多品种和高新技术方向,高附加值货流将会越来越多,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潜在的驱动力.
4,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随着现代物流概念被大家逐步接受,发展物流会得到各方面的重视.我市已成立发展现代物流业工作领导小组,将加紧研究和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性文件.近期海关"长江流域,沪苏陆路"通关改革又减少了通关环节和费用,进一步加快了货物周转和通关速度.
5,加入WTO的机遇.加入WTO将对我国物流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我市的物流业也将从中得到发展的机遇.加入WTO以后,一方面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将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物流业的发展又将降低企业仓储,运输等费用,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效率提高,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加速我市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从而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扩张的大好机会.
二制约因素
1,运输结构的制约.物流的交通节点涉及海陆空,铁公水,我市几乎没有空港,定期国际海运航线也比较少,航空运输全靠上海,海运也基本在上海,由此引出进口货物需经过所谓"两代两报两仓两运"这样的故事.进出口物流受制比较明显.
2,车船结构的制约.我市散装车船多,集装箱车船少;小吨位车船多,大吨位车船少;一户一车的多,集约型车船公司少,不能满足工商客户的需求,有碍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3,外企业态结构的制约.我市外企以生产车间型企业居多,物流的两头在外,原材料采购和产成品分销均按总部或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的指令行事,除一部分本地配套产品的物流外,许多苏州外企在物流供应链的选择上没有自主权.
4,体制性制约.苏州有两个关区,4个陆路通关点,3个港区,1个保税区,相互间以及内部各机构间的不协调动作时有发生,行政干预的情况也有发生.同时,条块分割,部门分割,自成体系,也给综合物流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5,政策性制约.目前,在第三产业用地地价仍高于工业性用地地价的情况下,物流园和物流企业优惠用地的问题很难解决;由于物流企业的经营涉及到多个行业,多种方式,在税种和税率的确定上也缺少扶持依据.
按照国际上常采用的做法,很多外企习惯于以箱代库,物流企业一般采取拖走一个箱子,再留下一个箱子的做法,以提高双方的效率,但我市现在对集装箱卡车执行的仍是"一车一箱"的规定,即一个车头只能载一个固定的集装箱,即使特批也不能超过两个,被调查者反映,台湾"一拖十"的都有.
另外,香港,深圳等地超市的配送车均可加装尾板,以提高配货效率和卸货速度,但在我市却受到限制,即使装了尾板,每次验车时也要卸掉.
上海方面的政策性限制也不少.比如,苏州的集装箱进入上海要有上海发出的箱运证和准运证,而上海却发得很少;苏州车辆进上海所交的道路通行费要比上海本地车高200元左右;苏州的货代企业不能在上海开展货代业务,必须在上海重新注册实现本地化以后才能承接哪怕是在苏企业的货代业务;另外还有类似出口商品要提前进仓24小时后才可发运等五十年代的老规定等等.
此外,苏州铁路站反映,312国道长青收费站摆位不当,使市区以北及常熟,张家港的进出货物舍近求远,物流跑到无锡去了.
近年来上海非常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把现代物流列为今后发展的四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政府有6位市长参与该项工作,并着手大力提高物流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发展流通加工配送中心,已经初步形成顺畅,快速辐射国内外的现代物流业,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省内南京,无锡等地也提出了要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并着手物流中心建设.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合理布局和定位,就一定能够尽快地把苏州建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物流中心之一.
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服务业市场准入领域的不断扩大,物流市场的竞争也将更趋激烈.在物流业的市场准入方面,将在3—4年内取消外资在租赁,速递,货物储运,货仓,广告,包装等方面的准入限制,货代,船代,分销等原来不允许外资控股的行业和领域都将对外开放,并允许建立100%的全资拥有的分支机构.这意味着在加入WTO以后,大型跨国物流企业将会迅速进入中国的物流市场,只要我们积极寻求合作,苦练内功,我市的物流产业将会很快融入全球性物流产业链,争得全球物流市场的一席之地.
三,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1,提高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认识.现代物流业内容广泛,涉及面广,是全社会的服务行业,并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产业,单靠某个行业,某个部门"单枪匹马"难以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因此,提高对现代物流业的认识十分重要,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各级政府,各部门和企业深入了解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意义并化为自觉行动.
2,抓紧做好《苏州市物流规划》的编制修订工作,一经审定,要坚决付诸实施.在指导思想上,要遵循"开放带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政府扶持"的发展战略,按照规划先行,扶持重点,提高起点的原则,以港口,开发区和商业中心为依托,以区域物流为重点,以国际物流和市域物流为重要补充,提高物流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大力构筑物流运输和物流信息两大平台,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培育,形成布局合理,配置高效,功能齐全的现代物流体系,将苏州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物流城市.
3,加快制定有关配套政策措施.要制定明确的产业政策,把物流业当作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加以培育.由于物流产业具有投资大短期回报率低的属性,要从实际出发,尽快制定包括准入,用地,税收,价格,融资等方面内容在内的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健全行业法规,制订标准用语,积极筹组物流行业协会或同业公会,规范市场秩序和企业经营行为,指导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4,鼓励多元投资,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目前需求,要适当鼓励多发展一些进出口物流企业,保税货物配送中心,原材料采购中心,加工型物流配送中心,实时定位跟踪物流企业,在货代,报关公司基础上转型的物流企业等;传统运输,仓储企业的改造困难较大,可采取外引内联,优势互补,存量盘活,资产重组等做法,同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将内部物流功能剥离到社会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去,引导民间资金向物流业分流,加快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对于国外物流企业和由外企投资兴建的物流企业应因势利导,在充分利用外资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市物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5,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与信息流是息息相关的,要推动政府相关部门,中介机构,物流园和物流企业的相关系统与信息平台有效连接.信息平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技术认证体系为保证,采取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策略.在物流信息平台上,建立标准化的数据系统,促进电子商务,社会化配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加快引导物流企业进入国际物流网络.
6,制定物流企业地方标准.建立物流企业的 ___度,目前我市挂物流企业牌子的单位越来越多,不论企业大小,规模如何,实力强弱,在物流热潮中,即使几辆车的运输公司或一般规模的储运公司也都纷纷要求冠以物流公司,物流中心之名,扰乱了物流的概念,影响了现代物流业的规范发展.应对物流企业的规模,人员,设备,经营管理和信息技术等方面设立最基本的审批条件,规范企业名称,这样,也有利于对有发展前途的物流企业的扶持.
7,与上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苏州发展现代物流业,必然要以上海为依托,我们应该与上海结成经济融合,优势互补,合作竞争的关系.现在我市物流业发展中遇到的政策性限制,一部分上海方面,建议由市政府出面,组织相关部门与企业就物流方面的相关问题与上海有关部门相沟通,争取得到理解和支持,以利我市现代物流业特别是国际物流的发展.
8,加强物流研究,培养物流管理人才.我国即将加入WTO,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市物流企业要想争取加入国外成熟的全球性物流网络,就要利用先进的物流研究成果,要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人才,不断提高我市的现代物流水平.
撰稿人:苏州市计委 范敬中,孙家元,谢芳,李湛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推荐访问: